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共8篇)
1.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一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总结
《七四》班班主任:郝良伟
近几周县局提出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经过两周的实践探究,我感觉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是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不是趋于形式化,而是落实到实处,有利于学生的共同发展
小组合作的建立不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而是对学生纪律、卫生、学习,品德等为了共同的集体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一个共同体。我们在合作过程中不仅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也要重视小组的成员——每个学生在小组中获得的发展,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在合作中,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不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的活动,而是在学生互动中,使他们成为主角,而教师由主角转为配角。充分发挥他们个人的能力,从中发现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同时可以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并且使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把班级六十四名同学组成八个学习小组,每组八人,其中每个小组都有好、中、差学生搭配,分为四个层次,使各组总分基本相同,各组选出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组长,明确组长的职责,下设成绩较好的两个学生为小组长,组内设置记录员,其余学生由组长分配任务,如:分管本组的纪律和卫生等,同时座位按学习小组编排,八人前后坐,便于讨论问题,展开活动。
(二)组名的创建,每个小组创建自己富有个性化的组名和组规,在学习小组之间营造互相竟争的氛围,同时让他们自己制定组规来要求规范本组成员的行为,对于本组成员表现不好的学生小组长进行处罚,如:上周和本周我们班一共要求五个学生请家长,向家长汇报他们在学校的表现。这都是小组集体决定的,班主任不参与。
(三)小组活动,课堂上小组讨论,前面向后一转就可进行,很方便,组与组之间也可以讨论,还可以下位置讨论,背诵可以互相提问,互相检查,还可以开展守纪比赛。
(四)组长职责
1、小组成绩第一名的学生为本组的学习委员,是小组学习带头人,分管本组的学习任务,带领小组成员开展一切学习活动。如:每天检查本小组成员的作业;检查本小组成员背书情况;等等,同时每天向老师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
2、其他两位组长一位分管本组的纪律,时时提醒本组成员的一切情况;另一个组长专门记录其他小组的违纪情况。
(五)个人学习评价
分三项:
1、课堂学习,按照发言情况,针对不同层次进行奖分
2、平时作业,按等级给分,不按时交作业一次扣1分,抄袭作业一次扣1分
3、考试成绩,按照每门学科的名次进行排名,把每科成绩排名得分相加再化成百分制给予奖励。
(六)个人操行评价
分四块,纪律、卫生、分管、表扬,基础分100分 纪律表现
1、上课讲话或者自言自语一次扣1分,上课吃东西或喝水一次扣1分,上课随意插嘴一次扣1分,上课睡觉一次扣1分,上课看课外书籍一次扣1分,上课做与课堂无关的作业一次扣1分,上课顶撞老师一次扣5分,上课无故下位、随意换座位一次扣1分,上课起哄一次扣2分。
2、课间疯赶打闹一次扣1分,骂人说粗话一次扣1分,做不安全的游戏一次扣1分,以大欺小,以强欺弱,以男欺女,打架斗殴一次扣5-10分。
3、上操集会做到“快、齐、静”,受到学校表扬,每人加1分,收到学校批评,每人扣1分,个人讲话一次,扣1分,不按顺序站队一次扣1分。
4、迟到一次扣1分,早退旷课一次扣1分。
5、进餐不排队,抢饭,讲话不听劝阻一次扣1分。
6、午休讲话一次扣2分,不请假无故不午休一次扣3分,下位或进进出出一次扣2分,午休不睡或做作业一次扣1分。
7、放学不及时回家一次扣3分,放学途中或在校内吸烟一次扣5分,拉帮结派或勾结校外不三不四人员惹是生非或打架斗殴一次扣10-20分,打牌赌博一次扣5-10分。
8、住读生就寝迟到讲话或者吃东西一次扣1分,不在本寝室就寝一次扣2分,不请假私自外出上网或者回家或到同学家留宿一次扣5-10分。
9、带手机到校一次扣2分,说是道非,不利于团结一次扣1分,顶撞班干部,不服从管教或者安排一次扣3分,自己的事不做强迫别人做事一次扣1分,男女交往不得体一次扣5-10分,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一次扣3分,偷别人东西一次扣5-10分,有敲诈勒索现象一次扣10-15分。卫生表现
1不注重个人卫生和仪表,留长发一次扣1分,染发烫发或留奇形怪状发型一次扣1分,佩戴首饰一次扣1分,穿奇装异服一次扣1分。2不按规定系好卫生袋,一次扣1分,滥丢滥扔一次扣1分。3清洁值日生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一次扣1分。分管工作
每天按时到位,不按时扣1分,没做扣1.5分。
表扬,个人操行受到老师表扬的一次加1分,受到学校表扬一次加2分。
(七)总评 每周一评比
每周日进行总评,把本班成员的 课堂表现
作业
各科测试
行为规范
总扣分情况后三名的学生要求请家长。把本组成员的所有得分相加,评出小组名次在班会上公布,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和个人,并进行颁奖活动。同时采取星级奖励,增强小组和学生的荣誉感,增加他们的动力。
2.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二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 小组合作学习就作为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在大班额环境教学中受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笔者结合几年的听课学习, 总结了一些目前制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问题,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
1.“随意组合”型。
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是分小组互助学习。但教师在分小组时有很大的随意性, 基本按座位次序就近搭配。如把前后两桌4人分为一组, 把前后左右四桌8人分为一组, 把就近几桌分为一组, 把两列学生分为一组, 把两行学生分为一组, 组内人数有的多达16人。有的组优等生多, 有的组后进生多, 有的组人数多, 有的组人数少, 有的组男生多, 有的组女生多。总之所分小组组间不均衡, 组内失衡, 随意性强。
2.“速战”型。
学生合作学习时间得不到保障。学生合作学习某一问题不到两三分钟便匆匆收场, 汇报学习成果。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 多数学生因时间不够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自我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 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也就无法达到。
3.“自由市场 ”型。
小组合作学习成了“自由市场”。教师布置完合作学习任务后, 学生自由讨论, 畅所欲言, 嘈杂无序, 但教师不参与、组织和干扰, 有的教师忙于干跟学生合作学习无关的事, 有的在一旁等待, 有的象征性地到学生中巡视、转悠几圈等。
4.“暗示”型。
教师暗示合作学习成果。教师为了顺利获得所谓的合作学习成果, 利用巡视的机会, 将自己希望的结果有意识地暗示给学生, 以便学生汇报出正确的结果。从表面上看, 学生积极动手、充分讨论, 教师积极参与其中, 实质上却是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法。这实质上变相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讨论交流的权利, 小组合作学习也就发挥不出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
5.“盲目”型。
合作学习内容没有精心设计, 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内容很简单, 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 有的合作学习内容具有模糊性, 不知要合作学习什么, 只是为合作而合作, 有的合作学习只是组内学生面对面地各自读书或说笑, 没有合作学习的实质内容。
6.“优生表演”型。
合作学习成了优秀学生的独角表演戏。课堂讨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中必须运用的合作学习形式, 但这种合作形式在操作上往往会变成优秀学生的独角表演戏。汇报时一些优秀生会抢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同时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 而中后学生则失去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 只能被动地听“天书”, 导致合作学习达不到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效果合作学习成了优等生的表演舞台。
7.“合而无果”型。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合作过程, 无合作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 既没有让学生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 又没有对学习活动及时总结反馈, 教师便急忙进入新环节, 前面的合作学习只有过程而无结果, 实质上弱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对症下药, 探寻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 培养合作意识, 体现团队精神, 丰富学生情感, 促进全体学生个性良好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针对目前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种问题, 笔者从以下方面探寻更有效的合作学习方法:
1.科学分 组, 明确任 务。
大班额由于学生众多, 加上学生自制力较差, 因此组织教学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疼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 要根据班内实际, 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根据多年尝试证明:小组成员的组成要依据学生个性差异、水平高低、能力大小、兴趣爱好、性别等合理搭配, 小组人数6人为宜, 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各2人, 男女生各一半, 这样的小组学习效果最佳。小组成员要有一定的分工, 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 而且小组角色要互相轮换, 以增强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小组成员中要推选出小组长每个小组的小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全组各方面的学习工作, 如检查作业、组织讨论、汇报情况等。
2.保证合作学 习所需的时 间, 合理、充分地利用 时间。
合作学习必须保证完成某一内容需要的时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合理、充分利用时间。合作学习需要一个过程, 一要自主阅读独立思考, 二要发表个人意见, 三要进行交流讨论四要整合反馈。各阶段要合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 时间的不充裕、时间分配的不合理、运用不充分会直接制约小组合作的深入开展, 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低效。因此, 在课堂上, 教师要舍得把时间让给学生操作, 要指导学生合理、充分运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 要克服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主宰课堂教学所有时间的弊病。
3.教师 积极参 与、引导 、组织, 让合作 讨论 做到活而有序。
“没有规矩 , 不成方圆” , 教师要积极参与和引导小组合作学习, 让小组合作学习活而不乱、杂而有序。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 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 而是合作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小组内应有明确的分工、明确的职责任务和明确的合作程序, 凸显主体作用。如果教师不组织、引导、参与, 学生想讨论什么就讨论什么 , 想怎样讨 论就怎样 讨论 , 学生讨论 到那里 , 教师就跟到那里, 这样的合作讨论学习就成了“自由市场”, 合作学习必然低效。
4.要把握住引 导 、点拨与暗示的界限。
在合作讨论过程中, 教师要把握住引导、点拨与暗示的界限, 适时适度引导、点拨。引导是对正确学习方法的引导 , 点拨是对 思维障碍 的打通 , 通过精心 设计的问 题引导在学 生思维出 现障碍、百 思不得其 解时点拨 ;而暗示是 给学生偷偷 提供答案 , 是对学生 合作讨论 的阻拦、对 学生思维的 禁锢 , 实际是传 统“填鸭式 ”灌输教学 法。在合 作讨论过程 中 , 教师不要 在一旁喋 喋不休地 提醒或暗 示 , 要让学生在较充分的时间里按自己的 理解水平 和兴趣独 立思考让学 生的思维 任意拓展 , 思想任意 放飞 , 不能牵着 学生的鼻子走。所以在合作讨论过程中, 要防止把引导、点拨变成暗示。
5.合 作学 习 内容 要 明 确 , 有合作 价值 。
合作学习要确定具体学习内容, 并且选取的内容要有合作的必要。合作学习内容明确, 也就是要明确合作讨论什么问题,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价值, 就是说合作讨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讨论的必要。为调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 使学习富有成效, 要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多人合作学习的内容, 精心设计讨论的问题, 合作讨论的问题既要有针对性和代表性, 又要有广度和难度。如新的问题, 有争议的问题, 大家都想解决但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能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合作, 合作要有必要和价值, 否则合作学习就流于形式, 不能收到预期效果。
6.人人 参 与 , 体 现 团队 精 神 。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内成员人人参与, 个个体现团队精神。一是合作学习应表现为全员参与, 要有组长的主持, 成员的具体分工, 人人有活干, 没有旁观者。二是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施展才华的均等机会。人人参与要突出性格内向、不善发言的学生和后进生, 对于他们, 教师要有意创造出想、说、做的均等机会, 经常陪他们参与活动, 鼓励他们大胆讨论、质疑、交流, 并开展辩论, 消除胆怯心理, 使他们有勇气主动参与合作, 让他们认识到这是团队的需要, 是团队精神的体现三是切记避免少数优等生垄断所有展示机会, 合作学习中优等生不是主角, 后进生不是陪客, 他们角色平等, 拥有均等展示自我的机会。只有人人参与、机会均等, 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张扬, 学生才能全体发展, 教学才能高效, 学生素质才能提高。
7.合 作学 习 既 要 重过程 体 验 , 又 要 重 成 果 展 示 。
合作学习在重过程体验的同时, 一定要展示、总结、反馈学习成果。一是小组内人人展示学习成果, 特别突出后进生的展示, 二是组内汇总学习成果, 组间展示学习成果, 三是教师要整合、反馈学习成果。
3.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三
【关键词】小学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很多农民进城打工,把孩子送到县城学校接受优质教育,导致城区学校班额过大,班级管理困难,师生交流受到限制,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的机会和教师及时把握每个学生学习情况机会,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为了改进教育教学质量,就需要从构建小组、把握契机、培养习惯、师生互助、科学评价等几方面着手,组织学生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思维。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组建互补型学习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互动达到目标。我在构建小组时,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保证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根据大班额特点,我先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然后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大班额下,学生缺乏一定的合作技能,因此组内人数不能过多,常见的合作学习小组是按前后座位分成4人小组,而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的分组虽然使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按学生知识基础分组,可兼顾性别、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差异,进行弹性调整,如有的学生想象能力强而计算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强而逻辑思维差。我在教学一年级《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利用所提供的“元角分”布置了“商店购物”。在人员配置上我依照上述原则合理搭配,达到合作、交流的最佳效果;在组员作用上,我注意角色分配,一般设组长、记录员、检查员、报告员等;注意角色的轮换,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各自的价值和担任不同角色的感受,帮助学生树立责任心。
2.改变单一的合作方式
针对大班额情况,我改变了以往的4人组单一合作形式,采用同桌2人或3人、4人或6人合作学习小组。
(1)自愿组合合作学习。同桌自主合作学习是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丰收的果园”一课时,低年级学生没有经验,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往往不知所措,加上班级人数较多,我难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我把时间给了学生,同桌一起学习,学生在与同桌交流过程中,检验自己和同桌答案是否相同,可以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2)小组自主合作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能满足不同个体的学习需要。在教学“百以内的减法”时,我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进行小组交流,学生提出了“个位数和十位数分别相减、两位数减一位数再减十位数,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等”方法,学生思维活跃了起来。这样的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体会、交流的机会,不同程度的学生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3)自由组合合作学习。自由组合是学生自由结合成临时学习小组。在小组里,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更大。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统计”时,要求学生分小组统计,调查每个人喜欢哪种水果,学生都逐个记录了下来。为了让每个学生更深刻地体会统计过程,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学生很有兴趣地完成了统计任务。
二、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合作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契机。”在大班额教学中,我采用“一帮一”、“优带差”的互助学习机制,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小组合作素材,精心安排合作内容进行教学。如在学笔算加法时,我让几个学生进行板演评价之后,分小组讨论“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小组每个成员从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交流,互相补充,总结归纳出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
三、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学习习惯对于合作学习初期的大班额低年级尤为重要。
1.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的习惯
受“教知识”习惯的影响,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习惯主动思考,也不会用言语表达。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耐心辅导,鼓励和启发他们思考交流,激发他们动脑、动口的欲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敢想、敢说。
2.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讨论的习惯
因年龄的特点,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而顾不上倾听合作者的发表意见。在教学中,我积极营造平等、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保护、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认真倾听,提示、点拨、指导他们,让他们逐步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同时我也参与其中,对小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鼓励、引导、帮助,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发言、认真倾听等良好合作习惯的养成。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习惯,提高大班额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操作活动,既能体现集体智慧,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我尽可能设计一些2个或2个以上的人操作的、能充分体现合作学习优势的内容让学生实践。如“卡片摆数”,“小小售货员”,“量一量篮球场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等等,培养了学生良好合作学习的操作习惯。
四、发挥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互动的作用,提高大班额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师生互动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从表面上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压缩”了教师的空间,实际上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更大的责任。因此,在大班额环境下学生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应从讲台走到学生小组中间,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观察和介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2.关注“学困生”
《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大班额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中差生的学习情况成为数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我心中先有“差生”后有“优生”,当中差生学习有困难时,我给予更多关心和帮助,增强其战胜困难、学好数学的信心;当发现中差生学习成功之处,及时予以肯定和恰当表扬,让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通过反馈获得更多的信息,以便全面、准确地掌握教学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4.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四
河源市第三小学 徐爱华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体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设置大问题。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因为其本身体现了逻辑性,所以对于学生而言极有可能会在学习上面临困难。为此,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更加掌握数学知识。文章中以小学数学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为例,通过对黄爱华老师课题的探究,总结得出大问题的设置对于提升数学学习效率所体现的作用。
关键词: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探究;黄爱华
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则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而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需要通关“问题”这一形式作为引导,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让小学生尽快进入情境,对问题进行讨论,进而得出答案。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对小组合作学习效率造成影响。为此,加大对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视,使学生能够面对面进行交流,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问题”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1.1 所谓“大问题”
大问题教学是有黄爱华老师提出的一个教学观点,这一教学观念是立足于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而提出,为了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为核心,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关注,为学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进而整体呈现出教育大
[1]格局的形式。大问题的提出与数学教学之间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教师为学生设置问题,便能够更加顺畅的牵引接下来的流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设置的问题,不能局限于某一点,而是要体现整体教学。1.2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设置大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即可。但是这种模式并不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法被提出并且应用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凸显小组合作学习法的效率与优势,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大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不仅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目的性,也真正提升了数学教学的效率。但是设置怎样的问题才能让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更加有效,这需要通过实践证明。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效率的问题模式 2.1 遵循三点基本原则,设置大问题
为了能够体现问题设置的有效性,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即“what”“where”“why”,按照什么、哪里、为什么三个要求设置有关于数学的大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能够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进而在习题解答以及生活中加[2]以运用。以小学一年级《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此课教学时,如果要设置一个高效率的问题,则要从以上是三个基本原则着手。例如,教师可以提出“同学们,平时小红跟父母一起去水果超市,3个梨和2个哈密瓜,那么小红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呢?”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该问题进行研究。学生分析这一问题时,会从问题中获知多个已知条件,并且了解到上述几个基本要素,这样一来便可以更好的解决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学生可以集合多人智慧,选择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增进了同学见的友谊,真正了解这一课的重难点,既认识了1到5的数字,也学习了加减法,从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2.2 按照大问题教学步骤,实施小组合作
对于大问题教学而言,其实有固定的操作步骤,具体如下:① 建立关系;② 提出问题;③ 小组探究;④ 结果的展示与分享;⑤ 答案总结;⑥ 问题延伸与扩展。所以如果教师要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中运用大问题教学,则需要按照以上一个步骤进行操作。以小学数学《认识钟表》一课为例,教师在进行这一课教学时,如果要按照以上几个步骤进行教学,则要先确定师生之间的正确关系,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的学习新知识,其次,提出问题。教师要针对这节课重难点设置问题,例如当分针指向
4、时针指向3是几时、一天有几个9时等,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问题进行探讨。随后,学生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班级中进行分享,并且与师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出最终结论。最后,教师可以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掌握这节课知识的基础上,也能学习到一些其他的知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能够更加主动的学习知识,构建大空间。2.3 从大问题教学的特征着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教师开展大问题教学,也可以从其基本特征着手,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其中大问题教学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以“学”为核心。② 置顶价值观。③ 是飞翔者的教学。④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⑤ 突出再创造教学[3]。教师只有真正掌握大问题教学的特征,并且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切实培养学生数学综合素质。例如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长度单位》一课教学时,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先让学生对这节课内容进行预习,并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问题在小组中进行讨论。随后,真正突出数学课堂中“学”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将所有的长度单位编成一道题,然后各个小组将问题进行交换,通过讨论进行解答。例如小明走一步长50cm,那么这一长度换算成其他单位是多少呢?让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也实现数学课堂质量的提升。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探究一方面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则有助于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教师通过设置大问题,在课堂中构建大环境,让学生学习更加深入、有效的掌握数学知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实现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培养,为今后小学教学改革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参考文献:
5.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五
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所谓英语有效课堂,是指“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是师生、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主渠道,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主战场。我校从2013年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以来,通过三年的研究、探索,于2016年3月我校申报的州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获得州级课题成果一等奖。提倡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有效课堂,将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以优带差,中等升优,优者更优的理念。由于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因此大多数的合作学习课堂都是富有成效的。但是,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以教师讲解为主体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使我们的英语课堂行之有效且高效,自然要求英语教师在课堂管理有相应的策略与措施为之保驾护,避免小组合作学习表面热闹,效果低下的状态。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课改的需求,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教学能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更好地关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一线的工作在课堂,把自己的工作作为研究对象才是抓住了教学研究的本。
二是教师成长的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首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由“教”转变为“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合作性;只有提高我们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应课改的要求,解决教师的教学策略问题。避免有些教师在观摩了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后,自己做起来并不有效。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促使教师通过理论学习,能解决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策略意识不足问题。
三是英语教学现状的需要。直面我校现状:绝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学习基础差、底子薄、习惯差。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为主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认知主体,教师为教学主导”的以“学”为主的“双主”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完全摆脱传统的束缚,促使师生间的课堂结构关系发生质的变化,教师由“教”转变为“导”,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由“要你学”转为“我想学”,“我会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发展,成了我校英语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践意义
1、调查分析目前我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流于形式的原因,寻找策略,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策略,以期获得教与学的双赢。
2、在英语学习中,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强化团队精神,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的原因促使我们开展了“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这一课题。
三、运用的教育科学理论
“高效教学论”关心的主题就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效率。20世纪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引起明确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人们不看重学校教学的效率。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可以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现代教学论可以说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从夸美纽斯开始,“高效教学”的理想落实在“规模效应”及其相应的“教学模式”上。《大教学论》的理想寄托在“班级教学”中,它是“有效教学”的初始状态(可视
为“有效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在这种初始状态的“有效教学”中,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扩大教学的“规模”,减少教师教学的重复性劳动,“一个教师可以同时教很多学生”。
“大规模”的班级教学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对具有某种普遍适用的“教学模式”的依赖,否则“大规模”的“班级教学”就很难长久地维持。这正是自从“班级教学”产生以来,人们不懈地寻找“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的缘由。
夸美纽斯以及赫尔巴特学派所倡导的“大”的、“普遍”的教学模式后来受到来自两方面的挑战。
一是人们对“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学模式”逐渐发生怀疑,有效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论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开始突破“教学模式”的思路而从“人的问题”“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等视角来考虑有效教学的出路。这标志着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二个阶段的出现。
高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的第三个阶段开始转向“教学设计”。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的基础上,人们认识到无论“大”的(夸美纽斯)、“普通”的(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还是个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实现有效教学的理想。于是,有效教学实践及其研究越来越强调“设计意识”(或“教学设计”)和“反思意识”(或“教学
反思”),越来越强调课堂教学的改革不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技术的更新和调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学理念”或“教学信念”的支持下展开“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设计教学”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四、研究内容及目标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核心概念
1、小组合作学习:坚持以我校有效课堂的“自主学习”、“交流展示”、“点评质疑”、“点拨提升”学习方式的为导向和学习目标达成的基本要求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合作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为主体,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学习目标,发展自身综合素质。
2、有效性:在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借助于学生在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形成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尝试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能改善课堂的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素质等。
(二)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探究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内容如下:
1、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发现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困难与问题,运用访谈和课堂实际观摩听课等形式深入了解教师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操作中存在的误区,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情况的调查研究。并努力探究引发这些困难的原因,以此为基本依据开展针对性的探索研究。
了解学生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的原因,借助与学生的交流、课后反思和问卷调查等手段,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困惑、误区和障碍。
2、扎根课堂,在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中不同课型(不的教学内容)下,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主要实验的课型有: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通过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一套适合农村初中的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大胆有效地参与课堂小组活动,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题的总体目标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中学生那种不主性、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探索出适合初中生年龄特点的,适合于初中英语教育的新型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以促进学
生学习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与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目标有:
1、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解决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操作小组合作学习的困难与问题;解决学生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
2、探究小组合作在英语几种课型(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3、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习惯。
4、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观,提升教师的教学及科研水平。
五、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材料进行学习,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制定研究方案,指导课题研究;课题实施过程中,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借鉴各种教育书籍,报刊杂志中介绍的理论和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二)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分析了解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三)行动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思
考、研究、提高、再实践、再发现,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
(四)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积累,对研究活动中取得的经验、体会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研究的规律及方法。
(五)案例分析研究法:课题研究中期,在各学科实施课题研究的实践中,提炼出实效明显的个性化经验。
六、课题研究与实验过程
根据我们课题的性质,结合实验对象实际,大体分为三阶段进行研究:
(一)课题准备阶段(2015年9月至2016年2月)
2015年9月开始,镇远二中英语教研组七年级备课小组确定《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课题后,经过讨论、选拔确定了课题组领导小组名单(组长:吴学卿 组员:陈吉 刘金梅 陈婷 李晓燕 李宛蓉 魏丹),并且对课题组的管理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拟定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方法和实施步骤。
(二)课题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7年6月)
第一阶段:前期实施阶段(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1.确定课题组成员: 组长:吴学卿
成员:陈吉 刘金梅 陈婷 李晓燕 李宛蓉 魏丹
2.召开课题组成员研讨会,认真学习和贯彻“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的各项要求,领会精神,对今后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拟定出合理可行的施行方案。
3.尝试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等进行综合评定,组建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一组,各组间应无明显的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周期为一学期。
4.实际操作
(1)撰写了开题报告
(2)确立了实施阶段的实验计划(3)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4)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确立小合学习的实施策略
(5)主要对听写教学、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6)做好实验记录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 5.阶段成果
(1)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低效原因(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合作时机;
建立合作规则;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等。
(2)初步形成了听写课、口语课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①听写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简言之,英语学习,词汇为本。而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往往是因为这一关过不好而渐失信心。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短语和句子时需要做大量的听写练习,听写是训练听力和写作技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如果经过课后的复习重新听写得满分,教师仍然可以认可他们的成绩以资鼓励,因为他们经过努力进步了。
②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合作伙伴活动或合作小组活动最大的特色在于能够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口语交流与互动。这是我国外语教学界近年来大力推崇的活动形式。活动简便易行,但可以灵活多变,不断推陈出新。A.变换伙伴。小组的伙伴一般是身边的同学,搭档长期固定不变,难免觉得不新鲜。可以尊重个人的选择,让学生经常
变换搭档。B.变换距离或位置。为了使学生大声说,听得见,可以把坐着说的方式改为站立地说,把近距离肩并肩地说改为远距离(间隔一米左右)面对面地说。C.变换练习方式。学生用书和练习册中很多话题或题型为活动的变化提供了便利。如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等。
朗读对话:学生学习完一段对话后,教师一般要求他们分角色表演。这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自告奋勇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而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乐于表演,美中不足的是英语能力较弱,但为了合作小组的集体荣誉,他们也不甘示弱,会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在合作小组活动中充分发展了自己的语言能力。
讨论问题:合作小组同学围绕某一话题或为找到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如“Mary的母亲病了,但Mary工作很忙不能回家乡看望并照顾母亲”,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为她出主意,要求尽可能使用情态动词。笔者把这个活动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效果比较好。下面是经过整理的某一组各人的意见:A thinks Mary must write a letter or make a phone call to her mother to express her best wishes.B suggests that Mary should write to her sister to ask her to look after Mother instead of her.C says that Mary ought to send some money back···.合作小组活动 的成功取决于各参与者之间的相互依赖、启发和帮助,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第二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6年9月至2017年2月)总结前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完善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探索小组合作在英语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共同探讨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对学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合理引导,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周期为一学期。
1.修订课题实施实验计划
2.对学生进行了英语学习的问卷调查 3.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4.主要对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探究
5.做好实验记录并保存好过程性材料。
(1)对学生进行综合素养的调查。学年末再调查一次,以后每学年末调查一次。
(2)小组合作学习的归纳与总结(策略、优点、误区)6.阶段成果
(1)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标准》对中学各阶段英语阅读技能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阅读量也大幅度增加。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
心设计各项任务,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合作完成。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合作、互动、创新的过程。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让他们知道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去收集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料。合作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对方的观点,而且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讨论问题的要领和方法。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讨论,主要有以下一些内容:
①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②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③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④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2)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进行。
熟悉要求(familiarization):教师从学生讨论后提供的话题或练习中选出两个题目,介绍文体格式,简述写作方法,提出字数要求等。
小组讨论(joint negotiation):由小组长组织组员进行协商,从两个选题中定出一题,讨论有关话题,交流观点,挖掘主题内容,查阅生词、词组,补充有关信息等。
独立写作(independent construction):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每人拿出稿纸根据选定的题目进行实际的创作,包括编写提纲或打草稿等写作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困难可求助于组员或老师,但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伙伴编辑(peer editing):教师简要传授修改策略,学生阅读全文,并做必要的补充、删节。每个组员依次评改同组其他成员的作文,并用红笔划出精彩的句、段,最后定稿,由其中一位组员负责抄写,署上小组成员的姓名。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多看、多改,以增加语言输入、提高使用语言的准确性。让学生相互传阅和修改作文,更重要的是训练他们既做学生也做先生,同时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教师点评(teacher commenting):小组写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作文质量高,也相对工整,教师批改时主要就内容和文章结构发表评论,提出修改意见;采用实分制,对于精彩的句、段、长作文予以加分,以示鼓励;每次成绩都进行登记。第二天用课前5分钟对小组写作的成果进行反馈:
表扬成绩高的小组和进步的小组;把成绩最好的作文作为范文张贴在班级“佳作欣赏栏”上,并要求学生与此对照,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反思评价。这样做,每个学生都会为了自己和小组的荣誉认真地写、主动地合作,既提高了每个成员的写作能力和改错能力,又增加了小组的凝聚力。事实证明,合作写作的经验能导致以后学生个体写作成绩的提高。
第三阶段:深化展示阶段(2017年3月至2017年6月)课题组举办课题研讨会,开展课题公开观摩实验课,交流实验教师论文,展示在实验活动中涌现出的大量优秀作品,认真总结经验,由几个试验班推广到全校。周期为一学期。同时,重点对写作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进行再探索。
1.制定本阶段实验计划,2.制定可行的策略 3.阶段成果
确立了英语写作课堂小组合作有效学习策略: “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各组交换批改—全班共享—教师点评 — 个人再修改”的教学形式进行写作训练。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7年7月至2017年9月)1.对课题继续进行推广和进一步的实验。对本课题进行全面的总结。归纳材料,写课题总结报告。系统整理英语各种课型中小组合作的学习策略,并传播、推广。
2.进行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形成结题报告。3.申请结题。鉴定课题研究成果及结题报告。
七、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实施阶段后,现对 “农村初中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作出如下总结
(一)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及策略
探究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原因;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归纳与总结
低效原因(主要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不明确;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留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进行合理分组;把握合作时机;建立合作规则;营造合作环境;培养合作意识等。
(二)探究小组合作在英语几种课型(听写教学、口语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1.听写课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词汇不足会使听、说、读、写各种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受到限制。词汇听写教学中可由教师读、学生写,然后分组交叉批改,合作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每次听写时总会有一小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教师要允许他们课后有重新听写的机会,由合作学习小组内成绩较好的组员帮助他们听写。
2.口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口语学习不同与书面学习,它更依赖集体行为,要求人与人之间用语言直接进行交流。我们在教学中右以采用以下策略:(1)变换伙伴;(2)变换距离或位置;(3)变换练习方式。另外还可以以朗读对话,课文问答,讨论问题,句型操练或交际性练习的方式来加强口语小组合作学习。
3、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1)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
(3)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和事物的能力。
4、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研究结果证明,在写作开始前,应该给学生就写作题目进行小组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题目的认识和理解,集中不同的见解,捕捉合适的观点,确定可写的内容。因此,英语课堂写作教学可以遵循“熟悉要求——小组讨论——独立写作——伙伴编辑——教师点评” 的程序策略进行。
八、课题的实验效果与分析
(一)促进了学生素质素养的全面发展 1.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在活动中彰显和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取小组竞赛的方式来学教学。在开始竞争前,各小组会积极合作,小组成员各显其能,这无疑是体现了差异教学。同时在抢答时会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精神、求异思维、及团队精神等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3.通过课内外的课题实验,提高和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乃至于解决问题、设计问题的能力
(2)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4、学生成绩提高了,爱上本学科的课了。
观察实验的班级,课前学生基本上都能做好课前准备,英语课本、导学案、自学笔记,早已摆在课桌上,有的还翻到了要学习的页码。学习成绩也提高了,比实验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
(二)对实验教师产生了积极影响
1、英语有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教育观念深入师心,教师转变了教学观念,变“灌输式”、“一问一答式”为“启 18
发式”、“小组合作式”。注重了基本功训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2、提高了科研能力
教学科研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捷径。从前,教师对“科研”充满了神秘、神圣,觉得遥不可及,可亲密接触之后,才发现科研就在我们身边,科研是为了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初步知道了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并且自觉自愿投入学习中,知识面大大加宽,分析处理信息能力大大加强,还撰写了有价值的心得、论文。
九、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两年多来,我们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一)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向“小组合作学习”要质量。
(二)对本课题的研究的一些策略还有待进一步实践,让学习在这些学习策略之下能真正的进行“有效的学习”。
(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们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英语有效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几种课型的学习策略的研究,还需加大研究和指导力度,以期探究出适合我校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策略。
十、课题研究的反思
两年多的实践研究,弹指一挥间。但课题研究给了我们很多的收获,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学生与老师在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轻松;学生喜欢英语课,对英语表现出的相当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的。英语学习成绩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当然,由于时间较短,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及研究中,我们还要更加深入地加以研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镇远县第二初级中学校英语课题组 2017年10月 主要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
2.佐藤学,《学习在快乐——走向对话》,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
3.段惠民,《就这样走出乡村》,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
4.郑金洲,《合作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年 5.林培英,《课堂决策—中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及案例透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6.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7.《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刘平平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篇六
李桂容
在六月份参观了山东省昌乐二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之后,我们学校组织了参观老师进行了交流、讨论,对我们这样的学校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以及如何实施进行的探讨。最终学校还是决定从今年高一开始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新的开始,总是困难重重,但是我们高一全体老师还是咬咬牙坚持到现在。细想了一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首先,我们将全班学生分成了六个小组,每个小组8~9名学生,这8~9位学生面对面坐成一组。每个小组设立了组长,以组长为核心组建小团队,每个组员都有合理的分工。并且每个小组有自己小组的组名、组训、家庭公约、组徽,有自己的小组奋斗目标。
然后,我们对小组进行两大板块的评比:第一,德育板块,包括出勤、卫生、纪律、仪表、礼貌、宣传等方面;第二,学习板块,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考试成绩等方面。从这两方面入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承包责任及评比。
最后,在学校层面对各小组进行总结表彰。每一周评出三个优胜小组,每一月再评出优胜小组,最后还在学期末评比出一学期中最突出的小组。同时,学生在个人优秀表彰方面,也着重考虑小组在成绩。也就是说从全方位引导、刺激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实施以来,我觉得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前有利有弊,“利”在各种班级任务比较容易布置与落实,学生都不愿意自己成为小组拖后腿的那一个,而且做了还有加分,学生还是会以自己可以为小组加分为荣。“弊”在小组成员之间说话比过去方便了,所以晚修纪律有待加强,另外看黑板比较累,过去一抬头就可以了,现在却需要侧身,老师也不好控制看黑板的问题。还有最重要的是课堂,课堂上小组间真正讨论的有多少?讨论到何种程度?时间是否允许?小组讨论是否能解决问题?课后学生又是否能去发现问题和补充问题?是否能对课堂内容加以巩固?
7.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七
一、一部曲———优化合作小组的组成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 人人体验探索与发现的乐趣。合作学习中的每个组均为一个小集体,小组的成功取决于所有组员的努力。只有每个组员都为小组的利益着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小组才能出色完成任务。因此,小组内部人员的安排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教师要认真考察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征及能力倾向,对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习惯、性格爱好及成绩差异等因素做详细了解,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不等,成员组合可灵活多样,有时每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有时每个小组组内同质,组间异质。保证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基础。
二、二部曲———择好合作学习的时机
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最佳时机,在学生需要最迫切、教学过程最必要的时候,积极、有序、有效地组织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产生“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感觉。
1.重点、难点 处。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 点处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疑问、争论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碰到学生对某一知识或问题迷惑不解,或双方出现意见分歧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才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3.深化、拓展处。合作学习旨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如教完《居里夫人》一文,我要求各小组利用计算机网络和图书,搜集某一位科学家或名人的资料,选取合适的材料,制作一张名人卡,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各组成员先将有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再精心挑选卡片所需的内容。绘画好的学生负责卡片的设计,写字好的负责卡片的书写,文学功底好的负责文字的润色,朗读好的准备代表小组展示……学生人人参与小组学习的过程,彼此优势互补,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任务。这一次合作学习, 不仅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三部曲———明确合作学习的分工
合作学习要求小组成员不仅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实现预期学习目标。这就要求小组成员之间合理分工,明确各自职责,保证活动的有序开展。如内容是“介绍我国的一个民族”,各小组就可以事先进行分工:有的收集民族的名称,有的收集民族的聚居地, 有的收集民族的民俗习惯……然后在课上加以汇总。学生在课上就能获得更多有关民族的信息,加深对民族的了解,提高合作成效。
四、四部曲———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担任多重角色。
教师要关注合作学习的全过程。在学生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进行调控,促使学生与本小组同学充分交流,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也可与老师交流,还可通过电脑或其他媒体交流, 使之在合作学习中逐步掌握合作技能。
五、大班额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进行小组 合作学习需 要有充分 的理由。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课堂尽管采用小组学习的组织形式,但所讨论的问题没有思考性、启发性和探索性,学生不加思考就能回答;有的所提的问题虽有思考性,但学生刚刚转过身,还未进入讨论状态, 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 有的小组内的分工不明确,一开始讨论,学生就显得手忙脚乱,要么组内优生一言堂,其他学生唯命是从; 要么一哄而起……使得小组讨论成为一种课堂教学的“摆设”,把小组合作学习简单化和庸俗化。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采用小组学习策略准备不足,有很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教师做大量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等的深入和细致分析,对问题情景、自主学习、协作环境和学习效果的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只有这样小组学习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小组合作 学习应让更 多的人表现自我 、体验成功 。课堂教学中学生存在差异,所以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走到学生中间,在组间巡视,关注学习有困难、默默不语的学生,让他们在老师与同伴的帮助鼓励下,积极地在合作学习中表现自我,从而获得成功体验。
3.融入竞争机 制 ,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 ,针对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 ,能强化合 作学习的 效果 ,使合作学 习更具实 效、更高效。
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可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同时,这种以任务为载体的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制定了柔性的学习目标,创造了开放的学习环境,较好体现了因材施教、主动发展的教学原则。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参与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可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学习,并有充分的发言和表现自己的机会。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得到强化。
8.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篇八
随着近年来中小学布局调整撤点并校,加之教师编制紧张,数量有限,特别是人们对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加大,在中小学特别是高中形成了一些“大班额”和“特大班额”。
高中“大班额”现象的出现,导致学校校舍、师资及相应的配套设施满足不了教学要求,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也相对减少;因为教室太挤,一部分学生要么离黑板太远,要么太近,造成学生近视眼越来越多;由于教室人数太多,造成教室空气质量下降,有的学校连学生做课间操的场地都没有:更直接的结果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班额过大,一是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对全班学生把握不过来,造成部分学生对所学知识模糊不清,似是而非。二是由于部分学生课堂听讲不专心,精力不集中,对所学知识弄不明白,理解不透彻。三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不够,不少学生得不到较多的表现与发展的机会。由于受教学时间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堂课指名回答的学生人数很有限,班里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当陪客。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大班额环境中,高中语文课堂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富有创意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能有效增加每个学生参加教学活动的机会,也就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如何在大班额背景下,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明确新课程理念,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规定,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各国的小组合作学习在其具体形式和名称上不甚一致。如欧美国家叫“合作学习”,在前苏联叫“合作教育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综合来看,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活动。
具体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组织方式,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从而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二、科学合理分配小组,积极主动团结协作
高中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在教学中需要把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但长期以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直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在传统教学的课堂上,学生很少有合作行为,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在于课堂的空间形式,所以应有效地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组织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根据大班额的特点,依其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进行“同质”分类,再进行“异质”组合,使其成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并以4人(一组即前后两桌4人)为一组。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再对“同质”人员进行组与组间的互换,尽可能地使合作学习小组达到组间“同质”,从而使分组逐步科学、合理。对于大班额条件下的课堂教学而言,四人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好处就是,学生根本不需做大幅度的移动即可实现小组互动,从而减少合作前的准备时间。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不能出现组内个别成员无所事事,搭便车,共享别人的成果,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团结协作。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互动中,一是要求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而教师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二是要求学生学会表达,要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摒除自卑心理,引导学生讨论,把问题补充完整,用活动和比赛的形式促进学生积极表达。三是要指导学生学会互助合作和质疑。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成员间相互帮助、支持和鼓励,共同进步,进行互助合作必须照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和需要,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对小组负责,对人宽容。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引导学生善问会问。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让学生从语文课题、关键词语、重点典型段落、文章结构和中心进行质疑。
三、创设和谐教学氛围,抓住重点难点设疑
大班额由于人数多,学生思维活,路子广,点子多,小组合作学习会产生教师始料不及的知识火花,这就要求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首先要了解学生,把学生当作能动的人来看待,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学生以自尊,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高中学生思维敏捷,反应快,但好面子,自尊心强,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困难生,总担心自己问得太简单或是问错了,怕被同学、老师取笑。因此,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其次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的,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艺术的渲染,造成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能使学生进入角色,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受到感染,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大胆发言。即使错了,也不会伤其自尊心,而是受到鼓励,使其精神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疑。如果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不是学生所关注的,不是课文的重点难点,就很难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就会流于形式。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合作伊始,就应围绕课文内容抓住重点难点。交流的内容要在学生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主题要明确、合理、必要、清楚,要有思考价值。凡是自主探索已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必要再合作交流。如在教鲁迅的小说《祝福》时,笔者给学生的问题是“祥林嫂是怎么死的?是自杀还是他杀?谁是凶手?”祥林嫂的死是小说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引导学生在前期学习的基础上,从祥林嫂接触的人物开始分析讨论,看起来鲁四老爷、四婶、小伙计、柳妈、“我”都和祥林嫂的死没有关系,而正是这种“无主名无意识的集体”(钱理群语)构成了杀人团伙,大家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着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最后把祥林嫂推向了死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最终明白了鲁迅这篇小说的反封建性以及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四、适时转变教师角色,及时指导多元评价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象,从本课程的目标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引领者、组织者,不能成为高高在上的讲解者、命令者、检查者、在教室里走来走去的无所事事者,教师要及时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适时点拨、指导、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一是要多给学生帮助指导。当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及时点拨、指导;当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及时发现制止;当小组完成任务时,及时表扬奖励,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二是要鼓励不同的观点。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说就说,说不清楚的允许补充,说错了允许改正,有不同见解的允许坚持,保留看法。三是要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合作学习倡导“人人进步”的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把对个体的成绩评价改为对团体的积分评价,把对一个人的孤立考评改为在同类人的背景中考评。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把自评、组员互评、组际评比、师评多元评价方式相结合,凭借这些评价方式,激发学生更有力的合作行为,充分发挥评价应有的教育功能。
高中语文课堂是复杂多元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只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尽管研究的证据都支持小组合作学习,但总不能让学生一直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仍然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教师来讲解,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时间。在大班额下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次数过多,时间过长,或者次数过少,时间过短,都达不到效果。所以,教师一定要精选那些有必要、有合作价值的问题,坚决杜绝大班额下有合作之形、无合作之实的现象,这样才能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目前大班额无法改变的现实下,要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有利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的交流,可以提高大班额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项目名称:本文为“2014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阶段论文,课题号:GS[2014]GHB145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雒兴萍.如何提高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
[3]陈国锋.浅谈大班额环境下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4).
【大班额班级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推荐阅读:
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探究07-26
班级小组管理合作学习07-03
大班幼儿小组合作学习初探11-13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10-27
班级管理小组合作心得08-13
浅谈班级管理中的小组合作竞赛制08-22
大班学期班级计划11-02
大班额英语教学的问题11-13
大班下期班级工作总结07-17
大班第二学期班级小结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