工笔花卉教学设计

2024-06-27

工笔花卉教学设计(精选7篇)

1.工笔花卉教学设计 篇一

王道中工笔花卉白描

王道中工笔花卉白描

王道中先生1931年生,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师承于非闇、田世光两位花鸟画大师,他在绘画风格上继承了北宋院体花鸟画追求精密不苟、刻意求真、色彩绚丽、寓意祥瑞的装饰画风,是中国北方工笔重彩花鸟画的传人。出版著作和画集有《我怎样画工笔牡丹》、《工笔牡丹技法》、《百花画谱》、《王道中牡丹画集》、《国色天香》、《王道中画集》、《工笔草虫白描画集》、《工笔花卉白描画集》等。传略收入《中国当代书画篆刻家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名人辞典》、《中国艺术家名人辞典、》《中国人物年鉴》等。

2.工笔花卉教学设计 篇二

一、技法提升

工笔重彩山水画技法有多种, 本文主要从线条、色彩和平面构成三个角度探讨如何提升学生的技法。线条是工笔重彩山水画最重要的因素。线条美不美、质量高低成为衡量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 因而在工笔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对工笔重彩山水画线条的掌握能力因此也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个性化的线的组合运用可以构成不同节奏和韵律的形式美, 形成多种风格和个性意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线条在工笔画中的重要性,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线条的形态和表现力的认识, 掌握用线的技巧、方法和规律, 应该在仔细观摩和分析历代名家作品中用线特点的基础上,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临摹优秀作品, 用心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 最终创造出具有个性风格的作品。其次,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线条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应该对学生所创作出来的作品进行详细点评, 对于习作中线条的形态、线的笔法、线的强调和线的心理效应等作出中肯点评, 指出其优缺点, 在反复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线的领悟和运用能力。

工笔重彩山水画的重要特色就在于色彩的运用, 色彩运用得好能够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反之亦然。从目前的工笔重彩山水画的色彩教学角度来看, 出现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我们常常只注重工笔画色彩表现形式。一般来说, 中国工笔画传统的色彩表现大多以主观色彩为主要特征, 强调创作主体对于作品中色彩的主观构建和体验, 我们的祖先主观地将东西南北中归纳为青白朱玄黄。这种用色的主观性极大地增强了色彩的表现空间。南朝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一个“赋”字恰好说明了其主观表现性。然而对色彩的协调关系和颜料的性能运用上, 忽视了色彩的客观原理。因此, 在教学实践中, 笔者认为教师和学生应该更多地研究和学习西方色彩构成学原理, 认识色彩的客观原理。使得画作中的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随着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 中国工笔重彩山水画也应该不断吸收国际上的新理念和方法, 进行多样化发展。笔者从教学实践和创作中体会到, 源自西方的平面构成原理对于我国工笔画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这也是应该在教学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详细讲授各种平面构成方式的优缺点, 同时鼓励学生在临摹、写生和创作之前仔细体会所作画面平面构成方式, 让画面构成胸有成竹, 进而开始创作和完成作品。

二、画道体悟

工笔重彩山水画之“道”从根本上来说是建立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形式, 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中国式哲学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 使学生体会到工笔画中隐含的中国哲学思想, 同时在创作中予以应用。工笔画之“道”包含很多, 主要有“传神写意”、“精工精神”、“道艺合一”等。教学中教师需要向学生阐明“精致立场”的精神, 敦促学生克服浮躁心态, 潜心工笔绘制, 才有可能出精品。“道艺合一”强调艺术创作中的“道”与“技法”合为一体, 互为促进。体现在教学中则可以理解为学生技法的提升也能够促进“道”之精神的培养, 而对“道”的领悟的加深反过来又促进技法的提高, 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

那么,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具体地将画道精神传达给学生呢?笔者认为, 首先教师的课堂以及平时教学指导中的点拨不可或缺。在进行历代画作点评、临摹、写生以及创作的过程中, 教师应该对画作所体现的精神和哲学思想有自己的深刻理解, 然后将其传达给学生。此外, 画道的理解和体悟应该注重阅读古代经典作品, 尤其是蕴含哲学思想的古代典籍。需要指出的是, 相对其他专业, 艺术类专业包括国画专业学生的文化功底是较差的, 这从高考文化分数就可以看出来。根据笔者的观察, 很多学习工笔画的学生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练习绘画技法上, 对于古代文化尤其是哲学思想缺乏最基本的学习和了解, 这一方面与他们高中时期文化根底有关系, 另一方面也与他们进入大学后不重视文化学习有关系。因此, 笔者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布置古代文化经典阅读任务, 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 只有这样才能将工笔画创作从“术”的层面提升到“道”的层面。此外, 还应该鼓励学生平时多去博物馆、艺术馆等地方, 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体会古代文化的魅力, 同时还应该利用假期游览名山大川, 在真实的大自然山水中体会山水画之“道”, 力求将对自然山水的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三、情感体验

艺术之所以不同于科学就在于它更多地融入了艺术家的情感体验, 工笔重彩山水画从表面上来看是对客观世界山水的一种主观性描摹, 但从本质上看它是创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特殊表达。理解了这一点也就能深刻认识到在工笔重彩山水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山水, 对自己所临摹和创作的作品倾注个人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情感体验教育应该贯穿于工笔重彩山水画教学的方方面面。这种情感投射体现在画面的微观和宏观层面上, 从画作的点、线、形状、色彩、肌理、整体造型等能体现出来。学生只有在充分体悟到作品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基础上才能使得绘制出来的习作达到神似而非仅仅形似的层面。众所周知, 创作者的情感表达是通过画面隐晦而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这就给学生和老师阐释作者的情感维度提供了弹性空间, 不同的人对同一幅画的情感理解是不相同的。因此,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指导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对画作进行富有个性的情感阐释和解读, 师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探讨甚至辩论,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师生之间, 同学之间交流的积极性, 多角度挖掘作者所要表达的多层次情感。久而久之, 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体悟到创作者的情感植入, 也能在自身的创作中模拟这一心理过程, 创作出优秀的、富有浓厚情感的工笔画作品。

古人云:汝果欲学诗, 功夫在诗外。情感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讲授、交流以及学生的临摹、写生和创作, 更重要的是要经常将自己融入到山川自然的美景中, 体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奇妙变化之美。工笔重彩山水画本质上是以山水为描摹对象, 只有投入大自然山水的怀抱才能将情感融入到画作之中, 使得纸上之画具有真实的情感气息。古代的山水画名家在交通极度不便的情况下尚凭借一双脚游览名山大川, 对于处于交通极度便利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如此。

参考文献

[1]吴婵华.线描与工笔画教学[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2006 (3) .

[2]刘春燕.工笔画的“形”与“意”[J].艺术教育, 2014 (12) .

[3]虎西山.工笔画临摹教学之我见[J].固原师专学报, 2004 (2) .

[4]潘英莲.平面构成在工笔画中的运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15 (2) .

3.对高校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工”;教学;传承;不平庸

近年来工笔画的发展势头日渐高涨,与水墨画相比较,发展空间更大,因为工笔画有色彩语言,它虽然是一个“工”的东西,但它“工”的程度可细可宽,所以工笔画能更好地跟当代相结合,它发展的路子会更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重要,对于高校美术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如今我们生活在21世纪,我们要创作的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东西,但是无论怎样的创作,都不能脱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对于工笔画来说传承很重要,这种传承并不是简单的形象和技法,而是一种精神气质。并且在传承的基础上,也应该跟现代相结合,在创作中无论深浅,都要有中国传统文化得存在。吸收一切可以吸收的东西,在吸收之后一定要和中国传统文化连接起来。如今工笔画发展得不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创作单一化。在面对传统继承的问题上,笔者认为一个时期只有一种传承是不对的。如果我们站在一个文化自觉的角度上寻找中国工笔画的发展空间,那么我们就应该回归到对传统的研究中。

1 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

工笔人物画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原始的洞窟壁画,画的就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祭祀、舞蹈、狩猎的场景,这些原始的东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线描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形式特征,成为工笔人物画最初的一个原始的积淀。

先秦时期,湖南长沙楚墓出土的帛画《人物龙凤图》,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人物画。魏晋南北朝時期是工笔人物画的风格初步形成时期,该时期的画家有“三国曹不兴、西晋卫协、东晋顾恺之、南宋陆探微、萧梁的张僧繇、北朝的杨子华、曹仲达等”。东晋顾恺之,用线如“春蚕吐丝”,被称为“高古游丝描”。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隋唐是工笔人物画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人物画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技法也明显丰富,趋于成熟和完备。“阎立本”擅长肖像画和历史人物画。他的《步辇图》,画的是唐太宗下嫁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联姻事件,线条刚劲有力,设色古典沉着。“吴道子”擅画宗教题材的壁画,注重以线造型,线条富有运动感,笔法特征像“莼菜条”。“张萱”擅长仕女画。他着意描写宫廷仕女被遗弃的冷落寂寞之情。另一个画家周昉继承发展了张萱的绘画风格。和张萱的不同是,张萱更多表现了当时比较悠闲欢快的生活,但是到了周昉生活的时代,已经失去了开元时的盛世,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周昉又出身贵族,对上层社会比较了解,所以他开始转向挖掘这个时期人们精神上的苦闷和空虚,更多地去反映贵族奢侈生活背后所面临的危机。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宫廷腐败,所以这个时期的人物画,以描绘贵族奢华享乐生活的题材为主。工笔人物画仍然可以看出受唐代的影响,但人物形象已不再肥胖,而是显出清秀的风格。顾闳中的作品《韩熙载夜宴图》,画的是南唐大臣韩熙载放纵不羁的夜生活,画中把不同时间的场景放在同一个画面中,这是中国卷轴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表现方式。

宋元时期是工笔人物画由唐代古典风格,向明清以后的近世风格转变的过渡期。宋代文人画逐渐兴起,“以墨代色”的方式成为当时绘画用色的主流,文人强调画家的自我表现和个性发挥,使工笔画进入衰落时期。

明清时期画风基本上传承了宋代的以墨为主,略施粉黛的风格。明、清是人物画步入低谷的时期,但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也涌现出了一批卓越的画家及作品。

2 工笔人物画的传承

工笔人物画具有一些传统的用材和方法,也应该被传承下去。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胶矾

工笔画一定离不开的胶矾,胶矾的使用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胶矾相加,也就是通常说的胶矾水,所起到的作用是,制作板面材料,起封堵作用,一般胶大矾小,比例是7∶3或6∶4,并且矾要少,矾的作用是又要发色,又要固色,还有防腐、防掉色的作用,胶要多,尤其夏天胶容易坏,胶要多放点。第二,单纯使用胶,作用是调和颜料粉,并且不能用胶矾水来调。胶矾在使用的时候应该三矾九染,上粘合层,为了承接,颜色掉时再刷胶矾。

2.2 版面材料

材料方面,工笔重彩画中用到很多颗粒较粗的颜料,并且要反复去做,所以要求版面材料有较好的承载能力。选择板面材料,要根据所画的题材和内容而定。传统的宣纸显得太过单薄,所以拓展为用以下种类的材料:第一,温州皮纸。纸质有柔韧性,亦生亦熟,有较强承载力。第二,云龙纸。纸上有明显的纤维质肌理,纸质较厚,通常为半生纸,需要做熟,上色后变化丰富。第三,亚麻布。以麻为原料的织物,多为油画的画底材料,有织物肌理,韧性好,可以承载颗粒粗的颜色,并能绷在画板上反复涂刷。第四,定做画板,刷底料。定做所需尺寸的画板,刷上白色底料,或将纸全部裱在画板上。

2.3 中国传统颜料

古代绘画作品,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这些作品距今最远的已有两千年左右,而画上的颜色还保持着一定的艳丽,其所使用的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画颜料。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叙述了当时绘画颜色产地、使用情况。

颜料有磨成粉末的,如石青、石绿、朱砂,需要加胶使用,也有已经兑好胶的颜色叫“膏”,如花青膏、赭石膏、胭脂膏。中国传统颜色有植物色和矿物色之分,之后增加了仿矿物质的高温结晶色和金属色,水彩色、丙烯色也被运用于现代工笔画中。

第一,水色颜料:透明,覆盖力弱,容易与水融合,也叫透明色。原料多取自天然的植物,无颗粒感,可运用于大面积的罩染和晕染,也可运用于画底的制作,如藤黄、花青、胭脂、大红。有些矿物质色质地极细,加胶后也可制成水色,如朱膘膏、赭石膏。第二,石色颜料:由天然矿石研磨而成,粉末状,不透明,厚重,具有覆盖力,稳定性好,不变色。石青、石绿、朱砂、雄黄、雌黄、土红、蛤粉都属于石色。

笔者认为,在工笔人物画的教育方面,应该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就是一种生态。作为导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的特征以及发展的可能性,并且给予鼓励。不应该主张学生急功近利,在院校学习的学生去参加校外举办的展览,可能很容易就拿到了一个奖项,但是这样的奖项并不应该被鼓励,而应该追求一种不平庸,应该鼓励学生尽全力把作品做好,让这个作品可以与时间对抗,好的作品自然会有好的收藏家用心帮你保存下来。虽然学生的技法还不够成熟,但我们应该给予鼓励并加以引导,使他们在这条道路上正确前行。

参考文献:

4.工笔花卉教学设计 篇四

孔雀被视为“百鸟之王”,是最美丽的观赏鸟,是吉祥、善良、美丽、华贵的象征。有特殊的观赏价值,羽毛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孔雀有绿孔雀和蓝孔雀两种。绿孔雀又名爪哇孔雀,分布在中国云南省南部,为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分布在印度和斯里兰卡。蓝孔雀还有两个突变形态:白孔雀和黑孔雀。人工养殖主要指蓝孔雀。孔雀的结构孔雀各部结构说明孔雀的头部较小,头上有一些竖立的羽毛,嘴较尖硬;雄鸟的羽毛很美丽,以翠绿、青蓝、紫褐等色为主,也有白色的,并带有光泽;雄孔雀尾部的羽毛延长成尾屏,有各种彩色的花纹,开屏时非常艳丽,像扇子。雌鸟无尾屏,羽毛色也较差。雄孔雀的结构 雌孔雀的结构

(视频建议在WiFi状态下观看)工笔孔雀白描技法 01工笔孔雀白描技法 02 工笔孔雀白描技法 03(素材来源腾讯视频,上传者:许言画家)视频未完待续!

绿孔雀翅膀与背部的着色背羽·尾羽·小复羽·飞羽·正羽的着色

1、用淡墨勾出羽毛,注意线型的变化,线要虚。

2、孔雀背羽用赭色留光法画出,尾羽用绿色分染,尾羽上的眼斑、正羽及翅部小复羽用赭石分染,飞羽用墨色倒染画出。

3、用赭黄色罩染背部,三绿填染眼斑,用赭石色从翅根罩染,中墨从三级飞羽尖部罩染。

4、用赭墨色填出复羽的斑纹,墨丝飞羽,藤黄+白粉丝背羽及正羽,尾羽先用绿色丝再用粉黄提,最后用白粉丝出羽轴。

孔雀头·脚的着色1.用中墨勾眼、嘴、脚,淡墨勾冠羽及羽毛。2.用花青加墨分染颈部,中墨平染腿。3.酞青蓝罩染颈部,白色加墨点出脚上的鳞甲。4.用酞青蓝加墨丝颈部羽毛,白色点出脚趾。白孔雀的画法

1、先用淡墨勾出羽毛,深墨勾眼睛。

2、用淡赭石分染颈部凹的部分,嘴、眼用胭脂分染,用白色反染头部。

3、白粉丝毛。

白孔雀脚的画法

1、脚用中墨勾出。

2、用淡赭墨平染,涂到无趾处染开。

3、白粉点染。

白孔雀羽毛的画法

1、用淡墨勾线,淡赭石分染层次后,再用白色反染。

5.花卉与生活教学设计 篇五

吴家学校小学部

教师:王珊 教学内容: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下册第24页至33页。

教材与学情分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鲜花,鲜艳的花朵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本次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和建议。本次活动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提出问题,建立学习小组提出活动方案。第二课时,操作与展示。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纸质郁金香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纸质郁金香。

2.能够在作品成型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完善设计。

3.培养学生具有合作分享意识,能够感受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教学难点:

学生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在活动中得到收获。

教学准备:

教师:纸质郁金香作品、课件。学生:彩纸、剪刀、胶棒等。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

同学们,大屏幕上的这些花,你们都认识吗?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下这些美丽的花朵。好,同学们,这朵花知道是什么品种吗?对,这就是郁金香。那么同学们想不想把它做出来?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学习制作郁金香。出示课题——制作郁金香。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学习也是如此,乐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本环节在教学中我通过图片导入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情绪饱满地投入到下阶段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明确步骤

1、探究制作方法。

教师示范郁金香制作步骤,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说出作品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板书:花朵 叶子)

谈话:现在,同学们自己研究郁金香的各部分是怎样做成的?小组讨论一下。(给一定时间让学生探究)

2、全班交流制作方法。谈话:哪个小组汇报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体现学生的自主精神、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合作品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导

1、提出制作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制作郁金香的花朵、叶子,再组合完整。

2、教师巡视并参与各小组的制作活动,并根据小组制作的情况,作不同程度的指导。(对于制作中遇到的困难,如果是个别的,教师个别指导;如果是普遍的问题,教师召集全班学生停下来,一起探讨解决)。

四、作品展示、评价

各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其他小组参与评价,教师点评。【设计意图】:评价过程本身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同时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谈话: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课后作业: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探索,折出不同风格的花朵,把它送给我们的家人、朋友,好吗?

板书设计

制作----郁金香

花朵

花梗

6.花卉教学计划 篇六

培智高二花卉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本学期继续学习《花卉栽培》这样一门校本课程。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共有4名同学选择了花卉栽培这门课程。其中大都是培智班的学生。由于学生理解力、想象力都差一些,所以学习进程比较慢,所学的也都是一些比较常见的花卉品种。

二、教材分析、目标、重难点:本学期,花卉栽培主要是学习花卉的基础知识,花卉的分类、花卉的识别、花卉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常见花卉的管理养护栽培。教材主要讲述了花卉的分类识别,常见花卉的认知,以及校园常见花卉的繁殖、栽培、管理及其有关的文化知识。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花卉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有关花卉的基础知识。还让同学们了解一些常见花卉的栽培管理知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内容,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三、教学措施

1、积极培养学生对花卉栽培的兴趣,经常带领学生去花卉市场以及广场参观学习。

2、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首先巩固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热情,了解、认识校园的各种常见花卉。

3、加强学生的动手措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浇水、养护管理的实践操作。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注意学生的安全问题。

4、初步接触花卉的栽培知识和技术,到库尔勒市以及附近地方进行参观实践学习。

5、通过文化的学习来陶冶同学们的情操,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

7.关于工笔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反思 篇七

关键词:工笔花鸟,审美感知,师法自然,总结与反思

工笔花鸟, 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形式, 也是高校美术学专业必修的科目之一。笔者从事工笔花鸟画教学十余载, 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 对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几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几点浅显的看法。

一、关于工笔花鸟画教学实践的反思

工笔花鸟画赋予了自然物象不同的人文内涵和精神关照, 所以教师不能单纯教授绘画技法, 更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倾注在作品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情怀。审美感知要先于技法的掌握, 但我们很多的教学实践中却过多的强调了技法的重要性, 忽视了中国画的内在文化精神、美学思想, 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就是作品技法表现很娴熟, 但画面缺少了对中国画意境、品格、人文素养的理解, 艺术创作沦为徒有其表的“技术活”,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要引导学生多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 多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 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 要仔细体味凝结在作品中的精神和情怀, 然后才是笔墨、技法等构成因素, 使学生从内心里欣赏、热爱这门艺术, 只有内心由衷的热爱和尊敬才能转化为学习的持久动力和毅力, 从而使中国画赢得更多的受众, 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

二、绘画技法要精于细微

传统工笔花鸟画以笔法工整细腻为艺术特色, 故要笔笔精致入微的刻画, 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对作品微小细节处理的功力不够。在临摹习作时我们往往强调学生的设色步骤, 色彩的相似度, 在创作时强调选材、构图、立意, 色彩搭配, 染色步骤, 却忽视了一些微小细节刻画的重要性。比如点花蕊, 寥寥数笔, 点好了, 就是妙笔生花, 点不好, 就成了败作之笔。但在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在普遍的技法掌握上没什么问题, 但到细微刻画就问题百出了。究其原因就是老师没过分强调引起了学生的忽视和不以为然, 认为简单几笔不重要。虽然局部细节要服从于大关系, 但对工笔花鸟来说却要笔笔入微的刻画。古语有言“泰山不拒息壤, 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 工笔花鸟的学习也是如此。所以在教授技法的时候要强调细节的的重要性, 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局部的细节临摹和刻画, 把细节放大解读, 让学生充分体味工笔花鸟画的精绝、微妙之美。

三、写生要师法自然, 高于自然

以自然为师是人类学习的智慧, 大自然蕴含了艺术创作的无限可能。但部分学生认为写生就是写实, 就是照搬自然物象, 从不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 参与到写生创作中来, 结果就创作不出好的艺术作品来。

“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高于生活”, 写生是师造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不是全部。“参天地之化育”和“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这两句话就概括出了“自我”主体意识在艺术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只有人的主体意识的参与, 才能创作出师法自然, 又高于自然的艺术作品。切忌浮光掠影地画一些表面现象。现在教学实践中写生课太少, 学生写生的机会太少, 特别是现代网络资源发达, 想要什么资料就有什么资料, 学生就更体会不到写生的重要性和意义了。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多让学生走出课堂从自然中汲取创作的灵感, 通过观察、体验寻找自然万物与人类精神的契合点, 只有在生活中发现和捕捉到的感受和情绪才能触发创作的欲望, 创作出好的作品。

三、教学过程中要勤于总结

根据教学计划进行到一个阶段, 做一次作业的集中讲评和总结,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帮助。教师可根据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 也可以让学生互相点评作业中的问题, 这样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就会很深刻。要多跟学生进行课下、课间交流, 课上交流也要, 但课下教师能听到学生更真实的想法,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随时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使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何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让学生喜欢和热爱并最终掌握这种传统艺术形式, 是一个复杂、深重的课题, 在社会和时代的影响下, 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方法和思路也要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怡宗.中国画[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0.

[2]李白玲.中国画教程-花鸟画分册[J].长沙:湖南美术出版, 2005.

上一篇:汉字的悠久历史下一篇:单词背诵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