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艺术论文

2024-07-04

言语艺术论文(精选8篇)

1.言语艺术论文 篇一

班主任的言语艺术

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每天都要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言语交流,处理班级事务和突发事件。班主任在教育活动中应及时有效地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化解矛盾、处理问题,为此,班主任要做到五“言”艺术。

一、“胡言乱语”

“胡言乱语”是指班主任在批评有错误的学生时,自然地引入看似不着边际的话题,其中隐含批评之意。

有位班主任针对班上同学在上课时随意说话,啃瓜子、嚼口香糖、打瞌睡的问题,不是单刀直入,而是把话题转到学生非常关心的歌坛上。他说:“歌坛上有四大天王,他们各有各的特点,你们知道古代传说中真正的四大天王是谁吗?”这一下同学们打开了话匣子,热烈地说了起来。突然,这位班主任“胡言乱语”般插话说:“将来,我们班还会出四大金刚。”“四大金刚?”学生一下子停了下来,目光都转向班主任,班主任接着说:“是呀,比如班上爱磕瓜子的同学,我们就可管他叫‘板牙金刚’”。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爱睡觉的可以叫他‘瞌睡金刚’,爱说话的可以叫他‘贪嘴金刚’,爱吃口香糖的可以叫他‘运动你的脸金刚’。”等他把这“四大金刚”一口气说完的时候,班上的同学已经笑的喘不过气来,只有那几位犯错误的同学睁着眼睛,面部表情很严肃。过了好一阵儿,班上才恢复平静。班主任说:“你们谁想荣任这四大金刚之一,可以告诉我。不过不要言语,请用你们的行动。”一番“胡言乱语”后,班主任再也没提起这件事情。之后的几天,那几位犯了错误的学生竟然安分了许多,再也没犯老毛病。

看来,班主任再适当的时候可以借用这种方法,抓住他们犯错误的特点,引入大家感兴趣的话题,用“胡言乱语”般的语言暗示他们这样做的危害,从而达到教育其改正错误的目的。

二、“花言巧语”

“花言巧语”是指班主任面对班级出现的意外情况和突发事件,并非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巧妙地把事情引申到所要阐述的道理上,使学生容易接受。

秦老师担任一个“乱班”的班主任,当他第一次走进教室时,但见课桌椅拼成了几个“摊子”的边上居然都围着好几位学生,正挥舞着扑克,嘴里还不时大声地吆喝着,玩得难分难解。看到新来的班主任走进来,他们才恋恋不舍地停止游戏,大多数同学都若无其事地看着老师不吱声。这时,秦老师并没有露出内心的不满,而是微笑着望了望全班同学,开始了他的第一次讲话:“同学们,作为新来的班主任,让我发现的是你们对学习‘54号文件’的积极性很高,你们知道吗?其实我在这方面也很有研究的。”他停顿了一下,面对学生略为放松、又感到诧异的神情,接着问大家:“你们知道为什么一副牌由54张组成?为什么一副扑克要分成4种颜色,而每种花色只有13张?扑克牌中有K、Q、J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又分别代表谁呢?”这时,面对全班同学脸上热切、求知的表情,秦老师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了扑克牌的由来、4种花色的英文名称及其象征,以及K、Q、J等人物的有关知识,学生们一时听的入迷。只见秦老师话锋一转,不失时机地对大家说开了:“你们想想,小小的一副扑克牌中就蕴含着这么多的知识,可见,知识是在任何地方都有用武之地,你们说是吗?那么,大家是否愿意从今天起,跟着我一起去遨游知识的海洋呢?”秦老师这番话让大家有耳目一新之感,回应他的是一片热烈的掌声。秦老师的“花言巧语”,赢得了学生对他的佩服和尊敬。

三、“甜言蜜语”

如果班主任对学生不能经常用一点“甜言蜜语”,而一味用严肃的面孔、正经的语言去和学生交流,其教育肯定是难以取得成效的。特别是那些后进生,困难学生,优点本身就少,很难得到赞扬的。如果我们对这样的学生多点“甜言蜜语”,也许会影响他的整个人生。

一个班级最调皮而且成绩也差的困难学生,是李老师的心病,以前也是各位老师批评的对象,可以说是“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谁都对他嗤之以鼻。可有一次让李老师彻底对他改变了看法。李老师上语文课一个孩子吐了,全般同学都恶心着,包括。是他第一时间冲上去把地上打扫干净了,而很多同学无动于衷。李老师真正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尽管平时他打架成性。但是他不是十恶不赦的坏蛋,而是个天真的孩子。李老师真的被他感动了,于是大声说:“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他给我们上了精彩的一课!我将为他的壮举加10分!”只见他的眼里满是自豪和神气,因为他得到了全班包括老师的掌声。李老师看见了希望,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其实孩子的心是善良的,是简单的。从此,语文课上,他最积极,读书最卖力,朗读水平迅速提高,学习进步很快,由不及格上升到了70分。李老师又在班上宣布:“他是进步最大的孩子!也是最具有人情味的孩子!他的朗读是那么动情!”他爱上了语文课,也爱和李老师说话了。其实孩子的愿望是多么容易满足。那只是我们随时都可以说出口的赞扬!一句话可以改变人生,一句话使他终生受益,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由此李老师深深体会到,触动心灵的教育才是教育啊!赏识教育正是这样的灵丹妙药。

四、“自言自语”

教师采用暗示、启发等手段,不直接点明问题,而是通过自言自语,以帮助学生明白教师想要讲的道理。

有位优秀教师曾说:“做班主任时,有时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位教师发现他的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时,巧妙地避开了这个敏感的话题,有一天他在教室里自言自语:“我们村子周围有大片的果树园,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有一年秋末冬初,我突然惊奇地发现,有些就要落叶的果树上竟然又开了一簇簇小小的果花。不久,花谢了,居然也结出了山楂般大小的果子。可惜没过了几天,霜冻就来了,叶落尽了,小果实也烂掉了。小时候我每每捧着这些可怜的小果子发呆。后来我才明白:不该开花的时候开花了,不该结果的时候结果了,是会受到自然规律惩罚的。今天,同学中的一些事情又引起了我的思索,不知你们是否也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呢?”

“教术亦多矣,运用在乎人。”善用者,必将给你的教育带来成功。班主任言语艺术是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当然不能以偏概全!灵活运用言语艺术,将给班主任工作带来莫大的帮助。

2.言语艺术论文 篇二

因此, 科普辅导是典型的言语传播活动。标准的、准确的、有魅力的、吸引人的语言和表达会让辅导的效果倍增。虽然语言和表达不是科普辅导的全部, 但却是辅导最终成败与否的关键。

受众在科学传播过程中有3个关键环节, 首先是科学传播受众的需要与期望, 其次是科学传播受众的注意, 最后是科学传播受众的理解与接受[1]。那么在整个科普辅导活动中, 辅导员如何满足公众这3个关键环节的转换?如何有效从讲解的传统形态向辅导的创新形态转变呢?本文以科普辅导员的辅导语言为核心视点, 解析科普辅导语言的要求和技巧。

1 科普辅导员的辅导语言

科普辅导员的工作不是简单地背词, 辅导员必须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说什么才能正确面对事物本身。关于展项的基本介绍, 光一旁的展项说明就可以做到, 辅导员需要通过对认识和知识的转化得出一种产物传播给受众, 这种产物便是辅导语言。科普辅导员的辅导语言是一种极具创造性、功能性和风格化的现场交互式的科普工作语言, 它体现着一种交际风格, 它让辅导员形成了不同的独特的语言形象, 在朴实与幽默间找到一种恰当的关系。

我们该如何给成功的辅导一个定义呢?笔者认为, 成功的辅导是让辅导员成为一名引领者, 通过恰当有效的辅导语言最终达成知识授予甚至是启发思维的目的, 而不仅仅是概念灌输。

2 科普辅导员辅导语言的要求

2.1 明晰性

辅导语言要有明晰的形式, 让对方能听明白, 不能让受众觉得难以理解。这里可以试着掌握语言学的几个概念——音位层、词位层、意位层[2]。音位层是指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 是语言的最小单位, 比如b、p、m、f。吐字首先要过关, 听不清很费劲, 再好的内容也无济于事。词位层是指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所表达意思能否让受众了解。意位层是指很长的一段话叙述之后, 受众能够体会这背后要表达的意思。明晰性可以从这三个层面来把握。

2.2 准确性

准确性不仅是辅导语言内容本身是否准确, 还特指使用它使用的是否准确, 这是对辅导员的进一步要求。首先是对的事物, 是指事物本身是正确的事物, 这是基于对事物有一定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不能光背词而没有一点理解和感受。其次是对的语言, 是指对语气、节奏、停连这些语音的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在肢体语言上的表现是否准确。最后是对的表达, 许多思考的内容付诸到语言上, 还需要有对的表达, 这是整个辅导语言行为的最终落脚点。总之准确性要求辅导员注意尊重客观性的信息, 完成从事物到语言再到表达的全过程, 让自己说明白。

这儿特别提一下语言的三角关系。每个事物和语言符号间没有特定的关系, 但又是因为谁而得到特定的联系呢?是语言的讲述者, 在本次研究中就是科技馆辅导员。一个科学名词、一段科学阐述、一处科学原理, 因为辅导员的使用, 才使其存在, 所以使用者本身很重要。这种语言的三角关系和错轨特征能够有效控制误会, 准确地表达。

2.3 情感性

辅导语言的情感性主要体现在辅导员辅导的感染力, 包括目光、手势、语言等, 尽量在交流过程中和受众建立一种共鸣关系。通过辅导语言的呈现, 让受众感觉遇到知音一般, 那么这样的交流肯定是达到效果和成功的。

第一, 感染对方。这是一个信息被“分享”、关系被“肯定”、互相被“信任”、情感再“共鸣”的过程。任何走进科技馆的受众绝大部分都是希望能有所收获, 能得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而走进科技馆的。因此, 在参观和参与的整个过程中, 和辅导员间应该处于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关系。好的辅导语言将有助于一个愉快的参观过程, 麻木失败的辅导语言则会导致一个负面的关系, 从而否定整个参观体验。

第二, 要让受众在享受信息和懂得“看到之乐”的同时, 也感到自己在一个融洽的可信任的交际关系中。公众来到科技馆即是一个参观者和受众的身份, 最怕“不值”“被蒙”和“被敷衍”, 这样的感受会直接将体验过程大打折扣。

第三, 注重交际关系与交际效果, 形成交际的场域。比如, 参观者在参观整个过程是充满欢声笑语的, 这就是一个场域。而某个层面来说, 这个场域不仅仅属于当事者, 还属于每一个从旁经过的受众。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场域的印象和理解不一样, 这是由于交际关系和交际效果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性。就像不同的团队, 有的人觉得很愉快, 有的人觉得很没意思, 因为每个人对整个过程界定不同, 有消极和积极的区分。显然积极的场域更受欢迎。科技馆的辅导通过日积月累的传播实践, 通过不断的交际交流, 久而久之就给科技馆带来一种参观者的口碑, 这种口碑往往不是来源于展物, 而是不同人对来到科技馆参观体验的评价。这些口碑也可以帮助馆树立一种文化品牌, 倡导一种文化意识。这点尤其体现了处理好交际关系和交际效果的重要性。

2.4 适应语境

第一, 面对面的交流。这不像电视节目, 是屏幕上呈现与观众的交流, 辅导的对话交流可能是一对一的, 也可能是一对多的, 而无论怎样都是面对面的交流, 两方的眼神、表情、语气、情绪等都需要直接反应和反馈。

第二, 受众是人群中的“一群”。在大型的展馆中, 一群人是在很多人中的一群, 周围可能是一个相对嘈杂的环境, 这时就要考虑到不同的表达方式, 场域、气氛等环境性因素对语言表达也有重要影响。

第三, “流转”与“驻足”。这决定了交流的节奏, 即辅导的节奏。停就是驻足, 辅导员根据受众的兴趣来选择停还是继续。每一次参观过程辅导员都应该有一个安排, 根据不同具体情况安排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主次, 整个过程下来参观者的感受是流畅的舒适的, 而不是错乱的急匆匆的, 在想停留的地方多听点有意思的, 而不是在不感兴趣的地方反复参与。所以辅导员有时也像主持人, 要有驾驭整个参观过程的能力。

第四, 整个过程不能忘了线索, 注意讲述和辅导的段落, 让辅导的语言起到吸引、控制、组织、服务的作用。

3 科普辅导员言语沟通的实用技巧

3.1 掌握用声与吐字的技巧, 完善表达手段

科普辅导员科学有效地用声是科普辅导工作的生动性基础。关于用声, 笔者认为, 气息的控制是关键。科普辅导员应锻炼简单的气息控制能力, 这让说话更省力也更富于变化;要注意用声位置, 打开共鸣腔体;要调整用声状态, 使其积极自然。

科普辅导员的吐字能力是辅导是否清晰的重要基础。关于字音的练习, 笔者认为, 先从“对”, 再到“熟”, 继而不需要特别留意, 最后到信手拈来。

3.2 巧用语言表达的技巧, 丰富表达方式

辅导语言要有感染力, 科普辅导员应该充分认识语言表达技巧的作用, 用巧用好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技巧, 丰富表达的方式。

首先, 辅导员需要调动起娓娓讲述的愿望, 而不是被动的。一旦被动就会流露出语气, 会让参观者不舒服甚至排斥。其次, 辅导员要处理好语言单位, 不要细细碎碎, 也不要失去气口;要努力寻找起伏;注意讲述语气;维护辅导节奏。以停连为例, 停连, 是一个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停, 指停顿, 连指连接。有停顿, 有连接才能更好地传情达意[3]。停和连, 最终的目的是形成更大的表意单位。一小段不过瘾, 那么连接抱团后组成一个更大的单位。停顿的目的是为了区分层次, 一个东西看不明白了, 可以分成一小截一小截的东西来分析。所以停连是一种技巧。但技巧的背后是存在观念的, 观念就是处理语言的单位。

对于技巧, 科普辅导员应该有正确的认识。技巧首先具有功利特征。解决问题算是技巧, 否则只是某种存在的手段。用好用巧, 可以调动和满足参观者兴趣, 这是最好的运用。每次参观结束后, 需要总结一下在整个参观过程当中, 哪些方面是经验, 哪些是需要弥补的, 这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科技馆可以做类似这方面的受众调查工作, 让受众反应的一些需求方面的数据反馈给辅导员, 辅导员就能对受众需求有更多了解, 对辅导效果有更多了解。其次, 技巧具有个体性特征, 要结合个体特征和个人体验。技巧不是一概而论, 要结合个性。每个个体不一样, 有些人性子慢, 擅长娓娓道来, 有些人性子急, 就喜欢干脆利落, 对这块的研究也是一种方法。当然, 娓娓道来的人要注意慢的节奏, 不能慢到别人等不及了, 也不要快的让人听不清了。

总而言之, 技巧是灵活地处理问题。关键在于把握“灵活”, 灵活地使用手段, 见机行事, 不可固化技巧, 更不能认死理。而技巧的获得总是开头最难, 但熟能生巧。练习语言和表达, 一般开口很难, 但只要开口不断运用就可能掌握。

3.3 研究和总结工作经验, 形成有效的话语策略

科普辅导员在辅导互动过程中, 比如有些真感兴趣的学生会提出问题, 不会只听叙述。对于受众提问的, 如果辅导员只是敷衍搪塞, 受众表面可能无法辩驳, 但心里会觉得不过瘾, 这样的辅导效果肯定不佳。因此, 准备必要的话语策略还是需要的。

第一, 辅导员在辅导前应有备而来, 辅导中应及时跟进。辅导员应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其讲解和辅导应该是内行的, 是具有传播价值的见解。对于专业知识, 辅导员应根据对象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点详略得当地说清。对于某些专业知识, 辅导员须活用专场、现场的设备和其他有用的元素, 由此及彼, 帮助对象加深印象、深化理解。辅导员也应根据现场即景触发兴致, 抓点借题发挥, 充分激发对象的兴趣。

第二, 辅导员应结合现场情况顺势而为。一方面, 辅导员应该尊重对象的知识基础, 简述概况, 以熟喻生, 帮助受众理解。另一方面, 辅导员还须了解对象的心理, 或附加幽默内容, 调整交流气氛;或关联名言名句, 短时拉近关系;或抓住好奇心理, 悬念引动注意。

第三, 辅导员在语言表达中应力求换个说法。辅导员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 调动对象参与, 而并非一言堂。另外, 在内容上, 辅导员可以抓住展项重点, 深挖科学故事, 有效引发兴趣。

4 结论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公众对科学关注度的提升, 科技馆开始成为市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馆对市民的科技素养的提升、科技兴趣的培育方面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彰显, 相当一部分归功于科普辅导员。当然, 相应的, 科普辅导员也应创新工作方式, 提升语言表达的质量和传播效率。对于科普辅导员而言, 辅导语言区别于过去的讲解语言, 更与演讲语言不同, 既要有科技含量, 又要有人情味儿。科普辅导员应该顺应这一潮流, 总结和掌握相应的技巧, 为参观者推开科学的大门助一臂之力。

摘要:随着科普事业发展及观众需求改变, 科技馆科普讲解员逐渐向科普辅导员的角色转变, 讲解员的历史任务开始发生改变。从单向到互动、从讲解到辅导, 科普传播的形态和功能也随之变化。当然在这些变化背后, 科普辅导员在言语沟通方面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仍然是科普传播工作的必要能力, 只是在此基础上, 该努力探求方法实现新形势下言语沟通和言语表达的艺术创新, 本文就这个方面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科普辅导,语言,表达技巧,话语策略

参考文献

[1]黄时进.哲学视野中的科学传播受众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05.

[2]吴郁.当代广播电视播音主持[M].2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3.论艺术语言的言语特点 篇三

关键词:艺术语言 情感性 活跃性

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来看,艺术语言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偏离,它往往以“立象以尽意”来反映客观生活,描写发话主体的情和意。它往住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追求的是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的是难以言说之义,它遵循的不是理性逻辑,而是情感逻辑。比如修辞中的比喻、比拟、移就、通感、拈连、夸张、跳脱等就是艺术语言。

一、艺术语言遵循情感性逻辑性及符号的形象性

所谓情感逻辑是以情感为内趋力,调动感知、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推动心象思维的进程,本质化与个性化的交溶统一。艺术语言遵循的是情感逻辑,而不是理性逻辑。艺术语言作为“表现性”的语言形式,其实质在于言语主体心理机制与情感的相融相通,它实现了普通心理过程与情感共鸣的统一。简言之,艺术语言就是情感的逻辑。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抽去了艺术语言,留下的语言残片如何表达作者丰富的感情。作者明明有太多想说的话,可是呆板的文字却不能传达这种思念,这种回味。而正是这种感性的语言才可以抒发出语言主体那敏感、忧郁的情感。

艺术的语言它是人们情感的凝结,是情感冲动而产生的一种不寻常的语言形式,是一种情感化的符号。这种符号既是形式,又是表现,其内蕴则是情感。它往往表现情感或唤起情感。它所表现的情感是以发话主体体验而表现的人类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或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它由客观事物引发,由主观体验所表现的主观态度反映发话主体的需求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所以艺术语言并不反映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反映主体对事物的情感和认识。以李白《秋浦歌》为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三千丈”,这在生物学上是说不通的,读到下一句“缘愁似个长”, 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这在心理和感情上却是逼真的,表达了多少深重的愁思。所以说,艺术语言仍有其深邃的逻辑基础,但这不是形式逻辑,而是情感逻辑。只有在情感逻辑的作用下,言者才能表现情趣于意象,听者才能因见其意象而得其情趣。可以说艺术语言既是情感逻辑的表现,同时,它也是情感逻辑的载体。

艺术语言符号不是普通的语言符号,而是一种特殊的为情感描述成形象的符号。艺术语言提供了一种与符号主体某种情感或内心生活在情感结构上相同的式样。这种式样不是模仿的再现,而是发话主体将这些情感的式样形式艺术化的呈示出来。这种艺术语言情感的形式,是发话主体凭借一种直觉知觉到的,而不是认识到的,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十分具体地呈示出发话主体生命之活力、情感和思想活动的运思过程。它往往表现为一种动态的生命形式的意象。艺术语言得到某种意象时,其实发话主体也不知它是如何出现的,甚至来不及思考,它就突然出现了,使发话主体有“得意忘言”之感。

二、艺术语言的活跃性

艺术语言打破常式的语法结构与突出形象性和情感性。艺术语言表面上是悖理、病句、用词不当、句子不完整,但它深层却深藏着更特殊的含义。它往往不以语法规范为据,而追求的却是更高的社会规范,表达的是难以言说之义。艺术语言为了表达不寻常的情感,它不得不挣脱了语法和形式逻辑的桎梏,去寻求一种自然的语言,去表现人最初的经验和感受,以及那种在常识世界之外捕捉到的东西。因此,从语言的组合和结构形式上来看,艺术语言表现思想和感情往往通过各种语项的超常设置来实现。这种超常设置在语言的各种单位,如音节、语素、短语、句子、语段,大至篇章都可能出现。这就使艺术语言的言语特点表现在对语法的偏离性、辞面和辞里的不吻合性、词的动态的使用性和对客体描写的变形性。艺术语言的语义具有最大限度的开放性,艺术语言是用情感和美感来创造自己的意义世界的,其话语意义活跃难以捉摸,却又深刻表达着其复杂的情感。

针对艺术语言语义的活跃性,究其原因,艺术语言的语义具有延展性,它的语义是十分丰富的,不可能用一个简单、统一的答案来回答。

艺术语言能够将表象进行再创造。这就使得艺术语言能够比科学语言更灵活、更形象、更生动。例如白朴的词《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綠水,白草红叶黄花。

全词只28个字,仅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鸭”、“飞鸿”、“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12个名词或名词性词语。全词的12个意象所表示的语意内涵都很模糊,也没有明确的词语标明各个词或词组间的语法或逻辑上的联系,因而读者就有发挥联想和想象的余地。在作者提供的意象世界中,读者就依据不同的经验和感受对其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这个运用了列锦修辞格的艺术语言就像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一样,使不同的接受者在头脑中分别勾勒出不同的自然秋景图以及和谐的人生图。就是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艺术语言就必须冲破科学语言的规范,冲破人们的定性思维。艺术语言使知觉欲望、自我意识和世界意识、情绪和气氛之类因语言一般不能给予它明晰的概念而被视为非合理的东西的客观化。

三、艺术语言可分为四个层次

艺术语言由“被描述词、描述词、被描述词和描述词之间的关系(以下简称为“关系”)三者所构成,通过对这三者的界定,可以给形形色色的艺术语言反映世界的惟妙惟肖程度,做一个层次深浅之区分。虚构这些艺术世界的艺术语言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次。

1、层次较浅的艺术语言:“被描述词、描述词、关系”都较清晰可辨,或者只有一者较模糊,但能为常人轻易道出。

2、层次中等的艺术语言:“被描述词、描述词、关系”中有两者较为模糊难言。

3、层次较高的艺术语言:“被描述词、描述词、关系”都模糊难言。

4、层次最高的艺术语言:“被描述词、描述词、关系”浅近易知,但常人难以想到。

参考文献:

[1]骆小所.太琼娥艺术语言-普通语言的超越[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2]艺术化语言.万志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2007

[3]骆小所.艺术语言再探索[M].昆明: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2.

4.言语艺术论文 篇四

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误国”,“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这是告诉人们在适当的场合要说得体恰当的话。大家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礼貌语言,这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某些共同准则,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良好祝愿。健康的语言是文雅朴实、优美动听的,它能促进团结、激励人奋进、对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粗野污秽的语言是令人讨厌而逃避的,它会破坏团结、败坏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灵魂。

在现实生活中,“衣服要干净,语言要文明。我们常会碰到这类情况:一句诚实、有礼貌的语言,可止息一场不愉快的争吵;一句粗野污秽的话,可导致一场轩然大波。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一代青年,每个人都要学会使用文雅、朴实、健康、向上的语言,用文明语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真正体现新世纪青年人优秀的精神风貌。

瑞士语言大师----皮亚杰(Jean Piaget)曾说过:“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之确切性而言,都是在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各种学科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 可见,成功的言语交际能够促进署安放的和谐和良性的沟通,能保证言语交际的顺利进行。同时,交际双方必须共同遵守一些基本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是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具体的合作原则的内容包括量的准则、质的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礼貌是对待他人及自己最好的名片。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言语交际。对待他人及自身都十分礼貌的人比较有涵养和素质。礼貌原则包括六条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礼貌原则体现善意对待他人,以情动人,以礼晓之,即使栓方发生了争执与冲突,修养较高的人便会寻求良方和谐的解决。对于我们大学生而言,更加讲究言语表达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大学生们也迫切需要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已深入,进取创新、实现个人理想等具有重要作用。为使言语交际达到预期的效果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对扩大大学生思想交流,开拓知识视野,提高认识水平和目的,必须结合大学生在言语交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他们从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我以为大学生在言语交际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以遵循三条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准确性是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但大学生更应遵循言语交际的规范性原则。规范是高尚典雅气质与素养的表现,在大学生言语交际和语言素质要求中是重要的。所谓规范性,首先是指具有明确规范。将这些原则运用于LJ语交际的准备阶段中,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策略原则: 1.交际目的,克己利他。交际目的决定交际态度,制约着交际中的言语行为。交际目的往往涉及到名利的分配,是利己还是利他,反映了口才主体的不同境界。“利他”就是为对方着想,尽量使交际对象在与你的交际中少吃亏,多受益。“克己”是对自己的约束,不要总想着自己在与他人的交际中赚人家的便宜,而是要打算尽量少受益、多吃亏,慷慨地给予对方。“克己”和“利他”是互补的,它们是礼貌原则中“得体准则”和„,除慨原则”的要求,也是汉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华文化自古就讲究“克己”为仁,也讲究在人际交往中“吃亏是福”。现代交际礼仪的根本原则也是“交际以对方为中心”。/口语交际的成功与否就看你让你的交际对象感觉到在与你的交际过程中得到多少好处,包括物质上的实惠和精神上的喜说与荣耀。这是口语交际的出发点,是准备策略的基石。;2.揣摩对方,找准需求· 要使对方在交际中真诚。

“礼貌原则”的提出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的William

James讲座作了三次演讲,其中在第二讲《逻辑与会话》中,提出了“合作原

则”(cooperative principle)和“会话含义”理论。在言语交际中,言语交际双方都有相互合作,实现交际成功的愿望。为达成这个愿望人们需要在交际过程中遵守一些原则和准则,这就是所谓的“合作原则”,即在参与交谈时,要使你说的话符合你所参与的交谈的公认目的或方向。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中,说话方可能会因为各种不方便的因素,而故意在表面上违反了合作原则,那么听话人就要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对说话人表面违反合作原则的目的进行推断,也就是明白说话人违反合作原则的隐含意义,即格赖斯称作的“会话含义”。格赖斯提出的“合作理论”和“会话意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并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基础。但因为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只解释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其实际意义的关系,却没有说明说话人有意违反合作原则来含蓄表达其真意的原因。为此,英国著名学者利奇为这个问题找到了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即出于礼貌的考虑。利奇在他的《语用学原则》中效法。

言语交际中的以情动人□胡习之以情动人,顾名思义就是用情感去感染别人、打动别人。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来说,就是运用具有浓重的感情色彩的语言去触动对方的心灵。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人是理智的动物,更是情感的精灵。言语交际中,以情动人,往往比客观冷静的纯粹的说理更具有魅力,更能动人魂魄、感人肺腑。李存葆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支部讨论谁带尖刀排时,靳开来为了和连长梁三喜争带尖刀排,说了一段很动情的话:“连长,你少嗦。当然,讲指

挥能力,我靳开来从心里服你。我说的资格是,我勒开来兄弟四个,死我一个,我老父老母还有仨儿子去养老送终。可你梁三喜,你家大哥为革命死得早,二哥为他人死得惨,惨啊!就凭这,不到万不得已,你梁三喜得活下来!”他擦了擦发湿的眼睛又说:“连长,我说句掏心话,全连谁„光荣‟了,我都不会过分伤心,为国捐躯打仗死的嘛!唯独你,如果有个万一……你那白发老母,还有韩玉秀咋办?”靳开来这段包含着深厚阶级感情的话语,催人泪下,令人心颤。他终于说服了支委,抢到了带尖刀排的艰苦任务。

在古代,不乏凭借“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俐之齿”治国安邦的事例。苏秦张仪,四处游说谈横论纵;唐睢不辱使命;墨翟止楚攻宋;触龙说赵太后;烛之武退秦师;孟子见梁惠王;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等。《龙文鞭影》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张仪同楚国国相一起饮酒,却被人诬陷偷了玉璧,从而被打得遍体鳞伤。他回家之后首先问他的妻子:“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说:“还在”。张仪说:“舌头在就足够了”。最终以说服六国割地事秦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和功勋。这些都一再说明了言语交际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地位。言语交际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它在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联络、调节行为、开展工作等等方面都具有巨大作用。因此,研究言语交际的特点,了解并掌握言语交际的内在机制与规律,提高言语交际的艺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迫切需要的。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言不逊,就会使自己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用语熨贴,则能使自己左右逢源,甚至化干戈为玉帛。因此,有人提出了“三大威力”之说:舌头(语言)、原子弹(科技)、金钱(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的交际语言一般指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民族共同语指以北京语言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经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言规范的普通话。除了普通话,还有不同的方言----民族共同语的地域分支。翻开中国地形图:黄河下游有一大片绿色,那是华北平原;西南地区有一大片棕色,那是云贵高原,共属北方方言区。长江中下游有一片绿色,叫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别为几个方言区,江苏以长江为界线划为南北两区,长江以南大部分是南方方言区,长江以北是北方方言区,湖南是湘方言区,福建是闽方言区,广东、广西为粤方言区。在实际交际中,还存在一些诸如红绿灯、手势语、体态语、间谍使用的密码代号等无声言语,但声情并茂的表义语言毕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圣经.旧约全书》上记载:上帝造出人类以来,在大地上繁衍蔓延。人们共同劳动,力大无穷。于是人类想重新住进天堂,同努力修造一座通往天堂之路的巴比伦塔。起先,上帝毫不在意,不料,塔造得越来越高,甚至将要升入天堂。上帝慌了,连忙把人类的居住地划分开来,让他们各自操持不同的语言。从此,人类再也没有能力登上天堂了。这个故事当然只是宗教意识对于既定社会现象的一种承认罢了,但从另一方面也传达了言语交际的重大意义。《三国演义》中谋臣策士纵横捭合的言谈论断,整部《红楼梦》就是通过言语活动来展现人物性格的世俗风情画。总之,言语的运用有着不可忽略的重要功用。首先,情真意切的言语是联络情感的红丝绳。俄罗斯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二战期间,英国政府迫切需要鼓舞人民用坚定的信念去抵抗法西斯的疯狂进攻。为此,邱吉尔向秘书口授了一篇演讲稿。我们决不投降,决不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上作战,我们将满怀信心地在空中越战越强。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卫我们的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在敌人陆降处作战,在田野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任何时候都绝不投降!当邱吉尔讲完时,这位年近七旬的首相竟然像小孩子一样,哭得涕流满面了。果然,这篇倾注自己血泪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英国人。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使自己感动,这样才能产生“共振效应”。其次,文明礼貌的言语是人际交往的通行证。从前,有个县官骑着高头大马带着随从进庄,走到一处交叉口不知该往哪里走,见到一位荷锄老翁过来,便盛气凌人地问:“喂,老头,往王庄朝哪条路上走?”那老翁不予理睬,只顾低头走自己的路。“喂!你站住!”县官大声喊叫,“你耳朵聋了吗?”老翁说:“我不聋,可我现在没功夫答话,我正急着去李庄看一件稀奇事儿呢?”“什么稀奇事儿?”“李庄有匹马下了头牛,你说怪不怪?”“胡说!马怎么会下牛呢?”老翁马上接口说:“谁

知那畜生它怎么不下马呢?”可见,只有尊重别人,真正地平等相处,才会有感情的沟通与交流。再次,睿智机敏的言语是捍卫尊严的强大武器。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一个著名的晏子使楚的故事。楚王想要羞辱晏子,问:“齐无人耶?”言下之意齐国派矮小而丑陋的晏子难道是由于国内再也找不到人了吗?晏子巧妙地回答:“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最不肖,故直使楚矣!”一句话暗含机锋,巧妙地回击了楚王的挑衅。著名的戏剧家肖伯纳演出成功之后,却有一个跑出来对他大声喊叫:“肖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你这个破戏!赶快回家去,停演吧!”谁知肖伯纳不卑不亢,反而彬彬有礼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满脸笑容地对他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对,我完全赞同你的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那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俩能禁止这个剧本的演出吗?”台下报以热烈的掌声。肖伯纳以退为进的言语策略打败了挑衅者的攻击,有效地捍卫了自己的人格尊严。最后,幽默含蓄的言语是一贴奇妙的调味剂,幽默的话语可以缓解压抑沉闷的气氛。美国哲学家乔治.桑塔耶那将要结束他在哈佛大学的教授生涯,这天,他在礼堂讲最后一课时,一只美丽的知更鸟停在窗台上欢叫,他打量许久,然后转向学生们,轻轻地说:“对不起,诸位,失敬了,我与春天有个约会。”说完,疾步向前走出门去,告别教书生活。有时,幽默机智的言语更能化解尴尬。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脾气十分暴躁。有一次,苏格拉底正跟客人谈话,他妻子闯进来大骂苏格拉底,并且随手把一盆脏水倒在苏格拉底头上,只见苏格拉底淡淡一笑,对客人说:“我甲就知道,打雷之后,接着

论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与“面子”策略

5.言语艺术论文 篇五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言语交际试题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说明:说法正确在括号中打√,说法错误在括号中打×,不需要说明原因。

1.人际交往,离不开言语交际。

2.文艺语体具有形象性和丰富性特点。

3.言语的民族风格,体现在一种语言的各个要素方面

4.言语的时代风格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

5.交际类型中的正式型,言语使用往往以书面语为主。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1.请从词语锤炼的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中词语运用的特点。(提示:词语锤炼的目的是“准确明白、简洁有力、稳妥和谐、形象鲜明、新鲜生动”)(12分)

那晚月儿已瘦削了两三分,她晚装才罢,盈盈地上了柳梢头。天是蓝得可爱,仿佛一汪水似的;月儿便出落得更加精神了。

2.分析下面一段话句式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12分)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3.分析下面一段话使用的修辞格,简要说明表达效果。(16分)

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在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

三、案例分析题(20分)

下面的两组对话的词语运用有没有问题?请你根据礼貌原则中的相关准则进行简要分析并纠正。第一组

甲:我的意见就是这些,欢迎各位斧正。乙:你的那些管见,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第二组

甲:我马上要乔迁新居,欢迎大家去做客。乙:我们几位一定会光临寒舍参观的。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说明言语交际的基本要求。

2.举例说明会话含义。

3.什么是言语交际的协调原则(策略)?包括哪些内容?

试卷代号:1 28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半开卷)

言语交际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4.×5.√

二、综合分析题(40分)

1.请从词语锤炼的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中词语运用的特点。(12分)

这段话词语的运用符合词语锤炼中新鲜生动的目的。突出地体现在对月亮的描写上面,对月亮的形状不说新月、残月一类词语,而说瘦削了两三分(4分);对于月亮出现,不说慢慢升起,而说盈盈地上了柳梢头,突出了月亮的柔美如窈窕淑女一般出现,也是新颖别致;(4分)描写天空的明净,比喻为一汪水,也很独特。(4分)

评分说明:如果从形象鲜明角度分析不扣分,从其他角度分析不给分。2.分析下面一段话句式使用特点和表达效果。(12分)

这段话使用了整句和散句、直陈句和疑问句相结合的表达方式。(4分)前面三个句子,使用了结构相同的整句,加强了语势,强化了表达内容。(4分)最后使用了散句,使用了疑问句进行反问,突出光阴不能复返,引人深思。(4分)

3.分析下面一段话使用的修辞格,简要说明表达效果。(16分)

这段话使用了对比和排比,前面使用了一个排比,突出说明“你”大公无私的品质,后面用一个排比说明有些人的自私自利,二者互相对照,属于修辞格套用。(10分)从表达效果看,使用排比,增强了语势,突出了语意,而通过两体对比,正反对照,周密地说明了事理。(6分)

三、案例分析题(20分)

第一组:乙的话使用词语有问题,不符合礼貌原则中的谦虚准则,其中“管见”是谦辞,用于指自己的意见,不能用于指别人的意见,因此应该改为“高见”。(8分)第二组:甲乙二人的话都有违反礼貌原则的地方。甲的话中“乔迁”一词多用于祝贺,而自1441

己搬家不能说祝贺的话语,应该改为“搬迁”。(4分)乙的话违反礼貌原则,其中有三处错误:自称不能使用“位”,应该改为“个”或“人”;“光临”是敬辞,只能用于听话人,应该改为“去”;“寒舍”是谦辞,只能用于指自己的家,应该改为“你家”。(8分)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6.幼心教案言语 篇六

幼儿期言语的发展

教材简析:

在想象之后应学习的内容是“思维”,本教材在这之前却插入一章“言语”。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言语并不是纯粹意义的心理学概念。为什么要插入它?其原因是言语和思维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无声的言语。儿童先有出声的思维,然后才有无声的思维。因此,为便于理解内部的无声的思维,先从外部的出声的言语入手。本章内容共分三节,第一节介绍言语的概念、作用,其重点应放在对言语和语言这两个概念的比较上;言语的生理机制部分删除;第二节描述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包括口头和书面言语两部分,口头言语是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书面言语部分在处理上只是列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并没有给出现成的结论,因此在教学上应以讨论为主。第三节介绍心理学史上各流派对儿童言语获得的理论解释,理论性强,涉及的心理学史知识多,对学生的实际意义不大,因课时的限制,将本节删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言语和语言的概念及其作用;

2、使学生掌握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特点,了解幼儿书面言语学习在家庭、幼儿园的现状和教育界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2、幼儿口头言语的发展;

教学难点:

幼儿内部言语的发展

课时分配:三课时 教具准备:投影片

第一课时 第一节 言语概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言语和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掌握言语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言语和语言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注意、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按照认识过程的内容,接下来应该学习的是什么?是思维。那么,为什么在学习“思维”之前先来学习“言语”呢? 这说明言语和思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思维,尤其是抽象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才能进行,语言可以说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思维是无声的言语。鉴于此种关系,在没有学习内部的无声的思维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外部的出声的言语。

【新课部分】

一、什么是言语:

语言:词的符号系统。

物质基础:语音或字形(使内部的精神活动转化成可感的物质现象,以实现交流的目的)

建筑材料:词汇(客观事物的符号替代物)结构规律:语法(反映人类思维的逻辑规律)实质:是一种社会现象。

言语:人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结合下列图示加以分 析。口头言语:说 听

表达过程 感知和理解过程 书面言语:写 看

精神活动 语言 精神活动 实质:是一种个体的生理、心理现象;

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二、言语的作用:

(一)概括作用:

表现为:一个词代表着一类事物。认识了一个词就相当于认识了一类事物,从而大大加快了认识的速度。

(二)交流作用:结合以上图示,请学生进行说明。

(三)调节作用:

表现为:人的心理的自觉性和行为的目的性。对行为的调节:请学生举例说明; 对心理的调节:举例说明。

【结束部分】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布置课后预习第二节内容。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第二节 幼儿期言语发展特点

一、口头言语的发展(一、二、三)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幼儿期儿童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发展特点;

2、培养学生从事幼儿园言语教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语音的发展

2、词汇的发展

教学难点: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对第一节言语和语言的区别进行提问检查。

对本节的两个内容口头言语和书面言语在幼儿期言语教学中的地位进行说明: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内容是口头言语还是书面言语?

从国家幼教法规来看,按照国家颁布的幼儿园工作指导性文件《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幼儿期言语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内容应是口头言语的发展,对幼儿期书面言语的发展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从当前幼教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实际上,在当前的家庭、私立幼儿园乃至公办幼儿园中进行以拼音和识字为主要内容的书面言语教学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近年来,幼教界专家也在不断研究和探索幼儿识字教育,关于幼儿识字教学的呼声不断高涨。随着独生子女越来越多,早期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幼儿书面言语教学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但就两者的关系来看,口头言语的发展依然是幼儿言语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内容。书面言语教学只能处于次要和辅助地位。这一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必须要牢牢把握的原则。

【新课部分】

幼儿期相对于“前言语期”和“掌握期”而言,在口头言语的发展上进入“言语丰富化时期”。

(一)语音的发展

简单回顾以前各阶段语音发展的内容;

幼儿已能初步掌握本民族、本地区语言的全部语音,但有些语音不能准确发出。

语音的发展受环境和教育条件的影响比较大。

3、4岁左右是幼儿语音趋向方言化的关键期。为此,要注重幼儿园的普通话教学,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语音环境。(结合这一点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学习的思想教育)

(二)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的增加

幼儿期是人一生中词汇量增加最快的时期。(结合教材图表进行分析)

表现为:3-4岁1200个,6-7岁3000-4000个词汇。教育上:创造幼儿语言学习的环境,如丰富生活阅历、优秀文艺作品。

2、词汇范围的扩大 从语法上: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感叹词。以上词汇掌握的顺序结合教材图表进行分析。从内容上:

日常生活的词 距离较远的词

具体的实物概念 抽象性、概括性较高的词

3、词义逐渐确切和深化 表现为:失之过窄

失之过宽

消极词汇:又称被动词汇,指能理解却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积极词汇:又称主动词汇,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

(三)语法的掌握

1、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

结合教材图表进行分析

2、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疑问句 否定句

3、从不完整句到完整句

4、句子从短到长

3岁 3.5岁 4岁以上

(3词句)(6-10词句)(11个词以上)【结束部分】

对本节的重点部分进行突出强化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第三课时

第二节 幼儿期言语发展的特点(四、五)

二、书面言语的学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幼儿言语表达能力和内部言语发展的特点,对幼儿期内部言语的主要形式“自言自语”有充分的认识;

2、使学生了解幼儿书面语言教学的现状,树立正确的幼儿言语发展观。

教学重点:

1、幼儿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2、幼儿内部言语的发展;

教学难点:

幼儿内部言语的发展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对幼儿语音、词汇、语法发展的主要特点作简要的复习; 一个人的言语水平是通过什么标准来衡量的?语音的准确?词汇的丰富?语法的熟练?通过分析语言学习上的高分低能说明。

实际上,一个人的言语水平是通过对语音、词汇、语法这三者在具体交流过程中的综合运用能力体现出来的。

【新课部分】

(四)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1、独白言语的出现

独白言语:一对多人、时间长、内容复杂、语言多样; 对话言语:一对

一、时间短、内容简单、语言简略。

2、连贯性言语的增多

连贯性言语:

情境性言语:情境+表情动作+不连贯的言语

(五)内部言语的产生

内部言语:不出声、思考问题、压缩概括(高级形式)自言自语:出声、思考问题、较完整连贯(过渡阶段)外部言语:出声、进行交流、完整连贯(低级形式)(苏)柳布林斯卡娅:

自言自语:游戏言语:3-5岁,游戏的伴奏;

问题言语:5-7岁,碰到困难或问题时出现。

二、书面言语的学习

首先,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相关内容,对书面言语在幼儿言语发展中的次要和辅助地位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然后,简要介绍本节内容:本节内容只是在幼儿书面言语学习的问题上,给出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和论据,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如何操作,要因人、因条件而异,视情况而定。

要求学生阅读本节内容。

分成两组组成正、反两方,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结束部分】

对教材中和学生讨论中所表述的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7.言语艺术论文 篇七

一、“道听而途说, 德之弃也”———教师言语批评发生前的准备

孔子主张说话公正客观, 实事求是, 反对恶言恶语、信口雌黄。《论语·阳货》中子曰:“道听而途说, 德之弃也。”孔子认为在路上听到就四处传播是背弃了道德。由此, 孔子认为贤人有四种境界, “贤者辟世, 其次辟地, 其次辟色, 其次辟言”。 (《论语·宪问》) 将避开他人的恶言恶语及谣言纳入贤人之德行。《论语·尧曰》中记载:“不知命, 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 无以立也;不知言, 无以知人也。”孔子认为不会分辨别人的言论, 就不能了解人, 提倡通过言语来分辨是非以知人, 且分辨言语的真真假假。

教师施之于学生的言语批评, 对学生影响深远, 有可能左右学生的学习态度、情绪与行为。因此, 教师在批评学生前, 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方面, 教师要了解诱发事件的来龙去脉, 关注事情发展的过程, 公正客观地收集事实证据, 杜绝“道听而途说”。同时, 教师需要在批评实施前把握当事人的性格特点, 对其性格中的缺点与不足应客观评价, 切不可夸大。另一方面, 如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应该对当事人及其他参与者的言语争辩加以区分与辨别, 切忌听信一方言论, 以偏概全, 妄下结论, 肆意对学生进行批评。有了批评前的准备工作, 能够促使教师在批评实施过程中得心应手, 选择更合适的批评时机与方式, 达到最佳批评效果。

二、“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教师言语批评发生时的处理

孔子主张言语得体, 反对口无遮拦, 随随便便。为此, 孔子对于言语交际提出了很多原则。

1. 出辞气, 谨而信———注意批评时的语气与态度

孔子主张出辞气, 谨而信。要求说话注意自己的言辞与语气, 内心态度要谨慎忠诚而态度谦和。作为教师, 对学生实施言语批评, 出发点应立足于教育学生和促进学生发展, 以尊重、热爱学生为前面, 教师在实施言语批评时, 只有态度谦和, 不迁怒, 不粗暴, 才有使学生愿意听下去、接受批评的可能性。只有态度真诚, 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 使得转化工作能够保持, 批评效果良好且持久。另一方面, 言辞与语气同样不可忽视, “出辞气, 斯远鄙倍矣”, 能够注意说话的言辞和语气, 就可以避免鄙陋粗野的错误。因此, 教师应该避免责备、羞辱、埋怨、恐吓、发泄、猜疑、讽刺、挖苦、冷漠等负性语气, 尽量保持语气的平和与公正, 让学生感受是在解决问题, 而不是接受拷问。

2. 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注意选择批评内容

孔子认为评价及建议要一针见血, “夫人不言, 言必有中”。 (《论语·先进》) 即说话要说到事情的关键上。教师在对学生实施言语批评时, 应具有针对性, 不能泛泛而谈, 要具体明确, 避免随意套用一些模糊的如“学习不认真、贪玩”等批评语, 明确说出存在的缺点与错误, 以及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同时, 教师要避免就人论事, 将学生过去所犯错误一并揪出, 而是要就事论事, 批评有理有据。批评时目标明确, 批评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学生认识错误、接受建议、改正错误, 而不是出于教训、警告的目的。

3. 时然后言———注意调整批评时机

孔子认为说话需要把握言语时机, 主张适时而言, 见机而语, “邦有道, 危言危行;邦无道, 危行言孙”。 (《论语·宪问》) 提倡“食不语, 寝不言”。 (《论语·乡党》) 力荐“信而后谏”。 (《论语·子张》) 认为需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后再进谏, 如果没有得到信任就盲目的去进谏, 别人会认为你是在诽谤他。教师对学生实施言语批评, 亦需要注意批评的时间。“时然后言”, 教师要善于捕捉有利于教育批评的时机。一般而言, 矛盾冲突发生时, 双方情绪都比较激动, 容易失去理智, 彼此采取抵触的态度, 教师选择此时进行言语批评有可能激化矛盾, 即便不激化争执, 也难以使学生心服口服。因此, 对学生进行言语批评要选择师生关系比较融洽时, 当事人头脑比较冷静时, 集体舆论倾向比较一致时。选择此时, 学生不容易对教师产生防备心理, 抗拒态度, 更倾向于将教师视为长者、朋友, 理性分析自己的错误及不足, 虚心聆听教师对于事件的分析, 接受批评与教诲。

同时, 孔子认为说话要分清场合, 根据不同的场合, 来调整言语行为。《论语·乡党》记载:“孔子于乡党, 恂恂如也, 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 便便言, 唯谨尔。”均是根据不同的场景来选择合适的话语数量和语言方式。教师施之于学生的言语批评, 亦需要考虑场合。事发当场批评还是事后批评, 事后批评是在班级上还是私下, 这些也需要结合学生 (当事人) 的性格特点和事件的严重程度来进行调整。笔者认为, 事情不严重, 能够当场提醒, 又不会伤及学生自尊的, 可以当场批评;事情比较复杂, 对于事态的来龙去脉不甚了解, 最好不要正面批评, 以免引起学生更强烈的抵触情绪, 伤及学生自尊。教师在言语批评学生时应该尽量避免第三人, 同时也应该尽量减少在班级、办公室等这样的公共场所予以言语批评。

孔子认为运用言语一定要注意对象,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 夫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 (《论语·卫灵公》) 意为可以同他谈话, 但不同他谈, 这就会失掉人才;不可以同他谈, 却同他谈了, 这是白费口舌。教师的言语批评对象各异, 性格独特。因此, 在实施言语批评时, 教师应把握批评对象的基本性格特点, 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于比较外向且积极乐观的学生可以直接指出其不足, 开门见山, 避免过多的迂回。面对比较内向的学生, 应采取更加含蓄的方式予以批评, 点到为止, 多用鼓励。

4. 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注意把握批评方式

孔子反对巧言, 但这并不阻碍孔子对于言语表达文采的追求, 孔子认为“言之无文, 行而不远”。不管是写作还是言语表达既要有实质内容, 能够说清事实, 又需要文采予以柔和, 孔子不赞成过于直白的言语方式。《论语·泰伯》中记载“直而无礼则绞”, 认为心直口快却不懂礼, 便会尖刻刺人。由此可见, 孔子要求言语含蓄, 加以一定的修饰, 以达到文质彬彬的境界。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过程中, 切忌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观点及建议即可, 避免长篇大论引起学生的反感。同时, 教师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 应对自己的话语予以修饰, 太过直白的言辞会让学生觉得尖酸刻薄, 难以接受。幽默、委婉、旁敲侧击的批评方式, 既可以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 也能使学生心领神会, 乐于认识和改正错误, 接受批评教育。

三、“与其洁也, 不保其往也”———教师言语批评发生后的恢复

8.言语艺术论文 篇八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语文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00010

所谓非言语行为是指运用语调、语速、举止、神态等无声语言传递信息的方式。课堂上的非言语行为是一种暗示艺术,它是教师通过手势、眼神、表情等以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施加影响,实现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调节与控制。

一、手势言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艺术

人们的手势言语很丰富,甚至可以单独用它来交流一些简单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手势是辅助教师有声语言表情达意的有力方式,它具有形象鲜明、醒目和动作大的特点,巧妙地使用,可以起到组织课堂教学,调控学生学习状态,激励学生等作用。

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都有数千字之长,在初读时,如果由教师或某一学生一人来朗读,不仅朗读者感到吃力,而且听者因为形式单调、时间过长而出现注意力分散现象,影响初读效果。所以,在遇到此类文章时,笔者多采用连接朗读的方式,即一个学生朗读一段课文后,再请另一个学生接着读。为了不中断课文朗读的连贯性,朗读的学生替换时,笔者直接用手势示意另一个学生。这样不预先指定哪些学生读,能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注意听课文的朗读并注意其进度,从而避免了学生精力分散的现象。在课堂自主阅读学习时,每当发现有个别学生做小动作,笔者就悄悄上前,用手势暗示他,这样不但能及时提醒他改正,又能使他因为教师没有在同学们面前直接用语言批评而心怀感激,更加努力学习,同时也保证了全班正常学习的氛围不受到干扰。

二、目光言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目光言语是师生间最常用、最有效的非言语信息传递,教师的目光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控制反馈信息,还可以表达个人信息。例如,为引起学生对《奇妙的克隆》一课中的“科技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一句的探讨,笔者在讲述到这一段课文时,有意识地加重语气朗读这句话,然后用目光向四周一扫似乎在向学生询问:“你们同意这一观点吗?”这时,认同这个观点或需陈述己见的学生的目光便立刻迎了过来,而一些不以为然的或持反对意见的则避开而顾左右,并随后举起了手进行质疑……

实践还表明,教师注视学生次数减少或目光扫视区域过窄都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如有些教师上课时习惯目光总是盯着前几排或注意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完一节课,教师的目光和学生的目光对视三秒钟以上的不足一半。这样长期下去,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在课堂上漫不经心,甚至交头接耳做小动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体态言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艺术

社会心理学家们发现人类有五十至六十种基本的体态言语,这些体态言语并不是孤立发生的,通常需要伴随其他一些姿势或言语来共同表达信息。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体态言语既可起到强化作用,又能使教学更形象,更丰富,更具有魅力。在课堂上,有经验的教师常常表现出无拘无束、落落大方的姿态,并且随着课堂节奏和意境的变化而变化,使得课堂气氛十分和谐活泼。

但运用体态言语必须适度。如有位教师在讲鲁迅的《孔乙己》时,模仿长衫主顾走路的形态,在讲台前仰着头来回踱步,或模仿喝酒的动作。这样的体态言语行为不仅显得多余,而且显得庸俗,有损教师的良好形象,也不利于学生思索与信息的反馈,因而都是不足取的。

四、表情言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艺术

当人们表达一个信息给对方时,除了言语外,还包含很多的面部表情。根据美国语言学家马赫拉宾研究的结果表明,在人际沟通中,依靠面部表情解释信息占主要部分,而对言语影响则依赖较少。比如,教师在讲课文或讨论问题时,总是和颜悦色,必然会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愉悦的情绪,而学生的肯定性情绪又会反过来感染教师,于是课堂上洋溢着欢快和谐的气氛。这样积极的心理气氛像催化剂一样,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乐于动脑思考,以至创造性完成学习活动。表情言语还能制止学生的一些不当行为,而不影响整个课堂气氛,从而到达“无声胜有声”的佳境。

五、空间言语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的艺术

空间言语即教师与学生交流时的有效距离与位置。美国心理学家霍尔通过对各种人群的大量观察研究,提出了所谓距离区域(distance zones)的概念,区分出亲密型、私人型、社交型和公众型四种不同的相互关系类型。在人际沟通中,彼此越喜欢,通常人际距离也越小。如果两个关系较好的人,彼此交谈时却相距较远,双方就会感到不适。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教师不一定将自己固定在讲台上,可以适时适度地走下讲台,甚至在学生中停留,踱步进行讲解。尤其分组讨论课文问题时,教师需要到各小组去倾听、点拨,这样既使学生感到更自然亲切,又可促进学生参与讨论活动。

上一篇:漂亮又美观禁毒的手抄报八张图片下一篇:税务管理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