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随笔

2024-10-12

三年级随笔(通用10篇)

1.三年级随笔 篇一

三年级随笔作文【第一篇】:随笔作文

我有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家里,有我、爸爸和妈妈。

爸爸在家里,对我和妈妈,都十分温柔。不过有时候我犯错时就会变成一只凶猛的老虎。

妈妈,就更别提了!我表现好时,她温柔地像一只猫,但我成绩差时,嘿嘿——真像一只凶猛的狮子!

我呢,就是他们的宝贝疙瘩!成绩好,得夸;成绩差,得骂,有时也得打!

我家谁是老大?你一万个想不到,是我!因为我想要什么、抗议什么,他们都会听从,并改正。不过,这一点老爸比较“妒忌”我。

我的家还很幽默,因为我在家里,就是“别字大王”啦!比如把单人旁的?(zhou)写成竖心旁的?(zhou)啦,把苊(e)读成ge啦,这种事发生了无数次,当然老爸不放过任何耍聪明的机会,在旁边不停地叨叨:“错啦,错啦!”

呵,是不是羡慕我这温暖的家啦?

三年级随笔作文【第二篇】:随笔作文

今年寒假过春节的时候,我和星星姐姐来到了我爸爸的一个同学家作客。因为他姓李,所以我亲切地叫他李叔叔。

那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碧空万里无云。我们来到了一座小山面前。原来李叔叔家住在萍乡市上栗县的一座山的顶上。我从山脚往山顶瞧,一片连绵起伏的山峰中,耸立着一栋漂亮的白色小洋楼。爸爸告诉我们这就是李叔叔家。

我快速地爬到半山腰的时候,李叔叔家的两只狗跑来迎接我们,一只是黄色的,叫“阿黄”,一只是黝黑色的,叫“阿黑”。我们来到了李叔叔家门口。左边是一池犹如翡翠的清水,成群的鱼儿在水中嬉戏。右边是一座挺拔的大山,在山的下面,我瞧见一个大约一米高,半米宽的洞口。里面黑qq的,我十分好奇,边拿着手电筒边拉着姐姐去探一探究竟。我立马打开手电筒照亮了里面。四周都是墙壁。没有别的洞口。里面摆放了一些生姜,原来这是一个储藏室。

我望着这清静优雅,连绵起伏的山峰格外兴奋。我和姐姐立刻比赛爬山。山势虽然非常陡峭,但我们还是比较利索地爬到了山顶。我立刻觉得自己变得高大了,山下和美景尽收眼底,我深深地呼吸了一口空气,我这才真正体会到了心旷神怡的感觉。没想到下山却不是一件易事。我非常害怕,我捡了一根粗枝,一边把粗枝用力地插在土地上,一边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我仍然觉得山势很陡,人往前倾斜,不能掌握平衡。我既惊慌又兴奋。我干脆蹲下身子,用双手扶着慢慢地接近山脚。我在离山脚不远的地方不小心摔了一跤。我不一会儿就滑到了山脚。虽然很紧张,但我觉得十分剌激。难怪人们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姐姐看着我这副模样笑着对我说:“你看你都变成一个大灰猫了。”我看着姐姐也满身的泥,我也笑得合不拢嘴。后来我们在李叔叔家吃了中饭便回家了。

这一天,我在李叔叔家玩得十分开心。这一天的画面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三年级随笔作文【第三篇】:随笔作文

在我的家里,只有一种动物——人。你别认为我这一位“班组动物学家”到处都养着小动物,供我研究。其实,我不养小动物是有原因的。所以你们就跟着走进我的内心里的世界吧!

一、恶心

这“恶心”二字在我心里晃让自己养动物第一原因,也是我最重视的原因。因为我是处女座的,天生有洁癖,看见一滴脏水都要装模作样地“呕吐”一番。所以你说,我哪里受得了青蛙的皮肤,蚕的身体,蜗牛的黏液呢?

二、恐怖

你们别笑我哈,我对一些宠物有一些害怕。我之前本来想像刘珈瑜那样养一条大蟒蛇,可突然一个可怕的图象在我脑子里闪了闪:“一天夜晚,雷雨交加,蟒蛇兽性大发。它呼呼地来到我的房间,一口把我吞了下去……”想到这里,我不由自主地出了一身冷汗。看来,还是不要养这种宠物好呀!

三、养了,但死了

你们会不会认为我没养过动物?其实,我养过一条金鱼和一只兔子。只不过金鱼被撑死了,兔子在表哥表姐肚子里了。

唉,没宠物就没宠物吧,这个家,有人就够了!

三年级随笔作文【第四篇】:随笔作文

妈妈的爱,就像那黑夜温暖的太阳,给黑夜里带来光明。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很多,都付出了她的青春,可是却不求我的任何回报,有时会亲切的摸着我得头,有时气急了却像喷火的恐龙一样打着我,但她的这些做法都是为了我好,所以母亲是天底下最伟大的人,因为是她把我们生了出来。

妈妈,如果您是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我就是那在树荫下的小花小草。妈妈,如果您是波浪涛涛,那么我就是在海里生长的小鱼小虾。妈妈,如果您是那一望无边的天空的话,那么我就是那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麻雀。总之您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在您身边形影不离,陪伴着您到老!这一切都因为您是我的母亲,是您把我生下来,给力我生命。

妈妈,非常感谢您一直都拥有着把我抚养成才的理想,请您尽管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学习早日更上一层楼的!并且早日完成您的伟大梦想,那就是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三年级随笔作文【第五篇】:随笔作文

幸福是什么?幸福不是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在平凡的小事中让自己得到爱的温暖,让自己的生活得到满足,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充实。

幸福就是天天有肉吃,对于那些贫穷的人来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天天吃个饱饭,正式穷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为了孩子们,为了父母,为了家人能吃上一顿饱饭,他们不惜没日没夜的努力工作……

幸福就是每一天都充实,每一天都活的快乐。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代表精神上的满足,穷人们虽不富裕,但他们心里快乐,他们快乐,是因为他们每一天都充实,看到家人满足,亲情是他们忘记所有的烦恼,满足了所有的生活。

幸福就是在你寒冷的时候有人给你雪中送炭,使你得到温暖在无助的时候,是否想过让别人拉你一把,走出绝境。在你哭泣的时候,是否想过让别人给你擦擦眼泪,引导你走向前方的光明。别人的帮助让你解决了困难,又温暖了你的心灵,你在感激又得到了快乐,得到了幸福。

幸福就是懂得珍惜,人生的道路上,许多东西总是不被人所珍惜,亲情、学业、甚至于生命,总是被那些轻浮的人所丢弃,珍惜属于自己的东西,懂得舍取,之所以获得充实,活的快乐,是因为懂得舍取。珍惜属于自己的拥有,让每一天都获得充实。

幸福就是家人们在一起团圆,你感觉不到,和家人在一起的那种温馨的感觉,好幸福……那种感觉,像是一汪纯净的水,在你的心田缓缓流过,家人团聚那种幸福的微笑,温暖但不明媚。这种感觉,就是真正的幸福了吧。

幸福是什么?不是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在平凡中得到满足,让每一天过得充实。

2.三年级随笔 篇二

小学中年级作为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结合多年中段作文教学经验,我觉得写随笔是一种不错的方式。这里所说的随笔不同于散文体裁中的随笔,它的“随”体现在“随时记录、随性涂鸦、随心议论、随感发布”,它让学生觉得作文不再难,就像和朋友聊天一样自然;作文不用编,喜怒哀乐什么事都可以写;作文不用数,短的几十个字,长的几百字,没有字数限制;作文不用担心偏题离题,可以写人记事,也可以写景抒情,可以就事论事,也可以读书写感受,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一、随时记录,简化作文选材

和孩子一起经历成长的岁月,你会发现,他们的生活中充满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充满童真,充满乐趣,比我们更精彩,更值得呵护和珍藏。

开学初,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本小巧的记事本,给它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写在扉页上,再配上精美的插图。我用一段充满激情的话语开启了这段随笔之旅:“同学们,从今天开始,这本属于你自己的随笔集将记录你生活的喜怒哀乐,你的心情、想法、感悟,你的新发现、新观点、新启发。没有字数的限制,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它就是属于你自己的成长记录……”

于是,小小的随笔集就像好伙伴一样跟随着学生,他们随时随地掏出笔记录。在各具特色的随笔中,我看到了学校里组织的疏散演习、体检、合唱比赛、捉迷藏、流动少年宫、春游、秋游、新闻发布会、蒲公英苗圃种植等活动;欣赏了清晨的露珠、难得一见的大雾、院子、竹林、小河四季的景色;看到了第一次到新操场、奇特的梦、过生日、学跳绳、雪地玩耍、过冬至、贴福字、学骑车、散步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看见了可爱的小猫、小狗、小兔子;“品尝”了西瓜、石榴、葡萄、梨、香蕉;“认识”了孩子们身边的同学、兄弟姐妹、父母、老师,路上偶遇的陌生人;看到了学生对父母的感恩,对老师的感谢,对误会同学的歉意,对朋友情谊的珍惜……这时,你完全不用担心作文的选材,在学生的笔下,生活中触目可及的人、事、物、景都是他们描述的对象。

二、随性涂鸦,简练作文指导

中段的作文其实不用多加指导,过多的方法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性。随笔不拘于内容,也不拘于形式,只需要用慧眼去发现,用慧心去体验,用慧笔去描述。这样的随性涂鸦,这样的“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学生才有写不完的话,说不完的事,才不会把作文当作负担。

在随笔的世界里,学生们学会记事了:春游去了金华市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做了橡皮筋动力飞机,玩了户外拓展,《老师好棒》、《放飞心情》、《惊心动魄》、《我是蜘蛛侠》等记录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在广袤的田野上,我们顶着太阳,把南瓜、四季豆、豇豆、辣椒、茄子、玉米种好了,很多同学的随笔里记录了这一珍贵的过程。

在随笔的世界里,学生们学会了更多的表现方式:学了《生命生命》,每位同学都用一两句话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稍加整理,一首原创的诗歌《生命的随想》就诞生了;运动会的赛场上,运动员奋力拼搏,用汗水浇灌出了胜利的花朵,而看台上,观众们则用笔写出了一篇篇通讯稿,或赞扬,或鼓励,或期盼。

在随笔的世界里,学生们时而编童话,时而写诗歌,时而描绘家乡的美景,时而表达对事对人的看法。在随笔的世界里,他们的视野好宽,好广。他们的文笔虽然稚嫩,却真正是“我手写我心”。

三、随心议论,简约作文谋篇

中段的学生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时常聚在一起,谈论着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禽流感肆虐了,他们会相互交换刚刚获取的信息,善意提醒注意卫生习惯;起大雾了,他们会打赌这是不是雾霾;拔河比赛失利了,他们会总结失败原因;男生课间追跑,女生给男生下“最后通牒”;班里要举行风筝大赛,他们会相互请教制作和放飞的方法、步骤;有同学的物品不翼而飞了,他们会像福尔摩斯一样推理判断,直至找到“罪魁祸首”……

在这里,你不用费心指导学生对全篇进行总体设计和安排,也不用费心教学生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在一段段随心流泻的文字里,学生会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一一呈现。你会发现,“无心插柳柳成荫”,在这充满真情实感的随笔里,一切都水到渠成。

四、随感发布,简缩作文讲评

作为中年级的学生,他们满足于随笔集上老师打的那一个个红彤彤的笑脸,满足于老师写的一两句热情洋溢的评语,但他们更需要同学们羡慕的眼光和热烈的掌声。平时的作文讲评都是老师的“一言堂”,如果能让他们站到三尺讲台上,声情并茂地朗诵自己写的随笔,那对他们而言,是多大的荣耀啊!

所以,每个月一次的“随感发布会”就成了学生最期待的大事。我们郑重其事,“随感发布会”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有黑板“设计师”负责标题书写,有专业“摄影师”负责拍摄精彩场景,有主持人串起整个过程,有评审团和观众评出各个类型的佳作。

每位同学的随笔都有机会在发布会上发布,但事先要经过小组推选。不管当选还是落选,小组内要给出一定的说明。其实,这就是常规意义上的作文讲评,但主角不是老师,而是学生自己。小组内推选出的随笔,就由作者本人在发布会上按类型发布,评审团和老师共同商量写出颁奖词,这又是第二次的讲评。此时的学生听得非常认真,听到表扬时神采飞扬,而对于评审团给出的建议则非常虚心地接受。

3.读书随笔三则 篇三

《武林旧事·卷三·西湖游幸》载,南宋淳熙年间,上皇游西湖,见断桥边某酒肆甚雅洁,店内素屏风上有人书《风入松》词一阕:“一春常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湖边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携残酒,来寻陌上花钿。”上皇称赏良久,问何人所作,答日:太学生俞国宝。上皇笑道:此词甚好,但末句不免穷酸气。因改定云:“明日重扶残醉”。果然增色不少。

“重扶残醉”确实比“重携残酒”更上一层楼。重携残酒太过写实,而且写的是文人的穷愁潦倒。而重扶残醉,是一种虚化,描绘文人的风流潇洒,当然高下立判。

不过我觉得从斟词酌句虽可以如此说,但此词格调不高。因为,从词中感情来看,不外是及时行乐。美景美酒美妇使人沉醉流连,“重携残酒”的穷酸也好,“重扶残醉”的潇洒也罢,不过五十步与百步。这样的“醉”,消磨人的意志,毁坏人的精神,使人沉溺不能自拔。而若再以此为风流、俊逸,真可使败家亡国,也就难怪时人讽刺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好酒是一面,好色是另一面,酒色从来携手同行。词中“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来寻陌上花钿”,无不透出浓浓的脂粉气。而作为旧时文人眼中最有吸引力、最娇媚的女子,除了容貌体态外,有一点不可或缺,这就是“懒”。

这里的“懒”,并不是懒惰,而是作为一种娇媚的“懒”,即娇慵。实际上,这是一种娇态。词中对这种娇态的描绘非常之多,比如素负盛名的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就是非常典型的慵懒。慵懒出娇柔,这点连《红楼梦》中薛蟠薛大傻子也会欣赏,他作歪诗咏美女还知道说“朝慵起”。

文人醉酒,女子求媚;文士携酒追欢,陌上寻花问柳;女子懒起画眉,人前娇慵作态,确为末世之写照。好在从整体来说,中国的文人群体还是以国计民生为念,尽管有醇酒妇人的疏狂放荡,但未形成主流。而以温庭筠为首的文人对女子的狎玩心态,也终只是花间而已,不登大雅。所以,中国诗歌的主流还是健康向上的。

“清”字解

许多用于文学上的词汇,想明白地给出一个确定、清楚的含义,几乎不可能,因为,它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例如“清”。

清,从不单用,可由它修饰的字词非常多。如:清秀、清爽、清赏、清丽、清正、清高、清贫、清官、清静、清真、清越、清歌、清操、清逸、清光等等。

这些词语,意义千差万别,如:清秀、清丽、清瘦,指形貌;清纯、清狂、清真,指气质;清凉、清爽、清新、清香,指感觉;清澈、清澄、清荫、清风、清光、清景指事物;清芬、清正、清高、清贫、清官、清操指道德操守;清供、清赏指雅趣;清越、清歌指声音之美;清逸、清影指身形之美;两袖清风指做官,一清二白。

清,无所不在,连《西厢记》中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张生时,抒发离愁别绪,尚唱道:“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清”来修饰。那么,这“清”字到底是什么?

在我看来,清,首先是一种氛围。犹如驾一叶扁舟,月夜游于江湖,四望烟波浩淼,水天相连,一片空明澄澈。其次是一种心态,宁静恬淡。“清”与“静”密不可分。将空明澄澈的境界和宁静恬淡的心态结合起来,便形成一种最难达到的美好。所以,“清”给我们明净、凉爽、纯洁的感觉,使我们适意,让我们追求,令我们仰望。因而,“清”是审美的一种标准。清,其实融合了我们对人间和自然的所有希望。美好世界,美好自然,美好人生,都笼罩在一派清光之中。但愿人人都能在未来以拥有清白人生而最终收获清平世界。

一词一字总关情

诗歌当中,一词一字用在恰当处,其妙无穷。如唐李商隐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世人都说李商隐的无题诗最好,好就好在给人留下无数想象、揣度、玩味的空间,乃至聚讼纷纭,乐趣无穷。可想留下这种空间并不容易,难就难在必须制造出许多意象来造就它。

即如这首《无题》,“昨”字运用得匠心独具。若换成“今夜星辰今夜风”,诗味便没有了,而“昨”却蕴藉无限感情。为什么这样说?生活中,“昨”夜属于过去,而凡是已消逝的时间,其实就是已消失的生命,不管它有时看起来多么短暂,也永远不会回来。因此我们总是充满感情地对待过去,并似乎总是能在那里头寻得某种慰藉又留下某些遗憾。“昨夜星辰昨夜风”就是这样在时间上引起联想。下旬“画楼西畔桂堂东”则是在空间上留下想象,“西”、“东”两个字勾出一个虚虚实实虚实结合的处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由这两句推想,作者指的是自己所爱的一位女子。这位女子是谁?相识还是不相识?初见还是屡见?什么身份?什么容貌?一概没有,一无所知任由想象。这四句诗里,作者用“昨夜”、“西、东”、“双飞翼”、“一点通”,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无限美妙的想象世界。

鲁迅在《唐朝的盯梢》一文中,引用过一首唐人张泌的词《浣溪纱》,其开头三句是:“晚逐香车人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这里的“斜揭”和“慢回”是点睛之处。“斜揭”表面上好像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深处却有挑逗的意义;下一句,“慢回”,讲女子慢慢将眼光转向少年,充满娇媚之态,与上句“斜揭”所含的挑逗义正相配合。若把“斜揭”换成“吹起”,诗的感觉会损失很多。

4.小学三年级周末随笔 篇四

我最开心,最兴奋的时光莫过于周末了。因为只有在这一天,我才可以放松紧绷的心,去做我平常喜欢但无法做的事情。

我得业余爱好很多,像唱歌,跳舞,一些球类活动我也喜欢。这许许多多的爱好,只有到了周末,才能得到满足,

画画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特别喜欢画日本动漫里的人物,动物的景色。每次画画儿时,我神情特别专注,画好以后,我就爱不释手地捧起来,一遍又一遍地看,心里就像吃了蜜似的,美极了!每当这时,我总是想:我自己就是画中的人物,生活在画中的美景里该多好啊!画画可以陶冶个人的情操,培养个人的性格。画画需要灵感,在你没灵感时画画往往画不出“神”,画出来的东西也就没有生命,看起来很呆板。就像诗人一样,一定要有感而发,才是好诗。

5.三年级随笔 篇五

三、四年级是孩子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形成期,如果孩子在这段时间里已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安排时间的能力,孩子在高部时的学习基本不需要家长的督促和斥责了。

首先,要改变的是低部陪写作业的做法。

三年级了,孩子有一定学习能力了,家长可以不用陪在孩子身边伴他完成作业,而是给孩子一个时间段,让他自己在房间里独立完成。写作业过程中孩子如果遇到困难,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也可以跟孩子说“如果你实在想不出来,就留着待会妈妈(爸爸)检查作业时一起讲解。”尽量让孩子有一段完整的、不被打扰的、不跑进跑出的写作业时间。

如果是学习比较自觉的孩子,可以跟他约好一两个小时内完成所有读写作业,家长再一并检查。但是孩子要是比较好动,坐不住,就跟孩子约定20分钟或半小时,完成一项作业就玩一下,然后再慢慢的把写作业的时间延长。

但是,还有个别学习困难的孩子,家长仍需陪伴在孩子身边完成作业。因为对于这种类型的孩子,只有家长的陪伴,孩子才能接受正确的知识。如果单靠孩子自己,他还是会错字百出,或者愣在书桌旁,玩玩笔和橡皮,作业一个字都没完成,时间却哗啦啦地溜走了。别责怪孩子,他也是无辜的,他也控制不了他自己,他也想像别人一样出色,可就是没办法。家长也别急,《牵着蜗牛去散步》,慢慢陪着孩子,他会长大的,他只是现在比别人慢一点而已。

其次,跟孩子一起商量安排好学习的时间。

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有好多是孩子掌握写作的入门好文章,背一背课文里边的优美句子,孩子积累多了,就会不由自主用到作文里了。

三年级还多了一门主科——英语,家长要给孩子安排出每天半个小时的读英语时间,有条件的看电脑跟着音碟读,没条件的也要自己看着书本读。如果某个单词家长也不会,可以手机下载“中英互译”等软件,输入单词,点击读音,孩子就可以跟读原本不会的单词了。

三年级的数学开始有难度了,应用题的解法由一步两步到三步四步,而且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对于个别孩子来说,看到这样的数学题头脑就跟浆糊一样。家长可以这样跟孩子安排,回家后先把没有困难的作业完成了,让孩子充满成就感,压力也减轻了。晚饭后,家长再陪着孩子一起慢慢的,一点一点地把数学作业一道一道给理清了。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孩子总有一天会把数学掌握得很好的。

除此之外,课外阅读还是要坚持的。如果孩子在一二年级还没形成阅读的习惯,家长要抓紧三年级这段时光,利用每晚睡前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亲子阅读,让孩子形成有益终身的阅读习惯。

三年级也是孩子性格的成型期。

很多成人的性格弱点会在孩子三年级这个时候若隐若现,家长要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从孩子的蛛丝马迹中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疏导。

家长要善于跟孩子交流,即便是一天中只剩下晚上这段时间也要跟孩子及时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在学校在寄膳发生了什么事。请记住,“小孩无小事”,“小孩也无大事”。当家长对孩子的话不理不睬时,再小的事都会变成大事,可是当家长耐心听一听,跟孩子说一说,再大的事都会变成小事。“说谎”“自私”“霸道”“无理取闹”甚至还有“偷窃”,都是家长没有听到孩子真正的心声才会导致孩子有这些坏毛病的。“胆怯”“退缩”“不敢反抗”,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家长没有成为孩子信任的来源,所以孩子受到他人欺负,在家里找不到倾听的对象,只能选择逆来顺受。这类孩子往往会成为“校园小霸王”的欺侮对象。

小学阶段的孩子毕竟还没定性,所以孩子的朋友圈家长也要留心观察。“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古话是很有道理的。不爱看书的孩子如果他有一个爱看书的玩伴,时间一长,孩子肯定也会沾染一些书香气的。当你发现孩子最近爱说脏话,那就要注意他结交的朋友了。由于一些家长不得不把孩子送去寄膳,孩子除了会受到班级同学的影响,还会在寄膳那儿沾染更多的坏习气。家长要及时跟孩子进行疏导。“见人善,即思齐”,“见人恶,即内省”。《弟子规》这两句就可以交给孩子了。我们改变不了环境,但我们可以保持内心的纯洁。

6.三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篇六

王芳

小学阶段,学生对习作是一件非常苦恼的事情,往往感到千言万语却无从下笔,或者就根本没有内容可写,这是小学生普遍存在一个难题.难道小学生真的就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了吗?不是,其实他们心中拥有五彩缤纷的世界,只是他们没有认真的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才导致写作文时无话可写,无内容可填.怎样才能更好帮助小学生写作呢?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选择典型事例,组织材料

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会有喜怒哀乐,那么你在什么情况下回表现出这几种感情呢?是因为得到表扬而欣喜,遇到不平而气愤,受到委屈而伤心,还是因为满足了愿望而开心?回想一下丰富多彩的生活,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写下来,要真实,不能虚构。

二:把事物写具体

选好题材后,要考虑如何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所谓写具体,就是把事情发生的其因,经过和结果按顺序写清楚,把自己和其他有关人物的动作,表情,语言,心理活动等写出来.还要注意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

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即喜怒哀乐的感情要表达的很真切,不做作.如何喜如何悲,不是一两个词就能表达出来的,首先事情本身就包含了喜怒哀乐的因素,其次是自己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会多种多样,要写具体,写生动,写生动,甚至能把细节也写出来,这样的文章就会感动别人,让读者也能分享到你的情感。

四:拟定题目

可以以主要事件为题,可以从展示自己情感的词句为题等,题目要简短,新颖.可以在写文章前定题目,也可以在写好文章后定题目。

五:认真修改

7.灯下随笔三题 篇七

打开存于书橱的两套“孤本”小说翻看,发现标题下均写着:今仅存孤本,藏于日本××大学或××内阁文库。追思其因,可能是日侵我中华年间,“捎带”而去的。书被盗走东渡夷国,着实可恨,可比起历史上几次大的焚书浩劫,这两套书能幸存至今还算是走运。因为,从秦到唐初年间,中国书籍遭遇过无数次灾难。

《隋书·经籍志》记载:秦始皇铲除先代之迹,焚《诗》、《书》,坑儒士,规定以吏为师,禁止百姓收藏图书。学者逃难,连儒家经典也无法带之,只能靠口头传播。可惜“犹似去圣既远,经籍散佚,简札错乱,传说纰缪”,让所传古籍经典面目已非。秦后,《书经》出现了两种本子,《诗》有三种,齐地的《论语》与鲁地的不同,《春秋》有数家之多,其他的典籍更乱。多家并立的局面必然导致优存劣亡的文化竞争,你胜我衰,我衰你胜,竞争中又悄然遗失多家。传至今日者多为一家之言,想比较综合取圣人之本意,已难矣!

所以到了汉武帝时,朝廷设置了太史公,专门收藏全国献上的图书。到了汉成帝时,这些藏书不知何因,又流失不少。因此,汉成帝专派陈农到各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图书,又令刘向等人加以校阅整理,刘向死后,其子刘歆终于将三万三千九十卷书分为七类,编成《七略》。

可以说,自古以来,爱书的皇帝不少,收集到的民间藏本也不少,朝廷的藏书明为国家图书馆,但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样,实则属于皇帝的私藏。所以逢到皇室多舛期,书也和主人一样难逃歹运,光《隋书·经籍志》中就提到过几次大的书灾,无一不与战乱有关。比如王莽覆灭时,皇宫中收集的图书被一炬焚烧,据说飞舞的灰烬如同乌鸦压城,焦煳之气几天不散……相比各代,汉朝皇帝普遍爱经学,所以到了东汉的光武帝、明帝、章帝更是重视文化,从各地收集来的儒家典籍让石室和兰台的藏书渐渐充足。只是好景不长,到董卓之乱时,献帝西迁,军人大乱,将用缣帛写成的长卷当作帐子和包袱,运往长安的书籍只剩七十余车。后来,长安沦于战乱,书籍又一次被一扫而光。

魏国建立后,朝廷又一次开始大规模地收集民间图书,加上在汲都古墓中发掘出来的一批古书,收获喜人,藏书再次猛增到二万九千四十五卷,只是这批藏书也没能幸免于难,在后来的八王之乱和永嘉之乱中被毁得几乎荡然无存。到东晋初年,整理旧簿,仅剩三千一十四卷。

此后,北方的遗书逐渐流到江南。到宋元嘉八年,秘书监谢灵运编成《四部目录》,已著录了六万四千五百八十二卷,到齐朝末年,战火又一次延烧到藏书的秘阁,经籍再次蒙难。

梁朝初年,由于武帝爱书,图书陡升至二万余卷。加上江南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安定局面,民间藏书也随之增加。梁元帝平息侯景之乱后,将文德殿的藏书和收集到的民间藏书(共七万余卷),全部运至江陵。不想到了西魏入郢时,梁元帝萧绎自知大势已去,入东阁竹殿,命舍人高善宝将十四万卷藏书尽焚之,并欲投火与书同焚,不想却寻死未遂,十四万卷经籍却付之一炬!

梁元帝的江陵焚书,将传世书籍毁灭了一半,损失之大,无法估量。

皇帝爱书,喜聚之,可每一次大规模的聚书活动,都像是在酝酿一次毁灭,都是在给战争征集一条毁灭文明的罪行。梁元帝焚书,问其因,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学者评梁元帝“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像是在生命将尽之时,也没有领会到圣人经典对后世之良益、之价值。

在没有印刷技术的时代,书只有稿本或少数抄本流传,多则抄上数百份,少则只有两份,甚者一份,举火焚书,免不了会有不幸绝迹者。绝一经,又一经,看似一本书,其实是断了我中华文化的一根又一根的血脉。一次次惨重的代价足以警世,不由让人心生感叹:书也需要过“耳不闻金戈铁马之声,目不视烽火狼烟之警”的太平日子,何况人乎?

闲话书肆

古代的书店叫书肆。书肆一词,最早始于汉代。此外各朝代还有书林、书铺、书棚、书堂、书屋、书籍铺、书经籍铺等名称。而书店一名,最早见于清朝乾隆年间。在中国近代史上,书店也叫书局。书肆起源于何时?据文献推断,汉唐之际应是我国古代书肆产生和初步发展的重要时期。早在商周时期,我国就已经有了正式的用竹片和木板做成的书籍,但因为比较重,不便搬运,影响了书籍的流通,读书、藏书都是少数贵族的事情。

春秋战国之际,随着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方针的施行,扩大了垄断书籍的局面,加之当时思想文化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空前盛况,私人著作大量涌出,掀起了我国书籍史上第一个繁荣时期,如“墨子有书三车,惠施有书五车”的情况。可这时候的书籍依然仅于“士”以上的这阶层,只是在小范围的流通,普通百姓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书。书籍的过分集中,算是焚书坑儒和江陵焚书的一个可怕的前缀。

书籍什么时候才能有钱便可买到?

扬雄在《法言》中说:“好书而要诸仲尼,书肆也!”这是“书肆”二字第一次以文字的方式出现,这就说明书肆在西汉末的时候已经广泛兴起,活跃于大街小巷。

西汉建立之初,惠帝即位以后:“除挟书之策,儒才始以其业行于民间。”书籍的需求量大为增加。武帝时,又“命天下计书”,“开献书之路,置写书之官”,在门阀制度之外,又增加了考试选官的制度,让很多“门阀”之外的子弟,看到了学而优则仕的希望,这一政策的颁布,掀起了书籍需求的热潮。

由于东汉时期,历代皇帝“笃好文雅”,“尤重经术”,故“四方鸿生巨儒,负袠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所以,这时的书肆以首都洛阳最为繁盛,《后汉书·王充传》中说:“家贫无书,常游洛阳书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能站在书店里阅“众流百家”,说明当时书肆销售的书籍种类已经相当繁多。东汉时期,纸质书籍的普及,为书籍的流通创造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到南朝时,光梁元帝一人的藏书就达14万卷,多是来自书肆。

隋唐时期,是我国书肆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书肆的分布不但更加广泛,规模更加庞大,还出现了一批以贩书为业的书贾和经营书画买卖的书侩。隋文帝下令搜求各类图书“每书一卷,尝绢一匹”,重赏之下,“民间异本,往往间出”。炀帝即位后,又“喜聚逸书”,遂集书至“三十七万卷”,也多是来自书肆。据说开皇七年,徐文远“每阅于书肆,不避寒暑,遂育五经,尤精《左氏》,仕隋国子博士。”——又一个站在书店里读出名堂的角色。可见书肆不但促进了书籍的流通,还让很多没书读的寒门学士找到了乐园。到了唐代,书肆已经遍及大江南北,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至于缮写模勒,鬻卖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也就是说,那时候的书肆几乎遍及了穷乡僻壤。据说当时白居易的诗作还曾通过书肆远销到国外。

nlc202309090313

书肆一般多卖新书,当然也有专卖旧书的书肆。旧书没有新书值钱,可偶尔碰到一本“古书”,其利润便有“三年不发市,发市吃三年”的可能了。

不管是新书店还是旧书店,从古至今都不缺少站在书店里“蹭”书读的寒门学子。前天,和家人去书店买书,发现四层楼里到处都站着“悦读”的人,有的甚至还拈着茶水和吃物,在书店里一看一天,万事皆忘,如入无人之境。其中有一个老汉,穿着很旧,也很脏,如果走在大街上,一准会被人视为要饭花子,可就是这样一个老人,因为配不起眼镜,正将书“贴”在眼睛上“如饥似渴”。我弯腰看了看书名,原来是《邵子易学》,不由大吃一惊……虽然我还没有站在书店里“蹭”书读历史,可由于眼下物价翻涨,新书太贵,越来越买不起,便常常逛旧书摊。由于“逛”的多,便与旧书摊的书商成了朋友,他每每淘得好书,总是先电话告之,让我星期天的晚上去路边拣宝。像《外国文学简编》全套,《世界经济学》《李清照研究论文集》《辛亥革命首义人物传》《武术传统套路选编》……以及各地的《文史资料》,大多是从旧书堆上淘来的,虽然都是一些二手三手的旧书。母亲目不识丁,每次见我抱回一堆旧书,总会批评我说:“你买这些破烂干啥?”书是破了点,可知识却是崭新的,所以每有获益,便会荡起一次“物美价廉”的感叹,不知道是不是穷人的一种自我宽慰?

闲话读书法

凡是上过学的人都有一定的读书经验,只是多寡之别,有为脱盲而读者,有为入仕而读者,也有为生存而读者,有为求趣解闷而读者,为扩充知识结构而读者,也有为术业而读者......相比之下,为术业读书者经验应该多一些,这类人多为高级知识分子,因治学所需,要博览群书,而书读多了,不知不觉间便会形成一套经验之谈,像朱子读书法,苏轼的八面受敌读书法、康熙读书法等等。而在中国历史上叫得最响的读书法,除了孔子的“温故而知新”,便是裴松之在《三国志·魏志·王萧传》中的一句注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表面上看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一定全灵。比如我们小学时一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恐怕有百分之九十的人,并不知道“三味”之深义,也就是说“三味”一般都被当作“不是问题”被我们忽略而过。实际上呢?“三味书屋”中的“三味”是大有说道的,有人说它取自于旧典中的“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也有人说“三味”是由“三余”改字而来,当然也有人说它源于“三昩”,且不管鲁迅的老师定名“三味书屋”时喻意何指,但说在我们知识结构不足之时,光靠一遍一遍地读,那是绝对不行的!再如论书画和金石的一句名言:“疏可行马,密不透风”,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所指对象,读一万遍又有何用呢?再如炼金界的一句名言:“山中才七日,世上已千年”,如果我们不知道炼金术的那套特有的运算规则和时间概念,读一遍和读一万遍的结果一个样。

由此可见,读书悟道能悟到第几层深义,与读几遍没有关系,而是与读者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背景密切相关。因为中国文人写作有爱用典故的习惯,“有直用其事者,也有反其意而用之者”不管是直用其事,还是反用其事,在阅读时,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知识背景,不知道那个“事”,别说是读一百遍,就是读一万遍,也难解其义。只是在那个缺书的年代,由于没有过多的书供文人博览,很多文人也只能重读经书和经书重读了。而他们在重读中悟道的历史经验,似乎有一种按着头皮的自我强迫意思。

时间走到我们这一代,各类纸质书、电子书如氧分子一样多,再加上有无所不知的“百度”助阵,面对浩如烟海的图书世界,除了应付考试的学生,还有谁愿意拿着一本书“咬定青山不放松”呢?也就是说在书多的当下,无论是康熙、朱子、还是裴松之,他们那一套又一套的读书大法,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就算是孔子提倡的“温故而知新”,如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陶渊明曾在《五柳先生传》中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觉得这才是读书高境界,在自由、爱好与无求中博览群书,通过博览群书,得以无为而为,从而神遇书中之道。

而苏轼比起陶渊明似乎要多几个头衔,除了文学家和书画家,他还是一位中国哲学史上无法绕过的大哲。他一生最得意的不是他的诗词,也不是他的字画,而是他的易学三传。而“八面受敌”读书法,正是苏轼在流放之地研读经书的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学习大法,也十分讲究重读,一次找一个着重点,各个击破,弄懂弄透。从这一段泛泛的字面阐释来看,它似乎与“书读百遍”有异曲同理之效,实则否也。苏轼说:“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取,但得其所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之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实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显然,“八”在这里是一个虚指。从而可见,苏轼各个击破的目的,一是为了吸收多重知识,二是为了它日学成之时,来个从“八面受敌”到“八面受用”的转换,让“八面”成为互解之基。因为知识体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牵一筋而动全局的大系统,书与书之间常常互为根基、互相解读,将这本书成为解读那本书的根,将这一面成为理解那一面的底儿,那本书成为“温”活这本书的底子。读时头脑高度集中,调动起所有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一块参与其间,来个牵筋动骨,读一书 “会”活百书,在活中求“生”,才能将书读进“如来地”,看到“禅境”、见到如来,这大概才是苏轼所说的八面受敌读书大法。因为读书的最终目的不是机械地记住别人的思维结晶,也不仅仅是为了悟别家之道,用别人的思维牵动自己的思维去开花、去结果者,才是真正的读书高人。苏轼是也,陶渊明是也,古今中外凡是成为自己的大家,无不是也!

孙青瑜,女,1979年生,河南淮阳人。有评论、小说散见于各种报刊。

8.三年级教育教学随笔 篇八

明显的进步。他也逐渐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的目的。我才知道,原来一个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怀和重视水准,是多么的重要。

我深深的知道,在班里那么多孩子中,无论他是多淘气,他们都有感情的需求,我们不能因为学生的调皮而生气,不能因为学生暂时的成绩跟不上或在行动上常犯错而缺乏队他们的培养与关爱。

9.三年级语文教师随笔 篇九

为了让学生更近距离地走入课文,我课前设计了一个小调查,让孩子们填写自己的生日,父母怎么为自己过的,父母的生日,我怎样为父母过的,调差结果比我想象中的乐观,有三分之一的孩子给父母过生日,我心中暗自想:我们的孩子还是很有心的。我翻开孩子们的调查表,孩子们在父母生日那天做了很多事情买礼物、做家务、作贺卡……可看完之后,我总觉得孩子们的调差表中少点什么。

我和孩子们交流起来:“给父母过生日的同学,我很想知道你们过生日时的场景?”

孩子们很天真,仰起烂漫的笑脸回答我: “当时我心里很高兴,因为妈妈说:谢谢你。我说:不用谢。”这话显然不是来自生活的,生活中的母女怎么会如此假惺惺的客套。

“我爸爸让我给妈妈过生日,我就给妈妈做了张贺卡”,哦?但愿是我听错了,怎么有种有点完成任务的语气?

“老师,不是我不给父母过生日,而是我没有钱给爸爸妈妈过生日,他们平时不给我钱。”班里有了几句应和,天啊,再说下去会不会出现声讨的局面。

孩子为什么会有一颗这样漠然的心呢?现在的家里把孩子当成“掌中宝”“眼中珠”,他们从一生下来就被“爱”包围着。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内心深处就缺乏一份感恩的心情,我想要教会孩子们真正在自己生活中感受爱。

在课堂上,我尽量重现课文场景,让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那份沉默,在音乐朗诵的渲染下,我出示了两张小照片,很熟悉最普通的画面,孩子骑在父亲肩上快活地放风筝,母亲用倾斜的小伞给孩子遮荫凉。孩子们在音乐中回忆起了父母在生活中对自己的点滴关爱,有的同学已经潸然泪下,当有的同学啜泣着诉说自己生病时父母的焦急;大雨中妈妈打伞在外面等着他回家;妈妈每年都给自己买新衣服,可遇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去看过两次,还是没舍得买;自己平时的任性都会被爸爸妈妈原谅,自己却从不允许父母进他的房间………在音乐声中,我听着孩子们发自内心地倾诉,几乎很难抑制住自己的眼泪,我和学生们都在一种沉默中,不想说话,也说不出话,只能深深地去回忆被我们忽略掉的来自父母的爱……

下课的时候,有的孩子向我说:“老师。我以前怎么没感到父母这么爱我呢,我再也不任性了,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有的孩子说:“我现在才觉得这篇课文这么感人呢?真愿意读。”我和孩子们的谈话一直到上课铃响起。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孩子们,老师相信你们已经学会了感受爱,爱不仅仅来自父母,只要你会感受,来自老师、同学、朋友的,来自熟悉的人或陌生人的……爱其实很简单,一个眼神,一次抚摸,一个微笑……如果在以后的生活中你感受到爱了,老师也希望你们学会回报爱!”

我想:这才真正称得上是一片可贵的沉默,真正地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那更为珍贵的东西。

最近两天,我也生活在一种美好的氛围里:在学生的“口袋书”中,我让孩子们记下“我愿意为你做任何对你有帮助的事情,因为你是我挚爱的学生。”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及时喝水,送学生回家,看着学生们亲昵的在你身边,我觉得付出爱是那么快乐的事情。

更让我有满足感的是,学生的心越发柔软了,当同学表现让我不满意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你能为老师做点事情吗?…………

今天我在研究《她是我的朋友》一课,我们都在思考怎样创设情景,怎样变换角色,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人物所说,所做,所想……

10.三年级语文教学随笔(精选) 篇十

一、课堂教学中,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主要阵地。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狠下工夫。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形成群言堂。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

二、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年级也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每人发一本竞争本,每日由值日干部做记录,每星期评选一次,给予星星奖励。一个月后评选语文学习积极分子,这样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阅读课外书籍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另外,累大量的语汇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我充分利用课前一分 钟,借助故事,作文佳作,让学生边听边记好词好句。

(三)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三年级的写字教学往往被老师忽略,文化餐对学生进行写字指导,课外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在学校里举行的三年级铅笔字比赛中,本班学生获得了一等奖。

三、加强培优辅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存在着差异,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抓两头,扶中间”注重培养优生的特长,课外加强辅导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4、教学成果少,学生获奖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

焦亚娟 2015.6.25

教学反思

一、以写字教学为切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小语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忽视了这一点。而新教材已关注到了这个问题,在教材的开始,不再急于讲授课文。而是打破了常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学期初,我就注重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通过观察、模仿、练习,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利用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正,一尺一拳要记清,手离笔尖一寸高,写字认真要心静”,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学生写字时,一定要跟写字歌进行对照.一周下来,学生写字时已是个个端坐。除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写好字。每课后的写字练习,不可忽视,每天应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耐心细致、精心地指导,并严格反复长期的训练,从而让学生把字写端正写漂亮了。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语新课程标准认定,“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课堂上的收获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决心真心实意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三、把握训练训题,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学生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而是要把书读活。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拿口语交际这一训练来说吧,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概括、说话等能力,更是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天地,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如,我在教第六课《小摄影师》时,根据书上的插图,实地模拟进行表演,这样使学生的形象感知变得直观化。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相互之间对起话来。头头是道,不但“说”得到了锻炼,也使学生感悟了许多道理。

四、多读、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有时提出的问题,老师也会觉得束手无策。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我认为平时应该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

总之,新教材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内容上的更新,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法上如何去创新。努力帮助学生从小练好语文基本功,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体现新教材的真正价

焦亚娟 2015.6.25

语文教学随笔

一个学期工作即将结束,我将带领孩子们就此告别了三年级,迎来四年级的学习生活。这个学期的工作是繁忙的、充实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回顾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教材,努力体现教育新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更加重视认真钻研教材这个基础上,把吃透教材作为教师进入课堂的必经环节。每堂课后重视课后反思,从多角度去反思课堂教学效果,做到查阙补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注意新课导入新颖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课前注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

三、注重夯实基础,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我在课堂上努力贯彻当前新的教育理念,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探究式课堂模式,挖掘教材与学生的尝试因素,引导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时我首先注重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后再给他们开小灶,让他们能将书本知识消化掉。

2.加强写字指导,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本学期,我重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培养,课堂中注意提醒学生首先学会观察,充分发挥五分钟进行写字进行写字指导,坚持练习基本笔画,课外借助生字卡片、写字本严格要求学生认真书写。并在班级内开展硬笔书法比赛活动,进行书法展示,极大促进了学生的写字水平,在写字习惯、书写美观等方面有较大进步。

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发现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班的学生呈两极分化状况较为严重。对于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方式。在课堂上遇到难题让学优生先做示范,带动中等生,再检查学困生。通过赏识鼓励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改正缺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实现方式方法和能力情感的正向迁移,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2.抓小组合作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本班学生人多的特点,我决定让他们实现自主管理。确定了语文学习小组长,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经过段时间的努力,开展小组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转变。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田贞 2015.6.25

教学反思

从多方面反思教学效果。为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我还经常阅读一些教学书籍,作记录,写感受,收集最新的教学信息,获得最新的教学理念,以弥补自身的不足。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对这部分学生还有太多的遗憾和愧疚。下一步将继续加强学困生的指导。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

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改进教学态度,与学生和睦相处,争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4、教学成果少,学生获奖也不多。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多动笔,多投稿,争取更多的作品获奖或发表。习作得到采稿通知的学生不能及时让家长打印成电子稿,影响了投稿。下一步可以讲投稿邮箱发给家长,让学生学会自己投稿。以评奖和发表作文促进学生习作兴趣,提高写作兴趣是一条高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名利双收的捷径,这也是被以前的工作实践验证过的成功途径。

2015.6.25

上一篇:新版gmp认证检查下一篇:陕西中考满分作文赏析: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