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8篇)
1.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一
浅谈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内容摘要]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世界各国都受到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本文分析了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之策。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影响 对策
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过
全球性金融危机人称金融风暴,广义上是形容因金融危机引发经济危机的严重程度,狭义上是指本次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次级贷款是指那些放贷给信用级别较低和收入证明缺失的借款人的贷款,因而存在较高违约风险。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主要是次级住房抵押贷款,由于风险较大,次级按揭贷款的利率较高,金融机构为获取更多利润,把“次级贷款”门槛降得很低。在追逐利益的动机下,美国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攀升。美国是一个低储蓄、高消费的国家,不但国民大手大脚借债消费,而且国家也鼓励大规模负债和超前消费,同时银行监管能力与银行金融创新程度的不匹配监管制度和措施没有及时跟上,加之中介机构的作梗,推动了此次金融危机的产生。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首先是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导致的与次级债相关的损失,金融机构纷纷出现严重亏损,就是所谓的次贷危机阶段;紧接着次贷危机升级为债务危机,产生了“骨牌效应”,引发了衍生证券跌价,优质债、信用卡债、企业债等全面债务偿还危机,经济出现恶性循环,进入了债务危机阶段;由于心理恐慌和信用缺失的传导,次贷危机向着全面信贷危机演变并恶化,经整个金融链条的不断扩散和升级,促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危机,这是信贷危机阶段;此后美国金融机构把高风险的次级抵押贷款捆包成金融衍生产品推销给全球投资者,使本应的一个区域内发生的房贷危机,快速地经多渠道向国际市场输出,金融危机的不断加剧和蔓延,引发了全球金融风暴,另外多国与美国大型金融机构盘根错节,欧洲、亚洲等诸多国家金融机构受到巨大冲击,使美国的金融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发展,进入了全球性金融风暴阶段。
二、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尽管次贷危机的影响主要集中于欧美,但它可能通过其广泛的投资者、衍生品及影响市场预期和实体经济等多渠道向其他地区乃至全球蔓延,美国及世界经济未来增长的风险也增大,因而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待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境外投资市场风险增大。
(1)经营不景气而蒙受损失;
(2)在次贷危机背景下,为寻求资金安全,会有更多的资金涌向美国国债,美元资产组合和资产定价势必重新调整,这给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带来巨大风险;
(3)一些走出去的企业与美国本土企业合资或合作因危机影响将导致一定的利润缩减;
(4)华尔街金融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美国经济衰退,抑制美国市场的消费需求,从而影响到中国的出口业增长。
(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会产生影响,其一,这几年通过外资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股市,金融危机引发的国外资产组合调整和对中国新兴市场的重估,欧美投机性资金会调整风险高收益大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其二,由于我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元降息、人民币加息及持续升值等因素,我国及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的安全避风港,加速热钱流入,阻碍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将进一步推高股市和房市价格,促使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加剧,潜伏了金融危机隐患。上述因素均加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
(三)我国的汇率制度受到挑战。
美国经济下滑对就需要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目前人民币与美元息差缩小、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热钱流入加快、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使我国处于加息与否、急速升值与稳步小幅升值之间的两难抉择,这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汇率制度受到严峻的挑战。
(四)我国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
(1)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蔓延,美国投行有撤出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计划,出现了抛售在华房地产资产的现象,呈现了潜在的流动性危机,这让低迷的我国房市雪上加霜。
(2)金融危机使人们的心理预警增强,打击购房者的购房信心,市场的观望气氛更加浓郁。
(3)我国房地产信贷没有信用分级和风险定价,假按揭和假资产收入证明时有出现,风险相对集中在银行体系内,随着央行近年多次加息,按揭贷款步入违约的高风险期。
(4)银行给房地产的贷款在减少,上市融资的方式也随着股市下跌而破灭,房地产融资的两个主要渠道均受到阻碍,加之二次购房受限、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提高等等政策,房地产资金供应紧张。
(5)此次金融危机会挤压掉中国房地产自身的泡沫,同时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所面临的风险。
(五)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通过外贸渠道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
(1)对出口的影响。中国是高储蓄低消费的国家,经济主要依赖国外需求,对出口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是美国占我国出口贸易中的50%,美国国内需求下降极大地抑制了中国的出口,在国内消费乏力的情况下,出现产能过剩和供给过度的问题,而政府必将采取宏观
调控措施来限制产能,容易导致通货紧缩,另一方面,出口受抑也增加了就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连环影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2)对进口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均使用美元标价,美元贬值造成大宗商品和原材料如石油、农产品、能源等价格持续上涨,降低企业利润空间,引发通货膨胀,对以进出口加工为特点的我国企业盈利构成极大压力。
三、应对之策略
根据上述分析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应对之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加强金融监管,规避境外投资的风险
要增强金融发展的独立自主和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管理;调整投资结构,发展综合经营,提高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把对外开放与金融自主结合起来,坚持自主是基础,要在自主的基础上利用对外开放的机遇,趋利避害,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应与国内市场的发育程度和政府的监管能力相匹配,稳妥推进海外扩张,通过资产的在各区域的合理分布实现风险的配置,有效规避或降低总体风险;稳步推进衍生产品市场发展,为各行业创造应对利率、汇率风险的避险工具。
美国的金融危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应当看到,由于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在经济低迷和衰退的影响下出现了下降的趋势,我国可以利用世界能源和资源价格走低,这一有利时机促进经济发展。
(二)调整外汇储备战略
调整与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和江率制度,完善对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策略,改美元资产为主为多种货币资产共存,同时优化美元资产的投资结构;购买海外石油及其他稀缺资源,参股收购相应海外企业;尽可能购买有助于培育国内自主创新的海外次核心技术、先进设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支持国内居民对外金融理财与投资,以鼓励“藏汇于民”。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监管
我国的监管部门应设立房地产等行业风险预警机制、危机升级后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危机发生或有效应对危机。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实行严格的贷款审核制度和风险管理措施。推进资产证券化,增加融资渠道,实现信用风险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
(四)扩大内需,调整产业结构
(1)扩大就业,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我国人力资源总量比较大,既决定了我国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优势,也决定了我国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未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应该遵循的重要原则。发展劳动密集产业,符合我国的资源和要素供给特点,有利于解决我国就业问题。发展劳动密集产业并不排斥技术密集的产业,许多高技术产业,如计算机软件、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服务等,也是劳动密集产业,我们应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就业率,进而提高人民可支配的工资收入,扩大内需,用国内的消费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2)由国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例如医保、教育、养老保障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落后地区校舍改造,增加城市和农村的低保补助,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促使公众减少“预防性”储蓄,增加内需。
(3)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将带来投资需求的结构性变化,基础
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将带动钢铁、水泥等原材料产业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我国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国际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升产业结构和技术等级,生产和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产品,力求避免贸易摩擦和争端,因此,政府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促进出口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4)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出口企业要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鼓励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落实市场多元化战略。
四、积极应对,共度难关。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首要关注的大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减轻企业负担1200亿元。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初步匡算,实施上述工程建设,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约需投资4万亿元。
上述的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体现了中央应对经济危机的决心和采取的有力措施,从中也传递出了新信息:
(1)发出了保增长的强有力信号。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超重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就是要以提振内需弥补外需的不足,防止经济增速大幅下滑。其中约4万亿新安排的投资对经济的接到至关重要。
(2)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民生工程位列进一步扩大内需之首,通过对民生工程的投入,改善居民生活、增强消费能力,拉动消费、促进发展的意图十分明显。
(3)扩大投资规模与优化结构并重。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但着眼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强调夯实基础、保障民生,体现了扩大投资与优化结构并举,此举为应对危机的应急之策,更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长远之计。
(4)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眼前靠投资,长远靠消费,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为消费创造条件,提高国民收入更是直接拉动消费的举措。
(5)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它既能发挥投资对经济直接拉动的作用,又能为经济的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目前,我国的经济状况正朝着企稳向好的方向发展,开始出现复苏的迹象,这得益于政
府的政策调控和财政投资的拉动,但应对危机不能单靠政府,经济主体应当用好政策,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不断创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资源配置,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把二者内在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应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进行科学的政府宏观调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经济将平衡回升,度过难关,走向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梅新育:国际金融传染机制的新特点 中国金融 2007(18)
[2]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国际经济评论 2007(5)
[3]杨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影响的相关分析 世界经济 2000(2)
[4]黄序和:金融海啸的成因、经过及对我国的影响 金质大讲坛选萃 2009(1)
2.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二
美国虽称得上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却也无法幸免于难。原因在于长期以来, 美国实行的经济策略引发了明显的两极分化, 最终美元泛滥成灾, 贫富分化问题一发不可收拾。而当时美国的房市还处于旺盛时期, 普通的民众不顾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 一味地选择高额贷款投资房地产。这种超负荷的债务负担, 以及投资过程的金融诈骗行为, 是造成次贷危机的深层原因。
1.1信贷制度放宽, 房产形势低迷
亚洲经济危机发生期间, 美国通过将货币政策放宽, 短时间内就解决了这场危机带来的问题。但之后的几年内, 这次事件也在经济领域引发了一场大讨论, 很多人甚至认为次贷危机的导火线就是当时美国政府所实行的利率政策。因为置办房产不仅要求购买者有足够的钱支付首付, 而且申请按揭贷款也需要申请人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支付贷款。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申请贷款却变得相当容易。
事实上, 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 美国政府推行了令富人受益的减税政策, 美国政府持续下调利率, 诱使很多普通收入水平的民众也能通过申请银行贷款投资房地产。信贷制度的放宽, 掀起了一股投资房产的热潮, 对房地产市场形成极大刺激, 也为次贷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
1.2华尔街财务政策激进, 普遍存在侥幸心理
华尔街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 开始实行各种房贷政策, 包括多样化的月利率政策, 甚至零首付计划, 对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市场形成了巨大冲击。此时的借贷标准已然名存实亡, 有的贷款申请人并没有一定的经济偿付能力, 却也能很容易获得贷款, 甚至申请数额高于房价总额度。房产形势下滑后, 很多人根本无力偿还债务, 直接导致了危机的爆发。而华尔街必然也意识到了危机的严重性, 但利益的驱使导致很多人还是存在侥幸心理, 直至危机蔓延开来, 很多金融巨头都无法避免次贷危机的波及。
1.3监管机构失职, 放贷政策失误
金融监管机构的失职, 也是造成次贷危机的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监管机构忽视了潜在的金融风险;对金融衍生品和次贷产品的发行量没有严格的限制;对市场评级机构的监管也很松懈。另外, 美国央行在过去几年内连续降低放贷抵押标准, 造成获得贷款的条件放宽, 很多信誉不好的人也可以轻易获取贷款以投资房产。同时, 市场评级机构在对次贷产品评级时, 主观性很强。这样薄弱的监管意识, 最终导致投资者的恐慌, 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并迅速蔓延至全球。
1.4美国政府危机意识薄弱, 处理力度不够
2007年继美国房地产形势下滑之后, 次贷抵押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美国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可谓当时最大的一起机构倒闭案, 却没有引起政府足够的重视。随后两房 (房利美和房地美) 事件爆发, 美林银行被收购, 雷曼破产事件也相继引爆, 美国政府这时才开始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此时美国政府才开始接管“两房”, 但同时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很多人提出崇尚自由的舆论, 反对政府的直接干预。面对各方压力, 政府被迫放弃了雷曼。因而直接造成了雷曼的破产, 以及之后美林银行被收购的恶果。很显然, 从危机开始浮现, 直至最终大爆发, 美国政府的危机意识和应对举措都没有跟上节奏, 这也纵容了次贷危机的肆意蔓延和恶性影响。
2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 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很快就对全球各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我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 具体表现如下。
(1) 美国作为我国的第二大对外贸易合作伙伴, 这次金融危机直接造成两国的进出口占总额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而进出口是我国国民收入水平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因此, 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很大, 直接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2) 金融危机的爆发致使世界各国的资源能源的价格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而我国正好利用这次下滑的机会, 加快对稀缺资源的采购, 从这个方面来说, 此次危机对我国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 本质上这场危机是对我国过度外向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面冲击。引发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近2000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的农民工失业。由此可见, 我国也承受着很大的社会压力和经济压力。
3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
随着金融危机逐步蔓延全球, 我国政府明确提出应对政策, 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具体表现如下。
(1) 扩大政府公共投资, 着力加强重点建设。把社会性事业的建设作为重点发展对象, 如农业基础设施、农村民生工程建设和教育医疗卫生建设等。同时,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2) 大力推进税费改革, 将结构性减税放在首要地位, 使企业和居民的税赋有所减轻。扩大企业投资, 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全面实施消费性增值税, 减轻企业税赋, 促进企业增加自主创造和技术改造的投入。
(3) 积极拉动消费需求, 保障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通过刺激消费需求增加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这不仅是我国长期以来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且对我国和谐社会主义的构建, 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着重企业技术改革和科技创新。加快结构性发展方式的调整和转变, 支持科技更创新高。
(5) 对财政的收支结构进行优化, 改善农村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民的津贴, 推动农村及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 保障和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
4结论及建议
综上所述, 我国采取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措施能够有效挽回经济低迷的局面, 但基于我国自然条件和市场环境的特殊性, 提出了以下几条建议。
(1) 改善收入分配制度, 拉动内需。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居民的消费需求问题。原因在于我国也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的问题, 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 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因此, 对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 才是拉动内需的根本。
(2) 要警惕政府干预的前提是市场化的经济环境。我国市场环境的特殊性表现为市场缺乏弹性, 这就可能导致私人以及投资机构的投资需求对利率弹性的不敏感, 所以政府应加大对市场的改革力度, 完善我国市场环境。
(3) 要将重点放在解决剩余劳动力问题上。我国每年新增劳动力城乡加起来约2000万, 农村约有2亿剩余劳动力, 外出务工的农民约1.5亿。由此可知, 我国每年的剩余劳动力是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故解决就业问题也必须尽早提上日程。
(4)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仍处于投资导向阶段。经调查可知, 我国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性很强, 外贸出口占我国GDP的比重不可忽视, 而此次危机对我国进出口造成重创。虽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比较困难, 但实际上也造成了我国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 由此就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造了机遇。
摘要: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 人们对危机的认识不断加深, 越来越多的国家监管机构在指出危机原因的同时, 也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此次危机始于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 并在极短时间内蔓延成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冲击。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多种措施解决此次危机带来的难题, 其中包括积极财政政策、产业振兴政策等。本文在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之后, 把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的应对政策分条罗列, 并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应对政策
参考文献
[1]陈平.金融危机与经济学流派的实践检验[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 2015 (11) .
[2]王维安, 徐滢.次贷危机中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应对影响和效果[J].国际金融研究, 2011 (1) .
[3]潘亚岚, 石金巧.世界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我国积极财政政策[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3.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三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职业教育 机遇 挑战 对策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风暴袭卷全球,冲击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以致每个角落,职业教育必然遭受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着来自大学生和农民工的巨大就业压力,犹如两股洪流强烈冲击着社会,而职业教育的缺失,正是绊倒这两大群体就业的一块大石头。
一、金融危机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
这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使我国的金融投资产业、出口贸易产业、劳动密集型贴牌代加工企业、出口制造业等均受到了影响,由此导致产业规模萎缩、中小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职业教育被推到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前沿。
(一)对职教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冲击的主要表现:
第一、毕业生就业受到了影响。
第二、政府的投入受到影响。从全国来看,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速大幅度降低,政府用于教育、社会事业的钱肯定会受到影响。第三、校企合作受到影响。企业原先希望职业学校毕业生到他们那里去,现在校企合作、给实训学生补贴、承担一些社会责任等,这些原本企业应当考虑的事情顾不上了。
职业院校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职业院校管理者应当意识到,正确对待金融危机的态度是:
第一、有危有机。危机危机,不是只有危而没有机。第二、危中藏机。危险当中蕴含着机会。第三、危中求机。危机来了的时候,要寻找机会,要突破金融危机带来的困难与障碍。金融危机来临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困难、被危机吓倒的人,可怕的是当危机来临还抱着无所谓态度的人,要教育职业院校的学生,做文明人,做文明事,学好专业技能。
(二)机遇与挑战
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金融危机是“双刃剑”,在对经济社会形成冲击的同时,也在为下一步的发展酝酿机遇,职业教育要善于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善于在逆境中发展和培育有利因素。
就金融危机对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看,首先,宏观来看,金融危机为实现科学发展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来机遇;金融危机为优化发展环境带来了机遇。其次,从微观来看,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经济低迷时期,企业用工选人一般会把职业素养放在第一位,重视非课堂教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重视人文精神教育、重视综合职业能力教育的学校将会占有先机;与产业升级相伴的就是人力资源的升级,在提高学生职业技能方面有竞争力的学校具有较大机会;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时将会出台更多的优惠民生的政策,职业院校将会获得更多的资源投入;国家会大力扶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学校发展正当其时。再次,从教育行业内看,职业教育拥有的优势在于面对就业压力,以取得职业技能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的培训将成为热潮;职业院校最有能力承接失业、待业、转岗人口的职业培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职业院校可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大措施,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鼓励学生尝试创业。
金融危机对职业教育的挑战表现在:首先,在职业教育规模急剧扩大下,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难以适应现实而引发了就业难风暴;目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一些低端产业造
成了强烈的冲击,作为为整个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教育,无疑也受到了影响,金融危机将对办学条件和水平低下的职业院校形成直接的冲击;面对金融危机,一些办学不规范的职业院校可能会采取不良的市场行为,破坏职业教育的市场环境。其次,职业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近年来连续扩招,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教学资源,其中最为明显的是导致教师整体水平相对下降。再次,职业院校与培训机构在应对职业培训市场的能力上,职业培训机构占有优势,培训机构了解劳动力市场,与企业用工结合紧密,组合课程反应快速,培训时段伸缩性大,培训方式灵活多样,经营运作方式基本不受限制。
(三)产生根源
职业教育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为什么面临如此的机遇与挑战?其主要根源在于:第一、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没有改变。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我国已积累了丰富的物质基础,08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这一定会使中国经济有较大发展。而经济要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从根本上不会改变。第二、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企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任务更加迫切,要技术、要科技含量的企业会越来越多。企业要转型升级,一要靠科技,二要靠人才,对技术水平的提升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更为迫切,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技能型的人才。第三、企业将会更加注重成本核算和管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在竞争形势下,企业会更加注重成本核算,而“物美价廉”的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将会更有竞争力,更受欢迎。第四、企业劳动报酬差距会扩大。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技能型操作工人与普通操作工之间的劳动报酬,将会进一步拉大。
当然,在金融危机面前职业教育吸引力还很不够。不少学生不愿意报考职业院校,一些家长也不同意、不赞成子女接受职业教育。一些地方的职业学校招生遇到困难,也有一些地方的职业教育发展很缓慢。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主观上,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存在着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在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学历轻技能的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措施不够有力。二是客观上,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性人才,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还比较偏低。三是职业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也比较差,还不能适应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经费紧张,投入不足,相当多的学校办学条件简陋;师资严重不足,特别是缺少双师型的教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普教和职教的沟通还有若干不畅通的地方;职业教育必须有企业参加,但是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缺乏制度的保障,一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职业教育现在还是多头管理,需要系统地整合,达到最优化管理,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管理的体制、机制;从整体职业教育的质量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技能人才。
二、职业院校应对金融危机的有效途径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对低端产业造成的强烈冲击,职业院校要适应产业升级,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与升级了的产业对接。职业院校在战略分析基础上,要主动适应环境,及时做战略设计和战术选择,把办学资源和教学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最有机会的地方。
(一)、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中,职业教育将比任何历史时期都显得重要,职业教育担当着就业和再就业的战略缓冲角色,职业院校应当主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办学模式,更加紧密地与劳动力市场对接;职业院校要主动适应产业升级的变革,与升级的产业对接,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调整,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加快走出传统办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适度超前发展。
首先,职业院校要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就业、失业、待业以及企业减产、停产、倒闭、破产等民生问题采取对策,为产业升级和劳动力转移服务,履行职业教育的公共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就业和再就业的战略缓冲角色。
其次,职业教育要发挥在金融危机中所独有的功能,增加学生在校受教育时段、对失业和待业者进行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过渡性培训、因产业升级要对从业者素质和技能要求提高而进行员工升级培训,对失业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借助职业教育体系来化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再次,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程度,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接学校外部的能力,决定了职业院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拓展学校外部教学空间的能力,决定了职业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职业院校发展还要考虑两个要素,一是学生就业目的地,即社会对技能劳动者的购买力因素,包括产业、行业、厂商、雇主等;二是学校生源始发地,即社会对职业院校学生来源的供应量因素,包括中学(初中)、中学生、中学教师、家长、城乡居民等。
(二)及时做出战略设计
从战略设计上,职业院校要着重解决四方面问题。其一、解决重技能、轻人文的问题。长期以来,职业教育被外部定义为技能教育,甚至把就业导向等同于就业教育,这使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被严重弱化。目前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难点不在于技能教育,而在于养成教育,在于培养学生的德行品行;教师最难做的岗位不是专任教师,而是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因此,打造职业院校技能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的双引擎,就成为了当前职业院校的首要任务。
其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具有多维能力的教学团队。基于目前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现状以及产业升级后社会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成为教学主要目标,因此教师仅仅具有“双师”能力已不适应时代要求,惠州商校实施的“四维教师”模式值得借鉴。
其三、建立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结的机制,向社会延伸学校教育教学空间。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程度决定了学校教学的有效程度,对接学校外部的能力决定了学校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打破学校教学边界,拓展学校外部教学空间的能力决定了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其四、建立与初中、高中联动发展的机制,打造学校生源输送平台。职业院校有效的做法是:中职学校与初中三年级对接,提前导入职业教育,保证不升入高中的学生都能就读职业学校;高职学校与高中三年级对接,提前引入职业教育,保证不升入普通高校的学生都能就读高等职业学校。如果说职业学校要重视生源市场的培育,那么这种对接将是最为有效的培育途径。
(三)适时做出战术选择
从战术选择上看,职业院校为了积极应对产业升级和变革,必须要及时吸纳产业最新信息,创新教学内容方法为就业服务,主动求变抓机遇迎挑战,向社会延伸学校教育教学空间,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标准进行战略调整,重新设计专业、课程、培养模式、教学形式,提升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学校的变革涉及到教师、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要素。在不可能增添很多新教师、教学环境不可能有很大变化的情况下,学校又该如何变革?这涉及到教师要升级、教学要升级、培养标准要升级、学生素养要升级、整体办学水平要升级。职业院校必须要回答好五个问题,即教师——“谁来教”,教学内容——“教什么”,教学方法—— “怎么教”,学生——“学什么”,学校运营——“怎么办”。
其一、“谁来教?”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到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列之中,实现教师的素质、素养、水平和能力的升级,每个教师都要具备教师资格、专业技术资格、心理指导师资格、职业指导师资格,由“双师”向“四维教师”升级,从而能够全面指导学生的发展。
其二、“教什么?”在整个经济环境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生产运营第一线将会出现很多新技术、新工艺、新的生产运营方式、新的劳动力组织方式,以此来降低能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些内容在中职或高职的课本上没有,大学的课本上也没有,学校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如果没有与产业同步的话,教学组织越科学、越精细,教学资源的浪费就越大。所以,学校必须花大力气吸纳市场的新信息。
其三、“怎么教?”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解决职业院校教学如何与产业、企业、岗位等就业目的地结合起来的问题。澳大利亚TAFE学院纺织系的做法是,把一个纺织营销专业班从始至终与企业的一个纺织品牌捆绑在一起,让学生从了解服装品牌的产品设计入手,进而到广告推广、面料采购、仓储运输、生产流程、物流系统、贸易订单、批发经营、卖场销售、专卖店经营、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学生从入学开始全程跟踪至毕业。学生毕业之日,就是该企业录用之时,没有进入企业后的过渡期。
其四、“学什么?”职业教育主要解决学生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问题,并使之得到融合。工科类学生在技能结构上有很强的共性,如果学生在非技能方面具有竞争力,就很容易在就业中占据优势;而商科学生必须具有较高的职业迁移能力,以适应商科专业职业岗位边界模糊的特点。
其五、“怎么办?”在金融危机环境下,学校主要是降低办学成本,提高教学效率,压缩管理链条,扩展管理平面。惠州商业学校的做法就是精细化管理和流程再造。
有人说,金融危机导致职业教育大发展的春天来临了。一项调查显示,金融危机发生后,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直线下滑了25个百分点,而职业技能型人才的就业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市场对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员需求直线上升。
4.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四
李刚 09级 财务管理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对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的分析,总结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加以解决,以实现有利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企业;影响;生存之道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到全球的各个领域,已经不仅仅是金融危机,而是一场历史罕见、冲击力强的世界经济危机。已经融入世界经济的中国也受到了很大影响,尤其是中小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缓解就业压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增长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这次经济危机使大部分中小企业陷入生存危机,如果不对此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就可能引起国民经济的较大波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威胁。
1、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冲击是相当严重的,致使很多中小企业被迫停止营业甚至破产。
(1)市场总需求下降,中小企业的销售业绩受到影响。
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是出口数量下滑。次贷危机造成世界经济衰退,国际需求下降,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出口贸易减少,这使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比较高的外向型中小企业处于生产萎缩、利润下降状态,特别是东部沿海很多企业都在减产、裁员甚
至关门。也有一部分中小企业开始转向国内市场,其实国外市场低迷的同时,国内市场需求也在下降,原因是:受经济传导机制的影响,金融危机导致了股市低迷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居民收入也相应减少,购买欲望不旺。另一方面,由金融危机引起世界经济的动荡给消费者内心造成一种恐惧,为了防患于未然,他们尽量压缩开支,减少消费。这些已经使得以内销为主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甚至破产。面对市场份额的减少,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的产品供过于求的现象更加严重,产品价格下降,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生存难度加大。
(2)成本上升,中小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首先,最近几年,原材料和能源的价格全面上涨,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大幅度提升,导致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其次,新的《劳动合同法》要求企业为工人上足三险、支付加班费,这无疑规范了用工制度,提高了工人的收入,维护了工人的基本权益,但从另一方面看,这样也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使企业的经营难度加大;再次,由于环境恶化,各级政府也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要求企业进行污水处理、废气回收净化等,对于排放不达标、污染环境的企业采取限期整改、依法关闭等措施,这也就迫使企业提高了环境支出成本。同时随着生产要素价格上涨,企业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费用也在增加。
(3)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近年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抵押担保机构少、信息不透明、信用缺失等现象,造成了中小企业不
易获得银行贷款、融资渠道少、难度大、资金不足,这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这一问题更加突出。在世界经济衰退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经营困难,信用风险加大,银行为了降低自身的风险,提高了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门槛,放贷额度也在下降,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更加困难。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加大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政策,但由于信贷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会使得银行对这些政策的执行力度有限。另外,金融危机来临后,国内外市场总需求下降,原材料、能源等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结果使得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也在大幅度下降。
2、面对金融危机,我国中小企业的生存之道
(1)构建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
要结合实际积极研究探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规律,掌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种办法和措施,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规范工作程序和方法,着力拓展新思路,借鉴新方法,力争新突破,尽快实现从遏制性治理向预防性治理、从应急措施向长效性制度建设发展的转变,从制度上保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长期性、有效性。
(2)引导中小企业对重视资金问题
金融危机下,企业流动资金格外珍贵,如果流动资金出了问题,就失去继续发展的可能,额外准备流动资金是中小企业抗击危机的重要措施。同时,中小企业也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减少库存,按照实际
订单有计划生产,以减轻因周转资金困难给企业造成的压力。
(3)提高中小企业精细化管理水平
当粗放的企业管理造成混乱时,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尤其是面临金融危机,引导中小企业重新审视所面对的区域或者全国市场,并不断致力于提高自身产品的附加值。从了解客户需求角度出发,增强对产品策划能力,实现从低附加值商品生产向高 附加值商品生产转变。销售渠道有可能需要更加扁平,从而获得更大利润,以往的“大刀阔斧”的市场营销,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也需要“谨小慎微”。
(4)开辟营销渠道,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
开发新客户,建立新渠道。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创新,发挥主体作用,在原有的产品基础上进行功能性的创新,创造出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一般应采用两种办法 :一是自主研究与开发; 二是直接购买研究成果或开发成果。灵活多变地找到一条通往新客户的渠道,达到化解危机的目的。
5、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帮助力度
一是着力重树中小企业信心,积极抓好政策面利好宣传引导。帮助中小企业分析国内外形势、分析市场、树立发展信心。组织相关人士,通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势,进一步给出市场建议,给予必要的信息支持,调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手段,开设专栏和专题,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的成功经验和创业精神,关注中小企业现状,营造稳步应对危机舆论氛围。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夯实中小企业发展基础。建立经济环境监测体制,对监测企业反映的问题,追究问题根源,严肃查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恶性问题,并将处理意见或结果及时反馈给监测企业。同时要跟踪督查处理意见的落实情况,确保已处理的问题不反弹。在企业里聘请优化环境监督员,凡涉及中小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暂停征收,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禁止任何单位以任何方式、任何借口要求企业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形式的摊派行为。三是着力构建融资平台,打破资金制约瓶颈,增加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并对融资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四是着力抓好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推进企业健康运转。并要求各企业进一步强化内部经营管理,严格成本倒算,杜绝跑冒滴漏,深入开展“挖潜增效、节能降耗”活动,把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由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实际是一场经济战争,每一个中小 企业及各部门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共同抵御“漫长的冬天”。金 融危机将带来长期影响,也是一个深入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此次 金融危机将影响整个中国经济的格局。前路虽然曲折,但度过了 这场“寒冬”后的中小企业,一定可以迎来发展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报》2003 年 01 期。
[2] 余蓓、孟宪忠:《中国中小企业传统生存空间前景研究》,《农业科学》,2006 年 07 期。
[3] 杨静、张文科:《我国中小企
业技术创新问题比较分析与研究》,《商业研究》,2004 年 08 期。
[4]黄琳.中小企业融资新方式[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8,(9):34.[5]李慧娟《我国中小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探讨》[J] 电子商务 2009(5)
5.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五
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应对企业财务管理应对企业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有效分析,金融危机的产生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金融危机下,应对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进行有效分析和探析。相应的企业应在金融危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实现有针对性的企业财务管理和探究,从而建立持续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仍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这次金融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我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由于我国与全球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同时,宏观经济增长放缓,企业家信心指数下降,企业面临日益显现的财务风险。举例说明:以笔者所在的企业为例,根据2011年决算及今年第一季度的经营情况来看,金融危机的危害程度远远超出了之前的预测。笔者所在的企业下属有一家电子公司,主要生产电子元器件及其配件,销售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经营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笔者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后发现:一是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总额大幅下降。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38亿元;201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减少0.23亿元。2011年,利润总额为212万元;2010年,利润总额为2112万元,同比减少1900万元。二是净资产收益下降,股东投资回报水平降低。净资产收益率反映了企业股东累计投资的当期报酬率。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1.5%,比上年同期的15%降低了13.5个百分点。三是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规模增大,营运资金紧张。2011年底,库存产品同比增长了10%,已呈现库存积压现象。应收账款同比增长15%。库存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的增加,加大了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资金压力。四是企业偿债能力下降。2011年底,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同比58%增加4个百分点,企业偿债能力呈现减弱迹象,增加了企业信用风险。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其核心内容:一是如何以最低的资金成本筹集到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二是如何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及投资收益,让股东的财富最大化;三是如何对企业的盈余进行分配,既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又能符合股东的利益。总之,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可以说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决定了企业的兴衰成败;此次金融危机国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企业资金营运的影响
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就是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主要包括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过分占用,降低资金占用成本。1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外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对于生产经营强烈依赖于出口的企业来说。生产经营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同时,国际国内通货膨胀的发生、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让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不断上涨,这些因素造成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很快,企业存货大量积压,销路不畅,存货周转不畅。导致存货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而且,由于企业的上下游商业伙伴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经营举步维艰,市场整体状况非常不好,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变得日益严重,相互拖欠货款已是普遍现象,应收账款大幅增加,坏账比例不断增大,现金短缺,资金的流动性出现较大的问题,很多企业的经营陷入困境,特别是很多外向型中小型企业更是面临破产。
(二)、金融危机对企业筹资活动的影响
良好的资金运转循环是企业的血液,而合理的筹资则是企业间歇性的输血机制,在企业内部资金链暂时断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外部筹资帮助企业渡过暂时的困难境地,因此。筹资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企业的筹资渠道不外乎两个,银行借款和发行股票,发行债券由于限制较多因此企业使用几率并不高。由于中国金融体系相对保守和封闭,中国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对外金融交往并不多,没有大量持有美国的金融资产,包括次级债、“两房”担保和发行的债券,以及破产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等。但是危机爆发以后,中国部分金融机构入股了美国的一些金融机构,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多数金融机构开始紧缩房贷,企业向银行借款比较困难。同时,股票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持续低迷。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方案,但是这只能暂缓股市的下跌,投资者的信心暂时还不能完善恢复,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已严重减弱,企业则又少了一条重要的融资渠道。
二、金融危机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状况及暴露的问题
(一)、风险意识淡薄,防控能力较弱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想长期稳定的经营发展,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因为只有财务稳定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然而很多企业对财务风险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财务风险意识淡薄,导致在企业的运作中,缺乏风险加以控制的意识,在决策时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而当金融危机到来时,便会由于缺乏风险意识,没有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从而导致束手无策或者匆忙应对,使得企业难以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
(二)、缺乏财务战略管理的观念
财务战略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差异以及企业对风险的偏好不同,通过合理规划企业的融资、投资所形成的战略。制定财务战略需要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对全局进行深入的分析。在金融危机下,企业没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导致经济危机出现的原因及实质,对于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对企业的财务战略所应发挥的作用也没有清晰的认识,使得企业对周围环境变化的难以迅速适应,对市场的也缺乏预见性,财务管理也没有起到良好的作用,从而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难以有效进行。
(三)、财务风险增大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只有资金能够正常的流动,才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合理的进行筹资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的经营及发展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我国的资本市场刚刚起步,还不够发达,企业筹资的渠道并不是很多,加上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对于资本额市场的了解不够,相关的理论也不够完善,使得在筹资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很多企业在筹资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对于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的考虑认识不足,面对较高的资产负债率也不知警觉。当金融危机蔓延开来时,引起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市场的需求减少,企业资金的流动性也骤然降低,导致出现大量的应收账款,而坏账的出险率也就随之增大,于是企业正常运行需要的资金出现缺口,资金的周转也出现困难,企业便会出现财务困境,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对策
(一)、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
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除了应具有科学的方法,从而更需要建立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重视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从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互动关系中了解到,人的因素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同时也将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控制落到实处。由此,应要求企业重视财务风险和防范意识的教育体系,树立了“为顾客创造价值”、“人人有风险责任”的管理观念,从而建立了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完善体系。
(二)、加强现金流管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企业生存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应通过增强现金流的管理,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为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企业应应付企业发展危机的良策,从而建立了企业长久发展的有效体系。不仅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和发展,还能通过技术的创新和品牌的建设的投入,并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和手段,建立了企业的战略转型和扩张模式,转换金融危机为发展的契机。
由此,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可采取多种形式采取对现金流的管理,对应收账款建立动态跟踪,坚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从而加大了账款催收的力度;通过加强存贷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经济的采购模式,提高了资金的周转速度;通过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建立财务管理的紧急和突发的实践,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分析;通过有效的整合发展,实现了企业的合并和重组,优化了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充分利用商业的信用,与信贷机构、供应商、经销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多渠道的资金筹集方式,环节了企业资金筹集的压力。
(三)、加强成本管理
金融危机下,企业应通过加强成本管理,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收入保持不变或是成本费用得到有效的控制,能有效抵御利润下降的风险,经济效益的下降速度低于预期下降速度,对企业的战略调整获得了时间和空间。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从而应采取一定的战略措施。通过加强成本的管理,充分挖掘企业成本管理的潜力,从而有效减轻金融危机带来压力,形成企业的成本管理优势,提高市场的占有份额,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的成本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成本管理是综合性的经济指标,企业管理的好坏,最终也通过成本管理体制的形成体验。在企业金融危机状况下,企业应通过相应措施的加强建立可控制的成本控制。
(四)、实施财务战略管理
⒈做好企业的财务战略定位分析。企业要结合金融危机下企业自身财务状况、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外部环境、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等对本企业进行恰当的财务战略定位分析,企业财务战略的定位应符合企业发展的自身特征、文化和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同时也顺应企业整体宏观环境和市场变化发展需要。
⒉财务战略的抉择。企业的财务战略管理应通过财务的抉择实现有效管理,财务战略抉择应在各种财务战略类型中选出适合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和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行为。通过采用紧缩型的财务战略以及战略、稳定型的财务战略发展的抉择需求。财务管理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选择模式,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与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⒊财务战略的执行。财务战略执行能在实际上将财务战略转换为具体的行动,并且采取具体的措施保证了企业财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好的财务战略仅仅是财务战略成功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有效的财务战略执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五)、实施财务管理信息化
金融危机状况下,企业应实现财务的信息化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化指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了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从而对企业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监督,使企业财务信息得到了信息的集成、汇总和输出,从而能有效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过程。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能有效加强财务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和规范性,从而提高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有力推动了企业的整体经营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升了企业的各项工作的创新和升级发展,从而促进了企业发展的财务管理目标。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企业的核心财务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财务信息的控制质量、控制效率和效果。因此,在系统建设与运行过程中,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通过制定企业的安全措施,从而建立了客户端与服务器的安全连接和使用方式。划分管理权限,实行身份认证,形成数据库系统、数据存放的安全机制和网络备份与恢复机制,建立健全对病毒和黑客入侵的防范措施,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财务管理信息的高度安全。
四、结论
综上所述,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过去,甚至其已经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正逐渐演变为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下倒闭的企业多数是因为财务管理不善,企业资金链突然断裂导致企业破产。因此,加强财务管理,理清对资金运动的管理,保证企业资金的顺畅运转,是当前企业应对“寒冬”的重点工作。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实现企业财务的流程再造和管理升级,将有助于企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化解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参考文献:
[1]阎静,《关于建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思考》,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4[2]付春雨,《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2
[3]金焱敏,《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5
[4]于继东.谈金融危机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
[5]聂永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中国商贸, 2010,5
[6]赵晨光.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09,9
[7]吴赛群,《我国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如何应对美国金融危机》,衡阳师范
学院学报,2009,4
[8]陈丽霖,《企业在金融危机下的财务应对》,技术与市场,2009,3
[9]党凯飞,《金融危机中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思考》,经济视角2009、9
6.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六
一、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的发展概况
近几年,我区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规模、经济总量上呈现不断扩大的态势。全区企业中,99.5%以上是中小企业。2008年,全区私营企业有12983户(比2007年10379户增长25.1%),注册资本金107.03亿元(比2007年97.46亿元增长9.8%),其中二产业1569户(比2007年1338户增长17.3%),占总户数的12.09%,三产业11403户(比2007年9030户增长26.3%),占总户数的87.83%。在三产业中,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以及商务服务业、其他服务业共有9081户,占三产业户数的79.6%。全区个体工商户共有42991户(比2007年34338户增长25.2%),从业人员82139人(比2007年62817人增长30.8%),注册资本金10.09亿元(比2007年8.45亿元增长19.4%),其中二产业1922户(比2007年1614户增长19.1%),三产业41063户(比2007年32719户增长25.5%)。2007年,注册登记的国有企业298户、集体企业847户。
中小企业及民营经济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逐步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改变了以往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的局面,形成以光机电、服装、仪器仪表制造、印刷包装、建筑业为代表的二产业和以商贸、金融、餐饮、信息传输等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局面。一批中小企业做强做大,自主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通过大力推进成长性工程,大西洋连铸列入省“百家重点中小企业”,爱帝集团、红人集团、元田服饰列入省“百家民营排头兵企业”,全区列入省“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有10户,列入市“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有6户。凌云、红人、爱帝3户企业入选“2008武汉企业100强”。通过科技创新、实施品牌战略,“新金”牌黄金首饰、“爱帝”牌针织内衣、“红人”牌羊绒大衣荣获中国名牌的光荣称号。“凌云18”牌节能型单元幕墙、“佐尔美”牌女装等8个产品荣获湖北省名牌称号。
二、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今年以来,面对国内接连不断发生的严重自然灾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和应对措施,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大的改变。
从全市来看,去年9月份后,我市工业增速从高位明显回落,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趋紧。今年开局以来,全市工业经济在保持稳定增长的同时,仍面临市场需求不足、不确定因素增多的突出矛盾,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
从全区来看,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产值60.56亿元,同比增长21.17%;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17亿元,同比增长15.28%。今年元至3月,全区69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14.78亿元,同比增长21.43%;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4.43亿元,同比增长27.4%。从总体来看,全区工业经济运行比较平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幅及增加值增幅均超过目标值。但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较大的压力:一是部分重点企业生产出现负增长。二是经济效益下滑,部分企业持续亏损;三是企业外迁状况仍在继续。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的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人民币升值、市场需求减少、资金短缺、销售额下降,尽管大多数企业还在正常运转,但市场上已经出现部分企业歇业、生产线停工的现象。我区的中 1
小企业普遍感到了市场带来的寒意。当前,受到影响的敏感行业有:制造业、房地产行业、建筑设计、楼宇物业出租方、广告业、旅游业、国际货运、外贸出口企业等。
目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市工业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的周期到了一个低速调整的阶段。我区经济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制造业、房地产、物流企业及外向型企业受到冲击,企业受影响最深,也最需要关注。经济发展要靠企业来支撑,如果作为社会财富创造主体的企业不发展,将会动摇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影响我区“两型社会”率先发展的进程,财政增收、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都将是一句空话。
三、金融危机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的表现形式
金融危机对我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大。工业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增加了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成本、特别是资金成本大幅提升,但销售价格却因消费需求降低而下降,影响生产和经济进一步发展。
二是市场需求有下滑趋势,出口增速趋缓。目前出现了用户延缓提货现象,新签合同数下滑。特别是去年三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多变,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出口产品合同签订情况没有以前好,给一些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带来一定的影响,起初有意向的用户没有反馈需求信息。
三是由于消费者观念发生变化,消费心理趋于保守,市场需求萎缩,导致合同数量减少。目前不少用户对整个市场前景持有一种观望态度,对购买行为保持着谨慎的心理,这对企业新增订单和批发零售有较大的影响。
四是劳动力成本上升。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企业用工成本上升,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下滑。
五是资金紧张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国家为了缓解经济危机,虽然会调低贷款利率,但是金融部门会更加注重贷款的质量,这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无疑会造成很大影响,资金链随时都可能出现断裂。有的企业贷款拖欠较严重,资金回笼慢限制了企业的持续发展。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四、攻坚克难,齐心协力服务企业渡难关保增长
为应对当前经济面临的巨大困难,区委、区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应对危机保增长的决策部署,果断采取了一系列保企业、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措施,稳定了全区经济发展大局。
一是开展重点企业大走访活动。根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去年四季度以来全区开展了重点企业大走访活动。由区四大家领导牵头,全区九个调研走访小组共走访调研企业104家,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建议313个,其中涉及市一级部门的有39个,涉及区一级部门的有274个。目前涉及区一级的274个问题中,已落实的有210个,占总数的76.64%,正在办理过程中的有56个,占20.44%,因企业自身问题或政策规定无法解决的问题有8个,占2.92%。通过对重点企业的大走访,解决了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是研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今年以来,区政府结合区内实际情况,制定了《江汉区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工作方案》和《关于为重点企业提供便利直通车服务的实施意见》等相应文件。为全面落实
市政府服务企业的32条政策,使“服务企业年” 活动取得实效,我区推出“新政”创造企业宽松环境,如开通重点企业便利直通车,建立区领导与企业定期对话会制度,加速企业相关事项审批,落实帮扶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突出解决企业重难点问题。今年全区安排8000万元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推进全民创业和科技进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奖励重点纳税企业、加强企业周边治安治理等。
三是全面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目前已经建立以区长李强为组长、副区长熊战勋为副组长,32个有关单位及13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服务企业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在区经委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制定了开展服务企业年的工作方案,开通了重点企业直通车服务,每位区领导对口联系3-5户企业,定期到企业调研走访,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月19日在《长江日报》开辟了一个关于全区服务企业的专版,同时召开了服务企业年启动仪式和“区长与企业家座谈会”。有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建立了服务企业工作机构及重点企业直通车等制度,各部门按照“宽松环境、减轻负担”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服务企业的工作措施。
四是深化企业服务,加强工业经济的监测分析。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申请各级财政资金扶持,开展提高企业应对经济危机能力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活动,积极参加市里举办的全民创业赶集会。同时,不断加强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经济运行和企业基本情况数据库,提高经济调节能力和为企业服务的水平,继续坚持“旬跟踪、月调度、季分析”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调度会,分析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企业建立信心,化“危”为“机”,全区取得了工业经济一季度“开门红”的良好开局。
五、对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当前蔓延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危”也是“机”,我区中小企业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我们要提高思想认识,牢牢把握这种机遇,适时把握对企业发展的有利时机,为企业的二次创业赢得战机,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一是企业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随着我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大幅提升,如爱帝集团在争创中国名牌的同时,力争挤身中国500强企业,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在高中端产品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有效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是企业要把握拉动内需的历史机遇,努力开拓新市场,向市场要效益。我国工业化进程正在向中期阶段迈进,具有后发优势,为我区中小企业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部分企业已着眼长远发展,开始主动对接新项目、发掘更广阔的赢利空间,目标瞄准中西部市场。部分企业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调整市场销售,尽力扭转业绩下滑趋势。各级政府在不断支持中小企业的成长,通过各种资金的扶持,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特别是市、区当前开展的“服务企业年”活动,更是为企业创造了一个宽松优惠的发展环境。
三是继续加大财政和税收扶持力度,如制定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及流动资金贷款予以适当贴息。对现有地方性税费暂缓交或减免一段时间,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四是加快推进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的建设发展,鼓励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对资金周转一时紧张,生产经营正常及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同时降低抵押担保贷款门槛,为企业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
五是建立健全自上而下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建立多层次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重点企业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抗危机风险的能力。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引进与合作,为企业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制订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的实施办法,促成资源互补,充分发挥产学研各实体的积极性。
六是建立金融人才引进机制。金融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和专业性较强的行业,人力资源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我区金融业要形成规模、发展壮大,需要引进吸收大量的金融人才。因此,建议区政府在金融人才的引进上开辟专门通道,为企业提供金融人才信息库,帮助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紧缺的矛盾;为金融企业的新员工落户开设一条龙绿色通道,快速解决户籍、党员关系、社保等问题;扩大我区现代服务业中心区的对外宣传,吸引更多金融人才来江汉。
7.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七
关键词:金融危机,物流,产业竞争力,现代物流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并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这次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景气, 对我国正处于发展中的物流业带来了现实和潜在的影响。目前, 既要充分认识由于金融危机致使全球经济不景气而对我国物流业产生的负面影响, 又要研究探讨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物流业可选的应对策略。
1 金融危机对我国物流的影响
1.1 金融危机导致物流业货运需求减少, 运价持续下跌
金融危机直接导致我国出口明显下降, 出口的下降对物料行业的影响从直接服务于外贸的物流相关行业如航运、港口和国际货代业开始, 逐步向国内的生产物流、商贸物流和消费物流领域传导;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向中西部地区扩散。我国物流行业的业务量明显下滑, 对物流企业造成很大的冲击。2008年, 全社会物流总额89.9万元, 同比增长19.5%, 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 但增幅比2007年回落6.7个百分点。同期, 物流业增加值为19965亿元, 同比增长15.4%, 增幅比2007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为54542亿元, 同比增长16.2%, 增幅比2007年回落4.4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8.1%, 比2007年下降0.1个百分点。从构成看, 运输费用为28669亿元, 同比增长13.2%, 增幅比2007年回落6.4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2.6%, 比2007年下降1.8个百分点, 运输费用增幅回落以及社会物流总费用比重的下降, 反映出物流需求有所减少。预示着物流需求增长趋缓, 这一趋势还将持续下去。
具体表现在:一是物流市场需求趋缓, 物流实物量增速回落。2008年前3季度, 我国货运周转量回落8.5个百分点, 集装箱吞吐量回落8个百分点。二是物流市场价格下滑。11月公路货运综合运价指数为71.1, 比上月下降了4.6个百分点。
1.2 金融危机加剧了物流企业的高成本, 加大了物流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007年以来, 国内物流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大幅上涨使得物流业发展趋缓、经营面临困难:一是尽管国际上燃料、动力价格由涨转跌, 但国内价格变动不大, 物流企业经营成本加大。二是综合用工成本大幅上涨30%~40%。三是保管费用上升, 土地使用税大幅增加, 物流企业负担加重。在物流企业成本加大的同时, 海运、航空、公路等运输价格则处于高位回落走势, 超过四成的企业实现利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 有些企业甚至出现亏损。
市场需求急剧减少, 企业生产成本全面提高, 而目前内需增长尚不明显, 多向挤压使不少物流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物流业的运输工具具有资本密集性、回收周期长、利润率低等特点, 上游实体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 出现集体催债, 往往会造成物流企业资金链吃紧。同时, 金融危机使银行信用收紧, 物流企业很难获得贷款, 加上运价大幅下降, 尤其是不少物流企业在前几年运价高启, 以高负债进行扩张, 一旦收入出现问题, 很容易招致资金链断裂, 导致企业破产。
2 立足应对危机, 着眼长远发展
2.1 应对金融危机, 解决当前物流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产业竞争力。
(1) 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带动物流业发展。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国内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力量,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坚实基础。国内市场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务的支持, 这对物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8年10月底, 国务院出台了以扩大内需为目的4万亿元投资计划, 4万亿元将带动的民间投入可能达到10万亿元以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 在基础制造、原材料、能源、水泥、钢铁、大宗商品等方面会有更多的市场拓展空间, 都会转化为新的物流需求。需要物流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发物流服务项目, 积极引导内需市场的成熟。
国家大力扩大内需, 启动农村消费, 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的配送、家电等消费品要下乡, 都离不开物流系统的支持。随着我国产业转移进入新阶段, 广大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物流企业要抓住有利时机, 通过自建或并购等手段, 实现低成本战略扩张。
(2) 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中国拥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 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角色正在不断强化。制造业已经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 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模式已经让位多品种、小批量的精益生产模式。制造企业开始有选择地推进供应链管理, 推动集约式生产方式的发展。企业加快引入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和技术, 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库存, 加速企业的现金周期, 提高资金利润率。这对物流企业来说, 是一个发展的好机会。关键是物流企业要具备满足制造企业物流需求的技术和能力, 形成制造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格局。物流企业要应用供应链管理技术, 深入挖掘客户潜在需求, 从销售物流向生产物流、采购物流延伸服务, 全面介入制造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2.2 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1) 要解决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 需要加快企业重组步伐, 做大做强, 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抗风险能力, 保持产业的平稳发展。
我国的物流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实力普遍不强。有实力、上规模、有影响的现代物流企业不多。虽然我国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企业数量众多, 但真正在服务范围、服务功能上能够达到物流要求的并不多。目前的3PL普遍规模较小, 管理方式落后, 物流效率不高。多数运输企业经营范围小而全, 一个企业设立分公司或一个公司所设的部门, 业务重叠现象严重, 导致企业间和部门间的内部竞争, 削弱了企业的整体实力和整体效益。与一些大型的生产企业、商业企业、产品分销全国各地甚至全球相比, 物流服务企业能力不足, 基本只能充当“小炮艇”。
物流管理又比较分散, 物流部门条块分割的现象比较严重, 每个部门都自成体系, 缺乏整体物流规划, 加上大多数物流企业运营方式单一, 综合性物流公司很少, 从而使货物仓储、货物运输、货物配送无效作业环节增加, 物流速度降低和物流成本上升, 也造成物流环节浪费, 管理成本加大, 因而导致了我国物流业整体效益不佳, 竞争力不强。因此, 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 创新物流服务模式, 加强资源整合, 满足多样性的物流需要。加大国家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 缓解当前物流企业面临的困难, 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 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
(2) 物流业自身需要转变发展模式, 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
一是采用先进物流技术, 加快建设现代物流运行平台。我国物流企业要不断更新技术的使用理念, 用最符合自己发展的先进物流技术来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总体目标。同时构建覆盖广泛的现代物流信息平台, 将制造商、供应商以及客户联系起来, 实现对物流各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 达到资源共享。
二是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加快物流标准化进程。一方面, 政府应促进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全面提高企业的信息管理水平。另一方面, 加快制定和推进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管理流程、信息网络的技术标准, 尽快形成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技术标准体系。
三是加强人才培养, 提高人员素质。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只有物流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 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才能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业。
参考文献
[1]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5.
[2]刘志伟.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状况[J].中国招标, 2004.
8.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 篇八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增长;原因;影响;虚拟变量;对策
实现我国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就是经济的增长,然而,在目前的国际背景下,怎样高效地规避金融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增长已经成为我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将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引发次贷危机的重要因素
1.美国宏观经济的调整不当
美国的经济在2000年IT泡沫破灭后就陷入了低谷,而此后的“9.11”事件更是对其形成了严重的打击,因此,为了遏制经济的衰退,刺激经济增长,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了大幅度的减税,并希望通过大力发展房地产市场来刺激相关行业的复苏。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增长,更刺激了房地产泡沫的累积,次贷危机由此开始显现。
2.监督制度的缺失和执行的不力
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没有及时地适应金融创新形势的变化,从而给了各个金融机构钻监管机构漏洞的机会。
3.过度创新的金融衍生品
在本次次贷危机中,金融衍生品可以说是罪魁祸首。在2001年底,美国的房地产的价格一路猛涨,房贷发放机构为了获得更多的现金流,扩大房贷的规模,发行MBS,因此,次贷链条上的贷款公司、贷款买房人、各大银行、各大投行和对冲基金,每个人都想要赚钱。对冲基金 将其购买的CDO债券向银行进行抵押后便又一次得到了流动性的资金,同时还顺利地转移了风险,而投资银行在利益的诱惑下又不断“创新”,既相互赎买CDO,又推出新的产品CDS,这样就把保险公司也拉下了水。这些品种繁杂的、通过按揭贷款衍生出的证券的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越来越严重,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贷款,发行的次级债券的价格就会不断下跌,而贷款机构、对冲基金和投资公司也就会因此而亏损甚至是破产,由此引发的国际资本流动性的短缺便导致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全球性的次贷危机的产生。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投资的影响
总的来讲,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企业的压力,从而使得其投资的能力和意愿都有所下降,具体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的利润水平的普遍下降。次贷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导致了国内需求严重不足,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资金不断紧缩,同时,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也增加了企业的出口成本,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理性的做法当然就是减少投资;
二是企业利用外资的能力不断下降。国外的很多投资机构在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的背景下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因此,其纷纷将海外的资产进行大甩卖,希望可以收回资金来缓解财务困境,被卷入其中的许多跨国公司和大企业早已自顾不暇,自然使得我国企业可以直接利用的外资大幅度减少;
三是出口市场的进一步萎缩。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经济的增长趋势不断放缓,美、欧、日三大经济体早已接近衰退的边缘,加上我国经济政策的变化,我国的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出口导向型企业的投资减少。
2.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
相当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出现了融资极其困难、资金链断裂的现象,出口的阻力也不断增大,整体效益大幅度下降,而位于产业链下游的中小企业的不景气又直接导致了位于产业链上游的大企业的不景气。
3.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居民消费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量的企业破产或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使得居民的收入减少,其消费的热情必然会下降,即便对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未必出现大幅度的减少,但居民的消费意愿一定会有所减弱,更多的消费者会选择减少汽车、旅游等奢侈品的消费数量,节约消费。
4.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得大量的中小企业破产、倒闭,工人失业,农民工提前返乡现象十分严重,而城镇的新增就业人数的增速则迅速下降,并且,国际性的经济衰退还导致外商和港澳台投资企业出现了严重的裁员现象,一些美国等金融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失业人员很有可能会选择进入受本次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和地区,从而进一步加重了我国的就业压力。
三、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政策建议
作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我国的经济和国际经济是紧密联系、相互影响的,尤其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因此,我国要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必须将国内的消费需求和外贸出口有机结合,有计划地引导国内产业进行升级调整,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同时出台如建立健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深化教育改革等积极的、鼓励创业和扩大、稳定就业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努力提高国内中小企业的R&D能力,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指导,建立健全用于判断金融安全的指标体系,积极推进金融监管体制的改革,完善相应的法制法规等,循序渐进、防范风险。
四、小结
本次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消费、出口和投资等都形成了强烈的冲击,经济发展速度变慢,失业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我国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力求保持经济发展速度不变。
参考资料:
[1] 孙春媛.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8, 2(12):123-124
【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推荐阅读:
金融危机对物流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10-30
金融危机对企业的影响调查报告07-31
金融危机对食药安全行业影响的调研报告06-19
金融危机对企业发展与职工权益影响调研报告08-28
金融危机产生的影响06-16
金融危机经济学论文07-24
国际金融危机下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论文10-18
后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论文09-19
探究影子银行对金融安全的影响的论文07-13
金融危机调查报告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