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方向论文

2024-07-20

护理学方向论文(8篇)

1.护理学方向论文 篇一

论文选题方向

(一)心理学基本理论部分

现代生命科学对心理学的影响(选取一个领域如行为遗传学、进化论、神经科学等)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和动机研究(如成就、归因等)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和情绪研究 心理学中的意识理论和研究 心理学中的智力理论与研究 心理与语言 心理与文化

心理与社会(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社区、传媒、网络等)进化心理学述评 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心理学的本土化运动述评 女性心理学思潮述评 建构主义心理学思潮述评 后现代心理学思潮述评 超个人心理学思潮述评

某一心理学大师的人格与学术贡献述评

用质的方法(如心理传记法、叙事法、访谈法等)研究一个心理问题或一种心理现象 中国思想史上的人性论对心理学的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的渊源与背景 论自我效能感及其培养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归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大学生个性特征与智力水平的相关研究 创造性思维与学业成就的相关研究 荣格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述评

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影响研究 教师期望对中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 浅论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二)人格心理学部分

精神分析学派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行为主义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人格的特质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生物学取向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认知取向的人格理论及有关主题的心理学研究 自我概念的心理学研究 自尊的心理学研究 自我效能的心理学研究 自我同一性的心理学研究 潜意识的心理学研究 攻击性的心理学研究 性别差异的心理学研究 国民性(中国人)的心理学研究

幸福感(爱情、友谊、亲密、孤独、创造、智慧、天才、嫉妒、焦虑、冲突、恐惧、抑郁、无助、乐观主义、完美主义、利他主义、亲和动机、权力动机、个人奋斗、生活目标、当前关注、A型性格、内外控、感觉寻求等)主题及其某些主题之间的关系(如完美主义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的研究 积极心理学述评

人格中的动机研究取向述评 依恋理论对人格研究的影响 内隐人格理论述评 创造性人格研究

(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三)实验心理学与心理学研究方法部分

视听觉模式识别的计算理论 言语理解的机制 机器翻译的理论及应用 注意选择性的神经机制 空间注意和客体注意的机制 内隐记忆研究 语义记忆研究 记忆的组织

工作记忆与问题解决的重要 问题解决的计算机模拟 专家系统的开发

内隐社会认知新范式—IAT 道德认知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幸福认知的理论实验研究 心理学数量化方法的优缺点评估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比较研究

心理实验的逻辑在心理学方法中的作用 多元统计分析与心理学研究 论心理研究的生态化取向 论心理学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 教育与心理实验研究的科学化评估 人格测验科学性之争 大五人格特质的界定与争论 认知心理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知觉恒常性发展的实验研究 影响错觉量的因素的研究 背景色对文字识别的影响 动作协调性的检测方法研究 颜色喜好研究

汽车驾驶员的心理素质评估方案研究 职业价值现调查 职业决策心理机制研究 职业心理素质的诊断与评估 职业培训中心理学问题 职业指导课程设计的初步构想 中学生的意志力训练方案 个性与智力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 中学生职业分流的心态调查 职业兴趣测验的SDS的修订

心理测量工具在心理辅导中的正确使用 心理研究中的现象学与实证主义方法论 认知心理学部分 双语问题的研究 言语识别问题的研究 自转体记忆研究

语言对记忆加工过程的影响 视觉搜索问题的研究 语言和选择性注意关系的研究 语言和人格判断关系的研究 语言和人际交往关系的研究 语言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关系的研究 语言和情绪关系的研究 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 心理表象的研究 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四)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部分

中学生过度使用手机及其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的亲子关系与其不良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 中学生追星背后的心理分析 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训练模式 针对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模式探讨

城市老年人与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对比分析 大学生性取向偏差的原因分析 个体心理理论的毕生发展

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分析——基于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第4版)的结果

以认知特征为基础,学业不良中小学生的干预方案设计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调查

中小学生零花钱状况调查 中小学生中“擂肥”现象的调查 大、中、小学生网络行为研究 大、中、小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大、中、小学生电子游戏行为的特点研究 大、中、小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大、中学生价值观调查 大、中学生生活压力事件调查 中小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研究 中小学生中课外补习班现象调查 大学生寝室交往的人际动力研究 当前青年择业倾向调查

城市(或农村)人口生活满意感调查 大学生家庭观念研究 大学生亲子关系调查 校园暴力事件调查 家庭暴力事件调查 生活价值观的代际比较

论青年身体发育特点与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 论智力高而成就低的原因

论青年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开发青年智力为什么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论青年是创造性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如何发展青年的创造力?

论青年情绪情感的和特点与心理卫生 论青年的焦虑及其调节

青年的自我评价成熟与自我教育之间的关系 论青年自尊心的特点

论青年自我概念及其对个性发展的影响 论青年的白我教育与白我完善 论友谊在青年期的特殊意义

论当前我国青年友谊、爱情观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 论我国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论我当代青年道德发展的特点 论我国当代青年人生观的特点 影响青年人生观形成的心理因素 论形成青年违法犯罪心理的主客观因素 论违法犯罪青年在个性意识的倾向性方面的特点 论青春期性心理特点与性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意念或自杀行为的调查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动机和原因的调查 对当代大学生自杀的干预策略研究

对当代大学生生逃课现状、原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形成过程 如何形成良好的大学生生宿舍文化 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 当代大、中、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发展特点 儿童(青少年)阅读兴趣调查 儿童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认知研究 儿童青少年对亲子关系的满意度研究 中学生常见“流行语”调查 中学生对友谊的认知研究 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研究 中学生中欺负行为的个案调查 大学生的消费观念调查 大学生的时间管理现状研究 大学生网络行为个案调查 大学生的尊重观念研究 青年对新兴职业的认知 城市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调查

(五)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研究部分

论心理学的文化基础 心理测验对中国人有效吗 论深谈法及其应用 中国人心理研究浅谈 文化对中国心理学的影响 中国人的理想人格 中国人的公平心理 中国人的集体与集体主义 中国人的“福气”

中国青少年对于“家”的理解 中国社会中“家长”的角色考察 中国父子关系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禁忌行为分析 中国人的“孝”

中国婆媳关系的社会心理考察 中国人祭祖行为的心理透视 中国人的乡土情结 中国人对“人”的理解

中国人的自我中国人的“知己”与“知彼” 中国人性别角色的社会化 中国人的性别刻板印象 中国人结婚礼仪的心理分析 中国婚姻中“媒人”的心理功能 中国人的生育动机

从“征婚启示”看中国人的择偶心理 中国人抽烟的社会心理研究 从“酒语言”看中国的人际交往策略 中国人的“名字”:心理期望 中国人饮食行为的心理分析 中国人关系网的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关系知觉

影响中国人人际关系的因素探讨 中国人的师生关系

中国人的教师观与学生观调查 中国人的“朋友”之心理指标 中国人的人情:概念与行为 汉字的文化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人际苦恼 中国人的脸面心理

中国人的“榜样”:确立与作用 中国人的回报行为

中国人的“缘份”:概念及其机制

中国人的迷信心理研究“鬼”的社会心理表征:中国人的理解中国人的情感表达 中国人的忍:动机和水平中国人“笑”的社会心理研究 “懂事”:中国人的理解

中国青少年网络语言的社会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英雄崇拜 中国人社会心理压力 中国人的苦恼及其水平

焦虑事件的调查研究 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自杀的社会心理研究 “知足”的心理分析 中国民间传说的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合群心理研究 从民歌分析中国人的社会心理 中国人称呼的社会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地域性格

中国人对某一国家或民族的态度调查 中国人对于“中国人”的评价 中国人的同情心 “麻将”的社会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社会心理偏好(数字偏好、颜色偏好等)某一中国历史名人(如孔子)的个性分析 中国人的国家观念 中国人的名利观 中国人助人行为的研究 中国人的情感焦虑 中国人的批判心理 中国人“代沟”的心理研究 中国独身者心态考察 中国人的爱情观调查 中国人的社会责任感

从早期教育看中国人性格的成因 中国父母对“犯错孩子”的处理 中国教师对“违纪学生”的教育策略探析 中国儿童“好孩子”定向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代表作的心理学分析 中国当代影视代表作的心理学分析 从《红楼梦》看中国人的人际策略 从《西游记》看中国人的计策行为 中国神话的心理结构 广告对中国人消费行为的影响 企业职工对岗位角色的认知 中国企业中的人际关系 成功情境下的归因模型

“自己犯错”与“他人犯错”:归因的研究 中国人的嫉妒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社会智商 中国书法的社会心理分析 中国人的宽恕心理与行为 《增广贤文》与中国人的人际法则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 一个当代“典型中国人”的个案研究

(六)社会心理学部分

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关于归因的偏误的文化特征研究 关于归因的两难推理的研究 关于社会偏见的研究

性别岐视的现状及成因的相关研究 自我预期与社会期望的相关研究 自我概念及其成因的相关研究 自我表现的社会心理技能技巧的研究 自我监控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应对压力的社会心理策略研究 人际交往的年龄特点研究 人际交往的性别特点研究

伴侣关系的传统模式与现代模式的异同 婚姻承诺增强的决定因素 婚姻关系恶化的决定因素 控制错觉与社会适应的相关研究 减少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式 竞争行为与合作行为的相关研究 关于态度改变模式的时代特征的研究 社会压力的种类及其心理机制的研究 从众行为的时代特点研究 服从行为的时代特征研究 团体效率与个人表现的相关研究 团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效率研究 树立权威的决定因素 人际互动的日常应激研究

社会适应性的决定因素与心理机制的研究 现代助人行为的发生与“雷峰精神”的相关研究 关于影响人们对他人作判断的主要因素的研究

(七)变态心理学部分

论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社会文化与心理变态之我见 心理过程障碍的访谈研究 人格障碍案例分析 性禁锢、性放纵、性教育 神经症的特征与研究进展 成瘾行为的病理机制研究 违法犯罪访谈研究 自杀整合干预综述 论儿童品行障碍的早期预防 迷信行为的社会调查研究 论心身障碍的交互作用机制 重性精神病的社会康复 变态人格评估研究 论心理变态的预防模式

(八)学校心理辅导部分

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团体辅导实验研究 辅导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学生心理辅导个案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研究进展综述 对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思考 论学校心理辅导的工作模式 谈学校心理辅导人员的素质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的比较研究 学校心理辅导评估技术探讨

学生学习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学习动机、策略、考试焦虑、学习困难等)

校园生活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情绪、休闲、消费、人际、性、危机干预、网络使用等)

择业与生涯辅导的若干问题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中外学校心理辅导比较研究

(九)健康心理学部分 论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健康心理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心理压力问卷调查 应对方式实验研究 论健康心理的自我调节

家庭健康心理研究(亲子关系、教养方式、离异家庭、空巢家庭、留守子女等)

学校健康环境研究(环境、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组织氛围等)职场健康心理研究(职业性格、价值观、职业兴趣、职业压力、职业自我效能感)

谈中国饮食文化与心理健康 论健康休闲方式与休闲教育 睡眠与保健机制研究 运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关系 社会时尚与人的心理健康调查研究

健康心理学研究专题(情绪、药物、暴力、性问题、自杀行为、疼痛等)

(十)心理学史部分

十七世纪以来的五种无意识假说评价 十七—十九世纪英国联想心理学述评 十九世纪现象学实验研究对心理科学的贡献 康德时空观引出的心理学课题 十九世纪三大伪科学评介 现代心理学中科学主义的困境 简论冯特的历史贡献

比较Freud与Jung的自我理论 比较新旧行为主义 比较欧美机能主义

论芝加哥与哥伦比亚学派的异同 论桑代克连结主义理论的三个主要来源 霍妮对弗洛伊德的批判与继承

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异同 论“自我实现说”的思想渊源 发生认知结构主义述评 人本主义的理论与方法述评

(十一)生理心理学部分

瑜伽形体训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亚健康状况人群的身心状况分析 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高龄产妇心理状况分析

成瘾性行为的生理机制研究(吸烟、赌博、酗酒、网络)男性心理学 应激的生理心理形式

脑认知部分 认知神经科学述评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方法进展 心身关系透视 睡眠机制研究进展 睡眠疾病探讨

记忆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睡眠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肤觉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智力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自动信息加工研究

(十二)人力资源管理部分

绩效评估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知识型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决定因素 员工工作满意度研究述评 大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

中学教师职业承诺及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倦怠、离职意愿的研究 员工自我效能感的研究与应用 管理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 胜任特征研究进展 组织承诺的研究现状

人格与工作匹配理论的研究与应用 虚拟团队的信任研究

虚拟团队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变革型领导与领导有效性的关系 企业转型中的魅力型领导 领导者信任理论述评 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综述 领导行为与团队有效性的关系 领导_成员交换理论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支持型领导行为在工作压力模型中的作用机制 魅力型领导理论研究进展 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研究 家族式企业的领导行为研究

组织承诺与工作投入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进展 组织信任的研究进展和展望 目标承诺研究进展

管理者人际沟通能力结构的研究 工作压力研究综述

高校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初步研究 上级反馈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组织行为与员工心理契约管理 心理契约研究述评 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契约管理 组织中心理契约违背理论的研究 企业组织氛围与组织隐性知识共享的关系 绩效反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职业生涯高原研究述评 组织不公正及其效果研究述评 共享心智模型研究现状 组织气氛与员工参与的关系

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与员工心理与行为的关系 企业员工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影响因素 员工招聘与培训的相关研究 企业员工协助方案的研究 工作倦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工作倦怠的结构研究进展 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研究 绩效反馈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绩效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 作业绩效和关系绩效 工作价值观的研究现状 团体决策研究进展 员工角色模糊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角色投入研究进展 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调查 高校社团管理现状调查 校园文化对社团管理的影响

体育社团对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影响作用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案例报告 论心理咨询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学校心理咨询的特点 论心理咨询的特点

咨询者的人格特征对咨询的影响 什么样的人才算心理健康 论咨询目标

谈谈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 咨询案例分析

几种咨询理论的异同比较 行为咨询理论的异同比较 人际关系问题的有效咨询途径探讨 论会谈技巧与咨询特质的关系 认知方法的理论基础的分析 抑郁及其咨询

2.护理学方向论文 篇二

1 口腔护理方向设置的背景

口腔护理在我国属一门新兴的专业, 体现了护理学与口腔医学的紧密结合。长久以来, 我国口腔护理人才培养力度不够, 口腔护理专科人才奇缺, 关键是缺乏既与国际接轨、又具中国特色的口腔护理培养体系。另外, 口腔护理专业在我国既没有得到国家执业许可, 也无职业名称, 因此学生毕业后只能从事非直接医疗工作, 只有护理专业得到认可, 即通过国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才能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因此, 我校招生专业名称暂定为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我校让二年级护理专业学生分方向选修, 使护理专业学生不仅具备基本临床护理技能, 而且通过参加专科培训具备专科护理技能。

2 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2.1 培养目标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原则, 培养具有一定科学文化素养,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具有良好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熟练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具有口腔专科护理技能特长, 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护理、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 尤其适合从事口腔专业护理工作, 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技能型、服务型人才。

2.2 课程设置

根据口腔医学相关课程的研究内容, 我们在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设置了3门口腔医学相关课程。各课程具体课时见表1。

3 口腔护理方向教学实施

3.1 培养对象

按照我校护理专业培养计划, 在第二学年开设康复护理、老年护理、口腔护理等方向必选课程, 学生根据兴趣和择业方向选修相应课程。2005—2011级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005级33人、2006级46人、2007级45人、2008级41人、2009级48人、2011级179人。我校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呈逐年增多趋势。

3.2 培养方案的实施

口腔护理方向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主要由我校口腔教研室完成, 护理教研室协助口腔教研室完成部分教学内容。口腔教研室根据各课程的教学内容, 设置了选修课程模块和毕业实习模块。选修课程模块包括口腔临床护理学、口腔材料学、牙体解剖学3门口腔医学相关课程。毕业实习是中等职业学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 安排学生在第三学年进行毕业实习, 制定严密的实习计划和实习大纲, 组织学生完成基本护理岗位轮转后, 参加口腔科护理岗位实践活动, 建立完善的学生实习成绩考核评定机制, 将实习成绩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

3.3 教学方法

以我校与口腔临床机构合作为平台, 采取校企联合的形式, 做到教学过程一体化。课程教学由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强调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并重, 突出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与独立性, 围绕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 紧密联系、相互渗透, 共同完成专业知识传授与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任务, 强调技能训练, 并按实验教学、专业技术教学、顶岗实践教学等各自特点组织教学。

3.4 培养效果评价

3.4.1 教学考核评价

在考核评价体系方面, 针对不同课程类型采用不同考核和评价方法, 采取多元化评价方式, 结合课堂纪律、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 评定综合成绩。注重过程性评价, 实现理论测试与专业实践考核并重, 反映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

3.4.2 学生反馈评价

为了解学生修完口腔护理方向课程的情况, 我们每学年都邀请学生在学习完成后对口腔护理课程进行自我评价。多数学生认为, 通过学习选修课程模块, 对口腔临床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 对口腔护理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 由于口腔护理工作有别于一般临床护理工作, 具有自身工作特点, 使很多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有意今后从事口腔护理工作。近6年来, 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大部分毕业后选择从事口腔护理工作, 就业单位以口腔专科医院和民营口腔医疗机构为主。

3.4.3 社会评价

我校每年对实习单位进行回访, 了解我校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的工作情况。多数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表明, 我校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实习生, 实习中能很快适应口腔临床诊疗护理工作。与普通护理专业毕业生相比, 选修口腔护理方向的学生在口腔临床工作中表现出明显优势, 减少了科室培训时间, 受到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

4 讨论

4.1 口腔护士培养状况

随着口腔医学的飞速发展, 专业分工越来越细, 口腔护理远远不能满足口腔医学发展的需求, 口腔护士已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专业人才[1]。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 口腔护士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培养优秀的口腔护士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而中、高职口腔护士教育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培养模式[2]。自广西中医药大学于2014年取消口腔护理专业以来, 我校于2005年在护理专业中开设口腔护理方向班, 成为广西唯一一所培养口腔护士的中等职业学校。该方向自开办以来受到相关行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 为口腔医院及相关医疗机构输送了大量口腔护理专业人才。自2005年招生以来, 目前已招收8届学生, 就业签约率达100%。

4.2 教学成效

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分方向教学, 是缓解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措施。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事业不断扩展和深化, 中职护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校通过实施“平台加方向”培养模式, 培养口腔护理专科人才, 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拓宽了就业渠道, 缓解了就业压力。

摘要:口腔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 要求中职护理专业必须进行教学改革,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办出自身特色, 为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缓解就业压力。本文对我校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

关键词:护理专业,口腔护理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桃信.口腔护士培养初探[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6 (3) :93-94.

3.浅析志愿护理服务创新发展方向 篇三

关键词: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社会化;职业化;联合化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1-110-2

0 引言

志愿服务是志愿组织或个人,在不计回报的前提下,利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时间和资源,通过服务活动实现对困难人群的援助、实现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前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认为志愿服务是利用自身的时间、能力、特长,为邻里、社区及社会提供帮助的行为。而志愿护理服务作为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其作用和地位显而易见,在保障广大人民生命健康和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面对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职业化、联合化等特征以及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志愿护理服务急需通过创新发展,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适应新的形势。笔者试从本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的自身发展出发,探讨当前志愿护理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成立于2008年6月的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截止到2016年,累计吸纳成员5500多名,累计服务社会人数达一万多人次,服务总时数达到30多万小时,在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健康宣教等方面,受到社会好评。现有成员1500多名,以护理专业高年级学生为主,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扎实的专业基本功。

1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力量。

2 发展目标

到2018年,在全省同类志愿护理服务队中,团队的组织建设、文化品牌、机制创新等方面引领突破,志愿服务工作形成日常化、社会化、制度化的格局,塑造新型的组织形象和文化品牌。

志愿服务工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建立“菜单式”志愿服务模式,作为省内5支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中最早加入总队的队伍,要树立在省内同类院校志愿护理服务事业中的领先地位,并选拔出一批在省内有影响的骨干志愿者。

践行南丁格尔精神和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满足社会需求、引领文明风尚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实践中开展中国梦教育,通过实际行动在广大师生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推进人们相互关爱、传递文明的重要渠道。

志愿文化和理论研究创新突破发展,将“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作为校园文化品牌向社会推广,提升与媒体合作的能力,使志愿服务文化得到普及。结合现代护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更好地指导志愿服务实践。

3 工作方法及途径

通过比较研究法、实践研究法,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结合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社会对大学生提出技能素质要求,开展学习参观活动、社会调查活动、专业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创新志愿服务形式。

加强与总队联系,取得学院领导支持。通过多种形式与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加强联系,认真学习其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护理志愿服务的内涵与精髓,在业务上接受指导。同时,争取院领导的支持,在制度和政策上得到保障,确保志愿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对外联系,开拓服务基地,优势互补,创造更多的志愿服务机会。各级红十字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敬老院、街道社区、其他省市志愿组织等,都是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重要平台,为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奠定基础。

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和志愿者保障机制,如《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评优奖励办法》、《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志愿者条例》等。

按照开放性和共享性原则,根据志愿服务发展本身的需求,依托现有的志愿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平台建设。将志愿服务人员管理、信息发布、供需对接、资源整合、认证考核等功能融于一体,实现志愿者、服务对象、社会资源有效衔接。

加强对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规划、管理和指导,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素质过硬的志愿者队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队由五个中队组成:急救知识普及队、医院志愿服务队、健康知识宣教队、义务生活护理队、天使快乐传送队。根据志愿者的特长及其自身实际,五支中队的志愿服务对象、场所、内容各不相同,各中队长在志愿者中通过竞聘选拔上岗。

推动志愿服务便利化参与、日常化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青年,不断满足社会公众共同参与、共同享有志愿服务的需求。推广“菜单式”志愿服务经验,通过媒体和平台在全省公开志愿者的技能、特长和提供服务时间等信息,与群众需求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志愿服务供需有效对接机制和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志愿服务水平。

结合现代护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展志愿护理服务的理论研究,挖掘南丁格尔精神的文化内涵。儒家的仁爱观、义利观奠定了中国的慈善传统基础,客观存在所体现出的“行善”、“乐施助人”精神,与志愿服务的奉献、友爱精神是相通的。墨子平等的“兼爱”、“爱己”的思想,与现代志愿精神的互助友爱、共同进步的宗旨是一致的。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开展具有我院特色的、充满“大爱”的志愿服务事业。

4 实施步骤

依据学院《章程》和总队章程,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逐渐形成职责明确、运转协调、奖惩有据的管理机制。2016年年底前,对志愿者平台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加快平台建设,将志愿服务人员管理、信息发布、供需对接、资源整合、认证考核等功能在平台上实现。并完善现有的服务基地,并开拓新的基地,力争在2017年初,实现签约基地达到20家。在总队指导下统一规范志愿服务标识、服饰、旗帜以及理念、礼仪等的使用,逐步完善形象识别系统。

结合现代护理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展志愿护理服务的理论研究,挖掘南丁格尔精神的文化内涵,启动志愿护理服务的理论研究,并开展课题申报。参与人员包括志愿者、护理专业教师、服务基地工作人员及服务对象。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和当代青年个性化追求,启动志愿服务文化产品供给,将评选表彰活动打造成为时尚化、常态化、社会化的品牌建设载体,注重用时尚元素吸引青年、激发青年参与志愿服务热情。通过与专业机构和人员合作创作、向社会征集、开展评选和推荐作品等方式增加志愿服务文化作品的供给,从中发现并向社会推出一批贴近青年、贴近生活、引领时代潮流的文化精品。

以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年会的召开为契机,针对“菜单式”志愿服务和志愿护理服务的理论研究以及南丁格尔精神的文化内涵开展研讨。积极申报国家级暑期三下乡重点团队:爱心医疗服务团。根据上级安排,挑选部分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护理专业师生,到我省少数民族聚集区的农村基层,开展流行性疾病防治宣传、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活动,为当地群众进行健康普查和常见病治疗,结合基层实际需求培训当地医务人员,捐送部分药品和医疗器械。

5 预期效果

①我院广大志愿者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提升,职业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②护士职业得到广泛宣传,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③志愿护理服务获得群众认可,提升学院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④我院志愿者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意志得到磨炼。

⑤学院社会服务职能和志愿者技能提升相结合,人道主义原则与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志愿服务成为推进人们相互关爱、传递文明的重要渠道。

⑥志愿服务对象在健康方面的预防保健意识提高,急救技能在服务群体中得到普及。

参 考 文 献

4.护理专业就业前景和方向 篇四

特点:

工资比较。

低,工作时间长,社会地位低,没有发展前途。用“惨烈”来形容已不为过。初高中毕业生就业方向:工厂基础工人、各行业服务员(主要是个体餐饮店或底层服务性行业)。特点:工资比较低,工作时间长,社会地位低,没有发展前途。

无论是选择普高还是职业学校,学生和家长都应该实事求是,选择合适的道路,家长应多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根据孩子的优势和特长来选择学校;勉强自己去读一个高中,如果以后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还是没有任何的一技之长,就业还是只能在工厂或者服务行业从事基层工作,就算是考上大学,一般也是民办二专,专业不好,就业前景也不容乐观!实践证明,初中毕业选择一门好的技术,对于初中毕业生来说至关重要。

人才紧缺 国家重点扶持

医学类专业譬如护理专业被教育部、卫生部等六部委列入国家紧缺人才专业,予以重点扶持。世界卫生组织对各成员国卫生人才资源统计结果显示,许多

国家护理人才紧缺。在我国,护士的数量远远不够,医护比例严重失调。

需求量大、技术性强、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

按照卫生部要求,我国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比例是1:2,重要科室医生和护士的比例应是1:4.而目前全国1:0.61的医护比例远远达不到卫生部的要求,与1:2.7的国际水平相差很大,与发达国家1:8.5的比例相差更远。根据卫生部的统计,到我国的护士数量将增加到232.3万人,平均年净增加11.5万人,这为学习护理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发展前景好、社会地位高、就业后稳定性强、就业时间提前!

学生就业主要分布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信,并且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工作。业内专家介绍说,护理职业一直是国际上地位较高、薪水丰厚的职业之一。如护士在美国平均年薪达5万美元,而美国缺护士30万人。在澳大利亚,护士最容易找工作或获得升迁,同时,只要拥有了澳大利亚注册护士的资格,等于拿到了通向英联邦国家工作的“绿卡”。英、法、德等西方发达国家对护士均有许多优惠的政策。因此,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和流畅的国际交流语言的护士在国际上就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5.护理学方向论文 篇五

1、临床护理:可在各级各类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急救中心。

2、护理保健:康复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妇幼保健站、疗养院保健医、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诊所、医疗服务站、社区福利机构。

3、护理科研、护理管理、卫生行政管理:国家行政机构(如卫生局、药监局等)

6.护理学方向论文 篇六

药理学作为生理科学的分支学科,是一门应用基础学科,交叉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是连接药学与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化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学科,药理学科的发展是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药学科学的发展及人类防病治病和健康的维护等同时发展的。

药理学的研究由早期的整体药理学,器官药理学,向着细胞药理学,分子药理学,基因组药理学的方向发展,随着其他学科的发展,现代药理学已经完成了由以药物为中心的传统研究模式,越来越多地向以疾病靶点为中心的现代模式转变。本文从现代药理学的研究发展特点到引入干预分子在新药研究领域中的作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1、传统研究模式:以药物为中心

在早期,药理学对象均为文献记载或者民间经验等被认为有效的天然物质,研究的主要程序是,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分离提纯、鉴定,结合生理、生化效应的观察每一组分的作用,最后提纯有效单体化合物,制备成为药品,这一类研究最大的特点是,在研究开始阶段,科学家们已经掌握了研究对象足够多的信息,已经对研究对象可能的作用或者活性有了初步的了解,它有足够的文献记载或者它有足够的临床应用基础,例如:阿司匹林,公元前4,希伯格拉底推荐使用一种黄色的叶子可以镇痛,在18世纪科学家们发现柳树的叶子可以镇痛和退热,并且从中提取得到有效成分水杨酸,但是水杨酸对胃肠道和口腔有非常严生的刺激作用。后来经过德国科学家FelixHoffmann的努力,合成了刺激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

2、现代研究模式:以疾病为中心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等过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很多在某些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调控分子被揭示出来,通过干预或者调解这些关键分子,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治疗手段也应运而生。这种以疾病为中心的药物研究模式已经成为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趋势。其主要特点有以下三方面:

2、1寻找靶点

人类整个基因组的基因数量在3——8万之间,但90%以上的基因功能尚不明确。在这些基因序列中,出现了大约5000个药物作用靶点,科学家们预言,将来会发现超过几千种与疾病有关的有效靶点,通过识别这些靶基因,有可能会发掘出几万个疗效更高,作用更专一的新药,因此,对于现代的药物开发科学家来说,首要的任务是将这些未知功能的基因功能明确化,并进一步寻找到有治疗前景的药物靶点基因。到目前为止,已经有数千个靶点类蛋白被克隆纯化。其中,细胞膜受体类是主要的一类药物靶点,其中主要为GPCRS。大多数激素、神经多肽,神经递质的受体都是GPCRS,这类受体构成传导细胞生长信号的最主要通路之一,约60%的药物作用于GPCRS。目前有约200种已知的GPCRS,占了所有药品的四分之一,全球每年销售达到900亿美元。

2、2组和化学的运用

组合化学是一门将化学合成、组合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械手结合一体,并在短时间内将不同构建模块用巧妙构思,根据组合原理,系统反复连接,从而产生大批的分子多样性群体,形成化合物库,然后,运用组合原理,以巧妙的手段对库成分进行筛选优化,得到可能的有目标性能的化合物结构的科学。

药物的开发是一个耗时间耗经费的过程。据报道,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制到上市,需8——的时间,研究费用高达2——5亿美元。药物的研制历程之所以这样长,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速度缓慢。组合化学能够大大加快化合物库的合成及筛选速度,从而大大加快了新药的研制速度,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组合化学方法已成为新药研制的必由之路,它的出现被誉为近年来药物合成领域的最显著的进步之一。所以,组合化学在有机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成就是对传统药物合成化学的冲击。

2、3高通量筛选成为主要手段

近年来,由于自动化技术特别是机器人的应用,在新药研究中出现了高通量筛选技术。该技术将化学,基因组研究,生物信息,以及自动化仪器等先进技术,有机组合成一个高程序,高自动化的新模式,从而创造了发现新药的新程序,由于该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等特点,因而成为发现、研制新药的.主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技术是将多种技术方法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新技术体系,它以微板形式作为实验工具载体,以自动化操作系统执行实验过程,以灵敏快速的检测仪器采集实验数据,以计算机对数以千计的样品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得出科学准确的实验结果和特色效用,英国学者AlanD研究提示,一个实验室采用传统的方法,借助20余种药物作用靶位,1年内仅能筛选75000个样品。高通量筛选技术发展初期,采用100余种靶位,每年可筛选100万个样品,高通量筛选技术进一步完善后,每天的筛选量就高达10万种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方法作为新药发现的手段具有选择范围广、筛选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手段。

高通量筛选的实验方法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的实验方法是实现药物高通量筛选的技术基础,由于药物高通量筛选要求同时处理大量样品,实验体系必须微量化,而这些微量化的实验方法应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来建立。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实验方法,根据其生物学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类:受体结合分析法、酶活性测定法、细胞分子测定法、细胞活性测定法、代谢物质测定法、基因产物测定法等等,这些实验方法,均已广泛用于药物高通量筛选中。

由此可见,药理学的发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发展的,随着人们对生命活动太疾病的认识逐步深入及新技术在制药方面的应用,药理学的研究也会趋于细致、合理。

参考文献

吕圭源。药理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吴镭。药学科学前沿与发展方向。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7.护理学方向论文 篇七

1 临床护理专家的提出及其含义

CNS 概念由Francis Reiter 在1943年第1次提出来, 当时他用“护理临床医生”来描述它。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这一角色第1次被美国实施到各级保健行业中。60年代CNS制度正式建立,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瑞士等相继开展了高级执业护士 (APN) 人才培养的研究, 形成了较完善的教育、培训、认证、聘用和评价体系[3]。至今, 美国聘用的APN已占雇佣护士总数的7%, 英国占5.6%, CNS已超过58 000人, 英国23 000人[4]。

CNS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且在某专科领域有较高护理水平的专家型临床护士[5], CNS拥有丰富临床经验、高超的专业技能, 在特定的护理领域里, 通过直接和间接护理影响病人、护理人员及有关的医务人员, 实现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成本的目标, 为护理专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模式和方向[6]。

2 我国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现状

CNS作为APN的重要角色, 对促进护理学科的独立和医疗保健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对外交流的拓展, CNS 的概念和研究模式已被引入我国[4]。CNS的培养是促进护理专业化发展和专科高级护理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CNS的工作效果主要体现在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病人满意度提高以及医疗费用的降低[7]。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医院进行了初步研究, 已初步培养肾病护理专家[8]、冠心病护理专家、糖尿病护理专家、儿科护理专家[9]、压疮专家[10]、伤口/ 造瘘护理专家[11]、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专家[12]、手术室的护理专家[13]等。

培养CNS实现其功能及作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实践中运用临床路径[14]。目前我国医疗制度改革和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需求的增加, 促使我国对建立CNS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和发展[15]。

3 我国临床护理专家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CNS起步比国外晚, 所以CNS 在我国仍处于空白, 这大大制约了我国护理专业化的发展, 导致我国护理水平与先进国家尚有很大差距[16]。加之我国护士编制不足, 医护比例失调, 从而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及献身护理事业的信念, 直接制约了CNS 的培养及发展。

4 我国临床护理专家的发展方向

许多学者就我国建立CNS 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影响培养CNS 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形成了比较一致的观点, 认为建立CNS制度既是我国专科护理发展的需要, 又是护理人力资源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使CNS 健康发展, 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 确立符合国情的CNS 研究方向[4]。美国CNS 经过数十年的探索, 不但为临床护理专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也为我国CNS 角色的确定提供了经验。但美国的医疗制度、卫生保健水平、护理人员素质、医疗机构的管理、卫生条件、文化背景等与我国都有很大差异, 不能生搬硬套。我们应根据我国情况来确定CNS 在临床中的执行角色[7], 利用中国模式的多层次、综合性护理教育体系, 不断提高有丰富临床经验护士的学历, 培养临床护理专家使之能与国际接轨[17]。

8.护理学方向论文 篇八

[关键词] 社区护理 大专 教学模式

本研究为省教育厅课题基金项目09BY77,校课题基金项目2009JG-8。

《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年10号和国人发部2006年69号文件》提出要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社区护理教育和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培养全科和社区护理学人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1]。我院在陕西省教育厅的支持下于2008年9月在省内率先开办了社区方向护理大专,课题组教师改变了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以培养知识型、能力型、创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为一体的社区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

实验班:在我院2008级护理大专学生中开展社区护理专题讲座,通过自愿报名的形式选拔60名学生为社区方向护理大专教改班,其中女性55名,男性5名,实施新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对照班:2008级普通护理大专班60人,均为女性,实施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

方 法

1.教学模式内容:

(1)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我院课题组教师结合陕西省社区护士在岗培训的经验,与社区卫生服务站、社区人群共建服务型、稳定型实践基地,在反复循环的社区护理服务实践中,科研、教学资料不断融合,逐步构建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教学需要和社区居民自身健康需求,同时发展了我省的社区护理科研,形成多方受益的局面[2]。

(2)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个基于素质培养的综合教育平台,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社区护理精品课程网站、课堂理论教学、实验实践教学[3]。通过省级社区护理精品课程、社区护理实训中心、社区护理专业理论课程的精心建设和组织,制订了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实现知识传授、能力训练基础上学生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3)CMDM模式教学模式

美国的克劳·特巴克社区护士培养模式( cloutterbuck mini-mum data matrix,CMDM)已广泛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与实践,对社区护士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4】。CMDM采取一种开放的、填表的方法来描述护理对象,从个体、环境、结构三个维度进行护理对象相关信息的收集,这种模式有助于社区评估、批判分析和决策计划,以及形成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干预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

2.统计学方法

实验班和对照班四门共同考试课成绩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t检验,P值设定为0.05。

结 果

1.成绩分析

对社区方向护理大专班和普通护理大专班四门共同考试课进行统一命题,试卷实行了考教分离,试卷难度P值为0.711±0.05,试卷的区分度D值0.165±,0.02,信度为0.754±0.06 ,试卷的评判根据提前制订的评卷标准和标准答案,按照流水方式进行阅卷,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表1 实验班和对照班共同考试课的成绩差异

2.社区卫生服务站评价

西安市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愿意接受我院社区方向护理大专学生临床见习和就业。

讨论

1.结果分析

对实验班实施新的教学模式后,我们发现学生在专业主干课程课时缩短的情况下,四门课程成绩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此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我们认为此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优点: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社区护理实践教学模式,使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既满足了实践教学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又能满足社区人群基本健康需求,也是当地高校社会服务功能的一种体现[2]。“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社区护理专业教学模式为学生适应社区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综合教育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训练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CMDM模式可以使护生从整体角度考虑护理对象,而且对护理对象进行评估时可以考虑到所有因素,能帮助护生对影响健康变量的复杂性有更具体和形象的认识,进而实施更具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此外,还使护生能够应用批判思维、护理程序,并能把理论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提高了思维分析能力[4]。

2.构建社区方向护理大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国内文献显示在目前我国尚无开展社区护士学历教育的高等院校,经过专业培训的社区护士严重紧缺,同时通过短期的培训难以达到社区护理工作中所需要的特殊性和综合性的知识结构。通过大量的调研、专家座谈讨论等,得出结论是目前开设社区护理方向,培养三年大专社区护士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护理大专学生社区就业意向明显高于本科,说明在目前阶段,社区方向护理大专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提供培养知识性、能力型、创新型高素质社区专业护士的有效途径[1,5]。

参考文献:

[1]荆亚茹,张永爱等.我国社区护理现状及构建社区护理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全科护理,2009,7(9):2535.

[2]唐莹,陈正英等. 构建民族地区社区护理教学-科研-服务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9):100.

[3]韩清.“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基础会计学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6:113.

[4] Cloutterbuck J C, Cherry B S. The cloutter buck minimum data matrix teacher mechanism for the new millennium[J].Nurse Education,1998, 37(9):385-391.

[5]陈晓斌.加快社区护士培养的几点思考[J].社区医学杂志,2007,5(17):61.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护理学院 陕西西安

上一篇:药理学的记忆技巧下一篇:《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