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2024-07-12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6篇)

1.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一

摘要:飞行翻译理论以科技翻译理论为基础对飞行翻译理论的方方面面进行了研究。飞行翻译理论的研究为飞行翻译课程的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该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翻译练习、课后学习方面都大胆地进行了教学实践的创新,其教学成果为民航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英语教学;翻译理论;飞行翻译;创新

“飞行翻译”是中国民航的一种特殊的职业。飞行翻译和飞行翻译人员在过去的十多年间为中国民航的发展特别是在飞行翻译方面做出了特殊的贡献。飞行翻译包括各种飞机资料的翻译,飞行训练的翻译,航线飞行的翻译等。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英语专业开设了飞行翻译课程。该课程是结合民航行业内的新型人才的需求,自主研发的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新型课程。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五年的教学实践,飞行翻译理论日渐完善,飞行翻译教学显现出了教学特色。飞行翻译理论

任何一门课程的构建都需要坚实的理论基础,飞行翻译课程是一门新课程,飞行翻译理论也是一种全新的,具有民航特色的,前人重未涉及过的行业翻译理论。该理论依托科技翻译理论(《科技翻译学》李亚舒、黄忠廉)将飞行翻译归属于科技翻译的范畴,有效地解释了飞行翻译的属性;明确了飞行翻译特点;提出了飞行翻译的三大原则等。

1.1飞行翻译理论的属性。

飞行翻译属科学翻译的范畴。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飞行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与飞行训练有关的信息的翻译活动。

1.2飞行翻译的特点。

飞行翻译是翻译人员用译语将飞行资料和有关飞行训练方面的信息进行转换的语际活动。飞行翻译具有科学翻译的种种特点,如:科学性、现实性、准确性、快捷性、程序性等:

科学性:飞行翻译需要转换的信息是飞行手册中有关飞机的各种资料,飞行训练手册中有关训练的各种资料。飞机信息是飞机制造商提供的。飞行训练信息是飞行员在飞行领域实践经验的总结。这些信息均为飞机、飞行等事实、飞行训练的过程、结果等。翻译的内容其隐涵意义较少,歧义现象也较少。因此翻译时要求译语严谨,逻辑性强,同时避免主观臆测。

现实性:飞行翻译具有实用性强的特征。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讲求实用,讲求效率,根据飞行员和飞行训练的需要有选择的摄取信息。

准确性:飞行翻译要求对原语资料“理解要准确,转换要准确,表达要准确”。准确性在飞行翻译中还体现为术语规范,表达用语规范,使用民航行话等等。

快捷性:有时飞行翻译是在飞行训练中进行的,有些飞行程序如起飞、进近、落地,这些飞行过程时间紧,任务重。飞行员在其间须完成的项目较多。翻译人员对教员的讲解翻译应干净利落,只需将有用的信息和教员的意图翻译到位即可。

程序性:无论是哪一种机型,所有的飞机系统,飞行训练程序均大同小异。因此,飞行翻译有一定的模式和套路。

1.3飞行翻译的原则。

飞行翻译原则为语用价值第一原则;语里意义第二原则;语表形式第三原则。飞行翻译的语用价值主要体现为传达原意内容,而且为飞行员所接受。飞行员的需要为语用价值标准,只要把语用价值和语里意义传达出来了,语表形式可以处于最次要的地步。在以往的翻译中多以文本为中心,但在飞行翻译中飞行员是翻译的服务者,飞行员能接受的翻译是翻译的第一原则。其次是利用全译风格求似,变译的变通求效的方法保持飞行翻译中的内容信息;最后在力保信息内容的前提下取意舍形,因意变形,因意造形。

1.4飞行翻译的翻译标准。

根据飞行翻译的本质:科学翻译是译者用译语表达原语科学信息以求信息量相似的思维活动和语际活动。“求得信息量相似”应该是衡量飞行翻译的标准。这个标准指明了飞行翻译的基本方向和总体原则。

飞行翻译是以满足飞行员的需求为目的的。应该把飞行员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让飞行员能够接受翻译内容,应追求语用价值的翻译,不一定是字斟句酌的翻译,而是“动态翻译”或“功能对等”式的翻译,还可使用全译和变译手段,突出原作或教员讲解的有效信息或使用价值,同时发挥译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飞行员的实际情况,提倡和鼓励翻译人员的正当发挥,使飞行员获得快捷、详实的知识。飞行翻译教学

我院正式启动飞行翻译教学是在2001年招收了第一届英语专业的本科生以后。为了打造我院英语专业学生民航英语的特色,我们确定了我院英语专业学生的民航英语方向。为了成功的创建飞行翻译课程,我们先开设了全院性的飞行翻译选修课,根据选修课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实际,而后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高年纪开设了飞行翻译课,制定了“飞行翻译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经过近十年的准备和教学研究,飞行翻译课程已基本成熟。飞行翻译课程已成为我院民航英语专业民航方向的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飞行翻译课程也开创了民航教育新领域。

2.1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在飞行翻译的教学中,主要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主导式就要以教师为主导的讲解教学。实际上要完成飞行翻译工作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飞行翻译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英语水平,掌握翻译技能技巧,了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还需要掌握航空基础知识。对于我院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民航基础知识几乎等于零。因此,在进行飞行翻译教学时,除了讲解飞行翻译的技能技巧,民航的语言特点外,主要还要讲解民航基础知识、飞机结构基础知识、飞行训练基础知识、飞行技能和技巧基础知识。由于我院飞行翻译课程的授课教师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人员,他们的知识比较全面,飞行翻译经验丰富,通过他们主导式的讲解,学生收获较大,翻译的进步较快。因此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确立了飞行翻译课程采用采用了教师主导式的教学方法。

2.2以飞行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程序。

飞行翻译教学不同于一般的翻译教学,翻译教学不是先讲解词或句的翻译再讲解段的翻译,而是以飞行训练的顺序和程序进行教学。在飞行训练中飞行员要学习飞机系统、固定模拟机上飞行训练的正常程序和全动模拟机上的主要训练科目;另外还包括简单的航空理论、航行管制理论、航空气象、JEPPESON航图等知识,在飞行翻译的授课中,讲解飞机系统时主要以空客320的飞机系统为主线;飞行程序主要以B737和747为主线;讲解飞行技能时主要以经验丰富的机长的飞行经历为主线。由于课程讲解的内容与实际的飞行翻译密切相关,学习的课程非常实用,学生毕业后可马上进行飞行翻译工作,而且,工作会非常出色。

2.3互动式的听译练习方式。

互动式的听译练习就是飞行翻译练习中一边叙述飞机某一系统,某一程序,一边翻译的同声传译的练习。这种练习在培养飞行翻译能力上非常有效,又非常实用。飞行翻译在实际的翻译中就是通过计算机一边看和听讲飞机系统,一边为飞行员翻译讲解,或一边听外籍教员讲课一边翻译,或在模拟机上教员一边讲解飞行技能技巧,飞行员一边学习飞行,翻译人员一边翻译。由于担任飞行翻译的教员都是资深的飞行翻译,他们有丰富的翻译经验,因此他们利用这一方法来训练学生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练习效果。

2.4课后的自主学习。

由于课时紧,内容多,许多内容需要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为了方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2006年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研制成功。该软件的开发主要是为了配合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飞行翻译练习软件”的设计符合教学和自学的规律。软件中应用的自学方法具有先进性,直观性,对于改进自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练习软件以教材的内容线索为主要依据,以课堂教学组织为主要顺序,以教学互动为主要特点进行了开发,这样的开发理念使得该软件在学生在课后的自学中感到实用,好用,便于深入浅出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循序渐进地掌握所学知识。

由于有了教学软件辅助配合,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更能理解。飞行翻译练习软件是一套完备的E—LEARNINGANDTEACHING系统。包括完整的课程内容,讲解要点,互动练习,课程回顾以及课程论坛等。为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提供了辅助。

总之,飞行翻译教学经过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教辅体系,实现了科技翻译在行业领域内翻译理论的突破,完成了飞行翻译教育的教学改革,教学手段的革新。这些成绩不仅填补了行业内飞行翻译教学的空白,也为我国为民航院校英语专业方向课程的设置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2.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二

在全球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 国际事务日益增多, 这些都对我们的翻译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各高校纷纷开办翻译方向与翻译专业。

2006 年3 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公布2005 年度教育部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结果的通知》批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复旦大学和河北师范大学三所高校试办翻译专业。2012 年9 月教育部又将“翻译专业”由开始时的“目录外试办专业” (专业代码为050255S) 修改成“基本目录中的专业” (专业代码为050261) , 由此“翻译专业”正式成为高校本科专业。之后每年都有高校获得批准开设翻译本科专业, 截至2014 年12 月, 全国设置翻译本科专业的学校已达152 所 (仲伟合、赵军峰, 2015:289) 。其中仅2014 年3 月就批准了46 所, 其中湖南省就有4 所, 吉首大学便是其中之一 (该年湖南省获得翻译本科专业资格的高校有4 所:吉首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长沙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翻译专业, 自2006 年设置至今已近十年, 开设的学校也由最初的3 所发展到了152 所, 且还在继续增加。当然, 翻译专业队伍不断壮大, 可以为国家和地方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可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它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基于此, 为了更好地梳理和分析地方院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视角出发, 以吉首大学为例来展开思考, 以期为专业建设积累经验。

2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整体方向

课程设置是翻译专业建设的重要具体内容, 也是承载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与基础。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看, 培养目标是宏观的“顶层设计”, 而课程设置是微观的实践, 是“基础建设”。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设置的整体方向。

2.1《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提出的培养目标

2011 年颁布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 (试行) (以下简称《教学要求》) 提出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宽阔国际视野的通用型翻译专业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 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宽广的知识面、较高的跨文化交际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了解中外社会文化, 熟悉翻译基础理论, 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 熟练运用翻译工具, 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 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毕业生能够胜任外事、经贸、教育、文化、科技、军事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笔译、口译或其他跨文化交流工作。” (仲伟合, 2011:21)

从以上专业培养目标的表述, 我们可以看出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是培养职业译者。即, 培养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提高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仲伟合, 2011:21)

而从毕业生应该具备的具体能力来看, 培养目标包含了三个方面的能力要求, 即工作语言能力、文化素质和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显然, 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具体能力, 最终都要通过开设科学、合理的课程来培养。也就是说, 培养目标的理论目标, 必须要通过课程设置这一具体实践来实现。

2.2 吉首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协作组的《教学要求》为全国的翻译本科专业制定了培养目标, 相对应地吉首大学也制定了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表述是: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掌握扎实的英汉双语语言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广博的英汉双语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英汉双语语言综合及转换技能的, 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务实作风的, 能在经贸、旅游、外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从事口译、笔译、文秘、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014 年版吉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仔细对照, 吉首大学的培养目标虽然表述与《教学要求》有些不同, 结合了本校的相关实际。但我们可以看出, 它是依照《教学要求》来制定的, 都包括了语言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通识教育 (文化素质) 等三个方面的能力与要求。这也正体现了《教学要求》“规范和指导高等学校翻译本科专业建设, 保证翻译本科专业的健康发展和人才培养的质量”的目的。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要体现好、结合好本校的相关实际。毕竟, 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地方, 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所以, 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体现出其区域性特征、综合势力、传统特点以及本地用人的实际等因素。这样, 一方面有利于地方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更具体的定位;另一方面有利于体现本校的特点与特色, 并丰富翻译专业建设的内涵与特色, 以避免全国高校发展成一个模式。所以, 吉首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须强调自己的特色与特点。如, 强调大湘西和武陵山片区的地域性特征及本校的综合势力和传统特点等情况。

一句话, 人才培养目标, 既要强调教育部《教学要求》的指导与规范, 也要突出各高校自身的特点与特色。

3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具体基础

显然, 人才培养的目标, 最终要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才能实现。也就是说, 课程设置,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方式与基础。即, 人才培养目标是“顶层设计”, 而课程设置则是“基础建设”。

3.1 吉首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

(1) 学制与学分

教育部协作组《教学要求》规定:翻译本科专业的学制为四年, 总学时为2800~3000 学时, 总学分为155~170 ;其中专业课总学时不低于1800 学时, 总学分不低于100 学分 (不包括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 也不包括第二外语课、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论文) 。 (仲伟合, 2011:21)

根据《教学要求》的指导, 吉首大学所制定的毕业要求是:学制四年, 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 必须修满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174 个学分, 其中必修学分为88 学分, 选修41 学分, 实践教学学分为45 学分。 (2014 年版吉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2) 课程模块情况

翻译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 整体上可分为三大模块:语言与能力、翻译知识与技能、通识教育。 (仲伟合, 2011:21) 为了加强翻译本科专业的指导意义, 《教学要求》又明确列出了翻译本科教学三个模块的20 门必修主干课程, 约占50~56 学分。其中“语言知识与能力”模块中的必修课程有:综合外语、外语听力、外语口语、外语阅读、外语写作、现代汉语、古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等8 门;“翻译知识与技能”模块中的必修课有:翻译概论、外汉笔译、汉外笔译、应用翻译、联络口译、交替传译、专题口译等7 门;“通识教育”模块中的必修课有:所学外语国家概况、中国文化概要、语言学概论、所学外语国家文学概要和跨文化交际等5 门。 (仲伟合, 2011:22)

相对应地, 吉首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也由“语言与能力”、“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和“通识教育” (即文化素质) 等三个模块构成。具体而言, “语言与能力”模块的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现代汉语、高级汉语写作、语言学导论以及第二外语等11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模块的核心课程有:翻译概论、笔译基础、口译基础、交替传译、视译、计算机辅助翻译等6 门专业主干必修课, 以及应用文本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专题口译等4 门应用翻译方向限选课。“通识教育”模块的核心课程有:英语国家国情、中国文化概论、西方文化概论、跨文化交际、本土文化 (英语) 等5 门。 (2014 年版吉首大学人才培养方案)

(3) 课程设置的比较

仔细比较吉首大学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所列的核心课程, 笔者发现了以下问题。

第一, 体现学校特点、特色的课程缺乏。当然这个强调本校特点与特色的课程缺少是由于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这一“顶层设计”的大而化之、笼统模糊、定位不明确、不具体等原因造成的。我们知道, 课程设置一方面要按照《教学要求》的主干课程来设置, 以体现《教学要求》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 也要体现好学校的特点与特色。显然, 比较之后, 笔者发现吉首大学的课程设置几乎没有相关的课程来体现特色问题。其中虽然开设了一门《本土文化》 (英文) 的课程, 但该课程总体太泛, 不足以很好地体现学校的特色。

其实, 吉首大学的特色非常鲜明。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吉首市和张家界市两地办学, 学校所在地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 区内旅游资源丰富, 民族文化浓郁 (苗族、土家族) 。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尤其是课程设置时, 就可以将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等特点作为学校的特色。

具体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 围绕区内“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 可开设相对应的《旅游英语》系列课程。以区域内的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为特点, 可开设《苗族文化翻译研究》《土家族文化翻译研究》等文化特色课程。与此同时, 湘西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故乡, 并且吉首大学早已成立了沈从文文化研究基地, 那么, 以此为基础开设《沈从文文化翻译研究》课程应该也可成为特色。另外, 著名画家黄永玉的故乡也在湘西, 在吉首大学校内建立了黄永玉博物馆, 那么是否也可开设《黄永玉文化翻译研究》来形成特色呢?

第二, 没有消化好《教学要求》的课程建议, 只是简单地将建议的课程列了出来, 如计算机辅助翻译、速记等课程, 并没有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 尤其是师资。众所周知, 如果设置课程时, 没有结合学校现有的师资情况, 只是单纯地按照《教学要求》的课程建议来罗列, 那么就会由于师资不足或师资不够专业的原因影响教学效果与课程设置的目的。

第三, 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性”问题有待加强。吉首大学虽开设了相关的实践课程 (包括实验、实训课程) , 如:英语语音、英语视听说、口译业务模拟实践和笔译业务模拟实践等课。但是整体而言, 实践课程的针对性不强, 专业业务基地平台的利用率有待提高。另外,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 为了确保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开设的有效性, 满足翻译专业最大特点“实践性”的目标要求, 就必须要有一支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 也就是合格的专业师资来从事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指导。否则, 翻译专业“实践性”的目标要求也就得不到保障, 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就得不到提高, 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会就成为一句空话。

第四, 从课程具体而言, 有些课程仍是过去英语专业的老套路, 没有有效地体现好“翻译专业”。也就是说, 课程设置中专业化、职业化的课程不够, 应该增加一些专业化、职业化的基本课程。如, 翻译职业道德、翻译就业指导以及翻译资格证考核等方面的课程。

3.2 课程设置建设的相关问题:启示

通过前面对吉首大学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示, 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应该要注意三个问题, 即特色、师资与专业。也就是说, 地方高校的课程设置一要体现好本校的特点与特色;二要加强专业师资建设以确保课程设置的有效性;三是要进一步突出“翻译专业”的最大专业特点“实践性”问题。

(1) 特色问题

关于特色问题, 其实是当前各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的课程设置时都普遍认识不足的一个大问题, 新兴的地方院校更甚。众所周知, 地方高校有服务地方, 为地方发展培养人才的社会职能。所以, 地方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时, 应该结合本校的具体实际来培养地方所需人才, 形成学校特色。如, 吉首大学就可以更好地结合学校所在区域内“旅游资源丰富和民族文化浓郁”等特点来制定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2) 加强师资建设

整体而言, 当前各高校翻译专业的教师大多为原来英语专业的教师, 没有接受完整、系统的翻译专业培训与学习, 缺乏专业素养, 翻译技能与研究水平有待提高。也就是说, 当前各高校的翻译专业教师缺乏, 专业师资亟待加强, 各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可派出教师进修或参加培训, 也可引进人才。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说, 如果没有合格的专业师资, 就算课程设置得再好, 那也只是个空架子, 根本达不到课程设置的真正目的。吉首大学的有些课程就是这种情况, 如语料库翻译学、计算机辅助翻译、速记等课程。另外, 各高校“特色”课程的开设, 也要看是否有专业师资才行, 切不可为“特色”而“特色”。

(3) 专业问题

关于专业问题, 主要是强调专业的“实践性”、专业的教师以及专业的实践平台这三个方面。

其中“实践性”问题, 是翻译专业中最大的特点, 毕竟“翻译专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能解决翻译实践问题的应用性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翻译实践能力离不开“实践性”课程的指导、训练, 所以课程设置时须强调“翻译实践能力”培养的系列课程, 不能再走原来英语专业的老路子。同时, 专业实践的课程, 务必要由专业的师资来进行教学、指导。另外, 还要搞好专业实践平台的建设。因为学生的学习除了课程教学之外, 还必须有实践、练习、锻炼的平台来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实践能力。

简单地说, 关于“专业问题”的解决, 一要有体现专业特点的课程保障, 二要有专业的师资来教学指导, 三要有专业的实践平台来培养实践能力。

4结语

翻译本科专业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建设, 整体情况良好。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的不足。尤其在课程设置方面, 各高校须加强对《教学要求》的理解, 对照《教学要求》的标准, 不断优化翻译专业课程, 突出各校特点特色,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确保课程设置目的, 从“特色、师资、专业”等三个方面来不断加强翻译本科专业的内涵建设。

摘要:课程设置是翻译本科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 也是承载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它的设置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试从理论与实践为视角, 以笔者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为例来探讨地方高校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问题, 以期为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翻译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理论与实践,启示

参考文献

[1]仲伟合.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J].中国翻译, 2011 (3) :20-24.

3.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现状与建议 篇三

关键词:翻译教学 英语专业 现状与教学

基金项目:曲靖师范学院面上项目资助〔No.2011MS001〕

引言

毫无疑问,翻译在人类交流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多,中国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要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如何在高校英语专业进行翻译教学成为了社会各界人士日益关注的问题。翻译课是专门为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但是学校在师资队伍、学生现状及教学方面存在着的缺陷,一度使翻译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1 翻译教学现状分析

1.1 师资队伍

首先,翻译课程教师情况参差不齐,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并存;两者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虽对同一课程有共同的教学大纲与培养目标,但对于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具体操作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其次,多数高校每学期开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项目。但这样的培训项目多是大学英语相关方面的课程培训,鲜有专业教学培训,尤其是翻译教学的培训,造成培训与社会脱轨,无法引进新的教学理念及方法。

再次,高校教师负担重已是一个普遍问题。据调查,高校教师中很少是仅教学一门课程的,多是身兼数门课程教学任务,更不用提科研及学生工作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很难将过多的精力放到某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中,致使教学效果不佳。

1.2 学生现状

首先,从兴趣而言,翻译课的第一节课,大部分同学都表现的兴趣盎然,但随着课程的深入,他们渐渐发现翻译实在是一项既枯燥又难有成效的活动,于是便由兴趣盎然变成了兴趣索然。

其次,从学生基础来看,由于近年来扩大招生,学生基础稍弱。而翻译课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并掌握一定的翻译技能技巧。学生基础英语水平与翻译课的要求之间存在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1.3 教学方面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一些高校注重基础课程的设置,如基础英语、听力、阅读,大多开设了四个学期;而对于翻译这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大多为一个学期,这是远远不够的。

其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缺乏权威机构编制的教材,致使多数高校根据现行状况而随机选用教材,缺乏规划及科学性。而多数教材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当前社会需求和进步性。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翻译课教学仍遵循传统教学,即以教师讲授为主;讲授完之后,给学生布置一些句子翻译或是段落翻译;学生作业交上来之后,经教师批改,给出“正确”译文,翻译课的教学便告一段落。

2 方法与建议

根据以上情况的分析,结合翻译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翻译教学应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创新。

2.1 提高师资水平和教师自身修养

加强翻译课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虽有教材,但很多任课老师会撇开教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用一些辅助材料,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学习过程中侧重点的不同,平时上课时显现不出差异,一旦期末进行综合考评,学生的成绩就会显示出不协调的状况。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学期之始,对课程的具体讲授达成统一的认识,做到资源共享,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效果的反馈,做到及时调整。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之间的转换,因此,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扩充英美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加强翻译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学校方面也应提供条件,为翻译课老师提供专业培训和各种实践技能训练的机会,从各个方面提高教师专业知识素质和教学能力。

2.2 培养学生兴趣和强化基本技能

学生对翻译课的兴趣很快会随着翻译课训练的逐步加深而减少,原因就是翻译课没有立竿见影之效,更不可能只通过上课就可以成为翻译人员。对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在第一节课时先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真正认识到翻译课和翻译员之间的距离,对自己做好定位。翻译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翻译的理论和技巧,而不是专门的职业培训,从而使学生能脚踏实地为自己确定目标,在此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翻译课不是独立的,它与学生的各项基本功都密切相连。因此,要想学好翻译,不是单单掌握一些翻译技能技巧就可以了,还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针对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翻译任课教师可以与基础课任课教师进行协调,在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地结合翻译的技巧,使学生的各项基本功能协调训练。

2.3 优化课程设置和改革教学方法

翻译课不仅是技能技巧的讲授,更应该涉及到翻译理论的讲解。通过翻译理论的讲解,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使学生将增词法、减词法、词类转换、正反译法等各种技巧运用得更加熟练,达到融会贯通之效;通过对翻译理论的学习,还可加深学生对国内外翻译界成果的学习,进而指导自己平时的翻译练习。

在教学方法上,逐渐把“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法向以“学生主动,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转变。翻译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学习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学生的主动性,在实践练习中,改学生记录教师的“正确”译文为师生共同讨论译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改“讲授性”课堂为“讨论性”课堂,这样有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结语

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未来翻译人才的培养,因此,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各高校迫切解决的问题。学校应根据校内资源和学生情况,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急需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川运.关于翻译教学的几点看法[J].中国翻译,2003,24(2)

[2]蒋招凤,周彦.翻译课教学现状及多元化教学模式[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

[3]李红青,黄忠廉.外语专业翻译课的定位问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4)

[4]张晓波.实用性翻译教学模式探索[J].怀化学院学报,2006,25(3)

4.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四

英语教育专业本科集中实践环节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实践设计环节是开放教育英语教育专业本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对所学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考查,是教师自身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该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撰写研究报告的能力,为学生日后在教学岗位上的自身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积累一定的研究经验,从而具备一定的研究能力。为了更有效地落实教学实践环节,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则

1.建立一个领导得力、组织科学、管理严格、工作认真、讲究效率和质量的领导群体。各市电大应建立一个综合实践环节的实施领导小组,由校领导、系(教研室)主任、专职教师(应该参加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英语专业学士学位(毕业)论文指导及评审培训,获得指导教师及答辩主持人资格)和兼职教师组成,负责指导、监督、协调、评定成绩等各个环节,提供优质服务,以保证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完成。

2.组建一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队伍。指导教师最好参加过中央电大组织的培训,必须具有一定的Action Research(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应从事过相关研究,并且最好有论文指导的经验。

3.教学实践的设计应该体现过程性原则。整个项目必须经过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研究报告几个阶段。学生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教学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研究报告,亦即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

二、教师指导的原则

1.教师指导可以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集体指导指在启动阶段可以由专家就“教学行为研究”的基本要求和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以讲座的形式进行指导。

2.具体到每一位指导老师,可采取集中指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项目的启动、问题的分析方式、方案的设计原则、数据的收集方式、问卷的设计、数据的分析,以及研究报告各部分的撰写规范都可以集中指导。至于每一位学生的方案设计、实验监控、研究报告的撰写,指导教师可以采取比较灵活的个别指导方式。

3.指导教师对学生至少要有3次的指导,集中指导阶段必须与学生面对面地交流,个别指导可以通过电话、传真、E—mail等方式。

4.在第一次辅导前,应要求学生通读教材。第一次辅导时,检查学生对教材的通读情况。未通读教材的学生,指导教师应不予以开题指导。

5.每次辅导之后应填写“指导过程记录表”,指导并监控学生对各个阶段的完成情况,给出各个阶段的评语和相关成绩、项目设计书的评语和成绩,以及总成绩。最后交综合实践环节实施领导小组审核。

6.各市电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节论文指导的时间,但必须完成下列过程:

(1)项目启动。启动的方式可以灵活,主要是给学生介绍“课堂教学行为研究”的特点、原则和方法,布置研究任务。

(2)问题分析及方案设计。学生汇报所发现问题,指导教师帮助其确定研究方向并设计研究方案。该环节应该在项目启动一周以后进行。

(3)学生实施方案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持续一个月,最少不能少于3周。这期间,指导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研究过程进行监控,以便对其方案的实施提供更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4)数据分析和讨论。保证这一阶段在方案实施之后进行。

7.研究报告撰写的过程。研究报告的撰写可以与实践同步。但是,在方案实施之前,学生只能完成研究报告的introduction,problem analysis,solutions,hypothesis,rationale和research design等部分。剩余的implementation,findings and discussion,conclusion,notes,bibliography,appendix等只能在方案实施结束以后进行。

8.监控手段。为了保证学生按要求完成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环节,指导教师必须严格按研究的步骤走,不可擅自缩短时间,不可擅自放松要求。为此,要求学生:

(1)每一步骤都要有书面材料。

(2)要有四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

(3)要有原始调查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9.指导教师应该认真填写教师指导记录表,监控研究过程的实施,研究报告的评估同样要严格遵守写作规范。指导教师应该从结构、内容、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指导,并确保学生完成研究报告写作过程的真实性,杜绝任何的舞弊行为。

10.为了保证论文指导的质量,每位指导教师所指导学生应不超过10人,每个学生要保证不少于8学时的指导。

三、学生研究的建议

1.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综合实践环节,不能弄虚作假。

2.每个学生的实践环节都必须包括启动、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评估、研究报告几个阶段。

3.选题要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真正解决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问题。

4.方案的实施阶段应不少于三周。

5.严格按照研究的步骤实施,不可省略或跳过任何一个步骤。

6.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必须有书面材料。

7.学生要有四次教学研究记录或教学日记。

8.要有原始调查问卷或座谈的录音等。

9.研究报告至少要修改两稿。

10.研究报告格式必须符合要求。

11.学生最后上交内容包括:研究报告成稿,教学日记,听课记录,原始问卷等。

12.研究报告的撰写必须立足自己的研究,不可有剽窃,抄袭现象。

13.要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如果因为学生个人的原因,一切问题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14.学生在完成研究报告写作后,应将研究报告、项目设计的鉴定表和附件(各阶段完成的任务报告)一同上交。

四、格式要求

研究报告一律要用电脑打印,所有的报告必须用统一的格式打印。标题采用word的“三号”字体,正文采用“小四”字体,用A4纸单面打印。正文字体为Times New Roman,行距为

1.5,致谢、中、英文摘要和目录页要插入罗马数字页码(页脚居中),从正文开始要插入阿拉伯数字页码(页脚居中)。整个研究报告依次由以下各部分构成:

1.封面(中、英文各一页)。注意中英文封面内容要一致,尤其是上交时间。中文题目页在第一页,英文题目页在第二页。

2.致谢页(一页)。按照常用格式书写对导师、亲友及学生的感谢。

3.摘要和关键词(中、英文各一页)。主要陈述设计和实施以及调查研究的主要方面,如:为何选择这个选题,如何设计和实施教学设计,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和数据统计以及研究结果。要注意,关键词一般为3—5个,一般用名词形式,主要表现选题和设计。中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前,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在后。

4.目录。按照附件中格式列举研究报告主要标题及页码。

5.正文。

(1)Introduction(主要描述自己的教学情况,如:工作单位、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学生语言水平等)。

(2)Problem(陈述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个问题,即研究报告要解决的问题)。

(3)Problem Analysis(用《论文项目设计》中提供的几种方法中的至少3种来分析问题,如:analytical method,cause analysis,questionnaire,brainstorming)。

(4)Project Objectives(陈述项目设计的目标)。

(5)Project Hypothesis(提出假说,即假设通过所设计的教学活动,你的学生将得到怎样的结果)。

(6)Project Rationale(叙述理论,即分几个具体方面来阐述你的教学设计的理论背景,建议运用《英语教学法》(上、下册)中的理论知识,并要注意,如引用了某人的理论,必须在引用的内容后列出出处,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该文献)。

(7)Project Design(简单介绍项目设计的具体内容,即对你设计的几次课的activity,objective,procedure,materials,time等方面进行介绍,可以用教案形式或表格形式)。

(8)Project Implementation(详细描述项目实施的过程,对课堂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如:教学的具体步骤,在每个步骤中学生的表现等)。

(9)Data Analysis(分析数据,数据要真实;最好用表格和图表形式来呈现数据,并用文字加以说明和分析)。

(10)Project Evaluation(评价项目:不论项目是否达到预期目的,都要说明为何成功或失败)。

(11)Conclusion(总结项目设计和实施等方面的工作,并展望未来)。

6.Reference,根据所引用的材料的不同,选用不同的格式列出作者、年代、书名、出版社、文章名、杂志名、卷号等信息;先英文文献后中文文献,按照字母顺序排列。

(1)如果引用的是期刊上的材料,则采用以下格式:

Fine,M.A.,& Kurdek,L.A.(1993).Reflections on determining authorship credit and authorship order on faculty—student collaborations.American Psychologist,48, 1141——1147.

(2)如果引用的是书籍上的材料,则采用以下格式:

Nicol,A.A.M,Pexman,P•M.(1999).Presenting your findings:A practical guide for creating tables.Washington,DC: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3)如果引用的是网上的参考材料,则采用下面的格式:

New child vaccine gets funding boost.(2001).Retrieved March 21,2001,from http://news.ninemsn.com.au/health/story_13178.Asp

7.Appendix(questionnaire,handout,teaching notes等)

五、时间安排

1.教学实践设计由5个环节组成:

(1)项目启动。可采用集体或分散等指导方式,介绍研究原则和研究方法,布置研究任务。

(2)问题分析和方案设计:分析根据学生自己课堂教学中反映出的问题,设计问题解决方案。

(3)项目实施。通过课堂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4)项目评估。运用评估手段和方法,对项目的事实情况及结果进行评估。

(5)研究报告。学生根据论文写作规范,用英文写出正文4000词左右的研究报告,同时提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原始材料。

2.时间安排

项目启动:1周问题分析:2周方案设计:2周方案实施:3周项目评估:1周研究报告:3周3.教学实践环节的具体时间,各市电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但是每学期第18周之前指导教师必须完成所有项目的评定。

六、成绩考核

学生的成绩由指导教师评定,同时,应交综合实践环节实施领导小组审阅核准。

1.指导教师的评定

(1)指导教师的评定要严格按大纲规定和教材的得分点进行评定,不可有感情分数;

(2)项目研究的实践过程占70%,研究报告占30%,按优秀(90分以上);良好(80分一89分);中(70分一79分);及格(60分一69分)和不及格(59分以下)档次评定。

2.综合实践环节实施领导小组对指导教师的评定进行复审,核准成绩。

3.答辩要求:教学实践设计环节总成绩为良和优的学生需要进行答辩,答辩的主要目的是验证教学实践设计环节的真实性以及成绩标准的把握程度,一般不另外单独设答辩成绩。答辩由市级电大统一组织。答辩形式由市级电大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单个学生进行,也可以采取小组的形式。

七、建立学生档案

每个学生的档案袋里必须包括:①指导教师各阶段指导记录表。②各阶段报告及成绩表。③研究报告的A4纸打印稿。④软盘。含研究报告的“word文档”,附录(各阶段报告)的“word文档”。⑤毕业论文成绩考核表。

八、其它问题

1.从注册时的商务方向转向教育方向的学生,必须在开始学习第三学年的专业方向课程之前完成相关的教学管理手续。

2.第二外语学位考试不设平时成绩。每年5月和11月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3.已获得其他外国语种本科或专科专业学历文凭的学生可以免考第二外国语。

4.学位只能申请一次。

附件:

附录一:中文标题页

附录二:英文标题页

附录三:致谢

附录四:中文摘要

附录五:英文摘要

附录六:目录

附录七:教师指导记录表

5.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五

摘要:本文对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关键词:工商管理; 实践教学; 本科教育;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Abstract:This paper sets out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and existent problems with its practical teaching. After that, it discusses how to construct such a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then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abou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erformed i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Keyword: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我国高校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从国外引进工商管理教育以来, 已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发展输送了大量的管理人才, 有相当一部分管理学子已成为中国管理界的精英, 其成效是显著的。但是,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面临市场化、国际化的严峻挑战。培养具有扎实管理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 熟悉企业市场运作, 具有应变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国际化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向现行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提出了迫切的要求。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社会需要严重脱节的问题, 已成为我国工商管理教育必须尽快解决的任务。本文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高等教育现状及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并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经验, 旨在对我国的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参考作用。

一、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育现状分析

近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市场对高素质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多, 为此全国绝大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发展到今天, 高校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 几乎都偏重于理论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 专业理论课的开设越来越多, 而传授应用性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实践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其结果是:毕业的大学生看起来满腹经纶, 但做起事来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使得用人单位不无感叹。高校自认为已向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复合型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而用人单位则抱怨在社会上招聘不到他所需要的管理人才。导致此现状的原因在于:

1.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 使得市场环境诡异多变

日趋复杂, 企业要快速地响应市场的需求, 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必然对经营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经营管理者不仅具备过硬地管理理论知识, 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和人文素养, 同时还应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 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有较高的反应能力和判断力、决断力, 具有进取精神、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及外语沟通能力。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要满足市场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 在课程设置上必然会依托越来越多的学科, 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就不可能少。

2. 随着近年来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不断发展, 要求补充

相当数量师资力量, 但遗憾的是各高校绝大多数的教师都直接来自于象牙塔, 没有任何企业或社会的实战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对理论知识不能融会贯通, 有的教师对管理知识的理解自身都只是囫囵吞枣, 谈不上旁征博引、加强学科间的.联系, 更无暇顾及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引导, 使得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3. 各高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

在我国重点高校中由于将本科教育定位为精英教育, 所以更重视对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 而一般院校又由于师资力量、教学条件及影响力等诸多条件的限制无法有效的开展实践教学环节, 从而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众多高校中,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基本包括实验与实习两个环节, 其中实验主要有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 但遗憾的是有些高校实验所用的硬件 (装备简陋) 和软件 (设计简单) 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对于实习, 大部分院校都包括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在上世纪80年代, 一般由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 专业教师带队, 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和配合, 通常学生被安排在相关职能部门, 从最基础的事务做起, 并由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者具体指导, 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所学理论, 并将所学的先进管理理论应用于实际, 从中发现问题, 并为企业提出解决方案, 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锻炼。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 企业竞争加剧, 为求效益, 企业在人员设置上一个萝卜一个坑, 每位员工都有任务指标且与绩效挂钩, 员工本身尚且自顾不暇, 岂敢有闲情去接待学生, 更不用说对学生指导了。即便有企业接受学生实习, 企业基于资源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不愿意让学生过多地涉猎, 学生只是帮企业打打杂, 走马观花式看看, 根本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尤其是近几年,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 企业面对的不仅仅是国内的竞争对手, 还要面对强大的国外竞争对手, 企业则更是不敢掉以轻心, 由学校组织的学生到企业实习遭到了冷遇甚至是拒绝, 许多高校只得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自找门路实习, 企业实习已流于形式,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以往有效的实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 管理是一种实践, 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 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 其惟一的权威就是成就[1]。工商管理类专业相对于其它专业而言, 更强调实践性、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来说, 虽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 可以促进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 但理论学习仅仅是技能掌握的前提, 真正的技能必须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实践强化才能掌握。因而, 要培养满足市场上需求的管理人才, 必须对工商管理教育进行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 这不仅因为实践教学的设置深刻地体现着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更在于它是管理理论的继续、补充和深化, 具有课堂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2]。

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 许多学校已认识到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构建了一定的实践教学体系, 但距离应达到的实践教学目的还有相当的距离, 目前国内高校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上, 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不正确, 实践教学内容简单

长期以来, 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一直处于理论教学的附属地位, 实践教学安排也只是作为理论教学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 仅仅只是验证理论教学的内容[3]。而对于学生反应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没有真正落实。在上述思想指导下, 其实践教学内容普遍采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专业基础课程设计、专业课程实验等实践模式。

2. 实践教学条件严重不足

在前面我们谈到学生实习所存在的问题, 一些高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或自建实习基地, 在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有些高校建立的企业实习基地实际上只是形式, 每年带学生去企业参观, 并没有真正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 即使有也只是少量的学生, 而学校自建的产学研基地, 普遍立足于研究生层次, 结合本科建立的偏少。各院校实践教学经费投入普遍不足, 导致所建的实验室功能单一, 缺少功能完善的实验中心。目前, 许多高校还没有形成适应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工作需要的、完备的实践基地网络[4]。

3. 具有实践水平的师资不足

教师的实践水平和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目前, 我们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来自于高校, 虽然他们具有较高学历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也擅长于理论教学, 但由于没有从事过工商管理的实际工作, 缺乏管理的实践经验, 必然缺乏进行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

4. 实践教学管理系统不健全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最终体现在对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与管理上, 而疏于管理和缺乏明确操作规程及标准的教学环节是不能很好地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长期以来, 由于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 许多高校实践教学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教学计划, 其教学计划的安排也只是理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对于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 没有形成规范的考核指标, 以考核者的主观意志为主要依据, 考核存在很大随意性。

从以上的问题可以看出, 各高校要提高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质量, 必须改革现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十分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高校应从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出发, 以学生为主体, 以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根本, 以面向社会服务为宗旨,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由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内容体系、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所构成。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 起引导驱动作用, 因而目标的正确性非常重要。我们所确立的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专业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商管理类专业最新实用技能, 熟练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通过实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工作作风, 使学生的反应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综合素质有所提高,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环节以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应如何合理配置。通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笔者认为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课程设计、实验 (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仿真实验) 、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 、创新活动、科技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对于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配置应以学生能力培养、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线, 按素质教育、专业知识认知、专业技能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四个层次, 由验证到认知、由单一到综合、由应用到创新, 连惯性由浅入深地安排一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学一年级为学生基本素质教育阶段, 绝大多数高校开设的是公共基础课, 在这一阶段,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如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由学生社团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 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计算机能力, 开可以举办各种形式的比赛, 如英语演讲比赛、PPT设计比赛等。进入大学二年级, 学生将开始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 这一时期, 可以将企业参观、调研、课程实验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 使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有深刻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大学三年级, 是学生专业课的主要学习阶段, 这一时期, 学生的专业知识日渐丰富, 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知识, 更快地掌握专业基本方法和技能,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引入专业实习、综合实验、课程设计、科技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从对专业知识的认知逐渐过渡到专业技能的掌握, 并从单一知识掌握逐渐进入到综合知识的应用, 创造性地设计方案。大学四年级, 是学生专业选修课学习, 也是学生个性化形成阶段, 这一时期, 可以通过实训、仿真实验、科技活动、创新活动、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 形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能力得到显著地提高, 为学生毕业后进行就业和创业奠定思想和业务基础[5]。

3.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

实践教学支撑保障体系要求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境和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环境具体包括实验室的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对学生课余专业实践活动的支持等。有关实验室的建设应充分考虑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充分考虑前瞻性和持续性, 统筹规划、优化配置, 使实验室的建设与学科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匹配, 保证既能满足于课程教学、专业教学的需要, 还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并尽可能使实验室能够承担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发挥其最大效用。为了满足培养人才实践教学条件的需要, 弥补校内实践条件的不足, 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 本着“双赢”的原则, 主动出击, 通过学校、学院等不同层面与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共建、校企合作, 建立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多层次加强对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支持, 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余专业实践活动, 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比赛、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 支持学生参与专业调研活动, 鼓励学生在不影响专业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到企业做兼职工作, 形成重视和支持学生在课余时间提高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良好氛围。营造一种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形成一种开放式与社会化的实践模式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相当重要的。

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 更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者。当前高校中具备专业理论、实践操作两重知识和能力, 综合素质高且掌握教育规律的教师并不多见, 这必然影响到实践教学的效果, 为此可以采取多种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如可以招聘引进既有高学历又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才;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 为企业提供咨询或培训、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等, 积累教学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尽可能地为教师提供到企业实训的机会;聘请企业界的专家来校指导。

4.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实践教学灵活多样、涉及面广、时间跨度大, 其管理工作难度较理论教学大得多, 要确保实践教学各项措施落实和运行, 就必须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实践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和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有关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 现许多高校存在多头管理, 如实习教学归教务处管理, 实验教学归实验室管理部门管理, 而课外科技活动由学生处负责, 各个主管部门又归不同的校领导负责, 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 使实践教学的整体计划被分割若干部分, 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我们建议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应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总负责, 由教务处统一管理 (如涉及到学生处、实验室管理部门、校外实习基地, 则必须与教务处进行沟通与协商) , 各个学院具体负责, 学院的各系、教研室具体落实, 最后由实践指导教师进行具体的实践指导、检查、管理和执行功能。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学院教学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各个实践教学文件的制定和教学环节的落实、组织工作。由各专业负责人及相关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 编写实践教学指导书, 规范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学院对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大纲、指导教师、经费、场所和考核具体落实;并做好检查环节和结束的成绩评定及总结工作。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 为了保证组织管理工作到位、教学环节合理衔接, 学校应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同时制定完整的、规范的各类实践教学运行操作规章, 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体系, 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 并通过科学的评价和考核, 促使实践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四、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现有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属的工商管理、会计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5个本科专业, 物流管理、电子商务2个目录外专业, 自1985年开始招收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以来, 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 这就是“良好的思想品德、优秀的专业素养、过硬的外语技能与突出的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以及“强化专业特色, 突出外语能力, 造就高素质的国际通用型经济管理类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 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军中国市场,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探求国外市场,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进一步融合, 这促使许多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 广外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对专业建设进行了大胆改革, 积极推进实践教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 经过几年的建设, 从整体上看, 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实践教学环境已初具成效, 实践教学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建有先进的教学实验室。

近年来, 广外大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大力度, 目前, 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可以利用的实验室包括:ERP沙盘实验室、市场营销实验室、物流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商务谈判全景仿真实习中心、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电子商务实验室、金融与证券实验室。共享大学实验室有:语言实验室、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宽带多媒体实验室、听力实验室、远程同步交互实验室。特别是一些仿真实验室都实现了交互网络系统连接, 能够为学生创造全方位的仿真模拟环境, 使学生能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知识, 全面、系统、规范地了解经营业务的全过程, 进行高度仿真的实际操作, 培养了“实战”能力。

2. 注重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院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 一方面结合专业教学的需要, 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就业取向, 同时, 也考虑实习基地的国际化程度。目前有广东省出口商品交易会、广州岭南会计师事务所、珠海伊斯佳化妆品有限公司、中山恺撒威登食品有限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为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鼓励学生在校园周边开展大学生创业活动, 如学生自主创办了云山咖啡屋、云山书屋、云山小站和云山网球俱乐部等, 这四个休闲场所已成为本校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学生的校内实习基地, 除为全校师生服务外, 还对社会服务,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丰富的社会和课余实践活动。

作为对校内专业教学的重要补充, 学院每年都利用寒、暑假组织全院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利用学生中的团、学 (共青团、学生会、学会) 这个平台, 围绕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 开展一系列的课余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三下乡”活动、一年一度的“社会实践周活动”和在校内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英文戏剧大赛”、“英语综合技能大赛”、“营销调研大赛”、“模拟交易会”、“物流调研及讲介大赛”、“会计制度设计比赛”、“模拟招聘”等等,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 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现代企业管理的操作流程。此外, 我们还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去做实习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余实践活动, 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社会和企业, 巩固加强所学专业知识, 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4.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知识大赛, 如“挑战杯比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用友ERP沙盘模拟大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两岸三地’大学生会计专业辩论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 通过参加高水平的竞赛, 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横纵向课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5. 重视课程设计。

各专业都非常重要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 通常要求学生以小组进行, 既要求学生通过设计既熟悉专业知识, 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创新能力。

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 学院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 着力狠抓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紧密交叉融合。逐步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贯彻和落实, 使学生的实际应用和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颖.德鲁克的128企业管理思想解读[J].经济论坛, (9) :81-84.

[2]张荣耀, 刁兆峰.企业管理类专业实验体系的思考[J].理工高教研究, (6) :104-105.

[3]厉敏萍.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J].教育与现代化, 2008 (3) :25-29.

[4]胥悦红.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J].民族教育研究, (4) :52-57.

6.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 篇六

近年来,国内部分高校相继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合理选择学习的内容,为进入竞争激烈的社会打好坚实的基础。从2007年以来,本院实行了本科生导师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就是为一组学生确定一名导师,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师徒关系。具体的做法是,在新生入学后,导师对学生的课程选择,考试准备等各方面进行指导。而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在已经实行了辅导员和班主任责任制的同时,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学校聘请具有优秀的业务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教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老师,并对他们的思想,生活,心理和学习进行指导的管理和教育制度[2]。

不同于研究生的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生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配备指导老师,对其大学四年进行指导。而导师的主要职责在于对学生的思想,学习方法,专业知识,生活,价值取向,生活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学业方面,指导老师不仅要为各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提供意见,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生活方面,指导老师要帮助学生们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思想方面,指导老师要和学生们进行深入的交流,引导他们建立起健康的思想和正确的价值观。真正的成为学生们的良师益友[3]。

2 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4]

2.1 有助于推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

在我国众多的高等学府中,基本实行的是学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实行学分制的教育模式主要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学分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本科生导师制的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采取适合于不同学生的教育方案,发挥学生的潜能,其实质上是对学分制进一步的推行。两者相结合之后,既可提高学生对参见实践活动的兴趣,又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各种类型的人才。

2.2 有助于培养师生间的感情

能成为本科生指导老师的教师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他们不仅对学校的教育模式有充分的了解,对本专业的学生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都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使他们能够很好的把握该专业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在对学生的指导过程中,既提高了学生知识和能力,也促进了老师的自我学习,使本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对自身的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在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中,师生之间的了解程度也逐渐加深,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各种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都十分尊敬老师;老师在指导学生的同时获得了成就感,也十分的爱护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师生情谊更加融洽。

2.3 有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刚进入大学阶段的大学生,都处于还未成熟的青年期,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身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心智还不太成熟,而社会给他们施加的压力却是不断增加,繁重的学业、同学之间激烈的竞争、情感上的问题和工作的不如意等等,这些都会使社会经验和阅历不足的他们感到难以承受,如果无法正确的处理这些问题,将会引起严重的后果。在当代,因为无法承受来自各方面压力而走上绝路的大学生例子不少,所以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可以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来了解各个学生的想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本科生导师制每个老师所负责的学生要比辅导员和班主任负责的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相对较少,但是学生和老师之间能够很好的进行面对面的思想交流,有利于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4 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

由于大学的学习方法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与高中相比大不相同,这使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们很难较快的适应这个新环境。在大学里,学生的自由度明显增加,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自主的选择学习课程,合理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但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走出高中那种比较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学习的自主性,无法适应这种高度自由的学习环境。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后,指导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引导学生走出盲目的学习状态。指导老师还可以通过自身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经验指导学生如何与人相处,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到大学生活中。

2.5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所营造出的这种比较自由的学习环境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科生导师制就是根据每个大学生不同的生活环境、自身素质、客观条件、兴趣和特长,帮助他们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老师不仅要在学习上对学生给与指导,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课题,指导学生完成一些具有科研性质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让他们带着问题进行科研,加强他们思考问题能力,其实质是为了全面有序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我院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和所取得的成绩

我院于2007年开始在教学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双向选择的前提下,我院聘请了本专业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都十分优秀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在大一大二阶段,指导老师主要是根据各个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制订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使他们能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同时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思想交流,充分的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并建立起深厚的师生友情。到了大三大四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老师的科研项目和课题,指导老师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安排不同的科研任务,指导学生阅读相关课题文献,并对所读文献进行总结。撰写论文综述,安排实验计划,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提高他们在科研中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我院培养了一批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技术专长、踏实的工作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他们代表我们学院参加了各种化工类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湖北省首届化工设计大赛中由程正载老师带领的FINE VIEW团队和史世庄老师带领的青藤队分别取得了决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三井化学”杯第五、六届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中取得了华中赛区二等奖和全国二等奖,在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取得了三等奖优异成绩。学院现有本科生1000余人,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塑造,通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了一大批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基础厚、素质高、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在学院30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本科生导师指导帮助下,化工专业大学生学习风气浓厚,课外科技活动成果丰硕,2009年、2011年二次获得湖北省挑战杯一等奖。近几年来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在化工、生物工程、化工环保等领域为我国培养出许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有的已成为大型企业的技术骨干和管理者,有的已成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

4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的过程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师资源短缺和教师待遇难以保障[5]。

4.1 教师资源短缺

由于近几年来我国各类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师生比例逐年下降。由于参与本科生导师制的专业教师本身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得导师资源的缺乏越发明显,严重束缚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开展。我们必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专业急需的人才,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

4.2 教师待遇难以保障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缺乏激励制度,导师制中的教师大都肩负着教学、科研和指导学生的任务,对他们的付出我们应该给与认可,他们的劳动应该得到我们的尊重。我们必须健全本科生导师制激励政策,定期对导师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给与相应的奖励,适当的提高老师的活动经费和待遇。

5 结 论

为了满足经济型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而本科生导师制能够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踏实的工作作风、优秀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完全能够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本科生导师制是一种符合社会要求,紧跟时代节奏的新型教育体制,值得进行广泛的推广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冯翠兰,王淑英.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9(18):37-38.

[2]陈远明,黄维宪.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与作用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9(27):153-154.

[3]王建武.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成都大学学报,2008,22(1):20-22.

[4]罗国基,周敏丹,王迎娜.近年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7,26(4):429-433.

上一篇:抓住今天初中作文600字下一篇:退还案件受理费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