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2024-09-19

技术人员评价材料(共9篇)

1.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篇一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材料

2015,本人认真学习党的政策理论,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五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建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重大问题。积极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自身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断增强,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团结,捍卫党的纯洁,保持党的先进,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工作过程中,将学习与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刻苦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7月参加省水利厅主办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培训班,集中学习了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水利工程部分)、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相关规范和规范性文件。通过培训更新了专业知识,深化了专业认识,提高了专业水平。同时在工作之余注意充电,加强了水利水电工程的专业学习,为更好的胜任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工作实绩有:一是完成2014本级财政安排的13座小Ⅱ型水库冬修应急处置项目的工程结算和验收工作。二是完成2014中央投资的5座小Ⅰ型和6座小Ⅱ型水库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工程结算审核和法人验收,并通过东方市水务局组织的政府验收工作,完成投资3770万元。确保了上述水库正常蓄水,安全度汛。同时,上述11座水库作为为民办实事项目通过株洲市考核验收。三是组织开展南方市规划内剩余68座一般小Ⅱ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初设、审批、报备和招标等各项前期工作,并于11月组织开工建设。

四是组织开展46处新建扩建水源工程前期工作,3月完成电子化上图工作并报东方市水务局备案,后续工作将按照上级进度安排进行,为南方市十三五水利建设规划做好项目储备。五是组织完成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齐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法人验收。六是组织开展南方市8座中型、14座小Ⅰ型、287座小Ⅱ型水库大坝注册登记调查、测绘、复核和上报工作,至11月止按要求完成全部注册登记工作,比上级要求时间节点提前一个月。七是完成南方市中小型灌溉泵站调查统计并上报调查报告。八是组织完成船形山水闸地质勘察工作,组织开展船形山水闸初步设计工作。九是按照市防办的安排,作为梅泉、东兰等8座水库的防汛技术责任人,认真履行职责,开展汛前检查和汛期巡查,确保了安全度汛。十是完成局安排的其他工作。

2.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篇二

关键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

1 人的评价活动的一般特点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与评价是人的评价活动在人事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分析人的评价活动的一般特点有助于科学地指导人员的考评活动。

人的评价是一种属于社会历史范畴的活动,其最基本的特点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和历史性。社会性特点又表现为人的评价活动的广泛性、多重性、主体性、间接性和不确定性,历史性特点又表现为人的评价活动的连续性、动态性、滞后性、客观性和预测性。

广泛性和多重性是指在整个社会中,人的评价活动存在于各个领域、各类场所和各种关系中,社会的每一个人都同时充当评价的主体(评价者)和评价的客体(受评者),并采取各自不同的评价目的、标准和方法,产生多种评价结果。

立体性是指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多维的社会空间之中,人们相互之间构成多角度多方位的立体评价关东。

间接性和不确定性是指人的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都表现为一定的社会行为,评价是以对这些社会行为的认识为基础,而社会行为复杂多变,难以直接测定,对同一社会行为的认识又往往因人而异。

连续性和动态性是指对人的评价活动,就广义来说是长期的历史过程,具有时代的特征,一定历史阶段和一定地域范围内形成某种传统的评价准则和评价方法,随着时空的演变又会派生出反映该时空特征的新的准则和方法。

滞后性是指对人的评价只有在他的社会行为发生之后才能进行,今天评价的内容是过去和当今发生的行为结果,未来发生的行为不能作为现在评价的依据,而某些重要的历史人物行为价值的正确评价可能滞后几十年乃至上千年。

客观性和预测性是指在反映人的意识和行为的变幻莫测的社会现象中,总是隐藏着某种客观存在的规律,只要选取适当的观察方法和采用适当的手段,就有可能揭示这种规律性,并加以定性或定量的描述,并据此预测出人的未来行为的一般结果。

2 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特点

从人才的知识面分类,专业技术人员即所谓“专才”,是指那些具备专门的知识和技(艺)术才能的工作人员。这里面不仅包含了科学技术人员,还包含了经济技术人员、文化技术人员、艺术人员、体育技术人员和初、中级普通教育人员。他们的劳动特点有共性和个性之别。

2.1 创造性

从宏观角度划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劳动都是脑力劳动,具有与体力劳动相区别的明显特点。

体力劳动主要是再现型劳动,脑力劳动主要是创造型和发现型劳动。再现型劳动的特点是在前人和原有的基础上重复再现,发现型劳动的特点则是在前人和原有基础上有所前进,而创造型劳动则是在技术上的重大发明,艺术上的重大创造和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体力劳动的原有含义也在发展,完全依赖人的体力从事生产劳动的范围在逐步缩小,体力劳动中对脑力的要求越来赴高,越来越普遍。但就整体来说,现今的体力劳动仍属于建立在感性知识(经验)上的再现型劳动;同样,在脑力劳动中,也存在一些再现型的一般脑力劳动方式,在这里依靠的是常规的理论知识,这种常规的理论知识比感性知识的知识化程度更高一些。随着脑力劳动对理论知识需求的深度和广度的提高,发现型和创造型脑力劳动方式的比重便越来越大。从创造型劳动到再现型劳动的演变与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的过程相关联。所以,体力劳动成果往往表现为量的增加(当然这种量是以一定的质为前提的),是可以直接进行测度和统计的物质实体;而脑力劳动成果则主要是质的变化和飞跃(当然这种质也离不开一定的量),一般是知识产品或艺术形象,它难以用测度和统计其价值。因此,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与评价同对知识价值和学(艺)术造诣(下转第204页)(上接第190页)的评估相关联,更多地采用间接评价方法,并对评价者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

2.2 探索性和竞争性

创造性决定了专业技术人员劳动过程的探索性,特别是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更具有探索性,一项重大技术发明、艺术创新或理论突破都是专业技术人员日以继夜,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锲而不舍长期坚持研究的结果。遗憾的是,探索性特点决定,科学技术和艺术活动在其发展进程中都存在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结果。然而,从理论上说,我们不能完全用成败来评价专业技术人员的功过。成功固然可贵,失败也并非一定无能,关键是要弄清失败之所以然,找到失败的原因,这在理论上讲也是一种知识财富,它可以免去他人或后人重蹈覆辙。但是,在实际的人员考核与评价活动中,往往只是成功者的舞台,尤其在“僧多粥少”的竞争环境中,失败者则往往总是迫不得已为成功者让道。

探索性必然导致竞争性,由于个人素质和环境条件、手段的不同,在专业技术队伍中,往往导致不同观点之间的学术竞争。这种不同学术观点之争,往往是科学和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通过不断地求知和探索,才能使科学和艺术永保旺盛的创造活力。把这种学术自由原则引入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与评价活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学术水平、艺术造诣同学术观点、艺术流派不是相同内涵的概念,不能以不同学术观点或艺术流派为由,贬低或否定别人的学术水平和艺术造诣。

2.3 个体能动性和群体协作性

专业技术活动中无论是哪一种类型,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个体与群体协统配合的活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和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一方面协作规模愈来愈大,个人孤军奋斗已实难在科学上有所建树;另一方面又对个体潜能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离开个人的钻研、独创,任何群体也将一事无成。所以,必须充分发挥每个专业技术人的潜能,调动每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又要使工作群体形成和保持良好的协作关系。专业技术劳动的这种特性正是人员考核与评价活动目的之所在。但是,考评活动必须把作为考核对象的个体从群体中分离出来,这就涉及到如何正确评价群体中每个个体的作用和每个个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评价两方面的问题,这往往是人员考评活动中的一大难点,也是普遍研究的重点课题。

3.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评价研究 篇三

【关键词】企业;营销;绩效评价

我国加入WTO以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我国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企业市场营销作为现代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所以,现代企业的竞争也集中体现为市场营销的竞争。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健康的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绩效评估和利益分配,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各项任务和指标的完成。下文中,笔者就将对企业营销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展开研究,首先提出了建立营销人员绩效评估机制的重要性,然后对我国企业绩效评估和激励机制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对营销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办法。

一、企业建立绩效评价机制的重要性

营销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建立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因为企业的营销工作相对自由,较为有弹性,而且多为非现场管理,不容易掌握,营销的业绩多通过新增客户量、成交客户量、拜访客户平均成交比率等来实现。而绩效评估是营销部门管理人员与员工进行双向沟通的重要途径,可以起到良好的督促与激励作用。首先,合理的绩效评估机制有利于员工及时的获得绩效反馈,通过表扬、鼓励、对绩效优异的员工奖励等激励措施,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他们以更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后续工作中去,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合理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有利于转变员工意识,改变“大锅饭”思想,自身的薪金收入与业绩挂钩,有利于员工加强自身的危机意识,促进员工努力工作,确保公司的营销工作长期健康发展。再次,良好的绩效评估机制有利于实现营销管理的专业化,开发与激励出一流的营销团队,打造优质的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我国企业营销绩效评价机制发展现状

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已经引起了很多企业的重视,目前,我国企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普及面较广,考核方法较多,执行相对彻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目前,我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激励机制将营销人员的激励大致分为以下几方面:一是职业发展激励,包括职称、升迁、培训等;二是绩效考核激励,与岗位职责与个人表现配合的考核;三是薪酬激励,建立职称薪酬体系;四是福利激励,包括各种基本福利与奖励福利;五是精神激励,包括慰问、人文关怀、优先激励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营销绩效评价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将我国企业销售在人员绩效考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如下:(1)评价标准不科学,使考核结果存在偏差。目前大多数企业采用上级对下级考核的方式,多由营销经理等员工的直接上司来进行考核,在业绩评估中难免存在上级对下级的个人偏好等主观因素,可能给考核结果带来偏差。另外,营销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营销人员出差多,可能使考核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观察营销人员的工作表现,仅能通过固定的指标来了解营销人员的业绩,考核信息的欠缺一定程度上也给绩效评价带来难度。(2)考核缺少沟通和反馈。绩效评价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员工和企业的整体绩效,所以,对于绩效评价来说,考核中的沟通与反馈同样重要。考核前应与员工及时沟通,使他们充分认同和接受业绩评估的指标,考核后的反馈可以了解营销人员的思想动态,有利于对考核工作进行改进。良好的沟通与反馈给了营销人员申述与沟通的机会,减少员工流失率,也有利于了解和评价营销人员的工作表现。然而,当前很多企业仅将绩效评价视为工作任务,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沟通和反馈,不利于企业营销工作的健康长远发展。(3)考核频率太高或太低。在企业的绩效评估中,考核频率太高或太低都不利于营销工作的开展。考核频率过高,加大了评价人员的工作量,也对营销人员产生了无形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员工队伍的稳定。考核频率太低会造成营销人员的惰性,不利于发挥绩效评估工作的牵引作用,只有适中的考核频率才能起到积极健康的促进作用。此外,企业绩效评估中还广泛存在的问题还有:绩效考评过程流于形式、考评结果没有在薪酬给付中得到应用、考核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考核等。

三、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估机制、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1.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原则。(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应紧密结合企业自身的产品特点、企业的文化等。同时,也应该以企业营销战略为导向,服务于企业的营销战略。例如,如果企业的近期营销策略为加速主营业务发展,则营销评价办法要带有明显的销售导向,考核中倾向于对营销人员高合同额的奖励,重点关注营销人员的销售量、合同额、回款率等;如果企业的近期营销策略是稳定现有市场,采用订单生产模式或是OEM 生产模式,则营销评要带有明显的客户满意导向,考核中倾向于对营销人员在客户关系把握方面成绩的肯定,重点关注客户首选率、客户回头率、客户相应速度等指标;如果业的近期营销策略是争夺现有客户市场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则营销评要带有明显的市场开拓导向,进行评价时对不同市场的销售业绩进行区别对待,而非仅仅将销售业绩累加。重点关注新市场的开拓和铺货率、新产品销量等指标。(2)使员工充分参与。中小企业的营销人员流动性较大,为了提升团队稳定性,减少优秀员工的流失率,企业的营销评价机制应使营销人员、公司其它部门员工乃至客户积极参与和沟通,还可以吸纳其它企业的成功经验。(3)绩效评价与工作表现相结合。企业在设计绩效评价原则时,应克服以往单纯以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为依据的简单化方法。而将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工作态度、销售技巧、工作产品知识、工作成绩等各类指标结合起来,进行量化评价。

2.绩效评价机制的设计与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中,经常会遇到业绩指标过多,很难客观而准确的选择业绩指标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对所有的指标都进行量化考评也不够现实,所以必须确定关键的绩效评价指标。关键业绩指标(KPI)是指:在确定了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后,对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分析和归纳,提炼出可以定量化或则行为化的岗位核心职责,作为进行绩效评价的方法。KPI是用来进行绩效管理的有效方法,也是推动企业创造价值的重要驱动因子。虽然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各有不同,在进行关键业绩指标设计时,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1)营销人员的销售业绩。销售业绩是营销人员的KPI考核中最重要的指标,假设销售收入在KPI考核中所占的权重为K1,营销人员的实际销售收入与该营销人员所属销售大区的收入的比值为K2,则K1*K2的值即为员工该项得分。(2)销售产品的利润率。产品利润各有不同,有些产品属于薄利多销,可能销售量大而利润较低,所以,进行关键业绩指标设定时,应考虑营销人员的销售产品结构。(3)销售人员的回款。要保证企业的资金链安全,必须重视企业的回款问题。如果企业没有充足的汇款额,面对紧急问题时,很容易陷入困境。所以,在进行营销关键业绩指标设计中,应重视对回款额的考核。(4)其他指标。这些指标包括:“新开客户数”指标“现有客户重复购买”指标(督促营销人员管理好现有客户、维持与老客户的稳定成交量,防止客户群流失)、“消费者满意度”指标(关注营销人员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素质)等。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集中体现于营销的竞争。建立优良的营销人员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整个营销团队的合作精神和战斗力,增强销售人员对企业的归属感。

参 考 文 献

[1]杜琰.现代企业绩效评价的几种新方法[J].中国质量.2004(7)

[2]陈共荣,曾峻.企业绩效评价主体的演进及其对绩效评价的影响[J].会计研究.2005(4)

[3]李咏新.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J].企业导报.2010(10)

[4]孙永风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综述及存在的问题分析[J].预

4.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篇四

根据××公司党委关于在全公司开展“双评”活动的要求。本人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照自己的思想、工作和作风方面进行了剖析,同时和身边的群众、党员进行了谈心活动,现将自己查找的问题和谈心收集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措施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习方面:一是学习上不够主动,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二是对于政治理论学习比较肤浅,只是停留在表面。

2、业务上一些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

由于工作较忙,而忽视了其它相关知识的学习,使知识掌握不够全面;由于知识更新快,理论知识掌握有限,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论性的探讨,开发出独创性的新产品难度较大。在工作中总结不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化。

3、与其他技术研发人员、产品用户的技术交流不够,对年轻科研员技术指导不够系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对自己的政治素质要求不严,认为政治理论学习比较枯燥,没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2、放松业务知识的学习,主要是自己思想上存在一定的惰性,平时总以工作任务紧迫没时间学习为由,实在有需要才急补,总认为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就行了,没有高标准要求自己。

3、科研工作虽然肯吃苦,但对技术问题、实验(试验)情况的分析、总结不够,因此解决问题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限。

三、整改措施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及时掌握相关生产法律、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升自身的修养,以高度的责任心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在以后的工作中,要主动和其他技术研发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等多交流沟通,聚众人智慧及时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同时也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互相帮助、互相提高。

5.工程技术人员绩效评价表 篇五

姓 名 部 门 职 等 迟到 旷工 产假 婚假 丧假 病假 事假 奖励 处分 出 勤 奖 惩 加(扣)分

项 目 配 分 初 核 复 核 评 语

评价内容

经验学识

学识经验能触类旁通,且常能提供改进意见 20

学识、经验较一般人良好 16

肯上进,接受指导尚能应付工作 12

不甚至求上进,尚需继续加以训练 8

对工作要求茫然无知,工作疏忽 4

专业技能

极丰富的专业技能,能充分完成本职工作 20

有相当的专业技能,足以应付本职工作 16

专业技能一般,但对完成工作尚无阻碍 12

技能程度稍感不足,执行任务常需请教他人 8

对工作必须技能不熟悉,日常工作难以完成 4

责任感

任劳任怨,竭尽所能完成任务 20

工作努力,分内工作非常完善 16

有责任心,能自动自发 12

交付的工作需督促方能完成 8

敷衍了事,无责任感,做事粗心大意 4

工作协调

与人协调无间,为工作顺利完成尽最大努力 20

爱护团体,常协助别人 16

肯应别人要求帮助他人 12

仅在必要与人协调的工作上与人合作 8

精神散漫,不肯与别人合作 4

积极性

奉公守法,足为他人楷模 20

热心工作,支持公司方面的政策 16

对本身工作感兴趣,不于工作时间开无聊玩笑 12

工作无恒心、精神不振,不满现实 8

态度傲慢,常唆使别人向厂方提不合理要求 4

合计

6.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篇六

该同志在08年工作中,先后在元立、宁钢等项目部担任技术员、技术负责人等职务。

宁钢2500m3高炉热风炉耐材砌筑工程仅耐材有15000t,计划工期90天,工期相当紧迫。该同志承担了施工方案及各种专项方案,施工技术资料的编制,这对于一个接触炉窑专业仅三个月的年轻技术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面对困难与挑战,他没有退缩,勇敢承担起技术负责人的角色。他用一个星期时间全面熟悉了施工图纸,并把图纸中的每个重要细节都用小册子记下。

在接下来的施工中,他对照现场,做到彻底了解图纸,把好技术关,将图纸上的东西转化到施工中的每一个细节当中。在施工过程中,他经常碰到技术上和施工上的难题,他随时向经验丰富的师傅们请教,综合他们的意见来牵头处理。将组合砖砌筑、不定型耐材浇注喷涂施工新工艺成功应用到了3座热风炉施工中去,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

在他担任技术负责人的整个过程中,由于三座热风炉的施工任务分属三个外协施工队伍,因此在人员的安排和管理上存在了一定难度,为了确保施工中不出现问题,并且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他制定了相关的措施,一方面给每个施工队伍指定当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严格按照计划进行施工;另一方面,安排三座炉开展砌筑竞赛。相关措施的制定和执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但保证了施工总进度,而且施工质量也得到了大项目部、业主以及监理的肯定和好评。

同时,他也负责起宁波工程整个预算结算及报量工作,这对于学工程造价专业的章明曦来说,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好机会。在这过程中,他深刻体会到了项目预算结算工作的繁琐和艰辛,但是他并没 1

有退缩,根据已有的各种结算资料,反复与业主进行计算,审核,直到最终业主签字确认为止,为公司努力争取到了尽可能大的工程结算值。

在宁波项目部工作期间,他不仅掌握了具体施工的各种方法、措施以及经营造价方面的相关流程,并且解决现场施工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008年03月 结合宁波工程的实际情况,在项目经理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了QC成果文章《运用QC方法提高热风炉系统大墙砖砌筑质量》。

在完成宁波钢铁项目以后,我又参与到了江阴兴澄特钢热风炉钢结构安装工程的施工(2008年05月—2008年12月)。这是我们炉窑公司第一次承建大高炉热风炉系统结构安装工程。从材料采购,到构件制作,再到进场安装,我们面对的都是全新的挑战。而对于我来说,这又是一次我学习锻炼的好机会,因为这使我的专业又得到了拓展和延伸,可以为今后成为复合型管理人才打下更坚实基础。

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我身兼数职,负责项目部的计划,经营,以及材料的管理工作。因为又是一项全新的任务,很多工作都得从零开始。我除了做好业主、总包方要求的每日计划报表和月产值报表,及时上交之外,还负责项目各个制作厂的材料收发,构件收发管理。在材料管理上,江阴项目的材料、构件以多和复杂为主要特点。为了在材料、构件管理上不出差错,尽可能的满足制作厂对构件的制作进度,因此,必须保证材料的供应及时。我每天除了安排材料进场外,还根据现场的安装进度,及时协调构件厂,将急需的构件发到现场,以保证安装的进度。另外,对材料构件建立清晰的台帐,这样就可以

对进场的材料构件有帐可查,对于没有进场的或者急需的构件材料做到心中有数,及时调整现场的安装顺序,减少不必要的窝工和资源浪费。

虽然面对新工作,经验不足,但是我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工作做好,为江阴钢结构项目的尽早完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7.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篇七

阿尔文·托夫勒 (Alvin Toffler) , 未来学家、社会思想学家。其“第三次浪潮”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新技术与社会发展的思想和预测及系列管理新技术变革中社会权利、财富获得、社会结构、个人与社会关系等观点。其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内容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1 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地位获得的机制

在信息社会, 知识就是变革, 知识的加速获取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能量, 一切都在变革。托夫勒认为, 信息时代知识能够替代其他资源, 替代原材料、能源, 成为社会资源的最终替代物, 它还能够节省时间。计算机和先进知识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把生产力从城市解放出去, 进一步节约了能源和运输的费用, 最终计算机化的设备能够替代人的劳动。目前, 整个社会正在经历劳动场所的力量转移, 一种新型的拥有自主权雇员出现了, 他们的生产资料就是所有的知识。托夫勒认为, 新的财富创造体系要求有一支沉浸在符号中的劳动大军。工业文明逐渐丧失其主导地位, 信息的力量在地球上崛起, 新兴产业和新兴的技术人群将会出现。在知识经济时代, 最重要的政治问题已经不是财富的分配, 而是信息和信息传播手段的分配。社会公正和自由都取决于教育、信息技术和自由意志的表达。日常知识越来越抽象, 常规学科正在分解。依赖计算机的帮助, 同样的数据或者信息现在已经可以容易地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加以整合和分割, 让信息利用者能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单元进行综合, 从而实现权力的分配、生产以及获得。具体而言, 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以权力分配而实现地位获得的机制, 使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更多的依靠知识和技术的增加等非制度性因素。

1.2 知识和技术提升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层次

该理论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金融分析家等处在脑力工作光谱的最高端, 尽管他们的作用不同, 但是他们工作都具有抽象性质, 是围绕信息来进行工作, 他们的工作完全是符号性的。现代社会各色脑力工作底端的纯体力工作正在逐渐消失, 经济实体中体力工作数量的建设, “无产阶级”成了少数派, 取而代之的是“知识阶级”, 也就是说超符号化经济的展现, 让无产阶级变成了知识阶级, 使其地位得到了较高的提升。

1.3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竞争和流动激烈程度极高

技术不是社会变化的唯一动力源泉, 但是技术却无可争议地成为加速推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技术人员的流动性更大。该理论认为, 计算机已经触发了一系列设计人的新观念的诞生, 人是更大系统的一个能进行相互作用的部分。计算机带着惊人的力量横空出世, 以令人震惊的速度, 对数量大得惊人又全然不同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和传输工作, 它已经成为推动知识获取过程加速前进的最新的、主要的力量。加速的知识获取过程, 为巨大的技术引擎提供着燃料, 这意味着一切变化在加速。20世纪70年代至今,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化, 使整个中等文化水平和中等富裕程度的阶层, 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具有高度文化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人员、职员和管理人员职业竞争和流动极高。在美国,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所学的知识在短期内会被信息的技术所更新和替代, 其职业地位也会受到严重的冲击。

综上所述, 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理论中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地位观有以下3个特征。

(1)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地位获得的不再是完全依靠政治生活的权力, 而是来自于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和分配。因此,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更多的依赖于依靠个体努力获得等非制度性因素, 不断增加自身的知识和技术水平, 实现更大的价值, 获得了更高的地位。

(2) 由于技术和信息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动力,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成为了信息技术创新和的管理主体。不仅提升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 而且使其地位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且获得了持续性的提升动力。

(3) 互联网信息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地位淘汰性。由于技术的创新和高速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会被新技术所迅速淘汰。其地位获得的竞争程度极为激烈。他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奋斗, 获得较高的专业技术, 获得较高的地位, 并保持地位的稳定性。

2 约翰·奈斯比特“信息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

约翰·奈斯比特, 美国人, 20世纪美国著名的未来学家, 凭借《大趋势》和《亚洲大趋势》奠定了其未来学家的地位。他提出的“信息社会”理论, 对知识经济社会持乐观的态度和技术决定论的倾向, 成功预测了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 同时还预测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及一系列。其理论中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内容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2.1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阶层规模增大, 地位获得的层次也越来越高

全球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 信息是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价值论会取代劳动价值论, 信息经济将会成为实体经济。在约翰·奈斯比特看来,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可以成为人们手中权力的来源。知识与其他力量不一样, 知识可以被创造, 同时也可以被毁掉, 知识的整体价值往往大于各部分之和。可以说, 知识生产力已成为生产力、竞争力和经济成就中的关键性因素。知识产业也成为了最主要的产业, 这个产业向经济提供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源。这直接导致了拥有信息技术和知识的互联网信息专业人员数量激增, 其地位也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逐渐提高。

2.2 信息和技术的获得成为了地位分层的重要指标

该理论认为, 信息经济并不是虚拟的, 它是实体经济, 信息经济发展得越好, 工作也就越好, 工资也会越高。信息经济产生了数量惊人的报酬丰厚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但前提是必须掌握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术, 否则将无法胜任。在现实中, 缺乏信息专业技术的、未受到足够教育的人在信息社会只能拿到与自己经济价值相适应的低廉的工资。也就说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和分层主要是依靠获得信息和技术。

2.3 信息技术较大缓解了性别分割制度的不平等性对地位产生的影响

该理论区别其他理论地位获得观的最大的贡献在于发现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缓解了性别分割制度的不平等。该理论认为, 信息社会中个人价值受到了加倍的重视, 特别是女性价值逐渐跨越了性别分割制度得到了充分的实现, 其地位获得也相对较高, 难度也相对降低。由于信息经济把社会的重心转移到了个人身上, 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了个人力量和价值, 削弱了政府、资本等制度性力量。女性的价值获得了相对公平的认可和实现。一方面, 信息时代提供了数以百万计的新的工作岗位, 其中三分之二由妇女承担。劳动大军中妇女仅占少数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了, 没有子女的妇女出去工作的愿望比男人更加强烈。另一方面, 女性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领域中, 妇女资历更深, 见识更广, 人数更多, 拥有更大的发言权和话语权, 甚至升到最高领导岗位。该理论认为,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人们将会有这个认识:作为企业领导人, 女性同男性一样能干, 女性终将跻身于她们以往不能涉足的领导层, 获得更高的地位。

2.4 信息技术有助于不发达地区专业人员的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

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传播和人才交流, 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亚洲等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和大众教育水平地提高, 缩小了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技术差距。由于信息的传播速度将会越来越快,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大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地域、文化、种族等制度性因素越来越难以阻止知识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不仅为自身, 而且为社会大众开启了通向信息、技术、观念和知识的大门。全世界的人们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构成的平台获得信息、技术、教育等各种资源, 这极大地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和分配不均, 促进了社会的相对公平发展。同时,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 个体的互联网信息技术越来越多, 拥有的知识越来越丰富, 地位获得越来越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和奋斗等非制度性因素实现, 使其更易于接受新的观念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规制”, 更能够促进地区的技术创新和价值的实现, 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创新的外部环境。

综上所述, 约翰·奈斯比特“信息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有以下3个特点。

(1) 随着信息经济地发展, 互联网信息专业人员获得的工作机会和职业薪酬越来越多, 并且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规模会随着行业的发展不断扩大, 其地位获得了持续性的动力。

(2) 知识和信息不仅成为主要的生产力和推动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以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而且成为了个体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的关键性要素。拥有信息和知识人即拥有权力和地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掌握了信息技术等生产资料, 其地位和声望相比工业社会有了极大提高。

(3) 互联网信息技术缓解了现实社会的不平等。一方面, 互联网信息技术减少了性别分割制度的不平等。信息社会中职业需求具有“重脑力、轻体力”特征, 极大的促进了降低了传统行业对女性的排斥, 女性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得到了不断提高;另一方面,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大规模扩散减小了区域分割制度的不平等的影响, 促进信息社会的向更为公平的方向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3 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

曼纽尔·卡斯特, 未来学家、信息社会学家。他通过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领域的大量数据和材料的分析, 提炼出了“网络社会”理论, 揭示了现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被互联网信息技术构成的网络和信息所渗透, 并提出网络将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结构。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带有技术决定论倾向。其主要观点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塑造的网络带来了新的社会形态, 构建了新的社会时空, 互联网行业形成的特有的技术精英的文化, 能够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重塑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中关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内容.

一是网络社会构成新社会时空, 互联网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范畴即时间和空间, 并向地位获得的根本基础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提出革命性地挑战。该理论认为, 生产力与经验之间关系的改变充满着生活、时空等物质基础的转化, 信息时代的流动空间控制了人们的文化空间。借由科技淘汰了传统工业社会的时间逻辑, 技术将时间压缩为一个微小的随机的一瞬间, 因而社会的发展趋势是隔断与传统社会的连接。这种趋势使得传统的社会关系变成了空壳, 并且发展成为一种虚拟的文化。同时, 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能够通过改变时空的物质基础来构建一个新的流动的空间。网络社会就是围绕着这种流动的空间建立起来的, 资本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影像声音的流动, 这一切流动支配了经济、政治生活的过程, 网络会支持和促进这些信息流动, 并让这些流动在时间中结合。流动空间的出现, 标志着传统以时空区域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的瓦解, 网络社会拥有自身的社会组织特性。因此, 在网络社会中的时间与大部分古典社会理论认为的时间所支配了空间存在极大的差异。人们不再有一个承担确切社会责任的权力中心, 原有的政治结构变得松散。这就意味政治、经济、教育等一系列的制度性因素的作用开始减弱。但是该理论认为, 在制度性影响因素中, 城市等级制度和工作组织制度作为结构性的因素的其影响却得到了加强。一方面是由于城市成为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源地和中心地, 城市制度的作用并没有减弱, 而是得到了加强。但由于城市之间结构的分层差异, 直接导致了城市等级越高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越高;另一方面, 劳动被高价值的“信息主义”生产的新方式所改变, 即将劳工分隔在一个多变的网络结构中进行新的组织逻辑, 其与国家地理位置, 或传统的竞争公司, 或标准工作周的“时钟”所限制的工作形成对比。对于许多信息劳动来说, 信息主义的结果就是社会结构解构以及高度开放性和竞争性, 而使许多生活领域变得不稳定;即使是弹性工作时间和兼职工作, 也不断地要求再培训和重新整合进新的劳动结构之中

二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处于信息社会的核心位置, 地位获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信息社会中信息和技术将变成了劳动过程和劳动分配的关键部分。对于大多数信息自由主义者而言, “信息社会”是由技术来驱动, 依赖技术精英领导方式来分配生产权力, 这些都导致现行的社会关系出现了不稳定。但是在不稳定的状态中传统的、坚实的社会结构则出现了被结构的解构, 大量压制住的向上流动机会出现在技术专业人员面前。不言而喻, 作为“信息前哨”人员——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 更容易把握住信息的机会获得较高的地位和向上流动机会。

三是互联网信息技术“技术规制”深刻影响地位获得。在该理论认为,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和实现是启蒙运动和科技理性地延续和实践。其地位获得源自于对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员所创造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化及其特有的专业技术资本。他们通过编辑软件和推广软件使用, 不断去实践互联网信息技术文化, 推动自由和技术的意识形态的传播, 最大限度的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承认。通过这种传播不断推动科学和技术的进步, 促进社会和个体对科学和技术以及技术人认可和信仰, 促进信息社会的整体进程。

综上所述, 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的地位获得观具有以下4个特征。

(1)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信息专业人员处于信息社会的核心位置, 对社会财富生产和分配具有较强的权力, 其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 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时空的物质基础, 使信息社会的社会关系结构发生了较大地变迁。互联网信息技术造就了流动的社会, 原有的传统意义上的时空区域的权力控制变得脆弱, 未来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变得难以把握。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环境充满了竞争性和流动性。

(3) 互联网信息技术改变了传统制度性因素的影响。以往地位获得主要依靠权力、军事、家庭继承等制度性因素的影响, 但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政治、经济、教育等制度性因素的对地位获得的影响逐渐弱化, 而与“时间和空间”高度相关的新型制度性因素——城市等级制度和工作组织制度的影响逐渐增强。

(4) 互联网信息技术精英构造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规制”。不仅深刻影响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的获得, 而且对互联网信息技术创新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4 劳伦斯·莱斯格“代码规则”理论的地位获得观

劳伦斯·莱斯格 (Lawrence Lessig) , 法律学者、政治人物、社会活动人物。他是知识共享协会创办人之一, 提倡网络开放、知识共享, 要求政府和行业减少版权、商标及无线广播的法律限制。其“代码规制”理论主要集中在《思想的未来》和《代码2.0:塑造网络空间的法律》两本著作中, 对互联网的影响以及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历史定位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该理论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观内容如下3个方面。

4.1 信息技术“技术规制”深刻影响专业人员地位获得

在该理论看来, “互联网是一个充满了自由的新社会, 网络社会规制者就是代码, 即塑造网络空间的各种软件和硬件。”现实生活中, 社会运行的机制是通过宪法、法律及其他规范性文件来规制, 而网络社会中“代码”就是法律。在他看来, 网络社会中的代码不是被发现出来的, 而是通过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技术、思考、价值理念等制造出来的。代码不仅为自由或自由意志的理想呈现出最大的希望, 也为其带来了最大的威胁。作为网络社的规制的制定者——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他们通过编码建筑, 或筑构, 或编制这网络空间, 使之最大限度的保护网络社会最接近的原本的“自由开放”价值理念。不管外界如何去规制网络, 网络在自由、开放、共享、协作等方面的本质属性从未变过。因此, 该理论认为, “在信息技术的帮下, 资本主义可以能够终结一切不公正, 并创造出一个人人都能像企业家那样自由地实现人生价值的世界。”正如汤姆·斯坦纳特—斯雷尔克德 (Tom Steineert-Threlkeld) 所说:互联网天生抵制几乎所有形式的规制的能力。可以说第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在设计之初, 就将其价值理念根植在互联网之中, 也就奠定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获得绝对优势和制定规制的能力。

4.2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受非制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

不同的网络空间支持不同的梦想。由于受到资本和商品化的影响, 不同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编辑出来的网络空间也是不同的或者说。代码“决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接入什么样的网络实体……不同的网络规制着不同的人。”这些不同的程序如何规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取决于做出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选择。更有甚者, 一组网络空间的代码即将被创造出来。这组代码将决定网络空间的自由与规制的程度。这一点, 毋庸置疑。但是, 由谁来创造?基于何种价值理念创造?说到底, 都是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颁布”。就如同美国西海岸代码和东海岸代码就具有不同的规制属性。由于西海岸代码崇尚自由, 开放, 其继承了第一代互联网代码精神。因此,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创新和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群体主要集中在了开放的西海岸地区。可以看到,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群体中既有自由意志的捍卫者, 也有反对者。同时, 政府和商业也在通过传统力量即用财富不断规制“自由意志”的捍卫者, 以期待达成他们的目标。

4.3 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受制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

正如劳伦斯·莱斯格所说, 当编写软件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独立于可以有效控制任何机构时, 东海岸代码控制西海岸的代码的办法就十分有限。该理论进一步指出, 当西海岸的代码成为商品时, 东海岸的权力控制就会大大增加。因为商务实体是能够被控制的。正如西方俗语所言:如果你和魔鬼做交易, 出卖灵魂, 那么, 你将会得到某种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没有地位的程序员通过技术、思考、价值编码软件, 能够通过商务出卖自由软件获得财富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交换, 权力对自由代码的控制, 将支付出昂贵的财富,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往往通过类似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财富。因此, 在劳伦斯·莱斯格的“代码规制”理论看来, 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的网络正由一个自由论者的乌托邦变为一个被商业利益控制的处所。部分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正在出卖自由与开放精神获取财富和地位。如果任其发展, 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变为一个完美的控制工具。不仅是受控于政府, 更主要是受控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因此, 该理论认为在网络空间中, 由政府与商业共同塑造的“无形之手”正在建造一种与网络空间诞生时完全相反的构架。可以看到,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深受政治和资本的影响。

综上所述, 劳伦斯·莱斯格“代码规则”理论中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具体以下4个特点。

(1)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技术规制”不仅是自由意志精神的继承和守护者, 对资本、政治等传统性规制具有排斥性, 更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有着深刻的影响。

(2) 由于历史原因和信息社会特点,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处于社会结构中的核心地位, 其价值实现和地位获得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3) 互联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专业技术地位是地位获得的重要影响因素。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技术、软件等知识产权转让迅速实现技术、个体和社会价值, 获得较大的财富和较高的声望以及较高的地位。

(4)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受到了个人努力程度、价值观等非制度性因素和资本、政治等制度性因素的深刻影响。

5 技术未来学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地位获得观简要评价

技术未来学派对互联网信息技术持乐观的态度。他们的认识, 颠覆了之前学者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批判和反思态度。他们认为,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重塑着传统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在这个以信息为基础的社会中, 技术以及技术人是社会规则的改变者、塑造者、立法者。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技术的使用和创新, 获得了巨大的技术、财富、声望、权力等, 且拥有无可比拟的地位获得优势和机遇。他们主张现代社会从工业时代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带来了积极的变革。托夫勒提出了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 也是最重要的资源, 知识和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社会结构和权力分配规制。互联网信息技术是推动信息社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切都在变革。因此,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阶层, 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威望极高。奈斯比特认为, 在信息时代知识价值已经取代了劳动价值, 信息经济同样也是实体经济,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需求就越多, 待遇也越好, 个人价值得到了重视,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都会提高。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理论认为, 信息技术成为劳动过程的关键因素, 技术精英人员通过技术力量掌握和分配生产权力, 这表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可以通过技术掌握世界, 主导世界, 获得财富, 这样造成互联网行业内人员流动性大, 未来的社会关系结构将会变幻莫测。作为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的互联网问题研究领军人物劳伦斯·莱斯格也持同样的观点, 他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软件来改变了人类与人类社会的规则, 极大地改变了社会关系。在信息社会中, 传统社会文化的力量不会消失但将被削弱甚至重塑, 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通过技术规定了社会规制。因此, 其地位也处于社会结构的核心, 能够迅速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 可以用“颠覆与乐观”两个核心词汇来概括他们的主张。

摘要:本文主要对技术未来学派中与互联网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地位获得相关的理论中阿尔文·托夫勒“第三次浪潮理论”、约翰·奈斯比特“信息社会”理论、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理论、劳伦斯·莱斯格“代码规则”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发现技术未来学派整体倾向于乐观主义和技术决定主义, 认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一切问题, 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价值实现, 深刻了传统的地位获得机制。

8.应建立科研人员信用评价体系 篇八

抄袭和剽窃行为,可能构成著作权侵权;申请科研项目时的造假,可能违反行政制度,根据情节由有关部门行使处罚权,如撤销科研奖项、解除聘用等;侵害专利权或其他著作权的行为,也多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目前的学术造假者,其目的多是为个人学术地位、职称评定等谋取不正当利益,其取得利益是通过本单位或主管部門的职称或奖项评定制度实现的,具有行政行为特征,因此对学术造假的处理,也多依据行政规章进行处罚,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内部处理”。

但是,造假者骗取科研经费个人非法占有的,则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如果造假者申报下来的科研经费由其所在单位统一管理和支配,并未归造假者个人非法占有,则往往很难追究造假者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述,目前的法律规定制裁不了许多类型的学术造假。事实上,制裁学术造假也不应只期待通过知识产权法实现,而是应当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科学技术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特别是在学术地位评价、科研奖项评定、科技论文发表等方面,必须把相关法规定好定细。与此同时,要全面建立起科研人员的信用评价体系,让造假者付出失去学术名誉、信用的代价,但是在他们没有造成必须刑罚问责的社会危害后果时,还是要慎用刑罚。

9.技术人员评价材料 篇九

职务应提供的材料

一、初聘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提供

1、编制本。

2、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就业报到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业绩(均需提供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3、2000年以后取得的大专、本科学历应提供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查询网学历认证查询检索。

4、《河南省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一式三份及录入《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的申报信息电子文本。

5、进入事业单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任职时间证明材料。

6、需提供与申报专业一致的教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7、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1份(加盖单位公章)

二、考核认定或转评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提供

1、编制本

2、毕业证书、任职资格证、聘任证、近三年的聘约、年度考核表、业务考核表和有关业绩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3、2000年以后取得的大专、本科学历证书,应提供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查询的学历认证检索。

4、用人单位开展考核认定推荐工作情况报告一份。

5、进入用人单位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任职时间证明。

6、“员”级职务考核认定“助理”级,还需带“员”级别资格证书、聘任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7、申报人打印的《河南省考核认定专业技术职务审核表》(A4纸,正反两面打印,一式三份)及录入《河南省职称工作信息系统》的申报信息电子文本。

8、需提供与申报专业一致的教师资格证(原件及复印件一份,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

上一篇:浅议城滨水空间景观生态设计下一篇:某企业应收账款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