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安全管理办法

2024-10-10

工业安全管理办法(精选8篇)

1.工业安全管理办法 篇一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网络教育学院

目:船舶工业安全管理

学习中心: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 业:

年 级: 年 春/秋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船舶工业安全管理

内容摘要:船舶造修船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要真正控制好船舶生产的安全,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关键词:船舶企业;安全管理;安全培训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目 录

内容摘要........................................................2 1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4 1.1船舶企业的安全政策应该清楚地说明船舶企业的目的、管理原则和持续改善安全水平的原望..............................................4 1.2有效的安全管理要求对组织内的职权系统做出一份清晰的描述.......5 2.抓好船舶工业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6 2.1安全理念的培养...............................................7 2.2安全制度文化的建立...........................................7 2.3加强安全培训和班组建设.......................................7 2.4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8 2.5建立可行的规范,提高安全规则的执行力.........................8 2.6做好船舶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9 3.结论.........................................................10 参考文献.......................................................11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1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系统要得到科学的和有步骤地实施,有必要定义组织的安全目标,系统采用的形式和确定谁对系统承担责任,这就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Safety management plan。安全管理计划包括制定安全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明确实施管理系统的任务和相关责任人。安全管理政策包括安全目标、安全性能测评、非惩罚性纪律政策。而确定任务和相关责任人的实施过程则包括任务和责任的文件、分派工作以便有效地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办公室、安全委员会、人员参与到系统的发展和推行过程中等。对船舶企业的现有安全管理计划进行评审,可以发现,尚存在以下差距:

1.1船舶企业的安全政策应该清楚地说明船舶企业的目的、管理原则和持续改善安全水平的原望

这可以通过以文件形式规定的、描述船舶企业为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所采用的组织程序和结构的政策来实现。安全政策还应包括一份概述船舶企业希望通过其安全管理系统达到的目标和成果的声明。船舶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政策、安全经营目标(如事故征候率I等)和一些非惩罚性政策。但是缺陷如下: 缺少责任经理对安全的声明;

缺少各层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安全数据统计不全,导致安全性能评估不准确; 非惩罚性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 遵守条例的措施需要改进。

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之处:

安全政策没有与全体员工交流并让他们意识到各自的安全义务,导致部分员工对安全政策不理解或不够重视,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了抵触情绪,或者是不能很好地按照相关要求来实行。

船舶企业的安全政策也没有进行定期评审,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改进方向:

广泛分发管理评审结果以向员工演示评审过程是如何产生有利于组织的新目标,并在管理评审加入客户反馈和产品符合性要素; 增加责任经理对安全的声明,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严格非惩罚性政策;

对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

1.2有效的安全管理要求对组织内的职权系统做出一份清晰的描述

对系统内所有人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应有清楚的了解。为此,必须成立安全委员会,并明确个人的具体职责。安全委员会为讨论跨职能的安全相关问题提供一个论坛,从更广的观点考虑安全问题。传统的健康和职业安全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安全问题常常不局限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而是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输入和专家意见。安全委员会为这种对话提供一个论坛,同时也用于从“宏观”的角度评估系统有效性。该委员会也为评审安全成果和传播安全信息提供手段。船舶企业已经成立了安全委员会和安全责任单位QM/PL,并规定了组织和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了各岗位的要求。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来将安全管理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但是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如安全委员会的地位不明显,在重大安全决策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船舶企业管理手册中第七章已有部分人员资格和职责的描述,职业安全健康手册中有章节描述(安全生产岗位职责),但是仍然需要补充完善安全岗位人员职责。

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安全体系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1)船舶企业领导的承诺和参与。由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思想,目前国内航空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一般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对船舶企业也是如此。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需要被广大员工所接受,这需要船舶企业领导的承诺和参与,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项目需要高层领导的推动,以提高员工的认识。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船舶企业领导的工作繁忙等很多因素,导致对项目推行的关注度不够,遇到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因而影响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我们希望船舶企业领导不仅对安全作出承诺,同时也要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尽可能地支持项目的推进工作。

(2)风险难以识别并被有效评估。风险管理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危害程度评价,是风险管理的最佳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安难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难以挖掘潜在的风险,并恰当地估计风险的危害程度。目前阶段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利用较为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此外,应做好安全报告工作,及时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报告上来,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非惩罚性的纪律政策难以有效执行。非惩罚性的纪律政策是船舶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当船舶企业提出对于一些行为进行某种程度的免于惩罚时,雇员更可能报告事件,并在调查中给予合作。由于非惩罚性政策是免于处罚的,因而难以对违规员工构成威胁,因此执行起来力度不大。目前来讲,解决的办法基本有两个,一是严格非惩罚性纪律政策执行程序来开展工作。即按照如下步骤:

 第一次违规,给出口头警告  第二次违规,给出正式的书面警告

 第三次违规,给出最终的书面警告(可以包括暂停工作) 第四次违规,终止。

书面警告的有效期为1年,其后,雇员的直接主管将针对雇员积极的改变写一封确认信,并将信附在人员档案内的正式书面警告书后。

2.抓好船舶工业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船舶企业的安全文化。只有建立了积极的安全文化,企业员工才会更加主动的报告与安全有关的隐患,更加配合调查人员开展工作。现在我们虽然建立了无惩罚政策,也鼓励员工主动报告,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影响,真正能收集到的安全数据很少,数据少必定会影响风险管理中数据分析的进行,所以,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体系之间有很大的相互依存性。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个人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2.1安全理念的培养

1.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全体员工,就安全认识长期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安全知识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讲座、黑板报、培训班等)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教育,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制造安全需求环境。

2.2安全制度文化的建立

1.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层次人员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奖惩严明、行之有效。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执法有依。有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制度以及安全规程,就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3.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将死的制度变成活的思想。通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能掌握并接受,最终形成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

2.3加强安全培训和班组建设

1.会议体制。总经理安全会议是船舶企业最高安全管理会议,每月月末在总经理安全巡回结束后由总经理组织召开,各部门长以上人员出席,会议的议题包括现场巡回中发现问题点的指出,上月指出问题点整改情况的报告,安全部门报告本月事故情况并说明下月船舶企业安全重点管理项目与实施要点,各部门报告本月安全活动实施结果并说明下月安全活动计划等。在总经理安全会议以下现场各部门、各科都召开月度安全会议,各班组召开月度安全恳谈会以及每天召开的班组晨会和统辖会议,较为完善的会议体制保证各项指令能及时得到贯彻实施。

2.巡回检查体制,包括每月一次的总经理安全巡回、部长安全巡回、各科安全巡回、统辖安全巡回以及安全部门集体巡回和每周一次的专项巡回。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3.安全部门的监督指导。在自主管理体制下,安全部门的最主要的职责是倡导安全理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程序,维护改善体制的运行,把握监督现场安全状况,指导安全管理与作业方法。安全部门每月派员参加各部(科)的安全会议、安全巡回,除现场指正问题外每周向相关部门反馈安全巡回结果并跟踪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情况,并对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实况进行月度评价考核。

4.强化基层特别是班组的安全管理。船舶企业通过定期组织班组长培训,帮助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手册,设立班组标示板等形式来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提高班组管理技能,使班组长能主动履行班组安全监督的责任,确保船舶企业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基层组织运行良好。2.4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职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的;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

2.5建立可行的规范,提高安全规则的执行力

船舶企业自开展造船生产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各级程序文件,包括船舶企业级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规定基准和部门级安全作业基准。船舶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各级程序文件的时候,既考虑国家法律法规,更充分考虑制度或其建立的程序的可执行性,确保建立的规则使员工能理解、可接受、易执行。特别是非常强调要严格执行的作业基准,与业内常说的安全操作规程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但明确地告诉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根据作业类别告诉作业者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其中必须要遵守的是什么,禁止的是什么,作业者做事就依据基准所规定的程序及操作方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当发现已经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执行的规定、基准在现场很难推行或执行时,管理者要考虑的不光是加强教育、监督甚至处罚的力度,而且要考虑制度基准的合理性,了解为什么难于执行,通过与作业者、组长共同探讨来修正基准,在保持执行规定的严肃性的同时使作业者容易接受并乐于执行。比如,船舶企业原来规定在码头舾装船机舱内禁止吸烟,这是为了防止吸烟特别是乱丢烟蒂而引发舾装船机舱火灾。但是,在实践中,个别员工抽烟的情况很难得到有效的禁止,个别员工往往会在休息时躲起来偷偷地抽,反而更危险。经过研讨,对机舱内各区域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船舶企业更改了有关制度,在机舱内设置了指定吸烟地点并配置烟灰缸,规定员工要在指定场所吸烟,既确保安全又让员工在休息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适当地放松。2.6做好船舶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

1.开展“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提高员工对危险的感知性。“危险预知训练”用存在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的图片让大家分析现状、找出危险、确立对策然后确定班组或自己以后的行动目标,从而逐步培养员工对危险的认识及动作前预知危险的行为习惯。船舶企业还提出了现场作业者“STOP-5 s危险预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使作业者养成在动作之前,暂停预知危险,确认安全后再进行下一动作的习惯。

2.努力摸索能让作业者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作业者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培训和教育。从员工的入厂教育到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培训以及其他特别培训,船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都用POWERPO INT制作了多媒体的教育资料,力求使培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教育的效果更好。船舶企业定期拍摄现场作业中存在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部分是故意设置的)的电视片让员工来“找错”。船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还将月度安全重点管理项目的要点以漫画的形式把它绘制出来,每月更换粘贴在宣传栏、休息场所、分发到作业现场等处进行宣传,以此增长员工安全知识,提醒员工注意重点的事项。

3.通过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发生事故或重大危险经历召开对策会议后,船舶企业都将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防范对策并配之以图片以通报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到各部门,让各相关人员吸取教训,查找排除自己作业场所、行为中存在的类似隐患。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4.让员工自己教育自己。船舶企业开展的“一日一善”活动,就是通过开展员工“每人每天做一件安全好事”的活动,让员工自己判断哪些事是正确的,是船舶企业提倡的,以达到让员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激励自己的目的。船舶企业方面,也对做安全好事的员工及时地进行奖励。

5.在管理中不断进行培训,强化安全要点和安全意识。船舶企业内部有一个晨会制度,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当天作业安全提醒,将上级的安全指示及时传达给作业者,最后针对当天作业的安全要点集体进行唱和,船舶企业还有一个小组(Group)集体安全巡回活动,每天由安全部门一名人员带领从各车间抽调的3人到4人进行现场安全巡回,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者每天在现场巡回,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结论

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我们要以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船舶工业要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只有加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大作业模板

参考文献

1.马骏,OD估计模型的发展[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2.李欣然,贺仁睦,周文,张伶俐,综合负荷感应电动机模型的改进及其描述能力[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9期

3.尹娟,郭国会,人工神经网络在交通网络OD矩阵推算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年04期

4.杨蕴霞,王小虹,航运安全新理念——介绍船舶安全的IM模型[J],航海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宋中民,肖新平,反向累加生成及灰色GOM(1,1)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4期

6.金双泉,李硕,杜攀峰,交通仿真软件在线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7.路静,吴超仲,严新平,NETSIM模型的分析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3年06期 8.廖永松,黄季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与灌溉需水预测[J],中国水利,2004年01期

9.金双泉,李嘉,杜攀峰,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10.廖永松,黄季焜,21世纪全国及九大流域片粮食需求预测分析[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04年01期

2.工业安全管理办法 篇二

气瓶作为气体包装, 是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中的特种设备, 具有介质复杂、量大面广, 流动性强等特点, 随着瓶装压缩气体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气瓶充装企业发展迅速, 但气瓶事故却随之越来越频繁、居高不下, 气瓶流通市场上大量存在严重缺陷、超期使用的气瓶得不到检验、处理, 为了保护我公司气瓶充装安全生产和人身、 财产安全, 必须彻底改变落后的气瓶充装安全管理局面。 根据《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第15 条的规定“气瓶充装单位对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的安全使用以及按期检验负责, 并应建立气瓶档案”。因此, 建立以气瓶充装单位为安全责任主体的气瓶仓储与配送安全管理新模式, 从而达到杜绝充装不合格气瓶、超期气瓶、非自有气瓶的现象, 是企业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 赢得商机, 争取市场,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现行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公司在气瓶的管理上主要依靠充装人员或是销售人员用人眼逐瓶识别模糊不清的气瓶钢印标记和陈旧的气瓶外观漆色标记及人工抄录方式的方法来判断气瓶的状态信息;气瓶的档案采用纸质表格记录, 产权主体多元化难以管理, 气瓶流转管理记录不具有可追溯性, 无法追溯到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员, 同时, 配送体系落后、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过高等, 给气瓶在流通过程中和安全管理方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以上原因使得我公司工业气瓶仓储与配送安全管理存在如下问题。

(一) 未对气瓶产权作出清晰的界定

气瓶的托管是指气瓶充装单位与使用气瓶并已拥有气瓶产权的用户签订气瓶委托管理协议, 同时明确气瓶充装站对托管气瓶承担与自有气瓶相同的安全管理责任 (包括气瓶建档、标识、维护保养、定期检验等) 。 由于我公司未对气瓶的产权作出清晰的界定, 气瓶“大循环”周转致使我公司对托管气瓶的安全监管不到位, 难于区分自有气瓶和外来气瓶, 虽经例行检查, 但由于对外来气瓶内残留气体介质不清、定检是否合规等情况不明, 致使气瓶流转处于不安全运行状态。

( 二) 气瓶充装质量安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因瓶体表面腐蚀或污损、气瓶的钢印标记难以识别, 在实际操作中仅靠人工识别, 稍有疏忽极易造成过期瓶、报废瓶不易识别, 从而在气瓶的流通过程中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用于区分充装介质的主要识别标志———瓶体外表漆色会在气瓶的流转过程中锈浊、脱落而不易辨认, 如果气瓶在接收或充装检查过程中把关不严, 极有可能造成气体介质的混装或错装, 轻则影响气体的质量, 污染充装系统, 给自身及用户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影响公司的质量信誉, 重则发生爆炸伤亡事故, 甚至可能给公司和气体用户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三) 气瓶仓储安全、配送不满足市场需求

由于我公司气瓶内储存的气体多是高压、易燃、易爆气体, 虽然在气瓶危化运输、检验、收发、配送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 但因职工时有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 气瓶不按规定定置摆放等极易造成混装、错装等不安全行为;另外, 由于大部分气瓶用户没有合法、合规危化品运输资质, 迫切需要有符合危化资质及安全管理规范的流通组织为他们提供系列化、一体化、多项目的后勤服务。因此, 把气瓶充装、仓储、检验、销售、配送等连成一个整体, 业务活动由原来的单纯充装、仓储转变成向社会提供供、产、销为一体的气瓶充装服务, 这样既规范了气瓶的销售工作, 又合理地提高了气瓶的使用率, 有效减少库存资金的占用, 为公司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四) 气瓶档案质量不能保证

现有的气瓶纸质档案的建立、管理未分类、汇总, 查阅费时费力, 可利用率极低, 无法按特定条件迅速查询相关气瓶信息, 气瓶档案进行人工登记时, 容易产生错误或相关信息遗漏, 对于档案的错误或漏登现象难以及时审核和纠正。

(五) 不能实施有效的气瓶流向管理

大部分气瓶事故与终端用户的使用和管理相关, 现有的气瓶安全管理措施仅限于公司内部, 无法追踪延伸到安全隐患的源头———气体用户, 不能从源头上加强气瓶的安全使用管理, 对于有不良行为的用户无法记录判断, 难以及时、准确、有效地追踪气瓶的流向, 给事故的分析处理和有效避免可能面临的事故灾难带来了困难。 若气瓶发生事故, 快速追踪同批或相近批号的可疑气瓶, 对于事故原因的分析、防止可疑气瓶继续发生事故、避免或减少可能发生的财产和生命损失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六) 不能建立有效的内部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现有的人工气瓶销售、 配送检查登记、充装检查登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对应到具体的瓶号, 无法进行事后的追溯、统计, 一旦发生事故, 事故的责任很难落实到具体人员, 气瓶信息的登记出错、漏记现象也很难及时发现或纠正, 不利于加强公司内部的安全和工作质量责任制管理。

( 七) 不能及时了解掌握气体生产的动态数据和信息

现有的管理模式难以了解气体充装、销售、质量、安全方面的实时动态数据, 如每个班的产量、气瓶的库存、应收气瓶的数量、发出气瓶信息、在检气瓶信息, 不利于合理安排各种生产资源;不能确定用户占有消耗气瓶资源的情况, 无法对气瓶进行有效、 正确和实时的动态资产管理;不能及时了解现有气瓶总数, 即将检验到期气瓶数, 即将报废气瓶数等气瓶资产存量情况;尤其难以了解气瓶滞留于用户的时间周期, 不能对气瓶进行资产管理, 更不能很好地对用户使用气体情况进行评估。同时, 由于检验记录采用人工登记的方式, 其中有些信息量的计算需要通过人工查表计算得到, 或者根据经验得出, 一方面人工计算工作量大, 另一方面容易出错, 且检验结论也必须根据计算的结果人工判断, 人为性因素比较大, 有可能会出现误判现象。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采用条形码技术对气瓶实施仓储和配送管理是一项新且成熟的技术, 条形码可以保证气瓶的唯一性, 即一个气瓶只有一个编号, 绝对不会产生重复、错号等问题。条形码直接由条码采集器采集输入电脑, 可以准确定位气瓶, 迅速查找到气瓶的相关信息, 提高气瓶的仓储、配送安全管理效率, 解决了人为登记的错、漏信息问题。

(一) 确保依法、合规充装气瓶

为明晰气瓶产权, 防止气瓶在充装企业之间串瓶和非法气瓶进入我公司充装, 造成气瓶安全充装隐患, 使用条形码扫描读出气瓶上代表唯一身份信息的数字签名, 结合数字签名实现对气瓶合法性认证, 杜绝充装非自有气瓶和托管气瓶, 既能及时发现超期未定检气瓶, 保证气瓶充装安全, 又规范了气瓶的收发工作, 有效合理地提高了气瓶的周转使用率。

(二) 规范气瓶仓储管理

对于气瓶的每次出入库和配送, 条形码安全管理系统都会给予记录, 对每只气瓶进行全过程跟踪, 记录气瓶在流转过程中生成的相关信息; 对于气瓶的仓储状态, 条形码安全管理系统可实施动态查询, 即目前每家用户气瓶的库存数, 空瓶、饱瓶、待处理瓶的仓储状态, 便于有效实施气瓶定置管理, 防止混装、错拉。

(三) 气瓶配送实现动态流转管理

气瓶配送装车时用条形码扫描器记录气瓶种类、去向及用户, 可以及时了解气瓶的动态流转情况, 便于对气瓶进行跟踪管理, 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可以进行责任追溯和原因分析, 有效避免气瓶在收发过程的错记、漏记, 防止气瓶的流失;可以及时正确发现各种超期瓶, 不会出现气瓶的误检、漏检。同时, 实施气瓶配送的动态流转管理, 可以减轻配送工的工作量, 降低配送工的工作难度, 减轻配送工的工作压力; 可以正确了解配送工的工作质量、产量, 从而有效地对配送工进行绩效考核。

四、结语

通过对气瓶条码编号进行自动识别, 能够实时了解气瓶的履历信息和流转信息, 实现气瓶资产管理, 销售、配送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为气瓶仓储和配送的安全性和灵活性提供了可靠的协调手段, 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公司的管理能力。

摘要:为了加强工业气瓶的安全监督管理, 规范气瓶充装单位的仓储、配送行为, 保证气瓶充装过程和销售、配送的安全, 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气瓶安全监察规定》, 分析我公司目前在气瓶管理全过程的现状, 谈谈提高气瓶的仓储与配送的安全管理, 防止和减少事故的认识。

关键词:气瓶,仓储,配送,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化治.制氧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1.

[2]陈崇文.论气体行业的企业管理与技术革新[R].云南省工业气体行业协会, 2008.

[3]全国气瓶标准华技术委员会.气瓶标准及法规汇编[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4]郑宁, 胡毛良.钢质焊接气瓶定期检验与评定[M].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5]赵家俊, 于宝琴.现代物流配送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3.工业安全管理办法 篇三

关键词:建筑施工 质量 安全 技术 措施 探讨

房屋建筑施工涉及面很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也很多,如设计、材料、施工工艺、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制度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施工质量;每一工程项目确定,都有它不同的地点和环境,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的影响因素多,尤其是不可控因素多,所以容易产生质量问题。

一、必须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先进的质量管理、就能保证建筑施工有序进行

利用质量标准进行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是现代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项目经理要严格按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质量控制。同时,应建立“质量奖罚条例”、“质量分析制度”、“质量检查制度”、“用户回访制度”、“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规定”、“消灭质量通病措施”等质量管理规章制度,并把功夫下在落实上,追求实际效果。项目经理部建立一整套质量控制规章制度,通过提高人的工作质量来提高工程实体质量。

2、有了先进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就有了保证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一是要重视引进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二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施工人员必须树立五大观念: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为用户服务的观念、用数据说话的观念以及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并重的综合效益观念。

3、施工人员的技术素质高、产品质量就有保证。

管理干部、技术人员都应具有较强的进行质量规划和目标管理的能力,组织施工和进行技术指导的能力,以及识别质量和检查质量的能力,生产人员则应当具有精湛的技术技能,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和操作规程的法制观念,服务人员则应做好技术和生活服务,能以出色的服务,间接地保证工程质量。

4、有了优质材料、才能保证建筑质量

工程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原材料,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质工程。从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到进场后的验收、复检等,每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规定和控制。项目部必须严格按采购程序的要求执行,最好从指定的合格物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厂家进行采购,并做好进货检验记录。坚持做到同等质量价格最低,同等价格质量最好。

5、只有强有力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建筑产品质量

施工现场管理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在施工现场,应重点从六个方面进行加强控制。一是监督检查工程施工机械设备、试验仪器、测量仪器是否齐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二是监督检查各级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健全,运转是否正常;主要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人员是否到位,有无更换现象;工程款是否挪用,是否有转包和未经业主许可的分包现象;是否文明施工、安全施工。三是对工程质量隐患和不合格工程及时提出监督意见,并认真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对质监通知的落实情况。施工单位要重视和落实监督工程师通知中所提出的问题,及时将整改后的书面信息反馈质监站。四是按照《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旁站監理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项目进行综合检查、专项检查和巡视检查。按照相关规定,作好项目三个关键阶段专项检查。五是建立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把工程质量抽检情况、不合格工程整改情况、隐蔽工程的质量情况、大的工程设计变更情况及有关照片存档。监督过程中的检查资料是建筑工程质量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六是参加工地例会,听取监理、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情况,公布监督检查结果,并提出建议和要求。

二、有了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质量综合效益的保证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坚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施工安全无小事,建筑施工安全,是建设主管部门和建筑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也是贯彻落实和树立科学发展观。

1、建筑安全隐患形成的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脱节,部分施工企业丧失了控制权和管理权。由于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使相当一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实际丧失了自主权和控制权,被动地依附建筑施工项目的承包人,从而被迫违心听从和迁就于项目承建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丧失了主导管理权,从而造成部分建筑施工现场未能很好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建筑施工的安全规范。

2、加强安全管理对策、确保施工质量

(1)、建立隐患整改落实制度和隐患整改通知书制度。隐患整改落实制度指企业由上级安全行政主管部门发出整改通知书逾期未改正的,进行经济处罚,严重的对项目经理调离岗位,隐患整改通知书通报给管内各施工部门,在视频大会上做出检查。

(2)与经济挂钩。通过行政手段,单列工程项目的安全文明施工专项经费,并把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专项经费分为基本费和现场评价费,鼓励其创建文明工地。单位工程施工安全文明施工评价等级作为建设单位向施工单位拨付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的依据。

(3)通过建立安全员“三统一”制度和安全员联络制度,充分发挥安全员的作用。安全员“三统一”制度指安全员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派出,工资福利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支付,工作职责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这是企业对安全员的支持,这样一来安全员就不会受到项目经理或项目承包人的控制。

(4)提高工人安全素质,建立安全培训制度。工人通过安全培训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上岗资格。这项制度规定,进入施工现场的新工人必须持有安全资质证,否则他将被拒绝进入施工现场。

4.工业区安全管理制度<2> 篇四

a)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法律法规可以参照法律法规获取制度和法律法规符合性评价的要求;

b)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的要求;

c)企业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及其它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要求;

d)合同规定、相关方的要求;

e)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

f)上级主管部门和顾客有关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资源使用等要求

g)其它需要关注的要求。

5.2.4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a)下属企业各部门根据工作活动场所及其设施的特点,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b)根据《作业活动清单》中列举的作业岗位和作业活动分析辨识所涉及到的危险有害因素。将辨识的危险有害因素填写到《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调查表》中,危险源的辨识要考虑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状态)和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参照GB6441—199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分为的20类事故类别。

序 号

事故类别名称

0

506

07

08

09

010

物体打击

车辆伤害

机械伤害

起重伤害

触电

淹溺

灼烫

火灾

高处坠落

坍塌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冒顶片帮

透水

放炮

火药爆炸

瓦斯爆炸

锅炉爆炸

容器爆炸

其它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它伤害

危险有害因素按照《生产过程危险源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的分类要求中危险因素的六种类型,详细的见附件1。

c)下属企业各部门填写《危险源登记表》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交安全主任汇总,报评价组审核和分析评价。

d)安全主任对各部门上报的《危险源登记表》进行汇总。汇总原则如下:对员工以及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外部访问者、顾客等非操作人员)有极小影响可以除去;管理方法,危害影响相似的危害因素可以合并,汇总后形成整个公司的《危险源评估汇总表》。

5.2.5风险分析评价

a)根据《危险源评估汇总表》选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对作业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并将分析评价的结果填写在《工作活动分析评价表中》。

b)选用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对各个工作岗位进行作业条件分析,每位评价组成员单独对各个作业活动打分,然后取均值汇总在《危险源评估汇总表》中。

c)对于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法律法规符合性等采用安全检查表(SCL)法。然后将分析评价结果汇编在《安全检查表中》。

d)对于新建、扩建、改建、技改项目和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采用预先危险性法(pHA)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汇总到《预先危险分析评价表》中。

e)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安全评价方法。

5.2.6风险评价方法

5.2.6.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a)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其中R、L、S的取值及判别准则分别见表5.2.6.1-

1、表5.2.6.1-

2、表5.2.6.1-

3、表5.2.6.1-4。

表5.2.6.1-1 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 准

5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业未作出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制度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有充分、有效的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表5.2.6.1-2 危害事件后果的严重性 S判断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人员伤亡程度

财产损失

停工

对声誉的影响

5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万元

2套以上装置或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0万元

2套装置或设备停工

行业内、省内影响

3不符合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慢性病

>10万元

1套装置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规程、规定

轻微受伤、间歇不舒服

<10万元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的影响

1完全符合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表5.2.6.1-3 风险评估表

严重性

可能性

452

912

812

表5.2.6.1-4 风险等级的判断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R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制度,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

2中等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制度,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风险

可考虑建立操作制度、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1-

3轻微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制度,但需保持记录

b)根据以上的分析评价要求,对各个工作活动进行分析评价,将分析结果汇编在《工作活动分析评价表中》。

5.2.6.2作业条件风险评价法(LEC)

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法﹐人们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半定量评价方法。它是用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针值之乘积 D(风险值),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这三种因素是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伤后果,具体分值见表5.2.6.2-

1、表5.2.6.2-

2、表5.2.6.2-3。

表5.2.6.2-1 LEC三种因素等级及对应分值

L

E

C

分数值

事故发生可能性

分数值

暴露的频繁程度

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完全可以预料

每天都可能发生

连续暴露

大灾难,3人以上死亡, 经济损失1000万元

6相当可能

每周都可能发生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或每天暴露一次

灾难,2~3人死亡,经济损失 300万元

3可能,但不经常,每月可能发生

3每周暴露一次,或偶然暴露

5非常严重,一人死亡,经济损失50万元

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每年才可能发生

2每月暴露一次

7严重,重伤;毒性大的伤害;有可能或能导致伤残的,或其它不可挽回的人身伤害,损失10万元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每三年才能发生

1每年几次暴露

一般,身体局部不良反应,轻微中毒,必要就诊 ,损失5万元以下

0.2极不可能

0.5

非常罕见地暴露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轻微,轻伤,不需要去医疗机构进行救护

0.1

可能性极小(实际不可能)

表5.2.6.2-2 风险等级D=LEC的划分

风险级别

控 制 措 施

应急控制

不可容许风险

≥320分

1.只有当风险已降低时,可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如果无限的资源投入也不能降低风险,必须禁止工作;

2.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

对于潜在的紧急情况,应制定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按程序进行管理

可忽略风险

160-320分

直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为降低风险,必须配给大量资源,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

一定要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运行控制文件

中度风险

70-160分

应努力降低风险,但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并在规定时间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

在中度与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行进一步的评价,以更准确地确定伤害的可能性,以确定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

3.视情况制定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必须制定运行控制档

可容许风险

20-70分

可视情况制定运行控制档,如通知、注意事项、标牌等控制,具体控制方法可根据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难易程度加以选择

可忽略风险

<20分

不需采取措施且不必保留文件记录

表5.2.6.2-3危险等级

风险值(D)

危险等级及程度

≥320分

不可容许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分

不可忽略危险,需立即整改

70-160分

中度危险,需要整改

20-70分

可容许危险,需要注意

<20分

可忽略危险,可以接受

5.2.6.3安全检查表(SCL)法

安全检查表是根据相关要求编制安全检查的项目,查找是否满足法律法规、规范等要求,检查表的编制所需要的依据:

a)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规范等;

b)国内外事故案例;

c)系统安全分析要求;

d)研究成果等有关资料。

安全检查表必须满足本制度中《安全检查表》中的基本条款。

5.2.6.4预先危险性法(pHA)

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是:对危险、危害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以后,预测本项目可能出现的事故。并根据同行业、同类生产装置或同类生产场所在过去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险形态,作为平行模拟,推断出本项目相应的评价单元潜在的危险,辨识出危险源、危险和危害因素、事故类别、引发事故发生的条件、事故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事故的风险等级等,提出预防事故发生的对策措施。

安全预评价的预先危险分析通常采用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及事故发生可能性等级(风险概率)表示危险性的大小,并作为相对量化程度的比较。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的划分见下表5.1-1。

表5.1-1 危险性等级划分

级别

危险程度

可能导致的后果

安全(可忽视的)

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

临界的处于事故的边缘状态,暂不至于造成人员伤亡、系统损坏或降低系统性能,但应予以排除,可采取控制措施。

危险的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防范措施。

灾难性的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及系统严重破坏的灾难性事故,必须予以果断排除并进行重点防范。

在预先危险性分析汇总表中,事故发生可能性分为五个等级,各等级的发生可能性如表5.1-2。

表5.1-2 事故发生可能性分级

序号

可能性等级

事故发生频率说明

1A级

频繁发生,经常发生

2B级

很容易发生,相当可能发生

3C级

容易发生或偶然发生

4D级

很少发生

5E级

发生概率接近零,在设备使用寿命期内几乎不发生

5.3风险控制

a)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和经营的实际运行情况,由各下属企业主要负责人与评价组一起确定有限控制的顺序,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消解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b)对于构成重大隐患的项目,建立重大隐患档案,档案中包括: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评审意见;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竣工验收报告等内容。

c)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从业人员进行宣传、培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的风险及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具体的培训参照培训管理制度执行。

d)对于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执行。

5.4 风险信息更新

a)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每年一次(间隔近一年)应组织各部门进行职业安全健康风险的识别。

b)安全评价组应每月对风险控制结果进行检查,(c)当发生下列情况时,组织安全评价组进行风险评价:

①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它要求;

②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③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④有对事故、事件或其它信息的新认识;

⑤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⑥其它需要评价的状况。

本规定解释权归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七)工业区下属企业报表制度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有关法律规定,加强工业区安全管理的规范化管理,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工业区下属企业的安全生产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工业区下属企业定于每月25日前向本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上报本企业的日常检查情况,反应企业安全管理现状。

二、突发性安全事故及时汇报。

三、下属企业所报情况必须如实可靠、如发现弄虚作假,将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罚,有关情况纳入工业区年底安全考评。

四、年底下属企业必须要安全总结报告。

五、各类报表必须要求填表人、单位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字认定方可上报。

本规定解释权归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八)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进一步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建立良好的安全信息交流平台,把工业区安全工作做得更好,特建立安全生产会议制度。

1、安全生产会议的主要任务

1.1 学习贯彻上级有关安全生产方针、政策、规定、指示。

1.2 听取工业区下属企业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办法,并落实到有关部门和人员。

1.3 对发生的重大事故和未遂事故,进行分析,讨论处理事故责任者和严重违章人员,吸取教训,制订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发生。

1.4 检查前次安全会议确定的事项的落实情况。

2、具体要求

2.1 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每月组织下属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工业区安全领导小组每个季度至少召开一次安全生产会议。

2.2 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安全生产会议由工业区安全生产责任人主持,工业区安全领导小组会议由领导小组组长主持。

2.3 每次会议之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抓住重点,讲求实效,会后对所研究确定的事项要写出纪要(记录),并狠抓落实。

2.4 每年的年初或年末要组织一次总结会议,总结全年安全工作情况及布置来年的工作计划和方案。

3、安全生产会议要形成会议记录,会议要有会议主题,提出的问题要有落实措施,下次会议要对上次会议提出的问题进行评审。

本规定解释权归工业企业安全管理机构。其他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九)伤亡事故管理制度目的1.1及时、准确地掌握工业区员工伤亡事故的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以保证生产安全,搞好劳动保护工作。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本工业企业安全事故的管理。权责

3.1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负责本制度的实施、监督和管理。

3.2 工业区安全管理负责人负责本制度的检查、考核。定义

4.1伤亡事故:凡属本工业区的员工(包括临时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4.2火灾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火灾造成的人身伤亡或一定的物质财产损失的事故。

4.3设备事故:由于设计、制造、安装、施工、使用、检维修、管理等原因造成机械设备、动力、电讯、仪表(器)、容器、管道等设备及建(构)筑物等损坏,造成损失或影响生产的事故。

4.4生产事故:由于违章指挥,或者违反工艺纪律、操作纪律和劳动纪律,造成停(减)产,以及跑、冒、漏、串物料的事故。

4.5爆炸事故: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并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4.6交通伤害事故:指企业所属机动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车辆损坏、财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事故。

4.7 环境污染事故,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产品、半成品、原料等各种有害物质泄漏,或“三废”(废水、废气、废渣)严重超标排放,污染大气、水源、环境的事故。

管理内容

5.1事故分级

5.1.1伤亡事故等级划分: 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1.2事故等级划分: 轻微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1.3火灾爆炸事故等级划分: 特大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一般火灾事故。

5.1.4生产设备事故等级划分 :小事故、一般事故、重大事故和特大事故。

5.2事故报告程序

5.2.1 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除立即处理外,应立即以最快捷的方法直接或逐级上报公司主管部门、办公室。各级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逐级如实报告,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

5.2.2 轻伤事故应在24小时内报告公司安全部门、公司负责人。

5.2.3 发生重伤事故、死亡事故和各类重大事故,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向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报告,另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报告的内容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

5.2.4对重伤、死亡事故、重大事故,企业应写出事故调查报告书;在规定时间内(15天最长不超过30天)报送上级有关部门。

5.2.5 急性中毒、中暑事故应同时报卫生行政部门;爆炸、火灾事故应同时报公安部门。

5.2.6紧急状态下可直接拨打110、120、119等救援电话,拨打110、120、119等救援电话后,公司安全组应及时派人到路口指引有关人员进行厂区。

5.3事故调查

5.3.1事故的调查和处理要按“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办理。

5.3.2轻伤事故由厂长组织生产、技术、安全、车间等有关人员等参加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3.3对重大事故、重伤事故和死亡事故,公司领导或办公室负责人协助公司上级主管部门会同所在地区的安监部门、公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5.3.4事故调查组成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事故调查所需要的某一方面的专长。

2)与所发生事故没有直接利害关系。

5.3.5事故调查组的职责:

1)查明事故发生原因、过程、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

2)确定事故责任者。

3)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的建议。

4)出事故调查报告。

5.3.6事故调查组有权向发生事故部门和有关人员了解有关情况和索取有关数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

5.4事故处理:

5.4.1事故调查组提出的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本工业区及其下属企业相关主管部门负责处理。

5.4.2忽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玩忽职守或者发现事故隐患、危害情况而不采取有效措施以至造成伤亡事故的,对部门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和经济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3对各类事故隐瞒不报、虚报或故意迟延不报、故意破坏现场,要追究责任,从严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4.4对防止事故和抢救有功人员,工业区给以表彰、奖励。

5.5事故补偿由办公室人事主管部门按有关工伤保险政策执行。

5.6数据归档

事故处理结案后,由下属企业安全部将下列数据归入档案:(另备一份教育工业区安全管理机构。

5.6.1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

5.6.2职工事故调查报告书及批复。

5.6.3事故现场调查记录、图纸、照片、物证、人证材料。

5.6.4技术鉴定和试验报告。

5.6.5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材料。

5.6.6事故责任者的自述材料。

5.6.7医疗部门对伤亡人员的诊断书(病历、检验报告等)。

5.6.8发生事故时的工艺条件、操作情况和设计数据。

5.6.9处分决定和受处分人的检查材料。

5.6.10有关事故的通报、演示文稿和文件。

5.毕业论文-船舶工业安全管理 篇五

目:船舶工业安全管理

学习中心: 层 次: 高中起点专科

专 业:

年 级: 年 春/秋 季

学 号:

学 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年 月 日

船舶工业安全管理

内容摘要:船舶造修船生产现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作业环境。无论是在地面平台,还是在船舶船坞码头,由于生产工种多、生产工艺复杂,生产现场总是呈现多方位的立体交叉工作状态。同时,由于船舶是一种特殊的产品,高空作业、密闭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多,所以,要真正控制好船舶生产的安全,必须抓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机械设备、物料、环境的和谐,达到安全生产的目标。

关键词:船舶企业;安全管理;安全培训

目 录

内容摘要........................................................2 1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4 1.1船舶企业的安全政策应该清楚地说明船舶企业的目的、管理原则和持续改善安全水平的原望..............................................4 1.2有效的安全管理要求对组织内的职权系统做出一份清晰的描述.......5 2.抓好船舶工业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6 2.1安全理念的培养...............................................7 2.2安全制度文化的建立...........................................7 2.3加强安全培训和班组建设.......................................7 2.4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8 2.5建立可行的规范,提高安全规则的执行力.........................8 2.6做好船舶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9 3.结论.........................................................10 参考文献.......................................................11

1船舶企业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

安全管理系统要得到科学的和有步骤地实施,有必要定义组织的安全目标,系统采用的形式和确定谁对系统承担责任,这就必须制定安全管理计划Safety management plan。安全管理计划包括制定安全管理的有关政策和明确实施管理系统的任务和相关责任人。安全管理政策包括安全目标、安全性能测评、非惩罚性纪律政策。而确定任务和相关责任人的实施过程则包括任务和责任的文件、分派工作以便有效地运行安全管理系统、安全办公室、安全委员会、人员参与到系统的发展和推行过程中等。对船舶企业的现有安全管理计划进行评审,可以发现,尚存在以下差距:

1.1船舶企业的安全政策应该清楚地说明船舶企业的目的、管理原则和持续改善安全水平的原望

这可以通过以文件形式规定的、描述船舶企业为建立安全管理系统所采用的组织程序和结构的政策来实现。安全政策还应包括一份概述船舶企业希望通过其安全管理系统达到的目标和成果的声明。船舶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政策、安全经营目标(如事故征候率I等)和一些非惩罚性政策。但是缺陷如下: 缺少责任经理对安全的声明;

缺少各层管理人员缺少足够的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 安全数据统计不全,导致安全性能评估不准确; 非惩罚性政策执行效果不明显; 遵守条例的措施需要改进。

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之处:

安全政策没有与全体员工交流并让他们意识到各自的安全义务,导致部分员工对安全政策不理解或不够重视,因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产生了抵触情绪,或者是不能很好地按照相关要求来实行。

船舶企业的安全政策也没有进行定期评审,导致政策执行不力。

改进方向:

广泛分发管理评审结果以向员工演示评审过程是如何产生有利于组织的新目标,并在管理评审加入客户反馈和产品符合性要素; 增加责任经理对安全的声明,提高安全管理意识; 严格非惩罚性政策;

对各级管理人员开展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

1.2有效的安全管理要求对组织内的职权系统做出一份清晰的描述

对系统内所有人的义务、责任和权利应有清楚的了解。为此,必须成立安全委员会,并明确个人的具体职责。安全委员会为讨论跨职能的安全相关问题提供一个论坛,从更广的观点考虑安全问题。传统的健康和职业安全问题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安全问题常常不局限于一个特殊的领域,而是需要来自不同领域的输入和专家意见。安全委员会为这种对话提供一个论坛,同时也用于从“宏观”的角度评估系统有效性。该委员会也为评审安全成果和传播安全信息提供手段。船舶企业已经成立了安全委员会和安全责任单位QM/PL,并规定了组织和个人的职责和义务,制定了各岗位的要求。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和手段来将安全管理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但是仍然存在较多不足,如安全委员会的地位不明显,在重大安全决策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船舶企业管理手册中第七章已有部分人员资格和职责的描述,职业安全健康手册中有章节描述(安全生产岗位职责),但是仍然需要补充完善安全岗位人员职责。

在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使得安全体系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1)船舶企业领导的承诺和参与。由于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种新的思想,目前国内航空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一般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对船舶企业也是如此。新的理念和新的方法需要被广大员工所接受,这需要船舶企业领导的承诺和参与,船舶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项目需要高层领导的推动,以提高员工的认识。但是我们发现,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船舶企业领导的工作繁忙等很多因素,导致对项目推行的关注度不够,遇到很多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因而影响了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我们希望船舶企业领导不仅对安全作出承诺,同时也要 尽可能地支持项目的推进工作。

(2)风险难以识别并被有效评估。风险管理是搞好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并进行危害程度评价,是风险管理的最佳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很安难对风险进行有效识别,难以挖掘潜在的风险,并恰当地估计风险的危害程度。目前阶段的解决办法是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利用较为科学的信息管理技术来强化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此外,应做好安全报告工作,及时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报告上来,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3)非惩罚性的纪律政策难以有效执行。非惩罚性的纪律政策是船舶企业安全管理系统的一部分。当船舶企业提出对于一些行为进行某种程度的免于惩罚时,雇员更可能报告事件,并在调查中给予合作。由于非惩罚性政策是免于处罚的,因而难以对违规员工构成威胁,因此执行起来力度不大。目前来讲,解决的办法基本有两个,一是严格非惩罚性纪律政策执行程序来开展工作。即按照如下步骤:

 第一次违规,给出口头警告  第二次违规,给出正式的书面警告

 第三次违规,给出最终的书面警告(可以包括暂停工作) 第四次违规,终止。

书面警告的有效期为1年,其后,雇员的直接主管将针对雇员积极的改变写一封确认信,并将信附在人员档案内的正式书面警告书后。

2.抓好船舶工业安全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

解决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建立船舶企业的安全文化。只有建立了积极的安全文化,企业员工才会更加主动的报告与安全有关的隐患,更加配合调查人员开展工作。现在我们虽然建立了无惩罚政策,也鼓励员工主动报告,但是由于企业文化的影响,真正能收集到的安全数据很少,数据少必定会影响风险管理中数据分析的进行,所以,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体系之间有很大的相互依存性。积极的安全文化对于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作是必不可少的。我个人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2.1安全理念的培养

1.安全思想教育:主要是针对全体员工,就安全认识长期进行思想、态度、责任、法制、价值观等方面的系统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其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2.安全知识教育:通过一定的手段(讲座、黑板报、培训班等)对职工进行生产作业安全技术知识、专业安全技术知识等教育,加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3.创造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逐步形成企业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制造安全需求环境。

2.2安全制度文化的建立

1.建立强有力的企业安全管理机制:一是切实执行“企业负责制”,各层次人员逐级落实责任,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网络;二是切实履行“社会监督”职责,奖惩严明、行之有效。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所谓执法有依。有了完善的安全法规和制度以及安全规程,就可以规范员工的安全行为,起到约束作用。

3.有了健全的规章制度,并不是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必须将死的制度变成活的思想。通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能掌握并接受,最终形成员工的一种自主行为。

2.3加强安全培训和班组建设

1.会议体制。总经理安全会议是船舶企业最高安全管理会议,每月月末在总经理安全巡回结束后由总经理组织召开,各部门长以上人员出席,会议的议题包括现场巡回中发现问题点的指出,上月指出问题点整改情况的报告,安全部门报告本月事故情况并说明下月船舶企业安全重点管理项目与实施要点,各部门报告本月安全活动实施结果并说明下月安全活动计划等。在总经理安全会议以下现场各部门、各科都召开月度安全会议,各班组召开月度安全恳谈会以及每天召开的班组晨会和统辖会议,较为完善的会议体制保证各项指令能及时得到贯彻实施。

2.巡回检查体制,包括每月一次的总经理安全巡回、部长安全巡回、各科安全巡回、统辖安全巡回以及安全部门集体巡回和每周一次的专项巡回。

3.安全部门的监督指导。在自主管理体制下,安全部门的最主要的职责是倡导安全理念,建立合理的管理程序,维护改善体制的运行,把握监督现场安全状况,指导安全管理与作业方法。安全部门每月派员参加各部(科)的安全会议、安全巡回,除现场指正问题外每周向相关部门反馈安全巡回结果并跟踪结果的反馈与整改情况,并对各部门的安全管理实况进行月度评价考核。

4.强化基层特别是班组的安全管理。船舶企业通过定期组织班组长培训,帮助建立班组安全管理手册,设立班组标示板等形式来不断提高班组长的安全意识,增长安全知识,提高班组管理技能,使班组长能主动履行班组安全监督的责任,确保船舶企业安全管理最重要的基层组织运行良好。2.4抓好现场生产的安全管理

生产现场是企业生产力的载体,是职工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创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场所。企业向社会和市场提供的商品要通过生产现场制造出来;职工的精神面貌、道德、作风在生产现场培养和体现出来的;投入生产的各种要素要在生产现场优化组合后才能转换为生产力,所有这些都要通过现场的有效管理才能实现。现场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质量的好坏、消耗与效益的高低,以及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生产现场安全管理是现场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现场各项生产活动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并最终实现生产目标的基本保证。

2.5建立可行的规范,提高安全规则的执行力

船舶企业自开展造船生产以来,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管理各级程序文件,包括船舶企业级安全管理手册、安全管理规定基准和部门级安全作业基准。船舶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各级程序文件的时候,既考虑国家法律法规,更充分考虑制度或其建立的程序的可执行性,确保建立的规则使员工能理解、可接受、易执行。特别是非常强调要严格执行的作业基准,与业内常说的安全操作规程的最大区别就是不但明确地告诉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且根据作业类别告诉作业者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其中必须要遵守的是什么,禁止的是什么,作业者做事就依据基准所规定的程序及操作方法,按部就班地执行。当发现已经 执行的规定、基准在现场很难推行或执行时,管理者要考虑的不光是加强教育、监督甚至处罚的力度,而且要考虑制度基准的合理性,了解为什么难于执行,通过与作业者、组长共同探讨来修正基准,在保持执行规定的严肃性的同时使作业者容易接受并乐于执行。比如,船舶企业原来规定在码头舾装船机舱内禁止吸烟,这是为了防止吸烟特别是乱丢烟蒂而引发舾装船机舱火灾。但是,在实践中,个别员工抽烟的情况很难得到有效的禁止,个别员工往往会在休息时躲起来偷偷地抽,反而更危险。经过研讨,对机舱内各区域危险性进行了评估,船舶企业更改了有关制度,在机舱内设置了指定吸烟地点并配置烟灰缸,规定员工要在指定场所吸烟,既确保安全又让员工在休息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适当地放松。2.6做好船舶企业的安全管理培训

1.开展“危险预知训练活动”,提高员工对危险的感知性。“危险预知训练”用存在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的图片让大家分析现状、找出危险、确立对策然后确定班组或自己以后的行动目标,从而逐步培养员工对危险的认识及动作前预知危险的行为习惯。船舶企业还提出了现场作业者“STOP-5 s危险预知”,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使作业者养成在动作之前,暂停预知危险,确认安全后再进行下一动作的习惯。

2.努力摸索能让作业者特别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作业者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培训和教育。从员工的入厂教育到特种作业人员资格培训以及其他特别培训,船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都用POWERPO INT制作了多媒体的教育资料,力求使培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教育的效果更好。船舶企业定期拍摄现场作业中存在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部分是故意设置的)的电视片让员工来“找错”。船舶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还将月度安全重点管理项目的要点以漫画的形式把它绘制出来,每月更换粘贴在宣传栏、休息场所、分发到作业现场等处进行宣传,以此增长员工安全知识,提醒员工注意重点的事项。

3.通过事故案例来进行教育。发生事故或重大危险经历召开对策会议后,船舶企业都将事故经过、事故原因和防范对策并配之以图片以通报的形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发送到各部门,让各相关人员吸取教训,查找排除自己作业场所、行为中存在的类似隐患。

4.让员工自己教育自己。船舶企业开展的“一日一善”活动,就是通过开展员工“每人每天做一件安全好事”的活动,让员工自己判断哪些事是正确的,是船舶企业提倡的,以达到让员工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激励自己的目的。船舶企业方面,也对做安全好事的员工及时地进行奖励。

5.在管理中不断进行培训,强化安全要点和安全意识。船舶企业内部有一个晨会制度,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当天作业安全提醒,将上级的安全指示及时传达给作业者,最后针对当天作业的安全要点集体进行唱和,船舶企业还有一个小组(Group)集体安全巡回活动,每天由安全部门一名人员带领从各车间抽调的3人到4人进行现场安全巡回,安全管理部门的管理监督者每天在现场巡回,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3.结论

船舶工业安全生产管理是随着船舶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进步的。我们要以要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把安全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理念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船舶工业要保持高速度发展势头必须要有安全稳定的局面作保证。只有加强生产中的安全管理,才可以达到高标准的安全生产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马骏,OD估计模型的发展[J],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2期

2.李欣然,贺仁睦,周文,张伶俐,综合负荷感应电动机模型的改进及其描述能力[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9年09期

3.尹娟,郭国会,人工神经网络在交通网络OD矩阵推算中的应用[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0年04期

4.杨蕴霞,王小虹,航运安全新理念——介绍船舶安全的IM模型[J],航海教育研究,2001年02期

5.宋中民,肖新平,反向累加生成及灰色GOM(1,1)模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2年04期

6.金双泉,李硕,杜攀峰,交通仿真软件在线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3年05期

7.路静,吴超仲,严新平,NETSIM模型的分析研究[J],交通与计算机,2003年06期 8.廖永松,黄季焜,21世纪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与灌溉需水预测[J],中国水利,2004年01期

9.金双泉,李嘉,杜攀峰,仿真技术应用于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中的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4年02期

6.工业安全管理办法 篇六

一、范围

本标准参照《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试行标准》,对机械工业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提出了基本要求,目的是使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控制职业安全卫生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本标准适用于有以下愿望的机械工业组织:

1、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和消除员工和其他有关人员可能遭受危险及危害的因素;

2、实施、维护并持续改进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

3、保证遵循职业安全卫生方针;

4、向社会表明职业安全卫生工作原则;

5、谋求外部机构对其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进行认证和注册;

6、进行自我评价并公开评价结果。

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旨在帮助机械工业组织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适用程度取决于机械工业组织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业务活动的特点、危险性、复杂性。

二、术语和定义

1、事故 accident

造成死亡、职业病、伤害、财产损失或其它损失的意外事件。

2、审核 audit

判定活动和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以及这些安排是否能够实现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和目标的一个系统化验证过程。

3、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

根据职业安全卫生的方针,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水平,改善职业安全卫生绩效。

4、危害 hazard

7.浅谈工业锅炉的安全管理及预防 篇七

1 当前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

1.1 年久失修, 制造质量低劣的旧工业锅炉和严重超期的工业锅炉在整个工业锅炉总数中占有一定的比例, 这样的工业锅炉资料严重不全, 在检验、检修时无法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 还有一些工业锅炉的安全附件失效。锅炉的安全附件在锅炉的运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蒸汽锅炉来说是:安全阀、压力表、水位表;而对于热水锅炉来说是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可见安全阀、压力表同属工业锅炉的重要安全附件。安全附件不齐或失灵, 维修、保养不当在检验中普遍存在。

1.2 不少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麻痹大意思想, 对安全管理不重视, 或以各种借口, 不实行定期检验或拖延、敷衍定期检验。

2 工业锅炉问题根源

2.1 使用单位领导对工业锅炉的安全管理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 法律意识淡漠, 对国家颁布的条例、规程置之不理或表面形式。部门、企业的工业锅炉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致使工业锅炉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职责等落实不到实位, 这样势必造成无人管理的无序状态。

2.2 司炉工技术素质差, 有些司炉工未经正规培训而取得司炉操作证, 管理和操作水平较低, 如在外部检验中让司炉工做安全阀手动试验, 约有1/5的司炉工不知如何操作。

2.3 有些工业锅炉制造质量差, 安装不合理, 结构不合理, 还有的运行不稳定, 维护、保养不当等, 这些都会影响工业锅炉的正常运行。

2.4 有些单位在选购安全阀时, 虽然考虑到了安全阀的弹簧压力等级, 但选购的安全阀不耐高温, 且极易损坏, 有些单位甚至一年内更换几次安全阀, 总抱怨生产厂家生产安全阀的质量差。其实, 这些单位购买安装的安全阀, 其阀座密封材料是铜合金, 而铜合金的密封面密封性能差。这类安全阀只适用于蒸汽温度小于120℃以下的场合, 安全阀120℃以下的只适用于0.1Mpa以下的锅炉, 选择使用这种安全阀, 必然造成更换频率高, 安全附件投入大。

3 工业锅炉日常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造成的伤害因素

3.1 工业锅炉日常运行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3.1.1 锅炉缺水。

锅炉严重缺水, 会造成受压元件变形和损坏, 甚至发生炉管爆炸, 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发现锅炉缺水时, 应严禁进水, 并采取紧急停炉措施。造成锅炉缺水事故的原因大多与运行人员松懈麻痹和误操作有关, 或是与水位表因无冲洗措施而发生堵塞故障有关。在锅炉重大事故中, 缺水事故是最常见的一种。我国多年的锅炉事故统计数据显示, 缺水事故约占锅炉重大事故的50%左右。缺水事故常造成严重后果, 对锅炉缺水事故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

3.1.2 汽水共腾。

汽水共腾的特点是:水位表水位剧烈波动、锅水起泡, 蒸汽中大量带水, 蒸汽温度下降, 严重时管道内发生水冲击。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良, 含盐太高或锅炉负荷增加过急等。发现汽水共腾时, 必须加强水质处理和加大连续排污。蒸发表面 (水面) 汽水共同升起, 产生大量泡沫并上下波动翻腾的现象, 叫汽水共腾。发生汽水共腾时, 水位表内也出现泡沫, 水位急剧波动, 汽水界线难以分清;过热蒸汽温度急剧下降;严重时, 蒸汽管道内发生水冲击。汽水共腾与满水一样, 会使蒸汽带水, 降低蒸汽品质, 造成过热器结垢及水击振动, 损坏过热器或影响用气设备的安全运行。

3.1.3 锅炉超压, 锅炉超压运行, 轻则引起元件变形, 连接处损坏:

严重时会引起爆炸事故。发生锅炉超压的主要原因是:司炉人员盲目提高工作压力或擅离工作岗位造成的。有时, 由于压力表和安全阀同时失灵也会引起锅炉超压。因此, 必须加强对司炉工履行岗位职责的教育, 定期对安全附件进行检验和日常检查。

3.1.4 炉管爆炸。

炉管爆炸时, 有显著的爆破声、喷汽声, 同时, 水位和汽压明显下降。发现这种情况时, 必须采取紧急停炉处理措施。发生这种情况的一般原因是:水质不良引起炉管结垢或腐蚀;缺水和爆管也可能互为因果。此外, 由于设计缺陷、材料强度不足和焊接质量不好, 均可能引起爆管事故。

3.2 锅炉事故造成的伤害因素

3.2.1 冲击波伤害。

锅炉内的介质一般是具有一定压力的热煤介质, 承压部件一旦破裂, 介质即泄压膨胀或瞬时汽化, 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其中约85%的能量用以产生冲击波, 向周围快速传播, 破坏设备、建筑并危害人身安全。

3.2.2 设备碎片伤害。

锅炉破裂时, 有些壳体可能会断裂成碎片并高速飞出, 击穿、撞坏相遇的设备或建筑, 有时直接伤人。

3.2.3 介质伤害。

锅炉破裂时介质外泄, 常常造成人员烫伤、中毒、现场燃烧及二次爆炸, 产生连锁反应。

4 加强锅炉的日常安全管理, 严防事故的发生

定时对司炉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及时传递新的安全知识和先进的安全管理理念, 增强司炉人员的安全观念。制定司炉工安全操作规程, 规范司炉工的操作行为, 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定期对锅炉设备进行点检维修, 组织专业的维修人员, 制定合理有效的组织体系与科学的管理标准, 利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及检测手段定期对锅炉及设备进行检查维修, 使其保持良好的有效度和安全运营性。制定《锅炉运行管理制度》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 严格执行本质安全管理体系, 确保生产的安全性。

结束语

只要我们认清锅炉日常运行中的误区以及改正错误的操作程序, 和习惯性违章等, 就能够预防事故的发生, 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 杜绝事故的发生, 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生产方针。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好安全责任人, 落实好设备的运行状况, 定进行检验, 保障安全附件在有效期内且灵敏可靠, 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 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 使工业锅炉的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 又互相协调配合, 共同努力把工业锅炉的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曹景辉.浅谈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的安全管理[J].活力, 2004, 4.

[2]陈伟.通过锅炉安全状况调查谈锅炉管理[J].科技与企业, 2005, 7.

[3]张金明.锅炉特种设备的检修方法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0) .

8.堵住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漏洞 篇八

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吗

近年来的典型工业控制系统入侵事件包括:2011年,黑客通过入侵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使得美国伊利诺伊州城市供水系统的供水泵遭到破坏;2010年,“网络超级武器”Stuxnet病毒通过针对性的入侵ICS系统,严重威胁到伊朗布什尔核电站核反应堆的安全运营; 2008年,攻击者入侵波兰某城市的地铁系统,通过电视遥控器改变轨道扳道器,导致4节车厢脱轨等。造成这些事件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业控制系统在考虑效率和实时性的同时,安全性却没有成为考量的主要指标,安全漏洞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相当脆弱。随着越来越多的控制网络系统通过信息网络连接到互联网上,工控系统所面临的安全威胁必然日趋加大,解决安全防护问题刻不容缓。

工业控制系统ICS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s)由各种自动化控制组件和实时数据采集、监测的过程控制组件共同构成,包括智能电子设备(IED)、分布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远程终端(RTU)、SCADA以及确保各组件通信的接口技术。工业控制系统广泛运用于石油石化、冶金、勘探、电力、燃气以及市政等领域,用于控制关键生产设备的运行。

典型的工业系统控制过程通常由HMI、控制回路、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三部分组件共同完成。HMI 执行信息交互,控制回路用以控制逻辑运算,远程诊断与维护工具确保工业控制系统能够稳定持续运行。同时,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传统的数据通讯方式广泛地应用在工业控制中 ,经过多年的争论后,现场总线国际标准IEC-61158放弃了其制定单一现场总线标准的初衷,最终发布了包括十种类型总线的国际标准。因此各大总线各具特点、不可互相替代的局面得到世界工控界的认可。但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和标准的共存,意味着在各总线之间实现相互操作、相互兼容的代价是高昂的、困难的。

与传统的信息系统安全需求不同,工业控制系统设计需要兼顾应用场景与控制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以优先确保系统的高可用性和业务连续性。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影响下,缺乏有效的工业安全防御和数据通信保密措施是很多工业控制系统所面临的通病。另外,目前控制器甚至远程I/O支持以太网的功能越来越强,在有些控制器和远程I/O模块中已经集成了Web服务器,从而允许信息层的用户也可以和控制层的用户一样直接获取控制器和远程I/O模块中的当前状态值,采用以太网架构和开放的软件系统的制造企业因而被称为“透明工厂”。而由于通过Internet可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实时远程监控,将实时生产数据与ERP系统以及实时的用户需求结合起来,使生产不只是面向订单的生产,而是直接面向机会和市场,从而使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企业纷纷联网,这就令工控系统更加开放,也减弱了控制系统与外界的隔离。

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漏洞

对工控系统而言,可能带来直接隐患的安全漏洞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病毒与恶意代码

病毒泛滥是众所周知的安全隐患。在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发生数次大规模的病毒爆发,全球现已发现数万种病毒,每天还会新生数十种。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但必须寄生在其它实用程序中的病毒种类外,各种新型的恶意代码更是层出不穷,如逻辑炸弹、特洛伊木马、蠕虫等,它们往往具有更强的传播能力和破坏性。如蠕虫病毒和传统病毒相比,其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进行自我复制。传统病毒的复制过程需要依赖人工干预,而蠕虫却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破坏性和生命力自然强大得多。

2、SCADA系统软件的漏洞

国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在2011年收录了100多个对我国影响广泛的工业控制系统软件安全漏洞,较2010年大幅增长近10倍,这些漏洞涉及西门子等国内外知名工业控制系统制造商的产品。

3、操作系统安全漏洞

PC与Windows的技术架构现已成为控制系统上位机/操作站的主流,而在控制网络中,操作站是实现与MES通信的主要网络节点,因此其操作系统的漏洞就成为了整个控制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一个短板。

4、网络通信协议安全漏洞

随着TCP/IP协议被工业控制网络普遍采用,网络通信协议漏洞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TCP/IP协议簇最初设计的应用环境是美国国防系统的内部网络,这一网络是互相信任的,因此它原本只考虑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的问题,并未考虑也无法兼容解决来自网络中和网际间的大量安全问题。当其推广到社会的应用环境后,安全问题就发生了。所以说,TCP/IP先天就存在着致命的设计性安全漏洞。

5、安全策略和管理流程漏洞

追求可用性而牺牲安全,是很多工业控制系统存在的普遍现象,缺乏完整有效的安全策略与管理流程,也给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带来了一定威胁。

应该采取的安全防护策略

工业控制系统的安全防护需要考虑每一个细节。从现场I/O设备、控制器,到操作站的计算机操作系统,工业控制网络中同时存在保障工业系统的工业控制网络和保障生产经营的办公网络,考虑到不同业务终端的安全性与故障容忍程度的不同,防御策略和保障措施应该按照等级进行划分,而实施分层次的纵深防御架构需要分别采取不同的对应手段,构筑从整体到细节的立体防御体系。

1、实施网络物理隔离

根据公安部制定的《GA370-2001端设备隔离部件安全技术要求》的定义,物理隔离的含义是:公共网络和专网在网络物理连线上是完全隔离的,且没有任何公用的存储信息。物理隔离部件的安全功能应保证被隔离的计算机资源不能被访问(至少应包括硬盘、软盘和光盘),计算机数据不能被重用(至少应包括内存)。

nlc202309041137

信息安全是一个体系防护的概念,网络物理隔离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信息安全问题,但能大大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控性,能彻底消除内部网络遭受外部网络侵入和破坏的可能性,从而大大减少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缩小追踪网络中非法用户和黑客的范围。目前存在的安全问题,对网络隔离技术而言在理论上都不存在,这就是各国政府和军方都大力推行网络隔离技术的主要原因。

网络隔离技术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第五代。第一代隔离技术实际上是将网络进行物理上的分开,形成信息孤岛;第二代采用硬件卡隔离技术;第三代采用数据转发隔离技术;第四代采用的是空气开关隔离技术;而第五代隔离技术采用了安全通道隔离技术。基于安全通道的最新隔离技术通过专用通信硬件和专有安全协议等安全机制,来实现内外部网络的隔离和数据交换,不仅解决了以前隔离技术存在的问题,还能有效地把内外部网络隔离开来,而且高效地实现了内外网数据的安全交换,透明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成为当前隔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总的来说,网络隔离技术的主要目标是解决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漏洞:操作系统漏洞、TCP/IP漏洞、应用协议漏洞、链路连接漏洞、安全策略漏洞等,网络隔离也是目前惟一能解决上述问题的安全技术。

2、构建网络防火墙

网络防火墙通过设置不同的安全规则来控制设备或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分析与互联网连接的TCP/IP协议簇。防火墙在网络中使用的前提是必须保证网络的连通性,其通过规则设置和协议分析,来限制和过滤那些对管理比较敏感、不安全的信息,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由于工业控制与商用网络的差异,常规的网络安全设置规则用在控制网络上就会存在很多问题。只有正确地设计、配置和维护硬件防火墙的规则,才可以保护工业控制网络系统的安全环境。建议进行特殊设置的规则包括:

(1)SCADA和工业协议。MODBUS/ TCP、EtherNet/ IP和DNP3等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被大量使用,但是这些协议在设计时没有安全加密机制,通常也不会要求任何认证便可以在远程对一个控制装置执行命令。这些协议应该只被允许在控制网络单向传输,不准许从办公网络穿透到控制网络。能够完成这一功能的工业防火墙或者安全路由器,通常被部署在具有以太网接口的I/O设备和控制器上,从而避免因设备联网而造成的病毒攻击或广播风暴,还可以避免各子系统间的病毒攻击和干扰。

(2)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DCOM) 。在过程控制中,OLE和ProfiNet(OPC)是使用DCOM的,它运用了微软的远程过程调用服务。该服务有很多的漏洞,很多病毒都会利用这个弱点获取系统权限。此外OPC也利用DCOM动态地打开任意端口,这在防火墙中进行过滤是非常困难的。通用防火墙无法完成对OPC协议的规则限制,如果必须需要该协议,则要求控制网络、网络之间必须物理分开,将控制网络和企业网络横向隔离。

(3)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一般来说,HTTP不应该被允许从企业管理网透过进入控制网络,因为它们会带来重大安全风险。如果HTTP服务到控制网络是绝对必需的,那么在防火墙中需要通过HTTP代理配置来阻止所有执行脚本和Java应用程序,而且特定的设备使用HTTPS更安全。

(4)限制文件传输协议(FTP)。FTP用于在设备间传输、交换文件,在SCADA 、DCS、PLC、RTU等系统中都有应用。FTP协议并没有任何安全原则,登入密码不加密,有些FTP为了实现历史缓冲区而出现溢出的漏洞,所以应配置防火墙规则阻塞其通信。如果FTP通讯不能被要求禁止,通过FTP输出数据时,应额外增加多个特征码授权认证,并提供加密的通信隧道。

(5)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SMTP在互联网上是主要的电子邮件传输协议。电子邮件经常包含恶意代码程序,所以不应允许以任何控制网络设备接收电子邮件,SMTP邮件应主要用于从控制网络到办公网络之间输出发送报警信息。

(6)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NMP是网络管理服务中心,提供管理控制台与设备如网络设备、打印机、PLC之间的监控,并制定管理的会话规则。从运维角度看,SNMP是非常有用的服务,但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SNMP V1和SNMP V2C的安全机制比较脆弱,通信不加密,所有通信字符串和数据都以明文形式发送。攻击者一旦捕获了网络通信,就可以利用各种嗅探软件直接获取通信字符串,即使用户改变了通信字符串的默认值也无济于事。SNMP V3解决了上述安全性问题,但却没有被广泛使用。从控制网中使用SNMP V1和V2C的命令都应被禁止,除非它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信任管理网络。而即使设备已经支持SNMP V3,许多厂商使用的还是标准的通信字符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此,虽然SNMP V3比以前的版本提供了更多的安全特性,如果配置不当,其实际效果仍旧有限,这一点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作者单位:可为、苗宁、滕征岑:北京中油瑞飞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詹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上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及及教学进度安排表下一篇:个人先进个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