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2024-09-14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通用8篇)

1.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一

内容摘要:落实新课标精神,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更新教师的教学观、人才观,积级主动地探索,激发学生兴趣,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创设情境,探究评价技巧,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努力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

造性人才。

关键词:语文课程激发兴趣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问题。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必须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始终。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控制力差,兴趣的激发显得更为重要。教师应充分运用启发式的提问、直观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以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根据情境发挥个小故事,做个小游戏,来个小表演,使疲乏的学生又振奋起来,进入主动求知的状态。

二、营造民主和谐、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

1、要引导、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文,去学知。由于学生知识少而有限,能够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是比较困难的,特别是理解课文的内涵尤为困难。如此这样,就需要教者巧妙设计问题,逐步由浅入深对课文进行探究。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时。我首先启发学生:谁美丽?他为什么美丽?经过读文后,学生大部分认为人们是被居里夫人的精神所感动。

2、要善于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有一堂语文课上,我要求学生用“爱”说一句话。一个学生说:“老师爱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学生。”我说:“对!”话音刚落,一个学生说:“你们讲得不对。”我接着问:“你说的‘你们’是指谁?”学生说:“他和你。”我问:“我们错在哪里?”学生又说:“难道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你就不爱了吗?”我立刻说:“真的错了,对!老师爱所有的学生。”学生之所以敢于向我提出意见,表明看法,充分体现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师生间真正的平等关系。

3、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口头造句练习,“骄傲”有两种意思,有褒义和贬义之分。学生说:“我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小明不因为考了一百分而骄傲自满。”……我启发道:“你们说得对,‘骄傲’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自豪,二是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一个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中,其意思也不相同。”这样,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高。

4、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兴趣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要真正奏效却并不多。因为激发的方式综合性很强,需要一定的教学过程和周期。操作时需要进行耐心的启发、引导和培养,真正“授之以渔”,调动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因素并参与教学过程,使其兴趣持久。在兴趣培养方面,语文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任何思维都要凭借语言这一工具才能实现,所以应该发挥优势,唤起学生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挖掘学生创造潜能,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究的最佳状态。

5、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比较大,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具体操作上,老师应该融入更多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词语,然后顺学而导,通过“演一演”“画一画”等方式,帮助学生反复比较,仔细推敲,形象记忆。比如在理解“挎”一词时,让学生表演各种“挎书包”的动作,由此又引出“挎篮子”“提水”等动作,拓展了学生对“挎”字含意的体验。从而使字词教学不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记忆,而是生动具体、可感可触、充满童趣、富有活力的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

三、要讲究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技巧。

不论哪个学生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后,总是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与肯定。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老师还要注意课堂上的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鼓励为主进行评价。如当学生的回答远离标准完全不对,或没有实际价值时,就可以从他发言的声音、说话的口齿、站立的姿势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励。如有一次在讨论一个比较深奥的问题时,平时一个从不敢发言的同学举起了手,他们回答引起了哄堂大笑,但这个同学还是坚持把话说完,我就从这一点上表扬了他,使他树立了信心,逐渐由举手发言到有问必答,而且回答问题的效果越来越好。对于基础薄弱的学困生,他们在学习中常常处于不参与或被动参与学习的状态,他们偶然回答,那本身就是一种进步,评价时就要鼓励其积极参与。对学生的评价要因人而异,如有些同学性子急、爱冲动,他们往往没经过深思熟虑就说就问,这时的评价则重在帮助其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习惯。另外,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儿童长期处于满足状态,会失去进取和探索欲。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评价就要提高要求,重在鼓励创新。

四、重视发挥教师的楷模作用。

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善于摹仿,而和学生接触较多的教师便经常成为学生摹仿的直接对象。我在教语文课时经常和学生一起搞一些活动如“脑筋急转弯”、“故事接龙”,自己也成为参与者。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带动起来了,思维也活跃了,许多同学回答问题也有了很大的创新。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不论什么课型,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要教师用心付出,自觉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我们的学生才不至于成为高分低能的高才生、才不至于出现连衣服都不会洗的专家,我们的民族之魂才会得以升华,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兴旺发达!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二

一、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前提

创新能力是在学习前人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提出创见和发明发现的能力。它标志着知识、技能的飞跃,是智力高度发展的表现。一个人在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下,对未知东西的探究、掌握和完善都可以视为一种创新活动。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圈子跳出来,具备明晰而深刻的创新教学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因此,教师应该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设备条件、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秀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具有改革创新精神又要着眼于实际效果。

另一方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该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异想天开”以及他们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为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二、构建扎实的基础知识结构,是开拓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

学生只有灵活地掌握系统的知识,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才能为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要在强化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操作能力、语言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形成一个合理的能力结构是创新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中学化学的知识结构中,比如: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制取气体的原理与选择制取装置的关系以及实验的基本步骤等这一些都是学生必须严格掌握的知识脉络。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载体。这些知识在教材中并没有直接呈现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

三、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

勤于思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使学生的一般思维上升为创新思维。对于课堂上学会的知识要经常指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引导他们注意观察现象,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和方法,重视多样化回答和创新的解题形式和内容。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例如,在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做磷在锥形瓶中燃烧的实验时,让学生思考:天平指针会如何变化?做镁条燃烧时,为什么得到氧化镁的质量竟然比镁条的质量还少?如何改进实验才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加接近理论值?

四、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进行合理训练

一方面,交替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创新的核心。

在创新的活动中,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往往是交替进行、互相补充的。有创造性的人在面临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不是感到焦虑和不安,也不急于作出简单的解析和结论,而是根据问题所处的条件、背景,迅速地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提出几种可能的方案,然后对每一种方案进行论证和试验。这一过程的前半部分主要是发散思维,后半部分则主要是集中思维。我们在教学中,要一步一步地启发,要学生“想想看”,让学生通过思考解决问题,取得创造性成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思考、钻研的兴趣。例如,中学化学中“碳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既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从该单质至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小结,将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对以后关于氧化物、酸、碱、盐知识的学习和归类起到示范作用。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相结合。直觉思维是一种不经过严密的逻辑分析步骤,没有意识到明显的思维过程而突然作出新判断、产生新观念的思维。实际上是一种近乎猜想、假设,一时还得不到证明的思维,有时这种猜想是错误的,有时则接近于灵感的产生。直觉的升华便是“顿悟”“灵感”的到来。直觉思维在创新性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爱因斯坦说:“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德国大物理学家赫尔姆霍兹描述自己创造过程的直觉思维时,说:“在对问题各方面的研究之后,巧妙的设想不费吹灰之力意外地到来,犹如灵感。”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多地表现这种思维,如让学生猜测题意、作应急性的问答、提出各种怪问题等,这会大大地活跃气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伟大的发明创造很可能就蕴藏在这些活动里。

至于分析思维,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更是常用,它是一般问题的解决方式。在分析问题上,我们要和直觉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循循善诱,使学生的思维从潜在状态化为活跃状态,形成跃跃欲试的最佳情境。例如,在测量空气成分实验的教学中,完成实验后提出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会小于1/5体积呢?而在什么情况下水进入集气瓶的体积会大于1/5体积呢?让学生通过思考并用实验去证明自己的观点,理解这两个问题后又让学生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创造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造性活动

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开放性化学实验课堂,并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有益的课外活动小组,比如各种各样的科技小组、小发明小创造小组等,使学生从活动中培养兴趣,发展能力。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项有益的社会活动。如,让学生到乡村宣传有关化肥的贮存和使用的知识;指导乡亲如何把煤气炉改造成沼气炉等。再者,让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各类时事、新闻、信息,使化学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比如,让学生了解瓦斯爆炸的基本原因;让学生了解塑化剂的危害;等等。让学生在这几个方面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教师应该围绕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辩,让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同学间、教师间相互补充、否定。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途径。

3.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三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改革 主体参与型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1-080-0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教育创新、教学创新,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品德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立足新教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教学目标,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按照这一理念而编写的思想品德课教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也为教师实施这一模式提供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新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和问题更多是以“想一想”、“说一说”、“相关链接”的形式,从而使学生能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有独立思维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想”、“说”与“链接”中学会如何去获取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竞争者和参与者。教师应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例如:在讲“台湾问题”时,我们班刚好有一个叫陈诗涵的台湾学生,我请该同学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她想以怎样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然后再让其他学生来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一对比,学生的激情、热情全部点燃了,我顺势引导学生,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在这种平等的交流当中学生也能够接受老师和课本的观点。

三、精心备课,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哲学家波普尔认为:“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在课堂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例如:我在讲“科教兴国”时,我以2010年诺贝奖获得者的视频作为导入,提问学生,为什么我国在自然科学方面没有获诺贝奖,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的希望在年轻人,从而引导学生要从小培养创新精神,同时有加强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强了学科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关注社会焦点,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及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及探究,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复习初三思想品德模块一:促进心理健康——克服从众心理时,我与大胆的告诉学生:现在流行网购,我也经常会网购,网购到底好还是不好?我把问题一抛出来,学生很活跃,很多学生或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或者根据父母、亲朋好友的经历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再引导学生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对待网购。这样的上课,学生们在轻松和愉悦中学到了知识,比我硬邦邦的讲一节课效果要好得多。

五、关注社会,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基础教育课程纲要强调:“要继续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可见,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双基”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我还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毒奶粉”、“毒粉丝”、“红心鸡蛋”、仿冒的“耐克”运动鞋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以上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是本人对素质教育一种尝试。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有快乐的感情体验和对真善美的追求,有记忆有知识,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思维,不仅会啃书本,而且更会关注社会人生,多想出智慧!让我们都来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淘金”思维,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做一个真正的灵魂工程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4.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四

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对于以后初中阶段、高中阶段甚至大学阶段创造能力的形成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思维依赖性还是比较强,但随着身心发展的逐步成熟,小学生已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特别是到了少年初期,对教师、家长的依赖不断减少,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思维的批判性不断增强,开始批判的接收一些新鲜事物,同时对事物的认识开始渗透到本质。思维的发散性不断增多,能动性不断提高,在头脑中经常出现新奇的想法和观点。在科学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培养创新思维习惯。首先要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创新性思维形成的氛围,教学过程中,把工作的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上来。其次要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联想和想象,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要创造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的条件。再次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造性的回答问题。最后要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求异思维,创新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在指导学生的活动中,教师要多组织一些一题多解、多路思考的活动,看谁想的办法多就给予鼓励和肯定。对小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尽量引导学生突破定势的约束,推陈出新,不落俗套。

二、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一个创新发明的想法常常隐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对细节的细心观察常常能引发很多好的创意,更有甚者这些细节可能恰恰是发明的来源。很多有名的发明家就是从生活小事入手进行发明的,如牛顿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伽利略从教堂的吊灯,发现了摆的等时性;爱迪生发现油灯光线暗淡,发明了电灯;富兰克林发现雷容易打击高大建筑物,发明了避雷针;诺贝尔发现工人开筑铁路很麻烦,发明了炸药……。学生的创新思维往往在生活之中得到启发,如一般的肥皂盒有点水,肥皂就会发粘,不容易取出来,肥皂的使用寿命也将缩短。天津的范平同学利用杠杆原理发明了方便肥皂盒。打开肥皂盒,肥皂就会立起来。它和同类产品相比,技术上要更先进一些,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一等奖。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那些看起来司空见惯的东西的奇妙之处。

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走出教室,走近社会。科学教学中有很多课外拓展活动,一定要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使小学生树立参与、合作、关心、进取、创新的意识;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操作、探索研究、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创新发明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用中学”。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感受到科技创新活动一点也不神秘,只要在活动中遇到不称心、不顺手、不满意的事,要想办法改进它,这种改进的想法就孕育着创新和发明。

四、展示优秀创新作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将优秀创新作品展示给学生,当看到这么多精彩的作品出之于学生之手时,学生们的兴趣,自信心一下子增强了,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几乎每个学生都有了“我也能创新设计”的思想。在科技创新的辅导中,我们学校也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作品,如魏安双铄同学设计制作的能搬运家具的“隐形的腿”,李研波同学为病人设计的“变形伞拐凳”,王骁同学制作的具有流水导向功能的雨伞等。通过组织学生参观这些优秀作品,使他们认识到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从而引导每位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发明创造的方向,做到在创新的道路上有路可循。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于创新实践。

五、改革评价标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渴望成功是学生内在情感的需求,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必须改革评价标准,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中要看到学生的性格差异,老师要有一颗宽阔的心,善于包容学生,谅解学生的错误,同时对学生可贵的潜质,着力挖掘。对学生迸发的创新思维火花,要加以呵护,不要吝惜自己的大拇指。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产生内在的、高层次的愉悦和强大的内驱力,以争取更大的成功。不能因个人好恶而对他们冷嘲热讽,泯灭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引导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培养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适时地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学习,不断培养自己的创造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六、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1.独创性。指反应的独特性,想出别人所想不出来的观点,拿出别人拿不出的意见,亦即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和别人不同的事物,指“万绿丛中一点红”的独特新颖的能力。表现为思路开阔、灵活、新奇、独特、有丰富的想象,善于联想,长于类比,在心理上还表现为有强烈的创造愿望。

2.广阔性。创造性思维虽然也有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可循,但在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时候,不会把视线盯住在一点、一线、一面上,而是会扩展思维的空间范围,进行全方位的观察和思考,在三百六十度的空间扫描。从对事物的单向的因果关系分析,发展到对事物整体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从单值的考虑发展到多值的考虑,既对事物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3.敏捷性。指敏于觉察事物,具有发现缺漏、需求、不寻常等方面的能力,即对问题的敏感度。随着信息的传递、加工、储存速度的大大加快,“时间”、“效率”已经成为人们最珍惜的东西。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里,要求人们对急剧变化的情况作出敏捷的反映和决策。

4.流畅性。指创造者在创造过程中毫不受阻地、非常迅速地解决特定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如对问题的出现产生许多反应,则说明他的思维具有流畅力。所谓“思潮如涌“”一气呵成”便是思维敏捷者所表现出的特有的思维能力。

5.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五

查兴奎(昭通市威信县水田中学,云南 威信 657909)

摘要: 创新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民族的灵魂。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重任。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迫在眉捷的问题。

关键字: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创新思维 培养

人类进入21世纪,知识门类激增,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涌现,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知识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如果仅靠应试教育的模式传授和获取知识,受教育者到社会上就会成为新世纪的文盲。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最好阶段,而数学又是更需要人的创造思维的,所以培养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创造能力迫在眉睫。结合我个人的理解,人的创造力包括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个性两个方面,而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所谓创造思维就是与众不同的思考。数学教学中所研究的创造思维,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新颖独到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包括发现新事物,提示新规律,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等思维过程。尽管这种思维结果通常并不是首次发现或前所未有的,但一定是思维主体自身的首次发现或超越常规的思考。它具有独特性、求异性、批判性等思维特征,思考问题的突破常规和新颖独特是创造思维的具体表现。这种思维能力是正常人经过培养可以具备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呢?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乌申斯基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驱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首要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点滴创造的火花,点燃他们的创造思维之火,尽可能的为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提供能激起新异感的情境,让他们面临自己有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让他们去尝试进行创造性学习、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并从中品味创造成功的喜悦。2.鼓励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不有所反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设计圈子的问题。此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鼓励。美国心理学家托兰斯曾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出建议:“尊重学生的任何与众不同的甚至是荒唐的问题,赞赏学生的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因为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或者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它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创造性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常常运用两种思维方式,即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多角度寻求多样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个体的创造性有重要影响。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创设灵活多样的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他们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指分析、解决问题时不拘泥一般的原理和方法,不满足已知的结论而运用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教学中运用求异法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所谓“一千个读者心目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学中,我们不应过多的求同认识,不能用教师的思维方式或唯一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画地为牢,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有时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习惯的羁绊,在头脑中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教师万不可去熄灭它,应引导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维,创立新形象。

二、设计恰当的开放性题,培养学生广阔的想象力和独创性

在脑筋急转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鸟,打掉一只。问:树上还有几只鸟?”很多同学异口同声地答道:“树上一只鸟也没有了。”有个同学却回答道:“还有一只,因为其它九只都飞走了,打掉的这一只还挂在树杈上。”另一个同学又答道:“树上还有九只,因为该猎手用的是无声枪。„„”如果此时我只注意答案的确定性和唯一性而加以否定,那将扼杀这些同学广阔的想象力和独创性,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

一个开放型的教学体系,体现着宏观上的非平衡状态,可以使学生在这个体系中纵横活动,自由愉快地进行学习,充分扩大学生的认知空间和选择范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优良的个性特长。

例:两个锐角三角形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若将“锐角”二字去掉,命题是否成立?请证明。

(评析)该题是对一课本练习题的再思考,它恰是针对学生易出错和进一步深化的问题而提出的。由于证明的入口宽(反例的形式亦多样),繁简程度及所涉及知识各异,故易克服学生思维的狭隘性,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三、周密的课堂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也是教师传授知识,实现自我的主要方法,因而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学中,只有经过周密的课堂教学设计,才能使教学双方在和谐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从而达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进行的,问题又为思维定向,成为探索活动的关键环节。而问题的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状态出发,课堂教学中采用各种方式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考和探求答案的欲望,有效的启发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容量,做到讲解适度,时间安排合理,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而且不过分强调课堂的严肃性。要创造轻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为了达到培养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数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进行合适于教学实际的总体构思和设计。其次,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多发问、重视学生的独立见解,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促使他们的思维尽快地运转起来。最后,要多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比如运用直观语言,直观教具,直观的教学媒体。例如,在教合并同类项时,有些同学就容易把不同类项的项合并,如会出现“2X+2Y=4XY”这样的错误,这时教师就可以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比如给学生考虑,“1头牛+1匹马=?”学生通过思考后就会发现,不是同类的事物是不能把它们合并的,从而引导学生去观察同类项的特点,以及合并的法则,这样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可以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能力,起到培养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注重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著名心理学家鲁宾斯指出:“任何思维,无论它是多么抽象的和多么理论的,都是从观察分析经验材料开始。”敏锐的观察力是创造思维的前提,观察的深刻与否,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学生的观察力的培养。

在观察之前,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在学生观察中,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积极的给与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有顺序地进行观察,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要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异同点的分析,要指导学生及时地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要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例如:学习一次函数y=kx+b的性质的时候,可以通过多媒体画出具体的一些函数图象进行比较。在学生进行观察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与提示,观察当k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函数图象有什么不同,当b为正数和负数的时候,又有怎样的不同?当学生分析了以后,教师就可以指导帮助学生总结规律。

观察力是激发学生创造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总之,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学生的创新是一个自我激励的过程,数学在初中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学教学与思维密切相关,数学能力具有和一般能力不同的特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附:参考文献

1.《课堂引导创新》张人利主编,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2.《知识经济读本》张严编著

3.《数学教学设计》奚定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参评论文

论文题目:初中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探

论文作者:

谢光雁

联系电话:

***

作者单位:

6.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篇六

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1、保持最简单的客观

对于工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一种职业素养。

不以自己的经历、情绪、观点强行带偏整个团队为客户服务的节奏和效率,是对leader的要求,也是对所有人的要求。

当然,老板挺好,会愿意坐下来带大家讨论,让团队成一一说服他。这是我特别欣赏的。

但最可怕的是无法客观,你可能加了无数天班,都是无用功。因为,客户要苹果,你非要把自己的梨给他。

所以,需要我们去训练始终从客户角度出发,去产出他要产出的东西。

建立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客观会让你显得更加专业。不会被个人的格局影响。

2、以“成长”为目标

作为一个年轻人,你努力工作、看书、交流、参加研讨会....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薪水?幸福?父母?还是面子?或许还有很多表面的原因。

我的答案是“成长”。你是为了更快成长而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心智成熟——心智成熟会让人获得莫大的幸福。

如果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树立起一个心态——成长心态,一切以获得成长、获得心智成熟为目标。

一个正确的心态是,尽量放下争执,不论对错,先听听对方的道理何在。如果你是错的,那么你会收获到正确的知识、逻辑,远超丢去的面子。

而如果你是对的,那么你获得了冷静自己、自我控制的机会。只要你乐于探究,你甚至可能从对方的错误中学到知识,避免以后自己犯错——这就是成长心态。

3、避免情绪化

“如果拿出来分别探讨,比如说话没底气这样的问题,其实很多人是在气场比较强的人面前容易产生焦虑、紧张和自我怀疑这样的心理状态,往这样的人面前一站,由于内心紧张,情绪一上来,所以整个思维条理就会无法整理。

处于散乱的状态,而这种散乱状态的根源其实就是不明确自己的身份角色,所以就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更无从知道该说的话应该怎么说比较合适,不该说的话题应该如何避免。

其实在面对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比如大老板,网络大V,女神、某方面的大神或者前辈等等,这时候自己在对方面前只是NOBODY,也就是毫无存在感。

别人根本不知道你是谁,但是作为渺小的个体,很多人对这类能量大于自己的人除了心生敬意以外,还有更多的人会心生跪意。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男的会去跪舔。

但其实与这样的人交往想要让自己真的很有底气,最正确的姿势,就是内心一定要有强烈的获取对方认可的欲望,尽可能地将自身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对方,并且在日后的交往中,让对方可以看到你是一次比一次好的过程。

学生如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应该把必要的休息看作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任务。并且,休息的方式多种多样:睡眠、闲谈、散步、娱乐、欣赏艺术。马克思便是以演算数学题作为自己工作之余的小憩。此外,适当的体育锻炼也是让头脑保持清醒的有效方式。

保持愉悦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要注意训练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主动地进行情绪和思维的调整,确保思维在该活跃的时候活跃起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呼吸,吸就像是为学日益,吸进新鲜空气;呼就像是为道日损,要呼出浊气。

我们不能因为新鲜空气好,就不停地吸下去,只有经过转换,将新鲜空气变成浊气排出之后,才能获取人体需要的能量。这个转换的过程叫做“息”。备考中的“息”就是思考、归纳和总结,思考学科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掌握最核心的知识与能力。

怎样训练思维反应能力

将一个个大的问题逐步分解成独立简单的小问题,使问题由复杂变简单,由抽象变具体。简言之,编程可以将一个问题清晰具体地描述出来,并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示为一个信息处理的流程。举个简单的例子。假设根据超市是否有优惠活动确定是否买东西。我们就可以利用编程思维明确问题并找出解决路径,最后根据执行的条件和结果做出最终的决定。

整个过程都需要孩子自己独立设立问题,独立思考解决方案。由起点到终点的过程,都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发现。在编程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并将问题解决也会带给孩子满足感和成就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目前国内许多孩子都存在能动性不强、主动性差的现象,这也是很多家长的痛点。

7.如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篇七

要想使学生学会思维,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去思考。要尊重学生的发现, 应该鼓励提问,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 让学生享受思考的乐趣。“学习中没问题”就是“方法有问题”, 诸如盲从, 欠思考、不能举一反三、不会推陈出新等。所以, 作为一名头脑清醒的学生, 应善于查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这样才能不断解决好新的问题。我们都知道, 一个人的意志、悟性、想象力以及感觉上的一切全由思维而来。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该鼓励质疑驳问, 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 激发学生联想和想象, 从而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语文课堂上课就让学生读课文, 然后让学生理解课文, 那么学生就会沿着作者的思路去想, 去体会, 不会再去思维, 去想象, 就会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把这种枯燥无味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改变一下, 换一种教学思路去教, 学生也许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去探索, 去发现, 去思考。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时, 如果我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先布置一下作业,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放眼去观察, 草是什么样的, 树是什么样的, 果园是什么样的, 田野是什么样的, 通过观察, 亲身体会和联想春天的景色, 开课前先让学生汇报, 他们就会滔滔不绝地把他们观察到的各种景色加上自己的联想说出来, 这种接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时再让学生读课文, 把他们观察到的和作者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色结合起来, 他们就会以思维的方式理解课文, 把握课文的含义, 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又激发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因此, 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更新, 必须摒弃陈旧过时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把课堂还给学生, 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蹲下身子与学生平等相处, 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思考的引领者、合作者。学生思维的定式一旦形成, 创新思维的习惯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养成。

其次要营造思维氛围, 教会思维方法。孔子很重视治学中的“疑问”, 对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他认为, 学习中只要能独立思考, 就能碰到疑难, 提出问题就能寻求解决的办法, 通过各种形式解疑答问。这样的结果不仅能增长学者的知识同时还能养成学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主张碰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提供给学生思维的空间, 创设一种积极的、和谐融洽的思维氛围, 给学生一个敢于学习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在民主学习氛围的基础上从思想上认识到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激发其树立创新意识的内在愿望。俗话说, “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要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就要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主动在求异中去激发他们的兴趣, 从求异中去启发他们思考,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每位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 陶行知说:“小孩子有问题要允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 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动脑的机会, 提供给孩子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活动空间, 让孩子大胆尝试、探索, 感受到学习的趣味, 探索到成功的喜悦, 从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果我们每位教师都像课文《心声》里的那位教师一样, 瞧不起像李京京那样的“问题”学生, 不给他们交流思维的机会, 扼杀他们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所谓的“问题”学生就因此而失去学习的兴趣, 学习上就会一蹶不振, 甚至会走向极端, 会毁掉孩子的一生。其实, 每位孩子都有他们的闪光点, 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用爱去温暖, 他们都会成为好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难看出李京京也是渴望得到关爱的, 她并不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坏孩子, 只是由于家庭环境造成了她心灵的寂寞, 她渴望关爱, 渴望理解, 渴望交流, 如果这时我们教师体会到他们的需求, 用心去点拨, 给他们更多的机会, 营造一个让他们思维的空间和交流的平台, 让他们用心去思考, 去发现、去探索, 那结果会是什么样呢?

第三, 教师要不断搭建思维的平台, 淬砺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所谓语文素养, 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但其中最核心的内容还是创新能力的开发。因此, 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感染情境, 诱发积极思维。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活动过程。营造合作氛围,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实现思维撞击, 既是课堂教学本身的客观要求, 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在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中,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质疑问题, 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养成不满足现成问题、创新性学习习惯, 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因此,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一定要体现出素质教育的精神, 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思维活动的主人, 把自导自演的“独角戏”变为师生同奏的“交响乐”, 使开发思维潜能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教师要留给学生一方充裕的自由活动的天地,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把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 有了创新, 人们才会向更高文明迈进。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深思, 这样才能拓展思维。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摸索, 不断探究, 努力使创新的教育不断走向深入, 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8.如何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篇八

【关键词】小学生;思维;创新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语调、书写、语言结构和交际用语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其思维,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具有自主性、灵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那么在英语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以下是我在工作实践经验中总结的几点看法:

一、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小学英语》是一门比较难学的课程,不少学生在刚入门时便望而生畏,感到力不从心,以至于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学生不愿意就成了一大难题。学生不愿意学,不乐意学,何谈创新呢?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趣化,给学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不感到枯燥、乏味。首先,教师给孩子营造一个愉快的英语世界,让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程产生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学好英语的动力,学生才愿意学;其次,教师要给学生情绪上的支持,善于用真诚的赞赏、表扬和鼓励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耐心教导学生的同时,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再次,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法。英语学起来比较枯燥,运用直观教学法就生动形象多了,并且有助于学生直接感受和理解,通过视、听、说加深印象,强化记忆。如教动物单词时,我就拿出动物玩具告诉学生:This is a monkey/duck/panda…学生们都非常想知道它们的英语怎样说,当学习这些单词时,他们就很容易记住了。

二、在游戏中进行创新

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贪玩,好动,针对这些特点,游戏是个很好的良师益友。在教学中通过游戏,把抽象的内容用各种方式演示和操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活跃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学习表示衣服的单词(四会单词):T-shirt,shirt,skirt时,我做了个游戏。我说shirt,让穿有此衣服的同学迅速站起来,大声的读出这个单词,拼写;再分别说T-shirt,skirt,穿有此衣服的同学迅速站起来,大声的读出这个单词,拼写,让他们边玩边找规律,不一会很多同学争相举手回答:“T-shirt,shirt,skirt”这三个单词只要记住“shirt”,其它两个单词只有一个字母不同,我喜出望外,看来孩子们都记住了。

三、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赏识学生,要以积极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样使学生产生不怕错误,敢于求异的良好的学习心理,孩子的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出来。例如:在教nose,ear,head时,我走到学生中间,轻轻地捏捏学生的鼻子、摸摸学生的耳朵,拍拍学生的头,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并置身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另外,教师要保护学生敢想敢说的积极性。有时学生说错了,不要直接说No,而是微笑着对他(她)说:

“Please think it over.”。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教师都要予以表扬。

四、在想象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愿意学、乐意学了,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想象是创造的源泉,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就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和教师的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教单词look时,我就问学生“这个单词里有两个相同的字母o,它们像什么呀?”学生很轻松的回答像一对眼睛,我就告诉学生:“这双眼睛呀在‘看’着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认真记呀?”学生们通过想象便明白了这个单词的意思是“看”,也记住了这个单词。

五、在语言实践的情景中创新

小学英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学中我在考完对话之后,让学生熟读课文,并且让学生自己创设新的语言环境,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句型,精心设计练习,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灵活地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如在练习“Do you like grapes?”这个句型时,我手里拿一串葡萄问学生,有的学生回答“Yes,I do.”而有的学生不喜欢吃,他们就问:“老师,‘酸’这个单词怎么说呀?”告诉他们后,孩子们就回答:“No, I don’t. They are sour.”

六、在小组合作中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们根据老师的要求动手、动口、互相学习、互相探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小组学习,给爱动、爱说的小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参与表现的机会,使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方式中学到了知识,并成为自己的语言,拓展了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

上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自主检测题 冀教版下一篇:高三物理受力分析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