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2024-07-31

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通用8篇)

1.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一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的写作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写作时应注意把握三个原则:第一,以小见大。写论文,开口不要太大,取材甚至可以是一节课的收获体会,也可以是某一教育现象的启发、感悟;可以是课堂生成的某一细节的机智处理,也可以是拓展教材、开发课程资源的具体案例等。如果口子太大,既不容易把握,也难以写具体。如:《语文教学如何体现人文性?》《浅谈作文教学三策》《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精神》《谈语文作业的设计》等,题目着眼点大而宽,行文就很难写具体。第二,叙议结合。教学论文的撰写,一般是从自己的教学体验或从身边教育现象的感悟出发,去阐明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特定的内容决定了一般采用叙议结合的表现形式。但叙述要有选择性、针对性,要悄悄为后面的观点阐述作铺垫,打伏笔;而后面的议论又要紧扣叙述的内容,在叙的基础上升华。这样,文章才会显得有血有肉,结构紧凑。如:《刍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从说到写》,这是一个常见话题,如何写出新意呢?教师可从自己的教学体验或从身边教育现象的感悟出发,去阐明自己的观点,介绍自己的经验和做法,譬如可以结合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写:

一、借助文本,口吐莲花处处香;

二、驰骋想象,深思熟虑笔生花;

三、吟诵诗歌,水到渠成情自成;

四、回归生活,躬身此事活水来。第三,力求创新。教学论文的创新,选材与众不同。应是题目新,观点新,话题新,构思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快”。如:《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现象及对策》(话题新);《巧设语文教学中的导语、过渡语、结语》(从不同文题和年段、不同文本内容和结构、中心等设计导语、过渡语、结语。这就是话题新);《为学深知书有味——再品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一是取景新雅;二是表达匠心;三是用词考究;四是一语双关。这就是题目新、观点新);《有效课堂评价语言的四个“度”》(一、把握课堂评价语言的角度;

二、掌握课堂评价语言的尺度;

三、拓展课堂评价语言的广度;

四、挖掘课堂评价语言的深度)(这就是题目新、观点新、话题新);《编演“课本剧”,焕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魅力》(一、读懂课文,挖掘“剧”点;

二、改文为戏,巧编剧情;

三、研读剧本,以演导读;

四、读演结合,品悟文本;

五、悟文评戏,回戏扣文)(这就是题目新,话题新,构思新)等。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相关词条:

2.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二

(一)文不符题。

这个问题在现实写作教学中非常普遍。具体表现为审题不够仔细,没有对文章标题进行分析探究,导致内容与标题不相符,有时候甚至全部跑题。尽管有些文章确实写得很好,但是就因为不符合题目要求而得到非常低的作文分数。

(二)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

这个问题归根结底是语言素养的问题,仅仅拥有丰富的材料和深刻的构思,如果缺乏完美的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那么还是完不成一篇好文章的。因此,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深刻的感情投入,还要能够把自己的思想用充实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表达能力的欠缺是语文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三)文章脉络模糊。

具体表现是,当读者读完文章后不知所云,有种云里雾里的感觉,从头到尾看不出来到底写的什么主题和结构是什么。具体的原因可能是在文章的结构安排上面没有抓住文章的层次和脉络,导致段落安排混乱、结构松散等。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文章的谋篇布局不合理,也就是没有掌握文章对结构的基本要求。

二、提高中专语文写作教学的对策

(一)树立科学的语文应用文写作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针对现代中专教学中学生对基础学科不重视的现状,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基础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并强调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中专语文教师可以从招聘信息的介绍及现代企业对人才综合能力需求的介绍入手,提高学生对语文写作能力的认识,为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奠定基础。为了强化中专生对语文写作能力的认识,中专语文教师还可以聘请已经毕业的学生回校进行交流。通过毕业生对实际工作的介绍提高学生语文写作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为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奠定基础。

(二)熟读课本,以读促写。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鲁迅也说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这些都说明读书有利于写作。“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应抓住“读”中一切关联作文教学的因素,充分体现以读促写的教学思想。语文课本正是以读促写的最好蓝本。因为“课文”很大程度上就是“范文”,为作文提供了文体知识、写作方法或其他方面的范例。语文教材的体例是按“读写结合”的框架编排的,通常都是在单元课文后面安排相应的写作训练。教学中注意指导学生反复研讨课文,弄清作者写的是什么,怎么写的,怎样确定题目的,为什么确定这个题目,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然后理解字、词、句、章、标点、修辞。领略作者朴素、精练的语言和娴熟的写作技巧,力求通过思考和模仿,转化为写作能力。笔者在每篇课文或单元教学之后,都精心设置相应的写作训练和模仿,效果较好。

(三)加强素材积累。

1. 建立生活素材库。

创作过程本来就是作者在生活中找到灵感后再进行创作,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如果对生活不注意观察,不注意思考,材料就会单一、陈旧。因此,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以记日记或剪报的形式,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

2. 课上集体交流。

由于时间、条件等多种因素限制,一个人积累的材料总是有限的,为避免这一点,教师可以每周抽出一节或两节课时间让学生集体交流积累的材料,内容不限,可以是文学故事、神话传说,也可以是历史知识、现实中的真人真事,还可以让学生说明为什么积累这些材料,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写作议论文论证的能力。总之,课上,学生互相交流,教师适当给予补充、评价,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定期评比展览。

每月可以举行一次积累素材评比展览活动,由师生共同评判选出优秀积累集,向大家展示。所谓优秀积累集,不仅是积累的数量多,而且要有自己的思想、主张,简单的摘抄不能列为优秀之列。此项活动可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专业组为单位,展览形式由学生设计,展览牌由学生自己制作。通过展示活动,让学生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激发学生为创作搜集更多素材,并让大家共同分享。

(四)写作教学中引入读者意识。

在中专语文写作中引入读者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思考作文,让作品符合读者的口味,这样的作文才能受读者的欢迎。因此,中专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读者意识的重要性,并在写作训练中注重读者意识。例如,一次作文课上,笔者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幸福和烦恼》。笔者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对作文题目进行分析,然后讲授写作技巧,而是给学生读了一篇范文《我的幸福和烦恼》。范文语言简朴真实,阐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一些常见但是又透露着真情的琐事;范文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很好地触动了学生的内心。笔者在读完范文之后,没有给学生剖析这篇文章,而只是让学生说说感受:是不是喜欢这篇文章?喜欢范文的哪些内容?不喜欢哪些内容?最终总结归纳出学生对范文的整体看法。再让学生动笔写作,从而写出了真情实感。

(五)运用小组合作法。

1. 写作训练与对话教学相结合。

教材中,一些新的对话文章没有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如老师对此没有细细研究,推敲文章内涵的话,则极有可能对文章理解不通透,教学时,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学生肯定难以理解,从而不利于强化教学效果。

2. 写作训练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有经验的语文老师大都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这与学生的实际有关,与社会现实有关。教师长期关注与研究学生怎样才能提高学习成绩,使得有些教师面对新教材感到不太适应。如何适应新教材,还有待教师思考和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要做到突出重点,就要知道哪里要详细讲解,哪里可一带而过,切不可一概而论。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重难点,可以适当地举些例子,但例子不是越多越好,应该有针对性,关键是让学生理解并记忆深刻,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

(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科学研究表明,想象是创造的重要条件,许许多多的科学发明创造证实了这一点。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艾青曾说:“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想象之于文学创作,就好比白云之于蓝天,流水之于高山。想象是使文学作品充满神奇魅力的源泉。没有想象力的作品,就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太实、太沉,缺乏飞翔的灵动力。其结果不是内容枯燥乏味、文辞粗糙,就是手法单调呆板,缺少感染力。因此,要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培养想象力是一项重要内容。

想象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在校中专生由于环境和年龄等原因,生活经历比较简单,阅历相对肤浅,思维深度不够,这对于他们施展想象是极大的束缚。浅显的心智活动和狭窄的生活层面,很难使学生在写作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因此,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文学想象力,应该从最基本的东西入手,鼓励他们多深入社会生活,参与社会实践,丰富生活阅历。让他们在这样的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身心去体味,学会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丰富的生活体验不仅会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素材,对于他们尽快融入社会,锻炼心智,顺利实现由学生到社会人的转变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总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支持学生多写多练,不断总结,提高写作技巧,养成经常积累资料、素材的好习惯。要使学生认识到,写作能力是思维、语言和知识的结合。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好了写作,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何玉宽.中专语文教学中写作能力培养分析[J].科教导刊,2011(35).

3.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三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写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59-01

小学语文是一门典型的基础性学科,其实用性也极高。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因此,小学语文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活动的实用性。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语文学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呢?

一、以阅读教学为基础,积累写作素材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正是学生积累人生知识财富的黄金时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积极积累写作素材,为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春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跟录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通过视频短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播放,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教师要求学生查找课文中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现“甲天下”的,那些描写景物的句子有什么特色,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是如何通过文字感受到了美。一位同学说,“描写漓江的水的句子最为生动,自己非常喜欢这个句子,利用排比,整个句子的气势增强了,让人觉得这水好像是活了,就在我们眼前!仿佛是到了桂林,真的看到了这番景象!”这位同学还主动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让在座的学生通过朗诵和对视频的回忆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在课堂氛围的工作下,仿佛大家看到了那让人流连忘返的漓江之水。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下来,并默写的自己的材料积累本上,为以后景物写作积累了素材。

二、以写作为基本目标,重视方法学习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会学生知识体系往往不如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重要,只有学生真正地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在未来的知识学习以及能力测试中做到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传授,而不仅仅是传统的只重视知识的传承与传递。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提出阅读材料中关键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并适当地进行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锻炼机会,通过阅读,让学生掌握写作中常用的技巧,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让学生理解各类写作技巧灵活运用的奥秘。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春版小学语文《刘姥姥进荣国府》这篇课文时,通过对课文的赏析和《红楼梦》节选该段视频的播放,并适当地对于视频中的对话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语言在沟通和写作过程中的重要性。教师通过重点展示“老祖宗”的娇贵病态和刘姥姥的贫贱健壮,让学生理解强烈的对比往往会带来出乎意料的效果;通过对刘姥姥喝酒吃肉的细节描写的讲解,如“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写出了刘姥姥的直率和诙谐,“鼓着,两眼直视,一声不语”等动作描写更是生动形象,简单的几个字便将整个场景描写的淋漓尽致,学生们在分析中也想到了视频中刘姥姥的形象,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详略得当的意义,并真切地感受到细节描写的效果;同时,通过对阅读材料的赏析,学生懂得了文章是经过各种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通过本堂课,学生们体验了不同的写作手法的效果,并掌握了一定的技巧。

三、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二者相互促进

写作和阅读往往是相辅相成的,一个学生的阅读能力强,其对于文章的脉络、作者的思想情感把握得就牢固,并能够将这些运用到写作中,形成自己的风格。一个学生写作能力强也能够促使其逻辑思维能力更加清晰,对于写作技巧也有自己的见解,自己对技巧能够灵活的运用,必然能够对阅读材料中的技巧分析到位。教师应当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保障二者相互促进。例如,教师在讲授长春版小学语文《与众不同的联想》这一课时,为了发掘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教师通过对《蛇肚子里的象》和《不留余地的狼》这两篇课文的回顾,让学生自觉地发现课文中作者无穷的想象力的表达方式,并对这些表达方式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有的学生立即提出“课文内容与现实不符,但是看起来又没有什么不对,所以,在这一类作文的写作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在作文中实现!”为了让学生能够又好又快地完成学习目标,教师选择了新策略,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难度,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先对两篇课文进行模仿,写一篇属于自己的童话,并结合自己积累的写作技巧,不断修改和完善,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在模仿过后,教师又拿出一段简单的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续写,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和仿写、续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也获得了提升。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主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各项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不断为学生创造机遇,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在写作指导中,引导学生巩固阅读技巧。

参考文献:

[1] 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 课外语文, 2014(02) .

[2] 张志娟.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小学), 2013(10) .

4.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四

高策略

【摘 要】英语写作是小学英语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影响和制约着学生其他英语语言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英语写作现实存在的问题,对照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以期对小学英语写作教学起到提高和帮助的作用。

中国论文网 /7/view-12832733.htm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提高策略

一、绪论

英语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交际和

表达,其四项基本技能中,听、读为理解技能,说、写是表达技能。任何一项基本技能的偏废,都会导致语言交际能力的削弱或缺失。英语写作是小学阶段主要的学习内容之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以及运用已学英语知识和掌握的技能进行思想交流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应掌握的写作技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小学生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可见,能够运用书面表达方式传递信息、进行语言交际是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然而,传统的英语 “呈现题目,提出要求,规定时间完成,教师修改反馈”的写作教学模式,一直在广大教师中根深蒂固,使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写作处于被动状态,在英语写作的训练中缺乏主动意识,严重阻碍了学生英语写作技能的发展和提高,并最终影响学生的书面交际

能力。

二、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现实的小学教学过程当中,写作教学容易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1、教师对写作教学重视程度不够。虽然小学英语中也重视学生的笔头能力,但是仅限于让学生动笔做习题,培养的其实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而非英语写作技能。由于听力和口语技能在日常交际当中较为常用,而且写作教学和训练费时费力,作业也不容易批改和评判,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英语课堂上,充斥着大量的听、说活动,却极少开展写作教学训练。

2、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学习英语时间较短,词汇量少,语法知识匮乏,并且容易受到母语思维的影响,难以写出成形的文章,使得写作教学基础薄弱,不容易开展。

3、写作素材缺乏。很多小学英语

教师对小学写作的素材和内容没有明确的认识,布置的写作任务一般只是抄作业或课文,这样的写作教学不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缺乏联系,而不利于他们表述自身真实的内心情感和体验,调动他们的参与意识,而且简单、机械的抄录和重复只会让学生感觉写作教学的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4、评价方式过于简单和单一。评价是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习作的点拨和总结。在实际的小学写作教学当中,由于批改量较大教师对于学生作文的评价大部分只是用A、B、C或者Good、Very Good来评判,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小学生阶段是语言习得的最佳时期,写作能力的薄弱势必影响听、说、读等技能的发展。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更新教学理念,运用符合学生认知

规律的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全面发展。

1、重视词汇,打好基础

词汇是写作的第一步,但这个词汇的教学并不是死记硬背,应该是结合特定的环境,尽量教授更多的词汇。单词是语言的基础,是�f话、写作表达中最基本的语言单位。词汇量的多少也是衡量学生英语水平及交际能力高低的关键。

(1)听写。要求学生坚持每天听写、默写、循环记忆,巩固词汇,并且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给出与该单词相关的同义、近义、反义词。

(2)学会衔接词。衔接词相当于语言中的黏合剂,恰当运用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表达出来的语言达到优美流畅、逻辑清晰的效果。如:after a while、just then、several minutes later、even though、at that time、however、at last、before long、from now on 等。应

用了衔接词之后,可使写作水平得到快速的提高。

(3)学会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组。如:be busy doing、be amazed at、keep doing、be interested in、can’t wait to do、decide to do、get ready to do、try to do、be proud of等,用了这些词组可以增加作文的气势,同时又可以积累一定量的词汇。

2、训练句子,丰富表达

句子是表达语篇思想、稍大于单词的语言单位,亦是任何语言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首先要求学生从练习句子开始,指导学生用句子表意。

3、合理策略,创设语境

语言的技能习得和信息传达离不开语境,脱离了语境,语言就会产生歧义或者失去意义。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能够联系生活实际的语言情境。

4、注重修改,科学评价

学生完成写作后,让有代表性的学生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作品,通过朗读,检查是否有下列问题:文章是否扣题;要点是否全部包含;条理是否清晰顺畅;布局是否合理严谨;格式是否正确无误;内容是否连贯清晰。通过自我修改,可以让学生自省和反思自己的不足,适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评价方面,多种形式的及时有效的批改和信息反馈,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可以采用自评、互评和组评相结合的方式,首先自评,然后互评,最后组评,经过反复批阅,学生定能挖掘出文章中的错误,并对自己所犯的错误,形成信息的再次确认。同时,在相互评价的过程中也可以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而且还可以增进同学的交流和合作,可谓是一石二鸟。

5.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五

一、课题的提出

(一)本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随文练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习作实际,符合学生的习作心理。这是因为根据儿童的“模仿性”特点,阅读教学中提供了大量的范句、范段、范文作为随文练笔的“中介”;根据儿童的“表现欲”特点,借助于大量写片断的形式,及时运用阅读所学到的知识进行习作,满足了儿童学习心理的需求;根据儿童“易遗忘”的特点,采取边读边写,学用结合的做法,有利于知识的巩固。由于学生的习作束缚少,自然也就容易动笔,乐于动笔,“心动”而至“笔动”,学生则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目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训练势在必行。

(二)本研究问题的现状

目前,我校的阅读教学有一种倾向,就是重视讲读,忽视运用。阅读教学与习作相脱节,弄成讲课是讲课,习作是习作两张皮的现象。老师们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积淀语感,而比较忽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许多学生厌读怕写,一提到写习作就一筹莫展,无从下手。每单元进行一次习作训练间隔时间长,学生习作训练次数少。写出的习作言之无物,言之无序。学生学了很多文质皆美的课文,积累了很多好词佳句,但习作时仍词汇贫乏,病句较多,学生习作水平较低。因此本课题旨在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学生厌读怕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2、解决阅读教学与习作相脱节的问题,有机融合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

(三)本研究问题的国内相关述评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丁有宽同志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农村教学实践中,对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杂、乱、华、死”,读写严重脱节的弊病,先后进行了八轮“读写结合”教学改革实验,使农村学生从厌读怕写变为喜读爱写,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成功地探索出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途径。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材教法改革与实验涉及到教材、教法和学法,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二、研究目标

1、通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训练,有效实现在语文阅读 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提高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方面的指导能力。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叙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

调查研究法:是在科学方法论和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问卷、访谈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研究方法。

案例研究:指对含有问题或疑难情景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的研究,作为一线教师开展的案例研究包含教育案例研究和教学课例研究。

叙事研究:指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通过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的讲述,启发读者去体验教育的内涵与本质,懂得自己应该怎么做。

行动研究:将模式预设、措施投放和信息的及时反馈紧密结合,根据实施效果验证研究设计,边实验,边修正,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升研究时效和成果的科学性。

四、研究设计

(一)课题界定

1、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就是根据教材特点,以课文内容作为习作素材,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用上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在书本或习作本上写一写,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让学生就语言的组织运用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它题材单一,内容精短,选材角度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思维空间大,学生易于驾驭,写起来得心应手效果好,把写的训练有机融合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读写结合,相得益彰。

2、相关理论依据

(1)“随机习作”符合学习迁移规律。

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有以下几方面的迁移:①“随机习作”注重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强化兴趣的迁移,这是一种横向迁移。②从说到写是小学习作必须遵循的程序,“随机习作”强调由说再到写,这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纵向迁移。③阅读向习作迁移,阅读中发现习作方法,总结习作规律,习作时,学习借鉴,创造性运用习作方法,这是一种知能转化的交互迁移。(2)“随机习作”符合阅读心理过程。

就阅读的心理机制而言,存在着两个心理“回合”:一是从语言到思想,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前一个“回合”是基础,后一个“回合”是提高,特别是后一个“回合”又恰好与习作的心理过程相吻合。

(二)本研究的基本理论主张

1、于洪彬老师说:“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很显然,如果我们能以课文为习作的突破口,及时地把习作训练有机地揉进阅读教学,就能进一步发挥课文的“典型”优势,使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实现读写结合。以求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和创新能力,激发习作兴趣,促进习作能力的提高。

2、心理学研究还指出,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对基础知识理解的过程;习作则是外化的表达,是对基础知识运用的过程。通过阅读记忆,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表达才具有心理前提。同时,阅读还能为习作提供范例,提供技能模仿运用的直观形式。因此我认为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习作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习作,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随机习作紧随阅读教学,捕捉课文中的习作训练点,让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由此进行随机的习作,这种习作“小”、“活”、“巧”,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巩固写作方法、强化训练目标,又因为其训练密度大、方法多、内容活,能表达学生真实心理,因而深受学生喜欢,是有效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因此结合这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反复地琢磨叶圣陶先生说的这样一句话:“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我体会到教材是例子,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凭借,更是开发学生写作的重要资源,因为我们可以从中“取其法”,还可以“用其材”。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三)研究内容

1、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切入点的研究。

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训练方式的研究。

五、本研究预期的具体研究措施

(一)课题的前、中、后期调查

1、前期,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统计等方法,深入了解我校目前学生的习作水平及教师的习作教学现状,分析其社会、家庭、学校及学生自身的成因,为课题的设计和研究措施的拟定提供现实的依据,加强预设的针对性,为课题研究的成效做好前提准备。

2、中期,视研究的实际需要,在各研究措施开展后及时进行多样形式的调查,提供实验真实的效果数据,以评估相关教育教学措施的有效性,及时和准确地把握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措施调整,确保课题研究的效果和成果价值。

3、后期,在课题研究周期的总结阶段,针对课题研究的总体效果进行中介性调查,全面衡量课题的成效,为课题检测和成果鉴定提供事实论据。

(二)具体实施阶段措施

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同时提高习作水平,获得有效的随机习作训练途径,在研究中将采取以下措施: 1、2007年9月,对学生目前的写作兴趣、水平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学生的写作现状,发现问题及成因。实验班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对学生习作情况从中心是否明确,语句是否通顺,错别字多少等反面做好全面深入的调查汇总及其分析,以便在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调整并为实验后期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2、2007年9月开学前,研究人员对照新课标,反思目前的阅读和习作现状,罗列出存在的问题,以“警示”“随机习作”时的教学。3、2007年9月开学前,研究人员认真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教学方法、习作训练点及训练方式,主要把握以下几方面:

(1)把握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的教学方法。

①在研究中,狠抓语言的理解和表达的训练。进行“随机习作”,理解是关键,表达是难点。在阅读教学中,对习作点需要理解,想象的内容,进行有意识的点拨和提示,为学生以后的随机习作打下基础;在习作训练中,教师一方面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随机习作的方法和途径,另一方面重点引导学生口述,将习作的内容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最后将口述内容写成书面习作,并根据情况进行评价反馈。概括地说,学生随机习作过程,由“理解 —— 口述—— 练写——反馈”四步构成。

②研究中确定具有不同难度的随机习作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根据 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习作要求:中年级以写“段”为主,高年级以写“篇(或片断)”为主。各级的训练除强调侧重点以外,还应注意内容之间的连贯和年级之间的衔接。

③在研究中将随机习作与大习作结合起来,以形成统一的习作训练序列。教师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将两种习作结合起来,使两种训练互相渗透,融为一体。随机式的写话训练作为“大习作”的补充性和完善性训练,注意在指导、批改、讲评等方面大、小兼顾、详略搭配,尽量使“辅助性”的随机习作训练与单元教材的习作要求相一致。

(2)确定阅读教学中随机习作的训练点。

从课文中精选出一个或几个“训练点”,在每个训练点上组织有层次的一系列听说读写训练。在一个训练点上,可以采用以下的操作程序:

①“疏通文意”,给学生提供质疑问难的机会,帮助解决难点,点明重点,了解文脉,概括内容等等。

②“重点导读”,主要指有助于学生习作的部分。要求词求其义,充分理解,熟读成诵。

③“体会表达”,在充分理解、熟读成诵的基础上,紧扣课文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内容和思想感情的,学习习作方法。

④“课堂练写”,围绕随机习作训练目的要求,抓住“训练点”,让学生进行课堂随机习作。

⑤“交流反馈”,学生习作结束后,争取当堂交流、讲评,欣赏优点,修改不足。并逐步由教师评价和反馈引导学生相互评价、自我评价,养成完成自我检查、自我修改的好习惯。(3)设计随机习作的训练方式。①模仿式

A、单项模仿式。即仿照课文某一个方面来写,或者练写的一件事,一个场面,一处景物,一个人的面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

B、片断模仿式。这种局部模仿,范文较多,要精心选择具有明显特征且具有价值的精彩片断,学别人的文章,说自己的话。

C、全文模仿式。着眼于整篇文章,进行随机习作,要抓住课文某方面特点进行随文练笔训练。如,表达中心、选择材料、突出重点、安排顺序、真情实感等方面。全文模仿式训练,一般安排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最后一课时进 行。

②想象式

A、结尾续写式。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此时,指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写,可以进行想象式习作练习。

B、情节扩展式。课文中有些内容作者仅用简短的词句带过,具体内容要由读者去领会。我们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通过随机习作的方式把它还原成具体可感、触手可及的鲜明形象,以便学生从另一个侧面深化对课文的感情和理解。

C、填补空白式。课文作者运用“空白”的艺术,把内容留给读者去体会。教学这样的课文,要找准“空白”,可以让学生去填补。

D、插图解说式。在教材中,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除了有直观理解、形象教育、激趣诱情、美感熏陶等功能外,还是进行随机习作的极好媒体。

③理解式

A、中心突破式。课文中常常有提纲挈领的中心句,它往往是阅读教学中的切入点、着眼点和着力点,我们称之为“文眼”。抓住文眼,作为主线,整体把握,进行随机习作。

B、读文有感式。有些课文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文后,引导学生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自己的体会,学生乐于表达,愿意动笔,让学生在情绪亢奋状态写写体会。

④转换式

A、体裁改变式。同一题材,换一换表现手法,进行合理的创造性表述,与原作比比谁棒。

B、词语联珠式。课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教学,可以把它集中在一块,一线串珠,能运用即是理解。如教《田忌赛马》时,让学生认读词语“扫兴”、“垂头丧气”、“胸有成竹”、“转败为胜”、“目瞪口呆”之后,不必让学生逐个解释词义,而是要他们用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交流的基础上写下来,一位学生写道:“田忌与齐威王赛马,第一次三场全输了,他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孙膑胸有成竹,要田忌调换马的出场次序,再赛一次,田忌听了孙膑的话,果然转败为胜,齐威王惊得目瞪口呆。”

C、移花接木式。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⑤巩固式。

通常一堂课快结束时,都要进行全文总结,让学生梳理知识时进行随机习作达到巩固的目的。

(4)新颖的呈现方式

运用小卡片辅助教学,小卡片主要是最后的习作呈现时使用,每次随机习作时,改变传统写在作文本上的方法,给学生提供小卡片,限时不限量的习作,学生进行相互交流评价之后。教师在收集后再进行评改、反馈及归类,最终也便于形成学生的随机习作集。4、2007年9月开学后第一周,组织研究人员对本期教材进行细致分析,把握每次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习作训练点及教学方法,并在备课时形成书面材料。5、2007年10月正式进入“随机习作”教学,到2008年7月研究人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贯彻随机习作中的应用,在此过程中收集好每一次的随机习作“小卡片”,每期对学生进行一次习作兴趣、水平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措施,并形成书面材料。

6、在实验过程中根据实验进展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方案。

研究人员结合课堂实例不断总结、反思,写好心得,课堂案例、教育故事等,尽可能形成有一定质量的经验论文。

7、随时查阅资料,了解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8、定时做好实验班学的纵向分析,并确保效果的真实性和可比性。

9、学校为实验人员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随时组织理论学习,随时请教省、市、区级专家。10、2008年2月集中课题组成员反思开题以来的工作情况和效果,探讨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训练对于达成学生培养目标的效果。研究教学方式、习作训练点在每节阅读教学课中的可操作性。

11、在研究过程中,根据进展情况请示上级领导和专家到课堂听课指导课堂教学。到2008年5月,请上级领导和专家对实验班课堂教学的规范进行全面的指导。13、2008年8月清理、整理实验过程中收集的资料,完成工作报告,接受检查、撰写研究报告,整理学生习作集。

六、研究对象及周期

(一)研究对象:

总发校区中心校四年级、五年级全体学生。

(二)研究周期:

2007年 9月—— 2008 年9月,为期一年。

七、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7 年7月—2007年9月)。

1、调查摸底,深入了解我们学校课堂教学实际,分析现状。在此基础上,再参考,反复论证,求得共识,制定课题的研究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以读为本、读中悟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理论。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2008年6月)为具体实施阶段。

全面启动课题研究,按方案进行研究,投放研究措施,观察和验证措施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研究设计,做好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并提炼研究成果,按时进行研究汇报。

第三阶段(2008年7月——2008年9月)为总结阶段。

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教学模式。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检测与成果鉴定准备,积极配合管理部门的结题验收工作。

八、实验条件分析

1、我校区老、中、青各年龄段的教师,均具有相应层次的学历和从事教学的经验、精力、热情,受过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的培训,有参加实验的对象和时间及愿望。

2、学校设有教科室作为业务主管部门;有省、市、区各级专家的指导。

3、市内有图书馆和多家书店以及友邻单位可提供资料查询,校内征订了大量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刊物供教师学习参考。

4、学校已有较为完善的实验室、微机室、演播室、远程教育系统,经历过市级“探究式学习”课题的实验,并有在研课题:小学语文“学导式”教法的应用研究。

5、我校历年“普九”验收合格,目前面对的是质量提高,正是开展旨在提 高课堂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课改实验的大好时机。

因此,我校完全具备完成该实验研究的软、硬条件。

九、研究人员分工

1、课题主管部门: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攀枝花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仁和区教师进修校

2、课题承担单位:攀枝花市仁和区总发校区

3、学校课题主管:

徐文俊:小学高级教师,校长,负责课题管理、协调和经费。

4、课题组组长:

苏丽亚:小学一级教师,负责实验方案、报告的撰写;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训练研究;中心校实验班五年级一班课堂设计及其教学;后期实验成果整理。

5、主研人员:

冉梦琼: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中心校实验班五年级二班课堂设计及其教学。曾新明: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中心校实验班五年级三班课堂设计及其教学。倪永菊:小学高级教师,负责中心校实验班四年级课堂设计及其教学。

5、一般研究人员:

校区语文教师,参与课题论证,到实验班听课、观测、对教学情况进行讨论、评价。

十、预期研究效果和成果

1、通过的研究,找到随机习作教材的最佳切入点,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

2、实验教师的教育观念进一步转变,能熟练掌握并运用“随机习作”的训练方式,提高教师在学生读写方面的指导能力,使指导学生进行随机习作行之有效。

3、带动学校其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我校教师良好的教育科研氛围。

以上预期研究效果将以以下形态呈现:

1、《学生阅读及习作现状调查报告》(报告)

2、《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应用研究实验报告》(报告)

3、《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随机习作的教材切入指导范例》(校本性教学参考集子)

4、《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小卡片”进行随机习作的习作集》(集子)

十二、经费预算

主要用作购置相关研究的图书资料、档案资料、研究时A4纸使用费用、外出学习车旅费、会议费用、结题费用,共计1万元。

参考文献:《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师》

6.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设计 篇六

一、写一个人

记一个人的写人记叙文,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通过写一件事写一个人。有的文章写人只写了一件事,写这一类的作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选择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画写。反映一个人的精神面貌的事例是很多的,通过一件事写人就要选取最有代表性的生动事例来写。

2、要写出事情的发展过程,使人物的形象逐步完整。

3、要把事情写具体。用一个典型事例记叙一个人,应该把这一事例写具体,这样人物形象才能丰满。

4、为了使读者对人物了解得更全面,使重点记叙的这件事有充分的依据和坚实的思想基础,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富,文章的开头可以对人物作简要的介绍。

(二)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

我们在生活中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有时使用一件事来反映一个人就显得比较单簿,不足以充分反映人物的特点及其品质,因此,必须用两三件事才可能说的明白,再现得充分。

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几件事不能相互矛盾,人物的性格在几件事中要和谐、统一。

2、概括交代和具体描写相结合。在一篇简短的作文中要用几件事写一个体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即先概括交代一些事例,再具体记叙一两件事。

3、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

通过对比方法写一个人,一般有三种:第一种是同一个人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变化;第二种是对一个人的认识前后相比,说明这个人的品质;第三种是一个人同另一个人比,突出歌颂其中一个人。

通过对比的方法写一个人要注意:

(1)要突出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特点。

(2)要写出人物的真实表现,不要捏造事实,采用拔高或贬低的方法。

二、写两个人

写两个人,一般是写《我和**》,**应包括亲人、同学、朋友、老师等熟悉的人,要写好这一类型的作文必须注意:

(一)要写好人物之间的联系。《我和**》,题目中突出了一个“和”字,这就要求从双方写起,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我”和**之间的联系。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彼此之间都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只有从双方落笔,才能把握住题目要求写的重点。

(二)用对话展开情节。写《我和**》作文时,由于要写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一定要写好两个人之间的对话。要用对话展开情节,用对话表现文章的中心。

三、写几个人

写几个人是比较复杂的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可以写“一家子”、人,“这一班”,也可以写“几个小伙伴”。总之,不论是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只要是自己熟悉的几人都行。

这类作文有以下几种写法。

(一)列人物表似的介绍。

(二)有代表性的介绍。

7.试论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 篇七

关键词:初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策略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思想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 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 是具有高度的创造性的综合活动。记叙文是初中语文作文题材中最常见、最常用、最重要的类型, 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清晰程度有重要作用。但从传统教学实践来看, 学生一提到写记叙文就头痛不已, 逐渐丧失了对记叙文写作的热情。如何让学生爱上记叙文写作, 成为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事件记叙、细节描写、叙议结合和佳作点评等四方面, 深入剖析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生活观察员, 事件巧记叙

著名作家艾芜曾说:“写作, 就是要练习我们的眼睛, 善于观察人的动作、态度和表情;练习我们的耳朵, 善于听取别人讲话的语句、声调和他的特殊用语。”写好一篇记叙文, 需要时刻留心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创作的源泉, 初中学生写作不能脱离生活。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精彩亮点, 清晰记忆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并巧妙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例如, 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写作训练主题是“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教师安排学生细心观察老师来写一篇记叙短文作为练笔, 并借此机会向学生传授事件巧妙记叙的重要性和主要方法。有的学生写到:“我的英语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 好像可以散发出神奇的力量。当我们学习认真努力时, 他的眼睛就像新月一般弯弯的, 含着赞许的笑意;可当我们调皮时, 他的眼睛好似可以喷火一般, 眼睛瞪得如铜铃, 吓得我们不敢造次。”教师将这段生动的记叙拿到课堂上与学生交流时, 该位同学说:“我是英语老师的课代表, 平时和他接触的比较多, 就观察比较细致。”可见, 学生只有做生活的细心观察员, 才能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取亮点, 并且有条理、有顺序地将事件或人物描述清晰。指导学生事件巧记叙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重要根基。

二、课堂有心人, 细节巧描写

我国古代大文豪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一篇记叙文的好坏取决于文章表达情感的程度。好的记叙文很大程度是由于抒发了自我内心真实的至真至诚的情感, 而真实情感的抒发往往不在于文中的直抒胸臆, 而是蕴藏在精炼细腻的细节描写中。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有心传授给学生细节描写的方法, 使学生在写作记叙文时尽量做到借助细腻的生活细节, 抒发真挚情感。

例如,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有感而发”, 要求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是自己真实情感的流露, 文章的细枝末节处都能体现深沉的情感。教师在这次写作训练中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母亲做家务的一天, 并有感而发写一篇记叙文。学生佳作频现:“妈妈那一双粗糙的、布满老茧的手, 为我们一家洗洗涮涮、洗衣做饭, 从不停歇……也许妈妈手掌的辛劳, 只有她那两鬓的银丝知晓得再清楚不过了。”母亲布满老茧的双手和双鬓的白发这些细节描写, 使学生对母亲的爱和关心真情自然流露, 不矫揉造作, 细节藏情, 感人至深。教师指导学生巧妙描写细节, 是记叙文写作教学的关键方法。

三、深沉思考者, 叙议巧结合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不仅要有真情实感, 还要具备恰当适度的议论点睛, 为全文深化感情。但从现在的教学实践来看, 一部分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很容易写成“流水账”, 无法恰当抒发感情、深化议论。还有一部分学生写作时很容易偏离记叙文写作路线, 将议论作为写作主体, 而记叙却弱化。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醒学生、纠正学生的重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写的事件表面看到背后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意义, 做深沉的思考者, 写出自己的观点和深意。

例如, 在七年级上第二单元写作训练“说真话, 抒真情”中, 教师指导学生巧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深化文章内涵。初中学生思维转速很快, 理解能力较强, 在此次作文训练中, 学生的习作都有意识地增加深化议论的点睛之笔。学生在《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中写妈妈为生病的我在医院跑东跑西, 最后我痊愈了, 妈妈却病倒了。在最后深化议论时, 学生写道:“那一次, 我深深地感悟到母爱的伟大, 那种伟大不是久旱逢甘霖, 而是润物细无声。”精彩的点睛之笔, 使文章增色不少, 成为叙议结合的佳作典范。教师注重学生写作的叙议巧结合, 是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四、师生互评组, 佳作巧点评

一篇好的学生习作, 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无数次的磨合和修改。在此过程中, 就需要教师注重对学生习作的点评, 使学生从有限的写作中得到无限的写作启发。初中语文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过程中要组织师生互评组, 对学生习作进行点评, 师生之间充分互动修改作文, 能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

例如, 七年级下第一单元写作训练“观察人物特点, 写出人物个性”的教学中, 学生写作完成后, 教师专门安排一堂课进行师生互评, 让学生之间交换习作进行点评和修改, 教师分别给予可行性建议。有的学生记叙人物只注重外表描写, 没有具体事例和议论深化, 教师和学生就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帮助该学生润色升华文章。在此过程中, 教师充分了解了学生心目中的佳作标准, 学生也能够学习借鉴他人的写作精粹。佳作巧点评是记叙文写作教学开展的助推器。

总之, 初中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引导学生事件巧记叙、细节巧描写、叙议巧结合、佳作巧点评, 从学生写作的全方位、多维度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能力, 助力于语文写作课程改革的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薛丹.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难点及对策[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2]刘桂萍.记叙文写作教学实践[J].教育, 2013 (18) .

8.论小学语文的写作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一,丰富学生的读物。例如,笔者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后,知道学生对这篇知识性童话故事意犹未尽,于是趁热打铁,推荐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选》《一千零一夜》《天方夜谭》《格林童话》等童话故事书籍,学生十分乐意,阅读兴趣很高。第二,引导学生阅读适合学生年龄阶段阅读的课外书籍。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对充实学生的阅读量意义重大。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年级段推荐不同的课外读物,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才能提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对于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推荐《十万个为什么》《樱桃小丸子》等书籍,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

书籍。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一,摘抄精美语句。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文章精美语句的摘抄,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素材,还能进一步体会到精美语句的意蕴,锤炼语言思维能力。写作文就像塑造一个人一样,要“有血有肉有支架”。只有这样这个人才能被你塑造得活灵活现。第二,从阅读中感悟人生哲理。阅读,除了对文章进行赏析以外,更重要的是从文章当中得到启示,受到启发。书籍总结了前人生活生产的智慧,记录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过程。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见解,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才能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意可表”。

三、激发和鼓励学生写作热情

小学生认为写作难,因而写作兴趣不高,即使是勉强写出作文,也是东拉西扯、强拉硬套拼凑而来,内容空洞缺乏生机。因此,激发和鼓励学生的写作热情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然。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笔者认为,以学生的个性作为切入点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不固定,好奇心强,不愿受到束缚。教师要“顺应”学生的个性,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以学生的喜闻乐见作为引导方向。笔者在教学中不拘泥于课堂,鼓励学生走进图书馆,增加社会生活体验,多阅读报纸、收听广播等等,以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除此之外,笔者还开展“制作手抄报”活动,手抄报能锻炼学生搜集、整理、编辑信息的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注入“营养”,不自觉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作文教学技巧指导

有技巧的指导,才能高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在教学中做到技巧指导?第一,加强小练笔的训练。小练笔篇幅小、形式灵活,适用于景物描写、心里描写等。小练笔一般只有两三百字,容易被学生接受,此外,形式灵活的小练笔能抓住事物的特征,言简意赅,感染力强。第二,培养学生模仿、创新能力。模仿并不是抄袭,也并不是困守于别人的思维和套路之中,而是吸取佳作的精华,比如,学习了《麋鹿》以后,我就指导学生模仿用“白描的手法”来描写一种小动物。可以先引出要介绍的对象,激发阅读的兴趣,接下来依次介绍它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等。在借鉴了好文章的长处以外,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展现自己的风采,形成自己的风格。如此,才能化他人优点为我所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也即是阅读与写作教学,阅读与写作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学中,只有把握好阅读与写作的关系,不为阅读而阅读,不为写作而写作,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谢淑茗.论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整合[J/OL].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

(作者单位 江苏省邳州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上一篇:推动学校廉政文化建设 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下一篇:福建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完整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