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的散文

2024-07-05

一棵树的散文(通用13篇)

1.一棵树的散文 篇一

一棵树,是孤独的。被镶嵌在那片悬崖中,没有风吹,也没有草动。落日的余辉,是一片死沉,泼散在这一棵树上。

千万次的重新,又千万次地被打落。如今一棵树仅有的一份青春也伴着秋气而逝了……

一棵树的命运如此深沉,一棵树的生活是如此的灰白,没有色彩……

然而,她站着,她依旧这么站着,在悬崖,在秋风!

花如血,枝如铁,一块顽石独立。

你,在向着世间绽放自己,即使在死亡的边界!

沧桑几许,忧伤又几许?

你不求飞鸟成群,也不求硕果累累,这一切只不过是世人眼中的精彩罢了。一棵树,不求婷婷玉立,只求气韵如骨,一瓣一花香,一枝一气节,这是一棵屹立在悬崖中的树的精彩所在!

在春风里,你释放希望,绿叶含苞,朝气蓬勃,这是春之彩;在烈日中,你播种着绿荫,送出清凉,凝聚生命,这是夏之彩;在凋零中,你腐化自己,积聚春泥,延续生命,这是秋之彩……

几度的悲伤离合,无数次的风吹雨打,使你挺直的身躯逐渐弯了腰。我以为,你会追随着一般的树,从此一蹶不振。然而你那裸露的根须,那紧紧勒住顽石的根须,深深地刺激着我———

你不是在衰老,你是在用顽强的毅力与超乎凡人的气魄,来演绎着生命,酿造着生命的色彩!

你以如铁的枝条,撑起了一片清淡高远的天空,你以有力的根须顶住了另一片幽深神秘的天地!然后默默地,默默地延伸着通向天上人间的路;然后默默地`默默地发芽,生长……这就是一棵树的精彩!

树的精彩生活深深地扎入我的心房,我的精彩是何物呢?我又该如何把握那份属于自己的色彩?身为“万物之灵长”的人们,是否与这棵树一样,站立在悬崖中,以青春的代价诠释精彩?是否与这棵树一样,为了生命的延续,可以冲出云霄,冲垮顽石?

面对着这么一棵树,我无法能无动于衷!在夜的荒原里,我仿佛成了一棵树,为了不让我的命运在指缝中溜走,为了让我的生活有意义,有梦幻,我会如树一般,时刻以一棵树的精神拼搏着!

是的,我已成了一棵树,一棵不但会年轻着,还会时刻奔驰着的一棵树!

2.一棵树的散文 篇二

奇怪的是,刚刚种下的树,园艺师迅速在树干外缠上密密匝匝的麻绳,并将坚硬的直木条用钉子固定在麻绳上。园艺师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树木顺着直木条挺拔去生长,不旁逸不斜出。我恍然大悟,原来种树和育人竟然是相通的。

首先,这种缚草绳借外力促成长的方式类比教育就叫“干预”,是通过约束行为而达到“你想要的样子”的生长目的,这种干预贵在及时。如果基础教育中的“人”就是这一株株小树,那么,我们只有给予孩子明确适当的约束才能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种约束包括行动、言语的明确规定,学习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如果干预不及时,会导致教育的成果陷入“疲乏困顿”的境地。到时候我们再去进行“矫正干预”就难多了。俗话说“三岁看老”。意思是,一个人的发展空间可以从小时候就能大致预测出来。预测的看点是什么?就是看一个人是否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一个拥有阳光健康好习惯的人才有机会获得更大成功。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良好习惯和积极心理形成的黄金时期,这种“干预”变得尤其重要。育树的方式彰显基础教育的首要职责———及时抓习惯养成,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其次,草绳绑缚了三个月,还没有要拆掉的迹象,我有些担心钉子会长树干里去,着急地去询问:“何时可以卸掉这些束缚?”回答出乎意料,说要等树干长粗自己挣断绳索,通过自由成长摆脱束缚。那时我们就能看到树木已经顺着一定的方向生长,不再需要借助外力约束了,它可以自由了。

其实,教育者经常抱怨:行为习惯教育我们天天讲,时时抓,要个效果咋那么难啊?弄得好好的队列,训练得好好的阅读习惯,老师在时风平浪静,老师一转身就无影无踪了。也就是说,孩子的“自由”给不得。

这棵树的启示教会我们对孩子教育“扶”或“放”的时机要把握得“恰到好处”。人的行为在没有“生长在骨子里”时极其容易走形和变样,这应该叫反弹。表面上是好习惯从孩子身上如小丘之水一晃而过,消失殆尽,深层次的问题是孩子心中对是非和美丑的判定无法适从,或者摇摆不定,他找不到正确的方向了!如我们明明训练了排队习惯,可有人不排队的时候,老师不讲评,也不指出问题。那孩子就迷糊了,原来不排队也不需要受惩罚呀,那我以后无所谓了。问题出在哪里?对孩子的教育干预贵在坚持。如果对孩子的“干预”过早的松懈了,刚刚形成的“规则”感就失效了,孩子心中的价值判断就错位了。

一个成人形成一种好习惯需要21天的坚持。对于孩子,需要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干预”,方能奏效。直至孩子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也能“约束自我”,在失去监管的前提下也能“自律行为”,让良好习惯能成为心底固有的素养,才能算“水到渠成”。孩子就如那颗树,能自己挣脱绳索,自己去掉“无形的约束”,才能自由地独立生长。熊培云说:我不要天堂,我只要底线。他诠释了“自由在高处”的内在含义。学校教育不能为了“自由”而遗失底线。基础教育的底线应该是学校和家长一起给社会一个健康的“人”,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才是一切幸福人生的底线。也只有在不突破底线的情况下,才能有生命成长的自由。那么,教育工作者不可卸任的使命是坚持把健康阳光良好习惯作为育人目标。

最后,我们来看园艺师对树木生长干预实施的方式———捆绑住他的外杆,并不束缚它的根基和内核,这是园艺师对树木点到为止的强制约束,也是园艺师对树木恰到好处的保护。既设定目标的束缚引导,又不设定生长范围的狭小定律。这就说明,实时约束和及时干预是必须要的。尤其在孩子还没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儿童时期,给他必要的约束,才能让孩子明理,从而践行,形成良好的习惯。

我们一定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有过“约束多了会死,不约束又会乱”的纠结。其实,你的纠结来源于了解不透彻。我们推行“赏识教育”,绝不是要求大家不能指出学生的缺点或讲评学生的行为,更不是要大家见人就用好言语去忽悠,遇事就以“尊重人格”去和稀泥。推行这个教育理念的原因是有很多学生没有自信心,需要赏识来鼓励他,点燃他。我们不要用一种教育理念替代学校教育的针对性策略。如果教育失去了约束和惩戒,一味放纵,一味包容,育人效果将不得而知。所以,我们必须要坚定不移地“管”,管行为规范,管文明礼仪,管规则秩序,管行为心理,让学生拥有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但大张旗鼓地“管”,不是让你用极端的手段来限制行为,只是如园艺师育树一样,既约束又保护。这个管的过程实际就是规则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心中形成正确“三观”的开始。这就是基础教育者的艰难使命———去唤醒每个人心灵里最美好的“初心”,为人的生命成长打好基石。

3.我教西部散文《一棵树》 篇三

前一阵子,我们学习了一篇散文《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两只鸟”告诉我们:年轻人应该拒绝啃老,学会自立自强;人类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环保意识,学会跟大自然和谐共处。

在春天里,我们观察两只鸟;在四季里,我们继续仰望天空,不只是观察两只鸟,还要观察两只鸟栖息的那棵树。

二、授课流程

师:尚建荣的《一棵树》如此简短并且看似简单,它凭什么获取西部散文“新锐奖”?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生:它的手法丰富,运用了对比、拟人、夸张等手法。

生:它的语言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生:它的立意高尚,批判深刻。

师:显而易见,这是一篇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本文属于哪一种类型?

生:借物抒情。

师:借物抒情的文章的基本手法是托物言志。那么本文“托何物?何以托”?

师:“树”是如何向四季表白的?作者又是如何概述“人”的?

生:本文是托“树”喻“人”,描摹了“树”用花朵、叶子、果实、根部等形式对四季的“沉默”的表白方式,鞭笞了“人”的撒谎、自私、势利、浅薄等劣根性。

师:这篇散文“言何志”?请同学们找出本文的文眼。

生:本文的文眼是“人是该学一学树了”。

师:人应该学习树的哪些品质呢?

生:低调,深沉,谦恭,奉献,坦诚,包容,团结。

师:本文的作者就是借“树”抒情,赞美了“一棵差一点儿就完美”的树(一片森林),毫不留情地批判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倾轧、攻击、伤害、捉弄等不健康现象。

师:张志公先生说过,文本阅读就是在文本里走几个来回。刚才我们整体感知了《一棵树》,下面我们来细细品味这篇散文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境美。

师:那么,这篇散文又是“如何言”的呢?请大家一起来研读课文第1、2、3、6、13—20等段落。

师:请一个同学读一下第1段。

师:第1段的语言倒不见得如何美,有两个词语倒是值得咀嚼一下。“永远”?“的确”?

生:说明毫无例外,千真万确。

师:树用沉默的方式告诉人类什么做人的道理?

生:沉默是金。

师:老师还想到了“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等等字眼。

师:现在老师来范读一下第2段,请同学们准备鉴赏相关的字、词、句。

师:“你能像一棵树那样用甜美而馨香的语言”中“甜美而馨香”指的是什么?

生:梦幻一般的花朵。

师:人能不能“使季节陶醉或让鸟儿唱个不休”?

生:不能。

师:请同学们齐诵第3段,继续赏鉴相关的文字。

生:“对于一棵大树,你看,我们往往只注视它顶天立地的英姿,而忽略它一片叶一根枝慢慢长大的过程。”这句话说明人类往往只重视事情的结果,轻视事情发展的过程。

师:是啊,我们现在的社会太急功近利了,人们都想坐享其成,名利双收。

生:“有一天,当你背过身走了很远很远的路而感受到身心疲惫时,在你随意间的回头一望中,你终于看清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一味地追名逐利,随波逐流,要及时“回头”。

师:是的。辛弃疾有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人的一生中,要追逐的东西很多。其实,有许多东西并不在人堆里,而是在“灯火阑珊处”。我们人类要学会树的静默和冷凝的精神,不要一味地逐大流。

师:作者喜欢用“在晚霞中”“在晚风中”等修饰性词语,想营造一种什么样的意境?

生:凄凉,凄美,以此表达作者失落和失望的心态。

生:人不仅要学树的静默,还要学会思考。

师:这位同学说得太好了。假如只是静默而不作思考,也于事无补。

师:同学们看老师站在这里像一棵树吗?(笑)我自己看着不像,倒像“一棵草”。但是老师虽然没有树的挺拔,却有着树的精神。(笑)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诵读第6段,大家一起个性解读这段文字中的精彩语言以及蕴含的做人的道理。

生:“透过一片树叶的脉络,你可以看到江湖河海”,夸张手法,告诉人们“以小见大”的道理。

师:老师送你们一个词语“见微知著”。

生:“我们就能让黑夜之梦在天亮前找到回家的路。”“黑夜之梦”指人在生活中的忧郁和沧桑;“天亮前”写出了黑夜之梦的特性;“找到回家的路”是指人找到了归宿,找到了精神家园。

生:“一棵树,一片森林,它的静默足以让一个人听见自己的内心深处的喧嚣和轰鸣。”“喧嚣和轰鸣”是指人的种种急功近利式的想法和行动。

师:老师范读13—20段,请同学们体悟第14、15、16段三个“一字短语”,讨论“似乎可能又似乎不可能”。

师:为什么不鼓掌?(笑)(学生鼓掌)

生:可能,这要看不同人的心态。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情形。

生:既可能也不可能,要看具体的人。

师:可能;不可能;既可能也不可能。分析都对,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会害死人的。(笑)

师:这组短句,“我”扪心自问,“你”追逼责问,“他”疑虑重重。我们的人类太可悲了,让我们自己心生太多的悲凉。

师:至此,我们完成了本文“如何言”的问题。老师再追问一下本文是“如何言”的?

生:生动的语言;对比、拟人等手法;托物寓理的深度思考。

师:接下来,我们要探讨“为何言”的问题了。通俗地讲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生:现实社会令人失望。

生:呼唤人类像树一样接纳,团结。

师:我们中学生朋友写作文就是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

师: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本文凭什么获西部散文“新锐奖”?

生: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刻的哲理;生动流畅的语言。

4.对一棵树的领悟优美散文 篇四

树,可谓是绿色的代表了,一棵普通的树会给我们的绿色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亮点呢?请欣赏:

这棵树是院子里众多榕树中的一棵,不及碗口粗的树干,一蓬墨绿的叶子。我注意到它,完全是因为它是距离我家最近的一棵,每次回家时,总会看到它殷勤致意的叶儿随风摆动,惹人爱怜。

与芸芸众生一样,树的生活从没有过一点波澜。在小区建立之初,它随大家一起迁到了这里,那时它的叶子全被剪掉了,光秃秃的,根上被用塑料包好的泥土紧箍着,横躺在路中央,懒洋洋的。

后来它被立了起来,这才睁眼看看这个地方,新家环境不错:楼与楼之间隔得很开,每天都有充足的阳光和雨露;园丁每周都会按时除草,丝毫不用担心可口的养料被抢走;因为生长在小区里,也就没了被伐倒的危险……这优越的条件连树都知道,树也很努力地生长,从微黄的嫩叶到一簇簇亲绿的舒展的叶片,接着伸出几段枝桠,它的梦想似乎展开一片凉荫……

春天,树像小孩子背唐诗般迫不及待且有模有样的吐出新叶,一层又一层,开花一般;夏天,树树播下几缕细丝―虚根,虚根向下盘施着进入土壤,让树更高更快的向上窜;秋天,树在各地落下枯叶,怀着更大的希望在岁月里前行;冬天树则像死了一般,树干像是冻住了,还没来得及扎进土里的根在凛冽的风里漫无目的地飘摇……不过树不会死,至少我先前是这么认为的,因为每一个寒冬后,树总是不慢不忙的,极不易察悦的舒展开一些小把绿芽,得意的慢慢地把小芽越变越大,树总是表现得含蓄、谦虚,或是略带一点迟钝,但又总是期待着别人去发现它的每一小点改变,一小点进步…

树横躺在路边,我似乎还感觉得到它的.嘴还在张合,沉重而带着叹息的呼吸,却再不能辩解我的迟缓,其实只是想精心地雕琢一个生命的作品,渐渐灰暗下去的眼神中,它似乎还在不停的问,你没看到我转了一个角度在欣赏阳光;你没看见,我曾经饥渴地向上吮吸着雪水……

树木不在路旁或院子里,树像一匹固执着等待伯乐的千里马一样,永远的埋没在了槽枥之间,它有期待,有希望,有一切茂盛的理由,却唯一放弃了积极展现自己的时机,放弃了通往梦想的一路阳光,或许它已悟得,要争先在每一个路口,哪怕用一生的时间,又或许它再一次成为了一粒种子,一粒会赶在春天第一缕阳光破土的种子。

5.一棵树经典散文 篇五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前边择录的文字,我估计看到和学习过的人非常多,而且也都特别熟悉。对,你说的没错,它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在初中学习并背诵过的,著名散文佳作《白杨礼赞》里的结尾文字。为什么要用著名文学家矛盾的《白杨礼赞》作为我的文字开篇词呢?

那是因为我要去的地方和要讲的故事,终于和《白杨礼赞》又扯上了关系。因为我从《白杨礼赞》读懂了白杨树,读懂了西北人民积极向上、读懂了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热爱生活的那种精神。当然,读懂这种精神并不是学习这篇文章的当时,而是学校毕业后将近二十年的秋天。如果我当年理解透彻,读懂了作家的这篇美文,也不至于当年完不成课文最后“全文背诵”的课后作业,也不至于每一次课前背诵,因为完不成任务而挨罚站的人都是我,说起来记忆犹新,有点惭愧。

德都公路紧张忙碌的抢修维护工作已经结束,短暂的二十天结束后,收到了公司中新标的通知,我们又要从宗加乡出发,去一个实现自己价值的地方“一颗树”。“一颗树”也就是一颗白杨树,因为几百里地的戈壁滩,就长了一颗高大的白杨树,因此“一棵树”从此,从一个量词变成了一个地名,也就是我要说的“一棵树”。这棵白杨树直径差不多有五十厘米粗细,有三十多米高,树冠正如矛盾先生说的,她把自己的身材长成一束努力向上,永远给人以力量的象征,在小柴旦湖边施工,让我再次深深地感受了茅盾先生《白杨礼赞》所赞美的那种西北精神,亲眼目睹了一颗白杨树的四季流年。

“一棵树”大致的位置在国道215线中段,北边翻越当金山,经过阿克塞县和玉门,可以到达甘肃省的`敦煌、嘉峪关和柳园;南边经过海西州大柴旦行为委,翻过一个垭口到达小柴旦湖,再经过锡铁山,经过青海最大的钾肥基地察尔汗盐湖,然后就到达“高原明珠”格尔木市,可以说,国道215线是我国西部连接南北的主要通道,这次工程主要任务是国道215线的路基路面改造工程,我们项目就分配在大察线B标,项目部驻扎在小柴旦湖边的“一棵树”,也就是七十年代,青海海西州养路段所建的公路养护工区二十六道班的住址。

这里给大家需要叙述清楚的就是大柴旦和小柴旦,大柴旦镇在国道315线和国道215线的结合部,两条国道在这里交汇,315线从西宁到柴旦镇一路向西可以去新疆的库尔勒,小柴旦湖从大柴旦出发一路向南,经过格尔木和国道109线在格尔木交汇,可以一路往南翻越昆仑山口和唐古拉山到达西藏的拉萨,大柴旦在小柴旦湖北边。也不知道这样说大家是否理解清楚?

“一棵树”就在小柴旦湖的西岸,“隔着国道215线就是项目部,“一棵树”的那颗白杨树就在项目部东边,也就在国道215线的路东边,青海当地人口中的“一棵树”指的就是这颗高大、挺拔、伟岸、努力向上的白杨树。其实,“一棵树”不仅仅只有一棵白杨树,在白杨树的北边附近五米左右还有一口机井,这口机井由于距离小柴旦湖边最多不超过一百米,因此井水很旺盛也很浅,我当年还曾经在井上用绳子打过水,打水很方便,一个人五分钟就可以搞定一担水,不过这水井里的水碱性很大,洗衣浇树打扫卫生没有问题,如果人和畜牲用水最好谨慎使用。根据当地人说,“一棵树”早在几十年前二十六道班居住时期还真不是一颗树,也不是一口井,而是两口井两颗白杨树,后来由于暴雨发大水,大门口的那口井被洪水冲来的砂石掩埋,白杨树旁边的那颗小白杨树被洪水抓走了,从此大白杨树肩负着两棵树的信念,从不放弃自己的理想,从不放弃自己向上的决心,因为她知道只有她坚强了,南来北往的行车和路人就有了方向就有了航标。或许是因为矛盾的美文《白杨礼赞《,或许是因为它是方圆几十公里戈壁上的唯一一颗白杨树,我从心眼里敬重她的毅力,敬重她的傲立,在我的眼里,敬重他就是敬重一颗鲜活的生命,敬重大西北的精神。

我敬重代表大西北精神的这一颗白杨树,然而,我更敬重的是这口水井。过往客商和路人平日里看到的是白杨树的挺拔,看到的是白杨树的傲立,然而很少有人在意白杨树旁边默默奉献、默默为这棵白杨树提供水源的这口井,没有这口井在树的旁边存在,那么这颗树又怎么能够完成自己的初心使命和理想呢?于是我又从白杨树和水井,想到了那些为家庭、为社会默默奉献的平常人,如果没有他们的默默奉献,又怎么能够体现出一个团体、一个社会一个组织的和谐发展?怎么能够体现一个领导者的领导能力和价值呢?因此领导也罢、名人也罢、自己的单位也罢,我们不可轻视,然而社会、组织、家庭、或者身边的平凡人,我们更不能轻视他们的存在。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珍惜生活中的美好遇见,自己觉得尤为重要。

说着说着又扯远了,在小柴旦湖的南边,原来是青海省内建设的的一个石棉矿,至于什么原因拆迁的我也没有深究过。小柴旦湖就像一块碧玉镶嵌在柴达木盆地的腹部,微分吹来细波荡漾,悠闲而更优雅。飞翔在湖面上的水鸟,是我在施工现场歇息时,最爱欣赏的自然界的好友,她们个个特别地机警,只要有行人靠近,一个个展开灵活的翅膀,顺着湖面向前飘动,他们之所以不走远,是因为湖水里有他们爱吃的鱼虫。

到了夏天,湖边上的万年青特别旺盛,用镰刀割下来就可以绑成扫地的扫把,在万年青和众多的各种草丛里边,黄鸭就来安家了,黄鸭是戈壁上最自由最浪漫的禽鸟,他们从来都是一家统一行动,公鸭和母鸭一起觅食。黄鸭,学名赤麻鸭,高约62cm。通体橙栗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但雄鸟有黑色颈环,翅上覆羽白色,飞行时,铜绿色翼镜明显。初级飞羽、嘴、腿黑色,雌鸟无黑色颈环,头顶和颈侧白色。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可以说小柴旦湖边的黄鸭是小柴旦湖的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每一次出去到施工现场我都看不够,因为这是老家从来看不到的风景。

湖边的牦牛群和羊群更是成群成群的过往,海西的牧羊人大多数是蒙古族,他们骑着牧马穿梭于草地之间,牧羊犬的身材特别地高大,总有点让人胆怯害怕,可是从来没见过牧羊犬伤人事故发生,他们总是忠实地围着自己的羊群,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草原的狗比有的人可强多了,起码他们知道吃谁的饭就要给谁干活的道理。

柴旦小湖的秋天看起来特别的萧条,到了每年的八月份,昼夜温差很大。戈壁的风沙说来就来,从来不和人类商量。每当起风的时候,坐在办公桌前正专心致志地办公,一股黄风过来,年经失修的道班房屋屋顶上就会猛然间落下一层厚厚的沙子和尘土,能做到的就是吹去沙土继续再写。到了白杨树落叶时候,大部分黄鸭迁徙而去,只有极少数黄鸭,在此陪伴着我们,陪伴着这棵高大的白杨树。落完叶子的白杨树依然向上,即使大风摇曳她的枝干,也从来没有动摇过她的坚强意志。这时候的戈壁滩上,只有砂砾石在紧紧追随着拉钾肥的半挂车在飞速前行。

顺着柴旦湖边往北就有玉矿,记得那年青海正平路桥公司开挖片石时,就曾经挖出来了一种墨绿色的玉石,只是那种玉石里边杂质比较多而已。顺着柴旦湖边往南的215线,向南走二十多公里,就是青海省锡铁山矿业公司。这里昼夜灯火通明,矿井生产从来没有停工。这里盛产铜矿、铅锌矿、铁矿等等,可以说西部矿业也是青海省的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大型矿业企业。

总之,“一棵树”周边地区,柴达木盆地的腹地,初来确实不是怎么了解,等到工程结束时,确有恋恋不舍之情。柴达木盆地的“一棵树”,我后来确实很喜欢她,我也特别敬畏那棵笔直站立的白杨树。她的那种精神,那种气质,矛盾先生的《白杨礼赞》里边的溢美之词,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她是一座丰碑,她是西北人的象征,她更是人类的精神和毅力的象征。

6.一棵树站在我的对面散文随笔 篇六

不知道是不是每个人都对树有感情。无法用自己的内心去揣测别人,我只能说,我喜欢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将它们跟家联系在一起。这一点,我很早就发现。十多岁的一天中午,放学回家看到院子里种了很多树,我瞬间感到激动,因为这刚好契合我对家的原始想象,那就是:门前有大树,我们在树下生活。

后来,我外出读书,四处辗转,我也并没在老家的树下生活多久。然而,我还是喜欢树的。它站立的姿态,寂静而又骄傲,很迷人。此时,我在马路边,具体的说,是在车里。天空乌云密布,雨点淅淅沥沥。一棵树站在我的对面,它初生的叶子,浅绿渐浓,在风中摆动。此时,我跟一棵树隔着一条马路的距离,很近,也很远。近的是,它让我想起我们一家在树下的生活;远的是,树生在另外的世界,过着我们无法企及的生活。

这世界有两个门,一个进口,一个出口。我们进来,我们再出去。人都有自己的来处,长大后,我们四处行走,选择某个地方,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棵树的身世比人要迷离的多,那些长在野外的树,谁也不知道它的出处,书里说是风,是雨,是鸟种下它,这些本身就是谜。大自然的一切,静悄悄的,我们只能看到它给我们呈现什么,而过程,我们很少知道。

眼前的这棵树,它从哪里来?它来自远方。当年,有车载着它来到这里,粗糙的草绳裹着它根部的那一小坨泥土,就这样,它活过来,且过得很好。在特定的境地,任何妄图牵强地它身上获得某种启示的`想法,都可笑甚至可耻。它把对时光与生活的顺从,活成了诗的模样,这本身就意味非凡。这一刻,在风雨将来的午后,我陷入类似冥想的精神活动里,而一切皆由眼前的树引发而来。

生着细碎的绿叶,它应该有自己的名字,而我并不知道。在四月的风及令人捉摸不定的雨里,它并无哀愁,我看到的是快乐,那是潜伏在体内对生的热恋及憧憬。简单、从容、听自然的号令,这就是一棵树的生活,欢喜、明亮、骄傲全站在风中。我缩在车内,紧闭窗户,滞留在短暂的囚禁生活里。我承认,我开始对自己产生某些敌对情绪,是质疑,也是厌恶。跟树相比,我有太多的欲望、渴求,想要的东西那么多。

如果没有人为的侵犯,一棵树会站很久,久得人们都会忘记年代。它在时光里收集着令人敬畏的不可知的神性光芒,待到老态龙钟时,它还是那样,挂着寂静甚至寂寥的表情,人会走向田野向一棵树膜拜。每一次叩首都是索取与希冀,人把欲望交付给一棵树,希望它替自己完成某些秘密的心愿,此时,神住在树的身体里,看不见,摸不着。

7.一棵树的散文 篇七

从2006年到现在,十年的时间,“造林工程”初见成效。荆州街小学在职教师95名,诞生了6名特级教师、10名襄阳隆中名师、30多名省市级骨干,谱写了声名远播的“名师森林交响曲”。

与大家分享两则故事。

吼老师的故事

2011年5月,9位工作室教师参加“课内比教学”比赛。如何给他们鼓劲呢?我写了两句话群发给他们:教学比武成竹在胸操胜券,讲坛练兵厚积薄发傲群雄。吴平老师只回复我一个字:吼。这一吼不要紧,“吼”出了襄阳市教学比武小学语文第一名,“吼”出了荆州街小学教师的精气神!从此教师们经常喊她“吼吼老师”。

吴平的成长堪称传奇。2004年,34岁的吴平调到荆州街小学,遭遇事业瓶颈:教学理念跟不上、教法陈旧、年龄偏大、转型很难。但幸运的是,她被安排在五年级,与诸多优秀教师在同一个年级。她虚心请教,请名师听课、评课,如同一棵水杉,承接着名师的阳光,迅速生长。第二年任年级组长,第三年任语文教研组长,第四年任教导主任,第八年任副校长,第十一年任校长。短短十年间,吴平完成了华丽转变。她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是荆州街小学的这片名师森林让她有了井喷式的爆发。

吴平的成长轨迹就是荆州街小学“造林工程”的成长缩影。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荆州街小学这片仅仅十五亩地的园子里,却生长出了如此众多的挺拔大树?一个关键词:团队。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独木难以成林,我们要的不是一棵大树,而是一片森林。

奥秘在哪里呢?我们归结为“五育”促竞争。

授人以预定目标

授人以欲激斗志

授人以渔教方法

授人以愚压担子

授人以遇搭平台

有这“五育”法作指导,教师能够很快找到方向、争先恐后地向前进、不断提升。加入张德兰名师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情不自禁被这种良好的竞争氛围所感染,然后就像一位教师说的,自然而然就往前跑了,自然而然就成长了。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一棵树孤立无援,一片森林抱团温暖。当森林里形成了良性竞争的教育生态湿地,湿地里的教师们会齐刷刷地向上生长。

老师的泪水

有一次,青年教师陈丽参加市里举办的作文教学比赛。比赛采取一种全新的模式,将作文指导与作文讲评合二为一。为了充分准备,学校请来了市教研室的教研员试听陈丽讲课。听完,教研员毫不客气地对陈丽说:“这样的课你就不要去参加比赛了,会丢你们学校的脸。”陈丽伤心地哭了。工作室的老师们连忙安慰:“没关系,我们推倒重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的背后,是我们一个团队。”

这时距离正式比赛只剩两天半的时间。工作室的老师们连夜和陈丽一起重新认真学习作文课程标准,围绕“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目标,重新设计了一套方案。第二天一早,陈丽再次试讲,老师们悉数去听,听完以后,再次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见。第三天,陈丽又试讲了一遍,这一次,她破涕为笑。第四天,陈丽正式走上赛场,工作室的老师们纷纷前去为她助阵。陈丽发挥出色,一举夺得比赛的第一名。领奖台上,陈丽一扫前几日的阴霾,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前几天批评她的教研员觉得不可思议,连连追问,如此短的时间内,你怎么像脱胎换骨一样?有什么奥秘?有什么诀窍?陈丽说,是工作室的名师们引领我跳出了教材,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处,理念一变天地宽。

一语中的。这几年,我们在引领工作室教师重视教育之术的同时,更加重视教育之道,引导大家从习惯低头走路转为时时抬头看天。名师工作室成员站在了课程教育性的高处,钻进了课程关联性的深处,走到了课程丰富性的远处,逐步从纷繁复杂中抽离,聚焦最关键的问题。

无论是工作室的导师,还是学员,大家的成长路径虽有区别,但目标一致,可以归纳为“五重”促发展。

1.学习注重对症,围绕热点学

对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而言,要对症下药,学以致用。放假前,工作室会给每位成员(包括师与徒)布置假期作业,为每位指导者送一本书,要求他们精读,并且用微课程展示学习体会;要求每位学员自选一本书精读,了解微课程的制作。

2.教学注重剖析,围绕难点教

名师的根在讲台,作为工作室成员更要站稳讲台。我们采取案例剖析面对面的策略,工作室成员围绕具体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或提问,或辩论,或回答,各抒己见。

3.教研注重碰撞,围绕疑点研

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教育理念对对碰旨在通过辩论,引导工作室成员深刻理解新课程理念、详细阐述对新课程理念的独立思考,并在辩论中感受碰撞的愉悦,享受思想分享的乐趣。

针对汉语拼音教学边缘化和综合实践活动茫然化的现象,工作室指导者刘晓云老师执教了《汉语拼音复习》,工作室学员邱俊老师执教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轻叩诗歌的大门》。听课之后,成员们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听取意见后,两位老师改进策略,再次执教。成员们的教学观、学生观、教育观在一次次的辩课中不断提升。

4.培训注重创新,围绕盲点训

对工作室成员的培训,我们采取分层培训、分别提高的策略。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要紧跟前沿思想,领先一步实践。如微课程培训,指导者会先行一步制作微课程当作示范,成员观摩学习后试做,暑假期间,每位成员都要制作微课程,开学后集中展示。深刻的思想,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水平,都让老师们赞叹不已。

5.成果注重应用,围绕落点用

大家一致认为,只有荆州街小学这一片名师森林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制订了“五送两迎”策略,工作室成员满怀教育热情,不遗余力地引领、辐射、带动。“五送”即按需送教、分类送教、混合送教、定点送教、定期送教;“两迎”即将外校的工作室成员请到荆州街小学授课,名师对其进行一对一诊断,将外校的工作室成员请到荆州街小学当影子学员,贴身跟学。

近三年来,工作室导师在新疆、贵州、山西等省市区作教育教学讲座90余场,工作室成员到枣阳、保康、谷城、襄阳、老河口等地送教下乡60余次,送课280余节,送去讲座130余场。

在“迎来送往”中,工作室成员如春天的树苗,拔节生长,追逐着参天大树,向上,向上。

工作室的实践还在继续。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良好氛围,营造了一片教育湿地,众多优秀青年教师在互相鼓励与帮助中进步,团队在快速成长。一棵又一棵迅速生长的名师大树组成了郁郁葱葱的名师森林,影响了一方教育环境。

8.神奇的一棵树 篇八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小狗在一块空地上散步。忽然,大地震动了一下,一棵巨大的树瞬间冒了出来。小狗吓得一蹦三尺高,立刻禀报森林王国的国王。

“报告国王,”小狗说,“刚刚在那块荒无人烟的空地上突然冒出了一棵大树!”

国王听了为之一震。

“一块如此干枯的空地,怎么会突然冒出一棵巨大的树呢?”国王自言自语地说。

国师心怀鬼胎,想把这棵大树占为己有,就说:“微臣觉得这棵大树突然冒出来,恐怕是不祥之兆。”

国王听了半信半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国王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

国王叫了小狗和一些地质专家以及植物专家一起去探个究竟。

他们一到现场,看到这么一棵参天大树,大吃一惊!虽然亲眼所见,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到场的专家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有的说:“有一颗种子在土里吸收了大量的养分,后来休眠了。几十年后种子发芽了,结果才长得这么高大。”也有的说:“有一个人把这棵大树种在了这里,没人去破坏它,这棵

树才长得那么高大。”可是它是突然冒出来的,之前去哪里了呢?专家们各执一词,争论不休,仍然得不出结论。

直到有一天,大地的话终于揭开了这个谜。

大地说:“以前你们在这里乱砍伐树木,我的脸被你们伤得乱七八糟的。之所以会冒出这么大的树,是要让这棵大树不断繁殖,以后成长为茂盛的树林。希望你们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爱惜每一种植物,珍惜每一种资源。只有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遵循自然之道,才能过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好日子!”

原来如此!大家不约而同地低头看了看脚下这片不知何时变得荒凉的土地,似有所悟地点了点头。

9.窗前有一棵树随笔散文 篇九

在我居住的土屋的窗前有一棵树,土屋是北方农村很平见的那种老房子,塑泥为墙,履瓦为顶,夏天酷热,冬天清冷。窗子是那种有着方格窗棂的木窗,因为颜色灰黑,愈显出它所经历的岁月风霜来,树是很普通的那种白杨树,不伟岸也不高直,就普普通通的长在我的窗前。树长的时间也许很久了,因为自我记事起,它就长在那里,春天出芽,秋天落叶,从没挪过窝子。

在我的故乡,白杨树算得上是最常见的树种。想原因,可能首先要归功于它的易于繁殖,不挑地儿,随手折一根枝条,插在地上,隔了十天半个月去看,绿茵茵的已长成了一棵小树。我窗前的这一棵,也许就是谁这么随手一插,就给了我一片清凉。

有一段时间,我就每天坐在窗前,看着这棵树的绿的发油的叶子发呆,或者写一些东西,不过最多的时候是发呆。有时一发呆,一个晌午就过去了,但我觉得就好像根本没有过去一样,因为每每在我发呆的时候,时间对我来说是透明而静止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它安安静静一尘不染,静悄悄没有一丝声响,从这棵树的枝枝叶叶间,穿过我的发梢,或者穿过我迷茫的眼睛,就这么过去了,而我不知不觉!

有时会有一只两只小鸟落在这棵树上,唱着清婉动人的歌,他们是想在这棵树上做个温暖的窝,来营建自己美丽的家园,可树小了点,亦无险可守,自然不适宜做窝,但做个表演的舞台,唱几首新做的曲子了,却是合适的`。所以我因了这棵白杨树,居然经常会有了抑扬婉转的美妙音乐听,而不用花钱买票。

树在冬天时,会落了叶子,这时候,我一般也会关了窗户,把寒冷和树一起关在窗外,树站在北方寒冷的风里,坦然,释然,宠辱不惊。我在温暖的房内,时时隔了窗户上蒙蒙的玻璃,去看这棵树,看着树在风里自自然然的样子,一面就幻想着它在春天的如婀娜少女的多姿,夏日里如风韵的少妇,秋天里成熟的模样。

树不是很高大的那种,但有一段时间,家里准备建一座房子,父亲就想把它砍了做一根小梁。不就一棵树吗?砍就砍吧!可到了砍的那一天,心思却变了,自己不砍,也央求父亲不要砍,终于是没有砍。

现在,我都离开家乡十多年了,那棵树还是静静的站在我老屋的窗前。寒来暑往,一如既往地站在我的老屋前,看守着我的家园。

10.若老去,我愿化作一棵树散文 篇十

每年清明,祭祀扫坟便是大事。各种准备,各种奔波,各种仪式开始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起来。

各人有各人的祖先,各地有各地的风俗。我是生在湖南,住在广东的两栖人,对比来说,广东这边更重视清明祭祀扫坟这一活动。在老家湖南,清明也就是去坟上拔拔草,添添新泥,烧些冥纸,放几挂鞭炮,鞠几个躬完事。勤快点的,会做些艾叶粑粑(有的叫清明粑)来应下节日的气氛。不像广东这边,全族男士抬金猪,全鸡鸭鱼等等祭祖,扫坟,贡品的丰富程度堪称奢侈。祭祀之后的聚餐更是热闹非凡,杯盏之间,哪还有清明的半点悲伤,更像是庆祝酒会一样!

我已多年没有清明回去扫坟了!一,身居外地,来回奔波,确实辛苦;二,人已不在,我悲伤给谁看,我又何必辛苦装模作样一场!?

对于祭祀,我是支持的!祭祀是一种孝道,是传统的礼仪,不可失,也不可丢。敬祖宗,拜先人,是为人子孙的最起码的尊敬,必须延续!

但我不主张铺张的祭祀。大鱼大肉,法师道场,吹拉弹唱,烟花炮竹,攀比斗富,本应逝者安宁,拜者哀思的节日,渐渐被转化成一种炫富的形式,一种宣传的手段,变得劳民伤财,变得人神共惫!

清明的祭祀和扫坟,更多应该表达是我们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不一定需要泪水的装饰,也不一定需要那么严肃的.鞠躬和跪拜。一束鲜花,一杯清酒,一叠冥纸,几柱檀香,不需成群结队,不需熙熙攘攘。想了,念了,云淡风轻也好,细雨饕埠茫怀揣对往事的追忆,携满腔亲情的渴望,以春天的薄绿为背景,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憋着的委屈都吐出来。此刻,他们是最好的倾听者,不管你偏激也好,唠叨也好,他们都会静静地听着。但叨叨就好了,别寄望他们能给你解决任何问题!拜完了,叨叨完了,我们该干嘛还得干嘛!别真的以为你混得不好就赖对方的位置躺得不好,也别奢望回去以后他们真的会托个梦给你,让你轻轻松松中个一百万,或走路踩到古董,或天上掉个金馅饼。被附加了欲望的祭祀是对亲情的亵渎,是一种不孝道且有失礼仪的行为。想想,他们要能为你解决的问题,生前就该解决了,我们何苦在他们安息之后还要求他们保佑你这保佑你那的。特别鄙视那些生前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孝顺老人,老人死后却舍得花大把钱去搞祭祀作道法的不孝子。这种人即使跪拜,也只是求个心安,生怕老人死后真变成神,不帮他,会害他,报复他,典型的心里有鬼就越怕鬼!所以,我之前就在一篇文章里写过:再虔诚的跪拜也比不过生前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陪伴,哪怕只有一个午后或者一个黄昏!

朋友圈有篇《清明赋》写得挺好:父母在世常孝顺,胜过死后空祭坟。山珍海味满灵桌,冥纸烧得满天昏,如此排场行孝道,分明是在哄鬼魂。君生供食知冷暖,君死怎能闻荤腥?活着不给父母钱,死后烧钱为愚蠢。世间为人儿女辈,父母健在勤过问。为人在世孝为先,免得亡后假恩勤。所以,亲若在,多陪伴,粗茶淡饭亦安然;亲若归,孝已难,金山银山也枉然!

尽孝在前,祭祀在后。文明祭祀已经当口号被宣传了N 年,但依然每年都会有扫坟引起的森林起火事件产生,每年都会有因赶回去祭祀而出车祸的报道。死的人死了,再也活不过来;活的人却为了这些虚无场面而魂断清明,该还是不该,三岁的小孩都能想出个所以然。可悲剧年年有,陋习照样狂!如此这般,地下的祖先若神灵有知,会不会愧疚惘然,会不会泪洒青山?!

在异地他乡,即使清明不回去。我都会在阳台上点几柱香,烧几张冥纸,遥拜故乡的父母。

其实,相比清明节,我从小到大,几乎都是在大年初一跟兄弟们一起去拜地年的,清明反而很少去扫坟!这几年,很少回老家,但每次回老家我再忙也会抽空去母亲的坟上去祭拜一下!父亲去世已经有二十多年,他的坟也不知变成什么样了!说句不怕丢人的话,我一个人还真不敢披荆斩棘走入那个布满坟堆的小山坡上去祭拜,总觉得那里特别地阴森。对于此,我承认我对父亲是失了孝道的。

在老家,依然还是实行土葬的。所以,几乎每个山头都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坟堆。我胆子一向不大,每次经过这些坟堆都有背脊冷飕飕的感觉。记得上初中的时候,我走读,每天都得经过山坡上的坟堆,白天还好,晚自习后每次经过都怕到头皮发麻,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而过,空寂的夜里,听着自己嗒嗒的脚步声,仿佛有人在身后追自己,特别毛骨悚然。

我一向不推崇土葬,建议火化。人若归去,当回归自然!迟早得化作尘土,何苦再讲究那么大排场!在我生活的那个小山村,死人抢占山上的地,活人抢占田里的地,于是,田里房子越来越多,稻田则越来越少;山上坟地越来越多,纯净的山则越来越少。如此状况发展下去,我们的后辈拿什么来耕种粮食?我们的后辈到何处寻一处可以自由奔跑的山峦?

以前,因为父辈们的观念陈旧,我们作为晚辈需尽应有的孝道,必须寻风水宝地安葬他们。经历了红尘繁芜,走过了世纪沧桑,我们应该知道,这世界能够永恒的不是坚强的体魄,也不是万贯家财,而是我们能够留给子孙后代的精神和理念。当田林渐毁,污流横行;当空气不再洁净,当我们离鸟语花香越来越远,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功利的环境里想想,静静地反思,我们该给后辈们留下什么?我们还有什么可以留下?

往远处想想,再过五十年或者八十年,当我们的子孙生存在只有房子的村庄,无田可耕,无地可种,周围的山头是祖辈们居住的一个个坟围,灌木丛生或者经幡飞舞。那时,即使我们老去,即使我们长眠于地下,我们能安息吗?即使我们的坟围大过一栋别墅或者占据一个山头,但我们的子孙却只能生活在逼仄的空间里,压抑空虚,单调乏味,如果灵魂有知,我们会快乐吗?

虽然政府一直在提倡火化这种比较环保的安葬方式。但很多人依然固守原有的习惯和观念,生怕亵渎逝者或者怕死后不得超生,明着暗着,千方百计准备上等的棺材,寻上好的宝地,请最好的法师,策划最体面的仪式,只求可以死得风光,走得浩荡!但是否真的这样做了就可以扬眉吐气,名垂千古?答案:未必尽然!

人生真正的归处只有自然。活着,我们不必太在意面子;死了,我们又要那些面子何用?若你信佛,生时则多行善事,结善缘,死时必有善果!若你不信佛,那么更应洒脱,生时快乐则快乐,死去一切皆蹉跎!自命不凡永远不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我若老去,绝不要求后辈的风光大葬,也不寻求风水宝地可以保凡身俗体不烂!归去,则应彻底回归自然!我愿化作尘灰,安于一棵树底!如此,我可以与树根同在,深扎于我爱的土地。春来时,我还可以化作绿的叶或者红的花,依然可以感受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以及凡俗的淡雅或者繁华。每当清明或者重阳,子孙们在我滋养的树下,聚餐,谈天说地,或者感受我给他们带来夏天的清爽凉意,或者冬天的绿意盎然!那样,我仍与他们同在,他们也不会感觉离我太遥远。呼吸同样的空气,同样感受四季变幻,风和日丽我们同享,风雨飘摇我们同扛!站在那里,我不止是一棵树,更多的是一种坚强以及乐观:不管春秋冬夏,我自芬芳自然!

想想,若老去,成为一颗香樟树或者一棵细叶榕,一年四季,不o这个世界带来任何负担,还可以成为一片不倒的风景!我相信,那时,我应是快乐的!

11.一棵树的梦想 篇十一

鸟儿对树说,你是一片绿阴,虽然你无法像我一样自由飞翔,但你也算是最顽强的植物。所以你的名字不仅叫自卑,你还有其他两个名字,奉献和理想。

听了鸟儿的话,这棵树从此不再彷徨与惆怅,晃动那几片不算茂盛的枝叶,漏洒几片明丽的阳光,向上扯了扯纤细的枝条,向鸟儿致谢,它知道,虽然环境恶劣,但自己总要生存下去,不能萎靡不振,自暴自弃。

这棵悬崖畔的小树,从此选择了高寒的寂寞和独有的幽静。遥想当初,自己只不过是鸟喙里的一颗种子,因鸟儿的不慎洒落崖缝,适逢阳光、雨露的垂恩,历经风霜雨雪的洗礼,白云清风的侍伴,顽强地生长,成长为一棵绿莹莹的小苗,日子单纯如水。

繁华与幽静虽然在每个人的心头打转,然而我心中始终有做一棵树这样的梦想。

就让我像一棵崖畔的树那样吧!独立崖畔,纳日月之精华,采天地之灵气,云岚雾霭润泽我绿意茵茵的浅梦,葳蕤的草木与满目的山菇都是我亲爱的伙伴,一只鸟巢栖落掌中,或一只小兔卧眠于脚下,都将是我意外的惊喜。闲适于我,是最常有的状态,坐观流云长袖舞,仰卧谷底溪水歌。渔人横渡,流星漫步,猿啼鱼跃,雾锁河柳。一身的鲜亮干干爽爽,一身的健硕骨健筋强。

这就是一棵树的梦想,简单,平淡,不遮掩,不牵强,摒弃了高楼大厦的围堵,舍掉了喧嚣与人流,独伫山巅,看春花烂漫,夏木葱茏,秋林尽染,冬雪彻天,心甘情愿呼吸谷底升腾的草木香,泥土气,以阳光为衣,以风雪为伴,做一生的自恋。

这就是我一棵树的梦想,也可能是千万都市生活的人不可多得的向往。人生在世,王侯将相的梦人人都有,谁都想拥有辉煌灿烂的一生,而世事无常,际遇迥然,礁石与险滩常常在桥头溪边浮现。这就需要我们有一颗甘于平淡的心,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这就需要我们在荆棘丛生的时刻,把顶风而行的过程当做一种别样的经历,叮嘱自己前方定会峰回路转,芳甸香村。这时奏一曲伯牙与子期相知的《高山流水》亦无不可,浴清风朗月,听鸟语花香,沐溪水浣石,赏草绿,亲山幽,听猿啼,划橹桨。凝耳听一声鸟啭落于山涧,放眼望一朵山菊绽于幽谷,最好逢着一个红衣少女,用黄莺一般动听的歌声,打开我们阴郁的心房。就像这棵崖畔的树,不卑不亢,悠然自得,与日月同在,在山水相融,俯仰流芳。

回眸浮世,自然的越来越少,功利的越来越多;纯粹的越来越少,虚假的越来越多,像做一棵树这样简单的梦想也很难实现,不知何时,这棵树也可能会被有力的机械手和机车运到城市的街道旁,点缀着城市缺失的钙质和善良。汽车的喧沸让我心慌,炫目的装潢让我目赤耳鸣,城市的我们就像一把熊熊燃烧的火,感觉自己总有一天会被掏空,就像鸟巢被飓风吹落的悲凉。

每当夜色如墨,灯火阑珊之时,我便会满含羡慕地想起崖畔的那棵树,羡慕他那直直的脊梁,悠闲的心境,像一朵绿色的伞花,点缀着如血的残阳和变瘦的村庄。那就让我做一棵这样静幽的树吧!一生清凉,一世芬芳。

12.肺里长出一棵树 篇十二

28岁的俄罗斯人西多尔犹姆肺部感觉不适, 检查后发现是肺癌晚期。但是后来经进一步检查才发现, 肺瘤组织处活生生地长着一棵冷杉树。

目前医生已经通过手术, 把这棵杉树移除。但俄罗斯医学界专家对西多尔肺部的这棵杉树是从何而来的进行了激烈争论, 最后他们一致认为, 5厘米的树枝太大了, 西多尔根本无法吞咽下去。他们认为, 西多金可能不知在什么时候吸进了一粒杉树种子, 这粒种子随后在他的肺内发芽, 并长成一棵小冷杉树。这一推测不禁让人想起了老人经常对小孩子开的一个玩笑:“如果你吞下一只水果或蔬菜的籽, 它会从你的头顶上长出来。”

(选自《科海故事博览》)

13.一棵神树的诞生散文 篇十三

很久很久以前吧,一棵小树站在当时的小路边。现在这棵树已经走过枝繁叶茂的年纪,步入了晚年的时光。

一棵树老了,眼睛就会发花。前些年有人在树头堆垃圾,给树提供了源源不绝的粮食。老树一时高兴,放开胸怀生长,本来它往路边使劲就长对了的,一不小心却弄错了方向,枝条伸到了路中央,兴致好时,还得意忘形地抚摸过往的巴士,生出并驾齐驱的欲望,虽然它永远也不会长出一双腿。到无聊之时,心里又痒痒的,试着去和电线握握手,体验一下会不会像光管那样通体发光。这下麻烦就大了,一条电锯把它临路一边的枝条全锯掉了。那人一边锯,一边说这树的手也太长了,就喜欢惹事生非,因为有人打电话到他那儿去投诉。

老树受了如此伤害,在一夜之间露出了老态,皮肤破裂,筋骨外露,还赶在秋风到来之前,把最后的叶子全落光了,一片不留。剩下的岁月,似乎就光秃秃地交给土地、时间和命运了。命运在冥冥之中使它变成一粒种子,脚下的泥土把它长成一棵树,时间耐心地让它活到现在――――能活到现在这把年纪的树什么都见过了,捱成精了,早知足了,反正到头来没有一棵树是自己的,是时候了,土地就会原封不动地收回去,让时间慢慢消化掉,这就是树的命!谁也不能逃走。

鸟儿再没有站在这棵树的枝头上唱歌。幼稚园的孩子唱着歌从树下走过,停到了旁边的公共汽车站牌下,因为老树已经没能给他们洒下一片绿荫。苔藓来得最快,沿着树杆潮湿霉黑的躯干往上爬,一口气就长到了树的腋窝下面。连苔藓也欺负它风烛残年、赶苍蝇的力气也拿不出。

一棵树没有了叶子,是挺没面子的,等于把饭碗都丢了。树是用叶子装阳光和空气吃的,没叶子的树不是装死瞒过冬天,就是真的死去了。旁边的树看到机会来了,都从泥土里把根伸到这棵树的下面抢地盘,这时候才发现老树还有最后一口气的,就还留在脚下的根子里,没到最后那一刻,它绝对不甘心放弃这个世界。

有树说:“你又不是冬眠的虫,入冬不吃喝的蛇,怎么连叶子都扔掉的?”

老树说:“我没力气拿得住叶子了。”

树们就知道它受伤太重,时日再也无多了。时有一棵刚搬来不久的小树问:“老爷爷,你什么时候来到这儿的呀?”

老树喘着气笑,说:“我来这儿的时候,你父亲还在父亲那儿打千秋呢。”

老树说的是实话,旁边街道还是一条泥泞小路时,它就到达了,一只消化不良的小鸟把它吃了下去,却又拉到这儿。它是一粒有故事的.种子。路上还没驶过第一辆车,它已经长到碗口粗了,那时四面八方的人都到这儿来,掏金的,逃难的,讨生活的,这座城市开始褪去小渔村的皮,刚刚有些热闹,想成为城市。而大部分的土地还是荒坡野岭,一年四季,全部交给野草去生长,任由野狗撒尿、苍蝇繁殖。

转眼入了秋,突然来了一场罕见的台风,最大风力达到十二级,连吹两天两夜了,它还拖着被街道、楼房碰伤的尾巴不肯走。大街上的许多广告牌跟风跑了,再也找不着了;街道旁边的树木,全都折叶断枝,根底浅的连根拔起。而那棵老树呢,却安似铁塔,稳坐钓鱼船那样临危不惊,笑傲风雨,它一点也糊涂,知道不松手,紧紧抓住大地。。过后立刻有人跑去看,连一片叶子都没掉下来(它没叶可掉了),真是难以置信。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这棵树是先知呀,提前把叶子落了,不招风,不挡雨,轻而易举就躲过了一劫。

第二年,听说准备把这老树砍了,你想想吧,一棵“光头树”放在路边哪再有什么贡献?大煞风景!但那些刀斧还没来到之前,想不到老树上及时爆出了新芽。虽然它老得有些糊涂了,但还没到连季节也弄不清的地步,喝水、吃“饭”还不用你教,生长技术也还熟练的,而且它用力一长,树顶的叶子像城市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漂亮,青翠欲滴。在泥土上面,还看到老树的根曲折起伏,错落有致,像巍峨走动的山脉。有个摄影记者走过,脚步突然不走了,“咔嚓”一声,拍出的老树发新芽照片上了报,获了奖。

比早晨还早些时辰的晨运老人跑到老树下停歇下来,大口大口地呼吸,哪儿的空气最新鲜,晨运老人的肺最清楚。顶着正午阳光走路的人也常停在老树下,一边吸浓荫一边扇凉。一天黄昏,密麻麻的黑点在城市上空盘旋,最后落到老树上,黑压压的一片。那是一群乌鸦,他们终于找到了过夜的地方。城市来了乌鸦,就会生出神秘的故事;老树接待了这些不速之客,也会有说不尽的传奇。这些事情,连老树也惊呆了。

这次之后,老树似乎更不肯服老了,开始与年龄暗中较劲,想长出多一些叶子,长出多一些目光和赞美。然而水泥路比它长得更快,浩浩荡荡铺了过来,街道旁边的坑渠在上次挖过之后又被加得更深了。老树就是不明白,人又不是蚯蚓,干嘛老是拿那路边的人行道翻来翻去呢?那些通电的缆绳不可以一次放好吗?因为每一次折腾,它的根就被弄伤一次。它也不知这是旧区改造的开始,直到电锯把远近的树都放倒了,一群人站在它的下面计算和端详,老树才明白到时候了,这回一定插翼难逃!

“你看到,这棵树好怪呀!”有人踢了一下树头的疙瘩。老树看到,那是受刀伤长出的肿瘤。又有人说:“树杆都长出洞了,这树还不死,好奇呀。”老树就想起往事,心里便发酸,曾经有人在它身上试验钻木取火,让它的心都伤透了。这时候,老树听到有人叫了起来:“这洞怎么是漩涡形的?我长这么大,还没见到过这样的洞呢,这棵一定是神树!”又听到有人压低嗓门说:“听说我爸爸的爸爸时就有了这树的。”他们一下子喜欢了这棵树。在城市里,要讨得人的欢心,树要长得不太像树。

扩改的路轻轻弯了一下,绕过了老树。他们都喜欢这棵树留在这里。

老树的疙瘩旁边,不知什么时候,有开始往那儿插上了一柱香。据说是旁边猪肉档干的,档主那天心事重重,胡言乱语是他的习惯,那天他坐在老树旁边呢喃一通之后,猪肉特别好卖,两头猪的肉,比以前早两个小时就卖光了,原因是附近有个楼盘来了很多民工,就是猪下水也一点不剩。但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披上一神秘的色彩。树的枝上,开始被扔上了许多东西,花花绿绿挂满一树,那是当地许愿用的。老树本来老得差不多了,人们一折腾,它就感到太累了,稍稍一睡,却永远地睡去了。春天来了一次又一次,它都忘记了应该长出一些叶子来。以后的事,老树就不知道了。它不知道没人再会往它身上抹过鼻涕了;紧急之时,也有人想过在树头解决算了,连裤子都解开了,但最后没有付诸行动,因为他们突然悟起这棵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当然,这些老树也是一无所知了的,但人们心里,他无所不知,包括自己想撒尿的不正动机。老树已经是上天派来的。

老树的旁边,增添了新的公共汽车站牌,好让有需要的人到这儿上香许愿。旁边也种上了一些遮荫的新树。这些树一种下就有水壶那么大,也有水桶粗的,他们在其它地方长得好好的,还没清醒过来就让人给搬了家。树挪了地方,一样能活。大家都说是靠近那棵老树的缘故。

上一篇:流行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下一篇:如何怀着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