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快乐作文

2024-07-28

培养兴趣,快乐作文(共11篇)

1.培养兴趣,快乐作文 篇一

培养阅读兴趣

享受读书快乐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如果我们的学生能把阅读当作一种兴趣,将可获得各种知识,对于陶冶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提高文化素养,都是至关重要的。可是现在有许多小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觉得阅读是一件苦差事,毫无情趣,使阅读教学一直成为教师比较棘手的难题,成为学生比较敏感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十分重要的。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努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生;培养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课文为范例,激发阅读兴趣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在精读课文时,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要慢慢品,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多么形象的比喻,好书不去慢慢品读,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手中一定要有笔,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画下来,如果有所感悟,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可以停下来,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品尝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成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每天早读前坚持5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可以是一首古诗,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段好句等,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们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日积月累,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作也迎刃而解了,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编辑:马梦杰)

2.培养兴趣,快乐作文 篇二

一、让学生在平等、信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如果教师热爱学生, 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 对学生的举动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 而学生在得到鼓励后, 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 产生上进的信心与决心. 如此良性循环, 会产生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教师对学生怀有真诚的感情, 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欲晓之以理, 须先动之以情”道出了情与教的关系. 教育过程中, 教师的真诚感情是打开学生心灵之窗的钥匙, 真诚的感情是爱的使者, 可以架起师生之间相互信赖的桥梁, 使教师顺利地实现教育目的. 所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扮演好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指导者和参与者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常常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 如:“谁想说说……”“请你说说……”“谁愿意说说……”等等. 课后, 也常常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探讨或其他活动等. 由此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更加平等, 更加融洽. 另外, 教师还关怀、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一名学生, 和学生全心全意地交朋友, 使这种新型的民主师生关系成为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 形成一种师生间的思想交流, 情感沟通, 人格碰撞的良好互动关系, 才能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课堂效率.

二、把游戏引进课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 儿童集中注意的时间短, 一节课有效注意一般只能保持在十几分钟, 而且也不稳定, 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要使他们老老实实地坐上四十分钟, 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我在教学中想方设法把游戏引进课堂. 根据教材内容不断地调节儿童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组织课堂教学, 使学生处在兴奋与抑制的不断变换中, 使课堂教学动静结合. 既有节奏又有乐趣. 这样, 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的统计图时,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小朋友们, 你们会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吗? 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来做这个游戏, 再请一位小朋友做记分员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分, 谁赢一次就在谁后面画上一笔. 老师和一位学生比赛, 另一名学生记分, 其余学生齐喊“石头、剪子、布. 我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也充分利用教学资源, 将复习旧知自然地渗透到“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 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为本节课接下来更深入地学习统计知识作好了铺垫.

三、挖掘教材中“快乐”因素, 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 越具体形象的东西, 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 因此, 直观教学的运用, 在一定意义上说, 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据此, 我在教学中, 根据教材的特点, 在挖掘教材本身“快乐因素”上下功夫, 尽量使用好直观教具.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 我就问学生:“你们跟爸爸妈妈到超市去买过东西吗? ”学生回答:“去过. ”“你自己买过东西吗? ”有的说买过, 有的说没有. 我又说:“那你愿不愿意自己买一次东西呢? ” 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我就把事先准备好的毛巾、牙膏、香皂等物品摆放出来, 并标上价格, 让学生说, 如果你想买毛巾, 价格为4 元9角钱, 你应该怎样付钱. 孩子们纷纷举手, 一个说:“付两个2元, 一个5 角, 两个2 角. ”另一个说:“付四个一元, 9 个一角.”还有的说:“付5 元, 让售货员找回1 角. ”孩子们个个都跃跃欲试, 兴趣高昂, 说出了很多种付钱方法, 这样学生既在快乐中学会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在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 我运用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兑换钱的方法进行教学, 这既贴近学生生活, 又充满情趣;既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既使学生学到了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真是一举多得啊!

3.培养兴趣,打造快乐课堂 篇三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打造快乐课堂尤为重要。

一、教师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技的进步,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多。它能通过图片、动画效果、影音资料等再现历史事件,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初中学生仍然处于感性思维状态,多媒体能成功的吸引学生。多媒体教学软件中丰富多彩的图像,形象动听的声音,色彩斑斓的图片,历史影片的剪辑都是能吸引学生看、听、动手和动脑的兴奋点,以上这些,加上教师的及时细致的讲解,定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如何充分发挥出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首先,选好内容,在中国近代史中五四运动、红军长征、抗日战争由于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学生不好理解,用多媒体教学就会轻松愉快的接受。例如讲红军长征时,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可以将长征路线生动形象展现出来,还可以通过图片和影视剪辑展示红军长征中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学生感觉参与长征,仿佛身临其中,归纳长征精神,更是容易得多。其次,精心准备课件,课件的选择和制作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如剪辑影片,动画的制作。精美的课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件的选材也非常重要,内容精彩的课件最能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讲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这些长征故事的时候,选择最能展现长征精神的画面和影片,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三,老师一定要及时讲解,如果一节历史课下来,学生只是热闹的看图片、看影视,而忽略了知识的汲取,总是得不偿失。因此在多媒体课中,老师必须注意好引导和讲解,通过这些图片、动画、影视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利用课前三分钟,培养学生兴趣。

教育家奥苏伯尔说过:“根据实际情况组织教学,这是教学的最高原则。”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和气氛是不断变化的,为达到教学目的,教师须灵活采用各种教法,因勢利导,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历史故事都特别的感兴趣,抓住这一特点,我让同学们课下自己动手收集历史小故事,利用课前时间让学生到讲台前讲给全班同学,一段时间下来,效果很好。同学们主动学习历史风气形成,历史知识面明显拓展,通过上讲台讲故事同学们的胆量和自信也增加了。班里有个男生。学习成绩不好,还有些调皮,但是就喜欢历史。无论是历史人物、历史故事都喜欢看。历史知识面很广,自从课前三分钟他讲的故事很生动,引人入胜,获得了老师的赞扬、学生的认可。不仅对历史成绩提高了,各科的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三、 挖掘引人入胜的故事,引起兴趣。

初中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抽象思维的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学历史往往注重它的故事性和趣味性,教师在教学中若能穿插有关历史小故事的讲解,必能大大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使学生充满兴趣。如讲述春秋战国时可插入朝秦暮楚、纸上谈兵、围魏救赵的故事。讲到楚汉之争时可以给同学们讲一讲鸿门宴、霸王别姬的故事。教学昭君出塞时可介绍画师画像、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讲到抗战历史的时候,可以讲一讲我们东北的抗日英雄人物杨靖宇、赵一曼的故事。故事要有亲和力、吸引力,塑造一个个丰满的、生动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课堂活起来。

四、巧用幽默,获得兴趣。

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课堂应该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教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往往让他们很难接受,而巧用幽默,柔化批评,则可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放松与精神上的愉悦,让学生在会心一笑中获得意味深长的启迪,远比声色俱厉地当众批评、正面训斥效果好得多。

例如:一节历史课上,我正讲的起劲儿,紧挨着讲台的一名女生却在那里埋头做着语文作业。我发现后,顿了一下,那名做着作业的女生似乎已是到了什么,抬起头来,正和我目光相遇。她等着一场暴风雨的“洗礼”。熟料,我只是微笑着问一句:“是不是觉得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同学们都笑了,那位女生不好意思了。她随即收好书本,马上坐好。大家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了。一堂课便如同一场轻音乐,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休止符之后,又轻松的流淌起来。如此幽默的教育机制轻松愉快,意境高雅,不费口舌无伤自尊。即显示了教师的宽容和睿智又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同时还小心翼翼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做到了一举多得的显著效果。

知识是船,兴趣是帆。承载着快乐驶向人生的彼岸。

作者简历:

梁晓杰,女,(1975-)1995年7月从事教育工作,现任舒兰二十中学历史课教师。

4.兴趣与快乐作文 篇四

一天,我在《儿童漫画》书上看到一个这样的漫画:动物学校举办了许多特长班。小猫、小狗、小猴都选择了“画画兴趣小组”。熊猫老师在课上说:“今天留的作业是:画自己喜欢的一件物品。”小猫、小狗一放学就去小猴家画画了。看看它们都画的是什么吧,小猫画的是它最爱吃的鱼;小狗画的是它最爱吃的骨头;小猴画的是它最爱吃的桃子。看到漫画中它们专注的神情,以及画画中流露出来的喜悦,我想说它们真的是用心在画。正是这种兴趣爱好给它们带来了极大的快乐。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周围的许多同学,他们每天除了上课外,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真的很累。当然有的班是自己喜欢的,也能从中学到知识,感受到快乐;而有的班是自己不喜欢的,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逼着去学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是不可能快乐与持久的。

我想对所有的家长说一句,不要再给自己的孩子太多压力了!选择孩子感兴趣的科目去学习,让孩子快快乐乐健康地成长,这个愿望能实现吗?

5.培养写作兴趣 提高作文水平 篇五

湖南省新化县双语实验小学 曹丽红

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写作能力,要让学生们在阅读中唤起兴趣,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对学生的作文评语要有的放矢,注重文采,要让学生自评互评,要加强写作方法指导,以此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但许多学生常常烦恼并感叹:“写作文真难!”学生们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写作能力,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作文水平。

那么作文指导该如何从内容入手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

一、引导阅读,唤起兴趣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和片段,这是写作教学的好材料。课文中大部分是名家名篇,语言生动形象,易感易学,很适合学生阅读。对于这些课文,我们应该让学生多读多记,必要时背下来,积累的东西多了,到写作文时语言就会像涓涓细流,自然而然地从笔下“流淌”出来。要写出好文章,不但要让学生熟读课文,还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一)开展活动

为丰富学生的生活,老师可根据作文的训练要求,结合学校的专题教育,利用班队会、课外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活动,并努力使思想教育和作文训练同步。如为配合学校开展以“学雷锋、学赖宁”为中心的学英雄、讲礼议、创文明的教育,我设计了“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讲有关英雄的故事”、“唱颂

扬英雄的歌曲”、“学英雄的优秀品质”等系列主题活动。“读介绍英雄的书籍”,要求学生查找有关书籍,利用课余时间自学阅读,并认真作好笔记;讲“有关英雄的故事”,要求学生在故事会上人人讲一个不同英雄或同一英雄不同内容的故事,力求做到脱离书本,声情并茂;“唱颂扬英雄的歌曲”,要求学生每人唱一首颂扬英雄的歌曲,或独唱,或小组唱,或表演唱,然后举行演唱会;“学英雄的优秀品质”,要求学生在学校尊师守纪,勤奋好学,关心集体,做学校的小主人;在家中尊老爱幼,勤俭朴素,学做家务,做家乡的小主人;在社会上大做好人好事,送温暖,搞调查,提建议,做家庭的小主人。然后举行系列活动事迹报告会和成果展览。通过开展这些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和体验,增进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为学生作文“有话可说”作好了铺垫。

(二)参观访问

当学生对某些题材缺乏细致了解时,可指导学生到实地去参观访问。如,我们学校位于市儿童公园附近,班上所有学生都去过儿童公园,可一写有关儿童公园的作文时,却写不清楚,写不具体。可见,他们平日对一些景物观察没有留心,对一些游乐设施了解不具体。作文前,我就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再次游览儿童公园,并布置学生回来写游记。游览时,我指导学生注意观赏园中的花草树木,逐个了解各种游乐设施的名称、特点,认真观赏园中悬挂的字牌,重点观察几处并作好笔记。回来后,稍作指点,大多学生都能写出内容具体的好文章。又如,沙头角镇退休工人陈观玉,几十年来如一日,做好人好事,不为名不图利,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被人们誉为“九十年代的活雷锋”。利用假日,我组织学生登门采访。回来后,让学生写《值得敬佩的人》这篇作文。通过调查采访,学生既受到了教育,又丰富了作文素材。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对我们周围的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

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老师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一)观察积累

这里的观察,不是指一般的对事物即兴观察,而是从积累的角度进行较长时间的定向观察。老师指导学生观察积累要狠下功夫,要有意地锻炼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才是解决学生写作缺乏材料即“治本”的有效措施。指导时,老师要培养两种学习能力。一是学会从观察中发现以前未发现的事物特点;二是学会记录这些新的发现,并加以合理想象,通过整理、分析,转化为作文材料。同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事物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观察积累,充实了材料仓库,必定会写出富有新意的作文。

(二)阅读积累

学生作文材料有来自直接的生活,也有来自间接渠道的生活。经常组织指导、鼓励学生阅读书报,收听广播,观看影视,从他人他地区的社会生活、自然生活的报道与介绍中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丰富生活经验,并触发联想自己的生活,形成作文材料。这样积累吸收得越多,运用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创设情境

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种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四)加强交流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已证明,从说到写是行之有效的训练途径。文字是表达思想的符号,“说”是内部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的桥梁,想得清楚,说得就清楚,写出来就明白。作文指导中,安排课堂交流这一环节,让学生把生活中的人和事搬到课堂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这样做,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三、灵活训练,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学生在平常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材料,产生了写作的欲望,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努力为学生提供倾吐、表达的机会,给学生开辟用武之地。

命题作文是一种传统的训练形式,它固然有着许多的优点,也有着其不可忽视的存在价值,但长期如此,势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表达,学生很难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从狭窄的单一书面命题作文的藩篱中解脱出来,使写作体裁多元化,表现体例多样化,训练方法多式化,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少年儿童的实际生活相适应。我在平日的教学中,力求做到灵活训练,时常让学生多写放胆文。寒暑假返校后的

五、评语幽默,富有文采

文明得体的幽默评语,不仅可以愉悦身心,激发爽朗的笑声,同时也可以在笑声中让学生心神领会,明白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改正,不再重犯。我班有个同学写字总喜欢写特长的撇、捺、竖,很不整洁。我评道:“看你的字还真累人,长枪短棒,刀光剑影,弄得人心惊肉跳,你能饶过你忠实的读者吗?”有一女生习惯写在格子线上,且不成行,我批道:“请把字写在格子中间好吗?既不要上爬下坐,也不要左挪右占,请记住,侵略乃不义之举也。”如此等等,幽默中见师情,学生在笑声中接受了意见。有时还可以引用一些古诗文名句代批语,如发现有抄袭之嫌的作文,就用上“似曾相识燕归来”,语言质朴自然的就用上“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好的评语本身就应该是一篇富有文采的美文,妙笔生花,点石成金,能让学生模仿、借鉴和欣赏,让学生满怀敬仰,又深觉知心,既给学生以美感,让学生带着欣赏的心态去阅读体会,又培养了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爱好。

六、自己评改,提高能力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评改,可采取互批互改、集体批改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是互批互改,要求学生批改作文时做到:先通篇读,看作文是否符合要求,再一句一句认真读,找到不通顺的句子、不恰当的词语、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等,并用圈、点等符号标出,最后写上对这篇作文的简评。这样基础好的学生与基础薄弱的学生对调批改作文,写得差的学生改到好的作文时,可以从中学到方法,受到启发,得到提高;写得好的同学改到写得差的作文,也从中得到教训。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会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笔的好习惯,十分有利于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天长日久,就会自然而然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七、互评互改,体现主体

在目前的作文批改中,教师大多在越俎代庖,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真正的“主角”呢,一般只能是“听众”“看客”。他们对老师批改的作文似乎比较“冷漠”,很少“有”动于衷。如何扭转作文批改的被动局面?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实现新课标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们探讨了一种作文批改的“互

动模式”。即在作文批改中,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促动关系,让学生互评互改,使作文批改臻于学生自主操作的范式。

八、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文化报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杂志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九、重视方法,加强指导

6.小学三年级作文兴趣的培养 篇六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经过深思熟虑。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经常观察,善于观察

什么是观察?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对于孩子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没有发现,怎么才能开采矿山?没有发现,怎么才能梦笔生花?没有发现,作文只能在传统的套路中原地踏步。是什么遮挡了孩子发现的双眼?思考、研究,揭开这层神秘面纱:

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勤于观察固然是极其重要的,但仅此还不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不及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即使记忆再强,也不免遗失许多有用的材料,或者只剩下一些模模糊糊的印象,因此养成学生积累的习惯非常重要。通过观察笔记,记下一段有趣的对话,或是瞬间的感想,不仅能促使孩子时时处处注意观察,养成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积累生活素材,记观察笔记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练笔。有人说,写作的成败往往不在动笔之际,而是在动笔之前。正所谓“成竹在胸”、“文思如泉”。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李吉林情境作文教学模式,以生活中的人、事(特别是偶发事件)、景(尤其是瞬间即逝的自然现象)、物为情境,指导学生观察作文。以捕捉情境——观察感受——思考生发——即兴作文为基本模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结合上述方法,注重观察的目的性、准确性、判断力和持久性的培养,使学生掌握方法,发现途径,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 多读书,多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多读益于积累,积累有利于知识贯穿。多读能激发想象,调动大脑思维。”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丈高楼平地起”,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阅读一样需要积累,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让学生每天读一篇文章,摘抄两个好词,一个好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力争能背诵下来,并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儿童诗歌,背诵《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并学习运用。还准备利用班队课、晨、夕会时间,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

三.说说,写写

说话,即输出信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利用课堂这个大舞台,进行说

话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对造就未来所需创造性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不仅在课堂上要大力加强说话训练,还应把听、说、读、写真正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根据各年龄阶段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训练方法,及时反馈,矫正,以期取得最佳效果。通过说写,让生感受到观察积累的快乐!

7.培养兴趣,快乐作文 篇七

我院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测评结果显示近五分之一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强迫症、抑郁、偏执、焦虑和敌对等心理障碍,他们平时表现为: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愿与人沟通,处事时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为别人着想,也不懂得帮助别人。他们的心理问题在学习上表现为:学习上有一种挫败感、意志力差、自控力差、学习动机不强、学习缺乏兴趣,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二、高职学生缺乏快乐学习的原因

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有着强烈的心理需求,但在交往行为上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偏差。这些偏差与他们成长的环境和教育有很大关系。

(一)缺乏快乐的家庭氛围

1.重视物质给予,忽视心理需求

随着家庭条件的改善,父母把对孩子的爱当成了物质给予,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很多孩子缺少玩伴,父母成为他们的唯一对象,但父母常常以工作忙为借口,取消孩子的玩耍时间,因此孩子缺少快乐的机会。孩子失去了体验成长的机会和乐趣,孩子没有养成通过努力获得满足的习惯。

2.重视分数,忽视快乐

中国父母普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重视分数,从小就给孩子灌输成功的人生就是好好学习,考入理想大学,找到好工作,所以孩子认为快乐的人生在于结果不在于过程。

3.重视身体健康,忽视心理健康

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孩子对父母的辛劳习以为常,孩子享受着“接受”的生活模式。他们把接受当作理所当然,只关心自己,不懂得关心别人,他们感觉不到被关心的快乐。

(二)缺乏快乐的学校教育

1.心理出现困惑,缺乏学习快乐感

高职生经历了高考失利的打击,在学习上产生了自卑心理。大多数高职生思想活跃,爱好广泛,他们通过互联网、手机等通讯工具,能够较快地吸收新生事物。但由于自卑心理,失去了对新生事物的兴趣,也失去了对一切事物学习的乐趣。

2.自我实现意识强,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

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培养注重技能培养,忽视德育教育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他们认为理想信念都是虚伪的、假的,只有物质利益才是真实可靠的,有的学生一味追求成名、获利,把金钱和名利视为成功的等价物;有的学生对人生、事业缺乏规划,混字当头,陷入网络游戏或无所事事。

3.注重物质利益,漠视心理问题

由于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多,高职生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他们努力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注重物质利益,漠视心理健康。他们面临学业和就业的压力比较大,面临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致使一些情感脆弱的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

三、采用“说学做”快乐教学法

为了更好地地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以教师为主的“一人堂”转变为以学生快乐为主的“说学做”教学模式。即,课堂上教师引出与大学生有关的热点新闻,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对热点解析,阐明新闻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让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课后号召学生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说”出快乐

“说”的环节,即课堂上教师“说”出与大学生生活有关的热点新闻,比如,针对适应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业问题恋爱问题、网络成瘾问题等与学生有关的社会现象,让学生关注、参与这一话题,激起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对此进行思考,然后说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就学生的看法进行梳理和分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也克服了他们的惰性心理。

(二)“学”出快乐

“学”的环节,通过“说”的环节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汇总学生的各种想法并通过梳理,阐明问题产生的原因、过程和结果。通过教师的分析,纠正学生认识的偏差,明确事件的性质和类型,为学生遇到此类事件如何对待、处理做好心理准备。

(三)“做”出快乐

“做”的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习惯和实践中。当学生面对生活实际出现的问题时,他们能正确地识别和抵制不良的心理倾向,从而积极地面对困难,解决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到不快乐,在教学中采用“说、学、做”的方法,既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增强他们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内在动力,又可以解决他们的能力和素质,增加了心灵体验的机会和学有所用的快乐感。

摘要: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英语学习时感受不到快乐。英语教学采用“说学做”快乐教学法,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和积极主动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愿望。

关键词:高职生,快乐心理,英语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袁明锋,钟永淑.“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管理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8):50-51.

8.培养兴趣,快乐作文 篇八

【关键词】阅读兴趣;小学生;培养读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一、以课文为范例,激发阅读兴趣

翻开北师大版课本,一幅幅精美的插图,一段段优美的文字,这无疑是孩子们最好的阅读材料。我在课堂上力求让每一篇文字都能让学生有所感悟,都能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强烈的欲望。记得在上《上天的蚂蚁》一课时,在理解小蚂蚁为什么会用那么自信的口吻说话呢?我告诉学生读书不仅要读出文字表面的意思,更要读出文字背后的含义。我班有一位同学说出因为小蚂蚁觉得巨人害怕了,也有学生认为小蚂蚁太天真了,竟然会妄想上天。我告诉学生这就是阅读的好处,只要你用心去读就会体会出不同的感受。我想我们在课堂里一定要把握住“课文”这一个好的例子,在精读课文时,一定不要忘了点燃学生心中的阅读激情,这样学生们就会对阅读充满期待,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延伸课外阅读,保持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课本内数量有限的文章只能举其一,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使读写能力越来越强。因此,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只要有相关的资料,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三峡之秋》、《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我让学生去课外书里找找描写祖国其他地方的文章,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学了《望庐山瀑布》,向学生介绍诗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去学习有关李白的其他古诗;学了《三顾茅庐》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这部历史名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我向学生介绍了张海迪、霍金的故事,并且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相关的资料;学了《美猴王》,向学生介绍《中外民间故事》;学了《一夜的工作》《成吉思汗和鹰》向学生介绍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去查找有关的故事……经过课内的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我不光让学生读,我还要求学生把优美的词句摘抄下来,在学习、交谈、作文中运用,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加以方法指导,实现有效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坚持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但学生光有了阅读的兴趣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当给以正确的方法指导。记得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番茄太阳”》一课时,他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读书要慢慢读,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要慢慢品,精彩之处要停下来欣赏。”“读书就是在欣赏风景”,多么形象的比喻,好书不去慢慢品读,怎么能品出文章蕴含的情感呢?所以我让我们班学生读课外书时,手中一定要有笔,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到精彩之处,画下来,如果有所感悟,可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受;读到喜欢之处,可以停下来,在脑海中想想这里为什么我这样喜欢呢?可做一下批注;读到作者情感升华处,可以放开声音读一读,背一背;读到语句不明白之处,可以停下来默读几遍,认真思考;读到与作者情感共鸣处,可以模仿着作者的口吻写上一段话……

在读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写的好方法,读书一定要在脑海中想画面,我记得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读书怎样才有感情呢?一定要在头脑中放电影,将眼前读到的内容想象成画面。”这样学生们一定会对自己读过的书印象深刻了,同时我还要求学生学会摘抄,就是把看到的文章里的好词佳句记下来,第二天早读课之前互相交流自己的读书体会。我发现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的阅读质量提高了,写作水平也相应提高了。

四、搭建展示平台,促进快乐阅读。

小学生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开展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品尝阅读的快乐,收获阅读的成功,从而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如我们可以开展“讲一讲”活动,每天早读前坚持5分钟的听说训练,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课余时间阅读中的收获,内容学生可自己组织,可以是一首古诗,一个故事,一个笑话,一段好句等,让讲述者通过自己的讲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课外阅读的热爱;让听者在讲述者绘声绘色的讲述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魅力。大家通过每日交流,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交流,学生们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我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源头活水,日积月累,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写作也迎刃而解了,不再因为文章无话可说而感到苦恼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兴趣起着定向和动力的双重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就如同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学生们就会主动地去学习知识,就会在学习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样就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

9.如何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呢 篇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觉得要想写好作文,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浅谈几点本人的做法:

1.坚持写日记,培养写的兴趣。刚开始,要求可以很低,只要坚持写哪怕写一句通顺的话都可以。后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知识积累的丰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我的要求也相对提高了。要求写一段完整的话,并且要有中心。但是,只要求学生写是不会提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的。为了让他们坚持写且高高兴兴地写,我一方面将每天检查中发现的有趣的、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日记读给他们听,并极力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有时还会让个别学生谈谈为什么会写得这么好,以次来激励其他学生仿效、比赛。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日记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倒是非常乐于和同学、老师共享写作的快乐。

2.采用灵活多样的写作训练形式。每次作文前教师要根据写作的要求和具体内容,设计好训练形式,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除了在作文指导中坚持采用口头作文和书面作文两种形式以外,我还针对考试的实际需要,有计划地给学生出一些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范围题作文等。

10.漫谈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 篇十

激活新形势下的小学作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多阅读,勤摘记

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班内组建图书角,学生自由阅读,定时到阅览室阅读,将自己最喜欢的摘抄下来,分门别类,日积月累,积沙成塔。班内定期交流、评比。

二、善观察、勤记录

小学生无意性、情绪情表现的较明显,注意力往往不稳定,教会孩子们观察:观察要有目的、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有重点、观察要抓住特点等等。

三、写日记、尝乐趣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学生生活却显得有些单调,他们几乎很少有自己的业余爱好,教师要学生尽情收看电视里的少儿节目,并把自己喜欢的写到日记里,尝尝同龄人成功的乐趣。写观后收获:充实其生活,开拓其视野,生活的无限乐趣就会出现在日记里。

插图日记、摘抄日记、想像日记等可交替使用。言之有物就行。

四、练想像、提能力

日常生活中,上街、旅游、做家务、课外阅读等,常因为看到、听到、做到、想到而产生一些灵感,一瞬间闪念:如这里真美啊,这盏粉红色的灯真柔和,温馨浪漫,这个故事真好听,这段话写得真好,这里的环境真美,这菜真香,这水真烫等等,在某一种感受上进行扩散思维,展开想像,逐渐形成句群,段落。

由某一灵感,某一词语,某一物体,展开联想,扩散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兴奋起来,就会有话可写,既培养了写作兴趣,又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开放性,创造性。

五、改方法,常批阅

1、教师要在批改上下功夫

用肯定的批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实行“多就少改”保护学生习作兴趣。小学生习作是初步学习阶段,他们写出的作品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不会少,这是很正常的,尽管如此,他们习作完成之后,常有愉悦之情,并有希望得到教师表扬的心理。

2、在改上做文章

(1)会合作

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接近,比起教师的批改容易理解与接受,同桌之间学会合作,互相修改,学生不仅获得了帮助,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习作技巧也能得到提高。

(2)搞交流

大部分学生的初稿往往破绽百出,若让教师批改,必是满篇触目惊心的红色,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与畏惧心理,在教师批改前,小组一起讨论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3)写体会

学生每次习作后要写体会,指导讲评课上必然听得认真,对教师评语也必然看得仔细,这样一来,学生也就真正搞清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不少学生通过写习作体会,逐步掌握了写好同类作文的规律,丰富了习作知识,培养了习作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边讨论边修改,这比教师一人批改效果要好得多,增强了学生对于习作后讨论修改的兴趣和重视程度,教师重批,学生重改,师生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完成习作批改的任务。

(作者单位:忻州市忻府区播明学区)

11.培养学生兴趣 构建快乐阅读 篇十一

关键词:阅读兴趣;快乐阅读;语文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13-094-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语文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阅读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千方百计地扩展阅读面,让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对学生的阅读量还做了明确的规定。在我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阅读对学生语文素养形成、语文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性,感受到阅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能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体验快乐阅读,让学生主动积极地遨游书海、采珠拾贝,是我多年教学实践的追求。下面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以故事培养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感性认识和感性思维,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都要从兴趣的培养入手,所以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有了阅读的主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学习语文和提高文学素养的大门。在享受文字的滋养中,引领小学生走进文学的优美意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应该从听故事开始。爱听故事是小孩子的天性,在故事中享受听读的乐趣,而且故事中的情节和语言也是学生日后作文的重要内养。利用自习时间给学生读故事,教师可选择内容健康向上、文字描述有趣的故事、寓言、儿歌、童话,读给学生听,这种方法适合中低年级学生。这样培养兴趣的前提是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朗读基本功,能以自己声情并茂的朗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刺激学生想自己阅读的心理需求。早晨可以设置晨读,下午可以设置晚阅读,老师要精选一些合适的篇目,作为学生听读的素材。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得到激发,学生喜欢读书,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二、以多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是一项独立的、主体性很强的活动,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学生是否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因此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读书欲望,是提高阅读效果的首要任务。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具有融声音、图片、影像于一体的特点,它通过具体、生动、形象、有趣的影视资料和清楚的音响给学生以直观的影像资料,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能动能静,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积极情绪,引领他们进入阅读的氛围。教材中一些优美的篇章、一些经典的篇章,都有一些朗诵名家的朗诵视频,可以在教学中播放给学生,让学生感受经典文章的经典朗诵。因为朗诵是对文章进行的再一次声音包装。学生在名家的经典朗诵中可以进一步感受文字的魅力,从而生发出朗诵的欲望和阅读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在经典的朗诵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以活动营造阅读氛围

读书是一种学习,学习就需要一种氛围。营造一个快乐阅读的氛围,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慢慢地培养班级中每一名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读书、快乐阅读。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乐趣,就会提升阅读的质量,在阅读中,学生可以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在作家的思想中得到提升。学生有了兴趣,那么阅读就变得更加积极和主动,主动阅读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就是要学生能够自发地和主动地去寻找书籍阅读。我以多样的活动营造阅读的氛围,定期开展朗读比赛,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文章,可以配乐,优胜者给以精神与物质奖励。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注意教师的范读。教师的示范朗读往往是课堂朗读氛围营造的重要因素。备课时,我常把朗读准备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多读几遍课文,既可以增加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教学,同时也为朗读做好准备。充分的情感准备,是提高阅读效果的保证。在教学中再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突出重点字词、重点句段,让学生理解阅读的重要性和阅读的技巧,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学生朗读水平提高了,对文章的理解上来了,那么阅读兴趣的激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同时,利用班会时间,积极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本学期,我们班就开展了“古诗词朗诵会”“我喜欢的一本书”“我与好书交朋友”等阅读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大大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和能力。

阅读是学习语文的前提条件,没有阅读,就无法实现对文本的理解,没有理解,语文学习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享受阅读的快乐,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段彩芳.培养学生兴趣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2(16).

上一篇:年会安全须知下一篇:四年级上册英语冀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