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中考

2024-09-22

古诗词鉴赏中考(共7篇)

1.古诗词鉴赏中考 篇一

一、考点聚焦

古诗词赏析题近年来逐步增加。究其原因,一是高考试题的影响,二是新大纲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但考题的难度不大,从选材来看,考题主要出自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古诗词;从题目设计来看,常见的题型有两类:一类是主观题,如填空、简述、诗句欣赏等;一类是客观题,如选择、判断等,其中一般以选择题为主;从考点来看,常考查的知识点有:(1)对诗句的理解、鉴赏;(2)感知诗歌中的艺术形象;(3)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4)品析诗歌凝练的语言等。考生只要能弄懂诗词的内容,答题的难度就会大大降低。

二、经典试题

例1:下面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写诗人对亲人的怀念,因此,整首词充满了伤感压抑的情调。

B、上片写词人“欢饮”时的想像,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的思索探求,作者寓哲理于抒情之中。

C、词中把“天”与“月”人格化了,创造了一种神话般的境界。

D、“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的“转”、“低”,以月光变化表示夜已深,“无眠”表示想念亲人,难以入睡,由此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诗歌中思想感情的理解。苏轼之词感情蕴蓄丰富,有潇洒,有伤感,有苦闷,有慰藉,呈现多元的色彩。但全词总体上是一种豪放旷达,而非伤感压抑。因而,A项是错误的。

例2、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词天净沙●秋思

刘禹锡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枯藤老树昏鸦,

我言秋日胜春朝。小桥流水人家,

晴空一鹤排云上,古道西风瘦马,

便引诗情到碧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诗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

思维启迪:本题主要考查了对《秋词》、《天净沙●秋思》两篇作品的比较赏析能力,比较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要紧扣住文眼词和运用某些修辞手法的词语,如“排云上”、“断肠人”等。结合以上两点,不难分析出《天净沙●秋思》为“悲秋”之作,而《秋词》则写出了秋高气爽的感觉。因而,D项是错误的。

2.古诗词鉴赏中考 篇二

一、理解诗意题

(一) 意象意境

【题型剖析】

1.本考点一般的考查方式为: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分析古诗词中出现的意象, 描绘诗句画面, 体会古诗词中的意境。

2.常见的提问方式:这首诗 (词) 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遵义中考中出现的问题为: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 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2015年遵义中考第22题)

【方法技巧】

1.概括分析意象型。在解题时, 考生只要先理解句意, 然后按照要求从中提炼出与主题关系密切的景物即可。

2.分析意境、复述画面型。意境就是指寄托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景物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解题的步骤通常为: (1) 展开联想和想象,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要忠实于原诗, 并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作, 同时语言力求优美。 (2) 找出诗中的物像、意象, 并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二) 情感主旨

【题型剖析】

1.本考点一般的考查方式是:揣摩诗中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提问方式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遵义中考中出现的问题为: (1)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3年遵义中考第21题) (2)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5年遵义中考第23题)

【方法技巧】

在解答这类问题时, 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揭示这些意象中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1.抓景物特点, 探知诗人的感情。看画面形、色、动、静, 由形象画面的色调, 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一般而言, 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 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 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2.分析意境, 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水乳交融后所产生的艺术境界, 它既体现了诗“言在此, 意在彼”的基本特点, 又具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因而意境也就成了诗歌鉴赏的核心问题。在意境的创设上, 画面或雄浑壮丽, 如“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或和谐静谧, 如“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或高远辽阔, 如“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3.透过表面意义, 挖掘深层含义。古代诗词常是感情深沉、含蓄不露、富有哲理的, 在其表面意义之下还可以挖掘到深层含义, 这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如《早发白帝城》, 从字面上理解看是一段行程, 水流急, 船行快, 实质是写诗人心情的轻松和愉悦。

二、分析技巧题

【题型剖析】

1.本考点一般的考查方式为: (1) 指出修辞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分析和评价修辞手法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所起的作用, 常考的修辞手法; (2) 分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2.常见的提问方法: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有什么表达效果?诗人是怎样抒发感情的?

遵义中考中出现的问题为: (1)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011年遵义中考第22题)

【方法技巧】答题的一般步骤为:首先, 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其次, 分析该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最后, 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这种手法, 效果是什么。

三、品味语言题

(一) 炼字

【题型剖析】

1.本考点一般的考查方式为:品析古诗词曲中生动、典型的词语。

2.常见的提问方式为:某联中最生动传情的是什么字?

遵义中考中出现的问题为: (1) “丰年留客足鸡豚”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2013年遵义中考第22题) (2)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2014年遵义中考第23题) (3) “当年万里觅封侯”一句中的“觅封侯”用得好, 试简析其妙处。 (2011年遵义中考第21题)

【方法技巧】解答“炼字”题, 可以把它们放回原句中, 结合全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手法, 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来品味赏析用词的妙处。答题时首先要揭示字词在句中的语表意和语里意, 其次分析在诗中你认为妙在何处, 最后点出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思想。

(二) 赏析诗句

【题型剖析】

1.本考点一般的考查方式为:品味全诗的语言特点, 体味诗句的精妙。

2.常见的提问方式为:对诗句进行赏析。

遵义中考中出现的问题为: (1) 你从“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2014年遵义中考第23题) (2) “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沉舟梦日边”两句写得好, 请简要分析。 (2012年遵义中考第22题)

【方法技巧】答题的基本格式为:手法 (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用典等) +写出了什么 (字面含义) +表达了什么 (深层含义) +显得怎么样 (效果) 。

3.中考古诗词鉴赏应对策略 篇三

关键词:中考;古诗词;应对策略

古诗词鉴赏,历年来都是中考必考之题,且分值重、难度大,一般考生很难拿到较为理想的成绩,也是大多数教师觉得较为头疼的一道题。为了攻克此题,笔者做了一些粗浅的探究,现将探究结果陈述如下:

一、中考考点,要心中有数

要引导学生答好这道题,首先教师对中考中这道题的考点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呢?我觉得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研究近几年的中考题。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得出的规律是:有关这道题的中考考点,一是考“写什么”,二是考“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主要从内容与情感去考查,怎么写的问题又主要从语言与技巧等方面去考查。

二、采取应对策略

(一)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怎样去引导学生答好“写什么”的问题呢?考这一块,一般是问这首诗或词表达了诗人或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有什么感情变化,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或揭示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面对这样的问题,教给学生的应对方法不外乎三个:

1.扣题目,抓意象

举个例子说,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题目问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这道题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扣题目,抓意象”的办法来作答。(1)题眼是“送”,送朋友出使安西,安西地处偏远,因而举杯相送,依依惜别。(2)意象是“柳”,因为“柳”与“留”谐音,暗指希望友人留下,写出了诗人的不舍。根据以上两点,我们就可得出这道题的答案,即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2.引导学生熟悉一些著名诗人、词人的风格与身世

比如说,李白的风格豪放洒脱,但也多坎坷;杜甫的风格忧国忧民;陶渊明的风格归隐田园,淡泊名利;李清照的风格前期清新婉丽,后期忧伤而深沉;文天祥、辛弃疾都爱国忧民,杀敌建功。如,问李白的《行路难》一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要答好这道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对李白的身世与人生遭际有所了解。李白26岁出蜀,41岁见到玄宗,42岁被玄宗“赐金放还”。这首诗即是李白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友人设宴送别时所作。李白原本满怀希望,希望玄宗能重用自己,哪知道玄宗只是拿自己来写写诗、作作乐而已,并没有要重用自己的意思。最后又在小人的谗言之下,被玄宗一脚踢开,李白只好离开京城,人生道路一片茫然。了解了这些,再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句,我们就不难看出李白的心境是多么的微妙与复杂。怀才不遇的诗人悲愤中不乏希望,失意中怀有豪气,这就是现实中的李白。

3.引导学生适当掌握一些诗词的不同题材

比如说,山水诗一般都寄情山水,有所寄托;田园诗一般都热爱生活,归隐田园;思乡诗一般都思乡念亲;送别诗一般都送别友人,依依不舍;边塞诗一般都叙写军旅生活,表建功立业之豪情;怀古诗一般都怀古伤今,怀才不遇;写景诗一般都写景抒情;咏物诗一般都托物言志;咏史诗一般都借古讽今,怀才不遇。让学生大致了解这些之后,再给予具体指导,学生要答好“写什么”这一方面的题目就不至于无从下手了。比如,问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引导学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诗词,其次再要求学生回想有关边塞题材诗词所展示的内容与情感,边塞诗词其主题离不开军旅生活,这种军旅生活又大多离不开建功立业,思乡念亲。想到这里,这题就好答了,即是抒发了作者既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念亲的情怀。

(二)解决“怎么写”的问题

考查“怎么写”的问题的题型一般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炼字题,二是炼句题,三是技巧题。

1.炼字题

炼字题一般是你认为诗中某某字好在哪里,为什么?面对这样的题目,我们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作答呢?我们可这样应对:(1)先肯定“好”或“哪一个更好”。(2)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及在句中的含义。(3)展开想象与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4)说出该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什么样的意境。如,唐朝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写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哪个字更好,为什么?回答这道题,我们就可以按照上述所说的四点引导学生去作答了。依葫芦画瓢,答案即可马上展示如下:(1)“阔”字更好。(2)“阔”字有开阔、空旷的意思,“失”是消失、看不见的意思。(3)“阔”字表达了大地春回,冰雪消融,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变得更加宽阔。(4)“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而“失”字却没有这种表达效果,因此“阔”字比“失”字好。

2.炼句题

炼句题一般的考法是要求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或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作答:(1)明确诗句中的具体景物形象。(2)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3)概括诗人描绘的景物特点。(4)说出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如,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作答:(1)找出诗中具体景物形象(莺、燕)。(2)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形象,莺在干吗,燕又如何?(3)景物有何特点?莺在争飞,燕在啄泥。为什么争飞,为什么啄泥,点明了什么时令特点?(4)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于早春特有景象的欣喜之情。引导学生作此分析之后,答案便可这样归结: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飞到向阳树上去唱歌;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筑建新巢了。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对早春特有景物的喜爱之情。

3.技巧题

技巧题怎么考我们呢?技巧题的一般考法是: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怎样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等?面对这样一道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这样来作答:(1)准确说出诗中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2)结合诗中具体语句作具体分析。(3)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或抒发了什么感情或揭示了什么道理。如,问王维的《鸟鸣涧》一诗最典型的表达技巧是什么,并结合具体语句简析这种表达技巧。尽管王维的这首诗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小学时已经学过了。可是要答好这道题,有些学生可能还是会觉得无所适从。那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掌握通常的表达技巧有哪些?一般来说,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抒情方式;有小中见大、虚实结合、以动衬静、以乐写哀、对比、渲染、象征、铺垫、抑扬等表现手法;有对偶、互文、双关、比喻、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有描写、抒情、议论、叙述、说明等表达方式。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诗句来作具体的分析。《鸟鸣涧》一诗最典型的技巧就是以动衬静的写法。“人闲”说明人的内心是娴静的,“夜静”“山空”表明环境的静谧,但作者用“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就更加衬托了山涧的幽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所以在作答这种题时,让学生掌握有哪些表达技巧很重要。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运用具体诗句作具体分析。最后再归结到这种表达技巧所表现的内容或情感。这样,技巧题也就不会让学生觉得玄乎其玄了。

以上便是我对中考古诗词鉴赏这一块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不大成熟的做法。

4.2013中考古诗词鉴赏材料 篇四

一、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是怎么样的景象呢?它的峰峦在齐鲁的大地绵延,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望不到边际。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在这里,山南山北,虽在同一个时辰,但一边明亮犹如清晨,一边却阴暗得如同黄昏。山中的浮云一层层地生发出来,心胸因此得到洗涤,薄暮时分,归巢的山鸟正远远地从高空掠过,只有睁大眼睛才能看得清楚。总有一天,我一定要攀登到山的绝顶,到时候,俯瞰群峰,它们将是多么地矮小!

〘赏析〙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①‚钟‛字 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钟‛字使大自然染上了感情色彩,传达出诗人对泰山的钟爱、赞美之情);

②‚割‛字拟人手法,显出泰山遮天蔽日,写近望之势(‚割‛字用的新奇有力,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来的,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的气势。)

二、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故国沦亡,唯有山河依旧,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烽火,早有阳春三月。一信万金,家中音讯难得。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

〘赏析〙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①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③‚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三、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赏析〙

本诗写诗人路经石壕村,投宿一老翁家庭,亲见一老妇人被迫服役的情景,通过对‚有史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了官史的横暴,反映了人民的悲辛。

1、《石壕吏》一诗所叙的故事发生在唐代有名的 安史之乱 这一历史事件中,诗写‚吏‛与‚妇‛尖锐矛盾的诗句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2.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①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②诗人此时的感情是什么?

① ‚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

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3.这首诗是以什么方式来表现全诗的主要内容的?试分析用这种方式的好处?

通过老妇人自述的方式。

好处是: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这种自述的方式,可使读者收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效果。

4.《石壕吏》中写了‚夜色‛,它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烘托兵荒马乱、家破人亡的悲惨气氛。

四、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jì),都护在燕(yān)然。

〘译文〙我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去慰问边疆的战士们。我途中经过居延。像飘飞的蓬草飘出汉塞,像回家的飞雁飞入胡天。大沙漠里飞烟直上,黄河边上落日

[

正圆。走到萧关恰逢候骑,都护正在燕然前线。

〘赏析〙

1、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比喻,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诗人内心的抑郁和孤寂之情。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落日本来给人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五、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1、赏析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并答题。

①本诗从体裁看是五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 拟人 对偶。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臵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3、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4.抒发作者乡愁的是_‚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5.写景的句子是‚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顺序描绘的

6、A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C‚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7.颈联则变换视角,描写长江的近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请谈谈这联诗所描绘的意境。明确:‚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初次见到平原时的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8.从尾联来看,这首送别诗是否是为朋友送行?明确:不是,是告别故乡。尾联中的故乡水是指流经故乡的水,‚万里送行舟‛指的是故乡水如今怀着深情厚意载我远行。诗人初次离开故乡,确实有些依依不舍,但不说破。掉笔从对方写来,说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会送我这个远别故乡的人到楚地

六、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g)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xǐ)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

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的东面长江的西面,(因为无风)楼阁上的旗臶静止不动,夕阳缓慢地下沉。登上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徘徊在黄昏时湖山之下。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行

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斑白,望着远山的古树,碧波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赏析〙

1、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登临岳阳楼时的感受,表达了他对时事政治的不满和壮志难酬的孤愤之情。前四句写景,描写的景物与诗人的浑然一体。后四句抒发孤独愤懑的情感。景与情巧妙融合,为全诗定了悲凉的基调,富于时代感,将时事的艰难、景物的苍凉和情感的悲怆有机地结合起来。

2、赏析‚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时间,空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了双重叠加的艺术效果,读之让人感慨万分。

3、‚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体现了作者无限悲凉的身世,情景相生,‚风霜‛明指秋色浓重的自然景物,又与自己的‚白头‛相互映衬,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而老木沧波既是眼前的实景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凉尽在不言中,是作者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

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文〙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我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友突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赏析〙

1.首联作者通过‚凄凉地‛和‚弃臵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表达出自己被贬后的愤懑不平和无限辛酸。

2.颈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虽然有对身世不幸的感叹,但又相当达观,后人读它,更是赋予了它深刻的哲理。请问其中的哲理是什么?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表现诗人的乐观豪迈的情怀,描述颈联所描写的景象:沉舟之畔,会有群舟竞发,千帆齐扬!病树之后,会有姹紫嫣红,万树春光!

3.本诗运用典故的一句: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诗人以王质自比,意在说明什么? 意在说明自己被贬时间太久,恍如隔世,人事全非,无限悲痛怅惘。

4思想情感:对自己被贬谪,遭弃臵的境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八、赤 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折断的画戟沉没在泥沙中尚未销融,拾起磨洗一番,仍可隐约看见历史的刀光剑影。

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 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和小乔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

〘赏析〙

1.咏史诗,历史事件是:赤壁之战 2.思想情感: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赏析:用典故,以小见大,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胜的可能就是曹操,历史就要被重写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倘若没有这些条件,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九、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赏析〙

1、思想情感: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比喻,山河破碎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为国以死明志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十、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臵身天上,哪里像在人间!月光从朱

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的洒在窗户上,照着不眠之人 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时候才圆?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色明媚皎然。

〘赏析〙

1、思想情感: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借助美好的月色表达对弟弟的祝愿和乐观的精神,只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十一、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chú)。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译文〙 华山四周群山聚集,黄河之水波涛汹涌,潼关内外地势险要,前有黄河,后有华山,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遥望长安,惆怅彷徨,在这样有利之地建都立朝又有什么用呢? 伤心啊!秦代汉朝曾经做过行宫的地方,如今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与土。朝廷兴盛不息,百姓受苦。朝廷衰亡破败,百姓更受苦。

〘赏析〙

1、思想情感: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

2、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主旨句,表现作者对统治者的不满和百姓的同情。忧国忧民之情。是对以往历史的概括和批判。

十二、饮酒 陶渊明 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你问我何能如此,心灵清远,地自静偏。采摘菊花在东篱之下,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山气氤氲,夕阳西落,傍晚的景色真好,更兼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这其中有多少滋味要表达,欲要说明,却又忘记了语言。

〘赏析〙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问话朴实,回答深刻,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境界。

2.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富有哲理,含蓄得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真意指自然情趣和人生的真谛。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见‛字妙在美景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充分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和生活

4思想情感:写自己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然和淳朴农村生活的热爱。

十三、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文〙金杯盛清酒一斗可值一万元,玉盘装着珍贵的菜肴可值万数的钱。吃不下去只得停下酒杯,放下筷子,抽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一片茫然。想渡过黄河,又被冰封了河道,准备登太行山,又积雪满山。闲时学太公在碧溪上钓鱼,忽然又像伊尹梦见乘船经过了太阳的旁边。行路难呀,行路难!战国时杨朱见歧路就哭了起来,我要走的路又在哪里呢? 总会有个时候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挂着风帆渡过茫茫大海,到达彼岸。

〘赏析〙

1思想感情:抒发自己政治上从怀才不遇的苦闷到积极乐观的期盼和坚定地信念。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 写了仕途受阻,理想无法实现,表现了作者的矛盾与苦闷。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用典故,写了作者对从政的期待。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自己冲破一切阻碍,实现远大抱负的乐观精神和坚定信念。

十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赏析〙

1思想情感: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集中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舍己利人的思想情感。

十五、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臵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白色的草被刮得折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飞撒大雪。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好像千万棵树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雪花飘散进入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不感觉到温暖,丝绸的被子(因为寒冷)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弓都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以穿上。在大沙漠上纵横交错着百丈厚的坚冰,愁云暗淡无光,在万里长空凝聚着。在军中主帅所居的营帐里摆设酒宴,给回去的客人饯行,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热烈欢快的乐曲。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

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走过的蹄印。

〘赏析〙

1思想情感:对边塞奇异风光的热爱和赞美,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以春花喻冬雪,描述了边塞雪来的快,下的大,边塞奇异的风光及气候特点。

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过渡句,夸张的手法描述了沙漠冰封,万里云凝的塞外天地。同时‚愁云‛二字情景交融,写出了离愁别绪。

十六、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译文〙离愁满怀,正对着白日西下,扬鞭东去从此辞官赴天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化作春泥愿培育出更多新花。

〘赏析〙

1.前两句用白日和天涯烘托无限离愁,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脍炙人口大名句,试选一个角度作赏析。①移情于景,是新生命的赞歌;②以落花、春泥为喻,寄托了诗人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现常用来赞颂无私奉献精神。

写作者的辞官别离之愁,也抒发作者虽离开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的爱国热情。

十七、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 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 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肠断白蘋洲。

〘译文〙

梳洗化妆已罢,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眺望)。过完了上千只船儿都不是(心上人船只),只有日落前的余辉含情凝睇着悠悠江水,(让人日日)愁肠寸断于白蒴洲头。

〘赏析〙

这首词以空灵疏荡之笔塑造了一位深情盼望丈夫(抑或情人,于理解词意并无大碍)归来的思妇形象,意思直白,很容易理解。但是要读出它的精妙之处,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一番的。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是写这位女主人公早上起来,匆匆梳洗后,独自倚在望江楼上眺望。从这了了的八个字中,应该可以读出几层意思:

①‚梳洗‛点明了时间是早上,对下文的傍晚(斜晖)来说也是个伏笔。唐圭璋先生在《唐宋词简释》中说这是午睡后的梳洗,时间短去了半天,则下文的‚过尽千帆‛极言等待之久便无着落,似不可取。

②一个‚独‛字,不仅说出了她的孤独,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苹洲‛(详解见下)遥相呼应。

2、‚过尽千帆皆不是‛,写出了她希望与失望交替的过程。远处每有一船现影,她便引颈长望,心儿随着船的渐行渐近而渐渐紧张,希望也渐渐高涨,可是船到楼头无情地继续前行,当她意识到这并不是她等待的船儿时,她的失望情何以堪!

3、‚斜晖脉脉水悠悠‛,已是夕阳西下的时候了,早上满腔的期望都随落日渐渐黯淡。这斜晖尚且脉脉含情,无限同情女主人公不幸境遇,为什么她盼望的人却如此薄情寡义,弃她于不顾呢?那悠悠流去的水,是女主人公心中不尽的柔情,是她一日日逝去的青春年华,不也是她绵绵不绝的无限愁情么?

4、‚肠断白蘋州‛,在愁情满怀、斜晖渐去的时候,女主人公的目光偏偏又遇到了他们当年分手的白苹州,这怎么能叫她不肝肠寸断呢?朱光潜认为‚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因前几句已写出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辉‛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联想的空间,再以‚断肠‛涂饰,便一泻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这是很有道理的。

十八、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和战士们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赏析〙

1思想感情: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天气异,极冷;边声异,惊悸,各种声音充满边塞特色;景色异,凄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边塞荒凉,暗示军情紧急,烘托戒备森严御敌的紧张气氛。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用典故,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思念家乡,功业未立,壮志难酬,忧国思乡之情。

十九、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让年老的我姑且发一发少年的狂热,左手牵着黄犬,右手举起苍鹰。戴上锦蒙帽穿好貂皮裘,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我虽沉醉但胸怀开阔胆略兴张,鬓边白发有如微霜,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派遣人拿着符节去边地云中,像汉文帝派遣冯唐。我要紧握强弓,把对敌人的仇恨凝聚在拉的圆如满月的弓上,看准西北的敌人,狠狠地射去。

〘赏析〙1思想感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用典故,以孙权自喻,虽年迈,仍有少年的狂气,还要建功立业,表现诗人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用典故,表达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杀敌报国。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用典故,表达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二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译文〙醉意中把灯拨亮抽出宝剑细看,一梦醒来营房里号角响成一片。官兵们都分到了将军奖给部下的烧肉,各种乐器齐把边疆的歌曲演奏。秋高马肥的季节,战场正在阅兵。烈马奔驰好似的卢马一样飞快,箭发弦动响声如同劈雷一般。替君主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大业,争取生前死后都留下为国立功的勋名。可惜的是而今我已白发斑斑不能报效朝廷。

〘赏析〙

1思想感情: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3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听觉概括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抒发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无奈,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

二十一、关雎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长短不齐的荇菜, 在船左右两旁捞。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二十二、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赏析〙比兴手法,描写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急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

二十三、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得花忆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思想内容〙

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名句赏析〙 1.风住尘香花已尽

这句用笔极为细腻:其意不过是说风吹花落,却不从正面着笔,而落墨于‚风住‛、‚花已尽‛的结局。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花遍地,而这又反照出风之狂暴。一句中有三层曲折,确是匠心独运。

这句诗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主人公国破家亡,丈夫也死了的愁思与悲苦。〘试题点击〙

1.词中是如何表现愁苦之情的?‚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

A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重到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到便会泪如雨下。B‚闻说‛‚也拟‛‚只恐‛表现了词人这样一个感情变化过程:听说双……

2.首句中‚风住尘香‛用语含蓄,这句话中包含了怎样的情景?暗含着怎样的心情?

A昨天夜里刮了一夜大风,花全都被吹落了。早晨时风停了,路上的尘土因花瓣飘落也带上了香味。

B这里暗含着对春天逝去惋惜和伤感 3.

三、四两句直接抒情,‚事事休‛包含着哪些意思?

‚事事休‛是说所有的事都完了,主要包括国难家愁两方面。从国难说,朝廷偏安,无力恢复,南逃的北方人都有家不能归;从家愁说,丈夫中年去世,自己孤苦伶仃,漂泊异乡,所以‚欲语泪先流‛。4.‚载不动许多愁‛历来被人称道,这一句好在什么地方?

好就好在把抽象写得可摸可感。愁本来只是一种情绪,是虚的。如果从本质上去说,也只能说愁得厉害甚至愁白了头发,这些说法都显得太抽象,而且小船都不动,就有了重量和质感,这是一种独特,不仅奇特,而且形象。

二十四、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译文〙

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赏析]:

1、主旨: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2、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3、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种豆南山下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夕露沾我衣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这首诗可分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

自己的田园之乐,三层意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4.这首诗流露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6、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锄草

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看出他干一整天

7、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既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8、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

5.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古诗词鉴赏 篇五

复习目标:

1、熟悉古代诗歌的基本知识点

2、了解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内容

3、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回顾中学阶段主要的诗歌类型 按语言形式可分为诗、词、散曲等;

按内容可分为抒怀诗、送别诗、边塞诗、爱情诗、节令诗、讽喻诗、旅游诗、咏史诗、咏物诗、军旅诗等。◆诗歌的常见主题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离愁别恨、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怎样写?)

1、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

2、常用的表达方式:重点掌握描写和抒情。描写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面侧面、白描细节等;抒情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

3、其它艺术表现手法:对比、照应、衬托、渲染、双关、铺垫、抑扬、联想、想象等 ◆常见的考查角度: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诗句所展现的情景。2.体会加点词语(诗句)的妙处。3.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例1(描绘画面):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展开想象,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答题要点:

1、抓住诗中所描写的主要景物。

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将景物串接成一幅画面。

3、恰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内容生动形象。

(答案:山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例2.1(品味词语):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作品中的一个”闹“字自古被人称道,说说它的妙用。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结合全句内容进行分析,即描绘了什么内容 3.结合全诗(全词)进行赏析,说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它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闹”字不仅有色,而且似乎有声。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喜爱。)例2.2(品味语句):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答题要点: 1.从表现手法入手

2.指出诗句或词句描写的内容 3.结合全诗或全词谈谈在诗词中的作用 4.谈谈作者的情感

(答案: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表现了作者为国家担忧的复杂的情感。)◆分析作者的情感

1.注意诗歌的标题、写作的背景 2.联系教材中诗人或词人抒发的情感 3.注意重点词语

例3.1(从标题入手,体会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的深情。)例3.2(结合背景,体会情感)

阳关曲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熙宁十年(即公元1077年)。离别七年以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佳节。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抒发了作者对眼前团聚的珍惜,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例3.3(联系已学诗歌的主题,分析情感)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戌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同时含蓄地表现出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联想关键词语,体味诗的情感

菊花一高雅 莲花一高洁 杨柳一惜别月光一思念 落叶一失意 春风一得意浮云一飘零 落日一惆怅 冬雪一冷峻秋雨一忧愁 鸿雁一思念 流水一叹婉大漠一苍凉 旷野一凄清 落花一感伤美酒一壮行 红豆一相思 竹林一闲趣 孤灯一孤苦 秋虫一凄凉 故乡一乡愁归燕一温情 枯藤一萧瑟 古琴一知音 例3.4(结合诗歌的意象,体会情感)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歌颂梅花的傲雪耐寒,寄托诗人在逆境中坚贞不移的品格)◆实战练兵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颔联所描写的内容。(2)说说“喧”“动”的妙处。(3)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答案:(1)天色已经晚了,一轮明月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从如盖的青松间倾泻下来。山泉清洌,淙淙流淌在山石之上,在月光下闪闪发光,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

(2)因“竹喧”而知“浣女”归来,由“莲动”而见“渔舟”返棹。一“喧”一“动”,顿使静谧的翠竹青莲、青松明月之间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衬托出诗人自身超尘脱俗的心理状态

(3)表达作者对安静纯朴生活的热爱、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2、浪淘沙‧怀旧(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1)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写了什么? 答:上片写春寒愁感.下片写家国恨情.(2)“天上人间”一句流露了词人怎样的心境? 答:流露了词人内心世界生与死的矛盾,是绝望者的希望.3、梅花绝句(陆游)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

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前两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一个怎样的背景? 答:空旷、寂寥、清冷、洁净.(2)你对诗中的梅花形象怎样理解? 答:高洁而寂寞,无人问津,是罢官而不得起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4、雪中偶题(郑谷)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1)这首咏雪诗在景物的选择上有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选择景物很有典型性.诗人选择了“僧舍飘雪”“歌楼密洒”“渔人晚归”三个经典场景.既突出表现了下雪的景色,更表现了雪景之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生活.(2)对这首诗宋人有不同评价,有人说它“奇绝”,也有人说它“浅俗”,你怎么看待? 提示: 这是开放题,可任选一个角度回答.如:“浅俗”体现在语言,全诗语言通俗,明白如话;“奇绝”体现在写景,选材有特色、有深意,特别是“渔人披得一蓑归”这一景象描绘富有诗情画意,也表现了诗人对渔人的崇敬之情.5、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末句的“放过”和“拦”用得精彩,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这两个词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山山相连的特点,写得生动,富有情趣。(2)本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哲理?是怎样来表现这个深刻哲理的?

答:人生哲理——人生就是这样: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一个问题出现在眼前,周而复始,永无止境。用“行山路”这个意象来隐喻“人生充满矛盾”的这一哲理.6、渡汉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的“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从空间的隔离,联络的断绝,时间的久远三个角度来写,强化和加深了作者贬居期间的孤苦情绪.(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简要分析。答:表达作者因等待团聚过久,在团聚即将来临之际,突发不祥之感,深怕出现意外而团聚不得的复杂心理。

9、闺怨(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1)诗中“孤”字含义丰厚,请做简要分析。答:既写月影的孤单,也写出了思妇的孤苦心理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简要回答。

答:表达了她对征戍南疆的丈夫的深切怀念。先托鸿雁为信使;再寄希望借助梦境团聚;最后只好变成月光洒泻亲人的身上。

10、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以送者对行人的口吻,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怅然凄苦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作简要分析。

答:“春江正渺茫”写春江烟云迷漫,辽远而又含混,一如离人迷茫无奈的心绪,景中有情,情在景中,情景交融。11.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

答:作者通过除夕夜在冰冷的旅馆里,青灯寒光如豆,诗人影只孤孑,营造出一种孤寂清冷凄然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简要分析。

答:不直写自己思念故乡,却言故乡思我,能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婉曲含蓄。12.从军行(王昌龄)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土谷浑。

(1)诗的前两句用“日色昏”和“红旗”构成了怎样的一幅边塞军旅图?简要分析。

答:“日色昏”极言大漠风沙遮天蔽日,也烘托了军事形势的紧张;“红旗”即写色彩的明丽,也写军队的强劲凌厉.由此构成了一幅在大漠苍苍、天昏地暗之中,一支大军半卷红旗,卷尘挟风,奋勇挺进的画面。(2)作为边塞诗,本诗洋溢着怎样的感情基调?为什么?简要回答。

答:因为军队主动骁勇,战事大捷喜人,所以整诗洋溢着轻快振奋的感情基调。13.雨晴(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对比。用“雨前”所见和“雨后”情景两相对比,表现了作者面对满园落红残春油然而生的叹惜之情。(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答:蜜蜂、蝴蝶见此残景,也大失所望,纷纷绕墙而去,它们相信春色正在邻家院子呢,这也让作者也不由地怀疑“春色在邻家”.作者把原无理性的蜂蝶赋予“人”的智慧,把蜂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妙趣横生。14.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主要通过小院的深幽,竹席的凉爽,正午树阴满地,诗人安然入睡,时有流莺清韵传来,来构成一个别于炎夏的夏意意境。

(2)衬托是古诗创作中常用的手法,请举诗中的一例进行赏析。

示例:用榴花明丽,红艳如火与庭院绿树,清荫遍地相映衬,既在色彩上红绿相缀,又在光线上明暗相映,能给人流丽而清邃的感觉.用末句“流莺时一声”来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15.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第二句中“无人”两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既写出了作者在久雨新晴后,面对青苔满地、绿树浓郁,却无人共享、共语的遗憾心情;也为下联“唯有南风旧相识”铺垫,为上下联之间的枢纽之词。

(2)本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具体赏析其艺术效果。

答:三四句以“南风”为主角,用拟人的手法把这位“旧相识”写得趣味盎然.“偷”显示“南风”的诙谐,似有意与老朋友开玩笑;“开”“翻”写与老朋友的熟识程度,其关切之情可见.可以想象在“无人”的情况下,“南风”将带给作者多少安慰。16.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前两句写春末夏初景物特点,请具体赏析 答:第一句从颜色的角度写,用“淡白”“深青”写梨花 和柳叶,言梨花已盛开,柳已老;第二句从形状角度写,以柳絮纷飞,梨花满城,言春已去,夏将至;两句之间,以“柳絮飞”呼应“柳深青”,以“花满城”呼应“梨花淡白”,极精工,以此简洁地写出了春末夏初的景物特点。(2)本诗的诗眼是哪个词?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惆怅。作者由花开花谢,春光易逝,想到人生短暂,年华似水,发出“人生看得几清明”的感慨。“惆怅”一词包含了作者对生命短促的感慨和无奈的思想感情。17.秋江(道潜)赤叶枫林落酒旗,白沙洲渚阳已微。数声柔橹苍茫外,何处江村人夜归。

(1)前两句诗充满画意,很有色彩感,请简要分析。

答:第一句将耀眼红枫与青白酒旗相缀,第二句将白沙洲渚与微红夕照相映,而两句之间用火焰般的枫林秋色与绚丽的夕照晚霞相映衬:满天满树的红色,真是绚烂之极,好一幅色彩浓丽、美不胜收的画面。(2)试从“实”与“虚”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前三句为“实”写,末句为“虚”写。前两句从视觉角度写绚烂的秋江暮景;第三句从听觉角度写苍茫中的柔橹声声,以上三句似画境,胜乐声,但句句写“实”。结句冷然一问,却是凭空想象,是虚笔,但从景联想到人,由实而虚,却使意境更悠远空灵。18.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⑴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答: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⑵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或答“表达了诗人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19、七步诗(曹植)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这首诗用豆和豆秸比喻什么? 答:比喻同胞兄弟.(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反映了什么? 答: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愤.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互相排挤、互相斗争的内幕。20、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杜审言,唐朝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失意,唐中宗时曾被贬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本诗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谈谈你的理解。(今日的悲,使人想起往昔的欢乐;回忆往昔的欢乐,更觉今日处境之可悲)

2、“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缘情写景,景随情迁,鸟语花香也化作远去边疆的哀愁了。从艺术手法看,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之重。杜甫的《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诗句,简要评析“反衬”的艺术效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活动)

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感叹。(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和愤懑)

21、十一月春山夜月 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起提纲挈领、统率全篇作用的句子是-------------------。(首联)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精妙?谈谈你这样理解的理由。

(颔联。结构上承前启后;情感上物我交融,显出诗人童心未泯与逸兴悠长;“掬水”写出泉水清澈,照见明月,将泉与月合而为一,“弄花”写出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将花香与衣香浑为一体;精于炼字:“掬”“弄”既写景又写人,既写照又传神)

22、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需惟药物,微躯此外复何求?

1、这首诗以“--------”字为线索来咏江村的夏天。(幽)

2、颔联两句展现了江村夏天什么样的画面?(悠闲、自由)

3、颈联两句表现了作者怎么样的情趣?(自得其乐)

6.考点八古诗词阅读鉴赏 篇六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段话包含两个重要信息:一是学习古诗词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二是学习古诗词的方式在于“积累、感悟和运用”。

【考点透视】

落实到考查,主要知识点有: (1) 能正确理解诗词的内容: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注意诗体及作家作品的风格;概括诗词的大意;体味诗词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态度。 (2) 会品析诗词的语言:从遣词用语、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诗词中重点词、重点诗句的含义;从作家作品的语言风格、运用技巧中,品味诗词在语言上所寄寓的深意;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去品味诗词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韵律美。

【备考指要】

1.紧扣题干要求来答题。问什么答什么,做到有的放矢。一定要以“字”或“词”为阅读单位,悉心揣摩,切忌以“行”为单位,粗枝大叶,无谓失分。

2.过程要完整,感悟要清楚。要熟悉这类题目的一般解题思路:先揣摩诗题,再推敲词句,然后体味意境,最后明辨技巧。

3.强化分析。特别是做表述题时,写答案如同写一篇微型议论文,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应结合诗句逐点分析,要点要齐全,语言应准确。

【典例精析】

综合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古诗词阅读鉴赏题常见题型有:

1.选择题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选出对诗词句义的理解,对作品意境、对作者情感和态度的分析,对作品主题的评论和鉴赏等正确或错误的选项。

例1 (2007江苏镇江)对李商隐《无题》这首诗内容及意境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B.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相思的凄恻之情。

C.诗中尾联运用了典故,这是诗人借以安慰自己,表达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D.作者写此诗其实不在写情,而是为表达被贬谪的痛苦与郁闷。

解析:解答此类型题目应从以下“五看”入手:一看是否曲解原意,是否把部分说成整体,把特殊说成一般;二看是否随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贬低,是否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属于诗歌的内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关内容;三看是否以假乱真,把正误表述内容糅合在一起;四看是否无中生有,是否能找到佐证备选项表述结论的材料;五看是否以偏概全,将某句诗的特点说成全诗的特点,将委婉含蓄说成直抒胸臆。

2.炼字析句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对诗词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从哪一句可以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例2 (2009江苏宿迁) 结合全诗, 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答这类题目,首先,不能就字论字,应将该字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分析。第二,要特别留心该字在句中是否活用。第三,要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体会该字在诗词中创设的意境和塑造的形象,分析该字传达的感情。

3.语言特色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用一两个词语或一两句话概括这首诗的语言特色;结合诗中语句,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诗中的用语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例3 (2008江苏常州)请分析陶渊明《饮酒》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解析:作答这类题目,重在对整首诗语言风格的品味。首先,要了解诗歌有豪放、婉约、沉郁、恬淡等多种风格。第二,要把握著名诗人独特的诗风,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李白的豪迈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陆游的悲壮爱国等。第三,要准确使用评价诗歌语言特色的一些术语,如“简练传神”“生动形象”“一字传神”“对仗工整”等等。第四,要理解诗歌的情境与诗人的感情。

4.表达技巧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是怎样抒发诗人感情的,有什么作用;请选择一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例4 (2007江苏淮安)杜牧《江南春》一诗中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能准确指出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第二,要善于结合诗句和具体的词语进行分析。第三,要准确说明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样的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或揭示了什么样的道理。

古典诗词常见的表达技巧有:从抒情方式看,分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从表现手法看,有小中见大、化虚为实、动静结合等;从修辞手法看,有对偶、拟人、夸张、双关等。

5.情境描述题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描述名句所展现的画面或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图景描绘出来;概括诗人描绘景物的特点,展开想像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再现景物形象。

例5 (2009江苏镇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杜牧的诗《江南春》前两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解析: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首先,要审清题意,把握准题干信息,切不可将题意中描述画面错误地理解为字面上翻译。描述比翻译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其次,要反复诵读,品味语言,读懂诗句,准确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和表达的画意。第三,要结合语境中的内容进行合理想像,体味诗中所描绘的意境,综合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细致生动的描绘,尽可能再现和重塑当时的情境氛围。

6.整体赏析型

常见的拟题形式有:

解释某一句的意思,并分析其情与景的关系;解释诗词的含义,指出它们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就诗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写一段赏析性文字。

例6 (2007江苏连云港)杜甫《登岳阳楼》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解答这种题型要注意:首先,要充分解读诗词题目、后面的注释文字及相关材料的提示,抓住诗词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来重点展开评价。其次,要借助诗中景物特点、诗歌意境来进行合理想像,防止片面答题、主观臆断。第三,题干中若无分析角度,则按“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什么表达效果”这一思路来回答,若有分析角度的提示,则按题目要求作答。

【实战演练】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分析诗中“争”的妙处。____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早春景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g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下阕写______________,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7.古诗词鉴赏中考 篇七

对古代诗词鉴赏之思想感情的考查,往往在试题中占有很大比重,并且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考查,都可以牵涉到或落脚到对思想感情的考查,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把握好一首诗或词的思想感情(主旨),那么在古代诗词鉴赏这个专题中,可以获得一个不错的分数。

同一题材的诗歌往往有着相同或类似的感情表达,因此掌握了这些规律就更容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1.山水田园诗

人们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或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厌恶官场,远离浊世,对宁静平和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或描写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对壮丽山河的热爱;或表现归耕隐居之乐,多抒发质朴、清新、恬淡、闲适、物我两忘的感情,表现不同流俗的清高,追求隐逸,有消极避世的思想。

2.咏史怀古诗

咏史怀古诗是诗人在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题材,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或表达像古代英雄那样的建功立业之志,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含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多借古讽今。

3.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因此,对咏物诗的分析要注意物我合一的分析和理解,比较出物和我的相同点。

4.送别诗

一般会借助对景物或情境的描写,或抒发黯然销魂的依恋与伤感,基调多低沉哀婉;或寄托诚挚的安慰与祝愿,感情多旷达刚健。把握这类诗作者的情感要注意情与景的关系。

5.边塞诗

这类诗歌多表达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壮志未酬的郁闷;也有的抒发征人远戍的感慨。

6.羁旅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寂寞艰辛以及对家乡或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些情感的表达离不开对行旅中所见景物和生活情境的描绘。

【技巧点拨】

1.理解和挖掘“注释”信息,把握思想感情

作为考试题中的注释,我们认为这绝不是“无意点缀”,而是出题人“有意而为”,注释的信息是出题人留给解题人(考生)解答问题的“蛛丝马迹”,我们找到这些“蛛丝马迹”并“顺藤摸瓜”,在考试中可能会有更好的收获。

2.利用诗词中的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而意象则是感情化了的景或物,例如:孤雁、寒鸦、冷风、凄雨等,由此可得知,诗人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或要表达的主旨,与其在诗中所选取的意象有密切联系,从这儿出发,“顺藤摸瓜”,诗人的思想感情,便可“略知一二”。

3.知人论世,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把握思想感情

一首诗或词,在题材选取上,因人而异,在形式技巧上,也千变万化,还有古今语言有别,这使得我们在理解上,客观的增加一些难度,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或者说是相通的、普遍的,那就是思想感情,无论古人和今人,在情感上是相通的,这就为我们的感同身受、发挥想象,提供了依据,由此去把握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真题解析】

黑龙江绥化卷 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全诗采用了 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 。

[解析]第一题,根据“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此句找到相关诗句即“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从修辞手法方面判断,“城欲摧”为夸张。第二题,根据“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一句中的“报君”“为君死”即可理解诗中所表达的“爱国”之情。

[答案]① 夸张 ② 爱国热情

湖南衡阳卷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问题。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歌是以抒情为主的文学样式,即使是叙事诗,也是把抒发感情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情感抒发是诗歌最主要的美学特征。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有客观选择题,也有主观表述题。同学们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这里作者通过描绘国家和个人遭遇,来抒发一种爱国大义情感。

[答案]示例:表达了作者舍生取义、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河南卷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同学们可以根据诗歌的题目、背景、诗眼、意象等着手。通过本文的题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可知,这是一首送别诗,再根据诗歌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可知作者并没有因为送别而悲伤,而是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也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endprint

[答案]①与友人的惜别之情

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新疆乌鲁木齐卷 对下面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水调歌头

苏 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这首词是吟咏中秋的名作,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和矛盾,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

B.开篇写中秋之夜苏轼把酒问天,流露出作者对宇宙人生的疑惑,而且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也更加深了一层,竟产生乘风归去的念头。

C.下片起笔的月色描写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表面上对月有怨,实际写与亲人不得团圆的惆怅。

D.全词写景、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虚实并述,将抽象的人生哲理具体化、形象化,语言如行云流水,想象生动丰富,意境旷远美妙。

[解析]主要考查把握诗歌感情基调、品析具体语言,学生能初步把握,激发联想,抓住关键,涵咏品析。教学时对所选诗歌进行自主感受、品味,注重整体把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联想感受诗歌所提供的意境;抓住一些鲜明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作一些品析和表述。A项中“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因而心情极为抑郁不平”表达不准确,应是“下片写中秋对月思人,怀念手足兄弟,也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一种感情”。

[答案]A

湖北黄冈卷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不见

杜 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①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②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释]这首诗写于客居成都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①世人:指统治集团的人。

②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出题思想:考查学生对诗歌表达艺术的理解。方法:联系诗句中诗人抒发的情感具体分析即可。“不见李生久”表现出思念好友。“独怜才”“诗千首”赞美李白的才华。“世人皆欲杀”同情李白的怀才不遇,同时也表达出自己也有同样的遭遇。

[答案]抒发了对好友李白的挂念;对李白才情的赞赏;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况的同情;同时也抒写了自己与李白同样遭遇的感慨。(答出两点印可)

四川资阳卷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诗歌的第三句,写“风笛”和“离亭”有何作用?

[解析]这句诗诗笔从江头景色收转到离亭别宴,直写分别情景。驿亭饯别,酒酣情浓,江风吹送凄清幽怨的笛曲。宾主耳接神驰,寂然相对,愁思萦绕,随风飘荡。宾主沉浸在这离笛声中,意犹未尽之时,天色不知不觉地暗了下来,双方不由自主地倒抽了一口凉气,一股难言的离愁滚涌心头。通过对这句诗的分析可知,“离亭”“风笛”是象征离别的意象,诗人借此意象表达别离的愁情。这样的题联系全诗的内容来思考。

上一篇:观《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有感下一篇:打桩承包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