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2024-10-13

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共10篇)

1.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篇一

加强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促进农村文明和谐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日益凸显,且呈现易激化、调处难度大等特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如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切实做好农村矛盾纠纷的调处和化解工作,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在这里,笔者就##县当前农村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现状作一探析和交流。

一、当前农村主要矛盾纠纷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近三年来主要矛盾纠纷基本情况

自###年以来,该县社会各类矛盾纠纷共发生 ###件,从矛盾纠纷类型来看,土地承包(山林权属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和其它纠纷排在前四位,共###件,占纠纷总数的##%,占主导地位。从矛盾纠纷的变化来看,合同纠纷、其它纠纷、土地承包纠纷3类纠纷共###件,总体呈上升趋势。

(二)矛盾纠纷呈现的特点

1、矛盾纠纷客体呈现复杂化。矛盾纠纷不单单为过去简单的“一因一果”,矛盾纠纷的成因多,形成因素多,生成过程复杂,导致的后果严重。矛盾纠纷的后果不是涉及一个或几个人的利益,而是牵扯众多当事人的利益,解决矛盾纠纷的方法已不再简单化,增加了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复杂性。

2、矛盾纠纷规模呈现群体化。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农村土地

权属中,引起的土地、山林权属等纠纷,众多农民成为纠纷当事人;在土地征用、城市房屋拆迁等方面,许多有共同利益的群众成为了纠纷当事人。因此,农村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群体化而使其规模不断增大,许多纠纷因处理不当而引发群体性上访事件。

3、矛盾纠纷的类型呈现多样化。从矛盾纠纷的法律性质来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集民事、经济、行政纠纷并存的多种形式的纠纷。农村社会纠纷不仅包括传统的婚姻、家庭、宅基、赡养、抚养等纠纷,而且还表现为土地承包、房屋拆迁等方面的众多新型社会矛盾纠纷,特别是近年来单纯的意外事故也常常演变成群体性上访事件。

4、寻求解决纠纷的方式呈现激烈化。部分群众对法律、政策和事实的认识存在偏差,把解决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政府身上,不懂得或者不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合法合理地解决问题,存有“不闹不解决”、“大闹大解决”的思想。

二、农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调处力量单薄,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到目前为止有些乡(镇)还没有配备司法助理员,有什么纠纷都是政法委员和包村干部负责去处理。同时,也存在部分基层干部群众服务意识不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回避推诿,对出现的矛盾不及时调处,导致各种矛盾由小变大。

2、基层组织化解矛盾的保障及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大部分乡镇未将调解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些甚至连岗位津贴都没有,下村调

解纠纷的基本费用都得调解员自己掏腰包,这就严重影响了调解工作的积极性。

3、乡(镇)、村两级治保、调解组织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大。表现在部分调解干部对新的政策、法律法规的掌握了解不多,在工作实际中很好地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不够,存在吃老本现象,较多地运用老一套做法开展调解工作,致使很多矛盾纠纷不能彻底化解。

三、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乡镇矛调中心、司法所、综治办规范化建设。针对乡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量分散、责任不明、互相推诿等现象,整合各乡镇综治办、司法所和“矛调中心”三个单位的人员、机构,通过整合资源不断实现矛盾纠纷“早、快、稳、导”的化解机制。

2、建立健全排查调处制度。要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及时掌握情况,分析预测,研究提出解决办法和预防对策,努力预防和减少恶性案件发生。职能部门要参与重点村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通过整合基层综治、维稳资源,实施联调、联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等手段疏导化解矛盾。

3.强化预防矛盾纠纷功能。建立健全矛盾信息网络,对各类矛盾纠纷信息做出迅速反应、及时处臵。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变被动调解为主动调解,变事后调处为事先预防。建立健全矛盾纠纷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向基层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利益诉求平台,从中及时发现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4.加强人民调解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手段和方法创

新,善于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调解工作,善于依靠人民群众开展调解工作,善于运用法、理、情结合的方法开展调解,积极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增强调解效力。积极探索建立县、乡(镇)、村、组、中心户“五级调解网络”。

2.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篇二

金张掖建设

【摘要】对现代社会而言,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最为主要也是最为重要的两种方式即诉讼与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而无论是我国的实践过程还是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均说明,构建一种多元化的纠纷化解机制体系是社会整合与和谐的必由之路。从法院工作角度来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是通过人民调解自治、行业自律协调、行政调处和司法审判的科学、有机结合,使司法调整和社会纠纷解决机制这两种纠纷解决机制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使司法审判与社会力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使纠纷以更加便捷、经济、高效的途径得到解决,从而更好地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为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做出贡献。

【关键词】 构建 多元化 社会矛盾纠纷 调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化,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使得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各方利益、处理各类矛盾的难度不断加大。各种社会矛盾冲突呈现增多和繁杂的发展趋势,单一的调解方式和传统的调解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变革的需要,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不畅,相关部门缺乏协调一致的有效工作机制,无法形成工作合力,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发展。就此,我们对调解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得出结论:构建“多方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崇尚并综合运用三大调解手段化解社会矛盾,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妥善处理好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调解制度概述

调解作为矛盾纠纷的一种解决方式,是由第三方介入纠纷协商、解决过程,对纠纷当事人进行疏通、规劝、引导,促使其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协议,以非对抗方式解决争议,消除矛盾的实践活动。调解制度作为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重要资源,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是现代各国采行的各种调解制度的发源地与摇篮,被西方法学界称为“东方之花”。20世纪6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在相对和平稳定的发展中开始重新审视社会治理规律、反思社会控制手段,对非诉讼纠纷解决制度(ADR)进行了尝试,其所提出的“非对抗性、自治性、效率行、便利性、协商性”等多元化理念,恰好与我国传统的调解制度所蕴含的“以和为贵、以让为先”的传统文化相契合,促成了我国传统调解机制的现代化转型,使更多的矛盾纠纷当事人由对抗走向合作,由俱损走向共赢,克服了以往诉讼方式导致的“案结情断”,切实做到了“案结事了”,从而使纠纷解决在更加经济、及时、合理的同时,兼顾了法律、道德、和各种利益的协调。

二、中国的调解体系

梁磊,《浅析如何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来源于中国法院网,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协议,从而解决纠纷的行动。行政调解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于行政裁决或行政仲裁中适用。一般分为两种:其一是基础人民政府对一般民事纠纷的调解。其二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职权管辖范围对某些特定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劳动纠纷等进行的调解。

三、构建“三位一体”的大调解机制

为适应社会发展对和谐稳定的更高要求,应对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克服单一调解方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要求的弊端。我县通过整合调解资源和力量,规范调解流程和制度,明确调解主体和调解责任,强化调解组织和调解力量,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为一体的“多方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

(一)大调解机制含义

我县“多方联动”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是以夯实社区(村)、街道(镇)基础工作为切入点,以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中心力量为突破口,实施“三级联动、多方联动共调”(即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种方式联合调解,社区(村)、街道(镇)、县三级联动调解,各部门全员参与调解),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大平安、大稳定”工作格局。努力通过“多方联动”实现“三个转变”,即由各部门单打独斗转变为综治牵头、司法行政部门主办、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由单一化解一般性矛盾纠纷转变为既调处一般性矛盾纠纷又化解群体性事件;由坐等上门调解转变为积极主动登门化解矛盾纠纷。

(二)大调解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通过一年多的运转,“多方联动”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阻碍了工作的落实。

部分单位领导干部对此项工作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不能正确处理稳定和发展的关系,对人民内部矛盾的规律性、长期性、复杂性、危害性缺乏科学认识对建立“多方联动”机制在整合调解资源、强化调解职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功能与作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思想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工作上务虚有余务实不足。对本地、本单位实际情况没有进行具体调查,没有深入研究,因此,采取的措施不细、不实,没有针对性,在贯彻落实工作精神中,不积极、不主动,应付了事,动作迟缓。

二是调解衔接不到位,抑制了效能的发挥。

建立和完善调解衔接机制,是构建“多方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重要内容和环节,也是增强调解功能,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作用的必由之路。而在机制的现实运行中,三大调解中心之间以及各个单位、部门之间相互衔接配合的责任意识还不够,一些复杂矛盾纠纷,如房屋拆迁纠纷、征地纠纷、劳资纠纷等,涉及面广,需要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协同调处。但由于部分部门责任意识不够或无力解决,参与意识不强,加之“多方联动”的衔接、责任履行、追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存在推诿、拖延等现象,个别单位“多方联动”工作还“联不起来”、“动不到位”,影响了工作的整体推进。

三是队伍素质不过硬,阻碍了机制的运行。

调解人员的政策业务水平和群众工作能力是做好调解工作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在社区专职从事调解工作的人员没有限制性的准入条件和计划性的培训方案,对从事调解工作的文化水平、法律知识、工作经历等没有过多的要求,这就使得调解员普遍文化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不足、工作能力欠缺,面对复杂、疑难、大型的纠纷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影响了纠纷的调处质量和调解的社会威信。特别是基层的综治协管员,有一定工作能力和水平的群众,不屑于从事此项工作,而一部分选配的人员,工作热情虽高,但他们的政策法律水平、调处技能、群众工作能力等相对欠缺,在接待群众、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方面尚需进一步提高和加强。

四是经费保障不到位,影响了队伍的稳定。

由于调解工作属于义务性质,没有强有力的不变性指标和措施,且没有经济报酬,只能凭觉悟做工作,各调解委员会基本是临时兼职,这样客观上就形成了各级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均无外在压力,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开拓精神。一些调解员抱有干与不干都一样,应付了事的态度,更是出现了一些地方部分调解员频繁更换的现象,严重的影响队伍的稳定和职能的发挥。

五是宣传力度不够大,限制了机制的开展。虽然各单位已通过下发公开信,召开工作大会等多种形式,宣传了“多方联动”工作的意义和作用,但由于“多方联动”机制建设时间较短,加之宣传力度、广度和深度均不够,在群众中影响不大。使得很多群众在发生纠纷时,仍然习惯于求助公安部门或直接上诉到法院,对街道、社区的基层调解组织的调解效力还缺乏信任。

(三)完善调解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而是能够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社会。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多方联动”工作要充分适应形势的要求,进一步转换观念,完善措施,不断提高调解能力和工作质量,以更为有效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当前,我县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互相交织,日益复杂,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应运而生的“多方联动”机制,是新时期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方法,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性措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各级党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多方联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多方联动”机制作为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纳入和谐宽城创建活动的总体工作目标,切实加强领导,坚持“高标准、高规格、高起点”,加大投入,落实保障措施,强化组织协调,努力为“多方联动”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条件。要加大

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对新时期调解工作地位、作用及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都来理解、关心、支持“多方联动”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是优化素质,进一步加强调解队伍建设。

建设高素质的调解员队伍,是调解工作适应时代要求的基础和保证,要从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入手,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技能精、实战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热爱调解工作的高素质调解员队伍,为“多方联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首先要坚持把好入口关,优化队伍构成。区、街两级调解组织和三大调解中心,要配备具有较高政策法律水平、丰富的阅历和实践经验的精兵强将,切实把好素质关。同时,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动员和吸收离退休法官、检察官及律师、法学专家等加入调解员队伍,逐步增加专家级调解人员的比重,建立起一支专群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过硬、作风优良的调解员队伍。其次要建立完善上岗培训、岗位培训和定期集训的制度,提高调解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现有调解员大都非专业出身,可能有调解的激情和热心,却很可能没有专业技巧和方法。而一个调解员的技巧和方法在调解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为主、重在实效”的原则,逐步建立起基层调解员的培训准入和在岗学习制度。各级调解领导机构要加强对本级调解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通过庭审观摩、组织旁听和调解实例分析、开展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使他们熟悉掌握调解程序、调解方法及如何制作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高其调解水平。要强化对调解员的考核力度,设立试点实施调解员等级制度,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要建立调解员诚信制度,严格奖惩办法,保持调解工作的纯洁性和社会公信力。再次,要大力宣扬典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建立良好的奖惩机制,大力宣传调解工作的先进事迹和先进调解员,激发广大调解员从事本职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弘扬奉献社会、为民服务的精神,树立公道公平的品德,养成耐心、细心、诚心的工作作风,在调解员队伍中形成学有典型、比有目标、赶有方向的良好风尚,努力营造有利于“多方联动”工作长效、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衔接联动,促进对接平衡、资源整合到位 “多方联动”的核心特征就是“整合资源、整体联动”,也是“多方联动”的生命所在,然而现实中却有很多缺乏整合的现象。这就要从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入手,来改善这一状况。

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做到分工负责与联合调处相结合,属地管理和集中调处相结合,力求信息联通、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着力提高疑难矛盾纠纷的调处能力。应定期召开各级调处中心的联席会议,明确各单位的职责任务,切实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保证联席会议各项工作的落实;针对重大的社会矛盾纠纷,明确牵头部门,指定责任单位,相互配合,抓好落实。,整合调解资源,规范调解程序。

健全责任考核机制。实行矛盾纠纷调处责任制和分级负责制,贯彻落实首问负责制、领导接待包案制度和督办回访制度,切实保障调处中心的分流指派、调度、督办及责任追究权落到实处,逐步提高调处中心的威信和地位,防止少数部门敷衍了事、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层层建立工作考核奖惩制度,把各级调处中心调处工作作为领导班子年终、任期考核的重要内容,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定期组织检查考核,对调处工作不力引起重大矛盾激化的予以责任追究,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票否决”,调处中心也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考评,将考评结果与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福利待遇相挂钩。

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帮助群众树立纠纷调解解决的思想意识

社会舆论导向对“多方联动”工作的深入开展非常重要。当前,大部分人仍然把诉讼作为解决矛盾纠纷的主要途径或者是唯一途径,有的也把上访当成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渠道,这些都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加大对“多方联动”的宣传,就是要引导人民群众要用合理合法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利益,不采取激烈的方式解决纠纷,而是采取民间的方法、和谐的方式化解矛盾。要通过对典型成功案例的报道,或多方联动位、多角度地对调解工作的宣传,使群众相信,各级调解组织能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能够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调解可以成为代替上访告状的另外一种重要的维权方式。要努力营造一种舆论氛围,逐步使百姓形成“有矛盾纠纷,找调解组织”的观念。这种舆论氛围和观念一旦形成,全社会的信访稳定形势必将出现一个根本性的转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新闻宣传部门的密切配合。在实际工作中,还要注重典型的发现和培养。经验永远来自基层。要及时总结各基层单位在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对“排查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典型经验,要采取报告会、现场会等方式及时进行总结推广。

五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必要的物质保障是开展工作的基础

长期以来,广大调解员没有固定收入,社区没有专项工作经费,一直都是靠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来调动工作积极性。但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下,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样付出了劳动,却没有任何回报,这种价值的冲击、生活保障的顾虑和权利义务的不对等,已经成为调解工作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偌大一个“第一道防线”光靠奉献精神来支撑是不会稳固和持久的,必须树立“稳定需要投入、和谐需要成本”的观念,逐步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政府购买和谐环境”的机制,切实将调解工作经费、调解员的补贴、报酬、奖励经费等列入财政预算,变软性规定为硬性措施,保证调解工作的正常开展,充分激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是搭建信息平台,完善矛盾纠纷的收集、汇总、报送、化解、反馈、跟踪的管理

加快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电子信息系统建设,消解部门间的信息壁垒,促进维稳信息共享,畅通矛盾纠纷信息渠道,改变以往工作中报喜渠道畅通,报忧渠道堵塞的现象。强化党委、政府对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督,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和矛盾纠纷化解机制。

参考文献:

【1】徐胜萍;;人民调解发展的新特点[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5期

【2】孙益全;鲁保林;刘永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问题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11期

【3】李妍;和谐司法语境下涉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刘志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5】王翠英;人民调解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张云玲;;和谐语境下完善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10年06期

【7】刘永红;;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问题解析[J];社会科学家;2008年07期

3.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报告 篇三

2012年上半年,我镇根据县综治委总体工作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稳定为第一责任”为契机,以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富裕群众减少矛盾、组织群众预防矛盾为落脚点,从而使基层的矛盾化解在基层,基层的困难解决在基层,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现就我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报告如下:

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本情况

鉴于因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突出重点排查矛盾纠纷,按照分类排查、分类化解的方法,以化解山林权属、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突出矛盾纠纷和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为重点,落实矛盾纠纷化解责任和调处措施,使一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2012年1—6 月份,全镇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8起,化解成功6起,化解成功率75%。其中邻里纠纷1起,土地承包合同及山林权属纠纷2起,环境污染纠纷1起,治安矛盾1起,公路损坏纠纷2起,管理权属纠纷1起,截止目前我镇没有发生一起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上访案件发生。

二、从化解的矛盾纠纷发生数量来看,我镇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多样性。在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由传统的婚姻家庭、继承、赡养、邻里等民间纠纷扩展到征地拆迁、土地承包、山林权属、劳资纠纷、外嫁女权益等以经济利益诉

求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矛盾纠纷。从发展趋势来看,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基层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新型矛盾纠纷以利益冲突为特征,单靠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传统式调解很难奏效,易形成上访和群体性事件。二是群体性。当前很多矛盾纠纷,由于纠纷主体利益一致,诉求相似,容易形成群体性事件。如征地拆迁补偿、拖欠员工工资、外嫁女等引发的矛盾纠纷,这些矛盾纠纷往往“一枝动而百枝摇”,易造成群体性事件,有些群众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或者越级上访、或者堵塞交通,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三是复杂性。过去的纠纷多发生在个人之间,现在扩展到群体与企业之间,有些群众一旦发生纠纷就找政府解决,有时将矛头指向政府部门,导致个人与组织、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不断上升。四是对抗性。过去要求解决矛盾纠纷的当事人情绪较为温和,现在的矛盾纠纷多由利益冲突引发,情绪容易失控,行为较为激烈。相当一部分矛盾纠纷当事人抱着“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为引起政府关注而采取堵塞马路、越级上访、集体上访形式,以求问题的解决。

三、化解矛盾纠纷主要做法

(一)认识做到“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处理矛盾纠纷、开展排查化解工作中,切实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二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党委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综治、司法、派出所、土地、规划、民政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了以村书记为组长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工作落实到位。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月

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例会。例会的主要内容,是对各村前一个月的治安状况,纠纷化解、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对象监管、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近期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排查,研究重大疑难纠纷案件的化解方案以及对调委会主任、维稳综治站长、维稳综治专干进行培训,同时部置下个月的有关工作。

(二)工作做到三个靠前。一是领导指挥靠前。处理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时,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面对面做好群众工作,决不回避矛盾,敷衍了事。二是包村干部工作靠前。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制度,加大排查化解力度,及时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宣传教育靠前。通过镇村普法宣传栏、广播音影等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

(三)落实到位三项机制。一是管理机制。镇负责化解重大疑难和各村久拖不决的纠纷;各村负责化解本村一般性纠纷;二是包案机制。将每起纠纷具体落实到人,做到“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办结时限;包化解、包跟踪、包反馈。三是建立工作奖惩机制。实行月考评与考评相结合的办法,对每月布置的工作任务,凡是未完成的扣除相应补贴,当年工作任务完成好的给予奖励。

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存在问题

(一)部分村级干部忙于农务,对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够重视;部分调解员法律素质不高,工作方法单一,工作开展不规范,缺少说服力。

(二)大部分群众法制观念不强,遇事盲目行事,容易引 发矛盾纠纷;部分群众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只讲权利不讲义 务,只争利益不负责任。

五、今后工作打算

(一)认真做好婚姻、家庭和邻里、土地流转、山林承包、拆迁安置等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

(二)加强矛盾纠纷隐患的排查力度,对难点、热点及群体性矛盾隐患纠纷实行领导包案,稳控到位。

(三)加大对村级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提高调解员从事调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规范调解程序、文书,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工作成效。

(四)加大法制宣传工作的力度,提高群众法律意识,逐步引导群众依法办事,减少和杜绝矛盾纠纷的发生。

4.巧妙化解师生矛盾,构建和谐班级 篇四

摘要:当前,师生矛盾激化,教师体罚学生致伤、致死的报道屡见不鲜,而教师被学生、家长殴打致伤、致残,甚至死亡的事例也时有发生。笔者认为,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教师首先要冷静、巧妙处理矛盾。其次要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消除彼此的误会。最后,教师还应讲究批评的艺术,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一定能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从而避免矛盾的激化。

关键词:师生矛盾;巧妙化解;构建;和谐班级

我国学校教育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师生矛盾的激化。如果不能及时排除,必会造成更大隐患,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本应亲近的师生变得势如水火,乃至兵戎相见呢?根本解决之道又在何方呢?笔者认为,面对师生矛盾,教师只有深入地了解学生,才能巧妙地化解矛盾。

一、教师应冷静、巧妙地处理矛盾

学生的逆反心理、对立情绪、偶发事件等一般都是在学生情绪冲动、头脑发热的情况下发生的。教师如果在此时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或者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往往会造成师生对立的僵局。因此,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慎之又慎,控制情感。在盛怒之下的批评是难以收到良好效果的,所以教师应适时地、恰当地运用教育手段机智巧妙地教育学生。

一次中午放学时,体育老师打来电话,说班上一位女生在体育课上将另一位女生咬伤。我接到消息后急忙带着被咬伤的同学到医务室上了药,幸好当时正值初冬,孩子穿着厚厚的棉衣,只是在胳膊上留下了一块儿青紫和一圈牙印。被咬的孩子家长赶到学校后看见孩子没有什么大碍,也就原谅了咬人的同学。下午,我还没来得及和那位女生谈话,班长又向我反映那位女生上课吃瓜子,还把瓜子皮扔了一地。我当时心中一怒,快步走到教室,请她把地上的瓜子皮扫干净,可她一动不动,我更生气了,回到办公室后给她的家长打电话,反映了孩子在校的表现。几天后这个孩子的作文和小练笔都没有完成,于是,我再次给家长打电话沟通了情况。她的家长赶到了学校,与老师沟通后对她进行了教育,并且让孩子补完了作业。之后,一位与我关系很好的同事说那位女生的家长希望请我出去坐一坐,但被我婉言谢绝了。

没想到几天后那位同事打来了电话说:“听说你在课上骂了那个女生,说她找我这个靠山来给她说情,家长很愤怒,要来找你讨个说法。”我一怔,说:“你想一想,那个孩子小错一直不断,在她犯错误时,我都能心平气和地去教育她,又怎么可能会在你来找我之后去骂她呢?”同事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孩子在说谎呢!我马上给她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

挂了电话后我觉得很愤怒,如果不是因为当时不在学校,我真想将她的家长叫到学校和孩子去对质。可经过一天的冷静后,我开始思考她为什么要说谎,这时,我突然想起来:这个孩子可能因为忙着补作业没有复习,造成她的小考成绩在全班最差,而在下一课中,由于受到了不良情绪的影响,她在纸上乱画又被老师抓到。因而在周六回家时,怕被家长责备,所以开始撒谎。想明白了事情的经过,我回到学校后将事情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并再三强调了孩子考试及撒谎的可原谅性,又在课下找到该学生进行了沟通,化解了她的心结。

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当孩子说谎时,我们先要考虑孩子说谎的原因。有时,孩子说谎源于对老师和家长的畏惧,这也说明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只是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出于一种自我防御才撒了谎。所以教师在处理此类事件时,应以平和的心态从多个角度对这件事进行分析,从而巧妙地化解与学生、与家长间的矛盾。

二、给孩子陈述的时间,听一听孩子的理由

小学生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内心也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加上他们年龄小,是非观念差,一旦自尊心受到伤害,即使是自己有错在先也会以一种极端的形式来进行反抗。如果处理不当,便会使师生间的矛盾激化。

一次,因小琪和小阳考前在考场中捣乱,我立即呵止了他们。几天后,另一个同学告诉我说他俩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经过一番思考,我决定和他俩谈谈,我拿出一张白纸,把小琪和小阳叫来让他们在纸上写下自己在背后说我坏话的理由。两个人商量了一会,便在纸上写了起来,大概是说老师的批评让他们在同学(还有其他班的同学)面前丢了面子。我看后,也拿起笔来在旁边写上我批评的理由:1.会有安全隐患;2.会影响其他同学;3.影响了班集体的荣誉。写完后我又将白纸递?o他们。

在周一的班会课上,我在同学们面前真诚地向他们道了歉,而他们也在同学们前向我和同学们道了歉,并读了自己写的保证书。

在这则案例中,笔者先听取了当事人的意见,最后以书面交流的方式指出他们犯的错。这样不仅避免了矛盾的激化,也为处理问题留下了回旋的余地。“敬人者,人恒敬之。”在处理学生的问题时,我们教师首先应想到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要对他们加以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赢得学生的尊重,使思想工作事半功倍。

三、艺术的批评,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和学生“交心”,用自己的真心去感化、融化学生的心,才能使教育的过程成为师生情感互动的愉快过程,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谈话是教师与学生沟通感情,对学生施行教育的重要手段。

作为一名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免不了要回答学生各种各样的提问,也会苦口婆心地跟学生讲道理。但是,无数事实证明“说”而不“服”的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大概有三:一是老师“说”的内容乃老生常谈,毫无新意,非常乏味;二是老师“说”的态度欠妥,讽刺挖苦,上纲上线,让学生无法接受;三是老师“说”的方法简单生硬,当众数落,欲收杀鸡儆猴之效,毫不委婉,令其不服。

如果针对学生的各种思想问题,运用反问、比喻、引用等各种修辞手法,引用名言、寓言,巧妙、委婉、曲折地说出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揭示事物的本质,使人心悦诚服,给人留下隽永的回味,可能更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师只要掌握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特点,把握教育规律,讲究科学方法,就一定能巧妙有效地解决师生间各种矛盾,避免矛盾的激化,从而构建和谐校园。

5.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篇五

一、基本情况

自展开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以来,我乡共调解矛盾纠纷18起,成功化解17起,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村级经济纠纷、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纠纷等题目

二、主要做法:

(一)建章立制,健全维稳工作机制和责任制。

为及时发现和把握全镇各类矛盾纠纷,把影响稳定的苗头性、偏向性题目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力争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杜尽集体越级上访、赴省进京上访事件的发生。乡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制定下发了《**乡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实施方案》、《**乡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工作制度》、《**乡群体性事件处置应急预案》等制度,全乡上下依照排查得早、发现得了、控制得住、解决得好的要求,建立健全信息网络,乡综治办全面把握本辖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热门、难点题目,并建立健全排查、防控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确保矛盾不出当地、不出单位。

(二)加强情报信息工作,重视发现和化解各种不稳定因素。

为了有效地将矛盾及时化解,一是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充分发挥第一道人民防线作用,全乡共设有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11个,其中乡调委会1个,村(居)委会10个,共有人民调解员117人,调解信息员272人,坚持每个月一次的调解例会制度。学习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及调解业务知识。同时加大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参与矛盾调解工作的力度。二是坚持信访隐患周报制,每周一乡信访办将各单位上报的信访隐患进行梳理汇总,落实分管领导和有关部分包案,限期解决,同时,乡信访办每季度对全乡信访情势进行分析,并构成书面通报下发各单位,指出当前信访工作存在题目及布置下步工作安排。三是乡党委、政府定期将信访、综治、司法、城建、土地、民政等单位集中办公,由分管政法的领导牵头,对矛盾进行梳理,并拿出具体处理意见。

(三)加大调和督办力度,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为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题目,积极化解矛盾,郭庙乡党委政府继续认真展开了领导干部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活动,并且将接待来访时间、地点、接待来访安排实行公示。在开门接访期间连续安排了102个接待日,参加接待的党政领导11人,共接待来访2批次,2人,我镇共办理来信来访4件,已办结3件。所有这些,乡信访办都逐一落到有关部分,依照政策规定做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并给予了书面答复。

三、存在题目

1、由于我乡境内部份上访户诉求太高,情绪偏激,说教难以见效,矛盾调解工作方式方法还需进一步加强。

2、乡村民调信息员业务素质还有待于进一步进步。

四、下步打算

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区关于矛盾排查化解工作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本辖区内的矛盾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妥善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题目,维护社会稳定。

2、充分发挥民调员作用,把矛盾消除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杜尽赴省进京上访事件及群体性事件发生。

6.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篇六

县综治办:

根据县综治关于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在全局范围内认真开展了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此项工作已结束,现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我局把这次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活动作为今年推进和谐社会和“平安单位”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首先召开局务会议,对排查化解活动进行了专门研究部署,并确定了一名副局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其次召开川口、史纳所和局机关全体干部以及基层各工商所长、家属楼院长参加的会议,全面分析这次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明确了局属各科所长、楼院长为本单位活动的责任人;三是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全面安排,提出了具体要求;四是从县局机关抽调人员组成了排查化解活动小组,为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集中排查化解工作扎实认真。排查化解活动小组按照县局工作部署,订制了排查台帐,对各科所及干部近年来的工作、生活、社交等情况进行了摸排,并按照自下而上的排查要求,首先从基层工商所开始直至局机关各科室,从每个干部至每个科所,从目前现状直到历年来的情况,认真细致的一一进行了排查。同时在各科所干部中开展了“互查互帮”活动,把每个干部的矛盾纠纷,特别是在工作方面、社

会交往方面与社会、与群众产生的矛盾纠纷,亮到面上,积众力解决,采取以科所为单位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力求排查化解活动有广度、有深度、有实效,使这次排查化解活动开展的认真扎实。

三、积极督查,全面汇总。针对这次排查活动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县局排查小组,分成四组,连续一周深入基层实地指导督查,收集排查情况,及时汇总分析,及时汇总排查情况,特别是对有可能引发群众性事件的问题,实行排查日汇总制,并每日向局领导汇报排查结果。对各科所的排查情况进行定时上报、定时汇总,为及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解决问题,创造了条件。

总之,这次集中排查活动虽然未发现任何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但通过认真细致的工作,使我局对全局干部和各科所在工作、生活、社会领域等各个方面是否存在相关问题等情况有了一个较好的了解掌握,为今后更好的履行好工商职能,维护好市场秩序,创造和谐的市场环境提供了依据。

7.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篇七

工作调研报告

居力很镇地处科右前旗政府南,东、西与乌兰浩特市、吉林省洮南市接壤,这里交通便利,通讯快捷。总面积22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24万亩,全镇辖15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总人口2.1万,是一个蒙、汉、回、满等多民族聚集镇。我镇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镇15个行政村都成立了调委会有专兼职调解员83人,特别是2009年各村又成立了综治维稳工作站进一步规范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在此基础上,居力很镇综治办形成了这个调研报告。

一、我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做法与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党委、政府及各村能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为指引,坚持“一手促发展,一手保稳定”,以解决民生问题为根本,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主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确保了我镇社会总体上的持续稳定。

(一)领导重视,抓建设

统一了思想认识。思想认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力量之源,也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思想保障。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摆到突出的位臵,当做关系党的事业兴衰的大事来抓,从抓什么到怎么抓,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从长规工作到长效机制,我们构筑起新型防控体系。2009年初在总结2008年工作中,我们发现全年共调解纠纷100余起,这项工作不仅牵扯了镇党委、政府很大的精力,同时也影响了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大局。基于以上

认识,镇党委、政府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这几年矛盾纠纷涉及到的部门,率先提出了整合治安资源,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中心这一工作思路,着力打造安全的治安环境、交通环境、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按照这一工作思路,结合居力很镇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维稳办、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经管站等部门纳入调处中心,让他们直接介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这一工作模式探索中,我们随前旗政法委赴外地考查综治维稳工作,通过学习,我们的工作思路逐渐清晰了,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在旗政法委的指导下,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基础上,建立了大调解格局的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形成了以部门力量的整合、资源共享、镇村联动、携手调处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模式。

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建立后,村级化解不了的矛盾在一楼信访接待室就能得到工作人员的接待,根据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归属,由职能部门接待处理,避免了以往来访群众直接上楼找领导的现象。既方便了群众,又使领导从处理接访中腾出时间,集中精力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

(二)建立机制,抓落实

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全局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近几年来,居力很镇党委、政府正在逐步建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的排查分析研判机制。

镇党委要求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做好日常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同时,重点加强对辖区范围内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触角前移,及早发现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各类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不断延伸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工作触角,“变上访为下访,变关门为开门”,扩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覆盖面,将各个领域、行业和群体的问题都纳入了排查的范围,采取了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专项排查和特别防护期排查等方式,坚持“村组每月一排查,镇每季度排查一次”的制度,不断提高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的频率和针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社会矛盾纠纷的台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强化矛盾纠纷情报信息工作,建立镇村两级情报信息网络,及时掌握不稳定因素,准确分析判断治安形势,提高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防止群体事件的发生,使80%以上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截止2009年末,村级调解矛盾纠纷37起,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镇化解矛盾纠纷的工作压力。镇、村两级机构按同一工作程序运转,上下联动,系统管理,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形成了以“大排查”促“大稳定”的工作局面。

2、完善以组织建设为主要手段的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机制。由于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绝大多数是人民内部矛盾,对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主要是采取调解手段。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是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组织保证。居力很镇村两级组织都成立了平安建设领导小组、综治办、维稳领导小组等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专门机构,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发挥了组织、协调、排查、化解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以整合各部门力量化解矛盾纠纷为目的的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的建立,更使我镇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有了更好地抓手。《居力很镇综治维领导稳工作中心实施方案》和《居

力很镇综治维稳工作中心制度》等相关文件的出台,从工作原则、程序、制度、案件分理、人员守则等方面对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进行规范,将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层层分解,建立起横向和纵向的领导责任制,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落到实处。

二、我镇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纠纷及其成因

(一)我镇存在的主要社会矛盾纠纷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我镇作为前旗一个人口多、农业和工业基础较薄弱的城郊镇。虽然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采取了各种措施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的稳定,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镇一些矛盾纠纷仍然突出,造成了部分地区的不稳定,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土地征用问题、涉农问题、林地(场)遗留问题、土地纠纷、家庭邻里纠纷、民事纠纷等。这些问题仍然是当前我镇突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影响了我镇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我镇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分析

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总是基于一定的成因的。只有对我省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村级治保会、调委会管理体制有待完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一是个别村的工作人员在实际调解矛盾中存在人情大于政策、法规等情况,使天平失衡,从而导致矛盾激化。二是对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引发矛盾激化。

2、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利益关系矛盾。一是农村土地管理不完善,农民往往因为一垄甚至半条垄而引发矛盾,此类矛盾比较突出,占镇村调解的纠纷65%以上。二是村委会换届中各种利益关系矛盾。由于在选举中或多或少会触动各方利益,引发罢选、贿选造成等,使宗派利益激化。三是村集体中群众与群众利益的矛盾。这类矛盾由于历史原因化解起来比较困难。如我镇永兴村就是因为村集体菜田引发此类矛盾并且和村换届交织在一起。

3、法制不健全、群众法律认知不够,是导致社会矛盾纠纷的法律原因。一是法律规定不完善。如,对于信访问题,虽然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信访条例》,但这个条例中对少数人上访人员违反《信访条例》的一些行为缺乏刚性的处罚规定,从而造成了许多无理上访、非法上访甚至引发了新的社会矛盾纠纷。二是农村群众法律意识有待提高,广大群众不是不懂法,而是对有些法律一知半解,往往导致与法律背道而驰。

4、部分群众道德素质不高,是引发一些家庭矛盾的深层原因。具体表现在赡养老人、离婚、扶养儿女等方面。

三、建立化解我镇社会矛盾纠纷长效机制的途径

(一)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化解矛盾的组织领导机制,形成合理的组织体系

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形成化解矛盾的组织体系,才能真正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落到实处。今年镇党委、政府重点抓基层治保会、调委会建设,从实行目标管理量化分解到业务培训都做了细致安排,并着手建立长效机制,努力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矛盾纠纷化解队伍。

(二)大力发展经济,构建合理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 大力发展我镇经济,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纠纷的前提所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我镇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技兴镇、农业稳镇、乳业富镇、工业强镇”战略,努力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才能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我镇社会稳定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三)进一步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信访工作是加强党和群众联系的重要桥梁。要真正发挥“桥梁”作用,了解社情民意,教育疏导群众的作用,强化广大信访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做到接待群众真诚热情,了解情况全面准确,答复问题耐心细致。要变群众上访为我要下访。

(四)建立和推行大调解格局,完善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责任机制

8.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 篇八

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我中心严格按照管委会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积极开展教育宣传、重点监控、日常排查等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健全工作机制。为加强组织领导,中心成立了中心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的综治维稳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为落实维稳工作责任,领导小组认真制定专项活动方案,动员全员参与,细化综治网格分工,严格落实责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活动。

二、加强宣传教育。一是召开专项活动座谈会,组织园区各企业负责人进行动员交流,要求企业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及时发现和报送不稳定因素,确保风险可控。二是加强园区企业相关人员的学习教育,树立企业职工通过法律途径反映矛盾纠纷问题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法制意识和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方案 篇九

一、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建设

1.加强组织领导。各股室各单位负责同志要高度重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分管领导要集中精力抓好工作部署落实,确保该工作有人管,有人抓。

2.要健全工作网络。完善排调工作网络,充实基层排调力量,做到排调力量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分布,真正实现全覆盖。

3.建设台帐一体化制度。各单位要按时上报摸底表(各半月一次)并做好归帐存底。

二、进一步加大重点突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

各单位要利用五天时间,采取集中排查和重点排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排查,并建立台帐。实行“四定三包”,即定牵头领导,定责任单位,定责任人,定化解时限,包调处,包跟踪,包反馈。二是定期排查和滚动排查相结合,按规定时限上报综治办。

三、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力度

1、对已经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认真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调处措施,明确调处责任人,提出化解时限。

2、要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机制,化解矛盾纠纷。

3、要落实跟踪问责,对化解了的纠纷要及时销案。对未化解的纠纷要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新的化解举措,对跨区域跨行业的矛盾纠纷,可报告上一级综治部门协调解决。

四、进一步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督查督办力度

1.建立考核考评联动机制。

10.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调研报告 篇十

五华县从大常委会副主任、水寨镇党委书记戴庆文我镇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化解农村矛盾的有效机制,形成了以党政领导、综治牵头、部门参与、联合调处的化解农村矛盾的“大调解”工作格局,2005年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245宗,及时调处解决239宗,调处成功率97.6%,今年1~10月我镇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1宗,调处解决155宗,调处成功率96.3%。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正确认识农村矛盾,把握化解矛盾的主动权 一是统一思想,增强化解农村矛盾的责任意识。在解决农村矛盾过程中,我们引导镇村干部坚决克服“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的片面认识,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经济发展是政绩;稳定是第一责任,社会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切实增强化解农村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牢牢把握化解农村矛盾的主动权。二是以人为本,确立化解农村矛盾的新思路。面对农村矛盾的多发高发态势,我镇始终坚持经济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协同推进,把握解决群众利益诉求“可顺不可激、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的原则,树立“三心”(即决心、信心、耐心),敢于接触群众,敢于面对复杂问题,妥善处置复杂矛盾。三是加强领导,建立健全调解组织。镇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任组长的调解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各村(居)委会相应成立了由村(居)支部书记、村”(居)主任兼任组长的调解小组,同时健全了村民小组调解小组,形成了宏观上有人管、微观上有人抓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化解农村矛盾的长效机制 为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纠纷不激,杜绝集体越级上访”的总体目标,我镇健全完善了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信息预警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重点案件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增强工作主动性。二是坚持实行领导坐岗和“四长”接访日制度。三是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挂点领导负责制,由挂点领导组织镇村干部进行调处。四是实行镇领导包案责任制。对重点案件和重大矛盾纠纷,实行党政领导包案责任制,建立台帐,落实时效责任,明确办理期限,要求包案领导亲自做群众工作,亲自参与调处,并于每月底将调处情况上报镇党委。五是建立党政领导下访制度。规定每月25日—30日为领导下访时间,包案领导和相关部门人员深入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做好解释、说服、教育、疏导工作,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六是建立协调联动机制。我们建立健全了村级信访网络,及时掌握信访动态,及时调处矛盾,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七是建立部门协调制度。镇协调小组根据工作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分析矛盾纠纷,研究解决办法,落实责任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八是健全回访制度。对调结的案件我们都定期组织人员进行回访,进一步分解矛盾纠纷当事人的积怨,从而有效地巩固了调处成果。

三、加强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化解农村矛盾能力

上一篇:信心目标行动下一篇:劳防用品发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