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作建议

2024-11-01

无损检测工作建议(精选8篇)

1.无损检测工作建议 篇一

建立无损检测报告管理系统的合理化建议

一、***无损检测现状

1、极大的手工抄写和输入工作量

2、人为误差及走捷径无法保证数据准确性、完整性

3、缺乏相对统一的工作流程及标准格式

4、对管理者而言没有网络化实时信息查询、监督以便第一时间来有效控制。

二、弊端

效率低下、人为误差、缺乏标准、存储量大、成本大。

三、建立无损检测报告管理系统的建议

1、建议实施无损检测报告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引进管理软件。

2、实施无损检测的人员从各种任务单、委托单、工艺文件、操作记录、评片记录的填写过程分别采用计算机录入。

3、授权的无损检测管理人员了解工程进度,同时将每项工程的各种信息存档,便于调档审查。

4、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纸化”操作,为查找、调阅、储存海量的历史数据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并且可永久的保存历史资料并便于随时查阅,同时也符合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

2.无损检测工作建议 篇二

位于重庆市永川新城区的某一期工程,为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高层商住楼,共32层/-2层,建筑总高度99.9 m;该项目-2层~3层为裙房,4层~32层为塔楼,塔楼共两栋,分别为A,B栋。该工程-2层,-1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1层~3层裙房部分为商业用房,4层~32层塔楼均为住宅。该工程设计建筑面积约67 501.4 m2。

根据相关规范[1,2,3,4,5],针对基础以上裙楼(-2层~3层)及A栋转换层以上塔楼已施工部分(4层~9层)梁、柱、剪力墙存在裂缝,检测并分析工程检测范围内有裂缝的混凝土构件开裂的原因及裂缝对结构安全的影响。

2 构件检测基本情况

2.1 外观检查

被检建筑现在的平面布局与设计资料记录基本一致,被检构件的轴线位置与设计资料基本一致。绝大多数混凝土现浇构件外观平整、规则,除存在裂缝外,未发现构件有孔洞、夹渣、疏松等质量缺陷。

2.2 几何尺寸检查

现场用5.0 m钢卷尺对部分结构构件(包括梁、柱、墙肢)的几何尺寸进行了抽查,从检测结果来看,该建筑被检范围内所抽检的梁、柱、墙肢的几何尺寸均满足设计要求。

2.3 混凝土强度检测

该工程混凝土均按规范要求留有试块(标准条件养护及同条件养护两种试块)送检,检测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为确定结构实体的混凝土强度,我中心检测人员利用回弹法及钻芯法对该工程被检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抽检,从检测结果看,各被检测构件的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且不少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远超过设计要求。

2.4 配筋检测

为查明该批构件的实际配筋情况,利用DMO-10型钢筋探测仪对部分构件的配筋数量、位置进行了检测,同时对部分构件局部剥掉混凝土保护层检查钢筋的直径。检测表明,被抽检构件的配筋均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2.5 开裂情况

现场对该建筑被检范围内混凝土构件的开裂情况进行了检查,并抽取了部分开裂严重的构件,利用读数显微镜及裂缝对比卡对其裂缝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查结果,绘制了部分典型裂缝示意图。

2.5.1 钢筋混凝土梁裂缝情况

该工程混凝土梁的开裂现象比较普遍,A栋,B栋的裙楼部分有大量梁上存在裂缝,A栋塔楼有部分梁上存在裂缝。根据梁上裂缝的形状、走向、宽度等等特点,将梁上存在的裂缝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第一类裂缝。

第一类裂缝是指位于梁腹中部的竖向裂缝,该工程开裂的梁上绝大部分裂缝属于此类裂缝。该类裂缝的特点是位于梁腹中部,呈竖向发展,裂缝形态基本呈两端小、中间大的枣核状,较轻的裂缝在梁侧的上、下部两端闭合,严重的裂缝从板底贯穿至梁底,该类裂缝一般在梁的两侧对称出现,表明裂缝贯穿梁的横截面;另外,此类裂缝一般沿梁的纵向基本呈等间距分布,裂缝的宽度多数介于0.10 mm~0.30 mm之间,但有部分严重的裂缝宽度达到0.40 mm~0.50 mm。此类裂缝分布较广,开裂梁上绝大部分裂缝属于此类裂缝,见图1a)。

2)第二类裂缝。

第二类裂缝是指位于梁腹下部的竖向裂缝,该工程仅有个别构件上存在此类裂缝,且均与第一类裂缝同时出现。该类裂缝的特点是位于梁腹下部,裂缝长度较短、呈竖向发展,裂缝形态基本呈下大上小形状,该类裂缝一般在有此类裂缝的梁跨中部位出现,通常有1根~2根,裂缝的宽度普遍较细,一般介于0.05 mm~0.15 mm之间,较严重的裂缝宽度可达到0.20 mm左右,如图1b)所示。

3)第三类裂缝。

第三类裂缝是指位于转换层个别框支梁端支座的斜向裂缝,转换层上存在此类裂缝,该类裂缝的特点是位于梁端支座附近,呈斜向发展,如图1c)所示。

以上三类裂缝为该工程梁上裂缝的种类,其中第一类裂缝分布最为广泛,所有开裂的梁上均有第一类裂缝,第二、三类裂缝仅分布在个别构件上,且均伴随第一类裂缝出现。

2.5.2 钢筋混凝土筒体裂缝情况

该工程筒体开裂较轻,A,B栋筒体中仅个别部位存在裂缝,筒体上的裂缝均为竖向分布,较长,从楼(地)面以上不远开始一直延伸到约2 m高以上,个别裂缝从上至下贯穿该层筒体,裂缝均对称出现在墙体的两侧,为贯穿性裂缝,裂缝形态基本呈两端小、中间大的枣核状,最大裂缝宽度在0.10 mm~0.30 mm之间;出现裂缝的墙体基本为无洞口的长度较长的剪力墙。

3 检查结果及开裂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检测情况,可以确定该工程被检构件的截面尺寸、混凝土强度、配筋等均满足原设计图纸的要求;同时对该工程设计图纸、计算书等设计文件进行仔细的分析,该工程设计图纸满足计算结果要求;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对该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开裂原因总结如下:

根据第一类裂缝的情况,可判定该类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引起的。

筒体个别部位的裂缝也是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引起的。由于该工程为高层建筑,A栋仅建造至第9层,主体结构荷载并未完成,可排除墙体裂缝是由于荷载过大引起的受力裂缝。

对于个别构件上出现的第二类裂缝,根据此类裂缝基本位于梁腹下部、裂缝长度较短、竖向发展,呈下大上小形状,且基本夹杂于第一类裂缝之间出现的特点,判断该类裂缝是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和梁的弯曲变形共同引起的,由于在梁的下部存在因受弯引起的拉应力,而本工程梁内还有较大的因收缩引起的拉应力,二者共同作用造成第二类裂缝的出现,由于该类裂缝普遍宽度较小,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裂缝宽度范围内,故该类裂缝对承载力无影响。

对于转换层个别梁上出现的第三类裂缝,根据检查情况,出现此类裂缝的梁实际截面尺寸及配筋均满足设计图纸和计算结果要求,可排除该类裂缝是由于承载力不足所引起,根据此类裂缝位于梁端支座附近,呈斜向发展的特点,我方判断该类裂缝是由于转换层梁的支座部位有较大的剪力、扭矩,从整个构件的角度来讲此部位受力较大,同时梁内有较大的因收缩引起的拉应力,二者共同作用造成构件在受力较大的部位垂直于主拉应力方向开裂,造成第三类裂缝的出现,由于该类裂缝普遍宽度较小(一般未超过0.20 mm),在规范规定的允许裂缝宽度范围内,故该类裂缝对构件的实际承载力基本无影响。

4 结论与建议

经现场检测,被检范围内所抽检的构件的混凝土强度、配筋、截面尺寸等基本满足设计图纸要求。该工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主要是由于混凝土的早期收缩引起。该工程混凝土构件存在的裂缝本身对构件原有承载力无影响,但对结构的耐久性有一定影响,故应采取适当处理措施。建议对宽度小于0.30 mm的裂缝可采取表面封闭措施,对宽度0.30 mm(含0.30 mm)以上的裂缝采取压力灌浆进行封闭。对裂缝的处理应在该工程室内抹灰之前处理完毕。为减少今后施工中的混凝土构件的开裂,建议在今后的施工中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如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增加膨胀剂、纤维,加大抗裂构造钢筋的设置等,同时在施工中应注意加强振捣、养护,对现场混凝土检测留下的钻孔及剔打部位,刷界面剂后用不低于原设计强度的膨胀混凝土填实。

摘要:对某工程中基础以上裙楼及转换层以上塔楼已施工部分混凝土结构构件裂缝情况进行了现场检测及鉴定,并以工程技术资料为基本依据,结合现场调查情况,总结了过大裂缝处理建议,以消除安全隐患。

关键词:基础,塔楼,裂缝,鉴定

参考文献

[1]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

[2]CECS03∶2007,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S].

[3]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S].

[4]GB50300-200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S].

3.沈阳市北海高架桥检测及维修建议 篇三

关键词:外观检测;维修建议;无损检测

一、工程概况

本段高架为既有北海高架桥加宽,在现状北海高架西侧平行加宽一座高架桥,新建高架桥为单向3车道,桥梁全宽12.75m,新建高架桥北引道起坡点与旧桥一致,南引道在莱茵河畔小区路段落地。新建高架桥共41跨,跨径布置除沈吉铁路跨线处,与现状高架桥跨径一致(跨径为20.6m和19m)。沈吉铁路跨线处新建高架桥为跨径19+30+18=67m,工程全长1416.38米。

高架桥上部结构为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结构形式。

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宽为12.75m。

普通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采用C40混凝土,截面为单箱双室断面,跨中处梁高1.1m,支点处梁高为1.6m。横坡为双向1.5%,横坡通过调整主梁腹板高度来形成。

桥墩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的混凝土。桥墩顶部设置帽托和墩帽。

桥台采用C40混凝土。桥台均为钢筋混凝土一字式桥台,在桥台外侧设置翼墙。台后填砂性土。

桥墩承台及桥台承台采用C30混凝土。桥墩基础为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径1.5m,桥台桩长22米,其余桩长43米。

桥面铺装采用混凝土铺装: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3C;

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F;

桥梁伸缩缝采用160型伸缩缝。

支座均为耐寒型盆式橡胶支座,支座分单向、双向、固定三种。

钢护栏立柱采用钢板焊接成形,设置3根横梁。

高架桥桥面机动车道设1.5%的直线横坡,排水采用桥面设泄水管的直排式。

二、检测内容

本次检测主要包括桥梁外观检查和桥梁主要构件的无损检测等几部分,检测内容为:

1)桥梁外观检查

(1)检查梁体混凝土有无开裂、风化、剥落、破损、钢筋外露锈蚀等病害情况,并检查梁体是否存在不正常的变位;

(2)检查支座工作是否正常,有无错位、断裂及脱空等情况;

(3)桥墩(台)与基础的检查,包括是否滑动、开裂和下沉,墩台和帽梁有无混凝土剥落及钢筋锈蚀等情况;

(4)橋面系构造的检查,包括桥面铺装、伸缩缝、人行道构件、桥面横纵坡顺适、排水构造物、桥上交通设施等的检查。

2)桥梁主要构件的无损检测:对桥梁的梁体、墩柱、桥台等主要构件进行无损检测,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1)检测混凝土的强度、碳化深度;

(2)检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四、检测结果

一环该段高架桥主桥上部结构存在的主要病害如下:①上部结构梁底混凝土存在振捣不实、蜂窝、麻面的病害,上部结构90%的梁跨均存在此种情况。该病害是由于施工过程中模板清理不彻底,导致箱梁底面梁体表面可见大量垃圾、杂物;②梁底混凝土保护层过薄,局部钢筋外露或有钢筋锈蚀痕迹属于普遍存在的病害情况,上部结构32%的梁跨混凝土存在此种病害。该情况导致桥梁上部结构的外观情况较差;③普通混凝土梁侧面及梁底翼缘板位置存在裂缝。裂缝宽度0.1-0.35mm,间距40cm左右;④上部结构梁跨存在着结构局部存在水渍的情况,该病害主要集中在梁底泄水孔、伸缩缝附近的位置。

一环该段高架桥主桥下部结构存在的主要病害如下:①下部结构桥墩存在混凝土龟裂的情况,多处发展为大量不规则裂缝,裂缝宽度0.1mm-0.35mm。其中71%的桥墩大面积存在裂缝,19%的桥墩局部存在裂缝,10%的桥墩外包反光膜不可见,经现场调查及检测,桥墩裂缝均不属于结构裂缝;②下部结构个别桥墩存在混凝土振捣不实的情况,外观质量较差;③下部结构个别位置桥墩盖梁存在水渍,该病害主要集中在伸缩缝下方的桥墩盖梁处。

一环该段高架桥桥面系存在的主要病害情况如下:①桥面铺装完好,未出现开裂、坑槽、车辙等病害;②伸缩缝总体情况良好,但有阻塞情况,车辆通过该段高架桥的伸缩缝时有轻微的响声。③该段高架桥桥面无人行道,桥下的人行道完好;④防撞墙总体良好,墙身混凝土未出现破损、开裂等病害;钢构件均完好;⑤桥面未见积水,但在该段高架桥的伸缩缝位置大部分存在漏水情况,对梁体及墩台的混凝土造成了一定的腐蚀;⑥该桥的照明设施,限高、限载和限行标志均完好。

无损检测结果:

1)混凝土碳化深度测量时用合适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为15mm的孔洞,其深度略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然后除去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并立即用浓度为1%酚酞酒精溶液洒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限清楚时,再用千分尺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平均距离,该距离即为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值。该桥梁体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为1.5mm,桥墩混凝土的平均碳化深度为1.0mm。

2)本桥梁体推定强度匀质系数为1.10,平均强度匀质系数为1.14;桥墩推定强度匀质系数为1.03,平均强度匀质系数为1.09,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评定标度为1,桥梁混凝土强度状况评定为良好

3)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可知,检测构件或部位的钢筋保护层厚度特征值Dne与设计值Dnd的比值在0.85-0.95范围内,评定标度为2,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钢筋耐久性有轻度影响。

4)梁底面的混凝土碳化深度平均值与保护层厚度实测值平均值的比值<0.5,根据《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评定标度为1。

五、结论

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的相关规定,一环联合路-沈海立交段高架桥总体技术状况评分为82.9,属2类桥梁。

六、维修建议

1)对外露的锈蚀钢筋进行除锈处理,并在钢筋表面涂刷阻锈剂;

2)对存在水渍及被腐蚀的混凝土进行干燥处理,并涂刷防水及防腐涂料;

3)对堵塞的伸缩缝进行清理;

4)凿除一环所有破损的混凝土,直至露出新鲜的混凝土表面,后根据破损面的大小采用高标号的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进行修补;

5)针对保护层过薄的情况,可以在对原梁体凿毛处理以后,整体进行修补,而且在彻底的修补处理以后,可对混凝土表面进行防腐涂装;

6)对全桥所有的裂缝进行裂缝封闭或灌浆处理。

七 结语

通过对桥梁结构进行外观检查,找出桥梁结构病害的大致情况和分布规律,再根据结构病害的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具有代表性的病害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检和详细的检测;最后进行数据分析和资料整理,提交正式检测评估报告,对桥梁的健康状况及营运安全性作出科学、客观、正确评价。同时建议相关的管养部门加强对于出现的病害要及时维修,建议相关的管养部门要严格限制该桥的超载情况,以保证桥梁的安全使用。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 H21-2011);

[2]《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

4.无损检测工作建议 篇四

接触网是轨道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机车提供动力;接触网的连接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发生过热,严重时会导致供电中断,引发列车停运事故;红外热像仪可以在远距离对接触网进行温度检测,及时发现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

什么是接触网?

接触网是沿线上空架设的向机车供电的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其由接触悬挂、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成。

接触悬挂包括接触线、吊弦、承力索以及连接零件。接触悬挂通过支持装置架设在支柱上,其功用是将从牵引变电所获得的电能输送给电力机车。接触网的分类大多以接触悬挂的类型来区分。我们所讲的接触悬挂的分类是对接触网的每个锚段而言的。接触悬挂的种类较多,一般根据其结构的不同分成简单接触悬挂和链形接触悬挂两大类。简单接触悬挂(以下简称简单悬挂)系由一根接触线直接固定在支柱支持装置上的悬挂形式。国内外对简单悬挂做了不少研究和改进。我国现采用的带补偿装置的弹性简单悬挂系在接触线下锚处装设了张力补偿装置,以调节张力和弛度的变化。在悬挂点上加装8~16m长的弹性吊索,通过弹性吊索悬挂接触线,这就减少了悬挂点处产生的硬点,改善了取流条件。另外跨距适当缩小,增大接触线的张力去改善弛度对取流的影响。链形悬挂的接触线是通过吊弦悬挂在承力索上。承力索悬挂于支柱的支持装置上,使接触线在不增加支柱的情况下增加了悬挂点,利用调整吊弦长度,使接触线在整个跨距内对轨面的距离保持一致。链形悬挂减小了接触线在跨距中间的弛度,改善了弹性,增加了悬挂重量,提高了稳定性,可以满足机车高速运行取流的要求。为什么需要对接触网进行温度检测?

接触网连接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发生过热,严重时会造成供电中断,引发列车停运事故,接触网的连接件发生过热的主要原因有: 1 氧化腐蚀。由于外部热缺陷的导体接头部位长期裸露在大气中运行,长年受到日晒、雨淋、风尘结露及化学活性气体的侵蚀,造成连接件导体接触表面严重锈蚀或氧化,氧化层都会使金属接触面的电阻率增加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2 连接件接头松动。导体连接部位在长期遭受机械震动、抖动或在风力作用下摆动,使导体压接螺丝松动。红外检测具有远距离、不停电、不接触、不解体等特点,给接触网日常维护保养提供了一种先进手段。Fluke已申请专利的IR-Fusion技术除了拍摄红外图像外,还同时捕获一幅数字照片,将其融合在一起,有助于识别和定位故障,从而能够在第一时间正确的修复故障。3 Fluke热像仪配备了功能强大的软件,用于存储和分析热图像并生成专业报告。通过该软件,可以对热像图中发射率、反射温度补偿以及调色板等关键参数进行调节,提高了检查的安全性和方便性。

如何能做好接触网的检测?

接触网安装于室外线路,其受外部环境干扰的因素也较多,我们建议: 1 检测时要注意尽量避免测量阳光直设,特别是避免正午进行拍摄。2 若在自动模式下热图不清晰,可先使用自动模式测量接触网的温度范围;然后手动设置水平及跨度,将温度范围设置在最小,并包含有先前测量的温度范围(各款仪器最小温度范围不同)。3 若现场有多个接触网连接件,请互相对比其温度,这样可及时发现接触网连接件的发热故障。

铁路电气化变电所、接触网检测建议方案

发布时间:10-05-04 来源: 深圳市煜高数控机械有限公司 点击量:37404 字段选择:大 中 小

目前,我国列车牵引方式有蒸汽机车牵引、内燃机车牵引和电力机车三种,其中采用电力机车牵引列车的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电力牵引具有马力大,速度快、能耗低、效率高等特点,使用电力牵引的区段,运输能力明显提高,运输成本大为降低,同时,机车性能、工作条件等较内燃机车更好。是我国铁路牵引动力今后的发展方向。电力机车的广泛使用同时也使得在铁路系统上的设备越来越多,这样如何对电气或机械设备进行有效的检测,就成为当前的重要问题。

在铁路电气化接触网设备的各类故障中,电气烧伤故障因其事前难以发现而危害性又大,已越来越引起供电运营检修部门的重视。在电气化铁道中,接触网设备是在力与电的双重作用下工作的,所以机械故障和电气烧伤故障构成了接触网故障的主体。在接触网运行了多年、牵引运能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设备的电气烧伤现象已越来越突出,而且电气烧伤问题在事前又不易于发现,危害性很大。因此,在预防和防治接触网设备发生电气烧伤故障已成为供电运营单位为确保供电安全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目前电气化铁路行业检测手段:

接触网是一种特殊的供电设备.由于其结构和使用条件的特殊性,其故障也多种多样。对其故障现象、原因和应采取措施的研究有助于加强对其故障本源的认识,不断提高技术和检测手段,目前在铁路电气化牵引电气检测方面主要以红外线测温为主,但这种检测方式遇到的问题也非常多,给日常的检测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三、电气烧伤故障问题原因分析:

① 在电气化设计中,虽对线路牵引运能的增加裕量有所考虑,但随着铁路运输发展,现在牵引运能的增加已超出了裕量。原采用的一些线索因持续载流量偏小而承受不了大电流的长期运行,就发生了电气烧伤。

② 接触网主导电回路由馈电线、隔开、隔开引线、承力索、接触线、电联接器、吸变、吸变引线等组成。各部分间由各种线夹进行连接,使这一回路沿铁路延伸,满足向电力机车供电的需要。主导电回路必须良好,才能保证电流的畅通;若存有缺陷,将引起局部载流过大、零部件分流严重,从而烧伤接触网设备。

③ 电气联接部分因连接不良或长时间运行松动等原因引起的电、化学腐蚀,造成主导电回路的截面(或当量截面积)不足,电气连接阻抗加大,从而导流不畅,烧伤接触网设备。如:将承力索纳入了电联接器电气导流的一部分;电联接线夹大小槽装反;线夹内有杂物;设备线夹间非面面接触等等。

连接线夹烧伤

④ 站场中的接触网结构比较复杂,在进行电气连接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主导电回路不闭合、主导电通道迂回,引起分流严重而烧伤接触网零部件。

⑤ 设计的接触网结构中某些不应有电流通过的地方,而由于某些条件的巧合通过了全部或部分牵引电流。由于这些地方没有保证牵引电流(或其分流)通过的必要的电气连接,所以烧伤了接触网设备。

⑥ 立体交叉的线索、线索与支持装置间,由于线路阻抗的不同而形成电压差,在风力、温度变化、振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够,造成放电现象,放电电弧烧伤了接触网设备。

⑦ 两端属同相而不同馈线供电的绝缘锚段关节、分段绝缘器,因供电臂的阻抗不同而形成电压差,当电力机车通过受电弓短接两供电臂瞬间,在短接点处产生电弧,造成设备的烧伤。

⑧ 然而在施工时未严格执行有关标准,导致电联接器的结线不正确、线夹安装不标准。现行的检修规程中对电气联接的电气标准没有量化指标,使得供电部门在具体检修时“无章可循”。对电气联接缺乏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和手段,在具体检修中多是做些外观上的检查。工区存在“涂油”的认识误区。为防止设备检修质量验收时扣分,检修人员在平时检修时对接触网设备抹涂大量的黄油,致使设备的内部电气烧伤缺陷不能及时地被发现。如:为防止电联接散股扣分,在电联接表面抹涂上一层厚厚的黄油。对设备的巡视特别是夜巡工作执行不力。短线点平面布置图

四、各种电气装置如不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造成的后果:

① 电气连接线夹发热。原因是电联结线夹未按规定安装或在运行过程中发生螺栓松动、电力复合脂老化等缺陷,使电联结处接触电阻增加进而发热量增加,使线夹发热而烧伤线索,严重情况下烧断线索。

② 线索(接触线、承力索、供电线、回流线、吸上线)自电气接续部分断股或断开。

原因是站场股道电联结设置位置或数量不合理,使股道间接触悬挂在机车取流的情况下产生较大的压差,接触悬挂在软横跨上产生环流,从而在悬吊滑轮或定位器根部等电气薄弱环节产生拉放电伤现象。

③ 设备线夹、接头线夹、吸上线与轭流圈连接处烧伤。软横跨环流造成承力索悬吊滑轮处或定位器根部定位钩处烧伤。原因是不同悬挂问非稳定性接触也会造成线索问放电:当2不同悬挂立体交叉时.如果2支悬挂均为载流悬挂.当其中1支有大负荷电流时,根据潮流计算可知,在2悬挂问会形成电位差,此时如果2悬挂问存在非稳定性接触,则在2悬挂问就会产生过渡电弧进而烧伤线索。此种情况一般发生在站场交叉承力索问和非支接触线与工支定位管问。

④ 通过以上故障原因分析接触网既然是机、电合一的特殊供电设备,因此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电气方面的问题。电气方面故障虽数量不多,但一旦发生,则会造成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塌网、断线故障。

五、红外线测温在检测牵引供电中遇到的问题是:

①在检测变电所开关柜内部触头部位的时候必须要把开关柜的门打开才能检测,否则是无法完成检测工作的。

②在检测接触网电气连接部位的时候,需点对点进行检测,这样非常消耗时间,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检测结果容易出现误差。

③一些专业用户还提出红外线测温仪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精度不高、反应速度慢、重复率低、远距离光斑瞄准困难等等。

从以上3点可以看出红外线测温技术针对电气连接部位过热的检测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对这些部位松动早期也就是温度发生前是无法检测的,所以还要配合其他高科技检测产品来完成,比如超声波检测仪就可以在连接部位发生松动的初期但这时候还没有温度产生,就能检测到因松动发出来的超声波。

分段绝缘器

六、超声波工作原理:

超声波是声波大家族中的一员。

声波是物体机械振动状态(或能量)的传播形式。所谓振动是指物质的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进行的往返运动。譬如,鼓面经敲击后,它就上下振动,这种振动状态通过空气媒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便是声波。

超声波是指振动频率大于20K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动次数(频率)甚高,超出了人耳听觉的上限(20000Hz),人们将这种听不见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超声和可闻声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种机械振动,通常以纵波的方式在弹性介质内会传播,是一种能量的传播形式,其不同点是超声频率高,波长短,在一定距离内沿直线传播具有良好的束射性和方向性,目前腹部超声成象所用的频率范围在 2~5MHz之间,常用为3~3.5MHz(每秒振动1次为1Hz,1MHz=1000KHz,即每秒振动100万次,可闻波的频率在16-20,000HZ 之间)。

七、美国UE公司简介:

UE 公司出品的最出名的产品—即超声波检测仪器,其设计轻巧方便携带,可随时用来作泄露检测,机械分析以及电气连接部位检查,广泛应用于能源保护,预防保养,质量与安全保障系统等领域,提高了成千上万家大大小小的公司的生产能力.自1973年UE 公司成立以来,其机载超声波方面的领先技术在就在世界范围得到了认同,而UE公司也通过其经过严格训练、精通技术的国际销售代理为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

UE公司产品的典型应用包括:泄露检测;真空与压缩,包括船驳上的压缩空气泄露,舱口和舱壁泄露;小汽车和卡车玻璃窗的隔音与漏水检测;飞机机舱的压力泄露检测。通过检测到的放电如电晕放电,电弧(电火花)放电等来确认电气连接部位的运行状态。

UE 公司的超声波检测系列仪器已经被默认为机载超声波检测仪器的标准,这些几乎是万能的仪器是当今世界上最畅销最被广泛接受的,代表了高品质与超性能。最新的一款数字型的Ultraprobe 10,000 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超声波检测系统,也是唯一一款带数据管理、光谱分析软件提供时时录音与数据记录的功能的系统,使检测者能简单快速的报告分析与预测的结果。

UE系统的其它部门还有:UE培训系统,其提供世界一流并被认可的机载超声波课程;UE的服务合作伙伴,是高质量检测服务的提供者。

八、UE10000超声波检测仪:

Ultraprobe 10,000是个非常有用的超声波检测工具。它涵盖了一个非常广泛的设备操作范围,但是足够简单,以至于很多行业都愿意用这些工具来检测电气方面的问题,因为只需要简单的相关培训就可以熟练操作了。轻便灵巧。这些设备可以用作检测各种电气设备、绝缘件、电缆连接部位、接触网连接线夹等,能起到早期预防事故发生的效果。

超声波和红外线同时对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的消弧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隔离开关、双耳楔型线夹、接触线点连接线夹、限位定位装置等做了现场检测红外线测温仪只测到隔离开关触头部位有不正常温度其他基本都在标准范围以内,超声波在电连接线夹、隔离开关、限位定位装置都接收到不同的超声波。从上面的对比检测不难看出超声波能在红外线测温仪检测出来温度之前就能检测到因绝缘损坏和松动产生的超声波信号。

好的检测手段和设备能起到故障早期预防和发生:

九、2003年-2004年全国牵引供电系统事故分析和解决方案:

2003年电气化铁路因为变电所故障所导致系统停电次数累计41次,停电1986分钟,停电平均时间为82分钟。2004年因为变电所故障停电次数为32件,停电902分钟,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为68分钟,波及面和损失非常大。

针对牵引变电所的故障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其供电可靠度:

①采用超声波检测仪器,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认真做好日常运行维护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运行人员加强巡视维护质量,可以及时发现或消除设备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

②全方位配合开展设备状态检修,利用绝缘在线监测、带电测试和超声波检测仪监测发热点等措施,加强对设备的监测工作。

2004年因接触网系统发生故障340件,累计停电31148分钟,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为92分钟,占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的 91%;2004年因接触网系统发生故障停电274件,累计停电25160分钟,故障平均停电时间为92分钟,占牵引供电系统故障的95%。波及面和损失非常大。

针对接触网的故障分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其供电可靠度:

①设计标准,如风速选值,最大受风偏移量,接触网最大跨距,锚段长度,下锚偏角,设计拉出值等技术参数都需要认真研究。

②选用耐腐蚀的优质材料,采用表层防腐处理,定期清扫接触网。

③有计划地对接触网上的各个连接部位及线夹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利用超声波检测仪及时发现线夹松动和绝缘损坏的早期放电现象,起到预防设备故障的发生。

十、超声波在国内外针对电气化牵引供电现场检测中检测出来的问题:

①UE超声波检测仪在中铁电气化运营公司济南维管段变电所高压室对馈线母排进行了检测,发现因松动发出的超声波,运行工人利用绝缘棒对松动的母排进行挤压,超声波信号消失,下来对松动部位进行加垫片紧固后超声波信号完全消失。

②UE超声波检测仪在中铁电气化运营公司南昌维管段对变电所――接触网之间的馈电线连接部位进行了检测,利用仪器的调节旋钮把设备周围的电磁场声音屏蔽后,能清晰的听到连接部位因松动发出的连续放电声音,要求运行人员到检修时间着重对此部位进行检修。

③UE超声波在中铁电气化运营公司秦沈维管段220KV变电站高压室现场检测中,发现穿墙套管有异常声音,输电线绝缘子串有因机械松动发出的电晕声音。

④UE超声波检测仪在广州东站检测户外开闭所现场,对户外开闭所5#柜进行了超声波扫描,延柜门缝隙进行逐一扫描,听见有不正常放电声音,具体声音是连续的“油炸”声,和负责人了解后,初步判断是上隔离开关动静触头部位有松动导电不好或没有闭合到位产生局部放电,建议下次检修时重点检查上隔离开关动静触头以及排查断路器熔断装置。在对9#柜进行逐行扫描时也听到上隔离开关有轻微的“油炸”声,造成这种声音的原因和5#柜一样是隔离开关开关动静触头接触不好有松动造成局放,但声音没有5#柜那么严重,建议下次检修时排查下9#柜的上下隔离开关和断路器。通过扫描,未发现接收到其他柜的超声波信号,属于正常。

⑤在对接触网上的电连接器进行初步扫描时,发现离开闭所4米左右内一处电连接器有“油炸”声,通过超声波远距离扫描模组一对一扫描时,声音更加清晰,后和现场工作人员了解后,诊断为螺丝没有拧紧松动造成,建议下次维护时对该电连接器进行重点检修,其他电连接器和绝缘子没有收到异常超声波信号,应属正常。

⑥在高压室里对变压器、隔离开关、支撑绝缘子、母排、穿墙套管等连接部位进行扫描时,发现靠西面房间问题很多,主要在隔离开关的连接部位还有穿墙套管的接线板部,持续的“油炸”声是连接部位松动造成的,如果这样长时间运行,除了耗能外,因为局放产生臭

氧和氮气形成硝酸根,对电气设备进行长时间的腐蚀,严重的后果是产生电弧造成电气的烧伤。现场工作人员也拿着设备进行全面的扫描,问题确实存在。在对东面房间进行扫描时,没有西面那么严重,但也有轻微响声,特别值要注意的是第三跟穿墙套管有松动现象,听见连续的“油炸”声。作为UE超声波检测仪器的厂家代理,我们本着负责的态度提醒了现场人员,下次检修时必须严格检修,松动地方要赶快按照要求清洁后涂抹导电膏螺丝拧紧,需要更换的部件一定要更换。

十一、结束语:

电气化铁道中,接触网线路是在力与电的双重作用下工作的,机械故障和电气烧故障构成了接触网故障的主体。由于各种原因,电气化线路已经多次出现吊弦、电联结、接触线、承力索等电气烧伤。因烧伤后不易发现,烧伤部位长期通电运行,最终导致烧伤部分超限,从而引起接触网断线等事故发生。因此,如何防治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是关系电气化铁路正常运营的一个重要课题。

5.无损检测工作建议 篇五

淄博职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及建议

作者:宋作军

来源:《职业·中旬》2012年第09期

淄博职业学院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是学院重点专业。本专业2008届、2009届、2010届毕业生分别为51人、103人、117人。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与能力测评报告(有效问卷数量超过毕业生总数的30%,样本数较大,统计结果可信),学院毕业生主要在民营企业从事汽车维修或相关工作。

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分析

根据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淄博职业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就业率及各专业平均就业率见表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的就业率稳定提高,2010年已经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如下。

1.学生的培养质量逐年提高

淄博职业学院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主线,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重点专业建设、课程和教材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有效地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水平。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以学院“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融为一体、教育与教学融为一体、职业素质养成与职业技能培养融为一体、课内与课外培养融为一体”的思想为指导,面向汽车后市场,创建并实施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汽车机电维修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课程体系、“育德为先、能力导向” 的学分制考核体系、“就业发展、跟踪服务”的评价反馈机制等。

该专业教师与专业技术人员、教育专家共同修订了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项目工作课程。专业课教学实行“教、学、做合一”,充分发挥职校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理念和敬业精神。

2.汽车后市场逐年扩大,就业机会增加

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汽车工业加快了国际化进程。目前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均已进入中国,并不断加大投资力度。

在淄博市产业发展规划中,确定了一系列汽车产业的发展方针,包括积极融入国内外大型汽车企业的生产体系,搞好配套与协作,推进轻型载货汽车、特种车及汽车零配件发展,并在淄川规划建设以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为重点的产业区,形成年产30万辆轻型载货汽车的生产能力。同时,近年来,淄博市汽车保有量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据淄博市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的统计,2011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达83万辆,其中私人拥有汽车72万辆,仅2011年私家轿车上牌就达8万辆。在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加的背景下,汽车销售、汽车维护修理、汽车保险理赔、汽车美容等岗位对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促进了淄博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就业率的稳步提升。

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析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各专业平均相关度见表2。最近三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逐年下降,但2010年仍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十个百分点。

1.原因分析

随着汽车后市场的迅速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越来越宽。有些学生为了提高收入或发挥自身优势,选择了汽车销售、汽车保险理赔等岗位;有的学生擅长钳工工作,选择了汽车钣金岗位;有的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技术含量较低的汽车美容工作。学生的就业范围扩大了,到汽车维修岗位就业的比例就降低了,因而近三年该专业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的相关度呈现下降趋势,见表2。

2.对策

为了顺应学生的职业选择,建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如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开设汽车营销、保险理赔等课程,扩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最近三届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各专业平均收入的对比见表3。最近三年,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一年后的平均月收入逐年提高,增加幅度远远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2010年甚至超过各专业平均水平近20%。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岗位是汽车维修,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胜任此工作。因此,超高的技术含量决定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也会高人一筹。此外,随着汽车市场的火爆,汽车后市场出现了用工荒,汽车检修专业的学生供不应求,许多4S店、综合修理厂为了吸引汽车维修专业人才,不得不提高员工的待遇。

6.无损检测工作总结 篇六

一、思想情况

通过第一个月的现场接触和导师的指导,对今后的工作多少还是有了一些的了解和认识,不再像第一个月那样仿佛无头苍蝇似的,在平时的接触当中掌握了一定的工作流程,具备了一些简单的工作能力。第一个月那种失落感和无助慢慢消失,虽然仍感觉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还很欠缺,但自己同时也因此拥有了动力,更加明确今后的目标——努力学习并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迅速成长起来,在短时间内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

二、本月主要工作内容

本月主要的工作是参加安徽省特种设备检测院举办的特种设备UT-Ⅱ级培训考核,我的主要任务就是好好学习,认真培训,争取通过二十多天的时间消化培训内容,努力一次性通过这个培训考核,取得UT-Ⅱ证书。

三、本期学习和工作收获

通过在特种设备检察院培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领取的相关学习资料,对超声波检测知识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超声波检测技术。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一下内容:超声波检测的工作原理,超声波仪器的结构和各个指令的操作,检测探头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探头的各个参数以及各个参数在检测过程的选择和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不同检测工件应采用的检测工艺和工艺流程,检测中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以及该因素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措施,关于超声波检测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

在掌握了书本知识以外,还利用一周的时间学习了仪器的操作,通过在不同试件上的联系和摸索,基本掌握了锻件、铸件、焊缝的检测方法,学会了单晶直探头、双晶直探头、斜探头的检测工艺,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学习了检测工程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最终通过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实际操作三门考核,取得这些成绩除了平时的努力学习以外,还得谢谢我的导师的指导,在去参加培训之前,因为我从未接触过超声检测,我的导师利用周末给我进行了实际操作的指导,把我带到马钢钢构二厂的现场,通过现场的实际检测让我掌握了超声波检测最基本的操作,我也了解了检测过程中要记录的各个数据和对缺陷的大致判断,在培训过程中导师每隔几天都给我打电话询问我的学习情况并帮我解答在温习过程遇到的难题。正是因为导师的这次指导才让我能顺利的通过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考核。

四、下期工作目标和打算

接下来要乘热打铁,结合刚刚参加培训学习的知识,通过平时公司接触的业务进一步消化学习内容,熟练掌握超声波检测工艺,快速成为一个能独立操作独立完成超声波检测的员工,在掌握超声波检测工艺的同时再努力学习其他检测方法,不断学习,完善自我在无损检测方面的专业知识。

五、几点建议

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公司在给我安排工作的时候能够在不影响公司整体工作的情况下尽量让我参与有关超声波的检测,因为刚刚参加了UT-Ⅱ级培训,我希望能通过接下来的现场操作能更好更快的掌握超声波检测工艺。

7.对三聚氰胺检测的几点建议 篇七

1 样品处理

1.1 粗提

按照标准要求:“称取2g试样于50m L具塞塑料离心管中, 加入15ml三氯乙酸和5ml乙腈, 超声提取10min。”在实际操作中, 样品中加入三氯乙酸、乙腈后超声, 会发现超声后奶粉还是没有完全溶解, 根本起不到混匀提取的作用。经过多次实验发现, 称取样品后, 应先加10ml三氯乙酸溶液, 然后用玻璃棒搅匀, 再用5ml三氯乙酸溶液和5ml乙腈冲洗玻璃棒, 反复混匀后再超声, 才能达到完全溶解和浸提的目的。

1.2 振荡

专用的水平震荡机对50ml的离心管来说效果不好, 它只是在液面一个较小的范围内混匀, 不易达到离心管内所有液体完全互混的程度。不如直接加盖后用手晃动, 如果样品量大而不可能采用手动混匀的方式, 一定要加大震荡频率和时间, 而且尽量不要让离心管壁上附着物过多。

1.3 离心

标准规定“以不低于4000r/min离心10min”, 多次实验发现至少要用到10000r/min离心10min以上才能保证80%以上的回收率, 而且转速越大时间越长离心的效果越好。

2 净化

2.1 小柱在使用之前必须要活化, 否则吸附不了要分析的物质。

2.2 活化后不能让小柱长时间处于干的状

态, 也就是说上一个液体在接近干或刚干后就要加入下一个液体, 干的时间过长柱床会产生裂缝, 直接影响到加标回收率。

2.3 整个过程要控制液体过柱的流速, 流速

过快导致该吸附的物质没有吸附完全, 使测定值偏小或样品中含有该组分却未提取出来。

3 仪器测定

标准要求———色谱柱:C8柱或相当者, 离子对试剂:乙腈 (85:15) ;C18柱或相当 (下转48页) (上接49页) 者, 离子对试剂:乙腈 (90:10) 。

在实际测定过程中, 采用C8和C18柱, 离子对试剂:乙腈 (90:10) , 离子对试剂:乙腈 (85:15) 的条件都试过, 结果检测了60多个不同品牌和批次的奶粉, 均发现检出三聚氰胺, 而且越是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三聚氰胺检出值越大, 空白实验三聚氰胺处不出峰。将检出三聚氰胺的样品送到有质谱仪的机构去检测, 结果三聚氰胺均未检出。多方查找原因后, 换成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 (SCX, 250 mm×4.6 mm, 5μm, ) , 结果在三聚氰胺出峰后不到1分钟内出现一个杂峰, 经反复加标验证, 这是一个在乳成分中含有的组分。可见, 完全采用国标方法, 样品干扰峰和三聚氰胺峰重叠, 这样的谱图很有迷惑性, 干扰峰的保留时间和标样保留时间基本一致, 峰形也非常好, 根本看不出里面包含一个杂峰, 很容易将该成分错判成三聚氰胺。

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中液相色谱检验法, 不同检验机构采用的液相色谱仪器和色谱柱不同, 出峰时间和分离效果也不尽相同,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 液相色谱只是作为一个初筛的手段, 如果检测出样品中含有三聚氰胺, 要用气质或液质进行定性确证。

4 小结和建议:

4.1 样品处理时, 称取样品加入试剂应充分混匀、震荡、离心, 才能尽可能的提取待测组分。

4.2 净化过程中, 掌握正确的小柱活化方法, 将待测液中待测组分充分吸附、洗脱。

4.3 上机测定时, 选用高柱效的色谱柱, 合

理的色谱条件, 将杂峰和待测组分充分分离, 提高方法的适用性。国标之所以把液相作为第一法, 是考虑到液相基本普及, 质谱只有较高一个层次的检验机构才有。因此, 用液相色谱检测出一定数值后, 一定要用质谱进一步定性。

摘要:本文通过在实践工作中运用GB/T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对乳及乳制品中三聚氰胺进行检测, 发现该标准中液相色谱法在样品提取、净化、仪器测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完善标准提供参考。

8.无损检测工作建议 篇八

关键词: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

1 海南热带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的缺乏 海南热带农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建设是以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为基础和保证的,如果质量安全管理意识缺乏,检测检验体系的建设在其指导下就不可能完成。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第一,由于海南的经济发展较其他地区起步晚,人们缺乏先进的质量安全意识,特别是部分地区的干部及领导、有相关工作经验和在其岗位的人员,他们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意识不足,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了解的不透彻,使很多质量不合格的热带农产品流入市场[1];第二,有些农户、企业以及商家等对热带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生产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所欠缺,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在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中不能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淡化质量安全意识,没有责任意识,逃避责任,给热带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发展完善带来很大影响。

1.2 检测设备相对比较落后 仪器设备是开展检验工作的必备条件,正确配置检验所需的仪器设备,能更好地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度。近年来,随着农产品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农产品检测设备也在快速更新,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部分基本检测数据可依赖日常的设备得到,但随着农业投入品的种类越来越多和人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检验设备的更新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为了提高热带农产品的检验合格率,检测机构必须要依据实际需求,第一时间配备好所需设备,有些区域已经拥有了新的设备,例如:LC-MS、高效液相色谱仪等。

1.3 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目前,海南根据《海南省市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建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要求,在全省的各县市已经基本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同时增加了相应的人员和检测设备。检测监管体系不能够覆盖整个热带农产品基地,暂时无法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全程监督,受阻因素就是热带农产品生产地范围很广,农户的经营和管理比较分散。

2 推进热带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2.1 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和普及农产品检验检测知识 首先,政府要加强农业标准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责任意识。其次,政府要重视农产品质量和标准化工作,提高热带农产品消费市场信誉。再次,政府要加快对农业科技的投入,着力建设反季节瓜果蔬菜、热带水果等农产品示范基地,达到基地环境质量、种植技术、生产过程、监测方法等统一,产品标示一致, 引导农户对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激素等)进行科学合理的使用,加强推进先进、安全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推广无公害农药品种, 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和有机肥、复混专用肥。严格组织规范标准化生产示范,同时在产品采收、加工、运输、批发销售等环节都推行标准化管理。

2.2 检测工作要全面覆盖 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等全过程的监管是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前提要求,也是依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相关规定。热带农产品业也是这样,开展环境评估是产前工作,以确保所发展的热带农产品周围的农业生态环境是无污染的,主要检测产地环境中的水、土、气;产中,重要的是检测好农业投入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还有就是农药、化肥、饲料、除草剂、农作物种子、农膜、种畜禽、种苗、动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农产品加工机械设备和各种农用机械设备等;产后,检测热带农产品是不是满足国家要求的准予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的对象包含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营养、卫生等指标。

2.3 加强各级检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各级检测站应该完善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对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合理使用和维护。同时依据不断更新的农业投入品种类及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标准,及时更新或购买新型、精密的仪器设备,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实验操作能力,能够确保仪器不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过程所得结果有影响,并减少因为仪器设备检测结果带来误差。同时,要保持各热带农产品检验站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合理配置利用各实验室的仪器资源,达到资源共享[2]。此外,还要充分利用各项目建设,改造一个科学性、人文性、安全性的实验室。

2.4 开展规模生产经营和管理 由于海南农业发展较缓慢,以农户分散生产为主,缺乏集中管理。地方政府意识到要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造“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同时,为了解决“小农户”与标准化生产的矛盾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标准化生产方面的带动作用。

2.5 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 首先,要加强农业投入品的规范管理,加大产品质量和安全指标的检测力度,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其次,规范农产品从生产到上市各环节的检验检测标准,把好检验检测关,实行将主管部门抽检与生产企业自检相结合、定量检测与快速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加强生产环节、运输环节以及流通环节中各项安全指标检测。再次,对已经在流通过程中的产品,按照要求标明产地和生产者,实时进行溯源监控。最后,要认真开展热带农产品的认证工作,有关部门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情况和认证结果公开,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提高热带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实施,海南热带农产品产业将迎来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为了能在机遇中推进产业发展,稳定海南热带农产品在国际、国内消费市场所占比重,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完善海南热带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对热带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实施监督管理,杜绝有损海南经济形象的各类“有毒农产品”事件再次发生,用积极地投入换得产品质量安全性高、社会稳定性好、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优厚回报。

参考文献:

[1]王玉梅.现阶段我国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漏洞和建议[J].农林科研,2012.

上一篇:驾驶员岗位职责制度下一篇:葡萄酒酒庄的宣传广告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