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改个人学习总结

2024-11-12

教师课改个人学习总结(7篇)

1.教师课改个人学习总结 篇一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相比,有很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同时也是一门工具学科,是为它学科的学习服务的,同时也是获取知识和住处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信息技术课不该仅是教会学生基本的操作,而是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下掌握学习的方法,从而尝试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我从三个方面做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任务驱动,以问题促学习

电脑知识的更新是最快的,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那么我怎么去应付电脑知识的快速发展呢?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目前的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的方法。而“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 , 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教学中的两个实例:

实例一:在如学生PowerPoint时,给学生的任务是制作本班为主题的演示文稿,给学生的素材是最近在运动会和超野赛上的精彩瞬间。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这十足的好奇心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展示自己的作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实例二:在最近九年级的VB程序设计课上有一节是制作万年历小时钟,先给学生一仆低起点的小任务,就是仅显示当前时间,学生完成后再提出显示日期和时间,最后提出更高的任务是不仅能显示日期和时间,而且能使用继续和暂停按钮控制小时钟的发生。

事实证明,这种低起点、小步子的教学任务能照顾能绝大多数的学生,同时,是对问题导学、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活学活用。

二、动手实践,自主学习

信息技术课实践性很强,学生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这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之一。利用电脑本身自有的特点,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如教学完画图软件后,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作品;教学Word的插入图片时,可以以插入自己在图图软件中完成的作品。讲解了如何操作后,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组合成具有丰富想象力的作品。可以说利用电脑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中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具有能玩游戏的特点。根据这一特点,可以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七年级有很多学生对键盘和鼠标的操作不熟练,练习指法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如果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不愿学,反而产生厌倦情绪。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的方法,先让学生玩纸牌游戏和《金山打字通》,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好指法。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的操作就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三、学以致用,多学科整合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自觉做到“学有所用”。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为了紧跟科技的发展,中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也应随之调整。教学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教学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探讨,共同完善。

2.教师课改个人学习总结 篇二

在以往传统的应试教育中, 教学成绩成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命根”, 是教师与学生头上的“紧箍咒”, 在这种压力下, 学习差的学生经常被老师批评。我也常常有一种紧迫感, 所以对学生就缺少了耐心, 多了些报怨。记得那是我刚上班时, 对于教育教学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 只知道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来严格要求学生进行题海训练。一次自习课上, 我在黑板上出题, 学生们也都在认真的做着。突然, 我发现许同学 (班上有名的调皮捣蛋、行为恶劣的学生) 正在那偷笑, 我瞅了他一眼, 他忙把嘴巴抿成一条线, 但笑声还是从他粗大的鼻孔里发出了“哼哼……”声, 而且还越发不可收拾, 这样的情景, 学生们也被他搞怪的模样逗得哈哈大笑, 看到这里我心里越想越气:就是因为你这样的学生, 自己不学也就算了, 还影响别人!……于是我豁得走过去, 径直走到他面前“你在干什么?为什么笑?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看到我一脸的怒容, 他竟然怒目以对, 我气急了便叫他站起来, 但他坐在位置上就是不动, 一直保持沉默, 但我分明看到了他紧抿的嘴唇和一双充满挑战的眼神, 时不时的还嚣张的瞅我一眼, 好像在说“我可不是好欺负的!”看他这个样, 我真有点按耐不住愤怒的情绪, 想揍他两拳, 可刚挥出的手又瞬间收了回来, 心想:我不管你总行了吧!……

事后我了解到他是因为不会做题而觉得非常烦闷、无聊, 于是就自己找乐子———鼓捣钢笔, 可一不小心就弄到了前面同学的脸上……虽然如此, 我却一直不能释怀, 一直在琢磨这件事, 到底问题出在哪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现在想起来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 评价一个学生怎么能只凭他一方面的表现呢?这样的问题学生是更需要我们老师去加倍关心和爱护的群体。当面对他们的时候, 我们不仅要蹲下来, 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 还要摒弃“先入为主”的不良看法, 要以亲切的态度, 持之以恒的耐心, 循序渐进的引导, 来慢慢的改变他们的行为习惯, 从而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首先, 要从关心学生的生活开始

上学期有次早自习检查作业, 新转来的女同学陈某因未完成作业而被我批评了几句, 她是个好学生在转来的当天我就了解到了, 可是在未完成作业后, 我不禁有点失望:这是个怎样的“好学生”呢?望着她畏畏缩缩、吞吞吐吐的说出“老师我忘了”“我寻思这个没留呢!”等, 听着这样无力的告白让我觉得这里一定有原因。经过了解得知, 她母亲又一次离婚了, 因而被迫又回到农村姥姥家, 心理上承受到了一定的压力, 对学习也因此而充满了倦怠感, 生活也变得懒散而没有规律。知道了她的烦恼后我耐心地劝导她要正确的对待生活中所给予我们的各种各样的磨难, 并打电话给她妈妈, 与她交换意见, 请她引导孩子坚强地面对生活, 这件事后这个学生的心态也调整了过来, 学习也渐渐走上了正轨, 灿烂、阳光、自信的笑容又一次绽放在她的脸上。

其次, 要从欣赏学生的点滴开始

在我们班上有一个爱说爱笑的小男孩, 样子很惹人喜爱, 可就是不爱完成作业。每次交作业不是没写完, 就是一个字也没写。成绩当然也好不到哪去, 所以这一问题成了家长、老师的心病。在屡教不改的情况下, 我尝试着换一种方法:“夸夸你”, 你还别说这么一夸, 还真夸出了效果。比如说他爱发言, 我就在课堂上经常叫他。当他发言有一定见底的时候, 我会夸奖他说:“你说的真有道理!同学们也一定会从你的发言中得到启发。”“今天, 你思考问题的角度很特别, 很值得大家借鉴一下。”……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 他表现得都很不自在, 以不停的呼气吐气来缓解内心的扭捏和紧张, 脸也因不好意思而涨得绯红, 就连鼻尖还会冒汗呢!不过那眼角眉梢透露的欢喜却是掩藏不住的。在这样的举措下, 他上课越来越有积极性了, 小手举起的次数也越来越勤, 底气呢也越来越足了。为了使他能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我又与科任老师结合, 要求他们在给他布置作业时, 难度降低一些, 当他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所进步时, 要及时表扬, 激发他学习的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他的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一些科目也已经能够及格了。

3.教师课改个人学习总结 篇三

【关键词】新课改;学习方式;教师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纲要》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由此可见,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新课程倡导的新学习方式,是为了改变传统学习方式中对接受学习过分强调的极端倾向,并不意味着要取消接受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科学的学习方式应是多种学习方式的合理组合。为了改变教师多年形成的行为习惯,在目前要特别倡导新学习方式。

一、倡导新学习方式的原因

1.学生观的变化

①学生是具有生命的独立意义的人,有与生俱来的探究愿望,对外部世界的作用会做出能动反应,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可能由教师任意捏塑。②学生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发展中的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有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生活经验,不是一张白纸,教师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生活经验的存在。③学生是完整独特的人,他们既有丰富完整的内心世界(教育者不能人为割裂只强调某一方面),又有差异(不能用同一方式看待他们,多元智力理论深刻地阐述了这一点)。

2.学习理论的新发展

近几十年来,学习理论的研究有了巨大发展,继行为主义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以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成为人们解释学习过程的主流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有如下基本观点:

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认识主体对外部信息不是全盘接受,而是有所选择,并以自己的方式赋予特定意义。②课本知识不是绝对真理,只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假设,学生通过学习对此做出检验和调整(即学习是改变观念、检验和调整已有假设的过程)。③学习中知识的建构不是随心所欲的,需要通过交流进行调整、修正,以接受实践和他人的检验(即合作交流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式)。④学生的学习过程由个人情感、经验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

3.新学习工具的产生和发展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宽广、快捷,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性、主动性、选择性。对传统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必然产生巨大挑战。

二、相关教育现象分析

在新课程观摩课上,新学习方式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彻底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基本面貌。在课堂上,学生唱起了主角,他们常常很兴奋,很活跃,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但也出现了一些全然不顾他人感受的“话语霸权者”和置身事外的“冷眼旁观者”,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大胆试验新学习方式,这是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话语霸权者”和“冷眼旁观者”的出现,不是运用新学习方式的必然结果,主要是由于广大教师对新学习方式的运用普遍缺乏经验,在实践中发生误用所致。如作为新学习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想出不同的解法;其次要周密组织,使小组学习按“冲突——合作——理解”的程序有序展开;再次,让学生明确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成员既是认识个体又是社会个体,因此既要积极思考各尽所能,又要互助、互爱、互勉,培育团队精神;另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应为小组所有,小组每个成员都有权分享。如果不顾学习内容的实际、不进行有效的组织、不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育而盲目使用这种新学习方式,不仅不能取得预期效果,而且还可能造成消极影响。

三、新课改倡导的新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新要求

1.学会组织

新教学方式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面貌,学生活了,秩序“乱”了,如何进行课堂管理?用控制的方法显然不符合要求。如何在“混乱”的课堂中进行组织,把教学活动从“无序”带向“有序”,是使用新教学方式之后出现的新问题。

2.学会沟通

习惯于单向度传递式讲解的中国教师,怎样让学生愿意表达、袒露心声;怎样及时获得学生的学习信息;怎样即时向学生传达教师意图以影响学生活动,即如何沟通,也是新教学方式给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3.学会尊重

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自由的发表对学习内容的想法,由于家庭环境、教育经历、思维角度不同,学生的想法可能差异较大,有的幼稚,有的有悖常理,有的异想天开,甚至不可理喻。但是,无论出现怎样离奇怪异的想法,都是学生的思维成果,都要学会欣赏,学会宽容。

4.学会引导

在新教学方式中,师生关系的平等,是指人格意义上的平等。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作为更多知识与经验的占有者,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合作伙伴,必须学会在交往互动过程中,机智地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和智慧优势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不断把学生带向新境界。

4.新课改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1

在全国众多的农村学校中,江苏省的洋思中学、东庐中学和山东省的杜朗口中学脱颖而出,成为课程改革的佼佼者。在正常的开学时间,每一天都有几十乃至几百人到这三所学校参观学习。这三所学校都是农村乡镇初中,他们原先的办学条件在当地都是最差的,他们的改革始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但真正体现他们改革价值的是新课程改革。他们的办学理念和课堂教学鲜明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特征,成了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排头兵,每一天都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朝圣者”前去参观学习。那么,他们究竟为新课程贡献了什么从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王敏勤教授的点评中或许能够找到答案。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对传统教学的一场革命

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

建国以来,我们中小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都是“先教后学,课后作业”,在课堂上教师以讲为主,每堂课都是假定学生对这些问题一无所知,教师要不厌其细地系统讲授,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透,学生不明白。如果课堂上有时间就练习巩固,如果没有时间就留到课后练习。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对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颠覆性的改革,他们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要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资料、明确方法、明确要求。比如:“同学们,下边我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第23页至24页(明确资料),在自学的过程中可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5分钟后请回答下列问题(明确要求)”。仅有做到四明确,学生才能高效率地进行自学。

“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景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述,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经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洋思中学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这些规定似乎有些机械,但改革的初期,给教师一些基本的规定和模式便于教师遵循,一旦教师理解了新的课堂模式的意义,就能够根据学生的情景和教学的资料灵活变通。

在洋思中学改革之前,国内已经有很多提倡学生自学的实验,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师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实验”,常州市邱学华教师的“尝试教学实验”,盘锦市魏书生教师的“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等等。这些实验都为洋思中学的改革供给了理论基础和经验,但在整个学校、在各门学科都推行“先学后教”的做法,洋思中学在全国确属首例。他们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转变师生的教学方式。洋思中学的做法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被称为“洋思现象”。

2“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不是仅仅打出一条标语,而是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在全国的中小学,似乎每个班都有“学困生”。个别转化“学困生”的经验很多,但大面积转化“学困生”却往往难有成功的措施。在洋思中学的教学楼上有一条醒目的标语:“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是洋思中学的办学理念,也是洋思中学的追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似乎有些绝对,但它却对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震撼心灵的作用。对于那些已经失去上进心的学生来说,看到这条标语会重新鼓起上进的勇气——“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肯定也能变好!”他们在那里又找到了自信,又恢复了往日的朝气和勇气。对于那些职责心强的教师来说,看到这条标语会反复地责问自我:“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如果我的班内出现了“学困生”,肯定是我的职责”,他会想方设法把学生教好。在洋思中学,我以往看到有的教师“怀着歉疚的心境”给学生补课,他们把学生的落后看成是自我的职责。对于那些已经对孩子失望的家长来说,看到这条标语,对孩子的前途又充满了期望——“既然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的孩子也肯定会被教好”,所以他们不远千里跨省市把孩子送到这所偏僻的农村学校来。

当然,洋思中学不是仅仅打出一条标语,而是有一系列转化“学困生”的措施,如“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制度。前去参观的许多校长说:“这四清制度,就像四道拦河大坝,截住了学生后退的道路”。所谓“堂堂清”是指:每堂课所学的知识,学生必须当堂巩固,不留尾巴。每堂课的达标测试,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不能看书,不要讨论,教师要当堂批改。在下课时,可能有3名学生没有做完,4名学生没有做对,这7名学生没有做到“堂堂清”,就转变成了“日日清”,教师在当天的课外和自习时间就要找这7个学生补课辅导,使他们对当天所学资料及时巩固。每周星期五午时,班与班进行对调检查,主要是对那些所谓“学困生”的数学和外语进行检查和辅导,这是“周周清”。每个月的月考是“月月清”。

另外,他们还有许多措施,如“从初始年级开始抓起”,从学生入学的第一天就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景采取不一样的措施。如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差就要给他补课,有的学生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就要帮忙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等。不要等学生到了高年级才采取措施。另外,如把“学困生”按在前排,与好学生相伴而坐,减少他们的“求助”难度,采取“兵教兵”的战术,等等。正因为他们有许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有职责心很强的教师群体,所以他们才敢向社会承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3“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

“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这是洋思中学前任校长蔡林森经常说的一句话。乍一听觉得有些极端:此刻学生负担过重,每一天作业都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如果课堂再像考试一样紧张,学生还有简便的时刻吗学生的负担不就更重了吗但仔细一想也有道理:为什么此刻的学生负担重固然与应试倾向和追求升学率有关系,但也与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有关系。有的教师课堂教学效率很低,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紧张起来,知识并没有真正掌握,只能课上损失课下补,校内损失校外补。于是,作业越来越多,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有的学生还要参加各种校外文化补习班,补的还是书本上的知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紧张起来,把应当掌握的知识都掌握了,课下就能够少布置作业或不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我的爱好特长。

所谓“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就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节奏。考试的特点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规定的任务,所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写字的速度比平时都要快,人的潜能也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都是40分钟或45分钟,为什么有的教师不留课后作业或作业很少而学生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教师每一天都布置很多课后作业而学生成绩还不好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课堂教学效率是否高。课堂教学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课上教师讲得多了,学生自学和练习的时间就少;课上学生简便了,课后作业就多,负担就重。因为时间是个常数,学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一个常数。

4“两案合一”教与学不再两张皮

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

为了上好一堂课,教师要认真备课,这是教学常识。但教师的教案往往是“讲案”,只研究教师怎样讲,很少研究学生怎样学,即使教案中设计了一些双边活动,也往往是自导自演、自问自答,如有的教师在教案中写道:“师问:……生答:……”就像一个设计好的话剧脚本,上课时只要把它演出来就行了,效果主要是看教师讲得生动不生动,学生配合得好不好。有些教师的教案不允许学生看,因为学生一旦看了“教案”,教师在教案中设置的一些“包袱”就泄密了,上课时教师就没法施展教学艺术。

实际上,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与学还是两张皮,教师讲的东西不必须是学生想学的东西,也不必须是学生不会的东西。而江苏省溧水县东庐中学师生共用“讲学稿”,教师的“教案”同时也是学生的“学案”。“讲学稿”以学生的自学为主线,按照学生学习的全程来设计,充分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主要包括四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拓展延伸。“讲学稿”在课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学教材。实际上教材的大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在课前就学会了,上课时教师按照“讲学稿”检查和点拨,以学定教。学生会了的教师就不再讲,不会的进行点拨,教的就是学的,学生不会的东西正是教师要点拨的东西,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也是教师要补充的东西。没有剩余的废话,没有剩余的活动,没有故弄玄虚的东西,课堂效率高,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学生学的法子,就是先生教的法子”。我们多年来苦苦探索的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在“讲学稿”中得到了体现,在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点拨中得到了落实。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减轻学生负担的奥妙所在。

启示

这三所学校的改革,虽然具体做法不一样,但有许多共同之处:

都是农村薄弱学校,不甘被淘汰,奋发图强,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找到了出路。这三所学校是中国农村最基层的学校。在改革初期,学校的校舍、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条件都是当地最差的。他们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转变了师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逐步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成为全国名校。他们能做到的,别的学校也应当能做到。

都是学校的主要领导带头搞教改,用行政的手段推动课程改革,保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在全校的推广。一所学校,如果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搞改革,用行政的手段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单靠教师的自觉和自发搞改革,其力度和进展程度都不会很梦想。这三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新教学模式的创立者,他们带头上课、评课,以身示范,他们既是改革的领导者,又是改革的实践者。他们把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的管理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了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这三所学校都限定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都强调全校推行一种教学模式,这些做法看起来有些武断,但在改革的初期,如果没有必须的力度,往往坚冰难破、陋习难改。一线教师们,既有改革的愿望,又有传统教学的惯性,异常是老教师,他们已经构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并已驾轻就熟。虽然我们不能说这些做法都是科学有效的,但的确花费了他们不少的心血,他们中的部分人不愿意放弃已经熟悉的东西去探索新的东西。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当新的教学理念逐步成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学校不必再作硬性的规定了,即使让老教师们再回到老路上去他们也不愿意回去了。

当然,三所学校的改革也不是尽善尽美,异常是在当前社会、家长重视升学率的情景下,这三所学校也不能免俗,他们改革的成功与否有时候还要靠升学的成绩来说明问题。为了学校的生存,为了取得好的升学成绩,他们还不能完全取消学生的课后负担。这些问题仅有随着整个国家、社会和教育改革的进展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2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本事、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要进取营造一个简便、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经过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潜质到达教育目标,要善于发展学生的优点并帮忙其提高,不要唯成绩论、唯表现论,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的发展空间。

3、课程结构:每门课程的资料如何兼顾知识、儿童和社会的需要与可能,涉及课程标准和教材(尤其是教科书)的编写。

4、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它体现国家对不一样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资料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提议。

5、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经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6、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它包括构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也包括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如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

7、进取主动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8、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一样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基本要求。异常强调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行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本事。

9、科学人文性课程:这种课程以科学为基础,以人自身的完善和解放为最高目的,强调人的科学素养与人文修养的辨证统一,致于科学知识,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的沟通与融合,力求把“学会生存”“学会尊重、理解、宽容”、“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创造”等教育理念贯穿到课程发展的各个方面。

10、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即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使自然、社会和人成为课程的基本来源(即:自然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自我即可课程)。

11、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方法、手段,经过什么途径获取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创造一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动获取知识的氛围,应引导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处理、运用信息,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本事。

12、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让地方、学校参与课程决策,让校长教师乃至学生和家长、社区人士享有参与基础教育课程建设的机会,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意见和提议。

13、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学校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或一种材料),教材资料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对话的一种(不是唯一的)“话题”,是特定的范例。学生学习教材资料的最终目的不是为记住教材的全部资料,而是利用教材材料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本事和解决问题本事。教师利用教材为“中介,”经过组织师生对话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启发学生的思维及培养各方面的本事。教师教学的重点不应是教材资料的完成,而是学生学习态度、习惯、方法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使学生由能学会真转正为能会学习。

14、教室是实验室: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专用舞台,而是师生互动交往的一个场所;教室不只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教室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当是探究知识的场所。

15、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的重点应是学生(学生的态度、情感,体会、经验、发展等)而不应是学科,教师的讲解、辅导、指导、展示、演示、释疑、评价及组织操作观摩等都应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尽可能做到认知和情感的统一。

16、课堂教学注重过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会学”而不是只关注学生的“学会”,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以改变学生传统的理解式学习方式而设计,应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

17、综合实践活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资料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经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本事。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职责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本事。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构成初步技术本事。

18、新的教学观:是一个信息和情感交流、沟通,师生进取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9、新的教师观: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

20、新的学生观: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21、新的质量观: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22、自主学习:学生进取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相对于被动学习)。

23、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和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职责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相对于个体学习)。

24、探究学习: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相对于理解学习)。

25、评价资料多元化:不仅仅重视语言本事与数理逻辑本事评价、也要重视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

26、评价方式的多样性:除笔试外,口试、答辩、操作考试、听力考试、过程档案记录(成长档案袋,科学、艺术活动夹)、鼓励性评语、预测性评语等等。

27、过程与结果评价并重:过程评价主要在于促进发展,结果评价则有比较明显选拔甄别功能。

28、发展性评价:要求关注全人发展,关注个性发展,关注发展过程,把构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以来,使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29、教师专业发展:简单说就是教师的教学本事和研究本事的发展。

30、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前、教中、教后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能使自我的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能使自我的经验理论化,从而使自我的教学自我监控本事构成和提高。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31、如何上好一节课?

很多学生说他们喜欢某个教师,“盼”着上他的课,也有很多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怕”或“烦”上这个教师的课,听他的课就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同样的学生,对不一样的教师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这值得我们深思。教师怎样做才能让学生喜欢自我的课呢?

第一、进取备课——寻找激发兴趣的切入点。备课是一个再创造过程,此间,教师不但要备知识,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储备,努力寻找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切入点;在对教材的把握上,首先对本学科的有关概念要正确理解,并能随时了解本学科理论前沿的动态和发展,始终把最新最科学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善于将学科知识与现实社会、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教学。其次,教师还要具备基本的社会知识和生活常识,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储备,并能灵活地把各知识点联系起来。

第二、认真授课——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针对学习资料,学生的经历、兴趣、知识水平、理解力等,设计出富有弹性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营造宽松的课堂学习环境,创设自主学习、进取互动参与、探究的课堂

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师生一齐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语言和板书——课堂的通行证。马卡连柯说过这样一句话:“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一样,效果就可能相差20倍。”教师应

做到语音标准,用词恰当,表达连贯,清楚准确,精练简洁,形象生动。好的板书简洁、形象,字迹工整清秀,带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欣赏价值,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第三、充满热爱之情——注入人生不竭的动力。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有主角意识,演员演戏需要进入主角,教师站到讲台上讲课同样需要进入主角。赋予主角意识的教师,能够深入学生的内心,体验学生当时所产生的感情,能在教学资料与学习主体之间建造一座沟通的桥梁,能使师生双边活动配合默契,情感相通。正如赞可夫所说的:“如果教师本身‘燃烧着对知识的渴望’,学生就会‘迷恋’于获取知识。”教师教学中自然流露的活力、广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授课技巧都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构成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这种情感的互动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巩固和持久促进其学业的发展。

2、新教师应怎样听课?

对一个新教师来说,坚持听课,可使自我尽快成长。那么,新教师在听课时应当怎样听呢?

听一节课,应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对新教师来说,听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第一,关注教师的教。新教师不一样于学生,听课的目的是回去教学生,所以,首要目的是要看指导教师怎样教。一般要注意如下几点:

1.课的结构。2.重点与难点的突破。3.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运用。4.课堂气氛。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新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取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是否经常进取主动地提出疑问学生活动(或练习)的时间是否充裕得当?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学习方法是否养成?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事是否得到提高等。在听课时,新教师应当把自我定位为以下两种主角:

1.审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的最佳主角应当是审美者而不是批评家,要多学习老教师的长处与闪光点,为我所用。

2.参与者。新教师在听课时应把自我定位为教学活动中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仅有有“备”而听,并且从

思想上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能获取第一手材料,从而为自我上好每一堂课奠定好基础。

3、梦想课堂中的“三声”1、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严肃有余,活泼不够。课堂“火药”味太浓。课堂上教师老绷着脸,想用严厉来镇住学生。有时课堂上会出现斥责声、挖苦声,甚至出现哭声(不是感动)。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只会停滞或低效。课堂教学中要有“笑声”,我们要懂得,师生之笑能舒缓紧张情绪,激发师生教学的进取心态,构成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树立欢乐课堂的观念,使课堂有教学资料引发的笑声;有教学情境设置引发的笑声;有教师幽默语言引发的笑声;有学生机敏语言动作引发的笑声有笑声的课堂,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注意力集中,学生学习参与度更大。我认为,每一节课,教师至少要让学生笑一次。心理学研究证明,人在欢乐中学习,学习更主动,理解知识更快。有笑声的课堂教学,教学效率会更高。但这笑声,应是教师教学智慧的高度体现,决非为了笑而笑,庸俗的搞笑,课堂是活跃了,收效却没了,学生的笑应源于教学资料,是一种会心的笑,豁然的笑。

2、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习惯于做“纠错”的工作(这也是必要的),教学中经常出现“批评声”、“叹息声”,这样容易造成学生“无声”。其实,课堂就是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如果没有错,那就不需要教学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一味批评纠错的方式,用激励赞扬之声来促使师生进入教学的进取兴奋状态。课堂教学中要有“赞美声”,教学中要有师生对教学资料的赞美;要有教师对学生学习提高和取得成绩的赞美;要有学生对教师精湛教学技艺的赞美;要有学生对学生学习创新的赞美这些“赞美”,催发师生学习进取精

神,激活师生沉淀的潜力,提高师生的美感品位。这样教学,使教学的内涵更加丰富,师生教学互动更为融洽,必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

我们有些教师上课,比较注重教学任务按部就班地完成,但教学没有特点,少有亮点。有的教师只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对某些知识是必需的),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枯燥感”,学习缺乏活力。课堂教学中要有“惊讶声”,我们要明白,每一教学资料必有令学生“惊讶之处”。这要看教师是否能够挖掘教学资料并巧妙设置情景。教师本身也能呈现“惊讶之举”,这要看教师是否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拿出教学绝活。“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惊奇感,要引发学生的惊讶声。这样的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自觉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有惊讶声的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很高。

课堂教学中的“三声”,能够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教师与学生心心相通,心心相融。这时的教学定能迸发出成功的火花。

4、梦想课堂中的“六维度”梦想的课堂要体现六维度:(1)参与度:全程、全员有效参与(2)亲和度:师生间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3)自由度:学生有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4)结构度:整体把握知识结构体系(5)练习度:有效的知识巩固与技能训练(6)延展度:知识与技能的有效迁移。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4

一、说课是什么

所谓说课,就是授课教师以口头(现场说课展示)或书面(撰写说课讲稿)的形式,向同行系统地阐述自我对某一节课的教学设想(教学思路)及其理论依据。说课是以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教材中的单元(或章节)教学资料为课题,在正式上课之前,以现代教育理论与教学原则为指导,来探讨一节课的组成部分(教学要素、方法、手段)的最佳排列与组合,并合理地规划教学程序,使它们在课堂教学的时空中构成一种优化的结构形式。说课,是指教师在有限时间(一节课的1/4—1/3)内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及教学资料用简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呈现给听众,它不失为一种考查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有效方式,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价值。

为了说好课,授课教师要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法和学法,掌握课堂教学规律;要钻研教学大纲、全面熟悉教材,细致了解学生,认真撰写说课提纲与讲稿。透过现场说课、讲课、听课、评课,教师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双向交流,共同提高;对钻研课题和教学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协同攻关,统一认识,以研促教,以评促改。由此可知,说课活动是一种高层次、高水平的教研活动,说课对当今教师来说是一门高超的教学艺术。

二、说课说什么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说教材目的有两个:一是确定学习资料的范围与深度,明确“教”什么。二是揭示学习资料中各项知识与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顺序的安排奠定基础,明白“如何教”。说教材包括:

1.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说明教材在大纲,课程标准对本年级的要求。阐述教材在整个教材系统(包括年级教材、整册教材和单元教材等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好处及分担的教学任务。

2.分析教材的编写思路、结构特点以及重点、难点。说出教材中各知识点、潜力点和教育点分布渗透的状况和处理意见,并站在理论的高度加以分析。

(二)说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教师说课务必说清楚学生。对学生做出准确无误的分析,这是教学得以正确开展的基础。说学生包括下头几个方面状况(那里可根据不一样的课资料有所选取,可多可少)

1.学生旧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那里说明学生学习新知前他们所具有的知识经验,这种知识经验会对学习新知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2.起点潜力分析。分析学生掌握教学资料所务必具备的学习技巧,以及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务必掌握的技能和态度。

3.一般特点与学习风格差异。说明学生年龄特点,身体和智力上的个别差异所构成的学习方式。

(三)说目标(教学目标)

教师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阐述清楚,那里包括:知识与潜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四)说教具和学具

教师要把本节课所需要的教具和学具进行说明,包括:图片资料、音像资料、演示和实验器材、多媒体课件等等。

(五)说重点和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资料,教师要准确找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六)说教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怎样运用教材,引导学生搞好学习,这是教法问题。教学得法往往是事半功倍。在说课时应简要地说明:教法的总体构造及依据;具体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理由。教学实践证明,一堂课根据教材特点,选用几种不一样教法结合使用,可增强教学效果。

(七)说学法

学法包括“学习方法的选取”、“学习方法的指导”、“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说课时应突出地说明:学法指导的重点及依据;学法指导的具体安排及实施途径;教给学生哪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哪些潜力,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用心性。

(八)说教学程序

所谓教学程序是指教学过程的系统展开,它表现为教学活动推移的时间序列,通俗地讲,就是教学活动是如何发起,之后又是怎样展开,怎样结束的。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的重点部分,因为透过这一过程的分析才能看到说课者独具匠心的教学安排,它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风格。也仅有透过对教学过程的阐述,才能看到其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教学过程要说清楚下头几个问题:

1.教学思路与教学环节安排

说课者要把自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针对学生实际,借助那些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说明白。

说教学程序要把教学过程所设计的基本环节说清楚。但具体资料只须概括介绍,只要听讲人能听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样教的”就行。不能按教案象给学生上课那样讲。另外注意一点是,在介绍教学过程时不仅仅要讲教学过程的安排,还要讲清:“为什么这样教”的理论依据(包括课标依据、教学法依据、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2.说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安排

那里说明怎样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活动和谐统一,教法与学法和谐统一,知识传授与智能开发的和谐统一,德育和智育的和谐统一。

3.说明重点与难点的处理

要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是怎样突出重点和解决难点的,解决难点运用什么办法。

4.说明采用那些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用,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5.说明课后小结方式和资料。

6.说明作业布置的资料及目的。

7.说明(展示)板书设计。

(九)教学效果分析

对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深广度的估计,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状况的估计。

说课活动,分课前说课和课后说课两种形式,不论是课前说课还是课后说课,上述资料务必阐述清楚。课前说课还应说疑点,说明在备课中自我拿不准的疑点,求教于其他教师。课后说课还应包括“学生学得怎样”的教学效果评估和“教学反思”,即对这节课优缺点的思考。

三、说课时注意的问题

说课,不一样于一般的发言稿和课堂教学,它要求说者比较系统地介绍自我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而不是宣讲教案,也不是浓缩课堂,它的核心在于说理,在于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说课的重点在于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上。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抓住一个“课”字,突出一个“说”字

说课,要用一节课10-15分钟的时间说出一节教学环节齐全的课,务必经历完整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常规课课型来说,要经历铺垫—新授课—举例—巩固—置疑—小结—练习等过程,对采用目标教学法的课程来说,要经历前置补偿—揭题展示—反馈矫正—课堂练习等过程。所以,说课者要根据课型抓住这节课的基本环节去“说”。说思路、说方法、说过程、说结构、说资料、说训练、说学生、无论说什么,都要说得有理有据,使听者叫好,到达:“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目的。

在说课过程中,要个性注意以下几点:

(1)“说课”不等于备课,教师千万不能照教案去说;

(2)“说课”不等于讲课,教师不能视听课对象为学生去说;

(3)“说课”不等于背死课,教师不应将事先准备好的“说案”一字不漏地死背下去;

(4)“说课”不等于读课,教师不能拿着事先写好的材料去读。所以,教师在说课时,要紧紧围绕一个“课”字,突出“说课”的特点,完成说的过程。

(二)遵循“课”路,选准“说”法

教学思路是教师课堂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想。教师讲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思路进行,教师在说课时,当然也要环环扣住课堂教学思路展开。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实施“教”法,能否围绕教学思路展开“说”法,无疑是教师授课和说课成败的关键。

诚然,说课的方法很多,需要因人制宜,因材施“说”。说理、说实验、说演变、说现象、说本质、说事实、说规律、正面说、反面说、横向说、纵向说、理论联系实际说、陈述说、间语说。但无论怎样“说”,都要遵循课堂教学思路这一主线去“说”。

(三)变换“说”法,找准“说”点

说课的对象是听众,而不是授课的对象学生。这些听众可能自是说课的评委、本学科的教师、本教研室的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及教务科、教育研究室部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但无论怎样,这些群众都竭力站在学生角度去对待说课者所说的课,去审视说课者说课时的一字一句、一举一动,包括教法的采用,教学重难点的突出、突破,教学环节的把握以及教学语音、语气、表情、称呼等。所以,说课者务必置于听众思维和学生思维的变化处,站在备课讲课的临界点,变换“说”位,编写“说”案,研究“说”法,找准“说”点。

(四)把握“说”度,把课“说”活

说课的重点应放在说清思路、说清教学过程、说清教学方法;而讲课的重点则应放在实施教学过程、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换句话说,说课重理性和思路,讲课重感情和实践。所以,用极有限的时间完成说课,务必详略得当。

那么,如何把握“说”度呢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材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选取“说”法,把课“说”活。说出该课的特点和特色,把课说得有条有理,有理有法,有法有效、说得生动搞笑、绘声绘色,使听众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听众都有“词已尽意无穷”的感觉。这就要求说课教师认真钻研说“材”说“案”,灵活选用“说”法,准确实施“说”程,这样,才能把课“说”活。

教师个人工作总结51、“两本合一”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课后复习还是这张纸

大多数中小学学生至少需要为每门课准备两个本子:一个是课堂笔记本,学生要把教师讲的东西记下来,以备复习考试用;另一个是课后作业本。作业本往往不止一个,而除了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外,还要买社会上各种复习资料、练习册,这些复习资料和练习册往往很难做到精选题目和贴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景。我们说的学生负担过重,实际上主要是指学生的课后作业和家庭作业,一般中学生晚上都要做到11点以后。而东庐中学的学生上课仅有教师发的一张“讲学稿”(一般是8k的一张纸)。课前预习的是这一张纸,上课看的还是这一张纸,听课时需要记录的东西就在“讲学稿”的空白处补记,没有专门的课堂笔记本。课后学生复习的还是这张纸,没有专门的作业本,也不买社会上泛滥的各种复习资料和练习册。过一段时间,学生把“讲学稿”装订起来,就是精选的复习资料,考前也不再专门出备考题。有些讲学稿中还有“中考题回顾”,提醒学生在以往的中考中有这类的题。另外还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和资料,如初中语文《曹刿论战》的讲学稿,补充了文言文《小港渡者》让学生随堂练习,合理地开发了课程资源。在课堂上掌握好的学生课后不需要做作业,学生有更多的课余时间发展自我的爱好特长,个性得到张扬,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近年来教辅资料已成为一个很大的产业,催生了许多亿万富翁和千万富翁,同时也培养了许多教师的惰性。此刻有很多中小学教师讲完了课不会设计练习题,不会出考试题,买些现成的复习资料和考试题让学生做,不管是否贴合学生实际,都要从头做起,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有一个中学教师说过,要想把学生从题海里解救出来,教师首先要在题海里畅游,教师要从成千上万道练习题里精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题让学生做。实际上,真正有水平的教师很少买现成的练习册让学生做,都是自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题,也仅有这样的练习题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以一代十。东庐中学“讲学稿”中的练习题也都是教师自我出的,哪是重点、哪是难点,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还不会什么,教师最清楚。仅有精选练习题,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如果教师吃透了教材,把握了重点和难点,熟悉了中考和高考的命题规律,还需要在考试前猜题押宝吗还需要靠题海战术来提高升学率吗东庐中学的做法给了我们许多启示,减轻学生的负担首先应当从教师自我精选精编练习题开始。

2、“备研合一”发挥优秀教师和团体的作用

团体备课的做法,使校本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

新课程改革提出校本教研的问题。一方面是因为课程改革全面推开,单靠各级教研员和一些教学专家是指导可是来的,仅有自力更生,经过校本教研,使全体教师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过程中学习和实施新的课程理念。另一方面,每个学校的师资力量都不平衡,即使一些重点中学和名校,也不是每个教师的水平都很高。仅有经过校本教研,把备课和教研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一般说来,每个教研组既有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又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水平不一样,经验不一样,教学质量自然有差别。教师的劳动又是一种个体劳动,一个人负责几个班的一门课,别人很难代替。如果学生遇到一个水平高的教师算是走运,几年下来提高很快。如果碰到一个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学生也就成了教师成长期的实验品。如何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利用本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各学校都在研究的问题。如有的学校实行师徒制,让老教师带徒弟,师徒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有的学校设立“青蓝工作室”,制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但由于每个教师都有自我的教学任务,师父也很难把自我的教学思路和经验都传授给徒弟。而东庐中学采取团体备课的做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优秀教师和团体的作用,使校本教研活动落到了实处。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将“讲学稿”草稿交备课组长审核。备课组长初审“讲学稿”后至少提前二天将“讲学稿”草稿发给全体组员,然后召集组员团体审稿,提出修改意见;主备教师按团体审稿的意见将“讲学稿”修改后交审核人审查,再由备课组长将审核后的“讲学稿”交分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任课教师对“讲学稿”再次进行阅读理解和补充。第二天师生共用“讲学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在“讲学稿”的有关栏目或空白处填写“课后记”,用于下次集中备课时小组交流。

这样的备课周期比较长,看起来有些繁琐,但却务实有效,可操作性强。此刻有些学校虽然每周学校领导都检查教师的教案,但往往只注意形式而难以顾及资料和效果,至于在课堂上教师用不用这个教案,有多大效果,就很难说了。而东庐中学的做法,过程完备、环环相扣,即使有个别教师不认真,也很难在整个过程敷衍过关;即使有的青年教师经验不足,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老教师的指点和帮忙。这是一个不断打磨,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种团体备课的过程中,优秀教师的经验得以扩散,团体的智慧得以发挥,青年教师不断成长,校本教研的功效和过程得到了落实。

东庐中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由过去的“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此刻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由“先教后学”变为“先学后教”,由“教学分离”变为“教学合一”,找到了教与学的有效结合点。虽然还不能说这是一个最佳结合点,但毕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开放课堂”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式管理

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

与洋思中学和东庐中学相比,山东省茌平县杜朗口中学的课堂改革力度更大,这所学校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开放,完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那种封闭性管理模式。

课堂的开放首现表现为整个学校24个教学班全天候的开放。在正常的上课时间,参观者随时能够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不需要预先通知。许多学校每年都搞一次开放日或开放周,有的放胆搞一个开放月,事前都要精心准备,师生认真排练,届时伴以各种标语、展牌,邀请有关领导、新闻单位和学生家长到校参观,借以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成果。而在杜朗口中学,长年全天候的开放,不需要预先准备,学校不怕“亮丑”。这样的做法不仅仅需要胆量,更体现了对自我办学的自信。说实话,作为一所农村学校,从硬件到软件,与城市重点中学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语。杜朗口中学之所以敢开放,就在于对自我的办学理念深信不疑,他们每一天展现的都是自我实践的教育原生态,不需要粉饰和包装,想的、说的、做的是一致的,不用担心露了什么“马脚”。另外,每一天的开放对教师与学生也是鼓舞和督促,天天都是公开课,每一天都有外地的教师“督教督学”,教师要认真准备每一节课,不能有侥幸心理;学生也不敢在课堂上打瞌睡,唯恐被别人摄入镜头。

课堂的开放还表现为独特的教室设置。作为近代学校的课堂管理形式——“班级授课制”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学生单向而坐,教师站在黑板前系统讲授,讲台、黑板、粉笔、教鞭,既是教师的专用工具,也是教师权威的象征。在中国,班级授课制与传统的“师道尊严”结合起来,学生在课堂上更是服服帖帖、中规中矩,不敢越雷池半步。有的学校规定学生听课背着手,发言先举手,举手不能高过头顶。而在杜朗口中学,彻底打破了这种封闭式的课堂管理模式,教室里没有讲台、没有讲桌,一面窗户、三面黑板,学生分组对面而坐,不再朝着一个方向。教师没了讲台和讲桌,也就没了权威。学生发言时不必举手,谁有想法站起来就说。“我的课堂我主宰,我的命运我掌握”成了学生的信条。

4、“张扬学生个性”转变师生教与学的方式

不仅仅能够写出来、背出来、说出来,还能够表演出来

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理解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本事、获取新知识的本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本事以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然而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有的学校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师生的教学方式并没有多大变化。而在杜朗口中学,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种改革的力度和效果。

5.教师个人师德学习个人总结 篇五

良好的职业道德师德的好坏从大的方面来说影响整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从小的方面来说影响同学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身弓行实践’’、“严谨治学、勤于进取”、“认真授业’’、‘‘热爱同学、积极育人’’、‘‘勇于科研、平等竞争”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同学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需要有良好职业道德。

科学的教育观念在升学重压下,保守教育观念即保守的教师观、陈腐的教学观、“惟师是从”的专制性的师生观等仍束缚着大批教师。许多教师在听到同学不同意见时,常用自身的想法束缚同学,或给予伤害自尊心的批评,造成同学不敢提出和老师不同的意见,发明性思维更无从发生,最终不会考虑也不愿考虑。

在这种旧教育观念的桎梏下,同学只是分数和书本的奴隶,个性很难充沛舒展,思维不能健康发育,导致思想依和、灵魂萎缩,惟师是从、惟书本是从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这不能不令人痛心和担忧。这些不具有独立性、变通性和发明性的接班人又怎能适应科技突飞猛进、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又怎能担负起21世纪富国强民之重任?因此,教师教育观念

的转变和更新特别重要,只有教师具有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才干在教学中不时进行改革和创新,才干以优异的素质去主动适应并深入开展蓬蓬勃勃的素质教育,才干培养出新世纪所需要的发明性人才。

6.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篇六

欢迎收看本站学习频道介绍的教师个人学习总结

一、以德修身,以德立行,以德育人 为师者,必先有德,“德”是教师修身、立行、育人的根本。

首先是美德。我从思想政治上提高完善自己。思想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保持与党同步,严以律己。积极主动参加政治学习,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 其次是美行。德美者,行必正。作为一名教师,自己的行为就是学生的榜样。我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格言要求自己,检验自己。工作、生活,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行为。生活上我以勤俭为荣,以勤劳为荣;工作上我以刻苦工作为乐,以努力奋进为乐。 再其次是美言。有德者,言行一致;有德者“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教学上,我以生动的优美的语言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给学生以启迪,以教益,以收获;生活中,我以朴实的.语言对对待同事,朋友。这些年来,我与教师们一道,紧紧团结在学校领导周围,全心全意地为教育工作,为学生服务,为社会培养人才。

二、注重历练,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1、注重历练 历练是最好的老师,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必然和他的成长历程息息相关。在历练中成长,在历练中成才。

2、重视学习学习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学习是我人生中的重要内容,“终身学习”是我的学习信条。一是提高学历。工作之余,我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同时也参加了骨干教师培训。 二是扩大知识视野。我深知,要培养好学生,教师的知识不但要丰富,更要做到更新。“好读书”,“读好书”,我把读书当作一种生活,一种工作,一种快乐。通过知识学习,避免了自己知识老化,思想僵化,保持了知识的与时俱进。 三是加强教材学习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学习教育新理念,树立教育新观念,把握教育新动向。在教学中,观念不落后,方法不落伍。 正是自己加强学习,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得好,做得有特色,教育教学实效明显。

三、热爱学校,关爱学生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7.教师课改个人学习总结 篇七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习评价;指导思想;内容;方法;表现形式

一、新课标下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

课程改革以前,我们评价学生的学习,往往只是把学生的测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只要成绩好一切都好,忽视了对学生技能、情感、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1.评价学生应包括评价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对应学段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应强调的是,学段目标是该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若干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

2.新课程评价倡导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新课程评价认为评价标准是为被评价者设定的前进目标和发展方向,对于不同的学生,这个目标和方向应该是不同的,因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新课程评价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3.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主体多元化,是指评价主体不仅指老师,应有教师、学生、伙伴、家长几位评价主体,要特别重视伙伴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评价方式多样化,考试只是课程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与其他的评价方式有机结合,灵活运用。笔试也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要改变目前把笔试作为惟一的考试手段、过分注重等级、过分注重量化的方法。如,我教学“用三角函数测物体高度”这一节内容时,检查了学生的能力。

二、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学习评价的内容

1.对数学知识的测评

传统数学知识的测验主要集中评价学生是否能记住一个概念的定义,给出或从几个选项中选择出一个有关这个概念的正确例子,或者在几个概念之间区分符合已知条件的某个概念。但是对概念的理解远不止这些。学生对概念的真正理解,意味着能够自己举出一定数量的有关这一概念的正例和反例;能够比较几个概念的异同,并且认识到不同概念的差异及其所对应的不同解释;能够将概念从文字的表述转换成符号的、图像的或口头的描述或表征。所有这些与概念知识有关的能力,对于学生应用概念和规则进行推理、解决问题非常重要。

2.对数学技能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测评

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数学大多含有技能的特征,所以我们常常认为技能是最容易观察和考查的。传统的教学和考试也集中在这一方面,很少评价学生是否理解了隐含在技能应用中各概念之间复杂的关系及在数学思考过程中使用的解题策略。新课程强调“技能的掌握必须建立在相关知识的概念的基础上”,这就要求学生能比较轻松和灵活地运用技能,而不是通过机械地模仿和记忆去获得。因此,评价技能是否被掌握的试题,既要考查学生实际运用技能的情况,又要考查学生是否能正确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那个规则以及什么时候应用这一规则”。

3.对数学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仅要关注他们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要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态度和情感与在数学认知上的发展并不是割裂的,它们一同发展并相互影响和促进。研究表明,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和创造能力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态度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态度与情感,有助于教师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开展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条件和环境,进而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诊断出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困难的原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制订个别化教学策略。

三、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评价的方法

新课程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还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因此,考评的内容应涉及评价学生的进步,调节教师的教学,为家长提供学生在校学习数学的情况以及评价整个数学课程的成功性等几个方面。—般来说,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方法按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

1.教师评价

在课堂观察时,教师不仅应关注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应关注学生的其他方面。当学生在回答提问或进行练习时,通过课堂观察,教师便能及时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从而作出积极反馈,正确的给予鼓励和强化,错误的给予指导与矫正。记录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关注学生突出的一两个方面。比如,观察××学生,对突出表现的行为,在相应的观察项目前打个“√”,若无,则不作任何记号。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测验与考试评价依然是学生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但评价的性质已经不再是为了甄别与选拔,而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全面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需要更多的指导,同时也为学生自我检测和进一步学习提供有力的帮助。

2.自我评价

在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采取建立成长记录袋的方式,以反映学生学习数学的进步历程,以增加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在成长记录袋中收录反映学习进步的重要资料,如自己特有的解题方法、最满意的作业、印象最深的学习体验、探究性活动的记录、发现的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单元知识总结、最喜欢的一本书、自我评价或他人评价等。另外,成长记录袋的内容还可以设计成包含学期开始、学期中和学期结束三个阶段的学习材料,材料要真实并定期加以更新,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不断成长与进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也为教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改进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

1.评分制

评分,如果从分数的解释来分,可分为绝对评分和相对评分。过去常用的百分制属于绝对评分,每个学生的分数都是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但如果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正确处理评价的结果,就能够使评价更公平、公正和合理。如,在实践中,对于学生的作业,我采取等级制,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从知识的掌握、解题的方法、书写的条理性几个方面为学生作业进行评价。

2.评语制

评语可分为教师评语和学生评语。要尽量使用鼓励性语言,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助于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努力的方向,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作为评价对象学生,在新课改的评价体系中,已经不是一个被动的被评价者,而是一个对教师评价内容的接受者和应用者,他们不但接受评价,还要利用各方面的评价,结合自己的认识,加快对知识体系的掌握,同时不断提高技能和情感,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催化剂。

总之,我们今天的一切评价都是为了学生明天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马云鹏,张春莉.数学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2]魏超群,吴才忠.数学教育评价[M].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2007-02.

[3]马复,春霞.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上一篇:周末作文:假如我懂七十二变下一篇:观看厉害了我的国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