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专题问题答案

2024-07-12

毛概专题问题答案(5篇)

1.毛概专题问题答案 篇一

专题一

一、单选题

1、党的早期领导人()曾经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的思想。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周恩来

2、最早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是毛泽东的()A 《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 B 《新民主主义论》

C 《论新阶段》 D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3、“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这是(A)的论述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江泽民 D 胡锦涛

4、就全党来讲,对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实际中去这个问题形成统一认识是在(C)

A 中共十二大以后

B 中共十七大以后

C 延安整风以后

D 遵义会议以后

5、()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中共八大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 毛泽东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8、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在()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9、“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提出的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10、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是第一次()A 提出“三个代表”的要求 B 阐述“三个代表”的基本内涵 C 阐述“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

D 阐述“三个代表”的历史地位

1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A 坚持与时俱进

B 执政为民

C 坚持党的先进性

D发展生产力

12、()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 可持续发展

B 以人为本

C 全面发展

D 协调发展

13、以人为本的“人”是指()

A 个体的人 B 广大人民群众

C 抽象的人

D 公民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 公平

B 正义

C 发展

D 协调

1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不)

A 以人为本 B 发展

C 公平

D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江泽民提出()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发展 B 群众基础

C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D 党的先进性

18、邓小平抓住()根本问题,并作了系统回答,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 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 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 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C)

A 理论联系实际

B 理论创新

C 实事求是

D 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 《新民主主义论》

B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 《整顿党的作风》

D 《改造我们的学习》

2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 解放思想

B 实事求是

C 与时俱进 D 求真务实

22、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A 理论创新

B 实事求是

C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3、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是()A 人口多,底子薄

B 地区发展不平衡 C 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24、曾明确指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是()A 陈云

B 周恩来

C 毛泽东

D 刘少奇

25、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C)A 1927年

B 1928年

C 1929年

D 1930年

26、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

A “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 B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 “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

D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27、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 批评与自我批评

B 敢将真话,做实事 C 与时俱进

D 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28、邓小平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正确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和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首先必须()A 发展生产力

B 实事求是

C 敢说真话

D 解放思想

29、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个重大的()A 理论问题

B 实践问题

C 政治问题

D 思想问题 30、在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 理论创新

B 制度创新

C 科技创新

D 文化创新

31、实事求是的“是”指的是()

A 研究 B 从实际出发

C 客观事物

D 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32、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A 保持先进性

B 具有科学性

C 体现民族性

D 富于创造性

33、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在党的()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十二大

C 十三大

D 十四大

3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

A、实践创新

B、科技创新

C、体制创新

D、制度创新 35、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A、《新民主主义论》

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C、《整顿党的作风》

D、《改造我们的学习》

36、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是在()A 1927年

B 1928年

C、1929年

D、1930年

二、多选题: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解放思想

3、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统筹城乡及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4、邓小平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

B、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

C、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5、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6、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A、一要吃透理论

B、二要搞清实际

C、三要解放思想

D、四要与时俱进

7、与时俱进,就是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讲求实效性

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邓小平为重新恢复党的思想路线所做的贡献有()

A、领导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 B、拥护和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C、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 D、提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三、简答题

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有什么重要意义?

案例分析题

案例呈现:

一、千年伟人马克思

材料1 1999年秋天,英国广播公司(BBC)用几周时间在国际互联网上评选“千年伟人”活动,评选结果是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后来路透社又邀请政界、商界和学术领域的名人评选“千年伟人”,对39名候选人的投票比较平均,爱因斯坦仅以一分的优势领先于马克思。说明马克思是当之无愧的“千年伟人”。

从1995年到1998年,千人以上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会议开过四次。2000年世纪之交,法国“马克思园地”协会在巴黎举办规模盛大的、题为“全球化与人类解放”的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在纽约还举行了2400人参加的“世界社会主义者大会”。世界其他地区也举办了类似的活动。法国《世界报》用“回归马克思”的题目来形容并点评这种热潮。法国《人道报》在报道1998年巴黎国际大会时有这样的文字:从纽约到东京,从圣保罗到耶路撒冷,从新德里到伦敦,到处都奏响了《共产党宣言》的乐章,而这次会议将“再次让历史沸腾起来”,“《宣言》对21世纪仍将发生重要影响”。

(靳辉明:《千年伟人马克思》,《参考信息》,2002年4月30日)材料2 马克思并非高官政要,也并非亿万富翁,他一生穷困,连爱子夭折都无钱安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逝世时惊动了整个欧洲,不少报刊发表评论和文章对他表示敬意,不少工人组织对他表示哀悼。在相隔一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在英国,马克思名列公选的千年伟人之首。在人类历史上为穷人说话表示哀怜的思想家并不少,唯有马克思不是用怜悯,不是用眼泪,不是用同情的抚慰,而是真正用科学理论揭示他们的处境和获得自身解放的途径。马克思是用真理征服世界,用真理改造世界的。这个真理就是他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创立的,为什么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根本原因在于,它所研究的主题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问题,它所研究的对象是作为社会形态的资本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某一阶段。因此,它的结论是关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和无产阶级解放的具有规律性的结论。正因为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要求,所以它不是停留在资本主义的表层,不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描述,而是着力于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芒的一个重要原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没有止境,马克思主义前途光明。(陈先达:《马克思主义永放光芒》,《光明日报》,2003年4月1日)

案例讨论:

1,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说明了什么? 2,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3,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案例点评:马克思被评选为千年伟人这件事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一种思潮的出现、传播乃至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随着时日的推移趋于衰落,逐渐被遗忘,最后成为故纸堆而被蛰居书斋的学者们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很多“思想”和思想者的命运。而马克思及其学说却摆脱了这一命运。它既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又表明了当今时代仍然需要马克思主义,就像自然科学需要爱因斯坦的理论一样。当前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深入研究并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

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二、回望毛泽东

毛泽东逝世己32年了,但是伟人的身影始终矗立在人们视野的地平线上。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没有任何人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广泛、长远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并给整个世界强烈的震撼。他是20世纪中国的旗帜、象征和灵魂,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振兴奋斗了一生,多次使中国革命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不了解毛泽东就不了解20世纪的中国。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绩在于,他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的奋斗经验和智慧,成功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中国气魄和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但在粉碎“四人帮”之后,有人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拨乱反正中批判了“左”右两种错误倾向,正确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回答外国记者时明确指出,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是我们国家的象征,要把毛主席作为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不能丢。我们绝不会像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那样对待毛主席。毛泽东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往事已矣,巨人长眠。土地革命的星星之火,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解放战争的千里决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开头的探索,已经成为渐行渐远的历史,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发端于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以及千千万万的革命先烈。毛泽东超越了时代,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远彪炳史册。

(摘自魏晓文、杨慧民:《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案例解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6—12页)

案例讨论:(1)“天安门上的毛主席像要永远保留下去”,这句话有何深刻含义?(2)为什么说毛泽东是伟人?(材料中有相关论述,可用横线标出)(3)评析毛泽东的历史功过。案例点评:

邓小平曾经坚定地说:“我们要对毛主席的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毛主席一生中正确的部分。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引导我们取得革命的胜利,现在和将来还应该是中国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全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中心是发展,既源于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又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超越。科学发展观突出了机遇说,强调指出,21世纪的头20年是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我国就能建设起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才能处理好发展中的相关矛盾。因此,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全面发展说,它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又好又快发展,它推进了邓小平的可持续发展论。科学发展观之所以科学,关键在于它强调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又好又快的发展。邓小平曾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提出可持续发展论。但发展过程中的粗放性、浪费性、污染性,使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日益暴露出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将发展从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从量的扩展发展到质与量的统一,克服了以往某些方面存在的重经济指标、轻社会进步,重物质财富、轻精神财富,重当前利益、轻长远利益的偏差。明确提出发展的协调性,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要统筹兼顾,相互促进。它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强调按照科学规律来谋划发展大计。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张忠良、李莉,湖南省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创新》,《光明日报》,2006年8月1日)

案例讨论: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表现在哪里? 3,联系实际谈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案例点评: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我国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就是关于发展的规律的科学,是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与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科学发展观确立了新的思维方式、文明模式和生活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毛概专题问题答案 篇二

■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习思考] 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的路线?

[学习思考]为什么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

[学习思考] 《论十大关系》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有哪些重要探索?

[学习思考]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大跃进”运动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它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泛滥,从而造成了国民经济主要比例的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基本上是一乡一社,少数地方是一县一社,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学习思考] 1975年邓小平领导整顿的重点是什么?

[学习思考] 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为中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极其沉痛的教训”?

[自我测评]

1.中国通过采取哪些重大经济举措,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答案提示: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归国家所有;开展大规模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请结合史实说明,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是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曲折发展的十年?

答案提示:从1956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虽然遭到严重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间,中国先后建成了武汉、包头两大内地钢铁基地;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本行业;新修铁路 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这一时期,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宣告结束。

但是,这十年间,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共党内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些“左”的错误观点并没有得到彻底纠正,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如“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等。十年中“左”倾错误的积累和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结合教材内容,说一说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挫折是什么?主要成就又是哪些? 答案提示: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全国工业固定资产获得了增长,发电、原煤生产、钢和机械设备等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取得巨大增长。从1965年起,我国实现了石油全部自给,电子工业、石油化工工业等一批新兴的工业部门建设起来,国家的工业布局有了改善。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逐渐收到成效。我国的科学技术工作也获得了比较突出的成果。总之,我国赖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资技术基础,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期间建立起来的。

这十年,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严重挫折是在总路线提出后,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使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二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学习思考]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首先从农村兴起?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学习思考]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自我测评]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从哪些方面实现了我国的历史性转折?

答案提示: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全会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提出应大力精简各级经济行政机构,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等长期存在的问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为什么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

2.简述中国对外开放的阶段性步骤和格局特点?

答案提示: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它首先是从设立经济特区开始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主要采取了三步重要决策,取得了相应的成就。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起窗口的作用。在特区内吸收和利用外资,鼓励企业生产外销产品,政府给予优惠政策。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增强对外开放的活力。在上述城市,实行扩大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自主权,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放宽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对外商投资实行优惠政策,可以划出一定的区域为对外的新技术开发区。从1985年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这些地区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优惠,充分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本地的优势,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扩大对外贸易,加速经济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的沿海地区形成了有4个经济特区、14个开放城市、1个海南省、2个三角洲、1个三角地区,包括上海、天津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的对外开放前沿地带。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的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的实施,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迅速发展,极大地带动和影响了广大内地的经济建设。

[材料阅读与思考] 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史实,试分析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大政策”?它在以后的实施中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提示:邓小平提出的这个政策,是结合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客观实际,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工人农民先行带头通过改革而富裕起来的政策。它实际上成为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的先声。第一批经济特区的设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经济开放区的设立,都是这一政策的具体实践和发展。它对于中国初步形成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对于带动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三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学习思考]中国改革开放不如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学习思考]为什么说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趋向具体化?

[学习思考]中共十五大提出的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新”在何处?

[自我测评]

1.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是什么?

答案提示: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谈话强调了6个主要观点:(1)关于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2)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实验。(3)关于判断事物的标准。三个“是否有利于”: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5)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关于发展问题。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的讲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概述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在地图上标出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建立的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经济开放区。答案提示:应标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福建的厦门,海南省等经济特区;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上海浦东开发区;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等5个沿江城市;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等4个边境、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太原、合肥、南昌、郑州、长沙、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银川等11个内陆省会城市。

[材料阅读与思考]

请你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说一说邓小平的这两篇讲话为什么被称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言书?

3.毛概 试题答案 篇三

A:错误。毛泽东一再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要建立的国家,既不是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也不是俄国是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共和国在中国行不通,当然,新民主主义革命也不能马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能照搬,应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A:不正确。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这两层含义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中国要分两步走,第一部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的前涂是社会主义。A:错误。共同富裕就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①共同富裕绝不等于也不可能是完全平等,就不等于也不可能是所有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从同等速度富裕起来。共同富裕作为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必然会出现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不同,这是整个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承认和允许人们在收入方面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其客观必然性。③先富起来的条件必需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社会财富,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创造物质基础,才能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④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承认在发展过程中允许收入差别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愈来愈大,愈大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同时需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A:正确,改革是一场革命。但他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那种原来意义上的暴力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坚持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变革。改革的是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科技体、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等各种具体制度,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论述

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如何体现效率和公平原则的?

A: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党的十四大以来,针对原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严重影响效率提高的情况,为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

义公有制„„„„„„„„„„

A: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非公有制经济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生

产力发展不平衡,非公有制经济有广阔的生存空间,还可以调动人民的积极性。非公有制经济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 市场主体多元化 2 竞争使公有制经济促进自身发展 3 外资进入会有先进技术、管理、资金给公有制带来新借鉴

际,谈谈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A: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材料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1)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2)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必须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3)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A:公有制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也就是说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一条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是我们进行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基本前提和根本出发。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由社会主义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决定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是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依靠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的力量,社会主义国家才能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饿的方向发展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中国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存和流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A:公有制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层次的问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只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有多样化如何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

A: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主要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将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二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科学发展观的框架。

A:基本要求有七个方面: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4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5坚持可持续发展 6坚持改革开放 7坚持以人为本

重大意义:①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发展观的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②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指导思想,也是发展理论史上的又一次飞跃③科学发展观吸取国际发展经验,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④科学发展观正确认清现实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历史阶段、制度环境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和人本效益⑤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本质的新指示,发展主题的新阐述,发展内涵的新界定,发展规律的新探索发展目的的新认识,是对马克思发展观的继承和创新

A: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简答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作风。

3、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根本前提:一切从实际出发(2)根本途径:理论联系实际(3)实质和核心:实事求是(4)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发展和丰富。(2)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3)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新?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3)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4)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5)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P60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

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通知,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2)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

(关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最主要内容)(3)“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4)“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根本立足点

4.毛概考试答案 篇四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理论意义?

答:A: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B理论意义:

1)这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进一步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是党制定现行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在实践中警惕右主要是防止“左”的有力思想武器。

2、如何理解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提出了那些要求?

a)增加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

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5.毛概试题及答案 篇五

1.毛泽东最早在哪篇文章中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A.《井冈山的斗争》 B.《论新阶段》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B 参见教材2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是()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B 参见教材7页。

3.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主题,构成完整科学体系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革命 C.农民斗争 D.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A参见教材9页。

4.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是()。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 B.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新民主主义总路线 D.军事战略理论

答案:B 参见教材10页。

5.毛泽东规定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A.打仗 B.做群众工作 C.生产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D 参见教材7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A.战争与革命 B.改革开放 C.和平与发展 D.现代化建设

答案:C 参见教材16页。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答案:B 参见教材29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A.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开始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答案:D参见教材16页。

9.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A.邓小平理论 B.科学发展观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梦

答案:B 参见教材18页。

10.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A.科学发展观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D 参见教材22页。

11.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是在()A.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A 参见教材24页。12.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会议是()。A.十一届二中全会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十二届三中全会 D.十三届三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26页。

13.旗帜鲜明提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的文章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答案:A 参见教材26页。

1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答案:C 参见教材28页。

15.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首次作出概括是在()。A.1978年 B.1982年 C.1980年 D.1989年 答案:C 参见教材26页。

16.党的十六大将()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

答案:B 参见教材17页。

17.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A.《整顿党的作风》 B.《反对党八股》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论十大关系》 答案:C 参见教材25页。

18.邓小平理论在哪次党代会上被写入党章()。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

19.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六届六中全会 C.遵义会议 D.党的七大

答案:C 参见教材2页。

2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是()。A.邓小平理论 B.毛泽东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A 参见教材17页。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实际形成的初步成果是,党的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分别明确了()。A.最终的奋斗目标 B.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 答案:ABCD参见教材1页。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包括()。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答案:ABCD参见教材2页。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出的客观必然性是()。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C.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D.同右倾机会主义斗争的需要 答案:AB参见教材3页。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有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

A.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相结合 B.同中国的优秀历史结合 C.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D.同中国的优秀文化结合 答案:ABD参见教材4页。5.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联系群众

答案:ABC参见教材13页。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重回答和思考的主要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BCD参见教材18页。

7.毛泽东思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这个“承”与“进”体现在()。A.新思想 B.新视野 C.新论断 D.新观点

答案:ACD参见教材6页。8.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性贡献 答案:ABC参见教材7页。9.对毛泽东的科学评价关系到()。A.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历史 B.关系到党的团结 C.关系到国家的安定

D.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 答案:ABCD参见教材15页。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整体上进一步深化和丰富了对共产党()的认识,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A.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改革开放规律 D.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答案:ABD参见教材22页。第二章 新民民主义革命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A.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经济文化落后 C.人民贫穷 D.受帝国主义侵略 答案:A 参见教材34页。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 D.中共二大

答案:A 参见教材35页。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 C.无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答案:C 参见教材41页。4.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A.革命领导权问题 B.分清敌友问题 C.农民问题 D.土地问题

答案:A 参见教材41页。

5.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纲领的会议是()。A.八七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中共三大

答案:C 参见教材36页。

6.哪次()党的会议上只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思想,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A.中共三大 B.中共四大 C.中共五大 D.中共六大

答案:A 参见教材36页。

7.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资产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

8.下列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39页。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反对封建主义 C.农民问题 D.民族独立

答案:C 参见教材40页。

10.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个阶级是带有两面性的阶级()。A.大资产阶级 B.民族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地主阶级

答案:B 参见教材40页。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 参见教材40页。

12.毛泽东提出三大法宝的文章是()。A.《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实践论》

答案:B 参见教材49页。

13.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党的领导 B.独立自主 C.团结进步 D.民主自由

答案:B 参见教材50页。

1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C.武装斗争 D.罢工斗争

答案:C 参见教材51页。

15.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那篇文章()。A.《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的讲话》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新民主主义论》 D.《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B 参见教材38页。

1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建设始终放在首位。A.政治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

答案:D 参见教材52页。

17.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A.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B.帝国主义 C.大资产阶级 D.封建主义

答案:A 参见教材39页。18.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A.无产阶级专政 B.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C.人民民主专政 D.资产阶级专政

答案:B 参见教材44页。19.无产阶级实现中国革命领导权的关键是()。A.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B.必须团结民族资产阶级 C.必须对同盟者进行教育 D.必须对敌人进行坚决斗争 答案:A 参见教材42页。二.多项选择题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34页。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A.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人民大众的革命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答案:ABC 参见教材38页。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A.统一战线 B.密切联系群众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答案:ACD 参见教材49页。

4.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A.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 B.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 C.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 D.文化上消灭封建文化 答案:ABC 参见教材38页。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BCD参见教材39页。6.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是()。A.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B.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无产阶级专政 D.三权分立

答案:AB 参见教材44页。

7.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BC 参见教材44页。

8.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A.民族的文化

B.科学的文化

C.大众的文化

D.民主的文化

答案:ABC 参见教材46页。

9.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农村根据地建设

D.理论联系实际

答案:ABC 参见教材48页。

10.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艰苦奋斗的作风

答案:ABC 参见教材52页。

11.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

A.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

B.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

C.与封建主义联系较少的资本主义

D.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的资本主义

答案:AB 参见教材46页。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 支持 扶持

C.利用 限制 改造

D.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A.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D.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答案:B 参见教材66页。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生活上给出路

D.剥夺生产资料

答案:B 参见教材63页。

13.我国社会主义革命(改造)的根本目的是()

A.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阶级,铲除剥削制度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D.社会主义思想在上层建筑领域占领阵地

答案:A 参见教材66页。

14.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经济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因素是()。

A.个体经济

B.手工业经济

C.社会主义因素

D.非社会主义因素

答案:C 参见教材57页。

15.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体系。

A.资本主义

B.社会主义

C.封建主义

D.共产主义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16.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

A.国家投资

B.没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的官僚资本

D.赎买的民族资本

答案:C 参见教材45页。

17.资本主义工商业、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所有制,都具有私有制的性质。对他们进行改造,都具有()性质。

A.新民主主义革命

B.社会主义革命

C.共产主义革命

D.旧民主主义革命

答案:B 参见教材67页。

18.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是()。

A.资本主义性质

B.社会主义性质

C.共产主义性质

D.半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是哪年颁布的()。

A.1956年

B.1954年

C.1953年

D.1955年

答案:B 参见教材70页。

二.多项选择题

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哪些步骤()。

A.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B.高级形式的合作社

C.个别企业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ACD 参见教材66页。

2.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表现在()。

A.剥削工人

B.革命性

C.妥协性

D.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答案:AD 参见教材64页。

3.我国对三大改造都采取了()方式。

A.区别对象

B.利用限制

C.积极引导

D.逐步过渡

答案:ACD 参见教材67页。

4.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利润的分配方式“四马分肥”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方红利

答案:ABCD 参见教材65页。

5.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的斗争主要表现为()。

A.限制与反限制的斗争

B.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

C.繁荣经济与落后生产方式的斗争

D.敌我矛盾斗争

答案:AB 参见教材57页。

6.新民主主义革命经济结构中,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A.国营经济

B.个体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答案:ACD 参见教材56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是()。

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B.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C.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采取自愿互助合作的途径

答案:ABC 参见教材63-66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的阶段有()。

A.土地改革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互助组

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BCD 参见教材62页。

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一化三改”的内容有()。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

答案:ABCD 参见教材58页。

10.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有()。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其他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答案:ABCD 参见教材56页。

11.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其积极性主要表现在()。

A.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B.社会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C.互助合作的积极性

D.资本主义经济的积极性

答案:AC 参见教材62页。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1956年,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报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A.《论新阶段》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C 参见教材75页

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参见教材77页

3.毛泽东指出:“我们历来就主张,在人民民主专政下面,解决敌我之间的和人民内部的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这样两种不同的方法”

A.镇压和抵抗

B.专政和民主

C.讨论和协商

D.批评和团结

答案:B 参见教材79—80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所有制结构调整,()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陈云

答案:D 参见教材83页

5.首次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的报告是()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论党》

D.《新民主主义论》

答案:A 参见教材75—76页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集中体现在()里。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参见教材77—81页

7.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A.刘少奇

B.周恩来

C.毛泽东

D.邓小平

答案:C 参见教材81—82页

8.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答案:A 参见教材82页

9.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提出了“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答案:A 参见教材84页

10.在()会议上,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全党要学科学、学技术、学新本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78页

11.()提出了“向自然界开战,发展我们的经济,发展我们的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等观点。

A.邓小平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毛泽东

答案:D 参见教材80页

12.《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是()

A.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C.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答案:D 参见教材76页

13.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在()上提出的。

A.第七届二中全会

B.第八次代表大会

C.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D.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答案:B 参见教材83页

14.毛泽东指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总方针,是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专政的方法

B.镇压的方法

C.民主的方法

D.协调的方法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5.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团结——批评——团结”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16.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得益。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的方针,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A.”团结——批评——团结“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答案:C 参见教材77—81页

18.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坚持民主,充分协商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19.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的方针。

A.团结——批评——团结

B.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答案:D 参见教材77—81页

20.()主张企业要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严格的责任制,提出了“两参一改三结合”。

A.陈云

B.邓小平

C.周恩来

D.毛泽东

答案:D 参见教材83页

二、多选题

1.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所取得的两个重要思想成果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C.《论联合政府》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BD 参见教材77—81页

2.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应遵循的原则和方针有()等等。

A.“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

B.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C.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答案:ABCD 参见教材77—81页

3.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论断的着眼点在于()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C.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D.以阶级斗争为纲

答案:ABC 参见教材75—81页

4.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毛泽东提出的走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包括()

A.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

C.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

D.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

答案:ABCD 参见教材81—82页

5.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的“两参一改三结合”包括()。

A.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B.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C.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三结合 D.稳定、改革和发展三结合 答案:ABC 参见教材83页

6.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时期,关于科学和教育,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如下观点()。

A.“向科学进军”的口号

B.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C.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案:ABC 参见教材77—81页

7.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两个前提是()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马克思主义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答案:AD 参见教材77—81页

8.毛泽东论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77—81页

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

A.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D 参见教材77—81页

10.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是()

A.人民内部矛盾

B.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敌我矛盾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AC 参见教材77—81页

第五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

一、单选题

1.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中国最大的“实际”是()

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

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是发展中国家

D.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备,还很落后

答案:B 参见教材92页

2.()第一次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事关全局的基本国情加以把握,明确了这一问题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根本依据。

A.周恩来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毛泽东

答案:C 参见教材95页

3.认清国情,对革命、建设和改革都是十分重要的,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刘少奇

答案:B 参见教材92页

4.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系统论述的,是中国共产党()会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D.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5页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是()

A.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C.泛指第三世界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D.特指我国发展生产力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答案:B 参见教材97页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答案:B 参见教材99页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础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

C.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答案:A 参见教材99页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对于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D.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101—103页

9.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规范表述的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三大

D.十五大

答案:B 参见教材101—103页

10.()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

A.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邓小平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邓小平在十二大上

D.邓小平在十三大上

答案:C 参见教材104页

11.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

A.政治建设这一中心

B.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C.文化建设这一中心

D.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中心

答案:B 参见教材106页

1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在()提出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C.十二大上

D.十三大上

答案:D 参见教材101—103页

13.()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达到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4.()强调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6页

15.()明确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96页

16.()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7.()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C 参见教材96页

18()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101—103页

19.()以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完备清晰起来,包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纲领、政治建设纲领、文化建设纲领、社会建设纲领和生态文明建设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

答案:D 参见教材107—109页

二、多选题

1.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A.一是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一是我国社会的生产力还很落后

C.一是我国社会的生产关系还很落后

D.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答案:AD 参见教材96页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可能呈现的状态是()

A.已经不存在了

B.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 C.在某种条件下有可能激化

D.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主要矛盾

答案:BCD 参见教材96页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有其特定的历史内容,这些内容包含()

A.“人民”包括各阶层人民群众,具有整体性和层次性

B.“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具有动态性和全面性

C.生产力水平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

D.生产力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落后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1—103页

4.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具体内容包括()A.坚持改革创新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答案:BCD 参见教材104——107页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A.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在了的分配制度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要()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C.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就是()A.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B.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C.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 D.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7—109页

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强调指出“两个没有变”,即()A.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经济文化还很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答案:AC 参见教材96页

10.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明确指出“三个没有变”,即()A.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现状没有变 B.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答案:BCD 参见教材96页

11.党的十三大之所以能够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系统论述,有两个基本原因()

A.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些在改革开放中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B.一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的认识

C.一是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还面临着种种思想观念上和制度上的种种桎梏

D.一是因为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发展落后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答案:AB 参见教材95页

1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A.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B.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 C.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D.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答案:ABCD 参见教材104—107页

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一、单选题

1.()这一重大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D.实现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 答案:B 参见教材111页

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A.1978 B.1981 C.1992 D.1997

答案:C 参见教材111—114页

3.1956年,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答案:D 参见教材116页

4.()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A.习近平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参见教材113页

5.()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A.周恩来 B.毛泽东 C.邓小平D.习近平

答案:C 参见教材116—117页 6.党的十八大强调,()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A.改革开放 B.科技创新 C.文化创新 D.战略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8页 7.()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A.稳定 B.改革 C.发展 D.创新

答案:C 参见教材119—120页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坚持科学发展 D.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答案:B 参见教材115—116页

9.()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明确提出: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D.党的十六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0.()把“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守着 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党最初提的“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1.()从我国总体上实现的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的实际出发,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B 参见教材120—121页

12.()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鲜明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A.党的十五大 B.党的十六大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八大

答案:D 参见教材120—122页

13.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它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

A.自治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答案:B 参见教材122—125页

14.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出“小康”及“小康社会”系列概念的是()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A 参见教材120—121页

15.()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A.习近平B.胡锦涛 C.江泽民 D.邓小平

答案:D 参见教材111—114页

16.邓小平曾经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体现社会主义本质。A.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C.共同富裕

D.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答案:C 参见教材111—114页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邓小平提出了()的著名论断。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9—120页

1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江泽民提出了()的观点。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B 参见教材119—120页 19.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A.邓小平B.江泽民 C.胡锦涛 D.习近平

答案:A 参见教材119—120页

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胡锦涛提出了()。A.发展才是硬道理

B.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科学发展观

D.发展就是不断改革创新 答案:C 参见教材119—120页

二、多选题

1.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财富属于人民,社会主义的致富是全民共同致富。社会主义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A.一是发展生产力 B.一是建立起公有制 C.一是不断深化改革 D.一是共同致富

答案:AD 参见教材122—125页

2.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本质,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答案:ACD 参见教材111—114页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科学涵义体现在()A.突出强调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B.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 C.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D.社会主义财富属于全体人民 答案:ABC 参见教材111—114页

4.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A.科教兴国战略 B.可持续发展战略 C.文化发展战略 D.人才强国战略

答案:AD 参见教材116—118页

5.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主要体现在()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B.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C.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上一篇:2023.9小学信息技术教研计划下一篇:导游词写作指导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