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

2024-07-23

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精选8篇)

1.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 篇一

访谈调查

李丽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本着课前提供资料、创设情境,翻转课堂―――导入任务;课上启发引导、探究讨论,练习巩固―――学习新知;课下活动总结―――拓展升华的思路,设计了本次教学内容。

授课教师: 李丽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授课专业:中文系

授课使用教材:《教育研究方法》,华国栋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课题及教学内容:访谈调查 教学目标:

素质目标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教育研究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访谈法进行调查收集资料。知识目标 了解访谈的含义、技巧及方式。

教学方法:视频学习法、案例分析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重难点:访谈的技巧及访谈的具体实施 教具准备:视频、案例、多媒体 学情分析:

前两节课对第七章一二节的学习,学生对教育调查法如填调查表、问卷调查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节课了解另一种重要的调查的方法--访谈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访谈法的运用技巧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过程: 课前作业:

结合课本及提供的资料,并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完成以下问题:

1、什么是访谈

2、访谈的类型

3、实施访谈的技巧

(提供视频《心理访谈》、《鲁豫有约》及文档网易教育访谈录)

讨论学习:

1、什么是访谈?

结合自己所了解资料请思考:心理访谈,杨澜访谈录是访谈吗?

焦点访谈是访谈吗? 访谈,是调查者通过与调查对象面对面谈话的方式来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的一种方式。P127(面对面 谈话 收集资料)

想一想还有那些节目是访谈类的节目?

2、访谈的类型

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领域。(1)事实的调查(2)意见的征询

(3)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结合案例简要说明

3、实施访谈的技巧(观看视频→讨论→总结)

访谈法收集信息资料是通过访谈者与被访者面对面直接交谈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访谈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求职、咨询等,既有事实的调查,也有意见的征询,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

结合课前布置的作业观看:《鲁豫有约——解构周杰伦》并讨论如下问题:(1)通过观看视频,这是什么类型的访谈?

(2)请结合视频谈一谈访谈时对访谈者的要求有哪些?(分组讨论)(3)访谈过程中访谈者是如何控制访谈目的,内容的?(分组讨论并提示从提问、倾听、反馈三个角度来说)

(4)在访谈实施过程中,施访者和被访者都会有紧张情绪,为什么?鲁豫是如何缓解周杰伦的紧张情绪的。请结合视频谈一谈访谈的技巧。(分组讨论)总结:

提问:

第一句话(非正式,合适的气氛);语气委婉;简单、口语化、生活化;问题类型选择开放式问题,无固定答案;具体型问题,清晰,结构简单,语义单一。问题类型:直接问;间接问;迂回式提问(分辨真假);追问:进一步询问以达到搜集资料的目的,注意追问的时机(初期不易追问)。

倾听:

行为层面上的倾听:态度、表面(消极、积极)认知层面上的倾听:强加的、接收的、建构的 情感层面上的倾听:无感情、有感情、产生共情 访谈者要做到积极的、建构的、带着感情礼貌的听(身、脑、心)原则:不要轻易打断对方谈话,容耐沉默,判断沉默原因

反馈:

方式:呼应、重复重组或总结、自我暴露、鼓励对方(积极性评价)避免:论说型、评价型

结合案例分析说明

活动作业:

1、做一名访谈者,根据大家所了解的心理访谈、鲁豫有约及我们所学的访谈技巧,设计一个访谈并完成它,访谈主题自定,注意做好记录。(小组作业)任务:

2、每组共同谈论访谈的主题及实施方案,并各推选出一位施访者和受访者相互实施访谈。访谈结束后,由施访组对访谈的设计做出解释,其它小组对该组的访谈活动提出问题及建议,并做出评价。

3、教师对各组活动做评价。

教学反思:

本次课主要是糖学生学会使用访谈法,掌握访谈的技巧。本着这样的目的本次课堂设计时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谈论、分析从优秀的访谈视频里学习到底怎么样做访谈,怎样能做好访谈,这样的学习方式收获非常大,以后会在其他的教学内容上逐步尝试更多的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板书:

访谈调查

1、什么是访谈

2、访谈的类型

3、实施访谈的技巧

附:《鲁豫有约——解构周杰伦》 《心理访谈》

网易教育访谈实录

2.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 篇二

医学访谈是医生与患者围绕患者身体健康与疾病而展开的话题, 通过调查人员有目的地和被访谈者之间的谈话来了解其认知、态度和行为等[1]。有研究表明, 护士对患者访谈能建立有效沟通及做好心理护理[2,3]。自2009年1月起, 我院对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工作进行了改革, 将访谈法应用其中, 通过成立护理服务调查小组, 改进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等, 获取了相对真实的、来自患者或其家属的主观感受, 邀请患者参与护理工作流程的改进, 有效地促进了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现将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1 成立护理服务调查小组

护理服务调查小组由门、急诊护士长及护理部干事组成,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熟悉医院的各项工作流程, 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亲和力。

2 改进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

对以往各科室通用的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修订, 根据专科护理的相关要求重新制订完善, 调查的重点包括:服务态度、环境设施、技术水平、健康教育、医护合作及后勤保障。

3 调查实施

3.1 调查时间

选择上午10:00~11:00, 下午15:00~16:00, 避开患者检查、治疗、护理及休息时间。

3.2 调查对象

有语言表达能力, 住院日数超过3 d的患者。儿童、危重患者等不宜接受访谈的可以家属或陪护人员为主。

3.3 现场调查

3.3.1 解释评估

医护人员衣帽整齐, 备调查表和记录本, 至患者床边, 做自我介绍, 说明来意, 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后坐于床旁椅上, 与其保持平行视觉交流。对患者进行评估, 预估访谈时间和侧重点, 待双方确认后可正式进入访谈。

3.3.2 访谈交流

根据满意度调查表的各项内容, 采用开放式访谈获取患者的真实看法, 对患者表示不满意的项目采用探索式提问, 征询其不满意的原因及相关改进建议, 在访谈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类沟通技巧, 每名患者的访谈时间控制在5 min~10 min.对被访谈者的叙述, 访谈者始终以尊重、感兴趣的姿态倾听, 同时做好记录, 将患者的反馈内容分门别类, 以利访谈结束后妥善处理。最后, 对照标准, 与患者共同对本病区护理服务水平给予综合评价。

3.4 分析改进

病区满意度调查结束后, 与所在病区护理人员交流、沟通, 对患者反映做得较好工作给予鼓励, 对患者反映不满意的方面进行探讨, 调整和完善相应流程, 改进服务。及时将讨论的结果反馈给患者, 请患者对改进情况给予监督。

4 结论和体会

患者的满意是护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将访谈法应用于住院患者满意度调查就是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将“患者满意”作为评价护理工作的金标准。同时, 以住院患者满意度测评工作为载体, 邀请患者对医院各项工作的改进献言献策, 可以促进医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活动开展以来, 累计为患者解决实际困难近千个, 梳理、改进护理工作流程百余项, 病区护理服务满意度由2008年的92%提高至98.1%, 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医院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活动实施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问题, 如:服务调查小组成员在访谈过程中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访谈时间的控制不能做到因人而异等。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对访谈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进一步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詹绍康, 龚幼龙.现场调查技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34.

[2]胡小阳, 段桂兰, 刘静慰, 等.护士访谈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04, 4 (4) :42.

3.初中生厌学的访谈调查研究 篇三

摘 要:以自编的初中生厌学访谈提纲为测试工具,以初中学生为访谈对象,对初中生厌学进行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初中生受家庭、学校、个人以及社会等四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以及自身意志力薄弱、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等等,导致厌学心理。

关键词:初中学生;厌学心理;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6-0061-04

一、问题提出

厌学[1]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因而经常逃学或旷课。如今,厌学已成为一个十分普遍并极具危害的现实问题,尤其在中学,厌学现象已相当严重。有调查表明,438名中学生中,26%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学生认为学习内容枯燥无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意上学[2]。以往的研究表明,初中生厌学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3]。因此,笔者选取了南宁市的部分初中学生,分别从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访谈调查并进行分析,为解决中学生厌学问题以及为厌学的学生提供学习与心理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研究以南宁市友衡学校的22名七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作为访谈对象,年龄分布在13~16岁之间。其中七年级7名,八年级7名,九年级8名。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初中生厌学访谈提纲,由6道题组成,从家庭、学校、个人、社会等四个方面的因素探究学生的厌学原因,访谈问题参考了蔡桂芬的硕士毕业论文《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中的调查问卷的部分题目[4],并根据实际需要设计编制,经证明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访谈提纲见附录A。

三、研究结果的数据分析

笔者对22名访谈对象的访谈结果进行数据整理,对所选访谈对象的共性特征以表格方式进行了统计,统计结果见表1。通过访谈,我们发现:22名受访者全部是走读生,同时和父母住一起,大部分家长对孩子学习不关心或者是有点关心。如表1的数据显示,有11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点关心,6位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关心,共占总人数的77.3%。

表1 访谈对象共性问题总结表

表1的数据显示,22名厌学的学生都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动力。

表2的数据显示,有13名学生表示没有最不喜欢的科目,占总人数的59.1%。部分学生表示只喜欢体育和信息课或者一些文科的科目,共计有16名学生,占总人数的72.7%;对于理科的科目,大部分学生表示听不懂,太难。还有部分学生只喜欢听自己喜欢的老师的课。如表3的数据显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131,大于0.05;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1,小于0.05;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不喜欢哪个科目 * 最喜欢哪个科目的sig值为0.095,大于0.05。说明只有学生最喜欢的老师与最喜欢的科目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表2 主体间因子

表3 主体间效应的检验

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但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打算作出改变,提高成绩。(有的参加补习班,有的决定认真听课。)表1中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目前的成绩不满意,占总人数的68.2%;而只有5名学生打算作出改变,占不满意学生人数的33.3%。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现在学习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只是自己不愿学,缺乏学习动力或者是无法坚持。如表1中数据显示有18名学生认为现在所学的知识对将来有用,占总人数的81.8%;18名学生没有想过来学校学习是为了什么,也占总人数的81.8%。

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表1的数据显示有15名学生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占总人数的68.2%,22名学生的父母全都没有给孩子安排好以后的出路。有一半学生没有想过以后想过怎样的生活。3名学生表示以后想过有钱的生活,占总人数的13.6%。

四、研究结论

家庭因素方面,父母对孩子学习的漠不关心是导致孩子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导致孩子过分地依赖父母,学习上遇到障碍不想自己解决,从而导致厌学心理。

学校因素方面,首先,学校未能将新课改落到实处,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理科相对于文科更为抽象,有的老师不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材处理上又忽视后进生与厌学学生,导致他们上课觉得太难、听不懂,自然而然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教师对厌学学生的不公平对待,也会导致学生从不喜欢这科的老师转移到所教的这门课程。

个人因素方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以及意志力薄弱是导致厌学的重要原因。大部分厌学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导致学习动力明显不足,学习上遇到困难便退缩不前,缺乏坚强的意志力。

社会因素方面,社会的不良风气充斥在学生的周围,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无时无刻不侵蚀着学生的思想。与此同时,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产业的兴起也给学生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诱惑。

五、对策与建议

家长要提高对厌学学生学习的重视。作为父母不能为了自己的工作而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之后,应及时找出原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学校的课程设置应切实落实新课改的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不能因成绩优劣而区别对待,多关注厌学学生的需求,必要时给予他们学习上的辅导与帮助。

个人方面,厌学学生首先应树立崇高的理想,用理想来激励自己。其次,制定学习目标。厌学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与知识水平应当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制定的目标不能过高。再次,厌学学生应主动培养学习兴趣,以自己喜(下转第66页)(上接第63页)欢的科目为突破口,努力提高成绩后给予自己足够的信心,进而将学习兴趣拓展到其它科目上。最后,厌学学生应多多借鉴老师以及学优生的学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社会方面,首先,社会媒体应以宣传健康积极向上的舆论为导向,尽量避免来自国外以及港澳台的不良思想对青少年思想的侵蚀。其次,政府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加大对网吧、游戏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的整治力度。最后,招工招干或招聘其他服务人员的公司企业,应规范招收办法,严肃招聘纪律,实行公开、公平竞争,既重文凭,更重水平,从而减少青少年走向社会时的侥幸心理。[5]

参考文献:

[1]傅安球.中学生厌学心理及其干预与学习效率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1):22~23.

[2]周瑛.学校心理辅导与教育[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9.97.

[3]喻兴波.初中生厌学现状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2010:4.

[4]蔡桂芬.初中生厌学原因的分析及矫治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46~47.

[5]侯芳.高中生厌学的表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30.

4.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 篇四

摘 要:本文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调查为研究工具,分析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进一步深化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技工院校 一体化课程 教学改革 访谈调查

一、访谈设计

一体化课程是指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

本研究的总体对象由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近万名学生、400多位教师、40多位教学管理人员组成,通过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以确定他们是否相互证实。

在确定访谈对象时,采用目标抽样的方式,从总体对象中选择代表性较强的对象作为样本。依此思路,从总体对象中选择2名教学管理人员、7名教师、6名学生作为研究的样本对象,并进行编号:教学管理人员(JG)、教师(J)、学生(X)。样本对象基本情况如下。

JG1:男,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八年,科长。

JG2:女,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十年,科长。

J1:男,汽修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2:男,模具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3:男,计算机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五年。

J4:女,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四年。

J5:女,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两年半。

J6:女,模具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三年半。

J7:男,数控专业教师,讲授一体化课程三年半。

X1:男,模具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

X2:男,计算机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3:男,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4:男,汽修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5:男,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X6:男,数控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一体化课程一年多。

本研究的访谈数据整理与分析过程为:将原始录音资料转换成文字;核对转化后的文字;标示重要的短语和句子;分析访谈结果;总结研究结论。

二、访谈的结果与分析

因篇幅限制,以下只摘取部分受访人员的访谈实录。

1.教学管理人员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是如何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您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JG1:任务来源于工作;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关键因素是领导的支持、资源、师资、场地。

受访的两位教学管理人员对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把握比较准确,并且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包括师资、场地、资源和领导的支持。

(2)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JG2:主要问题包括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执行力、场地和评价。原因在于顶层设计和执行偏差。

(3)在一体化课程实施过程中您在管理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JG2:主要困难:一是各部门的配合,二是教师的引导,三是规范性文件的制定。最大的困难在于领导的支持力度。

2.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讲授一体化课程的时间大概有几年了?对这种上课方式适应吗?

J2:8年,已适应。

分析表明,7位受访的教师基本能够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2)一体化课程一般是几节课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您有何感受?

J2:6节课连上,中途没有休息,老师和学生都比较疲惫。

7位受访的教师均表示一体化课程一般是4~6节课连上,师生较为疲惫。

(3)一体化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您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J6:主要问题是资源配备不足,比如学生在课上搜集资讯不太方便,在实习场地容易相互干扰。原因在于场地设计不合理,领导不够重视。

分析可知,主要的问题有: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教学资源配备不足,教师工作强度太大,生源基础薄弱。根源在于:顶层设计思路不清,资金投入不足,师资力量制约。

(4)您是如何理解一体化课程的,您认为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J7:指工学一体化,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投入和资源的配比。

分析7位受访教师对于一体化课程的理解,只有J4、J5、J7的回答较为准确,可见教师的理解是有偏差的。对于实施该课程的关键因素7位老师的回答主要集中在:领导层定位、师资力量、资金投入、资源配比。

(5)您在讲授一体化课程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J6:主要的困难有资源配备不足,生源基础薄弱,计划变动太快。最大的困难是计划变动太快,让教师无所适从。

教师遇到的困难有:领导的理念和定位不明,学生的基础薄弱,场地和资源不足,授课时间太长,有些同事不理解,计划变动太快,个人能力和知识面不足。最大的困难在于教学资源不足。

3.学生访谈结果与分析

(1)您所学专业的名称是什么,现在上几年级,学习一体化课程有多长时间了,适应吗?对一体化课程常用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是否感兴趣?

X1:模具专业,二年级,学了一年吧,能适应,比较感兴趣。

分析表明,6位受访的学生都可以适应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也比较感兴趣。

(2)一体化课程一般是几节课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您有何感受?

X6:6节连上,时间太长,不单单是学生累,老师也比较累。

总体而言,一体化课程一般是4~6节连上,对于这样的时间安排,师生都较疲劳。

(3)一体化课程一般有几名老师共同给你们上课,您认为教师的数量和能力能否满足一体化课程学习的需要?

X5:一位老师代课,班里30多人,老师数量不太够,老师的沟通能力和实践水平还可以。

受访学生的想法是: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应该增加代课教师的数量。

学生对于教师的能力水平较为满意。

(4)一般每台设备上有几名学生共同使用,您认为您实操设备的数量、质量与功能能否满足一体化课程学习的需要?

X5:6人共用一台设备,数量不够,而且设备比较陈旧落后。

分析可知,有些专业设备较充足,如计算机、模具专业,而汽修、数控专业设备不足,对设备的功能与质量,多数学生不太满意。

(5)您觉得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是否比传统课程教学效果好?您对一体化课程的总体印象如何?

X2: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不过有待改进。

受访学生基本认为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比较好,但具体好在哪说不清楚,觉得有些地方需要改进。

(6)您在学习一体化课程过程中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X1:困难是上课时间太长,小组内部会有争执。最大困难是学习资源不足。

综合6位受访学生的观点,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上课时间太长、小组内部沟通有问题、学习资源不足。

三、访谈结论

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政策方面

(1)领导支持力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教学资源不足。

(2)教学管理不够规范,各部门配合不够协调,如上课时间太长,师生身心疲惫,计划变化太快,教师无所适从。

2.教学条件方面

(1)现有教学场地设计难以满足。

(2)部分专业实训设备数量不足,设备陈旧老化、功能不足的现象较普遍。

3.教师队伍方面

(1)教师对于“一体化课程”的内涵理解有偏差,部分未参与课改的教师有微词。

(2)教师的知识和能力不足。

5.焦点小组访谈法讲稿 篇五

本次介绍我将从三个方面来做详细说明,它们分别是发展过程、应用范围和应用步骤,在介绍过程中,我会例举一个研究实例,希望大家能在听完我的介绍之后,对焦点小组讨论法能有更多的了解与兴趣。

好,那下面我们正式进入今天的介绍,首先我想先从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发展过程说起。

作为受众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焦点小组访谈法获得了广泛的运用和认可。随着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媒介研究中对接受方研究的兴起,这种小组访谈的方法成为了传播学和媒介研究者发展出来的研究方法库中的非常关键性的一种。不过,这种方法的历史和起源在时间上却可以追溯到更久远以前,而且涉及到许多其他研究领域。

罗伯特•默顿在他有关小组访谈和焦点团体的文章中,对这种方法的形成和发展追溯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提到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保罗•拉扎斯菲尔徳在哥伦比亚广播研究室所进行的广播受众以及电影观众的研究,其中,以默顿为美国国家军队信息和教育部研究机构所做的军队道徳培养和训练的电影最负盛名。默顿和肯徳尔于1946年出版了一篇题为“聚焦采访”的文章,并在10年之后又据此分析出版了同样长的另一部作品,这个举措通常被认为是媒介受众和传播过程研究方法诞生的标志。

尽管焦点小组访谈法早期是源自社会科学,但是它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都主要是运用于商业市场调査,而不是社会学或者其他相关学科中,也是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这种方法才在社会学研究中复兴,并从方法论的优点和运用方面做了新的考证。

那它是怎么复兴的呢?这一切也都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和九十年代受众研究的转向,从研究媒介对受众行为和信仰产生的影响和效果转到了这样一些方面:受众是如何理解、认知、使用媒介、如何与媒介发生互动的,以及如何产生媒介内容和技术之外的意义。因此,在过去的25到30年间,焦点小组访谈法作为一种媒介和传播学研究方法的复兴,与传统效果研究范式的转向以及其中的变化也就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建立于统计调査基础上的培养理论、议程设置理论以及使用与满足研究。

刚刚简单介绍了一下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历史,那下一个部分我将介绍一下它的应用范围,就是我们什么时候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呢?

就像在所有的研究中一样,对于研究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其他很多实际因素,比如条件的便利性、资料获取的容易性以及时间等以外,最根本的是要反映研究的目的和目标。在一部分研究中,焦点小组访谈法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数据搜集方式,但在更多情况下,它一般与其他补充性数据搜集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在媒介研究中,它通常和问卷调査法、观察报告及内容分析法等一起结合使用,同样,在一项研究的不同阶段上,焦点小组访谈法也是适用的:在研究的早期阶段,它可以用来进行一些了解性的工作,了解在特定的领域和群体内,哪些话题是受众关心和正在讨论的,以及他们是如何讨论这些话题的,这样的一些资料了解工作对于在更大的范围内设计问卷进行调査非常有帮助,从这一角度来说,焦点小组访谈法不仅对相关话题、主题及事物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确保了调査问卷中设计的问题能够与被调查者产生共鸣。同时,在使用问卷调査法和内容分析法的过程中,如果其中包含一些需要深人研究和详细考察的话題,焦点小组访谈法在这时也会被穿插使用。

提到这里,大家或许有一个疑问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法和个人深度访谈又有什么不同呢?我该怎么区分它们两者之间的优劣以便能在合适的时候选出恰当的研究方法呢? 的确,焦点小组访谈法和深度访谈经常被同时提起,使用它们所获得的信息也会有部分重复之处,但是,对于焦点小组访谈法来说,它有比个人深度访谈法更好的优点:

第一是受众是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和社会来往来形成他们对媒介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这些内容的态度和观点的。第二点也是解释为什么在个人深度访谈法之上还要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更实际的一个原因,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法能够提供引起、刺激和详细阐述受众理解的动力和方法。而这些是通过个人深度访谈法无法实现的。正是通过群体互动,不同的人才能聚集到一起讨论某个话题进行讨论,这一点被认为是焦点小组访谈法这种资料收集方法超出个人深度访谈法的独特吸引人之处。但是,焦点小组也存在很多不足。在一个团体中,有些人不可避免地要比其他人拥有更大的影响力,因此他们会不同程度地对讨论产生控制和主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意见领袖。团体的讨论也会导致“集体趋同”——不同的声音可能会被边缘化,参与者中的不同意见也会在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的作用下而变得越来越微弱,这一点就是我们都很清楚的从众心理和“沉默的螺旋”理论。

因此,为了搜集到“有价值”的信息,焦点小组讨论需要通过召集人对整个讨论进行积极地引导和规划。实际上,焦点小组讨论中的“焦点”需要清晰的界定和设置,参与者也要清晰地表达他们的意见和观点。

知道焦点小组访谈法的历史和应用范围并不能帮助我们正确实施它,接下来我要介绍的这个部分就是今天的重点了,那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法实施的步骤。

实施焦点小组访谈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研究问题进行概念化、实施以及分析数据。下面我将借用采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的媒介受众研究以作说明。

首先第一步是确定抽样样本、征集参与人员。

执行焦点小组访谈法的目的就是在于从清晰界定的一类人群中得到一些特定类型的信息。这就意味着被邀请来参加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人员能够而且愿意提供给我们想要的信息,同时他们必须是对这一领域有兴趣的人员的代表。焦点小组访谈并不是在一群碰巧可以召集到的人中进行的偶然和随机的讨论,它是一种精心计划的研究行为,需要跟其他科学研究一样的仔细和严谨。实际上,媒介研究中的焦点小组访谈法的着眼点几乎不在于获得大多数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相反,它往往根据特定的研究角度,再综合考虑人们使用、理解媒介内容的不同方式来选择一下团体和小组来开展研究。同时,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受众研究的重点在于将焦点小组的参与者从众多“自然” 存在的团体和社团中区分出来,这一点在小组访谈法这一方法中是独立的一个环节。

第二步就是确定小组和参与者的数量

我们要选择多少个小组呢?每个小组中的参与者应该是多少人呢?对于这两个问题并没有确定的答案。小组数目的选择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可利用的资源来确定。如果采用焦点小组仅仅是为了一些探究性的目的或者是为了给一个更大的研究——例如是问卷调査搜集想法的话, 那么通常来说,两个、三个或者四个小组也就足够了。但如果焦点小组访谈法是为一项数据搜集工作提供更中心和有实质意义的信息,其数目就需要超过六组了,否则很难证明其科学性。

在决定焦点小组的数目时,可以参考利文斯通和伦特的说法,他们当时是在做一项关于电视脱口秀节目的受众认知研究,他们的决定原则是,一直到评论和范式开始重复,很少再有新素材产生出来即可。决定焦点小组数目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小组之间的比较类型,每个小组成员的特点由研究的目的来确定。因此,如果研究的目的在于考察由于各种差异的存在,例如观众是如何对电视节目产生不同理解,就需要大量的小组来表现各个角度的差异。例如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的不同,或者兴趣、职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

下面第三步是对参与人员进行安排。

合适的参与者的类型确定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与他们进行联系,如果确定了他们就是需要的那种类型的参与者,那么就将正式邀请他们来参加小组讨论,在量请的时候,要告知参与者如下信息:焦点小组讨论的目的、讨论举行的地点、其他参与人员以及研究者是谁、他们代表的主要观点等。如果准备向受访者提供一定报酬作为激励的话,那么在邀请的时候就需要向受前者说明这一点,同时说明报酬支付的时间和方式,受访者表示同意参加以后,接下来的一项工作非常重要:那就是将一份手写的确认函寄给他们,并在上面再次确认时间、地点及访谈进行的时间等信息。在焦点小组访谈进行之前,最后再跟参加者联系一下,确认一下事件,以提醒他们参加并将如何到达目的地的详细信息告知他们。

第四步是选择访谈地点和场合访谈地点的选择也是不确定的,它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研究的目的、条件的便利性以及实际的可行性——在一个参与者的聚会场所而不是正式机构式的环境下,将熟悉的人聚集到一起是很有必要的。因此之前所进行的很多访谈其实就是在参与者们的家里举行的。杜兰特等人曾举行焦点小组访谈的地点是在那些专门标出了他们的家可以用来举行访谈的人们的家里,为此,召集人也另外给他们支付了一定的费用。这种选择地点的方式有什么优点呢?那就是这种没有压力、非正式的场合能够产生一种“家”的气氛,在“家里”主人能够为参与者们提供可口的饮料。当然,除了在受访者的家里,还有一种访谈是放在大学这样的环境中来举行。施菜辛格等人在1992年做过一项“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研究,大部分受访者都是一些受到过家庭暴力侵害的妇女,因此,家庭的环境对于这样的焦点小组讨论来说显然是不合适的。尽管对于焦点访谈小组来说,家庭这样的环境有可能要比一些机构性的环境,比如学校的一个系、公司的办公室等等“自然”得多,但访谈地点和场合的选择总是需要根据讨论话题的特性以及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在头脑中我们要有一个这样的概念——那就是任何环境都不可避免地会对参与者的反应以及整个讨论产生影响。

ok,选择了小组并且将这些小组召集起来之后,我们就进入了焦点小组访谈法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那就是焦点小组访谈本身。下面我们将就两个关键的组成部份进行讨论:协调组的作用和访谈指南。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协调者的作用。

根据研究的主题、想要达到的反应类型以及被访者的特性等,协调者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断变化的。但是,在焦点小组访谈法中有一点却是确定的,那就是协调者或者推动者的作用主要是对参与者之间的讨论进行“促进”、“中和”以及“推动”,而不是“主导”、“控制”或者过度“领导”讨论的进行。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协调者发挥积极作用的程度却很难把握,把握不好的话就会由一种持续、积极的干涉状态转变到一种消极、迟钝的背景者位置上去,一般来说,协调者发挥的主要作用如下: ●访谈指导中列出的主体、话题和焦点问题在谈话的过程中部要涉及到,这项任务也包括合理分配每个话题的时间

●保持参与者之间的合理平衡,也就是说,不要让某一个人成为谈话的中心不能让某一个人控制整个小组讨论

● 按照进程来进行小组讨论,不要在一些细小的问题上投入时间过多,或者离题。当然,这些作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加以突出或者减弱。

其次是我们的访谈指南。

虽然与问卷调查法相比,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公开性,以及它为被访者提供的回答问题时的灵活性。但是这一特点并不等于“完全自由”的无组织的混乱。焦点小组访谈法必须有一个“焦点”。那么,协调者或者推动者的作用就是要保证焦点小组的讨论围绕着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和话题来进行,但这又是研究者加以事先规划的工作——根据研究的问题、主题以及调查的现象等——为协调者指定一个访谈指南或者手册,让他们遵照执行。焦点小组访谈法指南基本上是一个关于研究所涉及的问题、主题和研究领域的“菜单”,但是,除了简单地将这些项目列举出来,它还要包括以下指导信息: ●所涉及话题的顺序

●讨论推进和探究的性质和深度

● 图像和声音等辅助手段的性质和作用, 以及在讨论过程中那些必须加以介绍的内容。

与访谈本身共存的一个环节就是记录数据。

焦点小组访谈法产生的数据是什么样的呢? 它产生的一些基本数据是参与者的口头反应、论述、观点、争论和相互之同的互动,其他的一些附加数据还包括对于面部表情、手势以及肢体语言的观察和记录等。

通过录音磁带的方式,焦点小组访谈能够以最小的形式被保存下来,在访谈开始的时候,参与者就应该被告知这次谈话将被录音。同时保证这些材料会得到妥善、机密的保存,在使用的时候也会匿名。同时在录音带上和小组中记录下谁是谁,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对于焦点小组讨论来说,一个很好的开始就是每个参与者依次进行一番简单的自我介绍,包括他的姓名、简单的个人情况以及兴趣。如果是采用录音磁带的记录方法,研究者就能在保存下来的录音磁带上找到每个人的“声音识别”标志。

还有另外一种数据记录方式就是,对小组访谈采用录像的形式来保存,这样的优点就是每个参与者的贡献能够很容易地被识别出来,而且每个人的手势和肢体语言能够很直接地被观察到。然而,录像这种手段相对于录音来说,有点过于复杂了,它需要调整灯光、摄像机机位、背景等诸多要素,并且对于讨论来说,它也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干扰因素。因此,记录焦点小组访谈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录音,然后由协调者或者讨论过程中的观察者简要记录一些附加信息。然后在最后的分析之前,先将录音整理成文字,这样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前后翻阅,随时做注释,也可以与同伴一起交流。

到了这一步,我们就可以进入焦点小组访谈法的最后一步:分析和撰写报告了。

焦点小组访谈会产生大量的文本数据,即使是一次人数相对较少的焦点小组访谈,也会产生几百页的文稿。如何对这些素材进行分析呢?对于研究者来说,他们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一方面,要对文稿进行通读,选择出那些“显著”或者具有“代表性”的能够对研究者的想法和他们正在研究的现象和过程起到论证、加强或者平衡作用的纲领性词语;另一方面,又要保持一种开放性,随时接受讨论过程中出现的新观点、意想不到的反应以及意料之外的争吵等等这些事物。

焦点小组访谈总是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很多新的,我们意想不到的话题、结构、参考资料和有争议的角度,但是尽管如此,焦点小组访谈仍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参与者必须围绕研究者确定的话题和现象来进行讨论。

接下来,分析的任务之一就是根据研究框架以及访谈指南中列出的“标题”和特定的“焦点”来对访谈记录进行检查、归类和分析参与者各种反应的类型。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必须用一种系统的风格和方法。在分析时我们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来开头:按分类整理一份列表,对各种反应、论述和争论进行标签,然后对访谈的记录文稿进行逐项替换。

在访谈指南中,这些分类标准可能是作为“标题”出现的,也或者在更多的时候,它们和其他一些能够表达它们自己的、在讨论过程中会意想不到地出现一些附加分类标准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现场的工作完成以后,研究小组的成员就将初步结果进行讨论,并建立起一套常规的分类标准,以做分组和分析录音文稿之用。例如,主要的分类条目中有两条是“受害人”和 罪犯”。在这些标题之下,我们能够将所有有关这两条分类的意见和评论都分成小组。同时,我们也可以使用更进一步的精确的分类方法,原因、动机、辦护理由等都可以成为分类的标准。同时, 在对文稿内容进行分类和分析时,系统性这一点非常重要,需要同时用“类型”和“程度”这两个不同的标准来对分类条目进行确定。因此,在对原始素材进行全篇编码时,需要参照那些按照基本的框架、主题以及潜在主题划分出来的编码原则。如果要进行更细致的工作,那么在进行第二轮编码时,就要参考“原因、动机、论证理由”判断标准、隐喻以及正面和负面的评价等等。

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大量能够对定性数据进行编码、分析的软件,在它们的帮助下,现在我们对访谈文稿进行编码和分析的水平已经比以前提高了很多,对于焦点小组访谈产生的这类开放式结尾的、没有组织的文本也可以进行分析了。这类软件程序能够实现多种分析:它能够进行基本索引,能够在它的上下文中对一些关键词进行查找,也包含一些更复杂、精细的功能。同时能对编码的单元进行量化分析。

就像所有的数据分析一样,撰写焦点小组访谈报告是一项将大量文本信息综合、总结、分析、归纳出“基本点”、主要趋势以及代表性例子等的工作。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我们应该逐字地引述那些主要的观点、讨论模式、词汇以及框架等。因为如果不这样做的话,我们将会忽略掉使用焦点小组访谈法的一个主要原因,那就是让参与者在“自然”交谈的方式下,对于特定的问题、话题和现象发表看法,分析原因以及得出一定的意义。但是,这种逐字引述的做法也仅限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论述上。

在撰写结果报告时,要寻找和选择出一些与分析的某个特定角度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能够用来引述的文本,这个可以通过计算机文本寻找程序自动实现;另一方面又要判断出报告中使用的这个引述是否真的能够反映出大部分数据的情况和趋势,是否真的具有代表性,这个时候对文稿编码进行分析就能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面对从访谈中产生的大量丰富的文本信息,决定在报告中采用哪个方面,舍弃哪个方面看起来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最基本的一点是,焦点小组访谈的分析和报告必须是按照访谈指南中列出的“标题”顺序来进行、这些草拟出来的关键词是和问题、研究对象、话题和作为整个理论框架的一个部分的假设联系在一起的,目的就是为研究和论述问题服务。与其他的实证研究一样,焦点小组访谈的报告也不应该仅仅只是将结果和发现告诉读者,而是应该让读者也能理解整个研究的过程——他们研究的是什么、是怎样研究的、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地点在哪里以及研究的实施者是谁等等。在报告中,一般来说包含下列信息:

1、参与者是谁? 以及他们表达了什么内容?

2、他们是怎么被征集来的?

3、访谈的地点以及访谈的主持者

4、焦点小组访谈的性质和形式

5、“剌激物”的使用

6、记录以及分析访谈的方式

下面我将介绍一个用焦点小组访谈法做的实例。这是一个关于大学生信用卡观念的焦点小组访谈。

调查目的:大学生使用信用卡的情况;他们对桌面展示广告的反应;他们对不同的信用卡产品概念的反应;最后是他们对信用卡的不同设计样式的反应。这些广告将被放置学生俱乐部中,用以吸引学生们申请信用卡。

展览广告品和随赠品围绕3个方面展开: ·激光唱盘。在你申请信用卡时,可以从一系列唱盘中选一张你最喜欢的。当你使用信用卡获得的积分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就可以免费得到这张唱盘。·环保。信用卡发行人捐钱用于种植树木,所捐数额依据使用信用卡的金额而定。钱款将捐赠给国际公认的环保组织。·信用卡教育。定期发放有关使用和滥用信用卡的教育材料。每年举行关于信用卡的免费报告。如果学生的信用卡记录非常好,那么在他毕业以后可以获得一张金卡。

大学生信用卡观念焦点小组访谈指南

Ⅰ解释焦点小组访谈法及其规则(10-12分钟)A解释焦点小组访谈法。B没有正确答案。

C要倾听别人的发言。

D我的一些同事在镜子后做观察,他们对你的观点非常感兴趣。

E自动录音或录像,因为我想全神贯注听你们的发言,所以没有办法记笔记。F请一个一个地发言,否则我担心会漏掉一些重要的观点。G不要向我提问,因为我所知道的和我的想法并不重要,你们的想法和感受才是重要的,我们为此才聚在一起。

H如果你对我们将要讨论的一些话题了解得不多,也不要觉得难过没关系,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这一点;不要怕与别人不同,我们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持有同样的观念除非他们确实这么想。

L我们要讨论一系列话题,所以我会不时地将讨论推进到下一个话题,请不要把这当成是冒犯。

J还有问题吗?

Ⅱ 信用卡的历史(15分钟)我对你们对信用卡的态度和使用信用卡的情况很感兴趣。A有多少种主要的信用卡?你使用什么信用卡?你是什么时候拥有这些卡的? B为什么你要得到这些信用卡?你又是如何得到的?

C你最常用的是什么信用卡?为什么经常使用它?你使用信用卡的目的是什么?

D大学生申请信用卡是不是很难,是否有些信用卡比较容易得到,如果有,是什么卡?大学生是否很难得到一张好信用卡或者“合意”的信用卡?

E你目前对信用卡及其使用的态度如何?当你拥有一张信用卡后,你的态度是否会有所改变?如何改变的?

Ⅲ 桌面广告设计(25分钟)

现在我将向你们出示几种信用卡桌面广告设计,它们会出现在校园中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比如学生俱乐部和学生活动中心。每一种展示广告都是代表不同产品和服务的若干展示广告中的一种,我想知道你们对不同展示广告的反应。我每出示一种,希望你们写下对它的第一反应。我想知道的是你们的第一反应。在用一分钟时间写下你们的反应之后,我们将更为详细地讨论每一种设计。

A出示第一种广告。

1.让他们记下自己的第一反应。2.讨论。

a你对这种广告设计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该设计有任何你特别喜欢的地方吗?

b你会停下来仔细阅读吗?你会受它的吸引吗,为什么会?为什么不会?它有任何你感兴趣的地方吗?

c 你是如何看待环保或教育促销或音乐赠品的,喜欢还是不喜欢? B对第二种广告重复以上过程。C对第三种广告重复以上过程。D出示所有广告设计。

1.这些广告中,如果有的话,哪一种最可能吸引你的注意,使你停下来仔细阅读?什么? 2.哪一种最不可能吸引你的注意?为什么?

Ⅳ 宣传册与随赠品(25分钟)

现在我想让你们看一看信用卡的赠品,这些赠品是与刚才讨论过的展示广告相配套的。我向你们展示宣传册和赠品的样本;然后,希望你们记下你们的第一反应,最后,对每种赠品进行讨论。

A出示第一种宣传册和赠品。1.让他们记录自己的第一反应。2.讨论。

a 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b赠品有任何地方你特别喜欢吗,有任何地方你特别不喜欢的吗? c你理解赠品的含义吗?

d你认为这是一种重要的收益吗?

e你会为这种赠品而申请信用卡吗?为什么?

f这种信用卡会取代你现在所用的信用卡吗? g你会考虑使用这种信用卡吗?

h毕业后你还会继续使用这种信用卡吗?

i考虑到赠品,这种信用卡与你最常用的信用卡相比如何?

j在多大程度上你会使用这种卡,为什么会,为什么不会?你打算真正使用这种卡还是只是拥有它?你打算毕业后还保留它吗? B对第二种宣传册和赠品重复以上过程。C对第三种宣传册和赠品重复以上过程。D出示所有的宣传册和赠品。

1、最佳赠品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2、考虑到赠品 如果有的话,你会选哪一种信用卡?为什么?

Ⅴ 信用卡设计(10分钟)

最后,我想让你们看一看附带环保赠品的信用卡的3种设计式样。同前两次讨论一样.我先出示每种设计,要求你们记下自己的第一反应,然后讨论每种设计。请使用事先发的表格记录你的反应。

A出示第一种设计。

1.让他们记下自己的第一反应。2.讨论。

a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设计中你特别喜欢的是什么?不喜欢的是什么?

b在设计中是否有什么东西令你在上学期间使用它时感到不舒服?毕了业以后又如何? B对第二种设计重复以上过程。C对第三种设计重复以上过程。D出示所有的设计。

1.如果有的话,这些卡中你会用哪一种?喜欢哪种? 2.是否有哪种卡你不会使用?为什么? 感谢你的参与。

6.综合:第五课时 《访谈法指导》 篇六

教学设计部分

一、活动目标:

1、学生了解访谈法运用的步骤,掌握访谈活动运用中的技巧,并能灵活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归纳方法,总结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形成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二、活动准备:课件、访谈视频、访谈表。

三、组织形式:讲授、讨论、现场模拟

教学过程:

一、回顾活动过程,引出课题。

师:我们这个月把我们的研究课题确定为《本地家庭电器变迁的调查研究》,经过主题分解,分解为以下六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出示:

1、80年代以来我们社区家庭电器的变迁;

2、我们村家庭电器的种类和性能变迁;

3、铜罗社区居民对待家庭电器的变迁态度;

4、铜罗社区进口电器对国产电器的冲击和影响;

5、铜罗社区家庭电器变迁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6、铜罗社区家庭电器变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然后我们根据同学们的爱好、特长、能力以及所研究子课题进行了综合实践活动《本地家庭电器变迁的调查研究》的分组,但是老师和大家一起修改活动方案的时候,发现我们各组同学在这么多的调查法中,(出示调查法:座谈会调查、访谈调查、调查表调查、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基本上都选择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这两种方法相比较而言访谈调查相对来说难掌握一些。

师:我们究竟该如何进行访谈呢,今天我们就专门来聊聊这个话题。(板书:如何进行访谈)

1、请学生谈谈对访谈法的了解(结合网上搜索的资料)

2、通过多媒体,教师明确关于访谈法的知识。

多媒体展示:访谈法的含义:访谈法,就是研究性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的方式来收集对方有关信息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

多媒体展示:访谈法的运用过程主要包括:

①开场白。

②恰当进行提问。要想通过访谈获取所需资料,对提问有特殊的要求。在表述上要求简单、清楚、明了、准确,并尽可能地适合受访者;另外适时、适度的追问也十分重要。③准确捕捉信息,及时收集有关资料。访谈法收集资料的主要形式是“倾听”。“倾听”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在态度层面上,访谈者应该是“积极关注的听”;在情感层面上,访谈者要“有感情的听”和“共情的听”;在认知层面上,要随时将受访者所说的话或信息迅速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时还要与对方进行对话,与对方进行平等的交流,共同建构新的认识和意义。另外“倾听”还需要特别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要轻易地打断对方,二是能容忍沉默。

④适当地作出回应。访谈者不只是提问和倾听,还需要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想法及时地传递给对方。回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诸如“对”、“是吗”?“很好”等言语行为,也可以是点头、微笑等非言语行为,还可以是重复、重组和总结。为了及时作好访谈记录。一般还要录音或录像。

二、访谈的细节指导

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在采访之前我们一定要拟好访谈表。(板书:采访前:拟好访谈表。)一般来说,访谈之前,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①设计访谈提纲。明确访谈的目的和所要获得的信息,列出所要访谈的内容和提问的主要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拟订访谈提纲来帮助自己明确思路,如:“我想通过访谈获取哪些信息?”“哪些问题可以使我获得这些信息?”将这些问题记下来,列在一张纸上,就成了一份访谈提纲。

②选择访谈对象。“谁能给我提供最丰富的信息?”根据这根线索,同学们不难找到“目标人”。

③了解访谈对象。取得访谈对象的同意和认可。“冒昧造访”往往遭受挫折。

④确定访谈的时间和地点。一般说来,访谈时间和地点的确定主要以被访谈对象的方便为宜。

⑤做好提问、记录的任务分工:准备采访、记录的器材物品等。

上个礼拜老师布置各小组填写各组的访谈表。不知道大家的完成情况如何?

师:现在我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段曹可凡访问李敖的视频,请大家认真看,认真听,想想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多媒体展示:播放视频访谈节目(曹可凡访问李敖)

师:你从这一段采访中发现了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学讨论,教师总结)生:„„

师:大家谈了这么多想法,总结起来采访中就是八个字:善问、善听、善语、善记。

三、现场模拟采访(板书:模拟采访中)

光说不练是成就不了本事的,实践出真知。今天这节课给大家提供了难得的采访机会,在坐的每一位老师都可以成为你们的访谈对象,你们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和同学一起去对你们选定的老师进行采访。为了保证你们的采访能顺利进行,先请同学们和身边的同学相互练习。老师要友情提醒的是提纲做得好,不一定你们的访谈就会完成得好,在访谈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细节是需要我们来关注的,细节决定成败哦。

1、学生练习采访„„。

2、请一个或几个同学对听课老师进行现场采访„„。

之后集体评议,发现优点,找到不足。

师:请同学门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各组讨论修改自己的访谈表。

3、对指导教师我自己进行采访。(师:其实我也是你们的访谈对象之一,我一直都很愿意接受大家的采访,来吧,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还可以为采访我的同学提供一个照相机。)

指导教师接受学生的现场采访„„。

(生给予掌声)

(教师展示采访的学生们列好的采访提纲)

大家的掌声就是最好的表扬,胜过好听的话语。既然大家都觉得他们的采访做得好,想不想对他们做一个随机采访呢?

生1:我发现你们在刚刚的采访中一点都不紧张,我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做到的,能接受我对你们的采访吗?

生:这个要多练习,大家知道我以前在人多的场合有讲话结巴的毛病,为了纠正这个毛病,在活动中还经常会忘词,自己克服困难,多对自己进行训练,心态也就越来越平和了,不会紧张。

生2:我在听的时候,发现你们提的问题有很多是没有写在提纲里的,你们怎么一时会

想出那么多那么好的问题来的呢,能不能跟我们谈谈自己的采访心得呢?

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小组认为在访谈之前应该先征求被访者的意见并且从被访者感性趣的话题切入。还有,在一次采访中,一个叔叔告诉我们问题问完了,采访就完了,这不是成功的采访,我们应该要想办法问出一些问题之外的惊喜出来。

生3:XX同学,你们一直在做采访记录,我们能看看你们的采访记录吗?(投影出示两张采访卡)(访谈的内容、印象深刻的话)

师:你们觉得采访之后还有哪些工作要做呢?

板书:采访后:整理记录、总结反思、整理成文字。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综合实践课的学习,同学对访谈法一定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你们的综合实践研究吧。如果遇到困难老师欢迎你们随时来咨询。教学总结部分

经过长时间的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我认为所谓“方法指导课”就是针对学生在在研究过程中存在“方法问题”而设计的课型,即以学生“方法问题”为线索而展开的指导课。其基本结构包括:“问题导入——方法指导——范本学习、讨论——方法尝试使用——师生点评——总结归纳”。我的方法指导课主要包含四个步骤:

一、回顾过程,引出课题。

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先把将要上的综合实践课的主题、子课题分组等情况进行简单的回顾,在回顾中发现了一些学生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就是有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访谈,对访谈的概念和方法还不太清楚,然后我针对这个问题顺势导入我上课的课题,也就是如何进行访谈。

二、指导方法,建立框架。

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访谈法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再进行进一步完善,向学生明确访谈法的含义和应用过程,接着对学生进行如何访谈的细节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具体分二步进行:一是引导学生在访谈前拟好访谈表;二是引导学生在访谈中注意四善——也就是善问、善听、善语、善记,让学生初步建立访谈的一个基本框架。为了让学生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我还引入了一段曹可凡采访李敖的视频片段,使学生在实际例子中观摩学习,加深印象,掌握知识。

三、现场模拟,现学现用。

在刚才我所上的课中,有现场模拟采访,也就是现学现用。在这个环节当中,我设计了四种采访方式。一是学生对学生练习采访;二是学生对听课老师采访;三是学生对指导老师采访;四是学生对学生随机采访。通过多种采访方式的演练,增强学生的采访技能。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多次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讨论、评议,互相之间找出不足,予以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找出不足,加以完善。

四、趁热打铁,兼顾结果。

7.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 篇七

一、教师要弯下腰, 转换角色

教师要放下教育者居高临下的姿态, 把自己当作学生的同伴和朋友, 这样才能知道他们的需要。因为小学生和成年人一样, 都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的人。我们可以观察到:小学生和同伴在一起游戏时, 有说有笑, 无拘无束。可是站在教师面前, 他们就变得拘谨起来了, 眼睛不敢正视教师, 说话的声音较小……简直是判若两人。教师总是以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形象和学生谈话, 学生见到的总是一张张严肃的面孔, 听到的总是训斥和命令的声音, 长此下去, 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被教育被管理的心态, 在心理上与教师产生了距离。上述种种, 就是这种距离的外在表现。

在思想活动教育中, 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 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 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情节生动的课本剧, 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 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 增强社会角色意识, 唤起责任感。

二、耐心倾听, 细致引导

教师要让学生把话说完, 千万不要一见面就把教师的意见强加给他们, 尤其是同学之间发生了矛盾时, 教师更要认真耐心地听他们诉说, 等他们说完了以后, 再来充分肯定某某学生正确的地方, 同时也要语重心长地指出他们的不足, 这样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班上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两位同学不小心将教室的玻璃窗打碎了。事后, 我问起此事缘由时, 他们两人互相推卸责任。于是, 我决定分别与他们谈话, 虽然此时, 他们俩都支支吾吾, 可我却耐心地听着, 并时不时地点头以肯定他们所说的话。最后经过我耐心地倾听, 并加以正确的指导, 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 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足。他们不但心悦诚服地点点头, 而且还主动地承认错误, 相互道歉而后又和好如初。

三、把握好时机, 适时访谈

要把握好时机, 即有时要趁热打铁, 有时则需要冷处理。当小学生因粗心大意做错了某件事, 如损坏了公共财产或违反了班纪班规, 这时, 就要抓住“第一作案现场”, 当机处理, 使得这次教训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有的事情得先稳定学生的情绪, 然后再来处理。就拿上述两个学生吵架的事例来说, 当他们争吵得各不相让时, 我先是让他们平静下来, 等到他们心中没有怒火时, 再来和他们谈话, 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 这时他们才能接受你这位“朋友”。若当时就处理, 则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四、方式多样, 灵活应用

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千差万别, 有些学生的自尊心很强, 不肯轻易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 和这类学生谈话时就不能直来直去, 则可以先从他们的优点入手, 再从侧面指出其缺点或错误, 或借周围其他人类似的问题进行评说, 让他自己体会和领悟, 从而引导他自我反省;有些小学生个性较强, 脾气倔, 服软不服硬, 和这类学生谈话时, 就得轻声细语, 要以柔克刚。如果采取疾风暴雨的方式, 不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 反而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些学生性格内向、胆小、自卑, 任凭教师怎么启发, 他一句话也不说。跟这类学生谈话, 不能急于求成, 可以先与他谈一些与话题无关的内容, 从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慢慢地引入话题。还有极少数的顽劣学生, 和这类学生谈话, 教师要认真调查并深入到他的生活中去了解他, 和他交朋友, 帮他解决各种困难, 让他体会到有人在关心他, 鼓励他, 以取得他的信任, 从而弄清形成顽劣局面的真正原因, 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8.访谈调查法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古村镇调查法;建筑装饰课程教学;应用;探索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其在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很多优秀的古文化,其不仅是历史的象征,同时又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文化特征影响着现代文化的发展。古城镇调查法意在培养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能力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在分析传统古城镇形成背景以及典型设计符号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地提取,从而保证其在现代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从其培养指向的角度分析,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现代建筑装饰学科教学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古城镇调查法概述

(一)传统古城镇概述

中国传统古城镇比较典型和有名的包括安徽宏村的“牛型村落”,其基本特征是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这种设计风格不仅可以突出村落的基本特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象征,这种设计风格从外观上可以给人一种地区文化的民族感,同时又不失美感。涞滩古镇是川东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防御设施,其中有很多传统的装饰十分具有标志性,不仅成为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成为传统文化的象征。

福建培田古镇有“民间故宫”之称,其独特的建设视角给人一种传统文化和古建筑的即视感,不仅充斥着传统文化的现代气息,同时也体现着生态环保以及绿色的建设理念,其与现代建筑风格形成了很鲜明的对比。此外还有很多的传统古筝,其在整体设计规划以及建筑风格设计等环节均体现出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特色。即使是从现代审美的角度去分析传统古镇的艺术价值,传统古镇的魅力依然是不可忽视的[1]。

(二)古城镇调查法的特点

古城镇调查法作为一种工具普遍存在于现代高校某些学科教学规划当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思路,其表现出的突出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文化的魅力;2.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3.对传统文化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即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应用价值。

中国传统古镇之所以可以成为教学参考,最主要的原因是其自身所表现出的与众不同。古城镇在悠久的历史发展征程当中,在漫长的文化洗礼过程中凝聚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是现代文化无法取代的精华。从古城镇的视角可以发现很多创新的元素,激发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从而使其价值体现在现代文化的发展当中[2]。

(三)古城镇调查法的应用价值

古城镇调查法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其可以作为一种素材应用于现代建筑规划过程中,符合社会发展对建筑设计的要求;2.古城镇调查法可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设计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符合我国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思路与要求;3.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开放教学课堂,满足教学体制改革中的探索式学习思路[3]。

二、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

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

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学科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需求。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分析,建筑装饰学科本身是一门新兴的设计性学科,是指以美化建筑及其空间为目的的行为。建筑装饰具有保护建筑结构构件,美化建筑及建筑空间、改善建筑室内室外环境,营造建筑空间风格等功能,在其基础上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尤其从概念和作用的角度可以发现,建筑装饰学科可以归为艺术设计学科,其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环境性、从属性、空间性、装饰性以及综合性等多个方面。

建筑装饰必须具有装饰建筑物、美化其环境的功能。从设计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建筑装饰学科在培养人才时需要把握的基本方向便是适应建筑装饰设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即体现建筑装饰的基本功能和作用,这与古城镇调查法的精神旨意不谋而合。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的认识,激发其在学习设计过程中创作的灵感,引入古城镇调查法是十分必要的[4]。

从文化继承和发展的角度分析,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了保证企业的竞争地位,文化建筑和环保节能建筑已经成为典型的建筑风格。这为现代建筑装饰设计人才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思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文化的魅力是无法抵挡的,其在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会被取代。从这个角度分析,将古城镇调查法引入到建筑装饰学科教学过程中是十分必要的,其可以带动传统古镇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文化中的发展与创新。

(二)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可行性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思路正在全面打开,这为古城镇调查法在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其次,古城镇调查法本身是一种实践教学方法,其应用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取一定的经费支持;此外,中国古城镇在我国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调查过程中不仅可以收获知识和灵感,同时还可以满足学生和教师对古城镇的向往。由此可见,这种教学方法的实现,是具备可行性的[5]。

三、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策略

(一)古城镇调查法在应用于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适应性和融合性

古城镇调查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形成很多策略,可以根据学校教学资源和学科建设的不同需求进行设计。例如很多高校在建筑装饰学科教学过程中鉴于经费和时间的约束无法到当地去深入调研,此时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对一些比较典型的古城镇进行汇总,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动画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现给学生。尽管这种方法缺少一定的体验效果,但是仍然可以弥补学生对古城镇特点认识的空白。

其次,古城镇调查法需要保证一定的适度原则,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保证其与学科内容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将二者高度融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学生对相关设计理念的内化效果。在开展古城镇调查法教学之前,首先要对基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建筑装饰设计的美学和艺术要求,从而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提取古城镇建筑设计元素。

(二)要对相关内容进行科学和系统的规划

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定的规划,形成集成的教学方案。尽管其属于一种开放式、探索式的教学思路,但是仍然不能缺少教学设计环节,只有这样才可以避免其走向与知识毫无违和感的教学方向。

古城镇调查法教学规划中要包括学习主题、主要目的、寻找什么题材的设计理念、提取元素的主要特征以及相关元素与现代建筑之间存在的关联等。在实践教学之前,教师要将教学计划形成一定的任务手册发放给学生。当然,在这之前要将其递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在获取部门领导认可,取得批示以后,才可以进行古城镇调查法的实践教学[6]。

学生在接受相关规划和任务以后,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增加一定的目的性,有意识地构想相关元素是否具有创新的价值与发展空间。通过这样的规划设计才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价值,完成教学任务。

(三)要注意时间和效率的把控

时间和效率问题是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古城镇是充满魅力和魔力的旅游胜地,很容易在不经意间拖慢学生的脚步。因此,为了保证学生能够自觉地跟随老师的步伐,开展探索式而非旅游散漫式的学习之路,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制定比较严格的惩奖机制,从而对学生形成约束[7]。

其次,在采用古城镇调查法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习效率,上述内容中已经提到建筑装饰设计学科对人才的需求特征。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那些可以美化建筑、增加建筑艺术表现力,同时又可以很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型符号。当然,提取的元素并不是希望学生可以直接应用到建筑装饰设计当中,而是要对其进行适度地改造和创新,从而使其形成符合现代审美的创新型设计元素。

制定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验收古城镇调查法的成果

绩效评价机制的建立是确保古城镇调查法应用效果的重要途径,为了可以有效验收和检测古城镇调查法的应用情况,学校的相关组织或教师要对古城镇调查法展开深入研究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绩效测评机制,例如可以通过学生在实践以后上交的设计作品、学生的设计理念陈述以及学生论文的质量等来做分析判断[8]。

尽管这种教学方法在测评指标上很难量化,但是为了有效地监测教学方法的应用效果,还是要尽可能找到可以替代的量化指标,如创作时间、创新度、设计理念与现代建筑适应性等。

(四)推动古城镇与高校合作教学模式的拓展

古城镇调查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受到教学经费和教学时间等多种条件的限制,在应用过程中无法保证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或者改变学生呆板固执的设计理念。因此,推动古城镇与高校进行合作的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传统古城镇尽管具有丰富的文化元素和特有的民族魅力,但是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现代的管理理念,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果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展开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对现代文化建设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建筑装饰学科教学的便利性和持续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概述古城镇调查法,说明了古城镇调查法的特点和应用价值。通过分析古城镇法应用于建筑装饰学科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了古城镇法在建筑装饰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古城镇调查法应用于建筑装饰课程教学中的策略。

参考文献:

[1]李婧.中国建筑遗产测绘史研究[D].天津大学,2015.

[2]周婧景.博物馆儿童教育研究[D].复旦大学,2013.

[3]姜欢笑.自组织美学情境下的东北满族传统民居保护与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4]苏双容.云南蒙古族传统聚落的复兴与再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

[5]邹阳.梅山地区历史文化景观适应性再现[D].湖南大学,2012.

[6]李海燕.云龙县诺邓古村落聚落景观形态研究[D].西南林业大学,2012.

[7].第三章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改革[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185.

[8]吴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调查研究工作体系的中日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

作者单位:

上一篇:个人整改存在问题下一篇:买卖合同范本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