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分层教学法论文

2024-10-05

语文分层教学法论文(精选8篇)

1.语文分层教学法论文 篇一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施方案

一、背景、目的、依据、意义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如按传统的班级授课方法,实行“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必然妨碍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再加上我们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的制约,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久而久之,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会日趋严重。

为了克服这种弊端,使语文教学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因人、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方案,改革教学方法。根据近阶段的有关“因材施教”“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论学习与研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总体目标是:“面向全体,隐性分层,分类指导,动态跟上,全面提高”。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首先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从而安排进度内容、作业及辅导,做到教学内容有梯度,教学方法有向度,教学考核有区分度,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大致做法是,尖子生侧重教学难点,中等生解决中等程度问题,基础差的学生先夯实基础,获得自信并随时做好向上一层跃进从而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之目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并产生逐层推动效应,实现最后的共同进步与整体提高。所谓“隐性”是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成功感而采取不公开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所谓动态跟上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变化,而不断地动态跟进,进行重新分层和预设,定期进行调整。分层完毕后,要建立学生档案,及时做好记录,加强与每位学生的个别交流、沟通,以赏识每一位学生的眼光,充分运用对学生的良好的期望效应,对学生进行赞扬、激励,及时调整学生层次,帮助其递进。

二、实施的方法、步骤与措施(一)分析学情,明确目标

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精心分层、设组。分层和分组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按照学生的入班测试分数、智能及思维灵活程度等因素动态地把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可根据以后发展情况随时调整);然后再根据学生性格、座次等因素按异质同组原则(即每组成员需包括 A、B、C 三个层次的学生)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设组长一人,负责做好合作学习的组织工作及全组同学尤其是差生的学习帮助工作。(分层情况不能明确告诉学生,而是先采取隐性分层的做法,否则会对各个层次的学生产生负面影响。)这样分层、设组的优点是对各类型的学生都顾及到,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潜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A层学生目标:“放手走”,一步多梯,通过理清基础知识,“交叉”、“综合”求发展,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应用性,能举一反三,以这种“转化”求创造性适应、活用知识,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品质、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顽强生存能力等。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知识由迁移达创新,让知识更飞跃,形成学生素质。

B层学生目标:“中速递进”,一步两梯,理清基础知识,引导并形成思维。如知识交叉,能熟练运用知识。重点培养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体现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达到“举一反三”的水平,使学生知识完成再次飞跃。C层学生目标:低起点、小步子、小坡度,缓步潜行,一步一梯,解决基本问题。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获得一般发展。

(二)面向全体,教学分层

语文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以班级教学为主,小组教学为辅。总的原则是教材、进度、课时数、教学手段及教学活动形式等方面基本统一。一般而言,共性问题采用班级教学解决;反映不同层次个性的问题则采用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则指对于中等以上学生,教师要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着重培养他们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低层次的学生,教师要多加辅导,并多创设机会让同组中的学生加强学习合作,让优生多帮助差生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分层教学实施具体过程如下。1.分析教材,备课分层。在备课时,要突出层次性,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认知能力,围绕主体参与这个中心,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尽可能做到使差生“跳起来摘果子”,让中等生吃好,优等生吃饱。备课时教师要充分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以落实“三基”为根本,分析学生,精选题目,突出小型综合;注重分层训练,重点突出 A、B 两层的标准,C 层注重技能,提高速度。组织实施分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2.面向全体,授课分层。分层教学法,采取“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针。根据备课要求,授课着眼于 B 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 A、C 优差两头,努力为差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上课时合为主,分为辅;课后则分为主,合为辅。做到对 A 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习,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 B 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 C 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 A、B 两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 A、B 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要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教学形式也要灵活多样,积极引发各层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

3.因人而异,练习、检测分层。分层练习是分层施教的重要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运用练习对学生学习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教师在设计练习或布置作业时要遵循“两部三层”的原则。“两部”是指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三层”是指教师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 B 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 A 层学生有练习的机会,B、C 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加强合作,辅导分层

分层施教为合作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合作学习则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深化。课堂上学生除了个体自主听讲、自主练习外,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许多讨论学习的机会,一般在各学习小组内进行。这种方式,可使学生互相受到启发。组长要及时检查各组员的练习、作业完成情况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向教师及时反馈。教师则要对各语文学习小组的合作情况及时检查督促和指导,介绍先进小组经验,组织协调各组间关系等。

(四)分层评价,动态跟进

教学评价运用的好否,将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高低,为此,我以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过程为依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要求的教学评价,实现分层评价和评价的个性化,首先要求在对各层次学生所达到的目标有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对A、B、C三类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A类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能力,促发展;对B类学生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类学生,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点滴进步,促使其消除自卑,逐步走向成功。此外,对学生评价还采用发展性评价方法。从语文教学的实际来看,我们不能以近期显性的效果和单一的语文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而更应从态度、情感、知识,能力诸方面,采用书面、口头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检查,还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阅读量,习作量等进行评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这也是我研究的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水平会呈现上升趋势,教师在课堂分层与预设时就要做出相应的变化,重新调整教学内容与教学难度。比如一个学生开始是差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能变成中等生,我们就要按照中等生的要求对他进行辅导、提问和关注。让其循环跟进,动态调控,使其不在原地徘徊。使用这种评价方法,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感觉自己在各自的原有水平上都有所进步,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产生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持续发展和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实 施 方

陶 唐 峪 乡 中 学

2.语文分层教学法论文 篇二

关键词:小学教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策略

这里进行的语文分层教学, 实际上就是对大教育家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教学观念的一种延伸和发展。因为作为个体的人, 由于他们受到家庭和社会以及自身上的影响作用, 导致学生个体在一些方面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这是个体差异性导致的结果, 故而, 我们有必要尊重这些不可避免的差异性,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活动, 这就产生了分层教学。分层教学实际上就将讲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几个层次, 在不同的层次里, 对学生的要求和目标都不一样。进而促进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 有所进步。进而保证优秀层次的学生“吃得饱”, 学习欠缺层次的学生“吃得好”。真正达到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何为分层教学

何为分层教学?准确地说, 就是在一个班级里, 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理解能力高下, 合理地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学生分成各个层次, 并且对这些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辅导策略、不同教学方法。在分层教学活动中, 主要是从教学目标、备课、教学、作业、评价上给予分层, 从而达到教育面向全体, 全面提高不同层面学生的学习能力。

2.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2.1 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重要因素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在这个基础教育阶段里, 小学生受到的教育时间不是很长, 他们的差异性, 主要一个因素在于他们自身的个体差异性。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 受到的影响不尽一样, 故而有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要好, 有的却欠缺。有待学生自控能力强一些, 有的学习习惯极其差, 等等。这些因素必然构成了小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进行分层教学自然就有了必要。

2.2 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是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由于小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下受到的影响不一样, 有的家庭教育的确比较完备, 这些孩子的早期教育比较好, 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有的学生天生理解能力极其强, 记忆能力开发的早。进而致使小学生的基础不一样, 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教学对象, 如果一刀切地进行教学活动, 势必影响到一些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真正让教育面向全体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分层教学活动。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

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3.1 对学生科学合理地分层

这里的对学生的分层实际上就是分组。其标准既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特点, 又要考虑到学生基础知识, 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学习的能力。笔者通过实践, 认为分三个层次比较恰当。第一层次是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 又有一定的基础的优秀层次;第二个层次就是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基础一般的学生;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就是在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学习积极性上都比较欠缺的学生, 这个层次的学生可能不多, 但也是最需要老师关注的一个层次。

3.2 对教学目标的分层

对学生分层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同样的一个平台上进行学习活动。在对学生分组以后, 就是对教学目标的分层。毕竟我们教材的目标是面对全体平均水平设置的目标, 对于优秀生完全可以达到, 而对于差等生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所以在备课的时候, 要将教学目标适度地调高和降低处理, 促进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比如在教学《灰椋鸟》一课的时候, 对于“领悟作者入情入境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对于这一目标, 对优秀的学生来说, 应该拔高要求, 即能够模仿文本进行习作。而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来说, 只要学生能够掌握作者“动静”结合的写法就行了, 不必有写作要求。

3.3 在备课中进行分层处理

备课是对目标实施的具体方案。由于班级学生存在各个层次, 所以每一个教学中的问题, 都要设计好由谁来回答, 由谁补充, 教师必须在备课中设计好。

3.4 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层次教学活动

一方面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 以促进班级整体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注意对各个层次学生提出相对应的问题, 努力做到各个层次学生在各自的层次内进行学习思考活动, 保证各个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5 作业的层次处理

由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学习层次, 那么在作业完成中, 就必须有不同层次的作业, 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练习之用。将一些较难题、中等题分别配给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的学生, 而将基础性的题目布置给第三个层次的学生。

3.6 在教学评价上, 进行分层处理

评价的目的在于调整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 促进教学向良性发展。一方面, 对于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多鼓励和表扬和肯定。积极地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对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多建议, 多指导他们努力的方向。

4.结语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进行分层教学活动, 一定要合理分组, 在教学目标、备课、教学、作业、评价上科学地分层教学, 进而保证因材施教, 促进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

参考文献

[1]刘丽娜.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 (上旬刊) , 2012, 06:70-71.

[2]周英.分层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J].北方文学 (下半月) , 2012, 04:201.

[3]石字芬.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3:142.

3.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三

关键词:语文;分层教学;途径方法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个性、心理、爱好、特长、观察和认识能力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大体上可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客观存在的基础差异、层次差异、个性差异的学生,如果硬性地施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其结果只顾了少数,丢了多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

要改变这一弊端,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承认学生的差异,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教学,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一、教学对象分层——准确分层,不断调整

要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兴趣、特长、态度、习惯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分类归档。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A层优生知识扎实、能力强、兴趣浓厚、刻苦努力,成绩好;B层中生基础好、能力较强,有潜力,但缺乏毅力和意志,未能刻苦学习,成绩起伏大;C层差生知识基础差,学习吃力,自控能力差,缺乏认真刻苦精神,但要求上进。教师每月对每个学生进行一次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层次调整组合。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其分析原因,树立信心。学生分层有明分、暗分和学生自定的类型。分了层次后,由于学生清楚意识到自己在班中所处的位置,有了压力和紧迫感,学习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有所增强。特别是处于低层次的学生都渴望尽快地提高一个层次,学业成绩明显提高。

二、教学目标分层——分层定标,鼓励冒尖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依纲扣本,从学生学习情况和能力倾向出发,在不降低要求的前提下,合理确定各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对C层生,主要是培养兴趣,打好基础,力求进步。对B层生主要是联系实际、保证基础、跟上进度、达到大纲要求;对A层生允许超大纲、超进度学习,横向拓宽、纵向加深、敢于冒尖。如文言文教学,C层生只要求会读,掌握一些重要的虚实词,熟记一些名言佳句,并粗知大意;B层生在C层生要求的基础上还能流畅朗读,准确了解一些重点句的含义;A层生则要求能字正腔圆,表情达意,解释翻译准确无误,理解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课堂教学目标就细化到每个层次,克服了教学目标的随意性、模糊性和单一性的弊端。

三、教学方法分层——着眼整体,注重差生

分层教学要着眼整体,因人施教,注重C层生。对C层生要采取“起步低、坡度缓、步子小、重基础”的方法,设计问题要简单、直观、形象,本着“浅、粗、慢”原则,尽量提供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培养感知能力;对B层生,采取“引着走、多练习、重能力、勤反馈、步步高”的方法,由单一到综合,根据教材进行抽象概括和初步理性分析,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对A层生,采取“放开走、小综合、重思维、求拔尖”的方法,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内容分层——宏观整合,逐层设计

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内容及其载体教材,在数量、难度、幅度、内在逻辑、次序、速度等方面的安排都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各因素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根据各层次学生不同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删去不适合他们的内容和练习,适当补充直观、形象和切合实际的内容,调整他们的步幅、次序和学习难度。在教案上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课堂提问、作业练习,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转差”。

五、授课分层——统分结合,协调一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掌握好课堂结构,保证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统”的环节,又有兼顾优、中、差生“分”的环节。“统”即统一授课、统一归纳总结,各层次有共同的学习任务。“分”是做到分层自学、分层指导、分层质疑、分层练习,使他们各有任务、各有方法,各有所思,各有所得。要做到“统”而不死,“分”而不散。分和统合理搭配,动和静巧妙融合,互不干扰,协调统一。教师要注意巡视各层次学生完成学习的情况,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作业分层——分层布置,分类推进

作业分课内课外两种。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表现在阅读和写作两方面。课外作业要把读与写结合起来,鼓励A层生读自己喜欢的书,适当开展专题阅读,学会撰写论文,进行研究性学习;鼓励B层生读自己需要的书,联系实际,把握各种文体特点,有计划地提高写作能力;鼓励C层生加强朗诵,培养语感,梳理思路,强化积累。课内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从巩固知识、查漏补缺、培养能力三方面设计,形成基础题、提高题、拔尖题三个层次。A层学生必须完成全三层次作业,B层学生必做基础题和提高题,可选做拔尖题。C层学生必做基础题,可选做提高题和拔尖题。这样既面向全体,又顾及优生,帮助差生缓和学习难的状况,切实减轻中下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七、辅导分层——夯实基础,拓宽加深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要重点加强对C层生的辅导,以补基础知识为主,采取“低起点、小步走”的方法,使其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作业、过好练习关,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自学能力;在对B层生补基础知识的同时,重点指导学法和技能训练;对A层生,主要发挥他们潜在的优势,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考查分层——分类要求,全面提高

考查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各层次的教学目标而命题,实行分层考查。每次测试的题型基本相同,设计有A、B、C三卷。答题时,各层次学生要求不同、分值不同。A卷考查学生对大纲基本要求的达成度,B卷考查学生对大纲较高要求的达成度,C卷考查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达成度。考查时要求全体学生均答A卷,A层生折合分50分,B层生70分,C层生100分。B卷30分,A、B层学生均作答;C卷20分,为A层生作答。这种考试形式既彻底地抛弃了“差生”的概念,又使人人都有成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直接参与教学,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增强学生的竞争、合作进取的意识;纠正了学生偏科现象,有利于转化差生、培养优生。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分层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缩短优中差生之间的差距,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4.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篇四

李马小学

杨小燕

小学语文分层教学初探

李马小学

杨小燕

俗话说的好:一只手伸出来,五个手指总有长短。在我们教学对象中也总有各方面比较优秀的的学生。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他们也都是父母的期盼,祖国的希望,关注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我们以往的教学生涯中,曾经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去转化“后进生”,而忽略了中等生,更放过了先进生的进一步的发展。要知道水涨才能船高,如果一个集体整体水平不高,那个体就不会有一个太突出的表现。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实施适合不同档次学生的“分层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就谈一谈如何进行分层教学。

一、课前预习分层——激活思维,展现个性

每教一次新课,我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作不同的课前学习准备。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自学后,试着向课外发展,可以去查查有关资料,中等生则要求他们能理解课文,考虑预习上和课文后的一些问题,如有时间和兴趣的则可以去查有关资料;而后等生仅要求他们能初读课文几遍,稍加了解课文内容。

二、课堂教学分层——尊重差异,表现个性

1、教师要认真钻研大纲、教材,确定三维目标,即知识和能力目标、过程和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在编排上一般都是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分解到综合的。教师在分解教学目标时,就应特别注意“了解”“掌握”“欣赏”“理解”“拓展”等用语的不同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当然在确定三维目标时,也应有一定的弹性,留有余地,让学生自主选择,力争较高目标。

2、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在确定教学目标前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适合什么样的教法,找到差别,才能把握知识的难易度,做到

因材施教,量体裁衣。

3、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中等,兼顾优差生的原则。三维目标中分别有深浅之分,对较难的内容让优生去解决,较易的问题留给后进生。例如一年级语文第二册《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后我给设计了三个练习小题,“朗读课文,读一读,说说下面偏旁的名称,写笔顺”,可要求中下生做,“小松树听了风伯伯的话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他以后会怎么做?”可要求中上生做,“续编故事”要求愿意做的做。

三、课外辅导分层——着眼差异,培养个性

1、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集体辅导主要面对中等生,以巩固学习目标为目的,针对课堂上大多数同学感到困难的重难点问题,仔细加以解决。个别辅导主要是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分别给他们“吃小灶”。例读读背背古代诗歌,要求优生不仅理解诗意,而且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等,要求后进生了解诗歌的内容和背诵是基础。

2、课内辅导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个别点拨、个别启发和个别纠正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课堂解决不了的问题,应该在课后及时解决。

四、作业设计分层——唤起热情,张扬个性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语文能教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作业的设计就必须难易有别,体现分层施教,让低、中、高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宽松的作业氛围中积极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如我在教学《春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A抄写词语

B摘录文中描写春笋的句子。C你还搜集哪些描写春天的语句。D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五彩图。

E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冲破重重阻碍,不断向上生长的情景,给春天增添了无限生机,你也来模仿小作者,一起来说说春天的景物吧。

[以上作业学生选两题完成] A类作业着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传统的作业形式偏重学生的反复抄写,学生只动手不动脑地照抄,既简单又乏味。在做这一类作业时,我做了小小的改革,生字的抄写仍然只抄3遍,第一遍我让学生按音序排列抄写,第二遍让学生按间架结构进行分类抄写,第三遍则让学生按部首分类抄写。这样,学生在抄写过程中要动手更要动脑,既改变了书写的机械性、单调性,又掌握了生字的写法,还培养了归纳能力。

B类作业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积累语言材料能力为学生的语文能力打下基础,而这些积累的语言内化、运用我们追求的更高境界,通过积累、想象、体味、感受优美词句,把它们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并随时运用于生活中,进行口头与书面的表达。这样,积累和语言文字就会如一泓清泉淌在学生的心田,激荡着他们的情感,升华着他们对生活的认识。

C类开放式的作业,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实”,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完成这项作业,学生必须自己去搜集、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这样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取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D类作业是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幅春天的图,学生兴趣浓厚,因为他们乐于画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变为形象的图画的过程是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回顾、加工的过程,等他把这幅图画好后,也就把自己学习课文的收获表现出来了。

E类作文是把阅读和表达融为一体的写作训练,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既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学生阅读、写作的能力。

总之,无论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切忌一刀切。否则,优等生觉得吃不饱,他们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容易产生自满情绪;而差生就会觉得压力太大,对学习目标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信心。只有得法、得体和得力的练习才能唤起并强化已学知识,诱发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五、期待分层—— 成全梦想,体现个性

事实上,由于种种的原应,我们的学生不可能都会朝着父母老师所期待的方向走去。不过,世上的路有很多条,只要好好走,每个人都会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像我们班的赵鹏同学,他是个在各方面都反应迟钝的学生。可是他迷上了美术,表现力还不错,他的梦想是将来要考上美术学校,还要开个人画展呢。对于他,除了要求他做好一些基本的功课外,我尽量寻找机会让他在美术上有更大的锻炼机会,比如:和美术老师联系,多多培养他,有机会的话,让他的作品也能发表。

六、评价分层——增强信心,塑造个性

对于不同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评价要求。其实,只要学生有所进步,我们都可以以一种鼓舞的姿势去评价他们。再也不能象传统的评价方法那样,全体学生目标一致,每个人都要向100分去努力。我们必须承认每个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对于那些从未体验过成功的孩子,他们往往对学习缺乏自信心。长此以往,学生必然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的成功是整体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创造时机,为他们取得新的成功准备良好的心理条件。进行分层评价,可以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的学习向更高一层迈进。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差异教学时,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激励性评价,主要适用于C层学生。由于C层起点较低,且以教师指导为主,因此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增,所以教师主要以鼓励性的语言为主,如“有进步”“下一次一定会做得更好”等;这样教师亲切的话语一定能激发学生好学的情感。

②参与性评价,主要可以让B层及A层的学生参与。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相信他们的,从而以这种信任感来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也成为学习的主人。

5.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总结 篇五

X

x

xx中心小学

x年x月x日

小学作文分层教学实施总结

在上一学年之初,我仔细分析了当时所执教班级——六年级二班学生的习作现状,发现大家在习作方面普遍存在着如下一系列问题:

一、作文无话可说,存在习作篇幅过短,甚至是凑字现象;

二、文章结构混乱,谋篇布局能力欠佳;

三、习作内容不具体,如流水账般索然无味;

四、文章中心不突出,语句随便,前言不搭后语;

五、文章无真情实感,情节无感染力;

另外,在个别同学的习作中分别还存在赘余、用词不当等语病,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错别字多等种种问题。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存在不同学生习作中的不同问题,我在班内尝试性地进行了作文分层教学。

首先,为了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我鼓励学生平时抓住每一次练笔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袒露自己的心声。不管是基础训练还是配套练习册的练笔题,还是课堂上的命题小练笔,都成为大家练笔的平台。

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加丰富的习作词汇或者写作手法可以运用,一方面我经常在课文的讲解中穿插对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分析;另外一方面,我在班内创立了读书角,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好词好句好写作手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再次,为了让学生们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我还鼓励大家

仔细观察并品味生活,将生活中的有感染力的素材运用到习作之中,并且对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进行鼓励和表扬,对待虚夸的文章采取批评态度。

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往往会在作文讲评课上进行一一总结。对待学生的优秀习作我会进行宣读,并指出存在的优点号召大家借鉴;相反,对待一些习作中的不足我也会也指出来,让大家引以为戒。

而对于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我则在课下进行一一指导,我称此为“面批”。就是,把学生叫到跟前,拿着学生的习作,对其习作进行逐句朗读,指出其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再教其如何改正,然后待其改后再检查,如发现错误再责令其改正,如此直至改到无错误,无漏洞为止。刚一开始,我发现某些学生对此有些不以为然,而我也觉得有些浪费时间,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我发现学生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修改习作的习惯,并且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改善。

另外,对待某些自身习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习作要求,我也在不断提高,而对于某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我只是循序渐进的帮助其逐一解决其习作中的问题。

就这样,在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下,我班学生在班里、学校里甚至是县里的习作比赛中都取得了不俗的表现。尤其是在期末考试和小六考试中,我班学生在习作方面的优势不断凸显,对此结果我内心深感欣慰。因此,我会继续在今年的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继续实施这种作文分层教学的策略。

然而,我发现在取得的成效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比如某些学

6.初中语文如何实施分层教学 篇六

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不利于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方针,也阻碍双重任务------培养合格的毕业生、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完成。

基于上述情况,我觉得依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初中语文分层次教学是必要的。

一、学生分层定级

根据《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等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

二、课内分层教学

教师的教案分层设计,教学目的和要求均有一定的梯度,对C级学生侧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侧重于A、B级学生。把“掌握学习”的教学模式和“个别分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这里我就作业和批改的三步分层做示例:(一)步是分层布置。如C级学生只限于完成课文后的必做题,而A、B级学生则须完成选做题和补充的思考题。

(二)步是帮扶作业。课堂上完成内容和数量相同的练习时,A、B级学生完成后,按分配的任务去检查、督促、辅导C级学生。

(三)是区别批改。作业批改侧重A、C级,抓两头促中间。对A级重批,对B级重改,对部分C级学生采用面批。

三、课外分层指导

知识学习类的指导侧重于C级,语文活动类的指导侧重于A、B级。对C级学生的指导,突出“三抓”:一抓常规,培养学习习惯;二抓学法,通过个别谈心、集中示范,指导学习方法;三抓“纠错”,对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对A、B级学生的指导,突出“三多”:一多读。创设条件,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拓宽学生视野。二多写。通过写读书札记、生活札记、日记等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并鼓励学生多向报刊杂志投稿。三多活动。组织开展各类语文活动,如辩论会、读书报告会、各种竞赛等,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

7.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践研究 篇七

目前, 受教育环境的制约, 我校学生所受教育状况不尽相同, 再加上不同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差异, 导致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不等, 成绩各异, 甚至悬殊很大, 教师顾此失彼是常事。由于课程改革已进入实施阶段, 课程的内容、要求发生巨大的变化, 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相继登场, 给学校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一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的相对统一性, 导致优生“吃不饱”, 学困生“吃不了”,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克服这种弊病, 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 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因材施教, 让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实施分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第一步, 那么如何才能合理呢?理论上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先天因素、兴趣爱好、家庭条件等非智力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教学、课余观察、家访查档及与其他学科教师的会诊交流等途径, 在对学生一个月的全方位考查的基础上, 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 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 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

研究者所实践的ABC分层是在年级以各门成绩综合情况为依据的年级分层的基础上, 在我所任教的初三一班 (普通班) 和初三五班 (管乐班) 展开的。

下面以本人任教的初三一班为例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初三一班情况比较特殊, 但也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前看来是按学生的总分成绩年级后三十名组合的, 个别成绩好些的也是属于行为习惯极差的, 但总分不完全代表语文成绩, 更不代表学生的语文能力水平。以下是我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操作。

第一步, 考量学生的语文基础。

复习阶段, 要求掌握的字词和古诗文背诵默写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每天课前五分钟训练的内容主要就是这些基础知识, 学生掌握的怎么样, 完全可以凭借分数看出来, 把一阶段内 (比如半个月) 的成绩做好统计, 作为分层的依据。比如:华颖、汤靖、邓雨果、李嘉芮、魏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直较好。

第二步, 调查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

设计两份调查问卷:《语文作业现状调查问卷》、《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其中问题有一些交叉, 但两份问卷所涉及的问题足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态度, 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学习能力。

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做如下汇总。

1.语文学习兴趣:

在“你最喜欢哪门课”“你喜欢语文吗”“喜欢语文课的原因”这几项的调查中, 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基本的掌握, 把兴趣爱好不同的学生做好分类。

2.语文学习负担:

通过对“完成语文作业所需的时间”“作业量”“做作业的时间”“自我对作业的感觉”几项调查可以掌握学生对语文作业的一些看法, 从而了解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心理倾向, 为下一步分层教学做好铺垫。

3.课外阅读与写作兴趣:

通过对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掌握学生阅读的兴趣, 学生喜欢的作业类型的调查以及对作文的兴趣, 可以为下一步布置合适的阅读和作文做好前期准备。

第三步,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个别交谈、与其他任课老师交流等多途径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 再参照语文基础、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等把班级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当然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老师可操作的角度考虑, 最好采用隐性分层的办法, 老师做到心中有数, 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

C层:学生思维敏捷, 学习踏实认真, 听课效率高, 接受能力强, 能很快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对C层学生宜采用“小综合, 多变化, 主动走, 促能力”的教学策略。在“情”、“导”、“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上对该层次的学生可要求为“立志向、导探索、自己走”。

B层:学生思维敏捷但不太踏实认真, 思考问题不缜密, 对知识理解不够全面。对B层学生宜采用“慢变化, 多练习, 小步走, 抓反馈”的教学策略。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上的要求, 应明确为“争上游、夯基础、并肩走”。

A层:学生不敏捷而踏实甚至不敏捷又不踏实。这部分学生, 大部分有思想障碍。对A层学生宜采用“低起步, 补台阶, 拉着走, 多鼓励”的教学策略。对该层次的学生在“情”、“导”、“实践”三个教学环节上应使用“促内化、助迁移、渐放手”的方法。

针对这三个层级, 分别要求从语文基础知识起步, 对阅读和作文提出不同的要求。

但是任何标准都是相对的, 分化是经常的, 因而, 我们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 作灵活的层级间的调整。因为只有客观公正地对学生进行分层, 才能为今后的教学目标、施教过程、作业、评价分层的科学性提供基础和保证。

二、备课分层

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 设计教法, 设计分层练习。

(一) 教学目标的分层。

依据《新课程标准》, 对B层学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全部基本要求;对A层学生的目标是《课程标准》规定的最低要求, 甚至还可以适当降低, 对这部分学生要重在抓基础, 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对C层学生的目标是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相应提高学习难度, 拓展学习内容, 鼓励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目标分层既能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使他们觉得经过自己的努力, “跳一跳, 够得着”, 学习成绩可以在原有基础上稳步提高;目标分层同时又为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创造了多学、学深的条件。这样的目标设立也是符合“量其力所能至”的育人理念的。

(二) 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是语文分层教学中最难的一环, 教学内容分层包括数量多少深浅程度的不同。孔子有云:“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意思就是说:教人者, 应该视学者资质的高下, 分别深浅来教导, 那么所教的东西学者就容易接受。阅读方面, 在讲授同一教材内容时, 设立三个层次的梯度, 着眼于B层学生, 实施中速推进。

三、施教分层

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分为:分层设疑──看书自学──尝试练习──教师分类指导──归纳小结──分层作业。上课时, 分层提出思考问题、启发思维, 分层钻研、尝试练习、分类指导, 然后在教师指导下对本节课进行归纳小结, 强化学习重点, 强化分层训练, 正确处理“优、中、差”三者关系, 做到有同有异、有分有合、分合有致。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开展小组合作讨论的活动, 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分层教学的作用。

首先是组织形式分层, 可根据不同的层次, 利用单人单桌可自由组合为不同组别排列的特点。

其次是教师的讲授分层。教师面向全班的讲授时间, 包括前后合起来不应超过半节课, 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边交流和进行自主学习, 教师一边巡视观察一边进行分类指导;为照顾全面, 教师的讲授必须从最低点起步, 重在基础, 适度拓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领悟。

最后是多边交流学习活动分层。教师在备课准备时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 分层设计课堂练习, 分层设计课堂自主学习内容, 在课堂多边交流活动中, 共性的问题全班讨论, 个别的问题 (基础问题或拓展问题) 小组讨论或个别指导, 做到“分合”有序;教师的提问, 简单问题要鼓励A层学生回答, 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让稳定层学生回答。课堂练习或课堂自主学习时, 教师要重点指导A层学生。

四、作业、练习分层

对A层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基础训练与练习, 难度较大的练习, 如深层次的阅读思考题, 可以不做或有选择的做, 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课后个别辅导, 耐心帮助他们学好教材, 仔细解答他们不懂的问题, 辅之以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B层学生, 让他们全面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课本知识, 适度的应用训练, 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C层学生, 在完成课本知识学习的同时, 对简单的练习可以不做或选做, 教师推荐他们阅读和学习经典名著等拓展性材料, 要求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学会质疑, 学会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会讨论, 寻求解答。

课内外作业, 分基础题、综合运用题, 基础题全体学生必须做。对“差生”应该强化练习, 优生“吃不饱”时, 适当补充一些综合运用题, 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 落实巩固知识自然也要分层。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每个层面学生的需求设计作业, 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 给学生以“弹性权”, 实现“人人能练习, 人人能发展”。

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作业类型, 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再解决高一层次的问题, 实现了个性化学习。

作业布置每天都有, 那么如何体现分层呢?

(一) 平时的作业体现层次。

平时每一天都要布置作业, 有笔头与口头之分。例如:将班级分成A、B、C三个层次。那么A层次仅需完成基础的抄写作业, 还可以增大抄写字词的数量。比如诗歌的重点句、古文的关键句等。因为此类学生的基础较差, 所以在考试中要力求拿到基础部分和古文的分数。此类学生经常是背会了诗句, 写不对字, 导致扣分。或是好不容易背会了古文, 很快就忘记。所以只有反复操练。如果能认真完成此类作业, 就能给他们加平时分, 以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C类同学除了基础的作业之外, 还要增大阅读理解训练的力度, 即增加主观题的作业。B类层次的同学基础的作业必须完成, 至于较难的题目, 就量力而为, 老师不人为的进行限定。如果可以完成则加上平时分予以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二) 假期作业体现梯度。

以2009年寒假语文作业为例, 根据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分层作业布置;

1.85分 (含85分) 以上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一篇, 500字以上;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附录里的十首古诗一定要会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如有课余时间, 推荐阅读名著《海底两万里》和《名人传》, 希望能摘抄其中名句。

2.80~84分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两篇, 500字以上;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抄写八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两遍, 要求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如有课余时间, 推荐阅读名著《名人传》, 希望能摘抄其中名句。

3.60~79分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两篇, 500字以上;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抄写八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两遍, 要求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抄写八年级下册1~4单元的字词两遍, 边抄写边记录字形, 要求字迹工整;

(5) 希望能利用闲暇时间仔细阅读八年级下册的“名著导读”部分, 进行圈点批注。

4.60分以下的同学:

(1) 完成练笔两篇, 500字以上 (允许抄写名篇佳作) ;

(2) 预习八年级下册的内容, 特别是古文单元, 要求熟读, 为下学期的背诵做准备;

(3) 抄写八年级下册的十首古诗三遍, 要求熟练背诵, 请家长在语文书上签字;

(4) 抄写八年级下册1~4单元的字词三遍, 边抄写边记录字形, 要求字迹工整。

这次的寒假作业设置, 研究者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85分以上的优等生, 应该予以鼓励。即使老师不布置许多抄写作业, 他们也不会忽视基础。何必让这些孩子只埋首于繁琐的基础作业中呢?让这一批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多看一些优秀的读物, 要求他们摘抄其中名句, 就是考察他们是否认真看了书。对于80分的同学, 增加一篇练笔, 但是阅读名著的量由两本减为一本。70分的同学加大了基础训练的力度, 因为这一部分的失分很有可能是导致他们成绩不如意的原因。但是阅读名著原文, 已经改为阅读名著导读部分, 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对于不能达到及格线的同学, 主要是加强基础字词、古文名句、诗歌的训练, 对于作文甚至允许抄写优秀篇目。与其让他随意写一篇练笔, 不如抄写优秀篇目积累语感。

因为作业量是跟成绩高低成反比的, 考得越好的同学笔头作业就越少。这对优秀的同学是一种很好的鼓励, 将他们从单一的抄写作业的藩篱中解脱出来。对于80~84分, 特别是70~79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刺激。为了下一次能够少做作业, 许多同学很可能会在平时多花些努力。

五、检测分层

本校初中语文组为了体现狠抓基础, 夺取增分点的特色, 采取了课前五分钟检测、周考、单元测试、月考等检测的方式, 为了分层检测, 我们在编制这些大大小小的试卷时, 同一考试卷在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分别给出不同层次的试题,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做。C层学生必须作难度较大的题目, 而A层学生只须做较简单的题目, B层学生做中等难度的题目, 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 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 其结果是三个层次的学生的相同的分数虽然不代表各自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 却反映了各自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层次的学习要求, 这与教学目标分层的要求是一致的。

六、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是分层教学的重要环节, 它具有总结、反馈、矫正、提高的功能。因此我们必须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 要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前进, 提高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到争取完成学习目标的状态, 只要学生有点滴进步就要及时肯定, 给予鼓励,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 不断超越自我的心理品质。

分层教学学生评价的目的正如分层教学的目的, 是为了使每个学生得到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全面的发展。评价应在发展性原则的指导下, 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在各方面全面发展。从合理分层、为各个层次制定相应目标, 到具体教学策略的实施、反馈等, 都应当是着眼于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程, 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建议。对A层学生, 要多给予鼓励评价, 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 使他们看到希望, 消除自卑, 在原有基础上努力提高;对B层学生, 采用激励评价, 找出其差距, 指明其努力目标, 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C层学生, 采用竞争评价, 要高标准严要求, 要戒骄戒躁, 虚心好学, 更上一层楼。

本校还在划分层次阶段引入了学生自我评价,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把学生根据自评选择层次和学校划分层次结合起来, 能保证层次划分的客观和科学。

摘要:我国的中学多存在班级容量较大, 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认知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面对此种情况, 教师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做法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让所有学生得到发展, 基于此, 本文提出如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 引导学生分为ABC三层, 分别对应班上语文暂时落后、中等、成绩优秀三类学生, 进行分层教学, 使优秀生的学习余力得到发挥, 使学困生也能获得成就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促进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使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实现最大可能的进步。

关键词:初中语文,分层教学,实践,反思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黄济, 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叶琳, 刘文霞.国外分层教学历史发展概况[J].教学与管理, 2008-03.

8.小学语文分层教学探究 篇八

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对学生进行隐性分层,所谓的隐形,是因为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每个学生心中感受不是很明显。他们认为都是同学,都一样的接受教师的教学,之间没有区别。但是作为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这些学生,发现他们之间是存在差异的,智力因素都有明显的区别。教师如果大张旗鼓地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那么势必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个分层是在教师的心中进行分层,是为个性化教学做准备的分层,所以称为隐性分层。这一步的实施,要教师做很好的准备工作,然后把学生分出A,B,C三个层次,A层学生是基础较好的,有一定潜力的;B层是学习成绩比较稳定,上下滑动不大的;C层是所谓的学困生。学生的层次确定可以通过考核,通过几次小测验,通过课堂教学的表现等,判断学生的差异;还可以通过对以往的测试成绩进行回顾,判断学生的进步和退后。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时,要充分做好准备,力求正确和科学,以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教学准备阶段的分层

过去对教师的教学准备概括为备教材、备学生,其实这个备学生就是对学生进行了解和摸底,从他们的认知水平、从他们的发展潜力、从他们的以往基础等几方面进行了解和掌握。然后,根据这些具体情况,确定教学方案和实施策略。这一环节的实施,是需要教师付出很大心血的,要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差异教法、学生提问的题目设计、讨论内容的设计、练习题目的设计等,都应该在这个阶段做好准备,以保证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实施阶段的分层教学

教学实施阶段,是教学活动的实质阶段,在课前教师做的一切准备都要在这个过程中具体体现出来,这是教学设想实施的阶段,是把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掌握付诸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采取“全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分组讨论和练习巩固阶段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主要环节。通过课堂提出问题的差异、通过练习巩固题目的差异,实现教学的层次化。在进行师生的互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学有所得,每一个人都能体会到获得知识的成就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总之,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要根据学生的智力、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因素确定,然后把学生进行分组,这一步是为教师的备课和教学做准备和提供依据。通过学生层次目标的确定,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应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进行科学地规划,为他们的学习和进步做好指导,促进他们的潜力发展和能力的形成;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时采取鼓励措施,促进他们不断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五年级期中考试品社与科学试卷分析下一篇:对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