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墨28中学习总结(精选5篇)
1.即墨28中学习总结 篇一
山东昌乐二中和即墨二十八中学习报告
乌海市第六中学 张智利
在2012年4月15日至4月21日,我有幸能跟着张校长和老师们一行八人赴山东昌东二中和即墨二十八中进行考察学习。两所学校的理念相似、形式风格各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理念和师友一对一互助学习模式,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和导学案的编制及使用,给我们带来许多启示和思考。
一、了解即墨二十八中
走进即墨二十八中,静立校园,面对雷锋塑像,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这是一所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校园很大气,只有初中部三个年级就有学生五千多人,是一所规范相当大的学校。新校于2003年投入使用,才搬到即墨时,那里一片荒凉,房价600元,至今达到11000元左右。那里新修楼盘给自己打的广告是:“与即墨二十八中零距离,放飞清华北大梦”。这样的广告就是因为即墨二十八中的教学质量高。从即墨市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有五分之四都是在二十八中读的初中。市里的重点学校想在这儿来挖角,出高薪挖这里的老师,可这里的教师却不为所动。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学校老师的社会地位高,节假日齐,没有住校生就没有晚自习,经济地位也高。他们在这里很轻松。为什么这一所初中那么厉害?学生学习时间短,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很轻松,成绩却这么好?!
听了二十八中的几堂课,了解了他们的特色:“和谐互助”课堂。正像他们所说的,这是一种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神奇教学策略。也是他们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的表现。“雷锋精神”就是二十八中的校魂,他们逐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渗透到“和谐互助”课堂教学中来。具体地说,“和谐互助”就是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师一友,最终实现师友互助双赢。这样的课堂达成率很高,学生的参与面更广,是高效的课堂。在课堂上的每一次发言都是师友一对一同起立,都由学友先回答,师傅再做补充和评价。这样给了后进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发展自我,也给了他们更多关注、鼓励与帮助。让那些学习本来较
弱,没有自信的学生,也能越来越好,越来越自信。师傅再给学友讲解和帮助的时候,也加深了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所以在这样的课堂里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了解昌乐二中
走进昌乐二中校园,一本找开的书的雕塑映入眼帘,还未走进班级和学生,仿佛就已经嗅到了浓浓的书香气。干净的校园,百来个富有特色的厨窗,向我们展示着丰富的校园文化及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厨窗有主体都是学生,是他们各种各样活动的介绍及照片。课间的跑操是他们校园里的一大亮点。整齐的方阵队列,宏亮的口号声,那气势,那场面,还有孩子们的精气神,真是让人震撼。走进他们的课堂,我真是被他们的学生所折服。他们在课堂上是绝对的主角。无论是在小组中学习,还是在全班交流时,他们都很投入,个性张扬,精神饱满,思维活跃,这才是真正灵动的课堂。他们的课堂都是先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内容,课堂上以六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再全班交流,老师再追问点拔,最后再进行当堂检测。他们个个能站上讲台,那举手投足间满溢着的是自信和智慧。在他们的课堂里找不到一个精神涣散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在中学的课堂里,这一点是难以想象和达到的。总的来说,就是状态非常好,非常积极。从他们的眼中,表情上,就能让人感到阳光、积极、乐观、自信、洒脱和温暖。为什么他们的孩子会有这样的变化,会那么能干。这取决于他们从2007年开始的课堂改革,取决于他们所建立的完善而细致的评价体系。昌乐二中课改之前就被外界誉为“山东省领跑高中”,其升学率一直名列前茅。在2007年进行改革时,在全国高中来说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这样的勇气和胆识是让人敬佩的。
271学习态有五个含义:
一是时间的划分。“2”是20%的时间属于教师,即一节课45分钟,老师的“讲”不超过10分钟。即便是在准许的时间内“讲”时,教师也不一定是连起来讲,而是该讲时则讲,需要讲时才讲;“7”是自主学习(自学、讨论、展示)占70%的时间约30分钟;“1”是10%的时间即约5分钟组织“反刍过关”。
二是学生组成的划分。在任何一间教室里,大概学生的组成是20%的“优秀”学生,70%的中档学生,只有10%左右的学生属于后进生。
271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既要充分“利用”好10名优秀学生资源,又要给优秀学生提供“自助餐”,保证他们学得更好,这是第一层目标。第二,要通过小组互相讨论,促进中间70%部分的学生“向上分化”,把其中的20%转化成优秀生,以此扩大优秀生比重。第三个目标是把原本10%的后进生向着70%的群体推进。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从理论上消灭了“差生”,充分体现了教育对每个学生的尊重。
三是学习内容的划分。20%是不用讲学生能自学会的,70%是通过讨论才能学会的,10%是同学之间在课堂上展示、互相回答问题,经过老师的强调、点拨,反复训练才学会的。“2”就是自己学会的,“7”是讨论巩固学会的,“1”是同学帮助、老师点拨学会的。
四是学生课下自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完成学案和训练案中规定的“作业”,70%的时间用作下节课的“预习”,10%的时间进行预习“自查”。
五是生活学习方式的划分。20%的时间是体育锻炼,70%的时间是阅读、实践和社团活动,10%的时间用于处理个人日常事务。
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最终回到尽可能“消灭”差异上,“271学习态”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对“人”的尊重,也很好地解决了“主体”和“主导”的辩证关系,诠释了“学习即生活”,“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教会学生合理巧妙、科学实用地“计划”时间和“安排”生活。
昌乐二中采用导学案和训练案的“两案并举”,既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也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在编制导学案时,让教师把功夫用在“课前”,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使用说明、自学指导、相应练习、当堂检测等内容,其中自学指导部分尤为重要。学案设计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训练案则是课堂学习的“课后延伸”,训练案和练习作业不同,要求“限时”完成,教师必须对训练案面改面批,对出现的问题做到及时纠错。每个导学案、训练学案都要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领导签字、日期、编号。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评必纠。
三、我的思考:
我们在进行课堂改革的时候,真应当做一个深入的思考。是一味的埋怨学生质量差,给自己找借口?还是从我们自身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借鉴不同地区的改革经验,能够采取一些实验性改革的措施,总结经验,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教学。
(一)我们的课堂到底需要改些什么?
在传统的课堂里是老师的“一言堂”,是老师一步一步地提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他们的思维被框起来了,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学习的兴趣不是高的(甚至对学习有厌恶感)。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就在学习方式上。所以,我们的课堂改革的核心就应当是改变原来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学习为自主学习。我们的课堂就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学会合作与交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倾听”、“观察”、“思考”、“合作”、“交流”、“评价”等。
(三)怎样改?
结合我现在所教学的地理课堂,我的思考是:把昌乐二中和即墨二十八中的优势结合起来,联系我们所提出的“学案教学”来进行实验性改革。
首先,从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开始。我要再认真地学习,充实自己的认识,改变自己教学观念。这次我们去山东考察的两个学校虽然风格不同,但它们的共性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提倡让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就应当学它们的神,而不是形。那么在以后的备课、上课、反思的时候都要做到“先学后教”这一核心理念。
同时,要组建好学习小组,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培训、评价等方式,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学习力和战斗力。按照“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来建立小组,组内成员要相对稳定。不能只是在数学这一学科来搞,要与其它学科一起搞,特别是与班主任要一同协商建组。选出各方面都很优异、责任心强、乐于助人的学生来当学习小组的组长。定期对组长和小组进行培训。建立完善的小组内捆绑式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他们团结合作、学习竞争的热情。在六人小组内结成学习对子,让学习优异的帮助学习较弱的同学,提升整组的学习力和水平。
还要勇敢面对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一定要坚持,要不断地完善制度,改革不好的方式方法。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用昌乐二中校长的一句话来共勉:“当你坚持不下去时,你都不知道你离成功还有多近!”
2012年5月2日
2.山东名校即墨28中 篇二
2004年,该校顺利通过了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校、青岛市校本培训示范校、青岛市教学示范校和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复评的验收,在该校先后召开了青岛市师德建设现场会、青岛市化学创新教学现场会、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会、即墨市“关爱未成年人——我的责任”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暨德育现场会、青岛市数学探究性教学现场会等多个市级以上大型现场会,学校先后被评为即墨市优秀党支部、青岛市五四红旗团委、青岛市优秀家长学校、青岛市依法治教示范校、青岛市军警民共建先进单位、青岛市德育特色学校、青岛市首批教育改革十面红旗单位、青岛市爱国主义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儿少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省级文明单位、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先进集体、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少年军(警)校示范校、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等上百项青岛市级以上荣誉称号。被聘为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
“和谐互助”实现师生和谐发展
——解读山东省即墨二十八中“和谐互助”课堂模式 来源2008年12月3日《中国教师报》高博
前言: 2008年6月4日,本报以《学校品牌经营的有效探索与实践》为题,刊发了山东省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打造“和谐教育品牌”的思考和实践。文章刊登之后,在全国产生了很好的反响。10月24日,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在即墨二十八成功召开,青岛市教育局各处室,青岛7区5市教体局局长、教研室主任及分管副主任、初中各学科教研员,全体初中学校校长,江苏、北京及山东济南、东营、平阴、邹平、临沂、淄博等外地教育局领导和学校校长等近六百人参加了会议。这次大会与会人数之多、规模之大、实效之高是青岛市近些年来第一次。前不久,即墨二十八中副校长吴越电话告诉我说:从开学到现在短短的两个多月,就有来自北京、江苏、内蒙古、河南以及山东省内各地市的学校纷纷到校参观,总人数已超过2万余人,所有来者均为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德育”和“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所震撼。更有不少读者来电来函本报,纷纷表示希望我们能够对即墨二十八中和谐教育品牌,尤其是对“和谐互助”课堂模式进行详细介绍,故此,本报再次走访即墨二十八中,对该校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特别是对其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进行深入解读。
再次走进即墨二十八中,美丽的校园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静立的雷锋又一次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驻步于雷锋像前,一种崇高和敬畏感油然而生。“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18世纪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温克尔曼的格言,是对雷锋——这位伟大的平民英雄最好的诠释。然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当人们淡忘雷锋时,二十八中不仅开展学雷锋活动,而且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并制定学雷锋三年和谐推进计划,使学生从七年级到九年级,雷锋精神年年都有新要求,年年都有新主题,常学常新。更重要的是,二十八中进一步将“雷锋精神”提升为校魂,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心、责任心,以及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
于是,今天的二十八中更像一个精神特区,雷锋精神显性的物质文化和隐形的人文精神,共同构建了一本鲜活的校本教材,让雷锋精神成为一种自然的存在。为了更好地延伸教育效果,二十八中也逐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课堂中来,渗透到“和谐互助”课堂教学中来。
1、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中
即墨二十八中连续16年中考创全市最优,全市考入北大和清华学生中,该校毕业的学生占2/3以上。学校先后获得青岛市教育教学十面红旗单位、中央教科所教学科研先进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先后承办了青岛市初中教学工作会议暨课堂改革现场会、青岛市教学管理现场会等多项教学活动……作为一座城区划片学校,即墨二十八中缘何能在不倾斜师资配备、不加班加点的前提下,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呢? “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二十八中最大的人文是激发了每个学生强大的情感内驱力。追本溯源,还在于“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引爆了学生内在的生命活力。采访中,主管德育的副校长吴越这样说:“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刻苦钻研的钉子精神经过学生内化,形成了学生的内在素质,并最终激发学生向上的决心和意志。”
在二十八中的发展进程中,雷锋精神代代传承,其内在的人文精神也深深影响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缔造着二十八中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尤其当前,基础教育已经进入了以新课程改革为载体的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发展的嬗变,二十八中人更是以此为契机,将雷锋精神延伸到课堂中来,推动教学改革。
“和谐互助”中蕴含着深刻的雷锋精神,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学生互助结对,师徒共同和谐并进。具体体现为:通过学生帮助学生,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练学生”,最终实现了学生之间的双赢。该模式体现了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便于教师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和谐互助”的课堂以师徒互助贯穿始终
自2007年9月起开始,二十八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学校在各学科全面推进“和谐互助”课堂教学模式。也就从那时起,许多老师开始有了共同的体验:学生们动起来了,教学效率高了。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上课时眼睛活了,睡觉的没有了,而且敢说感问,连平时最内向的学生都敢走上讲台作展示了。”二十八中物理老师陈炳泉这样评价“和谐互助”课堂。
被老师们普遍称道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到底是怎样的呢?二十八中校长李志刚介绍,这样的课堂是以师徒互助学习贯穿始终,共有5个环节,即“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那么,这种看起来一目了然的教学环节是如何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而且能学好的效果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数学课《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课堂。
上课的老师江朝霞在导入新课以后,就让学生们“交流预习”。老师始终穿插在各对师徒之间,观察、答疑、抽查、询问。后让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
“互助探究”时,师徒共同学习例题。之后,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点拨。
“分层提高”环节,教师出示不同难度变式题,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之后,集体交流,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
“总结归纳”时。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点评、提升。课堂最后环节“巩固反馈”,老师出示两个典型题,让学生当堂限时完成,并让师徒互批,教师总结提升。
这就是一节完整的“和谐互助”课堂教学过程。上课的江朝霞老师说,以前完全是自己讲,而且是一讲到底,现在她觉得自己仅仅是一个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调控者。
为了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看法,我从三个级部中找了几个师傅做谈。七年级的一位小师傅非常兴奋的抢过话筒说:“在„和谐互助‟课堂上才知道什么是责任,看着徒弟学习进步我自豪,享受成功喜悦我自豪!” 七年级有一位小师傅这样告诉记者:“和谐互助的课堂上,我成为一名小师父,课堂上,我收获了徒弟信赖的目光;平日里,我达到全面发展。老师们为我们量身定做的这套“衣服”,穿起来不仅漂亮,而且让我们更有精神。
八年级一位小师傅说:“三年的和谐互助,我带过好多徒弟,每一个徒弟都和我建立深厚的感情。同时全班形成了一个团结友好的集体,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绩,还收获了如何做人。相信,有了这些收获,在人生的任何考场上,我们都将一往无前!”
还有一位小师傅别出心裁的用记者手记拨通了他爸爸的电话,让我听听他的意见,这位家长告诉记者:“我的孩子变了,变得有责任心了,学习之余经常帮我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成绩非但没有下降,反而进步迅速。感谢二十八中的领导老师,你们为孩子、为家长提供了更高的期望!将孩子送进二十八中,是我最明智的选择。”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课堂教学朝着理想的方向转变,二十八中把激励机制引入了“和谐互助”课堂。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善于鼓励表扬,对学生的优点点评到位,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课堂上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其次,开展评选“和谐互助之星”活动。班级开展“班级和谐互助之星”和“名师”活动,班主任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徒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之中,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徒弟”。还让“徒弟”们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徒弟进步大的“师傅”成了“名师”,那股子高兴劲就甭提了,“为师”的热情也就更高了。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将开展的评比过程作为教育过程。学校每学期末评选全校的“和谐互助之星”,虽然每学期只评一次,但整个活动历时近三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由于准备充分,谋划精心,事迹鲜活,人人关注,由此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影响带动了一大批明星师徒。
3、“和谐互助”要注重培养小师傅
“刚开始,我们感觉上课时间不够用,原因主要是师傅没有培养起来,他不会给徒弟讲。”语文老师陈小青说。据了解,二十八中对于“师徒结对”和小师傅的培养都经历了一个过程。“开始,我们依照学习成绩将学生分成了两波儿,但涉及到哪个师傅和哪个徒弟组合是否最有效,我们出现了困惑。”教务主任周娟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二十八中在师徒配对上逐渐找到了一条清晰的思路。“谁是„小师傅‟,谁是„小徒弟‟,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划分成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弱。同位之中,一个成绩优秀些,是为„小师傅‟;一个成绩比较弱,就是„小徒弟‟。”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甲诚介绍说。
“当然,师傅、徒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实行的是动态管理。经过一段时间,个别„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老师调整为„徒弟‟,而有的„徒弟‟会因为进步比较大升为„师傅‟。一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徒做一些微调。”地理老师李武军进一步补充。
师徒配对作为基本前提满足以后,对小师傅的培训就成了关键工作。“和谐互助”课堂上,教师的任务,不但要面对全体学生教学,还要对“小师傅”进行培训,让他们会讲,善讲,成为名副其实的师傅。老师的培训主要有课堂培训和课后培训两种方式:
第一、课堂培训。课堂培训又分集体培训和个别培训两种情况。
集体培训一般是老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徒弟讲。个别培训是老师与学生一对一或一对几的培训。在学生互助学习过程中,老师要不停地巡视,或者参与学生的互助活动,了解学生如何讲题,方法、路子是否正确,发现问题,老师要及时纠正,并适时鼓励表扬。
第二、课后专题培训。老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如:重点培训几个“高明”的师傅,让他们在课堂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有效地培训使小师傅对小徒弟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徒弟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九年级20班的张承林说:“看着我初中前一半时间的成绩,我父母经常说我无药可救,因为我上课时总是犯迷糊,不用心,可到了初二下学期,我摊上了一位好师傅常登科,他认真负责,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时我认真听师傅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成绩提高很快,我对前途充满希望!”
八年级的孙建说:“我的师傅总是对我的缺点和错误能够一针见血的提出,因此,我上课自觉了很多,成绩也提高了许多,师傅的鞭策不但没有引发我任何不满,相反,现在我们成了好朋友!” 七年级的杜尚业说:“我的师傅姜帆,虽然是个女生,可我很佩服她,甚至有点怕她,我的任何错误都休想瞒过她的眼睛。这不,这个星期六她还打电话问我妈妈我在家的表现呢!我比她大半年,可是在我眼中,她却是我的一个尽职尽责的姐姐,我幸运刚进初中就碰到这样一位好师傅。”
受上次采访师傅时的启发,我让一位小徒弟打电话给他的家长,这位家长非常庄重地对我说:“我是一名警察,我的妻子是一名医生,由于工作忙,孩子由老人抚养,老人的娇惯使孩子变得任性而又顽劣,我虽多次教导,却变化不大,刚上二十八中时还经常惹祸,可现在却像变了一个人,能够自觉的学习,能够自觉地处理自己的事情,我得感谢二十八中的老师,感谢他的小师傅矫乾,是老师们好的教学方法让孩子发生转变,是矫乾同学的认真负责使孩子获得希望。”
4、科研走在前面,领导个个带头,教师人人过关
在二十八中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学校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谈何容易。然而,二十八中人却找到了可行的推进方法:科研走在前面,领导个个带头,教师人人过关。
分管科研的姜冬慧主席介绍说,学校为了深化课题研究,实现优化课堂教学,学校建立健全了教科研网络,由校长任总课题组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副组长,教务处的所有主任任组员,下设多个中心实验小组,授课主任担任中心组组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根据学科特点,开展独立研究。
3年前,数学老师时红霞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互助”学习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效,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地学习这种办法,也非常有效。之后,李校长带领全校业务干部抓住有效时机,组织数学组骨干教师全面深入课堂,对这个本土化的课堂进行总结提炼,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之后,逐步在全校推广,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和谐互助教学。学校组织骨干教师制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备课模板并共享,形成二十八中统一的和谐互助备课平台。网络备课使“和谐互助”的课堂变得更加有效、高效。
3年过去了,二十八中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振兴教育之路越走越有希望。对于未来,刚荣获“山东省2008教育创新人物提名奖”的校长李志刚,以一种锐意改革的精神深情地说:“这只是第一步,接下去还有很多步要走。” 他还用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话对本土化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提出更高的追求:“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山东省即墨二十八中,从1967年“戴初中帽”的坊子街小学,到今天山东半岛上一所现代化的区域性名校,在40年的历史时空中,已经创造了为其他学校所不具备的独特品质与鲜明的风格追求——和谐教育。即墨二十八中校长李志钢将这些殊荣都归于“和谐教育”。“和谐”是人们追求的“天人合一”境界,包含人与外部环境、人际之间,以及人心的和谐。哲学上,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即墨二十八中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一切工作归宿”的真善美统一的教育境界诠释了“和谐教育”。这作为二十八中人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信念与追求,体现在教学、德育、管理、文化等多方面,而德育的核心“雷锋精神”,以及教学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则突出体现了和谐思想。“和谐互助策略”实施有效教学
笔者于今年4月23日在即墨二十八中听了一堂独特的数学课,刚上课,一名学生就走上讲台,拿着教材,大大方方,一板一眼,向同学们讲述本次课的主要内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而老师则在旁边频频点头。在课堂上,老师总共说了不到10分钟,而学生们学得热火朝天,同桌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课后测试成绩却出人意料得好。一节别的老师费尽口舌才能讲完的内容,在她的寥寥数语中却高效地完成了,不能不让人惊讶。
该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甲诚介绍,这位老师使用的是“和谐互助”策略,这是二十八中在和谐教育探索中,将夸美纽斯的集体教学进行了科学的细化和转型。创新源于将“问题”当“课题”
“传统教学中,都是老师满堂灌,可是一道题目讲了很多遍,还有学生不会。”数学教师时红霞对记者讲述她曾经的困惑。“怎样找到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实施有效教学”一度激起了这位年轻老师探索的心。根据长时间的摸索,她想:一道题,如果全班有20个学生学会的话,那么能不能让那20个学生再把另外的20个学生学生教会?
抱着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2005年的9月,她便开始尝试了。谁知道,当时她接手的一个班,位于全年级18个班中倒数第一,可一学期以后,竟考到了全年级第六名。这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局部“试点”的成功,吸引了其他老师前来学习、交流。于是,这种教学方法慢慢推广开来。
随着影响的进一步扩大,校长李志钢对此也高度关注起来,这位从一线教师慢慢成长起来的“实干型”校长,身上不仅有着改革者的果敢、雷厉风行,且有着教育人的谨慎与执着。他深知教育创新与行动所需要的是一种穿越历史、通达未来的审慎的智慧。于是,他专门去青岛大学请教授对这个教学方法进行了可行性论证。而教授、专家的肯定则让二十八中教学改革的步伐走得更加稳健。
今天,二十八中在不断探索中,已经将时红霞老师质朴的教学愿景与方法进行了完善、升华,根据“新授课”、“复习课”、“讲评课”三种不同课型总结出了“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方法(见链接材料)。
“和谐互助”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现在,二十八中的教师从开学第一天起,就着手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通过半学期的观察、交流,把他们划分为四大类:优秀、良好、一般、较差。然后,把全班学生按照优秀—一般,良好—较差的座位调好,两个人中有一个成绩好点的,作为师傅;成绩差点的,就是徒弟。师徒搭配是实施“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前提。
而在实施“和谐互助”教学时,完全颠覆了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传授新课时,学生分别进入“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总结归纳”、“巩固提高”五个步骤。这样的课堂模式,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分层次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课堂上再也不见了教师满堂灌、口若悬河、唱独角戏的现象。课堂完全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们在“交流预习”、“互助探究”、“分层提高”等过程中,如果“徒弟”遇到不会的题目,“师傅”就负责把“徒弟”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先向其他“师傅”请教,再教会自己的“徒弟”,如果“师傅”都不会,最后由老师讲解。这一种转变,使后进生感到自己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慢慢自信起来,逐渐由“边缘地带”转向了中心位置。从而,促使全体学生都有所提高。
另外,一节课被划分为“五步十环节”,每个步骤,学生都有明确的目标,任务越小,目标越明确,学生就越容易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五个步骤,就如同要在短短四五十分钟里翻越一座又一座小山,这让学生们始终保持亢奋状态,课堂也因此变得紧张而活泼,学生不再无精打采,昏昏欲睡;相反,他们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争着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知识的获取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主体地位的恢复,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在“和谐互助”教学中,教师由传授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转变。教师不再单纯地“传道授业解惑”,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不仅要学会做题,而且是会分析题,把题和更多的相类似的题、知识点联系起来。“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推动“师徒”和谐进步
初一(14)班的王子鸣,在期中考试中,数学满分120分他考了113分,连他妈妈不敢相信,因为王子鸣上学期数学成绩一直七、八十分。情急之下,妈妈竟给数学老师打电话询问此事。
采访中,数学老师辛化爱很有感触地谈起了这件事。辛老师将学生的进步归功于“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她认为,将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结合在一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谓“功夫在课外”,课外,学生很好地预习,锻炼了自学能力,课堂上老师只需适当点拨、延伸,学生很快就领会。
另外,江朝霞老师也给记者讲述了一件事。她说,在证明“三角型内角和是180°”时,往届学生最多有三种方法,而这届学生通过预习,竟学会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结果那节课学生们一共探讨出了六种方法,并且有几种方法是她从教十多年来从未遇到的。对此,她赞叹不已。
学生的创造性竟激发了老师的灵感!“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让师生在共同体验、探究中,充满愉悦,充满活力,思维不断被丰富、被提升,实现了生命与生命的交流。这不也正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吗?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极高品质的教育,它直达人的内心深处,变成人的内在素质,而这种内在素质又将不断凝聚和激发人的潜能,最终变成无穷的创造力。
此外,“和谐互助”教学实现了师徒的共荣共进。师傅常常为了很好地给徒弟讲解,首先自己钻研教材,而在给徒弟的讲解中,师傅又一次“温故而知新”,这种“兵教兵”、“兵练兵”,最终实现了“兵”与“兵”的双赢。而每每看到自己的徒弟进步了,小师傅也会感到自豪。
初一级部主任周娟认为,“和谐互助”的教学还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她说,师徒在互帮互助中,内心轻松、愉悦,很容易找到成就感、归属感。在时间的推移中,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也会提升。她举例,现在很多“师傅”周末经常给“徒弟”的家长打电话,汇报“徒弟”的学习情况,要家长督促孩子做好预习。师徒结对的学习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事实上,也正因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的实施,才迎来二十八中今天的教育新格局。教育教学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初中榜首,各种竞赛获奖人数也始终占全市人数2/3,不仅优秀生更加突出,后进生也不断取得突破。从而大大缩小了两级分化现象,大面积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后记:当前,很多学校都在创建品牌,但对学校品牌的深层次涵义,人们知之甚少。并非较高的教学质量、一流的硬件设施就是学校品牌。学校品牌凝聚了一所学校以教育理念、管理哲学和共同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教育”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因为它浓缩了学校的共同价值观——对“真善美统一”的追求。
采访中,我们深深地被二十八中人的执着所折服。谁曾想到,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喧嚣、充满功利的年代里,还有人始终坚守着“雷锋精神”,用实践在无言中践行着自己心中的朴素和静谧的思想之路!
采访中,我们也被二十八中人从传统中汲取营养,在实践中刻苦求证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所感动。有人称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教育“改革”,校长李志钢则更倾向于“改良”。因为“和谐互助”是在继承传统的集体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并非完全推翻、全盘颠覆传统。他用科学严谨的方式诠释了:教育创新不能摒弃历史和传统。资料连接: 新授课“五步十环节”
1、交流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旧知识。
(2)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教师巡视,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并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理解。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点评。
3、分层提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
(2)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树立典型。(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5、巩固反馈。
(1)老师出示
3.即墨28中学习总结 篇三
(一)和谐互助简单说就是同桌两人为一个学习单元
优者为师傅,弱的为学友,课堂上学友遇到不会的问题,师傅负责把学友教会;如果师傅也不会,可请教其他师傅,学会后在教自己的学友;如果师傅大多也不会,有老师讲解教会。这样,通过学生帮学生,兵教兵,实现师友双赢。就这么简单,这么易复制易操作,“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师友同桌和谐互助,真正实现了生命的狂欢;教师只占15分钟,点拨、总结、提升、检查,真正实现价值的浓缩。”
(二)和谐互助新授课“五步十环节”
1、交流预习。
(1)学生根据预习作业,师徒相互提问与这节课相关旧知识。
(2)师徒相互交流预习新课的情况,教师巡视,让预习充分的师徒上讲台就本节课的重难点为全班讲解,其他学生补充,老师点拨,并规范做题步骤。
2、互助探究。
(1)师徒共同学习例题,并通过相互讲解加深理解。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习题,师徒各自独立做题,互相纠错,徒弟会的先让徒弟讲,徒弟不会时师傅给徒弟讲,徒弟会了再给师傅听,师徒都不会的时候,师傅向其他师傅请教后给徒弟讲。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后,就重难点进行点评。
3、分层提高。
(1)教师通过多媒体分不同难度出示变式题,学生进行书面练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选择放弃1—2道基础题,挤出时间做难题。
(2)集体交流,教师订正答案,基础题让徒弟讲给师傅听,徒弟解决不了的题让师傅帮忙解决,较高难度的题经老师点拨后小组讨论,分层练习。鼓励徒弟思考中等难度问题,老师在巡视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检查师傅的情况。
4、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师徒交流、总结知识点和解题方法。学生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树立典型。
(2)教师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强调。
4.即墨28中学习总结 篇四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激励会使学生产生不懈进取的动力,充分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地发展自我,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信心百倍地昂首阔步。所以,我们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寻找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好方法,才能取得更优的效果。即墨二十八中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探讨、借鉴、实践,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即墨28中和谐互助学习心得体会
赵集二初中
赵满
2016年12月12日我有幸参加我镇教研室组织的考察团,跟随王校长到山东省青岛市即墨二十八中的参观学习,我们一行七人冒着严寒,跋涉两千余里来到了28中。短短三天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们先是参观了校园的文化环境建设,并且观看了学校的教育 报告专题片,还听了李志刚校长做的报告等。现在我就把学习的体会分享给大家,期望我们也能发挥和谐互助,让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在我校也让它生根发芽,有一天也会开出一朵娇艳的花来。
1.一个有效的德育教育载体——以“雷锋精神”为核心的德育实践活动
即墨28中,以雷锋精神为校魂。学校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这个理念。自1985年到1990年,短短的几年,学校就组织了 373个学雷锋小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公共场所、烈军属、五保户家做好事。更难能可贵的是,学校把它作为一种传统,届届相传。在历史的演进中塑造了“雷锋精神”品牌。现在的“雷锋精神”更是融进了研究性学习、创新教育等新的内涵于其中,形成了“课程化、系统化”的特色活动,把雷锋精神蕴含的助人为乐、艰苦奋斗、钉子精神„„超越了时空,成为学校师生永恒的理想和追求。也有效奠定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坚实基础,为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一)“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由来
时红霞,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创始人,即墨二十八中是时红霞的母校,当她带着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回到母校工作时发现,教学方法与当年上学时没有什么两样,学生苦,教师累,而这样的苦和累并没有换来满意的效果。
“以前的课堂我们很累,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因为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讲了很多遍的题,考试时总有不少学生不会做,让人很挫败。”时红霞说。“雷锋精神”是即墨二十八中的核心精神,时红霞还是做学生时就是学校学雷锋小组的组长,时常关心帮助自己的帮教对象。从学生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她忽然联想到了互助学习,一下子,时红霞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能把课外学雷锋中的互帮互助运用到课堂上来呢?”于是,一个朴素的想法诞生了: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帮扶其他学生,让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2004年3月,时红霞开始在自己的班里进行实验:把学生一分为二,自然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是“小师傅”,另一部分是“小徒弟”,每次她讲完后,让相互讲一遍,这样下来,学会的学生比原来增加了很多。从此,在时红霞的数学课上,以前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学数学、讲数学。
时红霞讲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次考试,一道数学题难度系数很大,此前她并没有给学生讲过,但试卷收上来却“惊”了很多人,时红霞班上答对的学生有30多个,比讲过这道题的班答对的学生多出20多人。这一现象了引起了数学组全体老师的注意。此后,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到她的课堂上听课。
让同学科老师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时红霞负责的两个班学生基础并不好,第一学期成绩平平,而到了第二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班的成绩却包揽年级前两名。
就这样,原来一个老师教60个学生的“拖车课堂”,变成了30个老师教30个学生的“动车组课堂”。时红霞告诉记者,现在她更大限度地放权于学生,本学期她把两章相对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来讲,让学生和她一起备课,然后让学生上课。
“我还尝试让学友出题检测“师傅”,每堂课都让学生出题,能出题就一定能解题,出题要求的能力层级远远高于解题的能力层级。”时红霞说。如今,在时红霞的班里,越是喜欢帮扶徒弟的学生成绩越好,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位“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也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二)“和谐互助”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策略
a.和谐互助”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减轻了教师的任务。和谐互助是一种一帮一的互相帮助的模式,班级学生一分为二,一半的学生是“师傅”,另一半的学生则是在这些“师傅”教授下的“学友”。“师傅”的主要职责是教会这个“学友”学习,督促、管理“学友”养成学习常规,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不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师傅”都要对“学友”进行帮助,“小徒弟”不但要接受“小师傅”的学习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和“小师傅”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的信心。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的帮助了班里的差生的学习。在帮助“学友”过程中,“师傅”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自己也有所提高。
b.五步十环节中“师傅”成为“名师”有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有教师的专题培训作用。首先是通过课堂的常态培训,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然后是课后的专题培训。教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有效的培训使“师傅”对“学友”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学友”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
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这种“生教生”的学习方式并非今人原创。当年陶行知发起的“小先生”运动,就是即学即教,让刚学会的学生当老师,通过“生教生”形式扩大学习“战果”。“小先生”就是今天合作学习中的“小师傅”。“五步十环节”的教学法使课堂很连贯,复习、展示、巩固,总结和作业。学生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学生问学生答,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后作必要的补充、评论和引导,把握课堂的方向,凸显了教师的主导地位。老师引导得当,学生参与的时间也比较多,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即墨二十八中,校长曾经都把教育比作是农业生产: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庄稼生长要尊重自然规律,孩子成长要尊重成长规律。教育不能批量生产,教育是慢的的艺术,更是细的艺术,来不得虚假和功利。教育最大的敌人是功利心,今天的教育出现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教育是让“直树成木,大树成荫,弯树成景”,不是让所有的树都成为参天大树,更不是向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标准件。
教育向农业学习,就是把学生视为渴望生长的庄稼,把老师视为农民,农民要做的就是为庄稼的自然生长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庄稼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农民种植的是庄稼,教师“种植”的是孩子。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从不会埋怨庄稼,而是反思自己的耕耘是否精细、到位,然而,有多少教师遇到“问题孩子”时还在抱怨、打击孩子。通过几天的学习,我感觉要想在我校推行这种教学模式,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可以通过升旗仪式,开展学雷锋活动,感动二初中优秀人物评选活动,让他们发现身边的雷锋,学生品德提高了,再在课堂上实行这种教学模式,效果会更好。当然了,教学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下去的。
5.即墨28中学习总结 篇五
——山东青岛即墨28中课堂教学改革经验解读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有这样一所学校,同样是小组学习,他们在放大“对子”合作的基础上,基于学习的需要,可随时组合不同的小组,组建全新的学习共同体。
有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它简单易学,发轫于草根教师的自发实验,繁荣于校长的偶然发现,从而产生了一种原创性课改成果。
请与我们一起走近山东青岛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
教师不讲,学生能学会吗?
高效课堂下的小组如何划分?
教师是如何通过利用小组,实现课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死揪小组,可以撬动课堂全局吗?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效应?
这些课题对于山东青岛即墨市第28中学的改革者来说,是一种实践性成果,而对于更多的课改人来说,却可能是一个谜。
大凡历史稍长一点的学校,都有属于自己永恒的风景。即墨28中这所建校45年的学校,就有着自己恒久不变的风景,这个风景就是屹立在校园里的“雷锋像”和“雷锋像”背后的故事。
故事与“学雷锋”有关,更与当下风靡全国的高效课堂有关。“活”雷锋在课外更在课堂。这里的课堂是一种靠“互助”精神建立的学习场、德育场和文化场,是以同桌合作对子为基本学习单元,可随时变化的新型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学生两两结对,一个为“师傅”,一个为“学友”,互助学习,捆绑评价,基于学习的需要,可随时组建成4人一组、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更像是一个学习立方体,实现了没有死角的合作,保障了每一个学生有尊严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形态更像是一个多变的魔方,实现了在课堂上教学、德育和智育的多赢,我们把它称之为“魔方效应”。
这样的课堂破解的不仅仅是知识系统、能力系统,更有动力系统、精神系统。它把学习变成了道德长跑,把互助从课上延伸到了课下,改写了德育的途径和形式,丰富了德育的内涵和内容。
而拉动这样场改革引擎的,是一位普通教师。
一个人的“课”改
时红霞,是即墨28中一位普通的数学教师,这位说起话来还时不时脸红的女教师,从被誉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创始人那天起,便成了校园里的名人。
即墨28中是时红霞的母校,当她带着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回到母校工作时发现,教学方法与当年上学时没有什么两样,学生苦,教师累,而这样的苦和累并没有换来满意的效果。
“以前的课堂我们很累,不仅身体累,心更累,因为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讲了很多遍的题,考试时总有不少学生不会做,让人很挫败。”时红霞说。
“雷锋精神”是即墨28中的核心精神,时红霞还是做学生时就是学校学雷锋小组的组长,时常关心帮助自己的帮教对象。从学生生活中的互帮互助,她忽然联想到了互助学习,一下子,时红霞豁然开朗,“为什么不能把课外学雷锋中的互帮互助运用到课堂上来呢?”
“我当时在想,如果让学生也来讲会怎么样呢?”
于是,一个朴素的想法诞生了:让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来当小老师帮扶其他学生,让学会的学生教会不会的学生。
2004年3月,时红霞开始在自己的班里进行实验:把学生一分为二,自然分成两大阵营,一部分是“小师傅”,另一部分是“小徒弟”,每次她讲完后,让同桌相互讲一遍,这样下来,学会的学生比原来增加了很多。从此,在时红霞的数学课上,以前的教师讲数学变成了学生学数学、说数学。
时红霞给记者讲了这样一个真实案例。一次考试,一道数学题难度系数很大,此前她并没有给学生讲过,但试卷收上来却“惊”了很多人,时红霞班上答对的学生有30多个,比讲过这道题的班答对的学生多出20多人。这一现象了引起了数学组全体老师的注意。此后,数学组的老师开始自发到她的课堂上听课。
让同学科老师感到更不可思议的是,时红霞负责的两个班学生基础并不好,第一学期成绩平平,而到了第二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两个班的成绩却包揽年级前两名。
有老师跟踪调查发现,在时红霞的班级里,学生的课下作业很少,甚至没有书面作业。这就是时红霞后来实施的解放优秀学生计划。在她的班上,优秀“师傅”可以申请不做作业,他们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作业减少了,但课堂教学效果却大幅度提高了。
就这样,原来一个老师教60个学生的“拖车课堂”,变成了30个老师教30个学生的“动车组课堂”。时红霞告诉记者,现在她更大限度地放权于学生,本学期她把两章相对简单的内容交由学生来讲,让学生和她一起备课,然后让学生上课。
“我还尝试让学友出题检测“师傅”,每堂课都让学生出题,能出题就一定能解题,出题要求的能力层级远远高于解题的能力层级。”时红霞说。
如今,在时红霞的班里,越是喜欢帮扶徒弟的学生成绩越好,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位“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始人,也因此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在学校的百度贴吧里,常常会有不少学生留言,谈到时红霞的“好”。一位学生在留言中说:“时老师,近3年没见,不知您是否还在学校里教书,我很想念您,感谢您当年对我们的教育,虽然当年我们挨了您不少批评,但我们现在都很感激您,祝您一生平安。”
发现“时红霞现象”
时红霞悄悄进行的实验被校长发现,源于一封来自家长的投诉信。
校长李志钢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 9月22日,他发现自己办公桌上有一封家长来信,信的内容是反映数学教师时红霞上课时基本上不讲,而是让学生教学生,家长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当天,李志钢便召集相关领导去听课。在时红霞的课堂上,刚上课,一名学生就走上讲台,拿着教材,大大方方,有板有眼地向同学们讲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定义及其相关定理。学生的表现俨然一位成熟教师,表述清晰,讲解到位。整节课,老师总共讲了不到10分钟,而学生们却学得热火朝天,同桌之间有讲的、有听的、有练的„„课后成绩测试出人意料的好。一节课,别的老师费尽口舌才能讲完的内容,而时红霞却在寥寥数语中高效地完成了,这不能不让人惊讶。“时红霞的课让我眼前一亮。”李志钢说,“但是,这样的课算不算是一节好课呢?如果站在教师教的层面来评价,这的确算不上一节精彩无比的好课。然而,学生学的效果却很好。”
一时间,这样的争论在学校领导层一直持续着。为了进一步求证时红霞课堂教学探索的价值,新学年开学,学校有意将一个学习基础比较差的班交由时红霞负责,结果,期末考试,在年级24个平行班中,这个班的数学成绩竟然上升到了第六名。这在全校引起了轰动,不少老师开始到时红霞的班上“偷师学艺”。
这一成绩进一步验证了时红霞探索的价值。李志钢开始组织骨干教师全面深入数学课堂进行跟踪研究,有针对性地对“时红霞现象”进行提炼总结。
跟踪研究发现,在时红霞的课堂上,教师并不是在偷懒,教师的任务不单单是组织教学,还要对“师傅”进行重点培训,让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师傅,教师不仅要使“师傅”学会做题,还要让他们学会分析题意,学会讲解题的思路,把众多同类型题目和相应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从而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在“师傅”和“徒弟”都遇到困难时,教师则要相机给予指导和点拨;当“师傅”在“教学”上有精彩表现和“徒弟”成绩有明显提高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评价表扬。
为了让其他学科老师认识到这种模式的可行性,2006年,学校开始把这一教学改革从实验室搬进了试验田,选择骨干教师进行实验,历时半年多,学校总结出了一套相对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命名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在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徒弟”代之以“学友”,“师友互助”的教学模式由此确立。2007年,学校开始在全校推广。
其实这样总结推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在讨论会上,一些领导主张让,时红霞要改回来。在他们看来,让学生自己学,萝卜炖萝卜永远是萝卜。李志钢至今记得当初推行实验的时候,他给全校老师说的话:“‘和谐互助’是咱们学校长出的一棵幼苗,盼望大家勇于参加实验研究,有的老师不愿意参与,沉默也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千万不要狂踩一脚。我们不争论,不议论,干出结果自有公论!当我们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得到更多的阳光雨露。”
这样一项源于草根教师的课改,在即墨28中的历史上,无疑是一次意味深远的变革。
被放大的“对学”课堂
“和谐互助”这个名称来源于对学校文化精神的提炼。李志钢说,“和谐”是指在竞争和合作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互助”是指师友在相互启发帮助中提升自身素质;“和谐互助”就是“和而共谐,助而互进”。具体地说,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做“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课堂上通过学生帮学生、学生教学生,一帮一,亦师亦友,最终实现师友双赢。
当然,谁是“师傅”,谁是“学友”,不是单凭入学考试成绩来确定的。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孙甲诚介绍说:“从学生入学我们就开始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与性格品行逐一进行了解,再通过半个学期的观察,才把他们粗线条地进行大致划分归类。”(下转2版)
同时,“师傅”和“学友”不是固定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师傅”会因为胜任不了而被教师调整为“学友”,而有的“学友”会因为进步比较大而升为“师傅”。每个班级由班主任负责,协调任课老师,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情况可对“师友”做一些微调。
“师友”横向座位编排是:学—师,师—学,学—师,师—学。这样更利于他们之间的群学。“师友”搭配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组合,而且还不仅局限于学习上,还包括纪律、生活等方面,“师友”组合坚持相对稳定与动态管理相结合。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互助的意义不仅是学习的共享共赢,更重要的是学生的个性互补,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学生成了最大的学习资源。互助大大增加了学生表达交流、思维碰撞、展示锻炼的机会,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变得“胆大包天”,变得异常自信。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课堂优劣的重要标志。一是看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有真正的互动,是否有真正的交流和帮扶。二是看思维状态,看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学会了倾听,是否能发现问题,是否分享见解,是否通过互助解决了问题,是否达到了最佳状态。三是看学习的达成状态,看是否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体系,技能是否得以提高,是否达到了堂堂清。
时红霞说,这样的学习小组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学习中的旁观者,多人一组容易有学习死角,而这种“一帮一”学习形式针对性更强,学生更喜欢问同学,同学之间的话语系统是一致的。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学生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了以互助学习为主,“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课堂不再是教师讲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学生互助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教师的“讲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学堂”,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和谐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而不是学会知识本身。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语文教师王卫说,以前的课堂上是优秀学生回答问题,后进生几乎是没有机会的,现在的课堂实现了展示机会的均等。以前是一个教师要盯全班的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是“师傅”和“学友”相互监督,实现“人盯人”。
副校长周娟对记者说,现在很多“师傅”周末经常给“学友”的家长打电话,要家长督促同学做好预习。“师友”互助的学习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很多家长也因此成为要好的朋友。
学生江嘉成是“学友”,他说,在小学时,老师讲完往往会问他们还有哪些不会的,然后再重复讲几遍,现在是课堂只要有学生会的,老师就不讲。
学生李柏震更重新诠释了同桌的含义:“以前的同桌只是坐在一起的人,现在的同桌是真正合作学习的人。”
“看到的是‘师傅’帮‘学友’,看不到的是‘学友’帮‘师傅’。”副校长孙仁松补充说。
建立课堂规则
在即墨28中的课堂上,只有规则,没有纪律,因为纪律是由教师制定的,是约束性的,是为教师的“教”服务的,而规则是由师生共同讨论生成的。
规则之一是自主学习。“对学”的基础是独学,没有充分的独学,“对学”就可能沦为一种形式。因此,在“学习问题单上”,他们强化了自学指导意见的提示。
规则之二是倾听。倾听是一种最基本的素质,也是互动交流的基础。“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规则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聆听别人的讲解,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在倾听的基础上,要敢于插话质疑、补充,学会换位思考,不急于作无谓的争吵,要设法拿出事实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规则之三是“师友”之间捆绑发展。当教师抛出问题后,必须是“师友”二人都举手才有机会回答问题,展示的是“我们”的成果,而非个人的见解,“我们永远大于我”,避免课堂成了“师傅”的一言堂。这就要求“师傅”必须教会“学友”,这种“连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师友”之间的交流,调动了“师傅”帮扶“学友”的积极性。
规则之四是不懂就问。李志钢介绍说,来学校听课的兄弟学校教师常常会问:你们学校的学生怎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而且都能问到点子上?其实,这是“师友”长期互助的结果。经过独立思考还不会的问题,要及时向“师傅”请教,只要能从别人的回答中捕捉到“智慧的火花”,就达到了提问的目的。从敢问到会问是一个质的飞跃,只有多问、勤问才能实现这一飞跃。
规则之五是不包办代替。在小组成员和睦相处之后,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怪现象:一部分优秀的“师傅”为了赶进度或急于求成,会一手包办“学友”的学习,这无异于剥夺了弱势学生的学习权利。因此在课堂上,倡导学生全过程吃“自助餐”。如设计的训练题分为必做题、选做题和思考题,三种题型难度逐步升级,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求,让好学生“吃得饱”,一般学生“吃得了”,最终达到水涨船高,让课堂成为“培优补弱”的主阵地,成为因材施教的主阵地。
规则之六是限制性发言。在鼓励“学友”发言展示的同时,限制“师傅”的发言次数和时间,避免“师傅”的话语霸权,从而提高“师傅”的发言质量和“学友”的发言机会。
●有效提问十诫
一戒:专叫优生,省时省力省心;
二戒:专问差生,哪壶不开提哪壶;
三戒:以问代罚,为难学生;
四戒:不给时间,突然发问;
五戒:模棱两可,节外生枝;
六戒:越俎代庖,自问自答;
七戒:不置可否,不给评价;
八戒:大而无当,无从作答;
九戒:多而琐碎,串讲串问;
十诫:问如林,答如流,面上开花。规则之七是保证有效讨论。避免剥夺别人思考权利的行为,刚提出问题就让学生讨论,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另外避免学生讨论交流深度不够,思维刚进入状态,就被教师强行打断,在思维过程中形成了“半拉子工程”,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类似这样的课堂规则还有很多,比如动静协调规则,“三讲三不讲”规则,“四动四不动”规则等。正是这样的规则保障了“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有序进行。
简单易学的教学模式
2008年,李志钢带领教师对13门学科建立起了新授、复习、讲评、实验4类课型的“和谐互助”课堂模式,每节课设“五步十环节”,其中“五步”是固定的,而“十环节”则可随需求而变化。
所谓“五步”是大框架,“十环节”可根据学科特点进行调整。总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互助释疑、互助巩固、互助拓展、总结提高。针对不同的学科或不同的课型有不同的环节设计,如复习课的环节是:知识回顾——题型讲解——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检测。新授课的环节是:自学交流——质疑交流——互助提高——总结归纳——当堂作业。语文课的教学模式是:自主学习——研读共品——互助释疑——互助提高——总结提高。
学校教师不仅从各大环节上进行研究,还针对各环节的操作提出操作性强的具体要求,从而保证实施的效果。如“激励点评,能力提升”环节的要求是:面向同学,声音洪亮,语言自然大方;点评时注重对题目思路方法的分析,点明注意事项,并提示如果“学友”会的先让“学友”讲,然后“师傅”点拨、纠正、补充;如果“学友”不会的,让“师傅”先讲;如果“师友”都不会的,由“师傅”独自或带着“学友”向其他“师傅”请教,直到“学友”懂了为止。“让学生张开口,教师闭上嘴”,总结方法与规律,其他同学要求高度专注,积极质疑、追问、解答。
即墨28中把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研究完善到今天,用事实引发了江苏省如东县校长们的评价:简洁高效,来听一节的感到惊奇震撼;易懂易学,来学一天就能娴熟应用。这就是即墨28中课堂的巨大魅力。
有专家对这一教学策略的优势作了如下分析:一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一半“师傅”一半“学友”占据课堂整个江山,“师友”同桌和谐互助学习30分钟,真正做到了“五个还给”,即将时间权还给学生,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将话语权还给学生,将探索权还给学生,将教学权还给学生。二是学生有效学习时间延长,课内与课外、教师集体讲解与学生一对一讲解,能极大增加课堂有效学习时间。三是学生“师友”教学相长。四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互助交流,主动思维,质疑创新能力强了,动手实践能力高了。五是更大激发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六是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七是实现了德育和教学有机的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这种课堂拒绝学生死记硬背,不题海战术,不课内损失课外补,反对牺牲孩子健康、牺牲孩子全面发展的做法。
数学教师江朝霞说,一个知识点,“师傅”教“学友”两遍,基本上就不用再练习了,这本身就是巩固,优秀学生的成绩更优秀了。以前的课堂上,易错点教师无法全部预设,现在“学友”能梳理出更多的易错点,这本身就是更高效的学习。
她还举例补充说,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是180°”时,往届学生最多有3种方法,而这届学生却探索出了6种方法,而且其中有的方法是她从教10多年来从未遇到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远远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学生的潜能一旦被开发出来,就会给我们一个巨大的惊喜,即墨28中学生群体成绩的不断攀升,特别是两极分化日渐缩小,优秀生不断增加,并且更加优秀。”李志钢说。
谁是“名师”
在即墨28中,讲课的权利不仅属于教师,同样也属于学生。由此衍生出的“名师”这一荣誉不仅属于教师,也同样属于学生。
即墨28中每半学期集中在学生中评选出一批“名师”。评选出的“名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分享“名师”成长的经验,分享“名师”靠什么吸引和帮扶“学友”。
“名师”是通过层层选拔产生的,主要是由“学友”民主评选的。首先是让“学友”在“师傅”中民主评选班级“名师”,那些讲题水平高、责任心强、帮助“学友”进步大的“师傅”自然成了“学友”眼中的“名师”。
学校还通过“日汇总,周总结,月评比”的方式,协调任课教师对“师友”课堂表现和学习进步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并记入学生的成长档案和素质评定手册,每月评比班级“优秀师傅”、“优秀学友”。各级部开展“级部和谐互助之星”评选,每学期中评选出级部之星,学期末评选出学校的“和谐互助之星”,整个评选活动历时近3个月,先后经过自主申报、审核遴选、舆论宣传、竞选演说、民主投票、公开表彰等环节,营造了一个积极向上的“和谐互助教育场”。
七年级9班江安君说:“我被评为七年级首批名师后,决心再接再厉,创新帮助方法。新学期开学伊始,我便帮助我的‘学友’制订了短期和长期学习计划,并结合课本内容进行细化,每周结束后,我们都会对照计划进行自查,这样效果非常明显。”
“当了一年半的‘师傅’,我深知一成不变的帮助方法是短命的,在老师的启发下,我认真进行总结,最终汇总出一套有效的方法,如语文学习聊天法,同读一本书后,聊课文包括课外阅读内容,聊感受,聊优美语言;数学学习动手法,动手图解公式,动手演示数学模具,动手同解习题;英语学习口语法,上课前用口语对话,用口语讲解,用口语互相沟通,用口演示课文„„‘和谐互助’教学模式有效地促进了我们思维的开发,使我们的学习不再枯燥,变得更加简单!”八年级25班张琳在自己的日记中写道。
九年级20班的张承林说:“看着我初中前一半时间的成绩,父母经常说我不可救药,因为我上课时总是犯迷糊,不用心,可到了初二下学期,我摊上了一位好‘师傅’常登科,他认真负责,他的鼓励和帮助,引发了我的上进心,上课时我认真听‘师傅’讲解,积极参与讨论,成绩提高很快,我对前途充满希望!”七年级17班王坤曾经是首批优秀“学友”之一,在“师傅”的帮助下,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晋级为一名“师傅”。面对自己的“学友”,除了沿袭“师傅”的帮扶方法之外,他还同“学友”坚持每周写学习总结,互相比对,总结成绩,列出不足,“学友”进步迅速。
“师傅”成为“名师”有自然成长的过程,也有教师的专题培训作用。首先是通过课堂的常态培训,一般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或者学生当堂讲题,其他同学补充、纠正、点评,统一认识后,再给自己的“学友”讲。然后是课后的专题培训。教师利用课间或其他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或个别培训。有效的培训使“师傅”对“学友”施教变得游刃有余,“学友”在“师傅”的正确引导下进步迅速。
学做“懒”教师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重新定义了好教师的标准。在即墨28中的标准中,好教师首先是一位“懒”教师。学做“懒”教师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
“懒”教师之“懒”首先体现在课堂对学生的放手上,给他们提供思考的空间,表达的机会。“懒”的背后是教师对教学智慧的认识,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总结,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例题由学生自己去解读体悟,作业由学生自己去选择。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表面上教师从一线退居二线,实际上课堂教师的“无为”逼出了学生的“有为”,教师的“懒惰”逼出了学生的“勤奋”,教师满堂课上的“哑巴”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李志钢给记者讲述了一个“蝴蝶脱茧”的故事。有人发现已裂开一条缝的茧中,蝴蝶正在痛苦地挣扎,他于心不忍,便拿起剪刀把茧剪开,帮助蝴蝶脱茧而出。可是,这只蝴蝶却因身体臃肿,翅膀干瘪,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死去了。李志钢解读说,蝴蝶要想飞起来,必须先在痛苦中挣扎,直到把翅膀练强壮了,再破茧而出。如果省去了这一过程,看似为其免除了痛苦,但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其实,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不能看着学生遇到了困难,出了错误,就去干涉性地帮扶,这往往是好心办坏事。
课堂是一个出错的地方。让学生展示就是呈现他们的思维路线图,展示就可能出错,而让学生出错的过程,就是暴露问题的过程,善待错误,就是善待学生的成长。相互查找对方的错误,已成为“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重要文化。
现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讲解文化开始下移。以前是“师傅”讲给“学友”听,现在是倡导让“学友”讲给“师傅”听,让“师傅”进行评价补充。“学友”讲的机会多了,练习说与做的机会倍增。
教育家威廉·亚瑟说过,“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较好的教师是讲解,优秀的教师是示范,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上,教师的“导”不再仅仅着眼于“教什么,怎么教”,更着眼于学生“哪儿学会了,哪儿没学会,哪儿没学透,应该怎样学”。
有专家调研后评价,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是“三句半”,三句是学生说的,半句是教师说的,这就是教师的点拨作用。以前的课堂是对教师的嗓子要求高,现在是对教师的“脑袋”要求高。
“活”雷锋的精神特区
一所学校从建校至今始终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每天在课间和中午时间播放学雷锋歌曲,这是让人心生敬意的。更具创造性的是,他们把“雷锋”搬进了课堂,让课堂产生了最大的“学雷锋”的场效应,让“活”雷锋不仅在课外还在课内,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活动的精神家园。
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感恩社会的积极因素适时引入课堂,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促进了德育和教学有机地完美结合。28中的课堂真正实现了德育智育“一张皮”的有效教学。
七年级学生董召娣说,在课堂上学雷锋,你帮我,我帮你,这在学校早已形成了一种习惯,特别是作为一名“学友”,“和谐互助”不光可以提高她的成绩,更让她在“师傅”身上体会到了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
今天,在“学雷锋”日益泛化和形式化,甚至沦为美丽的、热闹的的运动时,在即墨28中,“学雷锋”却在扎实有效地开展。即墨28中“学雷锋”不只在3月,而在每一周、每一天、每一堂、每一刻。“学雷锋”不是概念说教,空洞宣誓,而是常态化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初一语文教师王楠说,以前是班上的个别学生学雷锋,现在是人人学雷锋。已经毕业的“师傅”宋欣在毕业留言中写道:“3年的和谐互助学习生活,我带过好多‘学友’,每一个‘学友’都和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们班已经形成了一张‘师友网’,全班形成了一个‘联合体’,我们收获的不仅是成绩,更收获了友情和为人处世的方法。”
“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是即墨28中的校训。这一校训写进了师生的心灵,也转化为了一种行为。学校将代代相传的德育核心“雷锋精神”体现于教学、德育、管理、文化等多方面。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喧嚣、充满功利的年代里,即墨28中人仍然坚守“雷锋精神”,将学雷锋活动“课程化、系列化”,共同构建了一个个鲜活的校本教材,将“雷锋精神”渗透到“和谐互助”的课堂教学中,逐渐积淀形成了学校独特的精神谱系。
在即墨28中艺术长廊里保存着一张发黄变旧的黑白照:4个女孩搀扶着一位老人。照片的背后有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春节,当大家欢聚一堂,准备共享节日盛宴的时候。学生孟艳首先想到的是为王奶奶送去一碗饺子。孟艳是即墨28中的一名普通学生,她一直悉心照料着孤寡老人。“爱”将这没有任何血缘的“祖孙俩”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在即墨28中,像孟艳的这样人和事并不少。上世纪80年代起,“小雷锋们”的事迹就享誉了整个即墨大地。1985年,江海天小组包干照顾庄头村一位五保老人,1987年升入初三时,移交给了荆燕小组,荆燕小组升入初三以后,初一的韩萍小组又接了班。5年来学生换了3届,但那位五保老人始终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件事被即墨县传为“孤寡老人孙女多”的佳话。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已成为28中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即墨28中不仅把课内时间还给学生,还做到了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学校精心培育、细心浇灌打造出4大体系50个学生互助社团组织,还有1000多个学雷锋小组及96个活动区域,充分利用课外自主活动、体育节、艺术节、文化节、周六大舞台、周日大千世界等,开展各项互助活动,有效扩大了“和谐互助”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提高活动的质量,各互助社团都有具体的工作计划、管理章程、社团申请表、活动登记表、“和谐互助”社团评定细则等,统一实行定人数、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定教师的活动安排,坚持做到每周有检查、年底有验收。现在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即墨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雷锋不仅成为该校的校本课程,还发展成了该校的级本课程和班本课程。初一要求读雷锋事迹,学雷锋美德,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初二要求认识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培养爱人民、爱劳动、爱集体、爱国家的美德;初三要求学习雷锋的人生观、价值观,走雷锋成长的道路。学雷锋活动做到“四个结合”,即把集体有组织的学雷锋活动与个人自觉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把多功能合作小组活动与学雷锋活动结合起来,把立足校园学雷锋与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区结合起来,把传统的学雷锋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活动结合起来。正是学雷锋活动培养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营造的浓厚精神氛围,才诞生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什么是特色?坚持就是特色,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是不简单。
在即墨28中这个充满激情与快乐的校园里,我们分明看到了雷锋精神的诗意与荣光,分明听到了学生在这个精神特区里拔节生长的声音。
28中“火”了
即墨28中“火”了。
2008年10月,即墨28中承办了青岛市初中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金生在大会上总结评价说,“即墨28中课堂教学改革对全体与会者是个震撼,对青岛的教育改革方向是个引领!希望全市初中学校学习28中这一青岛地区龙头学校的高效课堂的创新理念”。
2009年5月,山东省教育厅在该校召开“山东省教学示范校表彰会暨即墨28中现场会”。山东省教育厅领导评价说,“山东有两个课改典型,东有即墨28中,西有茌平杜郎口,希望全省初中学校像即墨28中一样实施好素质教育,创出自己的特色”。
2010年7月,“高效课堂——青岛论剑暨全国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现场会”在该校召开,在来自北京、河北等省市的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对比中,该校“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因为“简洁高效,便于操作”得到与会代表广泛认可。一时间,全国各地慕名到此观摩考察者络绎不绝。据统计,3年多来,先后接纳来自江苏、广东、北京、上海等23个省市的考察学习人员十几万人次。与此同时,学校校长李志钢和不少教师频繁被邀请到全国各地讲学、送课。
内蒙古科左旗一行30名校长考察后感慨地说,“即墨28中培育精神特区,内化雷锋精神,践行和谐管理,追求教育无痕,实施‘和谐互助’,打造高效课堂,经营学校品牌,希望与28中结成手拉手学校,把贵校的新理念、新课堂、新文化传播到科左旗”。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顿继安考察了即墨28中的课堂后撰文评价说,学生都是向上的,是值得信任的。这是即墨28中教师的学生观,是教师处理教学问题的逻辑起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志祥说,即墨28中挖掘出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不仅是一个个案典型,而且是教学方式的一种变革,是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探索。
山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杜希福说,即墨28中能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在课堂改革上做到教师有效施教,学生高效学习,在山东省实施素质教育的路上做出了榜样。
即墨28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师生熟知的寓言:从前有三只小鸟,一起出生,一起长大,一起从巢里飞出去。一只小鸟飞到树梢,看到地上的鸡鸭牛羊,觉得自己已高高在上了,便心满意足地停留在树梢。其余两只小鸟继续向上飞去,一只小鸟飞到云端,被五彩斑斓的云彩陶醉了,便停留了下来。剩下来的一只心中充满着活力,激情四射,永不言败,不停地向上飞着,它决心飞向太阳,与太阳比比谁的活力大。最后,停留在树梢的小鸟成了麻雀,停留在云端的小鸟成了大雁,那决心飞向太阳,充满动力、激情四射的小鸟成了雄鹰。
李志钢说,即墨28中人要做飞向太阳的雄鹰。或许,这个寓言代表了即墨28中人向上求变的精神。
李志钢的“发现”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笑声爽朗的李志钢总是善于发现。一封家长的投诉信让他发现了一个人试水课堂改革的“时红霞现象”;一次果断的课改决策,让他发现了“课堂一小步,教育一大步”的真谛;一次偶然的外出讲学,让他发现了展示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15年的校长生涯中,李志钢有太多的发现,但是这一次,李志钢“被发现”了。在一次教育论坛上,李志钢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讲述所传递出的课改智慧被记者发现了。由此,便开始了一段走近他、认识他、解读他的旅程。
如今,在全国众多有关课堂教学的论坛上,常常能看到李志钢的身影,几乎每个周末都会接到外出讲学的邀请。李志钢善于总结,他是一位既能做又能说的校长。他那个自己杜撰的关于“寂寞”和“即墨”的段子,常常让聆听他报告的人捧腹而笑。
33岁开始做校长的他,对学校改革和管理有着深刻的体认。他认为,校长要做清醒的管理者和热情的创造者。校长的智慧在于发现,不仅仅是发现教育的智慧、发现教师的闪光点,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发展中的问题,李志钢经常说:“看不出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重复出现问题就是作风问题。”
教育智慧诞生在一线,教育思想成长在一线。李志钢把校长最应该多去的地方定位在课堂。他说,校长要敢于泡课堂,敢于在课堂里与教师并肩作战。教师最信赖的不是批评家,而是建设者,是敢于躬身课改田野的人。
激发每个人的潜力,让每个人都发现自己的价值,是李志钢的管理追求。“要激发每个人的潜能,就要多一份耐心,因为教育创新的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教育回归原点,在返璞归真的场景当中,重新感悟教育的真谛。”李志钢说。在学校里,每位教职工过生日都会收到一张李志钢亲笔书写的贺卡和一个由学校送上的生日蛋糕。15年算起来已写了几十万字,钢笔也用坏了10多支。
读书、看报是李志钢重要的生活方式,他给自己制定的工作计划中明确必须做的事情有:每天看一张有用的报纸,每周看一本杂志,每月读一本书。在李志钢的书架上、案头旁,不仅有教育教学方面的专业书,还有经济领域和企业管理方面的书。他说,他的很多经验和思路都来源于这些书。李志钢崇尚学习的力量,他把学习精神作为教师职业的第一精神,他常说“学会学习是通向未来的个人护照,只放电不充电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课堂危言
中国教师报:今天的教育备受诟病,但是,把“教育问题”放大成“问题教育”又是不理智的。就问题而言,您眼中的教育问题是什么?
李志钢:教育的问题不能一味地扩大化,有些问题是教育内部无法解决的,更是学校教育无法解决的。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太功利,太急切,太匆忙,正像陶行知当年所说的,“赶考和赶路一样,赶路的人把路旁风景赶掉了,把一路应该做的有意义的事赶掉了”。另外,课堂上“以教代学”现象突出。教师的“教”不能替代学生的“学”,就好比每个人都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营养一样,每个学生也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吸收精神营养。学生既不是教师的四肢,可以由教师随意支配,也不是泥土或石膏,可以由教师任意塑造。
中国教师报:中国课改走过10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又一次回到了“改课”上来,力求在“改课”上寻求课改的再次破局。课改为什么一定要突破课堂呢?
李志钢:课堂一小步,教育一大步。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不敢在课堂上实现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不在课堂上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落地,所谓的“课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辛苦可用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短信来概括:起得比公鸡早,睡得比猫头鹰晚,吃得比营房士兵快,催作业比黄世仁狠,搞辅导比狗待骨头更亲。教师这么苦,这么累,学生何尝不是如此。整个教育变成了学生苦学,教师苦教,家长苦熬,学校苦撑。这种离开了以人为本,以牺牲孩子时间、身体为代价的“假教育”搞得教育走上了一个畸形发展的轨道。
在我看来,传统课堂是动力集中技术,只有火车头有动力,拖车没有动力,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现代课堂是一个动车组,它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改课”就是要通过课堂结构和制度的调整,充分发挥每一个小组、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让学习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让课堂指向幸福,指向快乐。
向农民学教育
中国教师报:您曾说,今天的教育过于工业化,应该回到农耕时代,向农民学教育,让教育回归绿色,回归生态,请具体谈谈如何向农民学教育。
李志钢:是的,我在一篇文章中谈到过这一问题。今天的教育是按照工业化的方式在批量生产学生,这种方式更集约化,效率更高,但是,最可能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破坏。这种批量生产的教育方式,掩盖了学生的个性,阉割了学生的天性。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庄稼生长要尊重自然规律,孩子成长要尊重成长规律。教育是慢的艺术,更是细的艺术。教育是让“直树成木,大树成阴,弯树成景”,不是让所有的树都成为参天大树,更不是像工厂流水线一样生产标准件。
提倡教育向农业学习,就是把学生视为渴望生长的庄稼,把老师视为农民,农民要做的就是为庄稼的自然生长创造条件,提供适合庄稼生长的土壤和环境。农民种植的是庄稼,教师“种植”的是孩子。庄稼长得不好,农民从不会埋怨庄稼,而是反思自己的耕耘是否精细、到位,但是,有多少教师遇到“问题孩子”时没有反思自我却还在抱怨、打击孩子。
中国教师报:“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被誉为“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教学策略,也正因简单易学而备受关注。这种“简单美”是否可以作为衡量优秀教学经验的一个标准?
李志钢:教育原本就应该是简单的,把复杂的教育简单化,才是最高智慧。简单是一种美,更是一种智慧,正所谓“大道至简”。改革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任何一项改革,无论理论多么先进,如果操作起来是复杂的,那么这项改革肯定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简洁高效。一个好的教学模式一定要达到“三好”,即效果一定要好,越简单越好,学生喜欢就好。
中国教师报:“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强调操作过程中的模式与流程,模式本身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那么,模式是否会成为对教师的一种束缚呢?
李志钢:当下的学校教学改革主要基于两种策略,一是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来提高教学质量,二是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来提高质量。即墨28中的改革属于后者。化学上讲结构决定性质,对课堂教学而言,模式决定效益。“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就是从原来关注教师“教”的模式转向关注学生“学”的模式。教育教学质量交给教师并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而应交给模式,交给科学的流程,让模式和流程来保障教学质量可能更有意义。模式至少是可以实现质量保底的。当然,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关键问题是你选择的是科学的、先进的模式,还是伪科学的、甚至是反科学的模式。因此,认识模式,选择模式,建构模式很重要。
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
中国教师报:您33岁开始做校长,这一路走来,您认为做校长最大的体会是什么? 李志钢:做校长这些年,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做什么比怎么做更重要,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为什么一些校长工作非常投入,兢兢业业,但却不出效果呢?我想,问题可能就出在他是在正确地做事,但干的不一定是有用的事。干正确的事需要科学决策,而科学决策则取决于准确把握形势,既要符合实际,又要有超前意识。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管理不在于“管”,而在于“理”,理清关系,理定规范,理出秩序。您的学校管理观是什么?
李志钢:没有规则的地方必然是价值混乱的地方。校长的第一项工作是建立自己的规则,有了规则就有了公平,有了规则就有了方向。但规章制度不是万能的,它需要有力的思想理念作支持。当人们都是守纪的模范时,规章就已发挥了它的作用,这时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便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要形式,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
中国教师报:制度和规范是为人服务的,是基于开发和促进,而非控制和约束。对此,您是怎样理解的?
李志钢:制度和规范本身并不能体现教育的价值和真义,制度如果仅仅是管束人们行为的规则,就失去了意义,人们不可能为了要遵守制度而设定规则,也不可能因为规则的存在才去遵守规则。因此,学校制度建设应基于人的自由发展和完满生活,而不仅仅是为了建立对人的行为起规范、导向作用的刚性的规则体系。教育世界需要的是按照人的成长逻辑行事的制度,而不仅仅是按照体制自身的程序规则行事的制度,学校制度建设的价值在于为人的价值实现提供保障。
校长的领导力修炼
中国教师报:今天的校长在学校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存现状,有的校长在做急救队长,哪里需要哪里去;有的校长搞“维稳”,只要不出事就万事大吉;还有的校长利用手中的权力“瞎折腾”。您认为,校长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其角色应如何定位?
李志钢:就工作性质而言,校长是服务员;从业务上讲,校长是好老师;就管理而言,校长是教育家;从学校创新而言,校长是思想家;就学校发展而言,校长是战略家。校长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是校长坚定教育信仰,体现对教育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脚踏实地”是校长创新教育实践,体现对教育的实事求是和认真执著。
校长要“居高临下”,所谓“居高”是校长要有高度,有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思想、艺术家的头脑。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和组织者,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理顺和协调各方面关系,综合运用相关领导艺术,率领教职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所谓“临下”是说要重细节,能全方位、多角度全面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创新、开拓、奋进不止的“自由创造”过程,校长决不能墨守陈规,死搬教条,而要用高超的领导艺术“凝心、凝情、凝威、凝力”,以求“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之效。
中国教师报:一位好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在你看来,如何才能成为一位好校长?
李志钢:一位好校长未必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好校长首先要带出一支好团队,有了好团队才能成就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在任时能够成就一所好学校,离开了也能留下优秀的文化使好学校依然好下去。
我认为,一位能带出好团队的好校长应有以下4个特点:一是“无欲则刚”。职位无大小,凡事凭一个“公”字,才能立世有威信,改革有底气,才能团结人,干好工作。二是“有容乃大”。厚德载物,宽容得众,心胸宽广,能记人之功,容人之过,能团结各种性格的人才,发挥好所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爱心工作”。把所有的教职员工作为自己的兄弟姐妹,爱群、乐群、利群,把与同事们共事当作一种缘分,当作一种至高的乐趣。四是“激情创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就应该充满激情,有成功的渴望。干部的激情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融汇在一起,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学校的事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中国教师报:那么,校长应如何来修炼自己的领导力?
李志钢:校长的领导力首先是基于教学的领导力,然后才是其他方面“领”和“导”的能力。作为校长,如果不能在课堂拥有话语权,就很难拥有真正的话语权,也很难把学校带向卓越。
校长要敢于提出“向我看齐”的理念,有功不居,有过不诿,走在课改的最前沿。校长要审时度势,刚柔相济,长于预见,工于发现。校长不能让学校的围墙挡住自己的视线,也决不要让看似单调的工作消磨自己的意志和理想。校长不能盲目跟风,要敏感,善于捕捉最前沿的教育信息,做到“脑清、心诚、眼明、耳聪、手短、腿长”。
能否让教师得到发展,同样考验着校长的领导力。满足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学校对教师的最大福利。我们一直在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组织,以此激励教师参与到课改中来。对于优秀教师的培养,我们不是把精力放在打造几节公开课上,而是让每一位教师都能上好常态课;不是追求几位名师的成长,而是追求一批教师的成长。作为校长,发现不了人才是水平问题,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了,一所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要让它腾,是虎就要让它跃。
我们的精神谱系
中国教师报:一所学校,最终因文化而久远,也因文化而不同。您认为,即墨28中积淀的文化是什么?
李志钢:当前,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学校管理与发展的积极诉求,文化的力量正在成为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巨大力量。一所优秀的学校首先要能充分放大“文化”的力量。学校文化是一种力量,一所学校有良好的文化元素,并不等于一定有良好的文化力,也不会必然导致学校文化品位的提高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在学校师生创造性地、有效地运作学校文化元素,形成了良好的文化力之后才能达成目标。
学校文化不仅仅要回答文化说什么的问题,更要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只有说得准、说得精、说得美、说得富有个性,才易于人们识别并建立印象。即墨28中45年来积淀的核心文化,就是“雷锋精神”。我们把“雷锋精神”作为校魂,作为文化精神列入学校章程,可以说,28中的发展史就是通过各项活动使“雷锋精神”在全校师生心中传播、生根、发芽、结果的历史。
中国教师报: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雷锋精神”是如何在即墨28中落地生根的?
李志钢:建校45年,我们坚持创新开展学雷锋活动,做到了课程化、系统化、常态化。“雷锋精神”在学校代代传承,沉淀为一套系统而厚重的精神谱系,“雷锋精神”蕴含的爱心、智慧和进取精神内化为学生、老师和学校的精神品质,提升着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校训“用爱心和智慧开启未来”,就是要用“雷锋精神”开启学生的未来、教师的未来、学校的未来。
为了更深层次地发挥文化精神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学校在新一轮课改中创造性地将“雷锋精神”引入课堂,把雷锋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坚韧意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敬业爱岗的螺丝钉精神等作为课堂教学的德育基础,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同桌两人为一个单元学习组,学习优秀的当“师傅”,学习较弱的当“学友”,生生两人“师友互助”,最终实现互助共进,合作双赢,从而原创出一学就会、简洁高效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下转5版)
学习即墨28中好榜样
□ 本报记者 褚清源
如果没有时红霞最初那个朴素的想法,如果没有她的大胆尝试,如果没有校长李志钢的“意外”发现,如果没有这种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呼应,也许不会有这一原创的草根课堂成果的生长。
然而,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真实发生了。
如今,即墨28中因“课”闻名,声名远播。即墨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每周慕名造访的兄弟学校代表、专家学者和媒体记者络绎不绝。
谈到山东课改名校,有人总结一句话叫“东有即墨28中,西有茌平杜郎口”。两校之间有相同的品质,也有不同的特点。相同的是,他们都是基于“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原则产生的合作学习文化;不同的是,杜郎口中学是由校长崔其升自上而下发起的课堂改革,而即墨28中是由一线教师探索的自下而上的课堂改革。
即墨28中课改贡献的核心经验就是,实现了智育和德育完美融合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这种以同桌两人为一个基本单元组,通过生帮生,生教生,亦师亦友,实现了师友双赢。这一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互助”,在“五步十环节”课堂操作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节都是通过师友互助来完成的。
这种“生教生”的学习方式并非今人原创。当年陶行知发起的“小先生”运动,就是即学即教,让刚学会的学生当老师,通过“生教生”形式扩大学习“战果”。“小先生”就是今天合作学习中的“小师傅”。但即墨28中的很多做法是具有原创性的。
产业时代流水作业式的教学方式,是“以教代学”的教育,是单向传递知识的教育,是压抑学生个性的教育。而“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则是“以学代教”,师友教学相长,有效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解决了老师教学生的不平等性、语言差异性、思维拔高性等问题。它把球踢给学生,把讲的权利还给学生,每一堂课打的都是“人民战争”。
今天的优秀教师并不在于能“讲好课”,而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保障每一个学生有机会去挑战学习。优秀的教师不能停留在“扶着学生走”的阶段,要逐步走向“学生扶着教师走”和“学生扶着学生走”。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贡献的价值还有很多。
“师友互助”学习形式真正还原了同学的定义。同学是共同学习的人。《学记》中有“相观而善,谓之同学”的观点,作为同桌的同学,两个人经常在一起,彼此十分熟悉,交流与交往又十分便利,无论是从学校一般生活还是特殊的学习生活,同桌之间都应该是最好的“相观而善”者和互助学习者。而今天在考试竞争态势下,同学已经异化为竞争对手,同学之间强化了竞争,弱化了合作,甚至只有竞争,没有合作。即墨28中的课堂模式建构了全新的学习共同体,学生之间没有了恶性竞争,学生学会了挖掘、发现和欣赏他人的优点,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形成了良好的生生关系。
这种“一对一”的互助型学习,从小组形态上消除了合作学习的盲区,使课堂没有了死角。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会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尤其是后进学生由学习的边缘地带走向了中心位置。
客观地说,最了解学生“学情”的还是“同桌的你”,“学情”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情况,还包括学生学习的心情。师友互助这种合作小组,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距离自己最近的一位“老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到对方的“学情”。这样的学习小组实现了化整为零,传统课堂教师以一当十,导致难以照顾到每位同学,效率低下。而“师友互助”小组则是学生以十为一,实现了大班额下的小班化教学。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的一大创新是实现了动态分组,以对子合作学习为基本小组形态,基于课堂学习的需要,“师傅”和“师傅”,“学友”和“学友”,以及不同小组中的“师傅”和“学友”可随时组建新的合作小组,由此,形成了一种多样小组形态下的共同学习生活。每门学科都有不同搭配,每学期都根据学习变化情况进行调整。这为学生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营造了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差异是合作的基础,也是最大的教育资源。“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让我们苦苦追求的教学哲学化为实像。这种同伴学习让优秀学生帮扶后进学生,这种课堂学习的异步性,实现了“先富带后富”的双赢,就像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样,要允许、激励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然后让“先富”带动和拉动“后富”。课堂学习让所有的学生都齐步走是不人道的,也是违背教育规律的。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讲给别人听。从原来的教师教数学到今天的学生学数学、说数学,这是一种质的突破,一种理念的升级。“和谐互助”高效课堂这一看似简单的教学策略,背后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原理。而简单化是优秀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标志,正如李志钢所说的,教育应该是简明而高效的,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才是真正的智者和教育者。千法万法,容易操作的方法才是最好的办法。
即墨28中的“学雷锋”是又一大创新点。校园里,有“雷锋像”的学校在全国有很多,但40多年坚持学雷锋的不多,这种把“雷锋精神”搬进课堂,又有效链接课上与课下的互动,实现了德育形态与课堂学习形态的对接,提升了课堂的精神海拔,也为德育在活动之外的繁荣提供了可能。
在李志钢看来,满足学生自我成长的需求,是学校最大的民生。一位好的校长一定要从心底里平等地爱每一位学生,一切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学校的一切工作巧妙地转化为教育机会和手段,去影响和教育学生。
今天的即墨28中,正以更开放的态度对待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更注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更注重教育教学的效益。我们期待着即墨28中新的精彩,期待学生好品质可能赢得的好未来。
我们常说,学习雷锋好榜样,今天对于课改人而言,我们想说,学习即墨28中好榜样。
靠“雷锋精神”站立的学校
□ 李志钢
学校是保证教育组织实施的主体单位,德育和智育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德育和智育的有机统一是教育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如果把教育比作汽车,那么智育就好比是发动机,德育就是方向盘,两者需要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现在,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多数学校建立了教学、德育两支队伍。部分学校德育与智育各行其是,导致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德智脱节、德育智育“两张皮”的现象。
即墨28中作为一所老牌德育名校,率先在这方面进行了创造性实践,以德促智,德智一体,真正实现了德育与智育的协调并举与相互呼应。
开发“雷锋”教育资源
学校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每一方面都有其自身的重要性,但其中首屈一指的是德育。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容易顾此失彼,大家都不由自主地偏重智育,让“德育为先”成为一句空话套话。我国古代哲学家管子早就说过:“敬守勿失,是谓成德,德成而智出。”只要找准一个切入点,扎实用心地做好,由德入智,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即墨28中的切入点就是学雷锋活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学校就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建校45年来,即墨28中一以贯之地坚持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学雷锋活动与时俱进,常学常新,系统地建立起学雷锋活动课程体系。学校德育建设改变过去不分年级、不顾学生年龄和实际的“一刀切”做法,构建了28中德育“各年级德育要点”内容框架:初一“迈好初中第一步”,重点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初二“迈好青春第一步”,着重进行革命传统、民主法制教育、自尊自爱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效国之能的理想与责任感,做到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热爱科学、自信自强、奋发向上;初三“迈好成才第一步”,着重进行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国情教育,理想与信念、升学与成才的教育。“各年级德育要点”互相衔接,既有连续性,又有层次性,和谐过渡。
与之相适用,学校学雷锋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制定了学雷锋三年和谐推进计划:初一要求读雷锋生平事迹、学雷锋美德,积极为集体、为他人做好事;初二要求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从小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养成爱人民、爱劳动、爱集体、爱国家的思想;初三要求理解雷锋的人生价值观,走雷锋成长的道路。学校学雷锋活动做到“五个结合”,把传统的教育活动与创造性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把集体有组织的活动与个人自觉活动结合起来;把学雷锋精神与自身的学习、工作特点,精益求精地做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把学雷锋与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结合起来;把立足校园与活动延伸到家庭、辐射到社会结合起来,形成全方位、自觉的学习氛围,做到在学中干,在干中学。
45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换了一届又一届,但从没放松过学雷锋活动,不但做到了时空上的连贯性,而且一届比一届重视,一年比一年创新。2004年,新任领导班子更是将雷锋精神提升为“校魂”,课间、上下学期间播放雷锋歌曲,每周二组织优秀学生为雷锋像佩戴红领巾,先后成立了5000多个学雷锋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到烈军属、五保户、老教师家做好事,形成“团队一条街”服务、“手拉手”社区等96个丰富的活动区域。双休日、节假日,即墨市的很多敬老院、社区等公共场所都有28中学雷锋小组在活动,或义务劳动,或助人为乐,或宣传文明新风,或文艺汇演,或综合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学校还在师生中开展了“雷锋精神是什么”的大讨论:经济富裕了还要不要勤俭节约?学习上如何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工作中如何学习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干一行爱一行„„将雷锋精神与师生的生活、学习结合起来,雷锋精神已根植于28中每个学生心中。
坚持学雷锋让28中成为了德育名校。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军(警)校示范校”、“全国班级管理创新先进单位”、“全国素质教育名校”、“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众多国家级荣誉称号,在省内外引起了轰动效应,“学雷锋”成为了28中的德育名片。
正是学雷锋活动培养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营造的浓厚精神氛围,才诞生了现在闻名全国的“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是28中悉心钻研学生德育建设的必然结果。如果没有共同的精神共鸣,没有共同的价值认同,“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就是空中楼阁,必然会失去内在推动的精神动力。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核心的价值是同桌两人的互助,这符合教育内在的本质要求,学校里人格精神层面的教育是最难把握、最难能可贵的,所以也是我们最看重的。其实,教育本质上就是品格的教育。我们学校老师外出送课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五步十环节”的操作,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考察。老师们对此深有体会,凡是送课精彩成功的,都是学生善良正直热心积极的;而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往往都是学生们根本没有帮助别人的意识,认为帮别人学习是自己吃亏的情况。
“活”雷锋在课堂
“和谐互助”高效课堂将雷锋精神和中华传统美德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感恩社会的积极因素适时地引入课堂,引入教与学的过程中,特别是将“雷锋精神”内化到课堂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德育和教学的完美结合,真正打造了智育和德育并举的高效课堂。
内因是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最大的人文诉求是激发每个学生强大的情感内驱力。学校之所以研究并能很快推广“和谐互助”教学策略,追根溯源是“雷锋精神”重新建构了学生的价值观、教师的育人观、学校的发展观,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爱心、责任心、互助精神已经内化为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内在品质,是雷锋精神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的结果,是即墨28中45年学雷锋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晶。它引爆了师生内在的生命活力,形成了师生内在的素质,并最终激发师生向上的决心和意志。
“和谐互助”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平等参与的机会,营造了欣赏与尊重的和谐氛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它教会了学生发现、挖掘和欣赏他人,能够自觉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培养了学生求同存异的素质,学会了宽容和尊重。
在“和谐互助”课堂上,通过互助结对,学生愿意帮学生,学生愿意教学生,“师友”间共同努力,最终实现互助双赢。“和谐互助”教学策略集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精讲多练、当堂巩固的和谐教学理念,教学的过程就是德育的过程,能够激发师生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雷锋学出的成果
学校把雷锋精神从课外引入到课堂内,创造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28中又让“和谐互助”从课堂内走到校园中,完成了德育智育“一张皮”的教育创新。雷锋精神为魂,“和谐互助”教学策略为体,时时处处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把“互助”化为自觉行动,将“和谐”作为自己的自觉追求。28中“师友”互助的范围已经超出课堂,扩大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了即墨28中独有的育人文化。
设置“和谐互助”比赛专栏。学校里每班都设立了“和谐互助”文化专栏,激发“师友”互助参与竞争的热情,用竞赛的方式、捆绑评价的方式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师友”之间的竞争,不但增强了学习效果,更能激发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设立“和谐互助”文化专墙。学校教室、中心文化广场、展室、展厅和长廊等的墙壁均设置了统一规格的由学生自主设计的“和谐互助”牌匾;学校每学期还不断充实提升“和谐互助”展室(荣誉展室、德育展室、教学展室)、展厅(教学展厅、校史展厅)和长廊(文化长廊、科技长廊)的内涵和水平,积极打造“和谐互助”教育展室的亮点,营造了浓厚的“和谐互助”文化氛围。每届新生入校的第一课便是参观学校的“和谐互助”文化展示,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时刻不忘在学习上要互帮互助,如“和谐互助让课堂实现生命的狂欢”、“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我们‘师友’是和谐互助的主人”、“和谐赢得情感,互助激活思维”,等等。
编印“和谐互助”成果专刊。学校随时进行“和谐互助”教学活动、德育活动阶段性总结,将学生中“师友”互助的感人事迹和案例、互助感言和好的经验等征集梳理,先后分期分专辑地编撰了《即墨28中报》、《和谐》期刊、《和谐互助让我说》等分发给师生和家长,将“和谐互助”课堂各学科“五步十环节”流程和优秀案例印成学校红头文下发给教师指导课堂教学,所有这些举措,提高了教师运用“和谐互助”的自觉意识,增强了“师友”互助的自豪感。
编演“和谐互助”文艺节目。每逢校园艺术节、新年联欢会,或是毕业典礼、教师节庆祝会,都会欣赏到各级部教师和学生自创编演的以“和谐互助”为主题的文艺节目。师生们通过小品、相声、歌伴舞等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平日实施“和谐互助”的感悟和收获,参与筹备编演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和谐德育共享活动。学校积极打造场面盛大、高规格的周一升旗仪式,学生百人的军乐队、百人的管乐队、百人的护旗班,全体师生高唱国歌,高呼“和谐互助”口号,表彰各级部各学科“和谐互助”优秀“师友”,给全体师生和来校参观学习者以强烈的教育和震撼,让“和谐互助”深深地烙印在每一名师生的心中。
“德成而智出”,德育智育“一张皮”,即墨28中由学雷锋活动而创造出“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将学生德育与“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归结,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德智共进的育人实效。我们有理由相信,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育人模式将会创造出更多的辉煌。
教师送课感言
感动北京同行
即墨28中金延祥
回想起在北京的3天2夜,仍然激动不已。感动于北京41中和兴寿中学领导、老师的热情好客,让我们一直享受着“专家”的待遇。
在北京41中,王磊丽和胡晓娜两位老师分别展示两节课。西城区有一个“八校联动”机制,因此,前来听课的人很多。在昌平兴寿中学,偌大的一个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原来昌平区也有一个“九校联动”机制。听说即墨28中的老师来送课,都急忙跑来听课。现在北京西城区和昌平区不少学校已经开始使用这种“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在听课过程中,他们都很认真。下课后,一位老师说:“你们这种模式真的挺好,我就教这个班,好多上课不发言的同学现在都开口讲话了,还挺有逻辑性。我们的一些老师已经在用这种模式,我原先持怀疑态度,现在听了你们的课,我也要尝试一下。”在昌平兴寿中学,一位初三学生说:“原先我不爱思考,现在是逼着我思考,原先不爱发言,现在是逼着我发言,‘师友’一块挺好的。”
在北京41中和昌平兴寿中学,王磊丽和胡晓娜接触的初
二、初三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和谐互助”高效课堂模式。我们的老师现场培训,现场讲课,两位老师表现出来的扎实功底,给现场的老师和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先认为我们有“预演”的老师都心悦诚服。真正体现了“简单易学,一学就会”的效果。
北京之行是一次成功之行、满意之行,我们很好地展示了学校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无论是讲课还是解答都给北京的同行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山东省垦利县教育局一位局长:
即墨28中是有气质的,气质就凝聚在李志钢校长身上;即墨28中和谐德育是有灵魂的,雷锋精神就凝聚在28中人身上;即墨28中“和谐互助”教学策略是有生命力的,生命力在以“师友”为主体的高效课堂身上。在即墨28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是大写的素质教育,什么是真正的和谐教育。
山东烟台某学校校长张强:
我当校长20年,参观了很多学校,学习过很多教学策略,唯独来即墨28中,感觉有学不完的先进经验。
广东省佛山市一位校长:
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德育和教学完美地结合,具有较强的原创性和可推广性,能够让课堂生机勃发,使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的思维、合作等能力得到提高,做到了让课堂没有死角,让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
江苏省如东县教育局姜海平:
我们教师的大部分课堂提问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是:教师主导提问,学生被动作答;尤其是提问的内容偏重于较低的认知行为;教师控制反馈时主次不分颠倒重复,学生消极应答。而即墨28中的“和谐互助”课堂提问,因为是建立在师友互助基础上的,教师口头随意问的少,绝大多数时间是学生间互相提问;教师提问的大部分是课前精心设计用文字表述,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的,课堂提问的价值和深度都把握得比较好。要做事,先做人。我们有这样一个理念:不为中考,赢得中考。我想这个理念在即墨28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习固然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团结互助,更是对孩子一生有益的。“和谐互助”的学习模式就是这一理念的很好体现。
学生感言
今天如何当“师傅”
八年级23班张翔宇
印象很深的是,在小学的课堂,总是老师在黑板前滔滔不绝地讲,我们在下面默默地听,眼神中不时地透露出几分懵懂。而自从进入28中后,课堂完全变了一个样。
在我们的课堂上,气氛活跃,同学们表现积极,整个课堂都是我们的了。一名优秀生给予一名成绩稍差的同学帮助,形成“师友”。在这过程中,我有幸成为一名“师傅”,身负帮助“学友”的重任,我感到无比的自豪。
通过“师友结对”的教学模式,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启发、彼此交流,从而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师友结对”,营造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团结合作中,感受群体的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这种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友”的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加强“师傅”的讲解能力,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同时,身为“师傅”,为了给“学友”树立一个好榜样,必须从自身抓起,勤奋学习,还要敢于同其他“师傅”竞争。
美国著名人才研究专家戴尔·卡耐基认为:一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85%要靠人际关系即与人相处合作的能力。是的,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要做好一个“师傅”,不仅要在学习方面给予“学友”无微不至的帮助,还要从行为思想方面帮助“学友”。在“学友”因生活中的琐事而困惑伤心时,要安抚“学友”、鼓励“学友”;而当“学友”有不良行为时,要严厉制止,决不心软。
而在学习方面,“师傅”必须做到四个字——不厌其烦。“学友”的基础毕竟较差,“师傅”千万不要强求“学友”做力所不及的事。另外,作为“师傅”,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
最后,祝愿“师友结对”教学模式大力推广,祝愿所有的“师友”都能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八年级8班金美英
作为“师傅”,我每周还会给“学友”的家长打几次电话。在第一次打电话给“学友”母亲的时候,是想让家长表扬一下“学友”最近纪律方面有进步了。那位阿姨似乎吃了一惊,很配合我,告诉我“学友”在家里的表现,还问我关于“学友”很多方面的问题。看到她那样关心“学友”,我很受感动,体会到了做母亲的不容易。我告诉她:“我会尽力去帮他的!”第二次打电话的时候,我告诉阿姨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但主要还是表扬,因为我认为“学友”需要一定的表扬才会鼓足干劲努力学习。这样一来,可以让“学友”在学校、在家里都能有人监督,我相信他的学习成绩会赶上来的!
每天,我都会给“学友”出一些与当天知识点相应的题目。为了不与书上和课堂上的题目重复,我特地买了一本辅导书。每天晚上做完作业后就从辅导书上找一些适合“学友”的题目,然后抄在纸上,第二天拿到学校给“学友”做。这样一来,不仅“学友”提高了成绩,我也从辅导书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学会了探索和创新,我们达到了“双赢”,共同进步。
很多人都认为给“学友”讲题会耽误自己的学习,其实并不是这样。在“师傅”为“学友”讲题的同时,还会将所学的知识更扎实地记在脑子里,相当于又巩固了一遍。“学友”也会把没有弄懂的题目搞明白,使我们组的成绩有所提高。
我认为,“师傅”和“学友”想要进步,还需要两个人的配合。“师傅”必须要以一颗真诚的心去打动“学友”,成为“学友”的榜样,才能让“学友”心服口服地去学习。我一开始瞧不起“学友”,觉得他学习成绩不好,没什么好教他的,但我发现,以这种心态,“学友”根本不听我讲题。后来,我改变了态度,开始尊重他的想法,这样一来,“学友”开始尊敬我,认真对待我给他出的题目,上课时也按我的要求认真听讲了,这让我很高兴。
“和谐互助”成就的不是一个人
九年级2班学生家长李国海
一开始,我对28中的认识完全停留在肤浅的社会舆论上。在我的意识中,教育界提出了所谓减负的概念,可是学校里的作业非但没减少,反而比以往还让学生无法透气,并且迫使一些家长徒劳无功地给学生另加功课或请家教。因此,在我心中,28中的教育成绩好,无非就是老师要求严、作业布置多的结果。但是,自从孩子真正到了28中,领悟到“和谐互助”的内涵,我才知道,28中不是靠这些取胜的,而是赢在了模式、精神、方法、创新上。
孩子成绩虽然一直不错,可我一直觉得他并不擅长语言表达。小学的时候,我要求他讲题给我听,听到的往往是“自己会就行”、“考试也不考”等理由加以搪塞。可自从孩子上了初中,成为了一名小“师傅”,我发现他的责任感大大增强,有时候在家里听到他给“学友”讲题,开口就是这个题有几种解法,重点在哪里,与以前判若两人。
另外,“和谐互助”还使孩子学会了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孩子现在快要毕业,他的“学友”累计有5个了。每到周末,他都会去图书馆给“学友”们讲题,有时这个“学友”可能一时不能理解某个问题,这时候,好几个“师傅”可能只给这一个“学友”讲题。这样做避免了一个“学友”一个“师傅”的狭隘,而是大家集思广益,这种活动有利于扩大孩子的交际面,使孩子和同学结下良好的友谊。
不是锤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我相信,“和谐互助”这朵奇葩也必将在即墨的教育大地上越开越艳。
八年级21班学生王硕的家长
刚刚升入初中的女儿,好像还有些留恋小学的无忧无虑,整天沉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升入初中以来,新学校、新环境、新集体给了她全新的感受,也让她有些彷徨。正当孩子在学海遨游中无助的时候,“和谐互助”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孩子兴奋地告诉我,“和谐互助”就是同桌两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成绩。孩子数学学得有些吃力,所以成了数学“学友”,她非常高兴,决心在“师傅”的帮助下,提高成绩。
女儿的“师傅”叫姜小凡,是个十分优秀的女孩子。她不仅学习好,很有责任心,还非常细心,有耐心。女儿一开始担心“师傅”会嫌弃自己成绩太差,不肯帮她。而事实不是这样。孩子告诉我,“师傅”热心地接受了她这样一位“学友”,还帮她补了很多落下的课程,每当有题不会做,“师傅”就会热心地帮她讲解做题的思路,一遍不懂,就再讲一遍,直到听明白为止。她的“师傅”很细心,老师上课讲的知识点都用笔记了下来,看到女儿课本上“空空如也”,她就主动把自己的课本借给我的女儿,告诉她哪些是老师讲的重点。发现我女儿上课走神,会轻轻地用胳膊肘碰一碰,提醒认真听讲。
有一次,数学考试后,女儿的成绩还是不太理想,她的心情很沮丧。她的“师傅”轻声地安慰她:“不要和别人比,你仔细看看,现在的你是不是比以前的你有进步了?我们一点点来,不要心急。”在“师傅”的安慰下,女儿说,自己心里平静了很多。过后,她的“师傅”又仔细地帮她分析了做错题的原因,对于粗心错的,提醒她以后一定要注意,对于没有掌握的,“师傅”又从练习册上找了同一题型的几道题,让女儿记下来,回家后一道道地做,找出这一题型的做题规律。当时,我既佩服女儿的“师傅”融会贯通的能力,又感激她的良苦用心。
女儿的英语也不是很好,为了帮她学好英语,“师傅”针对她不爱记单词的毛病,和女儿约法三章,每天除了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外,还要背“师傅”给布置的单词。就这样久而久之,她们从“师友”变成了一对知心好朋友。有这样一位“师傅”在时时刻刻地帮助女儿,女儿的学习很快跟了上来,上课听讲也不感觉吃力了,变得越来越自信!
更难能可贵的是,“和谐互助”不但给了女儿一位优秀的“师傅”,更让她结交了一位知心的朋友,让她懂得了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她们收获的不仅是优秀的成绩,还有做人的道理:只有热心,负责任地帮助他人,他人才会同样地回报你!
作为家长,我由衷地感谢女儿的这位小“师傅”,更深深地感谢学校推行的“和谐互助”教学模式,带给孩子这么大的变化!“和谐互助”凝聚了太多老师与学校领导的心血和汗水。
八年级2班王萌瑶家长王敏
即墨28中“和谐互助”高效课堂,确实高效神奇,不仅使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且通过互助,懂得了什么是责任与信任,加深了友谊,学会了思考,是人生品质的一种升华。我的孩子有幸成为一名小“师傅”。在当“师傅”的过程中,学习成绩不但没受影响,反而稳步提高。尤为可喜的是,因为相互交流的增加,孩子学会了沟通,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以前,因为孩子语言方面不太擅长表达,作为家长很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直到有一天“学友”打来电话问一道数学题,她很耐心地讲解,直到“学友”听会为止,并且表达能力还真不错,不是家长想象的那样。我也问过她,这样是不是浪费了你的学习时间?她说不能说是浪费时间,通过给“学友”讲解加深了对问题的印象,自己又复习了一遍,“学友”会了她也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成绩共同提高了也是班级的荣誉。
听了孩子的话,作为家长还真有点惭愧。原来孩子懂得这么多,想得如此周到,不仅想到个人,还有同学、集体,真为她高兴。
观摩者感言
来者犹可追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十中王云芝 2009年3月20日,原本很平常的日子,却因为走进了即墨28中而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刘姥姥进大观园”时的心情,恍若间,我仿佛能触摸一二。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啊!自惭形秽?羡慕?不平衡?抑或是别的什么东西?但今人安知古人心„„
总以为自己“心若菩提树”,名利淡如水。但即墨28中的“名”,却在不期然间如一把无形的利刃给了我狠狠的一刀。听吴越副校长滔滔不绝的讲解,心里顿时滋生了一种感觉:何时我们也能成为名校?何时也能有同仁来我校参观学习?何时我和我的学生也会有这种优越感?
学,然后知不足。听完王卫老师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心里感慨良多。有人说,课堂如正餐,正餐吃不好,补什么药也不管用。诚如是,王卫老师的课让人有道不尽的艳羡之情。且不说学生素质如何高,单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滴水不漏就足以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总以为一课一得,不要贪多嚼不烂。孰知本堂课的容量多而不乱,稳打稳扎,学生互动活跃,此情景绝非一日之功。
“日新者,方能日进也。”
感受一:很多好的做法,贵在坚持。比如设置文学常识老师、生字老师等,我以前也仿照魏书生老师的做法做过,但没坚持到底,最终不了了之。布置预习作业也很具体,但不是每节课都这样坚持布置。反省自己:“新”固然好,但更要坚持。
感受二:希望课堂能有一个好的评价机制。有评价才能更有激励性。相信如此做,每个学生都会感到自己的存在很重要,自己被需要着,被尊重着。
【即墨28中学习总结】推荐阅读:
即墨二十八中感想07-29
即墨敬老院消防安全09-25
即墨市教育体育局文件06-18
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10-21
习书记兰考讲话学习体会11-14
赴青西中学学习总结10-25
中学生学习计划总结08-25
青年大学习五四特辑学习心得感悟11-10
朝邑镇初级中学寒假学习总结08-31
关于中学生英语学习方法总结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