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教育梦

2024-09-01

中国梦,教育梦(精选12篇)

1.中国梦,教育梦 篇一

东风路小学三年级五班

张强

我的梦 中国梦 教育梦

亲爱的祖**亲:

您好!

我是您亿万的子孙儿女中的一个,在举国欢庆的新春佳节,愿您更加繁荣富强。

随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我们的祖**亲将会变得更加强盛和伟大。祖**亲正如梦一般不断前进: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稳定上升;蛟龙号不断探索地下奥秘、嫦娥号延续刷新国人的月球梦、神舟飞船逐渐打开未知宇宙的奥秘;奥运健儿在国际舞台再创佳绩.......正如我的梦,中国的梦,祖**亲正如中国人千百年来曾有磨难挫折但却不曾退却,反而更加勇往直前,再接再厉。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祖国花朵正欲含苞待放。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时刻谨记祖国的教诲,党的教诲,当然也时刻不忘我自己的梦想:

忘不了母亲在灯火下起早贪黑为我准备早餐,忘不了父亲早出晚归忙碌得病倒在工作岗位,更难以忘记老师们辛辛苦苦为我们创造和谐幸福的学习环境。这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仿佛又浮现在我的面前,一幅幅画面、一张张面容都寄托着对我的期望,寄托着我的梦,大家的梦,那就是为实现家族复兴、民族复兴而好好学习,实现人生价值,这就是我的梦,我的教育梦。

古有周恩来总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今有祖国花朵亿万万为中华而绽放。我一定时刻牢记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

2014年1月30日张强我的梦中国梦教育梦

2.中国梦,教育梦 篇二

关键词:高职学生,中国梦,主要途径

“中国梦”, 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 这一理念提出后, 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 “中国梦” 的热潮。 在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过程中, “中国梦”教育对高职学生成长成才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在为国家、社会和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时, 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想观、价值观、信仰观。 在“中国梦”的激发下, 让广大高职学生做到“三严三实”, 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一伟大的梦想而接力奋斗。

一、“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

2012年11月29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 提出了 “中国梦”这一新概念, 即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这一新概念提出后, 全国各地和各行各业纷纷提出了地方梦和行业梦, 而 “高职教育梦”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途径之一。

1.中国梦是高职学生实现个人梦想的大好机遇期。 “ 中国梦是民族的梦, 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 万众一心, 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 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2。 对高职学生来说, 他们的奋斗目标都是为了更好地就业, 成为社会需要的高技术高技能人才。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 高职学生能够开发潜力, 好好学习, 练就过硬技术和能力, 促进自身成长成才。

2.高职学生是实现 “中国梦”的重要力量。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 从这个内涵看,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成千上万的高技术和高技能人才, 有国才有家, 国家首先富强了, 学生个人的梦想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 梦想早日实现了, 高职学生才会有干劲投入“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

二、当代高职学生理想信念的主要特征

当前的高职在校生95%以上是“90后”, 他们的理想信念带有盲目性和模糊性。

1. 侧重于近期理想和个人理想。 高职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上双重成熟期, 处于理想观、价值观、信仰观成熟的关键期, 他们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自身物质利益的实现, 对未来生活充满过高的或理想化的美好期待。 因此, 他们更多地关注个人短期理想, 更倾向于关注个人利益的未来理想, 例如将来找到一份工资高、待遇好、轻松休闲的工作 (职业理想) , 让自己及其父母等家人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生活理想) 等。

2.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带有多元化、多样化、不稳定的特点。 21世纪, 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加快了高职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和变化速度, 在个人头脑当中, 对理念信念的选择和判断呈现多元化特点, 即理想信念人人不同。 由于学生的个人意识较强, 加之信息来源多途径的冲击和家庭背景的差异, 因此, 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呈现多样化的特征。 另外, 高职学生意识形态意识较低, 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不够深入, 所以高职学生的理想信念还具有不稳定性的特征4。

三、高职学生“中国梦”教育的主要途径

“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的梦想, 是亿万人民世代相传的夙愿, 每个高职学生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1.充分发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的作用, 推进 “中国梦”教育“三进”活动。 高职院校“中国梦”主题教育“三进” 活动, 一方面要组织专家学者将对“中国梦”的内涵与时代特征准确解读, 进入思政理论课教材, 并精心组织教学。 另一方面, 政治教师要广泛利用形势政策教育讲座、业余党团校培训、学校宣传栏、广播台等开展好全方位的“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2.增强学习意识, 提高素质和专业能力。 学习能力影响 “中国梦”发展走向, 决定 “中国梦” 的实现程度。 毛泽东反复强调:“饭可以一日不吃, 觉可以一日不睡, 书不可以一日不读。”5邓小平同志曾说:“学习是前进的基础。”6面对知识经济的浪潮、 知识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 理想信念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世纪背景下, 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才能在竞争中获胜。 广大高职学生应自觉做到“学习日常化, 学习工作化, 工作学习化”, 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文化知识、专业知识, 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要积极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 不断提高综合素质7, 提高专业素质和能力。

3.培养实干精神, 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更是中国梦和个人梦想成真的唯一途径。 广大高职学生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 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 同时, 高职院校要把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放在教育工作首位, 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厂中校、校中厂的人才培养模式, 推广现代学徒制度, 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或者实际工作中领会“中国梦”的思想, 让“中国梦” 真正成为自己坚定的思想理念, 不断强化自身的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积极投入到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社会实践中, 不断锻炼基本能力和技能。

4.积极构建高职学生 “中国梦”教育的校园文化平台。 校园文化的教育效果是“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高职院校应该结合学风、校风、班风深入开展“中国梦”教育活动, 让高职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 深入学习“中国梦”和领会“中国梦”。 还可以利用校园信息化媒体平台, 不断传播扩展“中国梦”的思想。 充分发挥社团宣传作用, 政治教师要举办思想理论社团, 教育高职学生为了“中国梦”而不断奋斗。

总之, 通过以上种种措施, 让高职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梦”与学生个人梦想是辩证统一的。 每个学生的梦想都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个人梦想的实现是与“中国梦”的实现紧密联系, 个人梦想的实现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 因此, 通过“中国梦”的教育, 让学生不断成长, 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接班人。

注释

11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2:4.

2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4.

33 习近平.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3:6.

44 孙娜.浅析“90后”高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特点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 2012 (12) :18-19.

55 莫志斌.邓小平与毛泽东——说不尽的世纪两伟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378.

66 邓小平手迹选 (第一卷) 题词.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2004:99.

3.中国梦,教育梦,我的课改梦 篇三

如今我加入了学校课改实验的队伍,在以“学为第一 教助学成”的核心理念指引下,我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有了坚定的方向,这是绝好的契机!因为它真正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

一、现实与梦想的距离

作为青年教师,我缺乏教学经验,该如何开展课改实验,从哪一方面着手,甚至从哪个年级的孩子开始,这些现实问题都着实令我困惑。很快,我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听取经验丰富的教师讲课以及查阅相关著作,终于我选定了一年级的孩子,因为他们的想象力是我们成年人都无法达到的,我希望让课改的“阳光雨露”从滋润小芽开始,等他们成为一棵小树的时候,一定会绽放出不一样的花朵。有了好的开始,就有了前进的动力,突然我发觉梦想其实没有那么遥远。

二、确立目标,朝着梦想前进

以往课堂上,我一遍又一遍教唱,孩子们唱得无精打采,我自己也觉得疲惫不堪。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该如何给他们上好音乐课呢?参与课改实验以后,在一次音乐教研会上,我大胆地将自己的这一困惑提出,问题也引发了各校音乐教师们的深入讨论。大家都热心的帮我分析,并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丰富经验分享与我。终于,我明白了音乐课堂要提供给学生们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要充分利用他们的想象力,以讲故事、音乐游戏为主,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知识点。我决定改革就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这三个方面开始。

三、仰望星空离不开脚踏实地

以教授《法国号》一课为例。

1.自主学习

一开课,我就给了孩子们充分自主感受、自主学习的机会,具体是从看、说、听、做这四个方面来进行的。在学歌曲时,做到视听结合、音画结合,产生进一步表现歌曲的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中应得到充分的体现,让他们做学习的主人。因此,在《法国号》一歌的表现形式上,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选择合适自己表达的方式来表现歌曲。比如:可以用甜美的歌声、美妙的舞姿、动听的演奏等来表现。我把评价总结的权力交给孩子自己,让他们同学之间或小组之间进行自我评价。

2.合作学习

作为课改新兵的我也曾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深入的理解音乐基础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可学生们有的能独立思考,有的并不感兴趣默不作声,有的和同桌谈笑风生,问题出在哪里?思前想后,我觉得自己并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的乐学、善思。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在后来的音乐活动中,合作学习已然成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习惯,通过共同讨论,相互比赛等方式解决来问题。比如,探索音的长短,鼓励学生分小组用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双响筒发出短音,让碰铃发出长音等等,孩子们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他们乐于其中,把音乐课当做是一种享受。

3.探究性学习

古人有句话说的非常好“学源于思,而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于是,我设计了探究两步曲:①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②我和学生一起梳理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探索学习。每个小组都会提出许多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我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学生探索,使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提高学生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二步相对来说有点难度,难在如何让小组的所有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教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本节课的尾声,我让学生听辨音色,猜猜是何种乐器,让学生查阅西洋乐器这个大家族还有哪些成员,引导学生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我和孩子们一起都享受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四、乘着梦想的翅膀远航

4.中国梦 教育梦 成才梦 主持词 篇四

1、今天,固原三中、彭堡学校、中河中学“三校”联谊,在这里隆重举行以“中国梦 教育梦 成才梦” 为主题的优秀青年教师演讲比赛。

2、此刻,我们将用自己的教育梦、成才梦托起我们的伟大的中国梦!相信,有各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怀,有各位优秀青年教师的精心准备,他们一定会发挥最好水平,展现优秀风采,预祝比赛圆满成功!介绍出席领导

1、首先请允许我隆重介绍出席本次活动的领导,他们是:——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介绍评委

2、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有:——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她们的到来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宣读演讲要求和评分办法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演讲要求和比赛评分标准。

1、演讲要求:

2、评分标准: 演讲比赛开始

现在,我宣布:“中国梦 教育梦 成才梦”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现在开始!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了最新的概括,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是行动遵循的准则。做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又是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呢。首先掌声有请1参赛教师王贵,他的演讲题目是《怀着一颗敬业的心向前进》

诗人用漂亮的诗句体现价值,学者用深邃的思想体现价值,歌手用动听的歌喉体现价值。接下来有请2号参赛选手丁伟,让我们共同倾听他是如何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体现他的价值的。《爱会使不值变值得》

军人的实干是打出几场漂亮的仗,工人的实干是多生产合格的产品,思想家的实干是提出新的思想,给人以启迪。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3号参赛选手马冠群。他演讲的题目是《谈实干》。有人经常会问: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千颗子”的收获。幸福

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奉献;接下来让我们有请4号参赛选手。她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一位女孩,她的母亲曾是一

位教师,而长大后的她,也带着母亲的谆谆教诲走了上了三尺讲台。这个女孩是谁呢?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5号参赛选手齐天玲。她演讲的题目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幼年时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心仪的玩具,少年时的梦想可能是考出优异的成绩,大学时的梦想是获得一份喜爱的职业,那么成为一名教师时,梦想又是什么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倾听6号参

赛选手王苗苗为我们带来的《心怀梦想,实现梦想》。做为教师的我们,梦想中承载着孩子们的前程,承载着千万个家庭的幸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梦无比厚重,教育梦,成才梦汇聚成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接下来让我们有请7号参赛选手黄璞。

鸟儿梦想展翅高飞,骏马梦想自由奔跑,春日梦想百花盛开。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8号参赛选手李超。他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教育梦,我的梦》 在每一个人心中,总有那么一件事让我们铭记在心,总有那么一个人让我们不能忘记,对我们影响至深。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9号参赛选手魏月娟。她演讲的题目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历经沧桑赤心不改,正是因为有了梦想,我们才历经坎坷依然前行。接下来让我们有请10号参赛选手中河中学的杨辉老师。她演讲的题目是《坚守信念,追梦人生》

没有辛勤浇灌,哪来春色满园?没有笔耕墨耘,哪来千万栋梁?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对梦想的执着。让我们有请11号参赛选手白媛媛。她演讲的题目是《平凡的工作,无悔的选择》。

有人说老师是人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而有人只愿做那一颗小小的铺路石。接下来让我们掌声有请最后一位参赛选手固原三中的杨辉老师,她演讲的题目是《我是一颗铺路石》。

马际先老师做点评

参赛选手的演讲环节到此全部结束,下面有请师资培训中心的马际先老师为此次演讲比赛做点评。宣布获奖名单 颁奖

让我们再对获奖选手表示热烈的祝贺!柴校长总结讲话

下面有请固原三中柴校长对本次演讲活动做总结讲话。

5.中国梦教育梦教师梦演讲稿 篇五

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梦想,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

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

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走向坚定,并走向成功。

6.中国梦教育梦师德讨论 篇六

于 小李静纳

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增强教职工对“中国梦”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12月16日,我校开展了“中国梦教育梦”师德建设活动,弘扬高尚师德,同心共筑中国梦。

此次活动中,大家认真学习了《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习近平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等同心共筑中国梦系列文章。对实现中国梦要坚持的三个必须——“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和“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作了深刻交流,解读“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并就“中国梦.教育梦”展开了大讨论,我校根据中国梦教育梦设立了讨论的几个主题有:“做一有梦的教师”、“如何实现我的教育梦”、“怎样才能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怎样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怎样正确处理教师待遇与学生利益关系”、“怎样杜绝教师忌语、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等等。在这些讨论中的几个主题我们每位教师都在认真的做,下面我就“怎样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怎样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为一名从教5年的教师,我认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准则。“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学识,能够用自己的学识打动学生,让学生去崇拜你,尊重你。同时,它还要求老师要热爱关心学生,对学生要严慈相济,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老师要主动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遇事冷静,不随便发怒,不以威压人,处事公平合理,不抱偏见,对自己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树立较高的威信。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因为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在我们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的。体罚和变相体罚是对学生身体和人格尊严的双重伤害,这是从私塾时的“头悬梁,锥刺股”的封建教育发展到今天的“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社会和学校各方逐渐形成的共识。虽然我国法律和教育法规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但体罚现象却屡见不鲜,作为一种顽症,久治不愈。是什么原因呢?是教师素质不高吗?是恨铁不成钢吗?是严师出高徒吗?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吗?是现

行教育评价制度的弊端吗?„„这是大家正在深思的问题。我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深有感触,但要坦言,我们应该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那么,如何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呢?我从以下四方面浅谈自己的认识。

一、关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基础。

“亲其师”才“信其道”,这是学生学习之道;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教师从教之道。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基于其职业的特殊性,对学生的关爱、尊重和信任就成为实现教育价值的核心理念,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用这样的理念指导自己的言行。遇事要自我克制,要沉着,冷静,不意气用事。只有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能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的发生,这也是杜绝此类现象的基础。从实践的层面要做到:

1、要关爱学生。

教师要实现由“严师”到“慈师”的转变,与学生的平等相待,关爱学生。学生在校,教师成为学生的第二任家长,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倍加关心。发现困难多帮助,发现心理问题多辅导,让他们在学校里感受到家庭一般的温暖,感受到师爱的可贵。从而安心学习,对学习充满信心。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灵上的爱的沟通。从而杜绝学生违纪、教师动怒,最终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发生。

2、要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的核心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包括对学生语言上的尊重和行为上的尊重。语言上尊重学生要规范礼貌性、尊重性教育教学语言。如提问学生可:“请问×××同学„„”或“×××同学,请问„„”等等。批评学生可:“×××同学,你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同学。可这一次你却„„,但老师相信你„„”等等。绝不能带有挖苦、讽刺、打击的意味,对于犯错误的学生要耐心的进行说理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基于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循循善诱就能事半功倍。行为上的尊重,简言之就是教师别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学生,对学生施以身体或心理的行为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事后教师只能自食其果,而苦在心里,从而产生心理方面的困惑,对学生管理无从下手,这不是长远之计。如对这一症状开一良方就是:“在尊重学生人格,关爱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前提下教育学生才能治标治本”。

二、提高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保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各种各样必须解决的问题和困难。如果教师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问题,就会造成僵局,伤害学生情感,有损教育威信,妨碍教育教学活动,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为此:

1、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

2、提高处理学生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教育机智。

3、适时反思,获得经验。

教师要通过对自己或身边发生的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行为进行反思,“回诊”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积累经验和磨砺自己。

三、对学生适当的惩罚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手段。

没有法制的社会是不健全的社会,而没有惩罚的教育则是不完整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但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面对出错的学生,我们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用真诚、善意的批评,用恰如其分的惩罚去教育孩子,纠正孩子错误的行为,根治他们心中的疤痕,使他们在慈母式的爱的力量和严父式的警告的力量的驱使下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积极的人生追求。而小学语文课本中《桃花心木》和《“糟糕透了”与“精彩极了”》两篇课文如理解其内涵就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例证。

1、要明确惩罚与体罚的区别,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惩罚而不是体罚。

各位同仁谈到“体罚”时,想法多多,生怕一不小心,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甚至累赘一生,导致出现教育的雷区,无法管也不敢管的管理真空。而现行的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把惩罚和体罚分开。制定相应的可操作性的惩罚细则,让教师有理可依,有据可行,而不是在教育教学中处理学生问题时行走在惩罚与体罚的边沿,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而探究其本质:体罚是用触及身体皮肉等有损身体健康和侮辱人格尊严的方式来惩罚学生的方法,如罚站、罚跪、打手心、拧耳朵等等。这是延续了封建社会严厉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生身心的伤害。而惩罚是一种常规的教育手段,是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一种强制性纠正行为,是在学生身心完全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采取的教育措施,对学生能够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简言之,罚是因为爱,旨在治病救人,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所以我们的惩罚要立足于学生身心的健康。矫治学生的缺点与错误而不是打击报复,它是无毒无害的成长催化剂。

2、对学生过错的惩罚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独生子女的溺爱、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盲区等几方面。对其不良行为的纠正必须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惩罚教育的合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培养合格的、健康的、可用的人才必不可少的教育措施。

四、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是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根本。

1、现行评价制度形成的“食物链”。

如今,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无法掩盖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即学生“苦”,教师也“苦”。而教师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以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为基准。其中,对教师的评价制度在实践中可以浓缩为一个字——“分”,“唯分是举”是其灵魂和精髓。忽视了学生“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观。如今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还是教师的饭碗。分数成了学校评价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学生考分高,教学质量就好,教学水平就高,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在教师评优、评职称、晋级嘉奖中,学生的考分成了极端重要的砝码,好像评优晋级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于是要求学生能考高分几近不择手段,学生成了老师挣分的机器。而“社会→学校→教师→学生”要分的食物链就形成了。其中,学生的命运是最惨的。天天为其减负就是不见成效。他们的柔嫩的肩上压着教师、学校和社会“三座大山”。“分”,摧残了学生,也祸害了老师。本来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实际教学中不到半个学期就上完,剩下的时间就搞赚“分”的题海战术。

2、体罚与变相体罚是矛盾激化的产物之一。

现行评价制度极易步入以评价代替管理的误区。对于教师的评价功能,不是真正的促进其成长、改变其表现、关心其今后的发展,并通过评价找出其发展的最佳途径,而是用过分精细化、数量化、庞杂化、繁琐化的条款和制度,对教师加以限制和束缚;用过分单一化、僵滞华、形式化、教条化的管理手段使教师发挥才能的空间越来越小;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彼此的对立情绪也会因此越来越强烈。这是成就教育家与教书匠的最大区别。体罚与变相体罚便成为矛盾激化的产物之一。因此,改革现行教育评价制度,体现评价的发展性和过程性,发挥评价制度正确的导向功能的尝试势在必行。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从根本上杜绝教师为“分”而教,学生为“分”而学的急功近利思想下的体罚与变相体罚行为的发生。

总之,体罚与变相体罚,不仅给学生造成身体的伤害,还使他们稚嫩的心灵受到伤害,成为他们人生中永远的噩梦。而杜绝此类行为的发生,其责任不仅在于教育者,教育管理者,更在于教育各项制度的改革,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中是否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社会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挑战。

在活动中,教职工纷纷表示,一定要紧抓机遇,勇敢应对挑战,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细微小事中体现“中国力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不平凡,以梦想联系实际,以“小梦想”助推“中国梦”,在幼教工作中再创佳绩。同时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工作。

7.中国梦,教育梦 篇七

为丫更大范围满足广大职教T.作者展示研究和教学成果的愿望, 鼓励全国的职教7:作者一同加入到探索中同职业教育未来发展之路的活动中来, 从2016年一月开始,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将与丹青少年 (北京) 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中国职教•中同梦”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听有职业院校 (高职、高专、中职、中专) 教职员丁以及在校学生, 包括职业高师生撰写的文章

二、征稿内容:职业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措施;多元化的课堂教学与校企合作探讨;新时期职教学校学生技能培养的多种选择;各学科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职教学生品德培养新思考等等

三、征稿要求: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须具有新颖的学术观点, 通过向己提;丨丨的观点, 用研究成果或实加以佐证, 做到条理清晰, 语言流畅。《现代职业教育》只刊发首发作品, 因此’作者必须保证为原创作品, 且未在其他报刊杂志发表过, 否则, 不予发表

四、征稿格式:参加有奖征文的作品, 如果是纯文字内容, 以3200字为宜, 通过w od文档的方式发送品。如果有丨?!片、图表、公式的文章, 可参考字数统计酌减文字内容。

五、征稿时间:从2016年丨月1日至201碎6月30日。在此期间, 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将作品传送组委会。同时, 请作者在论文标题后面注明“有奖征文”字样, 以方便统计。

六、征稿评奖:征文活动结束后, 组委会将组织知名教育专家和文化学者担当评审, 选择出一等奖论文篇;二等焚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10篇, 分別给予1000元, 500元和200元奖金并颁发证书, 同时评选!H—枇优秀论文芡并颁发证书另外, 组委会还将适时安排获奖者进京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中同职教•中同梦”主题征文顺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需, S*在职业教育领域营造更好的学术氛围, 让全国的职教丁作者认识到m家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重大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R职业教育T.作者责无旁贷, 让我们携手把“中国职教•中S梦”主题征文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投稿信箱:电子邮箱:rlanqingshaoniiu-i@vip.sina_ (.oni QQ) 群号:303902335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地址:太原市并州北路31号咨询电话:035丨一4061852 13716898899

8.教育帮助力中国梦 篇八

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提问时,用四个词勾画了一幅“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

作为中国人,理应有中国梦;作为教育人,理应有教育梦。教育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教育梦”的提出,为我国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中国教育梦”的明晰,为我国教育政策的完善提供了依据;“中国教育梦”的践行,为我国教育实践的推进提供了动力。追寻教育梦的过程,就是中国教育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过程。

“中国教育梦”从教育权利、教育方式、教育体系、教育结果出发,环环相扣,浑然一体,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育才梦”“成才梦”: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9.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篇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梦,我的教育梦》。

梦想是美丽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梦成真也成了我们长久以来的信仰。梦想是阳光的,它使人们由浮躁走向平静,由彷徨走向坚定,并最终走向成功。梦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动力之源;高远的梦想可以激发一个人一个民族生命中所有的潜能。

现在,我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坚守着教育的梦想,将执著追求与脚踏实地植入自己的教育生命,坚守教育工作中的点滴付出与积累,在奋力拼搏中不断成长,用自己的梦想去点燃学生的梦想,最终我们一定会一起实现梦想。

教师就是奉献的代名词。作了老师的我才深深体会到了奉献的快乐。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听到家长们满意的答案,我顿时感到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民族的希望,也为了下一代的中国梦,我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脚踏实地地编织自己的梦。

教育工作,虽然不见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但却是用平凡与崇高的师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纯的天地。教师的道德品格便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就我的教育梦。

我常常叩问自己:你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你给了孩子们什么样的课堂?你以怎样的方式在影响着他们?你是否带着他们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所以,我们要紧跟时代变化,不断创新,探索学习,只有这样,你所带的孩子才不会输给别人,才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

初出茅庐的我,讲课水平不高,讲课内容也没有激情,也没有把学生管理的服服帖帖,但在我的心中怀有一份信仰,一份激情,一份奋斗,这些处处弥漫着中国梦的味道。

我相信通过我不断地努力,我的孩子们会更加茁壮成长,让我们的孩子鲜花怒放,成为有理想、有抱负的有为青年,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个人梦”,这样,我的教师梦也会早日实现!我们的“中国梦”也会更加丰富多彩。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如夸父逐日般上路,让路上的辛酸、甘甜融进我们的眼睛,让心灵的困境化作永远的坚定,为了那个共同的“中国梦”一起努力!

“中国梦”,一个历史之梦,现代之梦,未来之梦!愿每个有梦想的你,梦想成真!

10.中国梦-教育梦演讲稿 篇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用心教书育人,用情筑就梦想》。

我是一名特岗老师,从重山之外的阳泉来到榆社已经六年了,六年,弹指一挥间,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下簌簌秋叶,每一片叶子上印着一个孩子的笑脸,我把这些秋叶尘封在日记的扉页,送走晚霞,迎接下一个黎明的曙光。

有人说教师只是一棵小草,默默无闻、平凡寂寞;教师只是一根蜡烛,燃尽自己,照亮别人。但我认为教师是一棵参天的大树,和稚嫩的树苗一起栉风沐雨,共同成长;教师是一座灯塔,在给学生指明航向的同时,也照亮自己前行的征途。

这就是新时代的老师,扎根于三尺讲台无怨无悔,不知疲倦;这就是新时代的教师,他很平凡,但平凡中有着卓尔不群的风范。

如果我是诗人,我会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如果我是学者,我会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如果我是歌手,我会用动听的歌喉歌咏我的岗位。作为教师,我要在我脑海中采撷如花的词汇,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诗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奥妙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动人的颂歌——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事业,我执著着我的追求。纵使再苦再累,沉重的负担压在我们的双肩,我也要挺直脊背,站稳脚板。

站在三尺讲台的我,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带着星星归还。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然而,工作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班里淘气韧性、不求上进、学习成绩一落千丈自暴自弃的学生时常有之,他们常常使我头疼万分,不知所措。但身为人师的这颗心告诉我:不要放弃!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颗草都有泛绿的时候。用爱去宽容他们,呵护他们,赋予他们怒放的生命。

11.中国教育梦的全民期待 篇十一

3月7日,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在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回应政协委员“中国的教育梦是什么”提问时,用四个词表明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他解释说:“有教无类—不分宗教,不分民族,不分性别,不分地域,不分老幼,每个人都能平等接受教育。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可以选择不同的学校,接受不同的教育。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终身学习—所有的人都需要一辈子学习,哪怕你是博士毕业,哪怕你已经是教授。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当今的教育就是着手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实现中央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目标任务。人人成才—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教育要为每一个孩子播种梦想,点燃梦想,最终实现梦想,把自己的梦和中国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认识,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对教育事业的厚望,也充分体现了全体国民的学习心愿和实际关切。

一、有教无类的基本政策导向

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有教无类”是孔子毕生倡导的理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八成的人口不识字,有教无类成为呼吁“教育救国”的仁人志士的未竟理想。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今天的中国人享有前所未有的更多学习机会,每年接受学历教育的超过2亿人,从业人员接受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也接近1亿人次。全国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分别达到9.5年和12.4年,在发展中国家中居较高水平,提前全面实现了《联合国千年目标》关于“到2015年前确保各地儿童完成全部初等教育课程的目标”,全民教育发展指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监测的近130个国家当中排到前三分之一。实践表明,我国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

当前,有教无类的基本政策导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在促进教育机会公平方面,着力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和扶持困难群体,支持特殊教育,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在促进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方面,继续向农村及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在促进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上,积极调动社会支持教育事业的积极性,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形成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二、因材施教的核心理念应当

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

“因材施教”是孔子身体力行的重要教育观。对于21世纪的中国教育来说,因材施教理念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在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下,因材施教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紧密联系,扩展到教育各个阶段。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在各地都取得新的进展;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增强了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重点,高等学校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但是,我国部分地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信息化水平较低,中小学超大班额比例偏高,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脱离实际,育人理念与实践不能很好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为此,因材施教在国家政策层面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正在融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全过程。今后的重点是坚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在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的同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三、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终身学习”似乎中国古代即有此思想萌芽,比如荀子说过:“学不可以已。”但从国际现代教育理念看,与中国古代先贤独善其身的个体价值追求相比,现代社会中的终身学习,更多关注的是建立相关制度体系。因为在工业化社会初期及以前,人们在学校习得的知识技能几乎可受用终生,而进入工业化社会中后期,90%左右知识技能须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才能掌握。终身学习理念及时回应了新的时代要求,成为20世纪教育思想史最重要的创新之一。

综观世界各国对终身学习理念的理解,最宽的是指“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培训,最窄的是指进入劳动力市场前取得最后一次正规教育学历文凭之后的后续教育培训。发轫于西方国家的终身学习理念,最先在发达国家形成了法规政策体系及相关制度,近十多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年度报告均在评介成员国的终身学习政策进展状况,这在全球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反映了人力资源市场供需关系,顺应了社会公众对多样化教育的需要,对我国教育重大决策产生了深刻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从教育基本法角度确认了终身教育制度,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先后对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出明确部署,《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围绕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出了总体要求。终身学习,归根结底,就是要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从而将“人人成才”转化为实际的惠民政策行动。

四、人人成才的制度创新是

亿万学子的现实需求

“人人成才”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部署来看,人民满意的教育,应该是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的教育、尊重个人选择和鼓励个性发展的教育,应该是有利于公民基本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促进人人成才,就要进一步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与模式,改进教育质量评价标准,支持学校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积极倡导“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鼓励学校、教师和家长积极合作,不仅教育而且帮助学生,在他们“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进步,促进他们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

如果说,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过程中,“有教无类”主要回答人们能否公平接受教育的问题,“因材施教”更多关注的是所受教育的质量与方式,“终身学习”则解决的是人们错过学习机会后是否还有补充接续学习的可能、需要更新知识技能时能否获得学习资源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我国,终身学习的最大动力首先必然是公民个人的谋生发展,其次才是闲暇爱好需要。今后的重点是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全面推动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完善有利于人人成才的阶梯通道和制度保障。

12.中国梦,教育梦 篇十二

一、选好平台, 通过易于亲近学生的载体让“中国梦”走近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受众发自内心地接受, 而刻板的说教和强行的灌输只能适得其反。因此, 针对当代中学生个性独立、张扬自我的心理特点, 教师可选择网络、课件、辩论、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特色各异、易为中学生接受和亲近的宣传载体, 寓教于乐, 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 融入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之中, 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切感受到“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 而是全体中华儿女的思想意识和目标追求的高度融合, 是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寄托着中华民族永不褪色的记忆, 昭示着中华民族崇高的目标理想和美好的未来。

二、走近历史, 充分利用嘉峪关历史资源探寻“中国梦”

嘉峪关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中段, 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 遍地都有文物遗迹, 有着浩繁的典籍文献, 如嘉峪关关城、魏晋壁画墓、万里长城第一墩、悬壁长城、长城博物馆等。而且, 嘉峪关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些历史资源, 组织学生登雄关关城、参观博物馆, 让学生身临其境, 感悟追思。

登临关城让他们感悟筑城者那自强不息、精进不止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大漠孤烟, 长河落日”的边塞风光的恢宏壮阔;参观博物馆内“醉卧沙场”雕塑, 让学生体会在金戈铁马中的带钩男儿视死如归的豁达乐观;参观林则徐、左宗棠雕塑, 让学生体会“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和抬棺出征的左宗棠等人那抚危济难, 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愫和如履如临、朽索驭马的忧患意识。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中国梦”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中国的历史蕴含着极为丰富的追逐梦想的精神, 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刚健有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三、感知今天, 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诠释“中国梦”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人民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在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 不断创造着令世人为之惊叹的奇迹, 推动一个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大步迈向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跃居全球第二, 有二亿三千五百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神九飞天, 从此浩瀚太空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辽宁号”入列服役, 从此中国第一次有能力保卫拥有无尽宝藏的蔚蓝色国土;诺贝尔奖花落中国, 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非凡魅力。这些辉煌成就的取得, 包含着中华儿女对“中国梦”的不懈追求和热切期盼, 铺就了伟大“中国梦”宏伟大厦的基石, 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聪明智慧, 也必将在学生的心里引发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进而激发他们积极参与实现“中国梦”的愿望和决心。

四、责任担当, 以青年学子承担的历史责任激励其以“理想梦”圆“中国梦”

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毛泽东同志也曾说:“你们青年人好比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未来永远是属于年轻人的, 少年心怀梦想则国才有希望, 民族才有希望, “中国梦”的实现仰赖于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的不懈奋斗。今天的社会价值多元, 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 其中不乏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影响, 让少数青少年混淆价值、迷失自我, 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这种现象, 其根源都在于他们没有正确的理想、没有明确的目标, 没有对自身所承担历史责任的清醒认识。因此, 教师必须要将青少年从迷茫和混沌中解救出来, 使其认识到, 90后, 00后的青少年并不是温室中的一代、襁褓中的一代, 而是担当历史责任的一代, 是肩负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的一代, 是有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终身的一代。伟大的“中国梦”就是千千万万个“理想梦”的集合, 当亿万青少年的“理想梦”圆的时候也一定就是伟大“中国梦”圆的时候。

五、立足当下, 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付出、自我超越中助力“中国梦”

“中国梦”包含亿万中国青少年的“理想梦”。每一名学生, 为了实现理想梦, 圆伟大的“中国梦”, 就要从现在做起, 找到自我、确立人生目标, 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中努力前行。在日常生活中要把伟大目标与平凡小事相联系。因为, 所有大事都是由无数小事组成的, 因此实现自己的理想, 一定要从身边平凡的小事做起。“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列宁说:“要成就一件大事业, 必须从小事做起。”俄国寓言大师克雷洛夫曾作过一个精彩的比喻, 他说:“现实是此岸, 理想是彼岸, 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 行动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要实现自己的理想, 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

上一篇: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下一篇:文体部的工作计划书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