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2024-09-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8篇)

1.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一

3.1传统体育文化多元化、世界化发展

在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上主要的趋势是多元化和世界化。一方面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要保持自己独有的特色,把传统体育文化的优秀部分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发展,实现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比如在传统体育文化在发展中要充分尊重各民族的传统体育价值精神和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还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态度和日常的体育价值实现。在合理发展传统性的基础上,实现多元性、民族性发展,并且以传统体育文化核心价值作为价值理论基础,合理地发展其他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模式。另一方面需要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与世界体育文化结合起来,在时代主流的号召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应该要积极走出去,充分发挥政府以及社会的力量,使得我国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能够在世界的大舞台上实现国际性发展。比如在世界化进程中,培养公平竞争、团队协作、自强不息等体育精神,形成严谨详细的组织竞争制度等。另外,还需要站在人类文化发展的高度,拓展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空间,在全球化视野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

3.2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

传统体育文化在进行现代化、世界化改造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挖掘并发挥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质资源,可以将这些优质资源或者优势与社会、学校等体育项目结合起来。首先,社会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体育项目或者民俗活动,不同的社区、城镇农也有各自的体育活动。社会体育项目一般都是为了健身或者娱乐,所以在挖掘传统体育文优质资源的时候,可以把传统体育文化中的部分与社会活动相结合起来。比如将少数民族中的民俗节日、民俗活动与全民健身结合起来,使得传统的民俗文化与体育相结合,更好地发挥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比如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进行改造,将其作为农村或者社会健身的体育项目,在与农村或者社区体育项目进行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不同社区不同农村人群的不同特点,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另外,我国传统体育集竞技、健身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所以完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层学生的特点,选择传统体育中的优秀内容,并将其引入到学校的体育课程中。通过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项目结合,一方面让学生更好地接触传统体育,理解传统体育文化并将其进行发扬,另一方面也让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创造革新,在融合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

4结语

综上,在全球化视野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一方面需要坚持自己的传统特色和独特的个性,使得传统体育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得到更好地继承;另一方面需要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现代化体育文化,并学习和借鉴其中优秀的内容与形式,将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多方位地创造革新,与各民族体育文化、世界文化接轨,实现多元化、现代化以及世界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3):34-37.

[2]王志威.全球化视域下中国体育发展的反思[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21-25.

[3]沙滟,岳元德.全球化发展战略下我国体育发展思路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6):118-119.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二

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一) 体育观念:身心并重, 内外兼修

对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来说, 要求身体与精神的高度统一, 全面和谐发展。中华民族世代生活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作为基础的大环境中, 生活方式相对比较稳定, 喜欢和平与宁静, 这就会给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赋予了修身养性的特征, 这也是东方体育文化跟西方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区别。

(二) 体育特色:重视伦理道德

中华民族素来崇尚道德文明, 在传统文化跟伦理观念的约束下, 民族传统体育具备非常鲜明的道德教化的痕迹。以中华武术竞技为例, 主要特点是技击, 要求身体、德行、武功全面发展, 这项体育守内、尚礼的风格就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文化的反应, 跟古罗马格斗中追求的勇敢和血腥进行比较, 中华武术在价值取向上的追求显得就更为广博。而体育文化被赋予道德伦理观念也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和形式都略显复杂, 跟西方体育相比, 缺少简洁性, 推广起来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三) 体育形态:吻合传统文化

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系统中, 生命观、养生观等体育价值取向变现的非常明显。这是在哲学思维与社会文化形态上跟西方体育文化的区别。对于我国古典哲学来说, 主要体现阴阳平衡的哲学辩证观点, 宇宙观要求天人合一, 生命观要求精气神统一, 这就为中华民族体育的养生思想打下了哲学方面的基础, 使得人通过呼吸以及相应的体育运动来调节身体状况, 增进健康。但是这种体育文化精神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竞技性运动的开展产生抑制作用。

二、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受到全球化思潮的影响, 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内部变革, 各个民族对待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已经出现了变化, 但是, 民族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也是在一个共同体的社会成员中纵向交接的过程。

第一,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过程受到生存的大环境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具有很大的强制性, 这就是所起形成的文化传承机制, 这就使得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从某种意义上说, 民族体育文化的传承是维系民族体育价值观的内在要求, 属于民族体育文化再生产的过程。不管哪一个时期的文化成果都跟之前的成功存在继承关系, 民族体育文化既有对历史上体育文化成果的保留, 也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的再生产与再次创造。由于受到全球化的影响,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保留了民族特色的基础上, 并对一些外来的文化进行吸收, 经过日积月累, 把相关体育知识和经验转变成文化信息, 传给下一代的社会成员, 这就是民族体育文化的再生产过程。

第二,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传递相关的体育元素, 而是根据相应的体育文化适应规律和要求进行排列组合, 并把这些作为民族体育文化选择要素的积累, 最终整合为和谐有序的民族文化系统。这不是某个人的行为, 需要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第三,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也是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的积累。作为民族体育的一个重要象征, 民族文化是构成民族体育的核心, 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 才能更好的实现维系中华民族体育价值意识共同体的精神文化的再生产, 并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融入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心中, 形成一种持久、有效的民族凝聚力。

总之, 人类的文化具有多元性的特征, 而多元性的体育文化又具备很强的民族性,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备传承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我们要认真理解体育文化的民族性和传承性, 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在未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过程中, 要以现有的文化为基点, 吸收自身精华, 借鉴现代优秀体育文化成果, 站在时代的角度对中西体育文化的不同进行比较和反思, 立足未来的发展, 构建超越现代体育文化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

第一, 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基础理论的研究, 不能简单的从体育视角对体育文化的民族性进行论证, 要把视野放开, 站在世界性的角度来看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

第二,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要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前提下, 运用先进的体育科学理论对其进行理性的批判, 在制度层面借鉴现代体育竞争精神, 这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向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第三, 我国现阶段正在积极倡导全民健身, 跟现代体育相比,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比较明显, 应该积极开发进入群众体育领域的传统体育项目, 这是中华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事实上, 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远不止于此, 要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发展机遇, 在推进传统体育走进全面健身的前提下, 改造和推广一些具备鲜明特色的项目, 借鉴现代体育竞争精神, 逐步实现与现代体育的接轨, 构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形态。

第四, 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一步融入到学校体育中去, 这就使得我国民族体育具备很强的时代性。因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创新发展, 就需要结合学校这个重要的基地, 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 营造良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氛围。

结论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要努力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成为时代健身娱乐文化, 成为进一步增强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方式。要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推向全世界, 就要构建多元化的世界文化新体系, 这是新形势下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 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征, 包括体育观念、体育特色以及体育形态, 说明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身心并重、内外兼修, 重视伦理道德, 还跟传统文化相吻合。接着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基, 吴鹏森, 苏振芳.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少数民族价值意识重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 (5) .

[2]田祖国, 白晋湘, 钟海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变迁与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 2012 (4) .

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三

关键词:康元玩具;科技;工业技术

1 传统民间玩具的种类及智力特征

我国传统民间玩具种类有很多,大多数由泥、碎步和竹片制作而成,代表作有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和七巧板。这些玩具最大的特点是体现了我国古代民间已具备高等智慧,把游戏和数学专业理论结合了起来,涉及到数学中的几何学、拓扑学、图论、运筹学等多门学科,以至于被西方国家统称为“中国的难题”(chinese puzzle)。这种极简化的造型渗透着严格的学术理念,正是我们民族民间产品的典型思维特征。《中国科技史》中记载,七巧板是“东方最古老的消遣品之一”;日本杂志《数理科学》称华容道为“智力游戏界三大不可思议之一”;九连环在国外被称作“中国环”;鲁班锁被称为“六根刺的刺果谜”,甚至有西方学者称西方的智力玩具“驴的魔术”靈感来源于中国的“四喜人”,由此可以看见中国古代智力玩具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力和中国人对古典玩具数理理论知识的渗透所重视的程度。

2 康元玩具的造型特点和技术内涵

康元玩具具有那个时代玩具共有的特征:结构精巧、色泽艳丽、造型写实的特点。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小熊拍照”“电动冲锋枪”“母鸡生蛋”等,在当时已具备比价高的工业水准,这些铁皮玩具大致可分为:发条铁皮玩具,电动铁皮玩具和惯性铁皮玩具三种,“母鸡生蛋”就是以电池为驱动能源带动玩具的整体动作的完成,“电动冲锋枪”系列玩具的科技含量是最高的,这类铁皮玩具以声、光、电等技术为职称,利用发光二极管、不落地齿轮勾搭机构等一些机械原理构造而成。从各个历史时期来看,康元玩具不但在内在技术上有突破性的创造,外在造型也展现了各个时期的时代特色。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因为当时在国共内战的政治环境下,国民党控制着几乎全部的现代工业,军火工业也相当规模。政府正规军,约有四分之一是用美械装备起来的,一半以上是日械,后美国政府又向国民党军移交了舰艇一百三十一艘,在当时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康元玩具军事系列产品模拟了这样的军工装备,包括“战舰”“打机关枪的士兵”等。动物类型的玩具造型几乎都是写实的,并不具备多少想象力和创造力。新中国时期的康元玩具,尤其是军事系列不再是仿美军舰或者仿日汽车飞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受了苏联的项目援助,并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就得将来便出现了一系列的代表新中国初期中国生产力的新的科研成果。例如,“东风小汽车”“和平号坦克”“万吨水压机”等,动物系列也变得拟人化丰富多彩起来,最有名的当属“小熊拍照”了,小熊拍照集发条、电动、糖胶、铁皮等工艺于一身,头部用的是糖胶工艺,运动靠发条来驱动,上足发条后,小熊能左右旋转,停顿片刻后,举起手中的相机拍照,同时散光灯也会随着闪烁,由于销量很好,后来又有了不同版本,延续了将近30年的生产期,是当时发条玩具的优秀作品。70年代时期,康元玩具通过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出了磁控、声控及遥控的金属材料玩具,技术的改进使得玩具的运动轨迹更具有灵活性,造型的设计也较之前的产品有了更多的创新,代表作品有“声控爬娃”、“电子发生救护车”等。

3 文化记忆遗产在新形势下的发展优势与劣势

为传承传统民族工业的优秀基因,对传统的优良作品进行改进,发展民族工业,设计师想了很多办法,《装饰》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文章,是专门撰写民族工业产品通过提取记忆遗产,唤醒消费者的共同记忆,运用SWOT.SET等模型工具对传统民族工业产品进行分析,从而创作出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产品,作者能够提供这样一套思路,对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因为SWOT工具能够初步明确产品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的状况,优势在于迎合复古流行契机,可以让产品多功能化,智能化让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劣势在于原产品从功能实用性来讲已经很陈旧,消费者对此需求不高,由于没有资金投入到研发和产业升级上,品牌的推广度更低了。按照这样的程序产生出来的设计方案定位在复古流行这一系列的,因为受众人群年龄和文化背景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细分人群构建子品牌战略。作者的思路是把民族传统元素经过现代的设计手段,衍变成符号的流行样式,这便会出现一个问题,从现代设计的角度来看,各种艺术流派的产生都是源于西方,无论从设计方法和理论体系,西方都有一套成熟的标准,并且以产品和宣传的方式流入我国市场,影响着国内产品设计的发展,相对应的我们却没有强大的能与西方设计相抗衡的设计体系,在发展我们民族工业产品时,很容易就套用西方那一套设计模式,在此并不是说西方的设计理论不能与我们的民族工业产品相结合,也许也能设计出很好的产品,但是,这样这样的方式是不是有利于很好的发展我们的民族品牌,这也是一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伍零陆零”系列双喜瓶再设计,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设计案例,在我看来,设计师对传统热水瓶的材质、功能、外观上做了调整,玻璃材质,在瓶口上做了改进和设计,瓶身加上了中国元素“囍”字,视觉上产生了新颖的效果很现代,虽然这件设计调动了受众对传统元素的记忆储存,同时因为瓶子的玻璃材质,让人感觉到不安全感(虽然材质是耐温的),丧失了传统保温瓶厚重的感觉,并没有因为文字“囍”的存在而让人感到喜庆,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感觉。这种复杂的感觉让人从情感上一下很难适应,或许应该尝试更多的设计方案让产品达到公认度较高的标准。康元玩具也可以采用这样的设计思路,基于消费者对康元品牌广泛的认知度,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再创康元玩具时尚潮流,打败像乐高这样的国外品牌占领我国的玩具市场,我们应该基于我们传统的优势开发原创性新产品。

4 高科技技术支撑是对玩具产业创新的直接推动力

4.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四

【摘要】在当下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过程当中,通过加快发展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实现“文化强国”是当下我们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范畴。湖北省作为一个多民族聚集的省份,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一个过渡地带,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它拥有多种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而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中,体育项目的发展演变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承也发展的更加多样化,如何结合当下市场经济下更好的推动“文化强省”工作,更好的弘扬和传承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成为当下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关键词】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一、“文化强省”的必要性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当下国际社会的竞争当中,传统的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软实力的文化输出和输入比重不断增长,而如何借助本土的特色文化,来保持其国家发展的鲜明特色,夯实综合国力,是在当下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把控的方向。中国作为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近年来,国家将更多的目光转向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之上。体育作为文化传承的直观体现,形式多样,而且独具民族特色,受到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不同,从而衍生出多种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拥有五十六个民族,在上千年的发展过程当中,各个民族在包容的大环境之下,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

细分来看,各个省份的由于民族的不同,也形成了一些较为鲜明的特色。湖北省当中的武陵山区、巴山一代都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它们拥有十分鲜明的民族色彩,而且传统的体育文化内涵也十分丰富。民族传统的体育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记忆,在实践的传承当中,不断的进行改进和发展,实质上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一种最直接的体现。商品的流通可以限制,但是文化的传播没有明确的直接限制,只要拥有明确的信仰,拥有文化的解读者,那么文化在长时间的发展之后一样可以遍地开花。从马克思哲学辩证的角度来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经历了反复的实践之后发现,没有一个国家和时期或者民族可以丢掉传统的文化。

因此,在当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过程当中,借助发挥文化特色,来使得其自身拥有更强的支撑力,打造良好的形象,保持原有的特色,将其弘扬发展,才是当下所谓的创新社会当中,最好的创新,也是湖北省在对外发展和宣传当中,最好的“名片”。而且从湖北省长远发展来看,物质的硬实力还需要借助文化的软实力将其更好的深化,通过提升内涵,从而确保其在发展当中,拥有坚强的精神后盾,拥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强大的精神动力,才是文化价值发挥的重要方向。

二、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湖北省处于我国的第二阶梯之上,在第二阶梯省份当中,湖北省的民族数量较多,而且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在长阳、武陵一代。它们的地理位置相较而言比较特殊,因为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地理上的分布大多数是以西南、西北为主,作为一个中部发展省份而言,在地理位置上极具代表性。湖北省是东部发达地区与西南落后地区、集约农业区与粗放林牧业区的过渡地带,处于承东启西、东靠西移的战略地位,经济地理位置非常具有代表性。

在湖北生的少数民族当中,长阳、武陵一代是多民族融合的聚居地,全边区46个县市有32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聚居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白族、布依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800余万,占地区总人口的56.2%,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他们的地域具有一定的闭塞性,湖北省虽然处于中部省份,但是,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却因为褶皱山地,远离湘、鄂、川、黔四省中心城市,地域封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极度落后。但是也正是因为地域封闭、交通不变,他们本土的民族文化更具特色,没有受到外界文化的冲击,保留和传承的是原汁原味的民族特色文化。

传统体育文化来源于中国传统的劳动文化,是少数民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健身性、大众性、竞技性、娱乐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由于生活习性的共性,体育文化会得到发展,但又因为民族习惯、信仰的不同,从而使得湖北省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独具特色。这些特点决定了新时期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当今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应顺应文化发展形势的需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任其随波逐流。

三、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的瓶颈

(一)外部环境阻隔因素过多

湖北省内部的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山势崎岖,而且土地贫瘠,地貌复杂多样,交通不便,虽然过于闭塞的地理环境使得独特的传统文化得以形成,但是在当下的发展过程当中,外部因素也会带来诸多的阻隔和不便利。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赖以生存的环境,长期闭塞,经济发展速度缓慢,从而使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在这样的环境因素影响之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文化也会因此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处于一个停止发展的状态。所谓“物极必反”,从而导致过分的闭塞,影响到民族传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

(二)民族体育文化形式单调缺乏相应的传承保护

通过对于湖北省内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调查发现,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形式近年来在逐步减少,非物质形式的传播虽然是主流。但是由于在湖北省内的少数民族当中,许多民族都没有自己统一的文字,因此没有翔实的文献记录和保护,单凭依靠传统的民间故事、祖祖辈辈相传,也很难保证不出现以讹传讹的事情。从而使得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传播流传过程当中,因为没有缺乏相对科学的形式,而使得其传承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样,不仅仅是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损失,更是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缺失。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发展,必然会导致民族体育文化濒危。

(三)传统体育文化挖掘传承有待不足

经济的发展使得少数民族当中的青壮年也开始走出大山,对于传统的民风民俗虽然也有认识,但是在传承上,已经有明显的不足。而且对于湖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挖掘研究整理的人员十分少,加上民风民俗领域针对性的确实,民族体育文化的记忆碎片较多,而且没有整理出一个科学合理的民族特色文化体系,从而进一步的挖掘完善起来十分困难。

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开发

(一)取其精华,明确保护和发展方向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当中能够,取其精华,是确保其可以更好的传承发展的关键。发展文化具有传承性、包容性等特点,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反映了时代精神,是推动时代进步和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湖北省的传统体育文化当中,保护是基础,在保护的基础之上,通过同传统的文化相结合,来更加全面的认识,这样才可以保证其可以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的其它丰富的文化成分。同时,在进行传统的体育文化传承过程,不但要注重与本民族其它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还要吸收外来的和其它民族的先进体育文化成果,进一步丰富其内涵,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但是,要注重取其精华的核心,而且不能够照抄照搬,这样不仅会舍本逐末,长此以往,也会失去自身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

(二)建立体系,深化挖掘和整理传统文化

对于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当下最紧急的就是建立一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体系。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整理力度一方面,要丰富挖掘整理的方法,将参与观察、野外考察和现代科技手段等纳入到湖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论研究中。通过多方面的整合、收集各类的相关信息,进行统一的收录和研究,来进行对于已知传统体育文化的收录和保护。改变过去研究零碎、不系统的状况,对部分原始文化风貌保存完好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调查,以最大程度地抢救搜集整理各少数民族频临消亡的传统体育文化。这样,才能够确保湖北省少数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的传承,而且从长远发展来看,也是民族文化不断完善的一种有效尝试。另一方面,要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纳入科学的规划之中,加强科研立项,从而确保投入研究和保护更加区域专业化、地域化、科学化。

(三)因地制宜,借助旅游传播和发展文化

湖北省内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文化是旅游的内涵和灵魂,是旅游的焦点和轴心。近年来,第三产业当中,旅游业能够快速有效的带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各个省市已经将其纳入当地发展战略当中的重头戏。实质上,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虽然文化自身有其独特的发展方式,通过与旅游的联袂,不但可以增强人们对相关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促进文化的发掘和传承,而且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保值增值甚至是创新,旅游业不仅借助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参与其中,使得旅游内涵更加深化,传统的民族体育文化也可以得到弘扬,为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后劲。与旅游联袂,一些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显示出了勃勃生机。旅游是传承和弘扬文化的最好载体,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特殊的功能。另外,借助旅游也可以改善当地的综合环境,两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对于促进湖北省的更好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四)支持政策与资金投入

在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当中,政府职能建设作用不容忽视。因此,需要借助政策的支持,来更加有效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确保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当中,拥有科学明确的外部环境,而且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从长远来看,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另外,明确相应的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法律法规,对于更好的促进其发展,建设一个科学合理的外部条件。在健康有序的环境下促进其发展有更好的推动作用。加大对于资金的投入,不仅是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收集整理当中,进行相应的科研资金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为更好的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这样,才可以确保资金投入的价值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地区也能够享受到国家政策红利,从而充分发挥它的智力支撑作用。

五、结语

对于当下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言,它是中国传统文明中的璀璨一员。在湖北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当中,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意义十分深远,增强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它不仅能够有效的促进民族团结,而且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建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开发当中,加快步伐,优化方式,不断的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不断优化的道路上真正实现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传承。通过对于文化产业的有效实践,加上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广,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在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当中,体系更加科学化,经验办法也在不断的总结和改进,相信在湖北省未来的发展当中,进一步促进湖北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对于更好的促进湖北省综合的发展也会充分发挥软实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徐咏.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1(06)

[2] 郝国栋,石文.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J].贵州民族研究.2011(02)

[3] 范维.刘思阳.探析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6)

5.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五

基本情况

作为中国西部贵州省重要的旅游城市,安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全市总人口26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3万人、占总人口的39%;在全市8个县(区)中,有三个民族自治县,11个民族乡,主要居住着汉族、苗族、布依族、仡佬族、回族、瑶族、彝族、黎族、水族、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土家族等44个民族。安顺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体现了不同的民族内质和顽强的民族精神,各民族的歌舞、服饰、节日、工艺、饮食、婚俗、神话传说、山歌对唱等对中国历史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价值。

近年,安顺市逐渐加大了对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开发和利用,政府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存在问题相应采取一些措施,使部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保护。首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及“多彩贵州”选拔赛等契机,使一些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了及时的抢救和保护。如“安顺地戏、铜鼓十二调”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次,积极支持民族传统节日活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通过举办苗族的“四月八”、“布依族”的“六月六”、仡佬族的“吃新节”、回族的“开斋节”等各种节日活动,使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最后,积极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试点活动,培养一批优秀人才,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达到有效传承、保护民族文化的目的。

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安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由于受到强势文化和现代城市文化的影响,加之人们生产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某些传统文化渐渐失去了生存的环境,一些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正逐渐衰退。现在民间老人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年轻人传承意识淡漠,传统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断层。究其原因:

(一)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个人存在重经济发展速度、轻民族文化保护的思想倾向,这是安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传承与保护中遇到的重大障碍。部分年轻人把自己的传统文化看成是贫穷和落后的象征,他们不会说本民族的语言,不会写本民族的文字,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时代的共性文化,一些独门绝技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濒临灭绝,很多传统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逐渐消失殆尽。

(二)少数民族地区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安顺很多少数民族大都生活在边远山区,交通、通信设施较差,政府对少数民族乡镇、村文化活动场所长期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的落后、生产不发展无法保障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

(三)管理不到位,缺乏宣传教育。对民族文化资源没有良好的管理办法,更缺乏宣传教育、缺乏行之有效的保护与开发途径,这影响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使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无人。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难以走进学校,导致民族民间人才培养出现困难,教学设施也不完善,使很多传统乐器乐曲和吹奏技艺出现断层,缺乏技艺专业人才。

(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没有真正形成新的产业,依托民族文化资源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力度不够。由于缺乏资金及人才,民族工艺品未形成规模,不能拓宽市场,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制约,如雕刻、蜡画,大部分作品只能在家通过家庭作坊销售,生产能力弱小,大批订货成品无力承接。

(五)保护资金投入不足、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政府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投入经费不够,没有专门的预算资金,另外对传承人的保护工作相对滞后,传承人工作缺乏补助经费。各级工作机构薄弱,缺乏保护的长效管理措施,没有专门的保护机构、机制不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匮乏,大多从事保护工作的人员均属于临时性,没有接受正规的培训,对传承与保护工作感到力不从心。

对策建议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针,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

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工作,加大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的宣传,多措并举采取建立具有安顺民族文化特色的精品网站,通过互联网对外宣传安顺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通过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安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工作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同时把保护、抢救、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把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建立考核指标体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

(二)转变职能、深化改革,为民族文化建设服务

政府要转变服务职能,深入文化体制改革。优先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上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应将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纳入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政府财政要增加对濒危文化抢救经费的投入,建立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基金,为相关部门抓好此项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同时要制定吸纳社会资金的优惠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投入机制,确保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工作永久性。认真开展民族文化普查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各县(区)内民族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和生存环境。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以及实物展示等方式,对民族文化进行全面和真实的记录,加强对民族文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建立档案数据库和民族文化博物馆。

(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提供保障。

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民族文化专业人才,一方面积极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工作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具有实干精神的专业队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努力培养文化专业人才,让更多的人走进民间艺术,发扬民族之魂。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在民族地区加快实施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项目,把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地区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纳入教学计划安排,编写乡土教材,培训师资,通过学校教育保障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高少数民族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文化自觉意识。另外要加强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评定工作,要建立文化传承人名录体系,对传承人制定具体的保护措施,如授予荣誉称号、给予民间艺人的生活补贴等,进一步掀起尊重和爱护文化人才,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后继有人,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魂宝流传千秋。

(四)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立法保护

一定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文化部门、民宗部门在民族文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立法保护,制定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设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民族文化产业的工作,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经费落实,责任落实,形成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保障。

(五)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加大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6.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传统文化 篇六

2011-06-07

今年(2008年)两会,以名人故居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保护问题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关注。名人故居承载着历史,承载着很多人文资源,是历史文明积淀的载体和象征,可是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我国大批的故居、还有风情独特的古村落以及其他遗址正在遭到破坏,大批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因各种原因失去传承。有关专家估计,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力措施去保护和抢救的话,20年以后,至少有一半民间传统文化将化为乌有。名人故居就是物质的史书,如果我们没有足够重视,不好好地保护,在不久的将来,很多将不复存在,那时再意识到故居、文化场所的重要性可就为时已晚了。

从我们对待名人故居的态度扩散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为什么重视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屹立世界、振兴中华的根基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为有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我们的根。

鲁迅先生说过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东西越容易走向世界,越容易被世界所接受。最近刚开幕的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就以典雅的中国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文化与科技相结合的风格吸引了大批的参观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它的一些照型,感受一下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妙:

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主题:“自然、城市、和谐——生活的艺术”,也切合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中国馆的正面的墙壁上面有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图案,侧面的墙壁上是百家姓的浮雕。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突出了中国的特征。

中心展区的生命之树是模仿自然界水珠悠然溅起的优美姿态和植物叶脉舒展生长的形态,加以艺术化的提炼,利用中国古老而独特的宣纸制造工艺,结合现代影像投放技术而形成。营造出万物生机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中国传统哲学“天人合一”的智慧。

中国礼品售卖厅,设计取自具有中国意象的植物——竹,以竹竿的造型围合而成。接待室的外观和内景都透露出中国传统的意境和韵味。

中国馆的设计自始至终渗透“天人合一”的思想精髓,“尊重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这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中国的文化就是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线,至今仍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天人合一”的意思是指: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的价值要在服从社会群体中去实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是自然界万物中的一种,需要服从自然。中国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精神强调和谐意识,强化了人的民族意识和情感,强调了人的奉献精神。同学们可以细细地领悟“天人合一”的意境,如果你悟透了,作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那你的实践离成功就不远了!

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在人类文明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深邃的思想、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灿烂的文化艺术。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的精神根源,而且也是东亚大部分国家文化的归依。日本皇太子其乐融融的的长女取名:爱子,称号:敬宫,其“爱”和“敬”出典于中国古籍“四书五经”之一的《孟子·离娄章句下》中的“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爱之”一句。可见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现代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几千年一脉相承至今,博大精深,这是我们立足的根。俄罗斯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曾说:“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民族性格,没有国民风貌,就不是生动活泼的有机体,而是机械的实验标本。”我们为我们的文化而自豪。

可是在今天,我们的文化也面临挑战,整个世界的全球化已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进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也随之而来,它一方面为各民族文化互相沟通、互相交融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给了强势文化吞噬弱势文化、西方文化主宰世界文化以借口,对国家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形成了挑战。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弘扬民族精神就是应对这种文化全球化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振兴中华的思想根基。民族精神:民族团结、和谐融合的源泉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民族特征的直接表现、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这样才能更大范围地团结海内外同胞,求得华夏民族的最大共识,从而使中华民族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利益高于一切,这应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的前提。

我们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精魂就是一个“和”字。“和”,和平、和解、和睦、和谐、和乐、和美、和合、和祥等。这种“和”的哲理,充分体现在道家的“无为”思想、儒家的“仁义”思想和佛家的“慈悲”精神之中;而最形象而生动的表述,就要算“太极图”了——阴阳鱼合抱,两条鱼的内边天衣无缝,外边为正圆,黑的鱼眼跑到白的上面去了,白的鱼眼跑到黑的上面去了,它揭示的是阴阳对立而又互补的原理,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从哲学上讲三层意思:第一,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两个对立面;第二,两个对立面相互包含,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第三,两个对立面的协调吻合,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这三点内涵中,以第三点内涵最为重要,因为从中可以引申出这样一个道理:在一个统一体之中,凡是有利于对方的,便有利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利于自身;反之,凡是有损于对方的,便有损于整体的和谐统一,也就必然反过来有损于自身。用这个“太极图”道理去观察世界,可谓茫茫宇宙,浑然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斗则俱损,和则两利。

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形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尽管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次分裂,但与统一相比,其时间毕竟相对短暂。由于统一,中国的历史与文化绵延不断,国家的尊严和独立得以维护,农业、手工业、商业得到不断发展。

中国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努力开发的。少数民族大多居于周边地区,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同中原地区的汉族互相交流。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自然的凝聚力,再加上长时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中国各民族交往、团聚和统一的过程,也是民族大融合的过程。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心理特征。从而今天民族精神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源泉。民族精神:传承文化、文明做人的核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有道家的清幽自然,也有佛家的博大慈悲,还有诸子百家的丰富精微等等,其中儒家唯物而现实的思想体系最具有代表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它对个人的文明养成、健康成长有很现实的意义。两千年前,孔子就倡导“仁”的思想,这是对个人品格的修炼和要求,是人自身所具备的一种素养,如果不去修行和实践,这种素养就会被溟灭。这些年来,我就在想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社会中,由于缺失了最基本的道德,致使刑事犯罪和腐朽思想的抬头,甚至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这都是人性中“仁”字精神的丧失。孔子还倡导“礼”,“礼”乃世界之大道,是对社会秩序的一种要求。孔子“仁”与“礼”的思想不仅在中国人的行为和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也在当今世界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地区也广泛传播。这说明儒家思想具有人类思想意识的共性。

在台湾、新加坡等地,他们受到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比我们大陆深得多,所以从文明的总体程度上讲,他们比我们更讲礼仪、仁和。现在我们要重新培育、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为个人的文明成长、健康发展服务。

综上三条可以看到,民族精神对现实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是现在在同学们中间不同程度地存在国家意识淡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减退、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漠视、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意识不强等现象,也出现了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勤俭自强精神淡化、和谐相处能力较差等问题。有一项针对上海市3300多名大中小学生进行的调查显示,随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在文化相对开放的上海,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已显现疏离与隔膜。所以现在提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必要,而且紧要。

二、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中国文化的精华培育了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又促进了民族优秀文化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灵魂,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和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也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中形成的精神风貌、价值观念、思维志趣与情感心理的集中体现。

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有着博大精深的基本内涵和丰富内容,它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将分散的部落融合成统一的民族,促进本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的是英勇抵御异族的侵扰,保卫本民族的家园和生命财产;有的是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完整。在长期的民族发展中,这种精神汇合成一种核心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民族精神也是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的,是我们全面推动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精神依托。

金庸的武侠小说,就渗透传统文化的魅力。小说中人物的精神风貌,他们身上的侠气,最令人神往。什么是侠气?就是既为国为民,以天下为己任,又能冲破各种名利,笑傲江湖,独立于天地之间。《天龙八部》里的萧峰,我觉得中他达到了侠的最高境界,在他身上正是体现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我剪辑了一段电视剧《天龙八部》的片段,请大家领会一下萧峰身上存在的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侠的最高境界。

刚才这一段是萧峰自杀的场景,萧峰念念于心的,是苍生百姓的安危幸福,他以自己的死,换来了宋辽两国的平安合睦,百姓的安居乐业。辽国百姓也免去征战之苦,天下苍生得以平安,他是为了民族的利益,也是为民造福。

金庸笔下侠义英雄的民族大义,是秉承汉魏以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精神的。一部中国历史,其实就是汉民族和周边民族互相争斗、交融的历史。民族间的矛盾来源于国家利益的追求,也源于不同的信仰和教化。在中国传统伦理中,民族气节从来都是放在首位的。天下为怀,苍生为念,这是侠的最高理想,这也是金庸的侠意识。萧峰这个人物,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也做了一个最好的注释,这种精神对我们今天创建和谐社会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精神

前面讲了在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以及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接下来就是我们应该如何做,从而来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增强凝聚力,实现统一,在艰难环境中生存、繁衍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要复兴,必须更多地强调国家意识。国家意识应该包括对国家的认同感,对国家的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的使命感。只有在国家利益为上的道德观基础上,面临各种诱惑时,才能毅然做出正确的选择。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国家也应当尊重和保护公民个人的权利。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增强文化认同

认同是共有的信仰和情感,是将一个共同体中不同的个人团结起来的内在凝聚力。文化认同要回答是什么使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意味着什么?它包括价值观念、历史传统、道德风俗、生活方式、语言文字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要有意识地从传统文化中去吸取养料,“文以载道”,我国民族精神的内容大量地存在于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要多看,从中多吸取养料,还要在语文、历史、思想政治等课程中学习。在增强文化认同的过程中,要把民族语言、民族历史、革命传统和人文传统作为重点内容:

民族语言——语言文字是民族意识、文化传统和道德观念的载体,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自觉维护母语在日常学习、生活和交往中的主导地位;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规范用语、礼貌用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民族历史——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了解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史实和基本线索,特别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发展的历史;了解近现代史特别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历史;了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高度认同党的历史功绩和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革命传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和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民族精神是不断发展的,这些精神都以成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人文传统——充分利用中国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民俗等多方面资源,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精神,了解并践行中华民族的良好礼仪,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完善自身人格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视人生价值观和道德,重视“做人”的准则。弘扬民族精神,要发扬我国优秀文化与道德伦理紧密结合的精华,完善人格。

在完善人格的过程中,要把承担责任、诚信守法、平等合作、勤奋自强作为重点内容。承担责任——增强自身作为国家主人的责任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明确自身的权利,学会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诚信守法——养成以诚待人、严于律己、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自觉学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强法治观念。

平等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友善待人;能够正确处理人与他人、人与集体、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团队意识、合作精神,学会宽容,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社会的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

勤奋自强——从小事做起,养成勤快、勤劳、勤奋、勤俭的生活习惯;不浪费、不盲目攀比;养成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品格,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联系到我们学校,重点中学是文明的高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文化意识、文明程度、完善人格方面都做得不错,但是也有个别同学做得不够好的情况,从小处而言比如礼貌不够,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你看待世界的一种心态,你是友善热情的,还是冷漠孤立的,其实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整个人的气质就会不一样。所以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都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7.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七

关键词: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在全球化背景下, 将世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而中华民族里民族传统文化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下, 不断的另辟蹊径, 探寻出路和发展, 而发展本身离不开传承和广泛的传播。现在中西方体育文化融合趋势日益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在现实与理想的夹缝中挣扎, 一方面要带上与时俱进的枷锁;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体育市场的竞争。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延续下去, 关乎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持和发扬, 所以在全球化的背景下, 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下来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学校体育作为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也越来越成为体育文化传承的载体,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 它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学校体育的双向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1 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关系

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 学校体育教育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让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在青少年群体中传承;另一方面, 其的良好发展为学校体育的教育提供了内容, 学校体育教育也被丰富。

1.1 学校体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学校体育教育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它在青少年教育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对实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和三级课程管理的体制下, 根据学校地域性和自身发展的特点与需要, 将民族自然资源优势充分的利用, 来开发地方和校本的课程, 民族传统文化在经过体育教学化的设计、选择、开发、实施与评价能力的培养, 为民族传统体育的转化、为素质教育的资源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也推进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1.2 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将学校体育内容丰富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下, 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拓展地方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对学校体育教育来说,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学校体育教育重要的内容资源, 也是其重要体现, 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被引入校园是民族传统体育功不可没的, 在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 很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部引入到学校教育当中, 这些项目符合教育原则和规律, 并日渐形成正规化的形式, 在教学大纲中有所体现, 诸如传统武术、板鞋、柔力球、毽球等既有健身效果, 又不乏趣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他们除了具有健身效果外, 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无疑是学校体育教育中的理想内容, 这些让学校的教育不显得单一和枯燥, 不仅促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还丰富了自身的教育内容。

2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传承危机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一个专门的场所, 学校不仅有专业的老师和丰富的设备, 还拥有在前端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 学校是民族体育发展与传承的摇篮。但是, 现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容逐渐淡出了学校体育教育中, 西方竞技为主的体育文化占据了体育教育的重要阵地, 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体现出传承危机, 表现为其传统文化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减小与人才流失等方面。

2.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群体数量持续减少

从教育的角度看, 在传统体育文化里青少年是传承的重要群体, 但各类体育项目的普及和社区体育活动的减少, 让原本传播路径就小的体育文化渐渐萎靡。而随着改革的开放和城市的推进, 民族原有的传统体育文化正在逐步瓦解, 现代文化的价值理念被大部分青年所接收, 所以对一些传统的理念是没什么兴趣的, 更不用说积极学习、参与其中、继承与发扬了。如:纳西族丰富多彩的民间活动正日趋衰落, 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民歌、民谣、谚舞蹈衰微没落, 民间歌手凋零, 而年轻的民歌手如凤毛麟角。所以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 传统体育文化的数量和群体逐渐缩小。另外很多学校没有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学生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途径也相对缺乏, 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其他运动项目, 而对于传统体育项目抛之脑后, 造成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群体数量持续减少。

2.2 传统体育文化人才不断的流失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活的载体是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人才, 但目前人才的流失是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越来越少, 具调查球类、田径专项体育教师占大多数, 民族传统体育教师严重匮乏;另一方面, 大学培养的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多属于理论专业人才, 实际的教育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在社会上很难发现有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在学校中就更难见到这些内容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学校也面临人才流失的尴尬境地, 出现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出现了脱节, 传统体育文化人才的缺失和后继无人的这种局面没有办法满足其传承的需要。

2.3 缺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制度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发展里没有形成稳定机制, 民族传统体育真正开展的学校少之又少, 特别是在中小学中, 由于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 体育仍属于边缘学科, 民族传统体育更是边缘之中的边缘。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教育部门推行体育考试政策, 这一政策无疑推进了学校体育的发展, 但学生多是追求考试的短暂锻炼“利益”, 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而言, 作用不是特别明显, 所以要积极建立完善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制度, 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学校体育教育结合起来。

3 解决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教育中呈现出的传承危机对策

学校教育是相对于社会教育而言的, 今天终身教育以及信息化社会的影响, 学校体育教育变得越来越多元化, 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但与竞技体育相联系, 而且与社会体育建立了不可割舍的关系, 因此,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中, 学校体育教育不容忽视, 这需要从政策等方面探寻两者的融合之道。

3.1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健全法律保护制度

我国政府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扶持力度比较弱, 传统体育文化保护还不系统、全面, 没有形成系统的保护网。专门从事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些民间团体非常少, 没有有效地参与到其保护工作中。对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校园, 尚无明确的法规措施, 制度建设落后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建设。因此, 政府作为法律制度制定的主体, 应尽快出台相关的法规措施, 为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融合提供依据。

3.2 举办学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开展传统体育竞技

目前, 我国有不同层次的大学生运动会、中学生运动会和小学生运动会, 在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多以田径、球类为主, 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或锦标赛很少, 就学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而言, 日本和韩国的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已经实现了个性化发展, 日本中小学都开设有相扑、空手道、柔道等传统体育项目竞赛, 韩国的跆拳道在各级学校都被设置成为必修内容, 学校每年都选派学生参加跆拳道比赛, 使得他们的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都很成功。这就说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路线须从封闭到开放, 学生竞赛设置则走传统体育化的道路。

3.3 开发学校民族传统体育内容, 促进学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繁荣

可以加大民族传统体育的宣传力度, 让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深入各级学校当中, 让学生认识、了解、接纳并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 依托地域资源优势, 以区域文化和传统节日为依托, 结合农业节令、民俗节日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在学校开办各种特色的民族体育课外活动或者文化节, 随着假日体育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生更加参与并投身于具有“新、奇、乐”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去, 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来认识和参与到民族体育活动中来, 逐步使民族传统体育逐渐走进校门。

4 结语

在学校中传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其可行性与实效性, 怎样把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结合起来是实现两者共赢的根本, 但学校体育教育与民族传统体育融合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目前的师资、制度和后备人才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仍需要从各个方面, 采取措施, 以保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学校体育中的顺利融入, 实现学校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双向超越。

参考文献

[1]袁校卫.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现代风险与危机消解[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1, 24 (4) :463-466.

[2]陆永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3]王亚琼, 罗建新.对贵州高校利用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J].高教探索, 2011 (5) .

[4]杨海明.民族传统体育 (本科)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学位论文, 2007 (6) .

8.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 篇八

【关键词】广西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高职院校 传承 创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C-0173-02

广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孕育创造了不少独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观念上的改变,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上面临诸多的现实问题,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护和继承、繁荣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高职院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世居广西的少数民族孕育创造了不少独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活动。例如,抛绣球、板鞋竞技、抢花炮、千人竹杠阵、舞狮子、赛龙舟,等等。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淬炼,今天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经成为人们娱乐健身的重要选择,逐步由原来的竞技化向现在的娱乐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广西常年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壮族的板鞋、投绣球,瑶族的射弩,苗族的爬坡杆、打草球,侗族和壮族的抢花炮,仫佬族的步虎掌、草龙舞,毛南族的同填、同顶和同拼,回族的摔跤,京族的跳竹竿,彝族的打磨秋,水族的赛马,仡佬族的荡秋千、打花笼,深受各民族群众喜爱。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现实问题,如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场地器材日趋消竭、参与人群日趋减少、传统技艺后继乏人、传统节庆生存乏术,等等。因此,如何在新的形势下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关系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生死存亡。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未来生存命运与现实生存命运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切。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都在挖掘、整理、保护和传承本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作为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中国,在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级民委、体育总局和民族院校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加工、提高做了大量工作,对挖掘、整理出来的优秀项目进行了改革、提高,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同时,各层级单位组织举办学术研讨会,探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改革与提高,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理论研究,不论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得到了提高。各地为了使民族传统体育稳定发展,有目的地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基地。如广西已确定区级民族传统体育基地12个,百色市12个县(区)都建有基地,河池市有壮、瑶、仫佬、毛南、水等民族项目体育基地11个,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有更好的生存环境。

例如,多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大力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公共教学当中。结合学院实际,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将跳竹竿、板鞋、高跷、背篓绣球等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引入体育教学实际中,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进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为体育教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为今后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做了积极的铺垫。

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的思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的深入探索,对一个民族来说,是维持民族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传承和创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培育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教育方面担负起更重要的社会和民族责任。

(一)研究培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人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千百年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依托创作并传承这些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人,通过声音、形象和技艺等手段,并以身口相传而得以延续。高职院校作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阵地,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保护过程中发挥着很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教书育人的体育专职教师,则扮演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人角色。因此,培养具有民族传统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全面发展的体育教学人才,是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传承的当务之急,进而有效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本院校的全面传承。

(二)研究挖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以及各民族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充分展现了各民族久远的传统和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过程中,要善于发现、整理、挖掘出这些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不能仅仅局限停留在外在动作、表现形式的表面整理、提炼,否则会因失去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而失去其生命力。

(三)研究构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氛围。多种多样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是在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特点。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本身特点,营造具有原生态环境的教学氛围,保留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有的原汁原味,使其更加充满活力。

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的发展方向

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教学,不仅仅只是教学上的需要,更多的是民族文化本身的特性需求。当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有机衔接方面,还存在提升的空间。因此,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开发具有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多元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的体育课程,不仅能让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多样化,更能体现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育的办学特色。

(一)加快提高专业师资力量的综合素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引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要使这项工作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正常而有效地开展,师资是关键。当前我国高校除体育院校以及一些民族院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外,高职院校很少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因此,培养和提高现有专业师资力量的综合素质是当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专业师资配备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师相对较少。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武鸣三月三歌圩、融水芦笙斗马等节日,组织教师或教师自发参与到当地节日庆典活动中,让教师到现场感受和体验广西少数民族特有的民俗风情,有效地培养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观念,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另外,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鼓励专业教师经常性地深入田间地头,虚心向民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人学习,实地深入调查、发掘具有重大历史、艺术、教育、健身价值,集中反映原生态的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色的项目,将其积极引进到体育课堂,从而在传承和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加快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一种生活文化,长期以来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与民俗活动密不可分,同时,与相关的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古民居、文物的关系十分密切。当前,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教学中仅凭自己掌握的项目内容,或者请教民间师傅了解一些技术动作,没有系统而深刻地去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起源、技术和活动形式,对使用的器具和规格制造方法都不甚了解,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博大精深、丰富的文化内涵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直接影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效果和推广传承。近年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加快了广西少数民族体育的挖掘、整理、研究工作,积极鼓励学院体育教师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在保持民族、民间体育不失原创性、民族性、历史性的基础上,深入对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研讨,拓展和外延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使之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符合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学实际,从而扎实有效推动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体育教改工作。

(三)加快营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环境。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规划指出,要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置于良好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加以保护,调节并处理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环境的关系,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中,有规划地在学院内选择若干个特定区域,建立起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生态环境教学区。教学区的建设充分体现原生态,尽量保持原貌,经常性地将群众喜闻乐见、简单有趣,并具有民族性、群体性、自然性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活动与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开展,培育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尊重传统文化的学院环境,从而建立起有特色环境、特色氛围的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特色体育教学。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传承和创新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积极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举措。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要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协同政府、社会团体的呼应,积极探索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弘扬优秀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何卫东,莫再美.广西红水河流域少数民族体育资源及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S5)

[2]蒋东升,何卫东,等.试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变迁——以瑶族传统体育文化为例[J].中华文化论坛,2011(1)

上一篇: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表下一篇:美国旅游签证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