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2024-09-09

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精选8篇)

1.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篇一

开展心理咨询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法宝

华容县职业中专 万乐春 邓作鹏

内容提要:心理咨询不失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开展心理咨询能及早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既能矫治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更能预防大多数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有谈话法,说服教育法、讨论法。班主任应加强心理理论知识的学习,遵循心理教育的有关原则,悦纳学生,才能让学生悦纳自己。

关 键 词: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思想教育、方法

欧洲有句名言,“一切成就,一切财富,始于健康心理。”健康心理是创业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培养创业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更是主要实施者,做好学生心理咨询,是班主任开展健康心理教育,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重要途径。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健康文明和积极向上的性格、气质、兴趣和能力的教育,培养他们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和开拓创新需要的心理素质和心理修养。简言之,心理教育就是解决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发现,除了靠班主任平常去捕捉一些学生的心理变化信息外,开展心理咨询更能及早地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问题,及早地作出正确判断,从而采取有效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心理咨询不是平时的班主任找学生谈话,而是学生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时主动求助于老师,老师注重的是倾听,从情感上予以沟通,在充分接纳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寻找可行的良策,老师则有的放矢地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辅导,学生从中增强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消除各种心理障碍的能力。心理咨询的过程和也是使学生得到帮助,受到教育,增长知识的过程,所以说开展心理咨询能让班主任对学生的健康心理教育更及时更有效。

开展健康心理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要搞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必须正确地开展心理咨询,及时地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传统的心理咨询是为少数个别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服务,忽视了绝大多数正常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是等待问题的发生,然后去补救,而不是主动地预防,更不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修养的教育。针对传统做法,我们应该在抓少数学生的心理矫治的同时,重视大多数学生的健康心理发展教育和激励教育。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状况参差不齐、绝大部分学校专职、兼职心理教师匮乏、心理咨询室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课形式单调,因此,班主任作为一个与学生接触最密切的师长,学校德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正确运用心理咨询的有效方法,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1、谈话法。它是师生通过相互交谈来进行心理咨询的有效方法。有三种形式:启发式、诊断式、指导式。三种方式应依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启发式一般是学生主动找老师谈心,而又只能说出表面现象,直接感受。曾经在我班上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有位男生一段时间里,上课时不专心听讲,有时还睡觉,科任教师的批评不但不接受,反而还与教师发生了顶撞,我正准备找他了解原因时,他却主动找到我,满脸沮丧地对我说:“老师,我真不想读书了,这段时间来,心理特别烦,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只找人吵架来发泄……”我轻声地问道:“这是为什么呢?”他答道:“总之,一言难尽,这段时间里,我多次违反组织纪律,上课睡觉,听不进批评意见,还跟老师吵架,在老师、同学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我也觉得没有面子在班上呆下去了。”我说:上课睡觉肯定是晚上没休息好,人困则多怒,自然就撞老师了。晚上怎么会休息不好呢?有哪不舒服吗?跟同学闹矛盾啦?家里发生了么事?” 见我和言悦色,不象要训斥他的样子,态度也缓和了,低下头不作声了。我又说:“有么事不能对老师说吗?我毕竟比你大,也许能帮你,一个人有事憋在心里,不能化解,影响学习,影响身体可不好。要不你用书面形式向我讲吧。” 他听我说完,抬起头来,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我忙说:“别急,先喝口水,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原来他是家里长子,下面还有弟妹,三人上学,家庭经济紧张,现在爸妈正闹离婚,一直抚养他长大的奶奶又病危,他想回家看奶奶,又不愿面对吵闹的父母,还有生活费向谁要?确实为难他了。我告诉他:人都是在磨难中成长的,奶奶得去看,这对自己对奶奶都是安慰。父母的问题你可以公开你的观点和思想,同时你已长大了,是高中生了,又是长子,你也应为自己和弟妹考虑,尽量将父母带给子女的伤害降低,让他们把问题摆出来,讲道理,吵架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然后尽快让自己心思回归课堂,争取把学习搞上去,加强专业学习,也许,弟妹的成才还得靠你这做兄长的扶持呢!这样你能更快地成长为男子汉。”听完我的话,他坚定地点点头说:“老师, 你放心,我会做好的”。此后,他有了明显的变化,学习扎实了,也成熟了很多。

诊断式。一般是老师针对学生的异常行为或语言进行心理咨询。有一天一位女生对我说:“老师,我不想读书了”。我一惊,但仍不动声色地问:“为什么突然就不想读书了?进校时, 你曾亲口告诉我要读完三年,参加高考上大学,并且一直学习成绩也是不错的。有什么事吧?”她说:“没有,就是不想读了,读了也白读”。“我知道了,你认为有能力,不上大学一样能出息,没本事上了大学也不见得能做成什么事,对不对?”。她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接下来就好办了,我就耐心地与她谈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的关系等,及时纠正该女生认识上的偏差,从此以后,她学习更加勤奋了。

指导式。这是学生主动请教,老师直接解答的心理咨询方式,这时千万注意不要以教育者的面孔出现,最好是以朋友,亲人的身份出现,本着全心全意为他(她)着想的出发点,站在他(她)的位置上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影响更长远、效果会更好,它能让其他同学能自觉主动地向老师敞开心扉,这样,班主任的思想工作就好做多了。实践中,指导式的心理咨询方式也有多种形式可采用:可以通信的方式,也可以准备一个“交心本”,每周交流一次,还可以让学生随时给老师递纸条。曾有一位学生成绩优秀,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却过于要强好胜,斤斤计较,一次在她的周记中透露出对自己县级三好学生评选落选颇有微辞。我随即在她的本子上回了一段话,末尾我写道:荣誉能说明一些什么,也不能说明什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轻松洒脱,只有输得起的人,才可能赢得真正的人生;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利益得失,但过于计较得失是不利于自己的发展的。”事后我与她谈为人处事,谈人生的价值,慢慢地她那爱计较的毛病也改了不少。

2、说服教育法。这是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自觉抛弃错误观点,接受正确观点的方法。它有四种形式:感染法,班主任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做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化解心理问题,走出心理阴影。此外还有示范法,比较法,强化法,经常树立学生榜样,讲身边的事例,学书报上的典型模范,尤其是同龄模范。在课堂课余以多种途径向学生灌输正确思想,健全的人格;完美的心理典范和做法,使学生在长期的薰陶下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和健康的心理。

3、讨论法。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师生各抒己见,进而集思广益、互相学习的一种方式。可以经常性地在班上开展“学习为了什么?”、“我改变了吗?”、“我们这个年龄该干什么?”、“我与社会、家庭”、“前途与今天”、“金钱与人生”、“我的消费观”等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演讲。还可以组织开展说心里话的活动,如“我最关心的……”、“我最喜欢的……”、“我最向往的……”、“我最……”等,针对具体情况,及时疏导学生,从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另外还有追踪咨询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观察法等,总之,心理咨询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使用得法,就能在班级心理教育中获得很好的效果,能使学生思想工作更有科学性和针对性,还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增强学生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当然班主任在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教育时,首先要将自己定位为心理辅导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心理的引导者,懂得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用科学的方法加以心理辅导,只有悦纳学生,才能让学生悦纳自己,只有不断锻炼自己的人格,才能做到悦纳学生。其次,班主任要加强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业务素质,此外,班主任在运用心理咨询于心理教育工作中时,应注意其广泛性、复杂性、保密性等特点,遵循动态性原则,思维性愿则和服务性原则。这样,心理咨询才能真正成为心理教育的法宝。

2.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篇二

廉洁的思想, 古已有之, 影响深远。历代历朝都不乏一些经典的警句名言, 如“大吏廉洁, 小吏则自然效法。”“住世一日, 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 则做一日好事。”“苟正其身, 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进不失廉, 退不失行。”“治官事则不营私家, 在公家则不言利。”等等, 这些传统思想, 是今天我们进行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 其一脉相承的精髓应发扬光大。

大学生是未来公职人员和各种职业的基本盘, 尽快启动针对大学生的廉政教育, 为他们提前接种“反腐疫苗”, 使其具有拒腐防变的免疫力, 确保成长为健康的社会主流力量, 不仅是全社会反腐倡廉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求。

一当代大学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现实依据

目前, 高校的确存在“道器分离”现象, 这与工具理性、实用主义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分不开。“工具理性”由追求功利所驱动, 行动借助理性达到自己需要的目的, 行动者纯粹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而漠视人的情感和精神价值。与之相对的是价值理性, 强调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意欲达到的目的, 而不管其结果如何。对照观之, 工具理性则近似于“器”之用, 价值理性近似“道”之道。工具理性与实用主义一拍即合, 主要表现为功利主义价值观。反映在学生身上就是重分数、轻能力, 重实用、轻理论, 重科技、轻人文, 一句话, 重“为学轻“为人”, 从现实来看, 当今大学生在“会做人”方面, 表现得欠缺, 主要表现为对他人马列主义, 对自己自由主义;说到反腐倡廉, 每个人都显得义愤填膺, 落实到自身, 人人都希望能够享受特权。

当今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中心, 着眼于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公民人格, 而廉政教育缺位。具体而言,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指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等。落实到学校, 即进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等, 但殊不知, 在这些宏大的教育体系中, 廉政教育一环的缺失由来已久, 我们在关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化、普泛化的同时, 往往容易忽略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和亟待补充的内容———廉政文化教育。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要求“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何勇2004年9月到教育部调研时强调, 教育系统“要在加强廉政文化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要在学校广泛宣传廉政文化, 传播廉政知识, 弘扬廉政精神, 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 让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刘峰岩在2005年4月教育部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廉政文化进校园和青少年廉洁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把廉洁教育与德育结合起来, 大力加强青少年廉洁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领导同志的讲话和工作要求, 为大学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提供了现实依据。

第一, 对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有其必要性。多年来, 人们有个错误的思想认识, 即廉政文化教育的对象应该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而与尚未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无关, 他们既无显赫的地位, 亦无任何权力可以支配。这种“无关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那就是, 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也是从青年、从大学生的优秀者中脱颖而出, 慢慢成长起来的。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 大学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 民族的未来,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所说的一句至理名言:“少年兴则国兴, 少年强则国强, 看明日之中国, 且看今日之少年。”列宁指出, 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可见, 在大学里实施廉政文化教育, 不仅是必要的, 更是急需的。

第二, 对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有其现实性。当今社会, 的确存在道德失范、社会失序的现象, 社会上的各种消极思潮不可避免第侵入到校园。一份调查资料表明, [2]千千万万大学生对考公务员之所以趋之若鹜, 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公务员体制背后所代表和象征的社会地位、较高的收入、公权力的支配甚至是权力寻租、吃喝玩乐等腐败消极思想的残余影响。客观地说, 消极腐败思想已经畅通无阻地进入到各级各类学校, 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在这种严峻的现实面前, 对大学生进行应有的廉政文化教育, 有其现实基础和重要意义。

第三, 对学生的廉政文化教育有其迫切性。在校内, 对广大教师进行廉政从教的教育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中, 对教师队伍建设, 开篇明义就指出, 要“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可见, 对师德师风的要求就是大学廉政教育的一部分。但是, 对学生廉政从学, 实施廉政文化教育, 大部分高校做得很少或基本缺失, 这不能不说, 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严重失调。现在, 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里, 更多的还是那些抽象、宏大的, 甚至有些高不可攀的教条和条条框框, 而对于基本为人准则、处世方法、会做人的教育则显得较少乃至苍白无力。现如今, 大学校园里, 团委、学生会等学生组织已经被严重污名化, 因为, 一些学生干部, 已经完全“社会化”了, 社会、官场、商场上的那些手段、权谋早已成为某些学生干部娴熟运用的、融入血脉的东西, 这些学生干部, 善于交际、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呼风唤雨、如鱼得水, 他们逐渐形成畸形的人生哲学、处世之道:为了出人投地、为了将来升官发财, 他们处心积虑、投机取巧、欺骗同学、取悦师长, 并谙熟封建官场文化, 藏着“官本位”的思想。至于普通同学, 在入党入团、评先选优、助学贷款申请、各级各类考试、免推直博等方面, 也有不少消极行为。正如有专家指出, “当今世界, 各种思想互相激荡, 大学生思维活跃、获取信息快捷畅通, 更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一方面, 他们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非常关注, 尤其对腐败现象和社会上的不正之风, 他们非常痛恨;另一方面, 他们又对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些常见的细节问题上的不正之风、不良习气见怪不怪。不少学生把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当成唯一目标, 容易忽视对自己思想政治方面的要求;不少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表现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动向, 但其中也有人是为在毕业时找到理想工作而增添砝码;还有一些大学生误认为就业最主要的条件是有关系、有靠山, 只要关系够硬, 即使成绩不好、能力不强也照样可以找到好工作。除此之外, 考试作弊、为当上学生干部与老师、同学拉关系等都是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这些思想和行为的存在, 也使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面临挑战。”[3]

第四, 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文化教育有其可行性。高等学校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一环, 除了在学校对学生授业、解惑, 还有更为重要的“传道”任务。因此, 传道、授业、解惑在大学里是三位一体, 并行不悖的。用通俗的话讲, 就是培养学生“会学习会做人会应用会创新”, 其中, 传道、会做人等教育环节无不包含着廉政文化教育的内容。习近平近日考察天津时指出, 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4]笔者认为, 情商, 本是每个人品质的自然表现。然而, 在中国, 因为制度与文化的缺失, 情商却在很大程度上被误读了。很多人认为八面玲珑、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就是情商, 这种肤浅而庸俗的认知对不少人造成了误导。情商低被曲解为“不会做人”, 转而成为用人制度中选择利己人才和压制人才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 情商教育, 既包含对自我情感、情绪的调解、控制和积极态度, 也囊括重要的、对廉政的文化、精神、行为以及制度的正确认同和恪守。这种对廉政的高度尊崇, 其实就是对贪、痴、嗔的放下和否定。因此, 将廉政文化教育纳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系与结构中, 嵌入到会做人教育、情商教育中, 不仅是可行的, 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廉政文化教育进校园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杨玉良指出, 缺乏人文思想教育必将造成学生目光短浅、流于平庸, 不能保持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 也就失去未来担当起重任的能力。[5]廉政、廉洁文化就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支流, 是保护人一生平安的极端重要的基础教育。俗话说,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缺乏廉政、廉洁文化教育的学生, 很难说是优等品, 充其量只是合格品。如果隐藏甚至沾染腐败思想, 可能就是次品、危险品。

高校要充分认识加强廉政文化进校园建设和开展大学生廉洁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政治高度, 切实把此项工作做好。加强廉政文化进校园, 要以刻不容缓的态度, 立即抓, 全面铺开, 务求实效, 既要“从娃娃抓起”, 做到廉政文化教育的端口前移, 更要确保可持续、重成效。

第一, 明确将廉政文化教育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保证师资、课时, 确保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当前, 各校都已经意识到廉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也开始初步尝试。但是, 在“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 还没有整体规划、全面实施。因此,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和物质保障。一是将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大思政体系, 构建大思政的工作格局。思想政治教育是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过程, 廉政文化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应将廉政文化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第二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勤工助学、党课等教育教学中, 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二是各高校应成立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大学生廉政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 党政群齐抓共管, 思想政治教育部门牵头组织, 纪检监察部门积极协调, 教学部门负责落实, 学生工作、共青团、关工委等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社团组织密切配合, 广大干部师生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在具体实施中, 尝试将廉政文化教育列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组成部分中去, 在课时保证、教材编写、师资培训、实践基地建设、绩效评估等方面, 进行明确要求和规定。要根据大学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 确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具有内容, 比如, 一年级开展公民教育, 让学生知晓作为一个合格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年级实施考风考纪教育, 三年级进行诚信教育, 四年级落实廉洁自律教育, 等等, 分层实施, 分类指导, 使之成为一个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内容体系。

有学者认为, “大学生的廉洁意识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同时, 大学时代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进行廉洁教育可以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方面, 可以让他们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具有抵抗腐败的免疫力, 使‘清正廉洁’成为每个人的立身立业之基, 进而端正其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另一方面对社会具有较强的辐射作用, 促进全社会廉政文化的形成, 对保证今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6]

第二, 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突出廉政文化教育内容。有专家指出, “廉政文化建设应该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7]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 以校园为主要空间, 以育人为主要导向, 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 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它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 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2001年5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成立, 朱镕基为该学院题写校训:“不做假账”。笔者认为, 这四个字, 不仅是会计学院的学生要牢记躬行, 其中所体现的诚信精神、信用制度、廉洁自律, 就这所学校文化的精义所在, 也是今后办学当中应突显和发扬的。这是显性的廉政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二合一的例子。其实, 在现实中, 各个大学不论弘扬怎样的主旋律, 其中一定不要忽略了作为公民教育基本的廉政、廉洁文化教育。一是应该廉政文化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的体系中, 共同计划、共同实施, 共同规划, 共同推进, 共同评估;二是要注重学生的“三自教育”, 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要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学生课外文化活动, 突出廉政教育的内容, 使得学生养成自觉、自律的廉洁习惯, 并内化为道德操守和人生信条。正如有人指出, “良好的习惯, 是人们存在于神经系统中的一种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不断增长的, 所以它的利息也是人们终身取之不尽的。”[8]三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单位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在学校张贴以廉政警句、格言为内容的标语, 建立反腐倡廉网站, 增设廉政文化栏目, 宣传古今廉政人物、格言警句、廉政故事;在校报、广播台、电视台、宣传栏开辟廉政教育专栏;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反腐倡廉图片展、书画展;建设廉政、廉洁长廊;组织学生举办和参加党风廉政教育专题讲座、专题座谈、模拟法庭、辩论会、擂台赛、赛歌会、公益广告大赛和戏剧小品表演、廉政短信撰写比赛等;组织学生观看反腐倡廉电影片、电视片;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教育、征文比赛等活动。

第三, 创新廉政文化教育的载体和形式。一是拓展虚拟空间, 创新教育载体。可尝试建立建设融警示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 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廉政文化教育活动, 加强正面引导。通过网络互动, 形成廉政文化教育合力, 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校园网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不断拓展大学生廉政文化教育的渠道和空间。二是延伸手臂, 创新教育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 讲究的是实效性、长效性。除了重视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还可尝试建立廉政文化教育的实践基地。利用学校周边的公检法司以及监狱等单位, 进行共建和合作, 建立长效的警示教育基地, 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现在, 已经有一些高校将“青马工程”学员拉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接受廉政文化教育。但这只是“精英教育”, 今后, 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应扩大受益面, 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延伸教育手臂, 增强教育效果。三是善用新媒体。可以依托新媒体, 举办诸如微信报、官方微博等, 扩大学生的受益面。微信报作为新媒体的重要新形式, 很受学生欢迎。主要表现为免费、即时、信息量大、生动活泼、覆盖面广等。有的学校尝试举办手机微信报, 面向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天气服务、新闻传送、热点图片等, 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而, 在手机微信报里开辟“廉政短信”、“警言警句”、“廉政小故事”等栏目, 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教育, 未尝不是一件着眼当下, 收益长远的好事。

第四, 将廉洁文化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学生的学风建设融合起来。首先是优良师德师风的培育。当今, 高等学校不再是世外桃源, 有偿家教、论文剽窃、权钱交易等消极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大到学校工程基建、招生、采购, 小到班级评优评先、入党推优、缓考补考、转专业等, 无不存在寻租的风险点, 存在腐蚀师德师风的隐秘、灰色地带。中国每年成千亿元以上的科学研究开发和高等教育经费, 有成百亿元以上被学术腐败吞噬掉。[9]身正为范的教师, 在对学生的影响上, 应是正面阳光且持久强烈的。这就要求教师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率先垂范, 以优良的师德师风和人格魅力、渊博学识, 教育和感染学生。其次是要与学生的日常教育结合起来。现今大学生思维多元, 视野开阔, 自我意识强, 但由于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 不了解国情民情, 易受社会上奢靡享乐之风的影响, 对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深刻的认识。有些大学生将廉洁自律抛之脑后, 论文抄袭、考试舞弊、偷窃图书、借钱高消费、违反校规校纪等现象频频发生, 成为以后腐败的根源和隐患。因此, 要通过廉政教育, 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应树立廉洁自律的观念。再次, 要特别从学生的学风建设切入。学生以学为本, 如果学风建设出了问题, 相当于全盘皆输。学风, 指的是学生学习的风气、行为、习惯等。无须讳言, 当今大学学风建设不同程度存在“腐败”, 如论文、作业的剽窃、抄袭等, 要让他们清醒地认识到, 只有品德和才学兼优的人, 才能够称之为“人才”, 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第五, 廉政文化教育, 要防止“一边倒”, 要从“审丑”中学会对真善美的追求。廉政文化教育不可避免要触及到一些消极腐败的实例, 加之网络空间的炒作、现实社会的“样榜”、周遭人的愤世嫉俗、自身的遭遇等都会让青年学生误以为“天下乌鸦一般黑”, 从而产生一些偏激的看法甚至自暴自弃、仇视社会、玩世不恭等。因此, 在廉政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一是要切实把握好“度”, 要让青年学生批判丑恶的同时, 看到光明与未来。毛泽东同志曾说:“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要注意引导和把握, 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社会中出现的丑恶现象, 从主流和主旋律出发, 防止“抹黑”和“一边倒”。二是在教会学生“审丑”的基础上, 让学生习得符合社会基本价值准则的判断, 并远离、拒绝和批判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审丑”, 实质上是对丑恶现象的道德评价, 是人们对丑恶现象作出符合公认的道德规范准则体系的是非、善恶价值判断。学校教育, 要高度重视社会消极腐败现象的冲击, 其抵消正能量的潜力不可忽视, 俗话说:“学校教育三年, 不如社会教育一日”。要让学生杜绝“审丑疲劳”和麻木冷漠, 坚决消除美丑颠倒, 以丑为美, 以丑为荣的社会现象。“审丑疲劳”是近年来出现并日趋升温的一种社会现象, 表现为社会成员不再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丑恶现象感到威胁与不适, 反而麻木和认可甚至追捧效仿丑恶行为, 严重冲击道德底线, 颠倒是非价值判断、混淆美丑尺度界限, 弱化学生判断力, 扭曲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成为学校、社会文明健康风尚构建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三是要从“审丑”中, 学会对真善美的追求。古人云, 人之初性本善。追求真善美是人性永恒的辉光。要在廉政文化教育中加强对正面人物、事件的宣传、报道。近年来的“感动中国人物”、“最美乡村女教师 (消防员) ”等的评选, 一改过去空洞的说教, 进一步弘扬了社会正义、肃清了社会流毒, 也以“叙事”的最有效的方式使得廉政文化教育效果最大化。

第六, 加强和改进廉政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在笔者对学生所进行的调查中, 当代大学生对古代廉政文化的典范, 印记最深刻的当属包拯包青天, 其次是大明清官海瑞、东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杨震, 而对近现代廉政、廉洁名人则语焉不详、知之甚少, 他们开出的一长串名单里有雷锋、周恩来、毛泽东……。由此可见, 当今大中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更加注重的是“英雄”教育, 这些英雄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生动活泼的正面教材, 但是, 这也反过来说明我们长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中习焉不察的缺失:重视英雄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党的教育, 对于“英雄”的弘扬与宣传, 当然有其廉政的一面, 但因其性格和品质的主要侧面是“敢于牺牲”、“勇于奉献”、“公而忘私”等强势话语, 它们有着太强烈的光晕效应, 势必遮蔽其“廉洁自律”、“敬业乐群”等“小”的闪光点。一直以来, 学校思想教育的确忽略了作为公民教育中重要的元素: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食其力、团结互助等普遍人性中的东西。长期以来, 不断有学者诟病, 各级各类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亟待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这是我们作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警惕的。

因此, 有必要改进廉政文化教育的方式和方法。2006年,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 其“标准”并非高不可攀, 而是面向广大民众, 不仅具有普适性, 而且浅显易懂, 倡导和践行的就是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 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践行。这是公民教育第一次转化为朗朗上口、好懂易记的方式, 深入千家万户, “八荣八耻”由此成为流行语, 并从“道德规范”进阶为“伦理建构”。是否也应该将廉政、廉洁文化教育分层化、通俗化, 分解为不同层次的目标点, 由低而高, 逐渐深入, 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高校廉政文化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必须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尤其要克服“无关论”、“无用论”和“无益论”等错误认识, 切实把廉政文化教育摆上高校发展的议事日程。高校廉政文化教育在我们国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 对高校廉政文化教育也仅仅是一种常识性的探索, 许多规律性的东西还没有完全掌握, 要深入推进高校廉政文化教育, 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研究, 更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创新。

参考文献

[1]吴官正.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 (征求意见稿) 》座谈会上的讲话.

[2]大学生为什么趋之若鹜去考公务员.http://www.xici.net/d184513118.htm.

[3]吉克跃林.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6 (5) .

[4]人民网:http://leaders.people.com.cn/n/2013/0520/c58278-21540963.html.

[5]商靖.复旦“第一课”.校长反思功利主义[N].潇湘晨报, 2011-09-03 (A03) .

[6]宋波.高校廉政文化内容体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3) .

[7]许国彬.对廉政文化进校园和大学生廉洁教育的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5 (8) .

[8]懂君.把清正廉洁当作一种习惯[EB/OL].2006.11-02.http://new.enorth.com.cn.

3.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篇三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7-01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求知欲,同时他们大都心理比较敏感,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当高度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他们优秀的心理品质,形成过硬的心理素质,坚强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在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心理教育的原因

长久以来,我国都是实行应试教育,重点高中的入学门槛高,家长、教师和学校都非常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在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忽视心理教育。很多教师会对学生思想上和道德上的问题进行反复说教,很少看到学生心理上的问题。“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生毒死室友”事件给教育者敲响了警钟,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

(一)重视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关联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师利用法律观念、社会道德要求、政治原则等教育学生,使他们遵守社会生活中的规章制度;心理教育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上的教学方法教育学生,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虽然两者在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教学目标上有差异,但是它们总体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两者有很大的关联。所以,教育工作者不能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教育割裂开来。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教师,教师是学生在学校中接触最频繁的人,而且初中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多数初中生非常信任教师,这些条件都为教师顺利开展心理教育工作提供了可能性。然而,目前我国的初中学校心理学专业方面的教师比较少,许多学校都是思想政治老师担任心理教育的工作,这些老师常常会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政治问题混为一谈。因此,学校应当聘用专业的心理学教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认识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不可避免的在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等方面感到彷徨和迷茫,很多初中生的心理比较脆弱,遇到心理上的问题常常不知所措。教师应当认识到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只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解决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找学生谈话、电话沟通等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的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教育工作,从而避免盲目性。

(四)加大对计算机网络的利用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如今大部分初中生对网络有浓厚的兴趣。在进行心理教育时,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不要总是苦口婆心地说教而是应当运用互联网上的新鲜事物向学生说明道理,初中生在心理上比较容易认同这种方式;其次,在心理教育过程中,许多学生并不会当着很多人的面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针对这种十分普遍的情况,在资金和技术允许的条件下,学校可以搭建一个网上心理咨询站,并派专门的心理老师维护,学生们可以在网上反映自己的问题,教师要定期回复学生,解答学生的疑惑。运用计算机网络开展心理教育工作,不仅能够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能够克服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

(五)学校组织多样的活动

初中生充满朝气,具有很强的开拓性,所以学校可以运用多种更加灵活的方式开展心理教育,以体育促进心理教育,比如学校可以组织篮球比赛、排球比赛、夏令营、运动会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增强适应能力,完善人格。

初中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初中思想政治老师的教学任务之一就是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因此教师要想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从心底热爱这份工作,创新教育方式,关心学生的成长,用真诚的情感感染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战胜自我,从而不断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祥义.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心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7)

[2]胡安明.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3]黄国耀.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心理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其意义[J].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10)

[4]陈冬梅.在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2(32)

[5]杨通波.心理教育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的运用[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04)

4.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篇四

目前国内各级各类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完成的:

一、开设以讲授为主的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举办有关的知识讲座,向学生传授、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无疑是有必要的。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初期,这种方式也比较易于为教师所掌握。但从解决学生身上存在着的实际问题来说,其作用还是有限的。因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仅是要扩展学生的知识,而且还要改善学生情绪状态、转变其态度、养成必要的社会技能等,所有这些单靠知识传授是难以奏效的。

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这是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专门设计的一种活动课程,一般都列入教学计划之中。其特点在于:形式上以学生活动为主,内容选取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活动组织上以教学班为单位,活动课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均是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设计的。通过这一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处是:在专门组织的活动中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行为各方面有目的地施加积极的影响;学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以教学班为活动单位便于组织管理,且能使班级全体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受益;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也使这项工作的开展在人员、时间上有了保证,因此比较正规。只是如何在班级活动中考虑每个学生具体情况,实行个别化对待,则是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专栏 3— 1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举例——快乐每一天

主题分析 :

情感可以表现为积极性(或增力性)和消极性(或减力性)的两极状态。积极的情感使人振奋、快乐,可以提高人的活力。如愉快的情感驱使人积极地行动。消极的情感使人沮丧、颓废、烦恼,会降低人的活力。如悲伤引起的郁闷会削弱人的活动能力。快乐和烦恼都常伴随着我们每个人,如果总是想着不开心的事情,那么就会改变自己的心境,视万物为忧愁,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要引导他们去发现愉悦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寻找身边的快乐,保持良好的情感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目的要求 :增强小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 :选例,制作投影片。

辅导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游戏法。

操作过程 :

1.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都有幸福和快乐,你们都意识到了吗 ?我们今天来做个寻找快乐的游戏,从虚拟的我们的一天的生活中去发现、感受生活的快乐、幸福和美好。”(教师板书“快乐每一天”).课堂操作。

(1)清晨朝霞

①以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每天从起床到进学校这段时间都有哪些快乐,比一比谁说出的快乐多 ?

②组织学生读儿歌,体会每天早晨的快乐。(放投影片)

闹铃响,起得早,推开窗,霞光好。

一日之际在于晨,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伸伸臂、弯弯腰,活动活动身体好。

洗洗脸、梳梳头,穿着整齐有礼貌。

不挑食,讲营养,早饭吃好最重要。

背书包,上学校,老师同学互问好。

迎着朝霞进校园,校园生活多美好。

③让学生在小组中再说一说自己还有哪些快乐。

④小结:快乐的一天从起床开始,朝霞意味着每一个早晨都充满了希望,让我们感到快乐,我们要快快乐乐地去做每一件事,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2)校园生活

①学生看图,说说每幅图中同学们在做什么。(用投影仪投射几幅图:课上学习、课下同学互助、净化校园、运动场踢球、歌咏比赛、集体游戏。)

②结合自己的校园生活体验,回味自己在参与这些活动时的心情。③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在学校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为什么 ?

④说一说在学校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为什么 ?

⑤用一句话概括:我觉得学校的生活。

(3)温馨家庭

①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家”的感觉。

②交流:每天晚上在家和父母经常做哪些有趣、有意思的事情 ?说说父母是怎样关心和照顾自己的,父母的哪些话、哪些动作让你感受到他们对你的爱 ?你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

总结和建议 :.通过以上三项活动,使我们从虚拟的一天的生活中体验到、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幸福和美好。.建议每一个小学生都要随时随地去发现生活中愉悦的东西,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寻找身边的快乐,保持良好的情绪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比一比,看哪个同学找到的快乐多,能够成为班上的“快乐天使”。课外作业 :

请同学们自愿组成几个小组,仿照“清晨朝霞”活动中的儿歌的形式,将“校园生活”“温馨家庭”试编几句儿歌,把你认为最快乐的事写进去,看哪个小组写得最好。

(采自殷炳江,《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三、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不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队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健康教育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安排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四、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习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有利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小

3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教学中尝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五、个别辅导

个别辅导是辅导教师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沟通互动来实现的专业助人活动,比较常用的方式有个别交谈、电话咨询、信函咨询、个案研究等。有些小学开展的“知心姐姐信箱”活动,就是信函咨询的一种形式。个案研究是针对个别学生(通常是一些特殊学生包括资质优异学生、情绪困扰学生、行为偏差学生、家庭处境不利的学生等)所实施的一种比较深入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个别辅导方式。它要求广泛地收集资料,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性质与成因,依据诊断的结果,拟定辅导方案,以协助学生解决问题。由于心理辅导的精髓在于个别化对待,因此可以说个别辅导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辅导方式。一所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无论以什么途径为主,如果不以个别辅导相配合,则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是不完整的。

六、小组辅导

小组辅导也称团体咨询,是一组学生在辅导教师指导下讨论训练并有效地处理他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小组人数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一二人。其成员多为同年级、同年龄学生,且有类似的待解决的心理困扰。小组辅导的适用条件是: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人际交往有关,且小组成员愿意在团体中探讨他们的问题。一个小组通常要活动十多次,每次时间为一课时。小组辅导兼有班级辅导与个别辅导的优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上海市一些中小学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以班级为管理单位,但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小组。小组由学生自愿结合形成,推举热心于活动、态度热情、工作负责的同学当组长,每学期活动七八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5.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篇五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各个学校纷纷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根据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组织和实施学校改革。其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如一朵绚丽的奇花,争相在全国开花结果。白山市第21中学在东北师范大学的直接支持下,本着大视野、大目标、大教育的思想,在全校上下开展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实验,我们学校已经基本完成了心理素质教育实施体系,运作方式、评估体系,全面推进心理素质教育。 一、心理素质教育的框架和内容 (一)建立专门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机构和科学教育体系 《中学德育大纲》(新版),在前言中指出:“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观点教育,基本道德、基础文明行为教育,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品德能力的培养”。在大纲德育内容中,把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教育列为第八项。而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在理论基础、目的、内容、方法途径等有根本不同,无法替代。另外,从严格定义上讲,学校工作的各方面教育力量都可以对学生施加影响,要大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完成初中生健康心理过渡,也迫切需要全校,全方位的密切配合。 基于这种认识,我校成立心理素质教育专门教育机构-心理素质教育室,成为全面负责指导和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完成初中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中枢,为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员保证。 为了使我校心理素质教育制度化、程序化、科学化,在先进的教育理论、心理理论的指导下,在全面研究学生现状基础上,制定并通过了《白山市二十一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大纲》(草稿)《大纲》从心理素质教育目标、实施途径、学校心理素质教育任务等几个方面作了规划和布署,原则上确定了我校心理素质教育目标体系和操作体系。 二十一中学心理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能在工作、学习和社会中保持安宁状态,并能全面健康快乐成长的具有迎接未来挑战和各项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二十一中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 智力心理的完善教育:包括学生有意注意培养,“五形”的感知能力培养,记忆力的训练和提高,丰富想象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养成,以及考试心理的自我调适,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教育等。 2.情绪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理智感和自信心,并能令其指导自我情绪行为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克服自我不良情绪,抵制其它不良情绪暗示的能力;能控制或调适自我情绪,能达到保持经常性情绪稳定的教育。 3.意志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即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能加强自我行为监控能力和耐挫能力的教育。 4.交际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培养男女同学正常交住、真诚友爱,团结互助的能力: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术,能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关系,爱交朋友,具有友谊感的教育;能用语言表达自我情感;能自由地处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良好的自我意识,愉快地接纳自己的教育。 5.人格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健康的生活情绪和发展个性特长的教育;具有勤奋、认真、诚实、爱国、谦虚、自信、俭朴等正确的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优良的性格、气质结构,培养积极行为的生活态度的教育。 6. 适应环境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对现实环境进行客观的正确的观察,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企图逃避的教育,能迅速适应周围环境变化,并能随时保持精力充沛和良好的自我感觉的教育。 7. 自我评价心理的自我完善教育:能客观地评价个人自身的优缺点,并能毫不隐讳地改正缺点,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不气馁;能客观地正确地对待他人评价,不要盲目相信舆论和旁人的表扬批评的教育。 8. 心理行为的自我完善教育: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教育;初中生自我角色扮演的教育等。 9. 职业指导教育:升学考试前后的自我心理调适教育,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指导教育等。 为了能持之以恒,行之有效地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和完成教育内容。白山市二十一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室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与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课内外,校内外,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为指导,发挥各自功能和积极作用,互相配合,初步形成一个以预防教育为主,心理监控、治疗为辅的立体实施教育体系。《大纲》从心理素质教育课到其他学科教学,从专业心理教师到班主任工作,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 心理测量和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到选修课程与课外活动,家庭教育、校园环境建设等多个方面,规定各方教育力量的工作内容,工作目标,共同完成心理素质教育任务。 (二)心理素质教育进入课堂教学 心理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因素,而心理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育则是实现诸途径中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二十一中学,审时度势,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优势,把心理素质教育引入课堂教学。 1. 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 二十一中学心理素质教育室在一无经验、二无教材、三无专业心理教师的基础上,提出要建立适合地区特点和学校特色。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时代性的心理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设置课时,列入课表,参加教务处统一管理。从1995年开始,经过三年多的学习、探索、实验、总结,在心理素质教育课中一直坚持“三性”的原则,即科学性、实用性、渗透性。事实证明,“三性”的教学模式对坚持初中教育改革,保证基础教育的基础地位,促进我校学生全面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实效作用。 一是科学性原则。在初中生心理素质教育课中坚持科学性原则。也就是要求心理素质教育课要本着从基础教育的实际出发,遵循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注重科学性的教学指导思想。这里我们分别就教材、教法两方面浅谈初中生心理教育课的科学性原则。 (1)教材组织的科学性。 在师大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和撷取各地心理素质教育的资料和经验,组织本校教材编写工作。在教材的编写中,注重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操作性原则:体现在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实际的心理问题,根据心理测量、心理咨询反馈、同学要求设置专题课,如初中生饮酒心理的矫正,如何提高记忆力等;另一方面精心设计适合四十分钟教学的教学内容,使之有张有弛,主次分明。 教材的趣味性原则:每节课一个中心,一个兴奋点,多采用一些心理实验和心理技术,将诗剧、小品、角色扮演、讨论,联想等引入教材,使学生乐于接受。 教材的全面性原则:四十分钟无法涉及的内容,渗透到教材后的课后阅读中,使对初中生教育全面、系统。 (2)教法选择的科学性。 好的教材,要取得好的效果,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我们在课堂中针对不同课的结构和实际内容,主要采用三种教学模式。 A.讨论教育课:本课的主要内容由全体同学讨论完成,之后采用心理剧的方式,教育和影响学生,如在《告别气管炎》中,初中生吸烟心理、吸烟危害由共同讨论完成,然后一起编排了一场由吸烟患肺癌的同学与医生的对话,强调初中生吸烟的巨大危害。 B. 动手实践课。本课型的所有内容都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中导出。之后再辅助相应的动手实践题。例如在《帮你成为科学家》中,影响创造性思维的几个因素,全都是在同学动手操作之后完成,如知觉情境因素,就是让同学们用三笔连接几个点。 C.竞赛提高课,本课型主要是分组分人竞赛,普遍提高学生能力,如在《谁是记忆高手》中,就是通过各个组掌握技术之后,记忆词组的竞赛,达到学以致用。 三种课型并不是孤立使用的,有时也互相渗透,灵活运用,共同达到教学目的。 二是实用性原则。心理素质教育课的宗旨是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我们教给学生哪些知识,解决学生哪些实际问题,取得哪些效果呢? (1)掌握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自己,明确自己。 初中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与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初中生了解了自己的发展特征,有些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例如初中生由于性器官的成熟,性意识开始萌芽,出现仰慕异性或单相思等心理问题。当了解是初中生正常的心理状态时,便能很好地使初中生面对“性”问题。正如一位女同学所说,“真的是您帮助了我,使我逃脱了自责,忧郁,悔恨而无法自拔的深渊,我现在又可以象以前一样,面对面地与男生交往,再也没有了那种负罪感……”。 (2)掌握初中生自我心理调适技术,更好地生活和学习。 初中生由于身心的不断发展,心理处于矛盾重重的动荡期,现实和未来成为思考的主题,每个人的个性已变得逐渐分明,产生了许多期望和要求;同时这种变化又使他们无所适从,难以应付,而产生彷徨、苦闷、困惑和失落等。因此,加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教育有突出作用。如一位患病的同学给我的一封信中她说:“……可能是您的存在,才有我的存在,因为如果按照我以前的性格,经历了这么一次巨大的“**”,也许我早已进入了“鬼门关”,更不用说安慰我的那些小病友了……”。 (3)掌握初中生自我角色的扮演技术,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 随着初中生年龄增长,自我意识,自我感受也不断增强,强大的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日渐突出,能否更好地扮演完善自我角色至关重要,那么涉及学习指导、职业指导、人际关系技巧指导等知识可以帮助初中生参与生活学习,不断地完善自我形象,达到扮演角色满分。在一位同学的《我的成功》一文中,作者不无感触地说:“心理素质教育课教我的方法果然有效,我由原来班级第十名进步到第二名,由年部第六十名,进步到第七名,而且做题的速度也大大加快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位曾经非常“马虎”的同学的由衷喜悦。 在心理素质教育课结束时,我们制定了八个小题,考察了学生对心理教育课开展的态度。测查结果说明我们受到了同学的欢迎,对学生心理的确有帮助。测试题及每题所占人数比例如下: 序号 测试题 人数 比例(%) 1 你喜欢心理素质教育课吗?694 100 2 你喜欢心理素质教育课教师吗? 693 99.9 3 你喜欢心理素质教育课现在的教学方法吗? 686 98.7 4 你以前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吗? 72 10.8 5 你经过学习,明白了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吗? 682 98.3 6 你觉得自我心理素质有提高吗? 670 96.5 7 你觉得心理教育课有必要继续开吗? 694 100 8 你认为心理素质教育课对自己有帮助吗? 694 100 三是渗透性原则。 1.心理素质教育课对其它学科的渗透 每个学科之间必然有一定的联系。心理素质教育课不能单单停留在一个方面,它应多角度向其他方面渗透,如学校教学、德育、学校管理、和谐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 2.通过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渗透教育 二十一中学在强调心理素质教育课的改革实验的基础上,又不断注重加强其他学科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例如在《加强语文教改工作,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实验中,研究了当前心理素质教育和语文学科特征,提出语文教师心理素质教育任务、目标等。一年之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明显提高,下面是实验前后班级的SCL-90测量的数据单项因子对比表。 SCL-90两次测量变化表(强度心理障碍值) 序号 单项因子 测试时间 减少人数 降低幅度 (%) 1995年10月 5月 1 躯体化 8人 1人 7人 87.5 2 强迫症状 12人 6人 6人 50.0 3 人际关系敏感 11人 5人 6人 54.6 4 忧郁10人 2人 8人 80.0 5 焦虑 9人 2人 7人 77.8 6 敌对 13人 4人 9人 69.2 7 恐怖 9人 6人 4人 44.4 8 偏执 5人 1人 4人 80.0 9 精神病性 8人 1人 7人 57.5 10 其它 7人 3人 4人 57.1 总分 7人 1人 6人 85.7 (三)加强学生心理了解,寻找初中生特定年龄段心理特征 要成功的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必须掌握初中生特定年龄段的心理特征,注意其发展的时代性,多变性特点,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了解,收集信息体系。 1.建立心理咨询室 学校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施,必须实现群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的一体化。个别咨询与指导可以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所以“心理咨询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有效途径”(新版《德育大纲》)。在明确心理咨询的学校性质基础上,二十一中学确定了学校心理咨询的四项主要任务是: 第一以教育发展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初中生特定年龄段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青春期的发展目标与影响因素、促进学生最佳发展的教育,教

[1][2]下一页

学方式和途径等。 第二以校园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内容,感知、记忆、理解、应用书本知识的科学方法和规律;智力的自我开发;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和不良习惯的矫正;学习方法的自我检查和调整;应试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应挫能力;人际交往的技巧;个人与师、校矛盾处理;个人专长的确定和兴趣的培养等。 第三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内容: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学生心理卫生的条件、因素;学生情绪、意志的调节;青春期性心理卫生指导;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和引导等。 第四以心理治疗为中心的咨询内容:青春期常见心理障碍的矫正和治疗如神经衰弱、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疑病症等。 在心理咨询体系建设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一是扩大咨询对象,包括学生、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二是扩大咨询方式,包括门诊咨询、通信咨询、电话咨询、现场咨询等;三是精心设计门诊咨询记录表-《心理咨询记录表》;四是注意坚持预防咨询为主,治疗模式为辅的心理咨询理论模式。即利用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辅导和帮助,促进其心理矛盾完善解决,心理潜能获得有效发挥,个性品质实现和谐发展;五是在实践过程时,形成并坚持了信赖性、艺术性、发展性、整体性、坚持性、保密性、预防重于治疗的七项学校心理咨询必须遵循的原则;六是经常利用非门诊日的工作休息时间、课间间隙时间和非心理咨询室的地方对学生进行“知心朋友”晤谈式咨询;七是在心理咨询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建立依赖关系-搜集来访者信息-诊断明确目标-实施具体指导-追踪反馈、巩固和发展咨询成效-影响他人”的心理咨询过程的六大步骤。 2 . 心理测量和心理对比档案 心理测量是凭借标准化测量工具对被测量者的心理和行为进行比较客观的测量的一种方法。 二十一中学在东北师大专家的指导下,采用《中小学智商表》《艾森克人格量表》《SCL-90》等国内通用的心理量表以及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自制的《时间测量表》等二十几种量表对全校两千多名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测量,建立心理对比档案、分析、整理测量数据,反馈回的信息资料用于心理素质教育工作。 一是建立“测量-整理-反馈-实践”的操作体系,在每次测量数据整理分析之后,向有关领导、政教处、教务处汇报并召开班主任会,介绍情况,进行相应指导,以利今后的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学校日常管理、德育、教学工作,形成良性的心理素质教育循环。 二是规范心理测量过程,使心理测量数据收集科学化、准确化、制度化,同时建立训练有素,具有应变能力的心理测量队伍。 三是建立心理测量数据的整理体系,如五级分类入表,三类红、黄、绿三色标签入档SCL-90心理档案制度,九色标签性格,九类性格入表,四类P值入表的艾森克人格测量心理档案制度等。 四是建立心理对比档案的整理、保管工作。设立专门保管心理对比档案原始学生测量,数据分析材料的办公室、档案柜,妥善保存。 (四) 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适,建立完整的课后心理素质教育体系。 在实施心理素质教育过程中,二十一中学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实施重要性,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 1.开设选修课。在学生学习《大纲》要求以内的必修课外,学校设 置心理素质培养选修课,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生动活泼地发展。 2.建立心理咨询小组,大胆地引进学生参加心理素质教育工作。实 践证明,经过专业训练,完全可以建立起一支行之有效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队伍。 3. 编辑出版《今天》校报。心理素质教育室于1995年开始定期出版《今天》月报,由于它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形式生动活泼,多种多样,受到了学校、老师、同学、家长的欢迎。 4. 开展“芝麻开门、金钥匙”活动,培养现代化人才。 5. 积极利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心理教育宣传,协调各方教育力量参加心理素质教育。 (五)建立心理素质教育科研体系 培养“学者型”教师是二十一中学一贯宗旨。在心理素质教育中,也非常注意实验研究和经验积累。 三年来确定了《初中生心理素质教育教程教法实验》,《心理素质的渗透教育》,《心理技术在语文教学上实验》,《学生学习方法研究》(包括时间、考试等小课题实验)。在广泛实验的基础上,撰写论文,获省市论文比赛交流大奖六次,市优秀课一等奖三次。 二、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体会 1.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1)心理教育是时代教育的主题之一,1989年在北京召开的.20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三张“通行证”的观点。人的一生中应该具有三张“通行证”,一张是学术性的,一张是职业性的,一张则证明一个人的事业心和创造力,,而且一个人缺少第三张,前两张就不能得到发挥,而第三张通行证的获得也决非一日之功,它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素质。因此,国际社会提出“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等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主题,强调人的潜能开发,重视人的内在心理结构塑造,重视意志,情感状态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社会越进步,人的良好的心理品质塑造就越成为现代教育的时代主题。 美国学者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是现代政治、经济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真正称得上现代化国家。 (2) 心理教育早已成为西方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每千名学生就有一名专业心理工作者,从事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品德、学习择业及情绪方面的问题。心理学家还设计了许多心理技术和游戏,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 日本提出21世纪教育目标:培养具有宽阔的胸怀、健壮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公共精神,面向世界的日本人。在这个目标中,除体魂健壮之外,其它各项目标都属于一个人的心理素质。 ⑶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下,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指出培养现代化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标。现代心理学也指出,青少年成才需要三个条件: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客观因素。在智力因素和客观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关键就是要看是否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即人的心理素质。所以我们说未来的残疾人,已不是身体缺陷的人,而是心理有“缺陷”的人。 2. 心理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198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明确把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受教育者全面发展标准之一,要求“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首先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关键,马克思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中指出“人的身心及其它方面尽可能充分地、自由地、和谐地发展”。想要完善素质教育,离开了心理素质教育如何构建安宁的生活状态,保持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完满的状态。 3. 心理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需要 许多心理学家和家长面对众多孩子心理问题日益突出的现实,向全社会发出呼吁:“中小学生处于危急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构筑新的‘希望工程’势在必行”。 (1 )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号召 1990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少先队全国代表大会的祝词中阐述了培养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大意义。江总书记说:“要锻炼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一个民族的新一代,没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个民族就没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是青少年的需要,在人的六个发展关键期中,初中阶段至关重要。学生处于儿童期到青年期的过渡,是幼稚和成熟的集合体,是人一生中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关键期。自身的身心发展带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人际适应,情感反应,学习生活等都迫切需要帮助和指导。 (3)基础教育中心理素质教育现状的需要。 八十年代初,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这颗幼芽才破土而出,并开始显露其勃勃生机,但成绩中也有许多问题。 一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和操作体系。 二是学校心理素质教育归入政教工作,使心理素质教育目的不明确,不利于实际工作。 三是基础教育学校中,缺乏专业训练教师和专门教育机构。 二十一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深化和发展水平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他在报告中再次重申“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化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相信,在高举邓小平教育理论旗帜,学习十五大报告精神基础上,以百倍的信心和坚忍不拔地努力踏踏实实工作,加快心理素质教育改革实施步伐,发挥我国“大教育“优势,在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抓住机遇,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6.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篇六

一、研究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人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因此,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客观要求。由此可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 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如何?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课题组,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万余名中学生心理检测,调查结果令人担忧:约有32%的学生有心理障碍,12%的学生有心理缺陷,28%的学生有心理失常。中学生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驱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和敌对五个方面,教育方式、人际关系、性意识、学业压力、性信息刺激和社会支持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症状表现为:缺乏耐力、容易被人误解、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爱操心、缺乏观察力、过于担心将来的事、容易动怒、父母期望值过高、缺乏决断能力等。

基于此,我们要重视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教育。而采用哪些方法与途径对中学生进行教育比较合适呢?作为一个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探索。本人作为一个心理教育工作者在具体的心理教育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以飨同行。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正确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开设中学生心理课的课堂教学中,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所有学生充分参与。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尽量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使他们 “理直气壮”地倾诉心声,渲泄情感,发表意见。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善于体察和适应学生的情绪变化,进行灵活的教育与调控,引导学生在自我表现的过程中训练良好的心理素质。

2、等尊重性原则

平等尊重性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使自己处于与学生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努力与他们建立友好信赖关系,使学生意识到双方在人格、权利上享有同等“待遇”,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取得满意的效果。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放下架子,杜绝说教,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理解学生的看法,采纳学生的意见,在关心、热爱、同情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启发和疏导。

3、动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是指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达到训练健康心理开发学生潜能,使之生动活泼地发展的目的,贯彻这一原则,教师必须保证课前进行认真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要及时反馈,正确引导,激发情趣,形成轻松活泼的气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4、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指的是在进行心理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谈话内容予以保密,使学生名誉和隐私权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保密性原则是学校心理教育的重要原则,它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的心理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与学生必须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热情、诚恳、耐心帮助;另一方面,在特殊情况下,对有明显的伤害性人格的精神障碍要做好及时的预防工作。

5、助人自助的原则

咨询员的咨询过程不是替您出主意、想办法的过程,而是帮助您自己想清楚问题的所在,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咨询过程中,您自己的心理能够得到成长。因此,咨询是“授人与渔”,不是“授人与鱼”。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心理教育的方法:如催眠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心理咨询、行为治疗等等,本人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筛选了以下几种方法:

1、心理咨询,帕特森认为,咨询是一种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咨询人员提供一定的心理氛围或条件,使对象发生变化,作出选择,解决自己的问题,并且形成一个有责任感的独立个性,从而成为更好的人和更好的社会成员。例如,我们班级中的一位女中学生A,只给她本人咨询,这个女生也没有说家庭情况,只是给她本人做心理咨询,结果以失败而告终。这个案例是失败的。但是,我还是没有真正明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根据家庭系统论的理论行事,太脱离家庭了。如果采取权氏家庭心理治疗法,我认为那位女中学生的心理障碍的解决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又例如,一位女生B,性格内向,胆小腼腆,原先学习自觉刻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但有一段时间精神萎靡不振,郁郁寡欢,无心学习。面对父母、老师的批评,该生泪水涟涟,欲语又止,后来向“心理信箱”投了一封“我该怎么办”的未署名的求助信,讲述在男女同学交往中带来的内心苦恼和难以自解的矛盾心理。心理咨询室为此专门出了一期以“青春期如何开展男女生正常交往”为主题的黑板报。不久,该生主动找实验教师畅谈,把心中郁积已久的苦恼毫无保留地倾诉出来。心理咨询教师在表示充分理解学生的这种感受的基础上,讲了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怎样正确处理好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使该生恢复了先前欢快、轻松的精神状态。她在日记中写道:“是心理咨询老师帮助我从痛苦的深渊中解放出来,我又发现了天空是那么广阔,花儿依然那么美丽芬芳,同学们的笑脸那么和谐可亲。”

2、集体心理治疗,简称集体治疗,指治疗者同时对许多患者进行治疗。这些患者常具有疾病及相关问题的共性。这种方法的优点,能节省治疗所需的人力,也能利用集体的力量产生积极效应。例如,某学校高中学生C自杀未遂,在学校家庭社区内引发为危机。对于这些事件,需要从各个侧面展开广泛的小组活动,对这种感受予以资讯,消除对学校、家庭、社区的潜在危害。小组领导者需要具备的技巧与咨询小组大致相同。又例如,我们班级有许多同学为了一点小事自己不快,便向别人发泄,摔摔打打骂骂咧咧,•有的则以戏弄别人为自己开心,对别人冷嘲热讽,没有温暖之心.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课对班级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教育.3、行为治疗,是以减轻或改善患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技术的总称。它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具有针对性强、易操作、疗程短、见效快等特点。由于学派理论甚多,它的种类名称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例如,我们班级学生D,平时上课经常不认真听讲,在做小动作,对这种不良行为或变态行为施加一个不愉快的体验,用言语责备等方法,利用痛苦的条件刺激来替代异常行为的快感,从而减少或消除异常行为,因此人们通常又称之为“以毒攻毒疗法”。

4、个别心理治疗,是相对集体心理治疗而言,是以单个病人为对象的心理治疗,实际上大多数传统心理治疗均是采用该种形式,与本章中其他心理治疗在理论和方法上会有所重叠。

例如,我班级里有一个学生E,家庭父母离异,平时很自卑,也很悲观失望的,学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我找她谈了几次,要求她冷静的思考自己的家庭情况,告诉她如何去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了,如何去面对自己的心理障碍.并要求她采取以下的心态会比较有益:首先,必须接受自己的“自卑”、“悲观失望”现实;其次,必须自己承担起克服心理病的主要责任;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或专业心理治疗。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中学各学科的教学中,也可以通过班、团、队活动来进行。但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还必须发挥“心理健康教育课”这一主渠道的主导作用,并辅以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心理治疗等手段,才能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1、心理健康教育课是一种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的的专门课程。

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为目的的普通课程,它是着眼于心理素质的培养和从格的全面发展。学校可以自编教材,一般每周可开设一节心理健康课,由专任教师执教。教师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运用以上设计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调节其不良的心理状态,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原理,根据个体心理特点与规律排除心理障碍,使其回复到健康状态。可以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前来咨询。教师通过对有心理障碍和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认真分析,耐心疏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促进个性心理健康、和谐、平衡发展。

2、心理测评是根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现在科学的心理测评主要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法。通过心理测评手段,从个人简介、家庭背景、学业表现、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动机和态度、思想品德和价值观等各方面进行因材施教与教育、教学研究提供依据。

3、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4、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三)、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个性。如果孩子在小时候心理障碍就潜伏下来,在长大以后遇到困难时,就无法正确克服,甚至走上邪路。现在许多农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遍认为孩子没病就是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帮助家长掌握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首先,要重视每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班主任可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也可以请一些专家、教师到会为家长们上课。其次,学校通过《家长报》(或其它媒介,如闭路电视等),让家长更多地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农村学生住家比较分散,召集家长不易的难题。再次,班主任通过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商定、共同采取措施来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最后,班主任还可以通过写书信或电话联系的方法,与家长进行更多的交流,及时地把学生有关情况反映给家长,取得家长支持,共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与思考

(一)、成果

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1、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普遍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教育,使心理辅导教师认识到心理素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改变单凭分数片面评价学生的发展,形成了“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人人成才”的正确观点。

2、在学校教育中,心理辅导教师要多与学校其他任课老师取得联系,在各科教学和班主任、学校德育教育中要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管理中自觉地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3、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学生对心理素质知之甚少,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常把心理问题错误地归结为思想道德问题。通过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心理素质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4、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树立起正确的目标。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观察、思维、想象、创造的良好习惯,发展了主动、创造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建了良好学校气氛,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

(二)、思考

通过在学校教育中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引起了以下几点思考:

1、学校教育中学校领导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学习,培养骨干。

2、学校领导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认真学习借鉴外校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从本校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在实践中走出一条适合本校的路子。

3、学校心理辅导老师要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

4、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如果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灌输理论知识,而不是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那么是收不到多少实效的。

参考文献及搜索的网站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自助读本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2、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1—3册)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3、上海心理热线网

4、心海扬帆网

5、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网

6、心理教育网

7、牵牵心理热线网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历时多年,对北京500多个班、两万多名学生进行测试所得出的结果也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中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呢?分析起来不外乎几个原因:

一是与学习有关。学校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学习成绩好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们的奖赏,才能被评为好学生,考上好学校,长大了找到好工作;反之,不少学习差的学生,则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家长的打骂。由于老是担心成绩不好,不少学生回到家中就立即看书写作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不高,第二天到校时精神状态不佳,听课效率低,成绩无法提高,造成恶性循环,以至许多学生出现了厌学的问题。

二是由人际关系引起。由于教师、父母对学生缺乏理解和沟通,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从而引起学生的困惑和烦恼,或因父母离异、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了心灵伤害。另外,处理不好与同学的关系也令他们十分苦恼。

三是来自情感方面的困惑。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

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一些家长总以为孩子只有感冒发烧才是得了病,出现学习障碍、多动症、焦虑、厌学、胆小、说谎、不守纪律、打架等就不是病。而我们的学校和老师们也总是把着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上,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考虑开设相应的课程,来帮助他们了解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来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其实健康是由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两方面组成,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要随时经常注意学生心理的微妙变化,发现问题及时疏导,切不可等闲视之。

现代医学越来越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虽不是精神疾病的多发时期,但却是不健康行为的孕育期。由于中学生心理活动状态的不稳定性、认知结构的不完备性、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性、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性等,使得他们比成年人有更多的焦虑和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也更容易产生心理障碍。暂时性的心理障碍若得不到及时排除,便会产生不良反应,从而影响以后心理的健康发展,甚至会酿成日后难以挽救的心理疾病。所以中学阶段是容易滋生心理异常的温床期,必须将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学生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来抓紧抓好。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摘要】随着中学生越来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出现,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如何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探讨了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从情绪、行为、个性以及与异性交往等方面作了分析;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只针对“心理有病”的人,也不仅仅等于是心理咨询、开设心理课或者德育教育中的一个方面,而是这些方面的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在对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中提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在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努力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

一、引言

在中学,广大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应该说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但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比如说抑郁、自卑、怯懦、孤僻、敏感等,据有关研究发现31.3%的中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 7.0%存在中重度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既是考察学校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的基础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如何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或者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错误而开展的方式不对。所以有必要对该问题进行一定的思考并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

二、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

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是由童年到成年的“过渡期”,情绪不稳定,情感既丰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现为易急躁、易冲动,自我失控,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2.行为方面

一方面世界观还不够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行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主要表现为好逞强、好与人争斗、做事鲁莽、不顾后果,逆反心理强烈,对父母或老师有较强的抵触情绪。

3.个性方面

主要表现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别强,过高估计自己,以自我为中心,看问题片面,总把错误归于别人,爱嫉妒他人。4.异性交往方面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确立的重要时期,学会和异性交往,在交往中认识异性,是中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初中生处于青春的萌动期,对异性感兴趣、有爱慕心理,对两性关系意识朦胧。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但是在同异性相处时又感到害羞不自在,对与异性交往有误解,这说明他们还很不成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1.不是“心理有病”的人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有效地应对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使学生更有效更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挑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和家长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也同样需要心理健康教育,有的时候可能还会更需要,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重视和及时的帮助。

2.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心理咨询

根据各级教育部门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建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需要在开展心理咨询的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然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而不应仅面对个别学生和家长的特殊需要。心理咨询只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方面,它不应成为全部内容。心理咨询室可以被视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为依托,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广播、刊物等各类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与教育活动。3.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开设心理课

开设心理课的做法很好,但是认为开了心理课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就太片面了。诚然,每周固定的课时安排,使心理健康教育在时间上有了保证,并有了稳定的传播知识的途径。但从目前我们所了解到的各学校开课的情况来看,仅仅开设心理课难以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许多属于非知识性的内容,单单在心理课上是达不到教育目标的。它需要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训练等亲自体验才能获得,而课堂教学所能提供的活动空间、实践机会是极有限的。其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除主题内容外,还包括测验、咨询、班团会活动、野外训练等,而这些内容是无法由心理课来涵盖的。再次,心理课侧重解决一般性、整体性及共性的心理问题,而无法深入地解决特殊的、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所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向学生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知识的传授应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对全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应与对个别学生的心理咨询相结合,心理课程应与心理训练、辅导相结合。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在教室里进行,而更应该走出课堂用各种实践活动来内化所学的心理学知识。

4.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德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的而不能由它来代替。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例如,一位学生最初在课上捣乱,可能他就是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只是他以不恰当的方式表现出来了。如果教师以传统的德育的眼光看待这位学生课上表现出来的捣乱行为,这位学生就会很容易就被纳入到坏孩子的行列。如果教师重视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他就会觉察这位学生行为问题背后的心理需要,更多地给这位学生以积极的关注,这位学生需要关注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就不会在上课的时候以捣乱来引人注意了。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更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

四、在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前面概括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误解。为此我们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并走访了几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小学了解情况,主要从学校管理、教师培训、家校协同和学生发展等不同的层面,全方位地、立体地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入思考,得到一些启发,下面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谈几点建议:

1.培养中学生有效调节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精力旺盛,充满活力的时期,他们情绪变化强烈,易冲动,不善于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感情用事。如果是在正确思想引导下,激情状态能使他们做出对自己和他人成长有益的事;但如果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也可能干出危害他人及社会的事情。因此教会学生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增进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2.加强青春期性心理教育

正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身体和生理上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性器官迅速发育并趋于成熟。他们这时会对异性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接近了解异性的要求和愿望,并且在性本能的驱使下,他们逐渐产生性意识,有了性的冲动,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暴风骤雨的时期”。

中学生对这种迅速成熟带来的巨大生理和心理冲击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他们对异性表现出眷恋和向往,但又不知道这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于是可能会产生悔恨、恐惧、自卑等矛盾心理,造成精神紧张,影响身心健康。所以在这一时期加强对中学生的青春期性心理教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进行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学习,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观念,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及技巧,如如何与异性同学交往、早恋心理调适等就至关重要。

3.要注重实践,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实现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做”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通过那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从而将心理健康教育再一次真正落在实处。

4.学校应与家长、社会一道,共同推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当孩子进入中学后,家长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他人,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除此之外,各种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与传媒等其它社会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开展。

总之,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祖国将来的栋梁之材,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要在保证他们身体健康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建立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使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必由之路。最后我呼吁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为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而共同努力。

2.1.1 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中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李岚清在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说:“素质教育的本质是要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品行高尚、身心健康、知识丰富、学有所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四有’新人.”又指出:“素质教育应包括思想品行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这些论述说明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内涵,同时也指出了素质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往我们的学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分数,造成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理想信念模糊,道德观念淡漠,集体观念缺乏,思维方法僵化,实践能力差,创新意识不强,使我们培养的人才在中学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学生的心理素质差也就在所难免.所以,把实施素质教育当作教育的头等大事来抓,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基础.2.1.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开展适应他们特点的心理卫生课程,帮助中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结构,克服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学习、生活、生理、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2.1.3 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对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他们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对心理问题严重的学生及时防范和推荐治疗,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早期的解决.2.1.4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中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具有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勤学向上的特点,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生活在轻松、和谐、活泼的氛围中,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从而减少心理压力和心理负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抵御各种心理困扰.2.1.5 建立新教学观,改进教育方法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书,更应该重视育人.育人是全方位的教育,除了课本知识的教学以外,思想品德教育、身心健康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等,都要通过每一位教师的教学贯彻到教育的全过程.教学分学科,教育则是全方位的,教师如果把自己分教学科外的教育当作份外的工作,就是不合格的教师.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就时刻要考虑自己的育人职责,如为人师表、公正平等的对待学生;教育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作风;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耐心启发学生刻苦学习,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不要机械的死记硬背,强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来培养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改进教学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改变以往单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运用讨论式、启发式、点评式、导读式、实验式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觉主动性.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之中,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对学生调整学习的心态,促进心理健康也十分有益.2.2 家庭教育

2.2.1 全面耐心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在孩子的中学阶段,家长应充分关注他们的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精神世界,给孩子充分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与其建立真挚的情感基础,在履行监护责任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监护孩子的心理发展.2.2.2 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对子女的错误采取严厉惩罚、无情打击,往往不但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使自己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并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民主、宽松、温暖的家庭气氛下的孩子,活泼、外向、受朋友尊重,也懂得尊重别人,好奇心强,富于创造性和建设性.相反,父母对子女的虐待、专制、忽视、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2.2.3 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

对子女的关心并不等于对其物质上的绝对满足,也不是对其精神上的无原则放纵.真正的关心和爱护是从小培养子女的自立自强精神,这样的孩子经得起挫折,懂得自尊自爱,富有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现象曾被恩格斯称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但进入本世纪,与之相连的心理问题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据调查表明,中学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已成为中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一、造成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只有了解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预防和解决它。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以下原因:

1.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很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在社会上蔓延,渲染色情、暴力的书刊、音像制品充斥文化市场,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等,严重侵害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遍布城乡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更是诱发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温床。

2.家庭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教与家风对孩子的心理及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缺乏父爱或母爱是导致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第一诱因。教育方法不当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贫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高压型”的家庭极易造成孩子的人格自卑和逆反心理;“放任型”的家庭教育,极易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此外,父母的不良行为以及单亲家庭也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3.学校教育影响。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致使学校生活单调、乏味,许多学生对学习生活感到枯燥,心理恐慌,信心不足。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生身心特点,教育学生采用不当的方法,对学生体罚、心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中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学生时期,尤其是初中阶段,正是学生的“心理危险期”。这时期,中学生生理上迅速发育,造成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及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被打破,致使中学生生理“早熟”与心理“晚熟”的反差越来越大;中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片面性和主观性;中学生精力旺盛,感情丰富,但又带有冲动性,也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而对于这种悄悄到来的变化,中学生自身没有思想准备,家长、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认识,不能及时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渡过这个阶段,致使这一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加强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中学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产生。

1.优化中学生的成长环境。要大力倡树新风正气;要努力消除各种精神“污染源”,保证中学生有一个安全、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要教育、引导中学生自觉远离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不宜进入和涉足的营业性娱乐服务场所。同时,要努力以丰富多采、健康向上的活动吸引中学生,满足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积极营造适合于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环境。

2.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要帮助家长懂得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中学生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对中学生出现心理问题要有思想准备。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符合中学生心理规律。对“问题家庭”的孩子更要特别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3.加强教师心理素质的提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方面,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要有很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使自己始终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另一方面,要对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对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校应认真落实素质教育,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4.全面提高中学生自身素质。应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要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普及心理健康有关知识的过程中积极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7.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篇七

一、政治教育, 创造社会意义

我国成立以来都坚持则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制度, 崇尚了广大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民主政治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主力军, 对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可提高青年同志们的民主意识, 为社会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大的机遇。

1、教育政治理念。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能让全社会公民意识到国家的执政理念、领导方式、管理模式, 让群众认识国家的政治制度。

2、更新人文意识。

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直接促进作用则是人们的政治意识提高, 让群众能够体会到自己在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价值[1]。

3、参与政治大事。

坚持民主建设, 重在让群众参与到国家民主活动中, 而国家长期走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课增强人们的民主意识, 让人民参与国家政治建设。

4、增强政治能力。

社会青年对国家建设发展的意义毋庸置疑, 对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增强他们的政治能力。高等院校开展政治教育工作, 能不断训练学生的执政能力, 为新时期党政建设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价值体系, 支撑政治理论

从政治学角度看, 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力量依据, 也是高校政治教育的重要参考。自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 国家领导人们则强调了核心价值体系的积极意义,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校“立德树人”里。

1、马列主义。

中国在社会民主建设过程里依旧要将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作为指导理论, 在系统、全面、深入理解马列主义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特色主义。

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 创办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国家发展的核心内容, 只有坚持这一理念才能创造出属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3、爱国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爱国主义当成一项理论基础, 让青年学生在优秀文化遗产和传统中提炼精髓, 思想上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含义, 以不断促进自身民族精神的加强。

4、创新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中提出坚持“与时俱进, 改革创新, 发展原则”是我国政治教育的原则, 也是民族思想意识培养的最佳途径。创新主义教育需要引导学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 促进青年实现意识、品格、能力、思路上的创新, 还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以指导工作[2]。

5、道德主义。

高校指导学生时将道德主义融合在内, 能让学生从思想道德行为准则上约束自己, 建立青年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长效机制。道德主义对于民主意识的培养起到了“正确引导、科学规划”的作用。

三、把握方向, 创建和谐政治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把握好教育方向, 根据大学生青年们的实际情况制定教育方案, 这样才能真正加强他们的民主意识。邓小平理论作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指导理论, 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许多指导贡献, 把握学生政治教育方向需深刻体会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1、坚持科学方向。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立足于党的优良传统与执政作风, 对青年学生的思想健康给予辅导。参照邓小平理论指示, 我们需从培养接班人, 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看待政治教育, 掌握准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教育工作取得成效。

2、迈进共产主义。

当前,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但人类社会的进步必须要朝着“共产主义”迈进, 这是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最终目标。

3、完善第二课堂。

早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师们常把工作重点放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 从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3]。理论灌输知识教育的一个方面, 高校还应该从社会实践上为大学生创造学习平台, 开辟第二课堂有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更新发展。

4、团结各方力量。

一是学校, 高校作是大学生学习各专业知识的场所, 搞好校内思想政治工作极为关键;二是社会, 政府宣传部门应加大民主政治的宣传力度, 让青年认识到培养民主意识的重要性;三是家庭, 青年家长应该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 让学生的思想也随之调整。

结论

政治教育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内容, 在思想意识上对学生科学引导有助于其社会实践的改革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促进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 才能让民主意识传遍于每个社会公民, 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群体的主要青年群体, 也是我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观念及实践行为的调整, 能让学生认识到社会民主意识的积极意义, 这将成为高等教育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民主意识

参考文献

[1]邹建华.民主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的重点内容[J].党建工作, 2009, 17 (4) :23-24.

[2]王婉娟.青年大学生民主意识培养的创新途径[J].浙江大学学报, 2008, 20 (11) :17-18.

8.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途径论文 篇八

关键词:高校 思想政治 心理健康

1 高校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1 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缺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如何准确把握当前大学生思想特点,并使学生把课堂教育成果融入学习、工作、生活,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思考,这也是当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地方。

①教育队伍薄弱、形式单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思政课课堂教学主渠道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两个环节,这个重任一般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学生工作教师特别是一线辅导员和班主任来承担,然而许多学校师生比的不协调造成数量矛盾日益加大;此外,思政教育大多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通过讲座及活动来开展;第三,思政课教师或学工人员为了应对学校在教学、科研、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评估、考核,极少有充裕的时间,更不太可能积极创新形式去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思政教育工作很难见效。②重理论教育,轻学生感受。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先天的优越性,理论方面较为丰富。但是教学内容、教育方法的成效毕竟要通过学生的接受才能发挥作用,并通过学生的身体力行表现出来。目前很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说”,而且是老师“说”,学生当时听的有所感悟,之后又回到以前状态。而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当做一个自己能解决问题,老师主要起引导作用的角色,并在语言技巧甚至坐姿、座位选择等方面充分让学生感受自己是个成人,是能够自己解决自己问题的人,注重学生内心感受。因此,思政教育的重点必须前移,要针对学生对各种教育方法的接受性进行剖析,这是以生为本原则在思政教育工作上的体现[1]。③教学内容深奥,考核方式传统。思政课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功不可没,但是由于其内容深奥,远离学生生活,加之学生自身的理论修养有待提高,所以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再加上学生有较多专业课要考试,又要面对需要消耗较多时间识记思政理论,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1.2 心理健康教育的缺陷 国务院、教育部等中央部委相继颁发了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我国高校开始日益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心理学科发展及高校实际,其理论、实践都还存在一些误区。

①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个别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纯粹的心理咨询,所以对象局限于存在心理障碍的少数学生。相关心理教师也只关注心理咨询技能,如意向对话、沙盘治疗等培训,而淡化了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相关科学研究。这样只关注到了少部分学生,而忽视了大部分学生心理健康。这种模式重“救火”,轻预防。②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学科教学,局限于知识传授,认为只要学生学习心理知识,就可以解决心理问题。教学只是一个方面,它需要有众多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作为辅助,形成一个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全和健康发展,而这恰恰是思政教育的目标[2]。③心理健康教育“短视化”,重治疗性咨询,轻发展性教育。由于我国的大学心理工作主要是心理咨询与学生和社会接触紧密。那么对于对心理学不甚了解的学生和社会公众来说,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心理咨询,甚至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新时期下,心理健康教育的范围已经迅速延伸,职业咨询、潜能开发等都属于发展性咨询的范畴。而且在马建青的调查中也显示,94.1%的咨询员认为发展性咨询在学校心理咨询工作中至少占一半的比重[3]。④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思政工作为指导。思政工作的核心即为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把道德认识、道德情操、道德行为统一协调起来,建立一种完成和健全的心理结构,使个体具有较高的动机水平和自我意识,从而形成一个高层次的、高效能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系统。

2 拓展思想政治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径

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能对大学生的心理品质起着正确的导向作用;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必要内容,心理健康才能成长成才;二者结合极其必要,思政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研究人就要研究人的心理。二者的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似“打地基”,思政工作似“上层建筑”。

2.1 搭建多形式的平台构架 ①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协调开展。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十三五”教育规划的开局年,在传统“引进来”的观念下,更要“走出去”。不仅要保证第一课堂的覆盖面,更要通过第二课堂的活动使学生把理论转化为行为实践。通过第一课堂及第二课堂两条腿走路,从学生需要出发,真正探索出学生想参加、学生愿意参加、参加之后有收获的活动。②创新宣传载体。打破教育固定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日常心理报刊、心理读物、宣传栏等传统宣传阵地的基础上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在线心理网站普及心理知识,并可把课堂教学材料通过网络发布,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甚至可以建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学生教育日常化、生活化。③发挥朋辈作用。设立专门学生心理健康组织,如大学生心理社团、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部、心理保健员等,使学生心理保健工作能充分延伸。

2.2 构建立体化的工作模式 ①学校层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中,成立主管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整合全校资源,齐抓共管;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并给予行政级别或纳入教师系列;搭建学校-院系-宿舍-班级的四级心理保健体系;从体制上将心理咨询教师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成为一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单一型”体制向“复合型”体制转变。②院(系)及班集体层面。院(系)具体统筹,设专人负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配备心理学生干部辅助,以班集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辅导员深入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班级心理氛围,充分发挥班干部及班级心理保健员的作用,建立心理互助小组,必要时可聘请心理学背景教师作为班级导师,督导小组成长活动,以此来提高一线心理工作的实效性。③家庭层面。拓展学校-家庭联络机制,即时把特殊生信息反馈给学生父母。学生父母,多与学校联系,配合工作,关注孩子的动态发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思想及心理问题只有通过家庭辅助治疗对学生才有效果[4]。④师资队伍层面。不仅要加大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技能培训,也需要培养一支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队伍,学生工作老师是最合适的第二梯队人选。如果再加上学生心理干部队伍,就可以构建一条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快速、畅通的信息反馈和应急渠道,使学校在遇到危机事件的时候能迅速做出反应,也有效地加强了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了工作的执行力。

3 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工作的迫切要求,二位一体,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努力做到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脉搏和心理特点,发现思想心理规律,有的放矢开展教育,最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天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误区[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4).

[2]杨丽霞.论心理健康教育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马建青.发展性咨询:学校心理咨询的基本模式[J].当代青年研究,1998(10).

[4]张玉琴,王强.心理健康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立体模式的建构———以M学院为例[J].运城学院学报,2011(1).

课题项目:

本课题受江西省教改项目资助(JXJG-13-18-16)。

上一篇:男生个性签名伤感寂寞下一篇:关于开展直属高校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