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2024-08-02

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精选12篇)

1.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一

杨X

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男|26岁(1987年10月16日)

居住地:上海

电 话:139********(手机)

E-mail:yangX@XXXX.com

最近工作 [ 1年8个月]

公 司:XX公司

行 业: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职 位:人事主管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教育经济与管理

学 校:广西大学

自我评价

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能吃苦耐劳,思维敏捷跳跃,做事缜密。为人诚实守信,亲和力强,善于组织工作事宜使工作更加高效。适合并乐意从事人事管理工作。多年的行业工作经验让我可以更加熟练的应用专业知识,更加熟悉行业工作内容,更快的适应新的工作、新的环境。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一个月之内

工作性质:全职

希望行业: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目标地点:北京

期望月薪:面议/月

目标职能:人事主管

工作经验

20XX /7―至今:XX公司[1年8个月]

所属行业: 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人事部 人事主管

1. 公司管理制度的编写修订及执行落实。

2. 人事工作的监督及主导人员招聘配置、培训、及薪资、福利管理。

3. 主导目标管理及绩效考核管理的推行、落实。

4. 勤学好问,大胆展示自我,学会了要礼貌待人,要踏实干事,要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20XX /6―20XX /6 :XX公司[1年]

所属行业: 其它生产/制造/加工

人事部 人事总务主任

1. 根据国家、地方法律知识,进行公司规定制度的编制、修订、执管。

2. 负责年度培训计划的作成,新入员工的职前培训工作。

教育经历

20XX /9―20XX /6 广西大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 本科

证 书

20XX /6 大学英语六级

20XX /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 语(良好) 听说(良好),读写(良好)

2.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二

1.1 命运共同体

黑河学院经济系与管理系是命运共同体,经济系内的各位老师是学科专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政府、企业、银行、学校、经济系肩负着振兴黑河经济,服务中俄区域经济的时代使命,也是命运共同体。

1.2 科学发展观,学科专业融合

科学的发展要注意学科之间的融合,专业之间的融合,众所周知,国贸与金融专业在经济大类中一向不分家,在学院现有系内课题研究层面,我们应该注重国贸与金融类别的融合和跨界渗透研究。

1.3 国家创新创业战略和专业储备

专业创新在专业设置名称上要慎重选择,以此体现差异性、特色性、创新性:差异性体现在专业与黑河地方对俄贸易要有高度的相关性,不同于其他高校,特别是互联网金融、文化金融、产业金融的跨境应用,以此服务地方小微企业;创新性体现在名称上和地域服务性上。未来从创业角度、金融考证、经济师考证辅导等可成为教师挂职锻炼与社会对接的渠道与机会,同时侧面提升师生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为就业打通任督二脉。

1.4 与省情、市情的战略对接

黑龙江省在积极地寻找国家社科研究分院,提出了黑河金融创新试验区方案,此方案正在不断地完善论证中,黑河市委、市政府领导对此高度重视,也在积极地推进落实中。同时,哈尔滨银行也期许在俄罗斯受到美欧制裁的当口,寻求中俄贸易的金融契机,力主在黑河建立分支机构,此项目也在调研论证当中。

黑河市是中俄边境口岸城市,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提振东北经济,要将黑河建成国际城市和东北亚区域性金融中心,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具备开展绿色金融和试点的价值,对边贸小微企业的服务也将水到渠成。

1.5 形成战略智库

黑河学院对俄经贸研究基地(中俄经贸战略智库)的战略探索:结合经济系、管理系两系教师的科研方向和研究层次,以课题项目为依托,深入国家、省、市企业、银行、政府调研,搭建各层社会关系,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战略,服务政府、企业、银行,形成黑河学院的特色智库。

2 立足点

2.1 微观层面———培养模式的差异化

从学生角度而言,不应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应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质、兴奋点,从而培养出高情商、高智商的学生,在态度上要敬业,应用上突出实践操作,动力上加强创新教育。

从教师角度而言,教科研的学科专业融合渗透、国际国内高水平的特色课程、特色研究均充分体现了渗透性和融合性。

2.2 中观层面———“学院+”“学校+”信息网络建设的必要手段

专业发展不是孤立的,它是学校二级学院群的通力合作发展的产物和结晶。

“学院+”是指要加强与数学、教育、俄语、英语、通识、俄罗斯研究所、俄罗斯流域所的交流与合作。合作原因如下:

(1)+数学系:因为现代金融具有技术流前景,学生需要具备定量化的模型分析基础,具备SPSS、SAS、Eviees、Matlab、Excel软件的应用能力,在现有师资下要充分利用兄弟院系的师资,获取合力,形成长板效应,即汇通兄弟院系比较优势,交换我方比较优势,将我方比较劣势服务外包,实现合作共赢。

(2)+教育学院:因为教育理念、方法、现代媒体技术的理论实践比较优势在教育学院,所以我院需要取其精华的“拿来主义”。

(3)+通识学院:因为公共选修课是学生素质提升的快车道,要深入调研,明确哪些课程能够有效辅助金融专业的学生更有效地提升专业素养。

(4)+外语学院:因为语言是国际交流的工具,是学术和教科研提升的工具。

(5)+校内研究所:是对俄金融问题的跨界交流融合的必然选择。

“学校+”,要着重从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为切入点,找到合作学习的切入口。

学校+政府+企业+银行,着重从各级发改委、各城市人民银行支行、各城市商务局、工农中建银行分行、市政府、市委、各级党校、对俄贸易公司入手,打通学校外部圈层的社会关系,为我院所用。

2.3 宏观层面———国家战略对接

目前国家有六个层面的战略,分别是“一带一路”“互联网+”、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监管、黑河金融试验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创新。黑河市好比中国对俄棋局中的一粒棋子,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未来申报的金融专业好比下棋的棋手,有棋子说明有发展的机会,有棋手说明有金融人才布局的可能性,关键是如何让可能性成为现实。

3 师资解决方案

3.1 二级学院层面的内培外引

对内要集群式培养,要全方位地提升现有师资的能力,鼓励推进发展双师人才。对外引进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专业人才。总之,要有计算机的“软件”。

3.2 学校层面的上层建筑

一是政策支持,要具有特殊引进人才的待遇;二是对内要加强访学、读博政策倾斜和优惠,正视教师人才的内外流动,敢于放,能够进,给予学术假和病休假,在教学安排上教务部门要能够灵活处理,尽可能地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以上两点是计算机“内存”;三是兑现各类职称,激发占学校7成以上的助教、讲师等青年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机会公平化、培训集群化、待遇福利化。这第三点可以说是计算机“缓存”;四是要与企业、银行、政府搭建合作关系,服务学院建设,这应该是学校各专业运转的“CPU”。

4 金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4.1 公共课模块

经过长时间调研,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笔者认为公共课模块应开设以下课程:大学英语、经贸俄语、大学体育、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马克思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心理学、计算机、数据库设计。

4.2 专业基础课模块

经过调研,专业基础课模块应包括以下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管理学(侧重于企业管理)、统计学。

4.3 专业课模块

经调研,综合考虑,专业课模块应开设:中央银行学、商业银行学、保险学、证券投资学、期货投资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市场学、信托与租赁、运筹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结算、金融工程、市场营销、战略管理、国际市场营销。

4.4 选修课模块

经过长时间调研,选修课部分应包括以下课程:军事理论、公司个人理财、区域经济学、中俄经贸概论、电子商务、信息检索。

5 经济系国贸与金融专业对接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建议

策动政府建立中俄跨境电商互动信息平台,鼓励中俄在校大学生从事跨境电子商务,进行互联网金融交易,加强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自媒体社会监管,建立黑河地区中俄跨境电商大数据公布制度,建立中俄大学生电商创业实践大赛奖励机制,定期聘请工农、中建、交通、邮储银行高层领导进行金融实战演讲与培训。

摘要: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新建本科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支持,金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命脉,中俄之间的国际关系是影响黑河地区经济与金融的重要因素,只有贸易与金融专业的协同发展才能更有效地推动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专业合力,以战略思维为导向,立足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规划师资培训方案,就经济系国贸与金融专业对接的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黑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经济与金融专业,论证思路

参考文献

[1]成榕,于慧玲.高校经管类专业课程考试改革研究——以黑河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4(10):16-18.

[2]成榕,王志宏.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3):178-179.

[3]成榕,于慧玲,于凤丽.黑龙江省新建本科院校社会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7):254-255.

3.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三

关键词:实验室;建设及管理;经济管理

一、经管类专业学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在学校主修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涉及面很广。经济管理是各行各业都需要的重要部门,对该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很严格,而现今的高校培养出的大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不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因此,加强和完善高校的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尤为重要。

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学校重理论、轻实践,对实验室建设不够重视。注重考试成绩是应试教育下各学校的普遍现象,他们注重对于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一味的让学生做试卷,参加各类技能考试,很多在学校表现优异、在考试中屡屡夺冠的学生毕业后,却找不到一份好工作,甚至遭到社会的否定,对他们以后的发展都很不利。有的学校实验室形同虚设,只是作为教学硬件摆在一边,很少或几乎不使用。

(二)购置的设备零散,不能形成完整体系。学校不重视实验室建设,但实验室又是衡量学校教学水平的重要部分,因此学校不得不设置实验室。但在购置实验室器材和物品时,购置人员因为缺乏概念而使进购得实验室器材和产品混乱复杂,设备单一,无法形成完整的一套体系,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使实验脱节。而且为了节省学校开支,先进的仪器因为价格高昂而不被采购,致使实验室产品和仪器陈旧落后,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借鉴作用不强。

(三)缺乏专业的实验操作教师。很多学校虽然想充分利用实验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因为缺乏能带领大家完成实验操作的专业老师。很多高校教师年龄偏大,属于老教师了,他们的思想比较保守,在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中,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难以接受新技术的挑战。

(四)实验室开放程度低。说到实验室,很多同学立马想到了化学生物实验,把实验室理解成这些专业学生专享的场所。这是因为现实中的确如此,很多高校的实验室只对极个别专业学生开放,其他专业学生对于实验室只能止于想象了。这样做不但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促进其他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悖于公平公正原则。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问题的对策

(一)转变观念,高校要加强对于建设实验室的重视力度。要想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在观念上就要转变,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有长远眼光,考虑到实际情况,注重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在教授过学生系统的理论性知识后,及时安排学生进入实验室,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对知识的领悟和掌握能力,积累实践经验,为走入工作岗位打好实践基础。

(二)引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做好配套设施建设。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更新换代速度惊人,陈旧的实验室设备虽然在价格上相对低廉,但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在购买实验室器材时,要选用先进科技产品,在这方面,国家财政也应给予一定的支持。另外,购买时要考虑到设备的完整性,做好一整套的配套设施购买计划。

(三)培养有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于学生的影响很大,因此,学校要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实践指导老师。组织学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对教师实行再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师资水平,还可以聘请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给老师们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有了专业的实践指导教师,学校的实验室就不再只是摆设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更好地进行实践操作。

(四)实现资源共享,实验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学校要开放实验室资源,让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实验室教学。在各专业课程中,适量加入一些实验课程,各专业间协调安排好实验室资源,做到有序进行。这样就实现了实验室资源的充分利用,也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提高了大家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结: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在教学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发

挥实验室的最大作用是学校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学校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刘鑫.浅析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训室的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4)

4.经济与管理系各专业介绍 篇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经济法》、《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

会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会计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会计财务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会计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学》、《电算化会计》、《经济法》、《统计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对外贸易企业、银行、外运单位及政府机构从事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际业务和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国际投资》、《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世界经济概论》、《国际结算》、《财政学》等。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经济、管理等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公共事业管理管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管理经济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应用统计》、《社会工作导论》、《公共关系学》、《公共财务》、《管理文秘》、《管理定量分析》等。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单位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数据结构》、《运筹学》、《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市场营销学》、《管理学》、《会计学》、《经济学》等。

工程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工程管理专业知识基础扎实、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能在房地产公司、施工监理单位、工程项目施工等单位从事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施工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工作,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工程管理专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修的主要课程有《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工程力学》、《工程经济学》、《土木工程概论》、《运筹学》、《会计学原理》、《工程合同管理》、《工程估价》、《应用统计学》、《经济法与建设法规》、《财务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组织行为学》等。

市场营销专业

5.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 篇五

除了上述就业地区和方向外,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在下面地区和方向中也特别受欢迎:

一、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就业方向分布

排名方向占比1公关/市场推广/会展23%2金融/投资/证券18%3互联网/电子商务10%4房地产9%5广告8%6教育/培训/院校8%7建筑/建材/工程6%8酒店/旅游6%9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4%10外包服务3%

6.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篇六

2、会展公司及会展服务公司,从事会展策划、公关、设计、制作、现场运营管理工作;

3、会展场馆、酒店和各类文博馆,从事会展策划、会议与活动管理、现场运营管理工作;

4、目的地管理公司、旅游公司或旅行社,从事大型活动策划和管理、会展工作;

5、参展商企业,从事企业参展策划、会展设计、广告推广工作;

6、会展教育、科研、咨询和出版机构,从事调研、教学组织、辅导及研究工作;

7、特别适用国际性大型会展项目的运作。

★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求职信

★ 会展经济的论文

★ 会展专业自荐信

★ 会展专业毕业论文

★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个人简历

7.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七

1 实验室现状分析

经济管理类专业微机实验室类型很多, 通常包括:管理模拟实验室、金融实验室、ERP实验室、贸易实验室、会计实验室、工程管理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等。当前, 综合性的实验室代替了传统的细分各专业的专业实验室, 充分优化和共享了软硬件资源, 将传统安装在各个专业实验室的专业软件集中部署到综合性实验中心里, 因此, 这就对微机实验室的系统的优化以及软硬件维护显的十分重要。当前在教学实验中, 实验室一些常出现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1) 由病毒、木马等造成的软件或系统故障, 病毒、木马来自因特网或学生自带的优盘。

(2) 因学生不遵守操作规定造成的如操作或对操作的恶意操作导致的破坏。

(3) 各专业软件之间不兼容导致的冲突问题, 例如在会计软件中, 金蝶系列产品与用友系列产品就不可以安装在一起。

(4) 由于综合性实验室专业软件系统多, 对系统的硬件设备数量和配置要求高, 并且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着教学冲突问题。

2 强化实验室管理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经济管理类专业微机实验室和普通计算机实验室相比, 其制定的规章制度既有相同之处, 也有独自特点。在设备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室安全制度等方面基本都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维护、使用, 实验考核及实验过程控制等方面, 应当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为确保实验室软件及设备正常运行, 控制运行成本, 减少损坏率, 需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设备、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

2.2 推行开放的管理方式

在实验室开放管理方面, 经济管理类专业微机实验室应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开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即开放实验内容和开放实验时间。实验内容的开放, 指的是提供各专业课程内实验项目的菜单, 给在课余时间学生进入实验室实践时选择, 这样就方便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更好地掌握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的开放, 指的是在正常教学时间内的开放, 以及在教学时间之外的开放。正常时间的开放由各专业在学期初预订相关的实验内容和时间, 由实验室综合安排;在教学时间之外, 应该要多安排开放的时间和实验设备, 满足学生实验需求。

2.3 加强实验室软硬件管理

计算机硬件设备是经管类实验室的基础设备。在学期开始时, 要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全面检查所有的硬件设备, 保证实验设备无故障正常运行。对于不能正常运行的设备, 需进行标记, 及时排除故障。在学期中, 要及时地解决试验过程中出现的设备故障, 确保试验设备能够达到98%以上的完好率, 以免对正常的实验教学造成影响。软件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资源, 通常一套教学软件动辄上万, 甚至几十万以上, 因而需加强对软件的管理, 妥善保管, 避免出现软件损坏或丢失的现象。在购买教学软件时, 需要注意软件的升级功能, 如对于会计学的实验软件, 由于会计制度经常会发生变化, 因此相应的实验内容也要能够及时地更新, 这样不但能够及时更新教学软件, 满足教学需求, 还能够实现节省资金成本目的。

2.4 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

伴随微机实验室设备不断增加, 设备的耗电量也在不断加大, 因此, 需要特别注意用电安全。要经常配合学校电工对设备的用电进行检查, 查看电源接口有没有松动、老化, 检查灭火设施是否有效健全, 紧急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通过例行的消防演习, 掌握消防设备用法及功能, 做到技能熟在手, 知识熟在口。经管类实验室以计算机设备为主, 价值较高, 容易成为不法分子重要的猎取对象, 需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 在实验室中安装摄像设备, 实行24h的视频监控。

2.5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在微机实验室管理过程中, 一些重要数据是特殊事件发生后进行线索查找的关键线索, 例如学生上网数据、监控数据等, 要根据主次定时地对这些关键的数据进行备份。在当今市场上, 有各种功能丰富的还原卡, 不但具有还原的功能, 还具有网络发射、多引导分区等功能。所以, 也可以通过还原卡所具备的多引导分区功能, 来解决实验软件的冲突问题和软件安装过多所导致的速度问题。

3 建立一体化的实验室信息平台

建立一体化的经济管理类实验室信息平台, 就是通过信息化手段, 整合优化当前的实验设备和实验环境, 在不额外投入过多的资金前提下, 能够大幅度地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拓展实验教学空间, 提高设备利用率, 通过灵活多变的管理模式, 提供经济管理类专业微机实验良好的实验环境。

(1) 服务器集群。

把原各实验室服务器集中至一起, 构成服务器群组系统, 群组中的服务器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 统一部署, 协同工作, 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服务器集群中成员服务器通过各种角色, 为实验室提供多种服务, 从而充分利用服务器硬件资源。

(2) 服务器集群与实验室集成。

实验室主机通过子网的形式, 对服务器集群进行访问, 以获得相关的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主机据需要访问不同角色的服务器, 在不增加资金投入条件下, 实验室功能得到加强和完善, 原来单一功能的实验室可以承担多功能实验室角色。

(3) 服务器虚拟主机模式。

在虚拟主机工作模式下, 在一台高性能配置的服务器上安装多个实验系统, 同时为实验室提供各种实验教学环境, 从而进一步地节约了实验教学资源。

4 结语

维护和管理经管类实验室专业微机实验室是一项负责且长期的工作。实验室运转的好坏, 不但对实验教学的质量会造成影响, 甚至还会影响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战略计划。只有不断地运用新技术采用新成果, 才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此同时, 实验室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熟悉新技术, 方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左苏霞.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 7 (3) :189~190.

[2]冯秋红.管理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9, 26 (12) :7~10.

[3]许晓东.经济管理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 :127~129.

8.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八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

为切实服务于黑龙江省农业与农村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我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与农业产业链条各相关方(农业企业、农业行业、农业协会、农业市县)密切合作,不断深化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效显著。

一、行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三阶能力递进“41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以专业人才市场调研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能力与素质为出发点,基于农业经济再生产管理流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职业化、综合化的农业经济管理职业能力培养和考核体系。探索形成了行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三阶能力递进“411”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精于农业生产策划、掌握农企管理要领、擅长农产品营销”的农业经济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

行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三阶能力递进“411”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岗位能力为核心,以提升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标。一方面,多方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通过社会内化进课堂与课堂外延入社会,教学做合一,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遵循专业人才培养规律,分三个阶段渐进式安排教学进程,第1-4学期为第一阶段,主要培养专业单项技能。第二阶段为第5学期,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综合模拟训练培养岗位综合能力与素质。第6学期为第三阶段,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或预就业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到综合逐步递进,使学生的基础扎实、技[LL]能过硬与素质全面,为顺利就业和良好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人才培养模式特征

1.紧密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融入多方资源,培养目标明确

为切实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校行企共同育人,实行四个融入,即“融入多方资源、实行合作办学;融入行业企业标准、对接技术前沿;融入岗位需求、突出能力培养;融入企业文化、强化素质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标准的制定、教学组织与运行,全程都有企业与行业的专家参与,形成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 的格局,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

2.多样化的实践教学为主线,突出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

围绕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目标,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1)行企并用,现场实做,训练职业岗位素质;(2)社会内化,仿真模拟,掌握实务处理能力;(3)虚拟岗位,软件操作,精通业务处理技能;(4)引企入校,实际经营,增加职业体验;(5)顶岗实习,职场实践,课堂外延融入社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采用,实现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同步提升。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组织与实施

(一)构建农业经济再生产管理流程的层级递进课程体系

基于农业经济管理过程的“产前策划、产中管理、产后营销”能力与素质培养需要,以应职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线,设置五个层级课程:公共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能力课程、专业拓展能力课程和专业综合能力课程(如图2),按照从单项到综合,从模拟到实践的原则,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课程内容实行分项设置、相互补充和整体耦合,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与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双重需要。

(二)精心策划,试点运行,科学管控专业改革进程与质量

本模式是对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建设理念、方式与方法的全面性改革与创新,其科学性、适用性和实用性需要进行实践检验,通过综合对比分析,结合实际加以调整和改进。过程与方法如下:

1.成立试点领导机构

经济贸易系建立由系主任、系教学副主任、系学生副主任、专业带头人、校内实训基地负责人、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试点的组织、管理与协调工作。

2.确定试点班级

为检验行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三阶能力递进“411”人才培养模式运行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经研究确定农经081、091、101班为试点班,农经071班为对照班。

3.试点实验过程与方法

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行为准则,遵循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规范,对专业教学内容与质量严格管理,科学组织、按照培养目标要求科学安排教学进程。选派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担任试点班班主任,强化试点班级的思想教育工作;从校内专业骨干教师和校外业务能手中精心选聘任课教师,适时开展业务技能与职教理论培训,实现了专职教师“会教能做”、兼职教师“会做能教”;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关系,确保各种资源及时到位,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系部和学校主管部门严格审定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将工作任务与流程项目化,以分组活动、举案教学、任务驱动、角色扮演、以虚拟实、岗位实操和现场教学等方法开展教学;实行学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素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计划、组织、协調的工作程序,分析工作实绩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对工作偏差进行动态调整,对行校结合、校企合作的三阶能力递进“411”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合理性通过持续改进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

四、人才培养改革成效

通过专业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角色发生转变,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专业学习思想认识发生改变,学习时间投入明显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与处理问题的方法产生根本变化,独立学习、合作共事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思想基础,学习成效得到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本专业学生代表队在2010年黑龙江省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中获得冠军,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2011年在黑龙江省高职院校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对抗赛中获得冠军。农业经济管理专业09、10级的创新与创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2009年和2010年参加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经营管理创意大赛有8名学生获得一等奖,14名学生获得二等奖。专业办学质量提升,社会认可率提高。2011、2012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由2010年的89%增加到100%。毕业生就业质量显著提高,2011-201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5.8%和97.4%,用人单位满意率为98%。

五、小结

经过多年的建设,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改革成效显著,办学质量大幅提升,示范辐射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实践,充分认识到,只有切实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专业才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创新校行企合作机制,共建共享,才能使工学结合、项目导向教学模式得以真正实施;只有充分运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当前普遍厌学的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使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宝存.创新人才理念的国际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2] 韩维仙,陈世瑛.培养模式多样化的内涵、动因和特点[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5期.

9.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九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尤其是厦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强化对台特色、服务品牌会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国际会展经济与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会展旅游方向培养具有会展知识、旅游知识相互融合渗透的国际会展旅游复合型人才,外语表达流利,熟悉国际会展旅游的营销、策划、服务、管理等工作,毕业生能够胜任会展、酒店、旅行社、景区等领域的管理、研究、咨询、服务,以及商务接待与客户服务、涉外文化传播等单位(如机场、航空公司、银行等)的工作,也可以从事本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会展旅游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接受会展商务礼仪和跨文化交际、会展营销策划、会展旅游管理的实践训练,职业证书多,实践能力强,英语流畅,具有从事国际会展旅游营销、策划、服务与管理的综合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知识基础与文化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

2、系统化的国际会展和旅游管理知识体系,较强的应用能力和实战能力。

3、熟悉商务礼仪和商务旅游、跨文化交际知识,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

4、中文、英语流利,日语或韩语为二外,兼有闽南语的优势,善于双语和方言导游及会展讲解;通过英语四级证书或外语导游证,力争获得国家级的会展策划师资格证书。

5、熟悉国际旅游业的最新动态、具备酒店/旅行社/导游/景区景点等服务的基本技能与管理、策划能力。

6、身体强健、心理健康开朗,体育达标。

三、学制、授予学位和相近专业

1.学制:四年

2.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3.相近专业:会展经济与管理(策划方向)、旅游管理。

四、课程设置:

1.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

2.主要课程:会展旅游管理、会展旅游营销、会展旅游城市比较、跨文化交际(英)、会展概论、会展经济学、会展商务英语、会展服务、会展信息管理、导游翻译、客服英语、英语口语(外教)等课程。

3.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A、承担厦门大型会展节庆活动的会务服务及学校外事接待和导游服务任务。B、以联合办学的模式,安排学生参加省内外会展城市、饭店实习,培训和考察等教学实践。

C、厦门多家高星级酒店和知名旅行社、会展旅游公司为本专业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学生在国际星级酒店、厦门知名旅行社、会展旅游公司等实践基地实习三至六个月,实践国际星级酒店的管理和服务、旅行社运作、导游服务、会展旅游公司业务,并有机会在著名景区、旅游局及培训中心、会展中心等单位进行各种业务实习,获得由实习单位提供的奖学金和优先录用就业的机会。

D、每年举办实习征文大赛、导游大赛、就业模拟大赛,知名企业协办。4.主要专业实验:

会展城市考察、会展实习、省内实习、旅行社/酒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答辩。

五、毕业规定

本专业学生应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学习及实践环节训练。修满170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46学分、专业基础课35学分、专业课24学分、限制性选修课12学分、公共选修课8学分、独立设置实践45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准予毕业。

六、各学期教学计划总体安排表(略)

七、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方向)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略)

10.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十

从实验教学基础支撑建设入手,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内容的规划与设计,结合实验教学建设思路的逐级落实,借助多期次建设项目的推进,打造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2)加快实验教学改革建设,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编制经济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时,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经济管理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实施现代化建设。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应完善和设计教学程序,把控教学进程,更多地采用案例教学、企业模拟实战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分析问题、自我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案例教学采取借助实验系统企业模拟实战的方法构建模拟教学环境。

(3)重视实践基地建设,尝试新的实验教学模式。

经济管理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既要考虑实验室模拟实验、还应该尽量让学生进入社会的实践活动,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基地。因此,我校应扎实推进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根据经济管理专业的特点,开展深入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尽快建立一批好的校外实践基地。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适时推进“3+1”的实验教学模式,原则上大学前三年上完理论课以及专业基础实验课,学生进入大四,进行综合实验和实训,采取校内实验和校外实训相结合的方式。由专业老师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出校园开展实验教学。

(4)大力加强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组织建设。

学校专门在各学院设置实验与实践教学责任人,一般由一名副院长兼任,统筹本学院的实验教学和实验中心的日常管理。组织实验教学的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提高教师以能力为核心的教学能力与水平。

(5)在待遇上激励参与教师实验教学改革。

学校应重视实验教学,在职称评定、课酬待遇、创新奖励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措施,保证实验教学可持续发展,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对那些培养学生能力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中给予倾斜政策,在课酬分配上,优秀实验课堂的课酬适度上浮。并授予重庆工商大学学生能力培养能手的荣誉称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Z].教高1号文件.

[2]王晓东.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4(5):95-98.

[3]刘志彪,王国生. 美国名牌大学经济学教学的特色及启示[J].教学与研究,,(1): 64-69.

相关阅读:

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

新形势下医院经济管理

分析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性

11.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经济与管理;就業;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不断突出。其中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就业率低和专业不对口两大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其不同于一般文科具有的明确分类,其没有统一的专业划分,社会也就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接口。因此,其专业不对口的问题十分突出。因此,本文主要从三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学科自身的问题所导致的就业难;二是该专业的人才自身的问题;三是总结改善该专业当前就业困境的可行之策。

一、学科发展困境

1.缺乏统一的归属划分

教育经济与管理由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三门学科结合而成。可以说,这一学科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必须结合三者的优势,培养综合素质的人才。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往往偏向了教育学,远离了经济学和管理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在学科划分时偏向管理学,而在学术界又把它划分为教育学,将其置于教育学的体系之下。因此,其究竟从属于管理学还是教育学,对学科划分的不确定,导致了学生就业时无所适从,社会在接受高校人才时,也是一头雾水。

2.专业与社会脱节

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集教育、管理、经济于一身的综合型人才,但实际生活中,社会对这一专业的需求并不多,或者说,专业极其不对口。在实际生活中,社会整体对这一专业的需求远远低于人们预计的需求量。一方面,无论与管理学相比还是和教育学相比,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的竞争力都是较低的,再加上相关的岗位在教育学和管理学这两大专业体系之下,已处于饱和状态。另一方面,教育经济和管理这一专业和大多数文科专业一样,理论性较强,特别是该专业发展不成熟时,缺乏足够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持,这就严重导致这一专业过分的理论教育和注重实践能力的市场并不相符。

3.学生培养问题

因为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划分不确定、不统一,加上专业设置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导致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无论是本科生的培养还是研究生的培养,都存在一个问题,即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教授要么来自管理学,要么来自教育学,但大多数是教育学。这就导致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无法将教育学与管理学进行很好的结合,无法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的教师,更需要专业的案例与实践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获得相关的知识的同时,获得相关的专业能力。总而言之,师资的问题和专业教育资源的问题导致出现学生的培养问题。

二、专业人才自身困境

1.职业生涯规划不合理

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境况以及相关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往往盲目的跟风追求某一行业的发展,以此选择自身的职业追求。更有甚者,对于职业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乃至没有自身的职业规划。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而言,学生多选择留校或进入科研机构工作,极少有学生选择创业。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招聘需求在不断的饱和,留校可能性减少。而另一方面,学生在读研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如管理学和教育学基础,这便导致学生在读研或科研机构中,极难适应其所处位置。

2.不正确的择业观

不正确的择业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就业目标的选择太高,都倾向于寻找待遇高而又轻松的工作,这对于刚出校的学生来说是不切实际的想法。学生眼高手低的现象,从本质上加重了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就业的压力。二是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生自己对这一专业的认识不足导致其在就业中选择了错误的方向。一般而言,私人教育培训机构和学校是这一专业的理想就业选择,而非市场企业和公司。

3.自身能力的困境

自身能力的困境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因为专业教育资源的不足和师资的不足,导致学生在培养自身能力过程中存在误区和缺陷。二是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高。教育经济学与文科专业相类似,均注重理论的探讨和学习,因此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欠缺。此外,实际和理论间的差距导致学生的实际能力达不到教育培养的期望目标。

三、结语

对于教育经济与管理这一专业而言,改善当前就业形势除了和一般专业一样加强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培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科建设,优化学科建设,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出发,全面探讨分析社会人才的需求状况,明确划分其专业归属,同时加强其理论和案例的假设和研究,以改变这一专业的尴尬地位。

参考文献:

[1]柳叶.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欧军明.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研究生就业难问题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3:57-58.

12.经济贸易与管理专业 篇十二

关键词:物流管理,国际贸易,课程设置

国际贸易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及知识的运用,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 内容包括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通过学习, 最终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进出口业务操作的全过程, 并熟练掌握具体操作细节, 具备比较丰富的国际商务知识, 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和实际外贸业务操作能力。

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 物流管理的教学内容急需改进。目前, 物流业的发展日趋成熟, 单个企业的物流管理竞争已经没有很大优势, 只有通过整条供应链的协作, 才能最终降低物流成本, 提高物流效率。同时, 现代物流管理表现出现代化、信息化、一体化、国际化的特点, 尤其是国际化的趋势日趋明显。因此, 对于从事物流管理工作的人员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了解物流的相关理论知识, 还要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的知识体系。此外, 物流管理专业的授课长期以来一直以物流各个活动要素相关知识理论为主, 而物流技术与设备及物流规划等知识领域较少涉及, 使得很多学生对物流的理解和应用不够全面。

一、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状况

1.国家精品课程。教育部要求在评估中体现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引导教师创新, 并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①在内容体系方面, 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的关系。②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方面, 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③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武汉理工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发挥港口的优势和特点, 结合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 以全面为港口服务为基点, 快速拓展物流领域, 以先进物流装备研发、物流系统规划与管理为特色, 开设相关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贸易、国际采购等课程,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

3.东南大学的供应链与物流管理课程重点完成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 创新课程教学内容”、“培养课程特色, 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整合教学资源, 创新课程教学体系”等教学改革。在教学实践中, 注意邀请国内外学者进入课堂;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并积极撰写教学案例, 从而形成了该课程的国际教学模式、教学科研共生和“做中学”实训教学特色及创新点。

4.同济大学的国际物流管理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交通运输工程学院的专业特色课程, 该课程知识面广、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国际物流具有很强的国际性, 有关海运、航空的运输单证、运输合同、租船合同、国际公约及贸易信用证等都是以英文为主的, 要求学生掌握国际物流的专业英语, 便于今后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同时完成了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总结和一系列教材的编写, 借此形成了完善的教学逻辑体系。此外, 教学团队曾与多个大企业合作, 参与企业物流系统规划和优化, 为课程教学积累了实践经验, 打下了良好基础。

5.西南交通大学的物流管理课程基于应用技术 , 构建了全方位、全过程、多元化、立体化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 主要包括由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组成的人才培养纲领体系;由教学日历、教学方案、课程设计组成的教学运行体系;由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及案例库、实训指导方案、实验模拟软件构成的教学材料体系;由毕业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社会调查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由多媒体设备、网络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形成的跨时空现代教育技术体系, 等等。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与教学改革

1.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将物流管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物流管理模块、国际贸易模块、物流技术与设备模块。物流管理模块是基础知识, 需要所有开设该课程的专业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模块是物流管理近年来的新发展与新应用, 需要工商管理 (物流管理方向) 学生尽量掌握, 工商管理及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掌握该部分的基础知识, 主要包括国际货运代理、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运输与国际保险、国际金融等基本原理与知识;物流技术与设备模块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提高, 如复杂物流系统的规划及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AGV小车的运行原理等, 授课教师给予必要指导。

2.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注重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师生互动, 采用启发式教学和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法; (2) 注重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 (3) 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 (4) 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作用; (5) 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物流管理专业的国际贸易课程要根据高校专业设置和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改革, 在设定教学目标、教材的建设与选择、教学方法、师资建设上, 必须以提高学生实际国际贸易业务操作技能为主, 实现课程教学、课程实践有机结合, 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易露霞, 陈原, 等.面向WTO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1.

上一篇:领取组织关系介绍信要求下一篇:语文课文《钓鱼的启示》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