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2024-08-10

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共8篇)

1.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一

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管理办法.txt什么叫乐观派?这个。。。就象茶壶一样,屁股被烧得红红的,还有心情吹口哨。生活其实很简单,过了今天就是明天。一生看一个女人是不科学的,容易看出病来。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管理办法

1.2011年3月14日商务部第48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 2.2011年6月8日商务部发布令2011年第2号 3.自2011年7月15日起施行。《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商务部2004年第10号令)同时废止。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资格等级和条件 第三章 资格认定 第四章 资格管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管理,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对外援助物资项目(以下简称援外物资项目),是指在中国政府提供的无偿援助、无息或低息贷款和其他专项援助资金项下,由中国政府选定的企业向受援国提供生产、生活物资的项目。

第三条 商务部负责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管理。

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根据本办法规定,承担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和核验的初核工作。

第四条 企业应当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和程序申请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并在资格许可的范围内承担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任务。

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任务是指负责援外物资项目组货并运送至受援国指定地点及提供其他必要的服务。

第二章 资格等级和条件

第五条 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资格条件,设置A级和B级两个资格等级。

取得A级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可以承担《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项目。

取得B级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只可以承担《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一)项规定的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下的项目。根据工作需要,商务部可以对上述限额进行调整,并以公告形式公布。

第六条 申请A级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法人;

(二)所有出资人均为中国投资者;

(三)系符合《对外贸易法》规定的对外贸易经营者;

(四)注册资本在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五)前2年连续盈利;

(六)前2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未因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或严重违反有关对外援助管理规定受过行政处罚;

(七)前2年年均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低于1亿美元,或前2年承担援外物资项目合同金额年均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且年均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低于8000万美元;

(八)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制度;

(九)依法纳税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七条 申请B级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企业法人;

(二)所有出资人均为中国投资者;

(三)系符合《对外贸易法》规定的对外贸易经营者;

(四)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五)前2年连续盈利;

(六)前2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未因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或严重违反有关对外援助管理规定受过行政处罚;

(七)前2年年均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低于5000万美元,或前2年承担援外物资项目合同金额年均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且年均完成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低于3000万美元;

(八)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制度;

(九)依法纳税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三章 资格认定

第八条 中央企业和其他在国务院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登记的企业,向商务部申请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

除前款规定外的企业向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文件。中央企业下属企业在取得中央企业同意后,可直接向商务部申请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

第九条 企业申请时应当提供以下资格申请文件:

(一)申请函和申请企业情况一览表;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和法定代表人、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三)出资人身份证明文件(出资人为自然人的,附其身份证明文件;出资人为非自然人的,附其注册登记证明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

(四)验资报告或国有产权登记证书等可以证明企业出资情况的有效文件;

(五)加盖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专用章的《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

(六)海关总署或其直属海关统计信息部门出具的货物进出口业绩证明文件;

(七)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前2个企业会计报表;

(八)本企业关于前2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未因进行非法经营活动或严重违反有关对外援助管理规定受过行政处罚以及具有良好商业信誉声明;

(九)税务机关开具的前2年完税证明;

(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出具的前2年缴费证明;

(十一)企业财务管理规章制度文件。

第十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企业提交的完备申请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核工作,经初核合格后将初核意见连同企业资格申请文件一并报商务部审核。

商务部应将经其审核拟准予许可的企业名单和基本情况公示5个工作日,并在收到企业提交的完备申请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或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核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作出许可与否的决定。

准予许可的,商务部应在作出许可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公布取得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名单,并颁发批准文件;不予许可的,商务部应在作出不许可决定后10个工作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企业。

通过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核的,商务部应将许可决定抄送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第十一条 企业只能申请一个等级的资格。申请A级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经审核,企业不符合A级但符合B级资格条件,商务部应书面告知企业。企业决定申请B级资格的,应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商务部提交申请函。

第四章 资格管理

第十二条 取得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援外物资企业)应妥善保管批准文件,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第十三条 援外物资企业发生以下事项变更,应当在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办理完毕变更登记之日起1个月内向商务部申请变更备案;不需在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在实际变更之日起1个月内向商务部申请变更备案:

(一)企业名称变更;

(二)企业住所变更;

(三)法定代表人变更;

(四)注册资本变更;

(五)企业类型变更;

(六)出资人姓名或名称变更;

(七)主要经营管理人员变更。

第十四条 援外物资企业发生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至

(六)项规定事项变更,申请变更备案时应当提供以下文件:

(一)变更申请表;

(二)有关工商行政管理机构出具的变更登记证明文件。

援外物资企业发生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七)项规定事项变更,申请变更备案时应当提供变更申请表和变更后的主要经营管理人员身份证明文件。

属于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一)至

(三)项规定情形的,还应提供以下文件:

(一)变更后的营业执照;

(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文件;

(三)变更后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文件。

属于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四)和

(五)项规定情形的,还应提供变更后的验资报告。

属于本办法第十三条第(六)项规定情形的,还应提供变更后的出资人身份证明文件。

第十五条 援外物资企业改制或与其他企业合并,改制或合并后的企业符合本办法规定相应条件的,可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资格。改制或合并后的企业可承继原企业的货物进出口业绩。

援外物资企业分立的,分立后的企业符合本办法规定相应条件的,可按照本办法规定重新申请资格。

第十六条 商务部对援外物资企业实行动态管理,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每两年进行一次资格核验。资格核验上一和当年取得资格的企业不参加本次资格核验。

第十七条 商务部应当在组织资格核验前至少1个月发布资格核验公告。

参加资格核验的企业应当在资格核验公告规定的截止期限前,按照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受理原则,向商务部或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送达申请资格核验函和本办法第九条第(二)至

(十一)项规定的文件。

第十八条 无正当理由,援外物资企业在资格核验公告规定的截止日期前未能送达核验文件的,其资格丧失,并自资格核验公告规定的截止之日起1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资格。

第十九条 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援外物资企业完备的核验文件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初核,并将初核意见连同企业资格核验文件一并报商务部核验。

商务部应当在收到援外物资企业完备的核验文件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或收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初核意见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核验,并在核验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公布结果。

第二十条 A级援外物资企业经核验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的,准予保留A级资格;不符合本办法第六条规定条件但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降为B级援外物资企业。

第二十一条 B级援外物资企业经核验符合本办法第七条规定条件的,准予保留B级资格;不符合的,资格丧失。

第二十二条 申请升级或降级的援外物资企业应当在送交核验文件时正式提出申请,经审核后符合相应申请级别资格条件的准予变更。

第二十三条 商务部负责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监督检查,发现援外物资企业不再具备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应书面通知其原批准文件作废,同时抄送企业所在地省级商务主管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企业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获得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商务部应当给予该企业警告,撤销其资格,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商务部可以撤销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

(一)违反法定程序作出资格许可决定的;

(二)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企业授予资格的。

第二十六条 企业因本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被撤销资格的,自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3年内,不得申请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

第二十七条 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批准文件的,或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商务部应当给予该企业警告,并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违反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有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行为的,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商务部和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在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管理过程中,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或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获得援外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的企业,应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6个月内按照本办法规定向商务部申请换领批准文件。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所称“中国投资者”不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中央企业”是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

第三十三条 承担对外人道主义紧急救灾物资援助项目和军事援助物资项目的实施单位,不适用本办法。

承担涉及国营贸易管理货物援外物资项目的实施企业,适用《对外援助物资项目管理办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所称“以上”、“以下”、“不低于”包含本数。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由商务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自2011年7月15日起施行。《对外援助物资项目实施企业资格认定办法(试行)》(商务部2004年第10号令)同时废止。

2.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二

关键词:对外汉语,口语,课堂教学

在各专项语言技能中,口语技能的培养是一项较难的教学任务。由于教学的主体已转为学习者,对外汉语教学的口语能力训练可以在精读课上的口语技能中训练,也可在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以后,专门开设口语课进行专门系列的训练。本文着重讨论专门开设的口语课中的教学技巧。根据口语课和口语技能训练的特点,本文拟分以下几部分讨论:怎样引入课文;怎样操练课堂;怎样纠正错误。

一、怎样引入课文

课文一般是口语课的核心,处理好课文是口语课教学的关键之一。一般来说有两种引入课文的方法,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

方法一:先处理课文。让学生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上进行记忆、操练、扩展和发挥,最后达到掌握当堂学习技能的目的。教师先口述对话或课文二至三遍(较长的课文可分段口述),同时把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写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熟悉和记忆。然后教师跟学生就课文内容对话,使学生熟悉课文记忆课文。接着学生进行成对会话练习,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巡视指导,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练习熟练后,再请每对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对话练习。最后由教师纠正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语音、语调、语气和语法方面的错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扩展和情景会话练习。这种方法使练习目标集中,教学环节紧凑,利于组织课堂,有较多的时间进行练习。

方法二:从与课文相关的对话开始。此方法不直接进入课文,而是围绕本课要学生掌握的功能、情景或词语,先组织小的练习,然后再进入课文的练习。先用话题排列法或相关排列法组织排列生词。然后是教师跟学生对话,引出一个话题或情景。教师用自己设计好的对话,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通过这种方法练习本课所要掌握的语言点之后,再练习一两遍课文。为了对有些会话进行限制,在引入之前教师可以先画一个示意图或给出重要的词语,这样就比较容易引到所要学习的内容上来。

二、怎样操练课堂

(一)基础对话训练

基础对话训练主要是针对学生最急需的方面,进行一些比较实用的练习。在学生水平比较低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纠正发音和语法、词汇方面的训练。主要方法有:

第一、师生问答。问答是人类最基本的交际方式,也是口语课最基本的训练方式。问答练习要求老师了解教学对象的性格、爱好、所学专业和日常生活情况,问的问题应真实、亲切、自然、学生感兴趣。如对要去旅行的学生可和他们谈购买机票、车票及旅行计划等;对喜欢流行音乐、电影、电视的学生就可谈谈这方面的内容。注意不要问学生的隐私和比较难答的问题。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在与他练习口语,因而乐于回答。成功的问答练习可以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及情感交流。

第二、提问练习。提问能力是交际最基本的能力之一。由于汉语的问句与英语的区别较大,所以有的学生尽管学了有一段时间,但提问能力提高不大。因此口语课应加强口语提问训练。训练提问能力,最常见的是定向提问和自由提问。定向提问就是教师提出要提问的项目让学生对这些项目进行提问。如初级阶段可训练学生问姓名、年龄、职业、家庭成员、电话号码、价格、时间等。中高阶段的可训练学生问个人感受、兴趣爱好、对某人与某事的看法等。自由提问是学生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这种练习多用于中高阶段,可在口语课主要内容结束后利用短时间进行,也可在学习到一定阶段后集中一两节课进行。如老师利用讲课前或下课前的10分钟左右向学生发出指令,要求每人向老师提问1-2个问题,老师就同学们的问题作简短的回答。学生问的大多是自己感兴趣或不解的问题,通过教师的解答,不但融洽了课堂气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能力,这样做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十分深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情景练习。教师给出情景,由学生说出在此情景中应当说的话或根据情景用所要求的语言项目对话。一定的交际项目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如不设计情景,学生只会用一些简单的对话而达不到交际运用水平。所以口语课还应在一定的情景下,完成必需和实用的交际项目,达到正确的交际目的。

第四、表演。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是说话和动作的结合,便于加深学生对词语和句式的记忆,把学到的语言项目用到交际中去,也便于学生边学汉语边动脑思考,是训练学生自动处理语料的一个生动活泼的方式。可先分角色练习,再请学生按角色到台上进行表演,最后由教师就主要语言项目进行重复和强调,对学生的表演进行鼓励,对影响交际的错误予以纠正。

(二)基础独白训练

第一、看图说话。利用各种图片练习说话。这是口语课堂形象、直观、生动的练习方法。如利用交通图练习问路,利用相处介绍家庭、朋友、同学等。

第二、复述。可以是听后复述或读后复述。听或读的内容应是生词较少、口语化、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简单、适合复述的文章,并且文章的篇幅及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水平来确定。复述的目的是培养听读之后,记忆语言材料的能力和接受信息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的技能,同时也能起到丰富和规范学生口语的作用。复述训练一般是先让学生听或看要求复述的材料几遍,教师把学生复述时必须要用的词语和句式写在黑板上加以提示,然后叫学生复述。

第三、口头描述。描述的对象可以是人的外貌、宿舍、校园,也可以是一项活动、一场比赛、一次旅游等。描述可以长短不等,一句话或十几句话皆可。

第四、概述。在学生看过文字或声像材料后,口头说出所看内容的梗概。这是成段表达的训练,要求学生有综合能力和概括能力,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组织成连贯的语段用口头表达出来。概述的内容可以是看过的一篇文章、一部电影或一段亲身经历等,这些内容要从学生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学生讲述起来就更生动更真实。

三、怎样纠正错误

纠正错误是保证口语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纠正口语错误要讲究艺术,既要保证口语水平的提高,不使学生将错就错,又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常用的方法有:

(一)再问一遍

一般来说学生犯错误是由于不能熟记语言材料或粗心造成的,老师只要稍加提醒他们便会很容易地自我纠正。

(二)再说一遍

学生说错后,老师应立即请他再说一遍刚才说的话,学生自然明白刚才是说错了,再说一遍就会说对。

(三)把正确的句式给学生

有些学过的语法,学生常常因不注意而说错。例如,趋向补语与处所宾语的位置,是学生很容易说错的。学生说错后,用正确的句式引导一下,便可纠正。

(四)用动作提醒

老师少说话,可以把时间给学生,从而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时间练习。例如用点头微笑表示正确,用摇头微笑表示不对,用手势表示再说一遍等。

(五)板书

在归纳总结阶段,板书是比较好的纠错方式。在学生操练时板书,容易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打断他们的思路。在最后阶段,用板书纠错比较不会打扰学生,但纠错的内容应为全班较为普遍的错误。

(六)用正误卡片

对虚荣心较强的学生或只是个别学生的个别错误,可把正误句子都写在卡片上并标出正误,这样不会影响他们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周小兵,李海鸥.对外汉语教学入门.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2]杨寄洲,崔永华.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3.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三

一、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确立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垄断和国际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使得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国际贸易领域转移到国际生产领域。由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的新变化,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发展对外投资(主要指直接投资)就成为突破贸易保护壁垒,开拓国外市场的有效途径,各国对对外投资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不仅发达国家对外投资活动日增,发展中国家也相继大力发展对外投资事业。可以说,对外投资已成为各国参与国际经济的主要形式,对外投资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已构成国际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实力的衡量标志。

未来一二十年,将是国际政治新格局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这期间,尽管要受20世纪已有的国际政治关系惯性力量的作用,更要受各种力量在这个时期的消长及全球化竞争的影响。说到底,最终要靠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新的力量的对比基础上,逐步形成新的制衡。

我国的实力地位虽然紧随美国、欧盟和日本之后,但离世界经济之一“极”还有距离。在经济总量和国际经济联系两个方面,都没有达到和超过国际上通常的世界经济大国的标准(经济总量与贸易总额在世界所占的比重均超过5%)。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各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和风险并存,而且机会和风险都比过去大了许多。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贯彻好中央提出的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方针,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争取在世界格局变化中,使我们能够站到靠前的比较有利的位置,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开辟发展的新天地

随着我国更加积极地参与多边国际组织,特别是加入WTO,为我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创造了机遇,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不仅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发展经验,而且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可以肯定,在今后一二十年中,我国参与和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完全可以在新一轮世界分工中取得区域发展的机遇,获得比较利益优势,拓展出经济发展的新天地。

实施“走出去”战略,需要转变的一个思想观念,就是要把我们有优势的东西打出去。比如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境外投资设厂加工装配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参与国际分工和全球化过程,就是在更广阔的领域运用和交换比较优势的过程。很难想象,我们各种优势在没有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在参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的各种经济资源就能够逐步得到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规律,必然要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这也就意味着,在更加广阔的领域中价值竞争力的提高和财富的增值。

三、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自然资源,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世界各国,每个国家都难以靠自给自足满足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然资源。由于生产力水平、经济实力、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不同,各国在资源的生产和消费方面都会出现某种程度不平衡。

我国资源储备虽然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很低,属于资源稀缺国家。尽管我国外汇储备充裕,但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靠传统的贸易方式大量进行资源进口。以往我们发展来料加工,解决了一些资源不足的问题,但这样不能解决广泛的资源供求矛盾,尤其是一些紧缺资源,供应渠道单一,数量、价格受制于人,而通过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口这些资源,则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我们必须到国际市场上配置资源,加大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直接到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投资创办企业。投资国内紧缺的资源,形成稳定的资源来源,既可以避免由于资源渠道受阻或价格上涨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又可以平衡我国的外汇收支。按照国际惯例,对外投资所需的设备、工艺大都来自投资国,可以拉动投资国的产业输出和升级,使技术、人才走向国际市场。投资海外企业所需外汇资金,大部分也都是在国外金融市场筹集,可以适当降低和规避投资风险,其代价并不高。

四、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更好地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我们以往常把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对立起来,而实际吸引外资的内涵是丰富的。“走出去”表面上是要拿一部分资金或外汇在海外投资,看上去是一种资金的外流。但这部分资金投资国外,可以吸收更多的能够被我们利用的外资,也即在国外利用外资。只要能够达到获取资源,开拓新型市场,降低成本,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规避风险,选择在政治、经济相对稳定的国家或地区进行投资,避免由于政治动荡、战争、国有化政策等因素带来不利因素,一方面可以通过东道国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国际金融市场筹集资金。可见,通过设备、技术和劳务的输出以及东道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筹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并不需要花大量的外汇,而海外投资所产生的利润、技术服务及各种劳务收入等,则是外汇收入的主要方面,而这些收入直接在国外购买技术设备运回国内,同样起到国内引进外资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趋势已经成为强劲的时代潮流,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对技术转让的限制十分严格,并处在相对垄断地位。开发最先进的“卫星移动通讯技术”的美国依星公司在技术上成功以后,在财务上却破产了。因为其技术得不到转让,无法找到足够满足资本补偿要求的市场规模。发展中国家通过购买方式或引进技术形式一般只能得到一些已经标准化甚至技术的生命周期已经到了成熟期后期或衰退期阶段的技术,而发达国家才是高附加值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制造中心或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基地。发展对外投资、可以避开上述不利因素,到发达国家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公司合作办企业开发技术,以此作为开发和引进技术的基地,并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有利条件,以打破发达国家新技术垄断,直接获得最新的先进技术。“走出去”战略的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取向,应当放在引进和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方面。

实施“走出去”战略,到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办厂或购买一些公司的股份,都需要选派一批懂技术的专家参与研究、管理,这不仅可以掌握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更好地了解国外最新发展动态,而且在日常管理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一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管理办法。“走出去”的企业置身于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非得下大功夫提高管理水平,和不断利用信息技术整合资源不可,否则就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更谈不上与国外大企业比肩而立。同时,这些企业接触面广,信息渠道畅通且具有完备性,及时掌握国外商品行情,熟悉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向,不仅能够起到我国对外交往和发展国际经济合作的窗口、桥梁作用,而且更有利于引进、消化和带动国内提高管理水平。

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国际经济合作和建立国际经济间的平等互利关系

4.某市对外文体交流实施方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扶持发展重点边贸城市为契机,按照“省委抓提高,口岸抓普及”的原则,充分挖掘我省丰富的文化底蕴,利用沿边城市毗邻座落和经贸往来日益通达的比较优势,特别是等地边贸企业在俄良好的经贸网络和公共关系优势,发挥口岸市(市)对俄多元辐射功能,降低相互交流的时空成本和投入成本,坚持官方与民间互动,文体和经贸并举,努力提升省在俄远东及纵深腹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文化渗透促进企业壮大和经济发展,达到双边文化和经贸合作同步繁荣的目的。

二、主要内容

(一)加强沟通协调

1、通过各级政府及口岸市(市)海关、边检、外事等部门的对外联系功能和民营大户的公共关系优势,完善沟通联络机制,定期组织相关部门赴俄毗邻城市和广大内陆腹地,开展多层面协调联系,就文体交流达成意向,研究拟定合作计划并认真加以实施。

2、加强双向沟通,促成对口部门建立长期、稳固的交流合作关系。

3、频繁开展资料互换、信息交流,与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建立稳定畅通的联系渠道。

4、有条件的通过“友好区(市)”、“友好城市”、“友好省份”等方式增进关系、促进了解。

(二)密切文化交流

1、组织对口部门,广泛开展多形式的文化互访及交流活动,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

2、在“六·一”、“三·八”等国际节日和俄反法西斯纪念日、建国独立日、圣诞节等特有节日期间,组织文化团体交流演出或互派家庭及人员到对方国家开展共度活动。

3、配合举办各类经贸洽谈会、商品交易会,邀请俄对应城市及重点大中城市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前来实地采访,加强对我省工业基地、市场建设、对俄轻工产品优势等方面的造势和宣传,扩大对外影响;定期派遣宣传团组赴俄沟通感情、采撷信息,形成互动格局。

4、多渠道加强文化联系,单方或联合互办文艺巡演及影展、画展、收藏展、艺术展;在莫斯科等地开展“中国文化周”活动,展示我省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和书法、根雕、特色工艺品等艺术作品,有针对性地在省内及国内宣传和展示俄罗斯风俗文化,促进两国文化交互式传播。

5、促进教育交流,加强省内院校与俄罗斯高校互派教师任教、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合作,联合创办刊物、组建培训基地和科研中心,提升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

(三)强化体育交流

1、组织、互派各类体育团队,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友谊比赛。近期由市出面,邀请俄海参崴蓝球一队及二队赴我省进行巡回比赛。

2、采取政府主办、民营企业承办的办法,互派选手,举办横渡、中俄跨国越野摩托车赛、沙滩排球赛等体育联谊项目,愉悦身心,密切感情。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官方考察团组赴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布什等城市考察、对接,双方拟定详尽的交流计划。成立由省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省对俄文化体育交流工作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机构,并下设由主管部门和相应市(地)组成的专项协调推进组,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跟踪、年末有总结。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分兵把口、各司其职,逐层逐级确定任务,分解指标。省委宣传部负责计划制定、工作安排、整体推进及绩效考核;外事部门负责对口部门协调及往来签证、护照办理;外经贸部门负责协调经贸企业利用现有官方及民间公共关系配合开展工作;财政部门负责所需资金的调剂及投入;有条件的口岸负责牵头开展具体工作。

5.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五

4月)

中国军网-军报记者北京4月15日电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2015年将开展全军对外有偿服务清理整顿,集中解决存在的违纪违法问题。全军对外有偿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日前印发《全面开展军队对外有偿服务清理摸底工作实施方案》,部署先期清理摸底工作。

据介绍,这次清理整顿紧紧围绕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决贯彻习主席和中央军委关于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加强作风建设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进一步摸清底数,严肃查究违规问题,消除负面影响,维护军队形象,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记者了解到,全军开展对外有偿服务清理整顿将统筹治标和治本,稳步推进,在全面摸清底数、严肃查究违纪违法问题基础上,积极适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势,分阶段分行业出台改革政策。

全军对外有偿服务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方案》明确,将军队从事对外有偿服务和创收活动的单位全部纳入清理摸底范围,按照单位、行业、项目、地域全覆盖的标准,全面摸清2013年以来军队对外有偿服务和开展创收单位的人员配备、服务项目、经费收支、运行管理等方面,以及存在的各类矛盾问题的底数,准确掌握全军开展对外有偿服务和创收活动的总体情况,为研究制订全军对外有偿服务清理整顿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清理整顿以及深化改革,提供全面、真实、准确、可靠的依据。

《方案》确定,这次清理摸底按照总部统一部署、组织摸底试点、单位自查上报、大单位审查、总部汇总分析的程序组织实施,以现行政策规定为依据,坚持问题导向,重点查找擅自对外服务创收、扩大项目范围、乱支乱用收益和违规合作、打广告、拉客户、搞提成等乱象。清理整顿期间,总部在全军政工网链接开设专题网站,设立对外有偿服务违规违纪举报信箱和投诉电话,接受部队官兵监督。

《方案》要求,全军各级要把这次清理摸底作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要求的重大任务,摆上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严格政策标准,认真细致做好情况统计、数据核实、问题查找等工作。一旦发现隐情不报、弄虚作假,将严肃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责任。日前,清理摸底统计软件已下发全军各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了全军清理摸底统计软件业务骨干培训,清理摸底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全军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全面展开 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在全军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集中纠治计划外工程、“三超”项目、擅自建设楼堂馆所和办公用房超面积、军用土地纠纷、擅自处置房地产、违规租赁房地产等6类突出问题,推动基建营房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记者了解到,凡是与行业不良风气形成紧密相联、影响部队建设的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问题,均被纳入此次专项整治的范围。以“三超”项目为例,列入军队工程建设计划的单项工程,凡建筑面积超过计划规模5%、装修及设备超过规定标准、竣工决(结)算投资超过计划投资的项目,均在专项整治之列。再如,凡是未批先租、越权审批,以及多租少报、长租短报、瞒报漏报和租赁期限超过18年的项目,均属违规租赁房地产,必须依法进行清查整治。

总后勤部日前印发实施方案,对全军工程建设项目和房地产资源管理专项整治作出部署,明确了专项整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整治范围、整治办法、实施步骤和有关要求。据悉,此次专项整治坚持于法有据、于法可为,采取拉单挂账方式,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对于十八大之后仍顶风违规违纪的项目,立即停止实施,从严从速查处。对于十八大之前的违规项目,按规定限期纠治。对于多年遗留的“老大难”问题,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按计划分步骤整改落实。凡是在专项

整治过程中弄虚作假、包庇袒护、干扰阻挠的单位和个人,将曝光警示、从严追责。

6.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六

资源换市场开放促跨越-马边实施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

马边彝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小凉山区,地处乐山、宜宾、凉山三市州结合部,全县幅员面积2383平方公里,总人口17.6万人,彝族占37%,是一个彝汉杂居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作 者:陈阳 Cheng Yang  作者单位:马边彝族自治县县委 刊 名: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LESHAN MUNICIPAL COMMITTEE OF C.P.C 年,卷(期): “”(1) 分类号:F1 关键词: 

7.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七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新建投资,跨国并购

企业以直接投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投资方式, 即建立新企业或扩建原有的工厂规模, 又称“绿地投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购买外国企业部分或全部股份, 从而取得该外国企业的经营控制权, 又称“跨国并购”。在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中, 进入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种适合的进入方式对一个企业直接投资的成功起着直接的推动作用, 反之, 则有可能导致投资的失败。由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决策总是建立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基础上的, 不同的企业由于不同的进入目的, 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 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入手, 对我国企业进入方式的选择进行论述。

一、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优劣势比较

新建投资与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两种进入方式, 在实际运用中各有优劣。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对于并购而言, 新建投资有以下优势, 第一, 成本预算相对准确。新建投资相对于跨国并购的一大优势就在于其在海外建立分支机构时, 成本核算相对准确。第二, 新建投资在选址和企业规模上具有更多灵活性。跨国公司可以通过新建方式选择适当的地点并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 更为重要的是母公司能够设置它们所熟悉的生产工序和生产设备。第三, 母公司对企业后期发展更具可控性。相对于并购方式, 母公司往往更容易控制通过新建投资建立起来的海外子公司。因为新建投资建立的企业是一个全新的企业, 其发展规划几乎是按照母公司的意愿来发展的。

反之, 相对于新建投资, 跨国并购则具有如下优势:第一, 能迅速进入东道国市场并占有市场份额。第二, 并购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发展的风险和成本。第三, 通过并购可以有效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相关经营资源。这些资源包括被并购企业原有的分销渠道、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及原有的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 另外还可以通过并购利用被并购企业的特有资产, 如跨国公司为了确保原料供应, 便通过并购方式来实现垂直一体化。第四, 通过并购充分享有对外直接投资的融资便利。与新建方式相比, 并购方式更容易争取到资金融通, 因为并购方式具有较小的不确定性, 而且并购方式收益快, 往往能更快的收回投资。跨国公司一旦确定了并购目标企业后, 就可以采取以股换股的方式, 或者以目标公司的实有资产和未来收益作抵押等方式来进行融资。

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是基于发挥其自身特定优势。而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则有很大不同,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 寻求市场。

作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重要的动因, 寻求市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 这是出口导向型企业扩大出口的需要。通过在出口市场所在地投资设立企业, 及时获取当地市场信息, 疏通市场渠道, 直接扩大出口。其二,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绕过贸易壁垒。我国的服装、纺织、家用电器等行业, 普遍存在着生产能力过剩的现象, 且产品在出口时面临着严峻的贸易壁垒。为了规避贸易壁垒, 这类企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

2. 寻求国外稀缺资源。

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到资源丰富的国家办企业, 可以有效地利用国外稀缺资源, 还可以避免资源供给渠道受阻或价格上涨的风险。如中国冶金进出口公司投资2.8亿澳元开发澳洲的Channner铁矿, 每年运回近千万吨短缺的优质铁矿。

3. 获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发达国家投资办企业, 直接介入国际市场的科研开发和企业管理, 不仅可以掌握发达国家的最新技术和研究动态, 而且可以学习到先进的管理手段和经验。多数国家的经验实证表明, 企业跨国经营是获得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最直接、最可靠、成本最低的途径。

4. 利用外资。

传统的观念把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对立起来。实际上,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外投资表面上要有一部分外汇流出, 但这部分资金投入国外市场能吸引更多的海外资金。这种资金主要有两条来源渠道:一是利用东道国市场的资金;二是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如中信公司在1987年与有色金属总公司合作, 向美、英、澳银行借贷1.4亿美元, 向澳大利亚波特兰炼铝厂提供了占投资总额10%的投资。通过设备和技术的输出以及在东道国或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方式对外直接投资, 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

三、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方式的选择

1. 以获得市场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选择。

以获得国外市场为目的而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为数众多。主要集中在家电、纺织品等产能过剩的行业, 这类企业或是为了绕过贸易壁垒, 或是为了寻求新兴市场不得不选择对外直接投资。

这里我们将从我国企业自身状况及投资环境的因素进行分析, 建立FDI进入方式选择的冷热评价法。热的因素越多表明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方式, 反之则选择新建投资方式。

几大主要因素如下:第一, 技术状况。通常情况下, 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力较强, 跨国并购通常是实力较强的企业并购实力较弱的企业。因此技术高为热, 反之为冷。第二, 管理水平。通常情况下, 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有能力对并购后的企业进行整合及资源重组, 而管理水平相对落后则不利于选择并购。因此, 管理水平高为热, 反之为冷。第三, 跨国经验。越是拥有丰富的跨国经营经验的企业, 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因此跨国经验丰富为热, 反之为冷。第四, 投资规模。投资规模过小则不利于并购。因此规模大为热, 规模小为冷。第五,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越激烈, 越不利于新建投资, 此时企业会优先考虑并购进入。因此竞争激烈为热, 反之为冷。第六, 基础设施。通常良好的基础设施有助于新建投资的开展, 而基础设施较差, 则企业通常不考虑以新建投资方式进入, 而偏向于选择跨国并购。因此, 基础设施较差为热, 反之为冷。第七, 文化差异。文化差异较小, 有利于跨国并购后的整合, 较大则不利于并购整合。因此, 差异小为热, 反之为冷。第八, 行业成熟度。通常在较成熟的行业里, 可供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较多, 有利于并购的发生。因此, 行业成熟度高为热, 反之为冷。第九, 相关法律。与投资相关的法律, 特别是与跨国并购相关的法律越完善, 则越有利于并购的发生。因此, 法律完善为热, 反之为冷。

(1) 我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市场时的选择。

对于我国企业进入发达国家, 建立FDI进入方式选择的冷热评价法, 见下表:

对于在发达国家的投资, 冷热选择的理由如下: (1) 通常我国企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技术状况处于劣势, 因此选择冷。 (2) 相对于发达国家企业,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因此选择冷。 (3) 我国企业的国际化起步较晚, 因此跨国管理人才较缺乏, 跨国经营经验不足, 选择冷。 (4) 在对外直接投资中, 虽然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 但是总的来说, 对外投资规模普遍较小, 选择冷。 (5) 通常发达国家市场经济较为发达, 竞争比较激烈, 选择热。 (6) 发达国家经济基础好, 各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 运输便利, 人力资源丰富, 有利于新建投资的开展, 选择冷。 (7) 发达国家大都是西方国家, 与我国有较大的文化差异, 因此选择冷。 (8) 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达, 行业相对比较完善成熟, 选择热。 (9) 发达国家市场进入法律法规相对比较完善, 有利于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 选择热。

从上表可以看出, 我国企业在进入发达国家时, 选择并购时候的不利因素较多 (冷的因素较多) , 即选择新建投资的不利因素较少。因此, 相对而言, 我国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选择以新建投资为主, 跨国并购为辅。

(2) 我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市场时的选择。

我国企业进入发展中国家, 建立FDI进入方式选择的冷热评价法, 见下表:

对于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 冷热选择的理由如下: (1) 我国进入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大多处于技术较成熟的产业, 相对于这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拥有一定的技术优势, 因此选择热。 (2) 我国目前仍然处于经济体制改革时期, 许多企业, 特别是国有企业由于存在产权不明晰, 未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因此认为我国企业管理水平为低, 选择冷。 (3)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的经历和经验, 企业很难对被并购后的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和经营, 因此选择冷。 (4) 在对外直接投资中, 虽然出现了一些较大规模的企业, 但是总的来说, 对外投资规模普遍较小, 选择冷。 (5) 通常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不发达, 市场的竞争不是很激烈, 选择冷。 (6) 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较差, 同时政府的官僚化现象比较严重, 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也不高, 因此不利于选择新建企业, 选择热。 (7) 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文化差异要根据情况具体分类, 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与我国在地域文化上的差距较小;而非洲和拉美的发展中国家, 则在文化上与我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该项不予考虑, 用斜线表示。 (8) 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 许多行业还不成熟, 行业内可供选择的优良资产不多, 选择冷。 (9) 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法律不健全的情况, 许多产业不允许外国企业收购其国内企业, 选择冷。

通过比较, 我们可以看出, 以获得市场为目的的我国企业, 在进入发展中国家时仍然应以新建投资为主, 跨国并购为辅。

2. 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选择。

这类投资拥有两个特性。第一, 自然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其次, 大多数自然资源都在发展中国家或转轨制国家。例如, 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 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由于, 自然资源的独占性和排他性, 因此, 通常大多数国家不愿意或者不允许国外公司独占其自然资源, 其政府和公众更容易接受共同开发, 因此, 新建投资的阻碍较大。另外, 由于自然资源大多数处于发展中或转轨制国家, 这些国家中相当部分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政府的效率低下。因此新建投资的成本将会相应增大。综合来说, 以获取资源为目的的企业, 在选择进入方式时, 通常不会选择新建投资, 而选择并购进入。

3. 以获取技术和管理经验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选择。

由于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常都是位于发达国家, 因此, 这类投资一般都是针对发达国家的。对于技术和管理经验, 最直接的获取方法当然就是收购这些拥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国外企业, 同时发达国家对于并购的法律相对比较完善, 也有利于并购的完成。然而, 这些并购对于我国企业来说也存在一定局限性, 通常选择跨国并购的我国企业都是规模和实力较大的企业, 如TCL, 联想集团等。但一些规模和实力较小的中国企业, 则不具备这样的实力。由于发达国家人才资源较丰富, 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实验室或通过新建投资建立研究中心等方式获取技术和管理人才。

4. 以利用外资为目的的对外直接投资进入选择。

利用外资主要是利用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来筹集资金。这类投资中比较常见的是买壳上市。由于我国许多中小企业达不到海外证券交易所等金融机构规定的上市条件, 因此为了筹集资金, 通常会选择收购国外规模较小的上市公司, 以此来达到上市筹集资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俊武.FDI进入模式的决定因素及实证分析.统计教育, 2005 (1)

[2].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3].杨德清.跨国公司管理理论与实务.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91

8.对外投资管理实施细则 篇八

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理念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各类全民健身活动也遍地开花、渐成风尚。目前,各地正逐步推进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然而,其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难题。本文通过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目前存在的实施障碍,并结合国家政策和当前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体育场馆更好地对外开放提供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场馆 对外开放 实施障碍

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群众体育健身和消费意识显著增强,人均体育消费支出明显提高,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5亿,体育公共服务基本覆盖全民。同时意见还提出,要大力加强民众日常的健身活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等都应实行工间、课间健身制度等,倡导每天健身1小时。此外,政府必须积极推动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学校的体育场馆课余时间要向学生和周边的居民开放,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安全保障,加快推动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将开放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开。由于我国目前体育场馆数量明显不足,满足不了人们日常锻炼的需求,将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面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障碍,只要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积极探索解决办法,相信在实施过程中的难题和障碍都会迎刃而解,从而为实现健康中国出一份力。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数据统计法、专家访谈和现场调查法,以太原市为基点并结合全国典型省市进行分析,期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现状

1.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分析

在《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中,对全国体育场地的现状做了详细的调查,由表1可见,教育系统管理的场地面积占全国体育场地面积总和的近一半,其中的中小学又占据绝大多数。这意味着,如果开放中小学体育场地资源,将能够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2.各地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情况

目前我国的社会公众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全民健身与体育场地供需不平衡,与此同时学校拥有大量的体育设施,并处于闲置状态。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家一直在积极推进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建设,也不断鼓励学校将自身体育场馆对外开放;为了保证学校场馆的开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实施;近年来,国家通过提供政策导向,推动各省市政府积极制定相关规定办法,推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6年,江苏省政府响应国家发展全民健身的政策号召,制定了《江苏省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要求各级公办学校在保证教学需要和校园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将学校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向社会大众开放,并且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保证政策的落地实施。其中规定,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可以收取必要的费用,以保证体育场地的维护与更新,但应当对学生、残疾人、老年人和军人优惠开放。同时还明确规定,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为向社会开放体育设施的学校办理有关责任保险。

2015年8月,深圳市人大通过了《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自2016年元旦起,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未做到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将受到行政处分。根据规定:非寄宿制公立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和体育馆实行对外开放,除教学时间外,体育场的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双休日、学校寒暑假、法定节假日期间开放时间每天不少于8小时;体育馆的具体开放时间,由学校自主确定。

2016年2月,青岛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青岛市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要求到2017年年底,具备条件的青岛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公众开放。针对青岛中小学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难度大的特点,方案提出了采取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工作模式。据资料显示,从2016年1月1日起,李沧区在全市首先开放了所有42所中小学校的室外体育设施,鼓励居民免费办卡,居民持卡后就能在规定时间内进入校园锻炼身体。

在全国中小学体育场馆网络调查中,除以上几个省市进行了区域试点外,大部分省市中小学校都处于观望状态。对太原市中小学现场走访、电话咨询、网上调查得知,到2015年太原市600余所中小学学校体育场地中只有太原市外国语学校体育场地假期对市民开放,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还是安全问题成最大顾虑。但太原外国语学校姚副校长在采访中是讲到“自2009年开放以来,安全问题由学校自己的保安来保障,场地维护方面周边居民很自觉,爱护场地设施,维护费不多,由校方负责。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障碍

1.责任加重

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让学校增加了新的责任,包括校内责任和社会责任,也包括有形责任和无形责任。实施过程中涉及到的人员,不仅包括在校的学生、教职工、其他工作人员,还包括进校健身人员,所有人员的安全均与学校相关。由于是在学校内,出了事最后由教育部门承担,出于避免安全事故的考虑,许多学校虽然支持全民健身,但不愿对外开放自己的体育场馆。

2.风险加大

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后,将面对各种各样的社会民众,因此学校要不可避免地面临各种风险,且这类风险具有不可预知的特点,如安全风险、财产风险、环境风险、道德风险、教育风险等。安全风险主要是指因社会外来人员进入而造成的伤害事故(包括疾病传染病及肢体冲突)、因学校体育设施故障或瑕疵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因锻炼者使用体育设施不当造成的伤害事故;财产风险主要是指学校内部的资金、设施等有形资产的损失,以及学校权益、名誉等无形资产的损害;环境风险主要是指由于外界不良行为而导致的学校环境卫生受损;道德风险主要是指在校学生有可能会受到外界人员不良行为举止的影响,道德观念产生偏移;教育风险主要是指外来人员的一言一行可能会让学生对老师给予的教育产生疑问甚至反抗。

3.经费不足

资金短缺是许多中小学不愿开放体育场馆的重要原因之一。体育场馆对学校而言,从投资建设到后期维护,是一项对财力消耗较大的设施项目。对社会开放体育场馆会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包括场馆损耗、日常维护、管理人员费用、意外支出费用等,都需要有大笔的资金给予保障。除此之外,场馆对外开放后,如果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校也要因此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笔损失是无法预知和估量的。

4.管理难度加大

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使学校原本封闭独立的教学环境被打破,成为一个半封闭半开放型的公共场所;学校在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外,还兼具着对社会人员的管理工作,对进入校园进行健身锻炼的社会人员负有社会责任;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消耗,将增加学校的管理难度。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对策

1.加强政策引导

场馆开放,政策先行。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政策是不可或缺的保障条件。在国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促进全民健身的举措下,各级政府应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进行深入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明确责任、合理分工,规范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的管理要求和管理制度,并督促有关职能部门联合制定针对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法规条例,从政策上加以引导,包括法律、经济、制度等方面,推行配套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从而加快推进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

2.明确中小学体育场馆定位

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对外开放赋予了学校特殊的社会功能,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难题。通过相关的政策导向,明确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的责任和权利;针对开放场馆的不同内容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明确校园治安处罚条例及意外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以及必要的保险机制等,减少学校承担的风险;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程度、时间、费用、方式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中小学体育资源与社会的共享。

3.拓展资金来源渠道

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我国《全民健身条例》中规定“学校可以根据维持设施运营的需要向使用体育设施的公众收取必要的费用”,这给中小学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提供了一定的资金保障;政府应积极设立合理有效的补偿机制和奖励机制,对中小学体育场馆的开放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缓解学校因场馆开放而带来的安全压力和经济压力。中小学及相关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例如,以学校体育场馆设施为依托,创立各类学习培训班的俱乐部服务,创新学校体育场馆经营模式;建立企业赞助机制,实行校企联合,通过举办一些活动积极引进社会资本,既为赞助企业做了宣传和推广,又为学校解决资金困扰,同时为广大民众提供良好的健身平台,达到多赢。

4.建立风险预警与保险机制

风险是我国中小学体育场馆实施对外开放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开始委托保险公司和相关专业学者或机构,制订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风险管理和责任保险方案;政府可为开放体育场馆的学校购买安全责任险,以消除学校在安全、经济方面的顾虑;学校自身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增强预判能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发生时所带来的各种损失;学校应充分重视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将安全教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对学生和外来健身人员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和体育锻炼技能讲座,培养其安全健身意识,帮助其掌握专业的锻炼方法和一定的防护方法及简单的运动损伤处理方法;鼓励居民自觉购买个人意外伤害保险,以减小学校可能面临的风险压力。

5.创新管理模式

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对设施的管理和对健身人员的。对于体育设施的管理属于日常管理,需要安排专有人员定期对它们进行检修、更新与维护,必须保证体育场地及设施的完好才能实现对外开放,避免因硬件设施的缺陷造成其他不必要的损失与伤害。对健身人员的管理属于动态管理,学校可借鉴某些中小学的优秀管理经验,结合自身情况,找寻适合的管理办法。比如,中小学体育场馆开放可以采取和社区或物业联办的方式,为学校周边的社区居民办理实名制的健身卡,这样不仅杜绝了社会上闲杂人员对校园安全的危害,也易于学校的组织管理,同时可以邀请社区里一些既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又愿意无偿服务的人员对体育爱好者进行免费的健身指导;中小学可以联合其他多个部门协同合作,包括体育、公安、民政等,制定一套完善的联动管理制度,共同为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保驾护航;实行“第三方管理”模式,即委托一家公司负责对外开放的日常管理、体育健身器材的维护、开放时段水电费等支出,并负责配备居民身份证读卡器、刷卡机等系列设备,或开发二维码扫描功能,建立第三方管理信息平台。

四、归纳总结与对策探索

1.归纳总结

第一,随着经常锻炼人数的不断增加,群众不断增长的健身需求与社会体育资源之间的供需矛盾也愈发明显,参加健身的人越来越多,但场馆的利用率并不高。第二,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意义重大,能够实现学校体育资源与社会共享,有利于缓解社会体育场地的不足,促进全民健身。第三,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压力大、障碍多,主要包括承担责任加重、风险大、经费不足、管理难度升级等。第四,中小学应把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视为己任,主动承担起这项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任,积极探索,联合社会各方,更好地实施这一利国利民的方案。

2.对策探索

第一,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明确学校体育场馆定位、拓展资金来源、建立风险预警与保险机制、创新管理模式等途径和对策,排除学校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障碍。第二,一个人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活动,因此中小学可通过多种方式来督促进入校园进行锻炼的人员,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健康意识、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如校园广播、宣传公告栏、体育设施处的安全文明警示语或安排专职人员提供一定的服务等。第三,在新学校的设计上,可以将体育运动健身区与教学区分割,减少安全隐患。第四,某些中小学体育场馆对本校内的学生、教职工及家属、其他工作人员也处于封闭状态,这更加浪费了资源,甚至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体育运动的发展。因此,对外开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校外人员,对于校内喜爱体育运动或有健身需求的学生、教职工及家属、其他工作人员,应尽可能开放校内体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第五,有些省市的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实施得较好,管理经验可供其他学校参考,学校与学校之间应加强沟通,好的方法和措施可以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推进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六,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应该在推行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让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朝着更加健康、有序、持续的方向发展,真正使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使注重健康变成我们每个中国人持久不变的常态。

参考文献

[1] 胡月英,文耀华,刘昕.安徽省城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面临的困境与解析[J].运动精品:学术版,2014(6).

[2] 吴凯强.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运营模式研究[J].体育时空,2015(12).

[3] 杨芳芳.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风险及规避[J].体育世界:学术,2015(6).

[4] 吴俊领,许春梦,杨慧超.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相关问题的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2(8).

[5] 陈广旭,张承毅.公共服务视角下我国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障碍及优化策略[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1).

[6] 刘静,刘昕.城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的调查:以江苏省为例[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1).

[作者:杨毅萍(1967-),女,浙江宁波人,太原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

上一篇:日语总结下一篇:销售工作情况介绍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