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2024-06-21

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共8篇)

1.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一

少数民族名称、节日和风俗习俗

傣族的重大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均与佛教有关。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

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

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等。过“春节”又称为过年,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

羌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羌语称“日羌节”,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另一年节日是“祭山大典”,又称祭山会、山神会等。

土族传统的节日春节、端阳节与汉族相同。本民族的节日和庙会有旧历正月十四佑宁寺官经会,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四等。

瑶族的民族节日较多,主要有盘王(即盘瓠王,畲、瑶族传说中的始祖,传说是一只名叫“盘瓠”的龙犬)节、达努节等。达努节是为纪念创世女神密洛陀而过的节日,日期为农历五月二九日。此外还有“耍歌堂”节,又叫“耍望”节、晒衣节、干巴节、月半节、祝著节等。

彝族年,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族人民的年节。根据彝族的历法,一年10个月,每月36天。年节无固定日期,一般在金秋10月上旬择一吉日举行,此外还有跳公节、插花节及二月八年节等。壮

三月三歌会、春节、陀螺节、陇端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藏族的节庆活动很多,几乎每月都有一个节日,而且民间节日和宗教节日互相穿插。传统节日中以藏历新年、沐浴节、雪顿节和望果节最有规模、最具特色。此外还有达玛节、赏花节、上九节、郎扎热甲节、俄喜节、罗让扎花、沐浴节、驱鬼节、响浪节、酥油花灯节、望果节、转山会等等。

阿昌族

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五日 耍白象也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保安族

民族传统节日也都是伊斯兰教的重大节日,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等。

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老人节等。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每逢回甲节、回婚节时,子女、亲友、邻居都向老人祝福、祝寿。

布朗族

开门节 傣历十二月十五日

厚南节 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布衣族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的重大节日。每逢农历六月二十一日这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就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的查白场,举行盛大的歌会。歌节上的浪哨(唱歌)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浪哨时要互甩糠包,包上缀有多条绣花穗须,抛甩时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大年辰、布依族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布依族四月八(农历四月初八)、六月六(农历六月初六)、尝新节(农历六、七月)、仡佬节(农历三月初三)等。

德昂族

泼水节 农历四月十五日

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

还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东乡族

圣纪节 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

泼水节 农历二月二十九日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撒神 农历七月初一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尝新节 农历八月十五日

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都来源于伊斯兰教。

独龙族

独龙族的传统节日只有一个,人们称“卡雀哇”或“德里哇”,意为年节,时间在农历腊月中,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时间长短视食物准备情况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 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高山族

新年祭 农历十二月

泼火节 农历二月十九日

哈尼族

十月节 农历十月初一

澡塘节 农历正月初三

六月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过年节 农历正月初一

“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因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好收”,是元江县那婼一带哈尼族三大节日之一,虽不及“扎勒特”和“苦扎扎”那么隆重,但它特别重要,当地哈尼族认为,不过此节,新的一年尚未真正来到,十月岁首也只是个序幕。“好收色”是“染黄饭”的意思,当地汉族称之为“黄饭节”或“二月年”。当地哈尼族以此节祭献仓摩米天神的使者布谷鸟和“笔苦”鸟,因此节日是在听到布谷鸟和“笔苦”鸟的第一次呼叫之后,选择一个亥猪日举行,节日一天结束;“矻扎扎”节,每年夏历五月的“矻扎扎”,是滇南哀牢山一带哈尼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历时3—5天,其庆典活动极为隆重;“耶苦扎”,是西双版纳一带哈尼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哈尼人的吉日)开始,节期3—5天,过节期间,人们都停止上山生产劳动,在家里吃喝玩乐,或外出走亲串友。节日期间,还举行赛马、打陀螺、跳竹筒舞等活动。

珞巴族

旭独龙节 藏历二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隆德节 藏历四月

珞巴族以桃树开花为岁首,月亮周期变化12次为1年。每年庄稼收获后,珞巴族都要举行近两天的丰收节,叫做昂德林节。节日期间全村男女身穿盛装,各家端出准备好的美酒,共享节日食品。

拉祜族

拉祜族统一的节日有五个,即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火把节和八月月圆节。其中春节是最大有节日。这些节日的来历和过节的内容,都有其本民族的特色。按照拉祜族的历法,一轮12天,一月30天,一年12月,后来按照汉族的历法三年润一个月,但他们还是润月不润节,所以在拉祜族地方,碰上润月年,就会出现过两次节和过两次年的情况。有的地方过前一个月的节,不过后一个月的节。

僳僳族

僳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传统的刀杆节,在节日会场的中央,竖起两根约20米的粗大长杆,上面像梯子一样绑上36把长刀作为横档,刀口向上,谓之刀杆。正午时刻,鞭炮鼓点齐鸣,五名僳僳族汉子身着大红袍,头戴蓝布帽,在刀杆下将斟满的白酒一饮而尽,纵身跳上刀杆。他们双手扶握住上层的刀面,赤脚蹬着锋利的刀刃,勇敢地攀援而上,爬至杆顶,取出鞭炮燃放,一时间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爬杆者下来后,人们纷纷向他敬献美酒,能爬刀杆的人在僳僳族中很受尊敬。爬杆结束后,青年男女还进行丢烟包活动,男女各站一边,互相投掷,如果姑娘接着小伙子的烟包,并收藏起来,就说明姑娘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慕之情。阔什节,“阔什”是僳僳语的译音,“岁首”之意。阔什节,是僳僳族人民的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之间举行,历时两三天。相当于汉族的春节。

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

赫哲族

赫哲年 农历正月初一

景颇族 目脑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基诺族

打铁节 农历一月

开斋节 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

火把节 农历六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祭大龙”节是纪念基诺族创世纪祖阿嫫尧白的纪念日,一般在6月间举行,历时3天。阿嫫尧白创造了基诺族及其山川、日月、动物、植物,最后在造田运动中遭人暗算而殉难。基诺族的节日与祭祀活动基本不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纳西族

纳西族人民的节日有许多与汉族相同,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春节的活动内容却与汉族不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同西南许多民族一样,纳西族也有火把节。而本民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是骡马会、农具会、龙王会和朝山会。

撒拉族

撒拉族主要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

毛南族

春节放鸟飞、端午找草药。毛南族也过端午节,还有南瓜节、重阳节。

锡伯族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等,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要算是抹黑节和西迁节。

土家族

土家族的传统节日中,“以赶年”最为隆重,每年农历春节,汉族过除夕,土家族部是在汉人至少提前一天过年,所以叫“赶年”,土家族过“小年”,也要比汉人提前一天。还有土牛毛大王节。

仫佬族

仫佬山乡几乎每1个月都有节日。由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即农历年)开始到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灶王爷上天,十二月三十日(大年)或十二月二十九日(小年)的除夕,全年的每个节日都有其活动的形式与风格。有春节、二月春社日,牛生日、祭真武等。

普米族

普米族节日,主要是“大过年”、“大十五节”、“供岩洞”、“转山会”、“尝新节”等,这些节庆活动,多与生产劳动和宗教习俗有密切的联系。

门巴族

门巴族的节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宗教节日,一类是岁时年节。宗教节日主要在曲科节、萨嘎达瓦节、主巴大法会、达旺大法会,岁时年节主要有门巴族新年。

裕固族

裕固族的节日主要有春节、祭祀点格尔汗活动和喇嘛教的宗教节日。春节是裕固族的传统节日,节前也有祭祖守岁活动,节日期间要做酥油花、互送哈达、礼品以示祝福。祭祀点格尔汗活动每年春、秋两次。宗教节日每年有定期的正月、二月、四月、六月、九月(或十月)大会。此外,各部落都有祭鄂博(裕固语称鄂垒)活动,但时间不一样,或二月二,或六月六,男女老少都可以参加,十分热闹。

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的节日有春节、中秋节等,大致与汉族的传统节日相同。但达斡尔人对这些节日却有自己传统的节庆习俗特点。

塔吉克族

节日分传统节日和宗教节日两大类。迄脱乞迪尔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每年三月举行。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塔吉克族不封斋,所以开斋节不如其他两个宗教节日热闹。该族最隆重的宗教节日是巴罗提节,亦称灯节,每年斋月前两个月举行。

俄罗斯族

复活节 公历三、四月

古尔邦节 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鄂伦春族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赫哲族乌日贡节是赫哲族人一个新生的节日,诞生于1985年。“乌日贡”意思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一般在农历五六月间举行,历时三天。

哈萨克族

节日主要有开斋节(伊斯兰教历九月三十日)、古尔邦节、圣纪节(伊斯兰教历三月十二日)和纳吾鲁孜节。前三个是源于伊斯兰教的节日。纳吾鲁孜节是哈萨克族传统节日。“纳吾鲁孜”是哈萨克语“送旧迎新”之意,节期在民间历法的新年第一天(公历3月22日前后)。

塔塔尔族

塔塔尔语叫“古尔邦艾提”,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借词,阿拉伯语“卡尔邦”,意为“献身”。古尔邦节,是在伊斯兰教教历12月10日,即“肉孜节”之后70天。古尔邦节、开斋节、圣纪节三大节日。

维吾尔族

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即开斋节)、库尔班节(即古尔邦节)和诺鲁孜节节。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人的节日分传统节日与宗教节日。宗教节日则指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乌孜别克族

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

2.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二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 我省档案部门2009年将全省56个县级档案馆列入了国家档案馆建设总体规划, 启动了我省档案馆建设和档案工作发展的新一轮高潮。

档案服务重点将转向民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省档案事业稳步发展并取得了较大成绩。省档案局局长孙成德向记者介绍说:辽宁省档案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 省、市、县三级分别都有档案馆的设置, 特别是在“六五”到“七五”之间, 我省档案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大发展, 一些较大的档案馆基本都在那一时段建成。

到2008年底, 我省有各级各类档案馆152个, 馆藏档案1553万卷, 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116个, 馆藏档案1029万卷;各级各类档案室7686个, 室藏档案4490万卷。据统计, 1987年以来, 各级档案馆共提供档案服务12734万卷次, 接待利用者达5414万人次。

如今, 档案工作在我省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科学研究、编史修志、繁荣文化等方面日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孙成德局长说:“特别是在服务民生方面, 档案工作的作为将越来越大。”

近年来, 我省档案工作在服务经济、政治建设的同时, 更加注重民生档案的建设——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广大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 是当前我省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采访中, 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局局长佟春莉告诉记者:“以前的档案基本以机关档案为主, 近几年特别是在2006年以后, 更多转向了民生档案, 现在的档案收集、利用也主要体现在民生档案上。比如人事劳动合同、知青下乡名册、婚姻证明、独生子女证、转制企业职工工资表等档案, 百姓利用查阅得比较多, 而我们也很注重这方面档案资料的收集。去年收集的近两万卷档案资料中绝大多数是民生档案。这些档案不但为群众提供了方便, 而且解决了一些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本溪县档案局, 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个实例:赵长兴曾是本溪满族自治县陶瓷厂的一位工人, 今年已经57岁, 几年前工厂转制, 他下岗了。在工作期间他从事的是特殊工种, 因此55周岁就可以退休, 并领取养老保险金。但是在其个人档案中没有他从事特殊工种的记录, 办理退休时无据可依, 只有到60岁才能退休。如此一来, 在这五年间, 他不但不能领到退休金, 相反每年还要交纳近4000元的保险金, 算笔账, 为此老赵将会有近七万元的损失。正在一筹莫展之际, 他听说本溪县档案馆还保存着原来转制企业的财会档案, 便急忙来到档案馆, 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 查找到了能证明自己在特殊岗位工作的凭证, 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部分档案馆硬件水平不达标

我省许多市、县级档案馆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 按照国家档案局、发展改革委和原建设部制定的《档案馆建设标准》, 目前全省尚有11个市、42个县的档案馆不达标, 特别是一些县级档案馆的设施建设更是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

据了解, 截至2008年底, 我省有县级综合档案馆90个 (不含大连市) , 馆藏档案资料463万卷 (册) , 馆舍建筑面积8.6万平方米, 其中库房面积3.6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县级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5.1万卷, 馆舍建筑面积956平方米, 其中库房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在全省县级综合档案馆中, 馆舍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以上的有6个, 仅占总数的7%;1000至2000平方米的有22个, 占总数的24%, 而且绝大多数属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建筑, 馆舍陈旧, 部分已经成为危房;1000平方米以下的有62个, 占总数的69%, 基本都是非独立建筑。

本溪满族自治县档案馆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该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 原有馆舍面积780平方米, 其中库房300平方米。随着档案数量的日益增加, 原档案馆承载力已经达不到现有要求, 而且馆舍墙体出现裂缝, 地面出现塌陷。2007年12月, 该档案馆被鉴定为D级危房, 于2008年8月进行整体拆除, 现在临时租房办公。

在本溪县档案馆临时租用的馆地, 记者看到近11万卷的档案资料, 只能打包装入纤维编织袋内。近3000个装着档案资料的纤维袋, 按档案编号分类堆积在一个1000平方米左右的报告厅内。

报告厅已经堆满了档案, 一些陆续接收的档案资料只好暂时放置在其他房间。只有一些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资料和档案目录可以摆放在查阅室。

“这里每天都有群众来查阅档案, 但我们的条件实在简陋, 档案查找起来相当困难。”佟春莉说:“就盼着新的档案馆尽快建成, 那样老百姓来这里查档案就方便多了。”

记者了解到, 本溪县档案馆新馆整体已经建成, 今年即将启用。

一批县级档案馆开工建设

省委、省政府对档案工作高度重视, 档案馆的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一项, 被列入了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

在综合权衡各县级综合档案馆馆舍的实际状况后, 按轻重缓急, 决定优先解决无馆舍和馆舍为危房档案馆的问题。

根据档案馆库房实际需求面积及馆藏量, 全省规划新建县级综合档案馆55个、扩建1个。具体划分为三类建设标准:1200至2600平方米为三类馆舍建设标准, 2600到4600平方米是二类标准, 4600平方米以上为一类标准。规划新建的县级档案馆中一类馆8个, 二类馆40个, 三类馆8个。

预计通过三至五年的建设, 力争使我省的县级档案馆馆舍条件基本达到《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设标准》。

“档案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因此对保存档案的设施和条件都有较为特殊的要求。”省档案局局长孙成德说:“档案库房的光线、温度及相对湿度等都会影响到档案的保管质量, 因此档案馆建设的标准与普通建筑标准有些不同。”

据介绍, 一般档案馆建设的预期利用年限不应少于30年, 建设档案馆之初, 就要预计其30年之后的档案馆藏量。目前, 省、市两级档案是满20年一进馆, 县一级档案则是满10年就接收入馆, 而一些重要的档案资料, 还要提前进馆。

记者了解到, 岫岩满族自治县、本溪满族自治县、凌海市、铁岭县、建平县及沈阳市东陵区等六个县级档案馆已经开工建设或建成。

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阅的场所, 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政府信息查阅处, 因而档案馆的职能正进一步上升为政府职能。社会大众只要持有效证件, 就可以到信息中心进行查阅, 民生档案也可以到相应的档案部门进行查找。

3.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三

其次,高厚永在序言中提到:许多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音乐就是汉族民间音乐,但实际上中国民族音乐包含中国所有民族的传统音乐。甚至在当代众多英语文献中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介绍甚少,有的民族几乎没有涉及。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杜亚雄的这部专著弥补了英语文献中关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缺失,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此外,在多元音乐文化的今天,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着的中国传统音乐,其生存状况令人堪忧,假如不能提高保护意识,中国民族音乐将难以幸存。因此,本书的出版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切实可行的现实意义。本书不仅内容翔实、资料丰富,而且在论述方法及内容编排上均有显著的特点,具体分析如下:

一、多层次性的编排

本书一改以往书籍对中国民族音乐按地域划分编排的特点,而采用按中国56个民族人口数量多少的排序(根据国家人口普查的数据)来进行内容的编排。如人口数量最多的汉族排在首位,依次是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等。这样的编排较地域划分更具有直观性和层次感,由此我们想到人口数量可能决定音乐品种及数量的多寡,事实上大抵如此。如人口数量最多的汉族,其民间音乐不仅类型丰富而且数量庞大;藏族、维吾尔族的民间音乐亦是种类多、数量大。而人口数量不足十万的珞巴族,其音乐只有四种类型的民歌。当然,这种情况并不是绝对的,有些民族虽然人口数量较少,但音乐也很丰富。如京族,除了民歌、舞蹈以外,还有戏曲以及独一无二的乐器——独弦琴,总之,这样的编排给读者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印象,客观上起到了一定的量化作用。

其实,在人口密度大小的基础上来排序分别介绍每个民族的音乐,这种编排方法与杜亚雄的专著《中国少数民族音乐》⑥、《世界音乐地图》⑦相比较,体现了内容上的层次感。

本书作者并非不关心民族音乐的地域性关系,他在书的附录里面列出了每个省、自治区的民族区域分布情况。如在青海省,有玉树、海南等五个藏族自治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有巴音郭楞蒙古、克孜勒苏柯尔克孜等几个自治州。这些民族区域是民族音乐的生存空间,像一幅幅地图,具有一定的地域性特征。另一方面,它可能传递给我们一种信息,即相同的民族在不同地域中生活,其音乐是否也存在着跨地域的传播呢?如四川、青海与西藏这三个地区的藏族传统音乐有无内在的关联,以及跨地域传播及辐射的关系。因此,本书的编排方法在客观上为我们拓宽了思路。

二、书写音乐文化、关注音乐个体

我们知道,中国56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像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数量惊人。如何在这有限的篇幅里详细地介绍各个民族的传统音乐,确实是个难题。作者对每个民族从民族起源、历史发展到语言、宗教、生活生产方式,再到其传统音乐构成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且在论述中将不同民族的传统音乐置于该民族整体的文化背景中予以考虑,注重以上事项的横向与纵向之间的关系,全面观照而不是忽略某一方面。如作者对藏族音乐首先从民族历史的构成与发展入手,介绍藏族在公元七世纪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政权,元代时归为蒙古族统治。随后结合历史因素解释民间、宗教、宫廷音乐三种不同类型传统音乐的构成及关系;将民歌中的鲁体、卓体和自由体,戏曲的四种类型以及宗教音乐,置于藏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与社会文化观念等背景下介绍,层次分明⑧;又如对分布四个省,方言支系复杂的彝族民族音乐的介绍,虽然比较概括,但却强调了重点。作者从歌词的语言入手,结合彝族人民的文化特征将其民歌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彝族语言演唱,另一类是用汉语演唱⑨。可见作者在写作中非常强调民族音乐与文化背景及其语境之间的关联,对每个民族而言,都是一部书写音乐文化的艺术史。

另外,作者还对个体在民族音乐中的体验、创造与价值的问题予以关注。作者并没有着重介绍作为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汉族的历史发展,而是介绍了其语言的地域方言特征,以及宗教信仰等情况。之后从民歌的种类、独奏乐器、合奏乐种、舞蹈音乐、说唱,到戏曲类的昆曲、京剧等,作者用精炼的笔触一一道来,不仅有音乐表演方面的特征,还关注了许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如古琴艺术家林友仁、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⑩。

在我们以往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中,经常忽略了个人对音乐传统构成和维护的重要作用,但实际上,这些个体是研究民族音乐重要的因素。正如民族音乐学家蒂姆西·赖斯(Timothy Rice)所说:“强调个人也许是民族音乐学发展中最近、然而最薄弱的领域。”{11}在本书中,作者对民族音乐艺术家给予了一定的关注。由此来证明个体对音乐对象的创造和体验价值,以及对整个音乐事项的历史构成产生的重要影响。

三、历时与共时的时空观念endprint

作者非常重视对民族历史的追溯与重构,他对除汉族外其余55个民族的历史发展均做了不同程度的阐释。例如,他指出维吾尔族和甘肃的裕固族的祖先都是居住于蒙古高原的回鹘人,公元840年回鹘战败,部分移居西域,进入甘肃的居民成为裕固族的祖先,而进入新疆的部分居民同新疆南部印欧语系的民族,以及后来迁入的吐蕃人、契丹人、蒙古人长期相处繁衍发展,形成了维吾尔族{12}。又如作者指出,彝族的祖先是古老的羌族,羌族曾居住在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区,公元四世纪移居到西南,由部族成为一个民族{13}。这些民族历史的构成问题曾一度被忽略,但实际上它是研究民族音乐必不可少的要素,也是不同民族音乐构成的关键所在。

对民族历史的关注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从20世纪90年代起,民族音乐学开始热衷于对历史的研究,民族音乐学家逐渐从重构社会史、文化史、音乐史的研究旨趣转入阐释历史的研究角度。如美国民族音乐学家斯蒂芬·布鲁姆(Stephen Blum)认为,我们要参与音乐地阐释历史和历史地解释音乐及音乐生活{14}。因此,对民族音乐的研究不仅要对当下的音乐品种生存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还要对其历史、文化构成予以全面的关照。从民族音乐学家蒂姆西·赖斯提出的“历史构成、社会维护、个体经验”三重模式来看,“历史构成”包括两个重要过程,随时间变化(即历时)的过程和现时刻重遇、在创造过去的形式与遗产(即共时)的过程{15}。学者杜亚雄对不同民族音乐的研究都刻意强调了历史与当下的融会贯通,表明现在的音乐种类和特征既是对历史构成的文化遗产的传承,依靠人们的记忆对口头流传文化的重新构建,又是处于现代经济、社会及生活环境改变下的变迁过程。

四、注重田野调查实践

作者在前言中谈到,在过去的40年间,他的田野工作涉及到了每个省及自治区的多个县市,包含了许多新的调查数据。如佤族在婚礼、葬礼、出生、播种、收获、打猎以前,或者生病、死亡时,会举行庆祝或祭祀活动,并且演唱相关的仪式歌曲。佤族有很多乐器,其中两孔直箫叫做“嗯就”,用竹子制成,长约60厘米,直径约2厘米,在顶部有一个三角形的吹孔,在吹孔下端有两个按孔{16}。以上详细的数据和资料,显然是作者实际调查与研究分析的结果,是一种民族志的写作方法。

概览全书,类似具体的数据和调查分析出现在作者对每一个民族的音乐研究中。在撰写中,作者较好地兼顾了宏观与微观两种方法,既注重对音乐种类的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又强调对音乐表演实践活动的调查分析,具有全方位的研究视角。从宏观到微观,作者同时避免了绝对性和普遍性艺术标准为类分前提的宏观意识,而是立足于一定地域—民族—文化内部的微观意识,采用较具体、精微的分析手段和注重系统、结构、功能特性的整体文化观念{17}。

另外,笔者希望就一小问题与作者商榷。这部开拓性的英文专著是作者历经几十年的研究成果,汇聚了他丰富的田野调查及研究经验,从写作中便可看出他深厚的积淀。但本书中涉及的所有谱例都未标明记谱者和演唱者的相关信息,这似乎有点缺憾。因此笔者认为,若能对这些谱例进行标注的话,必然会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和演唱者的权益。否则日后别人引用这些谱例时,也有可能不标注明其来源,这对作者和表演者来说,都是侵权行为。当然瑕不掩瑜,这本书正像高厚永教授所说的,是民族音乐研究领域的里程碑。

① 美 韦慈朋《江南丝竹音乐在上海》,阮弘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版。

②Helen Rees. Echoes of History, Naxi Music in Modern China M . N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③Helen Rees. Lives in Chinese Music M .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Urbana and Chicago, 2008.

④ 英 施祥生《沪剧:现代上海的传统戏曲》,赵玥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版。

⑤Jonathan Stock. Musical Creativity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Abing, His Music and Its Changing Meanings M . Rochester,

NY: Rochester University Press,1996.

⑥杜亚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

⑦杜亚雄《世界音乐地图》,安徽文艺出版社2009年版。

⑧参见Yaxiong Du. Listening to China-The Music Heritage of Chinas 56 Nationalities, Anhui Literature &Art Publishing

House, 2012, pp.38-45.

⑨同⑧,第60—64页。

⑩同⑧,第15—22页。

{11}{15}蒂姆西·赖斯《关于重建民族音乐学》,汤亚汀编译,《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4期,第120—126页。

{12}同⑧, 第47页。

{13}同⑧,第60页。

{14}齐琨《历史地阐释:民族音乐学之历史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第83—90页。

{16}同⑧,第152—153页。

{17}关于宏观与微观的方法论,参见杨民康的《音乐民族志方法论导读——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实例》,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第174—175页。

张文敏 河南省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4.56个民族是一家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

2.了解少数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愿感,感受民族统一与团结。

3、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解并介绍少数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

联系旧知,激情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上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位老朋友呢,看你们还记得 吗?(PPT出示《我们的民族小学》插图)

2.看来,同学们有着很棒的记性。是啊,大家来自不同地方,穿戴不同来到一所学校学习真是开心。你们也一样,和这么多同学在一起真开心。

3.在伟大的中国,地广物博,在课文中同学们认识了一些少数民族。老师今天带来了我们祖国的地图,你们能试着去看看他们民族所在的地区吗?

(PPT出示地图,让学生在图上寻找)初步感知

一.从地图中感知多民族

1.有找到的吗?可以把你找到的告诉其他同学吗?

2.是啊,要找到也确是不易。因为我国是一个拥有着56个民族的国家。同 学们在图中可以看到,我们的少数民族遍布全国各地。你还看到了哪里民族呢?可以把你找到的少数民族告诉大家吗?

3.少数民族不止仅仅出现在我们的书本与地图上,少数民族也出现在我们 生活中。

(PPT)出示资料

据县民族宗教局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县有畲族、侗族、苗族、仡佬族、土家族、蒙古族、回族等23个少数民族,总人口6000多人,散居在各乡镇(街道)的农村;有1个民族乡、7个民族村,其中畲族人口占较大的比例,有4536人,另有苗族383人、仡佬族128人、土家族105人、蒙古族65人、回族38人,重点居住在莪山畲族乡、富春江镇的大庄民族村、横村镇的湾

下民族村和百江镇的金塘坞畲族村。还有少数散居在分水镇的陈家自然村,钟山乡的青南山自然村,旧县的大山湾自然村等。12月28日是莪山畲族乡成立17周年纪念日。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县的少数民族村,在生活、民族风情方面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4.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同学们在生活中的必需品,它也有着少数民族的象征 呢?藏在老师的口袋里,我们一起找找。(人民币)

你能找到人民币中的少数民族吗?(文字)其实在以前的人民币中,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元素,老师也带来给你们,我们一起看看吧。

5.同学们知道自己是哪个民族的吗?在56个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哪个民族?对了,就是我们汉族。

组织学习,有奖竞答

1.汉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的民族,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那么你知道的有哪些?老师之前有让同学们进行学习,接下来,我们以组为单位开展一次有将竞答。奖品老师也准备好了。

(PPT出示10题)

2.那么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优美动人的传说和神话故事你知道吗?(PPT出示阿凡提的故事)同学们,你们喜欢阿凡提吗?关于阿凡提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去认识了解他。

3.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再感受一下节日的气氛,这是什么节日,你们知道吗?(生答:泼水节)有人知道与它有关的传说吗?老师再讲关于傣族泼水节的故事。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各少数民族之间,除了传说故事不同,还有什么不同呢?(生答)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通过一个民族的服装来认识他们。1.微视频播放藏族服饰及文化风俗

通过微视频帮助学习了解少数民族有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文

化,各种原因也让各民族的服装也各有不同。2.通过学习单能猜出民族服饰。

教师准备好学习资料,让学习以组为单位,填写表格,试着分辨

民族服装的差异。

3.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民族服装 总结升华

1.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数学公式,你们看这样对吗?

是啊,生活在祖国的每个民族都是我们的家人,我们有着好大一个

家,在这个家里生活学习我们都感到很快乐。所以有民族都应该团结在一,共同为这个家努力。

2.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首歌,也要送给你们。(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5.56个民族神话故事 篇五

土家族神话《依罗娘娘造人》讲:张古老造好了天,李古老造好了地,地上没有人,空荡荡的,寂寞得很。玉帝把张古老喊来,说:“张古老,张古老,你造个人吧。”张古老用石头做人,做了七天七夜,头有了,身子有了,脚手都有了,但坐着不会出气,站起来不会走路。张古老没有做成,他“唉唉唉”地叹了三口气,上天去了。玉帝又把李古老喊来,说:“李古老,李古老,你造个人吧。”李古老用泥巴做人,做了七天七夜,头有了,身子有了,脚手都有了,但坐着不会出气,站起来不会走路。李古老做人没有做成,他“唉唉唉”地叹了三口气,进地去了。 地上还是空荡荡的,寂寞得很。 玉帝把依罗娘娘叫来,说:“依罗娘娘,依罗娘娘,你做个人吧。”依罗娘娘用竹竿做骨架,用荷叶做肝肺,用豇豆做肠,用萝卜做肉,用葫芦做脑壳,通了七个眼眼,吹了一口仙气,坐着能出气了,站起来能走路了,依罗娘娘做人做成了。 地上有人了,凡间世上热闹了。

6.56个民族 班队主持稿 篇六

开场白:

项: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 李: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胡: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 婧:一个团结统一的民族;

合: “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班会现在开始。点PPT 李: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抢答题:你知道我们祖国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胡:是呀,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大家庭,由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

李: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你们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呢? 请两个学生说一下就可以。胡:对的,看来同学已经知道很多少数民族,我们这儿也有一些资料,我们一起看一看。看着PPT说

第一篇章:民族大拼盘 衣

项:同学们看我们中国有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能谈谈自己对他们的了解吗?比如衣食住行、风俗、语言等方面都可以说一说。请两个学生说一下就可以。

项:看来同学们对少数名族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去认识认识这些兄弟姐妹们吧。接下来我们从——衣食住行、风俗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

项:这是蒙古族的服饰,他们都穿长袍、软筒牛皮靴,而且靴子要长到膝盖。这是蒙古族人的摔跤服,摔跤在蒙古族是他们的传统活动,也是一种强身健体的运动。

这是藏族的服饰,带有莲花纹样的,真好看呀!同学们,你们猜这是哪个民族的服饰? 学生回答:傣族

对的,这就是傣族的服饰,他们的衣服上都有孔雀的花纹,帽子上也有孔雀的样式,他们还有孔雀舞呢。

这是苗族的服饰,他们下面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妇女还有很精美的银饰

这是满足的服饰,他们头上带的叫做旗头,他们穿的是马蹄底鞋,因为形状很像马蹄所以叫做马蹄底鞋。这是维吾尔族的服饰 这是朝鲜族的服饰

婧:我们再来看看少数民族的食物文化。(看着PPT说)

回族人忌食猪肉、狗肉、马肉、驴肉和骡肉,不吃动物的血等。蒙古族——除夕更岁时,一家人围坐在包内火炉边,在向长辈敬献“辞岁酒”之后,饱餐烤羊腿和煮水饺。(这是他们的烤羊腿和煮水饺)贵州省的仫(mù)佬族,不但有食虫之习,而且还专门设有名为“吃虫节”的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吃虫节时,全家人团团围坐,家长说一声:“吃,嚼它个粉身碎骨,吃它个断子绝孙。”随即,一家人就一齐举筷,痛痛快快地吃起来。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食用昆虫的习俗,如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对他们来说,“吃虫”不仅有助于改变口味和增加食物种类,而且可以大量消灭对农业生产有害的昆虫。

奶茶是新疆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这是维吾尔族咸奶茶,和我们平常喝的甜牛奶是不一样的味道,很多人是喝不习惯的。)

胡: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少数民族的住宅。

这是哈萨克族的毡房,这是蒙古族的蒙古包,这是藏族的帐篷,这是傣族的竹楼。同学们,你知道为什么傣族人都住竹楼吗?

胡:对的,因为傣族主要在我国的云南地区,那里的天气炎热而且多雨,为了防止房间潮湿,傣族人都喜欢住在竹楼里,在这里面既凉快又干爽。

风俗

李:接下来由我来给大家介绍少数民族的风俗。

这是少数民族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人们互相泼水,用飞溅的水花表示真诚的祝福。

这是火把节,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节庆期间,各族男女青年点燃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祈求火神赐福,庇佑全村人人畜兴旺、五谷丰李、村寨平安、事事如意。这是少数民族在献哈达,献哈达(PPT上读)我们再来看一下维吾尔族的见面礼(PPT上读)第二篇章: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李:下面我们进入第二篇章:相互了解,相互尊重

我们知道到少数民族的地方去做客时要注意很多礼节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着PPT读)李说傣族禁忌 项说蒙古族禁忌

婧:当然,正因为56个民族各具特色,所以会存在一定的差异,那这些差异会带来什么影响呢。请听下面的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下面有请丁一鹏为我们讲故事。故事:有一天,汉族人士小明穿了套黑色衣服,去蒙古族小强家做客。小明威风凛凛地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才下马,手持马鞭进入蒙古包。蒙古包主人小强没有听到门外的声音,小明就擅自进入包内,和小强打了招呼后就随便坐下来,后来又蹲着,蹲了一会儿觉得脚很累便将腿伸向炉灶。想喝茶的时候没看清楚就跨过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吃饭时话也很多,手舞足蹈,老是用道具和筷子指向主人家头部,最后告别时踩住了别人的门槛。小强对小明的这次来访很生气,发誓再也不请他到家里做客了。你说这是为什么?丁:听完了故事,你知道当我们与其它民族的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请两个学生说就可以了。

丁: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尊重其他名族的文化,风俗习惯,这样,才不会一不小心遭遇尴尬或者令他人不快。

第三篇章:知识竞猜

婧: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篇章知识竞猜,请卫星上台 下面是必答题

规则是:

1、每组必须答2题,每题5分,答错扣2分,不答不扣分即0分;

2、一个小组答题的时候,其他小组不得发出声音干扰,否则改组总分扣2分

下面请第一小组派代表答题

必答题答案是:

1、B

2、A

3、A

4、A

5、C

6、B 接下来是有关服饰的必答题,请第一小组派代表答题

服饰题答案:

1、A

2、C

3、B

4、B

5、B

6、A

接下来是选答题,规则是:

1、每小组组长从6幅图中选择一题来回答,每题8分,答错扣3分,不答扣1分;

2每组按顺序开始选题,一个组答题的时候,其他小组不得发出声音干扰,否则该组总分扣2分。

选答题答案:

1、B

2、C

3、A

4、C

5、B

6、C

第四篇章:多彩民族,携手同行 四个主持人上台

李:是呀,我们的祖国好像一张美丽的拼图,而各民族的文化便是拼图的各个部分

胡:只有每个部分都完整、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我们中国壮美的河山。

项:对呀,虽然我们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饮食习惯、风俗习惯等等,但是我们同样还是一家人,这些有意思的东西反而让这个大家庭更有意思了。

婧:现在,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让我们在歌声中体会我们是一家人。

7.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 篇七

退休后追寻往日梦想

1947年出生的邢建民平时就爱好拍照。经他手里拍出来的照片都带着别样的意义。在他的家里,有两张照片别有趣味。一张是1978年3岁半的儿子穿着带补丁的衣服,手里攥着一个苹果只闻不舍得吃的场景;另一张是2014年3岁半的孙子大快朵颐吃鸡腿的快乐表情。时隔36年的两代人照片,显示着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邢建民时常为这些带着故事和情感的照片所打动。

邢建民家兄弟姐妹8个,全家福却仅有两张。分别拍摄于1957年和1967年。家中的几位至亲已走了几个,每当想念他们,他都会拿出泛黄的老照片看一看,深情地回忆和亲人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邢建民说:“照片的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当人们在一起的时候,并不觉得重要,一旦人离开了,再拿起照片,心里沉甸甸的。”

邢建民从自身的感受深觉一个家庭拥有全家福的深远意义。作为一名机关单位的基层干部,他了解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百姓大多一生没有拍过照片,更谈不上拥有一张全家福。他梦想着,将来帮这些普通家庭多拍些照片,还要把五十六个民族家庭的全家福都拍齐了。

2007年,刚刚退休的邢建民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家庭会议,表达了他想为偏远百姓义务拍全家福的想法。全家人一致赞成,开公司创业的儿子说:“为社会做公益是好事,我赞助,让老妈当财务总监。”就这样,邢建民带着满是换洗衣服的大皮箱,背起十几斤重的相机开始了拍全家福的行程。

出发前,邢建民把拍全家福一事做了详尽的计划。最初他把拍照的内容锁定为二三十人的民族全家福、家庭全家福、高龄老人的肖像等。每拍一个民族,他都要提前去网上查资料,去书店买相关书籍,为的是提前了解这个民族主要聚居地以及文化、服饰、民族信仰等情况。

2011年,邢建民到陕西洋县的一个小山村采风,许多村民都不明白什么叫“全家福”。当听他解释明白后,一个个都欢欢喜喜地赶紧换新衣服、刮胡子、洗脸……曾经在陕西户县东花园村,他听说一位老人脑梗后偏瘫,行动不便,就登门前去拍照,可老人说啥都不愿意照。邢建民劝老人:“老兄弟呀,照一张吧,以后孩子想你就能看见你……”后来老人去世了,他远在新疆的女儿回来后,捧着照片哭着说:“感谢这位摄影师,要是没有这张照片,真的再也见不到父亲了……”

在西安城中村,四位超过90岁的老奶奶听说村里来了个免费拍全家福的人,忙找到邢建民,幽默地问他:“能不能给俺们四个九零后拍张合照?”遇到这类事情常使邢建民打破原先的计划,全家福的意义被无限拓宽了。可是,当老人们刚刚准备好拍照,却有一位村民急急忙忙地跑来,他气喘吁吁地请求邢建民能够给他的老母亲拍张照片。原来,老人已经进入弥留之际,一辈子却没拍过照片。听到这个情况,邢建民扛起相机,跟着村民就跑……

真正让邢建民感动的是,当闪光灯亮起的瞬间,几天都没有睁眼的老人瞬间睁开了眼睛,留下了一辈子唯一的照片。邢建民赶紧把这张照片洗出来送到老人家中。几日后,老人走了,遗像用的就是这张她一生中唯一的照片。

聚焦全家福背后的故事

全家福照片随着邢建民的脚步,越拍越多。一个背包、一个行李箱、一个摄影三脚架,40公斤重的行头是老邢拍全家福的显著标志。白雪皑皑的长白山、绿草茵茵的呼伦贝尔、巍峨秀美的黔东南……9年来他行走了25个省份的156个区县。在他拍摄民族全家福的记录本里,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拍摄照片的数量、人名和地址,拍摄照片总计六万多张。

在遥远的小茶腊村,邢建民拍下了身披 “独龙毯”的当地村民全家福。因古老的纹面习俗,独龙族最年轻的一位“纹面女”董春莲,也走进了他的镜头里。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邢建民拍摄到了一户22口人的、多民族通婚、五代同堂的大家族,一家人里就有瑶族、苗族、汉族、水族、布依族5个民族。邢建民为其乐融融的大家族拍完照片后非常激动,多个不同的民族能成为和睦的亲人,真好啊。因此,拍全五十六个民族的全家福的想法更坚定了,这也是他一直心心牵念的中国梦。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邢建民走上了更广阔的公益之路。在山西儿童村,给80个孩子拍全家福时,几个小孩子哭着闹着喊妈妈。经了解得知,他们的妈妈在监狱服刑。邢建民感到很痛心,和有关方面取得联系后,他带着几个孩子去了监狱。其中一对孩子的母亲是盲人,母亲知道有人带孩子来看她了,一直用手抚摸孩子,感受孩子瘦没瘦,穿的棉衣暖不暖。整个过程,母爱的细腻一览无余。这样的场景,常使他禁不住地流眼泪。他深深感受到,不但要给完整的家庭拍下其乐融融的全家福,还要把镜头多对准那些支离破碎需要温暖和关爱的家庭,帮助他们破镜重圆。在宁强地震灾区拍摄全家福时,邢建民得知一个学校有13个学生因家庭事故辍学。他当即给孩子们留下了学费,回家后又继续资助孩子们上学。每到年节,都会收到孩子们邮寄给邢爷爷的成绩单和小礼物。随后他又用微薄的退休金,成立了“胡杨中学资助基金”,有60名学生得到了帮助。

陈忠实为他写序

连续9年,邢建民行走在拍全家福的路上,许多人看到他拍的全家福画面温馨美好,却体会不到他的艰辛。老伴每天都要给他打电话,每次他都说“一切顺利,好着呢!”其实邢建民在拍全家福过程中,遇到好几次九死一生的险情。在给侗族村落拍全家福时,为了更好选取村落角度,他登上了山顶。拍完后他发现右侧老亭上有些木雕很精致,兴奋的他向深草丛刚迈出一步,就踏空了,幸好上身倒挂在一颗碗口粗的树上,看到身下是三丈深的谷底,邢建民浑身的冷汗把衣服都湿透了。

2015年9月到西藏拍摄时,邢建民因高原反应失去知觉,即便如此,他一直没忘把相机高高地举着,生怕毁了拍摄的照片。邢建民说,“拍全家福的路上,我遇到了太多的爱和感动。村民们把我当做远方的客人一样杀鸡宰羊,把最华丽柔软的地毯为我铺上,从没用过的被子给我盖上。这就是我拍全家福,虽然遇到困难却不想放弃的理由!”

2015年9月,正逢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邢建民也把西藏作为拍56个民族全家福的最后一站。他在老伴和孙女的陪同下,用近一个月时间拍了由17个民族组成的百名官兵全家福,以及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的民族全家福。拍完这最后3个民族,邢建民的56个民族的全家福完美收官。

从2007年退休至2015年9月底,邢建民自掏腰包,共为876个家庭拍摄全家福、受拍人数12854人。个人肖像1976幅,并自费冲洗了2万多幅照片义务邮寄给拍摄对象,他希望让每一位被拍摄者都能分享到这份温馨。

2015年,邢建民将他9年来的拍照故事整理成新书《山川逐梦》,他的老朋友——著名作家陈忠实特来为他写序,他写道:“陡峭的崇山峻岭,湍急的大江长河,崎岖中奔波着我的老朋友邢建民,我似乎听得到他呼哧呼哧喘着粗气,也听得到他拍好全家福之后的憨厚笑声,这些声音在我的心头潮溢开来,温暖着我,所以一定要为他汇集着心血和汗水的作品写上几句话,是为序。”

2015年12月,邢建民再次被评为“陕西好人”。他说,“民族全家福”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圆。我并不在乎拿什么奖项,只要能为普通百姓人家拍全家福,为他们留下温暖感人的印记,就是我最高兴的事情。

8.《56个民族是一家》教学设计 篇八

沁县段柳乡中心校 鹿永梅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搜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了解祖国各民族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汉族源远流长的文化,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的特色和传统文化。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播放音乐《爱我中华》,全班欣赏。

2、师:你知道“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指的是什么吗?(56个民族)

3、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6个民族是一家》(板书课题:56个民族是一家)二、进入“民族长廊”

(一)、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和“少数民族的含义”。(1)师:我们属于哪个民族呢?(汉族)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过渡语:同学们了解的真不少,除了大家提到的还有很多。老师把他们集中在大屏幕上,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少数民族分布图和汉族)那为什么处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我们来看一幅图(出示少数民族人口比例图)。

(3)小结:这就是除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他们总人口还不到全国总人口的8.4%,因此被称为“少数民族”。

(二)学习“汉族文化”

过渡语:就在这960万平方千米的辽阔的土地上,我们汉族与55个少数民族就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友好地生活在中国这个美好的大家庭中。正像课文46页提示语所说,我们一起来读(“在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里,各民族间平等、团结、互助,共同繁荣进步。”)56个民族,56枝花,56个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举世瞩目的文明。

同学们,我们都是汉族人,(板书:汉族)你对我们汉族人口有哪些了解呢?(生说,人口最多,分布最广,世界上人口最多ppt出示)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1、出示”任务一”

(1)你对汉族的文化有哪些了解呢?结合课本47页和课前收集的资料先填一填“智慧谷”“我还知道———。”(可以从发明、文学、书法、服饰、绘画、建筑、传统节日、神话传说等方面来填写)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看哪个组的知识面最广。

教师巡视指导,预计学生发言。预设: 四大发明

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它的前身是司南——图片。指南针的发明对航海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郑和下西洋、哥伦布、麦哲伦的航海大发现都离不开指南针的功劳。)造纸术的发明,推动了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几个世纪后,造纸术传到朝鲜、日本、印度和阿拉伯,后来又经北非传到欧洲。造纸技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的毕昇晚了四百多年。④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火药是我国劳动人民在一千多年前发明的。它的发明,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

文学: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四大名著)书法:行书、楷书

唐装:外国人穿与中国领导人穿 绘画: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 建筑:赵州桥、京杭大运河

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 杰出人物 神话传说

……

三、学习“少数民族板块”

过渡语:刚才我们通过服饰、发明、文学作品等进一步了解了汉民族文化,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些方面了解少数民族。(板书:少数民族)现在我们先从服饰来了解。

1、出示“任务二:看服饰,猜民族”。(1)教师出示不同的少数民族服饰,先让学生猜一猜,然后交流少数民族的相关信息,师补充小结。

出示:蒙古族。

你是怎么知道的?(从电视里看到的这种服饰的人生活在大草原上)那我们一起来看这个民族的服饰特点(生读师鼠标指明。)那你们知道蒙古族人为什么穿这样的服饰吗?师简单介绍“马背上的民族”和风俗习惯(生齐读)出示:藏族

你是怎样猜到的?(看服饰)

这个民族的待客礼仪非常出名,想了解吗?大家可以边读边想象你就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试着做动作。(生对应文字介绍做动作)出示:朝鲜族 ④出示:满族 ⑤出示:维吾尔族。

这个民族的服饰有什么特点?(爱戴四棱小花帽)

你还了解这个民族的哪些信息呢?看谁知道的最多。(吃羊肉串、葡萄甜、哈密瓜、)

⑥出示:壮族

这么美的服饰,你能猜到是哪个民族吗?(壮族)你怎么知道的?(看电视)看来只要我们用心发现,生活中处处是知识。⑦出示:苗族 ⑧出示:回族

(2)出示连线题检测学生对少数民族信息的掌握情况。

2.过渡语:与汉族一样,少数民族也有许多杰出人物和动人的神话传说。

在新疆维吾尔族,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那阿凡提如果遇到剃头不给钱的阿訇,他会怎么做呢?我们来看一段小视频。

3.播放小视频《要不要》感受少数民族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形象。(1)你认为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机智幽默、不畏权贵)

能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吗?

(2)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和神话?从中了解到这个民族的哪些特点?

小结:同学们,像阿凡提这样的少数民族的传说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壮族的歌圩节。

四、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现在大家一定对“56个民族,56枝花”这句歌词有了更深的理解。不管我们属于哪个民族,不管我们居住在祖国的哪个角落, 我们1个汉族(板书:1个)和55个少数民族(板书:55个)永远都是一家人!(板书:一家)祖国永远都是我们共同的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让我们在《爱我中华》的歌曲声中祝愿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

五、布置课后小任务 1.请画一画你最喜欢的少数民族服饰。

2.收集少数民族的杰出人物以及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同学说一说。板书设计:

56个民族是一家

1个汉族

上一篇:法律援助先进事迹下一篇:优秀作文假如我有一匹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