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白鲸》的多层象征意义

2024-06-15

论《白鲸》的多层象征意义(共3篇)

1.论《白鲸》的多层象征意义 篇一

论道教斋醮焚香的象征意义

道教的斋醮焚香是道教宗教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叩首焚香、拈香礼神等仪礼行为,赋予香以道德、无为、自然等灵性,作为奉道者心志虔诚的`象征,向上天神灵送去奉道信仰的信息,以求通真达灵,迎请天界仙真下降,以求祈福攘灾,保v信众平安,具有极大的宗教意蕴,值得深入探讨.

作 者:张泽洪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所 刊 名:中华文化论坛  PKU英文刊名:FORUM ON CHINESE CULTURE 年,卷(期): “”(1) 分类号:B958 关键词:道教   斋醮   焚香  

 

2.论中山装的象征意义 篇二

中山装是一件受孙中山先生政治理念直接影响而产生的政治文化产品。由于适应了当时的政治环境、顺应了服饰近现代化的需要并且继承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山装在产生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并且中山装蕴含了“三民主义”与民族和谐统一等多个民族精神。

關键词:中山装;国服;服饰文化

一、中山装的产生

随着西方文明的入侵,近代中国的思想变革随之开始。辛亥革命以来,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主要以沿海城市为主如广州、上海,人们的日常生活开始有意无意地向西方模仿学习。男式服装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中国男性开始着装西装、西裤、礼帽等,相对传统的长袍马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辛亥革命之后,服饰问题在民众中得到广泛的讨论,他们认为要改变清朝旧的服饰制度。所以,制定新的服饰制度是新政府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孙中山先生在《大总统复中华国货维持会函》中,首次对新服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要求“此等衣式,其要点在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同时要求所有衣料须用国货,以解决“外贸畅销,内货阻滞”的经济问题。后来“中山装”被广泛采用,孙中山先生为中华国货维持会推荐了两名服装改革顾问,其一就是完成第一套中山装裁制的黄隆生。

二、中山装的作用

从中山装被设计出来,它就被赋予了丰富的政治涵义,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山装引领了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传播。另一方面,中山装也发挥了一种强迫性作用,即对革命、政治思想的监督警示作用。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近代中国人获得民主政治权力之后,一些人对专制权力的留念成了民主政治能真正实现的障碍,深厚的封建思想在短时间内是无法革除的,引导人们保持民主共和思想、抵制皇权思想侵袭是一项相当严峻的政治工程。中山装在这一工程中,扮演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穿着中山装能时刻警示人们不忘民主、共和,在面对专制思想冲击时,能经受得住考验,在政治上的作用给中国带来了很大的社会影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传统服饰制度的等级制度,标志了近代服制主题思想的转变。中山装以人人平等的理念被设计出来,中国社会不再以封建等级制度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取而代之的是真正的平等。这个真正的平等彻底的打破了封建的礼教,“三纲五常”等被民主、科学所取代,正如李大钊先生所论:“现代生活的种种方面,都带有democracy的颜色,都沿着democracy的轨辙”,中国近代社会突如其来的对民主科学的追求使“democracy就是现代唯一的权威。”而对以民主和科学为核心的现代性追求,成为民国文化的价值核心。

伦理道德的变化也使得中国社会的阶层发生了变化,以中山装为主导的近代服制“最终打破了传统等级冠服制度,它不受阶层、地位级别的限制,并最终突破文人政客的范围而全民使用。”正是因为以中山装为主导的中国近代服饰制度的改革才使中国社会的阶级制度真正的改变。

三、中山装的意义

中山装影响、改变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适应了中西交往的着装需要,顺应了世界服饰的发展趋势。

由于近代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中国人的生活、交流方式也随之产生了深刻变化,中山装则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着装诉求。西式服饰的核心理念是对“人体美”的塑造,西装更是有“适体”的美。由于与洋人的社交活动逐渐增多,旧式中国服饰的诸多不便在西方人的社交场合暴露无遗。时人对此有很多讨论,主张中国人穿西服:“衣服装束与人同,则酬酢易相和洽,无形格势禁之疑,无猜忌凌辱之患,万国咸尚西装,一国独为异服,则于公理上有碍,不独见恶于观瞻已也。”中国服饰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阻碍了中西交往,但民国政府建国后,并没有采用这一观点,因为西装并不便于随时穿着,而且其原材料都需要进口,费用相对高昂,并不适合于贫困落后的中国。中山装料用国货而形制上接近于西装的特点立刻受到国民的欢迎。另外,中山装的更适合人们的日常生活,完全符合孙中山先生“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的标准。国民政府规定公务员一律穿着中山装后,政府的所有外事内务活动基本上采用中山装,这也说明了中山装在当时是适应了中国人生活交流方式改变的要求的。

正是中山装的这些的优点使它在中国流行了近半个世纪。中山装对中国服饰走向世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东霞.百年中国社会图谱——从长袍马褂到西装革履[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96

[2]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六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198

[3]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孙中山全集,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2:495

[4]华梅著.人类服饰文化学[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193

[5]李大钊.李大钊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32

[6]郑师渠.中国文化通史·民国卷[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101

[7]黄能馥,陈娟娟.中国服饰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12

[8]郭海燕.浅谈西方文化对中国当代服装的影响[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3.论《白鲸》的多层象征意义 篇三

关键词:色彩“红与黑” 象征意义 霍尔顿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美国作家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的代表作《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一部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色彩特征、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小说。小说以自叙的形式,讲述一个出身富裕中产阶级家庭的16岁少年霍尔顿在圣诞节前夕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因不敢贸然回家而独自在纽约城三天两夜的流浪生活。整部小说就像一部黑白电影,给读者呈现出一个16岁少年灰暗的成长故事。但纵览全文,读者就会发现,其中为数不多的彩色事物便成了小说中突显的亮点,色彩的象征性被完美地融入到了小说中。作者塞林格用色彩诠释人物的精神世界,用色彩为小说情节推波助澜,充分运用了色彩的象征意义,将色彩在小说中的运用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象征作为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段,是“用以代表或暗示某种事物,出之以理性的关联、联想、约定俗成或偶然而非故意的相似,特别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符号来表现看不见的事物。”(张瑞华,1999)因此,小说创作中的象征旨在将看得见的事物、现象背后隐匿的思想意义表达出来,即利用意象与意义之间的联想性和相关性来展示事物背后的心灵隐秘和理念。就色彩而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每一种色彩都具有某种象征意义,往往能对人的心理施以微妙的影响,从而产生某种联想。色彩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运用,起到了表情达意,深化主题,呈现丰富而深刻的象征意蕴和理性内涵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从更深的层面上来挖掘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 进而更深刻地揭示美国“失落的一代”的内心世界。本文拟就色彩 “红、黑、白”在该小说中的运用,分析其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出的不同作用和象征意义。

一 红色的象征意义

原型批评理论家荣格认为:“色彩词属于原型—即属于全人类(或大部分的民族)所共有的象征。”(Philip W,1962)可见,色彩词是一些与其它普通意象和形象相结合的,具有广泛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艺术和心理学的角度讲,一个人对某种颜色的偏爱可以反映出其性格和愿望的某些方面。红色是视觉刺激性最强的颜色,会让人联想到鲜血、反叛、激进和热情。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许多与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密切相关的事物都被描述为红色,如霍尔顿最喜爱的“红色鸭舌帽”,他心目中最优秀的孩子——他的弟弟艾里和妹妹菲比的红色头发和鲜血等等。

首先,那顶象征意义极强的,有着长长帽檐的“红色鸭舌帽”在小说中反复出现了24次。在小说第三章中,拜访历史老师斯宾塞先生后深感失落又无意去看球赛的霍尔顿回到居室时,想起了这顶“红色鸭舌帽”。

“离开老斯宾塞家回到我自己房里,自另有一种舒服,因为人人都去看球赛了,房里又正好放着暖气,使人感到十分温暖适宜。我脱下大衣解下领带,松了衣领上的纽扣,然后戴上当天早晨在纽约买来的那顶帽子。”(塞林格,1998)

“It was this red hunting hat , with one of those very , very long peak. ”; The way I wore it. I swung the old peak way around to the back—very corny, I’ ll admit, but I like it that way. I looked good in it that way.”( Salinger,1998)

尽管霍尔顿也承认倒戴鸭舌帽显得滑稽可笑,与周围世界格格不入,但他仍然认为“这么戴了看去挺美”。至此,读者可以看出霍尔顿对“红色鸭舌帽”的喜爱。他对鸭舌帽的反常穿戴行为也恰好显示了他的激进和反叛的性格。正是他的这种性格使他与老师、同学以及学校环境的格格不入而被学校连连开除。他不想像他父亲希望他的那样将来成为一名名利双收的律师,一心只想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保护纯洁、善良的孩子们不掉入肮脏、虚伪的成人世界的泥潭。正是这顶具有丰富象征意义的“红色鸭舌帽”以及他的反常穿戴行为使霍尔顿激进和反叛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红色象征着火一样的激情、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对真爱、真理的执着追求。塞林格将霍尔顿的这一性格特点蕴含在艾里和菲比的红头发里。

“People with red hair are supposed to get mad very easily,but Alie never did,and he had very red hair.”;“She has this sort of red hair,a little bit like Allie’s was.”(塞林格,1998)

在霍尔顿的心目中,他已故的弟弟艾里是一位集所有美德于一身的“完人”,是真情、真理与纯洁的化身;而他的妹妹菲比则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出色、最善解人意的好姑娘。他们除了都具有一个好孩子应该具有的良好品德外,还拥有一个相似之处—— 都有一头红似火的头发。塞林格通过对艾里和菲比的红头发的刻意描写,将一个充满激情、执着追求真理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另外,血,这一种红色的物质也在小说中出现过许多次。如:

“我用手扶住栏杆,嘴里断断续续淌出一点血来。我就这样走下几层楼—用手捂着心窝,流得到处是血……”

“我只要真正喝醉了酒,就会重新幻想其自己心窝里中了子弹的傻事来。……我不住伸手到上装里面,捂着肚皮,不让血流得满地都是……”

“我不住地幻想着自己怎样在他写字的时候捉住他,怎样揪住了他的脑袋往石级上撞,只撞得他头破血流……”。(塞林格,1998)

众所周知,血的色彩是鲜红的。血经常被用来表示恐怖、杀戮、暴力、残忍等含义。在此意义上,血,这一鲜红的色彩便被赋予了恐怖、残酷和无情的象征意义。小说中,在霍尔顿脑海中反复出现的血的意象和死亡的幻觉影射出霍尔顿所处的恶劣环境和他自身的处境:处在一个冷酷无情的现实世界中,从而使他敏感脆弱、孤独无助,对自身生存处境以及未来感到困惑、担忧、充满恐惧,希望周围的人关心他、帮助他。

二 黑色的象征意义

“黑色或是与黑色有关的物体和联想在西方文化里通常是黑暗、痛苦和不幸的象征,总给人一种可怕的、甚至邪恶的感觉。”(励雪萤,2005)黑色的晚礼服本来是充满神秘色彩的,但小说中那位性变态者穿的黑色晚礼服却会让人想到黑暗、邪恶、恐怖和耻辱。在此,黑色象征着耻辱,是不光彩、见不得人的。霍尔顿也特别提到:头天晚上穿黑色晚礼服的那位性变态者,第二天早晨摇身一变成了君子模样。这样极大的反差给涉世不深、心灵纯洁少年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样残酷的现实对他的打击使他终生难忘。

“She looked terrific. She really did.She had on this black coat and sort of a black beret .”霍尔顿的女友萨丽在小说中是穿着一件黑大衣,戴着一顶黑色法国帽首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透过霍尔顿的眼睛,读者了解到萨丽是位美丽的姑娘,但流于世俗。当塞林格用黑色描写萨丽时,它赋予萨丽更多的是她的冷漠、任性、无情无意、金钱至上的本性。在此,她的黑色装束象征着她在现实生活中的冷酷无情,无法给霍尔顿带来快乐。果然,每当和霍尔顿在一起时,她只顾自己的感受,总是一味任性地和他吵闹,使他的心情更加抑郁、沮丧和愤怒。作者通过上述描写,使读者看到了萨丽在小说中存在的两个层面:一个是霍尔顿心目中美丽的萨丽,另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冷酷、任性的萨丽。

三 白色的象征意义

“白色是一种无色之色,是明亮、纯洁和高雅的代名词,给人的情绪感觉是快乐明亮的,是西方文化中的一种崇尚色。”(韦勒克等,1984)。在霍尔顿被潘西中学开除出校就要离开潘西中学那天,天下了大雪,天气冷得出奇,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The car looked so nice and white. ……”(塞林格,1998)

他捏了一个雪球,可到处都是雪白干净的,他不忍心去打雪白的轿车,也不忍心把它扔到任何东西上面。这表明他不愿意破坏白色所象征的纯洁美好的事物。白雪覆盖的大地是霍尔顿心目中纯洁美好的世界。然而,正是由于白雪纯洁无瑕,它又是最容易被玷污和最容易消逝的。此处,白雪象征着霍尔顿心目中的美好世界如同海市蜃楼一样的虚幻。

作为一种无色之色,白色在小说中也经常呈现为一种消极、冷漠和悲凉的情感色调。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的是主人公霍尔顿在圣诞前夕风雪交加的三天里所经历的流浪生活和心理变化过程。被潘西中学开除出校后,霍尔顿流浪在纽约街头,雪后的大地一片白茫茫,天气出奇地冷:“冷得要命”、“冷得像巫婆的奶头”、“冷得像在地狱里一样”。这样的天气不正是美国现实的写照吗?战后初期的美国人生活在精神的荒原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冷漠如冰雪,人们的精神像冬日雪后的大地一样空虚贫乏。在这样一个残酷无情,冷若冰霜的现实社会中,作为一个16岁的少年,霍尔顿无力保护自己免遭伤害,但他也不会轻易屈服于现实,生存的本能促使他寻找温暖,寻找开满人类真爱鲜花的麦田。这白茫茫的一片冰冷的大地既渲染出当时冷清、悲凉的社会环境氛围,又揭示出霍尔顿凄凉、阴郁、孤寂、孤立无援的心境。它还能引发读者无穷的联想,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作品的主题意义,人物的精神世界和命运。

小说中另一个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白色”是16岁少年霍尔顿的“白发”。“在头的一边—右边,有千百万根白头发”。在一般的概念中,“白发”意味着年事已高,意味着饱经风霜。塞林格煞费苦心地给少年霍尔顿这样安排也就象征着尽管他只有16岁,尽管他厌恶假模假式的成人世界,但他毕竟在不可抗拒地长大,走向成熟,即将融入虚伪堕落的成人世界。所以,他不止一次地亮出他的半边白发。在他看来,“白发”是成熟的象征,“白发”是进入那个假模假式的成人社会的“入场券”。由此可见,霍尔顿“半边黑半边白”的头发将其身处在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的夹缝中的彷徨、矛盾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 结语

象征手法是小说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写作手段。象征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助于挖掘作品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和态度, 驱动读者微妙的联想,还为小说情节、结构乃至故事形态发展变化提供了主要线索和脉络, 为深化作品的主题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者塞林格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运用色彩“红、黑、白”来烘托环境,渲染气氛,从而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被作者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蕴含及丰富的象征意义,使抽象、深邃的含义变得具体、形象的同时,还能引发读者的联想,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易于被读者接受。这正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能够产生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2] 张瑞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象征意义》,《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2期。

[3] Philip W.Metaphor and Reali y [M].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Press,1962.

[4] 励雪萤:《试论英语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5] 韦勒克等,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版。

上一篇:周一教师国旗下讲话稿100字下一篇:大型活动策划应急预案

热搜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