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的故事读后感

2024-09-30

董存瑞的故事读后感(精选10篇)

1.董存瑞的故事读后感 篇一

突然,他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一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并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我看了这本书,感动极了!董存瑞为了后继部队的不断前进,为了战斗胜利,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人民更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舍身为国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革命英雄不断前进。

就是一个个像董存瑞这样的共产党员们用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我们才有了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习。看看我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环境优美的学校,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这些都是谁给我们创造的?当然是共产党给我们创造的。她就像一轮无私奉献的太阳,我们就是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阳光的呵护和滋润下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想到这里,让我不禁想起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共产党他辛苦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正是因为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才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报效祖国。

2.董存瑞的爱国故事 篇二

董存瑞的爱国故事

董存瑞(1929年-1948年5月25日),河北省怀来县人,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945年8月参加八路军,中国共产党党员。1947年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32师96团2营6连2排6班班长。先后荣立大功三次、小功四次,荣获勇敢奖章三枚、“毛主席奖章”一枚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 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

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董存瑞纪念馆坐落于怀来县南山堡村。董存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共产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董存瑞的故事简介 篇三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 庭。当过儿童团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 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 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 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 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班”称号。

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巨大的响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篇二: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英雄董存瑞的故事

全国著名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董存瑞,是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二师九十六团二营六连六班班长。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他以身体当支架,手托炸药包,炸毁了国民党军据守的桥型暗堡,壮烈牺牲,时年19岁。英雄牺牲了,英雄的光辉形象永存。

1929年10月15日,董存瑞出生在河北省怀来县南山堡的一个贫苦家庭。残酷的社会现实,铸就了他幼小心灵中朴素的阶级感情。1940年,董存瑞已经11岁。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八路军开始在董存瑞的家乡一带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董存瑞担任了南山堡第一任儿童团长。1945年,董存瑞参加了区小队,同年,被编入冀热察军区第九旅,成了一名正式的八路军战士。1947年3月,董存瑞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向党宣誓:“我把这辈子交给党,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1948年,董存瑞所在部队升编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5月,部队奉命向当时热河省省会承德的大门——隆化城挺进。

25日凌晨,天还没亮,阵地上一片寂静。战士们焦急地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我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白副连长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冲出不远,炸药包就被敌人枪弹打中,李振德牺牲,其余两名爆破手负了重伤。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白副连长说:“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共产党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就是只剩下我一个人,也要完成任务。”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白副连长和郭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说着他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递给指导员说:“如果我牺牲了,这就是我最后的一次党费。”指导员接过小纸包,紧紧地握住董存瑞的手,深情地望着他说:“你一定要回来,我们都等着你胜利归来!”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在快要冲进开阔地时,董存瑞指着前面的一个小土堆,对郅顺义说:“你就在这儿掩护!”一阵手榴弹把敌人碉堡前的鹿砦、铁丝网炸了个稀巴烂。董存瑞趁这机会,冲进了开阔地,敌人的机枪更疯狂地朝这边射击,子弹打得他身边的尘土直冒烟。董存瑞沉着机智,他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也似的向前跃进几米。敌人的机枪又慌忙朝他打过来,突然,董存瑞扑倒了,郅顺义站起刚要向前冲去,只见他猛然爬起来,一阵快跑跳进旱河沟里,进入了敌人的火力死角。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他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攥拳头。

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威震敌胆。大批的后续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就在这个时候,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样,“哗哗”地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不动了,他抬头看了看桥顶,又扭头向后望了一眼,略略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火花和白烟!董存瑞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看到这情景,郅顺义不顾一切地跳下旱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只听董存瑞朝他大声喊:“卧倒,快卧倒!”紧接着,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突然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为了新中国,冲啊!”董存瑞的战友们高喊着这震撼山河的口号,冲进了隆化中学。血一样鲜艳的红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飘扬。

董存瑞牺牲后,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命名董存瑞生前所在班为“董存瑞班”;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为纪念收复隆化战斗中英勇顽强自我牺牲的人民英雄董存瑞同志,特决定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以志永垂。”

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詹天佑》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条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长200公里,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当时,清朝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就出来阻挠,他们都要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想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部。帝国主义者谁也不肯让谁,事情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他们最后提出一个条件∶清朝政府如果用本国的工程师来修筑铁路,他们就不再过问。他们以为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帝国主义者完全想错了,中国那时候已经有了自己的工程师,詹天佑就是他们中间的一个。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铁路要经过很多高山,不得不开凿隧道,其中数居庸关和八达岭两个隧道的工程最艰巨。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这条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今天,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可以看到一座铜像,就是詹天佑。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篇三:董存瑞的故事

4.读董存瑞的英雄故事有感 篇四

七月一日是党的生日,首先,我要向中国共产党员说一声谢谢,因为是他们用血汗给我们开拓了美好的今天。

回顾历史,无数的英雄烈士在斗争中牺牲,“刘胡兰,黄继光,赵一曼,董存瑞„„都是其中的一员。”我来说说董存瑞的事迹吧!他那不畏恐惧,勇于牺牲的精神给我小小的心灵一个极大的震撼!一次,董存瑞和战士与国民党打仗,在交火中,狡猾的敌人用一座桥挡住了交接处,敌人并在桥上巧妙地修了一座暗堡,战士向连长请求,要求把这座桥上的暗堡炸掉。连长派出3名爆炸手,不过,都被敌人的子弹打死了。就在这时,董存瑞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向连长说:“我来上!”连长回答道:“一定要小心呀!”只见董存瑞,一会趴在地上,一会快跑,但由于两面是高墙,没有地方安置炸药,只听见董存瑞大喊:“为了新中国,冲啊!”这句铿锵有力的口号,震撼了所有的人。最后,董存瑞光荣牺牲了„„

5.董存瑞的观后感 篇五

----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融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为一体的正在形成中的一门新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原理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知觉、思维、需要、激励、态度和挫折理论;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心理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心理学研究;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理研究;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方法论研究。

我们通过在课堂上观看《董存瑞》革命电影,了解革命英雄人物的伟大贡献,更应从本科专业角度出发,考量这部伟大历史诗篇所反映的较深层次的问题,以期达到在实践活动中总结经验教训,并在总结理论的基础上,以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进行,促进社会的进步。

电影《董存瑞》讲述了一个革命青年的为了新中国献出年轻生命的故事。主要讲述在抗日战争临近尾声,解放区青年争相参加八路军。青年民兵董存瑞和好友郅振标因达不到参军年龄,未被允许参军,懊丧不已。不久,在一次反“扫荡”中,区党委书记王平牺牲,临终前,他把最后一次党费托董存瑞转交给组织上。董存瑞和郅振标再次向赵连长提出参军,终于如愿以偿。初到军队,董存瑞因不知爱惜子弹,受到全队同志的批评帮助。抗战胜利后不久,又爆发了内战,经受过战火考验的董存瑞,已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8年 5月,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董存瑞被任命为爆破队长,为了配合总攻,他们接连炸毁敌人的碉堡群。这时,总攻冲锋号已经吹响,突然他们发现迎面的桥身却是座经过伪装的暗堡,从里面扫射出来的子弹阻挡了解放军的前进道路。为了减少战友伤亡,在找不到炸药支撑点的情况下,董存瑞在桥下高举炸药包以身殉国。影片中蕴含极多的、极优秀的表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他值得我们每一个思想认认真总结,并运用到现实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去。我们就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角度分析,较完整的总结出影片中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原则,为以后的工作做一个较好的工具总结。

一、沟通疏导原则。沟通原则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与受教育者达成良好的沟通,彼此意见通达,才能较好的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动及思想动向,才能更好的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工作。疏导原则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以积极引导、说服教育为主,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这一点在影片中多次出现,形象生动的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实际的成功案例。在抗战接近尾声的时候,部队来招兵。董存瑞与好友郅振标先去参军当八路,但是在王平同志与赵连长的了解情况下,认为董存瑞两人年龄太小不符合条件,劝他们等两年再来参军;并没有直接一棒打死,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在事后,王平同志给董存瑞和郅振标做了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对于他们没能参军的沮丧心理做了较好的安慰和疏导工作。在对董存瑞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对他们采取积极主动的沟通和疏导说服工作。在王平同志与他们的教育中对他们不是很正确的观点不是敷衍过去,而是对他们开展了严肃认真的批评教育,例如在对董存瑞提出的较为“低层次”的“真正的战士”的问题时,王平同志严肃又不失活泼的向他们说明对于我们共产党的战士来说,我们战士的最大的衡量标尺是“思想”,让他们逐步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战士究竟是什么,并逐步去了解真正的战士究竟是为了什么去战斗,更好的促进他们真正的强大:思想上的强大。

二、情感渗透原则。情感渗透原则即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时,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让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完善各种心理品质,如情感、意志、个性品质等。思想政治工作者以感情渗透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知不觉的收到了教育和点化。这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的原则。

在影片中,董存瑞从一个对党和革命没有一个较为正确认识的实习八路,到最后完成了到一名优秀的党员的转变,这与王平同志、赵连长以及部队中其他同志的情感渗透是离不开的。在董存瑞他们没有被选成八路的情况下,王平同志对董存瑞的思想政治水平做了一下较为准确的定位,并为董存瑞做了一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王平同志针对他们心里渴望参加革命的心情予以理解,肯定他们的能力,并积极推进他们锻炼自身,以符合党对战士的要求,解决他们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这就是无原则的迁就小同志,这是对革命后辈的一种思想政治上的教育活动。在这次选兵过程中王平同志及赵连长坚持组织的原则、标准和条件,没有因为个人情绪影响选兵的结果。这就以实际情况给思想政治受教育者上了生动的现实课,更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党的教育。

三、心理相容原则。心理相容原则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行为特征引起另外的人或群体的肯定反应,群体之间达到彼此容纳、相互协调一致的原则。它的构成为:共识是基础,心里互换是条件,心理平衡是保证,心理愉悦是完美体现。

在影片中,当董存瑞带着王平同志的党费去找赵连长,要继承王平同志的遗愿为革命奋斗,成为了八路军的一员。在行军路上,他因为不了解我们当时弹药紧张的困难形势,认为是革命队伍中有人欺负他们新兵,向赵连长评理,无视行军中党的纪律性,犯了错误。在他错误之后,他们班级内部展开了沟通批评会议,在经过罗班长和班里同志的批评时,董存瑞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这就打成了一个部队班内的一个小共识。但是由于董存瑞年轻冒进,在打伏击时,没有得到实际的战争利益,受到了班内极多同志的奚落。赵连长因为对他的一个比较严重的淬炼,导致董存瑞思想打击过大。在指导员的提醒下,赵连长认识到自己的批评过于严厉,并在做过一系列的心里互换后,针对董存瑞个人的年龄特征,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让董存瑞认识到“革命劲”,重拾革命的信心。这次的“十个子弹”事件使得董存瑞实现了一次思想上的成熟,更加了解革命的意义和提高思想政治水平。

四、晓之以理原则。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讲道理,使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明确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让受教育者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以及社会实践中得到启蒙。

在影片中,在董存瑞因为个人在战争中的冒进错误,在受到部队首长的批评时,表现出了极大地挫折感。赵连长积极的给董存瑞做思想政治工作,向他表明了革命是不论大小,但是革命需要一种“革命劲”,这种革命劲不能因为一些小钉子、小挫折就漏掉了。这种“革命劲”就是指“无限的忠实,为人民服

务”,一定要禁得起革命的锻炼和斗争的考验,这种革命的劲就是人生的宝贝。没了它,人活着,也是没有作为的,死也是没有价值的。观点明确的表明的对于“革命劲”的重视和对董存瑞的期望。在董存瑞受到挫折,这个革命劲泄了的时候,给他讲事实,讲王平同志的革命事迹还让他多思考思考。举例得当,发生在董存瑞的身边,更能让董存瑞了解到这种思想,取得思想上的进步。

五、动之以情原则。动之以情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从情感角度出发,为培养思想政治受教育者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关心受教育者,有真情感染受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情感的感染下得到提高。

在我们进行的抗日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在全国人们喜庆胜利的时候,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蒋介石政党,又发动了国内战争。在人民庆祝胜利的当天,国民党军队轰炸无辜贫民区,使得无辜民众大量伤亡。在这种情况下,赵连长用真情打动并教育士兵和民众,揭露国民党的丑恶行径,让士兵和民众了解我们当前的敌人究竟是谁。让士兵了解国家和民众正在遭受的劫难,以现实为例,让士兵明确他们的责任,增加士兵们的道德体验,丰富了士兵的道德感的内容。在这种血泪的教训下,赵连长及时调节士兵民众对国民党的恨及消极情绪转化为革命的昂扬斗志,更好的做好革命工作。

六、导之以行原则。导之以行原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受教育者,为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榜样,让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水平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在影片中,王平同志在面对敌人的扫荡中英勇的战斗事实,他用自身为乡亲们筑起了一道屏障,以自身的行为教育了董存瑞等革命青年。同样,董存瑞在隆化战役担任爆破队长时,在面对敌人狡猾隐藏的碉堡时,在面对战友一个个的牺牲时,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毅然承担起任务,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支撑,炸掉了碉堡;他用那一个坚定地形态从此铭记在人民的心中,用实际行动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

七、个别教育原则。个别教育原则就是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个性心理,特出教育的要求,确定教育的内容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在影片中,王平同志和赵连长分别根据董存瑞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有区别对董存瑞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一味的按照一个普遍的标准要求他。而是切实的根据他的年龄特征进行特殊的教育。如在第一次行军打仗时,董存瑞犯错,赵连长就因为他的年龄对他进行了一次单独的谈话,特殊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明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八、唯物辩证法原则。就是指我们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的、联系的、矛盾的方法看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

6.董存瑞读后感 篇六

读完以后,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既对董存瑞感到崇敬,又觉得很惋惜,总之各种情感交错在一起,使我的心跳个不停,久久不能平静。读到董存瑞炸碉堡那一段时,我是多么想喊:“快,快跑啊!”可是他却丝毫不动,仍然坚定地屹立在河床下,手中捧着炸药,脸上没有一丝恐惧,大叫道:“为了新中国,前进!”

是什么精神让他如此坚定,没有从碉堡下逃走?难道他是铁造的?不怕炸药吗?不是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有神经、有血、有肉的人,他的大无私革命精神令人钦佩。

这篇文章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尤其是董存瑞同志那英勇顽强地高尚品质特别令我难忘。抬起头,看看那美丽的蓝天,想想如今的幸福生活,这都是像董存瑞那样的英雄用生命创造的。再想想自己,上学有时不戴红领巾,星期一升国旗不穿校服,上课不认真听讲……我有愧于烈士的鲜血。

所以,我们要学习董存瑞同志的精神、品质,从而为中国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7.董存瑞读后感 篇七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是英雄人物董存瑞的故事,他那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1948年,解放军部队准备去攻打热河的隆化,敌人在周围修建了许多碉堡,他们躲在碉堡里向外扫射,使我们的部队无法前进,只有炸掉碉堡,解放军才能继续进攻。 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董存瑞。只见他夹起炸药包,一挥手就冲向前去,就这样连续炸掉了许多碉堡,而董存瑞叔叔也受了重伤。

只剩最后一个了,其他战士在奋力的打击碉堡,可怎么也打不下来,离总攻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这时,董存瑞忍着剧痛,左手托起炸药包,来到碉堡前点燃了炸药,“嘭”得一声,碉堡炸掉了,而董存瑞叔叔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伟大的英雄,中国人民优秀的儿子――董存瑞,就这样壮烈地为祖国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他那崇高的品质、英雄的形象,将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董存瑞叔叔,我想您一定知道被炸后浑身火烧的痛苦,像一盆滚烫滚 烫地热油浇在身上,而你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我想对您说:“您为了解 放祖国,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您是那么地勇敢、坚强,我一定要像您。

8.抗日英雄董存瑞读后感 篇八

暑假里我读了很多篇关于抗日战争及抗日英雄的故事,读着这些震撼人心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屠刀,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抵抗,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让我敬佩的是---董存瑞。

董存瑞,河北省怀来县人,1948年,在解放隆化的战役中,我军被敌人的堡所阻,董存瑞抱着火药到桥下,董存瑞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战友们的安全,毅然用手托炸药包,炸毁了敌人的暗堡,牺牲时年仅19岁。

读完,我不由得想起了刘胡兰,雨来,王二小等英雄人物,他们都是优秀的中华儿女。他们在中华受侵略者侵略时,为了国家的抗战胜利,为国殉身。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不会永远都一帆风顺,我们会在挫折中慢慢成长,我们要珍惜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幸福生活,努力把幸福和快乐带给身边的每一

9.《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读后感 篇九

我读过历史故事,知道战争的意义,我国有多少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中华儿女因为战争而英勇逝世啊!而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故事是在我心目中最打动人心的一篇,他不惧危险,用自己的身体为部队打通了胜利之路,真是英勇!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争中,部队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但前方的一座桥型暗堡用火力把部队死死的压在了一个土坡上。董存瑞见我军伤亡惨重,在战友的掩护下,带着炸药包,跑到了桥下,可桥下也没有任何放炸药包的地方。为了给部队赢取宝贵的时间,董存瑞毅然用自己的身体做支撑点,手举炸药包,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便与敌人同归于尽。

读完这个故事,董存瑞为国捐躯、舍己为国的精神让我深深感动着。他是个光荣的烈士,虽然只活了不到19岁,但他也用自己年轻的生命顽强的拼搏着,奋不顾身地来作为胜利的牺牲品。我们的国旗、红领巾,就是用和董存瑞一样的烈士的血染红的!董存瑞就这样牺牲了吗,不!虽然他再也不会站起来了,但是他的精神不会消失,必将与血一般的国旗一起共存!我为他的牺牲而感到骄傲!因为中国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精神,也必将有这样的行动。我们要像董存瑞一样为国争光、报效祖国!总有一天我们将会离开祖国、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如果不做点贡献祖国的事,我就对不起我胸中的满腔热血,对不起我胸前飘扬的红领巾,更对不起那被血染的五星红旗!

10.读《董存瑞炸碉堡的故事》有感 篇十

这几天,我读了《董存瑞的炸调堡故事》这本书,真是让我让我受益匪浅啊!相信对董存瑞这个名字,大家并不陌生,他勇敢炸碉堡的英雄事迹,在人们心中永留。这本书重点讲了青年董存瑞参军后的一次战役。董存瑞和战友们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攻入隆化中学。他们顽强作战,取得了初步性的胜利,正当他们继续向前进攻时,敌人的机枪突然扫过,战友们纷纷倒下。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冲到了桥下,但桥上没棱、角,无法挂炸药包,眼看着战友们纷纷倒下,这是,董存瑞举起炸药包,贴紧桥底,随着一声巨响,碉堡被炸得粉碎。他也为国献身了,当时他才19岁。

董存瑞这种舍身为国、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上一篇:防溺水汇报材料下一篇:在建工程质量安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