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能力标准(精选8篇)
1.创新能力标准 篇一
第二套《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试题100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考试)轮廓加参数的汉字信息处理方式是由()提出来的。A王选 B周培源 C程 D王圩 答案A
如果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是13亿千瓦,能源需求至少40亿吨煤,根据已探明可利用的煤炭资源,此后最多只能再维持()。
A500年 B200年 C100年 D50年 答案D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着重讲了第一个问题就是()。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C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D和谐发展 答案A
拉丁世界,主要是指()的世界。A希腊为中心 B东欧世界 C罗马以西 D罗马以东 答案C
()认为创新有两层意思,改变资源的产出以及通过改变产品和服务为客户提供价值和满意度。A熊彼特 B凯恩斯 C德鲁克 D马歇尔 答案C
根据本讲,在中国创新的含义,多数情况下是特指()的。A文化创新 B理论创新 C市场创新 D技术创新 答案D
2011年我国研究开发人员人均经费为29.9万,比2010年增加()元。A0.5万 B2.2万 C3.8万 D5.0万 答案B
根据本课程,我国在()领域的研究论文发表数量最多。A材料科学 B基础生物 C医药卫生 D环境科学 答案A
论文的发出的总量始终是()居最领先的位置。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加拿大 答案A
关于世界各个国家的研究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说法错误的是()。A在2002年以后,韩国的投入强度甚至于超过了美国 B在克林顿时代的8年中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是非常的快 C美国的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居于世界第一
D英国就研究经费的投入上占GDP之比是逐年下降的 答案C
本课程提到,我国自主创新主要是指()创新。A市场 B技术 C管理 D组织 答案B
现有技术集合在一起,开发一种新的产品,而不是单纯的模仿的是属于()。A原始创新 B集成创新
C消化吸收再创新 D合作创新 答案B
技术发明成果的产业化过程要跨越创新过程中的()。A“拉美陷阱” B“凯恩斯海” C“死亡之谷” D“思想陷阱” 答案C
根据本课程,专利申请量最大的是()。A美国 B日本 C德国 D韩国 答案B
中国历年来铁路运煤约占煤炭总量的(),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A50% B60% C70% D80% 答案B
电子计算机问世之初,它主要是用于()作用。A数字计算 B网络游戏 C文字处理 D信息处理
答案A
德鲁克倡导创新要注重()。A理论创新 B技术创新 C商业模式创新 D系统化的创新 答案D
2008年以前()一直是世界上研发费用投入最多的国家。A欧洲 B日本 C美国 D中国 答案C
根据本课程,世界轴资源将在()年内耗尽。A60 B50 C40 D30 答案C
“748”工程办公室于1976年9月正式决定选择()作为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单位。A清华大学 B北京大学 C复旦大学 D浙江大学 答案B
本讲中的子溥仪,原本是当作科学仪器来使用,如果当环境分析仪器来使用的话,这是一种()创新。A产品创新
B市场需求驱动创新 C工艺创新 D组织创新 答案B
中国要解决能源问题,在于对()的开发。A核能 B水能 C新能源 D石油 答案C
原理性样机的改进过程中,14万行的汇编语言软件程序是由()编写,并进行逐行调试检验取得成功的。A王选 B周培源 C程 D王圩 答案C
本课程提到,日本录像机技术的发明属于()。A原始创新 B合作创新 C引入 D集成创新 答案C
基础研究的成果,是以()的形式发表的,它是以就是全社会所共享的方式公开的。A论文 B专利 C视频 D标准 答案A
本课程举例()来说明技术发明要结合市场需求。A德国合成氨的技术发明 B日本液晶面板的技术创新 C日本组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D日本发明生物大分子软激光解吸电离法 答案B
采用()照排技术不仅可以大幅提高工效,减轻劳动强度,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的有色金属。A光学式照排
B机械式连续照排
C应激电子摄像管式照排 D激光照排 答案D
2008年,世界研发费用投入居于第三为的是()。A欧洲 B日本 C美国 D中国 答案D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在全世界的出口份额在逐渐增加,2008年已达到()。A5% B18% C30% D50% 答案B
2011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例达()。A0.4% B1.83% C3.1% D4% 答案B
钱学森认为培养杰出的人才的必要条件是()。A社会制度方面的支持 B政府政策的出台 C良好的做事环境 D积极开展创新活动 答案CD
根据本讲,19世纪,欧洲国家开始开发这个鸟粪池,来支撑()等欧洲国家的农业生产肥料来源。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日本 答案ABC
本讲提到,自主创新包含()。A模仿
B原始创新 C集成创新
D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答案BCD
以下关于相机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主导相机工业 B日本对莱卡相机进行模仿,能模仿高端产品
C日本将测距技术和控制曝光量技术集成到单反相机中,创造了新型的傻瓜相机
D日本依靠一系列的集成创新,使相机工业发展到数码相机 答案ACD
下列词语中“创新”一词是动词名词化的是()。A实践创新 B理论创新 C科技创新 D创新社会管理 答案ABC
下列属于汉字字体的有()。A宋体
B楷体 C仿宋 D黑体 答案ABCD
中国这些年进口的主要技术来源主要是从()。A韩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答案BCD
本课程提到,非线性技术创新模式包含三个要素()。A基础科学理论 B市场需求 C创新主体 D社会环境 答案BCD
以下国家相对被引用度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是()。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加拿大 答案ABCD
根据本讲,日本教育和中国有什么特点?()A日本有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私立学校收费昂贵
B日本公立学校的投入受到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
C日本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明白做科学,学习不是从书本中间去找标准答案
D中国父母都要把孩子送到拥有更多教育资源的学校,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答案ABCD
本课程认为技术创新大致分为两个阶段()。A技术发明过程 B引入新技术 C模仿过程
D技术发明的商业化应用过程 答案AD
我国新闻出版业使用的传统铅字排版技术有下列哪些弊端()。A工作繁重 B印刷周期短 C效率低下 D容易中毒 答案ACD
根据本讲,德国的合成氨技术形成过程是()。A高压技术的研究
B德国转炉炼钢技术成熟 C德国合成氨技术形成
D农业人口大量的转移到工业化领域 答案ABC
1974年8月,四机部策动()联名向国家纪委、国务院呈送了一份请示报告。A一机部 B中科院 C新华社 D国家出版局 答案ABCD
根据本讲,创新驱动发展的表现形式有()。A实践创新 B科技创新 C自主创新 D协同创新 答案BCD
根据本讲,质谱仪的研究过程有()。A组建研究团队 B推进方式
C田中负责研究工作 D各国科学家一起研究 答案ABC
本课程提到,创新型国家具有一些共同特征()。A创新综合指数高,科技进步贡献率70%以上 B创新投入高,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
C创新产出高,新获得三项专利占绝大多数,国家的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通常小于30%
D本国人发明专利授权量进入世界前3位 答案ABC 根据本讲,关于录像机说法正确的是()。A日本从德国引进录像技术 B日本成功地将录像机小型化 C日本将录像机发展为摄像机
D日本录像机工业迅速腾飞,领先于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答案BCD
根据本讲,使用化学方法检测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有什么弊端?()A耗时长 B不精确
C对人体有危害 D成本大 答案AD
根据本讲,连功序列的好处有()。A大家不愿意公司垮台 B每个人都能表现自己 C彼此没有竞争问题 D大家可以互相帮助 工作环境好 答案AC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规划纲要颁布之后,我们国家召开了党的十八大。A(是)B(否)答案A
980年2月22日,邓小平在一份请示报告中建议:对于该项目应予积极扶持,可给以少量外汇(20万美元)进口小型电子计算机和一些主要外部设备,以及集成电路组件等,以便继续试验使其完善化。这些建议受到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A(是)B(否)答案B
日本将测距技术和控制曝光量技术集成到单反相机中,创造了新型的傻瓜相机。A(是)B(否)答案A
根据熊彼特对创新的理解,由一种材料替换另一种原材料不属于创新的范畴。A(是)B(否)答案B
2011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总量达8600亿元,国家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4900亿元。A(是)B(否)答案A
十八大中把创新只作为动词使用。
A(是)B(否)答案B
知识创新体系应该覆盖着技术创新体系,同时也覆盖着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A(是)B(否)答案A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最好的领域是航空科技。A(是)B(否)答案B
2008年国际论文发表数量排名中,我国位居美国之后,位列第二。A(是)B(否)答案A
1979年7月27号,在北京大学的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我国第一章使用汉字激光系统输出的八开报纸样张诞生,并得到很多新闻媒体的报道。
A(是)B(否)答案B
国务院在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到,到2020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A(是)B(否)答案A
欧美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文字输入、编辑、输出取得成功之后,日本率先对汉字进行了信息化处理。A(是)B(否)答案A
虽然中国论文发表量很大,但是在全球前10%的论文占比与美国相比有很大的差距。A(是)B(否)答案A
中国高新技术出口超越平均数的主要是两个大户,一个是办公设备和计算机;第二个就是医疗设备。A(是)B(否)答案B
技术创新指的就是技术发明过程。A(是)B(否)答案B
技术创新包含知识创新。A(是)B(否)答案B
在合成氨技术形成之前,欧洲的肥料主要来自于南美一个海岛的鸟粪池。A(是)B(否)答案A
1980年9月15日上午,北大项目组自行排印的第一本激光照排图书《伍豪之剑》问世。这是中国人用自主研制的激光照排系统排印出的第一本实验样书。
A(是)B(否)答案A
质谱仪无法用来分析三聚氰胺的组成。A(是)B(否)答案B
基于新的科学发现原理基础之上的创新属于消化吸收再创新。A(是)B(否)答案B
国际社会上普遍认为西方发达国家都属于创新型国家。A(是)B(否)答案B
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超过美国,但人均能源消费量不到美国的1/4。A(是)B(否)答案A
2008年以前,日本的科研经费居于世界第二。A(是)B(否)答案A
十七大报告中提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A(是)B(否)答案A
日本针对初期美国对其搭便车的批评,反驳认为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并非简单的关系。
A(是)B(否)答案A
专利的申请导致在岛津制作所的基础上进行推进的只能是西方国家,不存在技术保护的企业。A(是)B(否)答案A
技术创新起的概念,要比知识创新的概念要宽得多。A(是)B(否)答案B
汉字照排系统的技术难点很多,但最关键的是解决汉字大容量字模库的存取问题。A(是)B(否)答案A
维特根斯坦曾说过,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间的用法。A(是)B(否)答案A
全社会研发经费,它既包括国家财政科技拨款,也包括企业等单位的科技支出。
A(是)B(否)答案A
2.创新能力标准 篇二
一、转变学习和思维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学生接受和掌握知识, 学生的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抑制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以及能力的培养。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把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从而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 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意识, 鼓励学生对课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 赞赏学生独特化与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这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 求异就是创造的开始, 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 让学生知道没有绝对的真理, 要敢于对权威、对理论、对教材、对教师提出质疑,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自己的设想, 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 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时, 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的学生说:“台湾那么小, 这么多年还没有解决, 为什么要和平方式解决?一个原子弹就要它夷为平地。”还有同学说:“把‘台独’分子通通毙了, 别让他们阻扰祖国统一。”教师遇到这种情况, 不应妄加指责或否定, 而应加以引导, 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 同时让他们明白我国制定“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有根据的, 在解决台湾问题上我们主张“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这是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只有在宽松的教育环境, 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对教师才有亲近感, 信任感, 才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民主的思想,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 激励学生, 把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建立在情感渗透的基础上, 建立在教师人格魅力的前提下, 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去实现, 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勇于创新, 敢于质疑, 促进学生个性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观察、认识、分析、思考、解决现实生活、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创新来源于实践, 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师生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结合。例如, 学习“自觉抵制各种消极文化的影响”时, 就要联系到生活中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 以及邪教“法轮功”的危害等;学习“实现共同富裕富”时, 就要联系到党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用等;学习“一国两制”时, 就要联系到台独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在学习“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 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 如仿制的“洋酒”、假冒的香烟、过期的食品等。这样学生非常感兴趣, 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 而且增长了生活常识与经验。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 让同学们谈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 最后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等等。只有学以致用, 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再如, 在“环境问题”的教学中, 课前布置学生开展“水泥厂排污对我们的影响”的社会调查。结果:有的同学把环境问题画成漫画, 有的同学列出详细的数据、制作表格, 写成调查报告, 突出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通过这一活动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收集信息、处理问题的能力, 增强了思想品德课教育实效, 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又为学生今后自觉爱护环境, 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 如录音、投影、电视、录相、互联网等引入课堂。这些现代化教学手段, 具有直观、生动、情境性强等特点, 能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 增强了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 复杂的问题具体化, 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 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特别是现代网络的高速发展,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教师应熟练掌握和应用网络信息, 教会学生使用网络远程技术来收集资料、整理数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的法律常识时, 建议学生多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以案说法”等电视节目, 有时我会把一些精彩节目录制下来, 拿到课堂上与他们一同分析、探讨, 还鼓励学生在网上与网友谈论有关法律问题。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像融合起来, 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 有身临其境之感, 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 在讲“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这一内容时, 播放VCD让学生欣赏一幅幅改革开放中的深圳、厦门等生动画面、聆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然后再结合画面和歌词内容, 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深圳、厦门等那空前的改革举措, 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体会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和强大的生命力。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 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 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3.创新能力标准 篇三
关键词:数学思维 创新培养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探究的新课题。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观察是信息输入的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发展创新思维的良好起步器。新课标的人教版教材,对每一个小节的内容,在引入新课题之前,都是经过学生的观察问题来发现一些规律、规则。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发展人的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1.在观察之前,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2.在观察中及时指导。如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并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3.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具及现代教学技术,以支持学生对研究的问题做仔细、深入的观察。
二、注意培养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活动中,想象是学生思维探索的翅膀,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1.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
2.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
根据以上几个要素,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另外,还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想象的方法,如类比、归纳等。著名的哥得巴赫猜想就是通过归纳提出来的,而仿生学的诞生则是类比联想的典型实例。当前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有许多章节内容,都是由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归纳,提出自己的探究结论的方法,这是培养想象力数学课特有的基本方法。
三、注重逆向思维,提倡反思
新课标下的数学教材集中反映了数学认知结构的特征,是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而这一个基础的关键,则是逆向反思。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我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完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素质之任务,数学教学必须重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包括解完一个问题后的延续过程反思的一面,又包括着能否利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思考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活动既可使学生从反思中检验了解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又可使教师从反思中获得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好自己的教学进度,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补救自己教学中的一些过失。一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做法:1.加强概念中“互为”关系的理解训练;2.加强概念的反向理解和应用训练;3.加强公式逆向应用的训练;4.加强互逆运算的转化训练;5.加强由果索因的方法训练(分析法训练);6.加强从反面思考训练。
四、注重发展发散思维
根据思维指向性的不同,思维可分为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加强发散思维能力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但一直以来,我们的数学教学过分注重集中思维训练。因此,根据人教版教材的特点,以及中考命题方向,各年级的数学教学都要重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1.积极采用开放性问题。可以把课本上的练习题改造为开放性的问题。这包括对问题的条件进行发散,或是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发散。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2.对问题的解法进行发散。即在解题时不拘泥于会解,而是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思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如利用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商品经济活动中的问题、决策方案中的问题等,来构建数学模型给学生解决,都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素材。
3.对于几何中的图形进行发散。如对图形中某些元素,由于点或线的位置的变化而引起的图形的演变,或是对几何图形进行多角度的研究,还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图案来构建数学问题模型,由图形的特殊位置得到的性质,变换一般图形后这一性质是否还成立,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五、注意积极发展直觉思维能力
根据思维在思维过程中是否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为标准,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逻辑思维是直觉思维的基础,而知觉思维实质上是逻辑思维过程的高度简化,是升华了的逻辑思维的产物。然而长期以来,中学数学教学只重逻辑推理分析而轻直觉思维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人教版教材,注重了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发展直觉思维应立足于以下几点:
1.依靠双基,引发直觉。双基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本知识,直觉思维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的双基,会引发错误的直觉和判断的失误。
直觉思维的具体过程往往是不清楚的,但是,将这简约的过程慢镜头地展示,會发现课堂教学中观察、思考、探求、归纳等过程,都是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方法的痕迹。因此,我们从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入手,是发展直觉思维的关键。
2.鼓励猜想,活跃思维。猜想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数学发现过程的一种创造性思维。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数学的问题,很多都要经过几个步骤:猜想→提出解决的办法→推理论证→提出新的猜想,使数学科学时时都充满青春般的活力。《数学课程标准》下的七年级人教版教材,在许多的课后训练内容上,都设置了拓广探索、观察与猜想的训练。因此,在正常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合情推理猜想,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猜想。
总之,数学创造性思维既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数学创造性思维不仅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特点和下意识活动能力,而且发挥了数学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审美等综合作用。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认真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一个学段的要求,“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
2.徐久虎.《对数学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与培养途径》
3.张孝达.《革新数学教育》
4.彭书淮.《天才书》
5.麦曦.《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
6.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
7.罗小伟.《中学数学能力培养》
8.《教师的基本功》.浙江人民出版社
9.《创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
4.通风能力核定标准释义 篇四
(必须按矿井实际供风量核定产量。)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二条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省级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并直接负责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省级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前款规定以外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其他部门或组织不得擅自组织煤矿生产能力核定。
第三条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以具有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矿(井)为单位。
第四条 煤矿发生下列情形之一,致使生产能力变化的,须进行重新核定: ①采场、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电和地面等生产系统及环节发生变化; ②生产工艺改变;
③煤层赋存条件、储量发生变化; ④实施改建、扩建、技术改造; ⑤其它生产条件发生变化。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五条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①煤矿企业组织核定;
②主管部门(单位)审查;
③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确认。
第六条 煤矿企业应在生产能力发生变化后六十日内,组织完成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并按照隶属关系向主管部门(单位)报送核定报告。不具备自我核定生产能力条件的矿(井)可委托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或直接由主管部门(单位)组织核定。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七条 负责煤矿生产能力审查的主管部门(单位)为:
①市(地)属及市(地)以下煤矿由上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 ②省(区、市)直属煤矿由省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
③省(区、市)煤炭集团公司所属煤矿,由省(区、市)煤炭集团公司负责; ④中央企业所属煤矿,由中央企业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八条 主管部门(单位)接到所属煤矿企业生产能力审查申请后,应在三十日内组织完成审查工作并签署意见,连同企业申请材料,按照隶属关系报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九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自收到经主管部门(单位)审查的煤矿企业申请报告和有关资料之日起三十日内,应当完成审查确认工作,并依法办理煤炭生产许可证变更手续。第十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实施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时,按照管理权限对监管范围内所有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矿(井)的生产能力进行检查核实,并将核实结果登记在煤炭生产许可证上。
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十一条 省级煤炭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机关应在年检结束三十日内,将监管范围内所有煤矿生产能力核实结果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备案。
第十二条 参加生产能力核定的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实事求是地开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并对核定结论的科学性和真实性负责。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
第十三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在煤炭生产许可证年检中,发现生产能力已经变化而没有开展核定工作的矿(井),将不予年检,并责令限期完成核定工作。
第十四条 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发现经主管部门(单位)核查的生产能力有两个以上的煤矿与实际严重不符,将对有关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重新核定。
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2006.4
一、煤矿企业必须按照《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每年进行一次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并根据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科学合理地组织生产,严禁超通风能力组织生产。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按照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组织生产情况的监督管理。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要加大对煤矿企业按核定的矿井通风能力组织生产的监督力度。
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以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合法矿井为单位。
三、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的程序、组织与核准,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的若干规定》(发改运行[2004]2544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执行。煤炭生产许可证颁发管理机关审查核准矿井通风能力后,要将结果抄送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备案。
四、发生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矿井通风能力发生变化,必须重新核定矿井通风能力,并在30内核定完成:
(一)通风系统发生变化;
(二)生产工艺变化;
(三)矿井瓦斯等级或瓦斯赋存条件发生重大变化;
(四)实施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并经“三同时”验收合格;
(五)其他影响到矿井通风能力的重大变化。
五、国家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及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监察、组织指导全国煤矿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工作。
六、从事通风能力核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核定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科学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核定工作,并对核定结果负责。对在矿井通风能力核定过程中弄虚作假的,要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七、2005年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工作要于2005年9月30日前完成。在《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印发前已按《若干规定》完成了生产能力核定的省(区、市),要依据《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组织对矿井通风能力进行一次复核,并取已核定结果与复核结果两者中的低者作为最终的核定矿井通风能力。
八、对《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试行)》在贯彻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反映,以利进一步修订完善。
一、关于生产能力几个概念
煤炭生产能力(coal production capacity)主要指原煤生产能力,是煤矿、矿区、省(区)等在单位时间内最大可能生产出来的原煤产量。煤炭生产能力包括设计能力、核定能力和计划能力,设计期间所规定的能力称设计能力,经过认真调查、核实的生产能力成为核实能力,而根据市场需求或订货单所安排的生产能力成为计划生产能力”。1.设计能力 设计能力,指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表示新建或改扩建矿井在建成投产后应达到的生产水平。
矿井的设计能力主要取决于矿井井田范围、矿井可采储量和矿井设计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按年工作日330天计算,每天3班作业,每天净提升时间为16小时。
2.核定能力
核定能力,指在没有设计能力,或虽有设计能力,但由于企业的生产方案和组织技术条件已发生重大变化,原设计能力已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生产能力水平时,根据新情况和现有的技术组织条件重新调查核实的能力。3.计划能力
计划能力,指企业在计划内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根据现有的生产技术条件,并考虑计划期内所能实现的各项技术组织措施效果,按照计划期的生产方案所确定的。核实能力,或设计能力是企业编制长期项目和采取重大技术组织措施的依据。计划能力是编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在这三个概念中,有一个共同的选项就是能力,即生产能力。设计能力就是图纸上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实能力是矿井投产后的实际生产能力,既可能比图纸设计高,也可能比图纸设计低;计划能力实际上就是煤矿计划产量。比较之下,三个概念中,核实能力最重要。它是设计能力的具体实现,是煤矿地位条件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具体实现,又是计划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4、矿井生产能力核定 矿井生产能力的核定,包括对矿井各主要环节生产能力和矿井综合生产能力的确定。矿井的主要环节生产能力一般包括主、副井提升能力、采掘工作面生产能力、井下运输能力、矿井通风能力、排水能力和地面生产系统等6个环节能力,以以上各系统中最薄弱环节系统的生产能力来决定煤矿综合生产能力。煤矿核定生产力就是经过核定后的矿井综合煤炭生产力。
1980年、1991年和1997年,原煤炭工业部和原能源部曾三次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对全国煤矿生产力进行核定。(其中,煤矿的挖潜改造,即通过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一直是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行之有效的重大技术政策。)1997年以后,随着煤炭工业部撤销,没有再组织全国统一的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矿井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主要由企业自身来组织完成。2002年和2003年,多数省区自行对管辖范围内的煤炭企业完成了最新一次煤矿生产能力核定工作。以上煤矿生产能力的核定主要是核定煤矿的实际生产能力 5.矿井通风能力 1.低瓦斯矿井公式(1997年)(万t/a)
P-年能力 万t/a Q-矿井总进风量 m3/min q1-平均日产一吨煤需要的风量 m3/t K-矿井通风系数 大型井1.0~1.5 中型井1.2~1.45 q1根据矿井上年产量和矿井实际需要风量按《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计算确定。
2.高瓦斯及“双突”矿井(1997年)
(万t/a)
q2-平均日产一吨煤瓦斯涌出量 m3/t K-矿井通风系数 1.5~1.9 大型矿井取小值 小型矿井取大值
K 矿井通风系数,又称矿井风量备用系数,系一综合通风系数,由瓦斯涌出不均匀系数,备用工作面风量系数,矿井内部漏风系数等组成。
一、煤矿通风能力核定办法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具有独立通风系统的合法生产矿井
独立通风系统是指矿井必须有符合规定主要通风机装置,并有自己独立的进风井筒和自己独立的回风井筒。新鲜风流由进风井筒流入井底,再分别流向分区的采掘面、硐室等用风地点;然后,流入分区回风道;最后汇集到矿井总回风道,经回风井筒排出地面。
二、矿井通风能力核定办法 矿井有两个以上通风系统时,应按照每一个通风系统风别进行通风能力核定,矿井的通风能力为每一通风系统通风能力之和。
当矿井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通风系统,用总体核算法核定时需要对矿井总进风量进行累加,用由里向外核算法核定时需要对单个通风系统所能提供的用风地点分别计算,然后对用风地点累积计算。
矿井通风能力核定采用总体核算法或由里向外核算法计算。
方法一(总体核算法,产量在30万吨/年以下矿井可使用本法): 1.公式一(较适用于低瓦斯矿井)(万t/a)
P-通风能力 万t/a Q-矿井总进风量 m3/min q-平均日产一吨煤需要的风量 m3/t
K-矿井通风系数。取1.3~1.5,取值范围不得低于此取值范围,并结合当地煤炭企业实际情况恰当选取,确保瓦斯不超限的系数。
生产矿井的总进风量是井下各工作地点的需风量和各条风路上漏失风量的总和。
q日产一吨煤需风量(1980版安全规程)
进行q计算时,首先应对上供风量的经济、安全、合理性进行认真分析与评价,对上生产能力安排合理性进行必要的分析与评价,对串联和瓦斯超限等因素掩盖的吨煤供风量不足要加以修正,q计算最起码应考虑近三年来的变化,取其合理值。2.公式二(较适用于高瓦斯、突出矿井和有冲击地压的矿井): P= P——通风能力,万t/a;
Q入——矿井总进风量,m3/min;0.0926——总回风巷按瓦斯浓度不超0.75%且核算为 单位分钟的常数;
q相—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m3 /t;在通风能力核定时,当矿井有瓦斯抽放时,q相应扣除矿井永久抽放系统所抽的瓦斯量。q相取值不小于10,小于10时按10计算。扣减瓦斯抽放量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与正常生产的采掘工作面风排瓦斯量无关的抽放量不得扣减(如封闭已开采完的采区进行瓦斯抽放作为瓦斯利用补充源等);所谓正常生产,即矿井、煤层、一翼、水平或采区的回采量达到该地区设计产量的60%。
② 未计入矿井瓦斯等级鉴定计算范围的瓦斯抽放量不得扣除;(抽放沼气的矿井,在鉴定月内应在相应的地区测定抽出的沼气量,矿井沼气等级划分,必须包括抽放的沼气量)③ 扣除部分的瓦斯抽放量取当年平均值;
④ 如本年进行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取本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本年未进行完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的,取上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K——综合系数; ∑K=k产·k瓦·k备·k漏 表1 ∑K取值表
K产-产量不均衡系数 通常取值范围1~1.15 q相对瓦斯涌出量≤10 K=1.15 q相对瓦斯涌出量>10 K=1 K瓦-瓦斯涌出不均与系数
在开采过程中,由于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大气压力及生产工艺不同和影响,每时每刻涌出的瓦斯量都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并不均匀。最大绝对瓦斯涌出与平均绝对瓦斯涌出量相比,其比值就叫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测定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时,根据需要,在测定地区(工作面、采区或全矿)进回风流中连续测定一段时间(一个生产循环、一个工作班、一天、一月或一年)的风量和瓦斯浓度,一般以测定结果中的最大一次瓦斯涌出量和各次测定的算术平均值代入公式:
式中 K瓦——测定时间内瓦斯涌出不平均系数; Qmax——测定时间内最大瓦斯涌出量,m3/min; Qa ——测定时间内的平均瓦斯涌出量,m3/min。高瓦斯矿井通常取1.2~1.25
K备-备用工作面用风系数
通常取1.1~1.2, 备用工作面多者取大值。K内-矿井内部漏风系数
矿井漏风分为内部漏风和外部漏风两类。矿井内部漏风是指井下各通风设施、采空区、煤柱等的漏风;矿井外部漏风是指地表裂隙、井口的风门、风硐闸门、反风装置、井口密闭等处的漏风。
通常取1.15~1.25 大型矿井,对角式通风,k=1.15 小型矿井,中央式通风,k=1.25
总体核算法是按矿井吨煤瓦斯涌出量及矿井实际总进风量来框算矿井能力,仅提供一个简便可行的方法,不涉及到矿井通风风量计算与通风设计其它方面。(1997年)方法二(由里向外核算法,产量在30万吨/年以上矿井使用)
1、生产矿井需要风量按各采煤、掘进工作面,硐室及其它巷道等用风地点分别进行计算。现有通风系统必须保证各用风地点稳定可靠供风。
生产矿井的需风量原则上都是采用由里往外的计算方法,即先算出各采掘工作面及硐室等各地点的需风量,再乘以漏风及备用因素的系数,得出采区和矿井的进风量,再乘以因密度变小而膨胀的系数(约为1.05),作为矿井的回风量。将矿井回风量乘以外部漏风系数,得到抽出式主扇风量。
Q矿≥(∑Q采+∑Q掘+∑Q硐+∑Q其它)×K矿通(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min ∑Q硐——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min ∑Q备——备用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 m3/min ∑Q其它——矿井除了采、掘、硐室地点以外的其它 巷道需 风量的总和 m3/min K矿通——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配风不均匀等因素,(抽出式K矿通取1.15~1.2, 压入式 K矿通取1.25~1.3)。(1)采煤工作面的需要风量 每个回采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和爆破后的有害气体产生量以及工作面气温、风速和人数等规定分别进行计算,然后取其中最大值。低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按气象条件或瓦斯涌出量(用瓦斯涌出量计算,采用高瓦斯计算公式)确定需要风量,其计算公式为:
Q采=Q基本×K采高×K采面长×K温
式中:
Q采——采煤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基本——不同采煤方式工作面所需的基本风量,m3/min;
Q基本=工作面控顶距×工作面实际采高×工作面有效断面率70%×适应风速(不小于1m/s),但最低风量不得低于表2规定的风量; 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3); 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4); 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5)。
工作面控顶距
1.单体支柱的工作面
单体支柱工作面,采场宽度即最小控顶距的大小。一般采场宽度包括有采煤机道(包括铺设输送机),人行道和材料道。最大控顶距为最小控顶距和放顶步距之和。2.自移式液压支架工作面
采场最小宽度(最小控顶距)等于支架的梁长与未支护宽度之和。最大控顶距就是最小控顶距加上一次落煤的截割深度(一般为随截煤前移支架)。K采高——回采工作面采高调整系数(见表3)K采面长——回采工作面长度调整系数(见表4)K温——回采工作面温度调整系数(见表5)
工作面布置有专用排瓦斯巷的回采工作面风量计算: Q采=Q采回+ Q采尾
Q采回=100 ×q采×KCH4 Q采尾= qCH4尾×KCH4/2.5%
式中:
qCH4尾——采煤工作面尾巷的风排瓦斯量,m3/min; 其他符号含义同上。专用排瓦斯巷(尾巷)
按照《规程》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专用排瓦斯巷是指采煤工作面回风顺槽的外侧、平行于回风顺槽、随采面的推进每隔一定距离掘进与回顺相连通的联络巷、用来排放采面及采空区瓦斯的专用巷道(也叫瓦斯尾巷)。工作面风流控制必须可靠,该巷道风流瓦斯浓度不得超过2.5%,巷内风速不得低于0.5m/s,该巷内不得进行生产作业和设置电器设备;进行巷道维修时,瓦斯浓度必须低于1.5%,必须用不燃材料支护,必须贯穿整个工作面不得留盲巷,必须安设甲烷传感器在距巷道回风口15m处,当浓度达到2.5%时必须断电撤人停止工作,煤层为不易自燃。
按工作面温度选择适宜的风速进行计算 式中:V采——采煤工作面风速,m/s; S采——采煤工作面的平均断面积,m2。按下式验算:
每人供风≦4m3/min,Q采≥4N m3/min;
每公斤炸药供风≦25m3/min,Q采≥25A m3/min; 按风速验算:15S≤Q采≤240S m3/min。式中:N——工作面最多人数,A——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Kg S——工作面平均断面积,m2
采煤工作面平均断面积
按照采煤工作面断面积计算而不是进(回)风顺槽断面积进行计算。按照回采工作面支护形式实际计算,单体支护工作面按照控顶距和实际采高计算,液压支架工作面按照支架有效断面计算,放顶煤工作面要加上后部溜子道断面积。
备用工作面应满足按瓦斯、二氧化碳、气温等规定计算的风量,且最少不得低于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50%。
(2)掘进工作面的需要风量
和回采工作面所需风量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按瓦斯(或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Q掘=100 × q掘×K掘通 式中: Q掘——单个掘进工作面需要风量,m3/min q掘——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中瓦斯(或二氧化碳)的绝对涌出量,m3/min ; K掘通——瓦斯涌出不均衡的通风系数。(正常生产条件下,连续观测1个月,日最大绝对瓦斯涌出量与月平均日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比值)。应按照实际观测而定,一般可取1.5~2.0。
按二氧化碳的涌出量计算需要风量,可参照瓦斯涌出量计算方法进行。Q掘=(1/1.5%)× q掘×K掘通
按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计算需要风量。岩巷掘进:
Q掘=Q扇×Ii+9S 煤巷掘进:
Q掘=Q扇×Ii+15S 式中:
Q扇——局部通风机实际吸风量,m3/min,是各个掘进工作面所需风量与风筒实际漏风量之和,需实测而定。安设局部通风机的巷道中的风量,除了满足局部通风机的吸风量而外,还应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口至掘进工作面回风流之间的风速岩巷不小于0.15m/s、煤巷和半煤巷不小于0.25m/s,以防止局部通风机吸入循环风和这段距离内风流停滞,造成瓦斯集聚;
Ii——掘进工作面同时通风的局部通风机台数;S ——局部通风机至掘进工作面回风口之间巷道的净断面积,m2。按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人数和炸药量计算需要风量及按风速进行验算 每人供风≦4m3/min,Q掘≥4N m3/min 每公斤炸药供风≦25 m3/min,Q掘≥25A m3/min 风速符合规定
岩巷掘进最低风量 Q岩掘≥9S掘 m3/min 煤巷掘进最低风速 Q煤掘≥15S掘 m3/min 岩煤巷道最高风速 Q掘≤240S掘 m3/min 式中:N——掘进工作面最多人数,A——一次爆破炸药最大用量,Kg S掘——掘进工作面的断面积,m2 不同类型巷道断面积计算公式
(3)井下硐室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独立通风硐室实际需要风量的总和来计算:
井下充电室,应按其回风流中氢气浓度小于0.5%计算风量。机电硐室需要风量应根据不同硐室内设备的降温要求进行配风。井下硐室配风标准(见表6)
(4)其它井巷实际需要风量,应按矿井各个其它巷道用风量的总和计算: ∑Q其它=Q其1+Q其2+Q其3+...+Q其n 式中:
Q其
1、Q其
2、Q其
3、...、Q其n分别为各其它井巷 风量,m3/min。按瓦斯涌出量计算:
Q其i=100 qCH4×K其通 m3/min 式中:
Q其i——第i个其它井巷实际用风量,m3/min;
qCH4——第i个其它井巷最大瓦斯绝对涌出量,m3/min; K其通——瓦斯涌出不均衡系数,取1.2~1.3;
100——其它井巷中风流瓦斯浓度不超过1% 所换算的常数。按其风速验算: Q其它i>9×S其i(m3/min)
架线机车巷中的风速验算:
Q其它架线机车>60×S其I
式中:S其i——第i个其它井巷断面,m2。2.矿井通风能力计算
按照矿井总进风量与矿井各用风地点的需风量(有效风量)计算出采掘工作面个数(按合理采掘比m1、m2),取当每个采掘工作面的计划计算矿井通风能力。
式中:p——矿井通风能力,万吨/年;
p采i——第i个回采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年产量,万吨/年;
p掘j——第j个掘进工作面正常掘进条件下的年进尺 换算成煤的产量,万吨/年; m1——回采工作面的数量,个;
m2——掘进工作面的数量,个;m1,m2应符合合理采掘比。工作面日产量计算公式 A0=l·e·m·r·N·K 式中:A0——工作面日产量,t/d;l ——工作面长度,m; e ——采煤机截深,m;
m ——煤层(或分层)的有效厚度m; r——煤的容重,t/m3;N ——每昼夜采煤机割煤刀数; K ——工作面采出系数。取正规循环率为80%。
月产量:=最高日产量×正规循环率×30(天)平均月产量=最高月产量×正规循环率 年产量=平均月产量×12(月)
三、矿井通风能力验证 矿井通风动力的验证。按照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实际特性曲线对通风能力进行验证,主要通风机实际运行工况点应处于合理、稳定、安全可靠的范围内。可进行通风网络解算验证矿井通风能力的企业,在进行通风能力核定中,可按下限选取有关系数。通风网络解算时,要对矿井所有巷道进行阻力测定,利用矿井通风阻力测定的结果对矿井通风网络进行解算,验证通风阻力与主要通风机是否匹配,能否满足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用风地点有效风量验证。采用矿井内采区有效风量验证用风地点的供风能力,核查矿井内各用风地点的有效风量是否满足风量需要。井巷中风流速度、温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
稀释瓦斯能力验证。利用瓦斯等级鉴定结果以及矿井瓦斯安全监测仪器仪表检测的结果,验证矿井通风稀释排放瓦斯的能力。各地点瓦斯浓度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
1、通风机性能测定应测定的参数
通风机性能测定的目的是求得一定转数(离心式)或一定的叶片安装角度(轴流式)条件下风机风压、功率、效率与通风机风量的关系曲线。为求得这些关系,要测出下列参数:(1)通风机的风量;(2)通风机产生的静压和速压;(3)电动机的输入和输出功率;(4)通风机和电动机的转数;(5)通过通风机风流的大气压力、相对湿度、气温等参数。1.风机合理工作范围确定
离心式风机:从经济性考虑,通风机效率不应低于60%,从安全性考虑,不应超过允许最大转速。轴流式风机:
上限:应在驼峰点的右侧,最大风压小于最大风压值的0.9倍; 下限:通风机效率不应低于60%;
左限:叶片安装角的最小值,一级风机10°二级风机15°;
右限:在最大允许转速条件下,叶片安装角的最大值,实际使用一级风机不大于35°,二级风机不大于40°。
矿井主要扇风机担负区域的需风量计算
Q区i≥(∑Q采+∑Q掘+∑Q硐+∑Q备+∑Q其它)×K矿通 m3/min Q区i应满足条件:Q区i≥Q区i总进
如果不满足上述条件,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以风定产的要求,相应的减少矿井用风地点的个数,直到满足要求后,确定矿井主要扇风机担负采煤工作面数量(m1)和掘进工作面数目(m2)。m1和m2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四十八条之规定。2.通风网络解算
通风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各用风地点的需要供给新鲜风流。新风在被送到各用风地点的前后,都要经过许多风路,这些进、回风路与用风巷道有时形成复杂的网络。复杂网络解算的目的就是要求算其总风阻,它和某一风机(其特性曲线是一定的)配合时得到总风量和各分支的风向和风量,以便验算各地的风速和风量是否符合规程,是否要采取某些调整措施。3.矿井有效风量
矿井有效风量是指通过井下各工作地点(包括独立通风的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备用工作面和其它用风地点)实际风量的总和。
矿井有效风量率是矿井有效风量与各台主通风机风量总和之比: X=Q效/∑Q通×100% 式中: X一矿井有效风量率
Q效一矿井有效风量,m3/min;
∑Q通一各主通风机风量的总和,m3/min。《煤矿安全规程》对不同井巷的风速的规定
4.《规程》对矿井内不同地点的瓦斯浓度的规定?
(1)矿井总回风或一翼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75%;(2)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1%;(3)采掘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4)采掘工作面内,体积大于0.5m3的空间,局部集聚瓦斯浓度达到2%时,附近20m内,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5)放炮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1%时,严禁放炮;
(6)电动机或其开关地点附近20m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1.5%时,必须停止运转,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进行处理;
(7)因瓦斯浓度超过规定而切断电源的电气设备,都必须在瓦斯浓度降到1%以下时,方可复电开动机器。
个别井下机电硐室,经矿总工程师批准,可设在回风流中,但在此回风流中瓦斯浓度不得超过0.5%,并应安装瓦斯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
四、矿井通风能力核定结果计算
按照以上方法所计算的通风能力为矿井初步通风能力,凡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的,以及有下列情况的,应从矿井通风能力中扣减相应部分的通风能力,扣减后的通风能力为最终矿井核定通风能力。
1.高瓦斯矿井、突出矿井没有专用回风巷的采区,没有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没有独立完整通风系统的采区的通风能力;采掘工作面通风系统不完善、不合理的,没有形成全风压通风系统的回采工作面和没有独立完整通风系统的掘进工作面的通风能力,应从矿井通风能力中扣减。
2.存在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串联通风、扩散通风、采空区通风的用风地点的通风能力,应从矿井通风能力中扣减。专用回风巷
《规程》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一条专用回风巷;低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1条专用回风巷。
专用回风巷是指在采区的巷道布置中,专门用于回风而不得用于运料或安设电器设备的巷道。在有煤与瓦斯突出区的专用回风道内还不得行人。其目的是为了保证采区通风系统稳定,为采区内的采掘工作面布置独立通风以及抢险救灾创造条件。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
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是指矿井必须有符合规定主要通风机装置,并有自己独立的进风井筒和自己独立的回风井筒。新鲜风流由进风井筒流入井底,再分别流向分区的采掘面、硐室等用风地点;然后,流入分区回风道;最后汇集到矿井总回风道,经回风井筒排出地面。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独立的通风网络结构。
通风系统包括矿进通风方法(指通风机的工作方法)、通风方式(指进风井与回风井的布置方式)、通风网络(指风流流经井巷的连接形式)。分区通风(独立通风)
分区通风是指采掘面、采区和生产水平以及其他用风地点,都有自己的进、回风巷道,其回风都各自排入采区回风巷或总回风巷而不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布置方式。
1.串联通风 串联通风又叫做一条龙通风。采掘工作面的回风流再进入其它采掘工作面,就是串联通风。2.扩散通风
利用矿井中空气自然扩散运动而对掘进工作面或硐室进行通风的方法叫扩散通风。
《规程》规定,掘进巷道应采用矿井全风压通风或局部通风机通风,不得采用扩散通风。井下机电硐室必须设在进风流中。3.采空区通风
进风顺槽中的新鲜风流,没有经过工作面,而是通过缝隙进入工作面后方的采空区经由采空区再进入工作面和回风顺槽
4.循环风
局部通风机的风流,部分或全部再回入同一局部通风机的进风流中,叫作循环风。5.矿井全风压通风
矿井全风压通风,就是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的机械旋转产生的风压进行的矿井通风。铁煤集团通风能力核定对比表
5.病退劳动能力鉴定标准 篇五
津劳局[2003]71号
各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劳动人事局,各局、总公司,中央驻津单位,各有关单位:
为了规范职工因病或非因公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工作,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8号)规定,我们制定了我市《职工因病或非因公致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现发给你们,请在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中按照执行。
本通知自2003年1月1日起执行。
二○○三年三月六日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试行)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伤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是劳动者由于因病或非因工伤残后,于国家社会保障法规所规定的医疗期满或医疗终结时通过医学检查对伤残失能程度做出判定结论的准则和依据。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本标准中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缺失、严重缺损、畸形或严重损害,致使伤病的组织器官或生理功能完全丧失或存在严重功能障碍。
1.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l)单肢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3级以下(含3级)。
(3)双手或双足瘫,肌力2级以下(含2级)。
(4)完全性(感觉性、运动性或混合性)失语。
(5)非肢体瘫的中度运动障碍:包括由于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不自主运动或吞咽肌肉麻痹等,造成日常起居活动障碍,但在他人帮助下可以完成。
如:脑外伤(周围神经、脊髓、脑部)、炎症(周围神经的代谢性、中毒性炎症、格林巴利综合症)、脑肿瘤(已明确诊断且造成重要功能障碍者)、血管病(脊髓或脑血管病变,常见脑梗塞或脑出血)、变性病(如运动神经元病等)、脱髓壳病(如多发性硬化、白质脑病等)、中毒性或代谢性疾病(如一氧化碳中毒性脑病、有机磷中毒)、寄生虫脑病、先天发育异常造成的严重脑、神经功能障碍等。
必备材料:
(l)确诊时和近期的CT或核磁检查。
(2)始发病时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近一年病历。
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首页、手术记录、CT报告、化验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医嘱单以及医院医政科盖章。
2.长期重度呼吸困难。
指各种原因所致肺部疾患。临床表现为稍活动(穿衣、谈话)即气短。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49%,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59%,血氧分压<70毫米汞柱,二氧化碳分压>40毫米汞柱。
必备材料:
(1)胸大片检查和相关检查材料,必要时有CT检查。
(2)半年内的血气检查和肺功能检查材料。
(3)住院病历(或复印件)或系统门诊病历。
3.心功能长期在Ⅲ级以上,左室疾患左室射血分数≤50%。
心功能Ⅲ级:指各种心脏疾患所致。临床表现为体力活动明显受限,静息时无不适,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导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恶性室性心动过速经治疗无效。
必备材料:
(l)超声心动图或造影,证明有心脏实质的改变。
(2)异常心电图2张以上(应与鉴定病情有关)是近期不同时期的。
(3)住院病历(或复印件)或系统门诊病历。
4.各种难治愈的贫血,经治疗后血红蛋白长期低于6克/分升以下(含6克/分升)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粒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等。
必备材料:
(1)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近一年病历。
(2)近半年的各种相关化验,如骨髓、血液化验等。
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首页、手术记录、CT报告、化验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医嘱单以及医院医政科盖章。
5.胃切除或全结肠切除或小肠切除3/4。
必备材料:
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近一年病历,手术记录及相关检查(如:钡餐上消化道造影、小肠造影、钡灌肠结肠造影)。
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首页、手术记录、CT报告、化验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医嘱单以及医院医政科盖章。
6.慢性重度肝功能损害。
指肝硬化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化验室指标为血浆白蛋白<2.5克/分升,血清胆红质>10毫克/分升,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对照组>9秒);临床表现顽固性腹水,明显脑症。
必备材料:
(l)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近一年病历。
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首页、手术记录、CT报告、化验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医嘱单以及医院医政科盖章。
(2)肝功能检查一年内不少于2次。
(3)B型超声波检查和其它检查。
7.不可逆转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期。
指各种慢性肾脏疾病造成的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肌酐清除率<20毫升/分,血尿素氮>17.85mmol/l,血肌酐>422µmol/l。出现贫血;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紊乱。
必备材料:
(l)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近一年病历。
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首页、手术记录、CT报告、化验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医嘱单以及医院医政科盖章。
(2)近半年两次以上肾功能衰竭的化验单。
(3)其它有关化验、检查材料等。
8.各种代谢性或内分泌疾病、结缔组织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心、脑、肾、肺、肝等一个以上主要脏器严重合并症,功能不全失代偿期。
如:甲状腺功能重度损害;甲状旁腺功能重度损害;胰腺全切除;肾上腺皮层功能明显减退;糖尿病(重度)、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有上述严重合并症(心、脑、肾、肺、肝合并症参照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标准)。
必备材料:
(1)住院病历(或复印件)及近一年病历,或系统门诊病历。
(2)近半年以上的血、尿化验单,不得少于5次。
(3)近期心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查。
9.各种恶性肿瘤(含血液肿瘤)经综合治疗、放疗、化疗无效或术后复发。
必备材料:
(1)住院病历(或复印件)。
住院病历复印件包括:首页、手术记录、CT报告、化验单、病理报告、出院记录,医嘱单以及医院医政科盖章。
(2)如有转移,应有原发病灶的记录。
10.眼科疾患:一眼有或无光感,另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20度;双眼矫正视力<0.1或视野半径≤20度。
必备材料:
(1)提供专科医院诊断证明。
(2)原始及近一年详细的门诊病历、眼底及相关检查材料。
11.精神病:
慢性器质性精神障碍,经系统治疗2年仍有下述症状之一,并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痴呆(中度智能减退,智商<49);持续或经常出现的妄想和幻觉,持续或经常出现的情绪不稳定及不能自控的冲动攻击行为,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慢性酒精中毒,药物依赖等)。
精神分裂症,经系统治疗3年仍不能恢复正常者。
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牢固持续;持续5年仍不能缓解,严重影响职业功能,现仍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
难治性的情感障碍,噪狂发作、双相发作、抑郁发作、持续性心境障碍,经系统治疗3年仍不能恢复正常,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难治性强迫障碍,经系统治疗3年仍不能恢复正常,严重影响职业功能者。
必备材料:
(1)原住院病历或复印件。
(2)专科医疗单位的诊疗记录。
12.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1一4级的。
二、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本标准中的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是指因损伤或疾病造成人体组织器官大部分缺失、明显畸形或损害,致使受损组织器官功能中等度以上障碍。
1.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等,经治疗后遗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单肢瘫,肌力3级。
(2)两肢或三肢瘫,肌力4级。
(3)单手或单足全肌瘫,肌力2级。
(4)双手或双足全肌瘫,肌力3级。
2.长期中度呼吸困难。
各种原因所致肺部疾患造成下列情况:
(1)平路步行100米即气短。
(2)阻塞性通气功能减退:一秒钟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79%。
(3)限制性通气功能减退:肺活量<69%。
3.心功能长期在Ⅱ级。
心功能Ⅱ级指:静息时无不适,但稍重于日常生活活动量即致乏力、心悸、气促或心绞痛。
4.中度肝功能损害。
指肝硬化造成的肝功能损害。化验室指标为血浆白蛋白<3.0克/分升,血清胆红质<10毫克/分升,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较对照组>6秒);临床表现无或少量腹水,治疗后消失,肝性脑病症状较轻。
5.慢性肾功能不全先代偿期。
表现为:肌酐清除率<50毫升/分,血尿素氮>20毫克/分升,血肌酐>20毫克/分升;临床表现为乏力,轻度贫血,食欲减退。
6.各种疾病造瘘者。
7.眼科一眼矫正视力≤0.05,另眼矫正视力≤0.3;双眼矫正视力≤0.2或视野半径≤30度。
8.双耳听力损失≥91分贝。
9.符合《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5至6级者。
注:凡三项以上符合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者可以视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附件:
标准中有关问题的说明
1、本标准条目只列出达到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起点条件,比此条件严重的伤残疾病均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2、标准中有关条目所指的“长期”是指经系统治疗12个月以上(含12个月)。
3、标准中所指的“系统治疗”是指经住院治疗,或每月二次以上(含二次)到医院进行门诊治疗并坚持服药一个疗程以上,以及恶性肿瘤在门诊进行放射或化学治疗。
4、对未列出的其他伤病残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条目,可参照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相应条目执行。
6.创新能力标准 篇六
建设标准(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规范社会单位的消防管理,落实社会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增强员工消防安全素质,提高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和防控火灾的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 本标准适用于利川市内有固定活动场所且有依法注册名称或其他合法名称的组织。包括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及其他组织(以下统称社会单位)。
第三条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是指消除火灾隐患能力、扑救初起火灾能力、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和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第四条 “四个能力”建设应纳入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工作内容和公安消防机构检查内容。
第五条 依照本标准开展“四个能力”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消防法律法规、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 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建设标准
第六条 对本单位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管理措施、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情况,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防火检查;单位内设部门负责人宜每周开展一次防火检查。
第七条 单位及其内设部门组织开展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及内装修有无违章;
2、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使用、销毁等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水源完好及使用情况;
4、消防车通道、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是否畅通;
5、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值班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情况;
6、防火巡查、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7、员工对本岗位火灾危险性和防火要求的掌握情况;
8、其他消防安全情况。
第八条 社会单位应明确防火巡查人员。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应当进行每日进行防火巡查,其他单位应对消防安全重点部位每日至少进行一次防火巡查。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至少每二小时进行一次防火巡查,营业结束后应当对营业现场进行巡查,消除遗留火种。公众聚集场所,医院、养老院、寄宿制的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夜间防火巡查不少于两次。
第九条 社会单位组织开展防火巡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3、消防设施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4、重点部位人员在岗在位情况;
5、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等情况。
6、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
第十条 员工应履行本岗位消防安全职责,遵守消防安全制度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熟悉本岗位火灾危险性,掌握火灾防范措施,每天进行本岗位防火检查,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第十一条 员工岗位防火检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有无堵塞、锁闭情况;
3、消防器材、消防安全标志完好情况;
4、场所有无遗留火种。
第十二条 防火检查、防火巡查应建立记录,记录完整、准确,交接严格。第十三条 社会单位实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制。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对火灾隐患整改负总责,消防安全管理人和消防工作归口管理职能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火灾隐患整改工作,消防安全管理人、有关部门、员工应当认真履行火灾隐患整改责任。
第十四条 发现的火灾隐患应当立即改正;对不能立即改正的,发现人应当向消防工作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报告,按程序整改并做好记录。
第十五条 火灾隐患确定后,消防工作管理职能部门或消防安全管理人接到应当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确定整改措施、期限、责任人和部门,报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审批。
第十六条 火灾隐患整改责任人和部门应当按照整改方案要求,落实整改措施,并加强整改期间的安全防范,确保消防安全。社会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应当督促落实火灾隐患整改措施,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经费和组织保障。
第十七条 火灾隐患整改完毕后,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组织验收,并将验收结果报告消防安全责任人。
第十八条 对公安消防机构责令限期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完毕,并申请公安消防机构复查。
第三章 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建设标准
第十九条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应当熟悉本单位灭火力量和扑救初起火灾的组织指挥程序。第二十条 员工熟悉本岗位初起火灾的扑救方法,会使用灭火器,会使用消火栓、铺设水带出水灭火,动作熟练迅速。
第二十一条 社会单位应制定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明确负责灭火和引导疏散的职责、人员分工,逃生自救、引导疏散的方法和要求,并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演练,确保员工熟练掌握灭火、组织引导人员疏散和逃生自救的方法。第二十二条 员工发现火灾应当立即呼救并打“119”电话报警,起火部位现场员工应当于1 分钟内形成第一灭火力量,在第一时间内采取如下措施:
1、消防设施、器材附近的员工利用现场消火栓、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灭火;
2、电话或火灾报警按钮附近的员工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
3、安全出口或通道附近的员工负责引导人员疏散。第二十三条 火灾确认后,社会单位消防控制室或单位值班人员应当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于3 分钟内内形成第二灭火力量,及时采取如下措施:
1、通讯联络组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要求通知预案涉及的员工赶赴火场,向消防队报警,向火场指挥员报告火灾情况,将火场指挥员的指令下达有关员工;
2、灭火行动组根据火灾情况利用本单位的消防设施、器材扑救初期火灾;
3、疏散引导组按分工组织引导现场人员疏散;
4、安全救护组负责协助抢救、护送受伤人员;
5、现场警戒组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维持火场秩序。第二十四条 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应经过消防机构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并能正确熟练操作本单位的自动消防设施。
第四章 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建设标准
第二十五条 社会单位员工应当熟悉本单位疏散逃生路线,掌握避难逃生设施使用方法,具备火场自救逃生的基本技能。人员密集场所员工还应熟练掌握组织引导在场群众安全疏散方法。
第二十六条 火灾发生时员工应当通过喊话、广播等方式稳定火场人员情绪,消除恐慌心理,引导群众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向安全地点疏散逃生,并防止拥堵踩踏。
第二十七条 发生火灾时,应当按照以下顺序通知人员疏散:
1、二层及以上的楼房发生火灾,应先通知着火层及其相邻的上下层;
2、首层发生火灾,应先通知本层、二层及地下各层;
3、地下室发生火灾,应先通知地下各层及首层;
4、多个防火分区的,首先通知着火区及其相邻的防火分区;
5、婴幼儿和老、弱、病、残人员应当优先疏散。第二十八条 火灾无法控制时,火场指挥员应及时通知所有参加救援人员撤离。
第五章 消防宣传教育能力建设标准
第二十九条 社会单位应当确定专兼职消防宣传教育人员,经公安消防机构培训,具备宣传教育能力。
第三十条 社会单位应有年度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计划或实施方案,内容全面具体、可操作。
第三十一条 员工上岗、转岗前,应经过岗前消防安全培训合格;对在岗人员每半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教育培训。
第三十二条 社会单位员工通过消防安全教育应掌握以下内容:
1、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安全制度、消防安全操作规程等;
2、本单位、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
3、消防设施、器材的性能、使用方法和操作规程;
4、报火警、扑救初期火灾、应急疏散和自救逃生的知识、技能;
5、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内容、操作程序;
6、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需要的其他内容。第三十三条 社会单位应落实消防安全“两规定三提示”,要利用固定的消防宣传教育展板、专栏、广播或电视等宣传教育培训工具、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资料(传单、画报、手册、报刊、杂志等)、悬挂或张贴消防宣传标语等方式对本单位职工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
第三十四条 消防控制室应达到“256”建设标准。第三十五条 社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特点设置消防安全标志,达到“六个一”标准。即:在醒目位置设置一张单位总平面图,每个楼层或房间设置一张疏散指示图,每个消防设施器材设置一个使用方法标牌,每个安全出口设置一个指示标志,疏散走道每20米设置一个疏散指示标志,每个危险场所或部位设置一个警示性标牌。
第三十六条 社会单位应加强对消防标志、标牌的维护、管理,如有破损、缺失,应及时更换。消防设施器材标牌要标明维护责任人、检查维护时间。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七条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施行。
7.创新能力标准 篇七
本文介绍的是一种与“闪联”不同的区域性企业联盟标准创建模式, 它起源于广东, 我们暂且把它称为广东模式。这种模式以区域特色产品、传统优势产品为研究对象, 以区域同类产品的生产企业为组成单元, 以全面提升标准化管理的有效性为工作目标, 地方政府支持, 地方行业协会组织, 联盟企业广泛参与, 表现出勃勃的生机, 被更多的地方学习效仿。
企业联盟标准作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补充, 具有制定速度快、对市场需求响应及时、知识产权归属明确、标准推广高效等优势。广东、浙江等省市创立的“企业联盟标准”模式, 调动了地方推进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增加了标准化管理的覆盖面和管理纵深, 是标准化管理制度的一种创新, 对推进企业标准化生产、避免同业过度竞争、促进区域特色产品升级和产业集群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研究这种企业联盟标准创新模式, 对标准化体系建设、促进轻工产业集群培育和产品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联盟标准的发展历程
随着城乡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在珠三角形成了一批以镇 (区) 为地理单元, 由成千成百家同类生产企业汇聚而成的庞大产业集群特色经济, 形成了诸多“一镇一品”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2005年, 广东顺德质量技术监督局为了引导当地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严格自律, 走良性竞争、共同促进行业发展的路子, 促进地方支柱产业的发展, 提高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有效性, 他们创新工作思路, 瞄准一些尚未建立国家标准的地方优势产品, 在全国率先提出了采取自愿结合的形式, 将这些行业内的企业聚集在一起, 建立企业标准联盟和制定区域性联盟标准的构想。2006年, 他们组织广东万和集团有限公司和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等企业制定了“冷凝式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两个区域性联盟标准, 标志着区域性企业联盟标准模式的诞生。继而, 中山市不断创新产业集群发展思路, 建立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产业集群联盟标准模式, 先后制订并实施了15项产业集群联盟标准, 推动产业集群产品优化升级, 提升产业竞争力。与此同时, 浙江金华推出了挂锁企业联盟标准, 浙江浦江推出了水晶石工艺品企业联盟标准, 企业联盟标准开始在广东、浙江等地兴起。
从广东中山企业标准联盟的情况分析, 企业构成有几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以民营资本为主;二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三是同类行业的集聚程度很高, 既相互竞争又相互依存、相互学习, 形成了一种具有独特性的产业生态;四是绝大多数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标准化管理基础相对薄弱。
二、企业标准联盟的形成机制
企业标准联盟是伴随着地方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的兴起, 贯彻标准创新战略提出的。广东、浙江等地的地方各级管理部门在振兴地方经济中认识到, 多年来形成的区域特色产品、传统优势产业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虽然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专业化生产程度并不高, 行业进入门槛偏低, 小型作坊式企业居多, 低价格无序竞争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面对这个现状, 需要借助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 通过推行标准化战略, 积极动员、组织龙头企业在高、精、尖产品上下功夫, 达到推动企业技改, 提高产品档次和产品附加值, 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在这种环境下, 地方政府特别是地方质量监督管理部门, 将培育“企业联盟标准”工作作为推进标准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些地方政府还将培育“企业联盟标准”纳入地方经济发展纲要, 费用列入地方财政支持计划, 初步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制定、推广“联盟标准”的标准制定模式。基本做法是,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自愿”的原则, 除向企业阐述建立联盟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外, 还充分说明加入联盟应承担的义务和风险。符合条件的企业可自愿加入联盟, 但加入时应签订协议书, 也可自愿退出联盟。企业联盟标准由质检部门协同地方行业协会提出, 并对标准研制给予技术指导和质量把关, 由镇 (区) 政府牵头组织, 由行业协会负责沟通协调, 并由广大会员企业共同参与, 共同研制而成。标准的制定, 一般要经过行业调查、取样、检验、得出数据、提出征求意见稿、企业试行并反馈等多个环节, 然后不断地修改, 最后由参与企业表决生成。表决通过后, 政府则要求所有参与企业依照国家《标准化法》进行备案, 这就意味着进行备案的企业此后进行生产就必须执行该标准, 接受政府按该标准进行监管。政府主要起到引导、组织协调、宣传贯彻和标准的执行监督作用。
地方政府的积极推进, 使企业联盟标准工作顺利展开。2008年5月, 广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发文推广中山市推进企业联盟标准的做法, 将其归纳为以下三点:一是政府积极推动, 即由市质监部门推动, 当地政府牵头组织, 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标准;二是依托产业集群行业协会, 组织制定联盟标准并督促企业按照联盟标准组织生产;三是充分发挥地方标准化协会作用, 标准化协会积极参与联盟标准制订工作, 结合产业特性和发展最新动态, 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要求把好标准质量关, 在充分征求不同规模企业意见的基础上, 采用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 为企业提供优质技术性标准咨询服务和标准化专业意见, 为制订高水平的联盟标准发挥了重要作用。联盟标准制订后, 标准化协会帮助企业依法办理执行标准登记备案。
“企业联盟标准”得到地方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是, 工作从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 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具体操作上, 地方政府、地方行业协会和联盟企业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 保证了企业联盟标准工作的有效运行, 其中地方政府发挥了组织协调作用, 是“企业标准联盟”发展的重要条件;地方行业协会、龙头企业是联盟标准制定的主要参与者, 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是“企业标准联盟”的企业基础。
“企业联盟标准”只是地方推进标准化发展战略工作组合的一部分, 在筹建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以及专业标准起草组等方面都给予当地企业以各种支持, 不仅调动了企业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积极性, 而且凸现了地方在标准制定中的作用, 表现出地方政府通过增加标准化投入, 扶持地方企业, 在标准化领域占据竞争优势的战略意图。本人大胆预言, 这种态势延续下去, 有可能改变目前一些轻工行业标准化工作的格局。
三、企业联盟标准的功能评估
地方发展的实践证明, 区域产业集群建设是实现地方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企业联盟标准”则是产业集群建设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企业联盟标准”, 起到了用标准规范企业生产行为, 全面提升产品质量;设定企业准入门槛, 限制研发、生产及检测能力薄弱, 无法达到联盟标准要求的企业;促进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工艺, 带动产品优化升级, 提升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 巩固产业优势的作用;一些产品标准实现了与国际标准及国外先进标准接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 推进资源节约型企业建设;同时, “企业联盟标准”在打造区域品牌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顺德市将联盟标准定位为高水平的标准, 联盟成员是合作、自律的企业, 向社会承诺凡是符合联盟标准的产品都是好产品, 不仅满足了产品服务功能定位的需要, 也确立了标准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使得各种特色产业得以聚集、壮大, 并呈现出明显的骨干企业群体效应, 取得了多赢的良好效果。
“企业联盟标准”为培养标准化专业人员提供了实践课堂, 在标准推进过程中让更多的企业人员直接参与了标准制修订工作, 把被动接受标准的过程变成了直接参与标准制定的过程, 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的热情, 促进了标准化工作的普及。
“企业联盟标准”既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补充, 又是转化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有效方式。顺德推行的企业联盟标准遵循的就是“高于国家标准、体现顺德优势、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则, 且有前瞻性并反映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这样的“企业联盟标准”只要列入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 就能够顺利实现转化。
四、企业联盟标准的发展建议
企业联盟标准虽然得到了创建地区广泛的社会认同,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 还是一种初级形态, 属摸索阶段, 对“企业联盟标准”的服务功能、运行保障体系等规律性的认识还有待于完善和提高。“企业联盟标准”表现出鲜明的区域性特征, 虽然有企业的广泛参与, 但是这些领域的标准工作基础较差, 有些还是标准的盲区, 目前的工作基本上还是建立标准, 而标准实验方法研究、标准验证等基础工作开展得不够普遍。同时, 组织活动形式单一, 工作缺乏纵深, 标准制修订完成后的工作延续性较差。如何把企业联盟标准与区域性或产业集群产品技术研发平台对接, 实现科技创新和标准创新联动是今后努力的方向。在这方面, “闪联”标准模式非常值得借鉴。“闪联”模式的一个重要突破就是研发与标准的有机结合, 采用开放的工作原则和运行机制, 把专利技术与标准创新有机结合, 确定了企业标准联盟在该领域的主导地位。
让“企业联盟标准”富有生命力, 要在管理创新上做文章, 重要的是解决标准脱离企业实际的问题, 这也是企业标准化推进中的一个共性问题。目前, 多数企业的管理者对标准还是被动地接受, 标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没有地位、不重视, 难有作为。“企业联盟标准”的组织者要实现管理上的突破, 就要破解企业由被动到主动的问题, 将企业标准工作作用前移, 让企业经营者认识到标准不仅作为产品检验之用, 还要贯穿到质量管理、产品设计、品牌建设等环节中去, 体现标准在各个环节的增值作用。在这些方面, “企业联盟标准”的区域性特点给企业标准联盟进行管理创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这是其他标准化管理形式所不能及的。首先要把推进“企业联盟标准”的工作刚性化, 这种刚性不是政府强制推行标准, 而是采用政策引导, 营造社会氛围, 为采用“企业联盟标准”的企业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 让企业体会到推进标准化与加强竞争实力的关系。
促进“企业联盟标准”的发展, 需要标准化管理部门明确“企业联盟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从功能上进行深度挖掘, 在国家大力推进产业集群建设的大形势下, 认真总结“企业联盟标准”在产业集群建设的经验, 使其在更大范围得到推广。
随着企业联盟标准化需求的迅猛发展, 传统的正式标准组织也在积极采取措施。IEC明确提出要重视和深化与联盟的合作, 美国将联盟标准作为全球标准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ISO和IEC开发了国际标准制定的快速程序并开发新型标准化文件形式, IEC、欧洲标准化协会、英国标准学会、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都设立了联盟标准服务和支持机构。
8.创新能力标准 篇八
【关键词】教师教育观念;学生的兴趣
在21世纪发展的今天,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优秀的能力之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灵活,形式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再拘泥于以往只是简单地“套公式”等方法,而是必须更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能力,告诉他们需综合且灵活地运用课堂知识,才能做到活学活用。
一、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首先是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
(一)要正确认识什么是创新
学生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在探索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也是允许的。但是脱离教材的活动,如小制作、小发明等等,或者是借助问题,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越离奇,感觉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
(二)要提供有利于创造的学习环境
传统教育中“填鸭式”的教学环境显然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教师应当为每个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让学生大胆的想象甚至可以异想天开。学生能否具有一定的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自由,也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民主、宽松的人际环境,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轻松愉悦的氛围。
(三)要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数学教学运用同向思维(即一种定式)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一步。创新意识强的人总能够从不寻常的独特视角来研究问题,这种独特的视角就是求异思维。什么是求异思维?吉尔福特对求异思维曾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从所给的信息中产生信息,从同来源中产生各样为数众多的输出。
二、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其次是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一)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的美,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几何图形的实物通常可在我们的身边发现,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
三、数学学科的创新教育,再次是创新能力训练方法的引导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是指采用通常情况下的普遍习惯的单向思维完全相反的思路,从对立的、完全相反的角度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思维。这种思维方法,看似荒唐,实际上是一种打破常规的,非常奇特而又绝妙的创新思维方法。
我们的学生长期以来形成了思维定势,提不出与众不同的见解,吃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毫无新意。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常规的思维的束缚,大胆地反弹琵琶,从问题的相反方向深入地进行探索和挖掘,得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侧向思维,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换角度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实际上就是上述两种思维的形式和其它发散形式的综合,它要求发挥思维的活力,从正反、上下、内外、前后等多方面去思考问题,寻求解答问题的答案,它能散发出众多新颖独特的信息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中,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改革要求,明确自己的教授目标,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丰富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与形式,做到严谨与创新。只有努力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能力,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好数学。而学生也应该逐渐明白,创新主义在当今的社会已经成为了主流,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主人翁精神,才能真正学好数学,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才能真正在将来的社会立足。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创新能力标准】推荐阅读:
企业创新能力建设07-10
创业团队创新能力08-19
创新能力实训08-19
创新机制提升能力09-11
浅析培养创新能力11-06
提高员工创新能力11-19
创新能力养成训练11-14
培养创新能力的作用06-21
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07-04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调查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