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2024-07-30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精选7篇)

1.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一

“两新”组建现状情况:

1、有关部门的数据有出入,导致数据不清;

2、上报“百日攻坚”旬报表百分比不足;

3、大部分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核实情况不清(人数、营运额、党支部、党员情况);

4、社区建设:城市社区这一块的建设没有完善。应对策略:

根据出现的问题、部门合作之间的情况,1、各部门之间联合开展“一对一”监管模式,根据各企业注册和区域情况,合理进行调配。对于基层机构、各企业组织的管理方向与管理难度,也要区域分块进行结构监管。

2、对于非公企业,建立“一企一册”台账:根据党组织组建时间顺序,按先后的顺序进行排列,列出完整的组建工作时间时限与具体情况(人数、群团组织等)。

对于社会组织,首先是要对社会组织的性质核实,确认属于社会组织的标准情况。

3、发展党员工作:要把工作重心向发展党员方向倾斜,向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推荐、输送党员,要注重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通过宣传、挖掘等手段,发展思想认识高、觉悟好的党员;适时的举办党员交流会,促进党员与党员、党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有效交流。

4、发现和寻找流动、隐形党员:用合适的宣传手段与政府的补贴政策去留住流动党员、去显现隐形党员,使得“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得以有序发展,并使党建工作覆盖情况得以扩展。不要为了覆盖而去覆盖,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真正正确有效的去开展和覆盖才是“两新”组织党建的意义。

2.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二

改革开放以来,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迅速发展, 其党建问题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现实课题。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已逐步走上了有序发展的轨道, 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已成为各级党委十分紧迫而又特别重大的政治与实践问题。

(一)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总体情况及态势

党中央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一新领域党的建设问题非常重视。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要抓紧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同志的思想认识要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 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的工作, 加强党的建设。这是我们党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也是加强党同在非公有制企业劳动的广大职工群众的联系、巩固党在新形势下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也强调, 要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等新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覆盖面, 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在学习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 中央强调了地方党委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责任, 先后下发多个文件, 加强领导, 明确目标。

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 中央组织部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来抓。地方各级党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 不断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目前,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 能够积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 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 团结凝聚职工群众, 维护各方合法权益, 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同时, 各级党委按照中央部署, 结合本地实际情况, 采取灵活多样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式和方法, 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组建党组织工作。据统计, 从2002年至2006年, 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数量由9.9万个增长到17.8万个;全国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的比例达到94.2%。截至2006年底, 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达到286.3万人, 个体工商户中有党员81万人。截至2007年6月底, 全国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有18.7万户, 已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6.4万户。2010年2月25日,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指导小组组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透露, 截至2010年1月份,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中新组建党组织1.2万个, 正在筹建2.4万个, 新发展党员6.5万人, 通过“双找”活动找出“口袋”党员7.3万人。

总体来说,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发展迅速, 党组织在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也在不断地发挥出来, 并表现出一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 非公有制党的基层组织状况和党员队伍素质总体是好的, 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建工作发展很不平衡, 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迅速发展,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加上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 成为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环境, 各级党组织起初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认识不够到位, 重视程度普遍不高, 工作措施不甚得力, 有的甚至严重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只是重视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全国“遍地开花”, 其党建工作明显滞后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本身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2.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总体还比较薄弱,

党组织覆盖面不广, 普遍存在着“开展活动难、发挥作用难”等问题。目前, 全国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率仅为17.3%,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工作仍然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这一问题如不抓紧解决, 就难以实现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政治领导, 难以保证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新的经济领域, 如果党的组织建设不能在这一领域扎扎实实地发挥作用, 就会影响党的领导, 也不能切实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3.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党员管理难度大。

从目前的情况看,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日常管理和工作机构设置不明确, 工作人员配置不太完善, 职责职能不太清晰, 管理部门归属不明确, 很多地方甚至还存在着分散管理和多头管理问题。由于管理部门的不健全, 导致一些企业虽有个别党员, 但企业没有党组织, 甚至是有党组织的企业也无法正常开展组织活动, 不能定期开展学习活动, 甚至连交纳党费也成为问题。同时,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近年来发展迅速, 企业数量多而规模相对较小, 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多而复杂, 员工流动性强, 有一部分党员因频繁跳槽而成为“流动党员”, 再加上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力量十分薄弱, 难以经常进行逐厂逐户的调查摸底, 造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信息不灵不准, 个别企业甚至出现组织关系无归属无挂靠的“地下党员”。这种状况如果发展下去, 不但会影响党的自身发展, 不利于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核心作用, 也无法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先锋作用, 而且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发展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4. 个别党员党的基本知识匮乏, 党性不强, 觉悟不高。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绝大多数党员, 党的性质和宗旨意识较强, 有一定的党的基本知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大局意识较强, 这是主流。但是, 个别党员党性不强, 觉悟不高, 把自己混同一个普通的职工群众或私企的“打工仔”。同时, 由于一些企业的党组织不健全, 造成了一些党员普遍重视业务或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研究, 忽略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 忽略了对现阶段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学习与了解, 忽略了以党章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习和修养, 也忽略了对自己思想的改造。这势必会影响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建设。

二、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基本要求, 是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力量, 是保证非公有制经济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迫切要求

党章规定:“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中的战斗堡垒, 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在社会经济成分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客观上要求必须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 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 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 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非公有制企业这一新的经济领域, 有着极为广泛的群众资源, 只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基层党组织群众工作, 更好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实处,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是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的必然要求

执政党只有具备强大的阶级基础和拥有广泛的群众资源, 才能巩固其执政地位。当前, 我国的工人阶级队伍在不断壮大, 综合素质迅速提高。“工人阶级是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 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 是建设和改革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的最基本的力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了深刻调整, 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 他们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这其中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既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又包括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对于新社会阶层, “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 是否符合党员条件, 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来自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党员是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 同时也应该把符合党员标准和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并通过党这个大熔炉不断提高广大党员的思想政治觉悟, 从而不断增强我们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广大职工,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不可忽略的重要资源, 党要团结和带领他们发展生产, 参与改革, 努力增强和扩大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三) 当前的国际政治斗争也决定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成为时代需要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题, 和平、发展与合作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但是, 当今国际明争暗斗的政治斗争及意识形态领域的相互激荡, 对人们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影响。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体来看, 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主流是健康安全的, 但也不可否认, 西方的价值观念、思想文化及生活方式等都对我国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严峻挑战。同时, 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的颠覆活动, 西方国家“和平演变”战略并未终结, 相反在无形中正变本加厉。在这场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获得民众的最广泛支持与拥护是极为重要的, 而党的基层组织在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团结群众方面, 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处在这一领域的最前沿, 最易受到来自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尤其是党的组织建设, 就显得更为重要, 不断加强其党组织建设, 扩大这一领域党组织的覆盖面, 积极发展和壮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建设, 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这一新阵地中, 加强党的建设, 能够凝聚和团结这一阵地中的最宝贵政治组织资源,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并在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中, 打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环境, 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的经验启示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 不但强化了党的基层队伍, 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而且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这些对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 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 学习型党组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学习型党组织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党组织的战斗力, 而且可以普遍地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 同时能够影响、辐射和带动公民素质的全面提高。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 它不仅能够很好地发挥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而且可以带领广大基层职工群众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生产技能、总结生产管理经验。基层党组织可以利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个组织平台, 通过教育引导职工群众, 提高广大职工群众的思想觉悟、积累生产管理经验, 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进而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 并在理论修养和文化学习中增强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 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以坚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这一新阵地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尤其是组织建设方面, 总的来看, 是相对非常薄弱的。因此, 结合当前实际, 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积极、健康、有序发展, 必须大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建设, 把党组织建设成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强大的政治领导核心和业务骨干核心。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 使党员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尽最大限度发挥和调动党员学习、生产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同时, 要把党组织的活动目标与企业的发展战略高度地统一起来, 通过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 巩固党在这一新领域的地位,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健康发展。

(三)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理论素养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 来自五湖四海和社会的各个阶层, 由于他们的经历不同、学历不同, 因此对党的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各方面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的头脑,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和教育职工群众。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思想建设, 不仅可以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的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 而且可以引导企业职工和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职工群众的奉献精神。通过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达到既提高党员理论素养的目的, 又提高职工思想政治觉悟的目标。这不仅仅关系到思想建设的成效, 也关系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向心力及发展方向的正确与否。

(四)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增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问题, 是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印象的政治问题。因此,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党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基层组织是职工群众的政治核心, 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的作风建设, 关系着执政党的性质和宗旨能否体现出来, 关系着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能否在这一领域顺利贯彻执行, 关系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职工群众的人心向背。因此, 在这一领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更是至关重要。要着重从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和生活作风等方面来推进, 加强学习发扬光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 不断改进党的作风建设, 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增强党的感召力、吸引力和战斗力, 保证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执政目标顺利实现。

(五) 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以保持党的先进性

3.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三

加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工作既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也是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则是加强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的极其重要的内容和任务之一。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理性认识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既是我党的组织创新和政治优势,又是我党的组织保障优势。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是保证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党的先进性发挥的基础工程。这一战斗堡垒的功能和作用在非公企业党组织也无例外,只是同国有企业有一定的区别而已。

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形成的认识

与国有企业不同,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的获得是以自获性地位获得为主,即战斗堡垒地位是通过党组织自身和其全体党员的艰苦努力获得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党的组织是在具备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即相应党员人数)建立的。二是党的组织机构产生是通过党员民主选举的。三是党的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是通过党组织的活动、特别是通过党的组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公企业的全面贯彻落实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全面遵守而实现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领导地位和组织领导作用。也就是说,执政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核心领导地位的实现和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非公企业党组织帮助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而实现的。四是通过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体现。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的这种自获性,则更表现在党组织对非公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从国家法律法规的坚定性、原则性及灵活性上。离开这三性,其战斗堡垒地位则无从谈起。形象地说,“有为才有位”。

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认识

为了保证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的获得并实际地实现,党组织帮助企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从国家法律法规就十分必要和重要。与国企显著区别的是,国企主要是通过党组织对国企各级领导人员的任命来实现,而非公企业是党组织通过帮助企业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遵从国家法律法规来实现。甚至可以说,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是与企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的程度和对国家法律法规遵守程度成正比的。也正是基于此,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也才更难,也更为重要。因此,胡锦涛总书记才明确地提出了“努力探索和总结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挥作用的经验”这样方向性的要求。

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地位获得和作用发挥的难点认识

较之国企党组织,其难点在于以下几方面:

自获性地位的获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能获得其战斗堡垒的地位,这对党组织成员的素质要求标准更高,能力标准要求更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和掌握程度更深,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把握更准。同时,也更要求党组织成员的党员责任心、使命感和组织观念更强。

同业主的协同关系。企业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遵守,与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关系极大。而业主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多种素质的正确引导和提升是党的组织及成员至关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这对党组织及成员的协同能力是一大考验。尤其重要的是,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成员在企业内部,也仅仅是一名普通员工,甚而在某些素质极低的业主眼中,也仅仅是他的一名“打工仔”。理顺与业主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获得应有的地位,对所有党组织成员也是一大考验。

同广大员工的协调关系。因为战斗堡垒的地位是自获而不是他获(即通过上级任命),因此,党组织在员工眼中往往是可有可无的。面对无人事任免权、无强势地位甚至无活动经费保障的党组织,员工们大多不能把党组织作为“领导”看待和对待,这是非公企业党组织面临的非常现实的尴尬困境。而党组织与其成员,则又必须面对所有员工开展工作并发挥自己的作用,其工作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员工们敬而远之是可以理解的。

与横向组织或群体的关系处理。非公企业党组织及组织成员,必须面对企业的横向组织或群体如上下游企业、周边关系企业、各种中介机构、社会组织,等等。在与这些众多群体发生关系中,无权、无势、无钱的党组织及成员的处境也十分难堪,这与国企党组织形成鲜明对比。

与上级党政关系。这也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及其成员的微妙关系表现之处。现阶段,在党中央关于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尚无法理法律认定的状况下,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往往只给非公企业党组织下任务、加压力,但又不可能给他们更实际的地位确认和权力与经济的支持,这使非公企业党组织的难堪处境更甚。

非公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实证举例

自党中央要求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以来,特别是自胡锦涛总书记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方向性要求以来,各级党委大力加强了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建设力度,使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在非公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强化党组织建设体制和完善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

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非公企业中的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的全面遵守,还必须有党的组织建设体制保障和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完善机制保证。中共四川怡合企业集团公司党委于此作出了有益探索。

强化党的组织体制建设。公司党委成立伊始就注重党组织领导成员与企业管理者交叉兼职即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交叉兼职的方法,注重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党组织书记要从有威信、有党建工作经验、有能力、有较好群众基础的“四有”公司高层党员管理人员中推选产生。党组织与经营管理层交叉兼职,较好地完成了党务工作者从专职向兼职转型的发展。目前,该公司最高决策层董事会中,党员占50%,中层干部中党员比例高达80%,集团公司下属公司党组织的书记绝大部分由公司副总以上高层管理人员的党员兼职。这种交叉兼职体制既有利于党务干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更有保障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得到有效贯彻执行和全面遵守的作用。这种体制为保证党在企业中政治领导地位的实现和作用发挥创造了一定的先决条件。多年来,由于党委系统组织体系健全,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使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轨道。公司有150多名优秀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有50多人入党。

完善党组织作用发挥机制建设。几年来,集团公司党委逐步建立了党委、党总支(支部)和各群团组织的一系列保障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制度机制,包括党委、党总支、支部工作制度,群团组织工作制度,定期开展党群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制度,联席会议制度,党建经费保障制度等多种制度。如:定期开展党群工作例会制度,把例会作为了解职工思想动态、统一思想认识、部署相关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关系和强化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和国家法律法规全面遵从的重要形式。又如:党团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将党团工作目标量化,其考核结果与月度岗位工资及年终绩效奖金挂钩,促使党团工作深入实际,针对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相关制度体系的建立完善了党组织的作用发挥机制。

创新宣教形式,强化宣传教育,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深入人心,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企业各种行动上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建设的核心建设之一,当然也是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企业文化由两大部分组成,其一是企业对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措施与手段及国家法律法规的遵从举措;其二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公民权利、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观念、责任感、使命感)。四川怡合企业集团公司党委利用创新多种宣传媒体,将这两大部分有机融合,宣传到人,深入人心,并落实到企业经营管理行动中,保证了在微观上实现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和在宏观上对非公企业组织领导作用的实现。集团公司党委自2001年创建以来,公司的各项工作,尤其是经营活动,从没有发生过重大违法违纪事件,公司效益年年高速增长,创造了近5年年均贡献税收7 000万元的业绩,跨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行列。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基层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又一个作用发挥是“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即党在非公企业中的政治领导地位的实现和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党对非公企业的政治领导,一是通过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的认真贯彻执行实现,二是通过企业党组织建设在企业员工的政治领导地位的实现和政治领导作用的发挥来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可以用企业职工根本利益的代表来形象说明——企业职工把党组织作为自己的根本利益代表,有心事找党组织倾诉,有诉求找党组织反映,有困难找党组织解决,等等。怡合企业集团党委按照“引导监督、团结凝聚,依法维权,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创建和谐企业的实践中,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把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中的公民权利、平等意识、竞争意识、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谐观念、责任感、使命感等落实到经营管理的各项行动中,把维护员工利益、营造和谐氛围作为党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党委(总支、支部)信箱、总经理信箱、企业网站员工论坛、员工座谈会、员工福利委员会、妇女委员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搭建起企业、党组织与员工间一座又一座连心桥,不仅全方位了解员工诉求,更是按法、按纪、按理切实解决员工的合理要求和遭遇的不公正对待。这使广大员工建立起了对党组织、进而对企业的高度信任,进一步释放了员工们作为企业主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企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四川银鑫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四川射洪虹桥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四川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党委、宜宾市成中投资集团公司党委等一大批非公企业党组织在此方面都作出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在非公企业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党在非公企业中组织建设强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形式多样,方法多种,在各种实践中还有多种创新。

党员争作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非公企业中的主要实现形式之一,就是党员争作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人物。四川银鑫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仅有党员11人,但每个党员都是本企业的管理、业务、技术骨干。通过民主选举,有3名党员进入企业核心管理层,8名党员成为中层干部。因为这11名党员个个都是业务尖子和技术骨干,他们的实际能力和管理水平赢得企业200多员工的交口称赞,在民主选举中,大家都把自己的一票投给他们。员工们称赞这11名党员技术是骨干、业务是能手、管理是内行,个个都是企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如:党员曾兵牵头完成“5保美容3C融合技术”获国家专利后,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10万元。9名党员带头倡议《质量管理办法》后,11名党员全部主动挂牌担任“质量保障员”,为企业赢得了服务和产品质量双优品牌,成为业内的金字招牌。因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这个仅200多员工的企业先后获得“三菱汽车维修全国评比先进单位”、“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成都市诚信服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行党员承诺制,践行党员先进性

中共四川乐山市委在全市1 87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的9 933名党员中全面推行党员承诺制,取得了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成功经验。其主要做法为:分类明确承诺内容(按党章规定结合实际将承诺内容划分为“共性”、“个性”和“具体要求”三大类);扎实抓好三个结合(坚持党组织承诺和党员承诺相结合、坚持近期承诺和中长期承诺相结合、坚持许诺与促诺相结合);坚持把握两个原则(坚持符合企业实际的原则和坚持符合党员实际的原则);探索四项机制(建立兑现承诺的检查督促机制、建立落实承诺的支持机制、建立党员承诺的长效机制、建立党员承诺的奖励机制),等等。推行党员承诺制的结果,一是非公企业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同感加强,支持率大幅度上升,支持力度大大增强;二是非公企业党组织地位加强,党组织凝聚力增强,优秀员工和业务骨干入党积极性提高;三是非公企业党员形象大大提升,党员地位大大提升;四是企业管理逐步科学化、规范化;五是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2007年,乐山市非公经济增加值245.87亿元,同比增长19.7%,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达66.8%,占GDP比重达54.3%。

树党员标杆,建立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

中共四川怡合企业集团公司党委响亮发出“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所有员工向党员看齐”的号召,开展党员争先创优、党员挂牌上岗、建立“党员示范岗”、“党员模范区”和“党员先锋岗”等活动,让党员成为企业的标杆、旗帜,收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好点子”征集活动中,共收到党员对企业经营管理、技术创新、文化建设、党建工作等各方面建议233条,对企业改革和各项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赢得广大职工的好评。又如:四川射洪虹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建立“党员示范岗”后,仅在献计献策活动中,仅有的23名党员向党支部提出改进企业管理、搞活企业经营渠道等多方面的建设性意见800多条,有210条被公司采用,节约成本和增加收入共计1 000多万元。又如:广汉市四川华仪电器有限公司设立了“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间”后,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群众监督作用,大大改善和融洽了党群关系。

党员佩证上岗,强化党员自我约束

中共四川泸州市委开展党员示范活动,要求企业党员佩戴党员标志上岗,发挥党员带头作用,扩大党员在企业的影响,加强党员自我约束,收到较好的效果。全市非公企业中的近千名党员佩证上岗,85名党员个体户挂牌经营,广大职工群众称赞说,在这些党员身上,我们看到了党员责任感、党员先进性,党的形象更光辉了。

党员联系员工手牵手

中共四川大英县在全县非公企业中广泛开展一名党员联系10名员工的手牵手活动,386名党员联系3 709名员工,帮助员工解决具体问题7 000余个。鑫亚纺织公司一名员工因病住院无钱做手术,联系该员工的党员向党组织汇报后,党组织组织捐款活动,为住院员工送去7 000多元,解决了手术费用。因为手牵手活动,使广大员工亲身体验到党的“政治核心”领导作用而提高了对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认识,入党积极性高涨,近年来,已有296名优秀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64人光荣入党。

(作者为四川大学非公有制经济研究所所长,全国民企党建研究专委会特邀研究员)

4.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四

中共博兴县委

(2011年4月18日)

首先,对杨处长、于部长及各位领导莅临博兴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这必将对我县党建工作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起到极大的鞭策和推动作用。下面,按照调研的有关要求,我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社会组织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三个部分,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

截至目前,全县党组织建设的基本概况是:共有35个党委,7个党工委,91个党总支,1065个党支部,26736名党员(幻灯片呈现)。

博兴县民营经济起步较早,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主要集中在县经济开发区和兴福镇。截至今年3月底,全县境内共有注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2011家,其中,个体户10561家,注册非公有制企业1450家,共有从业人员74372人(饼状示意图,幻灯片呈现)。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50家(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60家(饼状示意图,幻灯片呈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占到地区生产总值的70%以上(饼状示意图,幻灯片呈现)。目前,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已建党组织160家,其中建立党委9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149个(其中联合党支部16个)、覆盖企业259家,党组织覆盖率达到17.9%;企业在册党员1614人,流动党员226人,纳入村企“双管”本地务工党员543

为探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去年,县委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列为全县党建工作的重点,确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创新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主要抓了四个重点:

(一)抓组建,着力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一是抓党组织集中组建。要求已具备单独组建党组织条件或创造条件可以单独组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完成单独组建任务。二是抓党员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全县在建和已建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根据党员人数和实际需求,按照县委组织部统一制定的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室和议政交流室。去年以来,全县新建企业党组织97家,121家企业建成了高标准的党员活动场所(幻灯片)。三是抓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为破解企业专职党务干部短缺的难题,实施了党务“红领”工程,选派熟悉党务工作的离岗科级领导干部到企业担任党务“红领”(与白领、蓝领相对应,专职党务干部称为“红领”)。去年5月份举行选派仪式,向重点成长型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首批34名党务“红领”(幻灯片)。

(二)抓载体,提升党建工作影响力。一是落实“1+5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这是我县基层党建的创新做法,是全省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1”即“民主议政日”,每月的5或6日,党员集中开展活动;“5”即“公推直选、大事票决、要务提案、质询监督、民主评议”

五项基层民主工作制度。幻灯片),将涉及企业生存发展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纳入党员职工代表民主议政的范围,鼓励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二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京博控股公司的“孝文化”(全省企业文化的一个品牌,被评为“滨州市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先进单位,全市仅11家;坚持“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的文化理念,设立员工“孝心工资”,每月100到500元不等,2010年起,为4000余名员工发放、近1万个家庭的父母受益,展示感谢信)、华兴机械公司的“三先三最”等党建品牌为重点,抓好文化内涵的深化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全省、全国知名的党建文化品牌。(幻灯片)三是实施企业党员“红色脊梁”工程,深入开展 “党员承诺制”、“挂牌上岗制”、“星级党员评比”等活动,激励党员更好地发挥表率和带动作用,把党员队伍打造成企业的精英团队。(幻灯片)四是制定出台在企务工农村党员村企“双管”办法(幻灯片),把党员发展、教育、评议等工作置于村镇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之下,实现党员联管、共谋发展。目前,543名在企务工农村党员全部纳入村企“双管”。

(三)抓创新,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模式。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部署,我们在县经济开发区设立试点探索开展经济园区党建工作。在省、市委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形成了园区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框架。一是提出了“集群党建生态区”概念。“集群党建生态区”是指:根据园区企业集聚、产业集群、资源集约的发展实际,整合区域党建工作资源,以集群党建的模式,打造出活动阵地健全、服务设施配套、党建氛围浓厚、作用发挥充分、内外关系和谐、发展势头强劲的生态型党建工作示范区(幻灯片)。二是创新党组织架构模式。实行“1+X+N”模式,“1”即在开发区党工委的领导下,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委员会,负责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X”即根据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的实际,成立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粮油食品加工、新型材料加工、纺织服装等多个产业集群分党委,每个分党委设立1个党员综合服务中心,分别打造多个集群党建生态区;“N”即每个生态区内的“N”个企业,每个企业设立高标准的党员综合服务站(示意图呈现)。三是健全落实工作制度。具体工作制度和活动载体包括:实行重大活动企业“轮流竞办”制;实施“数字党建”工程,建立园区党建信息平台;实施“蓝领党员成才工程”,建设省级“蓝领党员培训示范基地”;设立“企情沟通日”,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成立企业家、高层次人才、大学生等多个联谊会,搭建党企联系平台;设立“村企开放日”,实行驻区单位党建一体共建等等,逐步构建起园区内企业之间党建工作同力、党建成果共享,园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党建生态环境和工作体系。

(四)抓保障,健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一是实行“兴博先锋企业”创评制度。“兴博先锋企业”实行一年一创一评,评选工作与全县企业目标考核相结合,每年命名表彰20家“兴博先锋企业”。二是建立企业业主党建激励机制。实行党员企业主由企业党组织、上级党组织或行业党组织双重管理,由企业党员职工和上级工会、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双重评议。把业主对党建工作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作为评价其社会贡献大小的重要内容,把企业建立党组织情况和党建工作情况作为推荐业主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展入党,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杰出青年等,以及评优评强、评审企业信誉等级、文明单位评选等的重要依据。三是严格党建工作责任制。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列入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专项述职重要内容,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定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党建“直接责任人”履职情况和评选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

通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活动,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有力推动了非公有制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去年,京博控股公司再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名次提

高74位;华兴机械、鲁丰铝箔两家公司相继挂牌上市,实现了博兴企业上市工作的历史性突破。今年初,在全县10大骨干企业的带动下,大多数规模以上企业纷纷提出主要指标翻番的宏伟目标,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厚积薄发的历史最好时期。去年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实事求是讲,我县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还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党建基础比较薄弱。虽然我县民营经济起步较早、比较发达,但党建工作起步晚,比较薄弱,相对滞后。二是党的组织覆盖率很低。1450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仅160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还不到50%(示意图)。三是企业业主的重视支持程度很不够。有的仅限于把党组织成立起来,人员、场所、经费均不落实。四是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企业存在有组织无活动的现象,常年不组织党员开展活动,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基本发挥不出来。五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作用发挥很有限。机构虽然已经成立起来,但人员、经费、工作体制理顺等方面还没有到位,职能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些都远远不能适应企业快速膨胀发展和全县经济跨越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必须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全面加强和推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继续作为全县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把今年确定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深化年”,围绕“一个目标”,抓好“四个重点”,继续深入推进。“一个目标”,就是全力实现高晓兵部长提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要实现党的组织全覆盖、企业党员全覆盖、党的声音全覆盖”的总目标。“四个重点”:一是逐步理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的工作体制。这个方面在第三部分将作专门汇报,这里不再展开。二是继续加大党组织组建力度。具体目标是年内实现“三个100%”,即:规模以上企业党的组织覆盖率达到100%;无党员企业派驻党建指导员达到100%;企业行业协会党组织组建率达到100%。三是继续探索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考核工作,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目标考核范围,并作为企业年审的重要内容。实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样板工程,在全县选择20家左右非公有制企业进行重点打造,并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等形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党建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四是切实抓好经济园区党建试点工作。主要把打造“集群党建生态区”的思路措施具体落实到位。

二、社会组织党建情况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一系列要求,按照“点上突破、面上覆盖、量上扩张、质上提高”的思路,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活动载体、强化领导指导,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县有社会组织115个,从业人员16128人,党员359名,建立党组织9个(幻灯片)。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针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量大面广的特点,以建立“1+N”管理体制(“1”即以县社会组织党工委——负责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N”即社会组织党委或党组——负责本单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为着力点,切实加大工作力度,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健全领导机构。依托县民政局成立了县社会组织党工委,建立了由县委组织部、县民政局牵头的全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把教育、卫生、财政、司法、工商、交通等近20个业务主管部门列为联席会议成员,定期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及时研究解决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明确责任主体。针对部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主体不明的实际,按照“以条为主、条块结合、以条带块”的要求,明确社会组织党组织原则上由业务主管部门党组织指导为主,所在镇、街道党(工)委管理为辅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主体。三是加强督查指导。建立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制度,要求每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联系一家社会组织党

建工作示范点,通过定期走访调研、指导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二)创新活动载体,积极搭建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平台。在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通过拓宽活动载体,努力把党的活动融入到社会组织业务活动的全过程,使党组织活动与社会组织发展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一是注重参与科学决策。通过建立党组织与理(董)事会联席会、党员议事会和民主恳谈等形式,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参与决策、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党员的先进性激发出来,带动其他员工积极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不断提高社会组织的竞争力。如博奥学校党支部围绕学校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了“党员金点子”征集活动,共有28条合理化建议意见被采纳。(活动图片)二是注重引领诚信服务。通过开展“诚信执业、向我看齐”、“亮身份、亮职责、亮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在全县359名社会组织党员中开展了设岗定责和公开服务承诺活动,激励党员争当岗位能手、争创文明标兵,广泛参与政府政策咨询和社会公益等活动,树立社会组织回馈社会、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活动图片)三是注重凝聚党员人才。按照“围绕中心工作、坚持业余分散、活动小型多次”的原则,充分利用网络QQ群、内部论坛等现代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开展党的活动,畅通党组织和党员、党员和党员之间的联系交流渠道,活跃党内生活,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内动力和凝聚力。(活动图片)

(三)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保障机制。一是培养两支力量,强化队伍保障。培养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根据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实际,通过“内部选育、机关下派、外部招聘”等方式,鼓励社会组织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业务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选配政治素质好、既懂业务又熟悉党务工作的党员进入党组织班子。培养高素质党员:按照城乡一体、共育共管的要求,注重从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中发展党员,今年以来,在社会组织中新发展党员6人,进一步优化了党员队伍结构。二是健全三项机制,强化制度保障。除了前面提到的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党建示范点创建制度外,还建立督查考核工作制度,把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的单位进行通报,对工作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三是统一“四有”标准,强化阵地保障。结合社会组织实际,统一“四个有”标准(有党员活动室、有活动制度、有台账资料、有电教设备),采取多种方式统筹解决社会组织党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对党员数量较多、已建党组织活动场所的,进一步规范,建成示范点;对党员数量较少、活动场所紧张的,通过开展“共建互助”活动,整合城乡基层组织资源,通过签订“互助协议”的形式,引导相近地域、相同行业的社会组织开展阵地联建、活动联搞,定期召开共建互助联席会议,实现党建工作同步推进。目前,全县9个社会组织党组织都建立了规范的党员活动室,359名社会组织党员都有活动场所。(场所图片)

尽管我县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于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不高。在全县社会组织中,党员人数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2%,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仅占社会组织总数的7.8%,超过四分之三的社会组织没有党员(全县有社会组织115个,从业人员16128人,党员359名,建立党组织9个,示意图),党建工作“空白点”还有很多,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发挥作用难。一些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对党建工作不知晓、不理解、不重视、不支持的现象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组织的党员流动性强、思想和需求复杂,一些党员存在矛盾心理,不愿亮明身份,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党组织作用发挥不理想。

三是社会组织党建基础工作比较薄弱。镇街、村居抓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力量不足,村居往往都是兼职,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选配难,缺乏政治强、党务熟、懂经营、会管理的优秀人选。许多社会组织党组织由于可支配的资源有限,开展活动受到经费、场所等条件限制,存在活动无场所、培训无阵地、工作无经费现象。

针对存在的以上问题,下一步突出四个重点进一步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一是抓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的理顺。这方面在第三部分具体展开主讲。二是抓组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先期抓好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像前面提到的厨具、板材两个行业协会都要建立党组织,还有目前以爱心帮扶和慈善救助为宗旨、会员规模达到500人以上、在全县乃至全省影响较大的“星火义工”组织,近期将依托县“党员干部人才之家”成立党支部,通过党的领导和工作指导,促其健康、有序发展。三是抓载体,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动力,拓宽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的途径。四是抓机制,保障党建工作正常开展。主要是解决人员、场所、经费等方面问题,这方面也在第三部分具体展开讲。

三、“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运行情况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2010年3月,我县分别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挂靠县委统战部,党工委书记由统战部副部长(工商联党组书记)兼任;社会组织党工委挂靠县民政局,党工委书记由县民政局局长(党组书记)兼任。在此之前,对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职能主要由县委组织部承担,两个党工委成立后,主动承担相关职能,特别是去年开展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年”活动,在具体工作的组织领导方面,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工作体制正在逐步理顺。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方面,由于起步早一些,加之受去年党建年活动的推动,依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体系正在逐步理顺和完善。在社会组织党建方面,由于我县社会组织数量较少,从业党员人数较少,在党建工作开展方面相对晚一些、薄弱一些。实事求是讲,从去年3月份两个党工委成立以来,其作用发挥都很有限。一方面,相关职能从县委组织部的剥离、过渡有一定难度,需要一个过程,即使全部划归两个党工委,由于权限相对小一些(如还没有发展党员及对分管领域所在镇办、单位党建工作的考核奖惩等权限),基层认可也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工作推动上仍然比较困难(比如前段时间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按上级要求统计上报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有关情况和数据,由于这些情况和数据掌握在组织部和基层组织口,只能在组织部和统战部的积极协助下做这些工作);另一方面,两个党工委虽然都已成立起来,但书记和委员都是兼职,机构没有编制,没有具体办事人员、工作场所和工作经费,现在他们的一些工作,只能靠党工委书记利用自己职权和所在单位资源去推动和落实,靠挂靠单位资源办党工委之事,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鉴于以上问题的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两个领域党建工作领导体制,不断强化两个党工委的职能作用。在两个党工委分别设立专门办公室,逐步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保障,从有关成员单位抽调人员进行集中办公。原县委组织部对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有关职能分别划归两个党工委,县委组织部只履行业务指导职责。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实行以属地管理为主的组织机制,根据企

业规模大小和党员多少分别由县直部门、镇(街道)领导。非公有制企业数量较多、分布较集中的经济开发区和兴福等镇,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的指导下,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具体领导体制及工作体系观看示意图)。对社会组织党组织,确立“行业管理为主,属地管理为辅”的组织机制,从行业特点明显、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社会组织入手,分行业、分领域有序推进(具体领导体制及工作体系观看示意图)。

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现对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及健全完善党建工作领导体制提出以下建议:

(一)按照“由分到合”的原则和步骤,改进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构设置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构合并设置,有利于减少人员编制、场所及办公经费等资源的配置,符合当前精简机构、节省资源的政府机构改革要求。但统筹推进两个领域的党建工作,并且这两个领域的工作又都处在初始开拓阶段,工作量非常大,两个党工委各自开创自己的工作局面尚且举步维艰,一套人马推进两个领域的工作将更加艰难,不利于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因此,从我县实际出发,建议在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初始开拓阶段,先分别设置党工委,领导开展各自领域工作,这也有利于两个领域相互比较、形成竞争,促进工作创新开展;当两个领域的党建工作发展到巩固提升阶段,条件成熟时,将两个机构合并,一套人马办公,既有利于机构精简高效,也有利于统筹推进工作。

(二)建立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领导机构作用发挥的机制体制。这是能否有效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保障。去年以来,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省、市、县三级都建立起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和社会组织党工委,并进一步明确了其对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领导、指导、协调、督导、考核等重要职能。但当前来看,机构虽然成立起来了,但由于人员、场所、经费不到位特别是工作机制没有理顺,职能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出来。因此,建议中央和省、市围绕从组织部门将两个领域党建工作的有关职能分别划归两个党工委,落实人员、场所和经费,在理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两个党工委职能作用方面出台一个指导性意见,自上而下明确职能定位、理顺工作体制,以促进整体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

(三)建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及试点工作制度。借鉴省委实施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的办法,设立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党(工)委书记项目”,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的工作体制和机制,激发基层党委抓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工作动力和创新活力。围绕有效破解党的工作全覆盖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难、区域性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开展难等党建工作难题,在部分市县设立试点,探索经验和路子,通过现场观摩、交流研讨等方式,以点带面,促进工作的整体推进。

5.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五

中共上高县委办公室

上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进社会组织

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

(2013年5月3日)

根据《江西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2-2015年)》(赣发[2012]9号)和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工作进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实施意见》(宜办发[2012]18号)精神,为推动社会管理工作进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促进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和谐平安创建为主抓手,围绕“挺进第一方阵,建设中等城市”总体目标,整合资源力量,完善工作体系,创新监管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的科学化、长效化、法治化水平。

二、工作目标

2013年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和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社会中介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社会管理工作开展面达到100%;2014年全县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社会管理工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努力实现“两维护”、“三普遍”、“六无一满意”的目标,即维护业主、职工的合法权益,普遍建立党群组织和综治组织、社会服务管理机制、社会管理工作制度,无群体性事件、无集体越级上访、无刑事案件、无重大治安案件、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无员工违法犯罪,对社会服务管理满意。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管理工作体系

1、完善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在推进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女职工组织等群众组织建设的同时,推进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建设。要成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由法人代表兼任组长,设立综治工作室,由分管负责人兼任主任,配备综治工作人员。建立矛盾纠纷排调组织,组建内部治安巡防队和消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有条件的可建立警务室或警务工作站。抓好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快社会管理基础信息库和监管信息平台建设,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信息准。

2、推进服务管理责任体系建设。我县实行“一组、两办、三块”负责制,即县综治委成立“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专项组,下设由民政局牵头的社会组织专项办公室、由工商联牵头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专项办公室,分工业园区、城镇社区、乡村三块推进,逐步解决社会管理缺失的问题。各园区企业的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由引进服务的乡镇场(街道)、县直单位直接抓,接受有关单位的指导管理。城镇社区、乡村由所在地的基层党政组织负责,在细分的网格内进行。健全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法人责任制,实行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

(二)深化和谐平安“六联”创建活动

1、和谐关系联建。认真执行国家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及工资集体协商、正常增长、支付保障机制,及时优先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建立由人保、工会、工商联三方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企业文化,丰富“职工精神福利”。实施“关爱职工行动”,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环境,加强人文关怀,做好情绪疏导工作,保障和维护他们劳动、经济、生活和民主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2、矛盾纠纷联调。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制度,及时对各种不稳定因素进行预警和防范。完善矛盾纠纷内部化解制度,创新矛盾纠纷社会化调处机制,及时有效化解劳资关系、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与周边的突出矛盾纠纷。

3、内部安全联抓。严格落实防火、防爆、防泄漏、防工伤等各项安全制度,完善工作预案。落实值班、门卫、巡逻、财物管理等安保制度,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做好治安联防协防工作。及时发现和治理安全隐患,严防发生各类案件和事故。

4、重点人口联管。加强对职工的服务管理,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的实际困难,加强对刑释解教、社区矫正等人员的管理,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搞好流动人口和重点人员的登记管理工作。

5、法治素养联育。结合“六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安全、诚信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业主、管理者依法经营管理、诚信创业的意识,引导职工自觉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6、平安建设联推。深化平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覆盖率。整合党群组织、综治组织的力量,协同推进平安建设。

(三)加强社会组织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

1、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增强服务管理职工的社会责任。加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建立银行、人保、财税、政法及监管部门共建共享的信息平台。

2、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机制。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在乡村拓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会服务功能,培育红白喜事、环境卫生、留守老人儿童照顾等公益型社会组织,在城镇社区培育医疗卫生、文教体育、养老、环保、治安管理、纠纷调解等服务型社会组织,并由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对活跃于社区、服务于基层群众但尚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统一备案。

3、健全社会组织常态监管机制。建立社会组织责任自负、政府宏观管理、全社会共同监督的监管体系。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自治自律。完善社会组织负责人任职备案和出资人入股、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公开制度。加强社会组织管理队伍和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探索建立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中心。完善民政、业务主管单位和公安等部门的内部会商、等级评估、分类监管机制,依法加强对政治类、法律类、宗教类社会组织和境外非政府组织活动的管理。制定年检管理办法,定期公告年检结果,依法撤销和注销连续两年不履行年检义务的单位,对财务混乱、违规赢利、组织休眠的社会组织适用查处退出制度。

4、健全社会责任评估机制。制定社会责任评价标准,建立以法律责任为核心,包括市场、环境、用工、安全、诚信、道义和慈善等内容,兼顾各方利益的协调机制。开展企业扶贫帮困、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等公益活动。

5、健全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完善议事例会制度,每年召开社会管理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工作任务,重点分析内部及周边的不稳定因素。加强信息收集、报送、研判,对重大涉稳情况应及时妥善处理,并向当地综治、公安等部门报告。完善工作台账制度,对“六联”创建等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完善检查考核制度,把社会管理工作任务逐项细分落实,并与生产(工作)同步检查考核表彰。同时,综治委要加强检查考核,把考核结果运用到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及其法人代表、管理者评先评优和“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政治职务安排的工作之中。

四、工作要求

一要抓好试点,整体推进。县里将选择1个社会组织、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按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各乡镇场(街道)至少要选择1个社会组织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进行试点。

二要强化保障,搞好协调。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人财物保障,各级财政要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各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工作经费可从业务收入或经营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综治委要加强组织协调,组织部、工商联、民政、工信、公安、司法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适时会商,把社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全县社会管理体系有效管理起来。

三要培育典型,营造氛围。抓好社会管理工作示范点建设,力争每年培育和树立一批关爱职工、奉献社会方面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各部门工作的成效和经验,营造良好氛围。

6.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六

(拥军)活动实施意见的通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

《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拥军)活动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月十

八日

贵阳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

双拥共建(拥军)活动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切实做好新时期的双拥工作,促进我市双拥工作的社会化进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巩固和发展“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充分调动广大军(警)民参与双拥活动的积极性,把拥军优属与拥政爱民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与提高部队战斗力结合起来,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促进双拥工作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二、目的意义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双拥共建活动是实践党的创新理论的需要,是增强双拥工作群众和社会基础,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和“三创一办”工作的需要;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军民团结,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对于加快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原则

(一)自愿自主、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坚持自愿参与,量力而行,不搞硬性摊派、强迫命令。

(二)双赢互补,务实高效的原则。坚持精神文化建设为主,精神互助与物质支持相结合的方向,找准军地双方互相支持的结合点,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各项工作,实现部队建设和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四、主要内容

(一)开展军民共建活动。

1、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围绕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军人道德规范》,把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开展公共道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官兵中培育讲信誉,守信用,以诚待人,言而有信,不侵犯他人利益,忠实履行公民义务的良好品质,激发官兵、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员的爱国之心、报国之情、强国之志。

2、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把提高文化素质作为军民共建的主要任务。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国防教育,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部队的人才队伍建设。军地联合举办“军营一日”、“企业一日”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体育竞赛活动,丰富官兵、员工的文化生活,把部队的优良传统融入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之中,培养员工遵章守纪、团结合作、爱岗敬业精神。共建双方共同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增强驻筑部队官兵市场经济意识,拓展官兵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二)支持部队建设。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优势,开展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文化拥军活动,支持部队建设,力所能及地帮助驻筑部队改善训练、工作、生活条件,帮助官兵解决实际困难。

(三)开展公益活动。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公益事业活动与支持国防建设结合起来。开展爱心献功臣活动,帮助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医疗问题。

(四)支持征兵优抚安置工作。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数量大、就业岗位多的优势,主动为国家分忧,创造条件吸纳下岗伤残军人、退役士兵、军转干部、随军家属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就业并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帮助解决拥军优抚安置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同时,要激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青年职工踊跃参军,履行国防义务,大力支持征兵工作。

(五)开展群众性的基层创建活动。按照双拥共建工作“四有”标准,即有健全的领导机构和联络员、有具体的年度工作计划和长远规划、有经常性的特色活动,有显著的共建成果的要求开展双拥工作。围绕促进军地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创建部队基层先进单位、优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优秀社会组织活动。携手搞好生态环境保护,落实环保措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组织领导

(一)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由市双拥办牵头,设立由宣传、民政、工商、税务、经贸、驻军政治部及工商联、工会、共青团、私营企业协会等组成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双拥共建(拥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引导非公有制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双拥工作,实施对双拥共建的组织领导,总结推广典型经验、表彰先进和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二)做好协调服务工作。开展双拥活动要以基层为重点,注重落实,讲求实效。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双拥共建(拥军)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分管负责人,明确工作职责。各项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广泛,具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健全各项制度,定期检查总结,推进双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

7.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 篇七

在新的历史时期, 保证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 两者将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其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 非公有制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在人这个基本要素上关联度越来越高

和谐社会内涵丰富, 包括个人自身的和谐, 人与他人间的和谐, 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 国家各阶层间的和谐, 我国与其余国家的和谐等。归根结底, 是与人相关的各种因素的和谐。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要素, 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原则。把握人的需求和思想发展方向,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从业人员呈减少态势, 非公有制经济是目前就业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本身就是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的一种促进, 其未来的发展也直接关系到该阶层的从业人员状况, 其和谐健康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另一方面, 和谐社会创造的良好人文环境、法制环境也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进一步促进作用。公平正义、社会和谐是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是非公经济发展的坚实社会基础。从1988年的《私营企业暂行条例》到2005年的“非公经济36条”、2007年的《物权法》《反垄断法》出台, 非公经济在法律、政策上的待遇越来越公平, 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越来越高, 也随之出现了一波又一波的发展高潮。

(二)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其中涉及民主法治、经济发展、道德风尚、社会保障、自然坏境等诸多方面。“从国际发展经验来看, 人均GDP1000美元-3000美元, 是一个经济起飞国家发展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 既充满新的机遇, 又面临各种社会风险, 往往是产业结构快速转型, 社会利益格局剧烈变化, 政治体制不断应对新的挑战的时期。因此, 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阶段的稳定发展问题”。这一时期既要充分发挥非公经济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又要依靠和谐社会的理念来解决发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矛盾问题。非公有制经济占GDP的比重日益增高, 2006年“民营经济已占到全国GDP的65%左右, 占经济增量的70%~80%, 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来源”。深刻理解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 分析研究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如何发挥作用, 同时协调经济发展和和谐社会中的关系, 将在实现两个目标的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表露出的一些问题及分析

(一) 一些问题

1. 对于消费者———经营方面不和谐。

一些非公企业的经营者不讲诚信, 违反财经、劳动法规等行为时有发生, 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例如, 在地产业, 普通消费者很难对所购商品房进行全面的了解, 少数开发商无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造成了此类投诉与日俱增;医药行业, 存在少数商家把保健品当药品卖, 夸大宣传其治疗作用, 附以所谓的典型病例误导消费者等。另外, 一些电视网络购物、售后“三包”等引发的问题, 也引起了许多消费者不满, 这些都是影响非公经济和谐的因素。经营方面不诚信、不和谐涉及多个领域, 需引起重视。

2. 对于员工———劳资关系不和谐。

少数私营企业克扣拖欠工人工资, 无酬延长工时, 工作环境恶劣, 对待工人蛮横。民工尤其是农民工权益维护不畅, 制度缺失缺少保障。这些不和谐的现象, 引起了社会不安定问题的持续上升。中国面临着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 理顺企业家和工人相互关系, 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是个考验。

3. 对于环境———又好又快发展间的不和谐。

一些非公企业, 尤其是制造业的企业, 一味追求快速发展, 很少顾及环境污染。认为环保会增加企业负担, 导致生产成本上升, 因而以高耗能、高污染来换取更多利润。企业滥用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4. 对于生命周期———自身发展的不和谐。

以温州市、台州市为例, 两地民营经济活力充沛, 企业众多, 但平均生命周期仅为5.7年, 40.32%的民企生命周期不超过4年, 而民营企业中占据最高比例的公司制企业的生命周期仅3.8年, 远远低于企业平均生命周期。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自身发展不和谐造成的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存的现象值得关注。

(二) 原因分析

1. 自身管理模式上的原因。

非公企业中大部分是由个体户发展而来, 发展过程中靠人缘、血缘、地缘关系联合壮大, 家族式经营的企业占到了90%以上, 绝大部分企业老板集投资者与经营者于一身, 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入企业。企业的管理制度出现了违背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等问题, 影响了企业发展, 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意识无法形成,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层次不齐。

2. 发展的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 非公企业发展迅猛。开放初期非公企业寥寥无几, 改革开放后西方各种思潮的涌入,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在积累巨额财富后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想转型, 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制度的滞后性也都导致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

3. 舆论原因。

当前, 舆论倾向中存有一些偏激、偏见现象, 如把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差距悬殊、劳资矛盾增加、权力资本勾结等消极现象简单地归咎于非公经济的发展, 把非公经济当做不和谐的社会因素, 这都有失公允。

三、如何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需要各级政府、各类社会组织以及非公有制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良好环境

1. 重视“三个环境”建设。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曾提出“三个环境”问题, 认为非公经济发展环境中不和谐因素主要由准入环境、融资环境、行政环境三个方面造成。政府须充分重视非公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加大对非公企业的支持力度, 充分认识到“要保增长、保民生、保就业, 就必须保企业”。切实营造有利于非公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真正解决民营企业市场准入难的问题;加快落实已出台的对民营企业金融支持政策,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对民营企业的财税支持, 改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帮助非公企业不断健全诚信体系, 增强信用观念, 建全诚信经营准则、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风险防范体系。

2. 充分发挥各种政治团体、行业协会等组织的作用。

民建、工商联等政治团体以及各种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 其成员主要以经济界人士为主, 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在引导沟通非公有制企业家, 增强非公企业家的和谐意识方面施加影响。同时, 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和沟通, 鼓励非公代表人士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监督和管理, 并把非公经济人士的政治诉求、利益诉求及时引导到民主法制的轨道。

3. 把握舆论喉舌。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由“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到“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 相互促进新格局”的转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 针对一些偏激舆论, 要旗帜鲜明地坚持观点, 着重非公经济对和谐社会建设的正面宣传。让群众认识到发展是第一要素;认识到先富带后富是必由之路, 同步不能致富;认识到党的发展理念, 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认识到社会财富的初次分配必须从效率出发, 但社会财富的最终分配一定会兼顾公平等等。

(二)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中来

1. 培养非公企业家的和谐观。

企业家要充分认识非公经济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一要认识到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权利而且是义务, 非公企业家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 需更主动积极、更加多样地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非公企业自身发展也需要和谐社会作依托, 两者相互促进。二要进一步积极参与慈善事业。非公企业家致富思源, 奉献社会, 为公益事业作了很多贡献。非公企业与社会融合度越高, 为社会尽职越多, 就越能不同程度地消除化解不和谐因素, 企业的基础也就越牢靠, 发展环境也会越好, 这是双向共赢的举措。三要千方百计谋生产, 多为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要认识到就业问题直接关乎社会稳定, 而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最低标准。

2.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之间的和谐。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不仅在创造价值的同时有利于扩大就业, 而且还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从一定程度上说, 改革开放以来, 如果没有非公有制经济的大发展, 就不会有公有制经济效率的提高”。新形势下, 要统筹“公”与“非公”两个关系, 协调经济结构, 促进良性竞争。

3. 促进非公有制企业与市场之间的和谐。

遵纪守法, 依法经营, 照章纳税, 遵循市场规则, 尊重消费者权益, 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 服从国家宏观调控, 依法经营, 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法规, 自觉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 从而与政府与社会建立和谐关系。

4. 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的和谐。

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责任制度, 树立现代企业经营理念, 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现代管理制度与家族式企业的最佳结合点, 尊重员工权利, 正确处理劳资矛盾, 以体制规范人才, 以人才管理企业,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5.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我国资源短缺, 生态环境脆弱, 粗放式增长加剧了环境的压力。要引导非公经济加强资源节约保护, 正确追求企业内部利益和合理负担外部成本的关系, 要把能耗降低和污染物减排的标准具体化。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培林.和谐社会十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36.

[2]民营经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N].人民日报, 2007-02-01.

上一篇:四讲四有党课讲稿:守纪律讲规矩下一篇:如何让高中地理课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