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2024-10-15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精选8篇)

1.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一

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

摘要:环保教育是环境保护事业与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现行初中化学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化学的研究方法也为环保意识的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人类正面临着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环境保护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并已成为当代人类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树立环保意识,并将自觉落实到日常行为中去。关键词:环境教育 环保意识 素材 渗透 改进

化学与环境有着直接而密切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环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学污染造成的,但是,反过来说,许多环境问题的解决,则必须依靠化学方法才得以实现。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对学生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还有责任将环境保护知识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环境意识。现根据笔者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实践,谈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环保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教材(仁爱版,教育部审定2012,九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在其内容编排上,对环保方面的知识十分注重,因此,我们应善加利用,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当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时,我们应当有责任、有义务向学生讲解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使学生明白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造成的威胁,就应该从自我做起,一定要保护环境。如在学习专题2 单元1 多组分的空气时,教师不仅要结合课本知识讲解大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还要根据一些实际事例去分析、讲解。认识到大气污染对动植物的危害和引发的三大环境问题,收集一些与本地大气污染有关的事件。然后课上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帮助学生形成保护空气的意识。又如在2013年元月,中央新闻联播连续报导了北京等地深陷雾霾包围,城区空气质量处于严重污染,2013年“两会”期间,又播出某些城市的PM2.5严重超标,“霾头苦干,创造灰黄”在2013年两会上已成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这些均为教师教育学生环保知识提供了很强的说服力,教师也可以根据这些实际现象,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在学习专题2 单元3 自然界的水时,教师除了要结合课本分析水的存在及其水资源的状态外,还要查找其它相关资料或媒体资料进行分析。如我国2006年的白洋淀死鱼事件、2007年的太湖水污染事件、我省2012年出现的大面积干旱,云南省近年来多次出现的旱灾,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渣等导致河流及庄稼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从而引导学生从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去分析所造成水污染的原因,并结合农村的实际用水情况,进而又引导学生去分析城市的用水及污染情况,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去深刻体会到不仅要节约用水,更要保护好水资源不受污染。

在学习了专题4 单元2 碳及其化合物时要让学生明白“温室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其导致的后果,涉及到二氧化碳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初中生物教材中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让学生明白,大量的绿色植物可减缓温室效应的发生,要求学生不要乱砍滥伐,要保护绿色植被,植树造林的行为习惯,减少含碳燃料的燃烧等。教师也可利用新农村建设中安装的太阳能路灯,市场上出售的太阳能热水器,石阡、剑河的温泉等均可作为教育学生很好的素材,很多时候,教师在备课时,应多去挖掘我们身边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事例,而不应该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去完成教学任务。

二、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实验,不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避免不了气体、液体或固体物质的产生,而这些物质中许多是有毒或有害的,散逸到空气、水中都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不影响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装置的改进,可以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学生加强环境教育的绝好机会。在教材中,笔者具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进实验装置,促进环保教育

在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笔者把实验装置及实验药品都作了改进,用白磷代替了红磷,利用铜管的导热性去引燃白磷,且实验现象及效果丝毫不会改变,且更加环保,如图1为教材中的装置,图2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又如在做“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中,笔者也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白花变红花),这一改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氨气在密闭的环境下消失掉,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如图3为教材中的装置,图4为笔者改进后的装置。

2、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使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

只要是化学实验,都会产生一些废弃物,同时教师还要考虑到不影响实验现象及效果的前提下去节约药品,对其废弃物要进行妥善处理,决不能随意倾倒或乱扔以造成环境污染,哪怕是一根火柴梗或一片小纸屑也不能随意乱扔,这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样,既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又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结合本地实际,创新性开展环保教育

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但仅在化学教学中讲环境问题,不能使学生有切肤之痛,对此,在化学环保教育中联系本地实际,无凝更能引起学生共鸣,就我们县来说,在县城附近有几家金属冶炼厂,每当去县城时就会看见浓浓的黑烟从烟囱里冒出,周边的农田已没了庄稼,路边的树木、花草大部分都出现了枯萎状况,又如我县近年来大种烤烟,每当在烤烟季节,在烤烟房附近的庄稼会遭受到严重的变化,在晴天的乡间公路,一旦有车辆疾驰而过时卷起的尘土及排气管中冒出的黑烟等这些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的亲身经历,为何又不是一本教育学生的素材呢?让学生接受身边的实际,去了解身边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对策,只有通过亲身经历的感受,才能使学生了解到环境污染的严峻性,从而去提高他们为改善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总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化学中,既能促进化学的启蒙教学,又能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环保知识,并自觉将其行动落实到环境保护之中,让学生“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创建美好的生活环境,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家园—地球。

【参考文献】

1、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 教育部审定2012 主编:沈怡文 陈德余 副主编:吕琳

2、北京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师教学用书(仁爱版)九年级 上册 主编:沈怡文 陈德余 副主编:吕琳

3、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法制教育与学科教育》(初中分册)主编:张映波

2.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二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环保意识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污染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因此, 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是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让每一位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践行环保措施。

一、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不少, 我通过认真研究九年级化学课本和《化学课程标准》, 将这些内容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 做到适时、适当、有效地进行环保教育。如下是我总结的“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渗透点一览表:

二、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从折桥中学实际出发, 基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基础, 利用学校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 科学地确立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以“学生自主行动”和“师生联动”两种不同层面的活动形式, 有效地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一: 学生自助活动———“爱我家乡河”

在教师的指导下, 让学生自由组建活动小组, 要求在家长监护下开展活动。首先让孩子们上网查询大夏河的原貌和历史; 然后家长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大夏河, 了解今天的大夏河……从中, 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河的命运, 自觉走上了保护家乡河的环保道路。

活动二: 师生联动———“城市护卫队”

在教师的指导下, 组织分配城市护卫队的小组, 小组成员跟随老师到城郊、市区、学校附近等地, 一边采访当地群众, 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 一边到“临夏皮革交易市场”“临夏水泥厂”进行调查, 返校后, 小组成员讨论, 写出了调查报告, 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书面建议。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 对环保的理解不止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 而是自发的形成了一种潜意识, 萌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小公民道德感。

三、结合社会热点问题, 让学生体会环保的紧迫性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多列举环境污染事件, 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例如, 在生活中, 破坏环境的人随时、随地、随处可见; 大街上, 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让宠物随地大小便; 森林里, 人们不断的砍伐树木, 使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片荒凉的平地……人类的一些行为, 使清清的河水变成垃圾河、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天空、使可再生资源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再这样下去, 人类就会灭亡。通过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污染事件及危害, 学生一定会感觉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从小事做起, 从现在做起。

四、联系生活实际, 践行环保措施

第一, 让学生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 把废弃物扔到垃圾桶或者指定容器内, 特别不要乱扔废电池。第二, 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 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 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第三, 吃完的口香糖和泡泡糖, 用纸包裹, 然后再将它扔到垃圾箱内。第四, 要爱护花草树木, 不破坏校园内绿化, 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第五, 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 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第六, 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第七, 告知家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提倡使用农家肥。第八, 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 绿色出行。第九, 尽量减少使用含磷洗衣粉, 减少水体污染。第十, 不然放烟花爆竹。第十一, 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总之,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人类刻不容缓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 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 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 在他们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 随处发芽, 随处开花。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上) .

[2]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 (下) .

[3]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

3.环保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篇三

关键词:环保教育;环保观念;危害

一、更新环保观念,重视环保教育

当今社会,教育喊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口号,将教育与学生身边的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地球环境。在初中阶段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对下一代人树立环保意识非常有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了解环保知识,日后才能为环境保护作贡献。

二、认清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从中插入环保教育

大氣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主要由废气和粉尘组成,使得空气污浊、降低能见度。这些环境问题带给人们许多的危害,它使得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威胁,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当今的化学教材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就是空气的学习,适时插入环保教育,就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确环保的重要性。

三、将环保教育与教材内容充分联系

1.空气污染

教材中列举了空气污染的危害和类型,这时如果给学生提出大量的资料和例子对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能够使学生受到应有的环保教育,还能使他们见识到污染带来的危害,进而树立应有的环保意识。

2.水污染

初中生已经有了相当的观察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如果现在及时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导学生不乱倒垃圾废水;做实验时节约药品,减少药品污染;在发现别人有污染环境的行为时,及时出面制止等,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毒气体污染

煤在燃烧时,会产生许多有毒气体,例如,人体中CO含量超标时,会产生中毒现象;空气中CO2含量超标时,就会导致“温室效应”,致使全球的气温升高,如果任其发展,就很有可能导致冰川融化,淹没农田和城市;如果SO被大量排到空气中,就会导致酸雨的形成。这时,学生就应该想办法参加到环保大军中。教师还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责任感。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呼吁学生参与到环保中来,学会保护环境,做一个爱护环境、爱护家园的环保小卫士。争取将地球这个美好的大家园永远的保护起来,让人类与自然永远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康义.浅谈环保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2011(7).

4.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德育 篇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当代的中学生是跨世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力军,他们的道德观如何,关系到他们的本质是否能够得到全面提高,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大业的兴衰。《中学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德育大纲的贯彻实施看成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从事初中化学教学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到,因地制宜、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绝不仅仅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它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教育要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他们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需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目前德育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学生年龄特征来看,现在的学生普遍早熟;生理心理变化快,对外界刺激反应强烈;对新鲜事物的接纳能力也比较强。这样一来,反而自控力减弱,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过于地模仿,盲目地追求新潮;违反力事物发展规律,就容易走极端,偏离力社会道德轨迹。如:青少年吸烟率激增、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甚至犯法。所以,孩子的德育应该从小做起,让孩子自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巨大的,思想教育工作应该同学校工作中最大量、最经常的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也是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责任。

二、德育教育的可能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安全教育、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等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只要教师在备课、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并积极从其他书报上收集相关材料,适时地插入,就可以使化学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教育的内容

(一)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育通过化学研究的对象与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逐步认识和形成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观点;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让学生真正明白为什么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臆造事实上不存在的物质的道理;在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层次结构,认识物质的基本性是无限可分的,但就其各个层次来说又是不可分的。这种可分与不可分,组成力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

(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灿烂的古代文明,在化学科学技术上的伟大成就及对世界文化产生的深刻影响,是使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如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八年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实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

丹麦着名物理学家玻尔在二战时期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把诺贝尔金质奖章溶于王水隐藏起来。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而那瓶溶有奖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诺贝尔奖章。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艰辛努力发现的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她的祖国波兰。科学家的这些热爱祖国的动人事迹,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优良品质。

(三)环境保护教育

环境问题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这是涉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已纷纷建立有权威性的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制订环境保护法律和进行庞大的治害投资。我国与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环境保护事业已经走向了法律化。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其中就有环保事业的重要内容。因为在众多的环境污染因素中,由化工业、化学品所造成的污染是最为严重的。在全球,臭氧层遭受破坏,温室效应使地球温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涨,这一切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在国外,如英国的烟雾事件,美国的光化学烟雾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俣病等,都是由于工业“三废”没有有效处理造成的。在我国,每年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量也相当大,而且有增无减。大部分城市出现酸雨,由环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达数千次。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化学课上向学生介绍一些化学与环境污染知识,观看环保影像资料,把环保意识渗透到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同时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是非常必要的。

(四)对学生实施安全知识教育

在当今的学校教育中,安全教育被提到了相当重要的议事日程,我们应该随时对学生实施安全知识教育,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化学课是实验安全教育的最佳场所,例如在教学给液体物质的加热时,通过强调学生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旁人、点燃氢气前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使用浓酸浓碱时要十分小心等等,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五)意志品质与理想前途教育

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通过科学家的事迹来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和刻苦钻研的精神。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合并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赴后继,毫不退缩。

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烧现象,彻底推翻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而英国化学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测量气体的密度时,发现由亚硝酸铵制得的氮气和由空气分离所得的氮气密度不同,但是仅几毫克的差别。别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们却认真地分析研究,进一步地分离测量,最后发现了稀有气体。

5.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 篇五

刘德银

【摘要】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了解环境破坏的现状,主动关心环境保护方面的大事,逐步形成“保护环境,保护人类的生存空间”的意识,并且能够落实到行动上,真正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家园作出贡献,是每一位化学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化学教学 环境保护 教育

环境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呼声。重视环境问题,不但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素质。众所周知,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最主要因素为化学因素,而改变﹑改造生态环境的最重要手段是化学方法,为此,国家教委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的要求【1】,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中指出,要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中去,肯定了在中学化学教育中逐渐渗透环保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因此,必须将环境意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化学教学目标,指导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建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培养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法制观念,为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为营造优美环境与社会和谐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所谓环保教育就是以唤起受教育者的环保意识为目的,使其能够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并获得解决环境问题的技能【2】。环保教育与化学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可增强年青一代的忧患意识,增强对自然、人类的责任感,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环境道德意识。环保教育的意义

1.1 社会发展的呼吁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人口大国,经济技术都不发达,由于人口总数过大,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为了实现全面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政府于1994年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地指出了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基本国策。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然而,无论是文明发展道路的实现,还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也不论是可持续的协调发展或是人的素质的提高,都有赖于环境教育的贯彻和开展。

从国际形势看,环境保护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资源、环境)之一,其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对环境和资源的开发和利用【3】。然而自谋求工业化以来,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是大量的维持自身生存的物资财富,而给大自然回报的却是成千上万吨的废渣、废液和废气,能源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加剧。天空灰暗了、白云久违了,河水变臭了、鱼虾难觅了,大地变脏了、面目全非。骇人听闻的世界八大公害更加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1.2 化学教学的要求 现今在教室里的青少年,他们将来是我国各个领域的建设者,也是我国国土领域的环境保护者,他们必须具备明确的环境意识;即在他们从事的科学研究、生产活动中,既要合理地利用我国的资源,又要防止破坏周围的环境,变“废”为“宝”,要让他们在个人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美德和习惯,成为环境的自我保护者;让他们意识到一个人的生存、成长、健康与他所处的周围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要使他们树立全面的科学的环境意识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过程中,化学教学不但要发挥作用,而且是大有可为的。教师应从教学过程中挖掘环境教育的知识点,其中尤以化学更具优势,因为化学教学内容很多涉及到资源、环境、材料等方面,可充分让学生感到“环境污染”、“资源污染”等问题的严重性和危机感,从而激发他们整治环境和节约能源的主人翁责任感。

在现行的中学教材结构体系中,与环境保护这一主题相关联的学科内容较多【4】,化学占有重要地位.在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三废”对空气、水、土壤等的环境污染,对氢能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的环境保护都作了具体的说明和要求,在化学教学中必须结合相关内容进行环境知识学习和教育。

1.3 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环保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话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保教育,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上课效率。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的环保意识,掌握了科学的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和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身边的环保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社会针对性原则。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完全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我们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提高化学教师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感 2.1 提高化学教师理论素养及环保意识

教师——作为学生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我们自身的素质和环保意识将决定和制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效果。提高化学教师素质,增强教师自身的环境意识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和保证。

教师要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我们许多正在执教的化学教师在中学和大学时接触环境保护的知识太少,重视度比较低,对其了解不深,难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保护环境的典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师要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从训练教学基本功入手,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教研工作,钻研教材,精通所教内容,才能充分利用教材蕴藏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进行教学,避免在化学教学中单纯传授知识,才能真正设计好教学过程,把环境教育融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另一方面教师要更多地向书本、实际、知者学习,做有心人,多积累报刊、杂志、新书上的新材料、新观点;或多渠道,多形式争取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拓宽知识领域,完善知识结构。扩宽自身的知识面,真正认识到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从而主动的担负起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责任。

(2)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学习教育心理学理论,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实施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思想观念,重视环境教育,才能实现提高自身的环境意识的目标。

(3)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学生受教育的一面镜子,教师的形象对可塑性很强的中学生影响深远,因此作为地理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情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把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行动结合于日常工作生活中,给学生做出榜样。

2.2 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时,常用到各种会污染环境的化学物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等这样几乎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不仅如此,日常生活中教师良好的环保习惯,如不用一次性方便饭盒、不在公共场合吸烟、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垃圾等等也会言传身教逐步影响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目前,各级化学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相信会令更多的化学教师养成良好的环保性行为习惯,进而影响更多的学生。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责任感 3.1 抓住教材的环保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国家应把环保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考试栏目中。在此之前,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教材中的许多章节向学生介绍环保的相关知识【5】。如高中阶段结合氯气、硫化氢、二氧化硫和苯蒸气等有毒气体的教学,在课堂上介绍其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和相关的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结合硫酸、硝酸的工业制法及炼钢炼铁的工业流程,介绍工业污染及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如日本水俣病事件,含甲基汞的工业废水污染水体,使水俣湾和不知火海的鱼中毒,人食毒鱼后受害,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结合重金属元素的教学,介绍重金属对水的污染并给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如痛痛病事件,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由于锌、铅冶炼工厂等排放的含镉废水污染了神通川水体,两岸居民利用河水灌溉农田,使稻米含镉,居民食用含镉稻米和饮用含镉水而中毒,1963年至1979年3月共有患者130人(90%以上为65岁以上老人,男性仅3人)其中死亡81人;如结合硫、氮的氧化物,介绍酸雨的形成及其危害,如我国的酸雨污染程度至今居高不下,其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和四川盆地,波及面积达100多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区域占全国面积的40%【6】,长期的酸雨造成这些地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土壤酸化过程加速。结合磷酸盐的相关知识,介绍湖泊水质的富营养化,如赤潮现象。结合甲醇和乙醇的有关知识介绍假酒和工业酒精对人体的危害;结合烃的有关知识介绍光化学烟雾的几次事件及其原因,如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8日英国几乎全境为烟雾覆盖,温度逆增,致使燃煤产生的烟雾不断积聚。尘粒浓度最高达4.46mg/m3,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最高达1.34ppm,为平时的6倍。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促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或凝源上形成酸雾。产生严重后果,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周期约多4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事件发生的1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前1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有成倍增加。结合有机物中高聚物的内容介绍白色污染及其危害和解决方法等等。作为化学教师,必须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

3.2在实验教学中推进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约有60%的知识是通过实验引入的,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并且较之课堂更具有直观性【7】。因此,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课堂演示实验时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学会处理环保问题的技能。为了有效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可以着重落实了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系统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如二氧化硫的制取实验中尾气的吸收,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其次,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尽量减少实验过程中对人及环境造成的污染。比如实验室用加热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易产生氯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就可以改成用H2O2在MnO2的催化作用下制取氧气的方法,这样既节约了能源,又防止了污染。如高一化学第一本《卤素》中有关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中,氯气作为有毒气体对教学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由于我们的实验条件尚不完善,很少考虑“污染”这一问题,导致一个班受“污染”之后,另一个班的学生就对这类实验产生了很大的恐惧,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化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吗? 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更应该是现身说法,从我做起.造成氯气实验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二个.一是氯气的发生和量难以控制;二是实验设计的欠合理性.有人观察到用PP片(医用高锰酸钾片)与浓盐酸反应制氯气时,由于PP片有较高密度,在与浓盐酸反应数小时后,未反应完的PP片未见其松散溶解,且固体与液体的接触面积很小,于是就利用PP片这一特点,在简易启普发生器中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效果较好,解决了课堂演示实验中由于氯气发生装置难以控制而造成大量氯气外逸的教学环境污染问题。有人又将金属钠铜等与氯气反应,改在玻璃管中进行,实验效果同样明显,这就是我们十分推崇的微型实验,它既避免了大量使用化学药品而带来污染,还节约了药品,又较好避免了传统瓶装氯气燃烧中,由于热气流原理而带出的大量氯气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又如高一化学第三章《硫·硫酸》一章中,关于向品红溶液通入SO2的漂白实验,由于SO2的发生装置很难控制SO2的生成量,教师在做完漂白实验后往往为了教室里的小环境不受SO2的污染,只是简单地将SO2发生装置“请”出教室,就是这简单的一“请”了之,当我们要对造成大气污染和形成“酸雨”的元凶SO2验明正身的时候,教师在大讲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的内容,但与身边的环保事例脱节的时候,我们的学生又以怎样的心态来接受环境保护教育呢?有人作了这样的实验教改,向一根一端封口约40 cm左右的“玻璃管中,注入约20 ml左右的用SO2刚褪完色的品红溶液,然后用酒精灯给玻管的另一端封口,将玻管中无色液体部分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它会变为红色液体,将红色液体在玻管来回振荡,它又会变无色,有人将它称为“魔棒”.这种“魔棒”在说明化学现象,操作和环保意识的宣传上具有直观、简便、生动的示范作用,是中学化学教师实验技术改进努力的方向.3.3 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开展环保教育

根据现行《中学化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仅靠在课堂上的培养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1)专题讲座

结合国内外重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和重大的环保活动举办专题讲座【8】。如结合6月5日“世界环境日”向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结合9月16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向学生介绍臭氧层的相关知识及其被破坏的原因和氟利昂的应用及其替代技术;结合全球的二恶英事件谈谈多氯甲苯、多氯乙苯及烃的卤代物的毒性和食物污染问题;结合我国提倡消除白色垃圾活动谈谈白色垃圾的起源及其危害;结合日本四日事件介绍二氧化硫的毒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9】。(2)组织学生参观活动

我们可以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附近典型的污染工厂(如钢厂、石墨厂、水泥厂)和受污染湖泊等处参观,与厂里工人和周围的居民交谈,明确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环保的紧迫性。提高学生以及社会人士的环保意识。(3)建立兴趣小组大力宣传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不但是化学学科的任务,同时也是其它学科的任务.受各学科教学要求的限制,我们必须研究如何协同开展,使学生受到实实在在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教育,而不只是建立在形式和口头上。建立兴趣小组不失为当前学校进行环境意识教育的一个补充和拓展.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工厂和农村进行环保方面的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对工矿区的水样、空气可化验监测,也可在校内实验室中作一些环境保护的小课题研究,如在实验室中作草本纤维造纸和废纸回收的比较性实验,废气、废液的处理,进而说明环境保护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实实在在的身边事,举办环境保护讲座,运用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有效的环保意识教育.使学生在接受环保教育的同时,充分认识到资源的浪费与资源回收利用,都是与环保密不可分的,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应大力倡导“环保光荣、污染可耻”的风气,让兴趣小组的成员联系身边的环保事例,从节约纸张回收废电池,分类收拣垃圾,节约用水,爱护动植物等做起,发挥示范和教育的作用.3.4 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可把本地区环境污染典型事例自然地、生动地渗透到化学教学中,让学生亲自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这样不但会引起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而且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让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10】。例如学习《自然界中的水》一节内容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我在课前带领学生参观了自来水厂,到商场调查了解滤水器的原理,到乙炔厂、电镀厂的下水道出口处采取水样做检测实验,还亲自带领学生到市区周围的护城河考察,让学生观察污染后河水的颜色、状态、气味。通过观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的现状。

参考文献:

6.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六

雷 娟

(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八中学)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由此可见,德育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就以初中数学为例,并结合教学实践,对德育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做两点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数学;数学史料;数学美

一、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作为一个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数学造诣极高。如南北朝时期杰出数学家祖冲之经过艰苦探索,得出了世界上最为准确的圆周率。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着有《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代表作,曾流传海外,影响了日本、朝鲜数学的发展……这种对我国古今数学成就的介绍在数学教材中比比皆是,所以,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可在数学课上适时、合理地引进这些典型、真实的数学史实,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比如,在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这部分内容时,因为涉及的是有关几何图形的知识,所以,我们就可向学生介绍记载了几何图形体积面积计算的着作《九章算术》以及他的作者――三国后期魏国人刘徽,刘徽地位低下,但人格高尚,他不沽名钓誉,而是学而不厌,为我们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数学财富。这样,我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与其相关的数学史料,使学生明白了为人类作贡献是人生中最有价值的事,从而对他们进行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利用数学教学中蕴含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受审美能力、认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对于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数学美很难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我们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数学美进行深入挖掘,从而使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比如,在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让学生通过对平面直角坐标系概念的了解,体会简单美;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通过观看幻灯片“日出”,让学生欣赏奇异美……这样,学生在我们的精心点拨和指导下,慢慢就会体会到数学是一个如此多彩缤纷的世界,审美情趣也能在此过程中得到逐渐提高。

总之,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注重德育教育和数学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使学生成为既掌握专业数学理论知识又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杜乐坤。初中数学德育教学的实践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7.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七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环保教育,共赢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不仅是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提升初中生的现代公民素养的需要,而且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更是中小学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每一个初中化学教师都应行动起来,努力实现初中化学教学与环保教育的共赢。

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呢?近年来我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一、知识渗透,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是人们对保护环境的一种自觉性认识,只有具备了较强的环保意识,人们才能去关注环境问题,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环境保护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因地制宜地通过化学知识渗透,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1. 结合内容举例,激发环保意识。

如在讲到“回收固体废弃物”时,我列举了一些常见重金属混入土壤中污染地下水的事例,一粒纽扣电池就可以污染10万升水,等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学生听后非常震惊,自觉地形成不要随意丢弃废电池的意识。

2.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环保意识。

我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创设情境,浓墨重彩地“融”入环保教育,使学生体验到心灵的震撼,从而激发环保意识。

如在教学《化学与能源》一节时,我的做法是:展示图片:

创设情境:设想你乘坐时空穿梭机到了300年后的地球,你却发现这个曾几何时充满活力的美丽星球一片死寂,从高处俯瞰,地表满目苍痍,深达数百米的深洞随处可见。你与地球留守站的工作人员交流后方知,因人类滥用地球上的能源,地球上的能源已经全部耗尽,地球人被迫迁到银河外的X星球。

引发思考:作为前人的你对此有何感想?现在你带着300年后的照片回到2009年,回到咱们的教室开始学习“化学与能源”,在没有学习新课之前,你有什么心里话要和同学们说说么?

激情导入:在学生自由讨论后,我饱含深情地说道:“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原来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是现在,地球被人类破坏得千疮百孔,支离破碎了,如果我们再不保护她,我们便将失去家园,毁灭自己。让我们携起手来,从一点一滴的环保行为做起,拯救一片绿色,唤醒一片蓝天,保存一弘清水。自觉做到绿色生活、绿色工作、绿色生产,让环保走进我们的生活吧!”

不知不觉,下课了,学生对能源问题的讨论并没有停止,课后还有不少学生主动找我交流“寻中替代能源”的可能途径。

3. 链接本土实例,激发环保意识。

结合所学内容适时地链接本土环保实例。如学习“防治空气污染”时,我就补充介绍“徐州市‘铁腕’”治污的报道。近年来,为了让徐州的天更蓝,我市下大力气关闭了347家小水泥厂,117家小造纸厂,全面彻底封杀小煤窑,拆除了646台锅炉,拔掉了市中心区的740根烟囱,使全城呈现“煤城不燃煤,市区无黑烟”、“大地不扬尘,水泥无粉尘”的环境景观。市委市政府旗帜鲜明地提出:环境保护的“硬杠杠”不能宽,节能减排的“紧箍咒”不能松,经济形势再严峻也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决不能让今天的项目成为明天的整治对象。

在学习能源时我补充介绍我市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的概况。截至2009年4月22日,全市已建成使用“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工程33951户,每户农民年增收节支约1300元,建成使用秸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15处,每年消耗农村秸杆0.8万吨,每年秸杆燃气1420万立方米,可供7800户农民集中用气。

再如,教学“水的净化”时,我介绍了徐州市奎河治理的思路、概况,突出介绍2009年4月16日省环保厅和市政府联合召开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的相关报道,让学生了解市委、市政府努力把奎河治理成环保之河、生态之河、和老百姓满意之河的重要举措。

又如,在讲到“回收固体废弃物”时,我介绍了我市于2008年初和英国辛迪克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填埋气体发电项目,使常年弥漫在雁群垃圾场内的有害气体,不仅将成为新电源,而且可以为附近居民提供热源,真正实现变废为宝的目的。

一个个真实的事例,不仅开阔了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环保就在身边,领略化学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神奇魅力,潜移默化地形成环保意识。

二、规范实验,培养学生的环保习惯

积千累万不如有个好习惯,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从演示实验到分组实验,学生乐此不疲。我十分重视在实验过程中实施环保教育,突出通过规范实验,培养学生下列环保习惯。

1. 保持实验室、实验桌的整洁,不乱丢、乱扔,及时打扫实验室卫生的习惯。

2. 实验前,阅读实验室规则、实验报告,了解常用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以及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如贮存硝酸时,要用棕色瓶存放在暗处,以免硝酸见光易分解而挥发,污染空气;贮存浓盐酸、氨水等易挥发物质的试剂瓶不能敞口放置,否则容易污染空气。思考本次实验可能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小影响;坚持养成封闭实验装置,减少尾气排放的习惯。

3. 实验中,坚持取用最少量药品,坚持用化学的方法吸收实验过程中产生尾气的习惯。

4. 试验后,养成回收再生、循环使用化学药品和无害化处理废液的习惯。如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得到的产物氧化铜回收后可做“酸的通性”的实验原料;酸通性实验产物硫酸铜回收后,又是“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原料;向“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产物氢氧化铜的悬浊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又可回收得到碱式碳酸铜。再如,利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残留固体可用做氯酸分解制取氧气的催化剂,最终残余物还可以施用于花、木、草、树,是良好的化肥;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也可以用来养护花卉,等等。这样做既能节约药品,又能保护环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课外拓展,引领学生的环保实践

环保教育贵在参与,重在行动,仅仅依靠化学课内的渗透是不够的,还应积极向课外拓展,采用适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使学生将在化学课上形成的环保理念内化为生活中的环保实践。我的做法如下。

1. 将环保教育向化学研究性学习拓展。

如在学习“自然界中的水”后,我引领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围绕“对水知多少”、“地球上的水荒”、“严峻的水污染”和“水的未来”四个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如下:

活动1:对家乡的水情况作一次调查,内容包括水体的名称、源头、颜色、气味等。每人每天的饮水量,一个三口之家的一天用水量,中小城市的耗水量,炼一吨钢,生产一吨纸,一吨化肥,一吨糖等需要多少水。

活动2:地球表面可利用的淡水量、我国人均用水量、世界用水量的变化。

查一查学校和家里的水表读数,试一试你的节水方法是否有效。

活动3:选取校园一角,对水污染的情况进行监测。组织一次关于水污染与保护水资源的宣传活动:致家长一封信,或写一份给镇长的关于保护水资源的建议报告。

活动4:水资源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的有效开展,学生对我国淡水资源紧缺、生活中水资源浪费现象和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有了全新认识,既懂得了自然界的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道理,又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自觉开展珍惜水资源、爱护水资源、合理使用水资源的行动,并积极地行动起来,向全校同学与家长发出倡议,开展“节水光荣、四项大行动”活动。即:随手关上水龙头,莫让水空流;一水多用,让水重复使用;阻止滴漏,检查维修水龙头;慎用清洁剂,禁用含磷洗衣粉,尽量使用肥皂,减少水污染。

2. 结合环保节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如3月12日———植树节。组织学生开展“植一棵树、添一片绿,保护环境,我尽责”活动。

5月31日———世界无烟日。要求每名学生为吸烟的爸爸或其他亲属写一封信,信的主题是:“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开始戒烟吧!”

6月5日———世界环境日。先开展“1分钟教室大变样”体验活动。活动中首先组织班级学生在下课前5分钟在教室内随意丢弃一片废纸,后组织学生参观纸屑遍地的教室,并鼓励学生伸伸手,弯弯腰把教室内地废纸捡拾起来,活动结束后由班长宣读“拣一片纸,净一方土,环境卫生,我的责任”倡议书。

接着开展“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知多少”知识竞答、校园环保广告词设计比赛和“环境保护,我的责任”征文比赛。最后引导学生开开展“变废为宝,手工制作创意比赛”的活动。

3. 利用假日或双休日,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1)走向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利用双休日,我经常带着环保小组的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以大自然为课堂,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看、去听、去闻、去想、去触摸、去劳动、去体验,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积极情感。[1]

(2)走进企业,感受环保。参观当地的一些缺乏治污措施的小型企业,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其害。如当地的水泥厂、面粉厂、石灰窑等。参观一些有完备治理污染措施的企业,如“星星集团”、“天虹纺织公司”,感受现代企业的环境治理,突出了解企业治理“三废”的具体措施,了解企业在治理污染方面的费用,让学生深刻认识污染容易治理难的道理,树立要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深入社区,开展环保宣传、调查。我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社区环保宣传、调查活动。

一方面,开展对社区居民的环保认知调查。如:2009年的五一期间,我组织学生到本地苏果超市对前来购物的顾客进行关于“目前,超市问什么开展有偿使用购物塑料袋?”的现场调查。统计结果让学生非常震惊,有78%顾客的回答是“不知道”。活动结束后,学生对本地居民的环保认知现状深感忧虑,“我要宣传环保”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

另一方面,开展对家乡环境污染的现实进行实地考察。如,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我曾组织学生开展过诸如“农村能源浪费现象的调查”、“化肥、农药、农膜使用情况的调查”、“废黄河故道水污染情况的调查”。同时还开展“小手拉大手”,鼓励学生做好“家庭环保监督员”、“社区环保宣传员”活动。如督促爸爸、妈妈、告别塑料袋,重提竹篮子,以实际行动向白色污染宣战。以展板、一封信、书写标语、散发传单、街头演讲等多种形式,在社区有针对性地进行环保宣传。如使用无磷洗涤用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废旧电池回收,垃圾分类放置,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禁止焚烧秸秆等主题宣传。

4. 成立“环保志愿者”大队,定期开展阅读环保书籍、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另外,我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环保情感的激励,开展诸如评选校园清洁小卫士,校园十佳环保志愿者,家庭十佳环保小监察员,社会十佳环保宣传标兵,优秀环保征文、环保科技小制作、优秀环保手抄报评比等活动。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保教育,教师先行,我深深地懂得: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环保教育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求索。

参考文献

8.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的教育论文 篇八

【关键词】 化学教学;环保意识;课堂教育;化学实践;课题调研

【中图分类号】G6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最近长沙、南京等我国中南部城市多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又给我们狠敲了一记警钟。由于我国环境治理起步较晚,环境治理法制比较匮乏,人民群众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也比较淡薄,我国环境保护问题面临非常严峻的形势。因此对全民,尤其是对承担人类发展未来重担的青少年进行环境教育,十分必要,刻不容缓。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为了教育学生,强化环保意识,在化学教育方面,我认为在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利用课堂教育,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课堂作为面向青少年传授环保知识的主渠道,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这是因为随着初中学生的世界观不断成熟和科学知识逐渐增多,其对环境问题有了追根求源的欲望。而化学这门学科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可以很好地解释环境污染问题的本质。在化学教学中加入一些环境问题中的化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本质和树立环保意识,其意思非常重大。

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的初中化学课程中“环境教育”含量较少,“环保教育”的内容往往蕴藏在化学基础知识中。因此,为了做好环保教育工作,作为化学教师平时应当收集、积累环保信息和先进科技成果,把收集到的材料自然渗透到教学中,使化学教学更为生动活泼,更加紧密联系实际。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采取深入研究,善于发现,灵活渗透的原则,在讲授具体知识时附带教一些环境污染的化学知识,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与环境的关系,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什么样的恶果,以及如何保护环境,改善环境,从而深入浅出地阐明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如在教学进程中,当讲到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如:氧气、二氧化碳、煤、石油等内容时,应该向学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等并以现实例子说明“温室效应”的危害,如用煤电厂冒黑烟的烟囱的视频,指出黑烟中主要是烟尘、CO2、SO2和CO及氮的氧化物都是大气的污染物。它使地球表面的温度升高,气温变暖,水的蒸发速度加快,造成旱、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使害虫、老鼠的过度繁殖严重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在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后,教师抓住时机把环保教育穿插于课堂教学,让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2 结合实验教学,加深环保意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与社会、环境联系十分密切。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更直观,更现实,更生动,其效果更显著。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研讨实际生活中的保护环境的措施,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经常要向学生介绍化学试剂的有关性质、贮存和使用知识,这时附带讲授一些环境保护措施,可以使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预防方法。现用,液溴贮藏时水加封页面和用蜡封存瓶口,防止在实验操作中,要求学生在制取化学物质时,尽量利用少量的反应物来制取少量的有毒物质,把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并掌握污染物回收知识。如铜和热硫酸反应。尽量控制反应物的用量,只要学生能观察到其物质存在,能得到明显的结果即可。如用硫化亚铁和盐酸反应制取硫化氢,未排出的气体要用碱液吸收。每次实验完毕后的废液,统一处理,一定要指定处倾倒或回收,严禁随意胡乱倾倒。在制取一些有毒物质(气体、液体)时,要不断改进实验装置,对有害尾气要增加吸收或转化装置,不能任意排放,尽量避免有毒气体和液体泄露乱淌。如制取二氧化硫、硫化氢、氯气等有毒气体,加强对其尾气的处理,可用碱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总之,通过化学实验教学,教师言传身教,引导和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实施假期课题调研,提高环保意识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在假期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假期里,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考察和社会调查,既可以补充课堂上教学因时间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使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更结合生产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使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及对策,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寒暑假前,可以组织学生到现场去教学,参观化肥厂、农药厂、造纸厂、制革厂等地,了解工厂在处理工业“三废”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用什么样的设备来转化“三废”,以及尚有哪些不足之处,鼓励学生在假期开动脑筋,开展课题研究,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施课题方案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决定探究方向,组织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得出结论,采取社会行动。通过自己的研究,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自觉地参与到环保的行列中来。

(1)确立课题研究内容。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课题研究选题时,着手从身边细小的方面考虑,从我们周围的环境出发,选取一些紧贴日常生活的小课题进行研究,像“贵港水泥厂的污染物处理问题研究”“东湖水质检验与分析”、“关于‘凤凰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调查”等等。

(2)课题研究实施过程。有了充分的研究计划和准备之后,同学们就深入学校、家庭、车站、菜场、社区等,发放调查表,收集反馈的信息,然后再进行实地测量,采集标本,调查取样,采访群众,倾听呼声,充分收集研究材料。

(3)汇总课题研究结论。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之后,就把所有的信息汇总起来,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如“东湖水质检验与分析”课题组的同学们通过估算,发现东湖水质在已经存在严重的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污染问题,在枯水季可能会爆发蓝藻问题。由此研究认为必须采取新方法或高科技切实加以解决,如采用控制周边污水排放或生物降解措施。为此,课题组还给环保局的决策人寄了一封信,表明他们对“水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问题的担忧,并请教环保专家有关解决“水体中富营养物质问题”的更好方法。通过调查与监测郁江河水水质,同学们发现河水主要污染源是生活垃圾,而且河水受污染程度相当严重。为此课题组还向有关部门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河水污染问题,并以全校广大师生的名义向郁江沿岸居民发出保护郁江的倡议。

实践证明,通过深入浅出的课堂环保教育,生动有趣的实验教学和可触、可闻、可见的课题研究,使得同学们学习了化学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深刻领会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同时,对部分有潜力并自愿将来从事环保事业的学生,创造了环保初步认知条件,使得他们将知识、实践和责任有机的结合起来,培育了献身环保工作的意识,有助于鼓励并引导他们投身到环境保护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环境科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3年12月

[2]何澻源等.《环境化学》.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永远在青春的路上作文下一篇:网络营销实训大纲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