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案例分析

2024-10-11

台商案例分析(共7篇)

1.台商案例分析 篇一

关键词:台商投资,区域选择,因素分析

1987年中国台湾当局正式开放民众

赴祖国大陆探亲后,台商开始西进投资。1992年,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进入快速增长阶段。随着两岸关系的加强,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环境进一步优化。祖国大陆本着地缘、血缘、文缘、商缘、法缘的基础,为两岸的互动提供了更大的平台。本文在分析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静态分布与动态分布的基础上,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与因子分析法,对影响台商祖国大陆投资的因素进行聚类,并使用八大经济区的划分,对各区域和省份的投资潜力进行评价。

一、文献综述

台商在祖国大陆的投资行为既要从动力的角度分析,又要从引力的角度分析。在投资动力论中,产业组织理论尤显完善,从结构、行为与绩效三个方面进行的分析,有效地解释了企业投资的动因。在投资引力论中,投资要素组合理论有效地解释了诱发投资的动因和条件,它从投资地与宗主地两方入手,在分析直接要素产生的比较优势的同时,创新地提出间接诱发要素包括经济政策、法规、投资环境以及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实质上,台商投资的产生是投资动力和投资引力交互作用的结果。投资的具体过程更多的是企业行为,而投资引力是由东道国的各种要素禀赋构成的,属于宏观经济的范畴。我们认为,从根本上说,企业对外投资的动机是为了追求利润的更大化,其行为是符合经济人假设的。

中国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每年通过问卷调查(参考洛桑学院(IMD)的竞争力指标)发布的《中国大陆地区投资环境与风险调查》已成为台湾对祖国大陆投资区域评价的重要参考。张传国(2007)用计量方法分析了台商祖国大陆投资地域分布差异的原因表明,经济发展水平、现有投资规模、市场容量、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活力是台商投资产生区域分异的关键因素,同时地缘与政策因素也不同程度地产生影响。李非和李继翔(2004)的研究表明,影响台商投资祖国大陆区位的因素既有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经济增长、优惠政策及交通基础设施等传统因素,又有信息成本和集聚经济等新因素。集聚经济和市场规模是最主要因素,其次是基础设施、开放程度和劳动力素质等。段小梅(2006)在详细分析了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区域和行业状况后提出,集聚市场和投资环境是影响台商祖国大陆投资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二、定性分析

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的空间差异与区位偏好明显表现出由沿海向内地递减的特征与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的变化趋势,在各省市呈梯度分布。第一梯队为江苏、广东、上海、福建、浙江,这其中福建、广东为台商登陆地,江苏、上海、浙江为台商首次北上地;第二梯队的省份包括天津、山东、北京,显示出台商投资再度北上的意图;第三梯队包括湖北、重庆、四川、辽宁(如四川、重庆合并考虑,则可进入第二梯队),显示出台商投资内地化的趋势。引发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及其在大陆不同区域进行投资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

1.产业结构转型的需要。一方面是台湾从接受产业转移到输出产业转移的过程引发了其对包括祖国大陆在内的对外投资。另一方面是随着祖国大陆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由“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再到“腾笼换鸟”的过程,促使了台商投资区域由东南沿海逐渐向北、向西转移。

2.产品生命周期的推动与内部化的需要。台商在面临转型或转移的问题时,大陆各个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梯度,极大地拓展了台商在大陆进行产业迁移的空间。各地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降低了台商产业迁移的成本,较低的退出壁垒给予了台商更大的投资空间。

3.对生产要素禀赋的追求。一是对廉价的劳动力的追求。在这个微利时代,加工制造业获利率逐渐下降使得两岸间工资水准的差异、祖国大陆不同区域间的工资差异成为台湾厂商获利必争的空间。二是对廉价而丰富的土地资源的追求。大陆的土地面积总量上远高于台湾,而土地价格远远比台湾低,而且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台商投资往往给予很大的优惠。三是对自然资源的追求。随着台商投资领域由依赖资源较小的电子类行业转换到更加依赖资源的行业,其投资的地域将更加向资源的产出地靠拢。四是对广阔市场的追求。大陆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投资,台商不仅是“排头兵”,而且也是中坚力量。

4.政治文化因素。从政治方面看,祖国大陆不仅政局稳定,而且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始终坚持在吸引台商大陆投资中实现共赢态度。“东北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海峡西岸经济区”等政策导向,为台商在不同区域投资创造了极大的商机。从文化方面看,两岸间历史的同一性与文化的亲和性作为精神力量,始终对两岸经济合作起了粘合作用。

三、实证分析

(一)理论假设

1.台商祖国大陆投资为明显的经济人行为,在地域的选择上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主要目的;

2.在不考虑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及内部化因素的情况下,影响台商祖国大陆投资区位选择的因素符合国际投资折中理论中关于投资动力引力的论述;

3.台商祖国大陆投资的区域选择行为不仅符合产业集聚理论,而且具有 “群居”与“跟随投资”的特征,具有较强的路径信赖。

(二)变量设定

本文选择台商在祖国大陆不同地域历史投资金额,数据来源采用中国台湾“投审委”1991~2007年累计统计数据。由于陕西省和综合经济区五省(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宁夏)的数据过小,故未将之单独列出(其中陕西数据经由台湾报表数据测算)。为便于开展分析,将大西北综合经济区五省合并为一个记录,纳入分析数据中,相关解释变量中做相应调整。

按照反映地区经济水平、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产业集聚等要求,尽可能将相关的指标纳入,经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多重共线性后反复比较,确立以下指标作为解释变量。指标数据除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历史总额使用中国台湾“经济部”投审委统计的数据外,其余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2008年统计年鉴。

预设的解释变量可分为三类,共11个:第一类为原始变量,即可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可以直接获取数据的变量,包括:地区生产总值、2001~2007年累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货物进出口总额、二三产业比重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人口数)、建设用地比例;第二类为再生变量,即变量值需要按照逻辑推理对相关资料进行加工,包括:劳动力成本(当地港澳台资企业就业人员的年平均报酬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交通密度(考虑到工业企业的主要货运手段,将每平方公里行政面积的铁路、公路、航道里程权数设为0.4、0.4、0.2进行加权平均。其中公路按照高速公路0.5、一级路0.3、二级路0.2、等外路0.2的权数计算);第三类为虚拟变量,根据理论分析确认为对台商祖国大陆投资可能产生影响的变量,变量值的赋予结合通常的感性认识,包括:地缘虚拟变量(变量值参照与台湾地理位置的远近,分东部紧邻台湾、东部邻台湾、中部、西部,按4、3、2、1进行赋值)、政策虚拟变量(考虑沿海省份的政策灵活程度普遍优于内地,因此分东、中、西部分别按3、2、1进行赋值)。

(三)分析过程

首先,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对各变量的影响进行测度。总体上看,选择的1 1个变量与台商投资力度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各变量之间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可以通过对主因子的萃取实现对高度相关变量的概括。

其次,使用Barlett球面性检验法对资料是否适合因子分析进行检验。经计算,资料巴特莱特球度检验的卡方值为339.82,自由度为55,显著性为0.0000,P值小于0.05,故拒绝虚无假设,并判定资料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使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变量间的积差相关系数矩阵并估计共线性后,采用最大变异法使第一共同因素本身的因素负荷量大小之差尽量达到最大。经计算共性方差矩阵,11个指标中有7个指标的提取值在90%以上,3个指标的提取值在80%~90%之间,1个指标的提取值在80%以下。总体来看,各指标的影响基本被提取。从特征根与贡献率来看,虽然按照Kaiser的标准只抽取特征根大于1的特征向量,即前三个因子,但在控制贡献率达到85%的标准上可以得出4个因子,累积贡献率达88.6%。从特征根的碎石图看,在因子编号2和4的地方各有一个拐点,因子2拐点之前是与大因子相连的陡峭折线。因子4之后是与小因子相连的缓坡折线①。从保证解释能力的角度出发,确定抽取4个主因子。

在通过主成分法分析得到4个主因子的载荷矩阵后,为了进一步对因子进行分析,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的方法,使各因子的载荷更加明显。根据旋转因子载荷的大小分类可分析出4个主因子的结构如下:

第一主因子:包含了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货物进出口总额四项指标,说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是影响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区域选择的第一因素。区域经济发达程度越高、投资力度越大、外向度越高、消费水平越强,取得较高和较快投资回报的可能性越大,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越大。考虑到这4个指标主要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的水平与发展的潜力,因此将主因子一命名为经济因子。

第二主因子:包含人口密度、交通密度、建设用地比例、二三产业比重和四个指标。在构成这一主因子的指标中,人口密度反映出一个地区人口聚居的程度及劳动力市场的丰富程度,交通密度反映人流、物流的便捷程度,建设用地比例反映投资建设用地的可能性,二三产业比重和反映产业链延伸的可能性与提供服务能力的大小,从而综合反映出一个地区人口与产业集聚的程度、城市化的水平、服务能力等投资配套环境对台商在祖国大陆选择投资区域的影响。因此主因子二命名为环境因子。见表1。

第三主因子:包含政策变量、地缘变量两个指标。地缘与政策的因素从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伊始,就对其区域选择产生影响。台商“试水”投资时首先考虑的是离台湾近、习俗、方言相同、血缘联系强的沿海地区;祖国大陆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对台优惠政策对台商投资的影响也是毋容置疑的。本主因子可以命名为政治因子。

第四主因子:仅包含劳动力成本一个指标。劳动力成本不仅在主因子四中的载荷为负数,在其余3个主因子中的作用也均为负值,非常强烈地反映出劳动力成本高低对台商投资地域选择的逆向影响。因此将本因子命名为成本因子。

四、结论与评价

(一)影响台商祖国大陆投资地域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一是经济因素。台商在经济发达地区投资,获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同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也更大。

二是环境因素。投资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台商投资地域选择的主要因素,在代表投资环境的各类指标中,人口密度、交通便利程度、土地使用情况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状况尤为重要。

三是政治因素。由地缘与政策因素构成的政治因子也是影响台商投资的主要因素。空间上离台湾地区较近的地域得到台商投资偏好的可能性较大,更加开放、灵活而完备的地方政策对台商投资吸引力显著。

四是必须特别注意的劳动力成本对台商投资区域选择存在负影响。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本文对劳动成本含义的设定是生产单位增加值所需要支出的工资水平,那么这一指标的倒数就是支出单位工资所创造的增加值水平,即为生产效率的定义。因此,成本因子可以视为生产效率因子的倒数,反映劳动效率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

使用回归分析,证实了4个主因子及因子得分对台商在祖国大陆选择投资区域的解释能力。当然,从确定的4个主因子看,它们可能不仅对台商投资产生影响,对其他外商投资也可能产生影响。与此同时,无疑还存在其他影响台商投资的因素。作为测量一个地区吸引台商投资的因素,它们虽然不够全面但无疑是有效的。

(二)区域台商投资潜力评价

根据上述计算取得的旋转因子载荷与旋转后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可以计算出祖国大陆各省的因子载荷值,并计算出综合得分。使用组间联接法和欧式距离法,对综合得分进行分层聚类,得出谱系图后可以明显看出祖国大陆各地域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分为四类:上海、江苏、广东为第一类,山东、浙江为第二类,福建、辽宁、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为第三类,贵州、云南、湖北、湖南、安徽、山西、广西、重庆、江西、四川、吉林、大西北、内蒙古、海南、黑龙江、陕西为第四类。其中前三类的同质性较强,第四类的内部异质性较强。值得注意的是,台商投资地域选择除传统的东部和南部经济区外,对东北、内地和环渤海湾省份的选择偏好正在上升。

将利用因子得分进行评价的区域投资潜力结果排名与台商在祖国大陆投资的累计投资额和2007年投资额排名相对照,对各省份台商投资潜力进行评价后发现,在四大板块、八大经济区中,台商在东北板块投资的力度和当地的潜力基本相称。东部板块包括了北部、东部和南部三个沿海经济区10个省份,区域经济相对发达,不仅在地缘上具备先天的优势,而且在投资的软硬环境上都优于其他板块。10个省中除海南由于开发较晚,其余9个省因子得分排名基本上都在前10名内(福建第11名)。北部沿海经济区4个省份中,北京和山东仍有较强的吸引台商投资潜力。东部沿海经济区3个省份的台商投资与潜力基本相称,显示其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基本已经饱和。而在南部沿海经济区的3个省份中,广东的台商投资力度与潜力基本相称,台商在福建和海南的投资则已经大于当地的潜力,但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实施,福建的台商投资潜力将进一步上升。中部板块包括了黄河中游经济区4个省份和长江中游经济区4个省份。比较突出的是:河南、陕西、安徽和湖南4个省份具有较强的吸引台商投资的潜力。这表明祖国大陆的内地对台商投资也存在吸引力,台商投资在继续北上的同时,将有可能进一步向内地转移。在西部板块中,台商在大西北经济区5省和大西南经济区5省的投资基本上与其潜力相符或是超过其潜力,这说明西部板块短时期内对台商投资的吸引力有限。尤其是四川和重庆两地,要想继续吸引台资,必须在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上有新的突破。

注:将因子得分排名与累计台商投资金额排名、2007年台商投资金额排名差异均在±3之间的省份视为投资力度与吸引力基本对应的地区。将累计台商投资金额排名、2007年台商投资金额排名与因子得分排名差异大于3的省份视为投资力度大于潜力的地区;而差异小于-3的省份视为投资力度小于潜力的地区。

参考文献

[1]段小梅: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区位选择及其投资环境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王建民:2006-2007年台湾经济形势回顾与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

[3]吴丽生:影响台商投资祖国大陆西部之发展策略及区位因素分析,中国台湾: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2。

[4]林学宏:影响台商在中国市场进入模式之因素——交易成本和资源基础观点,中国台湾,大叶大学硕士论文,2002。

[5]邱伟超: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形态对绩效影响之探讨,中国台湾,大叶大学硕士论文,2003。

[6]张传国:台商大陆投资问题研究,商务出版社,2007。

[7]李保明:两岸经济关系20年突破与发展历程的实证分析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

2.台商案例分析 篇二

工伤问题,谁都不愿意发生,然而在企业的日常作业中,却又无可避免的不幸又发生了。从管理角度来看这个个案,面对复杂的工伤处理作业,相关的赔偿金额在法律程序尚未定谳之前,双方的劳资关系、沟通作业究竟应该如何操作才能确保企业的利益与保障员工的安全?

工伤保险是指国家和社会为在生产、工作中遭受意外事故和职业病伤害的劳动者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服务、生活保障、经济补偿、医疗和职业康复等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一、台商应对大陆工伤保险的认识

有鉴于台商对大陆法律规定的工伤保险认识不足,以下就大陆工伤保险的属性、原则及重要内涵稍加多所著墨:

(一)用人单位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是法律强制性规定,工伤保险是其中的一个险种。实践中常有台商咨询,谈到员工不愿意买社会保险,并且书写自愿放弃的切结书,是否有效?由于社会保险是强制性保险,书写切结书的行为是无效的。

(二)工伤的认定实行的是无过失责任赔付原则,即工伤性质的认定不受是否存在主观责任的影响。因此,即使员工是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引发事故造成其人身伤害,也仍应认定为工伤。实践中常有台商询问员工无上岗证操作叉车(堆高机)或未经允许擅入操作区域而发生身体伤害,此种因员工过错所发生的身体伤害,仍然会被认定为工伤。

(三)享受工伤待遇不以行政程序完成工伤认定为必然前提。假如用人单位和工伤职工均未在法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不意味着工伤职工丧失工伤待遇资格和权利,法院有权审查确认工伤。使得那些确因工受伤的职工可以经由司法救济的途径和管道,其依法应当享有的劳动权益会得到法院的确认和支持。

(四)用人单位未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假如因而发生工伤事故,经工伤确认及劳动能力鉴定后,用人单位可能要负担全部的费用(除了原本要由用人单位负担的费用外,再要承担原本由工伤保险基金负担的费用。)

二、什么情况下,员工受到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

(一)根据2004年施行的《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该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二)同法第15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三)同法第16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三、工伤保险费率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国家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的差别费率。高风险行业(如采矿)费率较高,低风险行业(如商饮、金融)费率较低。但考虑到目前各地产业结构不同,实行全国统一的行业差别费率尚不具备条件,因此授权给地方一级政府根据行业工伤风险与企业工伤事故率的差别率和浮动费率规定本区的工伤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由企业按职工工资一定的比例缴纳,各地规定略有不同,职工本人不必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列为管理费用。下表为部分城市企业负担的工伤保险费率:

四、工伤保险待遇规定

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企业为员工投保工伤保险后,发生工伤事故,且通过工伤认定与劳动能力鉴定后,工伤职工可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分为以「用人单位」(例如企业)和以「工伤保险基金」的两个支付单位。

兹以东莞市为例说明。一些工伤费用的项目与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因此呈现出地方的差异性,台商应当参考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的规定。

五、案例分析

笔者最近接不少台商的工伤个案,种类不一而足:

(一)某企业未为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因而发生工伤时的赔偿费用,由企业全部负担问题。

这个案例发生在不少的台商身上,有些员工则是刚进入公司没几天来不及投保社会保险,就发生工伤事故,企业就要负担庞大的医疗费用以及接着下来的各种名目的工伤补助金。法律上的预防之道在于签订劳动合同后就要马上替员工办理社会保险。

(二)某企业为员工办理社会保险,却因发生工伤,未在规定的时间内(一个月)申请工伤认定而必需全额负担赔偿费用问题。

笔者刚刚被咨询过这个工伤事故案例,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法律上的预防之道在于发生工伤或疑似工伤事故时,应把握申请时效。

(三)某企业按规定办理社会保险,某员工发生工伤,企业也依鉴定的伤残等级支付工伤医疗及伤残就业补助金,但该员工不满意,在当地黑律师指导下诉之法律仲裁之问题。

这个案例是因为该员工不满法定的补助金额,转而向当地黑律师求助,而提起劳动仲裁,后来仲裁裁决,员工败诉,企业仍然只须支付那笔费用而已。这个案例能够圆满收场是因为法律最后支持企业原先的决定,法律成为劳资沟通的最佳模式。而东莞的案例就没那么幸运了,东莞的该名员工在等待法院二审判决期间,被公司要求搬离宿舍(这个要求是对的,因他已经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双方不存在劳动关系。)就在沟通过程当中,劳资双方频起冲突,以致引发命案。

(四)某企业应征员工面试操作不当被截一根手指头算不算工伤之案例。

这个案例是应征员工发生的身体伤害问题,由于尚未签订劳动合同,亦无劳动关系,在此期间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不能算是工伤,也不能按照工伤保险制度的规定处理,而是应当依照人身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六、预防管理对策方向

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大陆正式进入「法制管理」的时代,台商对于劳动法律的规定,不能再漠视,而是要以正面的心态面对各种法律、法规的条文规范,并将法律的规定融入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组织文化里面,作为未来员工管理的基础。兹就本文意旨,提出台商应该建立的管理策略方向:

(一)台商或HR主管对工伤保险的法律程序要清楚

3.县台商座谈会会议简报 篇三

1月22日,广西容县举办2017年台胞台属台商代表迎春座谈会,在容台胞台属台商代表50余人欢聚一堂,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喜迎鸡年春节。容县县委常委、统战部长秦健萍出席会议并讲话。容县县委统战部、侨联、外事办、公安出入境、公证处等涉台部门领导应邀参加会议。

秦健萍代表容县县委、县政府向在容台胞台属台商以及远在台湾的亲朋好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新春祝福,并简要介绍了2016年容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肯定了台胞台商台属在容县经贸文化交流合作等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对一直来关心支持并为容县发展作出贡献的台企、台胞、台属表示衷心感谢!希望在容台商、台属继续做强做大企业,同时发挥同台、港、澳联系广泛的优势,多宣传推介容县,让更多的台商来容县投资兴业,共谋发展。秦健萍表示,容县县委、县政府将继续为台商台属做好服务,努力解决台资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切实维护台商合法权益,促进台资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与会台企、台胞、台属代表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就如何为容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大做强企业等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座谈会现场气氛活跃,大家畅所欲言,共话两岸情谊,让台商、台胞、台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新年的喜庆。

4.区台商座谈会会议简 篇四

3月7日上午,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台办组织辖区内台商台企代表人士在区委统战部会议室召开“新年共叙友情,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座谈会,区委常委、统战部长成钢,区台办主任唐荣欢,雨花经开区招商局长余忠,区商务和旅游局副书记、副局长刘黎黎参加会议。会议由区台办主任唐荣欢主持。

会上,各台商台企代表人士分别介绍了多年来在雨花区投资及商业经营情况和今后的投资打算,并表明扎根雨花的意愿。余忠介绍了经开区多家知名企业和商业发展情况,欢迎台商朋友来园区抢“码头”,投资共赢。刘黎黎介绍了在雨花区投资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等有利条件,欢迎台商台企来雨花区投资发展。台商听了雨花招商情况介绍后,纷纷表示一定介绍台湾朋友来雨花这块热土发展投资。

成钢对台商朋友长期以来对雨花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雨台的经贸合作所做的贡献表示感谢。他表示,雨花统战部门、对台工作部门,有责任、有义务做好台商台胞服务工作;各位生活、工作当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关部门应加强交流,尽最大的努力保障到位,服务到位;希望各位台商朋友更加重视双方经贸交流活动,通过各位的资源和影响力向朋友们多多推荐雨花,宣传雨花。

5.在台商座谈会上的致辞 篇五

杨丹

(2008年9月22日)

尊敬的深圳台商协会荣誉会长郑光铭先生、王宗舜先生,副会长林朝荣先生、何石竣先生,各位同胞:

金风送爽,瓜果飘香。在这个丰收喜庆的季节里,我们借08赣台经贸会的契机,有幸和各位同胞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共谋发展,倍感亲切!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中共吉安县委、吉安县人民政府,对各位来宾、各位朋友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借此机会,我谨向大家介绍吉安县情概况。

吉安县城距吉安市中心城区10公里,是规划建设的大吉安“两江三岸,一城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总面积2117平方公里,辖11镇8乡,总人口46万。人间正气,天下文章。在这块古老文明的红土地上,涌现了民族英雄文天祥、三朝重臣周必大、爱国杰士胡诠、著名诗人刘辰翁等一批仁人志士。自唐至清,“进士六百,一对榜眼,两名探花,五位状元,均谓鼎甲”,且“宰辅有七”,文臣武将1000余人。名胜古迹有建于唐代的资国寺、本觉寺塔,盛于南宋的吉州窑以及文天祥纪念馆等等。吉安县是著名的将军县,也是前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同志的家乡。

秉承优良的人文传统,勤劳的吉安县人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绩。近三年,全县生产总值连续保持15%以上的增长;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6%;财政收入保持30%以上

1的增幅,收入总量居全市第一。2007年,在全省99个县市区综合排名第22位。2007年,荣获全省经济发展先进县、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县、工业发展先进县、利用外资先进县、统筹城乡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争创全市一流、建设全省强县”是我们近期的奋斗目标。我们深知,仅限自身的积累,难以尽快实现,必须借助外力在对外开放上谋求突破。为此,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大力改善招商环境,千方百计打造一方创业的热土、投资的宝地。经过多年的建设,我们具备四个特色优势:

其一,生态优美、绿水青山。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0.5%,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之一,县内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以上标准,地面水环境质量达国家二类标准。

其二,城市秀美、舒适宜居。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2年的5.7平方公里增至2007年的10.1平方公里,其中龙湖、君山湖水域面积2个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33.8%,文化广场、将军公园、体育中心、影剧院等设施齐全,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正积极申报国家级园林城市、文明城市。

其三,基础完善、产业扎实。县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分起县城园区和凤凰园片区二部分,其中县城园区落户企业156户,用工达2.2万人;凤凰园区于2007年启动,与县城双向六车道连接(只有7公里),已有台湾华硕集团、先歌国际音响等20多家企业入驻。目前,吉安县初步形成了四大工业支柱产业:一是以台湾华硕集团、全汉电子、忆声电子、先歌国际音响、香港立讯精密、宝景电器、协宝太阳能、深圳航盛电子、凯隆电子等为主的电子工业,规模电子企业达56家;二是以北京燕京啤酒、杭州娃哈哈等为主的食品工业;三是以广州金发、大自然药业为主的林化医药工业;四是以福建荣德集团、江西庐陵集团为主的冶金建材工业。2007年,四大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80%以上。

其四,服务高效、治安良好。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服务机制。所有执收执法部门纳入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门式办公;园区专门设立招工办,乡镇、村组设有招工站,及时解决企业招工问题。办证办照方便快捷,一般在3个工作日为项目办结立项、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和银行开户,提供用地红线圈;5个工作日内办妥通电、通水、通电信工作;1个月内办完报建手续。同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支队伍”的帮扶机制,把优质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始终。吉安县民风淳朴、社会和谐,园区专门设有公安派出所,县公安局是全国优秀公安局,我县先后获得全省平安县、全国社会治安先进集体称号。

吉安县近年来迸发出的后发优势,吸引着各方有识之士前来考察投资。今天,我们又非常高兴地迎来了深圳台商协会各位嘉宾莅临我县参观考察。我们坚信,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图发展的理念,双方一定会有良好而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发展前景;我们期望,有更多的台商企业注目我县,落户我县;我们将秉承一诺千金的服务宗旨,竭尽所能提供最优质、最高效的服务,创建台商投资兴业的最佳平台。

最后,祝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事业辉煌、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6.台商案例分析 篇六

从投资量上看, 目前台商对大陆投资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据统计, 到2012年底, 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近9000个, 实际利用台资近600亿美元。从投资地区看, 台商对大陆的直接投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 其吸收台湾的投资额占全国总投资额比重的年均值达到94.12%, 东西部差异显著 (陈嘉, 2012) 。而近年来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逐步转移的趋势。东部沿海省份台商投资金额和件数比重占全国的总比重, 分别由2000年的98.23%及97.62%, 降至2010年的87.49%及83.41%, 而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则有所上升, 投资金额与件数比重之比分别较2000年增加了6倍和7倍。

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现状

1.产业分布

在台商对大陆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投资中, 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业占了绝大部分, 农林牧渔业和其他农产品加工业所占比例较小。从产业演变的趋势看, 台商早期的农业投资领域集中在土地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 但近年来转向食品、饮料制造业、休闲农业、农产品营销、生物工程等更深更广的高技术领域。在农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整个产业链中, 涉及农田水利建设、粮食、油料大规模开发的项目甚少, 大多数企业倾向于投资农产品加工业, 蔬菜、水果、花卉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 这是企业出于经济利益考虑所形成的。因为来大陆农业投资的企业多为私人小企业, 它们以获取短期利润为目标, 农田水利建设和粮油开发等大项目见效慢、周期长、投资风险高, 不为台商所看好, 而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加工业恰好相反。另外, 台湾在农产品及食品饮料业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比较成熟, 转移到大陆比较容易。

2.地域分布

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初期, 由于台湾岛内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 使很多台农转向对外投资。因此, 当时以经营种植养殖业和小型食品加工业的台商居多。由于农业自身种植养殖条件的特性, 台商在大陆选择投资地的时候, 自然选择与台湾地域相邻、纬度和气候条件相似的区域。再加上绝大部分台湾同胞的祖籍都在福建、广东等地, 在习俗、语言、文化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 可能会为其投资创业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各种因素造成台商农业投资集中于闽粤等东南沿海省份, 具有鲜明的区域集聚分布特征。

从图2可以看出, 在总量上, 江苏、福建和广东占了较大的比重, 达70%左右。台商对大陆的农业直接投资分布存在不均衡性。

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

区域不仅由气候、地貌、山川、河流等自然特征所决定, 也受人类社会行为规范的影响和作用。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 其区域选择模式和内部决策机制是不同的, 其影响因素也必然不一样。

1.市场因素

市场是进行外商直接投资的首要因素。一个区域的市场因素包括很多方面, 如:该区域的经济规模、经济发展速度、人口的多寡、对外开放水平、货币的可兑换性等等。如果一个区域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快速发展, 就说明其产业结构连续升级比较顺利, 新产业不断进入, 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 并迅速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力和支柱。在具备上述条件的前提下, 人口越多, 其市场潜力越大。

2.成本因素

成本因素是跨国公司进行投资决策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依据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为决策, 可以将成本分为风险成本和经营成本两类。风险成本,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突发性事件所带来的经营损失, 其特点是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 一旦发生, 就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创。如果风险大, 人们出于风险厌恶特性会对该区域避而远之;相反, 如果风险小, 则该区域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会具有更大的优势。经营成本, 是指企业在投资经营过程中、在正常经营条件下所耗费的生产经营费用的总和, 它是可以计算和预测的。在其他条件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 跨国公司 (投资者) 自然会选择经营成本低廉的区域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营成本越低, 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越大。

3.集聚效应

产业集聚, 是指类似的产业集中在某一个区域形成产业规模成长的现象。具体地说是一些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的供应商、服务提供商、相关机构 (如学校、协会、研究所等) 在某一区域、某一产业的集中所形成的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人类的许多经济活动都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趋向, 工业化区域、制造业区域、高科技基地等都是这种集聚作用的结果。

4.政策因素

地方财政政策不同, 会影响项目的财务收益和分配。一些区域为了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对某些行业的外商直接投资给予一定的财税政策优惠和其他优惠条件, 无疑会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有非常大的影响。

模型选择与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地区经济实力 (x1) 、劳动力成本 (x2) 、农业科技水平 (x3) 、基础设施 (x4) 、对外开放程度 (x5) 、集聚经济) (x6) 、土地丰裕度 (x7) 、政策优惠 (x8) 和地缘因素 (x9) 作为回归分析的解释变量。选取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安徽、四川7个省市的数据资料作为解释变量。以2008~2011年台湾在以上省市的农业投资额作为被解释变量。前文中分析到, 由于单纯的农林牧渔业的台商投资额较小且变化幅度不大, 因此, 本文将以农林牧渔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之和作为被解释变量的数据资料。

本文所采取的基本模型为:

FDIit=α+β1 X1it+β2X2it+β3X3it+β4X4it+β5 X5it+β6X6it+β7X7it+β8X8it+β9X9it+εit。公式中的i表示省份, t表示年份。

本文用stata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hausman检验, 本文认为应当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在进行面板数据分析时, 通常都已做了同方差假定, 然而, 此时要分析的各省份的数据一般情况下都是存在异方差的, 同样, 序列相关假设在此也是过强的。因此, 有必要对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异方差检验和序列相关检验。经过检验的模型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性, 我们用修正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其进行估计。根据2008~2011年7个省份的数据, 我们用面板数据模型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 (如图3所示) , 在此考察的重点是系数的符号和显著程度。

从图3的模型中可看出, 模型的拟合效果十分理想, 所建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台商在大陆农业投资所重点考虑的关键因素, 或者说这些因素很好地解释了台商在大陆农业投资的区位选择。

在所选取的变量中, 农业科技水平 (x3) 、对外开放程度 (x5) 、集聚经济 (x6) 、政策优惠 (8) 和地缘因素 (x9) 的检验结果是显著的。其中, 对外开放程度和地缘因素的符号和预期的不一致。

农业科技水平对台商大陆农业投资具有正的影响。这是一方面由于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另一方面也由于台湾农业的科技水平要高于内地, 在进行农业投资时比较注重投资科技水平低的地区。

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台商对大陆的投资就一直呈现出集聚态势。由产业相关理论可以知道, 产业的集聚会带来规模经济和范围效应, 后继的投资者为了降低成本, 利用相关企业的便利和成熟的产业链, 必然会趋向于投资经济集聚地区。

政策优惠也是影响台商农业投资的重要因素。随着两岸经济关系的深入发展, 大陆在对台商农业投资方面给予相当优惠的政策, 并且在许多省份设立了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 极大地鼓舞了台商到内地农业投资的热情。

对外开放程度和地缘因素与预期的符号不一致。其原因之一, 可能是由于近年台商在大陆的经营模式转变为内地直销加工远销海外所致;其二, 随着交通的便利和人民观念的变化, 地缘因素对于台商的影响已经微不足道了。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 从产业结构上看, 台商投资食品饮料及饲料、木竹加工等所占的比重远远高于种养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市场对附加值较高的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吸附力, 也体现了台湾农业相对大陆而言, 在加工等方面的现代化水平较高, 而且大陆农业的发展也需要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推动。

(2) 从投资地区分布看, 台商在大陆农业的投资合作最为成熟、成效最大的地区为东南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 并逐步发展到中西部地区。这有利于大陆优势农业资源和台湾农业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合, 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内地农业的发展。

(3) 在影响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的因素中, 农业科技水平、政策优惠和集聚经济是影响台商农业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可以说, 农业科技水平是台商农业投资的前提;政策的优惠是台商农业投资的助听器;而集聚经济是台商农业投资的必然。

2.建议

(1)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 搭建良好服务平台。台湾与大陆的政治经贸关系十分特殊, 当前在引进台资的过程中, 政府要积极发挥其服务功能, 在己有的政策服务层面上, 认真研究台商在大陆进行农业投资的新变化、新态势、新特点, 因地制宜出台新的政策和措施。保护台商同胞的知识产权, 加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储备和培养, 完善农业保险及信息服务体系。

(2) 建立与完善两岸农业合作长效机制。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的良性发展, 是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合作的成功之作, 其在各省市地区乃至全国都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但是两岸投资还不具备完善的长效合作机制。因此, 应继续维持和加强此种模式的推广, 进行多层次的农业投资合作, 开展多渠道的交流与互访, 共同推进农业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3) 加强与台商在农业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合作。当前, 农业科技化发展水平已经走上了国际化道路, 许多国家开始把目光投向农业高科技领域, 未来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大陆农业的现代化发展过程离不开科技的现代化。

(4) 完善上下游配套产业。首先, 要致力于引进大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是规模大、效益高、产业关联效应强、贡献多的产业, 也是其工业化初期或中期优先发展的领域。其次, 要重点引进农业服务业, 即引进致力于农产品检测、整体策划包装、运输、销售, 以及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的台资农业企业。

(5) 鼓励台湾农业资本西进投资创业。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具有更大的市场开拓空间和延伸度, 因此, 在利用农业台资上, 中央及各地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 创造更好的条件, 鼓励台湾农业资本到中西部地区进行创业。

参考文献

[1]陈恩, 汪书军, 罗睿.台商投资大陆的区位选择分析与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 2006 (8) :84-89.

[2]段小梅.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区位选择及其投资环境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6:12-24.

[3]贺灿飞, 魏后凯.信息成本、集聚经济与中国外商投资区位[J].中国工业经济, 2001 (9) :38-45.

7.台商新征程 篇七

这一段,发名片成了很多台商一项繁琐却快乐的工作。

“终于不用偷偷摸摸了”。谈到“5·20”以后的日子,一位台湾老板说,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们正式介绍自己。

7月17日,台行政当局通过“大陆投资金额上限松绑及审查便捷化方案”,正式放宽对台湾企业赴大陆投资金额的现行限制,非中小企业赴大陆投资一律放宽为净值或合并净值的60%为上限;个人赴大陆投资上限从现行的8000万元新台币放宽为每年500万美元。这一方案自8月1日起施行,岛内工商业界期待已久并呼吁多年的为台资“登陆”松绑有了重大突破。

此前,台湾企业向大陆投资规模不得超过其资产净值的40%,并严格限制敏感技术出口。因此,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和很多在大陆做生意的台商一样,不得不对自己的身份遮遮掩掩。

不只是身份不用遮遮掩掩了,台商们更是把动作放在行动上。

“5·20”后,深耕大陆多年的台湾统一集团终于大出手。统一集团总裁林苍生于6月初亲赴扬州宝应考察有机农业,有意参与该县总投资逾1亿元、年产12万吨面粉加工项目的合作。同时,林苍生对于当地优质的农产品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未来不排除进一步扩大其它农产品类的合作。

此前,嗅到了台湾新当局的政策风向球,统一集团就高调宣示,将把大陆市场作为公司未来的主攻方向。

随后,6月30日,统一集团旗下统一企业中国宣布斥资2.45亿元与其它投资者共同设立华穗食品创业投资公司,寻找大陆市场有潜力的食品企业,从事私募股权投资。

统一集团重新布局大陆,只是台湾政策松绑下的一个缩影。

台湾的IT巨头也已开始正面响应松绑举动。全球主机板巨头华硕总部助理发言人吴长荣强调,政策松绑有望带动新一轮台商向大陆投资的热潮。

7月18日,台湾群光集团董事长许泰在成都正式宣布了增资消息,“台湾群光集团决定对位于成都春熙路的‘群光百货广场’项目追加投资,总投资额由5~8亿元追加到12亿元,建37层大楼。”

7月21日,台湾信义房屋集团董事长周俊吉参加了2008中国(成都)房地产高峰论坛。他表示,成都巨大的市场空间吸引力确实很大,经过考察后,希望能在成都楼市大有作为。

据了解,最近一段时间,来自台北世界贸易中心、江陵商务团、台北商务亲善观摩团、台北市商业会、台湾海峡两岸经贸定会、海商会、台湾中华工商企业家联合会等组织的台商,纷纷组团来大陆考察。据悉,前期曾有155名台商,14个团组到大陆进行投资考察。

在台海新局势下,台商新一轮征程再度出发。

新商业模式

台资“登陆”放宽上限,只是两岸松绑政策之一端。7月4日,两岸周末包机直航正式实施;7月18日,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也正式实施。5·20以来的一系列利好消息,使得两岸经贸往来更加活跃。

“直航以后,我从这里到台湾的家里,不到两个小时。”一位在位于上海鲁班路江南造船大厦办公的台商兴奋地表示,周末包机启航后,他可节省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每周回家团聚,他的亲人也可常来大陆探访。

而这位台商,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着一个在长三角的投资计划。他说,直航的突破,将使得两岸经济联系更为紧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热情更为高涨。

据台湾宝来证券的数据,现行方式,中停港澳转机耗时12~16小时,成本16~19万美元;间接货运包机,中停港澳飞上海需时5~6小时,成本11万美元,而两岸货运包机直航只需要4小时共8~6万美元。

在空运时效方面,台北至厦门空运则只需45分钟,至上海及北京分别只需1.5小时及3小时,加上直飞后票价降低,可减少透过香港转口的费用,降低厂商运输成本,而根据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调查显示,员工的往返上可节省约26~45%的成本。

中华经济研究院顾问叶万安表示,这几年,台商对大陆投资减少,但直航增加了两岸商机,也激发了台商对大陆的投资积极性。

台湾致理技术学院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直航有助于减少两岸零组件调度时间,缩短大陆工厂零组件库存期间,强化弹性分工并降低成本;甚至可能增加台商将大陆生产的半成品大量运回台湾组装,以“台湾制造”名义出口,进而形成“台湾接单、大陆加工、台湾出货”的新商业模式。

目前,大陆台商在营运总部、研发、营销、财务及采购方面皆以台湾为主,而制造生产则以大陆子公司为主。但值得注意的是,大陆子公司设立营销、财务及采购部门的比例已经提高,而台商的接单来源仍以台湾母公司为主,但“台湾接单,大陆研发、生产与出货”已渐渐成为台商的发展趋势。

一位学者指出,以往,受航空商务成本等影响,不少台商更愿意把高级技术与研发单位留在台湾。

不过,直航将会改变这些。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非认为,直航后,台湾制造业可能会进一步向大陆转移,而两岸往返的便捷也会使更多的台湾人包括高级研发人员来到大陆,这意味着一些台湾制造业会将研发中心放到大陆来。

李非认为,两岸未能直航一直是制约台商进一步布局大陆,获取大陆发展商机的重要因素。而直航则直接降低了台商的交易成本,加上大陆相比台湾有着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台商对大陆投资将会逐步增加。

破融资难题

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两岸累计贸易额已经达到7281亿美元,其中内地对台出口1259亿美元,自台进口6022亿美元,台湾顺差累计4763亿美元。目前,大陆是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贸易顺差来源地。

但与两岸庞大的经贸规模相比,两岸金融业的合作却严重滞后。“过去,由于台湾当局对台湾工商界人士及台湾金融机构赴大陆投资有诸多的限制,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融资还有不少困难。”东莞台商投资企业定会执行董事陈明致表示,目前,广东省正在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很多台商都感觉融资困难。虽然已有台湾金融机构采取“香港设点,服务内地”的方式,但这并不能满足广大台商的需求。

受次贷危机影响,以及在国际经济日趋疲软、全球性通货膨胀日渐蔓延的大环境下,大陆施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台商融资更是雪上加霜。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曾与国台办签署定议,计划在5年时间内提供总额度为300亿元的开发性贷款,助力大陆台资企业发展。

3年后的台海新局下,又传来了两岸合作破解台商融资难题的好消息。7月20日,专为落实此项定议而搭建的融资担保平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广东天信担保在广州成立。

据了解,总部位于北京的天信担保是与国开行签约、首家为台资企业提供优质快捷融资担保服务的公司,该公司已与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合会合作并签署了《开发性金融合作定议》。下一步,天信担保还将在台商密集的福建、江浙、上海等地成立对接公司,定助台资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但是,在可预见的5到10年里,传统银行渠道已经无法满足台商在大陆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除技术、质

量、管理、营销等台商常遭遇的挑战外,资金对台资企业的重要性将逐渐提升,如何取得充沛且成本低廉的资金,不但是8万家台资企业能否在大陆持续经营的关键,也成为每个台商在发展过程中势必要思考的步骤。

7月30日,一场为促进台资企业登陆内地A股市场的第三届“中国大陆资本市场与台资企业上市研讨会”在沪举行。

据参会人士介绍,国台办、国家发改委、中国证监会、商务部等官员出席此会议,此外有400家以上有意在内地A股上市的台资企业参加。

会议上,国台办经济局局长徐莽表示,两岸在金融领域深入合作将大力推动两岸经济的共同发展,他认为目前台资企业在大陆上市已经“完全没有政策障碍”。

国家发改委的财政金融司赵宏越处长向与会企业发出了“希望更多台资企业来大陆上市”的盛情邀请,并承诺将为来大陆上市的台资企业“做好后台服务工作”。

目前,在A股上市的台资企业包括国祥股份、成霖股份、信隆实业、晋亿实业、汉钟精机、斯米克等10家左右。另据了解,包括信音电子有限公司在内的众多台资企业都表示了在祖国大陆上市的强烈愿望,并且已经进入实质性的准备阶段。仅去年一年,就有5家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A股上市。

“随着内地经济持续、定调、健康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台资企业登陆内地股市,‘台商板块’的出现也是指日可待,台资企业也将藉由A股资本市场的途径一如既往地推动祖国内地的经济发展。”一位台湾企业家说。

曾经辅导在大陆上市台资企业“国祥制冷”的联合证券总裁盛希泰表示,8月起,台湾放宽了台资企业投资大陆的限制,这对台资企业资本额和资金规划将产生积极影响。台资企业在A股上市将获得种种好处:中国大陆经济持续增长,为台资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成长空间;发行价格远高于中国香港及新加坡市场,发行同样的股份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市场活跃,流通性好;上市后再融资没有时间限制,融资方式多种多样等。

参股大陆金融企业

在两岸监管机构互开绿灯的条件下,台资控股的富邦银行(香港)有限公司入股厦门市商业银行一事终于告成。

香港富邦银行6月10日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厦门市商业银行(下称厦商行)约19.99%的股份,成为台资银行进军大陆市场的首例。市场人士认为,这只是揭开了台资银行投资大陆市场的序幕,类似的收购将接踵而至。

富邦金控董事长蔡明忠则表示,厦门毗邻台岛,目前已有超过2300家台资企业在当地注册,未来富邦金控将可透过厦商行,积极深耕大中华区台商市场。

据了解,目前,台湾有关监管机构已全面通过了此项交易的审批,只待中国银监会的批准。

侨丰金融集团行政总裁许照中分析,台资银行登陆大陆后,最大的优势是向大陆台商提供商业服务,如出口贸易信用证、借贷等,开拓人民币业务等还是下一步的事。他预计,两岸金融业将会越来越开放,台湾最具实力的几家金融控股公司如国泰金控、兆丰金控等,将会千方百计争夺大陆市场。

由于台湾金融一直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在不断被边缘化的同时,台湾金融业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尴尬——不仅消费金融“双卡风暴”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昔日很多企业金融客户也都转投大陆。

尽管富邦金控成功参股了厦门商业银行,但要实现台资金融最终大量“登陆”内地仍然面临一些困难。一个最大的问题是,台湾的“金融监管机构”和大陆的金融监管部门没有签署金融监管合资定议。虽然大陆银监会对此事表示积极支持,但因在法律上没有相关定定,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台资银行仍不能确定其是否可最终获批入股大陆银行。

但总体看来,富邦金控成功入股厦门商业银行仍意味着重整台湾金融的契机已经到来。麦肯锡台北分公司总经理黄伟权认为,大陆未来20年的都市化发展,将出现15个平均人口达2500万人以上的超级城市。“如果台湾业者能在二到三个这样的城市生根,获利将迅速成长2~3倍,这不仅仅是机会,更是台资金融进入大陆的巨大动力。”

蜂拥医疗产业

今年5月12日,台湾IT巨头明基集团在南京宣布,其筹建达5年之久的三甲综合性医院南京明基医院正式开业。这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

这还仅仅是明基大手笔涉足医疗领域的开始。明基集团董事长李耀同时透露,明基已经做好了长期投资的准备。此外,其投资的第二家医院花落苏州,将在明年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南京明基医院是明基集团切入大陆医药产业的首个医疗实体。明基医院注册资本3亿元,由明基集团和南京国资集团共同合资组建,其中,明基集团持股70%,首期投资将近8亿元。按照相关政策规定,这也是台资在合资医院中所能持有的最高股份。

就在明基医院开业的前6天,台湾医界龙头台塑集团旗下的长庚医院在大陆的首家医院也正式在厦门开业。该医院总投资17.8亿元,是大陆目前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

对于台湾最大企业台塑集团,厦门长庚医院同样也仅仅是其进军大陆医疗版图投资的第一站。台塑集团创办人王永庆在长庚医院开业时,与大陆卫生部领导会面,也表达了在宁波、福州、上海、北京等地设立长庚医院分院的意愿。

近日,台资企业在中国大陆医疗市场掀起大动作,并非偶然。目前,大陆国民的医疗健康支出已成为继食品支出、教育支出之后的第3大消费支出。然而,该产业的总体规模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不足2%

在厦门长庚医院开业典礼上,大陆卫生部副部长高强透露,截至目前,卫生部已批复14家台资参与建设的医疗机构。

业内人士分析,这意味着台资投资大陆医疗市场进入实质阶段。作为台商聚集地的长三角,将是台资首先考虑的布局落子之处。而沿用台湾医疗体系的厦门长庚和南京明基,相比此前的台资医院,更可能会冲击大陆现有医疗格局。

随着全民医保提速、医改方案即将出台、各地医疗机构对社会资本均持开放态度,近日,随着两岸关系解冻,卫生部又对台资参建医院出台了不少相关优惠政策,无异于为台资进入医疗市场打开了一扇大门。并且,目前,台湾医疗界竞争十分激烈,十分重视投资效益的台湾资本纷纷涌入潜力巨大的大陆医疗市场。

福建筹建两岸离岸市场

近水楼台先得月。为了抢占下一阶段的两岸经贸合作先机,福州已着手先行先试,筹建对台离岸金融市场,以拓宽台资企业融资渠道。

“福州离岸金融市场计划在年内完成架构并上报有关部门。”福州市常务副市长梁建勇透露。

根据福州市政府的初步计划,离岸金融市场将采取内外分离型为主、渗透型为辅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具体内容是,福州离岸金融市场初期仅开放离岸资金向大陆单向渗透,即由离岸资金向境内企业提供贷款等间接融资,待离岸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后,再逐步开放让大陆境内企业到离岸市场上发行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

福州离岸金融市场一旦成行,将成为中国大陆唯一对台离岸金融中心,使福州成为继深圳、上海后,第3个试点开办离岸金融业务的城市。

据福州市发改委官员分析,福州提出建立离岸金融市场的亮点在于,以此寻求解决新台币在大陆兑换与流通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两岸进一步的金融合作摸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

“福建不久前已提出要扩大新台币兑换试点,将新台币兑换业务试点从中国银行拓展到其它银行,并将探索建立海峡两岸货币清算和互换机制,推动福建银行与台湾地区银行建立通汇或代理行关系。”该官员称,在此基础上,福州建立对台离岸金融市场已具备条件。而对台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不仅将使赴内地投资的台资企业获得更多融资渠道,两岸金融服务业开放程度无法跟上投资贸易增长的瓶颈问题,也将由此得到有效破解。

台湾群益金融集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刁维仁透露:目前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通过香港的汇款及进出口外汇业务,一年高达2000亿美元。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建议,福州离岸金融市场,可通过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特定区域内试行,这样将减少政策障碍。

“福州的金融生态与上海、香港等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很多台商的融资只好舍近求远。”梁建勇说,考虑到福州的对台区位优势,以及与台湾地区的独特渊源关系,福州离岸金融市场初期定位为服务台商,对台资企业全面开放,实行新台币全面自由兑换服务,同时兼顾少量外币服务其他外资企业。

“福州对台的金融合作服务,除了建立离岸金融市场,还包括很多方面,”前述福州市发改委官员透露,“最新的一个例子是,福州市商业银行也将引进台湾金融机构入股。”

“福州市商业银行将更名为海峡银行,并允许台湾地区银行以5%到10%的比例参股,实现跨区域经营以谋求上市。”福州市政府披露的这一最新消息,意味着福州向海峡西岸金融中心更进一步。

迁徙新路线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台商集中在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的东南沿海地区,其中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的台商占中国大陆台商总数近7成,以制造企业为主。

但事情正在起变化。伴随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及税务环保等7大新政,外加东莞力推“双转型”压力下,仅仅东莞台企就有至少500多家搬离东莞。它们中的一部分迁往江西、湖南、广西等内陆城市,一部分则迁往越南、泰国等劳动力和土地更为便宜的国家。

今年6月率团考察东北的台北世界贸易中心驻京代表张企申说,他们之前对内陆城市中的成都比较关注,也一直认为四川成都的经济表现还算不错。其次,也有很多台商将制造加工业转移到江西,这是因为江西人非常重视通关,跟一些交通运输的配套。而他个人则看好武汉,因为武汉是九省通衢,运输方便,武汉市民的消费能力相较于其他内陆省份也比较强。

上一篇:沉潜的智慧作文700字下一篇:秋天的校园作文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