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2024-07-16

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共6篇)

1.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篇一

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简报 第27期

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4月10日

目录

1.中残联组联部领导来苏州检查指导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

2.昆山市整体推进创建工作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3.吴中区按照“率先发展、一流水平”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力度

4.张家港市从六个方面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5.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 6.【创业之歌】

身残不可怕 只要肯拼搏

中残联组联部领导来苏州检查 指导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

4月8日至11日,中国残联组联部主任张仪凤、处长周国栋在苏州市检查指导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并对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进行督查指导。他们先后听取了苏州市残联理事长蔡建军的工作汇报,查检考察了张家港市、昆山市吴中区、平江区的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情况,同苏州市政府残工委主任副市长周玉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国祥交换了意见。张仪凤对苏州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进一步升华工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省残联副理事长蔡新成、组联处处长曹祥生和苏州市残联副理事长朱水根等陪同检查考察。

9日上午,张仪凤一行听取了市残联理事长蔡建军关于苏州市残联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的情况汇报,她对苏州市的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和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苏州的残疾人工作很全面,各方面工作到位,残疾人事业建设有亮点,有创新,基础好。现在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苏州要在良好的基础上,升华工作能力,提高创新能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张仪凤在张家港检查时,听取了张家港残联尹月庆理事长的情况汇报,并实地查看了南丰镇南山公寓康复服务中心、托养服务中心,塘桥镇青龙社区康复站。她要求张家港市发挥残联残疾人组织建设比较完善的优势,把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有成效。

在昆山时,张仪凤听取了昆山市的工作汇报,实地察看了昆山市投资6000万元的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工地,检查了玉山镇残联组织建设、朝阳街道善爱之家。她对昆山市的残疾人工作和朝阳街道残疾人庇护工场融托养、工疗、社区康复于一体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苏州市区,张仪凤主任先后检查考察苏州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平江区残疾人创业基地——寒香会社、吴中区长桥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善爱之家”和临湖镇采莲社区残协工作。在寒香会社,她饶有兴趣地参观了残疾艺人的工作室,并与他们亲切交谈,称赞他们的书画水平一流。她对平江区政府副区长胡岚说:“这是残疾人工作的亮点,政府要更多地为残疾人创造工作机会,让他们提高生活水平,共同奔小康。”在长桥残疾人托养服务善爱之家和采莲社区张仪凤对基层的同志说,要走进每个残疾人家庭,扎实采集好残疾人的信息,做到“数据对寸、信息真实”,不要漏掉一个残疾人,同时要不断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扩大托养力度,减轻家庭负担,给残疾人创造一个幸福温馨的安居环境。张仪凤在与苏州市政府残工委主任副市长周玉龙、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国祥交换意见时说,苏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创建工作已形成声势和合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创建已使广大残疾人得到实惠。苏州提出残疾人工作“率先发展、一流水”的目标,是有实力和基础的,创建全国示范城市一定要走在前列,要多创特色和亮点,用事实说话,让残疾人得实惠。

(市残联群宣处蒋帅)

昆山市整体推进创建工作 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009年昆山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各项目标任务,整体推进各项创建工作,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年内市残联共召开6次创建推进会,组织相关培训20次,下基层指导工作78次,下发文件81个,编制《创建简报》4期,《残联之窗》12期,在有关媒体宣传91篇,在各级残联网站宣传422篇。残疾人社会保障、康复、教育、就业等实现了全面进步。

一、残疾人康复服务快速发展。围绕2010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积极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主导作用、社会专业康复机构的骨干作用、社区康复的基础作用,构建“三 位一体”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满足广大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需求。一是发挥残疾人康复中心的主导作用和社会专业康复机构的骨干作用。重点做好0~6周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调整康复救助操作办法,目前全市在训人数65人,救助金额28万元。调整白内障复明手术费用补助操作办法,规范复明手术费用报销方式和途径,全年实施白内障复明569例,补助经费60万元。对895名贫困精神病患者继续实施免费服药救助,救助金额50多万元。二是发挥社区康复的基础作用。通过资源整合,建立了村(社区)康复站231个。建立健全社区康复组织网络,由村(社区)残协(分)会主席任组长,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为副组长,并配有社区康复指导员和康复协调员,为有需要的残疾人提供专业的康复指导和服务。举办社区康复技术员、指导员、协调员培训班,培训人数471人次。组织各区镇残联理事长、专职委员、55家康复典型社区康复指导员赴无锡、常州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外地社区康复经验。三是广泛开展康复器材、训练指导、无障碍设施、康复知识“四进”家庭活动,为664户残疾人家庭进行室内外无障碍改造,向残疾人赠送轮椅价值50多万元1066辆、辅助器具价值近10万元1162件、为18周岁以下听障人士免费配发助听器价值10万余元25台,免费发放普及型盒式助听器价值近3万元143台;印发宣传资料8000份。

二、残疾人教育延伸发展。在抓好残疾人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向两头延伸发展,实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免费教育,对考取 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实施奖励,为12名残疾学生减免学费、书本费、发放奖学金2.45万元;大力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制定《关于加快发展全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的意见》。继续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比赛,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704人次,选送残疾人参加省、苏州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苏州市4项第一,团体第三和省一、二、三名的优异成绩,其中3人获苏州市中级职业资格证书,2人获江苏省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三、残疾人就业、创业、扶贫持续发展。加强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2394万元。举办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求职登记、就业推荐等服务工作,多渠道安置残疾人就业370名。认真实施昆山市政府《关于促进创业稳定就业工作的意见》和《昆山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的意见》等政策,向17名残疾人发放自主创业补贴5.5万元,在千灯镇大唐生态园创办了残疾人创业服务基地,树立和培育残疾人成功创业典型20名,其中4名自主创业之星和2名自主创业典型受到苏州表彰。开展助残“圆梦行动”,向贫困残疾人家庭赠送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50台。为84名盲人办理了公交车免费乘车证和乘车意外保险。

四、残疾人社会保障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市城乡残疾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面落实无业重残人员享受生活救助政策,提高救助标准,年末救助1265人,全年救助总额378.3万元。制定 出台了《昆山市无业重度残疾人社会保险补贴试行办法》,对225名无业重度残疾人实施补贴,补贴资金42.3万元。昆山市政府出台政策(昆政办发[2009]62号),对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实行政府扶持,市残联制订实施细则(昆残发[2009]52号),对托养服务中心实行规范化管理。市财政下拨各区、镇托养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经费330万元,下拨2009托养服务护理费92.2万元。通过示范推进“善爱之家”建设,全市形成了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各区、镇11家托养服务中心都已投入运行,签订协议接受托养服务的人数达383人,其中全日制服务52人,日间照料20人,居家服务311人。通过电话开展的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高达99%以上。玉山、周市两镇托养服务中心被列为省级示范托养服务机构。

五、残疾人宣传文化体育创新发展。印发昆山市残疾人事业掠影、残联机关服务品牌、残疾人工作经验交流汇编等宣传册3000余份;向残疾人赠送残疾人杂志、苏州日报、现代快报350份;在各区、镇连续举办了11场以“关爱残疾人,康复进家庭”文艺演出,扩大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效果。组织残疾人工作者学习残疾人工作政策法规,开展“残疾人保障法知识竞赛”活动,提高了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学法懂法用法水平,获得苏州市组织奖。借助媒体和残联信息平台,开展专题、专栏和专版宣传。联合市文明办组织开展残疾人事业公益广告作品征集和宣传活动,获得苏州市组织奖和广播类一、三等奖、影视类二等奖、平面类 二等奖。积极参加苏州市、省残疾人文艺汇演,获苏州市组织奖,创作编排的盲人小品《阳光多么璀璨》获苏州市一等奖及优秀创作奖,获省二等奖。挖掘培养残疾人体育苗子,昆山市3位运动员代表苏州参加省特奥会获得2银2铜;另外3名运动员代表苏州参加省青少年田径竞标赛获得3块银牌,其中锦溪14岁的肢残运动员何文涛被选进省队。市爱心学校成为苏州市残疾人田径训练基地,并承办了2009苏州市残疾青少年田径选拔赛。年内组织残疾人179人次参加各类文化艺术比赛,开展各类残疾人体育活动28次,参加人数309人次。

六、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发展。昆山市政府把市残疾人服务中心列入2009年重点实事工程,管市长亲自考察选址,对中心建设提出建设性意见。韩卫副市长全程组织协调,并对工程进度进行督查。市有关部门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审批速度,多方面给予支持。市残联主动对接,紧紧围绕“三保三促”中心任务,从科学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高度,认真组织实施,按照进度目标保质保量推进。目前服务中心正在施工建设中,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总量的50%。加快残联系统信息化平台建设,为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换证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维护、更新工作有了新气象,被省残联评为“2009全省残疾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先进单位”。各区镇残联纳入了市政府OA办公系统,实现残联给与政府系统信息和文件传送联网。

(昆山市残联办公室)

吴中区按照“率先发展、一流水平” 目标要求不断提升创建工作力度

2009年,吴中区各级各部门按照“残疾人工作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和残疾人事业“率先发展,一流水平”的目标要求,不断加大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力度,在组织领导、政策推动、优化服务、改善环境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把提升残疾人工作力度作为创建工作的机制目标。区政府召开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基础上,分别与各镇、街道和区相关职能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区政府残工委制定下发了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创建工作的具体目标,进一步加大了残疾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力度,明确由区委副书记孙卓、副区长焦亚飞负责组织领导这项工作。区政府把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把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等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副区长焦亚飞专门召开区残工委全体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在第19次“全国助残日”当天,区政府领导和残工委成员单位分管领导走进残疾人家庭,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残疾人家里。区人大和政协把创建工作纳入检查督促和调研内容,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各级党委政府把残疾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同步考评,自觉把创建工作放上重要位置,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完善机制,形成了全民参与、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是把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区各级各部门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问题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助措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提升残疾人生活水平。在社会保险方面,推行对重度无业残疾人实行养老保险补贴政策,按照基本养老金缴纳标准,对困难重度无业残疾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政府补贴75%,非困难重残无业残疾人政府补贴50%;解决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城乡并轨,逐步做到城乡一体化。在社会救助方面,对智力、精神和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肢体重度残疾人发放托养服务护理补贴;对无固定收入和固定收入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重残人员给予生活救助,非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的重度残疾人同样获得生活救助;对困难残疾人的救助,继续按120%的低保标准执行,同时扩大对困难残疾人的帮扶面,加大救助力度。在社会福利方面,按照“优先满足和优惠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强化残疾人福利意识。在就业保护方面,政府继续落实残疾人福利企业政策,稳步发展盲人按摩服务机构,确保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健康发展;加大残疾人按比例分散就业的监管力度,促进有适合残疾人就业岗位的企业,充分吸纳残疾人就业;落实《吴中区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意见》,采取机构帮、项目推、社会助、典型引 等措施,帮助部分残疾人实现了创业,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三是把提升残疾人康复服务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全区初步构建了覆盖城乡、“三位一体”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即以区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为龙头,社会专业康复服务机构为骨干,镇(街道)、村(社区)康复为基础的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做到城乡残疾人康复服务信息互通、服务互补、资源互享。目前,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有3家专业康复机构纳入残疾人康复服务定点单位,建立城乡残疾人社区康复中心和社区康复室(站)86家,拥有城乡社区残疾人康复协调人员170名。全区城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接受康复服务率已达到90%以上。残疾人“三助一给”康复服务在城乡深入推进,白内障复明手术、配送助听器、赠送轮椅盲杖、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假肢等康复服务项目已深入到农村。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服务在城乡同步开展,全区确定了3家0-6岁残疾儿童专业康复定点机构,直接为全区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残疾儿童进入机构康复率达到100%。

四是把提升残疾人教育培训水平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区教育部门将残疾人教育纳入当地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倾斜。其一,残疾人特殊教育覆盖城乡,区建立了残疾人特教学校,在乡镇普通学校设立特教班,并通过特殊教育现代化达标建设,提升农村特教服务水平。全区残疾儿童少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残疾儿童幼儿接受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明显 提高。其二,对残疾学生和困难残疾人家庭中的学生助学政策覆盖城乡,城乡学龄残疾学生一同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含中专、职专)教育,一同享受助学补助制度,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同享受助学奖励政策,保障每位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其三,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适合残疾人特点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劳动技能、实用技术和扶贫帮困等方面的培训服务。

五是把提升扶残助残环境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各地、各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号召,在全社会大力宣传人道主义思想和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形成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中,结合“文明城市”、“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评选,等活动,广泛开展扶残助残宣传,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舆论氛围。残疾人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公共文化机构为残疾人提供优惠服务,社会公共文化生活广泛吸纳残疾人参加。公共图书馆设立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图书室(角),积极开展免费借阅服务。在中、小学思想道德课程中增加人道主义、自强与助残教育等内容。镇、街道残联组织依托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残疾人生产生活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六是把提升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作为创建工作的重要突 破口。紧紧抓住经济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农村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残疾人事业经费逐步增加的有利时机,以实现“六个全覆盖”为阶段性发展目标,从建立城乡一体的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入手,积极推进残疾人事业城乡一体化发展;在不断提高城区残疾人生活水平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优化助残扶残环境的同时,着力解决农村残疾人生活保障、医疗康复、庇护安养、教育培训等方面政策不完善、设施不配套、发展不全面等问题。按照城乡互动、统筹发展的理念指导实践,把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放上重要位置,突出抓好基础设施、人才队伍和发展机制建设,以农村残疾人事业的跨越发展,主动与城市发展水平接轨,实现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目前,全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残疾人服务体系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基本奠定。全区城乡残疾人初步实现了生活保障全覆盖、康复服务全覆盖、托养服务全覆盖、教育培训全覆盖、无障碍环境全覆盖、组织网络全覆盖。

(吴中区残联办公室)

张家港市从六个方面加强残疾人 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张家港市在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活动中,以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为突破口,全面加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镇镇有专职、村村有专联、社区有康复员、个个有待遇、年年有培训,即“五有”残疾人基层组织网络,进一步提升了残疾人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2009年10月20日,中残联《残疾人工作通讯》头条位置刊登了“张家港市市镇村三级联动整体推进残疾人组织建设上台阶”的专题报道。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公开招聘残疾人专职委员。经过计算机考试、笔试、面试等几轮选拔,择优录取了8名镇级残疾人专职委员,签订了聘用劳动合同,工资待遇按月发放,年收入2.5万元。镇残疾人专职委员通过培训,全面做到了角色进入、感情投入、工作深入,在残疾人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选聘残疾人工作联络员。全市每个村(社区)选聘1名热心残疾人工作的联络员,每人每月发放补贴50元。目前289名村(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活跃在千家万户,为残疾人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三、选聘残疾人康复员。每个村(社区)选聘1名残疾人话务员,由镇(区)残联和卫生管理中心在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中选聘,村(社区)康复员为兼职岗位,实行工作性补贴,补贴标准为每月100元,补贴费于年终考核后发放。

四、建立健全协会领导班子。全市5个残疾人专门协会,配备了13名领导班子成员,他们都是五类残疾人及其亲属中的优 秀代表,工作认真负责,形成了由市残联统筹协调、各专门协会相对独立的工作格局。做到了“七个有”:即有分管理事长、有联系协会工作的残联干部、有协会牌子、有办公用房、有设备设施、有活动经费、有工作台帐。市聋人协会、锦丰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塘桥镇残疾人综合协会被苏州市残联评为“协会工作先进单位”,市智残人及亲友会主席李兴祖、金港镇残疾人综合协会副主席杨曦华被苏州市残联评为“协会工作先进个人”。

五、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2009年5月,成立了“张家港市助残志愿者服务总队”和9个镇区“助残志愿者服务分队”,全市登记在册助残志愿者1119人,为3000多名残疾人解决就学、就业、康复、婚姻、家电维修等4000多件(次)。

六、建立权益保障队伍。2009年5月,成立了张家港市残疾人法律援助维权岗,由5名专职援助律师和12名职业律师受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服务,他们的职能是:一维权、二监督、三疏导、四顾问,全年免费为34名残疾人办理了法律援助。

(张家港市残联办公室)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 全面推进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

2009年以来,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根据与市政府签 15 订的《苏州市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目标责任书》,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创建工作,无障碍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全市实际完成无障碍城市建设项目1654个,比原计划增加628个;完成投资额7481.28万元,比原计划增加个2046万元;其中有230个项目被评为苏州市无障碍建设示范项目。目前苏州市区269条城市主次干道建成了无障碍道路,盲道总长663公里,路口无障碍坡道12013处;有48条道路的公共车站候车区设置了提示盲道。初步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无障碍道路系统,得到了国家中期检查组的充分肯定。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以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为契机,做好城市道路、各类公共建筑和居住区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新建和改建的现代化公园广场均设有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的出入口坡道,全市新建改建的238座公共厕所均为无障碍厕所。新建和改建的大批文化、体育、购物、旅游、休闲、政务等大中型公众建筑均有了方便残疾人的出入口和相应的无障碍设施,较大型的星级宾馆、饭店还配置了轮椅和残疾人专用客房。图书馆新馆、规划展示馆、长途汽车站南站及改造后的市残疾人活动中心、老年公寓、等均有标准的无障碍设施,市图书馆还专门设置了盲人阅览室。对大部分公共建筑、大型、较大型的商场、超市、购物中心、部分住宅小区进行了无障碍设施改造。目前无障碍建设已推进到基层社区,各区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活动中心、绝大部分老年公 寓、菜场、休闲绿地等都建有无障碍设施,有201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

二、牢牢抓住“新建”这个关键环节,确保新建项目严格按照技术规范实施。严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关,把新建项目的无障碍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的,不得通过施工图设计审查,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同时加强对建设单位执行有关规范标准的监督检查,对不按规定建设无障碍设施或不按设计规范建设的,不予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于城市道路,不予办理工程移交管理手续。

三、开展无障碍城市建设评比创优活动,提升无障碍建设城市水平。组织无障碍建设改造施工单位开展无障碍建设项目评比创优活动,注重在各个环节建设一流的无障碍设施,全市评出了一批无障碍建设示范项目,进一步提高全市无障碍建设城市水平。同时,推动了全体市民对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帮助,在全社会强化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提升了城市文明形象。

(苏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公室)

【创业之歌】

身残不可怕 只要肯拼搏

相城区肢残人协会主席宝艺纺织丝绸印染厂厂长

陈宝兴

我叫陈宝兴,1962年出生在相城区阳澄湖畔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岁时因左手烧伤致残。不幸的命运促使我从小勤奋读书,1978年考入木渎中学,三年后,因为左手残疾,优异的高考成绩还是没有圆上大学梦。回到家乡后,经人介绍进入了镇办企业工作,我非但没有因此消沉,而是暗下决心同命运抗争,立志要干出一番事业。

刻苦使我从弱者变强者

当时,我工作的单位是镇办湘城丝绸印染厂。为了干好这份工作,我克服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潜心学习生产工艺和企业管理知识。首先是克服肢体残疾障碍,因左手残疾(无手指),抓不住东西,但我还是忍着干活时左手的疼痛,咬紧牙关苦干。其次是摆脱色弱困扰,我的眼睛有先天的色弱,颜色相近的东西很难分辨,一个眼睛有色弱的人,要完成印染车间的颜料的配料,是谈何容易,但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在配料过程中从未出错,厂里竟然到现在谁也没有发现我的眼睛有色弱的毛病。在我做仓库材料员时,努力挖掘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颜料配比技术,很多配料比例都熟记在脑子里;第三是坚持“笨鸟先飞”,在做统计和企业管理员时,经常自觉加班加点,厂里所有的账目都由我一个人兼职完成。多年来,我从印染车间的一线工人做起,当过领料工、仓库材料员、技术开发小组长、统计员、管理员,干过 财务、供销等,不管在哪个工种岗位上,我都刻苦钻研,认真学习,逐步熟悉掌握了印染厂的所有生产技能和管理知识,厂里不管哪个岗位上缺人,我都能顶上去。学海无边苦作舟,刻苦使我从弱者变成了强者。

敢拼使我有了自己的工厂

由于我有了丝绸印染企业的技术业务知识,1994年我鼓足勇气承包了厂里一条流水线,第一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收获。从承包经营中尝到了甜头后,我慢慢地走上创业之路。1998年,我投资开办了苏州市相城区宝艺纺织丝绸印染厂。有了自己的工厂我感到压力更重了。创业,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多么不容易啊。我常对自己说:“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有挑战,也有机遇。敢拼能工厂办起来,讲质量、讲服务、讲诚信、树品牌才能把企业办好。”几年来,我始终把质量和诚信放在第一位。为了保证质量,我经常在生产第一线,检查每一道工序,把好质量关,保证每一批货合格出厂,让每一位客户都能提到满意的货。经过全厂上下的共同努力,宝艺印染厂名气越来越响,客户越来越多,生意越来越红火,产品从加工发展到进销,流水线从一条增加到三条,厂房面积从租赁的2000平方米扩大到自己建造的25000平方米,企业一步一步地发展壮大。

致富不忘反哺社会

我的成功后,我没有忘记回报社会。我先后在厂里安排二十余名残疾人就业,并且对他们格外的照顾,只要残疾人职工家里 有困难,我都会积极帮助解决;逢年过节,上门慰问,大病小病,都要去看望他们。为了回报社会,我每年都向所在社区捐款捐物,最近我又向刚开办了社区慈善超市捐款1万元;四川入情入理特大地震后,我向自觉党组织交纳了1万元特殊党费,支援灾区抗震救灾。2006年,我被区残联推选为相城区肢残人协会主席,我表示一定不鼓舞肢残弟兄的期望,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同大家一起勤奋学习,顽强拼搏,为建设“三区三城”多作贡献。

(相城区残联办公室)

本期送:中国残联、省残联;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市残工委成员单位领导,市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市、区政府。本期发:各市、区残联,各直属单位,各专门协会。

邮箱地址:suzhouchuangjian@163.com

电话号码:0512-65723760

共印100份

2.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篇二

第 二十三 期

青浦区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月21日

青浦区残联召开2009总结表彰会

1月13日,青浦区残联系统2009总结表彰会在上海阳光康复中心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区残联副理事长苏建明主持,各街镇残联理事长、副理事长、专职干部、各专门协会正、副主席及区残联全体工作人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区残联副理事长苏建明宣读了2009街镇残疾人工作考核结果。各街镇残联在2009都充分发挥了“代表、服务、管 理”的职能,每个街镇残联都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亮点。希望大家在2010年以更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残疾人工作,推动青浦区残疾人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会上,获得一等奖的重固镇残联、朱家角镇残联、香花桥街道残联进行了交流发言。

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衣伟昌在会上对2009的残疾人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0年的残疾人工作进行了布置。进一步肯定了各街镇残联的在过去一年中的工作,同时对如何做好残疾人工作提了三点意见:一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二要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灵活的工作作风;三要有很强的组织观念和任务概念。

强基固本促发展,真抓实干给实惠

——重固镇扎实推进残疾人事业

在2009年末,重固镇先后两次接受市创建验收组关于“创建示范城”验收和市康复处关于“人人享有康复”达标验收的座谈会。当专家们听到广大残疾人及其家属的心声时,对重固镇的残疾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重固镇的主要经验是强基固本促发展,真抓实干给实惠。

一、健全机制,建立制度,有序推进残疾人事业

为了强基固本、真抓实干、扎实有序地开展残疾人工作。首先,健全了工作机制,先后建立了残疾人服务社、助残社、康复指导站、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站、阳光工场、阳光心园、残疾人职业援助基地等一系列工作、服务机构。同时,为了增强工作自觉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性,还建立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即:重度注册学员上门走访制度、各类工作服务人员培训制度、每月一次工作例会制度、检查考核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一系列制度的实施,使镇残联的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自觉性,收到了实效。

二、充实队伍、开展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加强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对助残员队伍、康复指导员、康复员队伍、居家养护志愿者队伍、阳光之家、阳光心园工作者队伍、智障人员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等教育培训。年内,组织参加区残联开展的助残员应用文写作培训22人,阳光之家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培训3人,阳光之家管理人员培训1人,助残服务社负责人员培训1人,同时,镇残联举办助残员从康复服务知识、职业道德等迎世博知识等培训4期96人次。着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水平、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旨在提高对残疾人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关注民生,加强保障,让残疾人得到更多实惠

(1)按政策及时办理重残无业人员手续,以保障他们基本生活,年内新增重残无业人员5名,全镇累计重残无业人员120人。其中:农村89人,城镇31人。按时按标准发放好保障金(重残无业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分别为农村388元/月和城镇583元/月)。

(2)为切实解决残疾人医疗和养老保障问题,认真做好农村残疾人的两保工作的调查、摸底、汇总、统计和上报工作,为258名未落实农村医疗保险的农村残疾人(包括农村重残无业人员)按不同的标准进行了补贴;为71名农村残疾人的养老保险进行补贴,两项补贴合计69150元,持证残疾人两保参保率达100%,真正落实了农村残疾人的两保问题,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

(3)春节、元旦、助残日(周)期间,共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91人,发放慰问金34700元。

(4)为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和鼓励残疾人自谋职业,镇政府实行了对无业残疾人发放每月350元补助,自谋职业给予每月奖励100元的政策,2009年共支付本镇失业、无业的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托底补助及鼓励残疾人就业奖励金,两项共计195500元。在2009年新创办了阳光职业康复援助基地有14名人员就业。

(5)为33户残疾人家庭子女申报和办理了2009“扶残助学、春雨行动”助学救助。其中高中4人获得助学资助款6000元,大学29人获得助学资助款73500元(其中有2人父母是双残家庭在原有基础上每人增加500元)。(6)开展就业状况的调查、掌握了底数。调查结果全镇在就业年龄段范围内的残疾人有364人,其中有劳动就业能力的残疾人255名,其中已经就业的残疾人有233人,未就业、无业残疾人22人,重残无业人员109人。根据调查结果2009年新增集中安置残疾人45人,累计安置残疾人就业233人,其中:非正规就业残疾人51人。安置福利企业就业134人、分散安置社会企业就业47人,自主创业1人(私营业主)。

建立机构 营造氛围 促进康复

朱家角镇“阳光心园”规范运作

朱家角镇共有持证残疾人1846人,在册精神残疾人501人,其中持证精神残疾人290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5.71%。近年来,朱家角镇为保障精神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加强社区康复机构建设。

一、强化领导,措施到位,建立社区康复机构

镇党委和政府切实把社区康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工作计划,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推进社区康复机构建设。一是政策落实,确保机构建立。2008年根据市、区残联工作部署,镇开始筹建立“精神残疾人日间照料站”(现名为“阳光心园”),为此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协商,加强指导,出资30万元置换了“阳光心园”办公和活动场所,同时投入38万元用于改建、装修和添置设备等。二是经费到位,确保运作正常。朱家角镇“阳光心园”现有注册学员29人,镇政府将康复训练、活动费用均列入镇财政预算,为推动“阳光心园”的正常运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三是专人负责,确保管理有序。首先挑选了一名热爱残疾人事业、工作有责任心、事业性较强的助残员专职负责“阳光心园”的管理工作,同时选聘6名工作人员并对其进行上岗培训,还聘请了1名资深医生负责学员的服药管理工作。再则制定了各类规章制度并督促严格遵守,做到每周活动有计划,每日服药和康复活动有记录。

二、广泛宣传、整合资源、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为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共同关心残疾人事业,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倡导“助残为荣”的社会风尚,并把助残扶残纳入基层考核工作内容。一是开展咨询活动。几年来以“精神卫生日”、“助残周”等为契机,在朱家角广场、珠溪园开展咨询活动,通过为民服务项目,政策咨询等活动宣传残疾人事业,倡导全社会关心精神残疾人。二是开展共建活动。现已有4家单位与“阳光心园”建立了共建关系。“东方绿舟”团委与“阳光心园”结对共建以后,团员青年们经常来开展联谊活动,每年2次带员到“东方绿舟”免费游玩,并安排志愿者全程陪同。三是开展文化助残。组织学员成立了具有朱家角古镇特色的扁鼓队、腰鼓队、筷子舞队等。通过表演活动,一方面扩大了残疾人工作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增强学员的自信心、愉悦身心、帮助康复。

三、精心组织、形式多样,开展有效康复训练 几年来,朱家角镇“阳光心园”根据学员的特点,合理地、有针对胜地开展康复训练活动。一是康复形式趣味化。根据学员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活动安排,从“农疗”、“娱疗”、“工疗”入手,使学员既学技艺,又学常识,还进行心理疏导。另外,每年2次组织学员外出参观接触社会,还开展亲子活动,加强学员与亲属间的情感沟通和交流。二是社区训练常规化。首先坚持正常服药,有效控制病情;其次每日邀请镇精防医生对学员进行评估、心理疏导,每季邀请区精卫中心医生对学员进行评估疏导,做到对有情绪波动的学员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的康复训练,使不少学员的风貌焕然一新。有一位学员发病前是幼儿园的代课教师、活泼外向,但发病后自卑内向,不与外界接触、交流、沟通,还经常发病住院。在“阳光心园”工作人员和医生的关心照料下,服药正常了,体质增强了,笑容增加了,与家人更融洽了,还积极参与到“阳光心园”的各项活动之中。虽然家人希望她能重回社会,但她认为“没有阳光心园,就没有重获新生的我”,为此她还协助承担了不少管理工作。

以人为本 攻坚克难 促进就业

——香花桥街道

3.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篇三

根据国务院残工委秘书处《关于确定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候选名单的通知》(残社康[2009]1号)和省民政厅、省卫生厅、省残联《关于下发<福建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和第二批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培育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残联康复[2009]98号)等文件精神,在2007年成功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基础上,我区继续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活动。为推动该工作扎实开展,持续深入,现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社区为工作平台,运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和挖掘社会资源,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着力构筑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体系、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建立残疾人基层康复服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辖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水平,确保我区2010年完成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示范任务。

二、任务目标

2009年至2010年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活动,实现以下目标:

一是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创建工作,确保组织管理、经费设施、服务内容、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等方面全面达标;

二是推动“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创建工作,确保政府组织领导无 障碍、病源筛查无障碍、患者对白内障认知无障碍、医疗服务能力水平无障碍、患者接受手术费用无障碍、白内障治疗自然工作机制运行无障碍;保证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例,复明一例。

三是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确保辖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全面达到国家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要求。

三、基本原则

(一)以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为重点。从各类残疾人基本需求出发,兼顾多样性康复需求,紧紧围绕覆盖面广、时效性强、需求迫切的康复项目开展工作。

(二)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社会化工作方式。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康复工作的有效方式,切实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

(三)实施重点工程与提供普遍服务相结合。选择残疾人迫切需要又有可能做到的康复项目,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大力推行社区和家庭康复,推广实用易行的康复方法,普及康复服务。

(四)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结合实际开展康复工作。不断拓展康复领域,增加服务项目,注重高新技术在康复领域的应用,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四、康复服务内容

(一)残疾筛查、诊断:社区康复协调员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入户进行筛查和功能评定,早期发现各类残疾,掌握社区内残疾人的康复需求。

(二)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指导 站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详细的康复训练档案。同时,各社区康复协调员也要为社区内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动态掌握康复需求与服务情况。

(三)康复治疗、训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依据筛查、诊断结果,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和训练,包括对视力、听力、智力障碍者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并转介;对肢体障碍者,进行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上级康复机构的指导下,组织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和智力残疾人开展工疗、娱疗和其他康复活动;指导聋儿家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组织社区内盲人开展定向行走训练。

(四)康复知识普及: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卫生、教育、心理等专业技术人员,为社区内残疾人及其亲友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康复咨询活动,发放康复科普读物,传授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

(五)转介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转介到上级机构或专门康复机构。社区康复协调员根据残疾人在文化教育、职业培训、劳动就业、生活保障、无障碍环境改造及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需要,联系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管理体系

成立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区民政局、卫生局、财政局、教育局、残联、妇联、团委、集美公安分局等部门和各镇、街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指导并组织实施创建工作,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情况,协调 解决相关问题,督促检查工作进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残联。办公室主要职能是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分解任务指标,综合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康复需求调查,实施康复训练,为康复对象提供康复服务及康复工作的统计和检查。

成立区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和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站,发挥技术示范、人员培训、基层指导、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作用,为残疾人提供辅助器具适配供应服务和家庭无障碍改造服务。

各镇、街也要相应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工作领导机构,并组织社区(村)居委会抓好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的落实。

(二)明确职责,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区委宣传部:大力宣传集美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和创建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区工作;宣传我区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实施工作;开辟专栏,跟踪采访,及时宣传。

区卫生局:把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局,统一规划安排,统一布点建设;将残疾人康复业务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工作职责,做到平台共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必须建立残疾人康复室,重点开展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要组建社区康复员队伍,开展社区康复员业务培训,入户开展残疾筛查(残疾人康复需求筛出率不低于辖区常住人口总数的2%)和功能评定,掌握社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对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和医学功能训练的残疾人实施康复治疗、训练,指导精神病患者合理用药,对社区内复杂疑难的患者开展康复转介服务。做到有专职康复医生,有场所,有设备,康复职责上墙,康复服务项目上墙;对幼儿及学前儿童进行疑似残疾筛查。区民政局:将康复训练与服务纳入社区服务工作内容之中,在社区服务中心(医院)和社会福利机构开辟场所,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为贫困康复对象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补助;组织志愿者参加康复助残;利用社区服务热线开展康复咨询和转介服务;协助抓好免费婚前健康检查工作。

区发改局: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

区文体旅游局: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开展残疾人文艺活动。区教育局:组织在校的残疾儿童开展康复训练,探索寓康复训练于教学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发挥特殊教育的资源优势,参与智力残疾儿童康复人员的培训、知识普及和家长教育的工作。

区财政局:将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按照《福建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给予经费保障。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2元安排康复经费,用于残疾人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康复服务、康复救助、辅助器具适配和残疾预防等康复内容的开展实施。按照户籍人口每人每年0.8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用于康复需求调查、建档立卡、人员培训、组织宣传、协调实施及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贴。残疾人康复经费和社区康复工作经费要确保及时到位,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康复经费专款专用。

区建设局:负责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对盲道检查与维护。团区委:发展助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区计生局:对育龄和怀孕妇女进行科学预防残疾知识的宣传。区妇联:积极参与残疾妇女和儿童的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组织妇 女参加康复助残活动,利用多种形式和渠道向残疾儿童家长普及残疾预防和康复的知识。

区公安部门:要了解掌握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情况,协助卫生部门做好治疗、康复工作,协助民政部门落实监护、扶助工作,对肇事精神病患者依法送到定点医院强制治疗。

区残联:负责残疾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组织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协调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组织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推广使用“十一五”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全国统一用表、康复训练档案与评估标准;组织人员培训,建立工作队伍;进行知识普及和社会宣传;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信息咨询;组织督导检查;统计上报任务完成情况;指导残联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及基层康复站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抓好典型,推广经验。

镇、街:要确保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专(兼)职人员负责,有工作制度和会议记录。组织辖区进行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掌握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数、残疾类别和康复需求等情况。依托现有社区医疗机构建立康复站,对外挂牌,做到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服务内容、康复知识读物和残疾人“康复服务记录表”。镇、街残联对城乡社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情况进行指导,掌握工作进度和工作效果,填报“康复服务汇总表”。

社区(村)居委会:社区(村)居委会配备康复协调员或由社区残疾人联络员担任康复协调员。康复协调员应发挥在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中的协调作用,会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调查残疾人康复需求,建立康复服务档案,动态掌握康复需求和康复服务情况,向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信息和转介服务,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 务和相应的支持。做到有专(兼)职人员管理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有工作记录。对残疾人进行康复教育动员,要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占到本社区残疾人总数的50%以上并备有“康复需求登记表”,要求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中50%以上得到训练服务。提供康复训练与服务的站点有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康复知识读物和“康复服务记录表”。

(三)添置装备,完善康复训练设施

一是在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站。站内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配备不少于10件的康复训练器材;设有专柜,配有康复普及知识读物、VCD康复训练光盘;建立康复服务工作制度,实行优惠的医疗、康复政策;有专人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掌握辖区残疾人情况及康复需求情况,向辖区残疾人提供医疗、康复服务;认真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档案及健康查体档案,要求康复训练与服务建档率达到95%。2009年完成全区6个残疾人康复指导站的设置,所需经费由区财政按每站10万元统筹列支。

二是在社区建立社区康复服务室。在区创建办和区卫生局、残联的指导下,各相关社区(村)居委会协调本社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社区服务机构,安排固定的残疾人活动场所,建立面积不少于30平方米的社区康复服务室。2009年全区要有80%的社区(村)居委会完成社区康复服务室建设,社区康复服务室建设所需经费由区、镇(街)财政按每室3万元统筹列支。社区康复服务室配备经济实用且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赁的康复器材、辅助用具、康复知识普及读物。

(四)建立机制,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一支稳定的社区康复工作队伍,实行社区康复工作人员聘用制。区、镇(街)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院)建立残疾人康复室,社 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确定1名医生(从事医学康复),负责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各社区(村)居委会确定1名社区康复协调员,负责组织、协调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做到人员到位,责任到人,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长效服务机制。

二是制定康复人员培训计划,设立培训基地,建立培训制度。对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实行上岗培训,确保培训合格率达到100%。对社区医务人员及村卫生人员(社区康复员)开展残疾人康复技术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120小时;加强社区康复协调员及残疾人联络员康复服务业务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30小时,以不断提高为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的能力。

1、康复工作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由区残疾人康复办公室负责对全区康复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康复工作的目的意义、工作原则、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基础康复训练常识;残疾人康复需求确定、康复服务内容、康复服务记录填写和评估方法;康复器具使用及咨询转介服务等。所有从事康复工作的人员都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培训每年不少于30学时,经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培训记录必须建档,形成台帐。

2、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把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的相关内容纳入培训计划之中。培训内容为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与服务所必需的功能评定、计划制定、器具应用、档案建立的方法和技术,为残疾人康复提供康复服务和指导。

对街道(镇)的社区(村)康复医生、精神病防治医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为: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方法,康复服务的内容、方法和要求,肢体、智力残疾儿童、脑瘫残疾儿童、精神病人等康复对象的确定,康复训练计划的制订、评估,训练技能的掌握,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的使用以及训练器具应用等知识,使其成为康复技术业务骨干。对社区康复协调员,主要培训内容包括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康复需求的确定、康复服务的内容,传授科学规范的康复训练和评估的方法及如何规范填写表卡等,使其能直接为残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复服务。

3、残疾人亲友、助残志愿者的业务培训。残疾人亲友是不可忽观的支持力量,康复助残志愿者是康复员队伍有效的补充力量,但必须经过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以提高康复成效。培训内容为区分残疾的程度、残疾人的心理、残疾人的家庭护理、康复服务的内容、康复训练的方法和训练器具的应用等。

三是对社区康复服务实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严格社区康复机构、康复人员、服务项目与技术、康复内容的资格准入和审批登记制度。各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在开展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应保障康复服务有序、流程规范、服务优良,确保残疾人及其亲友对康复服务的满意率不低于85%。建立使用统一的社区康复服务工作、康复服务记录、康复训练等档案,残疾人康复服务建档率达到90%。社区康复工作要求真务实,注重实效,按计划、按制度进行督导,每季度对社区康复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组织开展多样性的“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活动,使辖区残疾人在社区康复工作中受益,把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六、实施步骤

(一)工作部署与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6月—2009年10月)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议,动员、部署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相关工作。要利用各种形式,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的目标,对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的意义、内容及方法等情况进行广泛宣传。形成政府支持、社会参与、残疾人及其家庭积极参加的社会康复氛围。通过区电视台、《集美报》及其它新闻媒介,运用多种宣传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造势,积极营造创建氛围。

(二)组织实施与自查阶段(2009年10月—2010年6月)在创建全省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补缺补漏,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及本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全面创建活动。2010年1—3月,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对各项创建工作进行自查,按《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标准》以及《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检查验收方案》进行自下而上的自查自评。区创建办要及时对不足之处进行补缺补漏,准备迎接福建省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省残联组织的检查验收。

(三)迎接省康复办、省残联的检查验收阶段(2010年6月—2010年9月)

2010年第三季度接受省残疾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领导小组对我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工作的检查验收。区创建办要对不足之处及时进行补缺补漏,准备迎接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组织的检查验收。

(四)迎接国务院残工委秘书处、全国残疾人康复办验收阶段(2010年第四季度)

4.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篇四

验收工作方案

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是区政府2010年重点工作之

一。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创建工作正按方案在进行之中。最近,接省、市残联通知,全国示范区验收时间提前到2010年7月份,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目前,各项工作到了关键时期,必须加快进行。

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和迎接验收工作,近期,区残联对下辖11个街道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制定了迎接全国验收工作方案。为确保实现创建全国示范区的目标,现将迎检工作方案提请区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一、确保创建经费落实

全区各项创建经费预算总额43.35万元。主要包括:

1、各种康复站建设、康复器材维修、康复档案表格、康复宣传资料、人员培训、会议接待等10万元。

2、根据全国示范区评分标准,“区财政按照辖区覆盖人口每人每年不少于0.30元安排社区康复工作经费”,全区按常住人口43.5万人计算,需配套康复经费13.05万元。

3、为保持我区残疾人工作信息化在全省领先地位和创建工作需要,给每个社区残协配备一台电脑。0.35万元x58=20.3万元

二、尽快解决残联综合服务楼

根据国家发改委对中残联《“十一五”地方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中残联函„2006‟223号)批复意见,以及安徽省《关于印发安徽省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的通知》(皖政„2006‟101号),要求县(区)残联应兴建一座500平方米以上的残联综合服务楼,并作为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的评分内容之一。关于此事,我们曾多次向区发改委、国资办等相关部门打报告和反映,请区政府及时加以解决。

三、与区卫生局协调解决

1、两个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

根据全国示范区评分标准要求,要成立6个残疾人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即六种残疾类型),占6分。我区现只有镜湖区分院1家,内、外环境基本可以,有部分康复服务记录。下一步主要是充实软件资料,特别是对康复员每年120学时培训、康复知识普及、咨询转介等方面的资料。镜湖区医院康复中心问题很大,至今无场地、无活动、无资料,希望区政府督促尽快解决。

2、部分社区反映,康复员与社区协调需要进一步加强。根据国家卫生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第六条中规定,“残疾康复指导和康复训练”本应是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职责之一。希望政府出面协调,一是要卫生局制定措施,对不配合的康复员加强管理,主要是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列为卫生服务站考核的重要内容。二是根据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奖励政策,加大对社区康复站的经费补偿力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四、社区康复站总数和面积不足

我区现有56个社区,外加2个行政村。在2008年底创建省级示范区的时候,共建立49个社区康复站,超过了全国示范区标准80%(45个)。其中建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5个,建在社区居委会的24个。

目前主要问题有:一是由于旧城区改造,少部分康复站已经停用或合并。二是近半数的康复站面积达不到30平方米。有的社居委和卫生服务站本身场地就非常小,只能挤出一点地方摆放康复器具。有的社区康复站就挪到了架空层、车库,有的只好花钱租房。如拆迁比较多的赭山、赭麓街道,以及大花园社区、健康路卫生服务站、红星社区、车站社区等等。

建议解决的办法有三条:一是加快新康复站的搬迁,如汀棠的香樟花园、红梅,北京路的洗布山、张家山。二是与文化站、居家养老中心等合用,建成多功能活动室,如大砻坊、王家巷、陡门口、红梅等。三是对于确实没有场地的社区康复站,可以临时租用场地,政府给予房租补贴。

五、加强相关部门的分工协作

创建全国示范区涉及到几个部门,请政府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及时提供所需材料。为此,我们制定了《镜湖区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部门任务分工细则》,请各部门加以落实,比如:区政府办公室提供政府的工作计划;区财政局提供康复经费支出资料;区卫生局提供专业培训资料等。

六、迎接全国验收工作的四点措施

5.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汇报 篇五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同志们:

××区在中国科协和自治区、市科协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实施《科学技术普及法》,全面推进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下面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工作的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区基本概况

××区是××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个镇××个街道办事处,××个社区居委会和××个行政村。××区海洋资源富饶,旅游资源独厚,人居环境优越,区内科教基础较好,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市前列。多年来,××区先后先后荣获“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光荣称号。

二、科普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情况

在这次创建工作中,我们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为契机,以提高全区人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突出滨海特色、巩固提升荣誉,塑造特色品牌,助推跨越发展。主要做法有如下三点:

(一)强化领导,夯实基础,继续巩固提升科普格局

××区形成了党政主抓、科协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科普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加强领导,坚持“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与贯彻落实《纲要》紧密结合,并把实施《纲要》作为科教兴区的重要举措,纳入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每年定期、不定期听汇报,解难题,全力推进创建工作。二是机制建立到位。建立健全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纲要》领导小组会议,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三是责任落实到位。把实施《纲要》和创建工作纳入××区党政机关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严格按照“四定”方针,做到上帐管理,奖惩并举,层层分解,级级落实。四是经费保障到位。专项经费确保逐年递增并根据重大活动的开展随时追加。带动和引导有关企业、个人和社会力量投资科普事业,如××移动、××电信、××商场、等企业和个人捐资兴建科普活动场所,赞助科普文艺晚会,免费提供活动舞台。

2.完善工作网络,建设“四大链条”。一是巩固“区-镇(办)-村(社区)”科普传统链条。指派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以及一名副区长具体分管和联系科普工作,调整充实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调整配备基层科协专(兼)职主席。所有社区、行政村均成立了科普活动站,成立了老科协,在北海市率先健全了基层科协组织。二是拓展“科技专家-行业协会-科技示范户”科普创新链条。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吸纳专家,邀请农业专家到我区讲学,实施“科普惠农兴村”项目,充分发挥××花卉协会、××香蕉合作社、××渔业促进协会等专业协会的辐射功能,扩大科技种养大王、致富能手的示范影响,结合庭院经济、海水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结对帮扶培养各类科技专业户、示范户××户。三是突出“主题宣传-社会实践-统筹协调”科普活动链条。通过广听意见,丰富主题实践,深化科普内涵,实现了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带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的提高,以重点人群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四是探索“移风易俗-先进文化-营造和谐”科普舆论链条。结合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周末科普广场”、“爱心超市”等活动为载体,大力普及科普,推广先进文化,促使公众科学素质明显提高,形成科学、文明、健康都社会风尚。

(二)突出重点,优化配置,不断深化科学素质工程

一是机关干部科普培训成效突出。制订培训计划,以创先争优和党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精选内容,把《纲要》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等科普内容纳入,注重实效,使领导干部素养明显提高。二是城市劳动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以提高第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提高“失地农民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提高待业人员的就业能力为着力点,开展劳动者科技教育培训工作……三是未成年人的科学兴趣日渐浓厚。发挥自身科普资源优势,开展科普讲座、学生社会实践等青少年科普活动,促进科学融入教育,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通过实践参与、交流探讨,进一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四是农村科普工作蓬勃开展。强化技术培训,找准载体,多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农村人口培训,提高农村人口农业种养技术和转移就业能力,为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机会。加大科普示范村、示范户建设。扶持发展“公司+基地(协会)+支部+农户”生产形式,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引领农民依靠科技致富,以村为单位的一站一品一园建设达100%。注重技术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教育,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三)彰显特色,塑造精品,深入推动主题创新拓展

一是实效和特色相结合,社区科普欣欣繁荣。注重“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广泛开展社区居民喜欢参与,乐于推动的科普活动,宣传和发扬疍家文化,搭建社区文化活动的平台,成效显着。二是科普和历史相结合,历史文化弘扬光大。以××市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扩大地域特色文化影响力。打造了“××××”等特色文化品牌,促进了全区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三是主题和精品相结合,海洋科普特色鲜明。做好“海”文章,深化拓展主题活动。统筹组织了“青少年-我爱祖国海疆”活动、海滩环保行动、科普上海岛、科普上渔船等主题活动;突出“海”科教,开创海洋科普教育。开创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娱乐性为一体的学校海洋科普教育。各中小学主动申请自治区级的青少年海洋科普教育研究课题,多方筹措经费建设学校海洋科普文化长廊;邀请有关专家做“保护海洋,从我做起”的知识辅导;举办水上航模竞赛以及“海之梦”系列活动;做“活”岛科教,旅游观光科普旺岛。组织开展海岛旅游观光科普活动。利用海岛的生态优势,围绕海岛、生态、历史、科普、探险旅游等核心环节,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结合,开展寓教于乐的海洋科普旅游活动。

(四)科技引领,注重创新,助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一是科技兴渔,促进海洋支柱产业持续发展。一方面科普讲座进渔港,另一方面信息跟进重服务。引导拓展远洋渔业,通过加强生产信息的发布和协调服务,组织渔船开拓南海外海以及东沙、西沙深海的新渔场。二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广先进耕作栽培技术,促进都市型特色农业发展。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科学养殖的效益日益凸现。三是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培育IT、制品、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聚集发展;依托广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市丰富的海洋资源,重点支持××××生物药厂等企业发展海洋生物工程,促进以海洋生物药品、中成药、珍珠系列医药保健产品为主的医药保健品产业发展。

6.创建全国“残疾人阳光家园”示范区工作情况调研 篇六

示范区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定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的相关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6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的文件精神,为加强和完善炉院街地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天山建材社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的工作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实现“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宏伟目标;建立健全社区残疾人康复网络,积极推进社区残疾人康复服务和残疾人家庭康复服务,为残疾人提供切实有效的康复服务。探索新时期进一步加强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思路和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运作机制,推广社区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经验和方法,以点代面,更好的为辖区残疾人提供全方位的康复服务,不断深化和发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

二、总体思路

把创建全国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列入社区残疾人工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天山建材社区创建全国社区从那既然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以街道为支柱,以社区为基础,以残疾人和残疾人家庭为对象,以社区康复服务为落脚点,根据残疾人康复需求,调动一切康复资源和辖区医疗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社区康复,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切实为残疾人服务。

三、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社区残协成立“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刘青胤(天山建材社区书记、主任)成员:徐婷(天山建材社区副主任)

马玉婷(天山建材社区委员)

布娃加尔(天山建材社区干部)

郝建辉(天山建材社区残协兼职委员)

领导小组将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交流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创建工作步骤

1、召开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动员大会,安排部署创建工作任务。

2、社区残协在社区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入户调查,摸清社区残疾人的不同残疾类别、残疾程度及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建立残疾人康复需求档案,为残疾人提供人性化的康复服务奠定基础。

3、根据社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评估标准,加大对社区康复站的考评力度。分级进行评估,康复对象由康复员进行评估,康复员由指导医生进行评估,社区康复站的工作由区残联进行评估。在有条件的社区建立康复站,配置经济实用、便于社区使用和家庭租借的康复器械和辅助用品、用具及相关读物。在所有的社区成立家庭康复,制定家庭康复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

5、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不定期

开展科普知识、健康知识、残疾人康复辅导等活动,发挥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家庭康复的作用,更好的为残疾人服务。

6、组织开展精神残疾人工娱疗活动和康复训练等康复服务,做好精神病防治工作。

7、社区残协领导小组对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区》工作按照《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标准》进行自查,在自查的基础上对未达到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标准的地方根据要求查遗补漏,争取达标,迎接沙区残联验收的准备。

社区居委会要重视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升康复服务的实效,以“三个结合”为手段,以适应不同的残疾类型和不同的康复服务需求。一是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服务为主,逐步提高服务层次;二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即一对一的康复到家庭的分散服务,也有把残疾人组织起来,到社区康复集中康复服务;三是服务与培训相结合,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对残疾人及其家属进行培训,使他们主动参与支持康复,变“要我康复” 变成“我要康复”。社区残协要争取做到全方位为残疾人服务,扎实有效地开展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做到各类康复档案资料齐全、规范。充分发挥本社区资源优势,为残疾人康复服务创造便利条件。

天山建材社区

上一篇:勇于创新名人名言下一篇:内部控制工作管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