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2024-08-14

综合实践案例教案(8篇)

1.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篇一

综合实践活动《我喜欢的纸》教学案例

一、设计思路与主题选定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伟大、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造纸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一种轻便、廉价又能大量生产的书写材料,它加速了思想的交流与文化的传播,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也使人类文明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纸的变化越来越大,纸的用途也变得越来越广泛。但人们对纸的浪费也愈来愈严重,于是我们就围绕“我喜欢的纸”这个主题,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纸、认识纸,提高充分利用纸的限度,进而培养自己开放研究纸的兴趣。

二、实施方案的制定

我们确立了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体确定了问题解决的方式、方法。1.纸是谁发明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2.造纸的原材料有哪些? 3.我们学校师生一年大约要用多少书本、纸张? 4.调查身边的老师、同学对节约用纸的认识及有没有浪费纸张的现象? 5.我们周围的人用纸情况怎样?各家庭用纸情况怎样? 6.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组合,建成五个研究性学习小组:

1、历史学家小组:研究纸张发明和应用的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环境学家小组:研究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3、社会学家小组:研究纸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科研专家小组:研究纸的各种特性、纸的分类、纸的用途等。

5、造纸专家小组:研究造纸术的历史与变革并自制再生纸或卡片。每个专家小组将围绕本组研究任务探究有关纸的信息以及从其它来源获得补充信息。小组成员都必须认真负责收集数据和资料,以简报或绘图方式写出自己研究的摘要并做到随时整理。每一个专家小组都必须围绕本组研究任务进行深入地研究,并将小组成员的简报汇总、整理,完成一份主题鲜明、生动完整的研究报告。

三、活动实施过程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了解有关纸的基本性质、用途、发明和制作过程等内容。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搜集并整理信息的能力,体验课题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与精神,引起他们对纸的兴趣。

4、使学生了解纸的消耗对环境及资源的影响,初步培养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和自己开发、研究纸的兴趣,进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活动方式

个人、小组活动结合集体汇报

(三)活动要点

这是一项让学生调查、采访、搜集、整理、创新、展示融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目的是促进全体同学积极参与、勇于实践,在品质、语言、社交、创新及竞争意识方面得到发展。

(四)活动过程

<一>、上好活动前的准备课

活动前让学生了解每一次活动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教给学生一般的科学研究方法,让他们知道怎么调查访问,怎么设计调查表或访谈提纲,怎么取得数据、积累资料,怎么分析和整理资料、建立档案袋, 怎么撰写调查报告等。

<二>、小组分工合作:

1、围绕研究任务,拟定研究计划,确定研究子课题。(即:拟订从哪几个方面收集信息,解决问题)如,历史学家小组:研究主课题-研究造纸术的历史与变革。

2、组内要作出明确的分工,如:负责收集文字资料、负责图片收集、负责调查研究、负责整理资料、负责发言等;可一人身兼多职也可每人分别负责研究任务中的某一专题。填写纸的资料卡片:

3、小组同学互帮互助,要及时把自己收集到的信息与本组成员、其它小组交流讨论,或把对本组成员、其它小组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他们,实现“资源共享”。

4. 教师制定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维度及评价量规框架。

5. 预计教学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应对策略。

<三>、开展调查研究活动

各小组按照活动计划,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研究活动,各小组所聘教师跟随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如,环境学家小组的活动过程:

研究造纸与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

(一)全员参与调查:

为了使调查的涉及面更广一些,数据更有说服力一些,负责调查身边人、家庭用纸情况组的同学,设计好问卷表后,要求全班同学协助他们进行问卷调查。每位同学调查五至六人或五至六户。调查时间主要安排在双休日。这一活动得到了许多家长的支持,许多家长带着孩子走家串户,上大街入小巷,认真完成每一张调查表。许多同学还将调查问卷时的场面拍成照片,有些同学还带上摄像机。

(二)收集资料:

为了解纸的发明,古代造纸与现代造纸的不同,造纸的原材料,节约用纸与保护环境等问题。如:第一、二、六大组的同学又开展了上网、查阅图书资料等活动。他们收集了大量关于造纸厂排污、沙尘暴等的图片。第三、四大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采访学校图书管理员、仓库保管员、文印室打字员,了解我校师生用书本、纸张情况。

(三)筛选资料、数据统计:

面对五花八门的资料,我又组织他们分组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摘录与他们研究专题关系密切的文字,挑选最能说明他们研究专题的相关图片。第五组同学对收回的两百多张问卷调查表进行整理,他们又请数学教师对数据进行列表统计,计算出百分比。第三、四组的同学为了能将我校师生用书本、纸张的数量转换成重量,他们学习使用台秤,并以五年级学生使用的一套书为样本称出重量,以70克16K复印纸为样本称出重量,然后算出全校师生一年用书本、纸张总重量。如果把一个学期使用的纸叠起来,大约有多高?根据自己的使用情况,统计全班、全校纸张的使用情况,最后统计这些纸要消耗多少树木?

(四)撰写调查报告

如何将资料、数据、图片转化成研究者自己的认识,即调查报告。这是小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感到比较困难的一个环节。首选,让各组进行口头交流;接着,让每位参与研究的同学写一写活动感受、体会或对所研究的问题的认识或建议;最后,由各组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强的同学执笔起草调查报告。

四、活动成果交流

各小组通过开展研究活动,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他们各自完成了研究报告。并带来了采访录音、图片、照片、问卷表、统计图等。为了分享各小组的活动成果,我组织他们进行成果交流。成果交流以后,大家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汇总整理,并提出了五条建议。

一、希望大家从今往后,擦手、擤鼻涕改用手帕。虽然用手帕比较麻烦,要经常洗,但为了节约用纸,我们认为是值得的。

二、希望大家从今往后在用纸、用本子时养成节约的好习惯,每一张纸都要尽量正反面用到不能再写字为止。

三、将废纸与其它垃圾分开处理, 大街小巷,城市乡村在垃圾箱边统一设置废纸箱、每家每户、所有学校的班级都添置一个废纸篓,将废纸集中起来卖给造纸厂或废品收购站。

四、.学校应该建立课本回收制度。

五、.造纸厂要将污水处理后排入江河。通过这种“小课题”研究,学生们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这一专题的相关知识,对这一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学到了许多生活知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加强。

五、活动评价

一项活动,评价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整个活动的每个环节,我都十分重视个体、小组、活动本身给予评价。活动结束后,我对整个活动进行调查问卷做了小结,表彰了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一位同学。我把学生的自我评价简单归纳以下几点:

1、我在小组中最主要的贡献是: 参与研究计划的拟订;围绕任务提出子课题;负责收集资料; 负责整理资料;负责设计排版; 负责当中心发言人;一人身兼多职。

2、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交流; 一个人同时完成多项任务;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了提高;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深入; 个人能力、特长得到发挥;学会了面对困难、克服困难;体验到了研究的乐趣。

六 活动后的反思

在《我喜欢的纸》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我总结出许多好的经验,同时也暴露出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1在活动刚开始,给学生呈现出多种不同的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提出问题,并确定研究的主题,结果学生热热闹闹地做起了研究。在交流与汇报时,同学们还在忙着“研究”自己的主题,而不理会别人的发言;2社会的不理解和不配合也给活动带来困难。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涉及到调查、采访、实地拍摄等活动,有关部门或人员不支持、甚至阻挠。同时这也暴露我们的学生社会交际能力差,培养社交能力、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够,这正是我们大力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所在;3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要多于自己的主动性。教师要舍得花时间,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营造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使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讨论和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一点暗示或点拨、引导,对学生的指导中要具创造性,使学生的讨论“柳暗花明”;4教师对活动的开展投入的热情程度不够 ;5在活动开展过程中,要与其他教师不定期地进行研讨。

总之,活泼健康的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活动中突现出来,能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磨练意志,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现代创新人才,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共同在实践中锻

炼,在体验中成长。

2.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篇二

某天早晨,湖北省松滋市新镇一小(简称“我校”)的学生议论纷纷,原来是胡翰林同学没来上学,他的家长骑摩托车上班途中发生车祸不幸身亡。班上的同学们有的说“现在的人们太不遵守交通规则了”;有的说“都是因为车子开得太快了”;还有的说“肯定是不守交通规则造成的”。看到大家都关注交通安全,笔者对同学们说:“我们是松滋市少年交警学校的学生,我们一起向人们宣传交通法规,争做一名合格的小交警好不好?”同学们纷纷响应,“我当小交警”的综合实践活动就这样在我们班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评析:活动主题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一次交通安全事故敲响了交通安全的警钟,教师及时捕捉到这一契机,予以关注,放大使其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二、活动目标

1.以“小交警”活动为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激起他们对交通文明、交警工作和交通规则的认可,从而规范自身交通行为。

2.通过“我当小交警”系列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真实的道路交通和校园生活情境中实践,激发他们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公民道德意识等。

3.通过与交警叔叔牵手,与同学牵手,与家长牵手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同学、家长、邻居,乃至松滋市居民的交通文明行为。

评析:预设活动目标,避免课堂信马由缰,让活动更接近教师所期望的结果。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

三、活动过程

1.确定主题,制定计划

开题课上,老师播放了同学们过马路的情景:公路上,车辆超速行驶,送货的三轮车见缝插针。学生观看视频后,提出想研究的问题,李欣彤同学说:“我想了解同学们上学、放学的方式。”;黄宇杰同学说:“我们是少年交警小学的学生,应该宣传更多的交通安全知识。”;“我想去参观交警大队,采访交警叔叔说,了解一些交通事故的现场。”王美佳兴高采烈地说;“假如我能去十字路口,帮助交警叔叔执勤就更好了。”牟俊安同学充满向往地说。大家一起讨论,梳理,最后确定“出行方式调查、交通事故调查、我当安全宣传员,学当小交警”四个子课题。

子课题确定好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合成立活动小组。各小组推选出小组长,根据各自的特长进行组内分工,并制定小组活动实施方案。

评析:确定活动研究范围,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小组分工合作,提高学生的参与率,让活动更有效。

2.合作探究,自主体验

根据小组的活动方案,各小组展开活动。

(1)出行方式调查小组的组长李欣彤带领小组成员,在进行出行方式的问卷调查设计时,不知该设计哪些问题,后来通过上网查资料,听取老师和家长的意见,制定出学生交通问卷调查表和社会交通安全调查表。接着他们分别到学校各班和向社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数据,最后根据统计的情况完成调查报告。

《学生交通安全问卷调查表》发放300份,从调查结果看,我校有30%的学生步行到校,80%的学生都了解交通安全知识,90%的学生都会看交通信号灯并严格遵守。可见,我校作为少年交警小学,由于经常进行安全知识讲座,学生养成了文明出行的习惯。调查中,梅瑞安同学讲述了他亲眼看见的交通事故:一位叔叔骑摩托车带着他的妻子和女儿,走在大路口到新江口的公路上,对面开来一辆小汽车,右边有一辆三轮农用车,他们超车时不幸被对面来的汽车撞倒,摩托车司机当场死亡,妻子腿子撞断了,女儿被撞飞到了棉花地里,所幸的是,女儿没有受伤。

《社会交通安全问卷调查表》发放300份,从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人过马路不遵守红绿灯的指示。摩托车强行抢道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不文明的交通行为有:来往车辆不礼让斑马线上的行人,特别是乱停车辆造成了交通堵塞。有60%的学生目睹过交通事故。

评析:走出教室,来到社会,这是一个开放的课堂,通过调查访问,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唤起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我当小交警》的综合实践活动之中。

(2)交通事故调查小组参观交警大队事故现场图片展,了解近几年来全国及我市交通事故的发生情况,对交通事故的发生有了深刻的认识。王美佳同学参观完图片展后,心惊胆颤地说:“农用三轮车载客太危险了,我以后再也不坐农用车了。”“醉酒驾驶太害人了,我以后再也不许爸爸喝酒后骑摩托车了。”万嘉蕊说。

早晨六点,我们采访组五个人来到五一路交叉路口,发现交警叔叔已经在站岗执勤了。从采访中得知交警每天执勤四到五小时,不断纠正骑自行车的人逆行和闯红灯。我们观察发现有许多人不能按红绿灯指示过马路。

(3)“我当安全宣传员”小组,设计了“交通安全知识知多少”的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人对交通安全不太重视,不自觉遵守。宣传小组自编自演了有关交通安全的小品,制作了交通安全宣传标语。①校内宣传:在班上组织交通安全知识竞赛;办交通安全知识的黑板报;在学校开展交通安全的文艺汇演。②校外宣传:组织小交警们走出学校,走进社区,张贴安全标语,发放安全知识传单。

(4)“我当小交警”小组的同学们更是活跃,他们向交警叔叔学习指挥交通的手势,并且在市民主路与新街的交叉路口学习指挥交通。李静怡同学亲身体验后说:“以前,我只知道当警察很威风,没想到指挥交通这么辛苦!”黄宇杰同学说“交警叔叔这么辛苦,我以后不但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提醒身边的亲人、邻居不要乱穿马路。”

在活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新的问题,当学生不会设计调查问卷时,教师及时进行方法指导;当学生采访遇到问题时,教师现场进行采访技巧的指导。

评析:教师不是天才,但却需要练就天才的眼睛。珍惜课堂生成资源,用好课堂生成资源,就能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生机和活力。

3.整理资料,展示交流

通过分组体验活动,各小组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获取了众多的信息,教师及时对同学们进行整理资料的方法指导,组织全班进行了精彩展示。

(1)出行方式调查小组展示统计用表,并且撰写了我校安全出行方式的调查报告,对全校同学提出了安全出行建议。如步行上学的同学注意事项;乘车同学出行准则;搭乘摩托车上学的同学温馨提示等。

(2)交通事故调查小组展示了触目惊心的交通安全事故现场图片,通过表演为我们还原了交通违法的场景,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交通安全课。张可欣同学写道:“冬天,我再也不围长围巾坐摩托车了,因为长围巾有可能会缠绕在轮子上导致车祸,甚至失去生命。”王若冰同学写道:“夏天,我要提醒女性朋友不要穿一步裙坐在摩托车上,这样容易被摔下来发生交通事故。”钟安欣同学说:“我再也不坐黑的士了”。

(3)“我当安全宣传员”小组,现场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表演了有关交通安全的小品“双簧”,制作了许多交通安全警示牌。

(4)“我当小交警”小组成员当场表演道路交通指挥手势,教大家都来学做小交警,有的同学说:“当小交警真威武,所有的行人、车辆都听指挥”。有的说“当小交警真辛苦,无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都要辛勤地工作”。还有的说“我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不让悲剧发生。”

评析:一切生成的最高境界都在于学生本身的发展。实践证明通过有效互动能促进学生内在的建构和发展。

4.活动评价,延伸拓展

活动接近尾声,我们认真进行总结和评价。评价的方式除了有自我评价、小组评价,还有家长评价,教师评价,通过评价总结表彰,让同学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有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我国的交通法规有哪些?有哪些交通标志?对儿童有哪些特别的保护措施?教师鼓励他们自己去进一步探究。

评析:采用多种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活动持续开展下去。

四、活动反思

“我当小交警”的课题并不新颖,但是当交通事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时,同学们对此产生了兴趣,笔者顺势引导,让学生把它作为活动的主题进行研究。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较为全面地认识了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在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注重挖掘本地资源。我校是本市唯一的一所少年交警小学,我们充分利用“少年交警学校”的校本资源,注重了校本化开发和实施。

3.综合实践活动的案例 篇三

关键词:奇妙的对联;综合实践活动;语文课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真指导学生开展梳理探究实践活动,是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受益匪浅。

下面以必修一教材中的一个专题——奇妙的对联为例,来与大家共享这一活动的进行。具体的实践活动如下:

一、设计活动程序

【设计目的】

(1)通过收集;(2)查阅有关资料,获取有关的信息,寻找中国对联的知识;(3)培养学生收集、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的能力。

【参加人员】全体学生。

【活动过程】(1)阅读课本中的《奇妙的对联》做笔记;(2)各小组汇总疑问;(3)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并做笔记,写心得;(4)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5)资料汇总,筛选信息。

【活动总结】(1)小组依次展示成果,加以总结;(2)布置写作或口头交流。

二、做好课前引导

學生对这一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肤浅,让他们发挥优势或者兴趣,去阅读、查阅并收集有关信息,找到规律。合理的推测并能顺利排序联,创作出简单的对联。

三、做好实施指导

这一实践活动主要来源于课外,课堂上更多的只是学生展示学习成果和交流学习心得。一般来说,在快过年的时候及上半年快结束时就安排出时间表,让学生认真准备。春节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有兴趣的机会。学生可以先参阅《奇妙的对联》导学案进行最初的了解,然后去阅览室或图书馆查阅,有条件的可利用网络查询。

四、成果汇报形式

成果汇报课非常重要的,如果布置后不管,那么必流于形式。所以,布置后,还要检查。规定一个汇报时间,口头交流或笔头作文,板报期刊或网上交流等。

五、总结活动收获

这次活动旨在让学生对对联加深了解与学习,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新的认识。语文的学习是多种多样的,大家积极参与,带着明确的目的,通过阅读查询,走近并走进了对联,进行全面的了解。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加强了同学之间的交流。

六、教师做好课后手记

这次活动积极性高涨,学生进行搜索阅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寻找问题的答案。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积极动手、认真查阅、仔细总结的能力,达到了最有效的效果,并以书面的作业结束。

这次活动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使得学生对对联、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作者单位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高中)

4.综合实践案例蔬菜 篇四

蒙古营中心校学 贾玉华

一、活动背景 自从学校有了食堂以来,大多数孩子都在食堂就餐。做为孩子的班主任,我总是选择和孩子们一起就餐。可从就餐的情况发现班里有一半的孩子偏食。尤其是不爱吃菜。每当看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很着急。于是想为何不让孩子们了解蔬菜与他们的身体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我们开展了蔬菜营养我知道这一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对象

本主题实践活动的实施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活动准备阶段;2.自主研究阶段;3.汇报评价阶段。每一个阶段都紧承上一个阶段的实践成果,为了使研究有序、有效地进行,我们将对学生的研究过程作了一些跟踪指导。

三、活动目标

(一)知识能力:

1、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与人交流;培养观察、实践、想象和人际交往等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和决解问题的能力。

2、养成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态度和知难而退的探索精神。

3、搜集和整理资料;学习处理调查数据,完成调查报告;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

1.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2.通过参与此次实践活动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在小组合作中形成共同意识,勇于在自己组内的研究中充当主要角色。

4、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

(三)活动的实施步骤

1、动员准备阶段

孩子们,我们的生活和蔬菜也是密不可分的。你了解我们身边的蔬菜吗?你知道他们的营养价值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开展蔬菜营养我知道这一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去探素蔬菜世界的秘密。一)、收置收集资料: 搜集的资料内容:

通过浏览书刊、报纸、网络或访问营养专家,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1)调查你最喜欢的蔬菜的营养价值。(2)调查你最讨厌的蔬菜的营养价值。(3)调查不爱吃菜的同学的原因。

提出要求:同学们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要通过自己的整理有效的把内容呈现出来,以供大家查阅。

二)、时间安排:课余时间和周六、周日。

三)、教给获取资料的方法。合理分工,搜集资料;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到图书馆、书店、访问调查以及上网查找、搜集资料。

{设计意图}: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准备,同学们已在校内外展开了广泛地资料收集。为了有效利用起网络,使之成为同学们简便、快捷地资料查询方式,我们还对部分孩子进行了基本培训:1.用搜索站点击出关键词的方法查找相关资料;2.对获取资料进行复制、整理和打印。于此,活动前期的动员和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二)活动过程

自主研究阶段

1、组织交流研究。

(说明: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那一份份精心准备的资料纷纷传来。有打印的文字资料,有手笔和复印的图画资料,有工整誊抄的数据资料等等。然而,许多文字资料涉猎过广,大都没有经过分类整理,在课堂上,我先让孩子们再一次对自己的资料进行整理,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问题分列站好,即自由分组。在新的小组中,孩子们即享用了别人的资料,也把自己收集到与研究问题无关的资料提供给了别人,对于一张张写着自己名字的材料在别的小组发挥作用,许多同学都表示高兴。)

2、小组组织学习。因为资料得到了新的重组,各组便推选出组长组织学习,并填写了小组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设计意图):此计划表不仅让同学们的学习研究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下去,更指明了研究结果的展示需要提前筹划和准备,即“汇报方式”的讨论与实施。另外,各小组每几人负责一项任务,表中“态度与效果”即是在小组成员任务完成以后,本组同学给予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三)汇报评价

1、师:在这次“蔬菜营养价值“的调查活动中,同学们都非常认真紧张地准备着,下面就请各小组将自己的收获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而听取汇报的一方,又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系统的信息。然而,这两方面的优势在一个活动中程度的深浅则主要取决于汇报方式和内容的选择。而这恰是一个难点,孩子们常毫无选择地通读资料或连续性的展示图片,其效果不佳。鉴于此,我在同学们研究汇报的准备阶段就提出明确要求:内容要生动有趣、说明要简洁有力、形式要丰富多样。

2、同学汇报材料,师生评议。(同学的汇报可以形式多样,如展示图片、有文字、数据资料的,也有自己的体会感受的„„)

(四)、点子大会

小组讨论如何帮助不爱吃蔬菜的同学改变不良习惯。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一实践活动发挥出它最有价值的一面。

(五)、宣传小队

1、写宣传材料。

2、组成宣传小队向同学们宣传蔬菜的营养价值。

(设计意图):为下一阶段的室外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了孩子们的社会服务意识)

五、师小结、表扬好的方面,指出需改进的地方。

11画杨桃 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本篇文章来源于 布衣教师(http://uuun.5d6d.com)原文出处:htt小学三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为了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课前布置学生跟随家长去商场、超市购物,注意观察商品的标牌,以及同学间互量身高,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小数,在教学中老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具价格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学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学会的能力。

运用1米的直尺这一学生熟悉的实物,根据米和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板书和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经过“观察—

—猜想——尝试——初步认识——运用——总结——深化理解”这一系统过程,顺利完成了由整数、分数到小数的自然过渡,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将理论认识升华为实践能力,真正理解小数的含义这一核心知识。

3、力求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在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

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了“情意共鸣、信息反馈、思维活跃流畅”的佳境界。

4、合理发挥教师的作用。

整节课,我努力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难点环节我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真正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不仅把学习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但是觉得自己在教学中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小数的现实作用这方面做的还不够,尽管在教学中我也有涉及,结合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情感的陶冶。总之我以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应该用小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后我需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p://uuun.5d6d 新的课程理念,呼唤新的评价观念

据教育部的相关人士介绍,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习。的确,笔者在对北京市几所使用新教材的学校的采访中看到,这种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中都有所渗透。一位美术老师在上脸谱剪纸课时,不是按部就班地教同学剪京剧脸谱,而是指导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做自己喜欢的脸谱,结果,学生上课时都兴味盎然。然而,在可预见的中国教育背景中,每个家长最关注的还是:我的孩子最后得了多少分?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中心的领导认为,必须伴随相应的评价制度的改革,从更多地关注结果到更多地关注过程,从更多地关注知识技能等可通过考试评价的学习成果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用考试难于评价的成果。这种新的评估方式是

纵向的,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而以前的评估是横向的,往往以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不好,就会让一个学生在班级里抬不起头。因此,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

课程的综合化,挑战传统的教育观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征之一是综合化,强调每个学科彼此建立联系,跟科技发展及日常生活建立联系;同时强调跨学科的、建立在各个学科之上的综合实践活动。

这是对传统教育的极大挑战。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新教材有哪些改进呢?北京市和平里第一小学的一位英语老师认为小学英语课是对传统教育的最显著的挑战,没有英语教材,上课是一种与生活贴近的游戏式的自主学习。通过这种形式,学生淡化了学习是最枯燥的事情的观念,在课堂上愉快地学英文歌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北京市教材编审部的一位同志说,课程的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次教材改革中,许多小学还注重各学科教学的综合,每个老师开学前除了准备自己任教的课程,还把其他学科都通读一遍。而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

一直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形成了考试决定教育的恶性循环,考的科目老师和学生会疲于奔命,不考的科目便掉以轻心,致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的能力较弱。综合实践课弥补了这一缺陷。但如何看待它与考试的矛盾呢?在一次国际教育研讨会上,香港一位教授曾说,一个人的人品无法考,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能说因为做人的事情没法考,我们的教育就不管做人吗?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反思的问题。许多新课程包括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学生的发展有独特的价值,这种价值有很多方面是没法考的。实际上,考试应该伴随着课程而发展,而不是课程改革追随考试,绝不能本末倒置。令人欣喜的是,我国38个教学实验区的成千上万的中小学教师不负国家的嘱托,为了把新课程更好地带进课堂,他们今年整个暑假都没休息,同教材的编写者、课程编制专家及方方面面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培训、研讨,理解、吃透了新教材。开学后显现的新气象,更让我们看到了教材改革的光明前景。

5.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篇五

英语综合实践活动案例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由此看出这次课改提倡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补充和完善、检验和运用。于是,我们便大力力气抓了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但在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些问题,部分老师对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重视不够,只是在教学的安排上,有部分实践活动课,缺乏努力提高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质量的意识;重视计划,少实行,导致课堂效果不佳.部分教师非常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教学,但教学方法陈旧、实效性差。学生学习质量虽有了付出,但收效甚微.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我校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能力整体水平提升缓慢,影响了我校任务型英语教学的开展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这个课题。努力提高老师们对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探究这个课题的重视程度。研究出一套具有实效性和推广价值的课外实践活动教学方法,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我校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水平。以局部带整体,促进我校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的开展,从而使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有显著提高。

二、活动的具体目标:

1.探索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2.探索课内外结合、学科间融合,英语与生活紧密结合、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学生英语课外实践能力的方式、方法。

3.探索通过评价机制促进课外实践能力提高的方式、方法。定期开展英语学科的测评活动,及时奖励,促进提高.4.拓展思维,在真实语言情境中交往、实践。培养创新精神,让学生亲身体验语言的得体性,形成真正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讲礼貌的良好品德。

5.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在他们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开拓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三、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方式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展学生知识突破,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时间、空间以及资料范围的限制,引导学生直接潜入知识的海洋去寻求各种珍宝。使学生的智慧、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展露和体现。为此,我们学生所能接受的节奏,以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英语素质为纲,做到All for students, for all students and for students all(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一)定期开展文化活动,拓展文化视野

英语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也要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社会习惯、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语言的本质是为了交际,学生只有具备了语言的能力,交际才能顺利进行,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文化实践活动就是让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为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打下基础,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活动方式:

1、以英美点滴文化风俗为话题办英语墙报

在七至九年级范围内举办了此次活动,学生们通过充分的收集整理布置,举办了“英语墙报”设计,这样使校园充满了英语学习的气息,也为学生展示英语和表现自我搭建了“平台”,激活了学生们学习的潜能,提升了他们的求知欲,开发了英语学习的渠道,这样充满英语氛围的教室布置,能给学生提供学习英语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学得轻松而愉快,为日后学好英语奠定了良好基础.2、为培养节约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体验奉献快乐,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组织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丰富的角色体验培养合作团队精神,借五一活动的契机,与英语学科知识相连,形成人人学英语的良好氛围,在活动中是学生和老师学会利用一些英语购物日常用语,增加交流机会,锻炼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在假设英语街内买卖双方尽可能用英语交流,英语老师提前做好购物常用语的使用指导,各班培训英语翻译者,为在英语街购物的不会说英语的顾客当中翻译,及英语导购员促销员,收银员,市场管理员,活动取得了老师,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得到了孩子们的特别喜爱,也取得了让我们这些设计者及组织者们都意想不到的效果。

3、以适合中学生特点的“英语谚语”为主题作窗贴,来营造走廊英语文化。

为拓展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及空间,我们英语组全体教师,在学校教室门窗及走廊的玻璃上粘上英语窗贴,让学生在玩时,课前及英语课中向老师询问及学习英语并将所学到的英语谚语努力运用到口语交际及英语写作中,而且学生班级,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中的谚语各俱特色,同样也适应于本校的任课教师学习及应用。

4、以开放读书活动,开拓学生文化视野,让读书渐渐成为学生的一种文化方式。

2008年10月以来,学校在三个门厅内举办了“开放读书活动”,学校将存放在图书室内适合学生读的各类书籍拿出来放到开放书架上,供学生可以在学校的任何时间内借阅图书,无需办理任何借阅手续,可以在校读也可以带回家,看后养成自主还书的习惯,并在学生读书及还书的过程中进行诚信的教育,与英语相关的书籍有《开心英语》,《英语画刊》,《英语周报》,《英语辅导报》,《阳光英语》,《我爱学英语》等。在这里学生们可以领略异域风情,感受西方文化,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也从中了解了中西方间的文化差异,理解了英语在交流中的巨大作用。学生们分享着英语以外的世界的多姿多彩,让学生在活动中阅读,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感悟,在感悟中提升,让学生在身后文化熏陶中成长,积累丰富自身底蕴,培养自身整体素养。

(二)开展竞赛活动,培养竞争能力

中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望,我们便利用这一特点将竞争机制引入活动,组织不同层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个个聪明才智,显露身手,检查自己学习成果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学习乐趣横生,变幻无穷,竞争活动系列可以以个人或班、组为单位开展,竞赛内容从现有学生水平出发,可略有提高,竞赛的主持,评制及整个竞赛过程的组织全由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英语课成了学习乐园,没有了以往的古板生硬死记,有了新鲜灵活的快乐场所,学生们兴趣盎然,学英语蔚然成风,其主要形式有:

(1)制作英语手抄报比赛(2)英语朗读演讲比赛

通过竞赛,获胜者受到了鼓舞,心中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未获胜的学生也受到了鞭策和激励,暗下决心,要超过竞争对手,这种积极的竞争氛围转化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提高了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保持对语言学习的极大热情,在英语竞赛活动中,我们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创造性,要面向全体学习,以正面评价为主,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英语的潜力,我们还要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充分参与、不断进步。

(三)开展应用活动,发展和谐个性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也是合作交往运用语言的过程,它能够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互相评价、互相矫正,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评价自己,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沟通,形成民主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学生们在比较鉴别中培养了择善而从的学习品质,为其学会做人、学会求和创造了条件。

四、活动的结果与评价

<一>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师生关系更加密切、融洽。

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得到了培养和发展,通过研究,学生在语言知识、语言机能方面的掌握情况呈上升趋势。〈二〉学生的收获

1、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能激起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有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有愉悦的学习情绪,有了愉悦的学习情绪,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主动,有了新颖的学习方法,才会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火花,有了优异的学习成绩,才会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2、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

实践活动可是学生较快地培养起用英语进行思维、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操练人在非正式场合、在无准备的情况下使用的无拘束的言语,口语的无准备性不允许言语活动者通过翻译来表达思想理解对方的话语,久而久之,学生的这种交际能力会不断提高。

3、使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5、学生掌握了课外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过程,乐于积极参与,敢于大胆尝试,学会了积累,敢于并善于表现自己,使英语学习变得轻松、愉悦。

6、学生的作品及表演的节目通过精心的准备得到了校领导的肯定。

五、英语教师的认识和体会

1、实施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的作用。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加强了学生的参与和认识,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能力、组织能力。

2、进行中学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一项长期而繁杂的地工作,教师一方面须与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更好地沟通,另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循序渐进,将课外实践活动逐步开展下去。

3、有关时间和精力问题。

教师在设计各项实践活动课时,必须充分考虑每一个活动的时间以及范围,尽量使操作步骤直接一些,次数不宜过多,最好要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密切结合课堂教学。

4、应加强教师培训。

6.小学综合实践课案例 篇六

一、根据学校实际,科学确定活动内容

1、自主化

为了使综合实践课程有效的推行,学校建立了一套健全的课程实施组织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校长室负责课程实施的全盘领导,教导处负责活动研究、指导培训、鉴定、资料管理等活动,教导处、大队部协助活动,各年级研究组负责确定、协调活动计划,班主任及其他指导教师是具体实施者。在计划制定方面,我们注重全员参与,自主制定。即校领导、教师、学生都参加到学校计划制定的活动中来,它经过了由上而下、由下而上两个轮次。由上而下,即由学校领导、教导处将确定的我校综合实践的课程理念、目标向下传达,组织教师学习领悟,让每一位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充分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本校的活动特色等;由下而上是指内容的制定全员参与,由学生到指导教师最后再汇总到主管的教导处。

2、多角度

在确定本学年的活动内容时,首先在学生中展开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围绕书上的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再由指导教师根据汇总的情况进行梳理、筛选、归类,上报科学的、可行的课题,最后由教导处做通盘搭配,根据各年级确定的研究主题进行统一的规划安排,制定计划。

3、系列化

同一个内容,不同的做法,由此体现课题的层次性与新颖性,形成一个序列,这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创新。

二、加强常规管理,促进课题深入实施

1、课时安排、落实制度

我校综合实践活课时安排是弹性课时制,即将每月4课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将4节综合实践活动分成“2+2”的形式,“2”为教师指导课,每月2节,由教师进行活动培训,传授活动内容与方法,围绕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阶段总结,“2”为个人实践活动课,放在每周的周末,由学生个人或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由活动。可以根据需要将2节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打通,也可将其与其它学科如自然、班队、社会、科学等打通,统一安排使用这样的安排灵活性大,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在课时的落实上,学校领导小组不定时地进行检查和听评课活动,保证了新的活动理念的运用,提高了每节活动课的课堂质量。

2、教师选聘、培训制度

理念是教育改革的阳光,有了阳光,才能有教育的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样要求教师有坚实的理论、先进的理念作基础。因此,我们把教师竞聘工作当成一件大事来抓,力求通过竞聘,择优录取优秀教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教师条件:必须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50周岁以下,有长期的教学经验,积极参加新课改,勇于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并付诸于实践。选题方面:要求能带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课题,小中见大,选出贴近学生生活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学生感兴趣的、科学的、可操作的课题。

竞聘演说:符合上述两个条件后,由校课题组过关筛选后统一安排竞聘演说。参加演说的教师要把课题的来源、实施过程、实施措施、实施预想困难、实施达到的目标阐述清楚,对自己竞选的课题有一个全面的、综合的诠释、理解与评价。竞聘答辩:演说完毕后竞聘教师要接受专家及课题组的提问,有针对性地回答提问者的问题,要求能掌握课题的基本知识,围绕课题全面论证,既富有新课改的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又有自己的观点和创新。

学校课题组及专家组将根据教师竞聘的情况,为每位教师进行综合打分,优胜劣汰,选出优秀者担任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在培训方面,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教师指导方面的培训,多次组织教师学习有关专家的最新教育理念,并在学习后要求教师结合学习所得与教学实际,每人写出指导手记,集体交流讨论,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3、听评课制度:

本学期我们主要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教学,力求通过听评课活动,使综合实践的课堂教学改变以往的应付、呆板、满堂哄的现象,做到科学、务实、创新,既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理念的转变,又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学有所得,真正地走向生活,走向实践,走向创新。具体做法是: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组织一次全面的听评课活动,对每一堂课的优缺点进行详细的评价与指导,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为保证实践课的质量奠定基础。学期中不定时地对活动课进行抽查,检验活动课的质量是否有明显提高,期末根据学校指定的课题,进行一次优质课评选活动,检测活动课的授课质量,评选出优质课进行推广,促使每个教师的授课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还对三次听评课中不合格的教师限期充实与提高,将听评课活动扎实地落实到了实处。听评课制度将先进的教育理念吹进了课堂,使综合实践课的课堂也充满了新课改的气息,不但敦促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而且调动了他们上好活动课的积极性,使每一节活动课都科学扎实,保质保量。

4、阶段性总结制度:

为了不断地在活动中反思提高,我们还建立了阶段性总结制度。具体包括: 阶段性案例:活动进行一个阶段后,教师们根据活动情况及时撰写活动案例,记录活动中的收获、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今后的改进措施等,对这一阶段的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

阶段性反思: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提高。教师要根据每一阶段的活动情况,对照新的教育理念和活动中的实际情况,经常进行反思,并形成书面报告。对典型问题校课题组要组织统一学习、讨论、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时进行总结与推广。

教学实录:我们不但要求每位教师讲好优质课,而且要求他们要整理好课堂实录,并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点评与反思,在整理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提高,也为今后的活动课教学留下第一手教学资料。

指导手记: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师指导工作,抓好教师指导这个薄弱环节,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要有指导手记,记录个人指导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点滴收获、经验教训等,边活动边总结边提高。

5、评价制度:

本学年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制度纳入教科研的管理,实行动态化评价和管理,即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过程督导和评价,包括开题、活动实施、结题、课时落实、听评课等各个方面,力求通过科学的评价,全面促进活动质量,把活动的开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

三、随着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存在的问题也渐渐凸现:教师怕上综合实践课,甚至干脆占用,上其他课。原因主要有(1)教师对该课程从理念上还未真正把握,感觉还是有些虚幻。没有现成的教材体系和指导体系,学习不够。(2)教师的综合素质与该课程实施还未匹配,该课程实施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较强的能力,在实践操作中教师觉得无从着手,业务素质不够;(3)现有的对教师评价体系仍强调学科教学质量,该课程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窘境,重视不够,付出多回报少;(4)由于是一门开放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活动的真正开展需要相配套的物力、财力,而这方面学校有时很难提供,教师个人很少能独立解决,保障不够;(5)学生与家长由于受社会传统教育和学校教育宣传上的影响,仍觉得考分最重要,活动开展意识不强,应该完成的任务不主动,不及时,质量不高,准备不够。

四、针对以上现状,在新学期中我校将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工作:

1、转变观念,让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让教师的教育思想进行一次深刻的革命,要让教师站在未来人才的需要和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上来认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关键,教师的作用是有效的指导,要大胆地让学生去闯,失败了也是一种体验、一种收获,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科学态度和科学规范,体现与人合作和分享成果的乐趣。通过设立新课程论坛,举办学习沙龙,开展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研讨活动,让教师深入新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发挥教师群体力量,倡导教师之间的合作,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智囊团”。根据农村小学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2-3位教师分别指导,让教师和学生在活动中一起成长。

2、拓展外部环境,营造有利于教学的氛围。学校将积极主动与周边单位及相关行业进行联系,探求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利氛围。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学校、教育部门的事,而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全社会人人有责,我们要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下一代,为孩子们提供必要的学习环境。另外,学校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教学工作检查的重点,以此推动综合实践的改革的不断深入。

3、建立切实可行的评价办法。综合实践活动不像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用考试来测定,它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可以有不同的方案,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而且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视学生的过程而不在于结论。它是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我校将采用以下方法:

1、“档案袋评定”:将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设计的方案、提出的问题、搜集到的资料、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以资料卡的形式存入档案袋。

2、“多元化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及时给予他们鼓励,促使他们更积极、更主动的实践。此外,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小组互评甚至邀请家长一同参与评价,建立这种开放式的多元评价体系,将使评价更加科学,更加全面,更加真实。

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之路任重道远,但是我们有信心让它成为新课程中一颗闪亮的“明星”

参考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案例与反思

一、活动主题的提出

风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它既能就地取材、制作方便、容易普及,也可以精细制作,显示不同民族的精湛工艺水平和美术构思。近年来,随着放飞技术的发展,风筝日益成为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所以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放风筝也逐渐成为国际友谊交往和文化体育交流受欢迎的媒介。风筝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的交流次数的增多,风筝作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逐渐成为社会精神文明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风筝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风筝与文化关系至深,内容也很丰富。这里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毫无疑问它有益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对娱乐生活的种类需求越来越多,本校许多学生对放风筝很感兴趣。

于是,我想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风筝文化和制作工艺,增长学生的见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加强了学生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二、活动具体目标

1.通过搜集和交流有关风筝的资料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工艺。

2.在活动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3.通过制作和欣赏风筝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4.在活动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制作各种风筝和放飞风筝的乐趣,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5.通过评价,培养学生主动自我反思、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活动实施具体过程

活动准备阶段:

(一)组织形式:一个班分成五个组,分组时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绘画、制作、信息、宣传等)把这些人员分配到每个小组中,各种人才互相搭配。

活动时一起参加,有需要时再分头行动。比如:制风筝时,不知道如何制作,信息人员就可以发挥作用,一部分人可以去请教老师、风筝爱好者等,一部分人可以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到图书馆找资料等。

一段时间后,有了成果,宣传人员要立刻总结汇总,并以黑板报等形式公布。

学生在活动中有困难时再请教老师。各小组中各个队员活动前应该明确需要干什么,并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

(二)准备工作

1.对学生进行安全和文明礼貌教育。

2.进行调查方法、摄影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指导。

3.学生参与活动时会遇到许多困难,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大胆地与人交流,积极、自信地参与活动。

(三)、确立课题

综合实践课上,我们了确立“风筝”这一研究内容,同学们分组围绕“风筝”提出了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或最感兴趣的方面,同学们经过讨论,确立了下面一些研究子课题。子课题:

1.风筝的发展历史 2.古今中外的各种风筝 3.风筝的种类、图案 4.关于风筝的趣话、故事 5.未来风筝的发展趋势 6.自己制作的风筝

接下来,各学习小组组合本组特点选定了研究的子课题,激发了学生探究课题的愿望,提高了学习热情。

活动实施阶段:

第一步: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

这次关于“风筝文化”的研究活动,不仅让学生参与和体验,还让学生尝试专题研究。在众人的设想及归纳中,孩子们定下活动方案,正式开始了他们的探究活动。学生的方案简单易行,大的框架已搭成,体现了孩子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例如:神力小组调查活动计划表

班级: 组名: 课题题目: 校外指导老师: 组长: 小组成员: 课题的目的: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2)活动步骤:

(3)活动所需的条件:

(4)活动所采用的方法:成果展示: 第二步:根据研究对象采取有效研究方法

学生们确立了自己的课题后便开始了自己的研究。

①引导学生调查风筝的种类、名称、风筝著名产地、传统制作的方法等。(这一项每组可以选择一个子课题进行重点研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也要根据学生研究的重点给予合理的评定); 例如:a.访问熟悉的人活动。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口中,了解他们对风筝的认识和看法,以及放风筝的一些制作技巧等。

b.到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查找书籍、报刊,同学们了解到风筝起源于战国时期。据<<墨子.鲁问>>篇记载,“公输般竹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又说“公输般作木鸢,以窥宋城”。五代时,又在纸鸢上系竹哨,风吹竹哨,声如筝鸣 故以后称“风筝。唐宋时期,现属潍坊各地扎放风筝已很普遍。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今潍坊诸城人)的<<清明上河图>>就有六名儿童在放风筝,足以佐证。明清时期,潍坊的风筝达到极盛。每年清明节前后,风和日丽,家家户户扶老携幼,踏青登场,竟相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送上蓝天。

最有代表性的大型龙头蜈蚣风筝,长达百余尺。放飞时先将尾闻和身闻渐次放起,靠几十节“腰子”所产生的提升力将首部往高空。腰子的连缀是按力学原理系结,系绳之间必须有严格的角度和距离。“龙头蜈蚣”扶摇蓝天,气势千里,蔚为壮观。嬴得国内外的普遍赞誉。(以上是流行小组整理后的资料)

c.在网上,同学们下载了许多风筝的图片资料。知道了自1984年第一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以后。每年的四月中旬都被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现在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九届风筝会,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以上是花儿小组在新浪网查到的资料)

在欣赏的风筝发展史中,体会古代文明的魅力及现代科技的神奇。

②引导学生阅读与风筝有关的文章(诗词、散文),并初步了解中国2000年风筝文化的发展过程;

③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

第三步:交流研讨学习成果。

1.有收获有成果,向人们展示、交流是最快乐的事情的。首先,让学生们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学习、整理,将小组同学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利用综合实践课的时间进行谈话、展示交流,达成资源共享,并列出各类表格。如:

风筝图案的种类及它们的吉祥寓意

风筝的流派

风筝的发展历史

同学们踊跃发言,谈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还举行与风筝有关的诗词、散文朗诵表演,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文人;也可检验学生对语文、口才、胆量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步:动手创新,展示成果,体验成功。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如:文学作品、摄影图片,手抄小报等。

2.展开想象,动手制作小组心目中的风筝。对于好的作品老师给予鼓励,记录到成长档案中。

3.交流活动体会,在班上集中座谈会,怎样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在本次活动中,你有哪些难忘的经历。

活动总结与评价阶段:

1.在校举行成果展示活动,活动方式有:校风筝节、手抄报、图片展等,将所有成果汇集一起,办成小展厅,请家长及其他老师、同学参观。

评价方式:

1.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

本课程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式,如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的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其中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由于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其压力较小,学生可以充分地畅谈自己参与活动的体验、经验和教训,自由地交换意见。这种集体和个人的自我评价可以使学生享受到健康的民主风气的熏陶和教育。

2.评价的多样性

本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和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这样的评论不仅可以使学生吸取他人的有益经验,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敢于和善于发现问题并发表个人见解的优良品质。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继续对风筝进行了解和研究

反思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方位开放的课程,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不难发现,他们有时会情趣大发,恨不得一天课程都改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一节课分工查资料,一节课搞个小小的调查,一节课汇总讨论,一节课交流成果体验„„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活动,就不可能完全预知某项活动的具体时间,这就与每节课40分钟的固定安排发生了矛盾。所以,根据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课时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充分活动。

从表面上看,这样做活动周期长,不能让学生进行完教材上的每一个活动内容,似乎耽误了时间,没有达到训练目的,是一个遗憾。但是仔细想想:蜻蜓点水般的进行完所有的活动内容,势必要侵占学生大量的实践的时间,没有直接体验就难以有认识上的提高。活动中我没有急于求成,让学生们在课堂上多交流,这使活动进行得充分,使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摸索出一些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观念,他们的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同时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这样,再进行下一个活动时,学生会站在更高的起点上继续发展,所以从态度与能力的角度看,以系列课的形式完成活动单元的教学任务并没有什么损失。

7.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篇七

一、“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这一部分是在教学之中为学生学习和全面理解知识而做的准备工作、实验活动

例如在形体公式推导过程之中的“摆一摆”、“量一量”和“移一移”等内容, 这些部分都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 亲自去探索钻研数学之中公式的奥妙, 动手又动脑, 通过自己动手去探索得到的知识内容, 学生很容易就会记住并不容易忘却。而就算是忘记了, 考试之中也可以通过现有的资料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所以, 本模块内容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能够对公式的出现以及运用存在一个整体的印象, 这一印象在学生的脑海之中形成深刻的记忆, 让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 并能够在做题之中很好地进行运用。

二、教学之中结合现代教科书的相关内容进行数学实践课程的安排

“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这一模块可扩充的内容还有很多, 教师在教学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在教学之中长袖善舞, 将实践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通过实践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模块的教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在“圆”的教学之中,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小纸片做出大小各不相同的圆, 然后让学生自己用直尺和线测量出大小不同的圆的半径和圆的周长之间的关系, 从而得出圆周率的概念。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让学生擅于思考、增强学生思维的缜密性、扩展学生的思考思路非常有用。

另外,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践开展教学工作。模拟实践教学是对现实情境的模拟, 通过相关要素的组合, 再现现实生活之中的部分场景, 将数学的教学内容融入这些场景之中, 然后通过场景的再现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教师进而指引学生解决问题, 并进行课程的讲解。

模拟性实践教学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很关键。在教学之中, 让学生融入课堂之中, 会大大地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出现增添了现实性数学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模块, 学生的活动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所接触的知识面也不仅仅是学校了。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下走出校门, 走向社会, 从而在生活之中, 透过社会去认识生活和社会之中数学的应用, 丰富自己的知识。学习的目的是学到知识并且能够发展知识, 只有理论的知识是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的, 空洞的理论不能让小学生们产生兴趣, 学生就算是掌握了知识, 但是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运用, 这也就是教育存在的弊端。为了解决这个弊端, 教师在教学之中一定要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地进行学习, 更加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

数学的实践教学需要数学的活动环境。在数学的教学之中, 教师需要通过开发和培养数学活动环境, 从而形成较好的教学活动气氛,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及对知识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课堂的听课效率以及课堂的积极主动性, 从而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之中了解数学、学习数学。数学的活动环境主要分为数学的活动氛围和活动场景。活动氛围是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形成的, 一般情况, 我们可以通过专栏、壁报、标语等宣传手段, 以及观摩、展示、汇报等交流手段, 对活动氛围进行渲染, 达到烘托活动环境的目的。另外, 我们可以通过在班级或是学校建立数学互动区、数学学习活动地, 以及读报处进行活动场景的设立。

8.综合实践案例教案 篇八

京剧综合实践活动欣赏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改革中国教育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课程。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的是: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通过系列复合性活动,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综合实践活动,它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是新课改的闪光点。目前,全国的中小学都在开展,作为一名在校外教育单位工作者,对“综合实践活动”一点也不陌生。从1949年4月新中国第一座少年宫——大连市少年宫成立至今,一所又一所的校外教育单位开展着一项又一项综合实践活动,学员们通过一系列的综合实践活动,巩固了技能技巧,并在巩固的基础上获得“举一反三”的能力。

作为校外教育,应该有不同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表现形态。我认为,校外的综合实践活动应该包括“专业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两大类,《走近京剧》综合实践活动理应属于“专业实践活动”。不过,这里的专业是应该加上引号的,是相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普及性而言。专业性与实践性也并不是完全割裂的,有时候是相互融合和相辅相成。

京剧,作为我国众多艺术剧种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被称为“国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开展京剧活动,对于文化的传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及价值。在这里,借我宫开展的《走进京剧》实践活动来谈一谈对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看法。

首先,要做好前期准备。在开展活动之前,让学生进行京剧相关知识的了解,通过相关材料的充分展示,使学生逐渐地了解京剧,认识京剧,从而为学生接下来的进一步的“走进京剧”奠定必要的基础,让学员初步了解认识京剧在我国戏剧领域中的“国粹”地位,了解认识京剧“生、旦、净、丑”的四大角色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着重就京剧这门艺术在唱腔、念白、(武打)动作和脸谱这四个方面的主要特点进行具体的感受。从而使学生对京剧产生一种好奇感,进而转化为一种浓厚的兴趣,并且为下一环节进行的相關实践活动做好必要的准备。

其次,有效开展活动。以《走进京剧》为例,我们开设以下活动内容:

1.了解京剧起源。知道中国京剧是世界上三大戏剧文化形式之一。中国京剧集古代戏曲艺术之大成,吸收了昆腔、京剧、秦腔等艺术,直到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陆续进京才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2.了解京剧流派及名角名段并学会欣赏。让学生通过上网、看书、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京剧的流派,所谓流派就是指演员的表演有独特的、系统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点得到师承和传播。主要流派有:须生里的谭派(谭鑫培)、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汪派(汪桂芬)等;小生里的程派(程继先)、姜派等;武生里的李派、俞派等;旦角里的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等;花旦(青衣)里的张派(张君秋);老旦里的龚派等;净角里的何派等;丑角里的王派等。特别是了解京剧四大名旦的代表剧,如梅兰芳的《贵妃醉酒》;程砚秋的《四郎探母》以及后期的《锁麟囊》《女儿心》等;尚小云的《二进宫》《昭君出塞》;苟慧生的传统戏如《金玉奴》《花田错》等,新剧《钗头凤》《荆钗记》,等等。对于这些名段,组织学员直接聆听,让国粹更快地走入学生心灵。通过生动的视频画面,给学生以直觉上的感受与刺激,为接下来学生“分门别类”地走进京剧作必要的准备。

3.了解京剧脸谱。京剧脸谱,之所以称为“脸谱”,是因为每个历史从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活动中组织学生收集京剧的各类脸谱,让学生通过探究了解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了解每一种脸谱的画法都不同以及脸谱上的每一种颜色的含义不同,激发学生对京剧脸谱的兴趣。

4.京剧脸谱制作。让学员知道,京剧脸谱的色画方法基本上分为三类:揉脸、抹脸、勾脸。组织学员动手绘制脸谱,可以有多种绘制形式,如在模型上作画,在普通纸张上作画,用丙烯颜料在布上、衣服上作画、编织、刺绣等手法,作品完成后,将他们绘制的各类脸谱作品展示出来,让他们体会到创作的快乐。

5.学唱京剧。学唱京剧对于学员们来说,有很多的好处:其一,可以进一步了解一些古典文学著作,因为有许多京剧都是以《三国》《水浒》《杨家将》为体裁的。其二,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因为京剧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几百年传承下来,必然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其三,可以培养淡定的心境。京剧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可以让人安静地享受。其四,可以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学员们在学会一些京剧曲目后,少年宫可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他们充分地展示,进一步让他们走进京剧。

上一篇:竞聘院长任期目标实施方案承诺书下一篇:学校家长会后反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