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

2024-09-04

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共10篇)

1.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 篇一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我是一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十多年,在教学中,我认为最大的难点就是作文。特别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因为农村学生阅读少,见世面少,没开阔眼界,再加上新教材的作文也在不断地更新、改编,对于发展变化缓慢的农村来说,学生更适应不了作文的新要求,所以作文教学更难了。

农村中学学生作文的现状:知识面窄,不善表达,导致作文大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话说不清,句子不通顺,无法确切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让人顺畅地读完全篇的,是少之又少,要想找到一两篇句通意顺,情感丰富、表达生动的文章,那更是难上加难,字里行间极难看出学生写作的冲动和激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农村学生自身原因

写作是一项艰辛的劳动,写作不仅需要学生努力去写,更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现在的学生在小学本来基础就差,大多为留守为儿童,缺少父母的辅导,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电视等,和学习夺时间,视写作文为一种负担,不愿努力,作文应付交差了事,日积月累,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作文水平直线下降。

(二)、农村特定环境原因

作文本应来源于生活,可是,当今农村的初中生年龄小,绝大部分是寄宿制生活,生活范围极其狭窄,在校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很少接触社会。这样的生活,使他们无处找写作的素材,又怎么会获得写作的激情呢?因此,写起作文来,内容枯燥,千篇一律。很少有学生对生活特别富有观察力,大多数学生对生活抱冷漠的态度。他们觉得除了分数什么都“没意思”,什么都与自己无关。这样,学生写作和社会生活脱节,自然无法积累写作素材的,也根本不可能写出好文章来的。

(三)农村教师方法原因

为了写好作文,学校教师和学生都付出了不少的艰辛。有的教师主张多写多练,熟能生巧;有的教师主张由说到写,降低难度;有的教师主张创设情景作文教学,让学生愉快作文;有的教师主张采用作文速成教学方法,让学生快速掌握作文写作技巧。这些都不失为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的确使作文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但学生作文水平还是始终不见有明显的提高。是学生写作少了,还是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有问题?由于有的学生平时阅读少,语言积累少,在这种缺乏积累的情况下,无论教师怎样改进和完善作文教学方法,无论学生一天练习作文多少遍,都是无济于事的。

尽管学生起步较晚,基础差,条件受到限制,老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不佳,但不能放弃学生的写作,必须坚持下去,因为作文是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老师要调整思路,找到问题,对症下药,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就会喜欢作文,就会积极主动去写作文,他们就会把自己身边有趣的、难忘的、高兴的事写出来。很多学生都把作文当作一个沉重的负担。他们一说起写作文就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其实这些都是学生的正常反应。特别是农村孩子,由于见识少,在平时的生活中没有注意和思考,没有积累好丰富的习作材料,写起作文来就无话可说。如果教师提前布置好作文题目,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了解、体验要写的内容,丰富作文材料,这样就让学生在作文中就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他们完成一篇习作后,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同学的夸奖,让他们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习作兴趣,学生将会把下一次作文写好得更好。

(二)、用生活加强学生的参与性

因地制宜创是解决条件限制的重要方法,应该让他们学会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东西,写身边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和同学;喜欢的动物植物,如家里的小猫、小狗等都可以写;身边的事,如帮妈妈做家务,干农活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可以让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很多同学都要参加农村种菜,在作文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给菜施肥、锄草、浇水等过程中你又学到了什么?最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了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有真情实感。

(三)、用老师铸就学生的知识性

学生的写作要靠教师的引领,所以教师应加强学习,积淀相当的文学的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率先做到,而且要做得比学生更好。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前列主动收集作文教学的相关的前沿信息,加以归纳、综合、整理,使之适应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应该多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作的文章,教师应该先“下一下水”,这样才知道“水”的深浅,不要老站在岸上呼来喝去,怨这怨那。同时,教师应努力营造写作的氛围,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作文题目的命制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是否有话可说等。作文课是否一定要在连续的两节课内完成。可否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时进行写作实践等。其次,教师要比较系统地教会学生写作的方法。如:话题作文拟题的方法,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结构创新的方法,以及审题、选材、立意、剪材、拟提纲、修改等方法。

虽然农村作文教学道路任重道远,但只要理清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有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农村作文教学水平定会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 伍前明 电话:*** 邮编:637873 QQ:1171449373

邮箱:1171449373@qq.com 地址:四川省蓬安县利溪初级中学

2.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 篇二

一、制定整体规划,构建作文教学序列

初中作文教学无科学序列、无教材的现实,多年以来让很多教师陷入尴尬。这种无序、随意直接影响了作文教学的效率,也无形中弱化了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教学的序列化是实现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前提。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制定了下文的三年规划,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力求使学生的作文能力达到一定的高度。

七年级入“格”,这里的“格”,是作文的一般性规范。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对亲情、友情等情感特别敏感,想象力也特别丰富,但是生活感悟肤浅,对作文的一些艺术手法了解不多。教师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作文知识,如作文审题、立意选材、结构安排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作文规范。写作的主题侧重于以“情”为主,学会情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以系列性话题训练为主。如笔者在七年级列出了以“感恩”为话题的作文系列。第一部分训练“感恩亲情,回味扶持的快乐”,题目可以是《家是我心中的明灯》《妈妈的唠叨》《父亲的眼神》《爱的细节》。第二部分训练“感恩生活,丰富人生的阅历”,题目可以是《为别人喝彩》《心中的暖流》《那一刻心灵得到净化》,中间穿插训练诗歌、童话、寓言以及写景的片段训练等。习作技法侧重教学生以记叙、描写为主,记叙要使学生学会顺叙、倒叙、插叙、详略等方法,描写要让学生学会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场景描写等手法。

八年级出“格”,让学生作文跳出“规范”。八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增多,学习感悟特别丰富,对生活学习有了一些独特的想法,对作文的技巧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师要让学生走向自由,在写作中突出个性。作文主题以“学”为主,侧重学会感悟类叙事文章的写作。可以列出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系列。第一部分“阅读经典,传达永恒的希冀”,题目可以是《读______有感》《难忘的一句名言》《感谢那个小故事》;第二部分“阅读生命,珍惜拥有的幸福”:《对一朵花微笑》《假如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那边风景独好》,中间穿插议论文、说明文、小小说、随笔的训练。作文技法侧重教学生在记叙的基础上学会有意识地抒情、议论、说明;学会谋篇布局;学会依据内容适当选择纵式或横式结构等。

九年级要升“格”。九年级学生完全进入青春期,个性开始张扬,感情开始含蓄,对历史、自然、生命等人文话题有了思考能力,可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升,从而使学生的作文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作文主题侧重以“思”为主,侧重感悟类文章的写作。可以列出以“感悟”为话题的作文系列:第一部分“感悟友情,表达真诚的谢意”,题目是《眼中最美丽的你》《拥有爱的源泉》;第二部分“感悟自然,传递环保的理念”:《自然的歌声》《自然与心灵》《美感与自然》,中间可以穿插训练典型中考作文命题、书信、演讲稿等。作文技法侧重: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学会审题立意;学会用线索、烘托、渲染、提升文章立意等。

这个三年的作文序列,仅仅是一种思路,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掌握情况进行调整。至于技法的落实,更取决于教师在作文过程中的有效指导。

二、坚持扎实有效的指导,形成灵活多样的作文形式

有效的作文过程指导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加以落实。没有教师充分的“训”,只有学生盲目的“练”,这样会直接影响学生作文的兴趣和质量。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按专题写周记(一周一篇),可以成文,也可以只写片段。通过写周记让学生养成主动关注生活、主动观察生活、自觉反思生活的习惯,较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使学生的作文有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活水。语文课前可以设计“话题式口头作文”,提前一天给学生一个话题,第二天上课让学生口头作文,或叙事,讲眼中所见;或议论,谈心中所想;七年级要求低些,八九年级要求高些。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限时作文的能力。

作文教学的真正实施还在于课堂的作文教学。如何使学生在作文课上对写作艺术手法感兴趣?如何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以改变作文教学模式。生活和激情是进行写作的准备,而现在的作文教学是被动的、封闭的,对学生写作前的诱导和激发远远不够,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世界处于沉睡状态,所以教学中要巧妙地设置情境。比如可以组织游戏活动,给课堂注入鲜活的内容以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此外,还可以转变师生角色。在写作教学课堂中,教师扮演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的角色,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积极的观察体验,适时点拨,引发学生创作的灵感,共同参与,坚持和学生一起写作,展示自己的文章,和学生平等交流,做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样学生也会因此多一份信心,从而形成了和谐的写作氛围。

作文课堂教学之外,作文的评改效率也是影响作文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就像三面镜子,从不同的方面表现出学生作文能力的进步和发展。

自我评价是必要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自己亲自参与,自己的思想、情感、看法得到充分尊重,没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了!在一堂作文讲评课上,当小组点评《我眼中美丽的你》后,我顺势要求作者自己也点评一下,小作者在别人评价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反省,无形中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评价是重要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修改不如学生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小组合作进行赏评,于他人进行比较,可以取长补短。只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强化学生批阅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作文优劣的方法,给予学生一定的可以效仿的“范式”。让学生学会写批注,写总评。教师的评价要锦上添花。教师的精批精评示范、教师的重点面批都显得非常重要。这样,多形式多渠道的作文评改才能取得成效。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没有丰富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要实现写作的飞跃,显然是无稽之谈。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积累语言。尤其是七年级、八年级教师要对学生有充分的课外阅读指导。要把自由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要提供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读名著、读经典、读时文。笔者教七年级时,把初中阶段必读书目和学生的伟人传记一起列了一个清单,制定了一个三年读书计划,列表上墙。一般安排学生一到两个月阅读一本书。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自己在表上打对勾,并且写出读后感。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分组交流,组内推荐最好的读后感进行全班展示。教师舍得花精力组织主题阅读活动(一般两周一次),开展专题性阅读指导。

语文教师应当努力营造阅读氛围,创造书香教室。笔者在所教的班级要求学生订阅《读者》《中华活页文选》《作文周报》《青年文摘》等杂志,这样就为学生定做了既经典又有现代气息的阅读大餐。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不断提高。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制作剪贴本,看到报纸杂志上有好的语段、文章剪贴下来,以备查阅。教师也可以利用午间在黑板上抄上三四条名人名言,让学生背诵。七年级的时候可以利用晨读开展“我来背古诗词”活动;八年级晨读开展“今天我讲诗词”活动;九年级晨读开展“我来赏美文”活动,让学生与经典对话,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以上一系列的活动可以为作文积累材料,为作文语言平添几分文化气息,使文章主题更有情、更有意、更有理。

作文教学必须放眼长远,未雨绸缪,方能有效,那种瞄准应试的短视行为,必然难以奏效。初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一定要注重作文序列的构建,切实有效地进行指导,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让学生愉快地写作,相信学生的作文水平会全面地提高。

参考文献

[1].韦志成《作文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3.浅谈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 篇三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涉及语言的运用,修辞手法的使用,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以及对其他相关知识的运用。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一、培养想象能力,激发写作兴趣

现阶段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农村学生与外界接触很少,缺乏想象力,写作的生活素材也不够宽泛。如何因地制宜地营造轻松的写作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写作欲望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面对一些学生在作文课堂上不喜欢写作文的情形,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兴趣,才会把这种兴趣持续下去,自觉地进行探究与创作。学生只有想写、愿写时,才会把写作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

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作家王蒙说“没有精神上的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可见,离开了想象就写不出好文章。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积极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初中教材中的作品,大多数选材构思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了《皇帝的新装》一文后,可以让学生想象皇帝游行回宫后发生的故事;另外,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都能创设出具有想象力的画面,这些资源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2.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一般情况下,由于习惯性思维,学生对写作没有新鲜感,激不起兴趣。曾有一次,我是这样进行写作片段训练的:一次作文课,铃声响过,我推开门走进教室,不小心摔了一跤,很狼狽的样子。这时,学生哄堂大笑,我心想:这样一个好机会,为什么不把握住呢?随后便郑重其事地说:“谁能把刚才发生的情节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对这个问题太感兴趣了,小组之间认真交流,相互借鉴,想要把教师刚才的情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不一会儿,很多学生已高高地把手举起,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响过之后,老师轻轻地推开教室的门,手夹课本,面带微笑,正健步走上讲台。这时不知怎地,老师突然被绊了一下,很滑稽的样子,但他迅速地爬了起来,脸上泛起一丝丝红晕……”,还有不少学生写得都很好,这样灵活机动地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二、观察农村生活,写出农村特色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自己了解的人和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但别人的事例一进入文章就会出现破绽。农村的生活是朴实的,农村作文教学应深深扎根于农村,让学生写属于自己的生活。农村学生从小就频繁地接触自然,观察过许多田园景物,懂得很多农耕知识,在他们眼中,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清澈湖水——这一切都是多么秀丽啊,都给予了农村学生美的熏陶,为他们写出农村特色的文章奠定了基础。

教师平时可以提醒学生处处留心身边的事物,丰富自己的生活,从生活中获取写作的素材,首先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事物记录下来,然后再去流露自己的情感,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写一写,起先不要求太多,可以慢慢去积累,从而让学生写出体现农村特有风采的作文。

三、勤于读书练笔,切实提高水平

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农村学生写作的大问题是他们无材可选。因为他们接触的新鲜事物少,读的书少,所以要经常要求学生多读书,读书的同时也要勤于练笔。

1.广泛阅读课外书。

周末和假期时间较充足,可以让学生到图书室借一些报纸、杂志,带回家阅读。班级可以成立一个“图书角”,也可以订一两份杂志——《读者》《意林》等广泛阅读。“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多记读书笔记、摘抄美文佳句、书写心得体会等,久而久之,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2.勤于在读中去写。

在引导学生阅读的同时,强调学生要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把从读书中得到的启发写下来。不拘泥于形式,轻松的、没有负担的、兴趣盎然的去写出真情实感。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只要学生乐于写作了,能够与文字“相视而笑”了,就能迎来农村写作教学的春天。

3.详细点评学生习作。

学生很努力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交给了教师,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有时适当的鼓励可以让他们下次更好地写作。对于那些写作有点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反复修改,细心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在课堂上多表扬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切实提高他们写作的水平。

4.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之选材 篇四

三台县立新镇星岛苗圃希望中学 吴祖林 电话***

内容提要: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将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发现新内容、新思路,把丰富的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作文回归生活: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多姿多彩的生活.注意积累,解决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题材陈旧的问题,让学生爱上作文

从踏上教育的第一天,至今已走过了35个春秋,35年来一直奋战在我的家乡——三台县立新镇初级中学校——一个偏僻的农村初中校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语文教学,30多年来,我深沉感到:学生作文难是长期困扰文教学的棘手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难又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写个五六百字的作文往往给一两节课时间还不能成篇,老师为让学生写出五六百字的作文,往往不得不采取逼迫的手段,“必须写够500(600)字”“字数不够的重写”“作文本(试卷)交上来首先要清查字数不够的”……

作文教学往往也是急功近利,背优秀作文、背优秀开头、背优秀结尾、背优秀描写段等等。背了一天,学生也还是不知怎么写,断章取义的东西怎么也不能与所写内容融为一体,前后贯通。作文教学本末倒置。

作文教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然后才能谈得到“怎样写”;写什么的问题一解决,再怎么怕写作文的学生也不愁写不够五六百字了。

写什么就是作文的选材,其重点是解决材料来源问题。作文的材料源头来自于生活,叶圣陶先生说:“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朱熹也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要使作文的材料是“清甘的水”、“活水”。就必须紧密联系“生活”这一“源头”.选材指导才有现实意义。

到底怎样选材呢?我在这里谈谈我个人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农村学生生活有着与城市孩子截然不同的内容:他们能充分接触大自然,农家田地,野花趣草,涉小溪,爬青山,贴近自然,亲近家乡山水,充分享受自然的熏陶;每个农村学生都能参加劳动,有劳动的辛苦甘甜,有农村生活特有的喜怒哀乐;有丰收的喜悦,他们有着质朴自然的品质,有着农家子弟特有的情怀。这些都是他们特有的优势。

让学生用日记的形式把他们上面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把蕴含其中的真善美的感情抒发出来,喜怒哀乐的体验表达出来,优美的田园风光、果实累累的丰收场景描绘出来,慢慢的学生就会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等多种能力。从而达到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绚丽多姿的生活。

我每周要用一节课的时间专门处理日记。一是严格认真批阅,把日记分成优秀、良好、合格三类,内容上校园生活、家庭亲情、社会见闻、自然感悟等各有侧重,重点评讲优秀类,让其他学生有榜样。二是开展互评、互学,让所有学生进一步明确怎样写出优秀日记。为了激励学生写好日记,注重发现学生的点滴优点,诸如一个好句、一个好词都注意发掘,让学生找到自信,知道我行。三是制度逗硬,合格及以下的要在评讲后立即重写,对困难户给予补救,对不认真的予以惩戒。

二、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积累,做到“读万卷书”。

农村孩子有的家庭除了孩子的教科书以外,几乎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阅读量贫乏。而学生写作素材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一是读书。“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要求学生做好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的读书笔记对于学生的素材积累显得尤为重要。读书笔记可以是摘抄精彩句段.可以是概括精彩内容并按照不同的主题要求进行归类整理.也可以是写阅读的感悟体会⋯ ⋯ 所有这些对于学生的写作都是大有裨益的。

为此我的做法是大力利用学校图书馆,集中与分散借阅相结合,在班上建立图书角,号召大家把家里的藏书拿来与大家分享,老师严格把关书的质量。积少成多,还是有几十本,大大丰富了全班学生的阅读数量。

搞阅读成果汇报,或讲故事、或述心得、或说阅读方法,或展览优秀读书笔记,一人总有一得来与大家分享。让大家能从中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除了常规的积累方法外.还可以根据生活实际.(1)积累农谚、俗语。常开设说农谚、俗语活动,增强学生搜集兴趣。(2)积累农村人和事,让学生写“农村纪事”,让他们观察身边的生活,引发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情和思考。也可以写叙评日记.积累自己的感情认识。

三、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进行续写、改写、仿写等作文训练。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梁启超也曾说:“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要指导学生作文,首先应教会其如何读书。”的确,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叶圣陶曾把阅读与写作比喻为“吸收”和“倾吐”的关系,不吸收丰富的养料,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我的做法是:除了教材上安排的这样类型的作文外,我还给学生提供状元作文让学生仿写,但里面情、人、事一定要换成自己的。不能盲目照搬。将成功范例在全班展示。以明白什么才是成功的仿写,什么是照抄。

5.浅谈农村初中英语的教学 篇五

内容摘要: 大家都知道21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急速发展,知识信息与日俱增,中国人必须掌握至少一门外语,特别是英语作为国际性语言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农村,由于经济不发达,学生知识面狭窄,教学设施不齐备等因素,让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为艰难。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中学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途径,改进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努力提高农村英语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兴趣 质量 效率 氛围

我们都知道,在我国农村中学中英语教学质量一直是比较差,特别是农村的初中英语。现在是大力推广课改阶段,在农村中学如何进行课改?如何稳步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质量?这些都是广大英语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十分艰巨的任务。农村的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不愿意学习英语,造成学困生越来越多,其中在农村中有部分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就是英语成绩不好所造成的。这种情况对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影响极大,危害甚重。我想出现这样的主要原因有下面几点:一是同学们自身对英语学习目的没有清楚的认识,受到社会一股新的“读书无用论”和“我在家里劳动,又不出国,学习英语没有多大用”的影响。二是学困生存在着逆反心理,在八年级时就出现两极分化,造成很多人掉队,丧失学习信心,这样严重地影响英语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三是“教师的教法问题”,有些教师没有抓住新的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法和模式,上课照本宣科,教法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四是部分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把学生分数看得很重,把教师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只重视应试教育,没有真正地认识素质教育的意义,致使部分学生偏科。鉴于以上这些情况,我们老师如何地解决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呢?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个人认为应根据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对学生,认真把握好他们的心理特点,在思想教育上和教学教育上双管齐下,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达到全面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提高兴趣

由于我们国家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英语了,特别是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后,就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学习英语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全社会都在重视它。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英语并不是无用的,在家劳动并不是不需要英语,例如现在很多的家用电器用法操作都是英语,不学英语是没法操作了,另外读书可获得更多的知识,知识越多,人越聪明,要把学习英语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经常帮助他们,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快感,这样也调动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成为“我要学习”的主体,不断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也可以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二、时刻帮助学生, 全面提高质量

我们大家都明白,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由于智力因素,绝大部分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所致。不管是哪种因素,在学生学习上存在着困难,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满怀热情地关怀爱护他们,决不能嫌弃排斥,挖苦讽刺, 犯错后不要大声的喝斥,在平时学生有点滴进步就应及时的发现并加以表扬和鼓励,多在他们的身上发现闪光点,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动力。好生是我们的学生,差生同样也是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差生具有学好英语的良好愿望,只要老师通过有效的教学途径,时刻帮助他们,差生完全可以教好的。我们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我们要主动去关心他们,去亲近他们,深入到他们中间去,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信任感,消除师生间的心理隔阂。找到他们成绩差的原因和知识的缺漏情况后,要针对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辅导,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克服自卑感和压抑感,从思想上点燃他们进取的火花。在我教八年级时,有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问我:老师,我不想出国,我不想与外国人交朋友,我为何要学习英语?我为何要听你说英语?所以,我对英语课很不感兴趣,无心学习,上课总是想睡觉,看见英语老师进入教室时,心里就不舒服,有讨厌的感觉,平时很少完成作业,必要时就抄抄人家答案,考试当然就没有及格过。当时我就在课堂上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只有出国的人才学习英语吗?只有与外国人交朋友才学习英语吗?试问:在我们身边有多少人能出国?中国人学习英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是为了学习国外优秀先进的技术,是为了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让外国人佩服我们中国人,特别是在当今时代,我们年轻人更应该学好英语。就算你没有机会出国,可外国人有机会来中国,也许就在我们家乡来投资办厂,你就有机会与外国人交谈或做生意。请问,如果到那时你不懂英语,你能做什么?你觉得有出息吗?你在外国人眼里是什么样子?你那时就成了“哑巴”,所以说,就算你不想出国,学习英语也是有很大的用处。后来他的英语成绩慢慢上升,在中考中,他英语学科考了100多分,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所以说,只要认清形势、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增强信心,给学生多讲道理,给他们多加帮助,他们一定能把英语学好。学生认真学习英语了,那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就提高了。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教师上课不能再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了。如教教单词、背背课文、讲讲语法,天天如此,这样不能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没有兴趣学习英语,更不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应该运用“精讲精练、善导自学、激发兴趣、师生和谐”的课堂教学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该钻研教学大纲,认真吃透课本,不惜花时间精心设计授课计划、方法和步骤。在课堂上尽量做到“精讲、精练、多让学生学英语用英语”教学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讲精讲透,不该讲的不要在课堂上讲,尽量避免占用课堂时间。而怎么样讲,这就关系到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运用。而新知识的运用是从旧知识导入,这是以旧导新,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教师对教学内容要认真备好课,备好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我们教师应该善导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多听多说,多让学生进行口头练习,增加课堂教学兴趣及做到课后预习和复习任务。例如,我在教牛津初中英语9AUNIT1 Star signs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出生月份,然后对照书上讲的性格特征,把自己的特征写出来,然后用What’s your characteristics ? I’m...让十多位学生分别用所学的单词进行这个对话。学生可以把书本上的东西运用在实践中。同样本单元里有书信,可以叫学生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给2008年北京奥运写一书信,推荐自己为奥运宣传员,同学们都非常感兴趣地写了。同样在学习牛津初中英语8BUNIT4 A charity show 时我们可以结合最近我们国家发生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叫某学生主持个捐款捐物的义演活动,这样做可以引导他们开口、动手,以便创造情景进行直观教学,使同学们上课精力高度集中,做到人人开口,个个动脑,个个动手,达到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笔头练习的目的,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个个投入到学习中,产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只要我们长期坚持下去,我相信同学们的成绩一定能上升,这样也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英语教学质量。

四、营造情境氛围,发展学生个性

学好一门语言,关键是要有一个氛围,要学好英语,提高教学质量,仅仅靠课堂45分钟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牛津英语教材中有不少涉及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课文,如野生动物保护、环境保护、残疾人问题、自然灾害、慈善公益活动、科技、旅游等,教师可在课堂上留出一定的时间,引出课文以外的话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相互交流,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看影碟,看幻灯,看英语短片电影,看送教下乡的一些碟片,多以现代的教学手段为平台。开展书法、朗诵、阅读理解等课外活动。我们的活动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分组参加,这样成绩差的同学也有机会参加,让他们开口。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英语活动,如“中秋晚会”、“圣诞晚会”、“元旦晚会”和“迎新晚会”等等,在晚会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朗诵,唱歌、猜谜语、绕口令、演短剧等。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在娱乐中获益,有的学生想在课堂上有好的表现,课前势必去积极准备,把生活引入课堂,再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延伸到生活,这样学生无时无刻不在感受英语,锻炼英语,突破口语屏障。我们还可以在教室多放些英语方面的书籍,报刊,形成英语角,从而营造一个学习英语的氛围。另外还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前进行简短的口语对话,要求他们学会坚持用英语写日记或周记,教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日记、周记刊出在黑板报或墙报上,这样做学生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6.浅谈农村初中体育课的有效教学 篇六

作者:张志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3年03月20日 点击数: 39

【摘要】:体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方面,上好体育课,是贯彻教学方针,培养建设合格人材的具体体现。所以,提高农村初中体育课的课堂教学质量是我们农村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者长期研究、探讨课题。【关键词】: 农村 初中 体育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教学发生了很大改变。教师教学观念也有了很大突破,高质量、高效率的有效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本前提,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保障那么如何才能在农村初中开展扎实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呢?

一、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要想教好学生首先自己要有过硬的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练好体育基本功,掌握教学基本规律。体育教师不同于文化课教师,不光要讲理论,更要做示范。一个优美的动作示范的效果远胜于半堂课乏味的讲解。这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体能和较强的运动能力。第二,教学内容选择的有效性,能使学生乐于参与。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从学校教学现有场地、器材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并且要全面深入学习《体育课程标准》的精神,既要顾及学生兴趣、爱好的精神需求,又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的实际需求。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运动形式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符合学生好玩、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并且具有一定的强身价值,能增进学生体能。要让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能大胆表现并能愉悦身心;在活动过程中能体现团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塑造个人教学风格

每个体育教师多有一技之长,要充分把专长与实际教学相结合,塑造独有的个人教学魅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成都肖玉美老师的一堂展示课,就将音乐、舞蹈、健身器材及个人特长创造性融合。教师活力四射的个性魅力感染了学生,还培养了学生发现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持续有效,保持了学生对下一堂体育课的期望。有效课堂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创新,逐步提高。这样,才能真正的生成有效课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体育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新教学方法,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体育课对于中学生而言还是有吸引力的.但如果学生的学习激情得不到有效引导.很有可能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从而成为一个旁观者作为一个体育教师一定要考虑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

2.及时有效进行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判、指导,更应该是澈励、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他们课堂学习效率的影响是很大的新课程理念下,要求体育课堂面向全体学生,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但是学生本身也存在个体的差异,运动素质也各不相同,对一些活动的兴趣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老师的评价就起到决定性作用。一束赞许的目光、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由衷的掌声都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因为有你的肯定,学生们就有自信。

3.与时俱进,主动适应新课改。教学内容是丰富的,不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也是多样的,找到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比确定教学内容更重要,是因为无论什么教学内容,只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愿意学、乐学,那么再难的教学内容。也能使学生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前提.是决定着“有效教学”的理念能否兑现为课堂教学实践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要主动适应课改、转变观念、开发行之有效的教学内容。而新课标不同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没有给体育教师规定许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们可以放手去开发,选择一些适应时代要求、符合地方特色、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快乐体育中成长。

四、因地施教,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绝大部分农村初中学校,没有正规体育场地,活动场所仅有小小的一块。有的连一个合格的球场也没有,或者只有半边篮,或者有篮板无篮圈;大多无单杠、双杠、等,甭说百米跑道了。我们的农村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实践中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要千方百计的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场地抓好体育教学。

因此,农村体育教师必须深钻业务,精益求精,顺应改革,更新理念,以人为本,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想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锻炼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因地制宜,利用和挖掘现有器材场地,力争人人参与,让我们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和技巧,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培养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切实贯彻“健康第一”的知道思想。总之,要切实提高农村体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一支思想水平高,专业知识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提高体育教育教学才有保证;其次要根据农村实际特点抓好体育教学,因地施教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才能真正落实体育素质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促进文化课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小莉:《体艺卫教研》2011年11期 [2]杨洪卫:《体艺卫教研》2011年11期

7.浅谈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 篇七

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学生回归到为生活而作文的状态上来, 让学生的作文真正和生活联系起来, 是老师应该负的责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我采用“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法。

一、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往往脱离农村生活实际, 教学效果不理想。

1、农村初中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高, 对语文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要开展语文作文教学, 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业务基本功, 新的教学理念, 还要有较高的写作水平, 以指导学生习作。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是提高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2、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训练强调形式和技能, 忽视对作文内容的指导。传统教学中, 以应试为目的的习作教学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生活化作文教学的需要。教师在传授写作知识, 不能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3、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训练缺少素材, 教师训练随意化,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由于受到周围环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的限制, 学生对身边的生活素材熟视无睹, 觉得自己生活没有什么可写的。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 造成作文水平落后的原因, 最主要是作文与熟悉的农村生活脱节。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作文融入到农村生活之中, 结合农村特殊的地域环境,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叶圣陶先生说过, “生活即教育”, “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 而是生活的必需。”因此, 农村初中语文作文要引导学生写自己感受到的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语文作文教学时, 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学会写自己的生活, 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1、带领学生走进生活, 开拓作文教学的源泉。农村学生常年与山水为邻, 与田园为伴, 最贴近于自然, 也最能得到大自然的丰厚回报。只要留心, 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 为语文作文素材注入鲜活的源头活水。农村生活注重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在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可以因时制宜, 结合特殊的节日, 开展以传统风俗为题材的语文作文教学, 将之作为学生作文素材。农村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的劳动场景, 劳动对他们来说如数家珍, 每一种场面都会让他们历历在目, 印象深刻。因此, 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 可以抓住这些让学生有话可写的题材, 让学生有展示自己实践风采的舞台。比如, 结合农村农忙季节, 让学生帮助家人分担劳动重担, 然后, 结合亲身经历的劳动实践来写作文。这样的习作训练,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2、组织开展竞赛活动, 为学生提供练笔机会。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这些生活化素材,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开展语文作文教学,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方面, 学校要精心为学生搭建展示习作的舞台,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各种作文竞赛活动, 向全校师生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 为学生提供习作展示平台, 让学生看到自己劳动的价值, 享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燃起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与信心的火花。另一方面, 学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学校度过, 教师要将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校内活动作为指导学生练笔的内容。比如说, 学校每年都会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文化等方面的竞赛活动, 班级也利用班会组织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学生参与比赛的激情, 比赛中精彩激烈的场面, 都是最好的练笔机会。

3、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熟悉身边的生活, 让学生善于观察生活, 积累素材, 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让学生乐于写作。当学生有东西可以, 又乐于写, 在不断的坚持中, 文笔自会生花, 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能够大幅度提高。除有组织的集体活动外, 我还要求学生多观察身边的事物, 凡遇新鲜有趣的事物, 或有新鲜的感觉, 就及时记录下来。如:对竹林的观察。春天观察竹笋的生长, 夏天欣赏雨竹, 秋天是领略风竹的景观。冬天, 体验雪花的美妙, 享受堆雪人的乐趣。又如:在一次雷阵雨来临时, 人们看到一幕幕雷雨的场面都呆了, 慌了, 因为这雨来得太突然了。没想到我们班几十个同学尽然十分镇定地站在教学楼三楼上留心观察这突发性的场面。我就是这样根据家乡的不断变化, 丰富孩子们的写作能力。

我还培养孩子们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在观察事物过程中, 指导学生抓住事物特征来写观察日记。例如:在每年的暑假, 我们学校德育处都会布置, 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在农村帮助家人摘玉米、割稻谷等活动, 让他们写出劳动一天的收获。在我们启发下, 多数的同学都是积极参与并认真撰写作文的。更多学生写出劳动的艰辛, 为了自己的家人不再这么辛苦而努力读书。

在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累素材, 学会写自己的生活, 感受到写作的乐趣。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 提高学生感受生活美的能力, 每一个日出与日落, 每一个不起眼的角落, 都有美可以发现, 天天在眼皮底下的小树, 在季节变化中也多姿多彩起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养成每周练笔的习惯, 教师坚持每周批阅, 并坚持讲评优秀作品, 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美,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总之, 教师要不断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 不断探讨以农村生活为素材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和策略, 开发学生习作资源, 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 作者, 郭良香, 2015。

8.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 篇八

【关键词】作文教学   激发情感  展开想象  实践创新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优秀作文,这是时代对语文教师提出的重要课题。 在广大 經济 、 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新课标和素质教育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海市蜃楼,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是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是无人顾恋的“灰姑娘”,在应试教育的泥潭中苦苦挣扎,却没有看到多少希望。她呼唤着切合农村教学实际的探索与思考。农村这个大环境,本身也是很好的作文素材,那就是具有本身的“乡村气息”的作文,才是学生作文的教学重点之所在。只有在“乡村气息”之中,才能让学生张扬个性。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搜集积累农村生活素材,让学生说“农村话,叙乡间事,抒乡下情”,写出真情实感之作。结合乡镇中学生作文存在的实际问题,我认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

古人云,“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显然“激发”情感对于学生在作文中张扬个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准确的揣摩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轨迹,努力的寻找学生表达喜怒哀乐的突破口,利用一切能够引发学生兴奋情感的手段,发掘他们潜在的情感,将学生的情感唤醒至最佳水平。

从教十多年,陪农家娃走过了日日夜夜,加之自己亦是从农村土堆里爬出来的人,对农村的生活习俗了解甚多。平时教学中总是把适合表现农村生活的作文题材,向学生作一定的口头描述,以激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愿望。比如,选择中学课本中出现的描写“乡村气息”的语段:如《幼时记趣》描写“观蚊之乐”,如鲁迅先生的《社戏》描写社戏、划船、烧豆之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捕鸟之乐;再列举在农村经历的“泥田捉鳝鱼、簸箕钳麻雀、雪地追野兔”等趣事作为引导,那么同学们在啧啧地赞美中也感受到了他们曾熟视无睹的乡村之景似乎胜过名胜古迹,认识到只要留心观察乡村也有写不完的素材,无形之中涌起了一股爱乡之情,便会感到有话可说,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写作”,表现自己的真情和个性。

二、开启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大门”

学生每每写作最愁的是没有东西可写,那么为师就要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渠道积累素材。

1.让学生走入社会,体验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里,却感觉不到社会,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真正地注意过社会。如果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走进社会,有目的地观察、体验社会,他们才会真正体验到社会原来很“精彩”。

2.在电视中找写作材料。现在有些老师和家长对电视有抵触情绪,认为学生看电视,就是影响学习,其实这是极其错误的做法,重在我们怎样去引导学生。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而学生对电视节目又非常爱看,这种情况下,只要我们有选择地让学生看电视节目,学生在看电视中一定会受益匪浅。

3.让学生读好书。古人讲究“厚积薄发”,作文也要重视这一点,写作材料不仅在生活中,还蕴藏在书海中。还重视兴趣培养。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凝聚了人类的智慧,是最丰富的写作材料,也是最丰富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质的重要构成,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4.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写作兴趣是培养作文能力的重要前提。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激励学生的兴趣,并且保证这种兴趣的稳定性、效能性和发展性。初中生认识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加之科目多、作业繁重,对作文的理解不深,兴趣不浓。教师要多引导、多鼓励,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愉快的教学方式,以及鲁迅、茅盾、冰心、贾平凹等著名作家的事例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将学生从枯燥的“三味书屋”引进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把作文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动力,从而多写多练,获得成功。只有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作文成功的乐趣,坚持不懈,才能写出具有新意的佳作来。培养学生兴趣的形式多种多样:带学生到集市、田野、山林、河畔进行观察,组织参观,积累写作素材;坚持记日记;摘抄名言警句;课前3分钟口头作文或新闻发布;办手抄报、黑板报等。这样学生才可能在作文中乐于创新,追求创新,不懈创新。乡镇中学缺少书籍的情况,我们就组建“班级图书馆”,资源共享,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并积累了作文素材。

三、培养“发散”思维,展开想象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人类社会 发展 的动力。让学生学会想象,就要求老师要给学生想象的机会与空间。记得有一次,我问学生“雪融化了变成了什么?”,有的学生没等问完,就举手回答说“是水”,我微笑着说“是的,很简单,能不能再动脑想一想,有没有新颖的答案呢?”这一问引发了学生的无限遐想,像无形的指挥棒引领着学生畅游于想象的海洋,吸收着无穷尽的营养。待到有一位平常稍微调皮的同学说“雪融化了变成了春天”的时候,全班都暗自高兴,我也大加赞扬。是啊,多么有创意的想法啊!正印证了雪莱的那句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么?”。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非常有必要培养学生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让其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写出奇、新、美的境界。如,写话题作文《牛》,我就引发学生通过多向思维,引发若干观点:a. 从鲁迅先生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到郭沫若自比为“牛尾巴”,再到茅盾自比为牛尾巴上的“一根毛”,由此想到为人处世应谦虚;b. 从牛耕地时奋力向前的形象,想到人们生活中应象牛一样充满活力、负重不辞;c. 从牛的“韧”劲、“强”劲,想到学习中遇到困难,应有一股牛劲,知难而进;d. 从牛的各种作用和牛的多方面的本领想到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要像牛那样耕田、运输、提供牛奶……全心全意为人民做贡献;e. 从牛的反刍的生理特点,想到学习也应有琢磨精神,要有温故而知新的良好习惯;f. 从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想到“我为人人”的高尚品格;g. 像牛一样吃苦耐劳、不计报酬……有了这么多的观点,学生就能快速作出选择(择奇、择新、择美);写出具有“奇、新、美”的境界的文章。如果教学都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学生的思维之网定会张的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创新作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诱发学生的创新灵感,学生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佳作。

四、创设意境,让学生“悟”入其中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要么把活的事物写得死,要么写出的事物都是一个模子似的,没有自身的特点,还有的学生甚至一提笔就头疼。他们为了应付交作文的差事,只好不着边际地写下三言两语就草草收场,这样的文章对事物缺少观察。这就提醒我们的老师,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让孩子们养成会观察的好习惯。孩子观察多了,思考多了,作文才可以生动活泼起来。

我有一次布置了《记一次游泳比赛》的作文题目,当学生们拿起笔开始写的时候,我却让 体育 委员带领同学们先去游泳,给学生创设情境,学生置身于将要习作的情境当中,认真体验和观察。这一次写出的文章很有内容,栩栩如生。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提高观察的质量,这样学生对实物的各种特点才有了切身的体验。也就是说,掌握了第一手材料,写起文章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因此要引导学生“悟”入其中,才可能写出真的感言和好的文章。

五、 改革作文评改过程,鼓励动脑、动手,实践创新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中高耗低效现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教学存在着单一陈旧的教学程序,即“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在这一程序中,教师唱主角,一言堂,教师的过分参与严重扼杀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往往被动、消极地应付。《新大纲》指出“要改进作文的命题、指导、批改和评讲”,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改文,业至辛勤,苟学生弗晓其故,即功夫同于虚掷。” 学生对于教师精心批改的习作往往视而不见,束之高阁,造成教师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我和本校语文教师承担了省级课题“作文自能法”研究实践中,我采取“互批自改,推优互评” 合作研究学习的方式,这项活动我循循善诱、循序渐进。有时集中批几篇引导训练,多数情况是动态的四人一组轮流批改。轮流批改时,每篇文章限时在5分钟内按具体要求在立意、谋篇、语言等项目写评语、给分数,每堂课用20分钟互批,用10分钟左右由作者分析自己被同学们评过的作文,再用10分钟左右集中选读得高分的作文。课后我再次浏览,再次讲评,最后择优选30篇左右在学习小组内互相批阅,写下眉批、总批及修改建议,再由各小组推出优秀作文在全班评析。然后,小作者根据别人的批语自主修改。我收取装订成《每周优秀作文》,供同学们学习欣赏。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过程是再学习、再创造的过程,促进了自我积累、自我表达、自我修改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修改之前要再次阅读自己的作文,找出优点、缺点,并与别人的批语去比较,认真推敲,去伪存真,组织运用恰当的语言完善自己的“作品”。在实践中,学生懂得了怎样修改润色才能写出好作文,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也培养了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敢于肯定或否定自己的良好心理品质。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初中学生作文能力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职责,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创造条件,转变观念,加强学生写作思维和作文能力的培养,学生一定能写出鲜活的、富有张力的作文。

9.快乐的农村初中作文教学谈 篇九

【论文摘要】: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较差,提高成绩难度很大,是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思考的问题。要改变目前阅读教学现状,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需要扩大阅读范围,传授阅读方法,拟定阅读计划,立足课堂教学,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

【关键词】:阅读教学 困惑 策略

新课程总目标中对阅读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阅读教学,历来都被认为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同时又是学生最觉头疼的一点。阅读过程,是学生接受情感教育,德育熏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可是在当今农村有一个较普遍的的现状,学生阅读习惯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所以阅读教学质量差,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难度大,这是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里语文教师的困惑和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抱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冷冷静静地思考,认认真真地对待,绝不能固步自封,误人子弟。笔者就我校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现状,总结如下: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和老师的困惑

(一)学生的困惑:

1、遇到语文阅读题,就束手无策,不会阅读,有畏难情绪。

2、平时读得少,语感差,读不懂,害怕阅读。

3、缺乏语言表达能力,有话不会说,言不达意。

4、阅读得分低,享受不到阅读的喜悦,容易丧失阅读兴趣。

(二)教师的困惑:

1、没有恰当的阅读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

2、片面追求升学率,教师在阅读训练中针对考纲考点,考什么就讲什么,肢解语段,导致无明显训练效果。

3、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课堂。

4、阅读教学缺乏计划性,毫无体系。

5、教师自身阅读量小,或者根本不读,整体感悟能力不高。

二、新形势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应对策略

(一)扩大阅读范围 拓展学生视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非一日之功。语文老师第一要解决的就是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只有大量的阅读书籍,才有可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并学会如何在文章中收取有效信息。大量阅读,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知识,更能增强学生的语感,而语感正是学习语文的必要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学生去阅读书报,只要是学生自觉的阅读行为,老师都应该鼓励。当然,首先书籍应该是健康的,看书时间安排应该是合理的。很多老师一看见学生看与学习无关的书,不能区别对待,死守一个原则:一律不许看。这样做不但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阅读的积极性,还使学生形成错误思想:在校学习期间,不能看与学习无关的书。学生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积累,那么我们的阅读教学工作就很难推进。只有扩大阅读范围,增加阅读量,才可能拓展学生视野,才有可能增强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学生的各种阅读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初中阶段的阅读量应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中外名著。各地中考也把名著阅读纳入中考考查范围。因此,对一些适合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时代著作、美文佳作,教师要及时推荐,以免学生不择而食,从而引领学生健康有效的进行阅读。如:

1、童话、寓言、故事:《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

2、诗歌散文作品:冰心《繁星春水》、鲁迅《朝花夕拾》、泰戈尔《泰戈尔诗选》等。

3、中外文学名著: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传》、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海明威《老人与海》等。

5、推荐的杂志:《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

(二)传授阅读方法 学会举一反三

方法是解决问题的门路和程序。语文教学只有把读、写、听、说的方法教给学生,才能使他们的语文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具体到阅读教学,笔者认为,教师对课文的处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而要善于从课文中抽象出具体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举一反三的本领。

怎样才算教会学生阅读呢?叶圣陶先生说:“需要翻查的,能够翻查;需要参考的,能够参考;应当条分缕析的,能够条分缕析;应当综观大意的,能够综观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够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义有疏漏的,能够指得出它的疏漏之处。”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在 阅读中实践,在实践中阅读。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必须讲究方法。他还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生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阅读方法,才能充分地获取阅读信息,也才能在课外自由而有效的阅读。

1、教给学生阅读文章的一般方法

(1)根据作品文体特征,抓住阅读重点。如阅读文学作品,要通过人物、情节、环境的分析,把握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如《故乡》一文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闰土、杨二嫂的变化及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来理解文章的主题。

(2)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培养学生从细微处入手,感受文章思想和感情的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分析某个细节,某个动作,某种心理,或者某个贴切传神的用词,理解文章的某种思想或某种情感。如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引导学生找出菲利普夫妇见到于勒时的神态、动作及语言,分析二人的不同心理和性格的差异,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人情比纸薄的人际关系。

(3)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时代情况,培养学生综合把握文章的能力。阅读文本,必然要将作者与历史、时代相结合,才能真正把握文本更深的内涵。如教学《藤野先生》一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鲁迅当年的思想状况,就不难理解文中对清国留学生的冷嘲热讽和对日本一些“爱国”青年学生的愤慨之词。

2、教给学生精读和略读的方法

新课标中要求学生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基本阅读方法。

精读是一种通过粗读、细读、反复读、一字一句地读,直到熟读成诵,烂熟于心,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阅读方法。

指导学生精读训练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明确自学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2)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寻找参考资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步骤和方法。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质疑并能合作解决。教师还可设疑,让学生通过阅读自行解疑。

(5)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如教给学生圈点、批注、摘要、制作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并加以训练。

略读则是一种运用精读得来的方法,略去或绕过文章中某些次要的方面,迅速掌握全篇的大意和纲目,抓住要领和主旨的阅读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略读训练时,要求学生多作粗读、泛读、跳读练习,以增强他们把握文章精目的能力。

浏览是相对精读而言的一种快速阅读方法。课外阅读书籍和报刊杂志都离不开浏览。其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了解式浏览,即只了解其基本内容,主要思想和技法即可;一种是涉猎式浏览,即随手翻开一份杂志、一张报纸、一本文集,从通览目录和标题中去发现自己需要的或关注或感兴趣的内容。浏览主要采用默读的方式进行,“一目十行”即可,不要逐字逐句去念。

(三)拟定阅读计划 推进教学工作

在阅读教学中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甚至根本不制定阅读教学计划,就会导致阅读教学的盲目性。很多教师都是在给学生讲解练习中,临时给学生增加一点阅读方面的知识,更没有专门的阅读教学课。其实,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大失误。任何无计划的教学都将是失败的教学,如果没有给阅读教学一个完整的教学计划,就根本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转变观念,制定教学计划时就把阅读教学细化,系统化。在接手一批新生时,老师应该为学生拟一个详细的阅读计划。不同年级应该达到不同的阅读水平和阅读能力。同一年级,不同阶段也要达到相应的阅读水平。教师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个阶段都要拟定详细的阅读教学计划,使阅读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四)立足课堂教学 张扬学生个性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拘泥于文本,照本宣科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课堂上,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段落层次,分析优美语句,概括文章主旨,看上去井然有序,实则老套。这是当前语文教学的最大误区。

其实,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阅读教材,我们不能一味地讲解,而应当把每一篇课文当成阅读练习,为学生设计恰当的问题,或者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老师则适当点拨,这才显示出老师导的作用,而不是主观的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学生学会如何去阅读,去欣赏,去实践,这才是课文教学的重要目的,无形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语文鉴赏水平也就得到慢慢的提高。教师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体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是学生阅读 的向导,是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而不是阅读的主体,课堂是师生共同研讨的阵地,师生一起学习、讨论和分析,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理解和感悟作品的内涵、情感,只有富有个性化性地阅读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创造性地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多赏识。只有这样,才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自我,充实自我,从而培养学生阅读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

(五)培养阅读兴趣 养成良好习惯

现有些学生宁肯把时间花费在看电视、玩电脑上,却不喜欢读书。他们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识虽多却流于肤浅。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少有阅读习惯,如缺失家庭文化氛围、文化场所等。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做法是:

1、保证时间和数量。每天课外阅读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3000字。

2、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天阅读必定做好摘记,摘录文中名言警句或精彩片段。如果当时没有记录的,一定要及时补上。

3、以写促读。每周至少写一篇读书笔记(心得或评析),每篇300—400字。

4、组织交流与互查。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用来组织阅读摘记和笔记的交流和互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总之,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想迅速走出困境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语文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文化底蕴、文学修养,把自己修炼成一个书香味浓郁的语文老师,让学生从你身上受到人文素养的熏陶。让我们一起从农村初中的阅读教学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去努力挖掘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新亮点,探求新教法。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开明出版社 1958年版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1、3、《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余映潮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格式的要求

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按每一万字左右分段检测。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都不会影响通过。系统的算法比较复杂,每次修改论文后再测可能会有第一次没测出的小段抄袭(经2 年实践经验证明,该小段不会超过200 8 字,并且二次修

10.浅谈农村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篇十

[摘 要] 分层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来换取另一部分人的发展”,而是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本文针对农村中学数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结合具体实际,谈谈对分层教学的认识和实践。

[关 键 字]: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自古以来,便有提倡“因材施教”,它的终极目标和我们现在要说的“分层教学”是一样的。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能力水平、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将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分成“好、中、差”三类或分得更细,再根据《大纲》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练习、分类指导、分层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素质教育是全面性的,普及的教育,而不是英才教育,是一种发展的教育。这样,我们更有必要使来源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接受教育不同的学生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相应的发展。若教师在课堂上施行“齐步起”,“一刀切”;老师讲,学生听的话,就会造成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吃不饱”的乏味,“吃不了”的生厌,不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而分层教学正是“因材施教”,有利于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开发潜能,充分发展。然而,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初中的数学教学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但我们的课堂只有45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真正做到分层教学不是简单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客观的分组是前提条件,教师和学生建立和谐关系又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才可以谈及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类指导、分层练习、分层测评的细节问题。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师生的情感也在互动,最起码应达到一种和谐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上自如地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意见,享受自己的成功和喜悦。那么,教师就不能有高高在上的姿态,更不能摆出一副“我教你学,我说你听”的架势。而是要认同学生的大胆发言,欣赏学生的聪明才智,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千万不能漠视学生的不成熟的见解,更不能随

意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整个课堂教学到处有发言、有争议、有讨论、有发现,学生热情洋溢,情绪高涨,师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和谐同步状态。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子乐观情绪,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对学生进行分组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让学生在分组时觉得自己是优越的或者是差的,而要让他们明白到我能不断地进步,我能向更高一层靠近,我能客观地认识自己的现有知识水平。具体做法是

1、学生分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 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 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C 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我在接手一个新班的时候,便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测验成绩将各班的学生按照学习成绩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在分组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使用差生这样的词语,我在分组时便是这样对学生讲的,A组为基础组,B组为提高组,C组为竞赛组,同时我还用了另一种说法,就是A组为铜牌组,B组为银牌组,C组为金牌组。这样学生即使分在了A组也不会有什么自卑。更重要的是这种分组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自己要求由A组调到B组,或由B组调到C组,但前提条件是他自己认为自己能胜任该组的学习任务。

2、分层备课

我们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分层教学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这个环节做好工作。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在抓住问题的本质,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情况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形象记忆性内容设为第一梯级,保证A组学生“吃得了”;抽象理解性内容为第二个阶梯,使B组学生“吃得好”;知识扩展性内容为第三个梯级,满足C组学生“吃得饱”。例如,初二“同类二次根式定义”教学的三个梯级为:(1)实例引入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举正反例反复理解;(2)定义应用,充分理解“化简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并举几组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例子进行理解;(3)定义的拓广,从同类二次根式定义中发现一般同类根式的定义(新教材正文不做要求)。安排作业时,教师亦可分三类作业,每组学生在完成本组的任务后,可自由地做其他组的作业。以此来分别满足A、B、C三个学习小组课外作业的要求。尤其是C组的学生,可以对他们有更高的要求,可开展编题改题,妙题巧解、难题征解,数学竞赛,编写小论文等活动,不断拓展其思

维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

3、分层授课

课堂上进行分层授课主要是在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般讲课规律的基础上,在知识和时间的安排上做了较大的改进。就新授课而言,分三个阶段,它们既独立成段,又前后连贯,以便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明白自己在该阶段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对思维的发展起定向作用。在时间的安排上,第一、二个阶段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保证,一般25至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组学生听懂吃透。第三个阶段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组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另外,课堂练习能异于常规教学。各个学习小组的练习内容和标准应有所不同。既要明确不同梯级学生回答相应梯级的问题,又要激励低组学生回答高组问题,完成高组的任务。教师还可将重点内容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以求自己获取知识。总的来说,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完成大纲上的要求,优秀生尽可能地拔尖提高。教师在课堂后15分钟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应该是后进生。如在学习初中代数第三册第83页函数的第二节内容(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创设不同层次的教学要求:第一层次,对简单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课本第84页的例2(略):即当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是用解析式表示的,则函数中自变量的取范围一般是指使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所有取值(单纯地解决问题)。第二层次,对于有实际意义的函数,自变量的取范围要从实际出发来考虑,例如:底边为a的三角形面积是S与这边上的高h之间的对应关系S1ah中自变量h的取值范围应是大于零的2实数,即h>0.如果没有说明是三角形面积,则应认为是一般的整式,这时h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并要求学会归纳,总结规律,由自己归纳出应该注意的问题或数学思想方法等,找一个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鼓励或加以完善(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第三层次,完成在第二层次的基础上,能对复杂的函数表达式,能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如y1x2、y

2、xx1xyx21等(培养创新能力)。x

14、分层练习

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

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5、分层辅导

学生训练时,要做好课堂巡视,及时反馈信息,加强对A、B层次学生的辅导。对A层次的学生课后尽可能进行面对面的辅导,积极组织C层次的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开展竞赛知识讲座,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平时的课堂训练,难度稍低的练习可由C层次的学生帮助A层次的同学,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进步。

6、分层评价

分层评价也是分层施教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基本做法相似于分层练习。它是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实施分层考核办法,测验时试卷设计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卷。必做题属检测达标的基本要求,选做题则属较高要求,为加分题。这种设计方法可使A层次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进而增强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同时也可使B、C两层学生不易满足,激发其求知欲。

总而言之,“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分开层次,承认差距,拓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为广大同学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更多的机会。分层教学中要鼓励成功,容忍失败,并帮助困难学生;分层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学习与身心的变化,教师应及时调整学生层次,让所有同学时时都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之中,要鼓励同一层次学生相互竞争,不断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自从实施了分层教学以来,教学中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某些僵化模式,汲取了国外小班分层授课的优点与成功经验,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和减轻同学过重课业负担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主动发展”的教学理念。所以说分层教学是一种值得实践探究,并受到师生欢迎的成功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徐专平孙玲 《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教育研究 [2]张 宇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东方闻道

[3]付裕东 《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最佳途径-分层次教学》 中国教育品牌在线 [4]段生军 《分层目标,教学策略》 [5]华国栋 《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浅谈 农村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应 店 街 镇 中 黄

上一篇:五年级数学总结下一篇:全国质量月活动横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