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型示范校园

2024-09-10

两型示范校园(精选6篇)

1.两型示范校园 篇一

加快高新区两型社会建设,争当全省两型示范排头兵

长沙高新区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09年获批为全国第九家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2010年获批为湖南省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环保产业示范园区,园区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少、废物排放低的高新技术产业,顺应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成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区和长沙创新型城市建设核心区,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区。高新区获批各类国家级、省级基地或荣誉20多个,连续7次被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综合创新能力位列全国高新区第十三位。园区综合经济实力名列全国国家级高新区前二十位,中部国家级高新区第二位。2010年获评全省最具投资价值园区、新型工业化考核一等奖。2011年成功获批为科技部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园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以及全国三个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高新区之一。长沙高新区2000年开始启动麓谷科技新城建设,近年来每年以3-4平方公里的速度推进,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近60亿元,目前建成区已经超过30平方公里,全面拉开40平方公里的路网框架,城市各项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园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两型社会建设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

一、工作目标

从2011年开始,经过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加快“两型社会”发展和促进创新型园区建设的体制机制,基本实现园区由“产业园” 向“科技城”升级。到2015年, 建成40平方公里科技产业新城,麓谷园区总收入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的总体战略目标。“两型”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等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信息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建设,推动全区产业集群化、专业化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到2020年,全面建成经济发展、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和自然和谐统一的“两型”园区,成为长沙市经济繁荣发达、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生态科技产业新城。

二、建设内容

紧紧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建设大河西先导区的战略任务,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不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为导向,加快产业生态科技新城建设;以“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创新引领”为抓手,大力加强国家创新型园区建设;以“改革创新、重点突破、因地制宜、做实项目”为着力点,深入推进“6543”工程建设。大胆创新,先行先试,通过改革试点和项目建设的新突破,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加快“两型”产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工程机械及先进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五大产业园区的建设。全面推进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等以工程机械为主的先进装备制造专业园区发展,加快建设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外包、动漫、文化创意等为主的信息产业专业园区。大力发展以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教研发、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建立集生活、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园区企业所需的拥有核心技术和生产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企业。逐步构建起既竞争又合作的集聚发展态势。进一步拓展延伸产业链,优化和整合产业链各个环节。

(二)重点推进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

加快构筑五大自主创新平台,努力完善园区自主创新体制。强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提升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功能,规范和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健全科技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发挥公共技术平台对企业的支撑、带动和辐射作用。进一步夯实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加快创新型人才智力资源向园区汇集,大力鼓励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在高新区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发挥科技源头作用,特别是在核心产品领域和关键技术环节取得重大突破。加快推进创新创业投融资平台建设,设立多种创新基金支持企业创新创业,完善与银行合作的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建设,积极推进企业进入股权代办转让系统、创业板、主板上市,促进形成多层次投融资市场体系。不断拓展科技成果交易与转化平台,加快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继续办好中国(长沙)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建立湖南省专利及知识产权检索中心、长株潭高新科技成果交易中心、长沙创新驿站等平台,形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查询、技术合作交流的渠道和网络。

(三)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改革。

初步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环境约束和生态补偿机制。以发展循环经济为突破口,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大力推进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和技术的规模应用。全面推行重点 3 用能单位能源数据网上直报系统,建立新建项目准入机制和落后产能退出机制。积极推进垃圾源头减量、分类收集和资源化处理,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系统和与之相配套的收运系统、回收利用系统。积极推进城镇绿色建筑的设计、建造及使用,推动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节能材料的推广应用。

四、工作开展及初步成效

(一)加强顶层设计,编制建设规划

一是编制高新区“十二五”总体规划。聘请国内一流咨询机构,启动编制高新区“十二五”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等六大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和人才发展专项规划,科学规划“两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二是研究麓谷生态科技新城的总体规划。完成麓谷新区控制性详规、麓谷新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高新区环卫设施及电力专项规划等。大力开展园区内两型示范建筑及相关课题编制工作,编制《长沙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型社会”城乡建设设计导则》征集文件,并将其纳入《长沙“两型社会”城乡建设体系》中。三是完成节能减排、环境保护规划设计。编制《“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长沙高新区“十二五”环保产业规划指南》,制订《循环经济实施方案》、《长沙高新区建设湖南省环保产业示范园工作方案》、《长沙高新区建设湖南省环保产业示范园责任目标分解表》等实施方案,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执行长沙市节能减排政策措施,保证节能专项投入到位,加大对用能重点企业的监控,确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二)加快产业建设,推进集群发展

相继开工建设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高等级沥青 路面热再生成套设备产业化工程、湖南力合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智能化水质在线监测仪器及系统产业化、长沙华时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金属废水处理与检测智能化成套设备产业化项目、湖南华强电气有限公司新能源车用空调电机系统匹配及效率优化技术项目等一批重大两型产业项目。全面推进中联环卫、凯天环保、远大住工等重点产业项目的报建和建设。2011年全区竣工项目16个,新开工项目13个。博云新材料、湘投金天、中电软件园一期等项目已竣工;红太阳光伏产业基地一期已经投产,二期项目正在报建中。力宇燃气、宇顺电子等项目主体结构均已基本完成,并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方盛制药、圣湘科技、大邦生物等项目已顺利开工;中冶长天和崇友电梯等项目的基础和土方工程已开工。通过组建生态工业园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加强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建立生活垃圾和废旧物资分类回收利用系统和污水处理回用系统,培育资源再生和循环利用型产业,形成新的两型产业经济增长点。

(三)突破用地瓶颈,加强集约用地

通过科学规划、盘活存量土地、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和标准厂房建设,成功探索出一套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模式。高新区调整深化竖向规划,减少土方工程量3000万方,节省投资数亿元。高新区大力加强孵化器建设,积极推行非生产配套设施的集中供应,打造园区孵化体系与楼宇经济完美融合的新模式,同时提高项目准入标准,对于总投资在一定标准以下的项目,先进入孵化器和标准厂房发展,待项目成熟后再视发展情况供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目前,已建成的巨星创业基地平均每公顷土地产值高达1.8亿元。湖大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投资过10亿元的中电软件园项目一期已竣工,总建筑面积超10万平方米的麓谷信息港大厦竣工落成,湖南规模最大的产权式工业社区麓谷创业广场正在兴建。高新区要求 5 大中型入驻企业尽可能地建多层厂房,提高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园区威胜集团扩建项目、三德科技公司、宇顺电子等建设项目均采用了多层、高层厂房建设模式,建筑容积率大幅提高,节约土地效果明显。在园区发展过程中,长沙高新区注重对“两安”用地(生产安置用地、生活安置用地)的归集统租,盘活存量土地(如:延农综合服务大楼),同时开展土地置换工作,盘活了一批闲置土地。

(四)加强节能降耗,建设分布式能源

大力推进节能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在高新区实现产业化,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工业节能降耗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创新基金及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年推荐57个节能环保及新能源项目获批国家、省、市各级扶持资金共4126万元。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带动金融部门和社会资金支持工业节能,引导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的资金投入。佳宇环保的大烟气量高浓度烟气的国产化高效脱硫除尘成套设备、科立电气的高电耗企业电气节能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绿通环境的高负荷地下渗滤生活污水处理集成技术与装置、佳冰制冷碳氢制冷剂与空调系统环保节能改造技术、威能新材料的太阳能电池正银浆料产业化关键技术等节能减排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实现重大突破,获得国家创新基金立项。

为提高园区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解决企业能源供应难题,保障企业的正常能源供应,由高新区经济发展局牵头,成立了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工作组,制定了长沙高新区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工作方案,现已进入了实质性的实施阶段。

(五)加强污染防治,提高环境质量

一是固废污染治理。为进一步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园区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制定农村垃圾减量化、分类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置作业标准规范,采购中联标准化垃圾收集体系设备,实现 6 了雷锋镇“一村一社区”农村生活垃圾便利化清扫、机械化收集、无害化处置。二是水污染防治。新建的岳麓大道(长远锂科附近)、轴一路(奥托科技附近)、麓松路(华能自控附近)、麓泉路(神州光电附近)四座公共厕所及地埋式垃圾站已投入使用。完成雷锋河金洲大道至横二路5.6公里重点河段清淤(污)工程和13.03公里河段清脏污、清淤障工程,雷锋河河道实现通畅、干净,水体质量明显提高,大大提升雷锋河整体景观形象。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依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我区坚决淘汰严重污染环境或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资源、能源的企业。近年来先后关停了永兴锻造厂、金萍铝材加工厂、新城水泥制管厂等3家企业,关闭了破坏生态环境的长营建材厂、金桥机砖厂、金南机砖厂、旺顺机砖厂、坪山采石场和坪山石灰矿等6家非煤矿山。

近三年来,园区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为100%。园区扬尘治理和渣土治理工作成效明显,麓谷科技新城整体绿化率达35%以上,占地13万平方米的麓谷中心公园被评为长沙市生态公园和最美丽的公园之一,成为麓谷高品质生活的标志。2011年我区获得市委、市政府颁发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优秀建设单位”。

(六)加快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取得突出成效。

投融资体系建设力度加大,我区成功获批为全国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园区。区财政设立4000万元风险补偿基金,与长沙银行和浦发银行合作率先在麓谷设立以中小微企业为服务对象的科技支行,成立时间不到5个月,截至2011年底,已为2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6940万元。与省高新创投集团合作筹组以初创型企业股权投资为重点的湖南麓谷高新天使基金。新三板工作全国领先,累计有45家企业签订股改协议、16家企业完成股改、12家企业通过证券公 7 司内核。扩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到1亿元,引导社会投资近40亿元。引进200多家各类投融资服务机构入驻麓谷,注册资本规模近300亿元。加强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开展股权投资、小额贷款、统贷统还和融资担保等投融资服务,累计为100多家企业融资14亿多元。加强上市辅导、政策扶持,上市企业总数达31家,占全省的40%。孵化加速器建设快速推进。麓谷企业广场一期27万平米孵化器、加速器基本建成,近10万平米的麓谷信息港全面竣工,5万平米的中电软件园一期正式开园;创业孵化基地总数达到22个,新增孵化企业500多家。中南大学科技园落户麓谷,湖南大学科技园8万多平米产学研基地全面运营。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明显,成功获批为全国第一批科技服务体系试点园区,财政投入5亿元,重点支持龙头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入园发展,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发展。新增国家、省市企业技术中心23家,软件园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国家批准为首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2011,20多个项目获得湖南省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争取各级科技计划立项659项,获得资金支持1.1亿元。创新型企业总数达到52家,高新技术企业492家,占全市的一半以上。2011年新增企业专利授权773件,增长47%,企业授权专利占全市的三分之一,万名人员拥有授权专利数居全国高新区第2位。第五届科交会在麓谷成功举办,签订科技合作项目251个,园区企业与国内外60多所知名大学技术合作不断深化,一批科技成果在麓谷产业化。创新人才支持体系初见成效,成功获批为湖南省第一家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省“百人计划”专家16名、长沙市“313计划”专家和团队46个,高层次人才数量占全市的50%,全省的1/3,共获得国家、省、市人才资金支持3000万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达到23家,占全市的80%。

2.两型示范校园 篇二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社会, 其中资源节约是指在生产或生活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实现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与社会的效益;环境友好是指在两型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应当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 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两型社会作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已经纳入我国“十一五”、“十二五”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之中。两型校园作为两型社会建设的一环, 具有两型社会的一般性也具有其特殊性, 而当前两型校园的研究工作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并没有相关的系统研究成果, 针对这一情况, 本文试图借鉴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的构建方法, 构建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

1 相关研究

当前两型社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 两型社会理论体系的构建, 包括两型社会的内涵、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等;二是两型技术的输出, 包括节能减排的技术、低碳技术等等。本文主要关注两型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由于两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因此评价指标的确立也必须符合科学与系统性的原则, 不同的人依据两型社会的本质从不同层面提出了两型社会的不同评价指标如曹立军等[1]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资源节约、生态环境、社会和谐这5个层面构建了24个评价指标, 而王柳[2]从资源节约与节流、经济发展、技术支持、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人口两型指数这6个层面构建其24个指标体系, 朱顺娟[3]等则从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和谐、资源利用、环境友好5个层面构建了30个指标体系并且把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作为其核心指标体系。

2 评价指标的构建

由于当前两型校园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内容很少, 而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又是考核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成果好坏的标准, 因此亟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衡量两型校园建设的总体水平并为如何建设两型校园提供一个科学的觉迟依据, 本文在借鉴两型社会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并结合中国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相关文件[4]进行两型校园评价指标的构建。

2.1 评价指标构建的原则

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 必须符合以下的几个基本的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由于两型高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因此评价指标必须能有效涵盖高校两型校园建设的各个核心层面的内容从而保证评价指标的全面性; (2) 科学性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充分体现两型校园建设的本质与内涵, 真实、客观、准确的反映两型校园建设的水平与成果; (3) 可行性原则, 评价指标必须简单易行, 方便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2.2 具体的指标

两型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本文将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系统分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科技进步、机构与制度、校园文化这5个一级指标, 每个指标下又分若干个二级指标, 共19个指标, 如表所示。

表1中的5个一级指标, 其中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为关键指标资源节约中的单位面积能耗是指单位面积的电能消耗、与热 (冷) 能消耗的总和, 生均能耗、水耗、纸耗即在校学生的人均能耗、水耗、纸耗的枪口, 以上的4个评价指标都是年度为单位进行统计的, 科技进步反映了学校在科学研究中的软实力以及对科学研究的贡献情况, 机构与制度反映学校在两型制度与机构上的建设情况, 只有在两型学校建设中设立相应的部门并形成规范的制度, 才能保证两型校园建设的规范与效率, 校园文化反映了学校两型文化的建设情况, 包括对学生的两型教育与对教师的培训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这几个方面, 其中两型课程的数目与学时为课程数目与总学时的乘积。

3 结论

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可以为两型校园的建设成果的好坏提供科学合理考核标准, 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决策的依据, 因此构建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两型校园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本文只是提出了基本的指标体系, 并没有对每一项的权重与目标值进行阐述, 下一步将对每个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 确定其权重与目标值, 使得评价指标具有可操作性。

摘要:针对当前两型校园建设评价标准不统一、不规范的问题, 本文尝试在借鉴两型社会评价标准研究基础之上构建两型校园的评价指标, 为两型校园的建设的成果考核与科学的决策提供合理的依据。

关键词:两型社会,两型校园,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曹立军, 周少华.区域两型社会的评价方法[J].求索, 2010 (4) :52-54.

[2]王柳.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 2009.

[3]朱顺娟, 郑伯红.长株潭“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 2010 (2) :62-63.

3.现代“两型”示范学校建设初探 篇三

所谓“两型”学校,具体是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学校。两型学校建设既要满足两型建设的一般要求,为节能减排、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等作出贡献,还要突出学校的性质、职能与特点,全面深入地研究两型社会发展的人才、技术、管理、文化等方面的需求变化,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培养两型人才,传播两型文化,创新两型技术,贡献两型智慧。为此,近年来,湖南省长沙长郡梅溪湖中学以“绿色教育”为抓手,从“绿色校园”、“绿色德育”、“绿色教学”三个方面展开了创建现代两型示范学校的建设。

一、建设绿色校园,育人环境生态化

一是打造校园建设的两型品格。两型学校建设最基础的直观内涵是建设节约、环保、低碳、生态的有形校园。首先,突出自然之趣。学校绿地率达43%,屋顶花园、屋顶草坪等空中垂直绿化设计特色突出;其次,使用节能设施。学校节能设计达到国家2星级绿色建筑标准,风光双能路灯与光伏太阳能单车棚高效利用太阳能和风能,可用于电子屏、部分路灯和电动车充电的电源;再次,引进清洁能源。学校的地源热泵机组利用环保清洁可再生的地能,为全校中央空调系统和24小时热水系统供能,可节电30%以上;最后,助推资源节约。学校澄池融“污水处理、人工湿地、休闲景观”于一体,既环保又节水,恒温恒湿游泳馆配备泳池专用空气质量控制系统和逆流式循环过滤系统,通过水蒸气回收利用、热量回收、循环用水等方式达到恒温恒湿、节能节水的效果。

二是提升校园管理的两型化程度。为达到节能效应的最大化,学校制订实施了系列节水、节电、节材的制度和措施,在提高师生节能意识、控制能耗方面成效明显。一方面,制订实施《节水、节电、节材方案和年度计划》,建立能源消耗岗位责任制、能耗统计台账制度,形成节约资源的激励和考评工作模式。构建信息化校园,推进无纸化办公,实行教材及办公用品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加强技术节能,提升节能全面性,开展节能改造、环保设备设施添置工作,在电子节水器、能源计量、灯光照明控制技术等方面节能效果明显。

三是挖掘校园资源的化育潜力。苏霍姆林斯基倡导的“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育人思想启发我们,创设与教育目标相适应的环境,发挥物质校园的化育潜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学校为遍布校园的两型设施量身定做原理解密铭牌,专业解释各项两型设施的科技原理,就地取材进行两型教育;师生人手一册《绿色校园手册》,让两型生活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校园和各班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养成基本的环保习惯。

二、构建绿色德育框架,育人目标两型化

一是凸显主题德育活动的引领效应。学校以“培养具有两型理念的现代人”为育人目标,确立了“一行五节五走进”主题德育活动框架,有力地统一了师生和社会对校园文化的认知,催生了文化影响力。一方面向广阔社会延伸,利用两型先导区的区位优势,开展“两型绿色环保行”活动,师生携手走进梅溪湖、先导区规划馆和省植物园等两型教育基地,亮绿色身份、树两型新风;另一方面,将绿色环保主题融入长郡传统的“校园五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社团节)和“五走进”(走进军营、走进工厂、走进大自然、走进新农村、走进社区)活动。比如组织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环保卫士”、植树造林等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农村、走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达到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片社区,辐射整个社会”的优良效应。通过在两型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态度、实践能力和价值观念等,从而促进学校公民教育目标的实现。

二是大力推动两型理念的深度渗透。深度的教育在于思维方式和理念思想的更新,两型教育要坚持渗透性、实践性、生活性原则,把两型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学校组建了“绿色校园学生解说团”,团员向师生、来访客人作两型宣讲,或者走出校园面向社会进行宣讲,学生的爱校护绿、宣传“两型”的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注重将“两型”理念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挖掘各学科教材中的两型教育内容,让“两型”在日常学习中悄悄生根发芽。将“两型”理念渗透于班会、周会、心理健康教育等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一以贯之的两型影响力。

三、探索绿色教学,课堂教学高效化

一是立足课堂。一方面,探索绿色高效课堂。学校以课例研修和同课异构为主途径,落实科研兴校方针,逐步探索出高效、幸福、两型的绿色课堂教学特点,课堂充满了“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的两型新理念。定期举行绿色高效课堂竞赛,要求教师把握两型理念,打造理念新颖、各具亮点的绿色课堂;另一方面,推进常规教学的“两型化”。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两型”教育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加大两型知识进课堂的力度,将“两型”的点点滴滴融入教师、学生的教学生活中。依据教学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安排教学内容,在各学科教材中,把建设“两型社会”的思想和理念渗透到各个教学阶段。

二是开发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内和先导区的两型教育资源,重点开发《绿色两型校本课程》,并将其纳入校本必修课程中。为配合教学,采用“统一主题、立足学科、交互融合”的体例原则,编写出11本校本特色鲜明的《绿色两型校本教材》。以“绿色教育”的深度教学理念为统领,开发出绿色教育、机器人、人与自然、电脑作品制作等近60门校本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所有校本课程均正式进课表定时开课,为学生营造了个性成才的良好环境。

三是科研引领。全面实施“绿色教育”研究,大力开展课题研究、校本研训,以提升两型学校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将“绿色教育”探索导向深入。重视课题的引领作用,学校正在进行教育部规划课题《绿色教育视域下普通中学提升学习能量的实践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初显。树立校本研训品牌,搭建绿色教育研讨会、绿色教学大讲堂等学术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分主题讨论和展示汇报,各学科组根据学科教学属性从不同维度提出绿色教学主张、探索绿色课堂范式。

通过“两型”建设,学校打造出了高科技、纯绿色、人性化的校园环境,也营造出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两型”建设使教育节奏与学生身心和谐相应,达致“教”与“学”的琴瑟和鸣,引领学生的人格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主体生命活力。

4.创建两型示范企业汇报材料 篇四

冶金实业有限公司为省内一家大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由出资组建的私营公司,法人代表:。已有19年的生产历史。生产基地坐落在市区号,生产用地约308亩,现有员工460人,人员结构中工程技术人员占30%,技术工人占40%。通过北京世标认证中心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公司主要生产大中型冶金企业使用的高合金高附加值模具钢、大型轧辊、特殊装备零配件以及大中型冶金企业成台(套)设备,生产主要采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利用废旧钢铁或旧轧辊再利用、根据需要添加适量的铁合金采用二到三次精炼浇注,通过适宜的热处理,机械加工而成,符合资源节约型;只要采取适宜的环保措施,并五废物外排,符合环境友好性,是循环经济的典范。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轧辊目前年产能5万多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人民币,产品在国内20几个省市60余家大中型钢铁企业占有一定份额,最大单件重量达120余吨。

我公司为原冶金部配件中心成员单位,现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设备配件服务中心成员单位,4月获得“省私营企业五百强”称号(机械行业排名第七),8月获得中国质量万里行工作委员会颁发的“质量信誉双满意单位”称号,连续数年均获得省银行协会颁发的“守信誉企业”称号,被长沙市人民政府及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联合授予“长沙经济百强企业”称号。底我公司已经被省政府纳入“十一五计划”、“双百工程”及重点建设工程。获得省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硬件装备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前三位。公司拥有30吨电弧炉4台,10吨工频炉2台,lf-45吨精炼炉1台,大型台车式热处理炉5座,机加工配有各类轧辊专用机床200多台,以及炉前快速分析、金相分析、超声波探伤及各种检测设备。

现阶段我公司主要生产10吨以上高附加值的轧辊。轧辊是轧钢机的重要工具及消耗件,属大型装备制造业,轧辊制造技术为国际高新材料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是国家重点发展扶持的新材料技术产业。目前在全国230多家的轧辊生产厂家当中能够生产20吨以上的仅仅四家,公司就是其中一家,且公司近年来开发了几种新产品,综合使用性能达到国内同期先进水平,现公司最大单件重量可达120余吨。因此公司的产品在行业竞争中优势极为明显,特别是大工件产品正是公司发展战略中的龙头产品。轧辊作为多学科复合体,技术复杂,同时轧辊制造与生产装备密切相关,属资金密集性行业。公司拥有从冶炼到机械制造一条龙式的生产装备,使公司有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迅速整合资源,生产出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近年来主要研发的新主品有:

⑴公司自主研发的“亚半高速钢轧辊及生产工艺”,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新产品,申报了国家专利,被评为省高新技术产品,并评为省优秀新产品。

⑵“2-5%cr大型铸钢支撑辊的研制”,获得省优秀新产品。

⑶“热板带连轧机用大型支撑辊和工作辊”,获得长沙市优秀新产品奖。

⑷公司研发的“新型半钢轧辊”通过检测和用户的使用证明在辊型保持、抗事故性、耐磨性能等方面均达到国际同期先进水平,具有优良的综合使用性能,可有效延长轧机的换辊周期,提高轧机的工作效率,改善轧材的表面质量。经国内多家大型钢铁企业使用证明,毫米轧制量较传统铸钢轧辊提高18-25%以上,抗事故能力提高28%,使用寿命达到国外同类改进型轧辊产品先进水平。“新型半钢轧辊”被评为长沙市优秀新产品奖。

(5)“以铸代锻技术生产的大型万能型钢轧机用辊轴”通过了质量检测和用户的使用,获得好评,并评为长沙市优秀新产品奖,这是公司在实现持续技术创新道路上获得的又一个耀目的奖项。

公司开发的这些新产品均己投产,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公司10月组织研发的亚高速钢轧辊,5月通过质量检测。产量达1.8万吨,产值逾3亿元人民币,销售收入2.6亿元人民币。

二、主要指标业务

公司按规划的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完成资产整合:

(1)投入资金1.6亿元收购长沙冶金机械厂土地及部分实物资产;

(2)完成煤改天然气工程;

(3)技术改造及设备投入4000万元;

(4)完成新产品开发(重型材料)及技改投入3000万元。

1-10月完成轧辊产品产量1.6万吨,完成工业产值4.6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6000万元,其中上交税金1000多万元。在全球经融危机的冲击下,依靠公司全体员工的努力,团结一心,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做到了全年无裁员、在职员工未降薪,并带动周边区域的共同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正根据市场变化对发展规划进行修订:-2015年期间达到10万吨轧辊(含2万吨废辊改制)的生产能力,实现工业产值50亿元;年产50万吨特种重型材料生产线,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150亿

元,销售收入120亿元。产品覆盖冶金、石化、军工、航空航天、地质勘探及重型装备等许多领域,科研技术水平、装备生产能力、经营盈利水平在同行业中达到领先地位。其中大型轧辊将在国内占据70%左右的市场份额,在轧辊行业中将位居国内第一,全球前三名。

三、创建“两型示范企业”的主要成绩和经验,冶金实业有限公司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

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型社会”建设要求,以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线,广泛开展创建“两型”示范企业活动,求真务实,注重细节管理,着力提高公司全体员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意识,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观念渗透到企业的建设与发展之中,努力构建和谐企业文化。现将我公司创建“两型”示范企业工作总结如下:

(1)领导重视,成立专门创建班子,落实具体工作;

公司高度重视创建“两型”示范企业建设工作,成立总经理杨吉松为组长,技术中心主任丁怀军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

(2)制定节能减排方案和节能技改计划,并组织实施;

创建领导小组从我公司实情出发,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细致落实到各部门及生产厂(车间),建立各部门工作机制、责任机制,要求创建工作周有安排、月有小结。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岗位责任制。建立公司各部门及生产厂(车间)资源节约、利用的目标责任制,将资源节约责任分解落实到各工作岗位。建立能耗统计制度。建立节能奖罚制度。全面、准确地统计办公用品、水、电、纸张等能源消耗数据,并定期进行能源使用分析。

(3)按要求淘汰高能耗工艺、设备产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使我公司产品能源单耗和主要用能工艺能耗比上年有所下降:一是对电弧炉的控制系统、变电站和大功率电机采用变频技术,降低能源消耗;二是公司正竭全力对燃煤式热处理炉进行改造,投巨资引进城市管道天燃气,对热处理炉改造,年内将全线开通;

(4)制定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推进企业偱环发展模式,从资源消耗的源头减少排放,化害为利;

(5)通过制度讲节约,通过管理要能源,做到节约每一度电,公司全部采用节能灯照明,支持并使用清洁能源,从而达到了节约用电及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双重环保目的。

5.莲花“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规划 篇五

莲花“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规划

莲花镇人民政府2009-05-22

莲花镇地处岳麓区西南缘,1995年由莲花、桐木、五丰三乡合并而成。辖16个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人口5.1万。镇域总面积113平方公里,农田30920亩,山林115394亩,森林覆盖率54.2%,水面9912亩,有小Ⅰ、小Ⅱ型水库11个,是典型的丘陵乡镇。2008年6月,莲花成建制划入岳麓区后,我们对照大河西先导区生态空间发展规划的要求,确立了以建设“两型示范镇,宜居馨家园”为主体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莲花丰富的人文生态资源优势,依托未来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因地制宜,保护性地开发莲花,确保基本农田面积只增不减,林地面积只增不减,水面只增不减,通过大力发展高效观光农业、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产品开发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逐步形成以莲花桥中心集镇为龙头,五丰、桐木两个村级集镇为两翼的城乡统筹小城镇格局,努力将我镇建设成为具有湖湘特色的宜居、宜游、宜商的两型示范镇。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出成效,三年上水平”的要求,将莲花建设成具有山水田园风光、湖湘民居风格、和谐人居环境、宜居宜游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示范城镇,都市人群休闲、娱乐、健身、消费、体验的后花园;打造成中国最美乡村、国家级优美乡镇。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两心、三区、两带、一圈”,“两心”即以莲花社区为中心的莲花镇政务服务中心和以五丰大石坝区域为核心的旅游服务接待中心;“三区”即以北部“和”文化旅游走廊、茅栗冲水库和莲花山风景区为核心的北部农村生态旅游区域,以南部建设现代农业种植加工区域,以东部沿黄桥大道建设农业种植观光区域;“两带”即沿莲花河、靳江河形成农业种植、观光,花卉苗木种植示范带;“一圈”即在围绕核心区域外,规划若干个观光项目,幅射全镇。

二、工作思路

坚持规划与交通先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建设与整治并举,形成在建设管理机制、投入机制、规划机制、社会管理机制、产业与建设联动机制五个方面的改革创新和城镇建设,村庄建设,规划建设,环境保护和集约用地五个示范。

三、工作步骤

(一)一年打基础

2009年的要做的工作:

1.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和五个子规划的编制;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长花灰韶公路和坪莲快速车道建设,拉通路基,完成拆迁;

3.完成万亩土地综合整理第一期项目。

4.做好莲花桥集镇和五丰集镇的提质改造工程。

(二)二年见成效

2010年要做的工作:

1.启动黄桥大道和龙王港路;

2.实现多个统筹,并村建安居点。

(三)三年上水平

2011年要做的工作:

1.启动靳江大道、莲花河大道和“和”文化园整体公路建设;

2.做好莲花山的总体规划和开发。

四、“两型社会”示范镇建设项目的时序

(一)纯公益性建设项目

(1)交通路网

1长花灰韶旅游公路

2009年

恢复开工建设

2黄桥大道

2009年

启动征拆

3雨莲大道

2009年

启动征拆

4和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区域内的旅游公路

2009年

2009年完成规划论证,启动征拆

(2)“两型示范镇”建设项目

1中心集镇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选址与建设

2008-2010年

2008年规划论证、2009年启动建设

2五丰、桐木村级集镇垃圾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建设

2009—2011年 2009年规划论证、2010年启动建设 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的集雨型下水道、节能环保型路灯的改造和建设 2008-2009年

启动建设

4莲花河中心集镇段的整治和改造

2008-2009年

完成规划论证,启动建设

5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的自来水引水工程建设规划与建设

2009-2011年

2009年完成规划论证,2011年启动建设

6莲花河(集镇至五丰桥坝段)整治与改造

2010-2011年

2010年完成规划论证,2011年启动建设

7莲花河(中心集镇至桐木村级集镇段)整治与改造

2011-2012年

2011年完成规划论证,2012年启动建设

(3)“和文化”生态旅游走廊项目建设

1大石坝、莲花山、茅栗冲等风景区内的残次林改造、升级(改造成省级标准的生态公益林和风景名胜保护林)

2008-2013年

完成10000亩

(4)集贤旅游产品生产、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物流配送基地建设

完成规划论证、立项 2008年启动项目区内的水、电、路网建设及招商 2009年

(二)镇本级建设项目

1中心集镇和两个村级集镇的门店美化和改造

2008-2010年

完成300户

2中心集镇和桐木、五丰村级集镇路面提质改造和绿化

2008-2009年

3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公共厕所规划与建设

2008-2009年

中心集镇3座,桐木、五丰各1座

4中心集镇、五丰、桐木村级集镇居民房屋、建筑物建筑风格的规划定位与改造2008-2009年

完成200户

(三)招商选资项目

1扩建灵瑞寺、六合寺

2008-2009年

2008年完成规划论证,2009年启动建设

3恢复云盖寺、华林寺 2010-2011年 2009年完成规划论证及项目报批,2009年启动建设 启动五丰大石坝休闲度假服务区项目和茅栗冲商务会所项目建设

2008-2009年

2008年完成规划论证及项目招商,2009年启动建设

五、2009年工作重点

2009年莲花两型示范镇建设将以万亩土地综合整理、土地流转、莲花桥集镇提质改造、农民住房节能减排改造示范和玉华山农民安置小区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创新机制,打造亮点,形成特色,率先垂范,为两型示范镇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突破,促进农民增收。2009年重点实施3项工程:

1.万亩土地综合整理。万亩土地综合整理项目位于莲花镇西部,涉及桐木、大华、立马、新桥、中长等5个村,共计13000亩。第一期工程桐木村片3386亩,已于2008年12月20日动工,力争3月20日前竣工。第一期工程完工后,认真总结经验,11月20日前启动第二期工程建设,2010年3月份竣工。通过土地综合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促进集约、节约耕地,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通过引进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此片区域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基地。

2.农村土地流转。通过探索土地租赁、入股、承包权有偿转让等方式,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新途径、新模式,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2009年要在万亩土地整理的5个村和龙洞村挂牌成立土地流转合作社,负责对本村参与流转土地的管理,确保农业稳步发展,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害,投资商的利益得到保护。同时,区政府和莲花镇都要成立土地流转领导机构,负责对全区和莲花镇的土地流转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玉华山农民安置小区建设。玉华山农民安置小区为莲花万亩土地综合整理区农户安

置点,安置规模为100户。要创新安置模式,把农民安置和农民就业结合起来,把安置小区建设作为2009年示范镇建设的一个突破口。按照总体规划、集中建设、依山就势、环保节能、示范突出的原则进行建设,充分体现“房在林中,人在绿中”的理念,同时,把新型建材、节能减排、污水循环处理、垃圾集中处理等应用到安置小区中,建成一个具有湖湘特色、山水田园风光的现代农民安置小区。

(二)以集镇提质改造为亮点,打造示范城镇。

1.集镇的基本概况。莲花桥中心集镇现有面积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100人,东起莲花派出所,南至原莲花水泥厂,北抵沙坪口,西至双枫中学,东西向全长2000米,南北向全长3000米,沿线住户2200户,房屋2300栋,集镇范围内配套设施齐全,有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幼儿园1所,医疗机构1所,各类经营门店315家。

2.改造目标:集镇提质改造工作坚持政府引导,抓典示范,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利用6个月时间(2009年8月31日前)完成集镇提质改造,将莲花桥集镇改造成为“统一建筑风格,优美人居环境,和谐社会氛围”的示范镇,为积极推进两型示范镇建设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提质改造的内容:

在集镇提质改造上坚持“五化”即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标准,抓好节能减排工程示范,力争在莲花桥集镇提质改造上出精品,出样板。

(1)硬化工程。对莲花桥集镇范围内的交通路网进行整体规划,解决过境交通瓶颈的制约,对重点路段实施全方位的改造,对集镇范围内的人行道铺设渗水彩板,使集镇范围内的道路全部硬化,形成完善合理的路网体系,搞好镇区功能布局,实现生活区、商贸区的科学划分。

(2)美化改造工程。对集镇范围内的民居进行建筑风格的改造,对私房按5万元/户,公房采取财政统筹的方式进行改造;对部分不宜改造的建筑按市政府103号令依法进行拆除。对所有广告牌进行规范。搞好莲花河的整治,实施清淤、裁湾截直、护坡、绿化等,将莲花河建设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沿河风光带。

(3)净化工程。安装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垃圾处理站和污水处理系统,大力实施“三清三建”工程(清垃圾、清淤泥、清路障,建卫生公厕、建垃圾站、建污水处理系统),促进镇容镇貌的根本改观。

(4)绿化工程。按照规划设计要求,建好集镇绿化带,大力抓好集镇绿地系统建设。

(5)亮化工程。在集镇道路两侧安装环保、节能路灯,实现集镇的全面亮化。

(6)节能减排。在集镇范围内有针对性地选择8至10户居民配合市建委进行节能减排改造试点,形成示范。

(7)群众文体休闲广场工程。按规划要求,在沙坪口修建文化广场,连接莲花桥集镇和龙洞佛教文化园,丰富集镇内涵,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供群众休闲、娱乐、观赏。

(8)三年完成500户村民改造,2009年完成10户,每户补助5万元示范。

(三)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实现城乡对接。

1.完善路网建设。一是长花灰韶公路,年内启动建设,解决以前的遗留问题,拉通路基。二是莲坪快速车道,尽快做好规划,启动建设,年内完成拆迁,拉通路基。

2.实现公用设施的对接。做好自来水、电力、燃气、污水、垃圾、公交、学校的建设规划和启动建设,全面与城区对接。

(四)以产业项目招商为支撑,为示范镇建设提供经济保障。

1.现代农业产业。一是以万亩土地综合整理为契机,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引进工作,目前,桐木村整理出来的3386亩农田准备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优质水稻,莲花镇正与金霞米业谈判中,桐木村土地流转合作社正与农民签定土地流转协议;二是龙洞村土地流转合作社已挂牌成立,将土地流转后交由长沙麓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和体验农业,目前,农户的协议基本签定,意向签约700亩。

6.两型示范校园 篇六

为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我市拟组织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节能、节地、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为重点,以宣传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标准规范、设施建设、技术进步为手段,通过各具特色的示范创建,带动全社会形成与“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长效机制。

二、创建目标

通过一年左右时间,形成全民参与“两型”创建活动的氛围,各地各行业涌现一批“两型”示范创建单位,初步探索“两型”创建的基本经验和方法,并认证一批“两型”示范创建单位;用三年左右时间,推广前期“两型”创建经验,培养一批“两型”示范创建单位;用五年左右时间,全面推进“两型”示范单位创建,促进全市“两型社会”建设水平登上新台阶,力争到2015年,形成一批示范作用较强的示范单位,形成相对成熟的“两型”示范创建模式、办法、标准和管理体系,有效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为全省乃至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提供有借鉴意义的现实范例。

三、创建原则

一是紧扣“两型”、突出主题。把树立“两型”理念,建立“两型”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作为创建活动的主攻方向;二是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把充分发挥各级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重要的工作方法;三是把握重点、突出特色。把建立完善体制机制作为创建活动的核心内容。

四、主要任务

(一)创建“两型”示范机关

把创建“两型”示范机关作为促进各机关单位带头树立“两型”理念、转变行为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全面提高科学决策力、行政执行力、社会公信力,全面提高推进和服务“两型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创建“两型”示范机关要注重发挥表率和导向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创新机关工作流程、工作规则和行为规范,提高行政效能。突出作风建设,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以培植实干精神和狠抓各项工作落实为重点,增强执行力。突出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培养机关讲奉献、讲团结、讲纪律、讲廉洁的良

好精神风貌。突出“绿色办公”,加强财务和后勤管理,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立节电、节水、节材等方面的制度,建设节约型机关。

(二)创建“两型”示范园区

把创建“两型”示范园区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强化“两型”产业支撑的主要载体,打造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创建“两型”示范园区要突出产业集群发展,按照产业链延伸耦合的要求,科学规划,促进产业集聚和合理布局,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特色产业,建设基地型园区。突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积极倡导建设和使用多层标准型厂房,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提高投资强度,建设集约型园区。突出自主创新,提高科研经费在生产支出中的比重,提高产业的技术含量,建设创新型园区。突出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加快推进园区生态化再造,加大光电互补、中水回收利用等高新技术推广,降低园区发展能耗。全面实行清洁生产,科学设定环境、能耗准入门槛,建设循环型园区。突出环保设施建设,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污染控制、监督、管理,建设环境友好型园区。突出对外开放,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建设开放型园区。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建立精简高效的园区管理机构和方便快捷的政务运作体制,建设效能型园区。

(三)创建“两型”示范企业

把创建“两型”示范企业作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环节,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企业节能减排降耗水平,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感,努力夯实“两型社会”建设的产业基础。

创建“两型”示范企业主要任务是狠抓节能减排,积极淘汰落后工艺、设备与产品,节能、节水、节电、节材,减少资源浪费。加强“三废”利用和处理,企业“三废”实现逐年减量与回收再利用,实现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大于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推进企业循环发展模式,开发应用资源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突出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附加值水平,整体提高企业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突出企业技术进步,加快企业信息化步伐,提高“高、精、尖”技术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强核心竞争力。突出以人为本,注重增强员工节能环保意识,提高员工素质,培育“两型”文化,注入“两型”生产经营理念和消费方式,不断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四)创建“两型”示范学校

把创建“两型”示范学校作为宣传“两型”理念、树立“两型”意识、建设“两型”文化的摇篮,把各类学校建设成为“两型”知识、文化、理念的传播教育阵地。

创建“两型”示范学校要突出树立“两型”理念,强化青少年“两型”社会建设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学校在相关课程教学中,适当增加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教育内容,或开设专门的特色课程,将节能、节水、节地、节粮、节材等教育内容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突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两型”主题实践活动和志愿者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养成节能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知识和技能。学校管理要积极探索节电、节水、节材等方面的长效机制,重点推广使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授课、作业、考试、阅览、宣传等。开展教科书的循环使用试点工作。

(五)创建“两型”示范小城镇

把创建“两型”示范小城镇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品位的重要途径,形成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

创建“两型”示范小城镇,要突出规划引领,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进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合理安排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集聚、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突出以城带乡,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镇资源向农村转移,逐步形成以社会福利、便民便利和就业服务为重点的生活服务圈,成为吸引农民进城的集聚点。突出特色兴镇,重点培育工业强镇、家居小镇、宜游小镇、宜商小镇。突出城镇管理现代化、社区化,建立科学管理长效机制,开展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治安秩序等专项整治行动。

(六)创建“两型”示范村庄

把创建“两型”示范村庄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广大农村因地制宜、创新发展路径,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创建“两型”示范村庄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突出发展现代农业,培育龙头企业,以工促农,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加快农民致富步伐。突出城乡一体化规划、建设,积极探索以城带乡的有效途径,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和服务水平。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深化林权改革,整合财政性支农资金,推进镇村同治。突出农村环境保护,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为重点,广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抓好秸秆等农业剩余物综合利用,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应用。加大“三清五改”工作力度,推广清洁、文明、健康、环保的生活方式。突出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进村民自治,促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七)创建“两型”示范社区

把创建“两型”示范社区作为加快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广大城镇社区结合自身情况,探索社区管理的新模式、新路径。创建“两型”示范社区要突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社区行政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卫生医疗服务、综合管理为重点,努力把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突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两型”建设标准,建设生态和环保设施,植树造绿,优化社区环境。积极探索社区工作准入制度、社区民政助理员制度和“依托社区、购买服务”等方式,进一步理顺社区工作机制,建立社区单位、企业参与“两型”社区建设的考核、评估、表彰制度。突出节能环保,坚持正面引导,有序推动以节能、降耗、环保为重点的主题活动,推进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太阳能热水器进家庭、建筑节能、设立废旧电池回收箱等,增强居民环保节能意识,培养“两型”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幸福指数,促进人居和谐。

(八)创建“两型”示范家庭

把创建“两型”示范家庭作为树立“两型”理念,重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以家庭为单位,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做“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者和受益者。

创建“两型”示范家庭要突出“两型”家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的宣传教育,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能力。突出推行“两型”的生活方式,积极开展使用节水器具、实行一水多用,使用节能电器、清洁能源,使用无磷洗衣粉,使用菜篮子、布袋子,拒绝过度包装,实行垃圾分类等活动。突出倡导绿色文明消费方式,引导合理消费,反对盲目消费、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强化对绿色产品的认同,鼓励绿色装修,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打造“绿色庭院”,鼓励“绿色出行”。

(九)创建“两型”示范门店

把创建“两型”示范门店作为推广使用“两型”技术和产品、树立绿色消费理念、促进“两型”消费的重要载体,积极引导各类门店增强“两型”意识,建立“两型”经营方式,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大、竞争力强、富有特色的“两型社会”示范门店。

创建“两型”示范门店要突出规范经营,积极推进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体系建设,不以次充好,不掺杂使假,不经销“三无”商品和假冒伪劣商品,培育放心消费的环境。突出“两型”的经营方式,门店装修提倡使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节电、节水、节材,保持整体门店美观、大方、整洁,为消费者提供秩序良好、服务优质、环境舒适的消费场所。突出倡导绿色消费,鼓励经营符合“两型”要求的节能环保产品,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品包装,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突出文明服务,积极引导顾客进行绿色消费、理性消费,杜绝奢侈浪费。

(十)创建“两型”示范建筑

把创建“两型”示范建筑作为推广“两型”理念、技术、工艺、材料,促进节能环保的重要途径,积极引导各类建筑科学设计、“两型”建设、智能管理,充分展示建筑与人文、科技、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创建“两型”示范建筑要突出科学设计,注重“两型”文化理念的融入,合理规划住宅、道路、停车、公共绿地等项目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采用科学、实用、新型的建筑体系,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建筑使用年限。积极推广建筑节能,减少噪音、粉尘,推广使用“两型”技术、工艺产品,积极采用无公害的建筑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积极采用中水回用技术、雨水收集系统,选用节水型洁具,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积极采用与建筑一体化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地热能系统、新风系统等,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积极采用高效、环保、节能的空调系统,减少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积极采用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再生利用、减少污染。突出智能管理,应用屋面绿化技术、智能系统控制技术,采用降噪、阻燃的建筑材料和室内装饰材料,创造健康、舒适、节能、智能的工作、生活环境。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市)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开展“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两型办)。市两型办组织协调“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提出“两型社会”创建的总体设想和基本要求;负责“两型”社会创建示范单位的认定和奖励、推介。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市直有关部门、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要将开展“两型社会”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情况纳入综合考评。

(二)明确工作责任。市直机关工委牵头负责“两型”示范机关创建工作(包括市直机关,中央、省属驻益单位);市发改委牵头负责“两型”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市经信委牵头负责“两型”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市教育局牵头负责“两型”示范学校创建工作;市住建局牵头负责“两型”示范小城镇、“两型”示范建筑创建工作;市农办牵头负责“两型”示范村庄创建工作;市民政局牵头负责“两型”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市妇联牵头负责“两型”示范家庭创建工作;市工商局牵头负责“两型”示范门店创建工作。市直相关部门要根据本方案,抓紧制定十大创建活动分方案,组织、协调和指导各系统的创建活动,及时总结形成创建标准、指标体系。

(三)实行分级创建。各区县(市)政府(管委会)负责在各自范围内组织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活动,根据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并向市直牵头单位推荐参加市级“两型”示范创建的单位。市直相关部门通过查阅申报材料、现场考察、网上公示等形式,提出市级“两型”示范创建候选单位,由市两型办统一组织认定和命名。

(四)开展评比表彰。市两型办每年进行一次综合考评,对达到创建标准的单位,由牵头单位推荐,经市两型办审核后,对“两型社会”示范创建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彰,对特别优秀的单位推荐到省里参加评选表彰。对“两型社会”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复核,不合格者撤销称号。

(五)加强舆论引导。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发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投身创建活动的自觉性。加强典型的培育和推介,集中抓出创建成效,形成创建特色。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开展创建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主题词:城乡建设 方案 通知

抄送:市委各部门,市纪委,军分区。

上一篇:全国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现场会 学习心得下一篇:婚纱影楼国庆节活动【深度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