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语文基础学习(共9篇)
1.学前班语文基础学习 篇一
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列出一张张表格,编织自己的知识网络。列表和织网是最有效、最明晰、最简易又是最便于记忆的方法。它可以使你头脑清晰,一目了然。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应对方法。这一步骤很重要,否则,只是把过去考卷做一遍,仍然会感到杂乱无章,答题时就没有把握。表,可以是有大有小,大表是总的框架,在总的框架下,再切分多个块面,每个块面上,再有更细致的要求和例题。
要扫清文字障碍,读懂文本。另外还要储备必要的文化常识。有时我们读不懂史传类文言文的主要障碍来自于对古代的文化常识的不了解。史传类文言文中常常会涉及到官职、官位调动、古代的地名、兄弟排行、年龄特称等,所以要储备必要的文化常识。此外,我们还应掌握史传类文言文的文体特征,找到理解文本的途径。
注意细节高三复习的效率和复习的心态有很大的联系。有的同学在复习中发现自己的漏洞后就显得十分焦虑,带着这样的心情复习,复习的效率会大打折扣。其实换个角度想,漏洞只要是在高考前发现,总会有补救的机会。
复习时我们还要注意细节。比如文言诗句默写,默写好后一定要对照答案仔细批改,有些字其实我们一开始就写错了,平时写得比较潦草可能也未能被老师发现,所以一直以为自己是对的。比如“渌水荡漾清猿啼”中的“漾”字。右下角的“永”字,许多同学都会写成“水”。所以复习要仔细,要注意细节。
作文最后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素材,整理素材。这一阶段要多看书,多读报,关注社会热点。还可以将以前写过的文章和老师发的范文中好的素材归类整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多做审题训练,列写作提纲,修改原先的作文。
2.学前班语文基础学习 篇二
关键词:语文基础,英语学习
引言:英语学习对中国非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 而造成英语学习困难的原因市多方面的。在原因探究方面, 大多数专家和学者是往英语学习动机, 情感因素, 心理因素, 教学内容, 教师等方面去研究, 却忽略了母语的正迁移, 即语文基础对英语学习的影响。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 从英语学习兴趣、英语句子结构分析以及英语句子的翻译这三方面来解析语文基础的作用。
一、语文基础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影响, 美国教育学界泰斗杜威把兴趣看成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他说:“除非一个对象或一个观念里面有了兴趣, 否则便没有鼓励人去做的原动力。”兴趣在英语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英语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语言环境、单词的记忆与应用、阅读能力等。曾有学者对这些因素做过调查问卷, 最后统计数据显示语法与阅读能力占总个因素测评的36.8%, 这组数据很好地说明了学生的语法以及阅读能力能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而学生的语法及阅读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由他们的语文基础水平来决定, 反过来说, 语文基础越扎实, 语法及阅读能力就越强, 学生对英语学习就越感兴趣。语文基础好的学习者大都有爱好阅读的习惯, 所以阅读量相对来说也就大, 他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题材资料。凡是一个篇章, 就会遇到文体的问题, 就是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所要的文章是文学作品还是科学、法律面的文章, 是一篇简介性的文字还是一篇讲演词。因为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现形式上是很不一样的, 如法律文体有一些法律常用词语, 科技也会各自有一些专门术语, 应用文有时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文学则更为复杂, 因为其中对话, 描述, 心理描写, 景物或人物描写又各有不同。比如一个班的学生做同样一道完形填空题, 大部分学生的得分是十分左右, 而有的学生能拿到19分 (总分20分) , 通过调查分析后发现, 除了词汇量和语法方面的原因外,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阅读量, 高分学生普遍反应所做的题目的相关背景或内容以前看过, 这在做题的时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做题的兴趣和自信心, 从而拿到高分。
二、语文基础对英语句子结构分析的影响, 大部分英语学习者都与这样的感受, 那就是语文基础不好, 语文语法不懂, 学习英语语法就更市一窍不通, 相反, 有些语法知识好的同学在学英语语法时感觉很是得心应手。据相关统计, 在英语中40%的学生认为语法是影响成绩的重要因素, 能掌握单英语词词性的学生只有6.7%, 能掌握句子成分的只有13%。这些在英语里显得尤为重要又必须强调的, 又是和语文知识相关的知识点, 却只有少部分人能懂。由此可见, 由于汉语语法的不扎实导致英语里语法学习的困难从而影响整个英语学习。其实语文中有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和补语在英语中同样存在。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习者背诵并理解句子成分的顺口溜:主谓宾, 定状补, 谓前是状, 谓后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这对学习者分析英语句子成分和结构有很大帮助, 的当然, 英语中有一种定语后置的现象, 这要求学习这在学习语法分过程中多加注意和练习。下面举《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第三版第三册第一单元中的一个句子为例:A young man finds that strolling along the streets without an obvious purpose can lead to trouble with the law.这句话的句子成分分析不是很难, 主谓宾按次序依次出现, 学生能很容易找到主语“a young man”, 但是, 从一个意义上来说, 本句真正的主语是man”, 根据句子成分的顺口溜, 我们课一很容易发现“a young”应该做定语修饰说明主语。谓语动词“finds”, 这里用“that”引导的一个从句来充当本句的宾语, 在从句中“without an obvious purpose”和“with the law”做定语分别修饰从句主语和从句的宾语。在句子结构分析中, 学生普遍反应语文语法知识跟英语句子结构成分分析有很大的关联。
语文基础好的同学能快而准的分析出句子成分。
三、语文基础对遣词造句及句子翻译的影响, 译者对母语语法、词汇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翻译的水平。语法结构不仅仅是词汇之间排序的问题, 而且更是一种逻辑能力。同时, 母语词汇量的掌握程度也会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 如果词汇量过于贫瘠, 就很难完整翻译出英文原文词汇的含义。在翻译学界内部, 有一种母语正迁移的理论, 所谓母语正迁移就是指译者母语的习惯会对翻译工作产生直接的积极的影响。既然有母语的正迁移, 就会有母语的负迁移。但是有专家和学者研究发现, 母语基础好的英语学习者能对此做出快速的调整, 客服母语的负迁移。其次, 母语在词性、词序以及句法结构方面跟英语都有着很多相通之处。下面举《大学英语》精读课本第三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一个句子为例:Instead of studying people who were sick with smallpox, he began to study people who were exposed to it but never got sick.一个语文基础好的和一个语文基础弱的学生分别给出了下面两个译本:“他没有去研究那些得了天花病毒的人, 相反, 他去研究那些暴露在天花病毒之下而却没有得病的人”、“代替研究那些得了天花的人们, 他去研究那些人自己没得病”。参考翻译是“他不去研究得了天花的患者, 而去研究接触天花却从未染上上此病的人”, 结合参考译文, 可以很明显地发现这两个译本的优劣。语文基础好的学生在遣词和理解上都要好, 跟参考译本意思完全吻合。而语文基础弱的学生对词组“instead of”“expose to”以及代词“It”的理解都不够到位。
结语:结合上面情况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大学很有必要把大学语文作为大学的基础课程, 从大的层面上来说, 大学语文的开设可以弘扬国学, 提升大学生的境界, 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就对英语的学习而言, 扎实的语法知识和宽泛的阅读可以促进英语的学习兴趣, 对英语的学习发挥积极正面的影响。
参考文献
[1]Newmark, pete (r1991) .About translation,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P10-13.
[2]赵祥云, 李颖.跨文化交际障碍与翻译策略[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3.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基础环节 篇三
学生积累语言的主要途径有以下三种:
一、注重课堂诵读
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运用自如,就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让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而诵读就是完成语言强化的有效途径。古人为学,始于读背。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就会“豁然贯通”,既领悟“道”,又掌握“文”,这是符合汉语特点的教学方法。现在我们很少能听到中学语文课堂的琅琅读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然老师口干舌燥的讲析,但学生仍难形成很深刻的印象,其主要原因就是缺少了课堂诵读。我们强调课堂诵读,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把握语言实质,化文中语句为己有。巴金曾说:“现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头脑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人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段话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扩大课外阅读
现在中学生整天被练习压得抬不起头来,很少有光顾阅览室的时间,课外阅读徒有其名,这种现状极大地限翻了中学生的语言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许多文学上有造詣的作家、学者,都有在青少年时代博览群书的经历,因为只有“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更完整、更严密。所以,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参加课外阅读,如介绍优秀作品,指导写阅读笔记、交流阅读心得、当然也要指导学生科学地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精力。学生在适度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文,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
三、强化写作训练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写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毛泽东提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道理即在此。
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文训练,多以中考为目标,注重审题立意、结构布局的指导,而忽略对学生语言运用的训练,学生写出的作文不少是新八股,语言贫乏,缺乏表现力。使学生原本贫乏的语言中枢变得更为呆板,所谓“言不畅则意不达”,又怎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呢?要扭转这一局面,强化写作训练,加强语言的锤炼,不失为一种必需的手段。在训练过程中,采取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段与整篇结合、自由写作与统一写作结合、教师评与学生评结合,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由易到难,突破难点。这样,学生可在不断的语言运用中,既吸收他人的新鲜词汇,又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语言运用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提高。
4.中学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记忆口诀 篇四
一、汉语拼音
a o e, i u Ü,标调多按此顺序;
如果 i u 紧相连,标到后者头上去。拼写规则讲得细,任何声母不独立; zh ch sh r z c s,自成音节后加i。iou uei uen,别犹豫,单用头变w或y; 如果前面有声母,去掉o e合规矩。i母打头搞独立,i in ing前加大y; 其他所有复韵母,都把小i变大y。u母单打莫迟疑,前加大w就可以; u母为首独为户,要把小u变大的。凡带Ü母要注意,独立去点前加y; n l相拼不去点,去点只指j q x。
二、词类辨别
有些词类难区分,典型特点要记清: 动形加不名不行,动能加甭形加很; 连词前后能调换,介词前后调不成; 叹词总是单独用,语气助词词后跟。
三、词组辨别
基本词组四类型,嵌字不同可辨清: 联合能嵌和而并,主谓能嵌较很更,嵌的地得是偏正,嵌着了过是动宾。的字介词和方位,三种结构自分明。
四、划分单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定的状地得后补,形式标志要记住; 遇到格式有变化,仔细分清莫含糊。
五、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 基本成分先找找,主谓宾语是否少; 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 搭配恰当看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 次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
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
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别颠倒;
对症下药仔细改,切勿信手胡乱搞。
古文今译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难解句子,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要求做到,合情合理。
词句间段,紧密联系。跳跃句子,补出隐意。
加上括号,表明增益。人名地名,不必跳译。
人身称谓,掌握惯例。吾余为我,尔汝是你。
常见虚词,没有定意。对待之法,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还须仔细。逐句流畅,错字无迹。
改无可改,方可搁笔。
得分口诀
首先沉心读进去,把握作品的大意。
借助题眼和题干,参照注解和设题。
第二注意抓语言,借助语感心洞然。
辩析语意看语境,语气语势照顾全。
第三情景要相合,情景交融是准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后议论抒情多。
第四叙事抓脉络,记叙顺序别搞错。
通过描述塑形象,性格特点要把握。
第五要知干溯源,曲解倒置戴错冠,扩大缩小换概念,无中生有偏概全。
第六技巧是重点,碰到术语绷紧弦,细描象征和铺垫,衬托铺陈和渲染。
第七修辞有考点,比喻夸张和委婉,对比借代和双关,铺排互文和用典。
第八作者要记牢,作品风格要通晓,联系时代和背景,婉约豪放别混淆。
第九注意抓意境,意境本由形象生,合理想象是途径,通过意境看心胸。
第十注意辨类型,诗言志来词言情。
散曲语言通俗化,戏剧语言有个性。
十一当心限定语,褒贬语句要警惕,无限拔高和贬低,陷阱往往在这里。
十二出题有顺序,先是局部后整体,逐题找准对应点,推敲排除重迁移。
标点符号顺口溜
文章若要好,意明很重要。
停顿分清楚,语气莫混淆。
标点使用好,句顺意明了。
小不点儿妙,此歌请记牢。
引文特殊词,豆芽上下掀。
文中要注解,弯弯两半月。
意思还没完,六点紧相连。
转折或解释,一横添后边。
起止与联系,短横插中间。
前后有分界,中间加圆点。
书报和篇名,曲角镶边沿。
特别强调处,圆点字下粘。
说完一句话,莫忘画小圈。
疑问与发问,耳下垂小圈。
句中有停顿,豆芽跟后边。
并列词语间,点上瓜子点。
并列句子间,豆芽顶圆点。
总括与提示,点儿上下叠。
[ “ ” 引号 ] [()括号 ] [-------省略号] [ —— 破折号] [ — 连接号] [ • 间隔号] [ 《 》 书名号] [ • 着重号] [。句号 ] [ ? 问号 ] [,逗号 ] [、顿号] [ ; 分号] [ : 冒号]
命令与欢呼,滴水下屋檐。[!感叹号 ]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和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b.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⑵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
a.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b.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⑶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词语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师生员工”,其间就不能用顿号。)
例:
a.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b.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⑷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例:
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例:
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
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这主要是引号和其它标点符号的配合原则。)
例:
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神形皆备,充满生机”。c.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如果括号注释的是局部的词语或短语,括号就紧贴着被注释的部分;如果括号注释的是整体的句子或段落,括号就和被注释的部分隔开。)
例:
a.如果想对中国古代史的史料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可以参阅《四库全书简明目录》(一九五七年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铅印本。此目录包括经、史、子、集)。
b.皮之不存,毛将焉(哪里)附。(《左传》)
5.学前班语文基础学习 篇五
作者|十一
根据语文的考试大纲,在考试中会考查的基础知识有这些方面:汉字书写、课文片段、重要作品等等。很多学生都会觉得基础知识了解了就好,没必要认真去学习,可是这往往就会成为考试中丢分最多的地方。
基础知识的复习是没有什么捷径的,就是需要日常学习中的积累,偶尔做些习题,总结方法也是很有必要的。
考试中会考查学生的书写情况,要求都会是书写工整,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知道书写的重要性。对于字音,复习的时候就要立足课文,因为一般考查的字大部分都是源于课文的,很少会出现一些生僻字,所以自己不了解的字音要多去查字典了解清楚,掌握生字词也是很重要的。
默写其实就是考查背诵情况,基本上小学每学期都会有要求背诵的古诗词,课外有些古诗重要的,也会被要求背诵。在平时的背诵的过程中,也要养成默写的习惯,边背边写,提高正确率。
6.学前教育基础理论10 篇六
第一节学前教育活动的意义和类型
一、学前教育活动的意义
从整个学前教育的设计和组织系统开看,学前教育活动是整个学前教育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学前教育的一些基本观念都要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加以体现,学前教育目标也要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转化为幼儿行为目标,并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手段加以贯彻。
从幼儿发展的角度上看,学前教育活动是幼儿发展必不可少的活动,也是一个幼儿自觉、主动参与的活动,是幼儿身心高度投入的活动,也是幼儿不断同物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学前教育活动的类型
1、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
广义:幼儿园由儿童参与的一切活动都对儿童具有影响作用,都可称为教育活动 狭义:专指由教师专门设计、组织和倡导的为了某些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专门活动
2、主要类型
(1)上课:这是一种最为典型的教育活动形式,也是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一贯倡导的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
(2)游戏:这是一种基本(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种由儿童的内在需要引发的愉快的活动,它对儿童具有特殊的价值
(3)参观:这是一种引导幼儿用感官了解周围生活中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事件、设施等活动
(4)活动:这是一种使儿童体验劳动和培养简单劳动和培养简单劳动技能的活动
(5)操作:是儿童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从事的发现探究和建构活动
第二节学前教育活动的有关理论
一、苏联心理学中的活动理论
把人的活动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是苏联心理学理论的一个特点,这种理论认为,人是在活动中得到生存和发展的,活动是社会的范畴,动物只有生命活动,表现为机体对环境要求的生物学适应,人的特征在于有意识地从自然界中把自己区分出来,给自己提出目的,意识到激励他去进行积极活动的动机
代表人物:列昂节夫
主要观点:
1、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的,对象性原则是活动理论的核心
2、需要是具体活动的前提、内部条件,同时又是活动的调节器
3、活动可以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这两种活动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即内化和外化
4、人得活动对象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以人得活动是一种具有丰富社会历史内容的过程。
二、皮亚杰的活动观点
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主要论点:
1、儿童是主动活动的2、活动就是人和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
三、人类发展生态学的活动论点
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的主要建构者是美国生态心理学布朗芬勃伦纳
主要论点:
(一)活动的要素及特征
1、人类活动的要素
2、促进人类发展活动的特征
(二)角色承担及角色活动
(三)人际结构及人际活动
四、学前教育活动理论的指导意义P258~259
第三节学前教育活动的因素及相互作用
一、学前教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1、教师
2、幼儿
3、内容
4、方式
5、环境和材料
6、组织形式
二、学前教育活动的相互作用
1、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
2、幼儿与幼儿间的互动
3、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互动
4、幼儿与知识、经验、规则之间的互动
第四节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1、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科学性
2、注重教育活动目标的全面性
3、注重幼儿教育活动目标的顺序性
4、注重幼儿教育活动目标的实践性
二、整合性原则
1、注意把单个幼儿教育活动的设计整合到整个课程的活动设计之中
2、注重教育活动内容的整合3、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4、注重教育环境的整合三、活动性原则
基本含义: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应以幼儿直接参与具体活动为基本形式,尤其应注重游戏的形式
1、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有益地进行自由活动
2、注重幼儿的主动活动,应引导幼儿充分活动
7.学前班语文基础学习 篇七
一、利用老师的自身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 教学时字正腔圆的普通话, 富有激情的教学氛围, 严谨治学的教学态度等等, 都能成为吸引学生的亮点, 从而将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语文的学习上来。 老师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展示自己的魅力, 激发学生兴趣。
1. 利用教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 抽象的思维需要形象的语言来体现, 老师通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够将老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展现给学生, 为了达到较高的教学效率, 老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使教学语言充满艺术特色, 学生在老师富有艺术特色的语言感染下, 在富有乐趣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老师要想使自己的语言达到如此效果, 首先老师的语要让自己的语言做到表达准确, 发音清晰, 简短精炼; 其次, 要让自己的语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平铺直叙式的说教式教学, 是非常枯燥的,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对语文教学产生乏味的感觉, 对语文基础知识产生抵触心理, 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 老师在教学时要运用语言去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寻找快乐。
2. 利用老师的情感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功的教学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学生身上会起到极好的效果。 情感是具有魔力的, 在教学中融入情感, 就会使教学具有神奇的力量。 要使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体会到快乐, 那么老师在教学中就要快乐, 用自己的快乐去感染学生, 老师在课堂上所表现出的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教学效果。 老师若在课堂上表现得积极乐观, 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自主学习, 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教学的重要条件, 是有效地向学生传授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保障。 老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一种充满快乐元素的享受过程, 学生在接受中职教育期间会遇到不止一个语文老师, 如果遇到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老师会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产生深远影响, 相反, 遇到一个消极的语文老师, 就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引发学生的快乐情趣, 使他们树立快乐学习的理念, 这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
二、利用趣味故事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首先要使学生情趣高昂起来, 进入学习的状态, 将故事融入教学之中是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 对于中职语文基础教学而言, 没有故事的教学是缺乏活力的教学, 在教学中将故事作为语文基础知识的突破口, 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故事法是非常有效的, 通过将故事可以使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更加强烈, 在语文基础教学中老师要逐渐从讲故事向创作故事发展, 并且注重引导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发现去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讲故事, 在彼此的交流中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利用生活体验, 培养学生学习情趣
语文基础知识分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比如公益广告、警示用语、每家每户门上贴的对量等等, 都体现着语文基础知识, 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积累, 以此丰富自己的语文基础知识, 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就会逐渐提高。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 老师设计的教学内容也要贴近生活, 将课堂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在生活中学会运用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 比如, 在进行纠正错别字的教学中,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街上的广告用语中是否有错别字现象, 并进行记录收集, 回到课堂上时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还能使学生养成提笔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还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途径。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更加积极的参加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 学生自我价值也得到体现, 同时也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摘要: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 而且很不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 在中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中采用趣味性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 更加积极的参加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的课堂气氛也得到活跃, 学生的合作意识也得到培养, 学生自我价值也得到体现, 同时也可以使老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中职语文,基础知识,趣味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李秋实.浅谈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J], 教育实践研究, 2010, (09) .
[2]李继文.中职学校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初探[J].吉林教育, 2012, (7) .
8.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 篇八
小学一、二年级总共要求认识1800个常用字并采用认写分开的形式编排,目的是让学生提早阅读。识字量大了,课文篇幅长了,在识字教学方面的时间多了,其它语文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切实掌握好规定的教学内容,做到会读会写,并能在生活中初步使用。如果时间少了,又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如何更好地进行识字教学,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下面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音形义是打开识字教学的金钥匙
一般来说,在识字教学的最初阶段,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是字形。因为绝大多数生字是常用的实词,学生对部分字词的音、义是熟悉的,但独立分析字形的能力还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识字教学应以字形识字为主。在学了一段时间后,儿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提高了,但由于虚词和含义较深的字词不断增多,字义理解逐渐成为学生识字的主要障碍。这里涉及一个教学材料的弹性、针对性、持续性和整合性的问题,教学材料和教学方式的取舍,都是紧紧围绕字的音形义进行的。
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使学生具备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仔细研究低年级教材中的识字部分不难发现,教材本身更尊重学生的识字规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这为引导学生“多识字,快识字,识好字”创造了条件。
二、革新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识字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通过实践发现,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
1.游戏识字。如“钓鱼”,在第三册识字的教学中,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很多带生字的小鱼,然后把学生分成小组,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并组词,看哪个小组钓的鱼最多。
2.谜语识字。即把一些生字编成字谜,让学生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识记生字。例如:分开是三个,合起来无数(众)。
3.说儿歌识字。例如:乱——七嘴八舌发言,学习环境就会乱;扎——俯身用手往下打,固定帐篷为驻扎。
4.形体动作识字。即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形体动作记忆字形。例如:把手放在眼睛上——看;双臂伸直,双腿并拢——十。
5.图像识字。如教学“采”字,出示鲜艳的画面,一棵树上有一些果子,一只手灵活地采摘着树上的果子。
三、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激发其探究创新意识
汉字数量多,笔画繁,结构复杂,难认、难记、难写,如一个个死学,费时低效,枯燥无趣,但依规律而学,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认识一组“品”字构字法组成的生字:“品”、“晶”、“森”、“众”“鑫”“淼”。以“品”为例,教师可以提问:“品是由什么字组成的呀?”答曰:“口。”接着设计体态语,喝茶并喝三口,然后问学生:“刚才老师喝了几口茶?”并告诉学生:“中国字有个特点,就是一个单字重复几次组成一个字,每重复一次意思就加强一次。汉语里,‘三’表示多,所以‘品’由三个‘口’组成,就表示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凡由三个相同的单字叠加而成的字,就是品字形结构的字。品字形结构的同体会意字规律是一字重复三次,每重复一次意思就加强一次。以此类推,学生就不难掌握其他几个要学的字了。
要掌握方法,自主认字,创新识记。识字教学与其他教学一样肩负着开启学生心扉、发展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任。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挖掘学生大脑中蕴藏着的巨大潜能,让学生自己想出认字的办法,如编故事、编谜语等。
四、搞好识字教学的具体策略
9.学前教育基础知识与应用辅导 篇九
主要内容
―1.教育活动的组织设计与实施
―2.游戏指导
―3.环境创设
―4.生活指导
―5.教育评价
一、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1.总则
―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五、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2.教育内容与要求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启蒙性,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各领域的内容相对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3.组织与实施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3)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根据本《纲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
―(4)教育活动目标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本《纲要》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5)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遵照本《纲要》第二部分的有关条款进行,同时体现以下原则
―(一)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三)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6)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10)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一)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
―(二)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三)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四)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五)关注幼儿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种发展潜能和不同发展障碍,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4.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2)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3)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其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4)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6)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7)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4)评价应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进行。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等多种方法。
―(6)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
―(7)教育工作评价宜重点考察以下方面:
―(一)教育计划和教育活动的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二)教育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育过程是否能为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并符合其发展需要。
―(四)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
―(五)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地学习。
―(8)对幼儿发展状况的评估,要注意:
―(一)明确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
―(二)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
―(三)在日常活动与教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自然的方法进行。平时观察所获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所积累的各种作品等,是评价的重要依据。
―(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避免用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横向的比较。
―(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
(二)教育活动的设计
―1.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1)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2)活动性原则
―操作活动、交往活动
―(3)发展性原则
―全方面的发展,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4)直观性原则
―(5)个别化原则
―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兴趣爱好、个别差异
―2.活动目标的制定
―(1)针对性原则
―针对具体的教学活动领域
―(2)系统性原则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3)儿童性原则
―在表述上,要以儿童的角度来表述
―.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
―(1)活动目标
―(2)活动重点、难点
―(3)活动准备
―(4)活动过程
―(5)活动延伸
(三)各个活动类型的设计与指导
―1.健康教育领域
―(1)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2)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3)健康领域的活动要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严禁以任何名义进行有损幼儿健康的比赛、表演或训练等。
―(4)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与。
―2.语言领域
―(1)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2)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3)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幼儿之间的自由交谈等,对幼儿语言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4)对有语言障碍的儿童要给予特别关注,要与家长和有关方面密切配合,积极地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
―3.社会领域
―(1)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
―(2)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3)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
―4.科学领域
―(1)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2)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5.艺术领域
―(1)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
―(2)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
―(3)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发展状况和需要,对表现方式和技能技巧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
(四)整合教育活动
―1.整合教育的概念
―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将各个领域的活动整合在单元主题下,在一个活动中将各个领域贯穿,从而促进儿童知识、技能、能力、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2.整合教育活动实施特点
―(1)教育目标的整合
―包括三个维度的发展
―(2)教育内容的整合
―包括多个领域的活动内容
―(3)教育资源的整合
―幼儿园、家庭、社区
―(4)幼儿发展的整合
―实施系列活动,发展儿童经验
二、游戏活动的指导
―1.合作游戏一般适合的孩子
―A.2-3岁B.3-4岁B.4-5岁C.2岁以上
(一)幼儿游戏的类型以及各类游戏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1.游戏的概念
―游戏是一种主动、资源、愉快、家乡的社会性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最有效有段
―2.游戏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本质属性)
―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
―(2)非生产性(非功利性)
―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不直接创造财富
―(3)愉悦性
―游戏中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4)虚构性(假象性)
―3.游戏的种类或类型
―(1)按认知发展水平分:
―感觉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2)按社会性发展水平分: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3)按教学要求(儿童行为表现)分:
―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规则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
―4.幼儿游戏的发展价值
―(1)促进幼儿身体发展
―(2)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4)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
二)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的依据
―(1)幼儿发展特点决定
―(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决定
―(3)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决定
―2.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1)重视幼儿的自发性游戏
―(2)以游戏组织幼儿园的各类教育活动
―(3)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求
(三)幼儿游戏的指导
―1.教师的角色和定位
―(1)游戏材料的提供者
―(2)游戏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3)游戏的引导者
―(4)游戏的观察者
―2.教师在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1)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2)观察并合理参与幼儿的游戏
―(3)以间接指导为主
―(4)根据幼儿游戏发展的特点指导游戏
―(5)依据不同类型游戏的特点指导游戏
―3.教师对幼儿游戏的介入
―(1)介入的时机
―当幼儿游戏出现困难的时候
―当游戏秩序(规则)受到威胁或破坏的时候
―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并准备放弃的时候
―当幼儿在游戏内容发展或技巧方面产生困难时
―(2)介入的方式
―外部干预:指成人并不直接参与游戏,而是以一个外在的角色,引导、说明、建议、鼓励游戏中幼儿的行为
―内部干预:指成人以游戏中的角色身份参与幼儿的游戏,以游戏情节需要的角色动作和语言来引导幼儿的游戏行为
―(3)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注意点
―分层次指导
―慎扮演“现实代言人”的角色
―及时退出
―4.不同游戏的指导
―(1)角色游戏的指导
―做好工作计划
―丰富幼儿生活经验
―做好场地、设备、玩具等的准备和投放
―尊重幼儿的主体性
―间接指导为主
―加强游戏过程中的现场指导
―做好游戏结束时的整理和总结工作
―(2)结构游戏的指导
―激发幼儿参与结构游戏的兴趣
―丰富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印象
―帮助儿幼儿了解结构材料和相关操作技能
―引导和鼓励幼儿的创造性构造
―引导幼儿自主地游戏
―(3)表演游戏的指导
―表演游戏主题的确定
―表演游戏物质条件的准备
―表演游戏的角色分配
―表演游戏过程的指导
―(4)规则游戏的指导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编制适合的规则游戏
―教给幼儿游戏的方法,积极开展游戏
―不同年龄班指导的重点不一样
练习:案例分析
―大班的洋洋想玩“开车”的游戏,他画了很多奖券,还大声叫嚷:“快来摸奖呀!特等奖自行车一辆”
―童童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推给她一把小椅子,告诉她:“给你,自行车!”童童高兴地骑上去,
―强强也来了,也在洋洋那里摸到了特等奖,洋洋还是推给他一把椅子,强强也很高兴地骑上去,两脚模仿着脚踏板的动作,蹬个不停。
―老师也来了,洋洋高兴地让老师摸奖,结果老师也摸到了一个特等奖。洋洋迫不及待地把一把椅子推给老师,还说道:“恭喜恭喜,你摸到了一辆自行车!”可是老师却说:“你这自行车一点也不像,怎么没有轮子呀,应该给它装上轮子呀,应该给它装上轮子”
―洋洋低头看着自己的“自行车”,愣住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洋洋忙着按老师说的给他的“自行车”装上轮子,开奖活动不得不停了下来。
―请问:老师对洋洋的干预合适吗?请对洋洋的游戏方式和老师的干预方式作出分析和判断
―回答要点
―1.判断
―2.儿童的游戏特点:虚拟性及在案例中的表现
―3.教师干预中的问题和所带来的危害
―4.合理的干预方式
―分段回答
―字数不少于200字
三、生活指导
(一)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和教育意义
―1.一日生活的教育意义
―(1)是幼儿初步适应集体生活的开端
―(2)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2.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
―(1)入园和晨检
―(2)晨间活动
―(3)早操
―(4)盥洗
―(5)进餐
―(6)教学活动
―(7)游戏活动
―(8)户外活动
―(9)午睡
―(10)饮水
―(11)离园
(二)幼儿生活常规教育的要求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常规的概念和类型
―(1)常规的概念
―常规是指幼儿园日常生活和活动的规则,具体指幼儿园对于幼儿什么时候进行什么活动,活动中应遵守的规范
―(2)生活活动的常规
―进餐
―饮水
―盥洗
―如厕
―午睡
―(3)教育教学活动的常规
―游戏活动
―教学活动
―社会交往活动和要求。
―2.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
―(1)基本原则
―严格要求,毫不懈怠
―共同合作、持之以恒
―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榜样激励、正面强化
―(2)培养方法
―榜样示范法
―渗透教育法
―表扬激励法
―家园共育法
―图示观察法
―游戏练习法
(三)幼儿卫生保健常规、疾病预防、营养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1.保健常规
―(1)环境卫生
―(2)幼儿卫生
―2.疾病预防
―(1)呼吸道感染
―(2)消化道疾病
―3.营养
―(1)脂肪
―(2)蛋白质
―(3)糖类
―(4)矿物质
―(5)维生素
―(6)水
(四)常见安全问题和处理办法、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1.常见安全问题和处理办法
―(1)出血:指压止血法
―(2)骨折:止血、固定、包扎、送医
―(3)烫伤:清除烫伤源、保护创面、止痛
―(4)食物中毒:催吐、解毒、送医
―2.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办法
―(1)地震
―冷静看清所处位置,有序按照熟悉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
―及时多到两个承重墙最小的房间,桌柜下面或房间内侧的墙角
―如果被困,发出报险信号,等待救援
―在室外,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央的空旷地带或树木周围
―(2)火灾
―拨打119报警,在醒目地点等候接车
―切断电源,开启消防电源
―组织受过训练的人员进行三分钟扑救,不能扑灭,则迅速撤离
―及时送受伤人员就医
(五)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环节
―(1)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
―基本情况分析;工作目标;具体措施
―(2)班级工作的组织与实施
―(3)班级工作的总结与评估
―2.班级管理的内容
―(1)生活管理
―(2)教育管理
―(3)家长和社区工作
―3.班级管理的方法
―(1)规则引导法:最常用的方法
―(2)情感沟通法
―(3)目标指引法
―(4)榜样激励法
―(5)互动指导法
―4.班级管理的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
―高效性原则
四、环境创设
(一)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基本方法
―1.幼儿园环境的类型
―(1)物质环境
―(2)精神环境(心理环境)
―(3)制度环境
―2.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
―(1)发展适宜性原则
―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和谐、全面的发展
―(2)幼儿参与性原则
―环境创设是师幼共同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
―(3)开放性原则
―面向家庭、社区;走进家庭、社区
―(4)经济性原则
―要考虑不同地区、不同条件园所的实际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
二、常见活动区的功能
―1.活动区的概念和功能
―(1)活动区的概念
―又被称为“区域活动”、“区角”,是指利用活动室、睡眠室、走廊及室外场地来设置各种区角,依据教育目标、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要以及主题活动发展进程,在各个区角投放一定的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的小组化,个体化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
―(2)活动区的类型
―角色游戏区。
―积木区。
―玩沙、玩水区。
―语言图书区。
―音乐表演区。
―美工区。
―益智区。
―操作区。
―2.活动区的指导和材料投放
―(1)活动区的指导
―指导幼儿熟悉活动区。
―帮助幼儿制定活动计划。
―观察和评估。
―指导幼儿开展活动。
―回顾与调整。
―(2)活动区材料投放原则
―目的性原则
―适宜性原则
―丰富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
―操作性原则
三、心理环境的创设
―1.心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是幼儿安全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源泉
―是幼儿主动探索、积极表现的重要支持
―是幼儿良好情绪发展的重要保证
―是幼儿和谐人格发展的重要保证
―2.教师的态度、言行在心理环境中的作用
―教师是幼儿在园期间的重要模仿对象和承担“重要他人”的角色
―幼儿园心理环境主要由幼儿教师负责来创设和营造
―教师的态度、言行举止是构成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要素
―教师的态度、言行会影响幼儿对自身和他人价值、人格的认知和判断。
―3.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心理环境
―教师要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建立幼儿教师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四)家庭、社区等各种教育力量的重要性,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1.家园、社区合作的重要性
―(1)家庭、幼儿园和社区是幼儿发展的伙伴
―(2)有助于充分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
―(3)是家园、社区一致促进儿童的发展
―2.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基本方法
―平等尊重每位家长
―关爱并肯定每个孩子
―善用语言交流技巧
―关注家长的需要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五、教育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一)幼儿教育评价的目的与方法,能对保育教育工作进行评价与反思
―1.幼儿园评价的目的
―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
―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
―促进幼儿园工作的提升
―2.幼儿园评价的基本原则
―计划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3.幼儿教育评价的基本类型
―(1)按评价的功能来分:
―诊断性评价:对幼儿的智力、等发展状况进行诊断、评价
―形成性评价:在教育过程中持续进行的,目的在于及时地做出反馈性调节,从而调整、修改、补充活动的计划、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活动更合理、更完善地开展,促进幼儿的发展
―终结性评价:在完成某个阶段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该阶段的结果,目标达成的程度。
―(2)按评价的参照体系来分:
―个体差异内评价、相对评价、绝对评价
―(3)按照评价方法来分:
―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二)能够利用评价手段发现教育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1.评价的要素
―评价的主体: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儿童、家长
―评价的内容:对儿童的评价,对教育活动的评价
―评价的方法:
【学前班语文基础学习】推荐阅读:
学前班下册语文期末测试卷08-24
学习学前教育科研方法07-14
学前教育基础理论选择填空以及判断历年真题含参考答案07-11
学前教育网络学习-幼儿园游戏作业07-04
学前班家长寄语06-16
学前班招生通知07-07
2011学前班评语07-30
学前班健康教案08-17
学前班期中总结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