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

2024-09-30

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精选8篇)

1.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 篇一

2012年中级统计师考试:会计基础知识复习要点

1.会计是对经济活动的反映和监督,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核算和监督是会计的两项基本职能。

3.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可收回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5.会计计量属性尽管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般情况下,对于会计要素的计量,应当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6.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7.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是会计要素。

8.复式记账是指对于每一项发生的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方法。

9.通过盘点实物,核实账面数额来确定账实是否相符的一种方法是指财产清查。

10.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的特征是相关性。

11.工业企业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过程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不包括分配过程。

12.对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遵循的会计原则是谨慎性。

13.会计期间的前提是持续经营。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15.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管理会计。

16.从核算的内容看,既包括记账、算账、报账,又包括预测、分析、考核。

17.会计的监督职能,从监督的时间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18.企业将资金运用于生产经营过程,就形成了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它又分为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19.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20.企业期间分为、中期。

21.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

22.会计信息的及时收集、及时处理、及时传递是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

23.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等。

24.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5.会计核算方法的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26.会计的目标是向企业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集团、单位和个人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27.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28.在会计实务中,重要性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29.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的义务。

30.会计的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

31.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利用账户和复式记账的方法,将经济业务分门别类地登记到账簿中去。

32.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33.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分别设置的。

34.向银行借入期限6个月的借款,存入银行,应贷记短期借款

35.资产类账户记账规则是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36.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的账户是损益类账户。

37.账户按照提供核算指标详细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总分类账户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明细分类账户能够提供较为详细的核算指标。

38.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贷方登记增加额。余额一般在贷方。

39.预提费用属于负债类科目。

40.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41.企业向银行借款10000元存入银行,导致资产增加 负债增加。

42.重记、漏记、借贷方向相反均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查找出来。但借贷金额不等就会导致试算后借贷不平衡。可以查找出来。

43.总分类账户需要根据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设置。

44.试算不平衡,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但试算平衡了,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

45.应收账款是资产类账户。

46.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贴收入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等。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补帖收入+营业外收支净额

47.经济业务发生后,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

48.用银行存款购入固定资产导致资产此增彼减,收到企业所有者投资投入的一批新设备导致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赊购材料、向银行借入短期借款会使企业资产和负债总额同时增加。

49.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有。

50.在实际工作中,账户的结构是根据业务需要加以设计的,一般包括日期、凭证号、摘要、金额等项目。

51.通过账户记录,可以提供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期末余额四个会计核算指标。

52.反映企业损益的账户包括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期间费用等。

53.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54.会计科目只是账户的名称,它不存在结构问题。

55.由于企业在一定期间所取得的收入和发生的费用都将体现在当期损益中,可以将收入、费用账户归为损益类账户。

56.在明细分类账户中除使用货币计量单位外,有时还需要使用实物计量单位。()

57.在“原材料”总分类账户下按照材料的类别分别设置“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明细分类账户;在“主要材料”明细分类账户下,还可以按材料的名称等分别设置“钢材”、“铝材”等明细分类账户。

58.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是: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59.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根据每项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通过编制记账凭证来确定的。

60.在会计实务中,设置账户、运用复式借贷记账法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日常账务核算是通过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方法来实现的。

61.为了保持账户的对应关系清楚,一般不宜把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合并在一起编制多借多贷会计分录。

62.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不能合并记录和反映,发生的经济业务应逐项反映和记录。

63.平行登记包括三个要点:同期登记、方向相同、金额相等。

64.在我国,企业从银行取得的短期借款所应支付的利息采用按季结算方法。

65.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生产车间水电费等2000元,会计分录是

借:制造费用 2000

贷:银行存款 2000

66.生产车间发生的水电费、材料费、管理人员工资都计入制造费用。

67.完工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完工产品生产成本=期初在产品成本+本期生产费用总额-期末在产品成本

68.借贷记账法起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是以 “借”、“贷”为记账符号、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上、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69.会计分录是指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的名称和金额的记录。

70.会计分录应包括的内容: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记账方向符号即借方和贷方、记账金额。

71.编制试算平衡表后,如果试算不平衡,肯定记账有错误,应进一步查找原因;如果试算平衡,一般说来记账是正确的,除非记账时重记、漏记、错用科目、借贷方向颠倒等,这些错误是不能通过试算平衡表发现的。

72.筹资业务的主要核算内容是:资本的形成、负债的取得与偿还、利息(或红利)的计算与分配。

73.实际工作中,工业企业的原材料核算方法包括按实际成本计价、按计划成本计价。

74.直接费用是指为生产某一种生产对象(如产品品种)直接耗费的费用,它包括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直接工资福利费、其他直接费用。

75.间接费用是指为生产各种产品共同发生的生产耗费,统称为“制造费用”,如生产车间固定资产的磨损(折旧)费、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车间的水、电费、共同材料费、技术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等。

76.在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包括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工业性劳务等发生的收入。

77.工业企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应由销售产品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不包括增值税。

78.“营业外支出”账户,损益类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出售无形资产净损失、非常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

79.记账凭证按其填制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复式记账凭证和单式记账凭证。

80.会计凭证按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81.无论何种记账凭证都必须签名或盖章的人员不包括出纳人员

82.记账凭证的填制是由会计人员进行的

83.每月末,在最后一张记账凭证填制后,应在编号旁加注“全”字,以免凭证散失。

84.记帐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自金额栏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85.凡是不涉及到现金和银行存款增加或减少的经济业务,都必须填制转账凭证。

86.账簿是联结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的中间环节,其记录是编制会计报表的主要依据。

87.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空格,不要写满格,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88.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必须逐日结出余额。

89.会计凭证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如实反映经济业务、及时提供记账依据、便于明确经济责任、有效监督经济活动等方面。

90.原始凭证按照其填制手续的次数不同,分为一次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

91.专用记账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某种特定属性定向使用的凭证,一般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

92.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区别包括:填制人员不同、填制依据不同、填制方式不同、发挥作用不同。

93.记账凭证的填制,除了应符合填制原始凭证的各项要求外,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凭证摘要简明、业务归类明确、会计分录正确、日期填写准确、凭证编号连续。

94.记账凭证的审核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是否真实、项目是否齐全、会计分录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正确。

9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打印出来的机制记账凭证上,应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会计主管人员的印章或者签字,以明确责任

96.“记账”就是指根据经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账簿中全面、系统、连续、分类地登记各项经济业务。

97.账簿按其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备查账簿。

98.三栏式账簿是指设有借方(或收入)、贷方(或支出)、余额(或结存)三个基本栏目的账簿。

99.对于经济业务比较简单,规模较小,收付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

100.目前,我国银行业根据其工作特点一般采用单式记账凭证。

101.原始凭证是填制记账凭证的依据,而记账凭证则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102.记账凭证应按月连续编号,即每月从第一号编起,顺序编至月末。

103.结账和更正错误的记账凭证可以不附原始凭证。

104.数量金额式账簿是采用数量与金额双重记录的账簿。()

105.在登记总账时,对于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收付业务,只能根据这两种日记账的付出或贷方金额过记。

106.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的订本式账簿,总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取决于账务处理程序,由于账务处理程序的不同而不同,可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也可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还可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

107.账簿记录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必须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更正。

108.补充登记法也称蓝字补记法,是适用于记账后发现账簿登记错误源自记账凭证,而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和记账方向并无错误,只是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情况。

109.按财产清查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按财产清查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110.一般来说,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要进行全面清查。

111.对各种应收、应付、预收、预付等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与往来单位的有关账项进行核对。

112.对于存货盘盈一般应冲减管理费用

113.现金清查后,如发现现金日记账余额大于库存实有数额,在查明系由出纳人员工作差错导致之后,确定应由出纳人员赔偿时,应借记 “其他应收款”,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14.当发现现金溢余时,借记“现金”,贷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经批准处理后,借记“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贷记“营业外收入——现金溢余”。

115.未达账项是指由于企业与银行的记账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取得凭证登记入账,另一方由于未取得凭证尚未登记入账的项目。在银行对账时若存在未达账项,必须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根据调节后的余额来检查账实是否相符。

116.对于实物资产,应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清查,数量的清查方法,比较常用的是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

117.存货盘亏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计入“管理费用”。

118.固定资产清查中发行的盘亏的固定资产,扣除残料及变价收入后,其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

119.大堆.笨重物资的实物数量的清查方法,常用的是技术推算法。

120.对现金的清查方法应采用实物盘点法。

121.采用实地盘存制时,财产物资的期末结存数就是实地盘存数()。

122.对于盘亏和损失的存货,如果是由于计量的误差或定额内的自然损耗,经批准后可列入“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的,应追究过失人的责任,由过失人赔偿部分记入“其他应收款”,其余部分经批准可列入费用;由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非可控因素造成的损失,扣除保险赔偿后经批准可列入“营业外支出”。

123.造成账实不符的原因主要有:财产物资的自然损耗、财产物资收发计量错误、财产物资的毁损、被盗、会计账簿漏记、重记、错记。

124.在财产清查的过程中,应编制并据以调整账面记录的原始凭证有现金盘点报告单、财产清查盈亏明细。

125.在财产清查中,可以使用实地盘点法清查的项目有存货、固定资产、现金。

126.实物资产的清查方法为实地盘点法和技术推算法;现金采用实地盘点法;往来款项一般采用发函询证的方法与往来单位的有关账项进行核对。银行存款清查亦称银行对账,是指将银行存款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转来的对账单的余额进行核对

127.在清查库存现金时,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查明有无挪用现金、以百条、借条、收据及待报销凭证等充抵库存现金、超限额保留库存现金、任意坐支库存现金、库存现金短缺或溢余的问题。

128.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存款对账单余额不一致的原因有某一方记账有错误、双方记账都有错误、存在“未达账项”。

129.财产清查后,会出现几种情况:实存数大于账面数,称为盘盈;实存数小于账面数,称为盘亏;实存数与账存数一致,但财产物资有质量问题,不能正常使用,称为毁损。

130.通过财产清查要求做到账物相符、账款相符。

131.财产清查中遇到有账实不符时,用以调整账簿记录的原始凭证有:实存账存对比表、现金盘点报告表。

132.查询核对法一般适用于债权债务、往来款项的清查。

133.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

134.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只起到对帐作用,不能作为调节银行存款日记帐帐面余额的凭证。

135.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银行之间由于记账的时间不一致,而发生的一方已登记入账,另一方未记的项目。

136.不定期清查既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

137.国库券、金融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清查方法与库存现金的清查方法基本相同。

138.往来款项的清查一般采用“函证核对法”,在清查过程中,尤其注意查明有无双方发生争议的款项、没有希望收回的款项以及无法支付的款项,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139.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不必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应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直接核销应付账款并转作营业外收入处理。即借记:应付账款,贷记:营业外收入。

140.月报、季报和半年报都是中期财务报告。中期是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的报告期间。

141.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误会影响使用者据此做出的经济决策的,是指该项目具有重要性。

142.长期负债一般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应付职工薪酬属于流动负债

143.利润表通常有单步式和多步式两种格式,我国采用多步式格式

144.利润表反映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计算主营业务利润、计算营业利润和计算利润总额和计算净利润

145.应收票据可直接根据有关总账余额填列。

146.“应收账款”科目所属明细科目如有贷方余额,应在预收账款项目内反映。

147.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主要采用账户式格式

148.下列财务报告得使用者中,最关注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的是投资者。

149.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排列顺序是按项目流动性。

150.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表述。

151.动态报表,是综合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经营成果、所有者权益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报表,例如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52.按照财务报表报送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

153.财务报表编制的基本要求包括以持续经营为编制基础、一致性、重要性及可比性。

154.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必须满足下列要求:数字真实、计算准确、内容完整、编报及时、说明清楚,手续齐备。

155.非流动资产项目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

156.所有者权益类项目一般按照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分项列示。

157.资产类的货币资金项目,根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期末余额合并填列。

158.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但不包括增值税。

159.经营活动,是指企业投资活动和筹集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包括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购买货物、接受劳务、支付职工薪酬、交纳税款等。

160.在我国,利润表采用的是多步式的格式

161.财务报表附注是对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和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财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但不能代替确认和计量。

162.按照财务报表编制中的不得抵消要求,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损益,以收入扣减费用后的净额列示,不属于抵消。

163.资产负债表一般有两种格式,一种是报表式,一种是账户式,我国的资产负债表采用账户式。

164.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变动情况的一张动报表。

16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应当采用直接法列示

166.利润表反映企业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成果,利润表的编制基础是权责发生制,它不能提供现金流量信息。

167.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这里的现金是广义的现金概念,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168.比率分析法主要有相关指标比率分析法和构成比率分析法两种

169.计算速动资产时,需要扣除的资产项目是存货

170.因素分析法可以分为连环替代法和差额计算法两种具体方法

171.某企业2003年销售收入净额250万元,年末流动资产90万元,年初流动资产110万元,则该企业流动资产周转率为2.5次。

172.应收账款周转次数=本年产品销售收入/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

173.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状况的基本指标是销售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

174.销售利润率计算公式如下:销售利润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175.已知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为60%,则该企业的权益乘数为2.5

176.资产负债比率=负债总额 / 资产总额,权益乘数=资产总额 / 所有者权益总额,所以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比率)

177.已获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

178.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年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如果该指标等于100%,表明资本保值。

如果该指标大于100%,表明资本增值。

如果该指标小于100%,表明资本受到侵蚀,没有实现资本保全,损害了所有者的权益

179.权益乘数表示企业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

180.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比率),所以权益乘数与资产负债率同向变化

181.保守的观点认为资产负债率不应高于50%,而国际上通常认为资产负债率等于60%时较为适当,如果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则表明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已达到破产的警戒线。

182.净资产收益率计算公式如下: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18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计算公式如下:现金流动负债比率=年经营现金净流量/ 年末流动负债

184.速动比率指标计算公式如下: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185.用现金购买短期债券,流动资产结构发生变化,总额未变,流动负债没有变化,流动比率不变;用现金购买固定资产、用存货进行对外长期投资中,流动资产减少,流动负债不变,流动比率下降;从银行取得长期借款,流动资产增加,流动负债不变,流动比率上升。

186.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

187.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获利能力分析、发展能力分析

188.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

189.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对比的指标中属于绝对数指标的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资金周转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都是相对指标。

190.趋势分析法实质上是对比较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的综合,它是一种动态的序列分析法。

191.产权比率、资产负债率是用于分析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用于分析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

192.企业若要举债经营,应该具备的条件有:总资产报酬率大于市场利率、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大于1。

193.当全部资本的盈利率>借入资本的利息率时,企业举债经营比较有利,已获利息倍数至少大于表明获利能力对偿还到期债务的比较有保证。

194.财务分析的因素分析法又分为连环替代法、差额分析法

195.应用因素分析法应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因素替代的顺序性、顺序替代的连环性、计算结果的假定性。

196.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表明企业收账迅速,账龄较短、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强,短期偿债能力强、企业可以减少收账费用和坏账损失。

197.应收账款周转率提高,应收账款的周转天数缩短,应收账款占用的资金将会减少

198.权益乘数在数值上等于①1+产权比率②1/(1-资产负债率)③资产/所有者权益

199.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举债经营比率,它是指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200.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201.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等。

202.销售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100%,203.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100%

204.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存货周转率(次)=主营业务成本/存货平均余额;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存货平均余额=(存货期初余额+存货期末余额)/2

205.一般而言,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的变现速度越快

206.流动比率和速度比率都是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

207.因素分析法在替代因素时,必须按照各因素的依存关系,排列成一定的顺序并一次替代,不可随意加以颠倒,否则就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

208.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

209.企业盈利能力分析可以运用的指标有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市盈率等,资产周转率属于营运能力分析的指标。

210.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211.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212.比较分析法只适用同质指标的对比。

213.一般来说,资产负债率越高,对债权人就越不利,其贷款安全程度就越低,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就越弱。

214.在评价企业的负债与权益比率是否适度时,应从提高获利能力与增强偿债能力两个方面综合进行,也就是说,在保证债务偿还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这一比率。

215.各影响因素的排列顺序一般是:数量指标排在前,质量指标排在后;实物量指标排在前,价值量指标排在后。

2.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 篇二

小型或者微型企业由于经营规模有限而往往忽略知识产权保护, 更重视实物产品的市场经营活动, 这种状况与会计活动规则未能跟上知识产权的发展有密切关系, 应当深入研究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会计服务问题。

一、知识产权会计有关语义分析

(一) 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的关系

知识产权在法律概念上被定义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商业秘密专有权等人们对自己创造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 是一种一次性开发可长期受益的经济资源, 尤其专有技术具有无成本复制和多用途使用、组合的特性, 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知识产权具有三个法律特征:其一, 非物质性, 知识产权的客体是具有非物质性的发明创造、外观设计、作品和商标等;其二, 专有性, 非经知识产权人许可或者法律规定, 他人不得实施受知识产权专有权利控制的行为;其三, 地域性, 除非有国际条约、双边或者多边协定的特别规定, 知识产权的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法律视角的知识产权强调权属与保障会计视角的无形资产强调经济性, 需符合会计资产的定义、较高的获利可能性、明确的成本计量。从会计学的角度上来说, 知识产权与无形资产并不等同, 虽然知识产权也具有商品属性和无形性, 但无形资产的范围大于知识产权, 还包括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采矿权、租赁权, 等等。另外, 预期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产才能归属无形资产, 不能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知识产权, 就不能归于无形资产。

(二) 知识产权的价值和计量

知识产权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价值,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知识产权资源占总资源比重达35%, 高科技企业已达60%-70%。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财产权, 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实物和媒介来充分体现。另一方面, 企业对知识产权的投资所产生的实际成本, 无论是外购、自创或是因此而产生的法律纠纷, 都可以体现出其相应的价值。现代小微企业多注重传统的实物商品交易, 忽略企业知识产权的投资和保护, 致使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损失了大量的潜在经济利益。事实上, 小微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不包含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要素, 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均有知识产权的投入和产出, 知识产权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十分可观, 但处于供应链下游或末端的小微企业更容易面临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和经济风险。这些表现都因知识产权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反映了其价值所在, 种种投入和产出当然可用货币计量, 进行会计核算。

(三) 知识产权会计核算准则

会计一级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目前的会计准则将知识产权纳入资产类无形资产科目下, 但从企业知识产权的产生来看, 一种是自创的知识产权, 另一种是购入的知识产权。自创知识产权需要投入相当的人力成本、设备成本、制造成本;购入知识产权的成本支出更是显而易见。将其归入资产类科目不利于真实反映知识产权的投入、产出等会计信息, 应当改变归属, 划归成本类科目中。同时, 依据现有规则, 会计报表并不能准确反映知识产权的成本、收益等基本信息。应当参照美国等国家做法, 将具备实际获利能力的知识产权再加以细分, 明确知识产权的入账、摊销、收益等规则, 减少知识产权信息报表外反映所产生的弊端。

二、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会计服务

(一) 确立会计服务规则

大中型企业内部基本都拥有完整的会计部门, 在市场竞争中遇到有关知识产权问题时, 企业内的会计部门可就此类问题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和策略方案, 支持企业管理决策。而相对于大中型企业, 小微企业并不具备雄厚的经济实力, 经营规模小, 人力资源成本高, 且没有充足的专业人员来组建自己的会计部门, 往往只设立个别的会计人员来从事企业的会计职能, 或者干脆取消企业内会计人员, 由会计服务机构履行职责, 以节省开支, 降低成本。在这样不利的环境下, 小微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解决知识产权会计核算问题就极为困难。但是, 随着知识产权的侵权活动日益频繁, 尤其网络技术的大量使用, 使得知识侵权变得更加容易, 小微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护自身的知识产权, 知识产权会计职能不可或缺, 必须借助外界的帮助增强知识产权会计能力。因此, 在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有关会计活动方面, 应当确立会计服务规则, 由会计事务所等社会性的专业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会计咨询、会计核算等服务, 建立相关会计信息体系, 发挥会计服务机构在专业人员、专业信息、从业经验方面的优势, 弥补小微企业之不足。

(二) 知识产权会计的观念引导

这里所讲的观念引导包括会计服务机构和小微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观念优化, 在有关知识产权会计问题日益引起重视的形势下, 无论是会计服务部门还是小微企业本身, 对知识产权的了解与重视程度尚需加强。会计服务部门自身需深入研究知识产权会计核算方法, 掌握小微企业自创或者购入知识产权, 以及利用知识产权营利的运作模式和控制环节, 熟悉国家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制度, 提高知识产权会计服务能力。同时, 要对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和员工进行知识产权知识和观念的培训、引导, 使其充分认识到, 不论企业大小都处于知识经济的市场环境中, 没有完善的会计核算, 依法保护知识产权或者解决知识产权引发的纠纷就丧失了一个重要基础, 从而保证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会计管理实现常态化, 全面准确地保存知识产权会计资料, 为会计服务机构的工作提供便利。

(三) 知识产权会计信息交流

就会计服务自身来说, 是一种社会机构受小微企业所委托, 为企业提供账务处理、资产审核、评估等一系列相关的会计服务。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活动, 依赖于会计服务所提供的各项信息资源来加以保护、利用, 为企业带来经济收益。会计机构本身也是信息交流的平台, 能够及时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会计信息。这类信息服务具体包含两个方面:其一, 知识产权会计政策和法律动态。知识产权会计问题与知识产权法律、会计法律、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地方政策发展有密切关系, 会计服务机构应当依照自身专业能力及时向小微企业进行宣传。其二, 知识产权会计活动趋势和重要时事。地区和行业的知识产权会计发展状况以及重要时事案例, 对小微企业知识产权会计核算的完善有重要的启发和推动, 会计服务机构可以主动进行推广介绍。

三、知识产权会计服务的保障

(一) 人员的保障

要开展知识产权会计服务, 需要服务对象和服务机构两方面人员的配合, 离不开满足基本要求的合格专业人员。它既包括小微企业中对知识产权有一定了解并且具备知识产权观念的经营管理人员, 也包括会计服务机构中熟悉知识产权会计服务流程和核算方法的会计师等专业人员。对于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的经营者来说, 知识产权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不了解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价值, 不仅缺乏相关的知识产权知识, 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总觉得知识产权是大型企业的专门活动, 与小微企业关系不大。所以, 小微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 是开展知识产权会计服务的最大障碍。国家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 突出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特别要说明只要有市场经济活动, 小微企业都不能避开知识产权保护和纠纷解决的问题, 处理好知识产权问题是很多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还要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知识产权知识的培训, 使他们具备一定的知识产权问题处理能力。只有这样, 小微企业才能重视知识产权会计问题, 才有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处理知识产权会计的需求和积极性。另一方面, 会计服务机构必须提供合格的知识产权会计服务专业人员, 知识产权会计是一个新的领域, 传统会计知识和会计工作方法有很多不适应性。如果会计服务机构不认真研究知识产权会计的规则以及相关问题, 没有一批高水的会计师来保证服务水平, 给委托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不可能赢得作为服务对象的小微企业的信任, 就会失去知识产权会计服务这个市场。

(二) 服务形式的保障

小微企业经济实力有限, 在寻求知识产权会计服务时, 会非常注重服务费等成本的节约和会计服务所能产生的经济利益。可以想见, 如果能够提供一个有利于解决会计服务成本的服务形式, 将更有利于解决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 调动其寻求知识产权会计服务的积极性。目前, 一些地区的小微企业在探寻知识产权联盟的方式保护知识产权。成立联盟组织是实现知识产权联合保护的重要形式, 可以有效降低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本, 同时还可以加强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效性。在依靠企业联盟保护知识产权的情况下, 会计服务机构可根据委托, 为小微企业成员处理知识产权的会计账务和资产核算, 并提供联盟组织或者成员的有关知识产权会计信息。这种服务方式显然更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 实现知识产权的利益最大化, 促进知识产权会计服务的推广。

3.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 篇三

摘 要 处于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面临着一次彻底维新的重大改革。而要想改革的成功并彻底,就必须要提前制定一系列有效有力的措施策略,帮助推进日常并且逐渐深度的改革。首先,企业要聘请高质量、强能力的会计人才稽查管理企业的日常账目,请会计师分析企业账目的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让会计师融入到企业之中,让其深切感受到自身的责任与义务,努力做好会计管理工作,为企业达成效益目标做贡献,切实落实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改革策略的实施和推广。

关键词 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管理 改革策略

一、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会计管理改革的重要性

在企业管理中,会计管理是企业的工作核心,更是高层领导关注的重中之重。而目前,全球处于经济时代,这就意味着制度不断更新、改革的重要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处于经济时代,继续保持企业高度的竞争力和知名度,会计管理改革已成为企业继续运作、提高业绩、增加效益的燃眉之急。

要想进行一次彻底维新、持续时间长的改革,企业就必须提前制定并颁布一系列有效有力度的措施策略,帮助推进日常并且逐渐深度的改革,让会计管理成为企业提高业绩和效益的画龙点睛之笔,为企业员工提供努力工作的动力,为企业增添崭新的持久的动力,为企业提高知名度和达到甚至超出目标效益做出突出并且显著的贡献。

二、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稽查管理企业账目

企业存在部分会计人员不熟悉国家政策、法规,又缺乏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在日常的会计工作中,就会出现不自觉地违反国家的政策、法规,或难以对经济业务进行正常的账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问题。在工作中马马虎虎,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丧失原则,其结果势必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所以,企业要进行会计管理的改革,就必须出高薪聘请高学历、高质量、强能力的会计工作人才,最好有相关会计工作实践,因为有经验才能更好的辅助企业的账目管理和运作。然后,请这些会计师了解该企业公司以及部分同行企业逐年来的业绩效益情况,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并根据这些相关资料制定接下来或几年内的切实可行的业绩目标,下发至各个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手中让其了解并提出建议。同时,必须要保证会计账目信息的真实性。

接着,请会计师在日常工作中管理每日账目的进出、收入以及红色赤字等等必须严格记在账目上,方便日后参考求证。并且针对之前错误的账目、或者红色赤字提出有价值有见解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根据相关建议进行其他方面运作的改革,扬长避短,尽量减少乃至避免日后这些纰漏和损失的出现。还可以对企业之前的会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日积月累学习新鲜知识,并且跟随会计师进行账目的稽查和管理。这样不仅不会是人才流失,还体现了人才的高效利用,可谓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三、会计师分析企业账目的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

作为一个大企业,工作纰漏失误和账目的错误以及利益的损失在所难免,这个时候就要求会计师做好相关工作,面对账目的不合理和损失,要详细分析存在的问题,细致到每一个步骤、相关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批评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要求会计师根据国家、当地的相关法律政策,为企业博取合理的有效的奖励和鼓励措施,纠正企业账目中的不合理,实行有力的稽查监管,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监管,为企业的盈利负起责任,全力提高企业的利润和效益。

同时,应加强内外监督体系的建设。建立并推广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改变会计人员的任免、提升、工资都受企业负责人牵制和影响的现状。让财务总监以所有者身份参与重大经济管理决策的提出和制定,监控日常重大财务活动,切实落实相关责任。建立健全的透明的、并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一是参与经济业务所有过程的工作人员要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二是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要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三是明确财产清查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四是确认对会计资料定期内部审计的程序。

四、国家建立并完善企业相关会计管理制度方案

毫无疑问,最直接、最根本的永远都是国家政策。所以,国家相关部门要提高对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视,建立并完善相关会计管理制度方案和策略,在新时代,需要更新维新的就要进行积极有力的改革,对旧的仍存在法律效用和意义的措施仍要保留并提倡,不容忽视。只有经过国家成型的法律法规,并借市场这一无形的手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在会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和弊病,真正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同国家一起走向繁荣复兴,朝着发达国家的目标前进。

综上,要做好企业会计管理改革策略的落实和推广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相信在企业广大职工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努力下,只要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才稽查管理企业账目,分析企业账目的不合理,并提出改进方案,让企业职工认真落实相关方案的出炉和实施,那么,在这个发展迅速的经济时代,该企业也必会冲破重重阻碍和困难,为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突出并且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为国家GDP的增持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萍.对会计管理体制创新模式和发展规律的思考.审计与理财.2004年第11期.

[2]王棣华.论会计管理体制及其模式.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年26卷4期.

4.金融企业会计复习 篇四

表外科目:是指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当中,用来核算不涉及金融企业资金增减变化的一些重要的业务事项的科目。

2、贴现:是商业汇票的持票人在汇票到期日前,为了取得资金而将票据转让给银行,银行按票面额扣除从贴现日至汇票到期日的利息后,以其差额付给收款人的一种信用活动。

3、汇兑:是汇款人委托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结算方式。

4、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法律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存在中央银行里的,这部分资金叫做法定存款准备金。

5、再贴现:是金融企业以已贴现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装让给人民银行,人民银行从汇票面额中扣除从再贴现之日起到票据到期日止的利息后,以其差额向金融企业融通资金的业务。

6、现汇:是不需要经货币发行国当局批准,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自由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同时在国际交往中能作为支付手段使用和流通的外汇。

1.金融企业会计的特点:(1)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综合性。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考察,金融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全国范围内的主要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分配的综合情况,体现着整个国民经济物资运动的过程和结果,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在金融企业账表上通过货币形式所进行的综合反映。

(2)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的统一性。金融企业会计部门处于业务活动的第一线,在处理各项业务的同时,必须通过会计进行记载、核算和监督,既处理了业务,又进行了会计核算。(3)监督和服务的双重性。金融企业通过会计的基本职能,对各种经济活动实施监督,同时它作为国家第三产业的重要部门,又属于服务行业。(4)会计核算方法的独特性及多样性。金融企业会计核算除了要按照一般会计业务的要求进行之外,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法,并且不同的金融企业、不同的业务种类,其会计业务所涉及的凭证、账簿、报表和账务处理程序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2.贴现与贷款的区别:(1)融资的基础不同。贷款是以借款人或担保人的信誉、还款能力为基础,或者以抵押品和质物为基础;贴现是以商业汇票为基础。(2)信用关系的当事人不同。贷款的当事人是银行、借款人和担保人,贷款到期后,由借款人或担保人归还贷款;票据贴现的当事人是银行、贴现申请人和票据上背书的各个关系人,票据到期后,票据上的各个关系人均负有连带付款责任。(3)利息收取方法不同。贷款利息的收取是在使用资金之后按季或按月收取;贴现利息是在办理贴现时扣收。(4)确定期限不同。贷款期限是由借款人申请,经银行审查后确定;贴现期限是以票据的有效期为准,是交易双方协商议定。

5.企业培训师 复习材料 基础知识 篇五

第一模块 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们对自身所依存的社会关系的一种自觉反映形式,是依靠教育、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信念、规范、准则的总和。

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道德由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具体形式体现。

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促进职业培训发展;调节人际关系行为;赢得职业声誉

第二模块 职业态度

职业态度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第三模块 职业道德守则

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第二章 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法规

第一模块 宪法法律对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

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1994年7月5日《劳动法》通过,1995年1月1日施行

1996年5月15日《职业教育法》通过,1996年9月1日施行

2002年12月28日《民办教育促进法》通过,2003年9月1日施行

2007年8月30日《就业促进法》通过,2008年1月1日施行。116510:一个方针、一面旗帜、六大责任、五项制度、十大政策

第二模块 职业教育培训法规解读

《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1981年2月21日。规定教育经费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5%提取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年6月13日。先培训后上岗 《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9月。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2003年12月26日。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职称的基本原则,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年10月28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意见》2006年4月

第三模块 职业教育培训有关规章制度解读

第三章 经济学常识

第一模块 市场经济基本常识

市场的概念:市是商品交换过程,场是场所。市场中商品交换具有一下三个特点:具有买方;卖方;商品有价格和数量

需求,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

供给,商家提供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

市场机制解决的基本问题:为谁生产、生产什么、如何生产

市场经济有点:突出自由竞争;资源配置有市场选择决定;倡导自由、平等,公平竞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互利性的等价交换;资源主体的自主性;反垄断的自由竞争;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强调比较优势的开发;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

第二模块 劳动经济学基本常识

劳动经济学研究对象:资源的稀缺性;效用最大化;资源利用方式的选择;劳动力市场。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增减对工资水平变动的反映程度。

失业的种类:摩擦性、结构性、周期性、季节性

消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支付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

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培训

第三模块 经济发展中的新问题

外部性,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组织的利益造成的影响

外部性表现形式:负外部性;正外部性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建立质量第三方监督及认证制度;法律手段加大监管;招聘中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知识经济的特征:智力资源、无形资产为第一要素;人在经济发展中地位空前提高;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

第四章 教育培训常识

第一模块 教育培训基本常识

教育的特点: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素质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全过程;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教育培训发展规律:与生产力相互作用;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与受教育培训者相互制约。职业培训的特点:为就业服务的即时性;突出技能训练的操作性;同生产岗位结合的直接性;隶属于劳动工作的专业性;侧重职业资格证书的非学历性

职业培训体系内容: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分类和职业技能标准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竞赛和表彰;职业指导与职业介绍

职业培训类型:就业前培训;学徒培训;转岗转业培训;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再就业培训;农民工培训;劳动预备制培训

第二模块 教育培训统计常识

教育培训统计是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研究运用各种教育、心理、经济的测量和统计手段及工具,对人才素质、培训效益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科学分析和价值判断,以探求教育培训的规律,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科学方法

人才需求预测的方法:特尔斐法;趋势外推法;因果关系法;投入产出法

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程序: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资料整理;统计分析

培训统计基础工作:搜集整理原始记录;简历统计台账;制作统计表格

第三模块 培训经济学常识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一般性理论问题;发展历史和成果;理论基础;教育与经济;

教育投资;教育成本;教育投资效益;教育投资经济效益。

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舒尔茨,人力资本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贝克尔,人力资本投资时既要考虑当前,也要考虑未来。

经济:社会性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必要劳动时间的节约和生产率的提高

培训成本=直接成本+简介成本

第五章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常识

第一模块 人力资源开发

人力资源的特性:活动性、可控性、时效性、能动性、变化性、再生性、持续性、独立性、内耗性、资本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开发员工的职业技能;开发员工的职业品质;开发员工的职业潜能; 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程序:需求分析;制定开发方案;设计培训课程方案;开发培训过程的组织、检查、监督和指导;培训效果评估。

第二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常识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制定人力资源规划;进行人力资源成本核算;进行工作分析与评价;进行招聘和选拔;建立劳动关系,进行劳动合同管理;进行薪酬管理;进行员工教育培训;员工业绩考评;进行劳动保障管理;职业生涯规划;

第六章 团队建设

第一模块 团队建设概述

组织,一种有一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达到共同目标

团队的类型:问题解决型;自我管理型;多功能型

群体的类型:命令型,任务型

群体行程过程:群体行程阶段;群体震荡阶段;群体规范化阶段;群体任务执行阶段

团队建设的要求:清晰的团队目标;共同的信念;成员之间的信任;良好的沟通;必要的相关技能;团队领导者的领导能力;良好的团队环境

团队形成过程:开始阶段、困惑阶段、成型阶段、行动阶段、团队阶段

第二模块 工作中人际交往的基本要求

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态

不正常人际关系表现:恐惧心理、羞怯心理、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自私心理、偏见心理

正常人际关系表现: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

第七章 拓展训练

第一模块 拓展训练概述

约翰杜威提出,从做中学。库尔特汉恩和劳伦斯沃特

拓展训练主要内容:拓展体验课程、回归自然课程、挑战自我课程、领导才能课程和团队建设课程

拓展训练特点:综合性、挑战极限、集体中的个性、高峰体验、自我教育

第二模块 拓展训练基本常识

拓展训练程序:破冰;项目操作;总结

破冰:解手链;齐眉棍

团队项目:信任倒;过电网;逃生岛;过沼泽;逃生强

第八章 学习型组织与班组建设

第一模块 学习型组织建设

五项修炼:超越自我;转换心智模式;简历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工作与学习部分离;强调团队学习和组织学习;组织结构精简、扁平化;终身学习;学习内容的创新性和学习方法的多元性;激发个人潜能和创新意识

第二模块 企业班组建设

企业班组建设内容:班组工作制度建设;班组学习制度建设;班组激励机制建设

6.金融企业会计复习知识 篇六

一、名词解释1、2、3、4、5、6、7、8、9、货币 价格标准 存款货币 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 金融市场 货币市场 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理论

10、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需求量

11、投机动机

12、货币乘数

13、外汇

14、直接标价法

15、风险管理

16、保险

17、最大诚信原则

18、信托

19、融资性不动产信托

二、填空题

1、货币的职能有()、()、()、()、()。

2、信用的特征有()、()、()。

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4、银行票据包括()、()、()。

5、股票的特点具有()、()、()、()、()。

6、自()起,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所承担的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职能移交新设立的中国工商银行。

7、世界银行通过决议,()国际开发协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正式营业,总部设在()。

8、按照金融机构融资机制的不同,分为()和()。

9、我国从1994年开始先后组建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即()、()、(),()已经于2008年改制为商业银行。

10、亚洲开发银行的业务有三个方面:()、()、()。

11、按融资期限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和()。

12、按所交易金融产品的交割时间分类,金融市场可分为()、()。

13、英国于18世纪首先制定存款准备金制,美国于()在()中正式加以规定,多数国家则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开始实行。

14、股票发行价格的种类有()、()、()。

15、(),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

16、商业银行的业务一般包括()、()、()三大类。

17、中央银行自有资本的形成主要有三条途径:()、()、()。

18、金融统计的原则有()、()、()、()和()。

19、货币政策工具分为()、()、()三大类。

20、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原因和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和()。

21、货币需求的三大动机是()、()、()。

22、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主要有()、()、()。

23、根据资金偿付的时间,外汇可以分为()、()。

24、按照能否自由兑换,外汇可分为()和()。

25、按国家汇率制度的不同,可分为()、()。

26、风险因素通常可以分为()、()、()。

27、风险的构成要素包括()、()、()。

28、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

29、保险的特征有()、()、()()、()。

30、设立生前信托的目的有()、()、()、()、()。

31、按保险承保风险不同可以意外伤害保险分为()、()。

三、简答题1、2、为什么说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 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是怎样的3、4、5、6、7、8、9、什么是利率市场化?包括哪些内容? 封闭式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的交易过程有何不同? 简述股票的交易流程。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比较单一制与分支行制的优缺点。中央银行业务经营过程中应坚持哪些原则? 简述国际储备的构成。

10、风险管理的方式有哪些?

11、农业保险的主要业务种类有哪些?

12、保险公司的主要经营业务环节包括哪些?

13、信托的职能有哪些?

14、简述生前信托契约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1、试析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及其职能,我国政策性银行为什么要商业化改革?

2、试述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有关人们持有货币动机的内容。

3、试述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影响货币乘数的主要因素。

7.酶知识复习指要 篇七

一、酶的概念解读

初中阶段学习了许多种酶在食物中的消化作用, 并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介绍了对酶开展的科学研究, 其中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 从而掌握酶的知识结构, 形成酶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酶的知识网, 归纳出酶的概念.酶的概念指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该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 (酶概念的内涵) :酶是怎样产生的, 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并对概念的适用范围 (概念的外延) 作了界定: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即核糖核酸已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受温度和pH的影响, 都是酶概念的外延.

二、酶的特性研究

1.酶的实验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教材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和探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两个实验都有共性, 都属于探究性的定性实验, 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 二个原则, 三个必须, 四个学会”, 即: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设计中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在实验操作中, 必须清楚生物实验的原理, 必须明白提供的实验用具在实验中的正确使用, 必须知道生物实验具有科学性;学会控制条件, 学会使用各种生物仪器, 学会观察分析实验方法, 学会解释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事实上, 实验用具与实验原理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设计一个生物实验, 必须具有科学性.同时, 对照原则是不可缺少的, 它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 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教材中的二个实验都使用了对照原则, 都属于相互对照.

2.酶的实验假设

在设计实验中, 探索性实验的结果预测, 通常需要提出假设.在第一个实验中, 未做实验时, 可预测有两种结果:H2O2酶比Fe3+催化效率高, 或有可能比Fe3+催化效率低;实验中, 有两个观察指标:一是气泡产生量, 二是卫生香燃烧的程度.在第二个实验中, 实验结果可以有三种假设: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不能分解蔗糖 (现象:前者有砖红色沉淀, 后者无) ;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 也能分解蔗糖 (现象:两者都有砖红色沉淀) ;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 可以分解蔗糖 (现象:前者无砖红色沉淀, 后者有) .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有无砖红色沉淀现象的产生, 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 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的基础上, 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 就可以探究上述假设中, 哪一个假设成立, 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 在实验中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使实验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素材.

三、酶的知识拓展

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 “新陈代谢”的本质就是生物体内由酶催化的一系列化学反应, 无论是胞内酶, 还是胞外酶, 都是生物催化剂.由于酶的本质是一种有机物, 易受温度、pH的影响.现就酶的基本单位、酶的合成场所、酶的变性因素、蛋白酶的分解进行讨论.

1.酶的基本单位的讨论

由于在酶的概念中,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故酶的基本单位可以确定.可以编成一例原创新题, 即:酶的基本单位是 ( ) .

A.氨基酸 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答案:C.

2.酶的合成场所的讨论

根据酶概念的外延, 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 RNA或蛋白质.因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既可以在细胞质中合成, 又可以在细胞核中合成, 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因此, 绝大多数酶的合成场所是在核糖体中.故可以编成一例原创新题, 即:酶的合成场所是 ( ) .

A.细胞核和细胞质 B.细胞质或细胞核

C.细胞核、细胞质或核糖体 D细胞质和核糖体

答案:C.

3.酶的变性因素讨论

因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 凡是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会引起酶失去活性.物理因素中, 如高温, 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使酶失去活性;化学因素中, 强酸、强碱、重金属也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同样会使酶失去活性.

4.蛋白酶的分解

蛋白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在一定的条件下, 同样会被蛋白酶分解.例如:胃液中的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中, 强酸环境变成中性环境, 在胰蛋白酶作用下, 变成多肽, 再在肽酶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因此, 同样可以编成一例原创新题, 即:下列物质中, 能分解蛋白酶的酶是 ( ) .

A.淀粉酶 B.脂肪酶

C.蛋白酶 D.肽酶

8.酶知识复习指要 篇八

一、酶的概念解读

初中阶段学习了许多种酶在食物中的消化作用,并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介绍了对酶开展的科学研究,其中包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从而掌握酶的知识结构,形成酶的知识点、知识链、构建酶的知识网,归纳出酶的概念.

酶的概念指出: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该概念包括了三个要素(酶概念的内涵):酶是怎样产生的,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酶的生理作用是什么,并对概念的适用范围(概念的外延)作了界定: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即核糖核酸已具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都是酶概念的外延.

二、酶的特性研究

1.酶的实验分析 教材安排了两个实验:《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教材的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和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和探究生命科学的基本方法.两个实验都有共性,都属于探究性的定性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中做到“一个了解,二个原则,三个必须,四个学会”,即: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步骤;实验设计中遵循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在实验操作中,必须清楚生物实验的原理,必须明白提供的实验用具在实验中的正确使用,必须知道生物实验具有科学性;学会控制条件,学会使用各种生物仪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方法,学会解释实验现象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事实上,实验用具与实验原理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设计一个生物实验,必须具有科学性.同时,对照原则是不可缺少的,它增强了实验结果的说服力,提高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教材中的二个实验都使用了对照原则,都属于相互对照.

2.酶的实验假设 在设计实验中,探索性实验的结果预测,通常需要提出假设.在第一个实验中,未做实验时,可预测有两种结果:H2O2酶比Fe3+催化效率高,或有可能比Fe3+催化效率低;实验中,有两个观察指标:一是气泡产生量,二是卫生香燃烧的程度.在第二个实验中,实验结果可以有三种假设: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不能分解蔗糖(现象:前者有砖红色沉淀,后者无);淀粉酶可以分解淀粉,也能分解蔗糖(现象:两者都有砖红色沉淀);淀粉酶不能分解淀粉,可以分解蔗糖(现象:前者无砖红色沉淀,后者有).本实验的观察指标为有无砖红色沉淀现象的产生,通过严谨的科学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在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的基础上,通过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就可以探究上述假设中,哪一个假设成立,就可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在实验中要树立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实验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最佳素材.

三、酶的知识拓展

酶能催化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新陈代谢”的本质就是生物体内由酶催化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无论是胞内酶,还是胞外酶,都是生物催化剂.由于酶的本质是一种有机物,易受温度、pH的影响.现就酶的基本单位、酶的合成场所、酶的变性因素、蛋白酶的分解进行讨论.

1.酶的基本单位的讨论 由于在酶的概念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组成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故酶的基本单位可以确定.可以编成一例原创新题,即:酶的基本单位是().

A.氨基酸B.核糖核苷酸

C.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D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答案:C.

2.酶的合成场所的讨论 根据酶概念的外延,酶的化学本质是有机物,RNA或蛋白质.因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既可以在细胞质中合成,又可以在细胞核中合成,而蛋白质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因此,绝大多数酶的合成场所是在核糖体中.故可以编成一例原创新题,即:酶的合成场所是().

A.细胞核和细胞质B.细胞质或细胞核

C.细胞核、细胞质或核糖体 D细胞质和核糖体

答案:C.

3.酶的变性因素讨论 因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凡是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都会引起酶失去活性.物理因素中,如高温,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使酶失去活性;化学因素中,强酸、强碱、重金属也会破坏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同样会使酶失去活性.

4.蛋白酶的分解 蛋白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同样会被蛋白酶分解.例如:胃液中的胃蛋白酶随食物进入小肠中,强酸环境变成中性环境,在胰蛋白酶作用下,变成多肽,再在肽酶作用下变成氨基酸.因此,同样可以编成一例原创新题,即:下列物质中,能分解蛋白酶的酶是().

A.淀粉酶B.脂肪酶

C.蛋白酶 D.肽酶

答案:C.

上一篇:情智教育三原则下一篇:关于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査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