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共7篇)
1.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篇一
职工食堂2011年度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职工食堂今年的质量管理体系,根据公司的质量方针及“政策牵引、强化执行”的管理主题,通过近一年的运行,不断地持续改进,依据政策和标准,健全各种机制,实现了持续改善的有效性,总体符合公司的质量体系标准,现将职工食堂今年的质量体系运行情况简单的做一下汇报:
一、内部管理
1、标准的学习
今年的管理主题是“政策牵引、强化执行”,就是依据现有政策,制定及更新标准,并且强化标准的“执行力”。职工食堂从食品原料、食品加工过程、食品储存及防护、环境卫生消杀、餐具及盛具卫生消毒、服务过程卫生、设施设备卫生、个人卫生等都有严格的操作标准和规范。
2、内部沟通
职工食堂坚持每月一次的部门例会,传达公司例会精神,总结上月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安排本月相关工作,协调班组之间的相互协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矛盾。另外,组织员工的各种活动,比如:春游、秋游、公司举办的红歌会、食品安全知识抢答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技术交流等,加强了我部门员工间及与其他部门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了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凝聚力,为职工食堂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内部培训
按照年初制定的培训计划,职工食堂完成了每月相关的内部培训,如:公司的规章制度、安全保密规定、红(白)案专业技能等,培训合格率100%,员工持证上岗率100%。培训采用了讲授、讨论及现场演示等的多种形式,加强了员工之间的互动,提高了员工的学习能力。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各种意识及专业技能得到大幅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4、文件管理
通过每年的质量体系内审与外审,职工食堂逐步完善了质量体系的相关文件。各类质量记录按相关要求填写,保证了对餐饮服务过程的追溯;对各类文件及记录进行整理并及时归档,标识明确,充分保证了文件和记录的规范性及完整性。
二、顾客沟通
1、与顾客沟通的形式
职工食堂与顾客沟通的形式主要有:问卷调查、与职工代表座谈及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等。通过交流与沟通,了解顾客的需求,满足顾客的合理化建议,对顾客提出的问题及疑问进行逐一解答,对顾客不满意的工作情况及状态进行及时的整改,体现了职工食堂“精细化服务”的理念,得到了广大客户的好评。
2、意见及反馈
今年10月18日,职工食堂进行了顾客满意率调查,按要求发放了所内8个部门共计80份问卷,涵盖了机关、科研、生产等几大片区,样本采集合理、完整,保证了调查的随机性、公开性和真实性。据统计,本次调查顾客总满意率为88.25%,分项统计:菜品质量为87.50%、餐厅卫生为93.75%、餐具卫生为83.75%、服务态度为90%、顾客沟通为86.25%。通过调查,收集了顾客提出的意见及合理化建议,针对意见和建议,职工食堂及时的进行了整改和改进,并于月底在食堂的信息公示栏内进行了意见反馈,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理解与支持。
三、服务过程控制
1、职工食堂服务提供的情况
职工食堂的服务提供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产品提供,另一种是无形的服务提供。产品提供方面,依据国家食品卫生相关法规、职工食堂食品卫生相关操作规范及安全操作规范,对食品的整个加工流程进行分级控制,提供合格的产成品。服务提供方面,制定各种卫生及服务标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监督检查,并加大执行力度,使职工食堂在提供高品质菜品的同时,也为广大职工提供优质的服务。
2、设施设备的使用及养护
职工食堂的设施设备较多,有大型的炒灶、各类机器、抽油烟系统、消防系统、制冷设备、升降电梯等,职工食堂的抽油烟系统的养护是外包给清洁公司,一年两次;升降电梯的养护是厂家定期进行,其余的设施设备等,都是定人,按职工食堂设施设备的维护程序及卫生标准去操作,避免由于设施设备操作不当或不洁而污染食品,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由于对设施设备的良好养护,因此,今年职工食堂的主要公共配套设施设备完好率为100%,安全事故及时处理率为100%。
3、供货商评审
职工食堂配合公司相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每年一次的资质评审。供货商取得相应资质成为合格供方后,才能为我方供货。我们的猪肉类食品原料是金忠肉业;无抗肉是微牧食品有限公司;面粉是大西南面粉厂;米、油及部分干杂等是由麦德龙提供;其余菜品原料是由满地春配送公司配送。各供货商所供食品原料都有标准,比如:猪肉类的后腿肉,我们要求是净后腿肉,没有一点肥肉;下五花的要求是把上边的一块肥肉去掉;制做大排的排骨要求带完整的里脊肉等等。通过对供应商的评审,充分保证了食品原料的品质,有效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
4、新菜品设计和开发
今年,职工食堂规范了新菜品设计和开发的流程,根据相关流程,成功开发了新产品——蔬菜馒头及杂粮馒头等,但由于设备的原因,暂时未进行推广。
四、现场管理
1、监督检查
职工食堂管理团队对加工现场进行严格管理,规范食品原料的加工程序与标准,制定食品原料或加工半成品的存储标准、加工现场各区域的卫生标准、加工设施设备及工、器具等的卫生标准,并设立安全监督员,对加工现场的各项流程及工作标准进行监督检查,管理团队的成员也每日不定期地对员工的工作情况及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充分保证了整个过程的顺利实施。
2、不合格服务的处置
对于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不合格项,我们的要求是立即整改,现场处理,并作相应的记录,与当月绩效考核挂钩。对于顾客的有效投诉,我们一经查实,立即对当事人进行处理,并将处理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建立纠正预防措施,及时沟通,寻求谅解。由于今年员工们的共同努力及有效沟通,到目前为止,职工食堂尚未接到一起有效投诉,有效投诉处理率为100%。
五、统计分析
1、质量目标实施及统计
职工食堂今年的质量目标顺利实施,据统计:顾客满意率为88.25%(去年为87.5%),有效投诉处理率为100%,主要公共配套设施设备完好率为100%,安全事故及时处理率为100%,培训合格率为100%,前三季度的费用收缴率为100%。
2、其他信息的统计和分析
今年,职工食堂加强了对数据的收集、统计及分析,如:《职工食堂每日三餐就餐人数统计表》、《无抗猪肉每日用量情况登记表》等,通过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有效地指导了职工食堂的日常工作,降低运行成本,提高产品及服务质量。
六、工作亮点
1、今年度的工作亮点
今年六月,公司举办了食品安全卫生月的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职工食堂在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设施设备卫生、个人卫生等方面做了全面的更新工作:
清理了食堂所有的卫生死角、消防通道等。
建立了员工晨检制度。
规范了食品储存,添置了食品留样柜。
对食品来源及餐厨垃圾进行信息公示。
其间建立起来的各种规范、制度及标准,补充了职工食堂现行管理体系的不足,对今后的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次食品安全卫生月活动,职工食堂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所内领导及公司领导的好评。
2、内审不合格项的纠正
九月份,公司组织质量体系内审,通过内审,经现场查验,开具了三份不合格报告,不合格事实表述及纠正/预防措施如下:
(1)第一份不合格报告:①门市生日蛋糕展柜积灰较多。②就餐大厅的消防通道路灯全部损坏。③就餐大厅二楼楼梯转角处有废纸及老鼠屎。以上不合格事实不符合GB/T19001-2008第6.4条款的规定,属一般不合格。
纠正/预防措施:上述不合格事实已于2011年10月11日整改完毕。定人、定区域进行卫生清理,专人负责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二份不合格报告:①就餐大厅进门展台处的消火栓放有玻璃瓶、废纸等。②就餐大厅一楼展台处的煤气罐无专人管理和使用。以上不合格事实不符合GB/T19001-2008第8.5.3条款的规定,属一般不合格。
纠正/预防措施:上述不合格事实已于2011年10月11日整改完毕。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及消防安全意识,专人负责使用煤气罐,加强消防设施的卫生检查,定人、定责对消防设施设备进行卫生清理。
(3)第三份不合格报告:①熟包子直接存放于生食冻库内。②馒头未加防护措施放置在空调间。③空调间内,切配好的蔬菜上放有一碗发霉的生鸡蛋。
纠正/预防措施:上述不合格事实第1项,由于条件限制,暂时无法实施,职工食堂计划在明年的设备综合计划中申报一个小型冻库,专门用于熟食品存放。上述不合格事实2、3项已于2011年10月10日整改完毕。定人专项管理食品原料及半成品或产成品的防护,定人管理空调间的卫生,专人负责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通过内审不合格项的整改,弥补了食堂管理过程中的不足,并增强了员工的质量管理意识。
七、存在的不足及改进
1、存在的不足
员工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设施设备陈旧老化,有待更新。
员工对突发安全事故的应变能力不足,如,去年年底食堂配电柜短路起火,部分员工不知所措。
2、改进
增加员工的技能培训和外出学习交流的次数,提升创新能力,推出新菜品,以增强顾客满意。
已申请明年的设施设备综合计划,新添设备,满足使用需求。
每年进行两次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明年的工作重点
继续强化食品卫生与安全工作。
加强人才培养及部门之间的交流,强调员工的一专多能。
加强成本控制,应对食品原料的涨价。
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规范员工行为。
加强员工安全操作的培训力度,保证职工食堂零安全事故的发生。
加大员工考核力度,加强工作量化,合理分配,强化执行。
新产品研究与开发。
职工食堂
2011.10.31
2.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篇二
一、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1、生产增速平稳较快, 总量规模快速扩张。全省规模以上
工业完成增加值8565.6亿元, 同比净增2428亿元, 增长20.5%。一季度增长21.3%, 二、三、四季度小幅适度回调, 分别增长20.7%、20.7%、20.4%, 全年呈现高位稳行走势, 累计增速高出全国6.6个百分点, 居全国第七位、中部六省第二位。
单月增速保持在18%~21.6%之间, 比2010年波动幅度收窄4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处在平稳较快增长区间 (见图1) 。单月增加值持续扩大, 3月超过600亿元, 6月跨上700亿元台阶, 11月突破800亿元, 12月创886亿元的新高, 月均增加值突破700亿元, 比上年月均值高出200亿元以上。工业总量占全省GDP比重达到43.7%, 同比提高5.5个百分点, 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 (见图2) 。
2、工业产销衔接平稳, 重点产品增势较好。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同步较快增长, 实现产值26945亿元, 增长36.6%, 快于全国8.8个百分点;销售产值2.62亿元, 增长36.4%。工业品产销率97.4%, 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 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内销稳步增长的同时, 出口高速增长。全省工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199亿元, 增长52.6%, 增速快于全国36个百分点。全省重点监测的470种产品中, 406种产量保持增长, 其中白酒、服装、中成药、电缆、船舶等108种产量增长30%以上, 计算机、磷酸二铵、冷轧薄板、无纺布等41种产量成倍增长。汽车产量174.3万辆, 稳居全国前列。化肥产量1018万吨, 增长27.7%, 产量居全国第二位。钢材产量3594万辆, 水泥产量9343万吨, 分别增长24.1%、10.3%, 产量居全国第六、第八位 (见表1) 。
3、工业利税增长较快,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
2011年,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935亿元, 增长35.3%, 增幅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650.3亿元, 增长25.1%, 其中利润1497.4亿元, 增长29.3%, 增幅高于全国3.9个百分点。月度利润除3月外均保持在100亿元以上, 6月达到134.2亿元, 11月达到148.9亿元, 12月再创254.7亿元历史新高 (见图3) 。17个市州除武汉外均实现两位数以上增长, 12个增速超过40%。其中, 仙桃、随州、咸宁、林区利润成倍增长, 潜江、天门、鄂州、孝感、利润增速超过60%, 荆门、恩施、黄冈、荆州增速超过40%。武汉利润351.5亿元, 占全省工业利润的23.5%;宜昌利润235.3亿元, 增长13.9%;十堰、襄阳利润182.8、139.7亿元, 增长24%、25.2%。
4、支柱产业快速壮大, 工业结构持续改善。
千亿元产业规模扩张较快, 继汽车产业之后, 食品、石化、钢铁产业营业收入均突破3000亿元, 机械产业超过2000亿元, 电子信息、纺织产业超过1800亿元, 建材产业超过千亿元 (见表2) 。初步统计, 全省营业收入过百亿元工业企业25家, 其中东风公司、武钢集团营业收入过2000亿元。轻工业消费类产业提速, 轻、重工业分别增长25.5%、18.3%, 比重由2010年的29.8:70.2调整为31.8:68.2。消费品工业、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分别增长25.9%、20.1%、20.6%, 三大制造业结构调整为32.2:36.3:31.5, 消费品工业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为34.2%, 比上年提高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完成增加值2325.9亿元, 增长23.4%。产品更新步伐加快, 产品附加值提升, 全省工业增加值率31.8%, 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全省50家列入淘汰落后企业全部关停, 六大高载能产业增长16.9%, 低于全省工业增速3.6个百分点。
5、区域工业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拉动作用明显。
全省17个市州除林区外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15个市州工业增速超过20%, 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增长26.8%、26.6%, 增速居全省前二位;咸宁 (26.3%) 、荆门 (26.2%) 、天门 (26.1%) 增速超过26%。武汉工业增加值达到2458亿元, 占全省比重为28.7%;宜昌、襄阳工业增加值均首度突破千亿元, 分别为1100、1035亿元, 成为全省工业重要增长极。黄石、荆门增加值超过400亿元。武汉城市圈工业增加值增长19.4%, 规模占全省工业的56%;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增加值增长24.2%, 同比加快1.4个百分点, 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县域工业继续强劲增长, 1—11月,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30.1%、41.5%, 增速分别高于全省9.7、10.6个百分点;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300亿元, 占全省工业比重超过50%。
6、技改投入力度加大, 工业投资增长加快。
2011年, 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99亿元, 增长40.4%, 增速同比加快17.7个百分点。其中, 全省技术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0亿元, 达到2067亿元, 增长30.1%。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43.8%, 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武汉完成工业投资1202亿元, 增长40.5%,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宜昌、襄阳工业投资649、641亿元, 增长27%、43%, 增长较快的还有随州 (88%) 、天门 (71%) 、咸宁 (54%) 、荆州 (53%) 、黄石 (51%) 。全省制造业完成投资4759亿元, 增长47.7%, 其中食品、汽车、钢铁、化工、建材行业投资分别增长55%、28%、58%、41%、51%。
单位:亿元, %
7、电力需求稳定增长, 煤电保供有力有序。
面对三季连旱、水电欠发、煤价高涨等不利局面, 在全国大范围限电情况下, 全省保障电力正常供应。全省发电量2101亿千瓦时, 增长4.2%, 其中火电933亿千瓦时, 增长22.1%;火电机组平均利用5049小时, 同比增加543小时。全年全社会用电1451亿千瓦时, 增长9%, 其中工业用电量1046亿千瓦时, 增长8.6%, 占全社会用电的72.1%。全年调运电煤4306万吨, 同比增长23.6%, 其中铁路调运量2692.32万吨, 占62.54%, “下江煤”、“海进江煤”调运量突破1000万吨。截至2011年底, 全省发电装机容量5314万千瓦, 同比增加408万千瓦, 电力保供能力继续增强。其中, 水电3386万千瓦, 占全省装机容量的63.7%;火电1917万千瓦, 占全省装机容量的36.1%。
二、主要行业运行情况
全省39大类行业中, 除石油开采外增加值均实现增长, 26个增长20%以上;35个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22个行业利润增幅超过40%。装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增速有所放缓, 消费品工业延续快速增长势头, 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规模实力增强。
1、汽车行业步入平稳增长。
汽车行业全年完成增加值1175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22.3%回落至14.6%。实现利润375.9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23.5%回落至8.1%;税金142.6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43.3%回落至13.1%。汽车产量174.3万辆, 增长1.6%。其中, 轿车产量增长1.1%, 越野车、客车、载货车分别增长11.6%、9.2%、8.7%。神龙公司、东汽股份、东风渝安、东风本田汽车产量分别为40.6万辆、32.3万辆、33.4万辆、25.4万辆。
2、食品行业高位增长。
近几年来, 食品行业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 增长波动性小、稳定性强、景气周期长, 成为行业中的最大亮点。全年行业增加值跨越千亿元台阶, 达到1076亿元, 营业收入突破3000亿元, 达到3521.9亿元, 产业规模超过钢铁、石化, 成为全省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增加值、利润分别增长32%、72.7%, 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17.9%、24.1%, 均居各行业之首;实现税金93.2亿元, 增长47.2%。其中, 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2.4%、35%、29.4%;农副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达到2248.7亿元, 增长62.9%;稻花香集团营业收入达118.9亿元, 成为全省首家百亿食品企业。全省酒、茶、面、油等多个子行业增长较快, 大米、植物油、方便面、精制茶产量均增长30%以上。
3、钢铁产业增速放缓。
受政策调控和市场需求影响, 钢材价格呈现“前高后低”走势, 三季度后钢价逐渐下滑。12月末, 武钢、鄂钢钢材出厂均价分别为4600、4250元/吨, 比上年末分别下滑100、400元/吨。受此影响, 鄂钢全厂减产20%以上, 宏泰、吴城等部分小钢厂停产限产。在新投产项目拉动下, 全省钢材产量3594万吨, 增长24.1%, 其中三峡全通钢材产量468万吨, 增长2倍。行业完成增加值653.3亿元, 增速由一季度的18.2%回落至14.3%。实现利润98.8亿元, 增长75.9%;税金65.3亿元, 增幅由一季度的18.1%回落至2.8%。
4、石化行业效益回落。
原油价格高位震荡, 石油加工业亏损加剧, 导致石化行业效益明显回落, 但在化工行业支撑带动下全行业仍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933亿元, 增长16.6%。其中, 化工行业增长24.7%, 石油加工、橡胶行业增长11.5%、4%。实现利润85.9亿元, 增长6.7%, 增速同比放缓55.2个百分点;税金175亿元, 增长8%, 增速同比放缓15个百分点。化工行业营业收入突破2000亿元, 达到2078亿元, 增长49.3%, 利润、税金分别增长52.8%、24.5%。石油加工业净亏损26.6亿元, 税金下降7.6%。全省化肥产量1018万吨, 增长27.7%;农药21.2万吨, 增长30%。原油加工量1004万吨, 同比持平。
5、机械行业增长较快。
随着国家政策扶持力度的加大和省内骨干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 机械行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全年完成增加值965.3亿元, 增长22.8%, 占全省工业的11.3%, 比重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2.6亿元, 增长33.1%;税金61.1亿元, 增长21.4%。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及器材制造、仪器仪表及办公机械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5%、31.2%、18.3%、23.6%。化工设备、工业锅炉、发电设备产量分别增长92.1%、83.4%、19.3%。船舶产量223.2万载重吨, 增长31%。
6、电子信息产业提速。
电子企业克服外部需求萎缩、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等不利因素, 行业增速持续回升。全年完成增加值543亿元, 增长30.4%, 同比加快5.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36.6亿元, 增长21.9%;税金44.8亿元, 增长27.8%。计算机产量825万台, 增长336%;显示器产量1506万台, 增长7.3%。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 富士康实现产值307亿元, 增长92%;天马微电子、新芯国际、南玻多晶硅产值分别增长6.5倍、70%、94%。多普达、波导等重点企业停产限产, 手机产量下降26%。
7、纺织行业逆势前行。
纺织企业克服成本上升、棉价震荡、外需下滑等困难, 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行业在不利形势下实现了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546.8亿元, 增速由年初的14.3%逐渐回升至22.8%。其中, 服装业增长33.9%, 对行业增长贡献率达到54.4%;纺织、化纤业分别增长18.8%、27.9%。行业实现利润86.5亿元, 增长76.6%;税金51.7亿元, 增长35.3%。其中纺织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达到1252.4亿元, 增长51.8%;服装业利润增长86.2%。全省布、纱产量分别增长52%、26.1%, 服装产量增长57%。
8、建材行业增势强劲。
受益于水泥价格上涨、产能持续释放, 以及石材、瓷砖、平板玻璃等子行业拉动, 建材行业持续高位运行。全年完成增加值474.1亿元, 增长31.7%。实现利润101.8亿元, 增长101.3%;税金52.2亿元, 增长53.9%。全省水泥产量9343万吨, 增长10.3%, 增速由一季度的22.3%放缓至12.9%。瓷砖、石材、平板玻璃、混凝土产量分别增长88%、72%、47%、55%。
9、烟草行业质效提升。
武烟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高档烟比重持续提高, 在有限的产品增量中实现效益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增加值337.1亿元, 增长15.6%。实现利润27.7亿元, 增长46.9%;税金259亿元, 增长22.3%, 占全省工业税金的22.5%, 行业营业收入利税率达到75.2%, 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
1 0、医药行业增势平稳。
在国家新医改政策刺激下, 市场需求和生产销售稳步扩大, 医药企业克服中药材、原料药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 行业效益继续提高。全年完成增加值175.8亿元, 增长21.4%。实现营业收入514.5亿元, 增长31.9%;利润43.8亿元, 增长27.1%;税金20.7亿元, 增长18.5%, 行业营业收入利润率达到8.51%, 同比提高0.52个百分点。中成药产量20.8万吨, 增长38%;化学药品产量8.4万吨, 增长57.5%。
三、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1、生产成本持续上升。
一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购进价分别上涨6.5%、11.5%, 价格“剪刀差”5个百分点, 高出全国1.9个百分点, 两种价格“高进低出”挤压企业盈利空间。二是融资成本上升。随着利率不断上调, 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及相关费用上浮30%~60%以上, 与贷款相关的财务支出“水涨船高”, 全省工业企业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分别增长31%、31.7%。三是用电成本增加。湖北省工业用电价格在6月1日、12月1日分别上调2.5分/度、3.3分/度, 两次涨价导致全省工业企业每月增加成本4亿元以上。四是企业用工成本提高。省内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两成以上, 持续上升的成本压力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前三季度全省工业利润增幅呈逐月走低态势, 四季度虽出现回升, 但仍低于年初54.5%和一季度34.3%的增幅。尤其需要关注的是大中型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全年实现利润904.5亿元, 增长11.7%, 低于全省增速17.6个百分点, 营业收入利润率由上年的6.2%降至5.6%。
2、行业和企业分化较为明显。
从行业看, 上年行业整体回升、普遍向好的局面发生变化, 产业链上游行业好于下游行业, 竞争性的汽车、钢铁、石化行业增速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特别是汽车行业从上年增速快于全省12.3个百分点, 转变为低于全省5.9个百分点, 影响全省工业减速2.2个百分点;钢铁、化工行业也明显减速, 石油加工业和火电行业亏损严重。从企业看, 随着企业经营环境趋紧, 实体经济面临的困难增大,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8.6%, 全省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117.6亿元, 同比增长94.5%, 高于全国26.9个百分点, 创2008年下半年以来最高增幅。三季度以来, 钢铁、水泥、有色金属等产品价格下挫, 原材料工业步入调整期,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经营或减产停产状态。受此影响, 十堰增速由上年的39.2%回落至10.1%;武汉增长16%, 增速低于全省工业4.2个百分点。
3、生产要素制约矛盾突出。
一是煤电供需矛盾突出。由于湖北省电煤主要靠外省调入, 传统省份煤源供给不足, 加之铁路运力限制, 煤电供应紧平衡逐步成为常态, 特别逢迎度冬期间保供压力较大。二是企业资金异常紧张。央行实行稳中趋紧的货币政策, 企业资金普通短缺, 回笼时间长、手续多、难度大, 回款中承兑汇票占比高、贴现费率高。三是用工结构性短缺。各地普遍反映熟练工、技术工尤为紧缺, 部分重点企业出现中高级技工稀缺难求的局面。
四、工业经济走势评析
总体来看, 2011年湖北工业经济延续“十一五”以来平稳较快发展势头, 总量持续扩张, 增长趋于稳定, 产业升级和内需型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明显, 工业跨越式发展的势头初显。综合分析湖北省工业发展所处阶段、内在动力和各地发展势头, 2012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局面仍然可期。
1、增长活力的持续性增强。
进入新世纪以来, 湖北省工业发展明显提速, 总量规模快速扩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00年首度突破千亿, 2005年达到2007亿元;2008年达到3842亿元;2009年达到4742亿元, 当年净增900亿元;2010年达到6136亿元, 当年连续跨越5000、6000亿台阶;2011年达到8565亿元, 当年净增2429.1亿元, 增量比2006年全年总量还高出125.6亿元, 实现从6000亿向8000亿跨越, 2012年将跻身“万亿工业俱乐部”, 工业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逐渐形成。从工业地位看,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占GDP比重达到43.7%, 较2006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4%, 工业主导型特征明显, 成为经济发展的首要支撑。全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3.1∶50.1∶36.8, 第二产业比重首次超过50%, 较2006年提高5.2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二、三、一”阶段性特征, 工业经济在这一阶段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今后一个时期, 工业扩张和第二产业主导的格局还将进一步强化。但要看到, 湖北工业产值虽稳居全国第十一位、中部第二位, 但规模不及江苏、广东、山东的1/3和浙江、河南的60%, 与湖南的领先优势仅相差700亿元。因此, 湖北要继续实施工业兴省战略, 全面落实“两计划一工程”, 即支柱产业倍增计划、千亿产业提升计划、先进制造业振兴工程, 加快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着力打造一批百亿和千亿级的骨干企业、产业基地, 进一步壮大工业经济规模, 使工业成为湖北跨越式发展的主导支撑。
2、高位运行的稳定性增强。
从经济运行轨迹看, 2004年以来湖北工业步入快速上升通道, 除2005年外增速均高于20%,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间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一度打断工业增长曲线, 但当年增速仍超过20%, 随后连续28个月保持在20%以上。2011年, 全省工业继续保持在20.4%~21.7%的高位平台稳健运行, 当月增速维持在18%~21.6%的增长区间, 工业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增强。从发展趋势看, 全省工业经济仍处于增长周期的景气阶段。但需要关注的是,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较前几年相比已经发生较大变化, 尤其是金融危机后续影响逐步显现, 全球流动性过剩与市场预期不足并存,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与通胀压力并存, 实体经济面临困难增加。加之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大, 全省工业经济逐渐由高位运行转向平稳较快增长。因此, 湖北需要把保增长放在突出位置, 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动向, 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和预控, 着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加强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政策扶持力度, 防止工业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同时, 要下大力气搞好煤电运保障供应, 抓紧建立煤电保供长效机制, 加大资金、用工等要素协调力度, 为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3、内需型产业的带动性增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步入提速的新阶段, 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为主向“住、行”为主升级, 有力促进了汽车、房地产和以满足消费需求的轻工产业加快发展, 同时钢铁、建材、化工、机械等提供中间产品或设备的产业获得较快发展。近年来, 全省汽车、钢铁、建材及轻工消费类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内需型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食品、纺织、电子信息等产业保持30%左右的强劲发展势头, 消费品工业比重提高到32.2%并超过原材料工业, 有力支撑了全省工业增长。2011年, 湖北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 意味着全省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居民消费将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 消费品工业具有广阔发展空间。产业转型升级和装备国产化步伐加快, 机械、电子信息等产业有望大展身手。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加大, 原材料工业仍具有一定发展空间。要充分发挥湖北地处国家经济地理中心的区位优势, 顺应国内消费升级的趋势, 继续把内需型产业尤其是消费类产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 研究制订完善发展规划,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转型升级, 支持汽车、机械制造以及消费类电子、食品、纺织、轻工、医药等消费品工业加快发展。
4、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近年来, 随着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一主两副”等战略的实施, 全省工业经济呈现区域协调发展、市州竞相追赶、县域争先进位的新格局。近两年, 武汉全面实施工业倍增计划, 工业投资力度加大, 发展后劲增强, 龙头作用进一步显现。“鄂西圈”工业增长明显加快, 在全省工业中的比重持续提升, 支撑带动作用日益突出。特别是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发展势头强劲, 2011年两市工业已占据全省1/4的份额, 成为两个新的增长极。荆门、黄石、十堰、孝感等市规模实力日渐增强, 对全省工业的拉动作用明显。此外, 县域工业持续强劲发展, 不仅夯实了湖北工业基础, 更有力促进了经济基础薄弱、规模块头较小的市州工业提速。但要看到, 全省工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产业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仍较突出, 工业发展主要依赖少数大城市带动局面尚未根本改观。因此, 武汉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 进一步明确各地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定位, 研究更加具体的区域经济政策, 将“两圈一带”战略细化落实到市州、产业和项目上, 不断优化全省工业布局结构, 支持各地培育优势主导产业, 推进产业积聚集约发展。同时, 要抓紧研究出台工业绩效考核评价机制, 并纳入地方干部实绩考核体系, 实行月度通报、季度排序、年度考核制度, 进一步在全省上下营造跨越赶超的浓厚氛围。
5、产业转型升级的引领性增强。
3.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篇三
普通高中招生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目的主要是考查初中毕业生在学科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对初中阶段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考试结果既是衡量考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2011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初中毕业学业统一考试英语试卷总分值为120分,共6道大题87个小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试题依据“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原则,立足学生基础,贴近学生日常生活,难、中、易题目比例恰当,试题体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的要求,试题所显现的新课程理念对中学英语教学及评价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1.以人为本,价值立意,充分显示人文关怀。本试卷紧扣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所选用的句子文章,都注意对学生积极正面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健康阳光的性格,对社会充满爱心。如书面表达(给地震后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慰问信),体现了考试过程中的人性关怀和育人功能,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起着良好的导向作用。
2.试卷结构合理,试题科学、严谨。本套试题充分体现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前瞻性,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挥。试卷严格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不偏不怪,知识点覆盖率高,突出基础知识、重点知识考查。试卷题量适中,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有梯度,有层次,有节奏。文章所选题材丰富多样,体现了英语作为语言学科的特点。试题综合性强,语意明确,干扰项设计合理,所设问题精炼、明确,不人为设置障碍。
3.语言素材的选编比较真实、地道,试卷语言的呈现接近学生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情景。
二、质量分析
本试卷由听力理解、语言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四部分组成,下面就试卷的每个部分的考查重点分述如下:
第一部分:听力测试
听力理解在120分的卷面总分中占16.67%,该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口头语音材料的理解能力以及从口头语音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听力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中的基础部分,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重点。中考英语试题中听力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展良好的听力技能,使学生具备在听的过程中成功理解真实性语言材料的能力。
Part One 听对话选图画,侧重从语言信息转换到具体场景,注重了语言信息和场景的联系。本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试题从形式上看简单直接,但从内容上看却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人文关怀的信息。如:关于喜爱的小动物、2012年伦敦奥运会、体育运动等等。
1小题:副词最高级 What do you like best?
2小题:谈论天气。
3小题:表示提出请求 Could you...?
4小题:将来时,对将来的打算 will。
5小题:将来被动语态,表示肯定的猜测 must。
Part Two是根据所听短文进行匹配,内容是关于如何渡过暑假,信息真实而贴近学生的生活。体现了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学以致用的课改理念。
Part Three听短文选择正确答案,内容为一个诙谐幽默的小故事。教育学生要做一个有正义感,敢于与坏人作斗争的勇敢的人。
Part Four是根据所听信息完成提纲。这道题重点考查学生对一篇文章重点信息的听取与处理。要学生写出与事件相关的时间、人物、地点与结果等。学生只要答出关键词就可以,无须考虑时态、人称、大小写等变化,无须进行完整回答。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运用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其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又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设计此题的目的是着重考查学生的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1.单项选择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在特定语境中正确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语言知识点分布合理,选题接近或类似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形。2011年的单项选择题具有重基础、重语境、重运用以及重能力的特征。所有考点都在“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初中阶段应掌握的最基础的语法项目中,所有试题都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考查学生对语法、词汇、习惯用语和常见表达法的掌握,语言真实、地道,具有时代感。
21小题:Would you like to do sth的用法。
22小题:现在完成时。
23小题:动名词 have trouble doing sth。
24小题:宾语从句。
25小题:不定代词的用法 the other, any, any other。
26小题:被动语态 be made to do sth。
27小题:交际用语 would you mind doing...?
28小题:主谓一致,钱做主语。
29小题:比较级 would rather do...than do...
30小题:反义疑问句 few。
31小题:介词短语,交通工具。
32小题:现在完成时 take place的用法。
33小题:物主代词。
34小题:序数词的用法。
35小题:日常交际。
2.完形填空
完形填空主要考学生的英语综合技能,题型难度较大,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要求通过短文的阅读在供选择的3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以完成短文。该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上下文的理解,词语意义和用法的把握以及根据材料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包括考查学生的语法、词法、固定搭配及考生对篇章语境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语用能力。短文长短适中、设空均匀、考点丰富。既考查了学生对整篇材料的理解,又考查了上下文逻辑关系的推断;既侧重了动词、名词、形容词又兼顾了连词、介词、短语等考点。本题内容是关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起着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36小题:动名词 practice doing。
37小题:介词短语 out of class。
38小题:宾语从句,从句是感叹句。
39小题:时态:过去时。
40小题:时态:连动,动词时态一致。
41小题:动词不定式 to do。
42小题:动词不定式 want to do sth。
43小题:近义词辨析 take, bring, buy。
44小题:动词短语搭配 take away。
45小题:近义词辨析 make, give, get。
46小题:动词不定式 make sb. to do something。
47小题:不定代词 other, the other, another。
48小题:副词 clearly。
49小题:人称代词 him。
50小题:时态 一般现在时。
3.情境交际
间接考查学生口语能力的试题。此题包括A、B两部分,其中A题为情景反应,侧重交际功能的运用和考查。题中给出6个句子,要求选出5个句子填在适当位置,难度不大,内容为父亲节给父亲买礼物,培养了学生孝敬父母的美德。B题为补全对话。强调在特定情景中的语用,为半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日常交际用语使用的得体性。在内容的编制上将几个话题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顺畅地完成对话。此题体现了新课程的要求,为考生激活思维、活用语言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同时,此题也兼顾了对学生技能的检验。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题占全卷分数的33.3%,共有5篇文章,并将其分为5个目标。1.总结归纳,进行匹配。2.阅读信息,进行判断和分析。3.阅读信息,选择答案。4.获取信息,进行信息再加工。5.读取信息,简短回答。试题考查学生理解书面材料的能力以及从各种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阅读A是考生熟悉的学习生活的短文,对学生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主要考查学生把握段落大意的能力,是目前国际上几种语言水平考试常用的题型。设置此题的目的是丰富日常教学中的阅读形式。
阅读B是幽默小故事。将此题排在此处旨在读完上篇有关学习文章后缓解一下考生的紧张情绪,轻松一笑。本题为判断正误题。旨在考查学生在阅读获取信息同时的判断和分析能力。
阅读C是实用文体。有生日邀请函和电影票两种形式。具有时代感强、实用性强、可读性强的特点,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在设题上,考查了被邀请人、舞会目的、舞会时长、电影座位的位置、以及电影院售票规定细节要求等。以上几方面均是通过生活经历,让学生对所熟悉的一些具体实例去分析、归纳、解决问题,设题新颖,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
阅读D是幽默小故事。也是为了缓解一下考生的紧张情绪。这篇阅读的设题为改写,因为生活中我们常会在阅读一篇文章后为别人概括地讲述一下。此题考查了学生的概括能力,由原文148个词到改写后的71个词。但这些词又不是将原文的词汇进行简单地“搬家”,而是从时态、语态转换、同义词转换、词组搭配和逻辑推断等多方面进行了设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考查了学生的高度概括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兼顾考查了学生单词的拼写能力。
阅读E是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内容为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教育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持之以恒,永不放弃,并为之努力奋斗,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第四部分:书面表达
此部分设了A、B两题,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A题是根据提示写一则失物招领启示,属于控制性作文。此题设题很生活化,难度不大,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且教育学生要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格。
B题有一个话题作文和一个图示作文供学生选择。话题作文是让学生给地震后的日本中学生写一封慰问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爱心和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又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图示作文是根据图片写出周日在公园发生的事情,贴近学生生活。本题给学生拓展的空间很大,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三、改进意见
1.题型的选择
面临课改不断深化的大好形势,很多试卷在尝试着命题题型的不断变化。但是,是否越新越好呢?是否一套试卷中新题型越多越好呢?我们认为一套好的试卷,不在于用了几个新的题型,而在于每道题的设置是否能激活或发散学生的思维。无论是新题型还是旧题型,能测量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有利于教与学的才是好题型。
2.以知识为载体的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很抽象,如果想在试卷中考核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的话,只能以知识为载体。但是限于命题教师的素质和命题技术的限制,三维目标体现得是否恰当、合理、明确,还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建议命题要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理念,以推动新课改进一步实施。
3.试题的选材
选材应丰富有趣,版面要图文并茂,给学生拓展思维和发挥想象的空间。选材要进一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所选话题要使学生有时代感,使学生感兴趣,不仅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而且想说和乐说。
4.加强对阅读题问题设计的研究
要从多纬度、多层次、多视角来开发设计问题。使阅读理解的考查更具有科学性和区分度。
5.重视试题的印刷与编排
4.2011年经济工作运行情况报告 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
大家好,按照会议议程的安排,现将旺隆镇2011年1-5月份固定资产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完成情况向大会作情况汇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2011年,是“十二五”起步之年,按照“增比、进位、突破”目标和市委、政府实施“四化一强”的要求,起步之时就是冲刺之时,起步之年就是决战之年。我镇经济工作要在工业发展、城镇带动上下功夫,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招商引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提速赶超、转型跨越、全面发展、强市升位”的目标。现就我镇2011年1-5月经济工作运行情况和下半工作措施向各位领导作以下汇报:
一、1-5月份经济工作运行情况
1、固定资产完成情况:2011年旺隆镇固定资产投入任务为3.2亿元。1-5月份我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42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73.2%。其中:高速公路固投任务为
2.39亿元,完成1.2793亿元,占年任务数的53.3%;镇内固定资产投资任务0.8亿元,累计完成1.0631亿元,占年任务数的129.5%。主要项目包括:旺隆镇中心敬老院120万元,新春村安置房续建项目100万元,河滨路商住小区2725万元,新春竹荪.食用菌基地500万元,禾帮石斛专业合作社基地建设680万元,仁赤高速公路采石场建设520万元,第一农贸市场商住楼建设120万元,云集竹木加工厂 1
320万元,柏杨坎商住楼400万元,新街、雷公塘商住楼150万元,三个竹切片场300万元,中街商住楼440万元,红花新区450万元,食品站石二梁商住楼100万元,柏岭大堰治理150万元,地方交通、土地整治、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市级项目返馈3556万元,合计完成23424万元。
2、招商引资完成情况:2011年全镇的招商引资任务为6000万元。1-5月份我镇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8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80%。主要项目及到位资金情况是:竹荪食用菌基地项目500万元,禾帮石斛种植基地680万元,鸭岭养鸭场50万元,红花养鸡场75万元,朝阳养兔场70万元,华龙商住小区2025万元,荣芳超市200万元,云集竹木加工厂200万元,山和竹炭加工厂1000万元。
3、财源建设情况:2011年旺隆财税任务为143万元。1-5月份完成财税84.8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9.3%。全年预计完成243万元,超任务100万元以上。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6月底完成3000万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58.2%,全年预计完成5200万元。
5、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6月底完成3100元,完成全年任务数的61.9%,全年预计完成5100元。
6、石斛产业发展任务为1600亩,1-5月份完成石斛种植面积1305亩,完成全年任务数的81.6%,全年力争完成2000亩。5月计划生育突击月活动上环66例,结扎65例,人流6例,引产2例,计划生育低生育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竹基地建设年初任务1500亩,已全面完成任务,正进行自查验收工作。
二、主要工作措施
1、认清发展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树立全镇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思路决定出路”,按照“增比、进位、突破”的目标及赤水市“四化一强”的要求。充分认清旺隆面临的发展形势和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旺隆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区位优势,立足“十二五”旺隆镇规划的中心重点乡镇的发展机遇,确定以工业发展和城镇带动为突破口与着力点,树立全镇经济发展一盘棋的战略思想,把认识、行动统一到经济发展的重心上来,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2、“布局决定全局”,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入和招商引资工作。未雨绸缪,做到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牛鼻子,镇党委、政府始终牵住这条发展的主绳。及早编制和完善“十二五”规划,及早充实和更新项目库建设,及早的安排和调度固投和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好发展的每颗棋子,将经济发展落到实处。
3、加强班子团结,明确责任分工,落实固投和招商引资工作。年初调整了工作分工,确定了书记抓招商、镇长抓项目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坚持一手抓招商、一手抓项目,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强力提速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率。实现全民招商、全社会招商,全力营造固定资产投入暨招商引资工作的良好氛围。
4、创新招商模式,走出去请进来,全面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年初,制定了旺隆镇招商手册,将项目进行集中的规划和储备,进行宣传和推介。并于5月20日—26日,在市招商办的带领下赴广东进行招商引资活动。学习和考察他们的发展理念,带着“什么才是发展,发展为了什么,为什么要发展,要怎样发展”的问题去感受先进地区的发展速度,享受发展
带来的优越成果,积累发展的成功经验,收获很大,感受深刻。此次活动在广东赤水商会的大力支持下,召开了旺隆镇招商引资工作推介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初步达成了3家意向性投资计划。
5、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促进工作的常态化发展。镇政府出台了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将招商引资工作纳入常态化管理,将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件件有落实。并将严格兑现招商引资的奖惩激励,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下半年经济工作的打算:
1、继续做好高速公路的协调和服务工作,确保高速公路建设的正常进展。
2、6月底,启动旺隆镇金斛大道长580米,宽25米的BT模式的建设工作。预计在12月底初步完成大道路基工程。
3、做好旺隆镇防洪堤建设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项目预计投资540万元,今年底明年初可望实施。
4、做好旺隆镇河滨路小区2011年15000平米的建设服务和管理;全面启动旺隆镇中街二期12000平米的商住楼建设。做好3个新农村建设点和5个安置点的建设工作。
5、做好预计投资3000万的旺隆110千伏变电站项目实施的协调和服务工作。
6、积极服务已签约项目泸州阳山制衣厂投入1500万元的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工作,确保8月份投入生产;赤水市桫椤虫茶公司投资1000万元的农副产品加工厂的项目建设工作。继续跟进中山梧桐制衣厂、物流中心等项目投资的协调和对接,促进落户建厂。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旺隆招商引资工作基础条件差,硬件设施环境较弱,引资企业入驻难。水、电、路等基础设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城镇建设及工业发展的需要,望上级主管部门给予项目的帮助和政策的扶持,帮助我们发展。
2、旺隆镇卫生院整体搬迁困难较大。在市卫生局的帮助下,工作有了一定进展,但搬迁存在较大困难,影响了河滨路的整体开发和建设。望上级部门继续关心和帮助项目的争取工作。
2011年是“三个建设年”的落实之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县乡换届的实施之年。年初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各项工作目标进行安排部署,实现提速赶超、加快发展、转型跨越的发展战略。党政班子精诚团结,务实进取,对于发展始终充满着无限的信心和期望,没有由于换届工作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不懈怠、不推诿、不梗阻,做到了班子人心不散,发展速度不减,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5.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篇五
兴仁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共7人。2011年,乡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县大局,紧紧围绕“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做大做强兴仁乡养殖产业园”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兴产业、谋发展、求富裕、促和谐”建设任务,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目标,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保障,以“脚踏实地,团结实干”为总体要求,以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为抓手,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改善民生,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区域发展竞争力,努力开创兴仁社会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领导班子工作运行情况
2011年6月28日和12月2日,兴仁乡相继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安县兴仁乡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和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完成了兴仁乡党委班子换届工作,通过民主投票依法选举出了兴仁乡人民政府乡长一名、政府副乡长二名、兴仁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各一名。为我乡公正廉洁、团结干事、科学决策、战斗力强的好班子输送了新鲜血液,塑造了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能干实事的领导班子。
(一)抓好理论学习,提高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为鼓励班子成员适应新的变化,进入新的角色,乡党委用严格的制度保证学习的落实,坚持了中心组学习制度,提高了贯彻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坚持运用理论指导工作实践。坚决拥护和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确保政令畅通,既提高了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也始终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
(二)围绕中心工作,推进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 乡党委根据班子成员的实际情况,合理作出分工,使其工作方向明确,职责范围清楚,促其尽职尽责,为实现全乡整体目标尽职尽力;在涉及重大问题决策时,认真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又恰到好处的予以集中,集聚各成员的聪明才智,形成最佳方案,努力实现共同目标;广泛听取民意,全方位了解民情,集思广益,为辖区的发展、项目建设、重大事项的决策把关号脉,使决策更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更符合客观实际的要求,最大程度地减少行政成本,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我们按照县委的要求,完善党建工作制度,积极开展了党内民主生活会,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形成了“班子主要成员监督其他成员,其他成员监督班子主要成员,班子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同时虚心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的全方面考核干部政绩的良好运行机制,增强了领导班子的影响力、渗透力、感染力和整体合力;班子内部自始至终坚持民主集中、团结协作、勤政廉洁 和求真务实四项原则,做到了大家心情舒畅,不搞无原则纠纷,既民主又集中;在落实分工的基础上,班子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会议,相互通气,协调配合,发挥每个成员的优点和特长,同时优势互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坚持从严治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我们始终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作为乡党委班子的重要职责,作为兴仁乡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大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力度,认真落实廉政工作措施,着力加强对《廉政准则》的宣传学习,使《廉政准则》自觉成为每个干部的行为规范。严格执行各级的党风廉政建设规定,形成一个公正廉洁、团结干事、科学决策、战斗力强的好班子。党风廉政建设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新局面。
(四)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灾后重建成果转化时期,农民利益诉求增多,社会矛盾复杂,乡党委定期摸排乡域内不稳定因素,建立维稳台帐,实行分管领导牵头负责制,责任落实到人;建立健全了三级治保网络,积极开展了“五五”普法活动,大力监控帮教转化,无“法轮功”练习人员进京滋事;建立完善了信访制度,实行领导包案制并落实了专人负责;按期完成了县委、县政府领导交办的信访案件,建立了信访接待制度。
二、主要工作与取得成效
(一)、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抓手,全面建设新农村,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坚持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战略不动摇,结合兴仁实际,在上游、长沟新农村建设取得初步成效的前提下,按照“一心、两轴、三点、四区”进行布局,通过抓龙头、带农户、增效益、促发展,以“一村一品”为特点,采取“支部+合作社+养殖基地+党员+群众”的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山地土鸡养殖、獭兔养殖、生猪养殖、水产养殖、蛋鸡养殖、水稻制种等产业,运用“股份合作”、“吸股联建”的方式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48个,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个,带动农户1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竹涧山庄、香树林、汇森生态山庄等农家乐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投资1000万的黄金沟度假中心正加紧建设,逐步形成辽安路沿线的乡村旅游带。今年,引进一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1500万元的红昇面业公司已经初步建成,预计明年正式投产。做大做强兴仁乡养殖产业园,集中打造以长沟村、上游村为养殖核心区,辐射金龙及周边部分村组带动区近10平方公里的兴仁乡养殖产业园区。现已在园区内建成生猪养殖小区27个,生猪扩繁场1个,山地土鸡养殖小区18个,獭兔养殖小区5个,已建成生猪专业合作社、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山地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蛋鸡、蛋鸭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入社农户达4500余户。2011年,全乡生猪出栏将达到10万头,山地土鸡400万只,肉鸭5.5万只,獭兔10万只,出塘商品鱼将达到1320吨。
2011年,全乡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3.25亿元,同比增长16%,农业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5%,人均纯收入达到8016元,较去年增加800元以上。
(二)、以民生为本,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统筹社会各项事业
2011年,我们完成了一大渠灌区水系整修工程,新建了1座小二型水库和3万余米的引水渠,建成了1个场镇供水站和1400户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并改造了27个小型提灌站,整治精修山坪塘315口,“三建五改”687户,院坝硬化6000余平方米,改造围墙4000余米,实施全乡22个组农村电网改造和8个组的高压延伸,同时建设规模为14960.2亩的长沟、金龙、上游三村土地整理项目正式启动并顺利开展,现已完成6.1公里村道,2.5公里组道修建以及部分塘堰整治。并认真做好了灾毁耕地(废弃宅基地)复垦工作、新农村示范片村道联网工程等工作。投入15万元,在原乡政府旧址利用闲置场地,新建乡农贸市场一处于11月投入使用。
认真抓好社会保障工作。全乡现有城市低保对象25人,月人均补助189元;农村低保对象459人,月人均补助88元。加强五保供养管理工作,全乡共有36户五保对象纳入 了供养范围,救济率达到100%,实现了应保尽保。扎实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把“新农保”当成惠民重点工程来抓好,全乡群众知晓率达到100%,参保率达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顺利,全乡群众知晓率达100%,参合率达98%,提前完成今年下达的目标任务。2011年全乡政策生育率90.6%。人口出生率10.92‰,人口自然增长率2‰,落实各种节育措施2359例,长效节育措施率90.42%,综合节育率为91.62%。
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隐患整治力度,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和健全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安全、社会安全及环境污染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预案机制。2011年,我乡无一起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认真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防预警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2011年,全乡实现了零进京、零到省、到市信访,矛盾纠纷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以上。
(三)、扎实开展文建明工作法学习推广试点工作,全面推行“三二三”工作制
2011年5月,我乡被确定为绵阳市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试点乡镇。2011年7月以来,兴仁乡启动试点工作,制订了《党员干部管理制度》,全面规范党员干部工作纪律和服务行为,规范“三办两中心”科室设置,规范了便民服务中 6 心、财务结算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为民集中办事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行村财乡管,理顺一直困扰农村稳定及干群关系的财务管理秩序,切实做到民主理财、利民惠民,全面推行“三争创”活动,创建阳光党务政务、争创“五联一带”示范标兵、争创星级党组织和星级党员。2011年11月18日,全市学习推广文建明工作法现场会到兴仁乡参观,兴仁乡全面推行“三二三”工作制得到了市、县领导的肯定,试点工作成效明显。
(四)、深入开展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夯实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关键在于落实、根本在于解决问题”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全乡12个党支部412名党员参加了以“关键在于落实”为主题的干部作风整顿活动。在活动期间,共撰写调研报告20余篇,深入分析查找问题、找准解决措施,针对兴仁乡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办法加以解决。
三、存在问题与今后打算
一年来,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推动兴仁乡经济社会新跨越。
一、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推进“兴仁现代养殖业示范园建设”。继续按照“一心、两轴、三点、四区”进行布局要求,狠抓整乡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
二、强化管理,加快构建现代场镇体系。
一是继续加强场镇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强化场镇管理。
三、抓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面。2012年新农合参合率力争达98%以上。深入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加快乡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
继续抓好人口计生工作,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
四、继续深化文建明工作法学习推广工作,加强干部作风整顿,着力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同志们,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做好法制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三篇文章。以干部作风整顿为抓手,以全面推行“三二三”工作制为载体,加强“三务”公开,提高办事效率,不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6.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篇六
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为原材料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国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资源环境压力有所增大,原材料工业增长速度逐渐回落。2012年是我国结构调整的深化之年,原材料工业经济运行的国内政策和市场环境难以出现明显转好,我国原材料工业发展将呈现平稳回落态势。
一、原材料工业运行特点
1.工业生产增速回落
2011年以来,在刺激政策逐步退出、信贷紧缩和房地产调控等政策以上作用下,我国经济运行平稳放缓,国内需求逐渐回落,带动原材料工业生产增速出现减缓。其中,钢铁工业受宏观调控和汽车市场降温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仅增长9.7%,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有色工业生产呈逐步加快态势,工业增加值从一季度的10.2%逐步上升到13.6%;化学工业受益于产品价格的上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增幅比上年仅放缓0.8个百分点;建材工业增加值因保障房建设及水利建设投资增加一直处于高位运行态势,全年建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4%,增幅较上年下降1.9个百分点,是整个制造业中增长最快的产业。预计2011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左右。
部分产品产量增速有所回落。其中,2011年你,粗钢产量累计达到6.83亿吨,增长8.89%,增幅同比回落0.3个百分点,钢材累计产量达到8.81亿吨,增长12.3%,增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424.3万吨,同比增长10.6%,增幅回落6.7个百分点;原油加工量完成44773.4万吨,同比增长4.9%,增速回落8.5个百分点;纯碱、烧碱、化肥、农药、PVC、化纤产量同比增速均达到10%以上,乙烯产量同比增长7.45%。除乙烯和化纤增速相比上年减缓以外,其它主要产品增速均有所加快;水泥产量206317万吨,同比增长16.1%,增速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73789万重箱,增长15.8%,增速同比加快4.9个百分点。
2.企业利润增速回落
从利润情况看,主要原材料行业都保持了较高的盈利水平。2011年1-11月累计,原材料工业共实现利润总额91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建材工业利润增长最为突出,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有色、化工、钢铁工业利润分别增长53.1%、35%、15.4%,增幅比上年同期有所回落;而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97.8%。随着产品生产及市场价格的逐渐回落,原材料各行业经济效益也呈现高位放缓态势。
表1:2011年以来主要原材料行业利润总额(单位:亿元,%)
3.产品价格高位回落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走低、国内需求明显回落的影响,2011年,原材料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呈现高位回落态势。12月份,石油、化学、钢铁、有色、建材业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分别增长9.8%、0.6%、-1.6%、-0.3%、0.5%。
图1:原材料工业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4.进出口增速回落
2011年,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环境恶化的影响,我国钢原材料出口增速回落,而国际市场价格过高又限制了原材料进口需求的提高。如,全年钢材累计出口4888万吨,同比增长14.9%,增幅比上年回落58个百分点;水泥及水泥熟料出口1061万吨,同比下降34.4%,平板玻璃出口量18729万吨,增长7.6%,增幅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化学成品及有关产品出口金额11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1%,相比上年减缓10.1个百分点。又如,全年进口原油25378万吨,同比增长6.0%,增幅回落11个百分点;进口成品油4060万吨,同比增长10.1%,增速提高10个百分点;全年有色金属进口562.3亿美元,增长13.9%,增幅比上年回落16.5个百分点,其中,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407万吨,增幅回落5.1%;未锻造的铝及铝材进口91万吨,同比减少4.7%;氧化铝进口188万吨,同比减少56.4%。
二、原材料工业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1年我国原材料工业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但受原料价格波动、人民币汇率上升、人工成本提高的影响,原材料工业运行中的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
(1)生产成本大幅攀升
2011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同比上涨9.1%,两者之差达到3.1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相比,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中,有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12.1%,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上涨10.8%,黑色金属材料类价格同比上涨9.4%,化工原料类价格同比上涨10.4%。由于下游需求特别是出口需求增长有限,这部分成本上涨因素很难通过涨价来消化,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另外,我国劳动力报酬进入上涨阶段,而且具有一定刚性。2010年全国有30个省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达到23%,2011年又有一半省份再次较大幅度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职工工资普遍上涨,消化成本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更加困难。这说明,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国的传统制造业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已基本走到尽头。
(2)行业效益明显分化
在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由于各行业转嫁通胀的能力不同,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出现显著分化。利润分布主要向上游资源行业集中,下游行业利润则出现明显下滑。2011年1-11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同比增长35.4%,而石油加工行业利润总额比上年同期减少97.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59.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5%,而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2.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5.4%;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3.1%。
(3)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
近年来,重化工业中重复投资所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影响我国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在许多产能过剩行业中还伴随着相当数量的落后产能。目前,炼钢、炼铁、电解铝、焦炭、水泥、化纤等行业均存在产能过剩问题。2011年涉及淘汰落后产能的18个工业行业中有10个行业目标任务比去年有较大增加,在人员安置、债务处置、兼顾地方利益等方面面临难度和压力加大。按照目标,“十二五”时期,我国仍需淘汰7000万吨炼铁、2.5亿吨以上水泥、600万吨铁合金、4000万吨焦炭的落后生产能力,处理不好,可能会影响到工业的稳定,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4)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明显下降
由于经济下滑,企业销售不畅,工业产成品库存持续积压。2011年11月,我国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长22.8%,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明显下降。从央行公布的5000户工业企业景气扩散指数来看,企业的设备利用率显著下滑,PMI产成品库存指数也连续数月上升。这表明,目前工业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当前的市场容量。在总需求已经开始回落的背景下,工业去库存的时间可能比预期的要长得多,产成品库存水平可能持续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5)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
一是落后产能仍占相当比例,能耗高,污染严重仍是突出问题。如水泥行业仍有近2.5亿吨落后产能,平板玻璃落后产能约6000万重箱,落后炼铁、炼钢产能各4500万吨。二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如部分地区煤化工、化肥、甲醇企业远离原料产地,又不靠近消费市场,原料、产品的长距离运输造成了巨大浪费。三是产品品种和质量亟待升级。精深加工产品和新材料产业发展滞后,量大面广的产品稳定性差。四是产业集中度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电解铝、铅锌冶炼,平均规模不到国外同类企业的50%。五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2012年原材料工业发展趋势
从国际环境来看,国际经济环境趋于恶化。愈演愈烈的债务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暗淡,且应对措施乏力、不确定性因素增多。按照联合国的最新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增速将从2010的4%和2011的2.8%下滑至2.6%以下。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加上国内劳动力、资源等成本增加、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将影响我国原材料产品出口。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日趋严重,我国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和金额均位居前列,预计2012年除传统的钢铁、化工、石化等产业外,稀土行业也将成为贸易摩擦的高发区。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2012年,世界经济将整体放缓,需求增速回落将对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持续的下行压力;欧债危机可能进一步蔓延和恶化,大宗商品价格震荡将加剧,甚至可能因一些风险事件引发暴跌。但如果近期美国经济出现下行风险,美联储将可能再次实施量化宽松,大宗商品价格则有望止跌反弹,迎来新一轮上涨过程。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震荡下行,将缓解我国原材料工业所需原料,如煤炭、成品油、矿石等资源能源价格的上涨压力。
从国内环境来看,国民经济将继续小幅回落。2012年,国内需求面临下行压力,成本推动型物价上涨压力仍存,民间借贷、投融资平台、房地产市场等领域潜在风险增大,我国将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物价总水平、调整经济结构,激发自主增长活力。预计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回落。2011年投资能保持较快增长,得益于分别占投资总额35%和25%左右的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的高增长。2012年,出口下降、产能过剩抑制制造业投资增长,制造业投资预计增长20%左右,低于上年10个百分点左右;房地产限购政策尚不会放松,房地产开发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待售面积处于较高水平,意味着商品房投资将会明显放慢,保障性住房建设数量比2011年减少300万套,也影响住房投资,2012年房地产投资增长不会超过20%;2011年,由于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核电站建设暂停、高铁建设大检查等原因,占投资总额25%左右的电力、交通、水利、环境等基础设施投资放缓,前期投资不足导致我国电力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预计2012年基础设施投资有望从2011年增长6%左右升至18%左右。总的看,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比上年回落5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及投资速度的回落将对原材料工业的影响较大。预计2012年,原材料工业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但受宏观经济增长趋缓、国际市场需求下滑、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素影响,增速将有所回落,全年原材料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左右。其中,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等各行业增长势头均将放缓。而受通胀、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原材料工业产品价格将维持2011年宽幅震荡的态势,但振幅可能缩小。
7.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不同的行政级别和传染病报告质量的不同进行抽样。每年抽查1/4以上的市及被抽查市的县 (区、市) 1~2个。市级调查单位:所在市的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综合医院和1家市级 (包括所在市的省级医院) 专科医院;县级调查单位:县级及以上综合医院2家和乡镇卫生院 (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家。
1.2 调查方法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计生委每年统一制定并下发的《广西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现场随机抽查当年1月份至现场调查前1个月医疗机构的内科、儿科和感染科等与诊疗传染病有关的科室门诊部和住院部登记的法定传染报告信息, 比较分析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传染病病例和同期该机构网络直报的病例, 若医疗机构诊断登记的病例进行网络直报, 计为报告, 否则计为漏报。及时报告率:比较分析医疗机构现场登记病例的诊断日期与大疫情网络直报系统该病例报告卡的生成日期, 甲类及采取甲类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要求两者间隔在2小时及以内, 乙、丙类传染病两者间隔在24小时及以内计为及时。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完整率:纸质传染病报告卡的关键字段信息, 包括病例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现住详细地址、疾病名称、发病日期、诊断日期、病例分类、死亡日期、填卡日期、报告单位和报告人, 填写无缺失计为完整。纸质报告卡填写的准确率:上述关键字段填写完整且诊断日期与填卡日期无涂改, 其填写与门诊日志或出入院登记簿信息完全一致, 其他内容填写无逻辑错误视为准确。网络报告信息一致率:纸质报告卡内容与网络报告电子卡内容均符合, 视为一致。上述关键字段若有任何一项不符合, 可认为不一致。
1.3 质量控制
每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制定现场调查实施方案, 抽样方法和调查技术路线经专家反复论证。调查组人员抽调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卫生监督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市级疾病预防控中心业务技术骨干组成, 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期间各调查小组长负责现场调查数据的质量检查, 发现质量问题及时更正。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统一的录入数据库,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报告质量的评价方法参照《全国法定传染报漏报调查方案》。
2 结果
2.1 传染病报告率调查
累计调查医疗机构194家, 其中省级7家, 市级51家, 县级72家, 乡镇级64家。调查乙、丙类传染病共27种3 977例, 漏报183例, 年均漏报率为4.40%。不同年份间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6.122, P>0.05) , 见表1。漏报前3种疾病依次为戊型肝炎 (56.25%)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13.33%) 和风疹 (11.32%) 。其中乙类传染病调查20种, 漏报率为4.28% (90/2 055) ;丙类传染病调查7种, 漏报率为4.84% (93/1 922) , 乙、丙类传染病漏报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477, P>0.05)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情况: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9.47% (18/190) , 市级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4.49% (64/1 425) , 县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4.50% (83/1 846) 、乡镇级医疗机构漏报率为3.49% (18/516) ,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8.82, P<0.05) 。在医疗机构内部, 门诊部漏报率为4.90% (134/2 735) , 住院部为3.95% (49/1 242) , 门诊部和住院部漏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77, P>0.05) 。
2.2 及时报告率调查
2.2.1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调查:
抽查病例3 807例, 及时报告3 421例, 年均及时报告率为89.86%, 及时报告率逐年提高, 不同年份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7.57, P<0.05) , 见表2。
2.2.2 各级医疗机构及时报告率调查:
省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最高 (97.09%) , 最低为县级医疗机构 (87.48%) , 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及时报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0, P<0.05) 。
2.3 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质量调查
2.3.1 总调查情况:
调查传染病报告卡3 079张, 报告卡填写完整2 937张, 填写准确2 382张, 录入一致2 778张, 年均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录入一致率分别为95.39%、77.36%和90.23%。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3.074, P<0.01)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最高为2012年, 最低为2014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填写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58.256, P<0.01) ;录入一致率最高为2015年, 最低为2013年, 不同年份报告卡录入一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7.082, P<0.01) , 见表3。
2.3.2 各级医疗机构报告卡填报质量情况:
报告卡填写完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分省级、县级、市级和乡镇级医疗机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476, P>0.05) ;报告卡填写准确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县级、市级、乡镇级和省级,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2.769, P<0.01) ;报告卡录入的一致率, 从高至低依次为省级、市级、县级和乡镇级,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5.168, P>0.05) , 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各级疾控中心不断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 每年都开展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 故传染病报告质量逐年提高, 漏报率呈逐年下降, 年平均漏报率为4.82%, 比2008年的漏报率 (15.99%) [1]下降了69.67%, 低于2009年全国漏报率 (5.47%) [2], 高于江苏省2010年的漏报率 (2.05%) [3]和福建省2011年漏报率 (0.33%) [4]。报告卡填写质量高于2011年全国平均水平[5]。说明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经济发达的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
调查发现, 不同级别医疗机构漏报率存在差异, 医疗机构级别越高, 漏报率越高, 与福建省泉州市的调查结果相似[6], 这可能与传染病管理为属地管理, 省级医疗机构由区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难度大、力度不够有关;医院级别越高, 诊疗技术也高, 就诊的病人多, 传染病报告工作不易做细以及医院传染病报告管理不到位等诸多因素有关;各级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准确率和一致率均存在差异, 提示各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工作不均衡。这与部分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落到实处, 部分临床医生法制意识淡薄、对传染病报告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人员变动频繁等因素有关。说明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知识培训还有待加强。
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是中国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石, 是传染病暴发早期预测预警、风险评估等科研工作的基础, 其质量的提高将使中国传染病防控工作更为科学规范有序成为可能[7]。针对以上现状, 建议: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定期对辖区内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加大对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医疗机构疫情报告的质量如何, 关键是看医疗机构负责人对疫情报告工作的重视程度如何, 其次是看疫情责任报告人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责任心如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树立医防结合的理念, 重视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 加强疫情报告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有行之有效的管理班子, 完善管理模式和手段, 建立有效的奖惩机制, 从而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使网络直报系统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付志智, 吕炜, 吴秀玲, 等.广西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状况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 2009, 15 (3) :137-139.
[2]刘世炜, 王丽萍, 王晓风, 等.2009年全国传染病网络直报管理与报告质量现状评估[J].疾病监测, 2011, 26 (5) :392-397.
[3]李媛, 刘文东, 艾静, 等.2010年江苏省医疗机构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质量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 2011, 22 (4) :36-41.
[4]陈彩粼, 张莹诊, 黄文龙, 等.2011年福建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管理质量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 2012, 18 (11) :801-803.
[5]姬一兵, 郭岩, 郭青, 等.2011年中国6省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质量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 (20) :4266-4268.
[6]黄亚兰, 龚苍涛, 王晓云, 等.泉州市2005-2010年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调查情况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11, 12 (9) :800-801.
【2011质量体系运行报告】推荐阅读:
国税分局ISO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10-19
生产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总结08-19
质量体系内审自查报告08-06
管理评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管理体系的适用性分析报告11-02
公司体系运行管理办法09-13
供应部三标体系运行总结06-23
锅炉运行质量措施07-06
质量保证体系07-07
9000质量体系管理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