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2024-11-20

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共8篇)

1.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家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我的家乡是在福建莆田,离台湾非常近的一个岛上,从城里到我们家乡要坐一个小时的汽车和45分钟的轮船。经过这些年在外的学习,我想调查一下家乡的教育状况。

调查时间:2012年大学寒假期间

调查地点:福建莆田

调查人群:家乡当地群众及当地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家乡教育环境,通过基本情况寻找其中的规律性结论,为家乡学生学习生活及素质培养方向提供一些帮助。

调查方式:走访谈话

调查结论:通过我的实地走访,还有同老一辈的人聊天,发现农村家长学历基本为小学或者初中,甚至还有很多连小学都没有毕业。其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收入、就业机会、生活条件等各个方面都明显优于农村,学历高有能力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留在农村,选择进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再有我们的地理位置是在一岛上,对外界的环境相对陌生,交通也不是很方便。从而导致农村人口呈现两极分化严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两类家庭居多,第一类是父母在家务农,留在孩子身边;第二类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给爷爷奶奶带,即留守儿童。当然,到了现在,像我这个样子,父母出去挣钱,就供孩子读书,直至考上大学,走向城市的人也越来越多,虽然现在不是主体,但是随着这几年家乡的一些变化,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岛上的教育状况一定会大有改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观念也会大有改观。

先来看看第一类家庭,这些家长都是在城市里无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农村的,一般来说他们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小学或者初中,全家人靠务农为生。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双方必须要有一个抽出时间来带孩子,这大大影响了干农活,影响了全家的生计。为了生计,父母没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读书给孩子听,不耐烦手把手教孩子怎么穿鞋子,怕孩子乱跑影响自己干农活就把孩子关在房间里„„学前教育的缺失对孩子价值观形成、智利开发影响是巨大的。当孩子才四五岁,还没达到入学年龄时,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将孩子送入学校。父母只是想让学校去管孩子,好让自己有更多时间去干农活。由于孩子年龄小,头脑还没发育到适合学习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学前的智利开发,让很多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根本跟不上学校的进度。

可喜的是,绝大多数家长还是支持孩子学习的,他们深知务农的艰苦,想让孩子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现实的。家长白天忙着干农活,只有晚上才能有一点的时间顾及孩子,由于家长的学历水平都很低,根本无法辅导孩子学习,也不知道该怎么在学习上帮助孩子。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孩子发现自己跟不上的时候,家长不知道该怎么办,也没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试成绩出来,家长发现孩子的成绩和改变命运的目标相差甚远,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会教,也不会用正确方法引导孩子,很多家长就会去买一堆的习题书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后,家长不会帮着孩子订正,原来不会的还是不会,没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负担。家长看到孩子做了,就以为自己帮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又将大失所望,渐渐的开始不耐烦,斥骂孩子,这大大激发了孩子逆反情绪,对孩子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在了解农村父母教育理念时发现一个很大的偏见。农村父母认为,关心孩子就是在物质上给孩子钱让他们念书,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关心,他们不会抽时间陪孩子学习,也不会关心他们学习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会做的大多只是,想起来时候询问下孩子学习情况,跟孩子说几句早已听出老茧的励志名言。在我上初中时遇到过这么一同学,由于学习跟不上,父母平时也没关心他学习,他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始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开始逃课,后来渐渐发展成根本不去上课。而粗心的家长只是偶尔问问孩子学习的情况,孩子轻松的蒙混过关。等到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混社会时,已经过去了两个月。家长又不知道该如何挽回,打骂体罚只会将孩子越推越深,直至无力挽回。还有一些孩子,他们在学校犯了错,老师想找家长谈谈,但是家长忙于生计,对老师的帮助并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长能和老师进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长在孩子心中地位却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长,家长无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长对待孩子学习的态度其实十分微妙,一方面,每个家长都认为读书重要,只要孩子会读书,自己不论砸锅卖铁也会供孩子读书。而另一方面,读书无用论还是存在于家长的观念中,在他们身边,一些普通院校毕业的学生也难找到工作,周围一些没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却能赚很多钱。这种微妙的心态造成了,如果孩子会读书家长会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读书成绩不理想,父母会想不会念还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这种心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情况,成绩好的越来越好,成绩差的父母也会另谋出路,孩子成绩越来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发现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会想尽方法帮孩子报各式各样的补习班帮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得以跟上进度,继续学习。然而,农村父母的心态使得很少有父母会逼着孩子上补习班,孩子自己因为贪玩又很少会主动提出来,因此学习一时跟不上的会越落越多,这对很多孩子成长是不利的。

再来看看另一类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来带。在春节回家的这段时间里,我感觉这些孩子被宠的不像样。他们爷爷奶奶辈的学历大多是小学,很多连小学都没有读,文化水平比留在农村的父母还要低。他们根本不管孩子学习,也管不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贪玩,也越来越难管,小孩子做错事,他们会为其找各种各样的理由,譬如,孩子摔到了,在地上又爬又滚地哭,他们就会抱起孩子,然后责怪“地板”:“你怎么能这么坏,把我们家某某给弄倒了呢。”说完还用手打一下地板,导致以后孩子一摔倒就骂地板。还有,孩子天天玩,一点都不知道开发孩子的大脑,而是鼓励孩子到各处去玩,因此,孩子玩起来更加无所忌惮,很多都因为贪玩而荒废了学业,甚至有些还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

我一直觉得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走访中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询问如果经济困难只能供一个孩子继续学习时会怎么选择,大多数的父母都表示无论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学,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学习好的那个,表示选择男孩的少之又少。这一点让我倍感欣慰。

实践之前总有听到报道,说很多农村孩子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所以我们对经济状况对学业影响也做了深入调查。我们发现,读小学和初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钱用于孩子教育,基本都能负担。但是,到了高中大学以后,有些父母开始负债供孩子上学。大多数父母选择向亲戚朋友借钱,少数向国家贷款。可见,总体上农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但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村先后都盖起了三层小楼,经济状况可想而知,就现在而言,负债供孩子读书的相对较少。得益于改革开放,城里的就业机会大大增多,就连农村也有了很多就

业机会,使得我们家乡的经济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我相信,照这个趋势下去,家乡的教育状况一定会越来越好,孩子们的前途也会越走越光明。

参考文献:《按教育的客观规律办教育》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中文报刊教育论文引索》

《论教育的本质和职能》

《中国教育政策评论》

《周国平论教育》

《当代教育理论新说》

《中国教育史》

社会调查报告

——家乡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班级:20090411

学号:2009041126

姓名:蔡桂泰

2.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一、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与调查方法

( 1) 调查对象 :幼儿园全体幼儿及家长。 ( 2) 调查内容 :1) 家庭情况:父母工资月总额、学历、家庭创设活动区角情况。2) 家长教养态度。3) 幼儿品德发展。4) 家长的言行举止情况。5) 幼儿在家的表现:求知欲、习惯、交往以及情绪情感。要求家长根据自己孩子具体表现及家庭教育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 3)调查方法:封闭性问卷。

二、调查结果

1. 家庭情况

( 1) 父母工资月总额状况 :1500元23%、1500元 ~2000元38%、2000元以上33%。( 2) 家长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学历,分别为10%、48%、36%、8%、7%。 ( 3) 家庭创设活动区角情况:独立房间32%、自然角50%、艺术角24%、游戏角45%、图书角49%。

2. 家长教养态度

信任:父亲74%,母亲70%;民主:父亲54%,母亲57%;容忍:父亲37%,母亲40%;严厉:父亲39%,母亲35%。

3. 幼儿品德发展情况

意志坚强51%、情绪稳定41%、自发努力32%、友好态度63%、敌对行为21%。

4. 家长的言行举止情况

( 1) 在家时常收看、收听新闻节目、主动关心国内外大事占88%。( 2) 在家订阅报纸或经常买书看的占43%。( 3) 在家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占88%。 ( 4) 双休日、节假日的娱乐节目是:看书44% 、游玩28% 、看亲戚39% 、逛街65% 、看电视83% 、打麻将50%、做家务71%。( 5) 与邻居关系和睦的占99%。( 6) 我园双亲家庭占98.5%。( 7) 成为单亲家庭的原因是离婚。( 8) 双休日、节假日和孩子一起玩的占90%。( 9) 在家陪孩子做游戏的占46%。( 10) 在家能尊敬老人的占100%。( 11) 参加继续学习的占46%。( 12) 在家谈论单位中的人和事的家长占48%。 ( 13) 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的态度:鼓励22%、关心57%、打骂18%、威吓24%。

5. 幼儿在家的表现

( 1) 求知欲方面:摆不好积木或拼图时能自己想办法的47%、看图片积极动脑开口的43%、做不好事情能自己想办法的占35%、能独立完成家长布置的各类任务的占45%。( 2) 有良好习惯的:进餐48%、睡眠54%、如厕64%、盥洗47%、学习31%、劳动34%。 ( 3) 有良好交往能力的:助人51%、分享54%、礼貌63%、谦让37%、合作42%、抚慰34%。 ( 4) 有良好情感的:对成人表现出信任、依恋67%,对同伴表现出友好、亲近70%,对自己表现出自尊、自信39%,生活愉快、轻松69%。

三、家庭教育环境的现状分析

1. 令人欣喜的趋势

( 1) 家庭教育越来越被重视。已经基本上改变了以前由祖辈抚养孩子的现象,孩子一般都由年轻父母自己带大,祖辈只是临时或短时间带养。这说明家庭教育已成为家庭生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 普遍关心孩子的学习。大多数家庭重视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孩子3岁前,年轻父母会教孩子识字、数数、给孩子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3岁后,即使家里有人带孩子,也会把孩子送幼儿园接受教育,改变了以前只给孩子吃穿而忽视学前教育的状况。( 3) 普遍重视学习和运用教育知识。年轻的父母从书刊、广播、电视等传媒学习家庭教育的新观念、新知识,在家长学校和家长会上获得家庭教育知识, 相互之间也传播家庭教育信息、交流家庭教育经验,还有不少家长则以自己小时候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为经验。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其科学性、现代意识明显比祖辈父辈强。

2. 使人忧虑的问题

( 1) 家教意识淡薄 ,观念落后。有些家长认为能否成才是顺其自然。一些家长整天忙工作,而对孩子很少过问;一些家长受新的“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只关心孩子的物质生活,忽视其精神生活,有的家长重智育,轻德育。( 2) 教育方法简单化。在家庭教育方法问题上,存在着严而无格、宽而无度的偏好。特别是文化底子不高的家长,信服“不打不成器”“棍棒下面出孝子”,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或因某件事情有人告状后,就责骂、殴打、惩罚;还有不少家长把打骂这个管教方式看成是关心孩子,打骂成了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反之,则是一味地迁就溺爱。在农村一些家庭, 许多父母把传宗接代及自己养老的重任寄托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同时也把担心、溺爱、恐惧、惊慌全集中在孩子身上,于是常常出现宽而无度的现象。( 3) 待己宽,对子严。有的年轻父母平时很少学习,知识少,素质低,但却对孩子高期望,望子成龙,在具体办法上又无所适从,常说“: 这孩子真拿他没办法。”另外,不注意言传身教,农闲时,有半数以上的家长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有一半的家长则是打麻将,少数家长也看看书报。家长不注意自身形象,降低了对孩子教育的效果。 ( 4) 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大为缺失。亲子游戏是家庭内成人与儿童交往的重要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家庭中亲子游戏的空间和时间较为缺失,只有一部分家庭拥有幼儿活动角。其中与孩子做游戏的占46%,父母忙于娱乐没有时间和孩子玩的有一半以上 ,有些家长主观上不重视、不努力,也是亲子游戏时间缺失的关键所在。幼儿游戏的空间和时间不能保证, 不仅影响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语言和动作发展的水平。

四、思考与策略

1.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提高对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的认识

社会转型给家教带来新的困惑, 也提供了新的机遇。如何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 是每个家庭面临的新挑战和新考验。家长应注意吸纳新的教育思想,与时俱进。要学会尊重孩子,要注重孩子的今天。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孩子的明天将会怎样。研究表明,与其拿遥远的明天激励孩子,还不如用实实在在的今天来激励孩子,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孩子的欢乐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而是自然成长的欢乐。

2. 吸引家长主动参与,使家长成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主体之一

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高于幼教机构。因此,要重视优化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把家长原有的知识、教育孩子的爱心和技能作为宝贵的资源,吸引他们主动参与,使家长成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主体之一。针对农村的实际问题, 开展形式多样的适宜家长需要和认识水平的活动。这样,有利于家长认识自己的教育价值,更好地利用自己教育子女的经验,并不断获得新的科学育儿经验,促进孩子成长。

3. 加强家园合作,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开展各种适宜家长参与的早期教育活动。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要引导幼儿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应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有利因素,开拓家庭教育的新天地。比如,可以为孩子创设一角独立、自由的“小天地”,以此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自我服务的责任感。家教小天地的特点,是把教育的理念物化到家庭生活环境之中,使家长感到生活中确实有教育,自己也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

五、结束语

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教育环境。生活中处处有教育,家长要进一步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利用家庭的有利条件,寓教于爱,寓教于哺,寓教于养,教养结合,促进孩子阳光健康地成长。

摘要:家庭是幼儿成长最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教育环境。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家庭教育环境中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应对不利因素进行分析,积极地对家长产生影响,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要让家长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教育,自己也能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引发其进一步学习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同时,为幼儿园指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提供科学的依据。

3.中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中高年级小学生 ; 心理健康 ; 家庭状况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2-0277-02

一、调查背景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人际交往能力是教育的四个支柱之一,儿童早期的人际交往技能、交往状况会深深影响其未来的人际关系、自尊,甚至幸福生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人类生存环境越来越复杂,生态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各种竞争日益加剧,人际关系变得错综复杂。这一切无不加重了人们的心理负担,各种心理问题明显上升。实践证明,善于与人交往的儿童身心愉悦,心理普遍很健康。而家庭环境是家庭成员成长、生活、学习的活动范围,它不仅影响儿童个性的形成,还会对儿童的智力、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儿童在进入小学后,学习教育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但是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并未消失,家庭环境中的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决定着儿童的成功与否。可见家庭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在我国古代人就已经意识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国外学者在这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1966年,美国学者科尔曼发表了题为《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报告指出,造成学生学业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智能与家庭背景。威丝曼(S.Wiseman)在曼彻斯特的调查研究中也发现,“小学生的成绩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儿童的家庭环境。按分量说,家庭是邻居和学校两者影响之和的二倍”。这些都充分地说明了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着何等深远的影响。

二、调查目的

中高年级小学生家庭状况调查是课题《中高年级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探究》研究中的一部分。这个课题于2013年7月被列为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本课题组在2013年10月举行开题仪式,完成开题报告后,依照课题的实施计划,进一步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并不断完善实验研究方案。于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完成了被研究者家庭状况调查的问卷的编制,调查及统计,现予以分析,形成报告。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良好,为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家长教养方式比较理性。大部分家长能积极参与子女的教育,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然,也有部分家长不太关心子女的教育。我们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使孩子的发展符合社会和家庭的需要,家长应该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提倡理性教育。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本次问卷是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结合调查内容的具体特点,选取了西隅中心小学和新步中心小学的三至六年级的部分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分发调查问卷320份,收回320份。这些调查对象在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群体中具有代表性(不同性别、城镇或农村户口、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等)。经调查可知,参与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8-12周岁;男女生比例为女生略多,占53.4%;独生子女约占49.3%,其中西隅中心小学的独生子女约占64.6%,新步中心小学的独生子女约占19%。调查获取的数据信度较强,获取的信息对课题研究的借鉴意义较大。

本调查问卷共分五部分,15道题目。其中,第1-3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第4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结构;第8题调查了解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第11、12、13、14、15题调查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第5、6、7、9、10题调查了解学生的家庭成员关系。调查结果详见下列各表:

表一:学生基本情况

表(Ⅰ)

表(Ⅱ)

表(Ⅲ)

表二:家庭结构

表三:父母的文化程度

表四:父母养育方式

表(Ⅰ)

表(Ⅱ)

表(Ⅲ)

表(Ⅳ)

表(Ⅴ)

表五:家庭成员关系

表(Ⅰ)

表(Ⅱ)

表(Ⅲ)

表(Ⅳ)

表(Ⅴ)

由以上调查结果可知:这些学生的家庭状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某些方面不够的地方,,如:这些家长中学历为高中及以下的占77%,学历不高。家长对孩子的关注点主要在身体健康方面,对人品、能力、其他方面包括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较少。大多数时间与自己的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49.1%,将近一半。有50.9%的孩子跟父亲、母亲一方或者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生活在一起。父母和孩子经常进行交流的为58.5%,比例偏低,有5.8%甚至是几乎不交流。孩子的依赖性强,经常进行家务劳动的有46%,偶尔才进行家务劳动的占48.3%,而从来没有进行家务劳动的占了5.7%。这些已经是中高年级的小学生了,我们难以想象,他们中有些人还从未进行过家务劳动。可见,这些平时都是由家长代劳的,造成孩子的依赖性强。

成因分析:

(一)学校原因:虽然在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高,加上专业心理教师的缺乏,导致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后学校束手无策,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二)家庭原因:在参与调查的学生家庭中,多数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有35.6%的家长为初中及以下学历,41.4%的家长为高中学历,仅23%的家长为大学及以上学历。注意:这是指学生的父母的最高学历。有一部分家庭是其中一方学历较高,另一方学历较低甚至不识字。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使得一些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对孩子的心理漠视或无视,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或大或小的一些问题。有的孩子觉得家庭不温暖,有4.7%的学生对自己的家庭感到无所谓,有2.7%的学生讨厌自己的家庭。家庭中亲子关系如果失调,也会使子女对家庭产生失望、厌倦、对立和无助感,学生在校受到的挫折不能在家庭中获得理解,不能把家庭作为应付刺激的支持源。这些都当引起家长和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而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时间与自己的父母亲生活在一起的仅占49.1%,而有50.9%的孩子跟父亲、母亲一方或者除父母以外的其他人生活在一起。这些都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不利。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当孩子的主要抚养人不是由父母亲自担当时,儿童问题行为的产生会大大增高。

(三)社会原因:在当前的社会文化氛围中,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尚未全面普及,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不够,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出于社会层面的关心、理解和疏导也不尽人意。

四、对策

学校:学校应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辅导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发展性的心理辅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辅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很多家长的自身文化水平低以及工作、生活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负起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重任,有的甚至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我们建议作为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在家庭中构建“安全型依恋”的亲子关系。这些都是提升孩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的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徐光兴著.2000年5月第一版。

[2]《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其辅导》.北京教育出版社.林春.金琰主编.2009年9月第一版。

4.婚姻家庭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我国城乡家庭婚姻关系稳定,离婚率较低,现代文明的婚姻观念占主导地位。本次调查对象中,初婚者占85.5%,再婚者占2.5%,离婚者占1.3%,丧偶者占2.3%,初婚者的高比例和离婚者的低比率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婚姻稳定性较高。在择偶方面,城乡居民都基本上走出了父母之命的传统,而是以当事人自己的意见为主(68.2%),且以对方的人品为择偶的首要标准。

家庭内部夫妻权力虽有差距,但趋于平等。家庭事务决定方面,夫妻共同决定已成为城乡家庭的主要选择。在夫妻共同决定这一大的背景下,家庭中权力的分配基本上是熟悉者有较大的决定权。丈夫在购买大件物品时的决定权为24.5%,妻子为7.0%;在家庭日常开支方面丈夫的决定权为13.9%,妻子为57.0%。这种差异一般并不表示夫妻之间的不平等。当然,从总体上看,男性在家庭重要事务决定方面的权力大于女性,城市家庭女性对于家庭事务的决定权大大高于农村女性。家务分工仍保留着较多的传统格局,女性承担了更多的家务。夫妻间性生活严肃,对不合法的两性关系持拒斥态度。调查显示,城乡居民对夫妻性生活认为非常重要和很重要的占46%左右,婚前性行为的发生率不超过7%,有87%的人对婚外性行为持排斥态度,女性(89.6%)和年龄越高的人对于婚外性行为的评价更趋向于批判态度。此外,城乡家庭对“试婚”、“非婚同居”、“网恋”均持拒斥态度(比例分别为61.1%、70%和48.6%)。

婚外恋虽不普遍但较为严重,多数人对婚外恋持理性态度。调查显示,有3/4的被调查者对婚外恋持否定态度,有约3/4的人认为婚外恋并不多见,但也有9.3%的人认为婚外恋较多和很多。在一向被认为是婚外恋高发地带的城市,认为周围婚外恋很多和较多的占12.2%,有66.4%的被调查者认为这种现象较少和很少。在对待婚外恋问题上,多数人持较为理性的态度,主张挽救危局(69.7%),这种现实的、较为宽容的观点,可能与近年来社会对这一现象的讨论和引导有关。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离婚的态度已趋向宽容,但当人们面对离婚这一并不轻松的话题时,仍然表现出了较为矛盾的态度。数据显示,认为“感情完全破裂,就应该离婚”的比例达55.9%。但实际上人们又有现实的考虑甚至是牵挂,使得当事人不能轻易离婚。三种不能离婚的理由(为了孩子、社会压力大、未必能再找到合适的)合起来达43.5%,其中为了孩子不要离婚(占36.9%)是十分正当而且被社会广泛认可的理由。这种面对离婚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责任观点的对立,是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在婚姻观念上受现代思想和传统观念双重影响的一个折射。

子女在城乡家庭的地位非常重要,亲子关系趋于平等协商。关于教育孩子的原则,城市被访者有90.6%认同“平等相待,给孩子讲道理”的教子方法,说明城市居民基本上接受了现代的子女教育观。当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城市中的父母主张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的占64.1%,主张父母要主动为孩子解决问题的占37.7%,可以

说,城乡居民都主动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但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对待子女的这种态度不同于西方文化对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也许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长责任的强调有关。

子女教育既全面又严格。一方面,人们通过子女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来强化子女的道德养成,调查发现,城乡孩子帮父母做家务的比例分别为65.9%和85%,城市3/4以上的学生参加过学校组织的保护环境和捐钱捐物活动,农村3/4的学生参加过义务植树、捐钱捐物、帮助他人的活动,对于子女参加上述活动,约2/3的城市和农村家长无条件赞成;另一方面,家长们也通过对子女成长环境的控制来努力为子女的健康成长服务,城乡居民(2/3)对子女看电视和上网,均持小心谨慎的控制性态度,在子女交朋友方面,有55.6%的家长表示要“有所约束”。

子女共同分担的家庭养老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养老方式。在家庭赡养方式中,由于成年子女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比例在城市高达69.0%,在农村为59.9%,因此老人的赡养也就以分开居住、经济分担和精神慰藉的方式为主,与老人同住赡养是一种补充方式。调查显示,在分开居住的条件下,有近六成的子女至少半月看望一次父母,子女看望父母的频率较高,在看望父母的同时,子女会为父母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城市居民2001年平均每月为父母(公婆)花销123.85元,而农村居民在2001年全年为父母(公婆)的平均花销是463.76元。当老人生病时,70.0%的调查对象与兄弟姐妹轮流进行照顾。城乡子女更多强调对老人物质需求的满足,而对老人的精神需求

重视程度不够。在老人生日时会有六七成的子女与老人共同庆祝,但对于老人的日常精神需求,只有10.9%的子女注意到并给予满足。但一个令人欣喜的事实是,近3/4的调查对象认为老人再婚的事情应由老人自己做主,这表明老年人婚姻权益受到重视。

兄弟姐妹是个受重视的社会关系网络。结婚之后,他们多数还是经常往来,在一方遇到困难时,绝大多数也能尽力帮助,形成了以父母为中介的支持性关系。他们在利益上分得不是十分清楚,44.1%的被调查者主张“亲兄弟、明算账”,47.5%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赡养问题上,“家庭条件好的多分担责任”成为一种共识。

城乡居民婚姻家庭存在的问题

严肃而合法的两性关系是我国婚姻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开放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一些西方婚恋包括性观念传入我国,并逐渐有一些市场。本次调查显示,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非婚同居、试婚等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婚外恋虽没有媒体渲染的那么普遍,但也非常严重。特别是在性关系问题上,年轻人、文化程度较高者持更加开放的态度,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注意。

调查表明,我国城乡家庭暴力的发生率并不低,被访者中有7.9%的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动手打架的现象,38.7%的人表示偶尔发生此类行为。而且,家庭暴力在农村家庭中的发生率要远高于城市家庭,中西部家庭暴力发生率高于东部。对于家庭暴力,城乡居民基本上持否定态度(79.8%),但仍有17%的人认为面对家庭暴力应“具体问题具

体分析”。面对家庭暴力时的应对策略,城乡居民的第一选择为“逃离现场”(47.7%)。人们对家庭暴力这种既反对又犹豫,与传统观念有关,也有法律意识淡薄等方面的原因,当然还有不闹散家庭的现实考虑。这说明,反对家庭暴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

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仍存在不少问题。第一,与西方相比,中国父母过多地参与子女的问题解决,有越俎代庖之嫌,而对子女独立性的培养重视不够。第二,家长们虽然注重子女道德素养的形成,但对子女的创造性、合群方面的要求常常被忽视。第三,在子女培养上的功利性明显,“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第四,亲子之间较严重的矛盾主要发生在孩子上学方面,比例高达48.0%,城乡家长们过于重视子女的学习。这与前一两年发生在亲子之间的一些震惊全国的血案互为映照。虽然近几年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已经在减轻学生负担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但这些努力的成效如何,在整个教育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能否实行下去,都还是疑问。

5.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五

年级:2009秋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姓名:陈志美

调查时间:2011年9月15日—2011年10月15日

调查地点:剑河县南加小学

调查目的:

1、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2、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调查方法:听取汇报和发放问卷

调查内容: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于2011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对剑河县南加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我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加强教育教学针对性,提高学校和家庭互动,积极探索农村家庭教育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具体目的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误区

2、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二)调查方法

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

1、听取汇报。听取了小学各学区和家长学校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汇报。

2、发放问卷。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其中学生问卷195份,家长问卷176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这次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

2,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

3,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

4,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

通过回收调查表,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2、调查数据分析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时看书看报的占17.5%;指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

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3、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

(1)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他们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2)粗暴。很多父母都将自己摆在家庭的绝对权威地位。孩子一不小心弄坏了家里的一件小东西,家长会大发雷霆;一次考试失误,家长会毫不留情,痛骂斥责;如果在外闯了祸,那可更不得了,一顿臭骂自然少不了,拳脚相加也会接踵而至。从调查中显示,有30%的家长都会凭借自己的家长“权威”,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如不准到同学家去玩等。在许多家长眼中,孩子永远都只是自己的附属品,他们不愿意或不善于让孩子取得和自己平等地位,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权利和人格。许多孩子由于家长的粗暴无知,有的放弃了心爱的体育活动而埋头于书山题海,被迫“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很爱好画画,却被家长逼着告别了自己的兴趣„„这些家长把严格要求理解为不断地批评,训斥和逼迫孩子。这不能不说是家长的过错。为此,国家总督学柳斌曾痛心疾首地指出:孩子为了观察蚯蚓而换来家长一巴掌,我觉得这一巴掌可能就打掉了一个未来的科学家。

(3)放任。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发展的洪流中,部分家长片面地认为:自主发展就是让孩子自己发展,随意发展,他们认为“树大自然直”,往往对孩子的品行,爱好,兴趣以及社会交流不闻不问,缺乏必要的辅导和教育。有的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太高,孩子无法达到

父母的要求,父母感到十分失望,从而丧失了对孩子的信心,于是索性就放任自然,随他去了。

(4)望子成龙。这种类型的家长往往对孩子期望度过高,要求过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教育孩子莫做人上人,莫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做人中人,就是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体验人生的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如果有太多太多的孩子只想当科学家,董事长,总经理,博士„„那么,可以想像,他们美好的梦想在现实面前将会形成怎样的一种落差。

(5)严他宽己。从调查中显示,有80%的家长对孩子要求严格,对自己要求放松,不能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从来做不到。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一边给孩子讲“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大道理,一边自己却从不摸书本,经常沉溺于扑克麻将桌上;一边告诫孩子要好好听老师的话,一边却又背后对老师评头论足,甚至破口漫骂„„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学习,生活懒散,多半没有上进心和求知欲望。

(6)重智轻能。作为一个社会人,既要懂得知识,也要掌握技能。授人以鱼,仅够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得益。从本次调查中得知,至少有80%的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搞好学习就行了。他们往往忽视了对孩子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孩子的生活技能,学习技能,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际能力等少得可怜。这样的孩子步入社会后,很难有大的发展。

三、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对策

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水平,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和能力,是全社会的事,其中与教育部门联系尤为密切。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书育人,还要承担起协调校内外教育力量的重任。当前可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优化家庭教育外部环境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争创“五好家庭”,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评选表彰好家长、好母亲、好媳妇、好孩子,争创文明户,树立新形象。

加强社会教育,以村或乡开设活动场所,添置设备;组织“五老”队伍,发挥“五老”作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思想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

2、积极举办家长学校,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为不断提高农村学生家长自身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要努力办好家长学校,在普及中求提高,在巩固中求发展,并将家庭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做到孩子入学,家长入校,伴随孩子升级升学,与孩子同时毕业,经考核发给毕业证书或结业证书。家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要有保障。

3、关注打工族子女的教育问题

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及外出打工人员的“留守孩子”,都是亟待关注的教育对象。地方政府和学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如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建立关爱帮扶机制,明确监管对象,设置亲情电话,开设心理健康绿色通道,开展人文关爱活动,切实做好教育和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教育外出打工的家长,外出挣钱不是最终目的,培养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当务之急,打工别忘了孩子。

4、发挥农村家庭教育的优势

6.学前教育状况暑期调查报告 篇六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2

目录 内容摘要

............................................3

引言.................................................4

调查概况.............................................4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及分析.............................5

市区学前教育状况及与郊区对比分析....................12

主要结论及建议......................................12

附录................................................14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3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 以西安市为例

内容摘要 :

学前教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的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

此次调查报告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以西安市郊区接受学前教育的适龄儿童以及地区主要幼儿园为对象,了解当前西安市郊区学前教育状况,并与西安市市区的学前教育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发现郊区学前教育的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建议,改善郊区学前教育状况。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西安市郊区学前教育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1.在郊区学前教育中存在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两种类型,但公办幼儿园数量较少,占比较轻。2.郊区与市区的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郊区学前教育薄弱。3,郊区教师队伍数量和整体素质急需补充和提高。4,郊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存在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结果,建议:政府层面:加大政府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建,扩建幼儿园。提高市区学前教育质量,开展市区,郊区学前教育帮扶活动。高校层面:积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前教师。幼儿园层面:加强内部监督管理,优化管理,提高办学水平,树立国际化的视野,和创新型的思维。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4

引言: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教育无疑是促进历史进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国的教育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学前教育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对其一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学前数学教育,则可以有效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和理性思维,从而更好的去理解世界学龄前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是学生智力开发和思维培养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时期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是一项重要的奠基工程,对于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民族振兴都至关重要。

调查概况

调查方式、方法:为达成拟实现的目标本次调查主要采取了实地调查法,访谈法,材料汇总法,期刊索引法等方式,以期获取广泛的学前教育资料,为决策提供支持。

本次调查的统计处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资料整理,数据分析。1.资料整理:①.接收和核对问卷.②.编辑与检查问卷。③,编码。④,数据录入。

2.数据分析: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选择使用SPSS 软件和 Excel 展开统计分析。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收回 150 份问卷,通过对回收的 150份问卷的初步检查,共发现有 30 份问卷因填写不完整或者数据有误被剔除,保留有效问卷 120 份,有效比率:80%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5

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及分析:

一.郊区学前教育师资状况:

$ $ 您的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符合哪些条件

Frequencies

Responses Percent of Cases

N Percent $您的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符合哪些条件a

普通话标准 104 34.1% 86.7% 着装得体 90 29.5% 75.0% 教育管理方式合理 89 29.2% 74.2% 知识延伸面广 22 7.2% 18.3% Total 305 100.0% 254.2%

由上表可清晰的看出受访者对幼儿园教师在普通话,着装,教育管理等方面评价较好占比分别为86.7%,75.0%,74.2%,这为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儿童提供了基本的教学保障,让孩子们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孩子健康的成长,但幼教在知识延伸方面较为欠缺,占比仅为7.2%,这不利于孩子获得更加广博的知识,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6

二.郊区学前教育管理状况:

1.$ $ 您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设备有哪些

Frequencies

Responses Percent of Cases

N Percent $您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设备有哪些a

投影仪、电视机、电脑 27 6.9% 22.5% 钢琴、电子琴 57 14.5% 47.5% 床、衣帽柜、毛巾水杯 96 24.5% 80.0% 暖气、空调 96 24.5% 80.0% 滑梯、跷跷板 101 25.8% 84.2% 医疗设备 15 3.8% 12.5% Total 392 100.0% 326.7% a.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调查中发现,有22.5%的幼儿园具备投影仪、电视机、电脑等高档教学设备,有47.5%的幼儿园具备钢琴、电子琴等高档教学设备,有80%的幼儿园具备床、衣帽柜、水杯、暖气、等基本生活用品,有84.2%的幼儿园具备滑梯、跷跷板等基本娱乐设施,有12.5%的幼儿园具备医疗设备。由上述数据对比分析可得:衣帽柜,暖气,滑梯等基本设备在所调查幼儿园中已经基本普及,能够保障入园儿童的基本生活和教育需求,但是投影仪,钢琴等高档教学设备并不普遍,对于幼儿园教师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7

2.您孩子所在幼儿园的门卫对外来人员的接待方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直接拒绝 8 6.7 6.7 6.7 查看证件并登记 71 59.2 59.2 65.8 直接进入 41 34.2 34.2 100.0 Total 120 100.0 100.0

近几年全国暴力侵犯儿童的事件频频发生,关注幼儿园儿童的安全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从图3中数据可知外来人员进入幼儿园,门卫接待方式:直接拒绝占6.7%,查看证件并登记占59.2%,直接进入占34.2%,可以看出大多数幼儿园已经建立了严格的门禁制度来保障儿童的生命健康安全,但是仍存在不少幼儿园门禁制度不严格的现象,这是对接受学前教育的孩子的生命健康的不负责,对学生家长的不负责,对社会,对国家的不负责。

3.

您的孩子所在幼儿园班级人数?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20以下 21 17.5 19.3 19.3 20-30 44 36.7 40.4 59.6 30以上 44 36.7 40.4 100.0 Total 109 90.8 100.0

Missing System 11 9.2

Total 120 100.0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8

由上图可知此次关于幼儿园班级人数的调查,共发放120份,收回有效答案109份,有效率占90.8%,其中一个班级管理人数在20人以下的占19.3%,20-30人的占40.4%,30人以上的占40.4%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幼儿园为了节约基础设施费用支出,教师费用支出,进行20人以下的小班管理占比较少,这有可能导致幼儿园的管理不够精细化,教师不能够照顾到每一个儿童,不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甚至有可能对入托儿童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4.您的孩子上下学方式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公交 5 4.2 4.2 4.2 私家车 23 19.2 19.2 23.3 校车 40 33.3 33.3 56.7 步行 52 43.3 43.3 100.0 Total 120 100.0 100.0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9

通过与幼儿园管理人员和孩子家长的交流中可知,现今绝大多数家长均采取全托的方式入学即每天早上和下午由父母从幼儿园接送回家,经过问卷调查可以清晰地看出几乎所有的家长都采取坐私家车,校车,步行等较为安全的交通方式,只有约4.2%的家长采用坐公交的方式接送孩子。结合实际分析得出,家长一般都选择离自己家较近的幼儿园,让小孩入托,一方面方便家长的接送,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家长照看孩子的负担。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0

5.$ $ 您的孩子课余活动有哪些

Frequencies

Responses Percent of Cases

N Percent $您的孩子课余活动有哪些a

春秋游 13 6.5% 11.9% 参观各类展馆 18 9.0% 16.5% 文艺比赛 81 40.3% 74.3% 智力游戏 89 44.3% 81.7% Total 201 100.0% 184.4% a.Dichotomy group tabulated at value 1.由上表可知举办春秋游活动的幼儿园有11.9%,组织参观各类展馆的占而举办文艺比赛和智力游戏的所占比重较大且分别为74.3%和81.7,结合幼儿园儿童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参加文艺比赛有利于发掘孩子的艺术天赋,孩子通过比赛不仅可以得到快乐而且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参加智力游戏有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参加春秋游,参观各类展馆等活动,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容易出现危险及各种不适而没有被大多数幼儿园采纳。由此可见幼儿园教育的重点仍然是以看护孩子和教给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学习技能为目的的。

6.您会选择你的孩子在几周岁上幼儿园

Frequency 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2-3岁 37 30.8 30.8 30.8 3-4岁 70 58.3 58.3 89.2 4-5岁 10 8.3 8.3 97.5 5岁以上 3 2.5 2.5 100.0 Total 120 100.0 100.0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1

由上述图表可以看出:58.3%的家长选择让自己的孩子在3-4岁进入学前教育,30.8%的家长愿意在孩子2-3岁开始接受学前教育,8.3%的家长认为在孩子4-5岁接受学前教育合适,只有2.5%的家长选择在孩子5岁以上进入学前教育。据此得出,绝大多数家长会选择孩子在4岁以前接受学前教育,提前培养孩子各个方面的能力。这恰恰反应映出了我国重视人才,重视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2

市区学前教育状况及与郊区对比分析 :

现状:目前全市登记注册的各级各类幼儿园共有 896 所,近年来,我市学前教育事业虽然取得了较快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着资源短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郊区与市区相比:郊区幼儿家庭教育缺失,郊区大部分家长的文化程度较低,加之忙于工作和农活,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大部分家庭经济条件差,阻碍供孩子上幼儿园的积极性,因此,不能很好地配合。生源的大幅度减少与幼师专业队伍薄弱。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提高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及人们思想的转变,多数家长不再以在家务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是多数到城市打工,郊区只剩下越来越少的留守儿童,幼教班级规模也逐渐缩小,甚至出现了一个老师带几个幼儿的情况,这也影响教育的投入及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加上现在郊区幼儿教育的薄弱,多数幼儿教师都是民办教师,教师的专业素质低,经验又不足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许多外出打工的家长,即使生活再辛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自己打工的市区上幼儿园,也不愿意把孩子留在郊区就读。时间一长,形成恶性循环,学校的生源也就越来越少。

主要结论及建议

一、通过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1.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幼儿园教育发展中的政府行为不够突出,缺乏长期有效监管。郊区民办幼儿园多,导致管理职能难承担。政府及上级教育部门忽视管理,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3

监管力度不够,从而导致郊区学前教育存在管理相对比较混乱、管理盲点多等问题。

2.幼儿教育经费严重不足。

(1)政府对郊区幼儿园教育经费资助有限,导致许多幼儿园自负盈亏,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而降低管理成本。

(2)师资队伍建设缺乏政策保障,教师培训提高面临实际困难。由于工资报酬较低,教育师资流失率高及教师队伍不稳定整体素质难以提高,造成教师队伍难以常规化管理。

3.管理人员管理水平落后,管理思路缺乏先进性,从而忽视管理的先进性,导致幼儿园整体水平较低。

二、为提高幼儿园整体水平、推动幼儿教育更好发展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

1.政策及教育职能部门干预: (1)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幼儿教育的硬件水平(2)完善幼儿教育相关法律制度(3)实行公平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2.提高教师待遇: 为幼儿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重视他们的发展成长,增加他们外出进修和学习的机会。适当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从而保证幼儿教师不但有投身幼儿教育的激情,而且有长期工作下去的动力。

3.提高师资及教育水平: (1)加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

(2)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研讨活动。

4.重视家园教育: 实地考察得出,家园教育是幼儿园的薄弱环节,由于郊区的教育水平不高,制约着家长们对家园教育的认知程度。所以,促进幼儿园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了解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成长。

三、总结:

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发现西安市郊区的学前教育状况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越,学生的入园数量大幅增长,家长对适龄儿童进入幼儿园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4

接受教育均表示肯定,教师的质量与数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孩子上幼儿园的热情也比较高幼儿园的管理也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同比西安市市区的学前教育而言在管理方式,教师质量以及适龄儿童的入园率方面均有较大差距,本文最后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化的建议,希望能对西安市郊区学前教育的状况改善提供帮助。

附录:

市区与郊区学前教育现状调查问卷

1.您的孩子的性别:

A.女

B.男 2.您会选择您的孩子在几岁上幼儿园? A.2-3 岁

B.3-4 岁

C.4-5 岁

D.5 岁以上 3.您的孩子对上幼儿园是否有抵触心理?

A.有

B.没有 4.您的孩子一学期生活费用支出大概为多少? A.1000 元以下

B.1000-2000 元

C.2000-3000 元

D.3000 元以上 5.您的孩子一学期教育支出大概为多少? A.500 元以下

B.500-1000 元

C.1000-2000 元

D.2000 元以上

学前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15

6.您孩子幼儿园的设备有哪些? A.投影仪、电视机、电脑

B.钢琴、电子琴等

C.床、衣帽柜、毛巾水杯格等

D.暖气、空调

E.滑梯、翘翘板等

F.医疗设备 7.您孩子所在幼儿园的门卫对外来人员的接待方式是什么? A.直接拒绝

B.查看证件并登记

C.直接进入 8.您的孩子是否有统一的校服? A.是

B.否 9.您的孩子在幼儿园的食物种类除了主食外还有哪些? A.甜点

B.水果

C.无

D.其他 10.您的孩子上下学方式? A.公交

B.私家车

C.校车

D.步行

F.其它 11.您的孩子所在幼儿园的教师符合哪些条件? A.普通话标准

B.着装得体

C.教育管理方式合理

D.知识延伸面广 12.您的孩子所在幼儿园开设的课程有哪些? A.语文

B.数学

C.英语

D.手工课

E.音乐 13.您的孩子课余活动有哪些? A.春秋游

B.参观展馆

C.文艺比赛

D.智力游戏 14:您的孩子所在幼儿园班级人数? A.20 以下

B.20-30

7.家庭教育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一般来说,失独者会经常产生抑郁的情绪,感到孤独寂寞。他们经常会封闭自我,脱离各种社交活动,因此常常被人们忽视。作为弱势的“失独家庭”群体,目前在我国还没有得到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以辽宁省大连市的“失独家庭”作为调查对象,截止到2013年6月,大连市共有“失独家庭”约12884户,父母共计约21888人,由于部分“失独家庭”为丧偶或离异家庭,本次研究以家庭为单位。因此,我们在研究中选取每户“失独家庭”中的一名主要成员代表其家庭作为本次调查和访谈的对象。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为了充分调查“失独家庭”的生活现状,依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主要设置了“失独家庭”的基本情况、结构、总体状况、具体需求以及对相关政策的满意度等题目。这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了195份,收回有效问卷185份,剩下的10份是年龄超过60岁的“失独家庭”。为了获得更加详细、准确的数据,我们对这10份未回收的家庭进行了仔细访谈,然后整理和分析了这些数据。

2.文献资料研究。因为失独者通常比较敏感,对丧失子女的事情存在很多阴影且会一直耿耿于怀,所以在调查时,为了照顾失独者的情绪,有关独生子女死亡的原因、失独者的生活状况等一些较敏感的问题,本文参考社区的相关资料。同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掌握了一些关于“失独家庭”的生存现状及其出路研究的最新成果。

二、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受访的失独者大部分处于50-55周岁阶段,达到83.8%,少数处于56周岁以上。可见,在受访的失独者当中,大部分处于中年的中后期,尚未达到老年期;在家庭月平均收入方面,多达89.2%的受访者月平均收入处于3000元以下,只有少数达到3001元以上,说明受访者多数家庭仅仅达到了温饱甚至是温饱以下的标准;受访者中,初中学历的人数最多,达38.9%,高中/大专学历的人数与之比例相当,可达34.6%;在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多数受访者基本健康,少数的受访者身体不健康,患有重大疾病。

(二)“失独家庭”的结构

从“失独家庭”子女去世后有没有留下下一代的角度,将失独家庭主要分为“有隔代的失独家庭”和“无隔代的失独家庭”。根据调查统计,发现在受访家庭中“有隔代的失独家庭”总共有53家,他们在所有的“失独家庭”中占到了28.6%。这些家庭尽管丧失了唯一的子女,但是至少还有下一代,他们会将全部的爱和希望寄托在下一代的身上。因此,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负担相比于无隔代“失独家庭”的失独者们要好一点。

(三)“失独家庭”产生的原因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多达半数以上(59.5%)受访家庭中的子女死亡时年龄在18周岁以上,34.1%的受访家庭中子女死亡时年龄也超过了12岁。我们通过访谈了解到,子女去世时的年龄越大,对其父母所造成的伤痛就越大,父母越不能接受孩子离开的事实。可见,失去孩子的伤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递增。关于子女死亡原因方面,比重较高的为意外死亡,多达60.5%,其次为疾病,达34.1%。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可以得知,大多数“失独家庭”生活境况令人堪忧。本次调查中,只选取了“失独家庭”中的一部分群体(父母年龄在50周岁以上的“失独家庭”),因为这部分群体基本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同时女方年龄在49周岁的“失独家庭”才可得到政府的特别扶助金。同时,由于年龄增长等因素,“失独家庭”的数量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因而也隐藏着更大的社会风险。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受访家庭中,只有少数达到了温饱水平,绝大部分的“失独家庭”仍未达到温饱水平。加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劳动能力不断减弱;同时因受子女离世的影响,多数“失独家庭”的父母心里和身体健康状况不好,这又为以后的养老问题埋下隐患。因此,“失独家庭”的生活水平及养老问题亟须政府的关注与扶持。

在“失独家庭”的具体需求方面,他们同样面临着经济、医疗、精神、养老和心理等方面的困境。这给他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不便与困扰,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失独家庭”,需要在以下方面得到大力支持。

1.经济需求方面。每个“失独家庭”都渴望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而不是整日为了生存堪忧。但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况不断下降,劳动能力逐渐丧失,而且多数失独者还面临失业、下岗等问题。与之相反,物价的不断上升,导致生活成本提高,他们只靠政府发放的扶持金或者亲属的救济是远远不够的。同时,受访的“失独家庭”中,还有不少子女因疾病去世,这些家庭为了给孩子治病,花掉了全部积蓄甚至举债。孩子离开后,他们还要承担巨大的债务偿还,这无疑给“失独家庭”增加了更多的经济压力。

2.养老、医疗需求方面。中国向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但是对于“失独家庭”来说,“养儿防老”的期望破灭,对养老、医疗的需求尤为迫切。在养老需求方面,对于“失独家庭”而言,老无所依的状况迫在眉睫,他们希望在自己年老的时候,能够有所依靠,有所陪伴,有所保障。在医疗需求方面,他们希望在平时可以获得健康保健的指导,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他们担心生病时无人照应,遇到紧急情况无人应对,甚至连做手术时也无人签字,这为“失独家庭”又蒙上了一层伤害。

3.精神、心理需求方面。当失独者失去了唯一的子女之后,他们变得脆弱、敏感,甚至不堪一击。他们选择封闭自己,觉得自己无法融入到社会或者某些团体组织当中,他们感觉整个社会是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们,进而感到自卑与绝望。因此,大多数失独者常常感到孤独,亟须精神上的安慰与陪伴。

三、对策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分别从政府、社会与个体三个主体层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政府层面

一是要提高政府扶持金标准,完善补助政策。虽然政府已经提高了“失独家庭”救助的救助标准,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失独家庭的生活需求。政府部门应当“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物价水平来制定经济补偿标准。按照大连的经济状况给予补偿,应保障绝大多数人群的生活水准,不能让这些失独者们在承受丧子之痛的同时还要面对生活的困境。二是政府部门还应建立专门的失独养老机构。建立专门的失独养老机构可以减少复杂的申请手续,让失独者更方便快捷的入住,为失独者提供养老的场所。同时,居住在一起的都是遭受丧子之痛的人,他们在情感上更容易产生共鸣。三是政府部门应完善与失独相关的制度及法律法规。近年来,失独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法律方面的不健全是制约我国“失独家庭”社会保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快有关法制体系的建设,将失独相关的政策问题法律化、制度化。

(二)社会层面

一是社会组织作为第三方力量,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失独家庭”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将针对“失独家庭”开展服务的社会组织整合成一个服务网络,为“失独家庭”提供及时的、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同时,为了避免社会组织出现效率低下、滥用善款的问题,应该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二是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也应该为“失独家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多数失独者在失去子女之后,会觉得整个社会都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他们,他们会变得自卑、绝望,甚至封闭自己。因此,社会要给予这些“失独家庭”最基本的尊重和理解,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新拾起希望,早日开始新的生活。

(三)个人层面

解决伤痛最好的方法就是自己帮助自己走出伤痛,如果自己不愿意从伤痛中走出来,外在的帮助与安慰再多也都无济于事。因此,失独者们应该学会自救。学会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新找到生活的乐趣;主动与外界沟通,感受世界的美好;还可以通过加入一些与“失独家庭”有关的社会组织,抱团取暖,相互倾诉内心的伤痛,互相帮助彼此从丧子的伤痛中走出来,开始新的生活。

摘要:因某种原因而丧失独生子女的家庭就是“失独家庭”,这些“失独家庭”的父母大多数出生在20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因为在80年代国家出台独生子女的政策,所以他们都只能有一个孩子,而有些父母在中年时就已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孩子。根据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失独家庭”偏离了正常的社会,通常是以“抱团取暖”的形式来面对日常生活。

8.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状况调查与分析 篇八

摘 要:“保护环境,教育为本。”本文通过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探究高职院校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现状,高职学生的环境意识、环保行为状况,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师;环境教育;环境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2-81-2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导致环境问题频发,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保护环境,教育为本”。随着国家对高校环境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加,环境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具有良好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的大学生是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真实地了解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意识现状和高职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状况,我们对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进一步探讨在高职院校开展环境教育提供依据。

1 高职学生环境意识调查

1.1 调查对象及样本说明

为了保证调查的普遍性、可靠性,本次调查以旅游财经系、农业系、基础教育系、医学系、艺体系5个系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农村和城市)的高职学生为对象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71份,收回问卷364份,有效问卷收回率98.1%。被调查者中:男生占38%、女生占62%;农村学生占80.2%、城市学生占19.8%;以上各系学生所占比例分别为:旅游财经系13.5%、农业系23.4%、基础教育系17.4%、医学系20.7%、艺体系25%。

1.2 问卷设计方法

问卷设计以选择题为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基本信息、环境关注意识、环境认识意识和环境行为意识。

1.3 调查结果与分析

环境意识是人们对环境和环境保护的一个认识水平和认识程度,也是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断调整自身经济活动和社会行为的自觉性。

1.3.1 环境关注意识调查

结果显示,知道世界环境日、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环境保护、环境问题等环境基础知识的学生仅为15%。关于“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校园宣传占有率为零、新闻媒体为75%、书本教材为25%(主要是农业系的学生,该系开设环境类课程)。对环境基础知识的调查反映出高职学生环境知识薄弱,获取环保知识的途径单一,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度不够。

1.3.2 环境认识意识调查

为了考察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该调查设计了四个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评价自己的环保意识“一般”,仅有10%的人认为自己的环保意识“很高”;在提及购买价格更高且更节能的电器时,有72.5%的学生明确表示“不会”,这些学生全部来自于农村,而大多数城市学生选择“会”;对于垃圾实行分类的问题,被调查者都认为“有必要”实行,这是很好的一个现象; 当问及如果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活质量时,有56.8%的人选择“不愿意”,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是农村学生,绝大多数城市学生都选择“愿意”。说明学生的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城市学生的环境认识意识高于农村学生。

1.3.3 环保行为意识调查

在日常环保行为调查中,高职学生的环保行为与其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产生了较大的差距。调查显示:对一日三餐中使用最多的就餐工具,有73%的人选择一次性的餐具(其中,城市学生占85%,男生占80%);68%的学生表示“不会节约用纸”(男生占65%、85%的城市学生);购物时是否会使用环保购物袋,71%的学生选择“不会”,在这些学生中绝大部分是男生和城市学生,29%的学生选择经常会,其中,绝大部分是女生;当问及是否会节约公共场所像宿舍、教学楼的水、电时,30%的学生选择“会”,70%的学生表示“不会”。调查表明农村学生的环保行为相比于他们的环境关注意识、环境认识意识明显超前,相反的,城市学生的环保行为相比于他们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又明显的滞后;女生的环保行为明显的高于男生。

1.4 结论

①高职学生的环境知识贫乏、环境认识水平总体偏低、环保行为亟待进一步的提高。农村学生环境知识的储备比城市学生要薄弱,但是环保行为意识远高于城市学生。

②高职院校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环保行为与生源地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环保行为与性别有关;环境知识、环境认识水平与环保行为没有一定的相关性。

③高职院校要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专业特点,开设相应的环境类课程,以扩展学生的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增强环保行为,构建良好的校园环保氛围。

2 高职教师环境教育状况调查

2.1 调查对象及样本说明

本次调查以学院不同性别、职称、学历的教师为对象。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86份,有效回收率95.6%。被问卷调查的教师中:男性为22.9%、女性为77.1%;高级职称占20.9%、讲师占51.2%、助教27.2% ;学历为本科、硕士、博士的教师分别占68.6%、30.2%、1.2%。

2.2 问卷设计方法

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了:教师的基本信息,如性别、教龄、专业、职称、学历等;教师开展环境教育的状况,如教师对环境教育的基本认识、教师的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能力评估。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教师对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的基本认识

问卷中有4项内容是对高职院校环境教育基本认识的题目。当问到如果在高职院校开展环境教育您是否支持时,90%的教师选择支持,10%的选择无所谓,没人选择反对。在问到抓好环境教育对素质教育的影响时,所有的教师都选择“有益”,说明教师们都认同环境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及社会上最需要进行环保教育的群体时,教师们是各抒己见,39%的人认为是地方一把手,34%的人认为是普通百姓,27%的人认为是地方领导,这也充分说明了环境教育的不到位,从地方一把手,到企业领导再到普通老百姓环保意识较弱、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不积极。

2.3.2 高职院校教师环境意识与环境教育能力评估

意识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态度是一种行为倾向,对待环境的观念和态度决定了环保行为的实施情况。

2.3.2.1 教师的环境素质能力

教师的环境素质能力包括了教师的环境意识及教师参与环境教育的意愿。首先从教师环境教育参与意愿来看,有67%的教师愿意参与学校或社会组织的环境教育活动,13%的教师没想过,15%的教师认为环境教育与他们所教的课程关系不大,而与别的课程关系更为密切,5%的教师不愿意参与其中。表明大部分教师还是有比较强烈的意愿来参与环境教育。其次从教师的自我环境意识来判断,有69%的人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比较强,经常谈到,但具体的环保行动做的并不够,51%的人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很强,能够以身作则,没有人认为自己的环境意识不强。

2.3.2.2 教师环境教育教学组织实施能力

要做好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既与教师环境教育的组织形式有关,又与教师环境教学方法、手段有关,同时与教师有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学习或培训有关。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93%的教师没有参加过或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培训,仅有7%的教师参加过系统的环境教育培训或学习。针对大学里环境教育所选取的最好形式,32%的人选择外出参观,实地调查,29%的人选择录像、视频教学,以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的案例为素材,18%的教师认为要以课本为主,普及环境知识,21%的教师认为在普及环境知识的同时,要结合录像视频教学巩固基础知识,再辅以实地调查,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3.2.3 学校对环境教育的支持力度

在高职院校开展环境教育,离不开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及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当问及学校领导是否支持环境教育时,88%的人选择了不知道,9%的教师选择应该支持,3%的教师选择不支持,选项后面注明原因是环保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短期内看不到政绩。当问到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对环境教育的看法时,60%的教师支持在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将环境教育类的课程作为必修内容来学习,13%的教师表示没想过,23%的人表示基本赞成,不赞成的有4%。

2.4 结论

①大多数教师都具备良好的环境教育品质,对环境教育有正确的认识。

②学校对环境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学校领导对环境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对环境教育师资的系统培训。

③高职教师的环境意识、环境教育水平与教师的职称、学历、性别、教龄没有关联性。教师们的环境意识与环保行为也不一致。

3 对高职院校环境教育的建议

3.1 发挥高校的整体教育功能,加强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跨学科的综合教育。贯彻落实2011年环保部等六部委下发的《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年),加强高等教育阶段的环境教育,将环境教育作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学校应建立一个统一的组织部门,来协调并制定相关的环境教育计划、目标,把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落到实处

3.2 对高职教师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培训,鼓励师生参加环保类实践活动

对高职教师进行系统的环境知识培训,给高职学生开设环境教育类课程,同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加环保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环境教育是终身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教师要“为人师表”,加强环境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环境素养,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建议在高职院校开设《环境

保护概论》、《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学导论》等公共必修课。把学到的理论知识综合应用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积极参加世界环境日,植树节、地球日等重大的环保公益活动日,既能长知识又能起到宣传环境教育的目的。

3.3 加强环境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让环境教育成为学校的特色教育

高职院校应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探讨新形势下环境教育的新特点,了解国内外环境教育的新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编写高质量的实用的环境教育教材,特别是开发环境教育的地方性的校本教材,让高职院校的环境教育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 考 文 献

[1] 邹晓涓.高校教师环境意识调查与环境教育问题研究[J].浙江教育科学,2015(05),6-9.

[2] 朱亦仁,等.中学教师环境教育情况调查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3,25(2).

上一篇: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下一篇:弘扬民族传统班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