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思想谋发展 更新观念奔小康

2024-08-11

解放思想谋发展 更新观念奔小康(4篇)

1.解放思想谋发展 更新观念奔小康 篇一

立足村情谋发展带领群众奔小康

--------赫庄村村主任

李传秀

我叫李传秀,现年44岁,大专,中共党员,现任赫庄村村委会主任。我村共有十三个自然村,人口4426人,耕地3256亩,党员60人。现就我村2011年工作报告如下:2011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是阳光灿烂的一年,充满生机和希望的2011年。过去的2010年是难忘的,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 字方针,以立足村情搞规划,激活主题齐动手,分步实施显成效的总体思路,突出实现农村各项目标任务,以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为突破口,加强以村支部为还信得基础组织建设为保障,确保村民的持续增收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不断加快我村基础工作建设。

思想觉悟,同心协力,抓好农业生产。熟练掌握强农惠农政策和农村基础党建业务知识。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要在全民中形成一个重视农业,熟练运用村级事务“421”工作法进行村级事务规范管理。熟练掌握强农惠农政策,让群众走上富裕。

二、业务水平,熟练掌握本职业务知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创先争优。

三、基础建设,在全村改善村居环境,2011年,我村重点抓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各自然村的饮水工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对饮水进一步的要求,赫庄村十三个自然村在年底争取达到百分之九十的人用上深井生活用水。二是抓好村所在地13个自然村的下水道整洁、清淤,清除淤泥200多立方米。各自然村的道路要硬化起来。三是抓好沼气池推广建设,从去年到今年新建沼气池20口,改水改厕400户,两个自然村新建水泥路合计3公里,现在有几个自然村一事一议正在筹资,我村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和完善,使我村的环境焕然一新。

四、经济发展,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一村多品”特色经济,有效解决村党组织“有钱办事”的问题,多元投资,建好造福工程,新农村建设,群众安居乐业,生活宽裕是目标,重点抓好经济大龙头,我村三元生猪养殖大户有三户,共养生猪400多头,养鸭专业户两户,共养鸭4500只,种植生姜60多亩。为提高农民收入,村两委经常下到养殖户和种植户,研讨更新,积极引进适合农村发展项目,让群众奔向富裕。

五、工作实绩。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村两委根据镇党委的指示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将村两委分片你包干,责任到人,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书,大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关爱女孩行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做到组织健全,措施落实,四术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强化责任,切实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六、班子素质。村两委有完善的党建工作制度,村两委班子团结,富有凝聚力战斗力,是有素质有战斗力的班子。村两委廉政建设上,首先从干部做起,坚持做到公开公正的原则,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大力开展新农合事业,广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2011年,我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七、群众威信,密切联系群众,公道正派,廉洁奉公,广泛开展“双培双带”活动,确实为群众办一些实事,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工作作风和工作实效得到群众的认可。

八、带头作用,探索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巩固新农村建设,创新新的经济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认真开展好我村养殖、种植两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新农村建设经济基础。另外,认真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及时排查调除信访热点,难点问题,不回避矛盾,实现无集体上访,无越级上访。我村要进一步落实党的富民政策,集中精力抓好党委政府2011年下达的各项任务,进一步摸索,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党支部和村两委的战斗堡垒的作用,解放思想,加快推进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解放思想谋发展 更新观念奔小康 篇二

一、发展现状和特点

会宁, 一个拥有54万农村人口、11.7万农户、6439平方千米面积、460万亩耕地, 十年九旱的国家级贫困县, 近年来在合作社发展中一直处于全省领先位置。全县有28个乡镇284个行政村, 注册合作社数量已达1150家, 入社农户5.6万户, 占总农户数的47.9% (全省目前入社农户占总农户数的14.3%) , 带动农户7.2万户, 固定资产达6.1亿元, 2012年引导销售各类农产品320万吨, 购销农用物资43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7.9亿元, 带动农民增收1.3亿元, 初步实现了建一个合作社、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的目标。

㈠管理制度逐步规范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章程》, 90%以上的合作社建立了成员大会 (或成员代表大会) 、理事会、监事会“三会”制度。

㈡合作领域不断扩大

除了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种子供应、产品购销外,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拓宽合作领域, 向储藏、加工等领域发展。

案例一:曙光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是会宁县养猪协会的会长, 主要从事种猪养殖, 为成员提供种猪、防疫和其他养殖技术服务。近几年, 合作社拓展业务, 建成了年产24000吨的饲料加工生产线1条, 每年为成员提供优质饲料10000多吨, 每吨为成员节约成本200元。

㈢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实施订单生产, 提高统一服务的能力, 合作水平显著提高。

案例二:众望养鸡专业合作社为成员开展统一培训、统一融资 (妇女小额贷款) 、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销售服务的“五统一”服务, 现有成员360户, 其中女性成员280户, 年销售收入3000多万元, 帮助和带动1000多户农户从事专业养鸡。合作社理事长也因此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和“甘肃省农村优秀人才”等荣誉称号。

㈣抱团发展观念不断增强

政府搭建平台, 围绕主导产业成立联合社或行业协会, 由已具规模的合作社理事长任联合社理事长。会宁县已成立了8个联合社及行业协会, 在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水平、引导全县区域产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㈤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

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发展, 还在技术引进、良种使用方面起到很好的培训和推广作用。会宁县两家马铃薯联合社拥有自己的种苗培育室、原原种种植温室、原种种植网棚, 种薯种植面积近两万亩, 极大地促进了会宁县马铃薯的良种种植率。

案例三:会宁县制定了“2012年会宁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任务实施方案”, 成立了由分管县长任组长, 农牧、财政部门一把手任副组长, 各乡镇长为成员的“2012年会宁县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与推广任务领导小组”, 制定了在15个乡镇种植一级种薯6000亩、二级种薯6万亩、良种推广面积70万亩的计划, 与12家合作社签订了种薯种植、推广合同, 并由这12家合作社和马铃薯种植户签订提供马铃薯良种的供种卡。合作社可以得到一级种薯150元/亩、二级种薯30元/亩的良种扩繁补贴。供种工作完成后, 合作社凭供种清册、供种卡及供种发票到县财政局报账。这个做法极大地促进了马铃薯的良种种植率, 合作社作为基层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 既实现了自身的利益, 又帮助政府提供了对农民的服务。

二、经验和做法

㈠政府重视, 措施得力

1. 夯实产业基础。

近年来, 会宁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实际, 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制定“四个百万”工程, 即百万只羊、百万亩草、百万亩马铃薯和百万亩全膜;狠抓农业“四大产业”, 即马铃薯产业、草畜产业、小杂粮产业和瓜果产业;建设“五大基地”, 即马铃薯产业、草畜产业、小杂粮产业、瓜果产业和林业产业基地, 这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创造了良好契机, 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2. 制定扶持政策。

为推动合作社发展, 会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 制定了《会宁县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会宁县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实施方案》, 明确了发展目标, 按照突出主导产业、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原则, 聘请懂技术的理事长做信息员, 指导本村村民发展产业, 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政府给信息员支付高于村干部的报酬, 并通过严格考核来确认信息员的工作绩效。

㈡业务部门指导服务到位

1.宣传培训。

合作社业务指导部门通过“引进来, 走出去”的方式抓合作社培训。五年里, 累计培训45场 (次) , 培训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加及营销大户7000人 (次) ;组织示范社负责人赴山东、浙江考察当地合作社发展;聘请县、乡专业辅导员60人, 指导合作社规范发展。

2.引导销售。

业务部门通过各种渠道为合作社提供政策、市场、科技等信息, 组织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 支持合作社申报认证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 开展环境和质量认证, 加强土地流转服务指导, 制定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和土地流转服务流程。

3. 行业联合。

近年来, 会宁县农牧局通过倡导成立产业联合会的办法, 共组织成立马铃薯、草产业等行业协会八个, 为行业搭建相互交流和外出学习的平台, 促进了本县产业的发展和行业之间的横向联合。

4. 示范引导。

制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办法, 开展各级示范社评定, 在全县形成了示范社引领带动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 合作社示范社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源。

㈢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协调运行

虽然会宁县农业发展条件不佳, 但多年积淀的人脉资源和习惯传承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西部“高考状元县”走出去的人才遍布全国各地和众多行业领域, 为合作社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信息沟通渠道和业务拓展基础;逆潮回归、返乡创业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城市工作生活所积累的实践经验和所感触到的现代观念, 为合作社适应社会经济环境和对接市场提供了明确的思维导向和行动基础;不利环境条件中所塑造的奋斗精神和变通特质, 为合作社健康成长注入了持久生命力和不竭的动力。会宁县充分利用这些有利资源和条件, 鼓励和引导种养大户、返乡创业人员、贩运经纪人等能人领办和管理合作社, 充分发挥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通过行政推动、宣传培训、强化服务、典型示范等措施, 引导合作社依法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推进规范化发展, 鼓励广大成员积极参与合作社重大事务和决策, 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落到实处。这样, 一方面强化理事会的日常决策功能, 充分发挥能人治社的积极性;一方面加强对合作社的审计和督导, 防范内部能人控制, 逐步形成了能人治社与民主管理相协调的运行机制。

㈣“产地低端合作”向“产业高端联合”跨越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力的提高, 为进一步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高合作社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规模效益, 会宁县在政府全面协调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 依托区域特色优势产业, 开始探索更高水平和更大区域的联合, 逐步形成“行业协会+合作社联社 (公司) +合作社+农户”运行模式, 推动合作经济发展方式由“产地低端合作”向“产业高端联合”跨越。

在“行业协会+合作社联社 (公司) +合作社+农户”模式中, 行业协会主要负责制定优质农产品标准、全程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及监督协调行业发展;合作社联社通过横向一体化形成利益共享机制, 把社会分工从单个合作社内部扩大到全社会范围, 化“竞争”为“合作”, 变“冲突”为“协调”, 并通过组织边界的扩张, 在尽可能的范围内, 把部分外部市场化交易变为组织化内部运行, 从而节约交易费用, 加盟合作社联社的合作社在自我经营、独立核算的前提下, 按照联社的发展规划和总体需要, 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地引导农户整合资源及生产要素, 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组织生产和提供优质产品。

案例四:会宁县马铃薯种薯联合社, 是由13000户成员组成的集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推广销售、商品薯购销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 联合社中6家规模较大合作社的理事长出资注册了“六合薯业开发有限公司”, 注册资金500万元, 总资产3000万元, 办公场所2处, 员工98人, 拥有组培室、全自动智能化连栋日光温室、全日照育苗棚等13座6360平方米, 原原种、原种生产网棚150多亩, 良种生产基地6000亩, 贮藏室、贮藏窖6个3300平方米, 各种办公、交通、生产、检测检验设备60台 (套) 。年生产马铃薯脱毒苗2000万株、原原种2500万粒、原种4600吨、一级种4800吨, 年销售马铃薯商品薯10万余吨, 纯收入500多万元, 形成了农户松散生产和公司严格的现代化运营方式相结合的产业组织形式。

㈤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品牌化经营, 提升合作社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

近年来, 会宁县一些实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积极倡导和科学指导下, 依托马铃薯、草畜、小杂粮、瓜类等特色优势产业, 积极申请注册商标;通过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 把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轨道;通过统一产品包装和标志、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等, 多角度、全方位实施品牌价值化经营。已有方圆羊业、金蛋蛋马铃薯等30多家合作社注册了商标, 应发马铃薯、黑金子土特产购销等8家合作社进行了产品和产地认证, 蒙生养殖、众望养鸡等40多家合作社进行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先后涌现出“西北磨坊”小杂粮、“富柴门”鸡蛋、“陇郁香”胡油、“千胜牧业”牛奶、“黑金子”瓜子等商标, 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品牌效应的带动下, 合作社发展规模不断壮大, 产品销售半径大幅延伸, 自身实力持续增强, 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

尽管会宁县合作社发展较好, 但依然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规范的合作社数量还太少, 带动能力还不够强;二是合作社自身积累资金不足, 贷款较难, 严重制约着合作社壮大;三是合作社带头人的受教育程度和知识水平较低, 不利于合作社进一步发展。

三、启示

在会宁调研过程中, 随处可见合作社的牌子矗立在马路两边, 可以看出, 合作社正在被老百姓所接受, 正在逐步成为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启示一:规范化是合作社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会宁县农经部门指导合作社健全了内部运行机制和资金管理机制, 帮助合作社分别印制了会计账簿和统一印制了合作社成员账户, 并在成员大会上公布财务运行情况, 县乡经营管理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对合作社内部管理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目前, 甘肃全省合作社数量发展很快, 但是能够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范发展的还太少, 应该通过示范社创建、发布示范社名录等措施来规范合作社发展, 在全省树立一批可学可比的典型。

启示二:合作社发展和壮大的关键是人才。通过调研发现, 正是会宁县对教育的重视让会宁人思路灵活、眼界开阔, 他们对合作社的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 而政府则不失时机地发挥了能人的作用, 选他们为行业协会领导, 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聘他们为信息员, 把致富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乡邻, 给能人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 形成了能人和产业互促的良好机制。借鉴会宁经验, 应把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合作社发展重要位置, 一方面为现有合作社带头人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提高能力的培训途径;一方面吸引大中专学生投入合作社事业中来, 努力建设一支懂政策、善经营、会管理的合作社人才队伍。

启示三:合作社的合作不仅仅停留在经济领域, 还应该挖掘一些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合作方式。会宁县发展好的合作社不仅对产业发展起着带动作用, 还起到了技术服务和引导作用。以马铃薯为例, 由合作社和农户签订种薯供应协议, 促进全县良种种植普及率, 起到了服务社会的作用。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培养合作社的社会责任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能力, 是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心系社员谋发展发家致富奔小康 篇三

搞好服务是合作社的工作重点

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基地为依托,创新经营模式,与社员共同建立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经营服务体系,积极做好服务,处处以社员的利益为重,从社员最关心的事做起,尽心竭力解难题。通过良好的服务,增加合作社的凝聚力,扩大经营规模,使合作社向大而强的方向发展。合作社在理事长姜绍波的领导下,把握政策,抓住机遇,重点围绕果品生产、销售和基地建设,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加强对果品市场的调查预测,沟通各地市场信息,及时反馈给社员,提供信息服务;为社员提供新品种、新技术及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和增值农业服务;推行标准化种植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业产业化程度;积极组织广大社员开展产销对接,解决农产品的销路问题,最大程度增加社员的收入。

充分发挥合作社的职能作用

搞好自身建设

怎样把合作社办好,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关键要靠广大社员的共同努力,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合作社的形象,增强协商合作意识,确保合作社健康发展。

4.解放思想谋发展 更新观念奔小康 篇四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解放思想大讨论心得体会

近日,我县开展了以“坚持科学发展,推进富民强县”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大讨论活动中,我结合自身教学研究,深入思考了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问题。通过思考,我深刻体会到:我县作为农业大县,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根本上冲破一切束缚农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实现农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富民强县。

一、破除传统落后思想,树立发展现代农业新理念

思想观念的落后是最大的落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必须破除一些传统落后的思想,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1、要破除小农狭隘意识,树立规模经营理念。当前,我县农业仍处于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小打小闹”的传统式零散经营,这种经营模式,不仅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使用,而且在无形当中限制了科技推广,经济效益不明显,农民增收缓慢。世界农业发展经验表明: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走规模化、集约化路子,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后劲。

2、要破除传统经营意识,树立现代经营观念。要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来经营农业,管理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首先,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调优产业结构。其次,要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实现从单纯的原料生产到终极产品上市。第 三,积极培育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实现分散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的对接。

3、要破除粗放生产意识,树立品牌竞争观念。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要求。要克服传统的粗放生产方式,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效益的意识,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一方面,要按照防治污染、优化生态的要求,大力推广应用环保节能农业新技术,大力发展节约型、环保型农业。另一方面,要引导农民树立和增强品牌意识,学会打造品牌,把品牌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培育、挖掘一批上档次、上水平的农产品品牌。

二、消除传统落后模式,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子

1、推动土地合理流转,鼓励发展规模经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通过租赁、转包、入股、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积极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农业公司流转。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抓住中央政策支持的机遇,选择一个乡镇或几个村,积极探索农村土地合作社等形式,建立土地流转市场,推动土地规模流转。同时应尊重农民群众的发展需求,让农民自主选择流转的对象、方式和条件,把土地流转权真正交给农民。

2、推行公司市场运作,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农业公司经营是现代市场行为,如何将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结合起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因素。通过创办农业公司和专业合作社,采用“公司化经营、市 场化运作”模式,就是找准了市场行为和政府行为的结合点,并通过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出一条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创造性地推出“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所谓“政府购买服务”就是政府把本应给予公益性服务的经费按一定价格标准拨付给相应类型公司或竞标成功的公司,这些公司按照政府要求完成生产或技术服务任务,接受政府监督和指标考核,实行合同制管理。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推行,促进了公司的发展壮大,从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消除传统落后方法,搭建现代农业发展新平台

1、强化科技支撑,提升发展水平。科技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动力源泉。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坚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一是搞好农业科技推广,加强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搞好对农业生产的技术指导。同时,加强农村信息化示范体系建设,把信息高速公路到农村,让农民享受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二是加强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农广校、技工学校、县委党校等教育网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举办大型科技下乡活动等方式,带动促进农民科技种养。

2、融资平台,加大金融支持。发展集约高效农业,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作保障。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是创新为农生产服务方式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突出农村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实用性 和可操作性。在信贷支持农村建设方面,成立城市建设投资和农业发展等两家公司,为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村公路、水利、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融资平台。同时,建立担保、农村资产抵押、农户信用评价和推广公务员工资担保贷款投资农业,争取邮政储蓄银行开办小额贷款,推行林权、土地押贷款等服务创新平台。

3、积极搞好园区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从总体上规划好园区,形成布局合理、定位科学、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的园区体系。另外,在建设园区过程中,除了要摆布好已有的项目外,还要积极到外地招商引资,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吸引外来投资者,使他们看到园区的集聚效应。

上一篇:于描写美景的拟人诗句下一篇:水利施工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