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2024-11-03

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精选12篇)

1.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篇一

学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了不断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的法律、法规,使大家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安全领导小组应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领导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和业务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救能力。

二、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安全知识教育,要求培训教育面达到100%。

三、对全体教职工集中教育每月不得少于2个小时,及时传达上级有关安全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安全工作任务。

四、凡未参加各种学习教育的,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对其进行补训,同时对未参加培训的进行严肃批评教育,并按制度处理。

仁寿县识经乡白凤九年制学校

2014年9月1日

2.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篇二

2013年9月16—17日, 教育部体卫艺司在上海市举办全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卫生管理人员暨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建设研讨培训班。本次研讨培训班设立依法行政与公共管理、健康教育发展与改革、学校卫生管理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改革思路等专题, 并对2012年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进行总结以及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此外, 体卫艺司编制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还组织学员开展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桌面演练。本次应急处置桌面演练对指导地方和学校加快完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全面提高应急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负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管理人员和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站的90余位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3.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篇三

而现实中,农村学校安全工作尤为令人担忧,这急需引起每一位教育者的重视。而农村学校在安全教育方面也存在着先天的不足。教育形式化、各方面重视不够、隐患多、家庭教育的缺失……因而,农村学校还应根据学校所处的环境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一、要有真正的安全管理落实机制

对于安全工作,学校应于全体教师间形成安全无小事的共识。学校应成立由校级领导担纲的专门的安全工作小组。学校要制订完善的安全工作排查制度、行政值周制度、导护制度、安全演练方案、应急处理预案、规范教育制度,与班主任科任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只有做到有章可循,严格督查,才有可能落实到位。然而,安全管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挂在墙壁上的。这一切的关键是要真正的落实。我们知道从上而下层层都有许多规章制度,但并非都能很好地发挥领导作用,真正地使这些措施落实到位。因此我们还应有一套可操作的奖惩机制。对管理人员做到令行禁止,做到有错必纠、有错必罚的高压态势。校领导也应有连带的责任追究制度,使得每个人从意识上高度对学生负责,对家长、社会负责。只有强有力的奖惩措施,才能使得挂在墙上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并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应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每个学校的安全制度,可以满满地挂上一面墙壁,措施也很完整。然而,我们回到头来看看我们的这些制度,还只是停留在制度上,我们按着制度实施着制度,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这些制度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安全,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有缺失……

南平实验小学规定学生七点半到校,校门也只是在七点半才打开,提前到校的学生只能在校门口等待。这就是学校的制度,我们不可否认有规矩才能成方圆。因此大家就按规定办事,而那些早到的学生只能在寒风中等待。因为这是制度。但我们的学校在制订制度时想过没有,有多少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他们要为自己的家庭生活起早摸黑。假若家长是七点上班,也只因早半个小时顺便把孩子送到学校,这应是可以的吧!那就只能在校门口等着。因为这是学校的制度,不到七点半校门不开。我们为什么不可以让早到的学生进校园?因为制度规定的。如果在这时学生在校园里出了什么情况,谁负责?

这是学校的懒人管理方式,也是制度的弊端及缺位。因此,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应以学生的利益为前提,而不是以学校的方便管理为前提,学校应处处为学生着想。那么我们管理上就会有更好措施。我们得重新审视现在的规章制度所存在的漏洞。

三、落实政府责任,消除安全隐患

除了制度的缺失外,我们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也比较淡薄。现阶段,我们的教育体制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学校最重要的不是给孩子们上安全课,而是如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应试能力和提高成绩的方法。还有现在学校的经费困难,城里的学校应该不会为经费发愁,而广大的农村学校特别是农村完小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因此,消除校园安全隐患,也就只能走走过场。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因经费原因只好写在纸上,层层汇报。还没汇报完,安全事件可能就发生了。

农村学校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学校的各种设施有许多已经老化,但由于经费等方面原因,特别是农村完小,有许多学校存在安全隐患,但学校却对此无可奈何。这些问题应是政府真正负起责任,检查不走过场,该政府做的,政府就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旧的设施和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整改、清理。如,对门窗玻璃的更换,对旧电路、旧电线换新改造,对体育设施进行加固、更新。学校也应树立起对每个学生负责的态度,不应付了事,而是应根据学校的实际,加强安全隐患的排查。每两周进行一次安全工作排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四、及时有效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学校的安全意识

小学生在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他们对事物及所存在的安全认识还不是很清楚。而农村孩子在安全管理方面有其先天的不足。农村中有许多小溪水塘,交通也不是那么的规范……从家长到社会对安全的认识也不是那么到位。特别是现阶段有许多留守儿童,他们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也存在着许多的安全隐患。这就要求学校应根据学校实际真正做好各种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如,开展交通、游泳安全等专项教育。可以结合课堂及活动进行教育。如,春秋游及其他活动时引导学生在活动时要注意安全,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不随便横穿公路,过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显然,课题中蕴含着交通法规和交通安全教育内容。将教材进行延伸,学生在无意中接受了安全知识。在活动课中渗透,结合班队活动、课外活动进行有机穿插渗透安全教育。

也可进行自我体悟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听你忘记了,你看你记住了,你做你学会了”,一句中国寓言,一条外国谚语,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实践出真知。如,我们可以及时把在家乡及报刊上报道的有关溺水事故的事件作为极好的场景教育,我们时时地抓住这样时机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能给学生以震撼,让学生心存敬畏。

做好卫生和安全知识讲座,每班每学期授课两节以上,主要内容是:防中毒、防火灾、防触电、防溺水、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等,使学生远离危险。教会孩子在事故和灾害事件中自我保护和求助、求生的简单技能。学会正确使用和拨打110、119、120电话,以及不和无关的社会人员来往的教育。

五、加强日常常规安全制度的落实

学校安全无小事,这些都体现在我们平常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我们只有切实做好日常常规的管理落实,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做好行政值周制度。学校行政领导每周轮流值周,主抓安全教育工作,发现、纠处安全隐患和不良倾向,并及时在每天的晨会上通报公告,在教师例会上及时告知教师问题的存在及整改意见,使各种安全问题能及时发现并化于无形之中。做好导护工作。学校根据实际情况每天导护工作应及时到位,行政人员及导护教师要求在一天中做好早上、中午的巡视制度。巡视学校各项设施寻找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督促学生午间的学习;按时做好关、开校门的工作,严禁校外闲杂人员入校,同时不允许学生无故离校。有效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落实晨会报告、教育制,进行安全通报及教育工作;利用各种活动形式加强对师生进行安全防患教育……使安全这根弦时刻绷在师生的思想中。

安全工作只有防患于未然,学校的各项安全工作得到落实,使安全责任意识深入人心,才能创设一个良好的安全的教育环境。

4.培训学校消防安全制度 篇四

一、为加强学校防火安全工作,明确学校各部门应履行的防火安全职责,规范防火安全工作行为,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师生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教学、生活学习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消防监督检查规定》,《江苏省消防条例》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二、学校防火安全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将防火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使防火安全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相适应。

三、学校防火安全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部门自管,隐患自查,责任自负”的原则,实行校长领导下的逐级防火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四、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都有维护防火安全,保护消防设施,制止违反消防法律法规和本规定的行为,预防火灾,报告火警和参加有组织的灭火工作义务。

五、学校任何部门和个人,必须遵守本规定中的各项制度,自觉维护防火安全。

第二章:各项制度

第一条:消防安全制度

一、加强全校师生的防火安全教育。按《消防法》的要求,做到人人都有维护消防安全,保护消防设施,预防火灾,报告火警的义务。要做到人人都知道火警报警电话119,人人熟知消防自防自救常识和安全逃生技能。

二、保障校内的各种灭火设施的良好。做到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设备完好率达到100%,并做好检查记录。

三、教学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保持畅通,应急照明完好。

四、学生聚集场所不得用耐火等级低的材料装修。

五、易燃,易爆的危险实验用品,做到专门存放,由专人负责保管,在室内必须有灭火器等抢险物资。

六、图书馆,计算机机房等场所严禁吸烟及使用明火,下班后工作人员要及时关好门窗,确保安全。

七、消防栓,防火器材等消防设施,要人人爱护。任何人不得随意移动和损坏,违者要严肃处理。

八、加强用电安全检查,电工必须经常对院内的用电线路,器材等进行检查,如发现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维护,确保安全。

九、学生宿舍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烧电炉,热得快,酒精炉,蚊香,严禁吸烟,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不准私自接用任何家用电器。

十、校内住户使用煤气,要掌握正确使用方法,注意防漏气,防爆,防火,使用后要关好气阀,确保安全。

十一、食堂必须使用合格的压力容器,每年要检测,要定时检查,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严防事故发生。

十二、对因无视防火安全规定而造成不良后果者,要从重处罚,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条:消防安全例会制度

一、每学期召开两次大型消防安全工作会,并制定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春冬重点防火期都要提前召开大会,严格要求,全面布置,具体安排落实防火应急预案。

三、每月召集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布置本月工作要点,提出整改意见。

四、每周一各系负责人和各值班人员将上周检查情况做以汇报,并具体安排本周消防工作重点。

五、会议记录齐备,内容详尽,重点内容有重点标记。

八、节假日之前召开全校安全工作大会,落实校安全防火应急预案,做好排查隐患工作,确保学院安全,杜绝一切火灾事故。

第三条:防火巡查,检查制度

一、本着“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各楼值班员必须仔细进行安全检查,关闭水电气,每天下班前要由专人检查本部位水电气等。

二、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仔细检查各部位,尤其是防火重点部位,发现事故苗头及时处理汇报。

三、保卫科指定专门的消防人员,应经常巡查学院的辖区,经常检查消防器材和设施,使之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四、学校每月由学校主要领导带队,保卫科,学生科,各系负责人参加,对各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对检查出来的火险隐患应及时整改,不能及时整改的应落实好防范措施。

五、重大节日,寒暑假前由分管消防校领导带队,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对全校进行消防安全大检查。

六、重大活动开始前必须对活动场所进行一次防火安全检查,对用电负荷等进行核实,应急照明是否完好,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是否齐备,必须指定专人打开疏散门,防止事故发生。

七、学校设立安全管理员,经常巡查全校公共部位,消防重点部位,重点实验室等,发现火险隐患及时处理和向部门领导汇报。对于重大火险隐患应下发火险隐患通知书,责令其限期整改。

5.学校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 篇五

广东省创业工贸技工学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为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安全工作精神,切实提高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保障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学校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一、教育培训目的

教育学校班主任及教职员工关心爱护学生,认真履行保护学生安全的职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制度,使他们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和依法治“安”的法制观念,熟悉并自觉遵守涉及安全的法规、规定,熟练掌握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方法,具备准确分析安全与危险的判断能力,在紧急状况下组织学生逃生避险的应急能力。二、教育培训对象

学生、教师、学生家长、教育辅助人员、校车司机等。三、教育培训内容

(1)责任意识教育。校长是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是主要责任人,其他教职员工是相关责任人,同时各班级指定固定的“班级安全安全员”及时参加各培训活动。(2)法制意识教育。

广东省创业工贸技工学校

1、安全教育日(每年3月份最后一个星期一)。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校长要亲自讲安全知识,集中对师生进行教育和培训。

2、班会和活动课。班主任要精心备课,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和演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教育活动中,收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效果。如请外来的专家开讲座,搞模拟演练,看表演,举办作文、书法、绘画、演讲等比赛,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办专刊等。

3、充分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安全培训。同时,要定期对教育辅助人员、校车司机等进行安全培训。

4、学科教学和校园文化渗透教育。将安全教育融入缔造完美教室与特色校园建设序列。

5、学校将按上级规定,每年分期分批派出相关人员参加各种培训,提高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

6.培训学校安全管理制度[范文] 篇六

为确保师生在校的一切安全,保证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工作的有序进行,特制定以下安全管理制度。

一、课堂安全制度

1、每堂课的任课教师是当堂课的安全责任人。

2、不准把学生赶出教室

3、严禁迟进课堂或擅自脱离课堂。

4、教师如发现学生无故不上课,应在第一时间通知紧急联系人。

二、课间管理制度

1、各部门负责人,值班老师必须加强课间巡视工作。

2、教育学生课间不攀高,不跳台阶,不追跑,上下楼梯和上厕所不拥挤,不做危险性游戏。

三、组织保障制度

1、建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安全工作,法人代表是学校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学校安全工作由法人代表领导下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成员含校长,副校长和各部门负责人。

2、健全安全工作责任制,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人,每学期要签订各类安全责任书,建立重大事故报告制度,校内学生出现的重大伤亡事故一小时内报告给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学生出走,失踪要及时报告;对事故的报告要形成书面报告一式 两份,一份报主管部门,一份报公安派出所,不得隐瞒责任事故。

3、定期排查不安全隐患

四、突发灾害安全防护工作制度

1、学校应在各类灾害发生前做好信息收集和预测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实行全员监控。

2、在遭遇不可预见的火灾,地震等灾害时,应有序组织学生紧急疏散和撤离现场,保证学生的生命安全。

3、加强对学生进行防灾,抗灾的教育,传授遇灾的自救,互救办法,培养学生的自救能力。

4、实行安全参与安全工作制度,不得回避安全工作责任。

成都益州紧急救援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7.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篇七

1、优势分析

(1) 较强的师资优势

KD所有教师都是本科生以上学历, 且基本都是高校的专职教师。这样的师资优势在同行业中无人可及。拥有这样一个年轻、敬业、极富有责任心、事业心的教学团队是KD最大的优势。

(2) 较低的价格优势

随着物价的上升, 其他培训学校除了市场恶性竞争外都纷纷上调课时费, 而KD的课时费自从2002年至今从没有变过。同时, 坚持对家长和学生保证一次性收费, 中途不会收任何费用。

(3) 便利的地理优势

KD总校位于咸阳市最繁华商业地段, 地处咸阳市中心, 交通便利。并且, 在总校周围, 中小学包围着。这样的地理优势为KD带来更广阔的生源。

2、机遇分析

(1) 英语培训需求量大, 培训市场大

《2007-2008年中国在线英语培训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表明, 2007年中国的英语教育培训行业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该市场潜在需求客户有三亿多人之众, 如此庞大的消费市场的市值为近人民币三百亿。

(2) 家长对孩子学习英语的重视

在中国, 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读书目的就是上大学;这种现象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不会改变的。作为各种考试的必考科目, 以及英语在求职和职场中的重要地位, 家长和孩子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不断攀升。所以众多家长希望并要求孩子至少从小学开始学习英语, 为将来的升学考试打基础。

(3) 消费市场的稳定性

儿童心理学家一致认为, 学习外语的最佳年龄段是6~12岁, 在这一阶段开始学习外语,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和家长对英语的重视与日俱增, 这也是少儿外语培训机构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英语培训市场不光有以幼童为主体的启蒙英语教育需求, 还有普通小学生的大众性英语基础培训需求以及以升学考试为目的中学生的各项应试技能培训需求。这些稳定的消费群体为KD带来很大的市场潜力。

二、KD学校的营销战略

应用SWOT分析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企业明白自己在竞争市场中的优劣势以及所面对的机遇与威胁。然后, 根据分析结果, 扬长避短, 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营销策略与方针。使企业少走弯路, 朝向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通过对KD学校目前的状况运用SWOT分析之后, 一下是为KD做出SWOT矩阵分析, 具体内容见表1。

表中的组合分析主要是依据KD目前的真实情况与处境、制定出的适合KD发展的相应的战略组合方案。同时, 还把影响产品服务的内部和外部因素考虑在内。目前的KD发展策略主要以SO和WO为主线, 结合自身的师资力量的优势、价格优势以及本土化优势, 紧随当前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不断拓展业务范围, 建立新的教学点, 扩大市场占有面和潜在生源所在地。同时KD也应该参考其他的战略组合和营销策略, 尤其是面对复杂纷争的市场竞争, 应逐步消除和应对外部威胁, 采取ST或WT战略组合。

摘要:该文以咸阳KD少儿英语培训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SWOT分析法, 解析该校在咸阳培训市场中位置, 梳理其自身的优劣势和面临的机遇。在此基础之上, 最后做出SWOT矩阵, 为KD提出营销策略。

8.雪场教练培训制度亟需整顿 篇八

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申办点燃了国人对冰雪的热情,滑雪运动逐渐升温,但与此同时面临缺乏标准化教学体系的问题,尤其缺乏合格的滑雪指导员。快速增长的需求和合格教练员的短缺导致当前滑雪培训市场鱼龙混杂,亟待整顿。

“土教”充斥雪场成隐患

记者近期在河北、黑龍江等雪场走访发现,目前雪场培训问题不少。

首先,大部分是“土教练”。在黑龙江亚布力,每个冬季,庞大的滑雪教练员团队便会集中出现在雪场,从各行各业“转行”成为教练。他们中有的是大学生,有的夏季在外地打工,有的则是单位的职员,一个冬天在亚布力拿到2万-3万元的收入并不是难事。但在教学标准、规范以及个人资质上,他们中的许多人并不了解。有的教练滑得好,却不知道怎么把技术教给学员;有的教练则是理论知识一流,滑雪技术却完全不规范。

其次,“推、拉、扶”式教学埋下安全隐患。很多业内人士向记者反映,不管学员学没学会,很多教练就是“推、扶、拉”,一到时间小费拿到手,学员当时是挺乐呵,但是离开教练后发现自己根本没学会。

由此,安全隐患不言而喻。在亚布力滑雪场从事教练、导游工作5年的王帅鹏介绍,学会如何摔倒往往是滑雪初学者的第一课,也是滑雪中十分重要的安全保证。然而初学者在教练的“保驾护航”下很开心,离开教练就是“断了线的风筝”。

第三,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敷衍心理、营销手段作祟。一些雪场教练为季节工,没有归属感,他们在授业时有所保留,通过增加授课时数来提高收入。这种营销手段不利于滑雪发展,尤其在青少年学习滑雪渐成常态的大背景下,敷衍的教学严重阻碍大众普及。

中国尚无规范标准体系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大众冰雪部部长、中国滑雪协会秘书长王春露说,这两年滑雪人口暴发式增长,而全国仅约有8000多社会滑雪指导员,这个数字远不能满足需求。

河北崇礼万龙雪场办公室主任段建军说,这个雪季有一日接待游客量超过8000人,达到单天最高峰。按滑雪人群10%请教练的比例估算,8000人需要800名教练,但雪场有社会指导员证的正式教练为200多人。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中国冰雪旅游迎来大暴发。2022年冬奥会比赛场地河北崇礼春节期间接待游客共计53.2万人次,同比增长25.8%;黑龙江森工雪乡景区接待量同比增长超90%,亚布力度假区接待量同比增长60%以上。

“因此,雪场急于求成,一个人可能从不会到会,再到去教学,也就一周到十天的时间。他们对滑雪的理念、安全性、教学都没有掌握,会给大众学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王春露说。

雪场、个人纷纷探索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很多人滑雪时请教练只是“尝个鲜”,但是首次滑雪体验对一个人至关重要,一次不成功的体验会导致一个人不再去滑雪。青少年是滑雪运动普及的人群,滑雪教练不能抱着糊弄的态度,要量化教学,让学员真正掌握教学要领。

由于国内没有统一的教学体系,国内雪场也在积极探索,引进国外教练员和教学体系。

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场长周轶云说,学校引进新西兰滑雪教学体系和国际滑雪学校的经营理念,开展国际化专业培训,创建具有国际水准的滑雪指导员考评体系,同时将为亚布力滑雪场开发更完善、优质的滑雪教学产品体系。河北崇礼太舞雪场经理陈钢说,太舞雪场2015年底正式运营,教练全部来自新西兰的团队。

除雪场外,体育个人也在积极行动中。为将自己对滑雪培训产业的思索付诸实践,前国家队高山滑雪运动员郝世花2012年在崇礼创办了国内首家私人职业滑雪学校,专注于提供滑雪教学标准化的第三方服务,研发符合国情的滑雪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目前,已有近500人获得国家滑雪指导员职业证书。

王春露表示,中国滑雪协会将大力推动社会滑雪指导员队伍发展,这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工程。由于中国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滑雪教学体系,所以我们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体系,目前正在规划当中。

9.学校培训制度 篇九

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者和中坚力量,是使学校内部各种力量形成合力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渠道的桥梁,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德育水平,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及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班主任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培训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校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学校每学年初根据学校经费情况合理制定班主任的培训计划,并认真落实和实施。

二、培训形式和内容

(一)集中培训

1、参加区教育局、进校或其他区县安排的班主任培训活动、交流活动或心理健康辅导等活动。

2、由学校负责联系有关专家或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或组织班主任观看有关的影视资料,以达到开阔班主任眼界、拓展班主任工作思路的目的。

3、学校每学年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会”。由优秀班主任总结在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的教训和采取的措施,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研讨会达到互相学习、改进工作的目的。

(二)定期和不定期的校本培训

1、教导处不定期组织班主任学习有关学生教育、学生管理的文章。提高班主任理论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共同探讨工作方法,及时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水平。

2、每学年要求班主任订一本德育杂志,读一本教育名著,写一篇德育论文(或总结),交流一次工作经验。督促班主任及时进行经验总结和提炼。

3、组织班主任之间主题班会观摩活动。

(三)其他形式

鼓励班主任通过网络等形式进行班主任工作的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外部成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通过不断地交流活动,提高班主任管理艺术,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工作者。

三、培训要求

1、新接班的班主任须经过培训,并 “拜师”建立“师徒结对”关系。

2、每位班主任必须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任务,培训考核将与绩效工资挂钩。

西安市××××学校 2009年9月

西安市××××学校骨干教师培养制度

一、指导思想

教师是立校之本,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学校,而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又是学校师资队伍的中流砥柱。为了更好地构建我校教师发展的平台,通过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培养强化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力争让优秀教师尽快脱颖而出,成为能实践、善研究、懂创新的新型教师。适应21世纪的激烈竞争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目标

完善师资培养的有效机制,使教师具有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艺,掌握和运用教科研前沿的成果,创造性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能不断完善、发展自我。培养出一批省、市、区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形成优秀教师的群体。l、教师努力目标

学生尊敬的人,家长放心的人,群体认可的人,实绩突出的人。最终实现四高、四转化。

(1)由“接受型”转变为“开拓型”,教师应主动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主动迎接新科技的挑战,主动开拓自己发展领域。(2)由“单一型”转变为“复合型”,教师从只会一门学科转到教多种课程。

(3)由“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法,掌握科研方法,对先进的教育策略有研究、选择、运用的能力。(4)由“同类型”转变为“特色型”,教师应改变统一的教学风格,面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自我,形成独特的教学特色,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2、教师发展方向

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地区名师。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方面能为人师(起榜样作用);教学方面一专多能(起示范作用);教育方面造诣较深(起咨询作用);教育科研方面成果突出(起带头作用),能操作现代化教育技术,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竞争意识、自信自尊、尊重他人、讲究效率,有乐观向上的健康人格,向“四高”目标发展。

(1)高素质:具备现代化教育观念,具有爱心、事业心、责任心、选取心、有合作、竞争的精神。

(2)高学历:45岁以下全部达到大专学历,有50%的教师达到本科学历。

(3)高技能:能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具备组织教学、指导学习、引导探究的创新能力。

(4)高水准:具备科研的能力,善于总结和提练,干得出成绩,讲得出道理。

三、培养范围

已获得区级以上(含区级)课堂教学比赛一二等奖、参加过区级以上(含区级)公开课、观摩课、获得区级(含区级)从上教学能手、骨干教师的教师,均列入骨干教师培养的范围。

四、主要措施

1、抓师德教育,促观念更新

以请进来与走出去方式相结合,采用听、说、读、写等不同方式在教师中开展颂师德,扬师风,铸师魂的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学生观,具体落实到四心:爱心、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1)学习课程化

教师每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并进,坚持做好学习摘记,保证每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学期组织教师外出参加活动。在内容上突出时代性和科研性、探索性,形成教师学习的课程化。(2)、评选制度化

结合师德学习,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形成一种竞争的激励机制,目的是推动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高尚的情操,科学的世界观,先进的教育观,形成优秀教师群体。

2、抓自培力度,促整体提高

(1)高质量地做好工作。在教学工作中骨干教师要高质量地完成示范、观摩、检查、评估等的课堂教学任务。工作受学生的欢迎、家长的认可和学校的肯定,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居年级和本学科前列。

(2)带头实践课改精神。上好各类示范课、公开课,常上常新。(3)压担子分任务。让部分骨干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参与学校和教研组的管理,在实践中打开思路,学会协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4)倡导自我培训。提倡骨干教师充分利用时间自读、自悟,把读书和运用现代技术作为必修内容,上校园网,教育信息网,远程教育网学习。要求认真参加校本培训及各级各类骨干教师培训、学历培训,并做到学以致用。

(5)加强踝题研究。结合新一轮课改精神,每人至少参与一个区级及以上的课题研究,并把备课、上课、评课、理论学习与科研结合,两年内有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有成果展示。

(6)提倡一专多能。引导骨干教师多方位地学习,有奋斗目标,有主攻方向,不断提高自我,超越自我。

(7)继续实行“师徒结对”带教制度。能者为师,每位骨干教师都要带一位青年教师,通过带徒弟互相促进学习,共同提高带教水平。(8)大胆创新。发扬创新精神,探索教改新路、敢于尝试、反思和修正,敢于走自己的路,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

3、抓激励机制,促队伍优化

师资队伍要形成一流优化,要靠精心规划,措施落实,另一方面要创设一个积极的集体舆论,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精神、物质、情感等多方面给骨干教师的激励,建立起完善,有效的机制。

(1)成就激励。在教学、教育工作上创特色,每年进行上课、写论文、设计教案等评比,优秀课堂教学拍摄录像,搞个人专集,好的丈章、论文推荐到报刊杂志,学校每年出专辑(包括学生作品专辑)。(2)荣誉激励。学校每年评选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等。(3)物质奖励。论文、讲课比赛、公开课等按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中的条款执行。

(4)情感激励。教师父母生病领导前去看望,家有特殊情况学校给予各种物质或精神的帮助,每年结合重大节日赠书、赠物,定时开展文娱、体育活动,在活动中联络感情,密切关系。

西安市××××学校

2008年9月

西安市××××学校教师培训制度

(试行)

为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制订教师培训制度。

一、加强管理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以教学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务处、教研组长为成员的教师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规划和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教学校长全面负责,教务处具体负责。

二、采用多种形式。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相结合,以个人学习为主。集体学习要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确定讨论研究的主题,内容要具体明确,紧密结合教学,记录要详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并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践、探索。

三、提高理论素养。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精神和相关专业知识,帮助教师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理论素养。

四、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好学习笔记,将学习的知识运用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读一本教育杂志,摘抄前沿理论,撰写学习笔记,撰写教学反思,撰写教学论文。定期组织教研会,课题会。围绕某一教育现象或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碰撞,彼此丰富思想,交流学习研究成果。

五、开展教研活动。学校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区教研部门以及学校开展的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学科竞赛评优、教学调研测试、骨干教师培训、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要经常组织教师开展“开放日”、“研讨会”、“听课评课”等教科研活动。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提升。

六、搭建交流平台。教务处、教研组、电教中心要进一步加强教科研网站和课程资源库建设,为广大教师学习研究、合作交流、开拓创新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和交流平台。

七、组织拜师活动。青年教师入校后要向他们引荐两师,即:班主任导师与教学工作导师。全面帮助与关怀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

八、重视骨干培养。实施名师奖励条例,明确名师职责,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形成整体效应。有意识、定向培养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并充分发挥他们在各级教研工作和校本教研中的骨干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并加强对本校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的后续培养,并落实他们在培训和教研中的工作责任。

九、加强业务考试。将考试成绩及教师培训层次形式记入教师业务档案,纳入教师的综合评估。

十、反馈培训信息。要积极参与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培训结束后要以书面的形式向学校教务处汇报培训情况,培训教师有义务将培训所获取的知识与信息传递给其他教师。

西安市××××学校 2008年9月

西安市××××学校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一、意义和目标

高素质的教育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基本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青年教师的培养的成于败更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关键。我校根据每年都有新教师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的特点,提出了“一年胜任工作,二年提高能力,三年形成专长,五年成为骨干”的具体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如下青年教师培训制度。

二、具体措施

1.对新分配的青年教师入校后,用两周时间进行上岗前的培训。从备课、上课、写教案、班级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等方面进行讲授,为帮助青年教师更快地过好备课关、课堂教学关、班级管理关打下坚实的基础。

2.每年9月初组织召开《青年教师拜师暨上届青年教师谢师会》。青年教师入校后要向他们引荐二师,即:专业师傅、班级管理师傅。师徒互签协议书,师傅要从思想上、业务上全面帮助与关怀青年教师。根据履行协议情况,表彰上届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

3.每学期组织一次青年教师业务培训,由学校教导处组织,请有关领导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主讲。

4.每学期指导教师听青年教师课不少于20节,并指导青年教师备课,帮助徒弟修改教案,指导教法等。

5.青年教师授课的进度比指导教师慢一个进度,听指导老师的课后,改进自己的备课,与指导教师共同探讨后方可上课。每学期写好一篇拜师心得体会文章。

6.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区、市教育部门开展的各种类型的教学竞赛活动,做到在活动中培养,在活动中帮助提高。

7.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听课和参加业务讲座。8.关心青年教师成长,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学习,学校在财力上给予一定支持,时间上给予保证。

三、评价和表彰

每学期在青年教师中要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教学大赛(讲、说课、粉笔字的基本功)。评出先进师徒,学校宣传栏张榜公布,并给予表彰,作为以后评优、晋职的依据。

10.学校校本培训制度 篇十

一、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副校长、教导主任和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小组成员认真组织培训,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考核。考核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

二、学校在职教师必须人人参加培训,保证出勤,出勤不足者不能参加考核。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培训要求、起止时间、学时计算、考核办法等根据学校具体情况每年制定计划报上级进修学校批准后执行。

三、培训中老师要认真听、认真记,同时加强自学,积极参加读书研讨。学校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教师学习笔记,考核时将学习态度作为成绩参考。

四、教师自学应有自学计划,按时完成任务。

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教学研究和培训,鼓励教师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倡导学习型组织的建立,提倡教师将学习、反思与实践有机结合,特规定如下:

1、学校出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效果好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2、新教师师傅履行工作职责,所结对徒弟能在短期内达到要求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3、对在各级教学比武中取得好成绩和在各级公开课中提供课或进行经验交流者培训成绩为满分。

4、教研组长履行职责,积极带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效果好的培训成绩为满分,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写论文、写反思、档案整理规范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5、积极参加读书活动,除完成学校任务,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反思等入选学校编辑的专辑、专刊中,培训成绩为满分。

6、积极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撰写教学论文、案例等获得县级以上奖项的培训成绩为满分。

六、学校将校本培训考核成绩记入教师《继续教育证书》,考核成绩与教师学期工作量划和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评聘的主要依据。校本培训不合格者,需要认真补课,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七、考核办法:

自评与考核组考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发展性评价的内容:师德师风、教育能力、教学水平、治学态度、工作表现、科研意识、继续教育和培养教师等方面。

定量考核:培训态度10分、学习表现15分、作业成绩25分,出勤考核25分、培训成效25分,总分为100分。

11.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篇十一

顺利就业乃至适应职业是当前高等教育包括高职教育的首要目标。为何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为何持本、专科文凭到社会培训机构“补课”后,却被各类企业争相聘用?这种现象不得不令人深思。原本,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就是教育机制与就业需求的突出矛盾使然。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决不仅仅意味着高等学历的普及,求学就是为了就业。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了社会培训机构咄咄逼人的优势,没有疾呼政策支持,也没有指责体制诟病,而是从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三个方面,阐述了社会培训机构对职业教育改革的启发。其中,对“体验式培训”的初步探究,可以说开始触及了现行职业教育的主要弊端。职业教育必须进行改革,改革的方向就是适应社会、适应就业、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无论是明确目标、创新内容。还是课程改革、教法探索,概莫能出其外。

[摘要]本文从培训目标的制定、培训课程内容的开发、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这几个角度来论述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给予学校职业教育的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社会培训机构培训过程学校职业教育启发借鉴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尤其是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发布《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06年招生达293万人,在校生796万人,招生和在校生规模已占到普通高等教育的一半。与此相适应。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近几年来也一直处于较高的水平,推动了这几年初中毕业生上“高中职”热潮继续发展下去。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职业教育坚持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满足城乡居民对职业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的发展之路是正确而有效的。

在欣喜之余,也要看到随着职业教育大好形势的到来。一些负面现象的出现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职教类毕业生在较高的初次就业率光环下,岗位与职业转换率过快、过高;就业质量不高,就业层次低;发展的后劲潜力不足,导致就业竞争力不强,很容易因为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发展而被替换或淘汰。据调查,目前,职教毕业生在工资收入、岗位的稳定性、专业对口和满意度方面不满意。同时,一些有生命力的社会培训机构却如火如荼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培养出来的学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反过来又推动这些培训机构的大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硬件实力、教学师资相比,社会培训机构占不到优势,但却做出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如今,在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不再仅仅限于“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而是更上一层。“使有志者创业”。“创业、创新、创优”的理念正在引导着毕业生的生存和发展,对学校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校职业教育能“以人为本”,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人”、“社会人”的基本素质,关注学生的发展空间。而社会培训机构的成功实践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与借鉴。

一、目前学校职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造就一大批“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发展有后劲”,直接能够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的毕业生。但就现状来看,不尽如人意。学校的职业教育在课程实施与培养方案中,确实存在影响毕业生竞争力培养效果的一些问题。

1、课程内容逻辑性强,对学业基础不好的学生造成很大学习压力。课程内容忽视了学生作为“人”的发展,一味讲授纯技术的操作而不关心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少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容;课程内容过分重视原理分析、推理和结论验证,缺乏应用性与灵活性。缺少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与运用知识能力的内容,显得单调、乏味,“研究”性质浓厚,“实践”与“应用”特点体现不足。

2、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却忽视了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作用。教师没有起到应有的引导作用。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能看见这样一些现象:授课时,要么学生看书,教师始终站在讲台上忙自己的事情;要么学生三五成群地讨论问题或做其它事,教师在教室里走动,却不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只起到维持课堂秩序的作用。虽然表面上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与互相合作的一种氛围,但这种能力的培养与氛围却没有深入与持久下去。学生最终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没有形成最终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教学基本上流于形式。

3、教学方式依然以知识传输型为主。师生互动少,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多。继续呈现被动的学习和模仿。实习车间成了实验室。只是为了验证和模仿教师上课的操作流程而已,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导致学生动手能力欠缺。

二、社会培训机构的培训过程中值得学校职业教育借鉴与学习的方面

目前,我国的社会培训体系包括就业前培训、岗位培训、转业培训、创业培训、远程培训等各种类型,涵盖了初、中、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培训和其他适应性培训等层次,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和壮大。与学校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相比,社会培训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借鉴与学习:

1、培训目标制定的具体化,效果评价的绩效性。社会培训课程是一个直接用于为企业、为社会、为社会成员服务的课程体系。因此,“立竿见影”的培训效果是最基本的目标制定原则之一。社会培训机构在针对每一门具体的课程制定教学目标时都比较直观、简单明了。告知学员和培训师在这门课结束的时候学员应该、必须掌握哪些技巧、技能;需要通过哪些项目的考核与考评、考证,一目了然。让培训教师和学员从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做到学有所求。在效果评价上,注重学员掌握多少知识的教学实绩。比较教学效率与成本的高低。把学员的学习绩效当做一种产品的交付与验收的考核标准,把教师的教学过程看成一种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管理。讲究时间、成本的效率高低。一期培训项目结束就进行评价,既评价学员的学,又评价教师的教,从中分析不足,加以改进,促进培训过程的优化,争取更大的回报。

学校职业教育需要从中借鉴的是:教学目标的制定。在了解用人单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具有针对性、社会适应性、可操作性、直观明了。切忌教学目标表述的过于抽象,概念化,形同虚设。同时,教学效果的评价应该在满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前提下,重点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质量”。这个“质量”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考核考证或产品设计、制造等可以具体展现的成果质量;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业能力、思维观念的转变、质量的提高。这两点缺一不可。尤其是在目前“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适应能力培养为中心,充分

激发学生的潜能”的职教课程模式开发新理念氛围下。无形的“质量”教学效果评价的开发与实施显得更为紧迫与现实。

2、培训课程内容开发“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态度为核心”,这是社会培训机构在培养方案中最应该值得学校职业教育所借鉴的地方。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ASTD从1983年至1989年,连续组织了两项国际研究课题。他们列出了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者(培训师)必须具备四种能力:技术能力、经营能力、人际关系能力与智力。而且从1983年到1989年的研究主旨看,他们的理论也在“与时俱进”。1983年ASTD主要强调的是培训对人的“技能”的开发,而1989年更多强调的是对“素质”的开发。培训的最终目标是对个人的、群体的、组织的能力、特别是潜在的能力进行有效的开发与激活。如今,更注重改变学员的态度。促进学员的全面发展。面对当今激烈竞争的环境压力,员工不仅需要有知识、技能,更需要灵魂、人格、健全的心理机制,正确的观念态度。价值观,包括职业态度等基本素质。

学校职业教育需要从中借鉴的是培训机构课程内容开发的“能力和态度并重”的原则。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观的影响下,职业教育把学生的“专业技能”放在了显著的地位,这也是职教类毕业生高就业率的基本保证和贡献。但最近几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其他能力的不满也在随之上升。普遍反映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不佳,职业道德欠缺,好高骛远等,归结到一点,就是“职业态度”的能力欠佳。“职业态度”也就是“职业素质”。而在学校职业教育中,就是职业价值观的具体反映。价值观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关注价值观体现了对人的全面发展有了更完善、更正确的认识,这是进行职业教育的前提。培训机构把“职业态度”。也即“职业素质”作为课程内容开发和培养方案中的一个“核心”。其出发点也是为了能使学员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对用人单位的“忠诚度”。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等。作为有系列化价值观教育优势的学校课程教育,面对现在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职业素质”能力的要求,要比以前更加重视。

对于学校职业教育而言,重视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就要加强人文素质、心理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这三种素质集中体现、构成了学生的价值观体系,能够为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课程培训方式的创新与多样化。社会培训机构为什么吸引人?除了灵活的办学机制、短平快的教学周期和立竿见影的效果之外,他们在培训时着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文化氛围,致力于使学员掌握既定目标,致力于培训机构不断扩大其社会效应和经济回报。因而培训方法的不断创新与多样化就成了社会培训机构的一大法宝。根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培训方式向多元化发展,真正做到了因人而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目前,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指导下“体验式培训”的广泛采用。所谓体验式培训,是个人通过参与某项活动获得初步体验,然后在培训师的指导下,与团队成员共同交流、分享个人体验并提升认识的培训方式。具体来说,体验式培训是这样一个过程:学习者通过在真实或模拟环境中的具体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感受,并通过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共事,然后通过反思、总结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培训师在培训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在这种培训方式中,师生共同参与,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地体会、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地是可以改变学员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影响他们今后的行为。体验式学习方式与培训方法服从于人才培养方案,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实施目标。体验式学习的形式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有拓展训练、行动学习法等。

学校职业教育值得借鉴的是:在现有条件下。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必须的主客观氛围。让他们独立地参与团队合作,参与技能学习。在合作中验证课堂学习的知识,在合作中进发创新的火花并亲身试验,在合作中享受成果的喜悦。教师在进行一些必要的目标确定和安全注意事项讲解后,成为一名技术点拔者和合作共事的指导者。他是学生把理论知识向实践成果转化的“催化剂”和推动力。在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师生互动、问题导向的课堂教学模式来推动学生思考与合作交流。

12.学校网络安全培训制度 篇十二

关键词:公共领域,学校公共领域,学校制度改革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中,学校制度的改革无疑也应受到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当我们思考学校制度改革此一问题时,我们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并不是改革是否能展开,而是改革进程一旦展开,改革是否能最大程度地顺利发展,改革的成果是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乃至发扬。 在笔者看来,作为对上述问题的回应,学校公共领域的创生无疑是关键。

一、学校公共领域:内涵与特质

1.学校公共领域的内涵

要对公共领域的含义有深入理解,我们必须历史地看待此一问题。 在《 政治学》 开篇,亚里士多德就曾细致区分出城邦和家庭两大领域,家庭是一种生产后代和获得生活必需品的生活,城邦则是一种政治的生活。 而人在本性上,是趋向于政治生活的动物,即政治动物。[1]言下之意,人不仅应该生活在家庭中,更应该生活于城邦中,参与政治生活,而这实际上就是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区分的雏形。 作为亚里士多德思想的当代回应,阿伦特也区分了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 在她看来,人的三种最基本的的活动是劳动、工作和行动。[2]而公共领域则是人的行动的条件和场所,是人之为人的存在条件。 人若脱离了公共领域,丧失了共同的行动,无疑将失去全部意义。[3]在此基础上,哈贝马斯通过历史地分析公共领域的形态演变,概括性地指出“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由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 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 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 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 这种政治讨论手段, 即公开批判的确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 ”[4]言下之意,公共领域是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其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得以产生。 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认为,学校公共领域是作为国家和政府代表机构的学校管理机构与私人之间的,面向学校中所有个体开放的公众的公共空间,在这一空间中, 公众可以就他们关心的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对话、 批判等, 进而对学校生活的发展产生影响。

2.学校公共领域的特质

由上观之,学校公共领域并不简单,它必须是超越私人领域和公共权力的。例如:学生中的朋友群体体现着私己性的情感,故而其只属于私人领域。班级组织则是学校权力的制度设置, 也并不能作为公共领域的判断依据。由此,要全面理解学校公共领域的内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第一,学校公共领域以守护理性为价值立场。正如哈贝马斯所说“: 理性体现在有教养的人共同使用知性合理交往过程当中, 由于任何一种统治关系都对它构成威胁, 因此它本身也需要保护, 以防表面化”。[5]由此,学校公共领域也应反对此一统治关系,而以守护理性为价值立场。

第二,学校公共领域以对话协商为运作方式。在学校公共领域中,与私人领域相区别,交往是平等、自由、非暴力的,强调以对话协商为运作方式。 而正是在这样的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了一起,形成了公众。[6]而在这一形成公共意见的对话协商过程中,其并不受来自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的强制。

第三,学校公共领域以全员参与为实践旨向。正如哈贝马斯所说, 公共领域原则上向社会生活中的所有公民开放。[7]学校公共领域当然也不例外,它开放地面向学校中的所有成员。当然,当私人成为公众后,必须暂时搁置私人利益和特性,全面参与到公共性事务中。

第四,学校公共领域以自发形成为发展过程。学校公共领域产生于开放而富有弹性的公共交往,是独立于公共权力之外而自发形成的, 因而其必然不是公共权力的代言人, 而是一群拥有理性能力的公众形成公共意见的所在。例如:某些学生对某一公共事务产生兴趣,就可以自发地形成一定的组织,开展活动。

二、学校公共领域:学校制度改革的可能依托

1.学校制度改革的前提阐析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 学校制度的改革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神,有着根深蒂固的人性弱点。因此,人为推动的学校制度改革总有着失败的可能。即便如此,这也并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改革的缘由, 相反而应成为我们更加努力寻找改革成功基础的动力。在这里,我们将试图全面透析学校制度变革成功的可能基础。

第一,改革的实践参与基础。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迄今中外教育改革实践反反复复表明,改革的社会基础越是广泛、越是坚实,改革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代价也就越小。[8]学校制度改革也不例外,它最终将落实于学校中的具体教育实践,体现于学生、教师、家长等方方面面的体认。 因此,改革需要各方的理解和支持。 而努力让学校中每一个体以各种形式参与到这一改革进程中来, 也才能让人们能够真正的理解和支持改革。

第二,改革的公众理性基础。学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生活于其中的每一个体,因此,其成员对具体改革实践的理性认识、理解等,无疑决定着学校制度改革的合理发展和改革目标的达成。审思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因为缺乏政治参与的经验,文人乃至文人煽动下的、同样缺乏政治参与经验的大众,对改革实践茫然无知,缺乏改革实践所必需的理性程度。 正如托克维尔所说“: 民众的想象抛弃了现实社会,沉湎于虚构社会”。[9]正因为此,法国革命才走入歧途,成为了人的自由的坟墓。 因此,为确证改革进程的合理推进,公众的理性基础需要夯实。

第三,改革的舆论监督基础。在学校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权力问题是我们不得不涉及的。因为学校制度的改革涉及到传统学校秩序的重构, 影响到方方面面的传统关系乃至利益, 没有权力的积极作用的发挥,诸如改革方案的提出、执行与评价等很难顺利地开展起来。但是基于对人性真实的深刻洞察,亚里士多德指出:“ 人们要是其权力足以攫取私利, 往往就不惜违反正义”。[10]言下之意,权力总是极其危险的,尤其对于没有监督的权力来说更是如此。 因此,为保证学校制度改革的合理推进, 我们势必应该积极推动舆论监督的发展。

第四,改革的价值共识基础。 可以说,任何一种改革必然要以一定的价值理念为基石,否则,很难想象,人会被认为是“ 理性的动物”。 那么,改革所依据的价值理念从何而来呢? 改革所面对的是学校生活中的每一个体,这些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价值实体,可能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理念, 尤其在这样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就更是如此了。因此,为保证学校制度改革的顺利推进, 我们应致力于使各方达成价值共识,即使不同的主体对诸如平等、自由等价值理念达成一种一致或接近一致的看法, 从而使改革不致因价值的冲突而失去依凭、陷入困境,而是能够全面兼及乃至实现公共的福祉。

2.学校公共领域创生的改革价值

正如上文所说, 学校制度改革的基础在于实践参与等四个方面,但反观当前的教育现实,这些基础往往是缺失的。为重建此些基础,我们应该诉诸学校公共领域的创生,其缘由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第一,推动实践参与基础的进步。通过历史的审思不难发现,在以往的学校制度改革进程中,其往往采用的是“ 自上而下”的形式,即学校制度的改革更多依据的是行政的指令, 较少当事人自发、 自主而为。 例如: 在当前学校教育中广泛存在的班主任制度,其根本上源自于俄国“ 班主任制度”,只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初期开始,参照俄国经验建立的,其发展的过程基本上由行政主导,从初期的《 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及《 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到1979 年的 《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 草案)》 ,再到1988 年的《 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 与《 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 试行)》 ,在行政权力的直接指导下, 经历了一个从初生到完善的过程,深深扎根于学校生活中。而当我们积极促进学校公共领域的发展,我们势必能为个体以讨论、协商等形式参与改革进程提供一个空间, 而不是仅仅作为无声的改革结果“ 消费者”出现,为学校制度改革造就更坚实的实践基础。

第二,强化公众理性基础的发展。正如上文所指出的,没有公众的理性作为基础,改革往往会被引入歧途。而这一理性基础的症结,在于公众对公共领域的参与。 因为,只有通过公共领域的参与,大众才能有机会在协商、辩论中明晰自身的利益,提升自身对改革的理性认识,抛却改革中的幼稚病,以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学校制度的改革。 但在我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都保持着“ 家国同构”“ 皇权至上”的社会格局。 在这样的境遇中,类似“ 焚书坑儒“” 文字狱”等形式的对民间舆论的打压不时发生。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总体性体制逐步宽松,公共领域开始缓慢生长,一种更具有现代特征的社会结构逐步形成。在这一背景下,学校公共领域也有了生长的空间。若我们能积极推动它的发展, 势必能强化学校制度变革所需的公众理性基础的发展。

第三, 促进舆论监督基础的实现。 正如上文所说,学校制度改革依赖于权力的执行,而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则是权力合理运用的基础。但是,在当前的学校生活中,对权力的舆论监督往往是缺失的。具体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保障机制,公众往往无法进行舆论监督。而当公众推动了合理的舆论监督,甚至还会因此遭受到打击报复。在笔者参与的某次调研中,就曾发现过类似的案例。某校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出台了一些新规定,如校长办公室、主任办公室的电脑联网,而教师办公室的电脑一律不联网;教师每天要在考勤表上签到,中午不得离校,而校长、主任因工作需要可以外出,等等。[11]这种因人而设的制度难免会让普通教师觉得这些规定只是用来约束他们的,而由于缺乏必要的舆论监督机制, 他们的质疑往往只能停留于个人的“ 抱怨”,不能形成舆论监督的强大力量, 以致阻滞了学校制度变革的更好发展。 由此,当我们积极推进学校公共领域的发展时,我们势必就会在学校中培育一个强大的公共舆论空间,从而为对公共问题的协商乃至由此而生的舆论监督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保证价值共识基础的落实。在以往的学校制度改革实践中,我们往往也会重视“ 价值共识”,即强调改革过程中的价值统一。 这种以“ 价值统一”取代“ 价值共识”的趋向根植于1949 年后的历史发展现实。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 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更成为指导中国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思想。依马克思,价值多元是经济生产方式转变的后果,对于价值多元的情况,作为先进阶级的无产阶级的价值理念应占据支配地位。[12]在此境遇中, 发生于国家之中的学校制度变革自然难以恢复到“ 价值———意义”的一神状态。因此,在学校制度的改革过程中, 我们往往就会借助于意识形态的灌输与渗透的方式,单向地、强制地来实现价值统一。 其不仅不能保障公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会使改革侵犯到公共的福祉。

3.学校公共领域的现实构建

第一,确立扩展限度。人的生活不仅包括公共领域,也包括私人领域。 无论对谁来说,私人领域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至关重要的。 正如阿伦特所说:“ 有许多东西无法经受在公共场合中他人始终在场而带来的喧闹、刺眼光芒;这样,只有那些被认为与公共领域相关的,值得被看和值得被听的东西,才是公共领域能够允许的东西, 从而与它无关的东西就自动变成了一个私人的事情”。[13]言下之意,人的生活不能仅仅依赖公共领域的参与, 对人来说许多至关重要的东西都只有在公共领域之外才能幸存下来,例如:经历公共领域中讨论、对话的喧嚣之后,我们需要一个私人的空间冷静、沉淀,从而更好地把握自己,不为世俗所裹挟。 因此,学校公共领域的扩展应以私人领域为限, 尤其对于发展中的学生更是如此。 阿伦特就很担忧公共领域的强光会伤害到未成年的儿童。

第二,构建制度保障。学校公共领域涉及到其中每一个人,是公众共同参与的。由于人与人之间总是有着巨大的差异,而人性并不能被寄予过高的期待,因此其中的制度存在是十分必要的。 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去全面控制个体的生活, 而是旨在提升个体的福祉。 因为,排除了制度的规训,人的生活将陷入无以复加的混乱之中。 正如康德所说“: 未受培养的人是生蛮的,未受规训的人是野性的。耽误规训是比耽误培养更糟糕的事情, 因为培养的疏忽还可以后来弥补,但野性却无法去除,规训中的过失是无法补救的”。[14]在这样的情境中,公共福祉的提升就只是一种奢望。只有确立学校公共领域的制度保障,个体乃至公共的福祉才能得到真切的保障。

第三,夯实组织基础。学校公共领域的展开总是倚赖于一定的组织,如各类的学生社团、教师的教研小组等,它们是学校成员自发形成的,旨在就他们所共同关心的公共问题展开对话。 但在当前的学校生活中,此类组织往往是非常匮乏的。 即使存在,由于行政权力的过度干涉,其自主性也是非常成问题的,并不能体现出公共领域的应有本性。因此,学校应在制度、指导、经费、场地等方面予以支持,积极引导学生乃至教师自主地、积极地发展各类公共组织,这对于个体乃至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例如:在尼采的中学时代, 他就与同学成立过由少数同学组成的小团体, 目的是为大家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创作爱好寻求一种稳固的、有约束力的组织形式。[15]尼采后来感慨道“: 我们觉得, 我们应该无比感谢那个特别的小团体。……在它的氛围中,我们把我们的中学也只当做服务于我们的一般教育努力的个别手段”。[16]

上一篇:山区农业工作调研发言材料下一篇:丁立梅经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