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就业途径

2024-06-23

中职生就业途径(共8篇)

1.中职生就业途径 篇一

中职生就业指导讲座

对于学校就业工作,我想针对中职学生就业过程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讲。一,中职生的现状。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四,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一、中职生的现状

都知道,中职教育是一种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她的这种教育方向决定了我们对中职生生源挑选的宽松性,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基础文化课要求都较低。不要求中考分数,这种宽入口就决定了中职生普遍存在文化课基础太差,学习主动性不强,甚至是不想学的现象。那么这就直接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再加上我们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所学的课程又比较多,加这中职学校的设备离行业要求,离单位要求都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专业技能不是很高,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是具有最基本的专业知识,最基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主要是在各行业的生产第一线工作。

二、学生就业暴露出来的问题

1、学生定位不准确,对待遇期望值过高。

首先,学生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专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是生产第一线,所做的工作必须从最基层做起,其次,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技能估计过高。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你们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你是很难立即胜任的。这就是为什么毕业生到任何一个正规单位去了之后就要进行一段时间培训的原因,学生对所学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了解不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比如,计应,模具,服装等专业都属于技术工种。技术工种的特点决定了工作时间越长经验就越丰富,技能就越高,待遇才可能高。刚出校门的中职生,专业技能有限,缺乏实践经验,待遇较低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同学总认为外面的钱很容易赚,遍地是黄金,出去就能拿一千两千,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同学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上当受骗了。每个月拿一两千的不是没有,但那必须要付出等值的劳动。有的学生一无技术,二无付出。别人凭什么给钱你?同学们可以换位想一想,假如你是老板,你会怎么做?我们常听说一句话,你想要他的钱,他想要你的命。不说要你的命吧,你也必须有等值的付出,是吧?这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定位不准确,对自己估计过高。还有,我们服装专业有的同学,目前就有这样一种心理,我们出去了,就要搞设计,不愿当普通的车工。有这样的想法固然很好,人有高目标不是件坏事,但我们必须要切合实际。任何一个设计师都是从普通的车工做起的。“万丈高楼平地起”无论多么雄伟辉煌的大厦都得有坚实的基石。你们自己在心里掂量一下,你们的车工到底做的怎么样?

2、独生子女的娇气

现在学生当中,独生子女较多,主要表现为,吃苦精神不够,娇气太重。没有上进习,特别是城市学生尤其严重。学生初到一个单位,刚开始还好,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那种怕苦怕累的缺点就显现出来了。再加上有些家长比较溺爱迁就自己的孩子,不忍心自己的孩子受苦。这样更容易造成学生就业后产生波动。举个例子,我们前段时间送到就业公司的一个学生,一去分到品保部,这是别人工作一年甚至于几年都不容易进的部门,她做了不到一个月就做不下去了。为什么呀?她说公司太不近人情,她还没有适应上白班就开始要她上夜班。同学们,你以为这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啊?上班之后,你的身份就发生了

转变,严肃认真不讲情面的领导替代了和蔼可亲的老师,陌生的同事关系替代了熟悉亲密的同学关系。谁还管你是家里的皇帝小姐啊?

3、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为人处事的能力较差,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学生走出学校面向社会,大多只有17岁左右。社会阅历很有限,学生的一些行为习惯,礼仪,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看不清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善于与人交往,不善于沟通,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甚至有的学生表现出我行我素的个性。譬如说,好多学生出去后,在流水线上工作,本来安排好的加班,他说不干就不干,他一个人的缺席,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产,这样不仅影响了其他员工的正常上班。同时也会给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说,在企业里团队合作精神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也正是我们很多同学所缺乏的。

三、用人单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企业所需要的是综合性人才,他所需要的学生首先要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较好的思想品德,规范的行为习惯,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服从意识。好多单位都愿意在从农村来的学生,就是因为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吃得苦,比城市学生勤快,比城市学生好管理,服从意识强一些。还有一点,员工的工作态度是大部分企业最为看中的,老板把工作态度看得比专业知识更重要。他们认为一个人的知识技能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但工作态度很大部分是受个人的生活习惯性格影响的。一旦养成,很难改变。

四、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第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抓紧有限的时间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说到学习态度,我要说两句,我们有的同学,老师在上面讲得口干舌燥,他在下面看小说,照镜子,甚至有的一节课上完,课本都没拿出来。到头来,埋怨说在学校什么都没学到。怪谁呢?同学们,你听不懂是你的能力问题,但你像这样做就不仅仅是你的态度问题了,这还是一个品德问题,这是对老师的极度不尊重。第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要才同学们平时养成不迟到,不旷课,不早退,严格遵守校规校纪等习惯。(在校不准拉帮结派不准打架斗殴)遵守厂规厂纪,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但凡好的单位,他们的规章制度肯定是很严格,如果学生不能适应,轻则扣钱,重则除名。举个例子,平时我们要求大家佩带学生证,这是一件非常容易做到的事情,但有的同学就是听不进。要么忘了带,要么歪歪斜斜的戴在身上,价钱到单位去试试。上次,我们送学生到企业,正好碰到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非常沮丧的被保安遣送出厂门,一打听才知道,就是因为他上班时厂牌戴歪了,这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甚至不叫错误。在学校错了老师对你批评教育下不为例,在上班以后就没有下一次了。单位不会宽容你的,所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大家一定要在平时养成。再比如,我们要求你们平时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一丝不苟地搞卫生等习惯,实际上就是为了你们今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够做到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工作,第三,大家要热爱班集体荣誉感上班之后才能做到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单位,大家想想看,一个对单位漠不关心的人,能受到单位欢迎吗?你们可能也注意到,很多单位都有这样一条醒目的标语:只有爱岗、才不会下岗、只有敬业、才不会失业。另外对马上准停车场就业的同学,我要提三点要求:

1、定位准确,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想到自己的不足,你只是一名中专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都还很薄弱,到单位去了是要继续学习,继续磨练的。有了这种低调的心态,你帮会对工作岗位不会有过

高的要求,对于工作会更积极主动,任劳任怨。这样才更有利于你今后的发展。

2、学会处理社会人际关系,做好这方面的心理准停车场,工作意味着我们走出学校单纯的环境,走向社会的大舞台,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不像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那么简单明;朗,容易相处。我们要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的原则,我们要认识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诚信既包括客观评价自己与他人,坦率的表露心迹,也包括待人赤诚相见,诚实守信的人最容易被社会所接纳,背信弃义的行为是人们所不齿的,譬如说,考试舞弊现象就是一种不讲诚信的表现。现代社会的发展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团队精神,不要事事以我为中心。要以全局为重,处事要考虑到别人。另外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宽容与忍耐,摒弃自私自利与霸气。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谦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再次,我们要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会尊重别人,讲究礼仪,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交往的良好习惯。譬如说,我们在应聘时,呈现递证件的姿势就能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3、要做好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们从小到大已经习惯了轻松的学生生活,养成了依赖心理,自律不严的习惯。(学生——员工宽松的学校环境——制度严格的工作环境)而工作之后,身份转变了,环境改变了,那就必须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担负起员工的责任和义务,你们开始可能很难适应角色的迅速转变。精神压力很大,有的学生甚至认为社会是冷酷的,人与人之间是无情的。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在校期间就;应该对自己提出高标准严要求,面临因难受

遇到问题时不要总想依赖别人的帮助,要培养自己独立吃苦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能在工作岗位上站稳脚跟,为自己的事业迈向更高阶层奠定良好的基础。

2.中职生就业途径 篇二

一、 广泛搜集信息, 及早联系和考察就业单位, 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较为充足的招聘单位

面对供过于求的就业市场, 攻克难题的办法就是要早而广, 所谓早就是要早计划、早安排、早考察, 找到一个招聘单位就要抓住一个;广, 就是指开辟招聘单位的信息来源要广。学校发动全体教职工、亲朋等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 充分利用大家的社会关系和媒体等, 广泛搜集信息, 尽可能使学生有2—3 次选择机会, 就有把握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首先, 根据学校掌握的就业信息, 从每年10 月起就开始有专人外出联系、考察用人单位, 一般可联系到60%的招聘单位回约。次年的4—5 月就完成了与用人单位的就业协议。经过多年的不断开发和合作, 学校已经形成一个较为稳定的就业招聘网络, 覆盖了省内外的多个行业, 为开展常年的就业推荐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有广泛的就业渠道, 学校每年的就业率都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二、通过强化就业观教育和就业导向分流工作, 提高就业率

作为毕业生, 每个人都想找一份专业对口, 工作轻松、待遇较好的理想工作。这种理想化的就业观与严峻的就业形势显然不合拍, 因此, 学校就必须将就业观的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议程, 通过开设择业课或举办就业形势专题报告等多种途径, 帮助毕业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观, 正确处理眼前与长远的关系, 使就业选择机会增多。与此同时, 学校还按专业特点、学生个人情况, 使学生合理的向就业单位分流, 减少学生之间的就业内争, 提高就业成功率。

三、重视和加强对毕业生面试的培训指导工作, 通过提高面试合格率而提高就业率

就业推荐的实践告诉我们, 经过学校在面试技巧、面试心理、面试礼仪、面试自荐表达、模拟面试和应变能力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 多数学生能在面试的过程中, 给招聘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

我校开展就业招聘面试技能的培训工作, 主要采取多步实施的办法。一是在新生入校后, 就要求语文、普通话、文秘和礼仪课教师, 结合各自学科特点, 组织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活动, 向全班学生简介自己的情况、进行基本社交礼仪模拟表演等能力和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二是每隔两周在班内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要求班主任及早做好活动策划, 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活动中来, 让学生在参与自我教育的活动中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三是在最后一学期统一接受学校就业推荐部门组织的面试能力强化培训, 并观看往届学生现场面试的有关视频资料, 从中借鉴一些成功的技巧和经验。

四、加强就业跟踪服务工作, 稳定学生情绪

学生就业后, 跟踪调查服务工作是否及时和到位, 对解除就业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稳定就业学生的情绪, 体现学校对学生的关怀, 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加强学校、招聘单位和学生三方的联系, 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搞好这项工作, 就会使毕业生工作更加安心, 珍惜来之不易的就业岗位, 努力上进, 并为学校在招聘单位中赢得良好的声誉。同时高度重视跟踪服务工作, 也可将一些看似起因较小的纠纷和矛盾及早化解在萌芽状态, 从而提高就业的稳定率。

1. 抓好顶岗实习期的管理, 我校对所有赴实习企业的学生, 不论远近都由学校派专人护送学生到实习单位, 帮助学生解决好住宿等生活问题, 并驻守在实习企业, 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 随时处理发生的一些偶然事件, 做好学生的稳定工作, 同时由校内人员向家长通知学生到达企业后的最新情况, 就家长关心的问题及时做好处理和解释工作。

2. 抓好签约期的管理。试用期满后, 学生就面临将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身份与就业单位正式签订劳动合同, 针对学生初次就业, 缺乏经验的特点, 为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减少纠纷的发生, 学校在签约前派人了解合同相关内容, 交代学生应注意事项, 对试用期满后因故未能签约的学生, 学校则要查明原因, 尽力做好补救工作, 从而提高签约率, 对于协商后不能就业的学生, 通知家长领回, 并做好再次就业的后期工作。

3.就业适应能力决定中职生就业质量 篇三

但反观今天的中职毕业生,就业适应力如何呢?毫无疑问,普遍较差。究其原因,实在太多。其一,职业定位不准确,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其二,劳动观念淡薄,拈轻怕重,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其三,学校课程设置存在诸多不合理,导致学生技能较差,没有真本领。其四,个体体能上的不适应。由于平时缺乏体力劳动及锻炼,一旦正式上岗,则体力不支,加之意志力薄弱,极易产生逃避思想。其五,学校职业道德教育和就业指导教育环节的薄弱及学生家庭条件等因素,造成学生和企业严格的管理制度之间严重的不适应。

职校毕业生的就业是个系统工程,绝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学生送出校门有个企业接纳即可。中职校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笔者有两点管见。

其一:帮助学生摆正观念,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职业定位必须兼顾两个原则,即社会需求原则和自身需求原则,而且两者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矛盾。学生好高骛远大都是只讲自身需求不顾社会需求,那就需要学校做好细致的就业调查,尤其要摸清社会需求。只有对本地企业用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给予学生合理的就业定位指导。比如宜兴江南聚源电工技术学校,根据电线电缆行业的需求,招生宣传时候就明确:学生的第一职业目标只能定位在“做一名合格的电线电缆技术工人”,同时还让学生确立“不想当老板的工人不是好工人,要想当老板必须先当好工人,内行当老板更能管理好企业”的理念;并用种种手段,尤其是当地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典型事例激励他们,使其产生努力奋斗的动力。只有职业定位明确且合理,学生才能自觉地为之努力奋斗。

其二:搞好工学结合,打好就业“准备战”。

工学结合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如何搞好工学结合,则是很令学校头疼的事。工学结合不仅要顾及专业特色,也要考虑企业需求,还要考虑家长意见,尤其需要校企共同合作解决课程计划、实习安全等问题。为此,学校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对企业显出十二分的诚意,才能为学生寻找到合适的“下家”,必要的时候,需要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比如电子类企业,用工需求量较大,可以采取整班至少半年连续下车间的形式。一旦工学结合成功,则可以形成良性循环。成功的工学结合,是学生进入企业的就业预备战,可以让学生得到多方面的切实锻炼。当然工学结合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类似行业办学的“学校=企业=职业”这样的校企深度合作,在这方面,宜兴江南聚源电工技术学校“直接把学校办到企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范例,该校“一师带一徒”的现代学徒制是提升学生就业适应能力的好模式,值得推广。

(庄芳明 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4.浅谈中职生就业工作 篇四

深圳市沙井职业高级中学卢飞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就业渠道和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等职业学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的竞争,而是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竞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和家长非常看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前景。学生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而我校的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也就应运而生了,而我正是其中的一员(就业指导老师),经过一年的摸爬滚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对就业指导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自己认为应当如下解决:

一、指导中职生转变就业观念

在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转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切实地降低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已是当务之急。学校应引导毕业生树立全新的就业观,破除人为把工作岗位分成高低贵贱的观念,引导中职毕业生树立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就业,帮助毕业生树立创业意识,认清当前就业形势,鼓励毕业生到社会中去锻炼,提高社会阅历,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就业与创业之路。转变中职生的就业观念,具体途径有:

第一,组织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指导机构应分年级经常性地组织与就业有 关的实效性强的报告会,就业指导教师可以自己组织就业专题报告,也可以请政府人事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创业成功者、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等为学生作报告。通过就业报告会,让中职生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树立就业信心,让中职毕业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

第二,请创业成功校友为在校中职生作就业报告。这样做比较贴近学生,具 有较强的亲和力,更有说服力,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师哥、师姐们是中职学校毕业 的,他们(她们)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树立学生的就业信心,转变中职生的 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机会。

第三,上好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应从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宣传、就业技巧训练、就业心理测试等各方面对毕业生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让中职生 在就业指导课上学到就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引导中职毕业生树立市场意 识、法律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毕业生锻炼各种能力,如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积极的心态等,这些能力对于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第 二课堂活动,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专业知识、能力、心理素质上为将来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二、指导中职生克服就业前心理障碍

就业前,中职生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不少中职生还存在着心理障碍和心理误区,主要表现如下:其一,有些中职生缺乏就业自信心。在择业的过程中,有些中职生既担心企业或单位不选择自己.又担心给了机会而胜任不了。尤其是在几次找工作失败后,就连平时能力较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泄气情绪。其二,有些中职生在择业上处于被动状态。一种表现是择业时没有明确的愿望和要求,而是看同学、朋友,别人选什么自己也选什么,随大流,或者根据教师或父母的意见决定。另一种是有些学生把择业看成是可由别人代劳的事,不是主动去选择,而是等待社会来选择自己。这两种表现都不利于主动地进行职业选择。其三,有些中职生在择业时存在心理障碍。例如,有的中职生在择业时,偏重于考虑所选职业或专业是否有“实惠”,是否有利于个人的发展。有的学生在择业时则偏重于从自己的爱好、兴趣出发,强调要选择那些使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充分发展的职业或专业。有这些心理障碍的学生,虽然在择业时处于较主动的状态,但由于择业动机偏重于某一方面,在实际选择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某些片面,有可能影响中职生全面、正确地考虑择业问题。针对上述出现的就业心理问题,应对的方法主要有:

第一,树立就业信心。应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正确认识自己在社会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激励自信。让中职生了解发达国家职业学校毕业学生在社 会劳动力中的比率和我国目前的比率,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社会的发展需要他们,他们是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专门人才。应让学生知道在市场经济制度下的就业制度是“双向选择”,即用人单位有权选择求职者,求职者也有权选择用人单位,在就业市场的地位是平等的。引导中职生树立就业自信,消除自卑感和怯场心理,力争面试顺利过关。

第二,合理的就业定位。中职生在就业竞争中,要求每位中职生对自己的实 力和才能要正确估计,有自知之明,给自己合理定位,也要了解用人单位用工要

求及标准,有目的地“推销”自己。就业时,应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自己的现实条件,不要好高骛远。给自己合理的就业定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长,提高就业机会。

第三,正确认识就业挫折。在就业选择道路上遇到挫折是正常的现象。挫折 是最好的学校,因此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分析挫折、克服挫折的能力,提 高中职生的抗挫折能力,指导学生学会面对现实,克服困难,在抗挫折中求生存、谋发展。

三、指导中职生掌握面试的技巧

面试是成功就业的关键,面试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将自己特长和优势显现出来,力争给面试人员留下良好的印象。但学生面试时往往会出现如下的问题:一是不善于打破沉默。面试中,中职生由于种种顾虑,不愿意主动说话,结果使面试出现冷场。二是不善于提问。中职生由于没有经历过这样的面试场合,没经验,面试时,有些问题不该提问的提问了,如在面试中打断面试官谈话而提问,也有学生由于在面试前对提问的问题没有足够的准备,轮到有提问机会时不知说什么好。三是不知如何收场。很多学生面试结束时,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恐惧,不知说什么话,手足无措,匆匆忙忙、慌慌张张离开面试地点。

针对上述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面试指导:

第一,面试前的精心准备。首先,在面试前,应对所应聘的公司和职位有相当的了解,对总公司所在地、规模、架构、背景、经营模式、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等情况最好事先有个概略性的了解,可以阅看及上网查看所应聘公司的资料。其次,设计面试时用人单位应提的问题,对于常见的面试内容还应拟定面试提纲,并且进行模拟训练,做到胸中有数,临阵不慌,顺利巧妙地回答问题。再次,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本身特长,理出自己的思路,最好打个腹稿,做好应试的思想准备。

第二,注意仪容、仪表。面试时,不可忽视自己的仪容,着装应整洁、得体,仪表朴素大方,不要过多修饰,标新立异,女同学切忌浓装艳抹,那样会使人感到做作庸俗。男学生最好在面试前一周理发,面试前一天修面。不管男女学生都不能染五颜六色的头发、指甲;领子要干净,不能留长指甲;鞋子要擦干净,不能有污物;凉鞋要扣好扣子,不能穿拖鞋进行面试,切忌纹身。

第三,语言表达的训练。对应聘者来说,流利自如、文雅幽默的谈吐是面试成功的必备条件。在训练中,应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精练,语言要含蓄、语气平和,语调恰当,发音清晰、语调得体、声音自然、音量适中。回答问题简单明了,不罗嗦,防止夸夸其谈,既不油腔滑调也不拘束紧张,注意听者的反应。

第四,面试礼仪的训练。面试时最好提前10分钟到达面试地点,迟到是不礼貌的行为,故平时应注意强调时间观念。回答问题的语气、表情、坐姿、站姿、步姿、手势,倾听对方说话的姿态、握手,面试结束时的用语等都应一一进行训练。最好能在公关礼仪课堂及就业指导课中训练。

总之,求职面试时,给用人单位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应聘者的仪表、服饰、语言表达和礼仪,合适的服饰加上良好的仪表和精神面貌,这就是面试时给人以 良好的印象的基本前提。

四、指导中职生做好就业前的材料准备

当前,用人单位在初步决定应聘者的取舍时,很大程度上是根据应聘者的材料决定的。因为他们对众多的应聘者尚未了解,可供参考的只有应聘者的求职材料。但大部分中职生认为毕业后出去就是工作,准备材料又有何用。因此,作为就业指导的教师应指导中职生走出误区,指导他们做好求职材料的准备。主要准备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材料。

第一,求职信。求职信是自我推销的广告,是“双向选择”的桥梁,是叩开职业大门的重要步骤。用人单位大都通过求职信函来了解学生的求职愿望和要求。用人单位看学生的求职材料时,首先看的往往是求职信。因此,就业指导老师务必指导学生写好求职信。

第二,个人简历表。简历表如同厂家的产品广告,向客户全面介绍,以便于推销。求职者提供个人简历的目的就是介绍自己、推销自己,引起用人单位的注 意,以赢得面试机会,进而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并获得用人单位的录用。因此,要求中职生简历表所写的东西必须让人特别注意,把自己最亮点写出来,但要真实可信,使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有个好印象,以获得面试或就业机会。

第三,填写好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大部分用人单位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当作 是衡量毕业生优劣的最有权威的书面证明材料,作为录用毕业生的主要依据。在 填表时,必须保持原始表格内容、格式、版面的完整,禁止做任何修改;填写内

容应简洁精炼,以适应原始表格的格式限制;书写时一律用钢笔,并使用碳素或蓝黑墨水,字迹端正、清楚。填写“自我鉴定”时,要求客观、综合反映自身特点,显示个人优势、亮点,注意签名并写上日期。

第四,附件。主要包括毕业证书或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计算机和外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获奖证书、身份证、户籍等文件或证明的复印件及一寸和二寸的免冠半身彩色照片数张。要求每一个中职生都准备好一个档案袋,用档案袋装所准备好的求职的相关材料。

5.中职生的就业教育总结 篇五

一、学校的就业教育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明确的职业目标

在就业指导之初,首先要教育学生树立高远的职业理想,要有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奋斗精神。要真正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只是一名中职生,从事的职业及岗位应在生产第一线。其次,要使学生明白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毕竟有限,有很多工作岗位难以立即胜任,要培养学习能力。第三,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所选专业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特点及性质,做好充分 的思想准备。

2,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

吃苦教育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中职学校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的蓝领人才,没有吃苦的精神和能力是不能胜任的。要引导学生正视困难和压力,勇敢地面对现实。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学好文化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诚恳踏实、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要教育学生重视人际交往,懂得与人团结合作,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协调、融洽人际关系的原则是以诚待人,为人处事要以诚信为准则。其次,要教育学生学会 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寒窗与忍耐,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应采取谦和忍让的态度,消除偏激,避免将矛盾激化。另外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学生的就业指导

1,正视自己,确定职业方向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劣势与不足。其次,现代职业具有自身的区域性、行业性、岗位性等特点。要了解职业所需要的特殊能力。从而明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2,明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中职生的知识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文化知识,二是专业知识。中职生底子差,而且在校学习期间,学校和学生都存在着重视专业技能训练,轻视文化基础知识学习的思想,致使毕业生虽有一定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但没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能力。因此在中职生的就业教育中,首先要引导学生为了将来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注重文化课的学习,为将来的发展打下雄厚的基础。其次要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一年一期为初探期: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特别要注意的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

3,加强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中职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社会对中职生的评价较低,从而缺乏对自己职业的信心和自身的勇气,因而,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交能力差,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能力差。在校期间应注重心理健康,有目的地学习专业技能,参加校园活动和技能比赛培养自己的信心,从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入手一步步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社会搭建就业平台

1,面向社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

要根据工作领域的发展趋势,产业的新需求设置专业,还要研究其它中职学校同类专业的设置情况,在相同的专业领域开发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方向,以特色占领市场。

2,校企结合,校校结合,建立学生实训基地

中职教育的设备表现在一是课堂教学及实验设备,二是实习基地的建设。针对不同的企业,设计不同的合作方式,可将企业引入校内,成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也可与企业合作打造“岗位承包”模式,其目的就是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让学生得到最实用的生产技能培训,走联合办学的路子。3,订单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就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背靠企业办学,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质量不断提高。“订单教育”实现了教育和企业资源的共享,达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的目的。

4,组建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健全“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体系,根据学校专业建设的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双师型”素质,以解决专业教师总体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切实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职生的就业竞争力。

6.对中职生的就业指导讲话 篇六

1、中职生的定位

首先,中职是夹在大专生和本科生之间最为尴尬的一族,由此人们还为中职定义了“灰领”这样的名称。我们对中职人才的定位是:培养具有国际交流能力中级技术人才。中职与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职学生毕业时不仅要拿到毕业证书,还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教育首先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中职生的专业技能

中职生的专业技能就要求教学活动要从社会岗位需要出发,分析岗位所需技能,制订达到这一技能的教学计划。且要不断的根据市场需求拓宽了专业口径,合并相近、相邻或相关的学科专业,使个专业有两到三个专门化方向,进行专业复合,如咱们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包括电气控制装臵制造、数控技术应用、从而达到一专多能的培养要求。使学生具有广泛和扎实的技术和理论基础,能适应各个工作环节。这些都是中职教育对技术性的中要求。

3、中职生的就业问题

当前中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最突出的,实际上是中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在社会上存在“用人中消费”的情况下,中职就业竞争力本就不如本科生、研究生、而如今中职毕业生就业率甚至还不如中职生。在明年的中校毕业生中,中职生将占到一半的比重,如果就业率上不去,就会成为制约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全局性大问题。

据了解,今年中职就业率比去年同期提中了16个百分点。在毕业人数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就业率一降反增,这一结果还是很令人鼓舞的。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这表明了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认同充正在逐步提升。

面对中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中职院校的学生还难以接受就业岗位大众化的现实,没有做好从一个普通劳动者干起或是独立创业的准备。就业和创业教育是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乃到所有普通中校在人才培养中所欠缺的一环。一方面,中职就业问题严重,另一方面,许多地方的人才市场却打出了中薪诚聘技能型人才的牌子。导致这一错位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中不成低不就”的择业心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现在我们统计的就业率,没有考虑隐性就业的因素。据了解,到了年底,那些没有找到工作的中职毕业生几乎没有几个呆在家里,这就是择业观念转变了的缘故。

4、中职生如何适应工作,向中等技术人材靠拢 首先,中职生应该正确的为自己定位。我们应清楚的看到与大学生、研究生的不现,不应该好中骛远。在寻找出路问题上,应较少考虑待遇,应安心工作,乐于吃苦、诚恳、踏实、敬业、实干是我们应有的职业品质。在大学生几经努力,最终争得了正规单位的试用资格。但往往中职生却怀着希望、失望、失落、自卑的复杂心情,一次次挤到一个个知名大公司、大企业的招聘柜台前,可是,不是被招聘人员冷冷地拒绝就是被招聘广告上学历、时间经验、工作年限等限制条件逼得缩回了脖子。而面对众多小公司、小企业的热情服务她却不屑一顾,无奈失落又增添了一份清中、自卑与伤感……由于就业市场重学历的导向,不少中职生都有自卑心理。所以作为中职生我们首先要调整心态,找准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位臵。

其实我个人觉得吧,许多企业并不是特别看重学历。据权威单位最新统计调查显示,企业对毕业生的素质提出了越来越中的要求,有四类毕业生最爱欢迎。第一类,品行中尚、爱岗敬业的毕业生。现代社会稳各行各业人员流动性大,企业普遍希望毕业生能安心工作、乐于奉献、吃苦耐劳、敬业实干,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第二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由于现代企业涉及业务面广,企业大都希望毕业生一人能够身兼数职,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第三类,实践应用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企业普遍欢迎有较强动手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毕业生。因为他们来即能用、用即能战。第四类,具有一技之长、一专多能的人才。现代企业与外部联系日益密切,他们希望毕业生除了具备良好的英语口语、翻译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力差的毕业生缺乏竞争力。文艺、体育、书法、演讲、写作等方面突出的毕业生受到格外青睐。不难看出中职生就是这四类人才的后备军。

“趣从志生,志能生趣”。我们已经是中职生了,我们应该充满热情地完成自己的中职生涯。不要再浪费光阴,不要在迷茫,使你成功或失败的关键不是你的学历或职业,而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和你付出的多少。相信自己,路就在脚下。对中职实习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讲话

在我们的社会里,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我们社会对人的关心、社会的安宁和人们之间关系的和谐,是同各个岗位上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密切相关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一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主要体现在职业实践中。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与各行各业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途径。职业道德建设要把共同理想同各行各业、各个单位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同个人的职业理想和岗位职责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增强员工的职业观念、职业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干一行,爱一行,脚踏实地干事业,才是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职业道德要求员工在本职工作中不怕艰苦,勤奋工作,既讲团结协作,又争个人贡献,既讲经济效益,又讲社会效益。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它的地位和作用,也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权。但有些人凭借职权钻空子,谋私利,这是缺乏职业道德的表现。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就要紧密联系本行业本单位的实际,以“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为准绳,查优质服务的现状,查不正之风的表现,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比如,建筑行业要针对高估多算,转包工程从中渔利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提高质量、降低消耗、缩短工期、杜绝敲诈勒索和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商业系统要针对以经营商品谋利,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和虚假广告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问题;运输行业要针对野蛮装卸,以车谋私和违章超载等不正之风,重点解决好人民交通为人民的问题。总之,各行各业都要针对本行业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抓住重点,以人为本,卓有成效地进行职业责任、职业理想、职业纪律的教育和技能训练,把职业道德化为具体的行为准则,做到以人为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公正诚实,形成道德新风尚。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是少数人、少数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有全民族、全社会各行各业的广泛参与,必须从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基础抓起。现阶段的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方面都有极大的自主权。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建设、生产、流通等各个领域,突出表现为管理水平低、物资消耗高、科技含量低、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差,新旧经济体制的转变已进入到了交替的胶着状态,旧经济体制在许多方面失去了效应,而新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同时,人们在认识上还缺乏科学的发展观,缺乏可持续的发展观。解决这些问题,当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经济、法制、行政的调节机制,但运用道德手段来调节和规范企业及员工的经济行为也是合乎民心的极其重要的工作。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人们的道德责任感应当加强而不是削弱。现在,各行各业从宏观到微观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制,并与企业、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从业者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信息观念、时间观念、物质利益观念、效率观念都很强,这使得各行各业产生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观念相对转弱,又往往会产生只顾小集体利益,不顾大集体利益;只顾本企业利益,不顾国家利益;只顾个人利益,不顾他人利益;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等问题。因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员工顾大局、识大体,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旧思想、旧道德对员工的腐蚀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促进企业内部党政之间、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团结协作,使企业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精神风貌的和谐集体。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各行各业都讲经济效益,这就促使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不断开拓创新,才能生存发展,这是极大的好事。但行业之间为了自身的利益,会产生很多新的矛盾,形成自我力量的抵消,使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在竞争中单纯追求利润、产值,不求质量,或者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不顾社会效益,损害国家、人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这不仅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违反了科学的发展观,而且还带来了不安定、不稳定的因素,用职业道德来规范各行各业、各从业者的行为,使他们从思想、感情、作风、意识和行为方面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办事,这既能保持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又能正确处理好职业外部的各种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还有利于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大批具有良好的管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培养和造就成千上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又一代新人,是我们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大计,是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民主、富强、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问题。由于国际交往日益扩大,难免有外来的不良影响,使一些经历浅、缺乏社会经验的青年缺乏事业心、责任感,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形形色色的极端个人主义,分不清是非、真假、荣辱,不懂法纪等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干部、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从而树立职业理想,增强职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对于培养和造就大批建设人才,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每个大学毕业生都有对未来雄心勃勃的展望,也有对成就一番事业的热切期待和美好幻想。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如何走好和大学校园生活完全不一样的人生之旅?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给自己正确定位。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要想定好位就要依次回答好以下四个问题:一是想做什么,二是能够做什么,三是如何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四是未来长期的规划是什么。

首先,要清楚自己想做什么。这个问题可能是高校毕业学子已经积淀了多年的,至少是从步入大学校园就已经开始思考的问题,当然可能很多人都有过犹疑。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中,最不能忽略的就是个人的兴趣。一个人如果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心甘情愿地为之奔波劳碌,成与败亦不是判定喜与忧的决定因素,快乐完全在兴趣使然的工作过程中。因此回答自己想做什么主要要弄清三点:到哪里择业,兴趣爱好是什么,到哪个领域就业。

其次,要判断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撞击必定能够迸射出一种新的能量,这是一种能够让大学生更加理智和清醒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促使他们正确认知自己的能力,可以把他们从纯粹的凭空想象拉回到现实社会中,清楚自己能够干什么。回答自己能够做什么也主要要弄清三点:自己的个性特征适合做什么,自己的能力能够胜任什么,自己的心态能够接受什么。

第三,要思考如何把事做好。在已经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问题了。做事先做人,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个人修养和思维方式。当一个人具备了高尚的人格魅力时,他便能达到“真金不怕火炼”的境地。在解决了做人的问题后,如何做好事也就迎刃而解了。因此回答如何把事做好也主要要弄清三点:自己是否明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自己的人格魅力指数有多少,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

7.中职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篇七

关键词:中职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对策

为进一步了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我们选取我校近三年直接就业的毕业生和本地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

调查显示,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高,但总体就业质量不高。“窥一斑而见全貌”,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折射出中职生就业的总体现状,值得引起各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而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一、就业现状

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水平线上;毕业生就业以进企、事业单位和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为主,其中绝大部分是二、三产类专业的毕业生。

1. 毕业生就业率。

近年来,我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线上。据我校招生就业处统计,2005年以来的就业率均保持在96%以上。

2. 就业趋向分布。

进企、事业单位直接就业是毕业生的首选,近年来其人数均超过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以上,且绝对人数和所占比例都呈扩大态势;其次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2006年以来,两者的合计比例均占毕业生总数的95%以上。也有少数同学选择到家族企业工作或在父母的帮助下自主创业。

3. 就业的产业分布。

从人数分布上看,二产类和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占绝大多数。2007年,二产类、三产类专业毕业生合计人数占总数的98.5%。随着大批台资企业(多为电子企业)入驻淮安,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有大幅度增加。2008年,二产类专业毕业生的比重超过50%。其中信息系、机电系毕业生大多去了电子行业的工厂,而建工系毕业生多选择大中型建筑公司。财贸系毕业生大多数在三产行业就业,但去向较为分散,有到中小企业和事业单位做财务工作的,有到各类超市当收银员的,也有转行做文员的。

二、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凸现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低、工作稳定性差和后续发展不足等方面。

1. 专业对口率低,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从事生产一线操作或管理技术工作的人员,其就业的最大资本或优势就是专业特长。但从实际情况看,在我们跟踪调查的毕业生中,一半以上认为初次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对口或基本不对口。

2. 工资等福利待遇不到位。

毕业生工作的平均月工资为800元左右,加上加班费和其它,一般不会超过1800元。不少就业单位没有为其交纳三金。

3. 工作稳定性较差。

从2007年7月到2009年6月短短的两年间,毕业生中已有超过一半的人更换了单位。不少毕业生在初次工作6个月以内就更换了工作单位,许多毕业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有近一半的用人单位认为中职毕业生的工作不够稳定。

4. 后续发展不足。

毕业生就业后从事低层次技能的工作居多,在工作中能力提升的空间不大,加之底子薄,学习力不足,交际面不广,不利于他们的可持续发展。

三、原因分析

造成中职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学校培养和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1. 社会环境和政策措施方面的原因。

目前社会上鄙薄职业教育、重视高学历文凭、轻视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技能型人才的价值无论是薪资还是晋升通道尚未能得到充分的体现和保障。据相关部门数据显示,管理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万多元,而生产技能人员年平均工资仅为2万多,不到管理人员的一半。我们的调查统计显示,在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所在单位工资待遇太低的缘故。另外,由于技能型人才的学历层次相对较低,要得到提升和晋级也十分困难。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一半更换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就是由于待遇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等综合因素影响而选择离开的;同时,仍留在原单位的毕业生中,已得到提升或晋级的也寥寥无几。

2. 职业学校培养方面的原因。

目前部分职业学校正面临着“结构性失业”。一方面,某些专业的学生比较难对口就业,而另一方面,许多技能型职位却长期空缺。这些空缺的职位主要集中在部分制造类和现代服务类行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目前的职业教育与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难以跟上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新变化,教学走的是普高教育的路线,重理论、轻实践。

二是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也显现出与职业学校发展不相适应的一面。由于收入偏低,造成优秀教师部分外流,形成教师质量下降、总量缺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紧缺,难以满足学生教学实践的需要和技能水平的提升。

3. 家庭和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家长和学生自身看不起职业教育或所从事的技术工作或服务性工作。目标定位不准,现实情况与期望值往往相去甚远。相当部分职业学校学生,尤其是制造加工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愿到一线岗位就业。除工资待遇太低和对个人发展不利的原因外,另有不少学生是由于对单位性质不满意、工作强度过大、人际关系紧张、单位所在地太远等原因。另外,目前的城市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其在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遇到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比较脆弱。一些农村学生尽管家庭经济条件差,但在家长的溺爱下,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懒散,生活自理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不能吃苦耐劳。

四、建议

从宏观层面来看,要改变目前中职生就业的不利局面、提高其就业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改善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和提高其社会地位。

从微观层面来看,职业学校应更新观念,以适度前瞻的眼光,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从劳动力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突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注重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 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一方面,要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使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衔接课程的开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堂所教内容应与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结合起来,同时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未来规划来进行学校专业建设的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为三产服务的有关专业。

例如,淮安是淮扬菜美食文化的发源地,专业人才供不应求,学校可以考虑发展相关专业。淮安建筑业发展迅猛,对于这方面人才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大,学校专业设置也应随之作出调整。同时,新崛起的大量中小企业(含私营企业)急需大量的基层复合型人才,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较高;先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很多相关企业也在淮安落户,需要大量的灰领人才;淮安已成为新的台商聚集高地,新的产业集群正在开发区形成,给淮安带来了很多商机。另外,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给学生低成本创业提供了极好的平台。

2.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进一步与企业联合搞好实践教学和“出口”环节。

职校应与部分企业合作办学,开办精英班、品牌班,尝试订单式培养,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文化,提高实践能力。

3. 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师资质量。

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成为“双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合理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开展有效教学,坚持行动导向,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提升。

4. 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5. 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心学生的成长。

目前中职生普遍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中职教育必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实现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现在很多中职学校过于强调专业性、实用性,而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这种品质在短期内也许无法看出成效,却决定着一个人的后续发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于其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是极为必要的。

6.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高职场竞争力。

综合职业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创新创造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良好的行为习惯、规则意识、安全意识。条条大路通罗马,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实现社会阶层由低向高的流动。中职生大多是城市平民和农民(包括农民工)的子弟。由于历史的原因,他们文化底子薄、综合能力差、行为有偏差,加之没有人脉资源,信息能力差,大多处于社会底层。因此,我们应加大电化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加机房和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力,引导学生娴熟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这样有助于中职生填平信息鸿沟,提高自主学习和对信息的处理加工能力。让中职毕业生能用自己的才华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也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嵩.上海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3) .

[2]许士海, 颜新新.中职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 2008, (11) .

8.提高中职生理财能力的有效途径 篇八

关键词:中职学生;科学理财;理财能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人的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不良的消费理念对中职院校学生的影响,往往会导致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发生。因此加大对中职院校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提高中职生理财能力的策略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深入的分析。

一、中职院校学生理财能力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用钱缺乏计划性

中职学生在校生活的过程中,有一部分中职学生用钱没有计划性,表现在大手大脚、不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喜欢享乐等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职学生所生活的世界越来越精彩,加之网络的影响,使得更多的中职学生求新、求异心理明显,这就使得中职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较大的变化。而“月光族”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职校园。中职学生大部分都是依靠父母支持的纯消费者,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因为追求时髦与面子等,使得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缺乏计划性,不断地给父母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

2.盲目消费影响了中职学生的生活质量

中职学生在心理、社会认知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自我需求也在不断地扩张。加之同学、朋友等消费行为的影响,中职学生在消费方面很容易就出现趋同性,而这种“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趋同心理,使得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表现在留意同学的手机、服装等,而且中职学生在消费观念方面,群体认同感较强,这就使得这种心理很容易在同学之间、校园等蔓延。这种不理智的、攀比的消费心理,使得中职学生在消费的时候,往往较少考虑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是一味随心所欲,满足心理需求,从而产生了盲目性的消费行为。

3.大部分中职学生理财意识不强

在中职学生消费的过程中一大部分学生都存在超前消费等问题。有一些学生在月初的时候就会将手中的钱用完,这种无计划的消费方式,导致了中职学生生活的不平稳,往往在月底的时候,因为生活经费的不足,而影响其安心的学习。在校住宿的中职学生,手中有钱的时候不会控制,在手里面的钱较为紧张的时候,往往会节省吃穿,而学会过紧张日子。这种因为理财意识薄弱而带来的不良影响,往往是中职学生心理不均衡、攀比与自我放弃的重要因素。相关的调查也表明,在中职学生违法行为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钱的原因所导致的。所以薄弱的理财意识,成为影响中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专业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4.攀比炫耀心理影响理财能力的养成

当前我国的一些中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着开放性认同的问题,一部分中职学生为了更好地构建活动的圈子,往往通过个性的展示,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这也就导致了攀比炫耀、求新求异的心理问题。如,讲究手机的牌子、追求时尚服装等。相关的调查也表明,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曾经都受到过这种心理的影响。而也有一大部分的中职学生正是这种攀比心理的典型流露,来维持或提升自己在同伴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从而获得成就感。炫耀性消费,是某些中职生为了表现自我价值所采用的最直接、最容易的手段。

二、中职学生理财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分析

1.强化教育引导,促进中职学生理财能力发展

生活消费虽然是个体的一种行为,但消费观念与理财的能力,与个体的发展、价值观的树立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中职学生的思想认知能力、行为规范控制等相对较低,这就使得一些学生的生活消费控制能力不高,导致因为钱的原因而与同学、社会产生一些不应该产生的矛盾,如,盗抢、打架等事件。在面对中职学生这些问题的时候,学校和教师要高度重视中职学生的消费指导与理财教育,通过有效的指导,来发展和培养中职学生科学的消费观念,提升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发展。借助理财宣传、理财操作、理财讲座等提升中职学生对理财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消费水平、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同时各个中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管理制度,加大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宿舍生活等的检查督促力度。实现在学校需老师的教育和引導,不断地规范中职院校学生的消费行为,促进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有效发展。

2.积极培育理财习惯,促进中职学生理财能力发展

中职院校针对学生开设的理财教育是一种外因,而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培养需要自身的锻炼与养成。所以为了更好地提升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发展,需要在增强独立意识的基础上,不断地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与不足,如,攀比心理、盲目消费心理等。学校要借助科学消费、感恩父母等活动,教育中职学生学会勤俭、学会感恩父母的养育与不易。同时中职院校要教育学生用好手中的钱,为将来的创业打下基础。

3.家校合作,促进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发展

家校合作作为教育的重要开展方式,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发展,同样需要学校与家长的共同参与。这就要求家长在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言传身教,以自身科学的消费观念来影响自己的孩子。这样中职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父母的不易,明晰自己的消费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得,养成勤俭节约、不攀比、不享乐的心理,为自己的学习和走进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消费心理和理财习惯。

4.优化社会消费环境,促进中职学生理财能力的发展

中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与理财能力的提升,同样需要社会大环境的积极引导。社会环境作为中职院校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基础条件之一,构建一个科学消费的社会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学校要通过加强消费指导、理财宣传等,提高中职学生理财能力是新形势下的一个新课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索,只有通过学校、家长和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中职学生会越来越懂得理财的重要性,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才能够不断地发展和养成。

参考文献:

[1]原海莉.实施理财教育,培养合格人才[J].河南教育:下旬,2011(05).

[2]顾鸭萍.中职学生的现状之分析[J].考试周刊,2009(34).

[3]吴新平.对职校生进行理财教育势在必行[J].职业技术,2004(04).

上一篇:二年级叙事作文 :摘草莓650字下一篇:齐齐哈尔扎龙导游词20