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共10篇)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一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的几个方法
崇相西初中
李红霞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语文教学怎样的变化和改革,都要在原有教学体系上来完善和添加,创新,创的不是形式,创的是让学生如何更好的来学习语文知识的技巧。本文就从传统基础教育出发来分析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1.课堂发言不积极
上课学生兴趣低下,这使课堂变得没有任何生机,有的学生不喜欢主动发言,得过且过,甚至很多学生害怕上课回答问题,这是课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要正确的引导孩子认识到课堂的意义,主动举手发言是一节课上的成功与否的关键。举手发言不仅是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主动能力,也是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一种好的途径,在讲课堂习题的过程中有个知识难易渗透的标准。
2.学生学习成绩差距大
从初中的语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往往是参差不齐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教师的教学手法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一定要加以重视,否则将会导致学生偏科严重,久而久之对语文产生厌倦的情绪,甚至抵触。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期,可塑性很强,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运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从而认真的学习语文知识。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学好语文,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更能够拓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成功的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往往使教学呈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但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当中,很多学生不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原因在于学生对语文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教师的引导方法不正确等等。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定位语文在学生未来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对语文产生一个整体的新认识,重塑学生对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1.让学生主动发言
培养学生举手发言的习惯。教师可以让学生每节课都要有发言,然后积分,回答一次得一分。每天每周都有。每天发言好的学生,发言次数最多的,分出前三名,根据发言的内容,适当的减轻他们的作业。虽然有的学生积极举手没有答对,但是通过举手也能在站起来的那一会努力的想答案,这就是一个进步。所以,不要让学生害怕举手,要让他们知道,举手是一件值得夸奖的举动,这样才会调动学生们主动举手的兴趣。
2.因材施教
每个孩子学习的能力都不同,一个班级当中学生学习成绩定是良莠不齐的,所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每个小组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共同进步。每个小组中都必须有不同基础的学生,这样有利于相互帮助。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应该有一定的层次,难易程度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相对简单明了的问题针对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提问,较难的问题则由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回答。这样,整个课堂就会“活”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保证了课堂的质量。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语文的学习,本身是个枯燥的东西,字、词、句、段的学习是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这些基本的掌握还是要从课文当中寻找。所以能把一篇文章读的熟练,理解的好才能更好的掌握字词的应用。分角色来朗读、复述课文、讲故事等都是学习课文容易让学生进入情境的方法。比如《木兰诗》的教学,可通过以上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就能更好的掌握文言词、句、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情境和氛围的设定是很重要的。
⑵引发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学当中,要调动学生身体上的每一个感官、每一个部位。一般初中学生们的注意力不集中,所以我们要尽量调动他们各个部位去感受,去触摸、去闻、去听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当中感觉快乐,重要的是在快乐中学到知识。比如《看云识天气》这节课,讲的是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上课的时候,让学生看一看窗外的云。然后提问学生,我们的双眼发现了外面有哪几种不同的云彩,然后让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来把不同的云彩画下来,之后再到课文中看一看,文中的云彩是什么样的。这样有助于学生掌握课文当中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
⑶善用激励手段
俗话说的好,好孩子都是夸大的,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要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他们,让他们对学习有兴趣有激励时时都存在,并不仅仅针对于课堂之上。
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阶段 教师从开始教学,到逐步成熟,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个艰苦而长期的探索过程,这个过程一般经过三个阶段。1.摹仿一学习一惜鉴阶段。教师开始教学时,没有教学经验,开始总是摹仿别人的教学方式方法,套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摹仿既是人的一种本能行为,又是人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对别人 的教学方法、方式,教学语言、教学风度,甚至举例、手势、语调都进行摹仿。但是,摹仿要注意消化吸收,要善于琢磨,有心的教师在摹仿中进行学习和借鉴,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无论别人经验多么好,总该领略它的精要,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是生搬硬套,学习好经验可能得到坏结果。
2.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基本上摆脱了摹仿的束缚,能够独立地完成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诸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等等。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摆脱了完全摹仿别人,能独立进行教学工作。但在独立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惜鉴别人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的特点,创造性地教学。在教学进行一个阶段后,自己能够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再结合自己的特点,进行创造性教学,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教学风格形成阶段。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创 造,教学具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其特点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语言、体态语等的结合日臻完善,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东西;教学行为已经内化,教学风格转化为随意性。这时的教学就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教学中做到“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日,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教学过程的开展有序和谐。
我们这里以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信息的活动形态为标准,把课堂教学风格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一)理智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科学型或思维型。其特点是:知识内容的交流性强,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大,教师长于理论分析,善于概括和推理;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言语表达逻辑性强,教学态度冷静,追求一种 理智的力量和科学的力量,强调以理服人;内容讲授层次清楚,线索分明,课堂教学设计步步深入,层层剥笋;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启发诱导和点拨,重视质疑问难、讨论和练习等。(二)情感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艺术型或情感陶冶型,其特点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感情充沛,富有激情,利 用情感的感染性,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最终达到以情促知。具有这种教学风格的教师,知识结构有相当的 广度和深度,有丰富翔实的材料,在授课时能旁征博引,使学生从诸多的材料中得出结论,或启迪想象,发展智力;思维敏睫灵活,善于演绎和分析,形象思维占主导,对待学生答问幽默风趣;有较高的语言艺术修养,语 言生动形象,具有鼓动性和感染性;教学组织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选择的教学方法、方式有利于教师情感优势的发挥,重视情感陶冶和美感的训练。
(三)情理结合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称情知型。其特点是兼有上述两种,理论的阐述富有情感,达到情知交融,即人们常说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知交融。
(四)幽默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也叫趣味型或唯趣型。其特点是:教师的表达手段(语言表达手段和非语言表达手段)富有情趣,意味深长。教师的语言表达诙谐幽默,情趣横生;非语言表达机智幽默,滑稽有趣,富有蕴含 性。学生在教师的幽默教学中,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了知识,发展了智力,得到哲理启迪,逐步养成了乐观主义的人生观和热情、开朗的性格。
(五)典雅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庄重朴实,娴熟老练;严谨不苟,蕴含深远,韵味醇厚。这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是经典的、权威的,但信奉经典而不守古,能够翻新和灵活运用;在教学方式方法上稳健、完善、和谐,很少有失误。这种教学风格有一种很深、很浓远的审美感觉。
(六)直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图表、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教学内容,即便是理论知识的讲解,也善于运用图表勾画出知识之间的逻辑层次关 系,便于学生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性,通过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即以感性促理性。
(七)奇异型
这种课堂教学风格的特点是:富于谜力,奇异地教学。在教学中,教师能巧妙地设置悬念,在变化中看出不变,又能在不变中看出变换。要有发展、有创造,独辟溪径。
三、课堂教学风格的形成
(一)影响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析
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是经过长期的探索逐步形成的。一般说来,影响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1.知识因素。知识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从事专业活动的专业知识。首先要求教师有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既要学有所专,又要广泛涉猎,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因为 教师主要是从事专业教学活动的,只有专业知识达到精深,讲起课来才能居高临下,统筹帷幄,才能引导学生向学科的深度进军。最后要拥有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工具性知识。
2.能力因素,能力因素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因素主要有:全面掌握和善于运用教材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 力和非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的教育机智;自我控制能力;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等。
3.心理因素。影响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一般认知特征、意向特征和个性特 征。其具体内容主要有:教师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准确清晰的记忆力;多方位立体的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稳定而较强的注意力;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性格。
4.经验因素。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积累起来的有关教与学的感性或理性认知和处理教学问题的行为方式。教学经验的积累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教学年限。一般说来,教学年限长的教师,教学经验比年限短的教师相对丰富些。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程度有关。但是,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不
一、定就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因为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仅靠经验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教学个性和对教学艺术的不断追求与探索,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
5.主观因素。在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内部因素中,除了知识因素、能力因素、心理因素和经验因素外,教师的主观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对教学艺术、教学风格的执着追求和努力探索是形成教师教学风格的 最活跃的因素,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没有执着的追求与探索、就没有创造;没有创造,就不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清醒的自我意识和顽强的科学研究精神,是教师形成教学风格的必 备条件。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与创新,注重反思教学,及时总结,不断积累经验,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6.外部条件因素。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除了上述的内部因素外,外部条件因素也是制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重要条件。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外部因素主要有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如中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采用串讲、背诵、评点等方式方法,要求教师教态庄重、讲述翔实、治学严谨,这就决定了在封建社会中宣讲成为其主要的教学风格。当代社会,一方面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而,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了各种教学风格。教学内容也是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说来,理科的教学内容倾向于“理智型”的教学风格,文科的 教学内容倾向于“情感型”的教学风格,同样,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也不同。例如,特殊学校的教学风格会明显不同于普通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学风格也会因学生的年龄大小、知识面宽窄、能力的强弱而不同。
语文课堂上掌握知识固然最重要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积极地学习习惯更是重中之重。所以语文教学需要创新和改革,作为教师,必须主动地探索钻研更具有实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乐在其中。
2.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二
一、语文教师的素养
教师素养是指教师依据职业需要, 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所必备的身体的、心理的品质。本文所说的语文教师的素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 ) 对文本解读的能力
语文课堂以文本为主要教学载体,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文本的解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将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 一些教师往往把握不准文体, 导致教学目标不明 , 教学内容 混乱 , 教学方法 不得当 , 从而大大 降低了课 堂教学效率, 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有些老师自感对文本解读能力较 差 , 则过于依 赖教学参 考书教学 , 无可争议 , 教学参考书对教学有一定帮助, 但即为参考, 就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不能生搬硬套地直接引用, 过于依赖教学参考书势必会束缚思想, 造成课堂教学模式僵化, 内容讲解固定而又单调、讲解生硬, 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高明的教师往往会依据文本体式和学情对文本进行解读, 并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适时调整教学内容, 改变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 从而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 ) 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的引导能力也会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 那么教师如何才能真正起到引导作用, 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 获得相当的知识储备。语文教师的学习能力直接关涉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包罗万象, 内容丰富异常, 所以合格的语文教师要具有丰富的知识, 有些教师不善于钻研业务, 缺乏应有的学习能力知识不能及时更新, 也就难以适应变化莫测的语文课堂教学明智的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向书本学习, 向名师学习, 向学生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向书本学习充实专业知识, 向名师学习, 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向学生学习, 了解他们看问题的角度, 为实际教学提供明确方向。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 不能一蹴而就, 语文教师要有做学问的良好态度, 真正践行教到老, 学到老这句教育界的老话。
(三 ) 人格魅力
语文课既传授知识, 又塑造灵魂,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灵魂对话的过程。所以, 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应该包括语 言表达能 力、品德情 操、教学智 慧、亲和力 等诸多方面。 语文课对学生的影响追本溯源主要还是通过语言完成的,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师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教师的品德情操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高尚的品德情操必然能感染学生, 于无形中完成语文课的德育任务。前文已经讲过, 语文课堂是变化莫测的课堂, 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教学智慧, 就难具备处理课堂教学中突发事件的能力对教学无疑是不利的。教师的亲和力对师生关系的影响较大,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所以亲和力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之一, 这在语文教师的身上显得特别突出。在如今的教育大环境下, 语文课不但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塑造灵魂的任务, 而且承担着调节学生学习心理的重担语文课堂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 可缓解学生因理科学科学习而带来的心理压力,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从而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二、语文教材
语文教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载体, 连接着教师和学生, 所以语文教材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 现行的五套语文教材, 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 凝聚了编者的诸多心血, 获得了使用区师生的诸多好评, 但在教材使用过程中, 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下面以现行的普通中学人教版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为例进行分析, 该套教材采取的是按文体分单元进行编写的, 每一单元还附有单元教学要求, 并且相关的阐述都很深刻, 这样的编写方式确实对实际教学有很大帮助, 带来了很多好处, 比如可以做到文体清晰, 教学方向明确等, 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少走些弯路, 但同时在教材的实际使用过程中, 一些弊端也在显现。以诗歌单元和文言文单元为例, 仅背诵就会给学生带来巨大压力, 如果是诗歌则相对好些, 因为虽然要背诵的篇目较多, 但篇幅一般都较短, 学生识记难度不大, 但文言文就不同了, 文言文自身的语言特点和篇幅特点就决定了学生背诵难度较大, 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甚至对课堂教学产生抵触, 势必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另外, 分单元编写, 也人为地割裂了不同文体之间的联系, 从长远看, 这将不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三、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学生对语文的认识, 应该包括对自身语文素养的认识和对语文学科的认识两个方面, 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往往会决定其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而学习态度不可避免地会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造成影响。通过对一些学校的实际调研发现, 很多学生, 尤其是高中学生, 对语文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究其原因, 就是他们对语文学习认识不足。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 学生对其较为熟悉, 尤其是高中生, 认为自己已学了多年语文对语文内容较为了解, 自己的语文素养较高了, 就难以再迸发语文学习的激情, 这是对自身知识储备认识的不足。也有一些学生受高考影响, 在学习上有较强的功利心, 认为学与不学语文对其语文考试成绩都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还不如做些理科题目, 这是对语文这门学科的特点的认识不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也是学习的直接执行者, 其对语文学习一旦缺少积极性, 就会使语文教学缺乏动力来源, 也就说学生对语文的态度, 在一定程度上会对语文教师产生影响, 从而对课堂教学产生影响。
四、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
学校教学环境和社会环境也是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就学校来说, 其对教师发展所提供的平台和制定的教师考评制度及对语文的重视程度, 都会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学校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 (下转第10页 ) (上接第24页 ) 展方面的投入较大 ,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的进程就会加快, 这对课堂教学无疑是有利的。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是注重综合考察还是只看重学生成绩, 是动态考察还是静态考察, 都会对语文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 学校的考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教师的教学。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不仅对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一定影响, 而且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产生影响。
语文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 不可能脱离社会大环境而存在, 当今社会多元文化并存, 不同形式的文化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 中学生作为不成熟的社会群体社会阅历尚浅, 对事物优劣的辨别能力较差, 因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显得无所适从, 找不到正确方向。语文学习分为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两个方面, 二者密不可分, 课外教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学生要想真正落实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就必须在课外多涉猎经典书目, 扩大视野, 活跃思维, 这样才可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所阐发, 但很多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愿读书, 即使是读, 也是读那些价值不大的文化快餐对提高自身素养无太大意义, 也就很难改变自己在语文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 所以社会环境对语文教学效果影响巨大。
语文教学工作千头万绪, 语文学科知识和语文素养时刻影响人们的生活, 与人终身相伴, 所以探究影响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因素的工作将会是课程改革下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该领域定出现更多、更科学的理论。
参考文献
[1]董旭午.让语文回家[M].西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0.
[2]裴迪娜.现代教学论 (第二卷)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2005.1.
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三
【关键词】语文早读课;提高效率;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早读课是语文课堂的重要补充,能否有效利用早读课,直接影响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形成,进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是有规律可循、有经验可以总结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常上早读课所获得的经验,谈谈怎样做能够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的基础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早读课的主要任务。于漪曾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才能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所以阅读能力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能力,不仅对语文学习有重要帮助,而且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增强学生的感悟力。因此,要让学生感受诵读的魅力,慢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会升华感性认识、激发审美热情,最后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培训带读学生,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早读
语文早读课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早读不是你读你的、我读我的、一盘散沙式的读书,而应该是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的阅读,所以学生在早读前要做到阅读目标具体、选择内容科学,时间安排合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
在早读课堂上,要安排一位组织能力强的课代表,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早读。老师要集中训练课代表的带读能力和科学选择早读内容的能力,在方法上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
首先要让带读课代表学会合理选择早读内容。早读的内容在量上要适中,不能太多,使同学们疲于奔命的一气死读,也不能太少,使同学们太过散漫放松;再者,所选择的早读内容要形式多样,可以是课内需要背诵的诗词古文,也可以是课外的传诵名篇,可以是课内的字词成语,也可以是课外的名家美文。早读内容多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避免课堂单一枯燥;另外在读书前,课代表要在黑板上明示早读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组织、有计划,有的放矢地阅读,比较容易达成课堂阅读目标,并使阅读的效果更好。
三、运用多种阅读方式,增加早读课堂的趣味性
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渗透地讲解阅读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类型,如“朗读、默读、浏览、略读、精读”等,它们是怎样的读法,有什么要求,都要逐一向学生讲解,让学生了然于胸。
早读课应该根据不同内容不断变换诵读方式,有时齐读,有时默读,也可以分角色读,还可以音乐伴读,背诵篇目可以让课代表读上句,学生对下句。多种方法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加早读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早读课的效率。
四、结合其他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巩固积累知识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阅读跟其他实践活动息息相关,应该加强阅读跟其他实践活动的联系,从中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运用示范、竞赛等方法,提高学生朗读背诵能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模仿是学生常用的学习方式。因此,优秀的示范就显得十分重要,教师恰当地运用示范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一些感情较跌宕的文章,或比较难读懂的古诗文,教师可以先在朗读中对重音、停顿,节奏、语气、感情等方面的处理做示范,这样学生自己朗读时就降低了难度,放缓了坡度,有利于维护学生对朗读的信心。
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是另一个重要的早读任务。而竞赛能让学生产生竞争的心态,从而更高效率地完成朗读背诵任务。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竞争相统一的竞赛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还可以提高学生对背诵的兴趣,从而高效率地完成早读的背诵任务。
(二)将听说读写相结合,巩固和积累知识
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听说读写四环节并不是割裂分开,单独存在的,要将四环节结合在一起,发动学生耳口手脑一齐动起来,才能高效率地完成早读的各项课堂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再背诵、后默写,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有序高效地掌握早读内容,又为教师检查早读情况作了准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背诵诗词名句或段落美文,然后要求学生把背诵的内容运用到自己说话与写作中去,在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巩固和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语文早读课的效率,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多措并举、持之以恒才能奏效。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语文早读的效率,而早读的高效率也必将加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从而为语文教学的高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淼著.《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教育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曲春梅(1987—),女,吉林长春人,本科,二级语文教师,主要研究汉语言文学和语文教育。
4.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四
语文作为重要的学科之一,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教学效率低。本文主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具体措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课堂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点,引导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设符合课堂的问题情境,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丰富课堂教学方式。
通过改变传统、呆板、枯燥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抓住学生注意力。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声音、画面、视频等将具体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快地投入学习。
(二)加强小组合作,取长补短。
目前,对于合作学习,部分教师的理解还比较片面,并没有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和作用。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创设各种情境加强学生合作,划分小组对问题进行讨论合作等。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特点,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共同学习进步。激励学生开展小组之间的合作、探讨,有效促进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协调能力。
(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整个课堂的重点,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学习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所以优化学习方法不仅需要改善教师教学的方法,同时也要改善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只有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优化教与学,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
第一,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学习。学习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往往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让学生去记住知识点,不利于知识点的融汇贯通和灵活运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以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疑点和难点的时候,能够主动查找资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依赖别人。
第二,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提问也是学生发挥主观性的一种表现,是思考的起点,是学生想探究问题的体现。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有耐心,并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实际上是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学生结合问题进行分析、思考、借鉴、解决和消化问题的过程,其实也是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的过程,是学生形成良好思维模式的一个过程。
第三,提倡学习合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己独立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学习合作能使学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组员相互讨论,共同摸索解决策略,能够充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小组合作讨论有效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提高。教师从旁引导,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思维模式。
四、结语。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对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提高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轻松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发展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力性,提高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敖玉利。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群文天地,(14):139.
[2] 包玉珍。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吉林教育,2011(25):38.
5.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五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有过“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前苏联教育局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了解学生包括以下三方面:
首先是要了解学生个性。大多数小学生的个性都是想在学习中得到老师的夸奖,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小型的竞赛活动,来捕捉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有兴趣了,那么数学当然能学好了。
其次是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任何人在学习新知识时,旧知识总是要参与其中的,用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也消除了课堂上的无效空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障碍。
尤其是数学的学科特点是逻辑性极强,新知识和旧知识环环相扣,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够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在教学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讲解新的数学概念时,教师应尽可能地从旧知识中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这些新的数学知识来源于旧知识的延伸,从而克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障碍。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也可以联系一些生活实际,让学生知道数学新知识不仅是旧知识的延伸,同时又来自于生活实际,从而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教师也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从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中提炼出数学问题,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不会感觉到数学学科的抽象和单调了。
最后教师在了解学生的这些具体情况后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团体学习辅导和个别学习辅导,做好提优辅困工作。
二、学会倾听
传统的课堂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其实倾听这一行为,不单单是学生要具备的学习特质,教师也要学会倾听。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善于教学的老师大都是能够倾听的高手,多年来我们的数学课堂经历了“教师的一言堂”,到“发言热闹的课堂”到今天我们需要的是“倾听的课堂”。
要打造高效课堂首先要转变“发言热闹的教室”为“用心的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因此就需要引导学生不仅学会表达,而且学会倾听。作为教师要仔细地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不仅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且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心心相印。
叶澜教授说:“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是的,只有学会倾听,才能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教育活动,才能与学生形成平等与友好,理解与尊重,信任与接纳,关心与帮助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尊重学生的人格。
这样,在平等、和谐、快乐、安全的课堂氛围中,教师展现出他们的才华和智慧,学生表现出他们的天性和聪颖。因此,有人说:“课堂因差错而精彩”!
三、关于备课
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分钟的每一秒,教师的备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否则我们会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首先,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
其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它们会统一在课堂教学中,缺一不可。
再次,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情况。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上80%以上的学生掌握80%以上的课堂教学内容。
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即使是在平时作业中也要尽量体现这种层次感,可以采用附加题选做题的方式来进行区分。
此外还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而不在面面俱到,能够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这样的原则,可以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合理的讲练,既要给学生减负,也不排除精讲精练。每节课都要有比较深入的信息反馈与调整,确保每节课中目标的达成度。
四、走近学生,改变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是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许多合作学习由于教师没有有效的调控而流于形式,收效甚微。如何提高小组合作,这就需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进行合理调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操作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教学过程中安排了学生的操作,学生往往也比较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是有的时候操作的效果总是不理想,教师虽然在操作前进行了指导,但这是不够的,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差异也就更加明显,或许有的学生一听就明白的操作,有的学生却无从下手,或是根本没有听明白,这时候除了小组之间的合作,教师也要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成为他们操作的引导者。
6.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六
福建省建瓯市建安小学李云珠
内容概要:
1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综合性学习≠跑龙套(应突出“语文性”)
3单一主题≠主题不分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的颁布,标志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到一个划时代崭新时期。《课标》较之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其显著特点表现为:更加强调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尤其在原先四大版块的基础上,并列新增加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且要求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过程的实施,到教学评价,都要将综合性学习作为重要的内容来予以落实。这无疑是对教材编写人员,也是对广大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同时更是一种考验与挑战。虽然,过去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地关注了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综合性、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也会或多或少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与现在《课标》对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视程度是无法比拟的。
但是,由于平日里教学任务重,综合性学习的课时往往没有明确的界定,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的示范课不多,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时的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另外,还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等原因,使得综合实践活动课仍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境地,很多老师望而生畏,即使大胆尝试,也存在很多不足或值得商榷之处。根据这些年到各地参观观摩课的体会及自己的学习思考,我想针对当今的综合实践课程可能存在的误区进行些许的研究探讨。
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众多的实践证明:凡事行前必先明其要义,方可得其要领,行其规范,终其目标。到底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呢?它和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否等同呢?下面我就谈谈我的理解。
(一)概念界定
1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呢?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 1
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2什么是“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与协调发展。它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更注重于学习方式的自主、实践、综合;又注重于过程的开放和互动,它的内容选择范围广泛、灵活,以直接经验为主。
(二)它们的区别:从范畴上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从属于综合性学习,而综合性学习不仅仅只是综合性实践活动一类。从学习内容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在语文课程体系学习中展开的,所有的活动内容都与语文相关,否则就不是语文综合性学习了。而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直接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它更关注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体验与感受,它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发展为目的。它没有特定的学科知识体系,尽管它需要学生运用所学的各种知识,但它不受体系化知识的限制。从学习方式上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式以调查、访问和各种形式的表达为主,具有鲜明的学科特征。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则因活动主题而具有多样性特点。从学习目的来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而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目的更直接地指向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综上论述,要从事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分清概念,才能进行理性的操作。
二 综合性学习≠跑龙套(应突出“语文性”)
在上面关于概念的界定中也说到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不能忽略了语文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盲目地引入不少其他学科的教学活动,把综合性学习组织为“生物活动”、“地理活动”、甚至是“合唱活动”等,违背了语文教学的宗旨。因此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为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服务。”既然如此,那语文综合性学习首先应该姓“语”,着眼于学生语文的综合素养的发展。
在曾经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有这样的一个综合性学习《依托竹资源,开发竹文化》的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家乡最多最有名的是什么吗?
生:(齐)竹子。
师:对,后天有个外地旅游团到我们这来参观考察,需要几个小导游,你们想不想去呀?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导游招聘会”,进行公平竞争,谁知道的竹知识最多,说得最精彩,谁就会被选中,并有资格去做一回真正的导游。希望同学们踊跃竞聘。
……
师:(现出鼓励的微笑)你们刚才介绍了竹子的外形、种类和数量。可你们知道竹子有哪些用途吗?
……
师:(赞许的目光)同学们讲得真好,老师也从中学到了许多竹子的知识。不过,老师还是想考考大家,你们知道竹子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运用吗?
……
师:真是太精彩了!你们对竹子的研究实在令老师钦佩。老师觉得,你们哥哥都是好导游。但我还想问一问,你觉得竹子有什么品质和精神呢?
……
师: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唱唱跟竹子有关的歌曲……
师(作业布置):回家去查查竹子一般适合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有兴趣的去画画你心中眼中的竹子等。
这堂课,认真地审阅,不就是一堂关于竹子的科学课、音乐课、美术课、地理生物课吗?只是让这些课像京剧里的角色挨个出来跑跑龙套而已。如果能对这堂课做如下改变,它的“语文味”就浓多了,主次也许就分清了:
(1)认识“竹”字的机构及基本意义
(2)温习由“竹”构成的词语,感悟对竹的理解。
(3)聚焦几篇与“竹”有关的文章(散文、诗歌等),通过诵读感悟“竹”的品质精神及由
“竹”引申开的竹文化。
(4)拓展适当了解些竹的知识。
(5)说说自己与“竹”有关的故事。
(6)设计一下,你将怎样为游客导游?介绍些什么内容能吸引游客?
因此,不管综合性学习涉及哪个领域,哪个学科,采取哪些方式,其落脚点都应该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上,而不是对其他科知识技能的掌握上。”
三单一主题≠主题不分解
大家都知道,语文综合性学习往往都有一个比较明确的主题,比如:美丽的春天,迷人的秋天、我爱家乡等。但是小学的学生年龄小,对于主题的理解很难能由浅入深,他们往往比较单一比较肤浅地理解它,即或理解较全面,却在搜集资料的时候显得杂乱无章。为了避免这种
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解主题,使学生的操作有序又深刻。如关于“中秋圆月”这个主题,你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可能就是搜集一些有关中秋的传说,有关月的诗歌,文章等。但若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每个单元时间里去完成一个分解主题的内容,学生的操作变得有的放矢,结果的呈现将呈现百花齐放般的精彩。比如,进行如下的分解:
(1)了解中秋的来历以及和中秋有关的传说(利用网络或采访家中的长辈)
(2)你喜欢哪些中秋的对联或谜语、歇后语,名人名言哦?找出来考考大家?(翻阅相关的书籍或上网搜索)
(3)你读了哪些有关中秋的好文章?把你印象深刻的介绍给大家。(课外阅读)
(4)你将在中秋来临之际,向谁献上你怎样的祝福?比一比,谁的祝福感人又美妙哦。(写
作练笔)
(5)中秋来临了,你喜欢吃什么样的月饼?为什么?目前市场上有些什么品种类型的月饼?
对它们的包装或食用,你有什么看法或建议吗?(市场调查)
(6)如果班级举行一次“圆月中秋”活动,由你来策划,你会有什么好计划?(活动策划)
(7)谈谈你们家是怎样过中秋的?有什么有趣的事发生吗?(体验生活)
展示课上,你可以要求学生把活动的照片、录像、小报、习作、对联、灯谜等以各种方式展现出来,即锻炼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
总之,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还是个新鲜的课程,关键在于我们要用一种学习的心态去对待它,钻研它,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解读它的真谛,真正地为学生语文素养等的提升而发挥它充足的魅力。
7.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七
打柴沟中心小学: 张 永 莲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新课的导入就是一节课的序幕,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只有当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欲望时,才能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一堂课,从上课铃一响,师生进入教室起,就得形成良好的开端。小学语文多采用综合课的课型。其中讲授新教材是中心环节。讲究开讲,精心设计,能把学生导入新的学习情境,迅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他的时间不长,却牵引整个教学过程。艺术性的新课到入,能够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学习动机,使学生的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情境. 简洁生动的导语配合相应导入新课的方法,像巨大的磁石,使学生倍受吸引,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使他们获得首次深刻的感知,因为第一次感知的程度可以决定记忆的强度。新课导入的目的是把“教”的目标最终转化为“学”的目标。这种定向作用的中介作用在教与学中有着激情引趣,促进和谐发展的功效小学语文的新课导入同其他教学环节不同,只是教学的桥梁。
合理的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课堂所显现出的效果是我们每位教师公认的。因此,我们结合本地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作为我们的研究小课题,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理导入新课”的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理论基础有了一定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下面本人就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十几年的经历来探讨一下课堂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这种方法直截了当,又突出中心或主题,可使学生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求。这样长久下去,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又能锻炼学生写作时的审题能力。如教学《田忌赛马》时,先板书课题,然后从探讨题意入手,引导学生分析课题,来导入新课
二: 情感渲染法 1.言语感染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如在上《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给他们先来了一段深情 的“演说”:在一个寒冷的大年夜,…….当时,每个同学都被她所感染、吸引了,好多学生还泪光点点。可见言语感染是一种激发学生课堂情绪的有效方法。
2.音乐感染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教学《快乐的节日》时,先播放《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歌曲内容恰巧使所学的课文内容, 唤起他们对课文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对快乐节日的渴望.3.情景感染
在教学有感情色彩的课文时,我们用情景感染法, 运用语言、电化教具等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所感,产生共鸣。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 先应用多媒体把学生带入那催人泪下的电影情境中去,使学生身临其境,体会到这位13岁的小英雄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我们换来了今天战火的幸福生活,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不怕危险,不怕牺牲,他的英雄事迹永远记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间,他所谱写的生命之歌将永远被人们传唱.三、质疑提问导入法
质疑具有强烈的诱惑力,能激起学生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特别是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时,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性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在教学《跳水》这一课时,结合题目让学生自己质疑并自己解决问题,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性.四、新旧知识联系法
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所学内容,把学生对旧知识的注意力迁移到新知识上来,以旧引新。如,在教学《儿子们》一课时,我们可以这样导入:昨天,我们已经了解到三个儿子的特点是,第一个妈妈说“…….”第二个妈妈说: “…….”第三个妈妈说: “…….” “今天谁来当三个妈妈,谁来当老爷爷,选出一组来表演课文内容,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简单的几句话不仅点明了上节课内容的回忆,从而更好地设入到新课学习中去。
六:猜谜引导法
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采用儿歌、谜语、绘画、游戏等形式导入新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而其中又以谜语最受学生欢迎、喜爱。因为谜语不仅符合孩童好奇的兴趣特点,而且是一种特殊的设问导入方法,能引人入胜。比如《瀑布》一课,是这样导入的,形状像白布,颜色白如银,敢从山上跳,响声如雷鸣.老师边说边画,学生边看边听,很快就猜出谜
底来了.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导入课文,趁机问:瀑布的样子像什么,颜色像什么,声音像什么, 这种方法不仅以疑促学,而且以疑激趣,使学生一开始就处于兴趣盎然之中。
七 布疑设悬,导入新课
教《海底世界》时,一走进教室,教师就用兴奋的目光扫视学生,然后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学生说:“喜欢”,教师兴致勃勃地说:“我也喜欢大海,今年暑假我还特地到北戴河海滨去看国大海。大海是那样辽阔美丽,白帆缀着碧蓝的海面,洁白的海鸥在水天之间翱翔,望着着美丽的景象我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大海的深处是什么样子的呢?”“那里有没有阳光?有没有声音?有没有深山峡谷?有没有动物、植物和矿产呢?我想知道一切啊!同学们,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想知道海底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想知道。”于是老相机诱导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海底世界》它将想我们介绍海底深处的许多新鲜有趣的事,那么海底究竟什么样呢?让我们来细读课文。
8.语文课堂教学主问题的几个特点 篇八
就像一篇文章有一条贯串全文的线索一样,好的语文课也应该有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条主线就是阅读教学的主问题。主问题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目的性。主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就是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引导最终要实现什么样的教学目的,要让学生完成与文本哪个角度的对话。在这个主问题出现之前,教学应该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比如,教郭枫的《空山鸟语》,全文写了作者来到深山老林里听鸟叫带来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对世俗的不满。本文语言优美灵性富有诗意,作者的情感表达隐而不露。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读一下课文,学生是不会理解作者写作的真正目的的。那么如何引导学生从鸟语中去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就是主问题设计的目的性。
2.唯一性。从教学目的来看,可以有多种问法,但是,最好的应该只有一个,这一个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佳途径。还是以《空山鸟语》为例。从教学的目的来看,可以有这几种问法:从情感入文,可以问成: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从标题入手,可以问成:鸟在诉说什么样的语言?从结构入手,可以问成:三个段落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从语言入手,可以问成:到文中圈画最精彩的的语句,说说这些句子好在哪里?这几种主问题的切入口适合于每一篇散文,不具有唯一性。有一段时间很流行从语言入手的问法,几乎每一堂课都可以看到这样的流行问题。这样教学也会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容易忽略了文本的独特性,而只是大众化地教学,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不定性。一线贯穿的教学设计并不适合于每篇课文。一切都要从学生的效果来看,并不是为了一线贯穿的设计而设计。有的课文如果单单设计一个主问题,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就要考虑多个问题层进式推进教学,层层推进,直至文本的深处。比如《囚绿记》这篇课文,主要写作者因为喜爱绿,把一株常春藤牵引到窗台里生长的故事。虽然作者很喜爱她,但是常春藤却因为作者的囚禁而失去了健康,而且始终执着地向外生长。从作者的性格和写作背景来看,常春藤象征了当时在敌寇镇压下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而作者由爱而囚的行为应该带给学生怎样的启发,又是一个值得讨论的多元性话题。对于这样一篇意象丰富多元解读的课文,如果要设计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问题,可能性不大。这样的课文适宜板块式教学,用小问题一步一步地带领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而《台阶》这篇小说,整篇文章就是塑造了一个用毕生心血去建一栋高台阶房屋的父亲的形象。父亲的一生与建一栋高台阶房屋的理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高台阶象征着地位,表达了一个农民一生渴求地位的心理。这篇文章情节的精致性和父亲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典型性非常突出,很适宜采用主问题的教学模式。
4.三体合一的最佳契合点。
首先,主问题根植于文本深处。在备课的时候,寻找到唯一的那个主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教者在深入领悟文本的内涵后才能准确地捕捉得到。可以说,确定怎样的主问题就可以看出教者文本研读的准确与否。以《月迹》为例,作者通过写月光照在竹帘上、地面上、酒杯里、眼睛里的不同情态,来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富有童趣的儿童化语言,看似浅显,其实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的人文情怀地渴望和呼唤――希望每一个人能怀揣一轮明月。根据这样的文本,特级教师李旭东设计了这样的主问题:月亮在哪里?是怎样的?随着这个主问题的讨论,逐渐地讨论到眼里的月亮,心里的月亮,当讨论到心里的月亮时,“只要你愿意,它就在那里呢!”这句话蕴含的意思自然就迎刃而解了。教者呈现的这个主问题恰恰反映了教者对于文本灵魂的把握。也只有这样的主问题,才能够辐射到整篇文本,起到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看似切入口很小,但是却牵动了对整篇文章的再阅读与再思索。
其次,主问题应该根植于学生的兴趣点。教者研究文本的深度不一定就是课堂教学的归结点。因为教者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考虑教学的起点和终结点。所以,学生的兴趣点是主问题设计的又一个根植点。还是以《月迹》为例,“月亮在哪里?是什么样儿的?”这个主问题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切入口很小,学生容易解决。然而在教者不经意的点拨中又能发现教材的深层内涵。
总之,好的主问题应该是能够将教者、学生、文本三体合一的最佳契合点。教者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者与学生围绕文本的对话,思维不断碰撞,能力不断提高,心灵不断丰满,情感不断丰富,思想不断升华。我们的语文课要借助于这个主问题追求这样的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才是真正的语文课。
9.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策略 篇九
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在我看来,要上好一堂课应该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策略。第一、恰切使用、合理处理教材的策略。第二、巧妙设计课堂问题的策略。第三、深刻理解、准确把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第四、注重环环紧扣的教学环节策略。
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要时刻跟上时代需求的步伐。我也在尽我最大的努力把这些理念落实到我的教学实践中。现在就以第二个教学策略“巧妙设计课堂问题策略”来谈谈我的教学实践。
我在教学《藤野先生》一文时,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把握文章的线索”,我设置了“本文的线索是什么?”的问题,学生马上议论纷纷。有的学生回答为:“以藤野先生其人为线,全文写藤野先生的原因——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与藤野先生惜别——别后忆藤野先生。”而且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过半。亦有的学生反驳:“以爱国的情感为线索,学医为爱国,弃医从文亦是因爱国。”赞成这一观点的学生也不少。争议由此引起,看到学生们讨论得如此互不想让,我趁机又设置了另一个问题:“写藤野先生与写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学生们冷静地思考了一下就做出了反应,他们恍然大悟地发现,二者并不矛盾,因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学生立刻明白了二者的关系。我便趁机点明,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藤野先生其人,一条暗线即鲁迅的爱国情感。至此,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可见,巧妙设计课堂问题是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命脉。世上没有问题的课堂,学会设计问题是教师走向成熟的捷径,好的问题能激活学生的情志、思维,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又是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紧扣教材重点,瞄准教材难点,巧妙创设情境来设计,问题力求新颖有趣(视角新,语言妙,方式独特)。切忌简单化、庸俗化、复杂化,追求“于无声处听经纬”、“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境界。
10.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 篇十
课 题 结 题 报 告
2017年2月10日
《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课 题 结 题 报 告
一、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1、目前的现状:
目前,农村小班化趋势严重。就拿我校来说,班级人数都在10人以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教育活动以理论学习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教学的手段主要以检测为主。课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效率低下,课内损失课外补,仍然靠死记硬背、题海战术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就小班化课堂教学而言,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精神和能力。在小班化的趋势下,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时代的呼唤:
新课程明确提出:“有效的课堂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小学现在凸显的是小班化。从课改精神出发,如何提高小学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课堂教学由多种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复杂系统。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追求。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生活化、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生本课堂„„成为热门词语和热门话题。然而,我们在许多的课例中发现,不少教师仅仅模仿了新课改的“形”,许多教师课堂表面上热闹、生动,对新的课堂改革只是一种“作秀”。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效率意识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是在教学活动中,以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它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也是全面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快乐园地。基于以上考虑,提出“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对提高小班化课堂效率的有效性研究”的课题研究。
三、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敏锐的感知力,独特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通过有效的小班化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合作、探究由其内容反映出来的学习方法。
3、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获取新知识作为自己的内部需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
四、课题研究重点
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构建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分析框架;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五、课题研究具体内容
1、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2、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案例研究
3、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4、关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文献研究与理性思考
六、对课题实施和完成条件的论证:
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准备阶段: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课题申报及开题论证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及分工。运用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现状进行调查,同时引领教师进行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学习,做好资料的收集。深入地学习借鉴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师课堂效率基本知识与框架。
2、研究阶段:通过课堂观察、交谈、研究,开展“教师课堂效率”的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定期举行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主要探求不同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成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个性化发展,形成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完成研究目标及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结合校本实际,着眼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课前、课中、课后三大方面进行实践研究,探索教师课堂教学的相关策略与方法,找出教师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形成相应的对策。
3、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收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除了研究报告以外,还要及时整理研究其它研究成果,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从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体系,提升校本研究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完善我校的探索经验,努力为小班化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供一点成功的经验。
(二)研究的措施与保障
3、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收集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研究报告。除了研究报告以外,还要及时整理研究其它研究成果,为将来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另外,还要从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体系,提升校本研究实践能力的角度出发,完善我校的探索经验,努力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提供一点成功的经验。
(二)研究的措施与保障
1、健全组织,完善方案。同时,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课题组对研究方案的设计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并组织对课题组成员的专题培训和辅导,达成共识。
2、制订常规,严格制度。为了保证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提供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将科研和教研工作紧密结合,极大地调动课题研究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构建平台,以研促教。定期组织课题的交流汇报活动,努力构建各种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以此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促进课题组成员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七、课题研究成果:
课题历时一年多,课题组教师都以课题为载体,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并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形成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认识,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一)、总结出了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有学者指出:教学活动是多种因素参与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活动主体(教师、学生)、活动客体(课题或教材)、教学手段。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手段可以看成是内在地规定了教学活动状态空间结构的4个纬度。教学有效性不仅受这些参与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制约。
我们认为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五个,即教育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参与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
(二).分析了影响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因多种多样,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围绕影响小班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性因素,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研究。造成课堂教学有效性不高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教师、客观教学环境。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主体的兴趣、素质都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问题。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没有读过多少书,文化程度低,甚至大部分是文盲,他们不能辅导孩子的同时,更忽视了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重养不重教。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有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也直接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教师是学习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教师的素养更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问题。
2、教师的观念。教师的观念是否正确在教师的教学中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着以下一些区别。一是我教你学,你听着就好。二是只求形似,不求实效。学生是主体,课堂要还给学生,结果课堂是学生的了,教师却收不住了,这样的课堂也谈不上实效。教师的个人素养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教师的个人素质还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不同的老师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教师个人素养对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教学过程的设计,课堂练习的设计,教师的课堂语言。
3、客观教学环境。教材和生活实际有差距,教学设施的影响。
(三)、探索出了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1、情境创设要有现实生活性
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要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的内容。因为当学习材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最感兴趣。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而有所区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颜色、声音、动画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教师要多创设美丽生动的童话故事、活泼有趣的游戏、直观形象的模拟表演等情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既要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直观性活动,更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我持续性发展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尽量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2、情境创设要有明确针对性
情境的创设要有利于学生观察和操作、猜想和验证、思考和分析、归纳和抽象等数学活动的开展。经历从实际问题到课堂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解决问题到进一步应用和拓展数学化的全过程,使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知识和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在教学中,材料和活动的情境创设应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3、情境创设要有生动趣味性
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情境的创设都是以学生感兴趣的事件为背景,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带着问题乐意、自觉地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之中,使情境的创设既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又能增强学习能力的作用。
4、情境创设要有发散思考性
解决课堂问题的核心是要引起学生的思考,提高学习活动的思维含量,解决问题的过程应该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这就要求创设的问题情境必须要有思考性,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作为提高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必须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能激活认知,引起学生广泛的联想和思考。
5、情境创设要有自主探究性
课堂的本质特征不在于训练,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维。作为课堂情境的材料和活动,应该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强力的探究欲望和创造动机。
(四)、提炼出了小班化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
1、问在教学重点、难点处。
教师的提问,应突出实质问题,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抓住那些至关重要的内容,对于哪些内容该如何提问,怎么提问应“心中有数”。还可在预设时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预设,临场才能做到将“意外”转变为课堂的资源,甚至成为课堂的“亮点”。
2、问在知识本质处。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形式较以前更丰富了,课堂气氛活跃,但要想通过课堂,使学习更有效,如何使数学的本质得到有效地揭示无疑是一个重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揭示知识内容本质处“精心”设问。
3、问在认知提升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种个性的激发,体现在课堂教学上,则需要教师通过提问,适时加以引导,抓住时机,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拓展空间。
(五)、总结出了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
1、做好课前预设铺垫
在课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知识水平和心理情感的分析,并对教材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选定教学活动,不要为活动而活动,要明确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活动的具体目标。
2、活动有章可循。
为了避免在课堂中过分各自为政的局面,我们应该提倡尊重前提下的“自由”,自由中有条理。要有组织纪律的技巧。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要注重趣味性,多准备一些儿歌。有时也可以运用小红花奖励,但要注意不能够在课堂上当场发放以免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评比表。对中、高年级学生就要以自我督促、生生督促为主,要把规则内化到他们心里,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独立思考是美、遵守规则是他应该做到的。
3、活动失败及时补救
课堂中到底会出现什么样的意外和状况这是任何人都无法百分之百估计到的事情,因此教学也是一门让人遗憾的艺术。但作为我们老师要敢于承认这种失败,并且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
(六)、研究出了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
1、精心设计适量练习
学生的个体差异决定着作业量的不同,每个孩子知识储备不同,自身学习素质不同,作业量应有所不同。根据能力的高低而布置相对较多和少的练习。
2、潜心布置适度练习
学生的练习内容与其知识的宽度有关,能力稍差的孩子做基础练习,能够稳中有升,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做发散思维的练习,不断拓宽其知识宽度。
3、练习回馈学生学习态度
作业批改与否以及批改的质量和学生的整体进步密切相关,为后进生转化和临界生的管理找到了一种合适的途径。
4、练习体现趣味与生活延伸
练习设计生动活泼的游戏儿歌,丰富精彩的拓展阅读,灵活多变的实践作业,和精巧有趣的趣味数学等。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七)、探讨出了有效的课堂评价策略:
1、即时评价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课堂即时评价。教师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如用激励性的言语评价,如“你真棒!你真聪明!”等;用肢体语言评价,如对学生点头表示肯定,或者拍拍肩膀,摸摸脑袋等;也可以采取形象的评价,如用“小星星”“小红旗”等,把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用更形象的方式来体现。
2、延缓评价
在课堂上,许多新知识都需要教师设计适合学生进行探索交流的教学环节去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学生之间交流的意见难免会发生碰撞,这时教师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集思广益,最后再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引导,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
3、个性化多元多层次评价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也要求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在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身上都能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实施个性化评价:设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如教师评价学生的课堂作业完成的速度、整洁程度、正确率等多角度进行评价,制定多层次的评价标准。如对于优秀、中等和学困生可以进行分层评价,让学生在不同的层面都能拥有优秀的等级。
八、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当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有困惑和不足,留待以后作进一步的实践和更深入的思考。
(一)、小班化课堂教学策略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虽然我们对小班化效课堂教学策略作了一定的研究,但由于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相关理论理解还不够深,还不能系统、深刻地进行总结和概括,对各类内容各类策略研究还不够深入,我们将继续把有效课堂教学策略作为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来对待。
【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几个方法分析论文】推荐阅读:
单元教学对语文教学的几个意义06-20
语文课堂对学生思维方法训练的方法分析论文08-29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方法的创新论文10-11
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率小学语文课堂11-01
对当前语文科修辞教学的方向分析论文07-11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06-28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感受06-28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初探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