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议案的决议

2024-10-14

关于议案的决议(共11篇)

1.关于议案的决议 篇一

关于“建设诚信社会”的议案

XXX人民代表大会:

诚信作为一种传统的道德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诚信既是道德的基础, 也是法制的基础。 各类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违法犯罪行为,咎其原因就是诚信的缺失。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为止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因为政府既是社会信用的制定者、执行者和维持者,又是公共信用的示范者,所以,政务诚信是引导社会诚信的指南针,是第一诚信,处于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核心位置。设立“市长”信箱、“县长”信箱、“镇(乡)”信箱,时时听取人民的呼声。

2、加强企业诚信建设。对企业而言,诚信是一种企业经营文化和价值理念,是企业的形象展示和声誉保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是企业应该承担的基本社会责任。建立企业诚信档案,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加大行政处罚力度,让失信者无机可乘, 在经济上得不偿失,通过扎紧诚信法律制度的“篱笆”,让企业不敢冒失信的风险。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各种失信行为,让企业失信者因自己的失信行为受到舆论的谴责和大众的唾弃。

3、加强我们个人诚信建设,建立和完善个人诚信系统。政府应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诚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惩戒力度。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

4、加强诚实守信教育。诚信体系建设必须从娃娃抓起,必须从孩子教育开始,让孩子从小形成要诚信的思想,讲诚信的美德。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扬真、善、美,形成讲诚信,讲道德,讲法律的社会舆论和社会氛围 ,重塑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只有这样,老百姓做好事才会没顾虑,会有更多的人敢做好事,乐于做好事,这样,我们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才会更和谐,人民才会更幸福,社会才更美好。

签名:XXX

XXX

XXX

时间:X年X月X日

2.关于议案的决议 篇二

因工作需要, 增补下列十五名同志为河北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增补一名同志为河北省企业联合会常务理事。增补副会长名单 (按姓氏笔画为序) :

于墨臣董事长河北金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马西坡董事长河北前进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牛建军董事长河北华恩企业运营顾问有限公司

石运兴董事长河北省外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牟文恒总经理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

李玉龙董事长中冶京唐建设有限公司

李金城副总经理中石油华北石化分公司

李明东总经理唐山建龙实业有限公司

尚建斌董事长石家庄宝石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郝建平总经理河北冀星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张千兵总经理华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张秀明董事长河北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殷启国总经理滦南县电力公司

薛华刚站长北京铁路局石家庄站

魏立华董事长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

增补常务理事名单:

3.关于议案的决议 篇三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充分肯定国务院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显著成效.同意报告提出的今后工作安排。

会议认为.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特别是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活动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要求,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为此,特作决议如下。

一、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人类生存和各国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1992年6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同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一系列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律。200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任务。我国政府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基本原则、具体目标、重点领域、政策措施和步骤,完善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机制,实施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了积极贡献。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正处于工业化、现代化的过程中,既要通过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维护其生存权、发展权,又要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既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历史机遇。必须以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意识,根据自身能力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新的内外环境和条件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应对气候变化涉及许多领域,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以保障经济发展为核心、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不断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统筹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其他相关政策相结合.协调推进各项建设;坚持减缓与适应并重,强化节能、提高能效和优化能源结构;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增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坚持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节能减排.通过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采取切实措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要强化节能减排,努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改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鼓励和支持使用洁净煤技术。积极科学地发展水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推进核电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淘汰落后产能和产品,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施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增强碳汇能力。继续推进植树造林,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增强森林碳汇功能。采取保护性耕作、草原生态建设等措施,增加农田和草地碳汇。

要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加强对各类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预报,科学防范和应对极端天气与气候灾害及其衍生灾害。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水资源管理,加大综合节水等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强海洋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监测和保护,提高沿海地区抵御海洋灾害的能力。

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大宏观管理、政策引导、组织协调和投入力度,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增强科学判断能力。加快应对气候变化领域重大技术特别是节能和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核能及相关低碳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探索发展碳捕获及其封存、利用技术,注重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

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是促进节能减排、解决我国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我国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研究制定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加大绿色投资,倡导绿色消费,促进绿色增长。要紧紧抓住当今世界开始重视发展低碳经济的机遇,加快发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和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型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汽车、轨道交通,创造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模式向高能效、低能耗、低排放模式转型.为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不竭动力。

要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期任务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和要求。综合运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手段。全面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各级政府预算要做出相应安排.加大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有利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导向和体制机制。

四、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法治建设

要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立法作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立法工作议程。适时修改完善与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及时出台配套法规,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森林法、草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把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之一,加强对有关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五、努力提高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要进一步宣传普及保护资源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充分介绍和展示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措施和成效。加强对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的教育,提高全民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科学认识,增强企业、公众节约利用资源的自觉意识。坚持勤俭节约,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中,营造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六、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4.关于修建公路的议案 篇四

“栗咸”公路所辖燕子乡的三个村,邬阳乡的两个村,共计42个村民小组,1200多户,5380人。建成“栗咸”公路有利于解决5000多人行路难的问题,优化公路格局,缩短邬阳通往县城的公路里程和出境里程,打通南北通道,连通相邻乡镇,形成网络通道。

xxxx

5.关于修建桥梁的议案 篇五

建议:州相关部门给予帮助解决该桥梁建设所需资金15万元,从而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熊廷韦等2位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马关县南捞乡漫铳村委会桥梁建设的提案》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十二五”期间,农村公路的建设重点是“通村畅乡”,即硬化通村民委道路、通畅乡镇道路,并且遵循的原则是“一村一路”。现阶段国家及省州均无通自然村道路及桥梁建设的政策扶持,州级财政每年投入公路建设的资金又非常有限。尽管如此,我局积极协调争取,给予补助8万元支持建设。

感谢您对文山州交通运输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文山州交通运输局

6.关于补选监事的议案 篇六

一、案由:

近年来,我市的残疾人事业有了一定发展,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扶贫等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盲道、轮椅斜坡和停车泊位等)有了很大进步。但我们还不能盲目乐观,更不能把成绩估计得过高。与国家要求和残疾人事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我市的残疾人事业发展得还不够均衡,在一些工作上存在差距和死角。特别是我市对残疾人事业工作缺乏理性认识,某些工作仅仅流于表面或被动应付,缺少积极主动的态度去抓紧抓实;没有将残疾人事业当作一张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扩大对内对外影响的政治品牌去打造。因此,有关部门不作为只有安顿劳累之苦,而缺少开拓创新之功。

在残疾人工作上,我们缺少甚至没有在国内叫得响的活动、荣誉、名次、品牌。比如,近几年来,我市没有举办过较大规模的残疾人文艺汇演和特殊体育运动会;没有以市政府的名义,对残疾人自强模范和扶残助残先进个人、集体进行宣传、表彰和奖励;没有在媒体上开辟残疾人事业的栏目或节目以及开展“残疾人事业好新闻”评选表彰活动;没有争办过全国性残疾人文体活动或工作会议;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工作滞后于全国乃至全省水平;福利企业生产出现滑坡,残疾人就业十分困难等等。

应该强调指出:上述问题的存在,既不是我市没有经济实力,也不是受工作条件限制,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对科学发展观缺乏政治敏锐力,对建设和谐社会缺少科学理解力,对发展残疾人事业缺失开拓创新力,所以才导致了我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不协调、不适应的情况,进而影响和妨碍了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发展。对此,广大残疾人颇有微词。

二、建议:

为了动员社会力量,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及和谐社会环境,尽快扭转我市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不协调、不适应的局面。

1、成立市残疾人事业宣传文体工作组织委员会。组委会主任由市委主管宣传和意识形态工作的副书记或政府副市长兼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广新局、体育局、教育局、日报社、总工会、团市委、妇联、社科联、文联和残联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具体组织、领导、协调和指导全市残疾人事业的新闻宣传、理论研讨、文艺活动、体育竞赛等工作。省残联下拨到市残联政策补助款应透明监督并及时发放。

2、市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组委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部署一个时期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理论研讨、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工作,要求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有关会议、调研、演出和竞赛的筹备事宜;作好“全国助残日”“世界残疾人日”“盲人节”“聋人节”“爱耳日”的慰问宣传庆祝活动;在媒体上开辟残疾人专栏或手语节目,设立“残疾人事业好新闻奖”和并对成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奖励;帮助残疾人作家协会出版“残疾人作家丛书”,并在资金上予以倾斜;组建市残疾人艺术团进行巡回演出,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展示我市残疾人良好形象,为残疾人事业募集资金;组织优秀残疾人事迹报告团,向全社会宣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迹,营造残健共融的良好氛围;与国际国内残疾人组织进行联系,开展交流,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我市对外形象等等。

7.“决议”与你的求职息息相关 篇七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直面社会热点难点, 一些新提法和新举措积极回应了民众的关切与期盼。细谈全文, 其中7次集中提到关于一个群体利益的改革举措, 这个特殊群体就是高校毕业生。7次提到高校毕业生就业, 这在三中全会决定全文中是唯一的, 而且在历届党的全会公报中这样集中关注一个群体, 也是罕见的。

就业是高校毕业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决定中提出的一系列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举措, 将深刻地影响每一个毕业生的求职与发展。梳理三中全会决定中有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论述和改革举措, 其语态情真意切, 条条都与毕业生现实的求职就业息息相关。

⊙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增进人民福祉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健全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制度, 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

⊙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 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 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 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比例。

⊙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 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

⊙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 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 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

这些改革举措, 有对现行政策的确认, 有前瞻性的政策设计, 条条都是实招, 条条都是具有温度的方针政策。

你得理解, 求职过程中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关系

人力资源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重要资源。从2014年毕业生总量727万来看, 高校毕业生已经是极为重要的人力资源, 同时也成为了就业人口的主要群体。作为求职个体的高校毕业生, 你得认识市场与政府在配置高校毕业生资源的关系, 理解求职过程中市场机制与政府的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新的时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也随之进行了有步骤有层次的改革。特别是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理论突破, 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 经过步步深化的探索, 已经初步形成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和运行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 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决定性作用”, 虽然只有两字之差, 却是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观点。这两种表达是一致的和衔接的。“决定性作用”的表述, 在理论上更为明确到位, 对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 对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更有针对性。这种表述, 落实到就业领域, 对于进一步确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参与的各个主体, 主要是政府、高校、毕业生个人、用人单位的市场取向, 对于激发市场活力, 提高资源配置效力, 具有重大意义。也有利于增强毕业生求职的市场观念, 增强高校的办学活力。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供求关系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参与市场的所有主体, 以交换、公平竞争为准则的方式活动。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归根到底是进一步解放对生产力发展的所有束缚, 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动竞相迸发,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这么多就业人口的充分就业, 各个经济领域、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都必须依靠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所有人的创造性、主动性。

理论和实践都证明, 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 市场不仅让参与主体通过市场竞争实施资源的最佳组合以及利益最大化, 而且能够让各种资源按照市场价格信号反映的供求关系流向最有利的部门和地区。市场通过其内在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的作用, 让资源充分流通。

就业市场只是为供需双方提供了交易手段和实现各自价值的机制, 其本身并不具有解决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功能。由于市场机制作用具有一定的自发性、盲目性, 市场参与主体会为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有可能与社会利益发生冲突。这样,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有它“市场失灵”的现象以及自身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自身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的主要问题, 一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快速推进阶段, 高校大规模、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毕业生供应总量骤增, 快速进入就业市场, 而就业岗位总量供应和用人结构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并不以高校培养量、专业结构相对应。同时, 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结构惯性和周期性, 也是导致毕业生结构性过剩的原因, 这不是市场自身就能解决, 不是大学生端正就业观念就能消除的。二是就业市场不能解决就业岗位总量的供应问题。三是由于就业市场供需双方的信息是不充分的, 决策是自发的、分散的, 毕业生进入市场就能实现人力资源科学合理配置的理想状态只是相对的。而且, 高校毕业生是初次就业, 对市场信号的反映和理解并不充分。

实现高校毕业生群体这一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两种基本形式, 一种是市场机制配置, 是“无形的手”, 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双向选择。一种是政府作用, 是“有形的手”。政府“有形的手”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消除市场壁垒, 消除歧视, 清理和废除妨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 实现全国统一市场;加强市场监管, 维护市场秩序, 保障公平竞争;通过制定就业政策、资助政策引导毕业生流向;购买就业岗位配置毕业生。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配置是决定性的, 政府作用是弥补市场失灵, 是宏观调控性的, 两者缺一不可。在毕业生就业领域, 特别是现阶段, 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的配合, 才能实现毕业生充分及时的就业。

你必须懂得, 个人拥有的就业资本是参与市场的前提

三中全会决定中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政策和举措, 是毕业生就业的红利。然而对毕业生个体来说, 更为重要的是如何使政策、制度的红利惠及自己。

面对起“决定性作用”的就业市场, 政府有政府的责任, 高校有高校理解市场信号而推动的教育教学改革, 用人单位有自己趋利的市场选择, 作为毕业生个体参与市场, 能够做的事情有很多。毕业生必须懂得, 个人拥有的资源是参与市场的根本前提和资本, 你唯一拥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资本主要是你的学识和能力, 这是你所拥有的力量。

一般来说, 大学生缺少的不是强烈的意愿而是必要的行动和行动的着力点。我们面对的社会变革是快速的、剧烈的。现代日益加快的发展与结构上的变化使得高校毕业生供需之间的鸿沟加深了。当知识变化很慢的时期, 为少数人建立的教育体系是有效的, 换句话说, 大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是有效的。但是在急剧变化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初期, 各种不平衡状态在增长, 大学生被学校授予的知识和技术不能满足或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时, 被拒绝的现象便普遍地发生了。大学生对社会需求主动适应与再适应, 不能被理解是令人烦恼的, 而是一种更加合乎逻辑的必然。

面对社会需求、社会改革的现实, 先进的、有觉悟的大学生的行为显示出一种普遍的一致性, 这种一致性产生于各种不相同的见解和事实。这种一致性可以归纳为三种主要的倾向, 这些倾向性的行为是大学生们能够分享的。

科学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征、所学专业, 在分析社会需求与实现可能的基础上所确立的职业方向与行动计划。现在的情形是高校已普遍开设了这一课程, 许多在校大学生已经或正在设计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但

问题不是有没有职业生涯规划, 而是有没有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所谓科学的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合乎实际、开放性的, 客观地分析自我, 准确地认识就业环境, 行动方案扎实可行, 而且步步落实, 才是有价值的规划。事实上, 一个方向明确、方案和环境资源一致的职业规划, 学校和社会都会给予了积极评价并支持的。

建立个人课程。个人课程是指学生个人在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基础之上建立的有个人职业发展指向的课程。一般来说, 在校的大学生接受的是国家课程、学校课程, 而这些课程是根据统一标准编制的。学校开设的辅修专业、选修课程, 多媒体途径提供的课程丰富多彩, 为学生个人建立自我课程提供了资源。

建立个人课程, 学生变成了自我教育的主宰者, 而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传输的U盘。现在出现这样一类大学生, 他们的知识和行动手段已经发展到能够控制或者部分地控制受教育过程, 并能够承担起责任, 这种人是生气勃勃的, 他们以建立自己的课程去实现自己的职业追求, 成发展的主体。

建立个人课程的前提是大学生在清晰的主客观条件分析下的职业发展规划。课程内容应该而且可以按照个人不同的环境和需求有所改变, 在选择和组织学习项目方面应有较大的伸缩余地。

8.朱列玉,不怕质疑的“议案王” 篇八

多次提出争议性建议

“四大节假日全民免费坐火车!”2013年3月,朱列玉向全国人大提出的一个议案语惊四座。“因为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和农民工打交道。”朱列玉说:“有不少农民工几年都回不了一次家,很多外来工都有这种诉求,如果免费坐火车就好了。”他建议免费提供硬座车票给外来务工人员和一部分大学生,从国庆、春节、清明、劳动节4个节假日开始试行。

对于有人担心免票会造成拥挤的问题,朱列玉解释:“火车还是要派票,要么是通过网上抢票的方式,要么是通过摇注等方式限制人数,不是说免费了就把大门打开,让大家拼命往里面挤。”他还建议当年免费乘火车的乘客第二年不再享受免费待遇。不过,仍有媒体评价建议“不切实际”,多数网民也给予差评,有人甚至说人大代表群体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然而,这一风波还未停歇,几天后,朱列玉又在其提交的议案中呼吁,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对贪污受贿量刑标准进行修改,并建议每5年对量刑标准作调整。尤其是,他建议将“贪污10万判10年以上”改为1年以上。此言一出,又招致很多网民反对。尽管后来朱列玉将议案修改为贪污10万判刑5年以上,仍有人斥责他“帮贪官说话”。

2014年3月,朱列玉再抛争议性建议——撤销地震局!在这份5000多字的建议中,他列了一系列数字:国家地震局2011年预算支出是29.08亿元,2012年是31.09亿元,2013年则为40.86亿元,开销直线上升。但无论是汶川大地震,还是青海玉树地震,国家地震局都没做出任何预报,且反复向公众解释地震无法预报。“既然地震无法预报,地震局存在的必要性何在?”朱列玉建议撤销地震局并在中科院设置地震研究院从事震前探索工作。

现在很多人望文生义

今年48岁的朱列玉,曾在安徽合肥基层法院做法官,现在是广东国鼎律师事务所主任。2002年,朱列玉当选为广东省第十届人大代表,两届任期内,他提出了70多个议案和建议,涉及广东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2013年,朱列玉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因为提的议案多、影响力大,又常常敢于直言社会问题,媒体因此称他为“议案王”。

今年人大会议,朱列玉提交了两个议案,一是建议制定《反恐怖法》,二是建议在《刑法》中添加“强制拆迁罪”。

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发生后,朱列玉连续写了两天,完成了一份6700多字的议案。议案中,朱列玉阐明了我国恐怖活动的现状与危害、制定反恐怖法的必要性及意义,并在文后附了一份五章共23条的反恐怖法草案。他认为反恐怖重在预防,提出应加强边疆城镇的建设、做一些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来破解恐怖组织所谓的价值链。

而有关增加“强制拆迁罪”的议案,朱列玉则做了长期的准备和调研。2011年1月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已实施3年多,条例明令禁止非法强制拆迁。“但实践中各种非法强制拆迁的现象愈演愈烈。”朱列玉说,去年全国范围内曾发生多起强拆事件,业主私人财产受损严重,却多无法立案,原因是法律上没有针对性。“这导致受害群众往往不断到政府部门信访、上访,甚至闹事,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结果是不法商人赚大钱,党和政府背黑锅。”

环球人物杂志:有人质疑您有些议案虽然解气,但“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您怎么看?

朱列玉:我认为人大代表不能哗众取宠,不能为出名去搞议案,而是要研究议案的合理性,出发点是推动社会进步。如果有些议案提出后把社会搞乱了,让政府很难做,这样的东西不要去做。

环球人物杂志:所以您认为自己的每个建议都是合理可行的?

朱列玉:当然。比如节假日免费乘火车,我一直觉得是可行的。就投资主体来说,某些省市高速公路的投资主体有很多个,广东省高速公路的投资商就有政府、外商、民企、国企,但照样可以做到免费通行。而铁路的投资主体只有铁路总公司。高速公路的免费通行都能实施,铁路为什么不能?这个我觉得并不可笑。撤销地震局的建议,我也写得非常清楚。

环球人物杂志:您会上网看网民对您的评论吗,包括质疑的声音?

朱列玉:当然会看,理性地看。我们华东政法大学的一个老师去年在网上发了篇文章,驳我的一些议案建议,写得非常好。我希望高水平的专家学者能针对我的议案进行批驳,讲得越透彻越好,哪怕根本否定我的观点我也很高兴。他们能让我更理性地思考應该怎么去修改和完善议案建议。任何人都有权利去赞成或者反对,但不论怎样都希望他们能把议案看一看。现在很多人是望文生义,根本不看内容就做论断,这是整个社会的浮躁问题。

环球人物杂志:建议未被采纳,您会有失落感吗?

朱列玉:没有失落感,引起关注本身就很好。有些建议是要过很多年才会被采纳,比如10多年前我们就提出废除劳教制度,孙志刚事件后就开始呼吁废除收容遣送制度,现在都变成现实了。我们对社会的进步要有耐心。现在我们是在研究一些超前的东西,研究完了要慢慢去呼吁,只要合理早晚会成为现实。

特别关注弱势群体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新华网曾推出《两会热搜榜》实时了解网民对两会的关注度。朱列玉曾稳居最受网友关注的人大代表第二位,仅次于山西省长李小鹏。网民关注朱列玉不仅因为他的议案,还因为他的一些言论也极具个性。比如,他说:“代表其实需要有更多责任。老板们如果忙,没有时间调研,就不要当人大代表了。”而对于自己,朱列玉坦言“刚当代表时,经验不足,遇到问题,感性的因素会多一些。”现在的他,思考问题会更理性一些。

环球人物杂志:当了10多年的人大代表,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朱列玉:人大代表的作用发挥得越来越好了,很多意见建议只要你提得好,花功夫去想,领导都会重视。我们应该对社会进步充满信心,但也要认识到这个事情急不来,得慢慢推进。老子有句话,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面临巨大的社会转型,火候很重要。代表应该发挥作用去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媒体去报道,社会去关注,而领导层要掌握推进的火候,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所以政治是门高超的艺术。

环球人物杂志:您被称为“议案王”,这么多议案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个?

朱列玉:是个很小的建议。10多年前,我刚当广东省人大代表。当时,广东省人大组织代表们去工厂视察外来务工人员劳动环境。我一走进车间就发现这条路是专门为代表安排的,两边站的都是车间的班组负责人。幸亏我早就料到会这样,所以出发前故意穿了件破衣服,趁人不注意,我就脱离了大部队钻到车间,找了很多工人聊天。回去后,我提出了很多保护农民工权益的建议,其中一个就是建议在农民工密集的地方,成立劳动法庭解决劳动争议。没有劳动法庭的地方,建议涉及农民工的案件用黄色卷宗,因为黄色比较醒目,可以让法官迅速发现、提醒法官快审快结。我对这个建议很满意,可能农民工到今天都不知道有这种情况,但我只求心安。

环球人物杂志:有媒体说您“变狡猾”了,没有以前那么敢说了?

9.关于变更住所的议案 篇九

证券代码:002193证券简称:山东如意 公告编号:20xx-012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对公告中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承担责任。

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

公司《关于变更公司住所的议案》,此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现将公司住所公告如下:

由于公司已经搬迁至如意工业园区,公司拟将公司住所由“山东省济宁市红星东路96号”变更为“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如意工业园”,公司邮寄地址变更为“山东省济宁市高新区如意工业园山东如意证券部”。

本议案经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将依法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山东济宁如意毛纺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10.关于网络环境的议案 篇十

目前世界互联网业发展迅猛,网络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可以说,互联网已全方位、多层次地介入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着日益广泛的公共影响力。当然,互联网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一方面,它作为全民的信息发布、接收和服务平台,体现着社会舆论的公开化、多元化和直接性、便捷性的特点,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督促有关部门及时了解民意,解决了一些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隐秘性特征,在信息传播便捷的同时,网络平台上也存在着内在的缺陷和严重的隐患。

一、网络侵权行为严重。由于网络的匿名性,使人们在网络平台上可发布任何信息,包括虚假信息、散布谣言,使网络成为发泄私愤、扰乱视听、侵害他人名誉权、隐私权、著作权和肖像权的工具。

二、网络不良信息泛滥。大量负面、攻击、诽谤及黄、赌、毒信息充斥网络,毒害网民,恶意中伤公民、企业和政府,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

三、以造谣生事、攻击他人和组织、谋取非法经济利益的“网络黑色产业链”甚至“网络黑社会”已成为社会毒瘤。“网络黑色产业链”、“网络黑社会”是一种有组织的网络犯罪团伙,对社会的危害性极大,引起全社会的深恶痛绝。企业、公民甚至政府疲于应付网络黑洞和陷阱,干扰了社会正常秩序,误导了民众情绪,损害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行为,是目前网络亟需清除的毒瘤。

可以说,网络上的失德行为和违法犯罪活动导致网络平台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合法性严重缺失。虚假的、不良的、恶意诽谤的信息借“舆论监督”之名泛滥,使网络的某些空间成为违法犯罪的温床,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公众对杂象丛生的互联网现状表示担忧,要求尽快净化和规范互联网信息平台的呼声日渐增多。

目前,互联网的规范管理已日益受到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立法的形式加强互联网的有效管理。从开始,我国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关于互联网的经营管理办法》等诸多“办法”;月28日,全国人大会审议通过了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草案。但是,这些办法和决定尚未成为规范互联网行为的正式法。由于相关规定不全面,法律效率较弱,使得一些网络违法犯罪认定原则笼统、量刑较轻、打击力度不够,因此,我建议在坚持管放结合、引导为主、依法治理的原则框架下,加快网络立法进程。

一、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网络公民身份认证体系,实施网络实名制。

根据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必须以立法的方式建立规范、有效、便捷的网络公民身份认证体系。该体系可以借鉴我国金融信用体系的经验,由政府设立专门部门进行主导和管理,实行统一的公民身份标准、网络身份标准及各项相应的管理制度,为互联网上相关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的安全有效开展奠定法律基础。

二、抓紧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法、网络电子签名法、网络舆论监督法等专门法律。

专门法律涉及到互联网平台的具体领域,各项专门法律的配套实施才能做到对网络平台依法管理的全覆盖,使网络环境的综合治理有效进行。

三、从法律层次上明确界定网络违法犯罪的裁量标准。

网络违法犯罪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为了客观、公正、有效的甄别和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必须有明确、公正、可操作的裁量标准。为此,应尽快建立公正权威的网络违法犯罪的执法体系。

四、将电子证据列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种类。

由于互联网的特殊性,网络违法犯罪一般是电子证据。而目前电子证据不是《刑事诉讼法》规定的证据种类。因此,网络执法存在着电子物证转换的实际困难。这已成为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软肋。建议将电子证据列入《刑事诉讼法》的证据种类。

五、从立法层面加大对“网络黑色产业链”、“网络黑社会”的打击力度,根除网络毒瘤。

网络立法要划清个人违法犯罪和有组织的违法犯罪界线,制定相应的量刑标准,增强对网络有组织犯罪的震慑力和打击力。

11.两会汽车“最”议案 篇十一

从今年两会来看,PM2.5、自主品牌强国以及校车安全等话题成为代表们的关注焦点。《汽车观察》杂志经过整理,共搜集了40条与汽车相关的两会议案,通过采用对汽车消费者、经销商、整车厂、零部件厂、咨询机构、权威媒体、行业协会等相关产业人士发布问卷的方式,评选出了2012两会中汽车议案中的几个“最”议案。通过三天的时间,共收回520份问卷,其中汽车经销商对宏观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依旧兴致浓厚,而媒体和咨询机构则更倾向于关注环保、校车安全以及治堵等民生议案;而汽车的研发则是所有人关注的焦点。或许这些议案在将来会“进化”为汽车产业的相关政策,或许这些议案最终会石沉大海,但这些带有一定指向性的信息可能会影响2012中国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与走势。

关注度最高的汽车议案代表

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 占总投票率 24.5%

每年两会,作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唯一的女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王凤英都会提出一些引起行业广泛关注的议案建议。2012年自然也不例外,在今年两会上,王凤英认真准备了三条议案。其中第一条就是“建议明晰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也就 是如何让中国汽车更好地走向世界;王凤英表示,如果说前两年的建议更多地想达成走国际化发展之路的战略共识,那么今年则希望国家能够制定一个更明晰的、有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战略路径。此外,王凤英还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建议加强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一是建议把交通安全教育系统纳入青少年义务教育。王凤英的“建议明晰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议案代表了大多自主品牌的心声,中国汽车什么时候能真正走向世界?中国的自主品牌都急于想得到国家政策支持,来保证出口汽车的质量以及口碑。而“三顾议案”之后,不知道王凤英凭着这种专注能不能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

汽车类议案中关注度最高的问题

校车安全 占总投票率 57.1%

校车安全,作为2012年最火的网络讨论话题之一,毫无悬念的当选为关注度最高的汽车问题,2011年,甘肃省庆阳市的校车重大交通事故造成21人死亡(其中幼儿19人)、43人受伤。据初步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是装载学生的小客车严重超员,在大雾天气下逆向超速行驶,导致事故发生。该事故暴露出一些地区存在车辆违法严重超载以及有关部门在校车安全管理方面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监管有漏洞等突出问题。随后,校车安全的质疑声不断,有媒体用“甘肃血色教训拷问中国校车产业”来评价中国校车产业的不规范。在2012年校车展中,各路汽车企业在制造出来的校车上下足了功夫,技术安全性能的提升,改换为醒目的颜色等措施让校车本身变形为一辆“装甲车”。“但同时国家政策上的支持也应当后续跟上!”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建议,除目前已采取的对各地现有校车加强管理监督等措施外,还应作更全面的考虑,从物、人、路、法四大方面努力强化校车安全。

最有争议的汽车议案

赞成收交通堵塞费 占总投票率 22.2%

交了养路费该不该再交交通拥堵费?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委员认为,目前针对私家车的收费已有购置税、燃油税、车船税、过路费、过桥费、停车费等多项,而且不少税费包含了城市基建、交通管理等费用,再征收拥堵费缺乏合理合法的依据。提出征收城市拥堵费者,主要理由是能够大大缓解交通拥堵。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代表称,收取交通拥堵费是一种行政干预手段,长期来看,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应是有效的。此外,汽车尾气是造成PM2.5的最大元凶,收取拥堵费对减少汽车出行数量有促进作用。从这两个角度看,他赞成收取交通拥堵费。反观汽车消费者的信息反馈,其中大部分人对这个看似“合情合理”的拥堵费不感冒。有些人表示对于京沪等大都市而言,或许拥堵费迟早“不得不收”,但取之于民的费用应当添加到发展城市快速道路、扩大道路容量的工程中去,而并不应该单纯地施以“罚款性”收费。同时,拥堵费也可能导致不公平,因为有钱人对收费并不敏感,开征拥堵费势必导致豪华车大行其道。对于大量公务车来说,不管拥堵费多高,最后为其埋单的依然是公共财政。这样看来,收费真正限制的可能只是部分普通车主。

最有可能得到解决的议案

进一步加大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占总投票率 16.1%

据数据统计,到2011年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25亿辆,汽车保有量达1.06亿辆,其中私家汽车7872万辆,大中城市中汽车保有量在100万辆以上的城市数量达14个,城市交通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虽然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都在加快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交通管理不断提高,但仍不能满足机动车快速增长的需要,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仍十分严重。北京早晚上下班高峰期间地铁人满为患,上班族苦不堪言。而继油价上涨后,公交,地铁等公共城市交通工具已经成了市民出门的最经济,便捷的选择,如何能发展道路公共交通,拓宽出行渠道已经成了市民最关心也最有信心认为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两会代表提出的建议“根据我国的国情和城市人口密集的特点,应优先发展城市 公共交通体系,大力建设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以此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挤的压力。”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同时也最有得到解决的条件。

最难以实现的议案

建议北京购车摇号要“摇匀”摇公平 占总投票率 18.4%

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状况,从2010年12月23日,北京开始实行“摇号购车”政策。初步统计,2011年北京新上牌车数量比2010年减少60万辆左右。这一措施貌似符合减少上路车辆的初衷,但却催生了不少“怪现象”:部分已有车的家庭会本着“抢占资源”的心态再继续摇号购车,尽管第二辆甚至第三辆车除了“占号”的用处外,并无太多用武之地,而另一部分没有车可用的家庭刚性需求得不到满足。有人连续14次“不中”,有人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资金尚未到位,却初次摇号就“中了”。“摇号过程是公正的,没摇中就是没摇中。”对于这种说法,全国人大代表李荣杰并不认同。他认为,“摇号”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但为确保公平,还应在制度上加以完善。例如,针对部分摇号者“中签不购车”浪费指标的现象,尽管目前有措施规定“个人或单位需在获得指标6个月之内办完”,但对于弃号者并无任何约束或处罚性措施。一些人建议,对于这种情况应采取“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摇号”等方式加以限制。“同时,在摇号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向无车家庭倾斜,先满足刚性需求。”同时,一些摇号期间的违规操作案件也接连发生,“政府出台的“摇一摇”颇有买彩票的感觉,有些人认为摇到号的概率和中彩票的几率一样大。

最具创新色彩的议案

建议推行机动车电子牌照 占总投票数 11.4%

“无需实物拍照,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机动车的实时定位,实现城市交通的精细化管理,而不需要采取限购这样的硬性手段。”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茅玉麟建议推行机动车电子牌照,精细化疏堵,代替目前的限购政策。

所谓电子牌照,是指在机动车上安装无线信标装置,通过无线电信号将车辆的位置信息实时传递给交通管理系统。“当车主需要经常在拥堵时段进入拥堵路段时,可以通过网络预先申请通行权,管理部门根据既定规则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审批或者不予批准,并反馈给车载装置。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识别电子牌照,对高峰时段进入拥堵路段的每一辆车收取拥堵费,也可以对停在特定地方的车辆收取停车费。对于公车管理,纪检监察部门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发现违规用车。将来在必要时可根据每一辆车的实际行驶里程收取养路费,并结合发动机排量收取排污费,这比燃油税更合理。

在信息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更多数字研发产品的推出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如果信息牌照是否在可以全国推广开来,汽车无人驾驶的时代都可能离我们不远了。

2012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与汽车有关的议案

01:推动产业战略重组 加强自主建设 李维斗

02:关于支持发展我国自主品牌汽车 蒋应时

03: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汽车强国 曾庆洪

04: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李大开

05:加强汽车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平台建设 左延安

06:建议明晰中国汽车国际化发展的战略路径 王凤英

07:加强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王凤英

08:加大自主汽车电子产业政策扶持力度 鲁冠球

09:加大对关键汽车零部件研发政策支持力度 鲁冠球

10:加强统筹协调,推动交通节能减排 九三学社

11:着重治理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 张 全

12:新能源汽车发展要做好国家规划 马纯济

13:发展LNG汽车和低速电动车 李进巅

14:制定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与规划 王 麒

15:快公交车辆改用电动汽车的速度 蔡国雄

16: 加强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实施质量强国战略 王凤英

17:分类制定汽车及关键产品最低“三包”规定 李大开

18:加强汽车轮胎安全 防范风险改善民生 贾 康

19:打破汽配供应垄断促 全国工商联

20:提升车内空气质量、防范车内环境污染 李书福

21:制定汽车消费信贷管理条例 曾庆洪

22:治理城市交通拥堵 民建中央

23:进一步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刘玉岭、陶化成

24:赞成收交通拥堵费 钟南山

25:进一步加大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建设 刘云生

26:推广更节约资源占路更经济的大容量公交车 李进巅

27:进一步提高地铁建设科学化水平 陈勋儒

28:建议北京购车摇号要“摇匀”摇公平 李荣杰

29:建议推行机动车电子牌照 茅玉麟

30:实施全国校车安全工程政策 龚立群

31:从社会层面建立儿童的校车 刘革新

32:建议优先发展农村校车 任美琴

33: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校车工程 冯幸耘

34:建议将校车经费应入政府预算 孙桂华

35:建议设立校车安全管理委员会 于 果

36:进一步修改完善《校车安全条例》 周洪宇

37:加快全国中小学生都能乘坐专用校车进程 李进巅

38:健全校车运营法律法规和运营模式 汤玉祥

39:将校车纳入“红白黄”特种车 蒋庄德

上一篇:深圳大学专业下一篇:小班一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