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2024-08-18

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共9篇)

1.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一

比 例

教学目标:

1.结合不同规格的国旗的典型事例,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3.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国旗的知识,培养爱国旗、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内项和外项。教学难点: 会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的基本性质,说一说说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生:比的前项、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了解国旗

(一)师:你们在哪儿见过国旗,见过多大的国旗?(生自由发言)

(二)介绍“兔博士网站”的内容。

1.说一说知道了哪些关于国旗的知识,面对国旗有什么感受?(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2.师:我们学校挂的国旗是哪种规格的? 3.师:把我们学校国旗长和宽的数据写出来。

三、比

(一)课件出示例题 1.师:利用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写出国旗长和宽的比。(让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

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利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师:你能说出国旗的宽和长的比吗?能不能不计算直接说出结果? 讨论。(学生自由讨论)

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比例

(一)师:在兔博士网站中介绍了很多种规格的国旗,现在你们任选两种规格的国旗,分别求出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让学生自主选择并计算)

1.交流

师:观察这些比,你发现了什么?

生: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长和宽的比值都相等。

师总结:国旗的规格不一样,但长和宽或宽和长的比值都相等。师:那就可以写成:240:160=144:96 2.介绍比例的概念及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师:像这种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3.举个例子,让学生说出内项和外项。

师:在 2:3=4:6 这个比例中,哪两项是内项,哪两项是外项。

五、试一试

师:用计算器计算两个内项的积、两个外项的积分别是多少? 1.交流

师:你从它们的积中发现了什么?

生: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相等。

2.师:把你们自己写出来的比例照样子计算,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它们的乘积也相等。3.师生共同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该怎么说呢?(生自由交流)师总结: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它们的积相等。

师:我们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的依据。

六、练一练

(一)让学生自己判断。1.交流

师: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师总结: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概念,化简两个比,看它们是否相等,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看两个内项的积是否等于两外项的积。

(二)让学生自己完成,然后交流,老师巡视。

2.苏教版六上习作2教学设计 篇二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要求:

1、回想爸爸妈妈对你的无限关爱,对爸爸妈妈认真地表达你的爱。

2、表达爱的时候,要看着爸爸妈妈的眼睛,动情地说,也可以写在纸上给他看。

3、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整个过程写下来。

4、要求内容具体,写好人物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1、老师有感地配乐朗读儿童诗《雪人》。

2、把心中的爱表达出来吧!爱——就是要大胆地说出口。(板书:表达我的爱。)

3、学生齐读儿童诗《雪人》。

二、回忆过程

大家还记得那次你对爸爸妈妈表达自己爱的经过吗?有的人是亲口告诉爸爸妈妈的,有的人是纸上写的,把你们的纸带来了吗?

1、引导口述事情的经过。

2、交流,互评。

3、老师适时点拨:自己的动作描述要细腻,还应说出爸爸妈妈的反应,及“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三、再忆起因、结果。

1、.谁来说清楚事情的起因?

2、小结:语句要简洁,交代要清楚。

3、能把你的感受和大家分享吗?

四、学生修改,最后誊情

1、学生作文,力求做到成文迅速连贯,一气呵成。

2、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尽量避免打断学生的思路。

3、教师采用“对比评改”的方法,选择一篇较好的,一篇较次的习作,让学生讨论比较,从中获益。

3.苏教版六上《牛郎织女》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整个故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初步感受到民间故事的美好熏陶。

4.引导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和为之奋斗的精神。

一、课文导入:

1.提问:喜欢过节吗?喜欢哪些节日呢?

2.老师:“对了!那同学们又清不清楚每个民间节日所不同的习俗呢?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看谁做得又快又准!”。

3.出示,请同学们为它们连线

七夕节

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正月十五

登高插茱萸 重阳节

七月初七

赏月吃月饼 元宵节

九月初九

拜月乞针线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看灯吃汤圆

4.“现在同学们知道了,每个民间节日都有不同的习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可跟他们产生的缘由有密切的关系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之中的一个:七夕节的由来。”

二、人物认识:

1.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观察,图中有哪些人物? 2.初步介绍文章的主要人物:牛郎和织女。

三、介绍文体:

《牛郎织女》是民间故事。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是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四、感知课文: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边读边做记号。

2.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相识前 相识中、相识后)

五、学习前两部分 1.再读课文,思考:

牛郎是怎样的孩子?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2.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分析探究:老师与同学共同分析课文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答案允许多样化,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4.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四

淮阴区吴城镇中心小学 刘虬龙

电话*** Email:***@163,com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上)

二、探索新知。

1.题目中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启发: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题目中的哪个条件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能用线段图反映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并标出条件和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画线段图,让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叙述转化成形象的图示,加深了对关系的把握。)

2.你能用等量关系式表达出大雁塔和小雁塔之间的关系吗?并相互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的等量关系式可能有: ①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②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③小雁塔的高度×2—大雁塔的高度=22 不同的数量关系式只要符合题意,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但同时也要告诉学生:解决问题时,一般选择最容易想到的数量关系。

3.观察引导。小雁塔的高度×2—22=大雁塔的高度 提问:在这个等量关系中,哪个条件是已知的?哪个条件是未知的?能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去解决问题吗?启发:要求的问题在等式的右边,我们可以列方程来解。当学生明确用方程解后,出示课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来 解:设小雁塔的高度为x米。2x—22=64 4.尝试解题。

提问:这样的方程你会解吗?它与我们之间学过的方程有什么不同?怎样就可以把这个方程转化为已学过的方程?交流中使学生明确首先利用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加22,使方程变为2x=?,再继续求解。让学生继续解这个方程,并提醒学生检验解是否正确。5.还可以怎样列方程?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6.独立完成“练一练”。7.回顾反思,引导小结。

说一说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致步骤。你觉得其中哪个环节比较重要?

(设计意图:新知学习中,我增加了让学生画图,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把握大、小雁塔之间的关系。

设计中重点强调找等量关系式,通过等量关系式来解方程。解方程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基础,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索解决。)

三、拓展延伸。

5.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五

一、基本说明

1、教学内容所属模块:小学数学

2、年级:一年级

3、所用教材出版单位:江苏教育出版社

4、所属的章节:第一册第九单元

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

(1)、使学生通过自己喜爱的情景学习数据整理,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2)、使学生感受数据的整理过程,初步认识象形的统计图

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初步培养学生有序观察、有条理思考的习惯和应用的

意识,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2、教学重点:

(1)、通过实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3)、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

(4)、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题。

3、教学难点:

(1)、学生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 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2)、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学会合作。

4、教学关键: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

5、教具准备:从附页中剪下的鲜花和水果图,胶水,4只小狗头像,5只小猴头像,3

只小猪头像,课件。

6、设计思路:

(1)、“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每一

个系统的活动的设计都应是学生们身边的事,让学生在熟悉、亲切的生活背景素材中提出数

学问题,在情境的创设中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

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处处有数学。

(2)、“学活动化,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其真正投人到统计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排一排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

(3)、“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数据,根据数据提出问题,充分拓展思维,深化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同时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出示大象卡通图)小朋友们,瞧,今天谁来到我们班级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它吗?你们应不应该向大象爷爷问声好呢?

2、小朋友真有礼貌!大象爷爷为了感谢大家,决定带小朋友们去他的神奇果树园摘水果吃。(出示果树)这些果树可真神奇啊!树上长满了苹果、梨、西瓜、桃子、草莓,小朋友想吃吗?每人摘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水果。

让学生摘自己喜欢的水果。师:怎样才能很快地看出同学们喜欢的水果的个数呢?

3、学生活动:把自己最爱吃的水果图,涂上胶水,交给小组长,组长把这些交上来的水果图贴到课前发下来的统计表中,并把下面的表格和全组的小朋友合作填好。比一比哪组表现最好。

4、结合水果统计图,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整理,老师知道了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吃什么水果,最不喜欢吃什么水果了,下次搞班级活动的时候老师就知道了哪种水果应该多买,哪种水果应该少买了。

(设计意图:通过贴水果的活动,初步感知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体会领悟。

师:今天是大象爷爷的生日。(课件出示)看,很多客人领着全家、带着礼物来到大象家给他过生日(动物们头戴面具依次出现)。你听,他们一起为大象爷爷唱起了生日歌(播放音乐)大家跟着一起唱吧!(学生欢快地唱起了生日歌)

师:看了这张图,你想知道些什么?

生1:我想知道它们是谁? 生2:一共有几种小动物? 生3:一共有几位客人? 生4:哪种客人来的最多?

„„

互动

1、客人问题

师:小朋友提的这些问题,大象爷爷也想弄清楚,可是客人都站乱了,我们该怎么办才能一眼看清来了哪些客人,分别有几个呢?快开动小脑筋,把办法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1:把它们分一分。

2、给它们排排队。

师:把小动物“分一分”再“排一排”(板书)是个不错的主 意。大象爷爷帮每一位客人都拍了照片,放在学具袋里,下面就请大

家利用这些照片来分一分,排一排吧!

(2)学生活动:请大家拿出学具袋中的小动物头像分一分,排一排。(其中一组学生在

小黑板上分、排)师展示学生在小黑板上贴好的动物头像图。

师:经过整理,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一共来了3种小动物。

生2:小猴子来得最多。

生3:小猪来得最少。

生4:小狗比小猴少1只。

……

(3)师:看看我们整理以前的图,再看看整理以后的图,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呢?

生1:看得很清楚。

生2:一下就知道来了哪些客人。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板书:数一数),就清楚地知道了大象爷爷家里客人的情况,这是一种很好的统计方法。(揭示并板书课题“统计”)

互动

2、鲜花问题

(1)师:客人们给大象爷爷带来了许多五颜六色的鲜花,你能用刚才我们学习的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来帮大象爷爷统计一下鲜花的情况吗?

师:请大家打开学具袋中的一号纸包,把附页中的花分种类理一理,和你的同桌合作,一个小朋友给鲜花涂上胶水,另一个小朋友把涂上胶水的鲜花贴到书本第77页,并把书中的表格填写完整,比一比哪两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

(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交流。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介绍一下你的统计图?

(3)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图。

师:不管是横着贴,还是竖着贴,最后我们都可以得出黄花有几朵?红花呢?绿花?粉色的花?

生:黄花有3朵,红花有2朵,绿花有4朵,粉色的花有5朵。

师:这样统计了以后,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粉色的花最多。

生2:我知道绿花比黄花多1朵。

生3:我知道红花最少。

……

三、达标反馈

师:刚才大家帮大象爷爷解决了它想知道的问题了,现在可以请大家帮老师一个忙吗?

生:可以。

师:老师想知道我们班每一个大组分别有几个男同学和几个女同学?

学生活动:一个大组内的同学合作、统计出男同学和女同学各有多少人,然后填好课前发下来的表格中。

学生汇报各大组的统计情况。(板书)

师轻声的问:那看着这些刚刚大家统计出来的数字,谁知道我们班一共的多少男同学?女同学呢?学生尝试计算。

四、学习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延伸拓展

学习了统计,课后你们准备统计什么?选择一个项目进行统计。板书设计:

九、统 计

分 一 分 排 一 排 数 一 数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营造了有效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然后去探索、去质疑、去寻找答案,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解决了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主动地构建了知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呈现的独创性。

能够用来促进学习的任何正当方法和手段,都是合理的。由于统计实际生活中的随机性内容在教室里不便开展,于是,我利用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做了一个学具袋,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水果从口袋里拿出水果图,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水果的个数,从而产生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

策略的意识。

二、探索的自主性。

学生在动手整理过程中,发现用已有的经验已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于是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自己探究出多种记录数据的方法:有的把各种客人分类记录,有的用竖线表示客人的个数,有得则用打“√”的方法记录客人的个数„„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动手将客人的个数统计出来,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使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

三、数学的实用性。

6.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3.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渗透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课题

[刚步入课堂,学生会出现紧张情绪,首先运用轻松的谈话,可以拉近师生的距离,然后转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轻松自然。]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会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大家想不想学好数学?

我们平时很多时候要用到数数,大家会从1数到10吗?谁来数一数? 伸出两只小手,互相数一数同桌小朋友有几根手指。与老师一起一边伸手指一边数数。

[此处安排数手指的活动,利于学生了解(或熟悉)点数的方法。使全体学生做好参与数数活动的准备。] 看图数数

1.激发观察兴趣。出示教科书上彩图。

[挂图也可以制成多媒体电脑课件出示。先引导学生看图自由发现,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按数量的多少数,并从数数的过程中抽象出数。引导学生发现个数相同的可以用同一个数来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一所美丽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

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数图中的数量。

(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小到大数图中的数量。)小朋友们认真地数一数,这里有几面国旗?(配合学生回答,贴一面国旗图。)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教师领读,学生自己小声读。

小朋友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哪些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数字“2”的教学与上面过程相似。)[给学生展示的机会,既让学生体验成功,又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发言、交流的好习惯。] 小朋友们再数数看,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多少?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数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一数,全班学生判断是否数对了。

认读1~10各数

10个数都数完后,教师先领读各数,然后同桌两个小朋友互相读一读。可以打乱顺序指数让学生读。

数身边的实物

[此处安排学生数身边事物的数量,将数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的数量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身边的事物能不能也用这些数来表示呢?

你有几个铅笔盒?几枝铅笔?

第一行有几位同学?几位男同学?几位女同学? 我们教室有几扇窗户?几枝日光灯? 你的右边有几位同学?左边有几位同学? 黑板的上边贴了几个字? „„

小结:

7.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七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6人。学生上课发言不够积极,学习效率一般;一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

1、两位数乘两位数

2、千米和吨

3、解决问题的策略

4、混合运算

5、年月日

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7、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8、小数的初步认识

9、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10、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以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初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进一步掌握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思考方法,提高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生活经验,认识质量单位“吨”,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2)结合实例和操作认识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相关长度单位的换算;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知道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估计、描述平面图形或物体某个面的面积,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或合理估算有关平面图形、物体某个面的面积,正确解答与面积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汇总、排序、分组和简单分析,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经验。

2.数学思考方面。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算、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在讨论计算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等活动中,逐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感受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和价值。

4.情感与态度方面。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努力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表扬先进,鼓励差生,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全班平衡发展。

2、加强常规训练,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最后应用计算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样一种思维方法。

3、重视形象直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有意识的逐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创设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情境,使学生亲身体验方位的知识,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

5、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6、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7、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兴趣与欲望,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进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五、教学课时安排:

一、两位数乘两位数……………………………………………………10课时 ☆有趣的乘法计算………………………………………………………1课时

二、千米和吨……………………………………………………………3课时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4课时

四、混合运算……………………………………………………………5课时 ★算“24点” …………………………………………………………1课时

五、年、月、日…………………………………………………………6课时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9课时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6课时

八、小数的初步认识……………………………………………………4课时

九、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3课时 ★上学时间………………………………………………………………1课时

8.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八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探究计算方法

1、整时段时间的计算 ⑴出示节目表

⑵问:从节目表上说说“六一剧场”是几时播出?几时结束的? 如何计算它的播放时间呢? ⑶讨论计算方法。⑷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⑴问:你还想知道哪个节目的播放时间? ⑵师生共同进行计算。强调书写的格式要求。⑶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二、联系生活实际,解决数学问题

1、想想做做1

出示题目,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了几段?

应该怎样求出每天借书的时间呢?

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讨论。

2、想想做做2

提出观察要求:图中有几家不同的商店?它们各自的营业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分别分成了几段?

尝试完成各商店的营业时间,并组织讨论交流。

3、想想做做3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算一算。

9.2017苏教版数学六上《方程》教学设计6.doc 篇九

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额、赴、裕、恳、贡”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

2.初步了解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一分钟播放)《我的中国心》

同学们,在2007年感动中国的颁奖晚会上,有这样一段颁奖辞:

“在他心里,……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指着“在他心里……”这句话)你知道这里的“他”是谁?(课件出示课题:钱学森)

2.会写钱学森的名字吗?那就请你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他的名字(板书课题)。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齐读课题《钱学森》。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请大家根据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大家预习得如何,我们来交流一下,首先请一位同学读读预习导航。(出示“预习导航”)2.检查生字词

(课件出示)(额头 赴美 富裕 诚恳 贡献 冯·卡门 袒露)①请同学们先自己读读这些词,然后说说哪些字的音、形、义是值得我们注意的。② 先请同学来读一读。(生读)你觉得哪些字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恳、袒”是前鼻音,“冯、贡”是后鼻音。

“额”是读第二声,左右结构。

③(板书——裕)请看黑板,这个字的右边是什么偏旁?(衣字旁)其实这个字非常有意思,有意思在什么地方,左边是——(衣服),右边稻谷,想到了什么?想到哪个成语?(丰衣足食)

④ 有衣服穿有粮食吃,丰衣足食了就——(富裕了),那你们觉得富裕应该是什么意思?谁来说说看?(就是生活很美好,丰衣足食。)

⑤ 齐读这组词。(生读)

3.检查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① 这篇文章共有七个自然段,你喜欢读哪一段,就给大家读这段。请同学们自己先读一读。

② 相机提问:为什么喜欢?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③ 小结,点评朗读总体情况。

根据同学们刚才交流的内容,我们发现,课文是这样安排的:

先写钱学森乘一艘巨轮在海上航行了15天,再写钱学森终于返回了祖国。

4.名家卡片——课文主要内容

① 预习导航的第三部分,请大家通过查找资料了解钱学森,下面就把你知道的跟大家交流一下。a(相机话语点出)航天 导弹 火箭 自动化控制

b(出示)中国航天之父 中国导弹之父 火箭之王 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② 过渡语:是啊,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正是因为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这就是钱学森。

你眼中的钱学森是什么样的?()的钱学森

③ 出示制作的名人卡片,师生配合讲清名人卡片的结构(先介绍生平,再代表作品,然后成就)

④ 通过课文,在字里行间,捕捉信息向我们介绍钱学森,读书上的句子。这是作者眼中的钱学森,那么在他人眼中的钱学森是又怎样的呢?

(出示)在冯·卡门教授眼中钱学森是();在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眼中钱学森()。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了解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

2.引导学生比较这篇课文与其他写人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出第一段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后发生的事情先写,先发生的事情后写。)

①(出示第一节)请大家自己小声读一读这段,为什么第一小节要放到前面来? ※ 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可以反衬出回国的艰辛和漫长。

—— 这时候他能回国了,他的心情怎样?(迫切、喜悦)从哪些词语、句子能看出来?(眺望、屈指一算、魂牵梦绕)(他多么希望脚下不是……而是……)

——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一读。

为什么说火箭的舱壁呢?为什么不是火车或飞机?(钱学森是造火箭的、心情迫切)

【小结:看来我们写文章时,遣词造句时还是挺有讲究的。】

② 当钱学森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宁愿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③ 齐读第一段。

结束语: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生字词,并且制作了名人卡片,体会了钱学森归国的迫切心情。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走进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他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让我们记住他——钱学森。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四、板书设计

19.钱学森 爱国情(报国心)

第二课时

重点:

1.通过品读文中人物的语言,体会他真挚强烈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心。2.学会品读人物语言的方法,并练习运用。

3.根据提供的情境练习描写人物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内心情感。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近中国导弹之父——生读课题:钱学森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文章内容已有了初步的了解,考考大家,会填吗?

一、选词填空,初步感受表达人物感情的方法。 出示课练2语段,选词填空。

在 的大海上,“华威号”客轮正 驶向上海。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站在甲板上,深情地 着远方。“啊!我就要回到 的故乡了!”他老泪纵横,情不自禁地吟起了一首小诗:“赶车,赶船,一踏上故土就满眼春天……” 指名交流,还能填不同的词语吗?(交流,点评)填得非常好。

3.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注意彩色的词、句,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老人的什么情感?(出示、齐读)交流,你体会到了老人的什么情感?(思乡之情、迫切归乡之心)

4.是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难舍故土。这一片段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字,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老人强烈的思乡之情,迫切的归乡之心。

二、品读钱学森的语言,体会沉甸甸的爱国情、报国心。

(一)初读语言,初感爱国情、报国心。

1.过渡:《钱学森》这篇课文重点描写了人物的语言。接下来,我们将要通过品读人物的语言来体会钱学森的情感,感受钱学森的形象。板贴:品读人物语言

2.下面,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钱学森说的话,并用直线把它画下来。学生操作,老师巡视。画好的同学给我信息。

交流: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指名朗读。出示:2段话

检查反馈:你们也找到了吗?找到的请举手。

同学们,言为心声,从这两段的语言中你体会到了钱学森怎样的情感呢? 板贴:体会人物感情

交流:(钱学森很爱自己的国家,他想回去建设祖国,报效祖国。)

这是一份多么深的爱国情,一颗多么诚的报国心啊!相机板书:爱国情、报国心

(二)联系语境,细品爱国情、报国心。1.刚才,我们通过直接读钱学森的两段语言,初步感受了他的爱国情、报国心。那么怎样做,才能更为真切、更为深入地体会到他真正的内心情感呢?那就要把他的语言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细细品。板贴:联系语言环境 2.指导联系语境品读人物语言。

●古人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下面就让我们和钱学森展开第一次的心灵交流吧!

引读:他说——

出示:“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学习要有双会发现的眼睛,那么钱学森的这段话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说的?当时,他在美国的生活、工作以及事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读第二自然段,圈画出相关的词语。出示:学习要求

A 好,我们来先来交流一下:当时,钱学森在美国的生活怎样?(富裕)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他会拥有哪些富裕的生活?(开的是豪车、住的是别墅、穿的都是名贵的衣服、吃的是山珍海味……)

他的生活如此富裕,可是在当时,中国因连年战争,十分的贫穷与落后,人们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连最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相比较富裕的生活,当时的中国真可谓是——一穷二白。可是钱学森去却愿意放弃——富裕的生活,放弃富裕的生活,就意味着选择了——贫困、落后,他要回国。因为他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

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B 钱学森有富裕的生活,那么他的工作条件怎样呢?文中用了哪个词来写?(优越)

再请大家想象一下,钱学森在工作的时候,会拥有哪些优越的条件?(设备齐全、有很大的实验室、精密的仪器……)

而当时的中国,正如我们刚才所说,是一贫如洗、一穷二白,这时候,钱学森却依然决定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选择了贫困、选择了回国,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

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C 钱学森在美国有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这都因为他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功。那么他在事业上究竟取得了怎样的成功呢?(交流: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赴美留学、师从冯·卡门、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力的助手)

同学们,了解冯·卡门吗?书上怎么说?(美国著名空气动力学教授)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冯卡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出示图文,教师介绍。

能师从这样一位著名的教授研究科学,对任何留学生来说,都是一种——(荣幸、荣耀)更何况,钱学森已经成为了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最——得力的助手。然而,钱学森却毅然选择了回国,选择了回国,就意味着他要独自在黑暗中摸索,因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 “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D 尽管钱学森在美国拥有富裕的生活、拥有优越的工作条件,拥有成功的事业,得到了冯卡门的器重,但他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祖国。因为他心中只在一个信念——

读——“ 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为人民多做点事。”

同学们,钱学森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甘愿抛弃一切。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这一切都不能动摇他回国报效人民的决心。这就是——富贵不淫!板书:富贵不淫 读—— 这里的“淫”就是迷惑、动摇的意思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的这样一种愿望越发强烈,就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之夜,他向留学生们袒露心迹!指名读(你来读!)

出示: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哪些词语能使你感受到钱学森沉甸甸的爱国之情?可以圈一圈,在旁边写写批注。

交流: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了钱学森沉甸甸的爱国之情?还有……?

A 日夜盼望(一直在想回国,白天想,晚上也想)你能把这种思国之情读好吗?生读。

是啊,在钱学森的心里,有着多么强烈的思国情啊!读好这段话——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B 终于(钱学森一直在想,想了很久,现在这一天总算来到了,他的内心是多么的激动高兴。)这一天指哪一天?(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生读这段话。

C 应当回去(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自己的责任)是啊,在钱学森的心里,回国,就是自己的一种职责,义不容辞!你能把这种责任读出来吗?来读一下!生读这段话。

是啊,正因为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正因为祖国现在还很穷,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所以,我们是——应当回去的。这就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他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当时,就有些留学生这样劝他,引读——

出示:“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

D 可在钱学森的心里,埋藏着的这份爱国情是如此的深沉!他说—— “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应当回去的。” 是啊,钱学森并没有因为自己的祖国很贫穷、很落后,而改变自己回去建设祖国的决心,真可谓——贫贱不移。板书:贫贱不移 读——

【同学们,刚才我们在品读人物语言时,凭着一双双发现的眼睛感受了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内涵,非常了不起,其实,这也是一种品读的好的方法。】板贴:领悟言外之意

四、品读海军将领的语言,体会钱学森的才华与爱国情。

1.过渡:既然钱学森一心要回国,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达成呢?这中间又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先来听听一位美国海军高级将领是怎么说的。指名读。

出示:听说……高级将领说:“钱学森……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2.你从中听出了什么言外之意?还能听出什么言外之意?

交流(钱学森回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美国不让他回国,有余地吗……)为什么?(生:因为他太重要了,一个人抵的上五个师。)

师:一个师有多少人?(至少一万人!)

3.想象一下,美国政府为了不让钱学森回国,可能会用上什么手段? 交流(威胁、关押、监视、迫害、引诱……)

4.事实上,为了阻挠钱学森回国,我们想到的,没有想到的,美国政府都用了。他们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想要留住钱学森,宁可毙了他也不愿放他回国。这样难熬的迫害,是一天吗?一个月吗?而是——整整达五年之久。即便这样,钱学森的爱国情、报国心动摇了吗?屈服了吗?

出示: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他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

这也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板书:威武不屈

读——

五、根据所设情境,练写人物语言。

1.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他深情地眺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出示:想到前方……他多么希望——生读:脚下不是……而是火箭的舱壁呀!(背景音乐《我的中国心》)

2.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载有钱学森的巨轮终于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了祖**亲的怀抱。就在他双脚踏上祖国土地的一刹那,他内心感慨万千,那激动人心的一刻他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出示:学习要求 音乐

3.学生交流,点评。(你已理解到他的内心深处了,你真厉害,把他内心的情感都化为了具体可感的文字了)

六、品读颁奖词,体会人民对钱学森的情感。

1.同学们,因为回国后钱学森为祖国建设做出的卓越贡献,1991年,他被评为具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评委会给予钱学森的颁奖词,这其实也是人物的语言,这也是全中国人民想要对钱学森说的话。我们一起来读读!出示:配乐朗读。

出示:在你心里,……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丰满人物形象。

1.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学会了品读人物语言的方法,那就是联系语言环境,有时还要领悟言外之意。当然,描写人物语言时我们还要注意联系当时情境、以及想到表达的人物感情。

2.下面,老师布置两个作业

①请大家再搜集一些钱学森在不同时候不同场合说过的话,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信通过这样一个作业,你一定会对钱学森有了新的了解,相信钱老留在大家的心中的,远远不止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爱国情和报国心。

②查找资料,了解被称为“XX之父”的人物介绍。

出示,教师引读:(1)钱学森在回忆中学时代的生活时说:“我对北京师大附中很有感情。6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

(2)1994年,上海交通大学筹建校史博物馆时,曾派人专程访问钱老,钱老说:“交大出的人才很多,我没有什么,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3)钱老在谈到人才的培养时说:“中国还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培养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都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东西。我看,这是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个很大问题。”

19钱学森

品读人物语言

富贵不淫 联系语言环境

爱国情 贫贱不移 体会人物感情

上一篇:生产运作管理发展下一篇:电工应知应会试卷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