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癌变学案(10篇)
1.细胞的癌变学案 篇一
《细胞的癌变》教案
宝塔高级中学
赵娟娟
一、教学时间:2017年5月20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癌细胞的特征和危害; 2)了解致癌因子与致癌原理; 3)讨论癌症的治疗与预防。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2)提出问题的能力;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关爱癌症患者;2)关心社会;3)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特征;2)致癌因子
四、教学难点
与癌症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五、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收集与癌症有关的资料,可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看电视、去医院调查等方式。
[提问导入] 古有“谈虎色变”,今有“谈癌色变”,癌症真的那么可怕吗?
[举例展示] 你知道哪些公众人物是因为癌症去世的吗? 肿瘤就是癌症吗?1、2、3、4、[阅读课本] 先通过阅读课本解决有关问题。
1、癌细胞及癌细胞的特征:
1)无限增殖;2)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变成球形;3)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提问与讨论] 还有哪些特征?癌细胞的危害是什么?
为什么谈癌色变呢?
癌细胞结构的特征与危害的关系是怎样的? 哪些因素可导致癌症呢?
2、致癌因子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化学致癌因子:主要指能致癌的各种化学物质,如亚硝胺、苯、还有尼古丁,香烟中有20多种致癌的化学物质。
病毒致癌因子:主要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还有其它生物也能使细胞发生癌变,如某些寄生虫。
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呢?
3、与癌症有关的基因
原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的基因。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的基因。
[讨论]
用比喻描述:致癌因子与癌基因的关系。[问题] 为什么老年人患癌症的概率高?我么们身边有哪些致癌因素? [及时练习]
4、癌症的预防
联系癌细胞的特征与致癌因子讨论癌症的预防 1)远离致癌因子。
2)健康的生活方式:从工作与学习方式、吃、喝、玩、抽烟、性格与心理、锻炼身体等方面讨论。
5、癌症的治疗
联系癌细胞的特征讨论癌症的治疗
[问题与讨论] 所有的癌症都是绝症吗?怎样治疗癌症? 1)手术切除 2)化疗法 3)放疗法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研究性课题(任选一题)1)生活方式与癌症; 2)饮食与癌症的关系; 3)家庭装修与癌症。
2.细胞的癌变学案 篇二
除病毒外,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的生、老、病、死都与细胞息息相关, 癌症的发生也不例外, 它是由于细胞癌变造成的。据研究发现, 人体正常细胞都是有一定寿命的, 体外培养的人体细胞, 最多分裂50-60次就停止分裂, 并且丧失了正常的生理功能, 而逐渐走向衰老死亡之路。而癌细胞却不同, 体外培养条件下, 它可以无限度的分裂增生, 表现出“不死”的特性。它们在人体内更是不受机体控制为所欲为的暴乱分子, 不仅不停地分裂, 还可以随着血液流动在体内游走, 并随时在所到的组织器官中扎根繁殖, 使体内长满肿瘤, 这就是肿瘤的扩散。肿瘤一旦大面积扩散了, 癌症病程也就走到了晚期, 病人也就不久于人世了。
体内好好的细胞, 怎么就变成不受控制的癌细胞了呢?这其中既有外在因素的影响, 也有细胞内在因素的控制。首先看外因, 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有三类, 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指辐射, 如紫外线、X射线等。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就是在研究工作中长期受到射线损伤, 最后得了血癌——白血病。化学致癌因子是一些能引起细胞癌变的有机和无机化合物, 如石棉、砷化物、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发霉的大豆和花生含大量黄曲霉素, 应避免食用;香烟的烟雾中分析出20多种化学致癌因子, 它是人体摄入化学致癌因子的主要途径之一。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引起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 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 感染人的细胞后, 可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 从而诱发人的细胞发生癌变。这些是引起细胞癌变的外因, 这些外因只有作用于内因——细胞基因组中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使之发生突变, 使原癌基因突变成癌基因, 使抑癌基因由于突变而失去作用, 这时候细胞才会发生癌变。原癌基因在正常细胞内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 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原癌基因的表达可引起细胞周期的启动, 使细胞进行分裂。正常细胞中, 原癌基因的表达是受到严格控制的, 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 原癌基因一旦突变成癌基因, 这个基因就会一直表达, 细胞就有可能不停分裂。细胞中有了癌基因还不一定会癌变, 原因是细胞中还有抑癌基因的存在。抑癌基因的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一旦抑癌基因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 因突变而失去功能, 那么, 有癌基因的细胞就会变成不受机体控制而疯狂增殖的癌细胞。由此可见, 细胞癌变是致癌因子引起了细胞中多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
体内有了癌细胞是否一定会得癌症呢?这倒不一定, 癌症的发生与否还与这个人的免疫状况有关。免疫系统有一种功能可以防癌, 这就是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功能, 这种功能可以随时识别并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当免疫系统的这种功能偏低, 恰巧此时机体受致癌因子的作用产生了癌细胞, 这个倒霉的人就会得癌症, 癌细胞在他的体内就会迅速分裂增生, 最终长成肿瘤。所以, 为了防止癌症的发生, 除了尽量避免接触致癌因子, 还要想办法提高自己的免疫力, 这就要求人们应该有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
是否得了癌症就一定宣告一个人的死亡?这倒也不一定。长久以来, 人们一直在与这种凶恶的疾病做着不懈的斗争, 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由于现在有CT、核磁共振等先进的仪器可以用于癌症的诊断, 并且人们的健康意识也有了很大提高, 体检的频率大幅度上升, 这就为癌症的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可能, 从而治愈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现在, 医学上治疗癌症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即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疗法。上世纪, 手术切除曾长期独霸天下。由于恶性肿瘤生长快, 表面没有包膜, 它和周围正常组织没有明显的界限, 局部浸润厉害, 并可通过淋巴管转移。因此, 手术要把肿瘤及其周围一定范围的正常组织和可能受侵犯的淋巴结彻底切除。这种手术适合于肿瘤范围较局限、没有远处转移、体质好的病人。进入21世纪后, 由于电脑技术的进步, 放射治疗也可做到尽可能只“照死”肿瘤, 而少损伤正常组织。化学疗法是将药物经血管带到全身, 对身体所有细胞都有影响。这种疗法有时也称为“胞毒疗法”, 因为化学疗法所用药物都是有害的, 甚至是带毒性的, 体内细胞, 无论是否恶性细胞, 都受到破坏。化学治疗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种方式:晚期或播散性肿瘤的全身化疗;手术或放疗后, 针对可能存在的微小转移病灶, 防止其复发转移而进行的化疗;针对临床上相对较为局限性的肿瘤。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有一定难度的, 可在手术或放射治疗前先使用化疗, 其目的是希望化疗后肿瘤缩小, 从而减少切除的范围, 缩小手术造成的伤残。对于癌症早期的病人, 通过以上一种或几种方法的联合治疗, 再加上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合理饮食, 治愈或长期生存是很有可能的。
近年来, 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为癌症的治疗方法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不久的将来, 我们就可能利用生物导弹技术, 用正常基因去替换癌细胞中发生突变的基因, 从而使癌细胞改邪归正。到那时候, 癌症这个可怕的病魔就彻底被人类击败了, 我们盼望着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摘要:细胞癌变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 使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造成的。医学上治疗癌症常见的方法有三种, 即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疗法。人类基因组的研究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为癌症的治疗方法指明了新的方向。
3.细胞的癌变学案 篇三
一、细胞分化和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上图中过程B表示的就是细胞分化,产生b、c、d、e之间差别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若a是植物细胞,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说明d细胞具有全能性。
例1 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解析 特异性蛋白合成的实质在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看某细胞是否已发生分化,关键看细胞的特异性蛋白是否合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特异性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作用,故C项正确;而ATP、mRNA和纤维蛋白原基因在细胞中普遍存在,不能作为细胞分化的依据。
答案 C
点拨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例2 下列发生了细胞分化且能体现体细胞全能性的生物学过程是( )
A.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B.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
C.小麦花粉经离体培养发育成单倍体植株
D.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经组织培养发育成新植株
解析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选项A所述内容是玉米的胚后发育过程,起点并不是细胞;选项B并没有得到完整的新个体;由于题干中要求体现的是“体细胞全能性”,花粉属于生殖细胞;胡萝卜根韧皮部细胞是已分化的细胞,经组织培养后得到了完整的新植株,故D项正确。
答案 D
点拨 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区别和联系如下表:
二、细胞衰老的代谢与核变化
例3 下列关于细胞衰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B. 衰老的细胞,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 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从而影响新陈代谢
D. 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加快,细胞核体积变小,染色质固缩
解析 衰老细胞的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答案 D
点拨 细胞衰老特征的记忆口诀:
三、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
细胞死亡主要有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两种形式。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而细胞坏死是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细胞被动死亡的过程。
例4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凋亡的是( )
A. 皮肤和消化道上皮每天都会有大量细胞死亡脱落
B. 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
C. 蝌蚪变态发育过程中尾部消失
D. 人的红细胞在经历120天左右的寿命后死亡
答案 B
解析 骨折时造成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被动死亡,因此属细胞坏死,不属于细胞凋亡。
点拨 细胞凋亡由基因决定,是主动的、自行结束细胞生命的自然过程,例如女性月经期子宫内膜脱落、成熟个体中细胞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等;细胞坏死则是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病理性刺激),是被动的,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病理过程,例如烫伤后的皮肤黏膜的脱落、骨折时部分骨细胞死亡、吸烟者肺部细胞因尼古丁作用而死亡等。
四、细胞癌变
癌细胞是指受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具有如下特征:适宜条件下,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癌细胞之间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分散和转移。癌变的机理是由于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1. 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效率
D.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细 胞分化是不可逆转的
2.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长期接触癌症患者的人细胞癌变几率增加
B. 癌症是致癌因子引发的,患癌的几率与年龄、心理状态等无关
C. 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患癌的几率相同
D. 亚硝酸盐可通过改变DNA分子的结构而致癌
3.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基因选择性表达,细胞种类增多
B.细胞衰老表现为酶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减小
C.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不利于个体生长发育
D.细胞癌变导致细胞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4.细胞的癌变说课稿 篇四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
2)能力目标:学生亲历收集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会分析误差的研究态度和能力。
3)、情感目标: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
2)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他们具有关于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等相关的基础知识。
2)具有一定的综合调查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启发式讲授法:本节课以讨论为主,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主体的作用。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说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图:
5.4 细胞的癌变 教学设计 教案 篇五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了解)(2)说出几种日常生活诱癌的例子。(了解)(3)说出至少一种癌细胞诊断和治疗的方法(了解)
2、能力目标:
通过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的比较,学会比较分析,通过讨论癌症案例解析,提高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讨论癌症如何防治和如何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 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癌细 胞的主要特征。(2)、致癌因子。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
3.教学用具
多媒体
4.标签
生物,教案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播放一个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过程的动画。从动画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人没有长生不老,细胞有长生不老吗?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师生互动]
教师:提供自学讨论提纲和案例,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25~P127的内容,重新整理加工知识结构。(用PowerPoint演示)1.什么是癌细胞?癌细胞有何独具的特征?
2.你认为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呢?根据下列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癌症?
(1)臭氧层破坏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多。
(2)日本长崎、广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过29年的观察,发现粒细胞性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
(3)我国西北地区居民冬季烧火炕取暖,有时臀部皮肤发生癌变形成所谓“炕癌”。
(4)我国华北地区食管癌患者中有50%~73%有好热食的饮食习惯。
(5)
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致癌成分,存在于吸烟时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等内燃机排出的废气中。近几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出现日益增加的趋势,可能与吸入的上述气体有关。
(6)居里夫人在研究工作中长期被放射线损伤,导致白血病。(7)人乳头瘤状病毒侵染人的生殖道,使人患上子宫癌。3.致癌因子为什么会导致细胞癌变呢?
4.怎样预防癌症呢?预防癌症与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呢?人类能否征服癌症吗?
学生:自学、分析案例、小组交流讨论,最后归纳整理。先学生发言,教师再用PowerPoint演示:
(一)什么是癌细胞 细胞由于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不能正常地完成细胞分化,而形成了不受有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二)癌细胞的特征(1)无限恶性增生。(2)形态结构异常。
(3)细胞膜异常,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容易分离扩散和转移。
(三)致癌因子(外因)
(1)物理因素:各种有害辐射(如X射线、紫外线和核辐射等)
(2)化学因素:有害化学药物、制剂(如砷、苯、煤焦油、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3)生物因素:病毒侵入(如逆转录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乳头状瘤病毒和Epstein-Bars病毒等)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交流:
案例(1)(2)(3)(4)(6)分别为物理致癌因子(紫外线、核辐射、热辐射、X射线辐射),案例(5)为化学致癌因子(3、4-苯并芘是多环碳氢化合物),案例(7)为病毒致癌因子。
(四)癌变机理(内因)
人体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这两种基因共同调控细胞周期。如环境中的致癌因子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就变成癌细胞。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就成为癌症。
以上内容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注意进行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哲学教育)
学生继续交流讨论:致癌因素究竟离我们有多远?怎样预防癌症呢?预防癌症与健康生活方式有什么关系呢?人类能否征服癌症吗?日光浴的度如何把握?医院里是否有会诱发癌症的因素?等一系列的问题。(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发言后归纳总结。
(五)癌症的预防和治疗 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在诱发癌症的因素中,吸烟和不健康的饮食是诱发癌症的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因此,为了防止细胞癌变,应远离烟草,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食肥肉、油炸食品和腌熏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和谷物。另外还要尽量避免接触物理的、化学的和病毒的各种致癌因素,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这样就能大大降低患某些癌症的机会。
当癌症被发现但还未扩散时,及早实施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如果癌细胞已扩散或不能彻底切除肿瘤,应采取放疗或化疗。
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有:使用干扰素,使用调控细胞周期的药物,还有基因治疗等。
我国对肿瘤的治疗和预防,采取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医学专家还针对我国国情提出了“肿瘤的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是防止和消除环境污染;二级预防是防止致癌物的影响;三级预防是高危人群早期检出。[教师精讲]
癌症种类繁多,如肝癌、血癌(白血病)、骨癌、肠癌、膀胱癌等。随着环境的污染,癌症的发病率急速提升,而且有低年龄化的趋势。因此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癌症已经无情地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严重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质量,缩短了人类的寿命。但是通过本节的讨论和学习,我们也认识到癌症并非都是不治之症,并且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我们注意保护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积极向上,保持身心健康,我们才能预防癌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癌症终究会被人类所征服。
课堂小结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课后习题 1.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2.癌细胞具有什么特征
A.无限增殖
B.形态结构变化
C.易分散转移
D.A、B、C都是 3.在二次大战后,在日本广岛生活的人癌症发病率很高,原因是受什么作用 A.物理致癌因子
B.化学致癌因子
C.病毒致癌因子
D.煤焦油 4.癌症发生的原因是
A.细胞分裂受阻
B.细胞分化受阻
C.致癌基因激活
D.人过度气愤 5.细胞一生要依次经过哪几个阶段
A.未分化、分化、衰老、死亡
B.分化、衰老、未分化、死亡
C.衰老、分化、未分化、死亡
D.分化、未分化、衰老、死亡 6.下列哪一种恶性肿瘤在人类中发生的平均年龄较小
A.胃癌
B.肝癌
C.膀胱癌
D.白血病 7.皮肤癌一般发生于皮肤哪一层细胞的哪一时期
A.表皮细胞有丝分裂期
B.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S期
C.真皮细胞有丝分裂G1期
D.生发层细胞有丝分裂G2期
8.大剂量电离辐射使动物产生放射病,其原因是
①细胞膜被破坏
②破坏催化基本代谢过程的酶
③杀死了消化道中的共生细菌,从而导致一些种类的维生素供应不足
④破坏DNA,干扰细胞增殖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1.D 2.D 3.A 4.C 5.A 6.D 7.B 8.D
板书 第四节 细胞的癌变
一、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在适宜的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 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
二、细胞癌变的机理
三、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
2、化学致癌因子
3、病毒致癌因子
四、癌细胞的概念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就是癌细胞。
五、癌细胞的预防
六、癌细胞的诊断和治疗
6.细胞的癌变学案 篇六
古镇高级中学 陈逸霞
一、教学反思
(一)课前反思
在教学前,我根据考纲的要求,通过查阅近几年各地的高考卷,对考点进行了分析。发现考查内容集中在: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的关系;细胞衰老、凋亡对生物体发育的意义;细胞癌变与人体健康。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细胞癌变的内容有时会出现在非选择题中。因此对本内容的复习,重点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巩固。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我在课前要求学生认真看书,在书上对重点、难点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闭卷完成《名师经典》里面的基础知识梳理,从中发现还没理解或记住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课前预习方式,使学生对即将要复习的内容有个清楚的认识。
(二)课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采用问题串和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基础知识的内容串联起来。因为课前学生已经进行了预习,因此整个过程非常的流畅,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效果还是不错的。然后指出学生易混的知识点,这时主要通过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表格内容,自主思考、合作讨论,完成表格。这样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对知识记忆、理解的更深刻。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我主要采用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和信息,引导学生对资料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这样培养了学生分析信息和用文字表达的能力。复习完相应的内容后,通过例题和一道练习题来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要求学生将所学内容构建简单的知识网络,形成知识的衔接。
(三)课后反思
这两节课采用学生自主构建概念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我深深地感觉到,我们教师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不但要接受新理念,还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新理念,在实践中感受新理念的魅力。探究不一定都是以实验的形式来进行,事实上,在平时教学中,问题引导式的探究可能是最常用的,而且也是可行性较高,效率较高的一种形式,这两节课主要是使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思考和探究。
1、用身边的事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结合自己积累的知识及资料呈现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分析细胞衰老的特征、癌细胞的发病原因、预防方式等问题
2、上课时教师应勇于“让位”于学生,激起学习的信心。如引导学生分析 1 细胞分化的特点;分析细胞分化实质时让学生提出问题,继而讨论得出结论等。为他们的自我展示和认可提供了安全、愉悦的空间。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教育之中,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新进展,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二、教学建议
1、适用教育对象及条件:本模块内容来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六章第二、三、四节的内容。用了两个课时来完成。适用于高二教师作为复习课使用。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适合于具备多媒体设施、学生基础普遍较好的学校和教师使用。
2、使用本教学设计时的建议:
本节教学设计主要是在高二理科班进行教学,如果学生的生物基础相对来说来比较好,而且有较好的理解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那基础知识复习的内容可以再简化,知识网络的构建要求详细一些,并将重点放在重难点的分析和相应习题的操练上。如果学生的生物基础相对来说一般或不太好,而且自学能力比较差,那可以按可教学设计进行,引导学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知识网络的构建需要容易一些,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记忆。
三、科组评价意见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整体上较完整,创新之处在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和重视有关的信息,尤其是将生活经验与知识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经验来理解知识,又应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事例。在教学中把想要传授的教学内容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建构对象。复习的方式多样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促进教学手段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率的最大化,使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7.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癌变教案 篇七
一、知识教学点:
1、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2、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从课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癌症的预防措施的讨论,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研究方法,养成尊重事实的研究态度和能力,以及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通过癌症的致死率高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从而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以及增强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五、学科方法训练点:
1、结合本课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口头表述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重点: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2、致癌因子。
七、教学难点: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八、课时安排:1课时
九、教具:多媒体平台
十、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二)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制作PowerPoint演示文稿
2、情景导入
播放一个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的过程动画。从动画中学生深刻认识到细胞是有一定寿命的,细胞的生长、增殖、衰老、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理过程。人没有长生不老,细胞有长生不老吗?当今世界人们谈癌色变,患病的原因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3、师生互动
〖提问〗在我们身边时常听到有关癌症的情况,就你所知,你听说过哪些癌症?
〖学生回答〗肝癌、肺癌、胃癌、肠癌、食管癌、宫颈癌、鼻咽癌、乳腺癌、皮肤癌、血癌(白血病)、脑癌、前列腺癌、舌癌等等。
〖问题探讨〗同学们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书上的问题探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
(1)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2)首先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其次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然后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是会分裂和分化的,细胞的分裂和分化如果出现异常将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板书〗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提问〗那么癌细胞与正常细胞有哪些区别呢?
〖看课件〗播放正常细胞与癌细胞的图片,启发学生回答: 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是:
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能够无限增值;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形态结构变化;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癌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使得细胞之间的黏着性减少,因此癌细胞容易在机体内分散和转移。
〖提问〗(分四小组,每组讨论一个问题)(1)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哪些?(2)细胞为什么会发生癌变?(3)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4)怎样预防癌症的发生?(教师巡查指导,待学生讨论分析后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代表发言〗各小组组长代表发言汇报,经过全体同学的质疑和探讨后得出:
一、致癌因子
⑴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电离辐射等。⑵化学致癌因子:无机物如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有机物如黄曲霉素、亚硝胺、联苯胺、烯环烃等。
⑶生物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
〖练习〗根据以下案例分析是哪种致癌因子引起的癌症?(1)二战时日本受原子弹爆炸影响,幸存居民经29年观察,发现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距离爆炸中心越近,发生率也越高。(物理致癌因子)
(2)
3、4-苯并芘是煤焦油的主要成分,近几十年来肺癌的发生率增加,可能与烟草燃烧的烟雾、工厂的煤烟、汽车的废气等气体有关。(化学致癌因子)
(3)有人用砷酸钠治疗皮肤病后,出现局部色素增加,过度角化,最后发展为皮肤癌,砷是唯一能使人类致癌而动物不致癌的物质。(化学致癌因子)
二、癌症的发生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三、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四、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 4 采取防护措施。
〖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提示。
〖提示〗(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
(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4、小结
(1)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恶性增值的“不死的细胞”;
②形状显著改变的“变态的细胞”; ③黏着性降低的“扩散的细胞”。
(2)致癌因子: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3)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区别: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则主要是阻止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4)预防癌症发生的措施:在个人日常生活中注意远离物理、化学和病毒致癌因子;同时要注意增强体质,保持心态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多方面采取防护措施。
5、随堂练习
(1)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细胞内原癌基因的激活 B、物理致癌因子的刺激 C、化学致癌因子的刺激 D、病毒致癌因子的刺激(2)检测某一植物组织,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该细胞正在()
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3)下列哪组是细胞癌变的特征()
① 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 ③畸形改变 ④酶活性减低 ⑤色素沉着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率减慢 ⑧细胞膜通透性改变
A、①③⑥ B、①②⑤⑦ C、②④⑤⑦⑧ D、②④⑥⑧
(4)当今世界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细胞变化是()A、细胞增值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5)癌细胞具有的特征中,不正确的是()
A、能无限增值 B、形态与结构出现畸形变化
C、细胞表面发生变化 D、能进行正常的细胞分化(6)当人的成纤维细胞由扁平梭形变成球形时,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
A、细胞分裂 B、细胞分化 C、细胞癌变 D、细胞衰老
A C A C D C
6、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基础题1.(1)√;(2)√。
2.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失控,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拓展题
1.提示:不都是。如果早发现,有些癌症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治愈,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等。
8.细胞的癌变学案 篇八
同细胞代谢一样,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本节课的授课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和资料分析为主,教师主要起引导和提示作用。安排学生在课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利用多种媒体进行搜集,然后将资料加以整理和归类,以便上课时使用。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较深刻,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设疑帮助学生理解彼此相似的细胞,最初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这一变化过程即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具有全能性。课程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也可以对教材做些处理,细胞分化是必修一各知识的全面总结和升华,本节内容非常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本节采用了学生自主探究并结合讲解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遵循由简到难的渐进式认知律。本节的核心概念是细胞分化,学生最难理解的是细胞分化的实质,因为学生缺乏基因表达的知识作铺垫,注意用通俗和简单的事例加以理解。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学生理解起来也较吃力,一定要注意借助细胞分化的知识进行联系和梳理 1.2 具体内容标准的教育意义
对照“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分类说明表可知,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具体内容标准涉及8项具体要求,知识性目标有5项,其中的3项是了解层次,2项是理解层次,其他3项属于情感性目标的经历水平。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所有学习单元中,只有“细胞的增殖”和“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具体内容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情感性目标要求,这是因为这部分知识与人体健康、疾病以及社会老龄化问题有关。珍爱生命、关注健康、尊重和爱护老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因此,这部分知识对培养学生情感和提高社会公德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我们知道,细胞代谢是生命实现自我更新的生理基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活动与其代谢水平密切联系。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也必然有其遗传的基础。因此,正确地认识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代谢和遗传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生命是运动、辩证和发展的观点,学会学习问题的方法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中看出,该单元知识的核心概念应该包括: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细胞癌变等。其认知目标是:列举细胞分化的典型实例,概述细胞分化的定义,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以植物组织培养或动物克隆为例说明分化的细胞保持其全能性,表述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分析细胞全能性的原因;描述细胞衰老的特征,说出细胞凋亡的原因,举例说出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是一种正常的生命活动;描述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列举致癌因子的类型、说出细胞发生癌变的原
3.2 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的教学
前面提到,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这些生命活动是细胞的行为表现,而不能误认为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这是因为细胞凋亡不是衰老细胞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都是维持生物体内细胞动态平衡的基本行为。因此,本单元教学的开始,可以蛙的个体发育为实例,概述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之间的复杂关系,如下:
本单元知识包含一系列概念,是教会学生学习概念的良好素材。高中生物的概念学习方法主要是:分析典型的正确例证,揭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进而以下定义的形式加以表述并赋予名称,最后确认概念应用的范围。因此,在细胞分化的教学中,首先借助图片、录像等媒体展示未分化的干细胞、分化的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红细胞和胰岛分泌细胞(也可以植物细胞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分化细胞与未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的差异,从而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进而列举受精卵与人体组织的发生、植物茎的形成层与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形成等实例,使学生明确细胞分裂不仅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而且贯穿于生命个体的终生,以补充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然后,以红细胞和胰岛细胞为例,阐明红细胞具有其他细胞没有的血红蛋白,胰岛细胞可分泌胰岛素,这表明分化细胞具有某种特殊的功能,这种特殊功能可以通过蛋白质表现出来,而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产物。由此,引导学生推理得出“细胞分化是基因在特定条件下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这一结论。细胞全能性的原意指受精卵的分化潜能。上课前一周,要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教学时,先以植物组织培养或以动物克隆为实例,说明分化的细胞仍然保持其全能性;进而用动物细胞的核移植技术进一步说明细胞核的全能性。这些实例使学生认识到分化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本物种的全部核基因,因此,分化细胞与受精卵一样,具有分化出各种细胞和组织,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的潜能。这样,细胞全能性的定义应运而生。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图解介绍造血干细胞的培养和分化,组织学生交流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讨论研究干细胞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细胞衰老又叫细胞老化,是指在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内稳态下降,机体组织细胞发生退行性变化并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现象。由于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具有同步性,所以,教学时先启发学生从宏观上描述呈现衰老体态的老年人的面部特征,如老年斑、皮肤干燥和皱纹等;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从微观角度初步认识衰老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征(如下表):
细胞凋亡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由基因引发的自动结束生命的生理过程。教学时,通过列举人体神经系统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凋亡的现象,以及健康成人的骨髓和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的现象,使学生明确在胚胎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多余或完成使命的分化细胞,保证胚胎发育正常;在成体发育阶段通过细胞凋亡清除衰老和病变的组织细胞,保证机体健康。因此,不能将细胞凋亡与细胞衰老而死亡混为一谈。最后,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延缓细胞衰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3.3 细胞癌变的教学
细胞癌变的教学可以放在细胞分化部分,也可以与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放在一起。学生对细胞癌变知之甚少,上课前布置他们搜集恶性肿瘤及防治方面的资料。教学可采用讨论式,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什么是癌?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细胞发生癌变的根源是什么?诱发原癌基因发生突变的因素是什么?怎样防治恶性肿瘤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的讨论活动,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细胞的癌变学案 篇九
时 间: 星 期: 主 备 人: 使用人:
【教学主题】第4节 细胞的癌变
一、基础知识学习
【学点1】癌细胞及其主要特征
1、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 ①能够无限增殖:
人一生中,体细胞能够分裂50—60次(代);癌细胞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分裂,并无限次的增殖。
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癌细胞多球形,核糖体,线粒体较多(迅速分裂有关)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总结〗细胞受到________________,细胞中___________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分裂的________________,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癌细胞的主要特征①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_____________②癌细胞的_______________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______________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_________________。〖学点1学习情况检测〗 1.下列细胞可能癌变的是()
A.游离组织,形态改变 B.核增大,染色质固缩 C.膜通透性增大,运输功能降低 D.酶的活性降低
2.下列细胞中,能够无限增殖的细胞是()
A.神经细胞 B.血细胞 C.心肌细胞 D.癌细胞 3.癌细胞容易转移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癌细胞为球形 C.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D.癌细胞体积小
【学点2】致癌因子
1、致癌因子,细胞癌变的外因,主要有三类
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无机化合物】石棉、砷化物、铬化物、镉化物等 【有机化合物】苯、煤焦油、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③生物致癌因子(病毒因子):Rous肉瘤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
2、细胞癌变的内因: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
①原癌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作用。②抑癌基因:阻止细胞不正常增殖。
各种致癌因子(外因)诱发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体内正常细胞分裂失控,变成癌细胞。
3、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
注意远离致癌因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健康心态。
4、治疗: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技术。
〖总结〗细胞癌变的外因分为三类 物理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化学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致癌因子:如________________。
细胞癌变的内因: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学点2学习情况检测〗
1.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
A.电离辐射 B.乙肝病毒 C.泄露的核物质 D.苯
2.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但是大多数人不患癌,而只有少数人患癌,其原因是()
A.不同人体内原癌基因不同 B.大多数人原癌基因不能被激活
C.癌细胞是细胞畸形分化造成的 D.大多数人体内有抵抗癌细胞的免疫功能
二、记忆节节清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癌细胞的特征:①能够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致癌因子:①物理因子:主要指辐射;②化学因子:砷化物、亚硝胺、黄曲霉素等 ③生物因子(病毒因子):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
细胞癌变的内因:位于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三、课本问题与课后练习
(一)问题探讨1.提示:日光浴使皮肤生发层细胞中的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转化成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骨质疏松症;同时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表皮细胞可以产生黑色素,保护内部组织和器官。
2.提示:(1)尽量不在紫外线强烈辐射的时间和地点长时间进行日光浴。不同的地区由于经纬度不同,因而日照强度过强的时间长短不同。可以引导学生调查当地的紫外线辐射的情况。(2)涂上防晒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紫外线辐射对皮肤的伤害。(3)使用防紫外线遮阳伞,可以适当减少紫外线辐射。
3.提示:臭氧层可以部分吸收紫外线。当臭氧层被破坏时,过多的紫外线辐射有可能伤及表皮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癌。
(二)资料分析 1.“病从口入”也适用于癌症。发霉的、熏制的、烧烤的以及高脂肪的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致癌物质,如黄曲霉素、亚硝酸盐、苯并〔α〕芘等。2.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三)练习基础题1.(1)√;(2)√。
2.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失控,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拓展题1.提示:不都是。如果早发现,有些癌症完全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或放疗治愈,如乳腺癌、胃癌、肠癌等。
2.提示:(1)被动吸烟也可能导致肺癌。(2)其他因素可能导致肺癌。
第6章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2.√。
选择题1.C。2.D。3.A。4.A。5.C。6.A。
二、技能应用1.提示:(1)2~21.3;(2)21.3~40.6。2.细胞周期:19.3 h;间期:17.3 h;分裂期:2 h。
三、思维拓展
提示:用哺乳动物小鼠进行胚细胞培养和成体细胞核移植实验。
实验设计和预期实验结果如下,从而证明动物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步骤1:分离小鼠8细胞胚胎的一个细胞,培养到胚泡时期,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结果发育成小鼠;
步骤2:分离囊胚期细胞,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结果不能发育成小鼠; 步骤3:分离囊胚期细胞,将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可发育成小鼠; 步骤4:分离小鼠肠上皮细胞,将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可发育成小鼠。
【教学目标】
【知识梳理】
10.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导学案) 篇十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课题: §3.1系统的边界
编者:李嘉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学习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描述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2、通过自主学习本节实验,能够描述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步骤。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锻炼自己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意义 学习难点: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导学案:
使用说明:用严谨认真的态度完成导学案中要求的内容,明确简洁的记录自己遇到的问题(用双色笔标出)。导学案分三个板块:
预习部分(20分钟):
一、用5分钟阅读课本第40页至41页“细胞膜的成分”(蓝体字)以上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补充:当我们把一滴红墨水滴到一盆水中,我们可以看到红墨水会向四周扩散,直至扩散到整盆水,而且非常均匀。这其实是一种很普遍的自然现象:红墨水是由组成它的红墨水分子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红墨水滴到水中,墨水滴中的红墨水浓度当然要比周围没有红墨水而是遍布水分子的区域要高,那么红墨水分子就要从浓度高的地方向着浓度低的地方移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扩散现象。
(1)本实验所用的实验材料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2)本实验从显微镜中可看到什么实验现象?
(3)尝试回答实验最后的讨论问题
2.细胞膜的成分
(1)构成细胞膜的成分有哪些?
(2)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什么有密切关系?这一点与前面学过的哪个知识点或者哪句话相联系?
励志笃学,荣校报国
任丘一中生物新授课导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使用时间:
探究部分(30分钟)
一、探究的问题
1、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若用植物细胞是否可以吸水涨破?若可以那么用植物细胞有哪些不便之处?若不可以为什么?
2、为什么要用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鸟类的红细胞行不行?哺乳动物的肌肉细胞可不可以?
3、本实验中为什么要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生理盐水行不行?
4、用恰当的语言概括出本实验的实验原理
5、试管中的细胞破裂后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6、联系自己各方面的知识,请你找出鉴定细胞膜相关成分的方法或提出自己的设想。(注:在此可提出糖蛋白的概念)
7、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中课本图3-2的前两种方式有何异同点?
当堂检测(15分钟)
检测目标:
1、通过做题深入理解构成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2、能熟练应用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做题
3、知道实验“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细胞的癌变学案】推荐阅读:
第4节细胞的癌变11-06
细胞的生活导学案07-31
《医学细胞生物学》第07章 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讲解09-03
细胞凋亡时细胞骨架的结构改变的研究10-23
组成细胞的元素教案06-16
观察植物细胞的教案11-04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教案07-16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教学反思09-21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练习题目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