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

2024-11-11

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精选8篇)

1.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 篇一

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为了进一步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估作用,加快教育督导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步伐,促进我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多更好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撑。根据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组织申报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鄂政督〔2011〕1号)精神,特制订《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教育督导条列》为指导,按照国家行政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相对独立协调运转的改革方向,通过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着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能,推进区域内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健康发展,教育质量显著提高。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督导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形成更加科学、更具权威、更加高效的教育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工作新模式,全面推进国家和湖北省及孝感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①督导体系更加科学。建立全市教育督导组织体系,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教育督导工作网络体系,依照法律法规,在全省率先开展对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下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本区域内各级各类学校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政策的督导检查工作。

②督导工作更加权威。通过构建“统筹有序、相对独立、内外监督、上下结合、协调运行、定期公告”模式,着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可信度和权威性。

③督导工作更加高效。通过建立督学责任区“零距离”督导,引入第三方督导、督政督学相结合、监测和评价相结合等新机制,降低教育行政管理社会成本,努力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效率和效益。

(二)阶段性工作目标。

改革创新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自2010年至2016年,按照“制订规划、加强统筹、分县(市、区)分项、先行先试、整体推动”的原则,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2010—2012年为第一阶段:

①以孝昌县为试点,组织人员到江苏无锡市和我省利川市考察学习,进行教育督导相对独立的管理体制改革试验,引导其他县(市、区)开展改革试验。

②以应城市“零距离”督导经验推进为突破口,扎实推进教育督导运行机制的改革试验。③以市督学责任区为龙头,全面推进区域内分类分级分区督导工作机制试验。

2013—2014年为第二阶段:在孝南区、汉川市、应城市、安陆市率先推行教育督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创新。

2015—2016年为第三阶段:在全市实施新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基本实施全市教育督导工作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

三、改革内容、实施区域

(一)改革创新教育督导管理体制

1、积极推进教育督导管理体制相对独立运行改革创新。选择孝昌县等有积极性的县市区进行教育督导工作相对独立运行试点,积极进行教育工作党委政府决策、教育行政部门和

学校执行、教育督导部门监督的各自相对独立运行的探索,以提高教育工作的独立性、针对性、实效性和权威性。

2、逐步推进引入“第三方”参与教育督导的管理体制改革创新。选教育规模大、基础较好的孝南区、汉川市等县市区进行引入“第三方”参与教育督导的试点。成立“教育咨询督导评估事务所”,聘请高校教授、“8+1城市圈”知名教育专家和本地知名校长、局长、教科研人员,依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列》等法律法规成立社会团体法人,接受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机构的委托,独立开展教育政策咨询、教育质量监测、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同时,接受教育督导部门的管理、指导,以解决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督导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问题,使教育督导更加公正、公平,更具权威性。

(二)改革创新教育督导运行机制

1、建立和完善督学教育督导工作责任区制度。市级要继续充分发挥由35名高校教授、教育专家、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市政府督学、特约教育督导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八个教育督导责任区的工作运行、学习培训、工作目标考核、奖惩机制。各县市区都应根据工作实际,建立各自的督学责任区,使全市形成全覆盖的教育督导工作网络。

2、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零距离”工作机制。总结推广应城市“零距离”教育督导工作经验,在县市区区域内建立专兼职专业督学、督导员资源库,积极开展事先不打招呼、自带车辆、随机抽调、随时督导、面对面指导工作试验,以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体现督导的随机性、真实性和公正公平性。

3、建立和完善分类分层分级教育督导工作机制。为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和教育督导资源,必须进行分类分层分级督导。一是孝感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承担以督导县市区党委政府履行职责和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教育督导工作。二是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承担本区域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职责、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教育督导工作。

4、建立和完善“8+1”武汉城市圈教育督导责任区交叉督导工作机制。要充分利用“8+1”武汉城市圈教育资源和教育督导责任区的督学力量,定期或不定期地联合开展教育专项督导工作和教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督导工作。

5、建立和完善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综合督导与专项督导相结合,定期督导与随访督导相结合,监测和评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改革措施、配套政策、保障条件和进度安排

(一)改革措施。

1、加强领导。开展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必须在地方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和相关部门支持配合下进行,拟成立孝感市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副市长王芳同志担任,成员由教育、编制、人保、财政等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由市教育局局长蔡诗红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

2、出台支持政策。以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将本次实施的改革创新内容和相关要求纳入其中,科学决策,分类指导,稳步推进此次改革创新工作,力争取得实效。

3、细化相关方案。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本项目的实施,在《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案》出台之后,按照方案的实施内容,相关县(市、区)要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工作细化到人,到相应的责任科室。

4、建立考核奖惩机制。为扎实推进此项试点工作,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教育局将此项工作列入县(市、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和教育局年度工作考核目标,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奖励。

(二)配套政策:

1、市政府制定《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加强指导、统筹协调和科学有序开展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建立统筹协调管理机制、信息通报制度。

2、市政府制定《孝感市〈义务教育法〉实施意见》,建立新的义务教育督导机制;建立督学选聘制度、督导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问责制度等。

3、市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信息库和教育教学质量信息库;建立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作为评价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重要依据的新机制;建立义务教育阶段经常性、过程性、客观性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督导机制,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三)保障条件

1、健全机构,充实干部。各地要把此项试点工作作为推进本区域内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各地要按照《国家教育督导条列》和省政府第225号令的要求,健全督导工作机构,充实督导干部,努力建设一支作风正派、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育督导队伍。

2、加大投入,保障有力。教育督导人员是履行国家对教育督导、监督、检查的重要职能,履行行政执法类的公务员。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落实公务员的工资福利的前提下,每年要安排一定的教育督导专项工作经费,全额保障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经费支出需要;同时,为教育督导人员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现代监测工具、办公设施设备等工作条件。

3、加强统筹,有序协调。逐步理顺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管理的工作关系,保证教育督导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加强全市统筹,逐步消除县(市、区)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体制障碍,逐步促进教育督导工作的业务垂直管理,构建统一协调“一体化”的孝感“8+1”武汉城市圈区域内教育督导工作机制。

4、总结经验,加强指导。一是积极争取省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的领导和“8+1”武汉城市圈专家的支持。二是各县市区先试先行,边改革创新,边总结经验,边推进;加强本工作方案实施过程中的指导,并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论证;总结推广各地开展试验工作经验,在总结表彰和争取项目、经费等方面给予安排和倾斜。

(四)进度安排

1、深入调研,制订方案。2010年10月-2011年3月份召开专题会议,正式提出孝感市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试验,学习有关法律法规,统一思想认识;各县市区提出改革创新实施工作方案和步骤,由各地上报孝感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孝感市教育局综合后上报省教育厅。草拟《工作方案》或《意见》上报市政府。

2、开始试点,实施改革。2011年4月-2012年9月完成启动实施工作。2011年5月前,组织孝昌县、汉川市、孝南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县市区外出学习考察,请有关专家和省政府教育督导室对试点县市区进行指导和研究、论证。争取省、市、县(市、区)给予政策和经费支持。

3、总结经验,完善措施。2013年全年。对第一批试点县市区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及成效进行总结、评估和验收,巩固提高,努力实现改革创新试点工作目标的总体要求。争取市政府领导听取教育督导改革创新工作情况汇报,争取以市政府名义印发进一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指导意见,以形成整体推进教育督导改革创新的政策保障体系。

4、扩大范围,区域推进。2014年-2015年。召开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推进会。加强指导,整体推进,联动实施。

5、深入总结,全市实施。2016年,全市剩余县市区全面实施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基本实现全市教育督导工作按新体制新机制运行的目标。

五、风险分析及应对预案

创新重点:

1、督导重点:以督学为主,以督政为辅。

2、督导方法:以原有的“零距离”督导模式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方式方法,契合均衡发展的要求。

3、督导内容:从原有的督规范办学行为为主转到督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督导方式方法的五大创新

1、督导队伍的创新

2、督导内容的创新

3、督导方式的创新

4、督导过程的创新

5、督导结果的创新

一、督导队伍的创新

•组成(整合全市资源)

1、专职督学

2、兼职督学

3、督导专家

4、社会知名人士

•(目前全市各类督导人员248人)

•督导队伍的管理:

1、开放性

2、竞争性

3、随机性

传统的督导内容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等级标准》4A,36C

•《湖北省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等级标准》新版5A,48C

•湖北省实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四大工程:队伍、质量、建设、关爱;两大机制:投入保障、督导评估机制。

二、创新督导内容,针对性,时效性,操作性

三、创新督导方式,随机性督导(随机抽查督导学校,随机抽查督导专家,随机抽查督导内容)

四、创新督导过程(1)随机性督导,专题性巡查,规范性整改

4、创新督导过程(2)

1、督导过程是个规范的过程

2、督导的过程是个提高的过程

3、督导的过程是个相互监督的过程

5、创新督导结果

1、评分细则公开

2、评分依据公开

3、评分结果公开

几点思考:

1、均衡教育试点县市认定的标准、方式、级别、形式是什么?

2、均衡教育大背景下督导工作如何开展,相互促进?

3、县市均衡教育真的三年就能达成吗?

谢谢

2.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 篇二

第一, 中小学校将逐渐过渡到新的教育标准。中小学生将按照新教育标准的要求学习。教科书的出版发行和审定都将依据新的教育标准。教师职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工作也要依据新的教育标准。

第二, 完善天才儿童支持体系。俄罗斯将继续开展学校奥林匹克竞赛。加强中小学校和补充教育机构的密切联系。补充教育机构是儿童创造性的家园, 是青年技术人员的实验站和俱乐部。在联邦大学和国家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上, 俄罗斯还将为天才儿童开办面授和远程学校。

第三, 发掘教师潜力。俄罗斯将实行教师职业技能培训新模式, 即个人模块化方案, 教师可以在短期内掌握个性化的培训内容。在这种新模式下, 教师可以自己决定将培训费用交给谁———职业技能培训学院、大学或创新学校。教师考核制度也将发生变化, 即由地区一级来负责考核。没有通过考核的教师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后, 可以再次接受考核。此外, 俄罗斯还将进一步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体系现代化, 在每个联邦地区和城市创建大型的联邦教育中心。大多数师范大学都将合并入古典大学。

第四, 更新学校基础设施网。在《国家教育纲要》的框架下, 巩固基础学校新模式, 使学校成为社会文化的综合体。实施《我们的新学校》方案, 支持地方和个别学校, 为它们提供资金使其在优质的教学条件下获得良好的效益。

第五, 保护和加强中小学生健康。俄联邦政府还针对儿童健康保护向教育机构做出新规定。中小学校应该增加体育课的课时数, 并提高体育课质量。建立儿童健康日常性监测方法, 比如中小学生健康登记卡等。

3.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 篇三

摘要:遵循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交大校友钱学森学长提出的“大成智慧学”的教育理念,以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指导,构建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系统性强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并在培养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育人方法上注入新的思维和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综合性改革,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于2007年招收第一届钱学森实验班。创办钱学森实验班是为了遵循当代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探索一种新的办学思想和培养国家科技杰出人才的新模式,研究适应社会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希望从实验班走出去的学生在几十年后能有像钱学森那样的伟大科学家脱颖而出,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创办钱学森实验班的教育理念

1、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交大校友钱学森学长提出“人类知识有一个科学技术的体系,这是系统化了的知识……”。钱老提出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有11个部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人体科学、行为科学、思维科学、军事科学、建筑科学、地理科学、文艺理论。每一个部门又有三个层次(文艺理论除外):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工程技术。这11个部门通过对应的11座哲学桥梁:自然辩证法、唯物史观、数学哲学、系统论、人学、天人观、认识论、军事哲学、建筑哲学、地理哲学、美学,将科学提升到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它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随着历史的进展,这11个科学技术部门也会与时俱进发生变化,有些部门也许重新整合,还会有新的部门产生,人类的知识体系随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适应和改造,以及对社会的认识、适应和提升而不断变化。

钱学森提出的知识体系体现了其“集大成,得智慧”的教育理念。大成智慧的核心就是要打通各行各业各学科的界限,使整个知识体系涉及的各科学技术部门之间相互渗透、学科交融、互补促进、改革创新。体现在高等教育,就是要构建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培养的人才具有一定的系统集成能力,能够系统、综合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只是考虑局部最优。学科跨度越大,创新程度也越大。

“大成智慧学”强调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为指导,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加入现代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以人为本,人一机结合,可以迅速有效地集古今中外有关信息、知识、智慧之大成,系统设计,团队协作,科学而创造性地去解决各种复杂性问题。这是大成智慧教育方式的一个显著特点,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产生1+1>2的教学效果。

2、新的“通才”教育观

钱老提出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是“通才”。通才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科学家应该学点艺术,艺术家也应该学点科学”,在人才培养中“不但要理工结合,要理工加社会科学”,“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能力”,否则就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合理有效的知识结构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知识、辅助性知识和常识性知识。即知识结构应该是专博相济、专深博广的统一,钱老称其为“博的基础上的专,和专的引导下的博,博与专要相互配合”。

本科四年,时间有限,知识无限。因此,首先要解决“通”到什么程度?什么是最根本的基础?最根本的基础应该是支撑多门学科的知识,掌握了它,就能起到触类旁通、继续拓展的作用,这也是核心知识。其次,要解决如何通过教学过程发掘学生潜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这需要仔细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案等。再次,要解决如何教导学生首先学会做人?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将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时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钱学森实验班培养方案要点

1.实验班培养模式

钱学森实验班的学生来自工科各专业,实行六年学制:三年通识教育,一年专业教育,两年研究生教育。通识教育期间不分专业,独立设班,以集中授课为主,选修为辅。实验班引入竞争机制:淘汰制与分流制,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学校要求,或自愿四年本科毕业,不再继续深造,学生可以在前四个学期中的任一学期转出钱学森实验班,进入专业普通班学习,四年本科毕业。其余学生四年本科毕业后直接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

总学分170+8,其中核心知识100学分(约占总学分59%),其中实践性环节学时不少于总学时25%,是学生必修或限选课程。辅助性知识32学分(19%),以社会科学、人文艺术为主,是学生必修或限选课程。常识性知识约9学分(5%),以讲座、选修课形式进行。集中实践及专业选修29(17%),进行专业教育。课外8学分,开展一、二年级暑期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

2.实验班培养目标

钱学森实验班将按照钱老的“大成智慧学”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将构建体现学科交叉、基础宽厚的知识体系和课程结构,加强基础,重视实践,淡化专业、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现代技术辅助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系统集成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守诚信和团队精神,使学生成为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知识面宽、基础扎实、有思想、有品位、守诚信,团结协作的学科拔尖人才。

3.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和设置课程

应该说,自从1998年拓宽专业口径、调整专业设置的十年以来,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已经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宽,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交叉。但总体还是以专业培养的主线进行教学活动。钱学森实验班真正淡化专业,按钱老提出的科学技术部门,依托西安交大优势学科,以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为主,按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三个层次构建体系框架,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课程设置按照核心知识、辅助性知识、常识性知识。其中,核心知识由数学科学、自然科学、系统科学构成,是学生今后在学科领域发展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是本科必修课程。辅助知识由社会科学、人文艺术构成,课堂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并重。它与核心知识形成唇齿相依,桴鼓相应,培养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文化品格,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的思想、人格、气质和修养。常识知识由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其他部门构成,以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为目的,以讲座为主,课程为辅,动态进行。

课程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基础科学理论扎实,培养理论分析和逻辑思维的能力;(2)技术科学交叉宽厚,为系统综合处理问题打下坚实基础;(3)工程科学展现高新,实现“博的基础上的专”;(4)综合教育方

式多样,养成良好品格,发展兴趣爱好,拓展知识空间,积极探索创新。

三、人才培养改革的几点思考

课程设置不在于名,在于课程体系;课程学时不在于多,在于课程内容;课程考核不在于频,在于反映能力。因此,降低学时,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改进学习方式等是开办实验班最重要的目的之一。钱学森实验班设立专项经费,以立项的形式支持教师进行教改,每学期立项,一年结题,学生参与项目验收,效果良好。

1.人脑与电脑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

科学技术发展至今,只发挥大脑作用已经落后了,钱学森实验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课堂研讨、课外实践等教育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和利用计算机、网络、各类软件的作用,变单一渠道为多种途径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使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享受信息时代带给人类的好处,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效率。

如大学物理课程,特聘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李元杰教授,将传统教学与数字教学相结合,让学生自己编程,用计算机技术实现过去用手工无法解决的一些物理问题,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物理现象和过程,而且可以非常方便地举一反三,甚至可以实现学生的假设和猜想。我们将学生带有创意的作业整理成册,并在全校作了展示。

如工程制图课程,要求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综合作业:①根据装配图了解机构的作用和功能→对零件3D建模→模拟机构的装拆过程→用动画表示机构的工作原理→画出机构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对机构提出改进意见;②根据需求和功能构思设计机构→画出装配图→对零件3D建模→模拟机构的装拆过程→用动画表示机构的工作原理→画出机构主要零件的零件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选完成上述①和②中的一个任务,提交训练成果,写出研究报告,并制作PPT参加课程答辩。虽然学生花了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完成作业,但收获很大。

这些课程的教改无疑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团队精神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希望学生在多元文化、多样性思维方式的启迪下,具备更宽的视野,超常规想象和典雅的品味,今后在本学科发展中能够脱颖而出。钱学森实验班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哲学经典著作导读”、“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社会学理论与方法”、“艺术思维与方法”和“艺术欣赏与创作”等必修课。如,“艺术思维与方法”课程是由音乐、陶艺、建筑、书法、艺术设计等学科方向教师组成的教学组承担,从介绍这些门类的表观入手,启迪学生建立与工科严密逻辑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这门课结束后,学生可以任选两个方向进行“艺术欣赏与创作”活动。虽然没有专业基础,但工科的学生对陶艺、建筑、音乐等方面的创作格外有兴趣,在没有专业训练的前提下,在实践的过程中,充分可以发掘他们艺术的潜能和艺术创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专门举办了一次课程成果汇报会,学生们的精彩汇报赢得了阵阵掌声。

3.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加大平时综合考核

采取综合性实验、大作业、小型课题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严格平时考核纪律,加大平时考核成绩比例,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兴趣。考核课堂内容的同时加考核大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多查阅资料,有些作业(课题)必须通过查阅参考资料才能完成,有些作业(课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有些作业(课题)需要拓展知识才能完成等,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如理论力学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构成,分别占总成绩的45%和55%。平时成绩中常规的作业与实验所占比例为15%,课外研究课题占30%。课外研究课题分为三大类12个题目,第一类为解析性题目,学生必须通过查阅资料、自学、推演方能得到结果;第二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通过对理论的理解和编程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第三类是选做综合性实验。学生自由结组,每组至少选择4个题目。教师跟踪过程的始终,完全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考核方式既能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能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

4.课外8学分

课外8学分是专门为学生第二课堂设置的学分,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其中竞技类竞赛2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其他活动2学分。鼓励学生参加竞技类竞赛,竞赛获奖得2学分,参赛未获奖得1学分,重在参与。社会实践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早地认识社会、感恩社会,明确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克服不良习惯、增强自主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在暑期进行,从第一学期开始,学生通过电话、网络、亲友等各种方式,投递简历,联系单位。暑期实践一个月左右,开学后由学校组织答辩。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沟通、表达、实践等多方面能力的锻炼,(2007级钱学森实验班暑期社会实践感文集)反映了学生在各方面的收获:“一个月是漫长的,苦吃了不少,但它是有价值的,锻炼了我的意志力,懂得了每一行都有自己的艰辛”(劳动锻炼意志);“进入工厂,发现自己还处于初级阶段,知道了工程技术中对掌握知识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要想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需要强大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作为后盾”(明确学习目的);“我虽然是大学生,学历比较高,但是车间里每个人都是我的师傅,都比我有能耐,要尊敬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敬,他们才会在我有问题的时候帮助我,以后到社会上也是同样的道理”(懂得尊敬他人);“暑期实践让我接触到了一个从未踏足的领域,原来工人是这个样子,原来钱财如此来之不易,原来竞争与合作是这样完美地配合,原来汗水也可以让人如此感动,我懂得了尊重工人,懂得了父母工作的艰辛”(感恩父母和社会);“6周的实践很快过去,这的确是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很多学得的东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许会用不上,但那种感受却不会忘记,每位师傅都值得尊敬,每项工作都需要认真对待”……

本文主要论述了对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学森“大成智慧学”教育理念的理解和研究,介绍了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实验班培养模式几个重要要素的设计思想,并给出了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实例,实践表明这种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钱学森实验班已经招收两届学生,很多课题还在探索实践中,但我们坚信,坚持按钱老提出的教育理念办学,五年、十年、二十年后必定会显示其优势,展现其人才的卓越性。

参考文献:

[1]陈华新,集大成,得智慧——钱学森谈教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英,钱学森学术思想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4.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篇四

山 课 件 w w w.5Y k J.c oM

一、方案名称:饮水与健康

二、课题来源

1、心理和日常生活需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注意个人饮食、环境卫生、身体健康不再只是说说而已。同时随着市场的繁荣,人们交流增多、外出活动频繁,很多学生和亲人外出甚至是家庭都是买水或饮料解渴,商店里、商场内出现的水各种各样,于是很多学生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它们有什么区别?人们应该喝什么样的水才能有益于健康呢?现在的水资源情况怎样?……

2、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⑴ 现在到处都有生产水的厂家;⑵ 饮水与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不受时间、环境等条件的限制,便于学生开展调查,并且学生乐于参与、易于接受。

三、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本活动,使学生能亲自开展调查与考察,体验对课题探究过程与方法,引起他们对生活的关注,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负责任的社会态度,促进学生自我保健,健康成长,同时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合作精神,能互相交流《饮水与健康》课题活动的心得,让学生从小就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

四、活动对象:小学五年级

活动人数:55人

五、方案主体部分:

1、活动内容:

主要内容:围绕 ⑴ 各种各样的水有什么区别? ⑵ 人类对饮用的水要求是什么?⑶ 饮水与健康的关系?饮用不同的水(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等)有区别吗?⑷现在市场的水能否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⑸ 现在身边水资源的变化及原因 ⑹ 倡议保护水资源、关注饮水健康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

活动方式: ⑴ 采访询问各种水的区别⑵ 向校外医生咨询(各种饮用水与健康的关系等)⑶ 走访与考察(向长辈们了解饮水源的变化、考察水域等);⑷ 调查本校学生饮水情况。⑸ 上网查询相关资料。⑹ 分析、总结。

活动时间:2009年9月份利用综合活动课、科技活动课、第二课堂或课外等时间

2、活动难点、重点

难点:水域考察,调查采访时对有关专业术语、概念理解,重点:水域考察,各种的水的区别,饮用不同种水与健康的关系等。

3、活动过程和步骤

⑴ 座谈、讨论:确立本次活动的调查、访谈主题及内容。

⑵ 进行调查、访谈:a.采访并询问各种水的区别 b.向校外医生咨询(饮用不同种水与健康的关系等)c.走访长辈们了解本地饮水源及饮用水的变化;

⑶ 实地考察:水域水质、市场上销售水情况;

⑷ 问卷调查:本校学生饮水情况;

⑸ 学生小组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考察心得。

⑹ 倡议保护水资源、关注饮水与健康问题等。

4、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⑴ 在调查过程出现不理解术语,如果时间不允许,就课外再查找资料解决。

⑵ 对水质的成分认识低年级学生较难,本活动过程主要以定性认识为主。

⑶ 分析、总结时低年级的学生综合知识不够,教师要多加引导。

这些一般要根据当时情况去解决:如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外知识、活动中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方法去处理、活动后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习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解决,倡导学习在“做中学”。

5、活动结果及呈现方式

⑴ 活动相片、调查表格、调查取得资料、分析总结等展示

⑵ 活动心得与感受的交流

⑶ 向全校学生、社区宣传“饮水与健康”专题知识(小报、板报、广播等)

6、评价标准

⑴ 能自制定有关采访、考察、调查计划,并能做到及时调整

⑵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咨询有关方面专家、资深人员等,并能作好记录。

⑶ 能对记录的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⑷ 敢于提出问题,并能积极想办法逐步解决提出的问题。

⑸ 学生能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⑹ 能将自己活动成果与大家交流、展示。

文 章来源 莲

5.2017科技教育活动方案 篇五

一、方案名称:拒绝零食,健康成长

二、活动背景:

“每天一放学就往学校旁边的小摊上凑,真是让人担心死了。”张女士每天都要提早到学校门口等儿子放学,怕他在自己“一不小心”的情况下就凑到学校旁边的小食摊买那些“令人担忧”的零食吃。当前,学生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特别是中小学校周边的小食摊、小卖部的食品安全及卫生状况成为担忧的焦点。

三、活动目标、重难点、创新点

1、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吃零食的危害。

(2)、通过办板报、手抄报,写标语等形式对全班及全校同学进行“吃零食的危害”的宣传活动,提升我们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在活动中亲历采访调查、资料收集的活动历程,培养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学会锻炼动手实践,收集、分析、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尝试如何在活动中进行与他人交往,和更有效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2、情感态度目标

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饮食营养,养成合理的良好的饮食习惯,拒绝吃零食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认真探究问题的科学态度。

3、重点:各种零食的危害,零食与健康的关系等。

难点:食品考察,调查采访时对有关专业术语、概念理解。

4、创新点:引导学生能养成自主摒弃零食的习惯,自主研究出适合自己喜欢的、营养健康科学的饮食方案。

四、活动对象和活动需求分析:

1、活动人数::小学一——六年级共300人

2、活动需求分析:

(1)、邀请有关专家对活动进行指导。

(2)与学校行政部门取得联系,在校内开展相关活动。

五、活动主体方案

1、活动内容:围绕:(1)什么是零食?人们对食品的要求是什么?(2)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饮用不同的食物(麻辣食品、烧烤食品、膨化食品)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危害?能否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3)现在身边的食品变化及原因(4)倡议拒绝零食、关注饮食健康等相关主题活动的开展。

2、活动方式:⑴向校外医生或营养师咨询,明确我们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各种零食与健康的关系等。(2)走访与考察(向长辈们了解食品的加工过程、考察食品车间卫生状况等);(3)调查本校学生吃零食的情况。(4)上网查询相关资料。(5)收集整理资料,分析、总结。

3、活动过程和步骤 ⑴、活动时间步骤

a、活动准备阶段:2017年9月15日----9月30日 b、活动方案实施阶段:2017年10月8日-11月15日 c、活动总结阶段:2017年11月16日-12月5日(2)、活动过程: 本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座谈、讨论,确立本次活动的调查、访谈主题及内容。

第二阶段:进行调查、访谈:

1、深入学生生活,搜集并交流调查情况,制定调查问卷表,在全校范围内对学生吃零食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2、搜集资料,采访调查

(1)小组成员通过在互联网上搜集零食的危害。

(2)采取板报、手抄报、张贴标语、制作宣传片、开主题班会等方式宣传零食的危害。

通过前期的各种调查和采访,以及搜集到的有关零食给青少年带来的危害,为了大力宣传其危害,使同学们远离零食,彻底告别零食,班里办一期宣传零食危害的板报,制作一期手抄报,同时为了引起全校同学的关注,在校园内张贴标语,如:“拒绝零食,从我做起!”“拒绝零食,引领健康生活!”“我与零食说再见!”“珍爱生命,我们拒绝零食!”等等。同时制作宣传片,并召开“拒绝零食,关爱身体健康”的主题班会。

第三阶段:分析数据,撰写报告。

3、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⑴在调查过程出现不理解术语,如果时间不允许,就课外再查找资料解决。

⑵对食品的成分认识低年级学生较难,本活动过程主要以定性认识为主。

⑶分析、总结时低年级的学生综合知识不够,教师要多加引导。

这些一般要根据当时情况去解决:如活动前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课外知识、活动中根据实际问题采用适当方法去处理、活动后及时解决疑难问题,有些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鼓励学习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地去探索解决,倡导学习在“做中学”。

4、活动结果及呈现方式

⑴活动相片、宣传标语、调查表格、调查取得资料、分析总结、倡议书、手抄报等展示。

⑵活动心得与感受的交流

⑶向全校学生、社区宣传“零食与健康”专题知识(小报、板报、广播等)

六、活动结果及评价

大部分同学有健康饮食的观念和意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经不住“炸鸡翅、方便面、麻辣棒”这些零食的诱惑,去抢吃并多吃这些食品。怎么解决呢?就是通过医生、营养师的分析,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不能再零食了”,从而让学生自觉地去搜集资料,弄清它的危害。

七、活动预期达成目标: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会收集、整理信息资料,能友善交往,动手动脑,创造思维,科学探索,分工协作;同时还拉近了我们与社会的距离,可以接触社会,走进社会,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括了视野,增长了才能,增强了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与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的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对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和分析,我们知道了这些我们经常食用的零食,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这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呼吁同学们:一定要拒绝零食,多吃正餐,多吃绿色食品,关爱我们的身体健康!

八、对青少年“益智、养德”等方面的作用

6.小学科技活动教育方案 篇六

1、学生通过制作万花筒的实践活动,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了解万花筒的基本构造和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万花筒。

课前准备:长条小镜子、卡纸、铅笔、剪刀、胶带纸、彩色小纸片、胶水、透明玻璃纸、半透明塑料纸。

教学过程:

1、激趣引入教学

问:老师这儿有一件玩具,很多同学都玩过,这个玩具的外型是圆筒,透过它可以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不停地转动圆筒,可以发现许多许多不同的花型,你知道,它叫什么吗?板书:万花筒

出示万花筒,让学生尽情玩赏。

这么漂亮好玩的万花筒,我们自己动手也能做出来呢。

2、折开万花筒,让学生了解万花筒的构造。

现在老师将这个万花筒拆开,大家看看万花筒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

①外表:大花纸、小花纸各一张②外壳:马纹纸卷成的圆筒

③内芯:三块镜片、闪光片等。

3、引导学生制作

问:刚才同学们已经发现万花筒里仅有一些闪光片,为什么能转出千变万化的花型呢?

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是三块镜片的作用,因此,要做好万花筒,首先要做好三棱镜。

①三块镜片组成一个三棱镜,每块镜片要对齐,每一头要对齐,三个角度要相等,用胶带固定好。教育学生注意安全,别被镜片划破手。

②用透明纸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放入十粒闪光片,再用透明胶固定另一端。

③用马纹纸卷成一个圆筒,筒的大小要调整到恰当大小,刚好能放下三棱镜,用胶带固定。

④在小花纸的中间挖一个洞,封住万花筒一端,用胶带固定。

⑤下面将要给万花铜穿上一件漂亮的外衣,用大花纸把万花筒外表装饰好,装裱时要做得光滑平整。

4、归纳总结

引导同学根据自己的作品归纳万花筒的制作步骤。

5、评析作品

同学们都完成了万花筒的制作,大家互相看看,哪些同学的作品外表漂亮、平整。再转动万花筒,看看花型变化怎样。

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哪里没做好,自己修改。

通过制作万花筒,你有什么收获?

7.科技创新教育工作方案 篇七

宗锦耀司长在会上发表题为《推进协作加快创新努力开创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 回顾了近10年来我国农机化科技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效。他说, 进入21世纪以来,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采取有效措施, 扎实开展工作, 使得农机化科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技术推广范围不断扩大, 教育培训得到加强, 技术鉴定依法推进, 国际交流日趋活跃, 农机化科技教育各方面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 为推动农业机械化全局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宗锦耀司长总结了我国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产学研推相结合。农机化教育培训院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鉴定机构、推广体系共同构成农机化科技教育发展的有机链条, 缺一不可。只有将其紧密结合, 协调推进, 形成合力, 才能提高农业机械化科技成果研究、转化、应用的质量和效率。二是必须坚持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研发推广过程中, 只有做到农机农艺有机融合, 实现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 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环境技术效应乘数叠加, 让农民广泛接受和掌握, 才能形成现实的农业生产力, 产生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是必须坚持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以技术创新推动农机化机制创新, 以机制创新推动技术创新, 互相促进, 相得益彰。在狠抓农机化技术创新的同时, 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机制创新, 不断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体系, 激发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创造精神。四是必须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在教学、培训、科研、推广等工作中, 需要在鼓励多出成果的同时, 发现、培育、造就更多更优秀的农机化科技人才和技术能手, 以出成果促进出人才, 以出人才带动出成果。

在谈到我国农机化科教工作面临的问题时, 宗锦耀司长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机化发展的主要矛盾, 是日益增长的农业机械化需求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二是科教大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三是条件手段落后;四是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要解决这个矛盾, 根本出路在科技教育。着眼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 最大的“短板”和“瓶颈”在科技教育, 最大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科技教育。

宗锦耀司长指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认真贯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牢固树立“科教兴机”的理念, 落实完善扶持措施, 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推进技术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 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 强化协作, 构建产学研推有机融合的新型高效的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 促进队伍能力素质加快提高, 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加快突破, 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推广,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水平, 支撑引领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要开拓创新, 扎实工作, 努力提高指导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重点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

(1) 注重自主创新, 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

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的方针, 以满足农业生产实际需求为目标, 进一步增强农机化科研开发能力。要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并举, 切实扭转新技术、新产品有效供给不足的局面。要通过技术创新, 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突破, 大力推广水稻栽插和收获机械化技术, 积极推动小麦全程生产机械化技术升级换代, 基本解决我国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问题;创新开发棉花、油菜、甘蔗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关键技术, 努力提高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化水平, 积极发展丘陵山区机械化, 加快实现“大农业、大农机”的格局;开展节水、节肥、节地、节种、节药、节油技术和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研究, 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机械化;跟踪国内外信息、电子、生物、液压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研究新农艺对农机作业的新需求, 搞好技术储备, 增强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后劲。

(2) 注重示范引导,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装备。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要围绕全国农机化发展中心任务, 抓好农业机械化重点技术的示范推广, 加快普及应用主要粮油作物种植、收获等环节机械化技术, 积极推广棉花、甘蔗、茶叶等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技术, 重点做好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化肥深施、水稻育插秧、秸秆还田与捡拾打捆、玉米收获、薯类收获、高效植保和旱作节水等主推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推进农业生产节本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以设施园艺和设施养殖为重点, 促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农用航空。

(3) 注重提高素质, 继续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加大农机化人才培养和高等院校学科建设力度。大力支持农业部与教育部关于共建农业大学的活动, 支持相关大学的科研和教育工作。依托重大农机化科研项目、重点学科、科研基地,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重点培养农机化科技领军人才。要充分发挥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有关农业机械化专家组、专家库在推动农业机械化科技进步、服务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中的决策咨询和参谋作用, 充分尊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大力支持专家的工作。

要继续深入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 建设管理、技术、作业服务等3支保障有力的农机化人才队伍。要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主体多元化, 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 结合阳光工程、金蓝领计划、职业技能开发和农机化项目的实施, 采取政企联动、技能竞赛等形式, 培养一大批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充分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 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为重点, 开展农机化实用人才培养, 加强培训基地、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 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工的培训力度, 为农机制造业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4) 注重联合协作, 着力构建新型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体系。

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加快构建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新型农业机械化科技体系, 积极探索彰显时代特征、符合产业特点、具有国情特色的农机化科技进步新模式, 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农机化科技教育发展长效机制。要依托国家重点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 加强国家级农业装备和农业机械化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农机化科技创新基地和平台建设;根据农业机械化区划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 建设一批区域性农机化技术创新中心;建立农机化科技成果扩散和科技培训工作站点, 形成服务于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于广大农民的科技服务网络, 把创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强化科研上、中、下游之间的贯通, 强化中央与地方科研团队的纵向协作, 强化农机化科研院所、高等学校、骨干企业及其他部门相关科技力量的横向联系, 高效共享科技资源, 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高层次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农机化科技的整体优势。

(5) 注重合作共赢, 深入推进农机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以合作促共赢,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深刻分析国际农业机械化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势, 紧紧围绕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科技需求, 积极引进、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科学方法和管理经验, 实现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的跨越式发展。要依托重大工程或专项, 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结合起来, 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增强自主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提高重要农机技术装备的国产化水平。大力扶持民族企业和民族品牌的发展, 积极引导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机产品扩大出口, 鼓励企业参与国际竞争, 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此次全国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 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何子阳作了重要讲话, 指出农垦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呈良性发展的态势, 并对农垦系统的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何子阳说, 改革开放以来, 全国农垦系统在农机部门大力支持下,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抓住农机购置补贴机遇, 调整更新农机装备结构, 推广农机农艺结合的先进技术, 农垦农业机械化科技教育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农垦现代农业建设。新发展体现在“八个进一步”。即:先进适用的农机装备保有量进一步增长;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机新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农业航空事业进一步发展;精准农业技术进一步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完善;科技培训交流进一步开展;跨区作业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在对农垦系统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进行部署时, 何子阳强调, 农垦农机化科教工作要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立足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求, 立足农垦经济发展的需求, 发展大功率、大机械、大农机, 着力在农业生产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关键农时中强化推广使用农机化技术, 对新技术, 农垦要敢于下“先手棋”、做试验田;对前沿技术, 农垦要当“排头兵”、做示范;对常规技术, 农垦要增“群发功能”, 强辐射。农垦系统要贯彻好这次会议精神, 重点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1) 加大新农机技术推广力度, 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

一要针对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薄弱环节, 示范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积极使用大中型、多功能、高性能、节能环保型和复式联合作业的种植业机械和配料、饲喂、除污、防疫等工厂化养殖机械。二要加快实施对提高农产品产量作用明显的保护性耕作机械、玉米和棉花机械收获、水稻全程机械作业、产前产后加工处理机械化。由耕种收环节向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延伸, 由种植业向畜牧业、渔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拓展。三要以节水灌溉、地膜覆盖、精量播种、保护性耕作、免耕播种、秸秆留茬覆盖、化学灭草、农业航空等技术为重点, 采取农机农艺、良种良法相结合的措施, 加快先进适用农机技术的集成推广应用。四要通过建立严格农机作业标准, 实行模式化栽培、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作物生产标准化水平。五要建立和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 总结和推广农机跨区作业、农机股份合作社、农机一条龙作业等新型农机服务模式, 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 扶持农机作业协会、经纪人等农机中介服务组织的发展, 提高农机服务和农机推广的组织化程度。

(2) 加强科技培训, 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科技素质和技能。

垦区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职责, 大力开展农机技术和农机标准化管理培训, 促进先进农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以建设一支思想坚定、思路明确、执行有力、组织管理有方的农机管理队伍, 技术过硬、支撑有力、指导有方的技术人才队伍, 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保安全的农机服务人才队伍为目标, 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技术培训。

(3) 发挥垦区农业机械化的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为周边农村服务。

一是开展农机技术推广和培训, 靠农机科技示范带动农民。充分利用农垦较为健全的农机技术服务体系、素质较高的技术推广队伍和标准化的生产规程, 将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推广到农场周边的农民;充分利用农场的农机培训设施, 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活动, 发挥农场农机科技优势, 通过向农村输出农机人才、农机科技承包等, 主动为农村提供农机科技服务。二是建设现代农业农机示范区, 靠“窗口”示范带动农民。按照高科技、高效益、新机制的要求, 创建现代农机示范区, 以点带面, 全面展示先进的农机科学技术、农机标准化的生产过程, 使之成为农机新技术的展示、推广和培训基地, 为周边农场和农村提供观摩学习的窗口。三是加强垦地协作, 靠农机服务示范带动农民。发挥农垦基础设施与物质装备较好和组织化、社会化服务能力较强的优势, 积极为农村提供耕种收农机作业、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动植物疫病防治、航空灭虫防灾等跨区作业服务。通过场县 (乡) 共建、以场带乡等多种方式, 进一步扩大国有农场运用先进农机技术和建设现代农机的示范作用。

8.浅谈企业教育工作创新 篇八

关键词:企业教育 创新 市场化 组织管理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新的生产函数,也就是说,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约瑟夫·熊比特在1912年《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纵观国内外成功企业走过的历程,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技术创新的历史,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就在于技术创新,“创新则兴,不创新则亡”,这乃是市场经济的定律。企业职工教育在企业创新中担负着传播知识、培养人才、学习和传播新技术的任务,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和源泉来自于职工教育。

一、企业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学历 ”、“轻技能 ”的现象严重

当前 ,盛行的重文凭、重学历和轻技能的不良风气已影响了企业的教育培训工作。一方面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热哀于 MBA、EMBA等各种高级研修班的深造和对各种职业资格以及研究生等高学历的重视却忽视了企业基层员工的培训。一方面是企 业人才准入标准多以学历 、资格证书为主要指标,忽视了对实际能力的考核与评价,特别是对一线技工的使用和招聘更是随意性较大。尽管多数企业认为应当加强或保持技工应有的地位 ,但实际上企业内部决策层和管理层依旧没有形成 崇尚技能 、尊重技能人才的风气。

(二) 管理层各参与主体职责界定不清

目前 ,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 主体主要由政府 、企业 、行业构成。它们已成为企业教育培训的核心主体 。这种多元主体的出现是与企业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的复杂性 、连 续性 、终身性 、动态性 、实践性等特点相适应的。现阶段的企业教育培训内容与形 式主要有技术等级培训 、岗位培训 、岗位和职业资格的 认证培训 、职前职业教育、员工的 学历继续教育等。教育培训内容的丰富和复杂化对企业教育培训的管理主体也相应提 出了多元化的要求。这种多元化主体的直接弊端 就是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容易出现 多头管理 、职责混淆、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企业教育培训是以政府为主导、企业被动参与的以非生产经营性教育为主的模式 。现代企业教育培训中企业自主办学的核心主体地位难以确立。

(三) 企业教 育培 训的方法过于单一、陈旧

在多数企业的教育培训过程中无法看到传统与现代企业教育培训方法的明显区别 。计划经济体制 下,我国传统的企业教育培训方法是以说服、教育、训练、灌输为主的方式 ,其主要功能是传递知识 、 训练技能。它强调以个人为核心的强制性教育 ,以单纯的知识学习、 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 ,较少考虑学习者的个性化要求 ,未能向企业培训的深层次发展 。而许多现代企业已将企业员工的培训向各个领域渗透 ,其内涵已远远超过培训本身。比如 ,国外很多知名企业除了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还通过一定的形式 ,向培训企业文化、团队精神 、劳资关系等方向发展 ,使企业行为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而我国仍有很多企业教育的规 划和内容 ,以教会知识 、学习知识 、考核知识为宗旨,缺乏对企业教育培训的需求诊断、教育培训的个性化模式的探索、教育培训效果的评估等重点环节的控制。

二、企业教育工作创新的思路

(一)培训意识和体制的创新

1.培训意识的创新。

企业培训承担着为知识经济形成人力资本、开发知识资本资源的任务,是“知识经济的中心”。意识创新(创造性思维)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教育创新的前提。意识创新是指具有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贡献的远大理想,有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发展而献身的高尚精神和进行创造发明的强烈愿望;创新意识要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培养。创造性思维解决如何形成创新的思想、理论及设计。培训管理部门的意识创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只有思维观念跟上社会创新的步伐,跟上知识经济的步伐,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适应知识经济的各类人才。因此,企业发展和发展潜力,很大程取决于培训思维观念的创新。

2.“市场化”是企业培训的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企业培训提出了新的任务和目标,对旧的企业培训模式及运行机制带来了冲击,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的企业培训,必须坚持做到市场化、有偿化和业余化。

企业培训的“市场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培训要为市场经济服务;二是要培育和发展企业培训的市场。对此应该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将“指令性”培训转变为“服务性”培训。形成企业培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和需要,自主规划、自主培训,把企业培训变成企业内部的自觉自为行动,增强针对性和可行性,切实提高职工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这样才能形成“发展生产--重视培训--进一步发展生产”的良性循环。二是将“单一封闭型”的教培中心转变为“多元开放型”的学校。为保证企业培训的质量.提高培训的规模效益,减轻企业的负担,必须对现有的企业教培中心进行改革,使之由“单一封闭型”转变为“多元开放型”既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多工种、多专业、多层次、多学制的、面向社会的开放型学校,开展多工种、多形式的技术等级培训和岗位培训。三是用培训“有偿化”来激励企业培训的发展。随着企业经营机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及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完善,不同的岗位、技术等级,拿不同的工资,劳动者的学习积极性就会空前高涨,就会逐渐形成“干一学一望一”的新观念,必能激励职工积极参加培训,此时实行自费培训,必会促使职工更加珍惜培训机会,自觉刻苦地学习钻研技术。

3.“业余化”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佳办法。

一提起企业培训的困难,总有人提出工学矛盾。工学矛盾似乎成了不可救药的绝症。其实,不论什么时期,什么形势下,“业余化”都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最佳办法。“业余化”应包括企业组织业余培训,举办业余培训班等,也包括职工自己参加各种形式的业余培训班。“业余化”培训不仅解决了“工学矛盾”,同时也使参加培训的职工目标明确,学习的动力增加,有利于形成活跃的学习气氛,对职工的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培训组织管理创新

现代职业教育要求采取全方位各环节有机的动态管理,这是一个从培训需求调查、培训方案设计、培训实施操作到培训效益评估的全程管理。这一过程体现了多个环节的有效控制。

第一步,培训需求分析。分析应从“个体”、“组织”和“战略”三个层面上进行,即从个人职业生涯需求、组织职能需求和组织发展战略需求入手。需求分析的目的在于首先了解学员现状,明确受培训者现有水平与理想状态(即与组织发展要求)之间的差距,收集有关现任工作或新任工作要求的有关数据,明确受训者职能工作对培训的要求。然后预测培训的潜在困难,对将要进行的培训做科学、充分和有效的设计。

第二步,排序。①确定培训任务的先后次序、地位及相互关系。②说明各个环节的目的要求和衔接程序。③选择适应培训要求和学员特征的方法。④选择有关工具、技术和特殊技巧应用于培训。⑤选择培训测评手段与方法。

第三步,陈述和编制目标手册。把目标任务、方法和监控手段用文字陈述出来,以此作为培训操作的纲领性文件(即“方案”或叫“规划”),和培训评估的依据。

第四步,通过测评和跟踪检查或验收培训成果,诊断培训的优劣和目标的实现程度,以改善培训。

(三)教育培训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

在企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员独立学习、学会学习。当今时代被称之为“知识爆炸时代”,知识增长和变化的加速发展使人们认识到,科学系统是知识系统,更是不断更新的过程;是认识的结果,更是探究的精神。科学在本质上并不是证实真理,而是不断更新真理。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员了解一些现成的理论,更要引导学员懂得这些理论是如何获得的,应该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论,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索的精神。要授之以方法,打开学员的思路,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1.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创新。

我们这里讲的理论,是本门课的理论;这里讲的实际,是现实的实际。它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现实社会实际,这是最根本的,二是学员实际,如学员的认知特点,学员的关注热点,学员的工作环境等;三是教师自己的实际。这最后一点常常为许多人所忽视,或是仅在不自觉地这么做。其实这后一点也极为重要。因为,不仅每位优秀教师都是他特有的相对优势与他所承担课程的一般内容的结合,而且.前面所讲的两个实际,也是该教师独特视角的独特把握。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注意自知,知道自己的长处、强处;要注意扬长避短,不要完全被教材牵着鼻子走;要设法驾驭教材,走出自己特有的授课路。

2.采用个性化的教学。

一是对培训教学中的共性内容进行个性化。在企业教育培训教学中,凡是比较受学员欢迎的教师,都是教学个性特点突出的教师。他们把教学中的共性个性化了。二是教学方法个性化。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在科技加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即使在一个很窄的专业领域,也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输”给学生。不给学生留有自己思考的时空,就不可能培养创新能力;其次,要从传统的文化角度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外国双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法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在教学内容方面以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方法的培养训练为主,多种具体知识的传授为辅。压缩课本,使它由“厚而精”变为“少而精”。教师的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就能引导学员到达以前未达到过的“新境界”。只有有个性的东西,才有沟通、启迪、探索、共鸣,才能培养学员的思维能力、创造性个性品质、开拓创新精神,才能激发他们创造兴趣,树立创造志向。

3.企业教育实现信息化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给教育实践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教育技术创新:其一,在教学形式上,以计算机网络为媒介,可以实现异地远程交互教育,从而使师生异地的同步教学成为可能。其二,现代信息技术可发挥多种媒体功能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交互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能够与画面直接进行双向交流。它能促进学员养成通过不断提问、共同讨论等方式去寻找解题的关键所在的习惯,能促进学员积极、主动性进行探索式或发现式学习;能促进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及在网上寻找信息,寻求答案,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这种在线培训的方式把教室的课堂、图书馆、案例讨论会等综合教学场景全部融入网络终端的显示屏,企业培训得以使用到一流的培训资源,同时也解决了企业教育工作目前普遍存在的缺少比较高层次的培训内容、师资力量,培训的手段比较落后的问题。

创新企业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是“以追求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即是摒弃了传统教育机械的、单向的“适应论”而走向了“超越论”。它通过兼具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特殊流程,“创造”出不以“重复过去”为己任,而是在人文本质上真正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因此,企业教育的创新应以人的潜能的发挥为首要。体制意识的创新是关键,形式和内容的创新是核心,方法、手段、政策和管理的创新是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志鸿、李俊庆.现代培训理论与实践 . 中国军事出版社, 1999年版.

2.周冬祥.创新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初探.

3.王松贤.中国成人教育,2007,3

上一篇:空运进口报关流程下一篇:儿童脑筋急转弯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