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激励制度

2024-07-10

奖励激励制度(精选9篇)

1.奖励激励制度 篇一

公司奖励制度

一、奖励目的:

鼓励发挥创新精神、增强团队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物质奖励为辅,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扩展晋升空间及薪资待遇。

二、适用范围:

经理以下级别(不含经理),包括试用期员工和正式员工。

三、奖励制度

1、奖励积分:设为5分、10分、50、100不等,可据情况细分,上不封顶。积分无论多少,一律公开,单次奖励50分以上需在部门会议上说明原因。每个员工的个人积分可在当年(公历)内累加。

2、奖金兑换:每年(公历)年末,汇总员工的个人积分,予以兑换现金奖励,一个积点兑换一元人民币。具体时间依据财务安排,可同年末工资一起发放。如员工在年末之前离职,则视为自动放弃,不享有年终奖金。

3、积分折旧:前一年的积分总数,可乘以0.8的系数,作为下一年的初始积分,并可与下一年的积分累计一起汇总,乘以0.8后作为第二年的初始积分。如:小红2012年累计2000积点,则2012年的年终奖为2000元,2013年即使小红毫无出色表现,也可在2013年年末领到1600的奖金,如果2013年小红表现优异,又积累了3000点,则总积分为4600点,2014年的初始积分为4600X0.8=3680。

四、积分来源:

1、工作中有超常表现,或超出预期的贡献,可酌情给予奖励积分。如:交换一个有价值的友情链接,可奖励10分,写出一篇论坛总置顶文章,可奖励50分。

2、不在本工作的职责范围之内,可主动承担解决临时性问题、应对突发状况、或发现公司重大失误及时纠正的,视情况给予奖励。如:陌生人未经允许私自进厂,能被及时制止并上报的,奖励10分。

3、能为公司提供建设性意见,有想法,有创新,对公司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的,按特殊贡献给予奖励,上不封顶。

五、绩效考评:

奖励积分,将会作为个人工作绩效考评的重要依据之一,涉及但不限于加薪、升职、晋升管理岗位等。

来源:上海洛美装潢材料有限公司

2.奖励激励制度 篇二

由此可见, 对员工激励的有效程度决定了他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从而影响着组织的发展。因此, 通过长时间的实践, 我利用微软公司Office组件之一的Excel设计了一套员工奖励计算程序。

Excel是一个使用简单且功能强大的电子表格软件。其主要用途是存储, 计算和分析各类数据。从简单的表格管理到复杂的企业会议, 账目管理等他都可以胜任。此外, 它还提供了图表和图形功能, 使复杂的数据关系可以直观醒目地表示出来。

在Excel电子表格当中, 当用户向单元格中输入信息时, Excel会自动判断信息类型, 并格式化单元格中的内容。根据已知的单元格中的数据, 利用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新单元格的数据, 并且自动添加到单元格中, 如合计, 总计, 平均值等。

Excel最突出的一个优点是:当改变工作表中的数据时, 它会自动全新运行基于这些数据的公式, 更新放置计算结果的单元格中数据。这使得用户可以一次性地建立工作表, 以及它的计算公式, 然后在条件改变时, 能够迅速精确地产生结果。最后, 利用工作表中的数据, 还可以创建其图形和地图。

因此, 当需要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把信息组织成有序的表格, 或者当表格中的某些数值, 必须由其他数据计算出来时, 使用Excel是最合适选择。下面的员工奖励计算程序, 就是基于Excel的这些强大功能。

1表1笔数一列的设置是基于当某个员工收费笔数有变化时, 随时输入他的笔数, 就可以通过金额计算公式计算出他应得的奖金数额。例如, 当杨兵移动收费为20笔时, 他的移动奖金数额为65.1元, 总金额为223.9元;当其移动收费变化为67笔时, 通过公式自动算出他的移动奖金为139.2元, 总金额为298元, 即迅速又准确。

2表2的组内提成一列的设置是基于员工之间互相帮助的考虑。每个员工的工作都不是独立于这个集体之外的, 都有一个社会环境, 要想工作做得完满, 员工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很必要的。

组内提成一列是将组内奖金的10%提出, 做二次分配, 以平均奖的方式发放给员工, 使员工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和谐温暖的集体中, 由此可以激发员工的主人翁精神。使组织得到更好地发展。

表2又是基于另一种考虑。表1是从员工收费笔数角度来分配奖金的。收费笔数越多, 其奖金就越高。这也容易产生一个弊端, 使员工单一追求收费的高笔数, 将收入的金额进行多次存储, 造成对其他员工的不公平。而表2就是从另一方面对这种现象进行制约。

表2将收费的金额也纳入考虑的范围, 即员工收进的金额越越高, 得到的奖金也越多。。这样就有效地制约了个别员工利用高笔数套取奖金的现象。

3 2009年4月各项话费提成 (见表3、图1)

总结以上各表将杂乱的数据条分缕析地显示在各表及图形中, 使员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本月自己的收入情况, 及于其他员工收入的对比情况。在员工中营造一种团结, 互助, 积极向上, 相互信任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其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组值织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供贡献。

作者简介:丰满, 于1994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夜大学计算机及应用专业, 获工学学士学位。先后从事多种基层工作, 从1998年开始从事通信站前台管理工作。

摘要:对员工激励的有效程度决定了他们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工作积极性, 结合实际, 针对如何发挥奖励在员工管理中的激励作用进行了论述。

3.奖励激励制度 篇三

50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科技奖励工作大致经历了初创、停滞、恢复、快速发展、改进完善几个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奖励制度,以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设立为重要标志,建立了国家、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体系,形成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五大奖励框架。

回顾我国科技奖励工作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科技奖励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调控手段。因此,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时期,国家的科技奖励工作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把激励自主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把奖励原始性创新、集成性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作为重要内容,构建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最大限度激励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体系。

激励自主创新与科技奖励工作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科技奖励工作作为体现国家科技政策的重要环节,从体制内规范、引导科学技术的创新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激励自主创新要求科技奖励工作与时俱进,及时奖励科技界的自主创新成果,从而对科技奖励工作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科技奖励的目的是激励和引导自主创新。国家科技奖励属于政府主导的科技共同体外部奖励,是一种政府、科技人员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的社会活动。因此,政府主导的科技奖励应体现政府的意志、方针和政策。当前,我国正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政府科技政策和科技管理的一部分,国家科技奖励应激励自主创新。国家科技奖励的重点是重大发明、发现和重大技术创新,以鼓励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创造性劳动。这一政策导向,要求奖励过程中从推荐开始,就要注重参奖成果的质量,在评审中强调注重奖励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并适当调整科技奖励评审指标和权重。同时,注重对自由选题中创新性突出的科技项目进行奖励。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是反映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在国家科技奖励政策的引导下,这两大奖项中的自主创新成果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如在2007年度国家科技奖中,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总数达到90项,2008年度,虽然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出现空缺,但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取得发明专利数量840项,其中技术发明奖280项,科技进步奖560项:取得发明专利的获奖项目数量共计140项,其中技术发明奖37项,科技进步奖103项。从整体上来说,获奖项目原始创新比较突出,这说明近年来我国的科学理论、技术原理和技术方法等原始性创新成果数量在不断增加,原始创新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近几年来,国家科技奖励工作把推动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强化对原始性创新的奖励力度,在奖项设置、奖金额度、奖励数量、评奖机制以及鼓励社会力量设奖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在国家三大奖中,都突出了获奖成果的自主创新水平:国家自然科学奖突出对具有科学价值并得到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重大基础研究成果的奖励;国家技术发明奖突出对核心技术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发明的奖励;国家科技进步奖把奖励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重点,鼓励科学技术研究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并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的奖励数量和奖励比重,鼓励原始创新。在社会力量设奖方面,一批专门奖励自主创新成果的奖项先后登记并开展奖励活动,那些已开展多年的奖项也进行了调整,加大了奖励自主创新的力度。如在科技界享有广泛声誉的何梁何利基金奖自2006年起增设了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并分设产业创新奖、区域创新奖和青年创新奖,奖励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著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科技奖励工作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进一步突出了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推动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

面对新形势和历史机遇,如何更加切实有效地发挥在激励科技人才和科技队伍建设方面的作用,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是当前我国科技奖励工作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可以做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突出科技奖励重点奖励自主创新的政策导向。在评奖过程中,应突出科技奖励的自主创新标准,淡化科技成就的生产力标准;强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和标准等,鼓励科研人员将科技成果申报专利和版权,鼓励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取得为根本导向,加大在科技奖励中的专利考核指标,在科技计划、科技成果等管理工作中引入专利考核体制: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接轨和交流,尽量引入国际通用的创新判别标准,避免孤芳自赏的奖励项目。

二是进一步规范科技奖励的运行。对科技成果的自主创新评价,要有一个规范的科技奖励运行机制。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科技奖励申报、评审机制,实现科学奖励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聘任专业人员或相关人员从事科技奖励管理工作。同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科技奖励中,提高科技奖励工作的效率和科学性。

4.奖励激励制度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1.1为规范科研管理,奖励在公司科研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特别是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发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规定了技术创新奖、引进科研成果奖、技术攻关奖、职务专利授权奖及实施应用奖申报、评审、奖励的有关要求、程序等 事宜。

1.3 本办法所称技术创新是指在公司范围内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在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提供新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等方面有显著效果的技术行为。

1.3.1本办法所称引进科研成果是指通过技术转让、合作以及指导、咨询等方式将非公司所有的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在公司内应用,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促进公司科研进步并最终取得经济效益的技术行为。

1.3.2本办法所称技术攻关,是指为进一步优化生产工艺、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专题技术工作。包括提高产量、降低消耗、改善产品质量、优化工艺技术指标等。

1.3.3本办法所称职务专利是指执行公司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公司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外国专利局或国际专利组织授权的、以公司为专利权人并在法定有效期内的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1.3.4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第二章 评审机构及程序

2.1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专家委员会、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2.2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是公司内部科研成果奖的终评机构。其主要职责: 2.2.1对申请评奖项目的奖励进行终评;

2.2.2负责审定获奖成果在奖励内的经济效益。

2.3.产学研办负责评奖项目的初评及复评组织工作;按照本办法规定办理专利授权奖和专利实施奖。其主要职责: 2.3.1协助上级对立项科研项目成果组织技术鉴定;

2.3.2定期向成果奖评审委员会汇报科研项目的实施转化情况及鉴定情况; 2.3.3负责组织评奖项目的初评;

2.3.4组织复评工作(包括申报奖励项目的资格认定,技术指标、技术水平、技术难度、作用意义的评价;组织成果单位对初审合格项目进行复审;向评审委员会报送复审意见及综合材料等)。

2.3.5负责建立技术档案;

2.3.6协助财务部审核申报项目的实创经济效益; 2.3.7协助人力资源部审核办理奖励手续。2.4 评奖项目评审程序

2.4.1由产学研办组织对申报奖励的项目进行级别评定。

2.4.2由评审委员会组织成果单位对初评通过的项目进行复评。

2.4.3由评审委员会参照复评意见进行终评。采取不记名投票简单多数法,按得票多少确定评审结果。

2.4.4将终评结果报请公司董事会审定。

专利授权奖及实施奖由科研成果奖评审委员会审核后报公司总经理审批。

第三章 申报要求

3.1 技术创新奖、引进科研成果奖、职务专利实施奖应分别在创新成果投产之日起一周年、引进科研成果正常应用一周年、职务专利正常实施应用一周年后申报。超过两周年未申报的公司不再受理。

3.2技术创新奖、技术攻关奖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申报;引进科研成果奖由成果引进单位申报;职务专利授权奖和实施奖分别由专利设计人和实施单位报。

3.3 具备申报条件的单位应根据申报类别,完整、准确填写《美乐仕奖励申报表》一式一份报产学研办。

3.3.1申报技术创新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鉴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成果(项目)概况、主要技术内容、主要创新点、主研人员及协作人员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2申报引进科研成果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鉴 定证书;技术总结报告;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引进成果(项目)。概况、主要技术内容、转化实施情况、引进成果主要建议者及主要转化实施人员所承担的主要工作、引进科研成果的有关协议、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3申报技术攻关奖应同时报送如下材料各一份:技术攻关总、结报告;公司立项材料;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以及攻关概况、主要攻关技术内容、主要攻关指标完成情况、主要攻关人员及在攻关过程中所承担的主要工作,按顺序装订成册的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文件。

3.3.4申报职务专利实施奖应同时报送实创经济效益证明书一份。在填写申报表时,必须严格区分引进科研成果和技术创新成果的内涵,如实填写是引进成果还是技术创新成果。

第四章 奖励范围及奖项设置

4.1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报公司技术创新奖。

4.1.1上级给公司下达或公司科研计划中立项并经公司或上级部门组织技术鉴定通过的科研成果。

4.1.2未在公司科研计划中立项,但在年中办理并经公司批准立项且化应用后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并经公司或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技术鉴定通过的科研成果。

4.1.2.1属新产品: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4.1.2.2属新技术、新工艺:能提高产品的质量与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源和材料;

4.1.2.3有利于充分利用公司的资源; 4.1.2.4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

4.1.2.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本条所称新产品是指公司范围内未开发的产品或品种(包括产品升级、换代);新技术、新工艺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采用新的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及新工艺装备等,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产环境、提高产品质量及节能降耗等某一方面较原技术明显改进,达到实用程度。

4.2公司技术创新奖依据成果的技术水平、技术难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审,设立五个等级。

特等奖:技术难度大,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特殊贡献,并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年创经济效益200万元及以上。

4.2.2一等奖:技术难度大,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并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突出贡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创经济效益150万元及以上。

4.2.3二等奖:技术难度较大,技术上有突破并处于省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促进作用,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创经挤效益100万元及以上。

4.2.4三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对公司生产建设、科研进步有积极作用,申请有专利,年创经济效益50万元及以上。

4.2.5四等奖:有一定技术难度,年创经济效益20万元及以上。

4.3 引进具有先进性、实用性且符合公司产业发展方向、技术可靠、产品更新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下列三种科研成果,可以申报公司引进科研成果奖;4.3.1专利技术;4.3.2非专利技术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4.3.3效益显著,且投资回报周期在三年以内。

4.4在公司立项并经公司主管部门组织验收或鉴定确认达到攻关目标的技术攻关项目可以申报公司技术攻关奖。

4.5收到专利证书的职务专利可以申报公司职务专利授权奖;实施应用后可以申报实施奖。

第五章奖励

5.1公司以文件形式公布当评奖项目评审结果,并给技术创新奖获得单位颁发“荣誉证书”。

5.2公司技术创新成果(即效益20万元及以上)的奖金分三年(即投产之日起一周年(12个月)、次年、第三年)按当年技术创新新增净利润的8%、7%、5%分别提取。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技术创新奖分配按贡献大小计奖,不能平均分配或二次分配。主研人员奖金占奖金额的60%~70%,参加协作人员的奖金占奖金总额的30%~40%。

5.3引进科研成果奖的奖金按引进科研项目投产之日起一周年(12个月)新创净利润的5%提取。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引进科研成果的奖金分配按贡献大小计;不能平均分配。主要建议者奖金不高于奖金总额的40%;技术转化主要实施人员奖金不低于奖金总额的60%。

5.4技术攻关奖分A、B、C、D 四等,奖励金额分别为10万元、5万元、3万元、1万元,根据攻关的技术难度、攻关后取得的经济效益大小确定。奖金由获奖单位在其管理费中列支。

5.5公司按获奖项目奖金总额的10%(以下)另行奖励参与评审工作及推动公司科研进步的有关科研管理人员,其费用从公司级管理费中列支。

5.6专利授权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4条的规定,职务专利申请被授予专利权后,一次性给予发明专利授权奖3000~8000元/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奖2000~4000元/件,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奖1000~3000元/件。对三种专利所在部门分别奖励2000元/件、1000元/件、800元/件。授权奖金的80%奖励发明人或设计人,20%奖励办理本专利有关的人员。

5.7专利实施奖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1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第75条的规定,职务专利在企业内部实施应用后,每年从实施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税后利润提取2% ,从实施外观设计专利所得税后利润提取0.2%~0.5%,作为相应的专利实施奖。给予一项职务专利的实施奖一般不超过五年。专利实施奖的80%奖励本专利的发明人或设计人,20%奖励为实施本专利做出直接贡献的人员。实施奖由实施单位从管理费中支付。

5.8奖金分配方案须经董事会讨论通过后,凭奖励决定到人力资源部办理提奖手续。

5.9获奖人员个人所得税缴纳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六章检查与考核

6.1科研成果奖获奖三年内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者,除追回全部奖金和撤销荣誉证书外,还要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相应的行政处分并根据情节轻重罚款2000~10000元。

6.2公司内部创新成果获奖后,不得擅自将成果对公司以外的单位转让,确需转让的必须报公司审批,否则,追究相应的经济及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7.1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5.销售激励奖励方案 篇五

销售团队激励方法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所以,相同的激励政策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由于激励取决于内因,是员工的主观感受,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求的是什么,并将这些需求整理归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帮助员工满足这些需求。

针对员工的需求量身定制激励措施。公司提供的奖励必须对员工具有意义,否则效果不大。每位员工能被激励的方式不同,公司应该模仿自助餐的做法,提供多元激励,供员工选择。例如,对上有老母、下有儿女的职业妇女而言,给予他们一天在家工作的奖励,比大幅加薪或许更有吸引力。

销售团队激励方法二:奖惩适度

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同时增加激励成本。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销售团队激励方法三:激励的公平性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员工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绪,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的奖励;同理,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宁可不奖励或者不处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问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虽然某些员工可能让你喜欢,有些你不太喜欢,但在工作中,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

销售团队激励方法四:奖励正确的事情

如果我们奖励错误的事情,错误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具体实施激励时却被管理者所忽略。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渔夫在船上看见一条蛇口中叼着一只青蛙,青蛙正痛苦地挣扎。渔夫非常同情青蛙的处境,就把青蛙从蛇口中救出来放了生。但渔夫又觉得对不起饥饿的蛇,于是他将自己随身携带的心爱的酒让蛇喝了几口,蛇愉快地游走了。渔夫正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高兴,突然听到船头有拍打的声音,渔夫探头一看,大吃一惊,他发现那条蛇抬头正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嘴里叼着两只青蛙。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渔夫的激励起到了作用,但这和渔夫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本想救青蛙一命的渔夫,却不想由于不当的激励,却使更多的青蛙遭了殃。奖励得当,种瓜得瓜,奖励不当,种瓜得豆。经营者实施激励最犯忌的,莫过于他奖励的初衷与奖励的结果存在很大差距,甚至南辕北辙。

销售团队激励方法五:及时激励

6.用奖励激励员工的绝招 篇六

奖励是一种激励的手段,奖励使所有员工在工作绩效的问题上有了一个最基本的共识:良好的工作绩效会赢得一个美好的生活。需要指出的是,奖励只是为发廊老板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肥料,要让花园繁茂起来,还需要发廊老板和管理者多掌握一些奖励的艺术或叫绝招。

1、奖励员工的原则(1)吻合被奖励者的爱好

发廊老板和管理者在激励员工时,要运用适当的奖励方法,方法要符合被奖励者的个人爱好。它可以是针对私人方面或公务方面的,也可以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可以是公开的或私下的,也可以是—份礼物的形式或一项活动的形式,反正越是能令员工心动越好,越能达到激励员工的效果越好。有些发廊管理者设计一份问卷,让员工圈选他们喜欢的奖品或奖励方式,而且发廊管理者和下属们每个人都应填一份问卷。由于每个员工的喜好不一样,最好先综合参考这些问卷的答案,然后才能做出最恰当的决定。(2)准确性规则

在奖励过程中,人们最担心的是奖励的准确性。奖励出现不准确,不但对受奖者缺少激励作用,更失去了对多数人的说服力。

准确性是指奖励某一员工,就是要因为该员工做的比他人要突出些;奖励某员工所做的工作,是因为该工作相对于其他工作存在难度或更具有代表性。否则就会降低奖励应有的激励作用。

全面评价一个员工,不应只看一时一事,而要全面评价;在奖惩过程中,就要论功行赏,论过施罚。如果因为过去有功,犯了错误也不罚,就容易使有功者躺在功劳簿上生活,丧失进取精神。(2)把握奖赏的时机

提升某人的时候就是增加其责任的时候。下属如果心情好,发廊老板要肯定他的成绩,同时又要鼓励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多做点事;当下属心灰意冷的时候,则不要让他太难堪;如果下属因自己失败而闷闷不乐,这时候发廊老板更不要落井下石,否则就会冒严重伤害他的危险,他就不想再上进了。

发廊管理者如果能够调动另一个人的积极性,他的成绩就很大。要使一个部门能够正常顺利运转,一切要靠调动积极性,发廊管理者可以做两个人的工作,但发廊管理者不能是两个人,发廊管理者应该激励他的副手,使副手再激励他的部下,层层激励,就能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

(4)配合员工达成的成就

要奖励一项成就,自然应该看这项成就的价值大小,如果一个员工花了两年的时间完成一项重大任务,另一个员工只不过帮了你一点小忙,那么前者应该获得的奖励,自然要比后者大的多。至于奖励的大小要如何定义?简单地说,你为一次奖励计划所花去的时间与金钱越多,就是越大的奖励。(5)洞察员工的内心

洞察员工的内心,找出能真正激励员工的因素。到底什么因素能真正激励呢?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员工内心的激励因素,而非表面的激励因素。

“细心客观观察”是惟一找出激励员工因素的正确之道。仔细观察他做的选择,就会了解他主要的需要与关切。

观察被激励者做的选择,可以了解他的行为方式,根据被激励者的行为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他,了解被激励者行为的原动力,就能对症下药。(6)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在处理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两者关系中,要防止两种错误做法,一种是只看到物质奖励的重要,另一种是只重视精神奖励的作用。应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二者既缺一不可,又不能互相代替。不能撇开物质需要,空谈解决人们的各种思想问题;但也不能搞“一切向钱看”,单靠物质奖励调动起来的积极性是不巩固的。发廊管理者实施激励的诀窍就在于恰当运用两种手段,巧妙结合、相辅相成,互为补充。

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各有侧重,应因时、因事、因人制宜。在这两种奖励结论颁发时,必有主有辅,对此要灵活掌握,不能机械地、固定地予以规定。精神奖励是一种高层次的奖励,能起到平衡的作用,控制和调节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当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平较高时,他在精神奖励的激励下,可以放弃自己对某些物质利益的追求或为了某种需要将物质奖励计于他人。但是,也应该看到,在一般情况下,对多数人来说,如不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物质需要,仅靠精神奖励是难以调动其持久旺盛的积极性的。这时,物质生活的改善、物质奖励的施行就显得尤为重要了。(7)奖励要及时

有效的奖励应该越快越好,如果一个人有什么值得奖励的表现,你就应该尽快地奖励他,让他明白你希望他继续那样做,假如你过了一星期或一个月才去奖励他的话,效果自然就会降低。

2、奖励员工的形式(1)非正式的奖励

下面是一些有趣而且相当珍贵的员工调查结果,是发廊管理者应该了解的:

第一,多数员工认为,最有效的奖励,是针对员工在工作上的表现,发廊管理者亲自并立即给予赞扬。

第二,上述第一种鼓有效的奖励方式,在任何工作场所都不多见。第三,一般发廊最常见的奖励,是奖励单纯的年资,也就是不追究工作表现如何,只要人在那里,就可以得到奖励。

第四,发廊有必要让员工多参与工作的规划,因为,仅仅是参与本身,对员工也是一项很好的奖励。

这项调查告诉我们:员工心里要的奖励与发廊管理者正在实施的奖励,在很多情况下是相互矛盾的,多数发廊对员工所做的奖励是效果很差的,而那些员工心中所期盼的奖励,大多数发廊反而没有做。

五种最有效的奖励技巧:

①员工表现杰出时,发廊管理者亲自向他道贺。

②发廊管理者亲自写信称赞好员工。

③以工作表现作为升迁的基础。

④发廊管理者公开表扬优秀员工。

⑤对于部门或个人在绩效上的优异表现,发廊管理者召开会议公开地奖励他们,并进一步激

励士气。

事实上,非正式奖励不但有效,而且比正式奖励来得经济。

在某些情况下,最有效的非正式奖励方法有些是不需花一分钱的。有的时候,利用适当的时机,由适当的人表达出诚挚的感谢,对员工来说比加薪、正式奖励或挂满一墙壁的奖状、奖牌更具有意义。(2)正式的奖励

尽管有些时候,正式奖励的奖励办法通常涵盖范围比较大也比较笼统,在激发员工士气方面,不如那些对个别员工的奖励来得有效。但是,正式的奖励仍具有重要作用,因为,对于员工的一项重大成绩,正式的奖励可以体现发廊对该成绩的重视,而且正式奖励的寿命也比一般的非正式奖励长。此外,如果在那些由发廊管理者出了一份非正式的奖励之外。再加上一份正式奖励,也使得获奖人的成就更能受到确认。

一个成功的正式奖励办法,应该注意八个要点: ①给每个目标下明确的定义; ②发廊管理者要以身作则; ③设定评断的标准; ④给予有意义的奖励; ⑤让员工参与奖励办法的设定; ⑥与员工之间要有清楚的沟通; ⑦奖励整个团队;

⑧眼光放在长期的发展上。温馨提示:

光是有奖励办法存在,并不表示员工就一定会很在乎,也不保证它就一定能激励员工,或使员工感到满足。所以应该如下管理奖励:

①奖励品应该配合得奖人的需求; ②保证奖励的合理性; ③奖励应有适当的时效;

④要以正面的态度谈论奖励的意义; ⑤突出奖的崇高地位; ⑥颁奖要公开;

⑦不要老王卖瓜,自卖自夸。(3)特殊成就的奖励

建立一个特别奖,并为这个奖取一个名称,来奖励员工的重大成绩。

建立一个奖,来表扬员工在职责之外的特殊表现,送他一件名牌高级运动衫,把这个奖的名称写上去。

表现突出的人最喜欢别人测量他的成就。因为别人若不测量,他就难以证明自己的杰出。

员工看到自己的努力对发廊有所贞献,又看到发廊很重视他的贡献,以后自然会更加努力。

发廊管理者都渴望他的员工能为发廊尽心尽力,譬如提供好的办法为发廊节省成本支出,或者卖力为顾客服务来为发廊创造利润,能够用到这样的员工,是发廊之福,发廊管理者也应当费尽心力找出一种别出心裁的办法,来感谢这些员工,来奖励他们超乎寻常的努力。

3、奖金是手段,激励才是目的 案例:一家发廊以年薪3万元雇了有一年工作经验的发型师阿豪,一年后阿豪表现优异,在年终考核后加薪至3.3万元。当工作满两年时,发廊将他的待遇调至4.75万元,与其他两个五年工作经验的同事的薪水相比,仅仅差500元。其中一个同事知道这件事以后,提出要求加薪,发廊未允许,于是他跳槽到另外一家发廊。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奖酬高对本人有着正面的刺激作用,然而,最根本的并不在于奖金,而在于奖金背后对工作的认同与赞许。从另一方面讲,部分人提薪有可能挫伤其他人的工作积极性,处理得不恰当容易引起员工情绪的波动,更有甚者,会直接危及整个发廊的稳定性。

此时我们发现,奖金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不能只是停留在奖金上,而要弄清楚为什么发奖金,发奖金要用何种方式及及其作用如何?

原来奖金竟然这么复杂,其实我们只需要记住两句话:

奖金是手段,激励是目的。

在管理过程中,奖金发放的目的就是激励。应不应当对员工进行奖励、如何进行奖励都必须围绕激励的效果进行考虑。

奖金的确定绝不是发廊老板拍脑袋拍出来的,更不是根据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定的,而是要以员工的绩效考核为依据,综合参考各方面的心理反应,以达到激励的目的,当然奖金作为一种激励工具就有运用得是否恰当的问题,这其中涉及技巧问题。按一般的说法,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工作效率相应提高,因而奖金所得相应增加。于是,我们一般看到的奖金序列往往是奖金随工龄成正比例增长,人们熬到一定年头就会有其相应的奖金。

4、惩罚员工的原则

惩罚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真正实施起来,对每一个发廊老板都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惩罚的目的在于向人们宣告错误行为的危害,从而使员工不再重复那种销误行为。惩罚并不是无原则随意进行的,它必须遵循其内在的规律性,非此不能发挥其本有的积极作用。我们认为,这里所说的规律、原则应包括:(1)惩教结合原则

惩罚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既然教育帮助人是目的,那么,我们实施惩罚时,就必须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是说,惩罚就必须与教育结合起来。单纯的惩罚很难完全改变被罚者不良行为和错误思想,甚至会适得其反,进一步将其推向错误的方向,即所谓“逆反”现象。

任何惩罚都不会像奖励那样,给人们带来兴奋愉悦的心情,受罚者必然会羞愧、烦恼。这时,他们最希望有人予以思想上的解惑。尤其上进心很强、因过失而受罚者,心理的不平衡则更甚。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其不能自我排解的疙瘩,就可能出现过激行为。所以,实行惩教结合原则,要求人们把惩罚前、惩罚中、惩罚后的工作,作为一个完整过程。一是施行惩罚,必须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公布于众的规则。也就是说,任何惩罚都必须是“有言在先”的,不教而诛,不但受罚者感到冤屈,众人也会抱不平。

二是惩罚中要进行很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态度既严肃叉诚恳,道理既明了义实在,使其心服口服。

三是惩罚后要切实使受罚者认识到自己错误的所在及危害,并帮助其树立改正错误、继续前进的目标。

(2)惩罚公平原则

任何人都知道火炉烧红了不能碰。在发廊中应该有这样一个“烫火炉”来整顿规章制度。只要你一碰它,它马上就烫你。对员工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惩罚,在效果上比延时惩罚要好的多。

烫火炉是很讲“政策”的,它只烫你碰它的那一部分,而不会烫你的别处或烫你的全身 不迁怒、不搞株连。在发廊管理工作中,惩罚犯了错误的员工应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要对事不对人。还有惩罚要适度,过度的惩罚就是“迫害”,不但难以让人心服口服,更有甚者还会引起反抗,惹祸上身。

在实施惩罚之前,可以先与员工讨论具体情况,确定没有误解实情之后再责备部属的不足之处,在责备中要强调你所期望的行为,同时让员工明白问题在于他不当的行为,而不是他本人。责备的重点在于改变部属不良行为,而不是羞辱他本人。这往往需要发廊管理者发挥极大的自制力,不论你有多生气,你都不应乱发脾气。

惩罚相对于奖励,民主公开更为重要。秘密施惩,惩罚就完全针对个人了。我们惩罚的目的,不仅在于挽救教育犯错误的人,还为了教育群众。惩罚不公开,惩罚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在施惩前进行民主讨论,让群众参与,大家一起分析当事人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危害、原因,能使大家都受教育,从而达到惩罚的目的。民主讨论,也是惩罚公正适度的重要保证。(3)防微杜渐原则

古人常说:“勿以小善而不为,勿以小恶而为之。”人的微小善举,不一定要给予正式的奖励;然而人的微小的恶行,却不能不给予某种形式的惩罚。因为人的社会行为的不当或过失,一般总有量的积累过程,能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而不是等问题堆积如山。所以,优秀的发廊管理者,总能做到未雨绸缪,在部属滑向泥坑前,及时设立“禁止通行”的黄牌,或者对初犯者予以适当的批评、惩责,以免将来病重时下猛药。(4)及时原则

7.奖励激励制度 篇七

日前, 沈阳市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实施“盛京人才”战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高地的意见》, 建立政府特殊津贴制度。

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一般每年选拔1次, 每次选拔25人, 一次性颁发津贴2万元。重点选拔对象包括:为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工农业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特别是近5年内在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企业技术创新、改造、公关、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开发、推广等方面取得突出业绩, 创造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创新型人才;在科研、教育、文化、卫生等岗位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业绩的专家、学者、技术人才;在信息、金融、财会、外贸、法律、现代管理及理论研究、文化宣传、艺术、体育等领域作出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文件要求, 建立有效的跟踪管理制度, 密切同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的联系, 妥善解决其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支持其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政府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摘自2016年9月1日中国国家人才网)

8.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完善 篇八

摘 要:公务员奖励制度是对公务员进行鼓舞和激励的重要手段,它对公务员的管理,工作效率,工作方式等方面都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出现了轻视奖励、奖励不公,缺乏监督救济等问题。本文将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从思想上重视、公开奖励、完善救济与监督等解决方法,使公务员奖励制度有一定的进步。

关键词:存在问题;公开奖励;监督与救济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①为了对工作成绩突出者进行奖励,我国设立了公务员奖励制度。公务员奖励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法规,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以及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给予激励的各种具体规定的总称。我国早在 1957 年就颁布了 《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随后又在 1993 年颁布了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而现行的 《公务员法》则是对之前两部法律法规从内容和细节上的总结,从而构建起了公务员奖励制度的框架,这些规定的制定对公务员的自身完善和工作能力的提高产生了积极的引导作用。②

一、公务员奖励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奖励的思想观念比较淡薄

公务员是经过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一般都会从基层开始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待遇差是他们工作后面临的问题,但有人认为早吃苦才不会晚吃苦,因此对他们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对他们的工作成果不重视,不看好;与此同时,民众认为公务员都是吃财政皇粮,不用担心失业等问题,只需干好本职工作,奖励是他们通往腐败的途径,也是特权的表现,对公务员的奖励有一定的抵触情绪。

(二)奖励适用标准的模糊性

在奖励标准方面,《公务员奖励规定》规定了如下内容:“对公务员、公务员集体的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一)对表现突出的,给予嘉奖;(二)对做出较大贡献的,记三等功;(三)对做出重大贡献的,记二等功;(四)对做出杰出贡献的,记一等功”。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到奖励所适用的标准过于笼统和模糊,因而在操作中,就难免会出现适用过轻或者过重的情况,违背了奖励的目的。

(三)奖励内容的单一性

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的奖励方式主要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并且主张两种奖励方式相结合,即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主要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等,物质奖励则主要以给予一次性奖金或其他待遇为主。公务员奖励是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并存的,所以对个人主要是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很小或者不奖励,这样导致所有人都是同酬同奖,但每个人在工作时的付出是不同的,因此这样的方式会挫伤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奖励过程不公开

在公务员奖励的过程中,根据《公务员奖励规定》的要求,相关人员应当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将奖励的具体时间、地点、原因、过程、所依据的法律规定等及时告知被奖励者和社会公众。但实际上,奖励方式和程序不透明,暗箱操作等问题时常发生,大大的降低了奖励的公正性,使奖励制度形同虚设,降低了公信力。

(五)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救济途径

公务员奖励监督是指依法监督公务员奖励活动的实施,纠正公务员奖励活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③此规定是为了保障公务员在奖励过程中不受干扰,但实际上它却被束之高阁,不能发挥作用。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两种救济方式都存在严重的弊端;而且《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规定,行政机关对其内部的行政行为,尤其是在奖励、惩罚、任免等方面,不允许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对此也不会受理,当事人只能通过申请复核和申诉这两种方式进行主张权利,而这两种方式,无法解决现有的矛盾。

二、完善公务员奖励制度的对策

(一)树立对公务员进行适当奖励的思想观念

公务员虽由国家负担工资福利,但对其确有的卓越表现,应当实行奖励。整个社会应树立对公务员工作认可和支持的思想,尊重他们的工作方式,理解他们的辛苦,将他们的劳动成果作为奖励评比的重要标准,这对于公务员来说,是极大的尊重和鼓励。

(二)丰富和增加奖励的方式

應该丰富奖励的类型:如学习交流,以促进其个人能力的提高;也可以对其进行假期奖励,增加在法定假日之外的休息时间,让其劳逸结合,休整调养;还可以进行职务晋升,使他们有更大的平台去发挥自身的聪明才干,为人民谋福。

(三)规范奖励的标准

现有的奖励主要分为嘉奖和记功,而且在标准的认定过程中,“表现突出”、“ 较大贡献”、“ 重大贡献”、“ 杰出贡献”都属于弹性标准,因此应该将其具体化和确定化,并在每个明细的标准之后加以兜底性的条款,提高和保证奖励标准的可实施性。这样就可以做到奖励有规范的标准可依,不会给投机分子留下操作空间,使“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④的弊端不复存在

(四)公开奖励

在奖励的程序中设计出行之有效的参与体系,使社会公众和其他公务员能够参与进来,让整个过程都处于阳光之下。这就要就要求公开奖励的所有具体信息,使整个奖励的各个环节都能在公开公正的环境下进行,从而保证公务员奖励的公平性。

(五)完善奖励的监督与救济

在奖励的监督上,可以充分发挥党的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公众监督等多种方式的并存,协调统一,相互配合;在救济方面,应该将行政诉讼制度增加进公务员奖励的救济方式中,从而增强对公务员权益的保护效果,从根源上确保公务员的切身利益,而这也将是解决同类争议的最终途径。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2条。

②梁升希:《中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

③应松年主编:《公务员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第195页。

④吴子学、伍竞艳:《我国公务员奖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载《成都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2期,第8页。

参考文献:

[1]应松年主编.《公务员法》.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2]梁升希.《中国公务员奖励制度现状与对策研究》.吉林大学2011年硕士毕业论文.

[3]董丽君.《我国公务员奖励救济制度之缺陷与完善》.《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4]吴子学,伍竞艳.《我国公务员奖励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成都行政学院报》,2006年,第2期.

作者简介:

9.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与奖励 篇九

姓名: 专业: 年级 学号: 提交日期:

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激励与奖励

摘要

作为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以战略高度构建高效实用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科学考核激励制度和先进的企业薪酬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潜能,来创建优秀团队,并推动组织变革与创新,最终实现组织的持续发展。帮助掌握如何科学设计企业薪酬体系,体现公平;及如何运用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留住优秀人才。

关键词:激励与奖励、因人而异、激励方法、提高有效性

每个公司由于实际情况不同,都会有自己的激励政策和措施。激励政策与其他人力资源政策的不同之处在于:激励政策有更大的风险性,如果它不给公司带来正面的影响,就很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一定要谨慎。下面是一些关于激励的原则,如果我们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能够注意这些原则,可能会很大的提高激励的效果。

一、激励要因人而异

由于不同员工的需求不同,所以,相同的激励政策起到的激励效果也会不尽相同。即便是同一位员工,在不同的时间或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需求。由于激励取决于内因,是员工的主观感受,所以,激励要因人而异。

在制定和实施激励政策时,首先要调查清楚每个员工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将这些需要整理、归类,然后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帮助员工满足这些需求。

奖惩适度

奖励和惩罚不适度都会影响激励效果,同时增加激励成本。奖励过重会使员工产生骄傲和满足的情绪,失去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欲望;奖励过轻则起不到激励效果,或者让员工产生不被重视的感觉。惩罚过重会让员工感到不公平,或者失去对公司的认同,甚至产生怠工或破坏的情绪;惩罚过轻会让员工轻视错误的严重性,从而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

公平性

领导者要注意在激励过程中激励的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公平性。人们的工作动机和积极性,不仅受他所得的绝对报酬(即自己的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还受相对报酬(自己的收入与他人收入的比较)影响。一个人工作积极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他所得到的报酬和评价是否与所做的贡献成正比,而且取决于与同行、同事相比是否感到公平合理。如果被领导者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与自己得到的报酬成正比,就会感到领导处事公平,心情就舒畅,工作的干劲就高;反之,如果被领导者感到自己所付出的劳动与自己得到的报酬成反比,就会感到领导处事不公平,心情就会沮丧,工作的积极性就会低落。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领导者在运用激励手段时,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在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的前提下,注意奖的公平,罚的合理,才能使大家感到心情舒畅,充分调动工作的积

极性。

奖励正确的事情

如果我们奖励错误的事情,错误的事情就会经常发生。这个问题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具体实施激励时往往被管理者所忽略。管理学家米切尔·拉伯夫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一些管理者常常在奖励不合理的工作行为。他根据这些常犯的错误,归结出应奖励和避免奖励的十个方面的工作行为:

奖励彻底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图眼前利益的行动;

奖励承担风险而不是回避风险的行为;

奖励善用创造力而不是愚蠢的盲从行为;

奖励果断的行动而不是光说不练的行为;

奖励多动脑筋而不是一味苦干;

奖励使事情简化而不是使事情不必要地复杂化;

奖励沉默而有效率的人而不是喋喋不休者;

奖励有质量的工作而不是匆忙草率的工作;

奖励忠诚者而不是跳槽者;

奖励团结合作而不是互相对抗。

二、员工激励的方法

一提起员工激励,很多人都会想到涨工资或发奖金。实际上激励是对员工需求的满足,员工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激励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物质激励(涨工资或发奖金)只是其中的一种途径,其实还有许多其他途径。员工激励方法:团队集会、给予一对一的指导、培训、职业生涯、领导角色、团队集会

不定期的办公室聚会可以增强凝聚力,同时反过来也有助于增强团队精神,而这样做最终会对工作环境产生影响,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如中秋节前夕的晚会、元旦前 的野餐、重阳节的爬山、三八前的出游、员工的生日聚餐等,这些都可以成功地将员工聚到一起度过快乐的时光。这些美好的回忆会让员工感受到团队的温馨。

给予一对一的指导

指导意味着员工的发展,而主管人员花费的仅仅是时间。但这一花费的时间传递给员工的信息却是你非常在乎他们!而且,对于员工来说,并不在乎上级能教给他多少工作技巧,而在乎你究竟有多关注他。无论何时,重点的是肯定的反馈,在公众面前的指导更是如此。在公共场合要认可并鼓励员工,这对附近看得见、听得清所发生的事的其他人来说会 起到一个自然的激励作用。

培训

对员工来说,有可能培训过多吗?这种情况不可能存在。在实践中,不少管理人员认为“我的员工已经培训过了”或“我的员工很不错„„他们仅仅需要一点点的培训。”这种 观念其实是错误的。对员工而言,培训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给员工提供培训本身就是最好的激励方式,这种培训并不一定是花钱由外部提供的,可以由经理人员讲授或是内部员 工交流式培训。参加外部培训是员工最为喜欢的一项奖励。利用外部培训作为团队内一两个人的竞赛奖励可起到非常明显的激励效果。

职业生涯

员工都希望了解自己的潜力是什么,他们将有哪些成长的机会。在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中,员工的职业生涯问题经常被遗忘。其实,在组织内部为员工设计职业生涯可以起到非 常明显的激励效应。如是否重视从内部提升?尽管特殊的环境会要求企业从外部寻找有才干的人,但如果内部出现职缺时总是最先想到内部员工,将会给每一名员工发出积极的信息 :在公司里的确有更长远的职业发展。

领导角色

给员工领导角色以酬劳其表现,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还有助于识别未来的备选人才。让员工主持短的会议;通过组织培训会议发挥员工的力量及技能,并让其中的一名员 工领导这个培训;当某位员工参加外面的研究会或考察后指派其担任培训会议的领导,让他简短地对其他员工说明与研究会相关的内容及重点等都是不错的方式,还可考虑让员工领 导一个方案小组来改善内部程序。

三、提高员工激励的有效性

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激励也是一种投资,投资的回报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投资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那么这种投资就是失败的。实施激励并不难,但如何实施有效的激励,让激励这种投资获得高额的回报,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1、激励来自于内因

激励不是外界刺激,而是员工对外界刺激的反映。西方行为科学家对个体行为的研究有一个基本的理论,叫做“激励理论”。“激励理论”把行为的发生过程总结成如下的模式: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为——目的——需求满足/消除紧张——新的需要。这个模式说明了行为发生的全部过程。一个人产生某种行为的根源是某种需要。根据心理解剖学的研究,当某种需要对人的大脑产生刺激,大脑在接受这种刺激的时候,便产生一系列活动。

“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员工的需要使员工产生了动机,行为是动机的表现和结果。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所以说,激励来自于员工的需求,也就是内因。

2、了解员工的需求

要提高激励政策的有效性,就要使激励政策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着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共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另外,从人的日常生活这个角度出发,将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生活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工作需要(包括学习和创造)及休息需要(包括娱乐和消遣)。

我们可以从上述两个需求角度来分析员工的需求。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等)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从横向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重物质待遇(生活需求强烈),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侧重休息需求),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

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了解了员工的这些需求,就为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提供了基础。

3、制定有效的激励政策

在制定激励政策之前,要对员工的所有需求做认真地调查,并制定一份详细的清单。然后将公司可以满足和不能满足的部分分开,划掉那些不能满足的部分。对可以满足的那部分进行认真研究,找出满足的途径,并将这些途径流程化(可操作化),同时计算出公司需为此付出的成本。根据成本的高低不同,将各类需求进行等级划分,成本越高的需求,等级越高。

上述工作完成后,我们的激励政策就有了雏形。下面,我们要制定“游戏规则”,即:得到某个激励等级的员工需要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另外,我们在每个激励等级上,都要设计几种不同的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需要选择其中的一种。比如说,在某个激励等级上,有技术培训,公费旅游,休带薪假期等多个选项。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其中一种。

激励政策本身也有一个完善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了解员工的需求,及时将员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这样才能使政策能够保持持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诚信是财富议论文八年级高分作文下一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2年立法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